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英語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12:56: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會計英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提升會計英語理解能力
摘要:鑒于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慣例基本趨同,提升我國會計人員的會計英語理解能力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就提升會計英語理解能力的必要性、有效途徑、可采取的措施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會計英語理解能力;必要性;途徑;措施;提升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的逐步推廣,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的進程加快,提升我國會計人員的會計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我國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我國會計人員在經濟管理和國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會計英語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一)我國會計準則的頒布,使得我國的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信息披露等諸多方面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
1973年,由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墨西哥、荷蘭以及當時的聯邦德國共九個國家的會計師團體發起成立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IASC),之后,參加國家迅速增多。2001年改組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共同制訂頒布國際會計準則,成員國共同執行。據有關資料披露,2005年以后,已有92個國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我國雖尚未加入該組織,但頒布的會計準則中已經具有國際會計慣例的深深烙印,所以無論是深刻理解我國現在頒布的會計準則的基本內容,還是為不久的將來我國與國際會計慣例全面接軌,都有必要提升我國會計人員的會計英語理解能力。
會計英語在高校涉外會計教學中應用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也更加密切。英語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是語言交流工具,要想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效率,就必須掌握英語應用水平。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高校必須加強會計英語教學的有效創新,在涉外會計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會計英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夠滿足社會與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會計英語在高校涉外會計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并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希冀促進高校涉外會計教學有效延展與創新,切實提高會計英語融入水平。
關鍵詞:會計英語;涉外會計;創新教學
引言
自從我國加入WTO組織后,多元經濟接軌與世界多元文化的時代已經到來,為了滿足社會多元化發展需求與經濟全球化的格局,高校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方法,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發展目標,滿足社會用人單位的多元化需求,切實提高人才的技術應用水平,能夠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素質結構于一體。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外資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在此種發展形勢下,高校必須加強涉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能夠結合國際會計業務需求,提高計算機網絡應用教育與英語教學水平,還能夠培育出多元化的應用型人才。在高校涉外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涉外會計專業特點與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學生英語水平上,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掌握國際會計實務,并且能看懂制作國際通用的會計原始憑證與英語財務報表,有助于了解外企的經濟發展狀況,從而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
