護理安全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19:50: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理安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理安全

兒科護理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

1危險因素

1.1護士自身原因。在兒科護理中所產生的隱患中,有一些是由于護士的自身因素導致的。(1)臨床上有一部分護士的年紀輕,工作時間短,工作經驗不足,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態度不認真,工作中不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輸錯藥、藥物與患者不對應的事故經常會發生。(2)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低:給患兒穿刺的難度要比成人大,如果護士的專業操作技術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證一次穿刺成功,這給患兒帶來很多額外的痛苦,患者哭鬧、變得急躁,家長也會由此產生不滿情緒。(3)護患溝通不佳:有很多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只重視醫療護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溝通,有些操作沒有事先溝通就直接操作,導致患者和患者家屬的不理解,進而產生不滿情緒,引發護患糾紛[4]。(4)護理記錄缺乏規范性:護理記錄的書寫也是護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是在工作中這部分內容常被忽視,護士對患者的病情觀察不仔細,不能準確記錄患者的情況,或延誤了記錄,造成護理記錄內容不完整,一旦發生護患糾紛,這對醫護人員的舉證是十分不利的。(5)專業知識缺乏:在護理治療過程中,醫源性感染的發生率很高,由于護士在操作的時候沒有按照無菌觀念進行操作,不注意手衛生,從而造成患者感染,引發糾紛[5]。1.2患兒及社會因素。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備受家長的寵愛,一旦患病就醫,患兒家長就會對醫療護理有很高的期望與要求,如果在護理中出現失誤,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會出現不滿情緒。在兒科,靜脈穿刺是一項比較難的操作,因為患兒的年齡小,血管很細且脆弱,在穿刺的時候患兒哭鬧不配合,導致穿刺失敗,引發矛盾。另外因為社會問題的存在和社會輿論導向,讓大部分人認為一旦患兒出現不良的結果,那么責任肯定是醫院的,并且不能理解護士的良苦用心,使得醫護人員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由于醫學具有嚴謹性、風險性等特點,因此在治療護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尤其是那些病情復雜、病情嚴重的患兒,更容易發生護理風險。護理人員是醫囑的主要執行者,一旦護理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患兒家屬就會將責任歸咎于護士,導致矛盾的產生。1.3法律知識淡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升高,患兒家長掌握的法律知識越來越多,如果護士不能緊跟社會發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識,那么在出現護患糾紛的時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要護士在操作中出現一點紕漏,就會導致患兒家長的不滿,增加了醫療糾紛發生率。

2預防對策

2.1護士要不斷提高工作責任心和法律意識。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責任心。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要主動和患兒及其患兒家長交流、溝通,主動詢問患兒的感受,操作之前先向患兒和其家長解釋護理的必要性,取得患兒和患兒家長同意后才能進行操作,護士要主動向患兒和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另外,護士要不斷學習法律知識,以便在發生糾紛的時候能夠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2.2加強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護理學是一門正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學科,所以護士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護士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提升護理質量。在兒科有一些護理是具有強制性的,患兒家長對此的期望值非常高,這樣給護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護士必須保障操作順利完成,一旦在操作過程中出現意外就會引發護患矛盾。因此,在每項護理之前護士均要向患兒家長講解此項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風險,同時需保障操作技術的熟練。2.3完善后勤保障。要不斷加強后勤的管理力度,醫院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要對護士進行輔助,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量,給護士騰出更多的時間與患者和患者家長溝通。還要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給患兒營造舒適的醫療環境,患兒的心情好了,也會提升配合度[7,8]。

3討論

在兒科,護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兒科患者均是小兒,小兒有很多區別于成人的特點,例如愛哭鬧、活潑好動、溝通能力不強等,這些都會給護理造成困難,增加了護理的不安全性。如果對護理治療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沒有很好的控制,就可能會發展為危險事件,護士是護理患兒的主要執行者,護士也是與患兒接觸最密切的人,當前患兒家長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從這一方面來說也增加了護患糾紛的風險。兒科護理工作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一不小心就可能會發生護理隱患。護士要嚴格按照醫囑的要求執行護理操作,護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術,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國外醫療結構已經將風險管理落實到護理工作中,而在我國,獨生子女數量龐大,做好兒科護理工作、降低護理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兒科患兒的病情復雜多變,再加上患兒配合度低,這些情況在無形中增加了護理的風險。本研究對護理風險做出了及時的評估,總結出了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的原因,在兒科實施優質性護理措施,不斷提升護士的知識與專業操作技術,提高了護理的安全性,提升了廣大患兒和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9]。

