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風險點及防控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07 17:52: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的風險點及防控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的風險點及防控措施

篇1

關鍵詞:企業會計風險防控

1引言

在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與完善過程中,企業內外部環境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當前企業能夠掌握更多自,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廣闊,但是也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尤其是對會計風險而言,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與擴大化。對此企業要高度重視會計風險,及時做好會計風險防控措施,為自身的穩定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企業會計風險成因分析

2.1客觀因素

主要是企業會計活動中不可控的風險,內容有:第一,在經濟快速發展中,會計規章、制度和準則都顯得過于滯后,根據其對會計數據進行計量時,很難將實際情況如實反映出來。第二,對于企業會計主體、貨幣計量和會計分期等會計假設而言,都有著不確定性特點,極大增加了企業風險。第三,會計報告結構變化很快,極大提升了會計風險。第四,會計期望較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會計風險。第五,企業內部控制存在著很大局限,會對會計信息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第六,過多的進行估計和判斷,讓會計信息變得不夠可靠。第七,計算機系統將為會計信息帶來損害,形成會計電算化風險。

2.2主觀因素

從會計系統運行情況來看,因為會計人員缺乏豐富經驗,能力不強,同時在局部利益與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影響下,不能正確把握好風險生產、發展和后果。一些會計人員把握失準,沒有第一時間做好風險防控措施,這樣也引起了風險,如技術風險與道德風險[1]。第一,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技術水平不強,這樣會造成技術風險。第二,因為信息不對稱,所有者和經營者出現目標不一致情況,引起道德風險,技術風險為無意的,而道德風險是有意的。

3企業加強會計風險防控的對策

3.1提升會計風險防控意識

為保證企業會計工作順利開展,管理者與會計人員應具備較強的會計風險防范意識。第一,新員工在任職時,企業應做好對其的風險控制工作。第二,企業要加強對管理層與會計人員的風險防控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風險防控工作水平,同時做好督促與檢查工作。這樣企業相關人員才能保保持冷靜的思維,出現發現后可以立即處理,合理采取解決方法。第三,企業要定期開展對所有員工的培訓工作,給予他們更多學習的機會,并充分認識到會計防控的重要性,逐步提升防控意識,避免自己工作中出現會計風險。

3.2采用先進會計風險防控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會計部門要重視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確保會計工作的準確性。如近年來網絡普及范圍越來越廣,會計電算化應用也更加廣泛,企業要將會計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加大對會計風險的防控力度。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企業能夠加強對內部的各個會計環節的控制,如會計記賬、登賬和報表輸出等工作[2]。這樣能夠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納入會計各項工作業務,合理授予各崗位會計人員操作權限,設置多級安全保密措施。這樣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權限與程序進行操作,保證會計處理工作更加規范。

3.3加強企業內外部控制與監督

企業在控制會計風險工作上,內部控制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企業通過實行合理、科學、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實現各部門的相互監督與制約,確保各項業務活動在授權范圍內開展。這樣全部交易、事項能夠通過正確金額在規定會計期間內記錄在賬戶中,確保報表編制滿足會計準則規定。確保對資產與記錄的接觸和處理得到合理授權,做到賬實相符。同時企業還要將外部監管部門力量利用起來,主要有社會監督與國家監督,其中前者借助社會中介結構,即會計事務所監督企業會計活動,保證得出監督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而后者是借助國家相關部門按照法規,對企業會計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從而及時消除存在的會計風險。

3.4培養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與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會計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對此要盡快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會計人才隊伍,避免會計業務活動中出現風險,為企業的穩定、長遠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一,企業要重視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讓他們學習并掌握更多現代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夠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第二,企業要盡快完善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審查制度,從源頭上控制好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第三,企業要為會計人員提供更多繼續教育的機會,逐步提升他們的執業水平與能力,不斷提升會計工作水平,將會計風險防控措施做到位。