一、正確認識會計英語課程地位與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會計英語是涉外會計教學中必修課程,會計英語的特點是集英語課與會計課于一體,能夠用英語講授會計知識,能夠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豐富會計知識。所以在涉外會計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會計英語教學的重要性,能夠對英語課程的性質與目的、教學任務、教學要求、教學語言與技能進行有效闡述,充分重視讀譯的能力與聽說能力的有效結合,降低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提高學生英語聽說水平,從而滿足涉外會計教學中的業務交際能力需求。能夠堅持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方向,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有助于突出涉外會計專業教學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因為會計英語就有較強的實用性,涉及廣泛的經濟管理知識,部分學生認為這門課雖然重要,但是枯燥難學。對于此種情況,教師應當通過正確的引導,突出教學過程的實用性與針對性,能夠有效區分基礎英語與公共英語、會計英語教學間的差距,能夠做到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發展方向,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會計英語的詞匯特征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需要懂英語。會計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在詞匯方面的特征特別獨特。文章分析了會計英語詞匯的術語、縮略詞、專業詞等方面的特征,并分別對其翻譯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旨在幫助會計人員更好地學習專業英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對外貿易獲得了快速發展。從2004年開始,中國已連續三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和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而在對外貿易人員的組成中,會計人員顯然不可缺少,并且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無疑需要會計人員懂得國際商務通用語言——英語,尤其是會計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會計英語與其他英語有著明顯的不同,不了解這些不同點,就很難理解與會計有關的英文資料,很難與外國生意伙伴進行溝通,也就不能勝任對外會計工作。因此,研究會計英語,尤其是研究作為會計英語重要組成部分的詞匯及其翻譯策略就顯得特別重要。筆者從術語、縮略詞、專業詞等方面對會計英語的詞匯特征進行分析,然后分別對其翻譯方法進行探討。
一、會計英語的術語特征及其翻譯策略
術語是會計英語專業的第一大特征。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術語是指某門學科中的專門用語。換句話說,術語是指那些在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中所專門使用的詞匯。這些詞匯有其特定的含義,并在各自專業領域中被廣泛應用。
會計英語的術語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單一性
會計英語詞匯特點與教學策略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英語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發重要,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都為會計專業的學生開設了《會計英語》這門課程。會計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SP),不同于學生之前接觸的普通英語,它有其自身的語言特點。專業詞匯作為學生接觸會計英語的第一步非常重要。由于高職高專大部分學生英語能力相對較弱,許多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有畏難情緒,所以,本文針對會計英語的詞匯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總結了一些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會計英語;詞匯特點;教學策略
1研究背景
會計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它具有專門用途英語的許多共同語言特點,同時,又有自身的特點。筆者將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并且針對不同的特點,提出各自的教學策略。
2專門用途英語專業詞匯的特點
Coxheadetal.(2001)認為,專業詞匯就是可以識別出的在某一主題、特定領域或學科使用的詞。專業詞匯按某類詞對于一個特定學科的專業程度,可以區分為以下四類:2.1這類詞在特定領域以外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2.2這類詞在特定領域內外都使用,但意義不同。2.3這類詞在特定領域內外都使用,但主要在這個領域中用于表達特定意義,而且通過這個詞在某一領域外的意義,很容易理解它在這個領域中的含義。2.4這類詞在某一領域比在其他領域更常見。這些詞很少或者沒有特殊的意義,盡管某些有專業知識的人可能對詞的意義有更準確的理解。筆者認為,會計英語中的專業詞匯主要由第二類、第三類和第四類詞匯組成。
院校會計英語課程設立需求調查
近年來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都為會計專業的學生開設了會計英語課程。作為學生,為了畢業后在人才市場更具有競爭力,或者為了將來能在會計領域進一步學習和深造,也很愿意學習此課程。但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課程設置的問題,教學的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由于會計英語課程的設置很少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大,老師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枯燥、單一。很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會計英語屬于ESP(專業英語)課程,而ESP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就在于需求分析,它是課程設置成敗的關鍵。Hutchinson&Waters認為“需求分析”有兩成意思:一層是目標需求(targetneeds),及學習者為在目標情景中能順利運用所必須學會的知識和技能;另一層是學習需求(learningneeds),及學習者為了學會這些知識和技能而必須做的一切。
筆者對于此課程的“目標需求”在《高職高專會計英語課程設置目標需求的調查和分析——企業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畢業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要求的調查和分析》一文中已經做了較為詳細的調查和分析。此文中,筆者將對需求分析中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