查看全文

護理安全管理

1影響護理安全因素

1.1人力資源不足,超負荷工作狀態

為滿足社會對醫護服務的需求,而加大了護士的工作量,造成護理人員、設備、空間相對不足。護士身心疲憊,是構成護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過度工作和勞累同樣會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導致錯誤的增加。

1.2法律意識不強

一是在接待病人時說話不謹慎,或在治療護理操作時動作不規范,應用儀器時不熟練,引發病人和家屬對治療效果不信任,從而引發醫療糾紛。二是對臨床護理資料書寫不正規、不及時。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對本職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約束自身的行為,避免和杜絕醫療糾紛的發生。

1.3護理人員缺乏敬業精神

查看全文

護理安全影響因素

一影響護理安全的原因分析

1管理層的因素

1.1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是醫院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醫院沒有編制護理安全質量管理文件,沒有建立規范化安全管理平臺;有的雖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但沒有健全的管理組織進行監督,導致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1.2上級對下級的監控缺乏力度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沒有定期召開全體護士會,對護理過程進行分析,總結,識別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沒有制定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工作環節流程,應急預案流程,服務規范用語以及科室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等,使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隨意性較大,存在安全隱患。

1.3對護士教育培訓不重視主要表現在僅注重護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視護士的在職培訓提高,對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得力等。當前護理專業的發展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數量的要求較高,如果不能及時根據專業技術發展的情況進行調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徑提高人員素質,這些方面因素對護理安全的影響將越來越顯著。

1.4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不合理護理人員的配置1978年衛生部的要求是病床與護士比為1.0:0.4,目前抽查的醫院均未達到,與患者的醫療護理需求不成正比,護理工作平凡瑣碎,護理人力資源缺乏,加上工作負荷增大,工作任務繁重,無法顧及患者情緒和心理反應,服務不到位,病人不滿意。護士容易產生身心疲勞綜合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行為變慢,工作質量下降,最終導致產生差錯的概率增加,導致護理糾紛增加。

查看全文

兒科病區護理安全探討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病區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以及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兒科患兒76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影響病區護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關對策。結果分析可知,影響兒科病區的安全因素為護患溝通、專業能力、病房管理、用藥和家屬患兒等。結論分析影響兒科病區護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后,依據相關對策一定可以提升護理按安全性。