4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開展會計活動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著各種會計風險,很難完全消除。不過企業也要充分認識到做好會計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會計風險的具體成因,有針對性采取解決對策,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促進企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作者:朱憬怡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篇2

1. 財務崗位風險總體類型

1.1管理風險。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制支付、“收支兩條線”等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和質檢系統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在目前的財政改革形勢下,建立完整、統一、完善的財務制度體系仍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當中,客觀上造成管理制度上的不詳備,在財務工作的某些環節、部分程序或相關措施上仍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上的風險。

1.2系統風險。從財務的管理職能來看,目前財務工作涉及資金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監督管理、收費管理等方面,各項財務業務又與多個具體的業務相關聯,涉及與其他職能部門的交叉合作,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與各單位內部相關業務的管理質量和水平息息相關,如:資金管理涉及科研經費管理、基建項目經費管理、接待費管理、出國費管理、交通費管理等,能否系統開展財務工作存在風險。

1.3環境風險。就財務業務本身而言,會計機構的崗位設置、人員配備等因素,對財務風險程度起到一定影響。財務人員不足導致一人多崗現象較為普遍,部分單位由于財務人員不足,不能完全按照會計基礎規范要求形成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環境風險。

1.4主觀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嚴肅財經紀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財務管理負責人應加強科學決策、集體決策,擯棄經驗決策、“拍腦門”決策等主觀決策習慣,降低財務決策風險。就個人而言,如果財務人員不注重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和專業知識學習,不熟悉相關的財經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缺乏工作責任心,則從事任何財務崗位都會有較高風險。這也是發生廉政風險的內因。

2. 防控財務崗位風險的建議

2.1完善財務和內部管理制度。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檢驗檢疫事業的快速發展,建議財務部門對各項財務管理制度進行重新梳理,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收費管理制度、經費報銷審批制度、基建維修和設備采購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單位財務收支行為。同時,建立健全財會工作崗位職責,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并推動相關部門完善有關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的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隱患。

2.2強化財務稽核監督檢查。要充分發揮財務稽核的財務監督作用,將單位財務稽核的重心放在提高依法理財、防范風險的能力和水平上,使財務稽核由事后查處向事中控制、事前防范轉移,實現了財務稽核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為提高資金效率和降低風險提供有力保障。有條件的單位設立專職稽核員,會計人員較少的單位,由會計主管兼任稽核員。通過財務稽核,對日常會計核算工作中出現的疏漏及時加以糾正或制止,避免會計核算工作上的差錯和有關人員的舞弊,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

2.3落實財務工作第一主體責任。按照《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負主要責任。單位負責人要以身作則,提高執行國家財政政策和法規的自覺性,支持財務部門依法行使職責。要進一步加強對各單位負責人的定期培訓及宣貫,要求各單位負責人切實確立起對財務會計工作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第一責任主體”意識,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

2.4加強財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財務人員的敬業精神、誠實狀況、業務知識以及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素質的優劣,是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有效與否的決定因素。如果人員的政治素質與業務素質不高,并且粗心大意,對內部控制的程序措施和方法理解錯誤、判斷失誤、曲解等都會造成內部控制失效。因此,提高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特別是以誠信為標志的職業道德水平顯得尤其重要,要加強對全局財務人員業務知識的系統培訓,進一步強化財務人員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廉政意識,提高財務人員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計財工作方針政策的堅定性,不斷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篇3

一、旅游企業財務風險基本概念

旅游企業經營領域涉及較為廣泛,以游覽、娛樂、住宿、購物、餐飲為經營主線,其財務管理特點基于旅游產品特點。就旅游企業來說,產品生產大多在服務上,其產品特性完全是服務性產品特點,如生產銷售同時發生、不可儲存性等,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近年來,隨著競爭的激烈化,旅游企業面臨的風險因子越來越多,這就需要企業處理好投資、融資、籌資及日常的財務工作,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保障內部組織的穩定運營,為企業競爭提供必要基礎。旅游企業的財務風險,總的來說包括內部風險及外部風險兩類,內部風險主要指內部管理失調引發的風險,包括投資、籌資、決策等方面。外部風險主要指經濟、政策、文化環境的變動。這些風險因子都會對旅游企業的收益造成影響,對旅游業長期發展不利,因此,旅游企業必須熟練掌握財務風險分析及管理工具,強化財務風險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分類