為了使會計英語課程的內容豐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筆者對“會計英語的現狀”以及“學習者的需求分析”這兩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分析。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和目的
國際會計(英語)課程教學與考核方法
摘要:國際會計(英語)是以國際會計為講授內容、以英語為載體的一門綜合型課程。本文通過對國際會計(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內容和考核等內容的梳理,分析實踐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多種電子手段和實地調查研究等,采取鼓勵教學、嚴格考核、電子打分、PBL案例小組、新考核模式等多種有效措施進行教學改革,再次經過實踐檢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預期為國際會計(英語)課程乃至其他相關或類似課程的教學與考核方法改革提供參考或借鑒。
關鍵詞:國際會計;教學與考核方法改革;問題分析;應對措施;PBL案例小組
一、引言
國際會計(英語)課程,學生應學習國際會計原理與實務,專業會計詞匯中英文的習慣表達方式和豐富的會計英語詞匯,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英語會計文獻和處理跨國公司外幣業務等的能力[1],從而體現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現代會計學是經濟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經濟是其理論支柱,管理學和數學是其方法支柱。本課程會計英語是以會計為內容,以英語為載體的課程,需要英語、會計學原理、經濟法、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等課程為基礎,后續課程為:財務分析等[2-3]。本文通過對國際會計(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內容和考核方式等內容的梳理,對實踐教學中發現問題的分析,結合多種電子手段和實地調查研究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行教學改革,預期為這門課程乃至其他相關或類似課程的教學與考核方法改革提供參考或借鑒。
二、國際會計(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
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如下:一是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作用以及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的體系、結構,把握會計專業英語術語,夯實國際會計基本理論和實務。二是牢固掌握會計學基本概念的英文表達方式,比較各國會計準則,掌握跨國公司涉及的外幣業務及合并財務報表處理,了解西方會計學科發展前沿。三是理論聯系實際,能夠處理外幣業務,翻譯報表,為從事相關的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講授內容配備課上及課外練習,結合會計學和經濟學相關知識,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將知識的學習由輸入轉向輸出。尤其是特殊時期(比如疫情期間),教學形式必須靈活多樣,采取“學習通”“微信”“QQ”等多種APP進行網絡教學,并采取線上互動+線下寫作業、撰寫報告等多種形式鞏固教學效果。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國際會計協調、各國會計準則比較等國際會計理念;外幣交易、外幣報表換算、重述會計報表等會計處理。本課程教學內容如下:(1)國際會計發展歷程及發展背景:什么是國際會計;國際會計發展環境,包括各國經濟增長與擴張、財務創新、全球經濟、跨國并購、資本市場國際化等。重點是國際會計發展背景。(2)國際會計發展;國際會計分類:掌握國際會計發展過程,國際會計與本國會計存在的聯系,國際會計分類。重點是國際會計分類。難點是從會計發展、法律體系、實踐體系等層面掌握國際會計分類。(3)會計比較:歐洲、美洲、亞洲等國家的會計對比。主要是關于會計準則和實務的一些觀察;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各個國家的財務會計制度。要求認識了解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了解各主要國家經濟政治背景、財務會計制度。重點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各國的會計制度。難點是各國政治經濟背景與會計準則的內在關系。(4)報告和披露:主要是信息披露的發展;報告及披露實務;新興市場國家的年度報告披露;對財務報表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影響。要求了解披露的發展;掌握自愿披露與強制披露的差異;披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披露保障;披露內容;各國披露差異;披露監管。重點是披露內容,前瞻性信息的披露、分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難點是前瞻性信息披露。(5)外幣折算:報表折算原因;報表折算背景及術語;換算匯率的選擇;外幣交易方法;外幣折算發展及方法;外幣折算對財報影響;外幣折算與通貨膨脹。要求掌握外幣交易及外幣翻譯方法及對財報的影響。重點是外幣交易核算,外幣翻譯匯率的選擇。難點是折算損益核算。(6)財務報告和價格變動:價格變動內涵;價格變動對財報影響;通貨膨脹調整的類型;一般價格水平調整;當前價格水平調整;一般價格水平調整當前成本;通貨膨脹引發的問題。要求區分一般價格變動及特別價格變動;掌握通貨膨脹條件下的財報調整方法及對財報的影響。重點是通貨膨脹條件下的財報調整方法及對財報的影響。難點是通貨膨脹條件下的財報調整方法。(7)全球會計和審計標準:會計和審計標準的國際趨同。要求了解國際融合的優勢和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標準的批評;國際重大事件。(8)國際財務報表分析:跨國分析的機遇與挑戰;分析框架;國際商業策略分析;會計分析;國際財務分析;國際預期分析;財務報表分析與審計。要求掌握國際層面對財務分析的內容及分析方法。重點是會計分析、國際財務分析;財務報表分析與審計。難點是分析方法的實際應用。(9)管理計劃和控制:業務建模;計劃工具;資本預算;財務回報展望;測量預期收益;跨國資本成本;管理資訊系統;管理信息與惡性通貨膨脹;財務控制問題;戰略成本;對外經營業績評價等。