關鍵詞:兒科病區;影響因素;安全風險

兒科病房主要收治語言以及心理、行為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兒。此種患兒年齡較小,病情變化較快,癥狀也并不典型,因此護理時意外情況較多、護理工作量大,容易出現護理失誤。針對兒科護理特殊性,護理中一定要對影響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依據各種不良因素,提出對應防范策略,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患兒,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1-10歲,平均(5.64±3.16)歲,病程1-7個月,平均(4.30±2.41)個月。所有患兒均為兒科常見疾病,排除特異性疾病患兒,且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治療。在研究時間內本院兒科護理人員共26例,未出現離職等人員調動,平均年齡(26.15±2.16)歲。1.2調查方法。研究時確保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治療,并對治療方式有充分了解。觀察記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對出現護理糾紛的事情進行分析,匯總、總結;找出影響安全護理的因素,制定出對應處理方式。在對護理中風險事件進行分析時可在兒科主任同意下進行集體問卷調查,主要分析護理人員自身狀況,主要包括,護理態度以及技能等各種影響因素。1.3問題預測。分析本次問卷可知,首要影響因素為護患溝通問題。出現護患溝通不暢的重要原因為患兒年齡較小,且治療依從性納差。自身不適時無法良好表達,同時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有一定缺陷。極易因為吃藥、注射等出現哭鬧。患者家屬陪伴時焦慮、煩悶因此也會遷怒于護理人員,對護理人員產生誤解、懷疑。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缺乏溝通技巧也為重要問題。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問題。出現此種問題和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護理操作未依照操作流程有重要關系。研究中發現,部分護理人員在護理中會因為工作量大簡化操作步驟,并未依照有關程序認真、按時做護理記錄。由于兒科疾病發展較快,因此醫生無法依據患兒病情發展情況,及時提供有效治療。部分護理人員入職時間短,理論知識無法熟練融合到實踐中。由于醫療和護理器械更新較快,因此會出現操作不熟練的問題,均為護理造成較大限制、障礙[1-3]。護理人員意識問題。護理時個人崗位意識、責任意識薄弱為營養兒科護理安全的重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交接班不認真、對操作制度執行力度差。治療以及護理時并無嚴格遵循要求流程。巡視不及時,營養患兒搶救實際。病房管理因素,病房為患兒治療疾病的主要場所。但換季時,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會持續增加。患兒多造成房間內擁擠,恢復期、急性期共處一室的情況。消毒和隔離措施執行不嚴則會造成較差感染,此種因素也為兒科病房重要護理安全因素[4]。用藥因素:小兒用藥由其特殊性,藥劑量較小、個體性差異較大,用藥程序較為復雜,新藥多,劑量各異,因此護理中會出現劑量、配藥失誤。兒童血管壁較薄同時通透性高,輸液時采用血管等刺激性藥物會使得穿刺位置發生皮膚蒼白,滲出腫脹以及壞死,為患兒造成較大痛苦。此種問題也為影響病房安全護理重要隱患。同時家屬也會由于失誤出現未遵醫囑用藥的情況。由于家屬醫學知識匱乏,同時對護理配合度差,便會出現治療依從性差的問題。以上各種行為均為影響病房安全護理重要因素。

2結果

查看全文

兒科護理安全建議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危險因素,并提出改進建議。方法:對醫院兒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現的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提高護理安全質量。結果:護理人員因素中服務態度差、責任意識低及操作水平低,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患兒及其家屬因素中認知度不足及不配合護理,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環境差也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影響因素。結論:加強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的監控力度,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效避免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保障兒童的就醫安全,推進兒童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關鍵詞: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建議

護理貫穿醫療診治的整個過程[1],對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癥狀及促進患者恢復均有積極作用,因此護理工作也是所有科室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兒科是主要涉及兒童身心發育、疾病防治及保健等的綜合性科室[2],由于兒童患者具有年齡偏小、自身抵抗力與防御力較差、認知度較低及自控能力較差等問題,致使兒童的護理難度及風險系數明顯高于其他科室,其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也相對偏高,這對兒科的護理管理及患兒的就醫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群眾對醫療護理的需求也隨之提高,兒童的護理安全問題也受到更多重視,這對兒科護理安全管理來講既是新的挑戰,也是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機遇。臨床研究表明護理人員、患兒及其家屬與環境,均可能成為引發兒科護理安全事件的危險因素[3],依據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兒科護理質量、并降低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風險。為了進一步提高兒科護理安全的管理質量并保障患兒就醫安全,就對醫院兒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現的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改進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醫院兒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現的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護理安全事件中的32例患兒,年齡為2~11歲;男19例,女13例;神經系統疾病6例,消化系統疾病10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內分泌疾病4例。所有患兒均無其他特異性疾病。1.2方法。通過對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出引發護理安全問題的主要危險因素,并依據影響因素提出改進建議。1.3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

2結果

查看全文

血液透析室護理安全

1護理安全問題

1.1血透室護士法律意識

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法律問題,護士的綜合素質、護士的法律意識、護士執行法律法規的能力及落實規章制度的能力都與護理安全問題有關。如透析器的復用就必須將復用的優缺點及可能引發的問題如實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屬簽署復用知情同意書后方可復用,否則一旦在復用過程中發生差錯引起病人及家屬投訴或糾紛,護理人員舉證困難。

1.2規章制度落實

制度是護理安全的有力保證。在血透室,如果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操作技術規范、血液透析器復用操作規范、操作流程等規章制度,就有可能發生差錯事故,給患者帶來痛苦,引發醫療糾紛。