針對旅游企業,財務風險可分為可控風險與不可控風險兩類。其中,不可控風險不受企業自主意志影響,被動性強,是所有企業都會面臨的風險,來自宏觀條件,如國家產業政策、企業主營業務區域狀況等。可控風險主要包括籌資、投資、資金回籠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過自主決策避免或解決。

(一)不可控風險不可控風險主要是旅游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以5.12地震為例,由于民眾對地區災害性時間的擔憂,游客多數會選擇其他地區旅行,直接減少了四川地區的旅游業務流量,若企業以此地區為主營,由于企業資金長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區,這些地方的旅游企業經營風險就會極高。此外,國家政策上,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旅游企業可能會被迫出現轉產或經營調整,不同性質的旅游企業受到的影響也會不同。

(二)可控風險可控風險是企業內部經營風險。一般的,旅游企業可控風險主要表現為償債能力不足、現金流量呈現負數、依賴短期借款引起的資金周轉不靈等。這類風險的成因往往來自企業內部,如決策失誤、資產負債評估能力不足、競爭過強、財務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財務控制為例,旅游企業財務控制難度遠遠高于工商業企業,一方面,企業應收賬款控制難度大,流動資產占用高,另一方面,應收賬款存在虛增企業利潤,企業難以把握自身實際財務狀況,直接為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三、旅游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旅游企業財務管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財務風險意識不足、人力成本及宣傳成本支出占比過大、資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資風險度量不足、內部控制不到位、精細化管理程度不高等。從普遍性入手,本文總結旅游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如下:

(一)強化業務流程控制要實現高效的財務風險防控,旅游企業必須強化業務流程控制,強化財務管理剛性。首先,在旅游項目開展過程中,企業將所有業務納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戶要求、費用、行程上引發的不穩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產品時,旅游企業要嚴格按照旅游合同辦事,按照合同內容,依據景區計費標準行事,制定嚴密的計調單,若要開辟新路線,則需進行專項調查之后確定。第三,要按計調單編制及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合理劃分行程中團隊成員職責,形成相互制約機制,避免超預算、資金結算錯誤等風險。第四,旅游行程責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將計調單、安排、服務標準等要求事項部署下來,以便實現行程中費用控制。因此,計調單剛性必須足夠,要嚴格按照計價單控制成本,嚴格審查,該報銷盡快報銷,不該報銷堅決不報。

(二)強化財務控制首先,旅游企業應完善內部各項財務工作細則,按現有會計準則、會計法等相關法律,結合行業特點及企業特點制定本企業財務會計明細操作規范,強化風險監控。第二,要注重會計工作的實際執行,強化經濟活動的系統記錄與分析,使企業內部資產及財務狀況得以正確反映。第三,要強化資金和費用管理,提高預算科學性,要嚴格按照旅游主線及行程開展預算,避免預算超支及預算不足。