要求了解公司內部管理計劃和相關控制,包括財務預期、財務控制、成本管控、業績評價等。(10)財務風險管理:財務風險管理必要性;會計的地位及風險識別;套期保值;對沖業務;外幣投機。要求了解跨國公司存在的財務風險及對應的應對措施。(11)國際稅收和轉移定價:相關概念;國家稅收制度多樣性;境外收入與雙重征稅;稅收籌劃;國際轉移定價;會計在其中的作用。要求了解跨國公司國際稅務及跨國轉移定價相關問題。本課程考核方式如下: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基于教材等的學習內容,對學習成果的考核采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形式。相應地,平時成績的占比較大,期末集中考試的占比較小。具體考核實施方案(滿分100分,各部分占比如下):(1)作業20%——所有作業的平均分;(2)課堂互動5%——參與投票、問卷、搶答、選人、討論、測驗、小組任務等課程活動可以獲相應分數,積分達300為滿分;(3)簽到5%——按次數累計,每簽到1次+1,簽到達30次為滿分;(4)課程音視頻5%——課程視頻/音頻全部完成得滿分,單個視頻、音頻分值平均分配,滿分100分;(5)章節測驗5%——只計算任務點的章節測驗,取學生章節測驗平均分,未做測驗則按“0”分計算;(6)PBL案例討論小組5%——學生在每個PBL項目小組獲得分數求和取平均分;(7)訪問數5%——訪問數達300次為滿分;(8)討論10%——發表或回復一個討論得2分,獲得一個贊1分,最高100分;(9)閱讀5%——資料模塊中專題閱讀總時長達到60分鐘為滿分;(10)直播5%——觀看章節中的直播、直播回放總時長達到60分鐘為滿分;(11)考試20%——所有考試的平均分;(12)線下10%——學生線下學習行為得分。
高校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改進研究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為應對這一發展趨勢,高校適時開設了會計專業英語課程。雖然從平時的教學情況來看,該課程的總體運行呈現良好狀態,但也存在些許問題。就此,為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教學模式各環節為切入點對其展開梳理。結果顯示,在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的教學中,本課程存在教學目標不清、教學程序不暢、輔助條件過重以及評價體系不全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給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以期激發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概況
鑒于本課程涵蓋的會計知識與英語知識都是財經類專業的核心知識,要系統闡釋這些知識需安排較多課時,所以本課程的定位是會計專業高年級的專業選修課。這樣學生既具備了一定的會計知識和英語知識,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課程知識,還可以對前期所學會計專業知識進行復習、鞏固。目前,開設會計專業英語的班級只有2017級的學生,聽課總人數涉及149人。從既有的教學情況來看,課堂秩序總體上呈現良好狀態。學生能準時出勤、安靜聽講、按時完成課后作業,多媒體、網絡等教學設備也能正常使用,只是從每周舉行的小測驗結果來看,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扎實。究其原因,除了與課程教學模式有關外,學生的學習狀況是關鍵[1]。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為參加單招考試而招收的高中畢業生,這類學生沒有經過高考英語的應試訓練,英語基礎知識薄弱,這是本課程教學不容忽視的問題。而要如何在既有的英語學習狀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模式的改進將是關鍵良策。
課程教學模式的問題
1.教學目標方面。由于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模式的實施具有至關重要性。這也是為何學術界對教學目標的內涵如此重視的原因。當前,針對教學目標內涵的闡述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標準要求說,認為教學主體為教學活動設定的預期結果和標準即是教學目標[2];第二類是教學結果說,指出參與教學活動的雙方都懷有預期結果,且這種結果可進行技術測度[3];第三類是學習結果說,該觀點認為作為教學活動目標群體的學習者若持有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結構改變的心理,即是具有教學目標[4]。顯然,這些針對教學目標內涵的解讀雖然存在差異,但都強調了教學目標是教學雙方對教學活動的預期。這實質上表示教學目標的確立不應單純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而應綜合考慮學生對教學活動的預期。按照課程大綱的要求,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鞏固會計專業理論的同時,熟悉與會計專業相關的外語知識。具體而言,擴充專業詞匯量、掌握基本的專業英語表達方法、閱讀英文原版會計資料以及準確、迅速篩選國外會計信息是本課程期望達到的目標。可以說,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內涵豐富。只是這些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預期是決定教學效果能否達成的關鍵。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超過六成的學生期望通過該課程的教學提高聽力、詞匯量和閱讀能力;三成多的學生則希望在寫作能力上有所提升;約兩成五的學生將目標設定在口語能力和語法的提高上。借此看來,本課程教學目標與學生預期并不存在實質矛盾,要實現二者的協調統一,只需以教學目標為基準,尊重學生的預期次序即可,但從實際的教學來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過于寬泛強制,并沒有突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預期。2.教學程序方面。當教學目標明確后,教學程序就成為決定教學質量能否達成的關鍵。合理的教學程序有助于課程知識的傳遞。由于英語知識的習得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所以各類英語教學目標實質上都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記憶能力。