1.3護士的專科操作技能及綜合應急處理能力

查看全文

優質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安全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優質護理病房住院患者與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組的方法,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80例。實驗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齡16~81歲,平均年齡(43.25±6.71)歲;對照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齡17~79歲,平均年齡(43.89±6.0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間護士嚴密監測患者的體征變化,落實各項常規護理工作,為患者宣傳健康安全知識,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輪休時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員落實各項治療工作,患者如發生緊急情況,立即進行救治。

1.2.2實驗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的護理模式為患者進行護理,醫護工作人員做好日常護理工作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包括:①實驗組采用APN排班方法,減少交接班次數,同時根據護理工作量彈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時段增加值班人員,確保護理工作及時落實;②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每名責任護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溝通和健康指導等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連續的護理服務,護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對固定的責任護士,增加親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險因素評估表,對住院患者意外事故發生情況、疾病的危險因素、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匯集成表后,在護理工作中進行針對性護理,加大護理力度,盡量防止危險因素的發生,以提高護理過程中的護理安全。④充分發揮護理工作的責任意識,保持積極向上職業精神,注重護理細節,用熱情的態度對待護理工作,保持病房環境清潔,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健康的住院環境,指導患者做好日常清潔和飲食用藥,對重癥患者協助喂藥等。⑤加強護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對患者的手術傷口進行正確的護理操作,規范護理操作流程以推動患者的治療進度并帶給患者舒適感及安全感。⑥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普及相關的臨床疾病知識,讓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護理過程中為患者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查看全文

護理安全管理在骨科護理管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觀察并分析骨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自2017年8月-2019年1月之間收治的132例骨科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對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參照組比較明顯更低,P<0.05。結論在骨科護理管理中實施有效護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減少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有利于保證患者安全,促進病癥恢復,值得應用。

關鍵詞:骨科護理管理;護理安全管理;臨床效果

隨著交通事業、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骨科疾病患病率也不斷增加,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明顯增加了骨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加上患者病程較長,還有可能引發其他并發癥,損害患者生活質量[1]。以往常規護理中僅僅重視患者疾病康復,不能滿足患者需求,怎樣尋找并規避患者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保證其護理安全已經成為目前護理管理中重要內容之一[2]。為此本次研究以132例骨科患者為例,詳細分析了護理安全管理的臨床作用,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自2017年8月-2019年1月之間收治的132例骨科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參照組(66例)中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31例;平均年齡(49.67±3.68)歲;頸椎病患者1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2例,骨折患者30例。實驗組(66例)中女性患者36例,男性患者30例;平均年齡(49.71±3.62)歲;頸椎病患者1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4例,骨折患者27例。兩組骨科疾病患者各項基本資料并無明顯差異,P>0.05。1.2方法。參照組骨科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日常生活護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等。實驗組骨科患者實施護理安全管理:⑴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素質培養:定期組織骨科醫務人員展開專業教育及培訓,培養其病情管理護理中獨立思維能力,做到可以針對患者病情特點予以個體化護理干預,積極規避各項風險因素;對于上崗時期較短的護理人員,安排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一對一帶教指導,從而提高骨科整體護理質量。⑵完善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的護理分析管理制度,包括分級護理制管理制度、醫務人員交接班制度、用藥護理等,保證護理人員工作環境及護理服務工作安全。還可以鼓勵其提出合理建議,促進相關制度優化和完善;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安全培訓,對護理管理工作進行檢查。⑶加強安全教育:醫院不僅要重視護理人員安全教育工作,也應對患者展開相關教育,告知其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和相應預防措施,從而保證患者護理安全。此外,也應努力提高護理人員應急處理能力,通過情景模擬演練尋找并總結各種護理風險因素,積極解決,不斷改進。1.3評價標準。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磕碰、摔倒等。1.4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性別等計數資料比較均應用卡方檢驗,病程、年齡等計量資料比較均應用t檢驗,全部數據均經由SPSS23.0軟件比較,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風險護理在護理安全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總結在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應用預見性風險護理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至2019年年度我院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具體情況,2018年度采取的是常規護理安全管理,2019年度施行預見性風險護理安全管理。比較兩個年度科室護理質量、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情況。結果2019年度實施了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后,較2018年常規護理采取下的科室護理質量更高,且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將預見性風險護理措施貫徹落實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既能減小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又有益于提高科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預先性;風險護理