(三)強化內部風險防控機制建設首先,風險評估指標設置應以企業資產負債率為基礎,當資產負債介于40%~60%時,企業資金配置最為合理,低于40%資金充裕且可能發生限制,高于60%企業資金緊張,負債較高,應啟用財務預警,控制負債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動比率也應作為風險指標的組成,應將流動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業資金鏈風險。其次,在風險防控設置上,旅游企業應當首先強化員工及部門財務風險意識,在規范財務基礎工作的同時不斷強化制度性建設,在大財務管理架構上,計調單、會計核算憑證等進行標準規范,對收支預算、資金回款等項設置專用管理辦法。最后,旅游企業可引進外部監察機構,利用抽查、倒查機制對財務風險進行評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時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強化財務隊伍建設團隊凝聚力上,應當營造以人為本的團隊氛圍,為財務人員樹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崗位設置上,應實行輪崗,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避免長期任職出現的崗位漏洞;培訓機制上,可采取持續教育與專項教育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業內宣傳財務風險知識,聯合專業機構制定培訓計劃,營造風險防控氛圍,另一方面可開展主題明確、重點明晰的財務風險防控教育活動,如競賽、案例交換等,提升財務隊伍素質,避免因人員疏忽導致的財務風險。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詢、電子政務、旅游電商三大系統。策略上,旅游企業應當從強化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強化信息化發展環境建設、完善安全保障體系三方面入手。實際操作上,一方面,政府應為企業構建信息技術宏觀條件,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業要強化門戶網站建設,如提高網站信息詳盡程度、組建論壇、構建客戶交流機制、同行聯合網上宣傳等;優化電商模式,如構建個性化網絡平臺、開展虛擬旅游經營等;大力開展網絡營銷,如交換友鏈、Email推廣、自媒體推廣、競價排名推廣等。第三,要強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關部門協作、銀行網上協作、網絡公司協作等。第四,可開展CRM客戶關系管理,提高客戶滿意度,實現客戶回流。第五,強化系列服務。第六,加大員工專業培訓,如導游技能、財務技能等。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業風險的產生與分類

1.企業風險產生的因素分析

企業風險是指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某些難以預知或無法控制的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實際利潤與預計利潤發生離差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由于長期貸款利息、折舊、人員費用、稅費等企業固定費用的存在,導致企業經營有杠桿效應,這是產生企業風險的主要原因。

2.企業運營管理中風險的分類

企業運營中風險是由于企業存在固定財務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費用杠桿由此產生,原因上看,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由企業的生產管理決策和外部市場變化引起的;財務風險來自于企業盈利能力和企業融資決策的變化。

二、經營風險的分析

經營風險指企業在運營中因經營管理上的各種失誤、缺陷而導致利潤變動的風險。具體可以理解為公司的管理決策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從而產生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1.企業經營風險強弱程度

在企業產品結構和資金結構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不論企業的市場銷量如何,企業的固定費用都是相對穩定的。企業市場銷售量越多,分攤到每個單位產品上的固定費用就越小,企業所獲得的經營利潤就越大,反之,銷售量越少會使企業的獲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現虧損。企業的銷售額變動引起企業利潤的變化,則表明經營杠桿風險影響的強弱程度。根據企業經營風險程度分類,可劃分為經營風險明顯型企業和經營風險不明顯型企業。

2.影響經營風險的因素

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內部和外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有:產品銷售量、產品價格、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3.企業的經營風險對利潤的影響

企業由于產品價格、戰略選擇、銷售手段等經營管理決策引起的未來收益不確定,特別是企業使用經營杠桿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形成的風險叫作經營風險。因為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由于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的內外部因素經常發生變化,結合杠桿效應的存在,使影響被放大,使息稅前利潤降低,從而導致企業未來的凈利潤大幅度下降。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整個財務管理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所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投資風險、籌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種。

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

1.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企業管理系統不能良好適應外部環境

企業宏觀經濟環境的復雜性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這些因素在企業外部,但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由于機構設置不完善、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完善、會計核算基礎工作不夠完善等原因,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無法快速適應和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具體表現在不能科學預見外部環境的不利變化、應對措施不力、反應滯后,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2.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必然伴隨在財務活動中。然而很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風險意識的淡薄是導致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3.財務決策不夠科學

導致財務風險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財務決策不夠科學恰當。為了避免財務決策失誤,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是必須的。許多企業財務決策都有主觀經驗拍板的現象,“一言堂”、家長制、情感用事的決策風格在企業的決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決策失誤經常發生,造成財務風險。

4.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夠明確

企業財務風險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夠明確,企業內部各單位間、企業與上級企業間,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權責不明確現象,導致資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資金發生流失現象,資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異同及協同性分析