而一個以提升英語記憶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程序應包括接收信息、檢查、鞏固、實際應用和復習等多個步驟[5]。其中,接收信息是英語記憶的最初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明確英語記憶的目標,合理安排記憶內容,提升學生對英語記憶的興趣。檢查是英語記憶的第二階段。主要目的是為了糾正學生的記憶錯誤,特別是在英語記憶遺忘率不高的情況下,對學生錯誤的記憶予以糾正,強化學生對正確知識的記憶。第三階段的英語記憶教學是鞏固。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多個途徑刺激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激發學生多感官地識記英語知識點。在完成第三階段的任務后,將啟動教學程序的第四個步驟——實際應用。從學習知識的目的性而言,實際應用是最為重要的環節。這是因為,通過實際應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可檢驗知識是否習得。復習是完成教學程序的最后一個環節,具有不可或缺性。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在英語知識的習得中尤為如此,復習不僅能修補、鞏固所學知識,還會激發學生對既有知識產生新的理解。比照上述的教學程序,本課程教學程序存在明顯的環節運行不暢的問題。雖然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較為寬泛,但依然能為課程教學提供導向。只是在課程內容和學習興趣的培養上仍存在欠缺,所以本課程教學程序的第一個環節——接收信息就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也就導致第二階段的“檢查”出現問題。這種問題體現在冗長、繁雜的知識點讓學生的遺忘率過高,以致不能全面、細致地矯正學生的錯誤知識點。問卷結果顯示,77.85%的學生認為課程安排內容較多,不易熟記重點知識。到第三階段的“鞏固”時,受前兩個環節的影響,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沒有持有多高的興趣。在全體聽課學生中,有69.13%的學生是因為學校的安排才選修了該課程,而4.7%的學生則是對本課程抱有較低的興趣。至于實際應用和復習,更是問題突出。根據調查,只有4.03%的學生會在課堂外花費1—2小時的時間學習該課程,而高達53.69%的學生則幾乎不會對該課程進行特別的學習。由此,推動教學程序各環節的順暢運行是必然方向。3.輔助條件方面。教學目的達成除了受師生關系、教學內容等的影響外,還會受到教學媒體、時間、空間和心理氛圍等輔助條件的制約[6]。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尤為明顯。以教學媒體為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不僅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死板、單一,用音頻、視頻等方式傳播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拓展了課堂知識,為學生呈現更多的知識量。然而,若過分倚重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將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學過程中教師主體地位的受限、師生情感交流趨于機械化[7]。由此,輔助條件的是否適度使用也是影響教學模式能否發揮功效的重要因素。4.評價標準方面。完整的教學模式需要評價標準作為最后一個拼塊。評價標準的作用在于教學結果可以參照標準進行評價,用以發現問題并就此進行教學優化與完善,以期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評價標準的建立對教學模式功效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然則,即使意識到評價標準的重要性,也只有少數課程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完善的評價標準,許多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標準還處于構建階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教學評價的重點錯置,教學硬件等在教學評價標準中占有過高的權重,使得教學軟件受到忽視;另一方面則是囿于教學評價的導向性不強,使得教師不能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從而造成教學評價趨于形式化[8]。由此,要構建適宜的教學模式評價標準,需結合課程的實際,厘清教學評價的重點。目前,針對本課程教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教案評估、督導聽課以及學生評教等。在教案評估方面,教研室會于學期初對任課教師前兩周的教案進行檢查;到期中階段,則會進行全面檢查;同時,教學督導也會在課堂教學中檢查教案。教案的規范程度、設計、備課情況以及教學總結、反思等都會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為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水平,學校也會安排教學督導隨堂聽課。教學督導會在課后指出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和可取之處,并將聽課結果納入教師考核的范圍。在學生評教方面,每學期末學生都會在查詢成績時對任課教師進行評教,涉及的內容包括教師儀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多個方面,這些也會成為教師考核的依據。綜合而言,教案評估、督導聽課以及學生評教等都能為課程教學模式的評價提供依據,但這只是一般性的評價標準,并不能為本課程的教學提供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同時,科研任務與評價內容的不兼容也是制約課程評價體系發揮積極作用的重要因素。
會計專業外語教學問題和對策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市場對于雙語型會計人才需求加大。為了適應時展增強學生競爭力,各高校紛紛開設會計專業外語課程。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為了提高會計專業外語教學成果,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本文通過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會計英語;教學方法;師資力量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驅動下,市場對于雙語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加大。為了適應時展增強學生競爭力,各高校紛紛開設會計專業外語課程。本文通過對會計專業外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出解決對策。