我國現已進入老齡化時代,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生活方式都較之于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這也在于無形當中加大了神經內科疾病的發生率。神經內科收治患者多伴認知功能與肢體活動上的障礙,而且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作為一類特殊群體,本就隨著年齡的增長、本身機體功能愈漸衰退,在院內伴隨著較高的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發生幾率[1]。針對于此,神經內科應意識到采取預先性護理干預方法的必要性。本試驗便采用隨機對照法,探究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工作對神經內科患者護理安全、護理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至2019年年度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病例情況,各隨機選擇200例作為回顧研究對象。2018年度收治的200例患者列為對照組,男113例、女87例,年齡52~90歲,平均(71.3±6.2)歲,疾病類型:腦梗死81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42例、癲癇11例、帕金森10例、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1.12.012其他56例。2019年度收治的200例患者列為試驗組,男109例、女91例,年齡54~92歲,平均(72.1±6.3)歲,所患疾病:86例腦梗死、45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0例癲癇以及8例帕金森、其他51例。兩組隨機選擇病例資料差異性小(P>0.05)。1.2護理方法予以對照組中患者神經內科[2-3]常規護理方法:具體包括疾病知識告知、心理溝通和交流、一般生命體征觀察、呼吸道干預、并發癥監測等。試驗組實施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工作。1.2.1入院評估在患者入院4h內,便依照我科自制風險評估量表對患者護理風險進行評估,涉及方面:跌倒和墜床風險、管道滑脫風險、壓瘡風險、凍傷/燙傷風險等。并結合評估結果評級:高危風險、一般風險、無風險,預見性護理方案的制定據此區別。1.2.2措施執行(1)跌倒和墜床風險。從臨床醫學判斷、涉及到特殊的藥物使用、患者目前的認知現狀、是否需要予以步行輔助等方面,評估患者存在跌倒、墜床的風險程度;參照Morse跌倒評估量表進行評分[4],若分值超過了45分,則在基礎的防跌倒、墜床警示牌懸掛外,加強對患者本身以及對其看護者的風險教育,并告知患者應時刻有人陪護在旁,另外通過培養患者正確的行為習慣保證行為安全:主要是3min預備方案,具體內容是:起床清醒后的3min之內莫即刻起床,床上坐起3min之后再開始下床,并在床邊站立3min之后再開始行走;可以有效借助防護措施如約束帶、床圍欄、輪椅、拐杖等,進一步保證患者的安全。(2)管道脫落風險。通過對患者意識狀態的評價、使用導管分型等,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管道滑脫的風險以及風險程度,除了必要的懸掛防管道滑脫警示牌這樣的基礎操作,輔以對患者的安全教育,同時視患者具體情況對其四肢活動進行合理的約束,以及遵醫囑使用鎮靜劑。(3)用藥風險。神經內科收治患者多需采用電解質、脫水劑和營養劑等治療,但由于患者伴認知功能缺陷,所以不可避免會有一定的用藥錯誤或者是忘記用藥、液體外滲導致靜脈炎等用藥風險,對此是可以通過采取預防性措施規避的,可預見性的實施用藥風險監控教育,并采用留置針,特別強調對重點用藥的交接班管理。(4)壓瘡風險。依照Braden壓瘡評分表對患者壓瘡風險作出評估[5],并對評分值低于12分的患者,列為高危風險者,每周定期2次對其進行壓瘡風險的動態性評估,并相應做好預防壓瘡的健康教育工作,合理使用氣墊床、減壓貼等預防措施,幫助患者每隔2h翻身1次,另通過輔助于營養支持、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避免壓瘡。(5)燙傷/凍傷風險。詢問并評估患者肢體感受,據血液循行狀態、是否提出保暖需求等,進行綜合評估,判斷患者的燙傷/凍傷風險。對一般風險者預見性采取燙傷/凍傷安全教育,高危風險者除此之外加強對其感覺、運動障礙肢體的防護,應謹慎使用熱水袋和冰袋,或者禁止使用。1.3護理評價1.3.1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評價的方面包括跌倒、墜床、管道滑脫、燙傷/凍傷、壓瘡、藥物損傷等。1.3.2護理質量由醫院質控部進行護理質量評定,每月評測1次、計算平均值,評測方面有:基礎護理、藥品管理、重癥護理等,滿分制5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佳。1.4數據值檢驗使用SPSS22.0醫學軟件進行數據值的統計和檢驗,關于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率使用連續校正χ2檢驗,數值表示為n(%)的形式;護理質量評分則采用t檢驗,表示為χ—±s的數值形式,以P<0.05為檢驗水準。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理安全管理對骨科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安全管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式及效果。方法:對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疾病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n=55)與研究組(n=55),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較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狀況和護理管理效果。結果:研究組各項護理管理質量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64%)、患者投訴率(1.82%)、風險事件發生率(3.64%)均低于對照組(16.36%、10.91%、14.55%),護理滿意率(96.36%)高于對照組(85.45%),兩組間差異證實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骨科患者實施一般護理管理措施后,加強護理安全方面關注,并落實相關措施,可提升整體護理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骨科護理管理;風險事件;滿意程度