企業經營風險關系到市場的不斷變化,也關系到企業戰略方向、內部管理、技術水平等,經營風險是相對長期的一種風險,而且企業在防控經營風險上,要投入很多資源和精力。

而財務風險更多地與企業內部財務狀況相關聯,財務風險相對經營風險來講,比較短期,存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應對財務風險雖然沒有應對經營風險那么復雜,但是卻需要時時刻刻小心謹慎。

公司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在產生機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響著公司的財務管理決策,對公司的風險管理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兩種風險的管理必須具有一定的協同性,才能達到最優的管理效用。

五、加強對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防控管理措施

1.經營風險的防控管理

(1)明確受托責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實質的實質就是基于一種受托責任的法律合同關系,并以此來規范各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和義務,并讓它們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業經營風險,增強公司價值的組織架構上的保障。從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閉是因財務舞弊引起的。但實質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嚴重缺陷,才導致公司在財務管理上造假行為成為可能,公司倒閉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不但要有完善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責任下的企業治理各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應當借鑒先進企業的經驗并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實際的生產經營中,根據各職能部門的特點,建立防堵查為主遞進式的監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體系。在生產經營的第一線,改變以往注重事后監督的現象,建立預防為主的監督機制,還要明確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過程的原則。但全方面、全過程的監督控制還要分清重點,有選擇、有重點地對高風險點進行重點控制,以保證內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

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企業經營風險防范制度。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各種具體風險,必須建立相應具體風險防范制度進行防控。

2.企業財務風險的防控措施

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財務風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只能采取盡可能的措施,將其影響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觀環境及其變化,制定財務管理戰略

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部門,配備高素質高水平的財務經理,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體系能夠做到有效運行,以防止由于財務管理體制對環境變化不適應而產生企業財務風險。不斷建立和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體系,以適應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提高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2)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防控水平

通過會計政策和策略防控當前和未來的企業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步驟和環節,任何步驟和環節發生錯誤都會給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經理必須始終貫徹財務管理工作的風險防范。要注重建立對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的監督系統,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資產管理比率進行考核。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

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的決策,采用定量計算與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做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的決策,應避免主觀臆斷。在融資決策過程中,企業應首先根據生產經營的情況合理準確地預測資金需要量,再通過資本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各種融資方式及風險分析,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融資決策。資本流動是周而復始的,可以說流動資金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必須加快庫存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做到良好的資產流動性和資金鏈的高速周轉。根據上述方法進行決策,會大大減少發生失誤的可能性,可避免財務決策失誤帶來的財務風險。

(4)大力貫徹執行全面預算管理系統

全面預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種財務計劃,反映企業未來的特定時間的所有生產和經營活動。全面預算管理以實現目標利潤為宗旨,把銷售預測作為起點,進而預測生產運營,經營成本和現金收入和支出,并編制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等預算表,來反映在未來期間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推行全面預算并不是為了最終實現全面預算本身,是為了將公司戰略與經營績效通過全面預算緊密聯系。全面預算立足于企業整體戰略需要,經過科學預測、分析和決策,以實物和貨幣、證券等多種形態來反饋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財務成果和運營成果等綜合性的管理體系。良好的全面預算執行能使企業將資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運用,對企業各部門的業績也能更好更準確地衡量、監控,使公司戰略目標得到有效的貫徹。

參考文獻:

[1] 于新花.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J].會計之友,2009,(2).

篇5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外匯風險;防范措施

進入新時期后,國際貿易已經融入一體化浪潮中。與此同時,各國也面對了更劇烈的國際貿易競爭。作為參與國際貿易競爭的企業,如果要在劇烈競爭中表現出自身的優勢位置,那么就需要從全方位的角度入手來防控外貿風險,在此基礎上確保國際貿易的實效性。在各種類型的經濟貿易風險中,外匯風險構成了其中的核心要素,防控外貿風險,這樣做有助于在根本上為國際貿易提供保障,從而推進外貿的持久和穩定進步。妥善防范外匯風險,有利于提升綜合性的競爭實力,杜絕外匯風險對企業造成的利潤損失。