一、會計專業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陳舊古板。受到當前教育資源教育環境的影響,會計專業外語教學主要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主要形式為教師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課堂效果差,教學目標難以實現。(二)缺乏合適教材。在教學中,恰當的教材選擇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當前會計專業外語課程市場中選擇合適的英語教材并不容易。國外原版教材在語言表達方式方面具有優勢,但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國內會計英語教材雖然語言難度適中,但相關會計知識表述專業性不夠。此外教材中練習過少,缺乏對于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不利于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鞏固和加深。另一方面,由于教材由任課教師自主選擇,因此存在較為主觀和片面的現象。(三)師資力量不足。受到會計專業外語課程自身特點的限制,講授該課程的教師不僅需具備會計專業知識,還需具備較高英語能力。由于民辦本科院校資金和各種硬件條件的限制,師資力量相對較弱,一方面英語能力較低的教師過于強調會計專業知識而忽略與英語的結合;另一方面,很多年輕教師英語能力較強但缺乏實踐經驗無法將國際企業中會計工作融入到課堂講解中。教師的專業能力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師資力量的建設將對會計英語教學有重要意義。(四)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于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大多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并且會計專業英語將進一步增加英語學習的難度,因此許多學生缺乏對此門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會計英語課程不同于會計課程和英語課程的單一性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經常出現專業術語較多的現象,且內容句式較長,是許多學生學習的主要障礙。并且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會計英語課程課時量較少,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相關知識沒有進行很好的內化和理解應用,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完善會計專業外語教學的建議
二本院校會計教學問題及對策探析
“會計專業”及“會計專業英語”的目標定位
從會計人才的供求現狀看二本院校會計專業的定位在高校擴招中,會計專業的擴招更是突飛猛進:211院校、一本財經類院校、二本院校(包括筆者所在的山東輕工業學院這樣的工科院校)和高職高專也都開設了會計專業,招生人數甚至超過了原主干學科。這些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基本都能勝任國內普通企業的會計工作,無疑增大了對會計的供給。這種供大于求的格局使得學生畢業后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二本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市場定位在哪里?和高職高專畢業生爭做廉價的基礎會計人員還是向一本院校畢業生看齊,爭奪高端就業市場?很明顯是在后者。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能熟練掌握英語并熟悉國際會計準則的高級財會人員需求缺口,據測算,國內至少急需35萬名注冊會計師,而目前實際具備從業資格的只有8萬人左右,其中被國際認可的不足15%。CPA考試前幾年為此專門加設了英語考試來鼓勵提高中國會計人員的英語水平。在這種高端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水平,滿足市場的需要。而在校內要做的,就是增加對會計專業英語的重視和投入。2.2“會計專業英語”的目標定位為全面提升二本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和對國際會計準則的掌握,以有實力和一本院校學生相競爭,學校必須增設國際會計、西方會計、會計學雙語教學等課程,并在大一更加注重大學英語的基礎學習。筆者所在的二本院校已充分注意到后者的重要性并增加了對其的課時投入。介于這兩者之間,會計專業英語的教學應定位于:(1)幫助學生掌握會計學的基本前提假設和方法的英文表達,掌握專業詞匯;(2)培養學生閱讀會計專業英文文獻和運用英語處理會計業務的基本能力。授課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基礎,特別注意向學生說明國內外會計處理時的差異,避免形成認識上的誤區。作為后續補充,可開設財務會計雙語課程,以進一步充實學生的專業知識。
解決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1)將課程設置在二年級下或三年級上。大四上學期學習這門課程一是大三時不涉及英語課程,造成英語水平的退化和脫節;二是低年級學生不會有那么多浮躁的心理。筆者給大四上課時,學生有看CPA的、有備考公務員的、有備考銀行的,如此一心多用,明顯已無法沉下心來學習基礎課程。(2)增加課時,并可考慮降低難度,在二本院校中,將會計專業英語改為選修課。現在的學時是32,無論選取那本教材,內容都無法全部講完,只得擠占習題課時間。而會計類的課程,如果只講不練,根本沒法掌握。另外上課中需要適時適度地使用英語,這是教師要把握的一點。專業英語課不是雙語教學,若老師為顯弄水平而大秀英語,將會打擊學生對所學課程內容的興趣。相反應該根據學生的水平因材施教,不在于你講得有多高深,二是讓學生學會了多少,最好能激發起學生對會計專業英語的主動學習興趣。這需要老師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必要時可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獲得小有所成的感覺。(3)靈活教學方法,改革考試形式。