近年來,隨著骨科患者增加,使得相關骨科整體工作量提升,同時受骨科患者住院時間長、行動不便與并發癥等因素影響,易增加患者風險,影響住院安全性和疾病恢復效果。因此,患者住院期間應重視相應護理管理措施利用,并將臨床護理風險作為護理研究重點,落實各項相關措施[1]。有關研究表明,將護理安全管理應用于骨科患者風險護理中,不僅利于降低護理糾紛和風險事件發生率,而且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方式使用安全性,患者認可度高。這就需要加強安全護理防范,并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執行護理操作[2]。此次研究中將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為護理管理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在骨科病房中護理安全管理方式應用及實施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從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選取110例作為護理管理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全部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5例。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9.31±2.62)歲;疾病類型:肋骨骨折15例,四肢骨折17例,腰椎間盤突出13例,其他疾病10例。研究組: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8.25±2.33)歲;疾病類型:肋骨骨折14例,四肢骨折16例,腰椎間盤突出14例,其他疾病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患者均確診為骨科方面疾病;對骨科中相關治療方式無禁忌證;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研究;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傳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疾病患者;多發性骨科疾病患者;存在溝通障礙、精神認知障礙患者;存在免疫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嚴重骨質疏松;遺傳性疾病。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方式,主要措施包含為患者創造安全護理環境,并安裝緊急呼叫系統,便于及時為患者提供相應護理;注意床護欄、暖瓶、銳器使用和放置;做好氧氣裝置、呼叫裝置以及負壓吸引裝置等系統檢查工作,確保可及時滿足患者需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做好對患者飲食、用藥、鎮痛和健康教育等基礎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具體護理安全管理措施為:①組建護理安全管理小組。選擇具備高綜合素質和護理能力的護士作為組員,并針對參與骨科護理安全的管理人員展開針對性專業培訓。②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分析骨科患者病歷資料和治療護理方式,結合患者預后和護理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制訂具體護理措施,并建立相應安全管理體系。③病房安全管理。對骨科患者病房中相關設備進行清潔消毒,包括床墊、地板,有序擺放各種物品,并為患者預留足夠活動空間;叮囑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在對患者進行換藥或創口檢查中,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定時觀察患者心率和血壓等指標;對長期臥床患者應定時幫助患者翻身,防止出現壓瘡,并做好病床護欄加固工作;對患者受壓位置實施減壓護理,防止發生壓瘡。對于采取手術治療患者,應嚴密監測切口愈合情況,并注意做好感染等并發癥預防工作。結合患者恢復狀況,早期指導其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確保運動量和運動難度應控制在可承受范圍。④心理護理。對患者心理情緒進行綜合性評估,提升患者護理安全意識,消除其負面情緒,使其主動配合進行相應護理。1.3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服務態度、護理技術、儀器操作、無菌操作和風險控制等護理管理質量指標評分,使用醫院自制護理管理質量評分表,每項指標評分均為100分,分數與護理管理質量成正相關。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患者投訴率、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患者滿意率,其中,滿意率指標采用科室自擬滿意度評價問卷進行評價[3],根據患者意愿填寫,總分為100分,以評分大于70分為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2χ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