上課避免滿堂灌的一個好方法是,將45分鐘合理地分割成幾個小段,在學習完10分鐘后,進行適當休息,當看到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時,講些勵志小故事也未嘗無可,但切記不可喧賓奪主。此外,筆者曾讓學生當眾朗讀課文,發現很多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英文單詞只知道漢語意思,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念,或者將英語讀得極具中國地方口音。因此留出時間讓學生朗讀英文課文也是一種必須的且靈活的教學方法。現在高校提倡課程創新,改革考試形式也是一種創新,并且可以借此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如果僅根據期末卷面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顯然不全面,可以將平時成績提高至30%以上,使學生注意平時出勤及課堂討論時的表現;甚至可以把期末考試變成開卷,給出一些財務數據編制財務報表,或給出一篇英文會計的文章,根據英譯漢的質量給出期末成績。(4)增加進修機會,提高任課教師素質。任何課程質量的好壞,都依賴于其授課教師的素質,會計專業英語亦是如此。在二本院校講授專業英語的老師多半不是英語專業出身,會計專業的老師對專業課相對在行,但是英語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去英美國家進修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并且可以帶回西方會計的最新規則和實務,有利于雙語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本文作者:崔凌云工作單位:山東輕工業學院商學院
會計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雙語教學是我國會計專業教育國際化的必經之路,文章以《國際會計學》雙語教學為例,指出了目前會計專業雙語課程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并就相關教學方法的實踐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會計專業;雙語教學;國際會計學
一、會計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現實意義
在教育部積極推進雙語教學精神的號召下,我國多數高校會計學專業的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課程比例得到了持續提升,如何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會計專業英文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國際會計學(InternationalAccounting)作為一門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講授國際會計實務體系的發展和分類、世界主要國家會計制度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國際會計的協調與趨同、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和會計問題等內容。這是一門能夠開拓國際視野,探索國際會計發展史以及見證國際會計協調趨同的學科,所以,大多數高校選用英文教材、雙語授課、英文考試。這在會計專業的雙語教學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國會計準則與歐美相比發展較晚,但作為國際會計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我國會計理論、準則與實務均將在國際舞臺發揮巨大作用。從專業角度看,了解國際會計發展歷史,比對國際會計差異,有助于我國會計專業水平提升和健康發展。從學科的角度看,會計學科的成熟與成長,要求會計專業教育具備國際視野,積極堅持開放姿態。從專業就業的角度看,國際會計學等雙語課程的開設,有助于畢業生適應國際一體化的經濟、文化和工作環境。因此,如何認清把握會計專業英語雙語教學當前存在的關鍵問題,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方法,已成為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改進的要點所在。
二、會計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中需注意的關鍵問題
首先,從課程的性質上來看,《國際會計學》講授的會計實務大體是針對跨國公司而言的,而跨國公司的會計實務又受到具體國家的會計準則以及這些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由于國際大環境的發展,使得國際會計具有很強的動態性,這也要求《國際會計學》這門雙語課程也要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準則的變化,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礎上兼顧傳統會計知識和前沿會計知識。其次,從教學目的上來看,《國際會計學》作為一門雙語教學的課程,不單純是為了豐富大學生的專業英語詞匯,提高英文水平,而是通過雙語語言環境的創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外語的環境中強化專業知識,學習和掌握符合國際慣例的專業課程,開拓國際視野,鍛煉思維能力。國外教材擁有較多的案例,實用性強。學生可以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和分析,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加快高層次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培養出色的、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會計人才。第三,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一方面,雙語課程涉及語言的學習,涉及對專業術語的把握;另一方面,雙語課程也涉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就《國際會計》而言,不僅涉及對會計科目英文的掌握還涉及外幣交易、外幣報表折算、匯兌損益等相關術語的學習;此外,《國際會計學》中的相關會計實務與中國的會計實務存在一些差異。這些都使得《國際會計學》的雙語學習相對較難。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有語言方面的基礎,還要有相關學科基礎知識作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