一、外匯風險的根源

從現狀來看,我國在外匯市場這方面并沒有真正達到完善。在本質上,市場機制只能支持本幣與外幣的互相轉換,而并沒有上升為金融性的完全性外匯市場。在欠缺完善機制的狀況下,外匯市場就很難杜絕多樣的外匯風險,同時也無法保障參與其中的企業安全。具體而言,外匯風險來源于如下層面:

首先是兌換貨幣。受到一體化影響,全球都表現出頻繁的交易狀態。在各個地區間,進行外貿的前提都是需要兌換貨幣。這是由于各國具有差異性的會計制度和貨幣類型,因而只有通過兌換才能順利交易并且實現結算。在國際市場的正常交易中,不同類型的企業如果可以憑借同種貨幣來完成交易,那么就能從根源上杜絕外匯風險。但是實際上,這種情況并不存在。經過貨幣兌換之后,外匯風險就表現出大幅增加的趨勢。

其次是結算類型的多元化。當前國際形勢下,外貿經濟正表現出頻繁的趨勢,與之相應的結算方式也變得多元化。為了適應形勢,目前市場中的企業可以選擇多樣的結算種類,例如匯兌或者賒銷等。然而如果選擇了這些類型的結算,那么將會人為延長結算用時。同時,各時期的外匯匯率都處在不停的波動中,與之相應的本幣和外幣也都在不停的變動,這種情況導致了更高的外匯風險。處于發展中的國內企業仍欠缺外貿經驗,因而導致較低的結算管理水準,在交易中隱藏了較高的匯率風險。

第三是波動的匯率。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首先就要考慮到當前階段的外匯匯率。這是由于,外匯匯率在本質上反映了現今的市場波動狀態。假設匯率是恒定的,那么參與外貿過程的各種企業都可以擺脫風險困擾。但是,匯率時刻都在波動和變化,因而富有多變的特征。在匯率改變時,貨幣兌換也會因而受到影響,企業在這個時候將會面對較高風險。

二、外匯風險給國際貿易帶來的干擾

外匯風險會造成兌換的損失。一般情況下,國際貿易的流程都會消耗較長時間,這個過程通常涉及到制定合同、雙方交易和制定款額等各個步驟。在貿易進程中,各階段的匯率都處在波動中。對于買方而言,應當根據這個時期的匯率來付款,這時就很難避免兌換貨幣的損失。如果匯率增大,那么買方付出的款額成本也會相應增多,買方因而就會承受損失;如果匯率下降,賣方就會由此遭受損失。依照國際貿易準則,提前結匯的行為是被禁止的,這種現狀也導致了資金不能及時結算的漏洞和缺陷。

外匯風險可能會降低企業整體的業務量。在很大程度上,企業不斷下降的對外貿易總量很可能根源于外匯風險。在匯率波動時,業務量也會隨之波動。從出口的角度來看,如果本國匯率升高并且產品價格提升,那么外貿企業通常就會承受下降的銷量損失,這是由于國際市場中此類產品的整體需求正在縮小。與之相應,進口企業如果遭受了價格上漲和本幣貶值的影響,則會被迫付出更高的貿易對價。由此可知,業務量與匯率的浮動是不可分割的。

外匯風險還會帶來賬面損失。財務管理的關鍵點就在于賬面管理,會計賬簿因此構成了外貿管理中的核心部分。通常情況下,會計賬面體現為外匯或者本幣的形式;在編制報表時,企業也需要先行折算各種類型的貨幣,然后表述為本國貨幣的方式。只有明確了會計賬目,企業才可以順利進入后期貿易中。受到匯率影響,不斷變化的賬目很容易導致賬面損失。這種狀況下,企業亟待全面防控各種類型的匯率風險,確保自身不會遭受強烈的匯率風險干擾。

三、防范風險的具體途徑

國內企業通常很y借助自身力量來改變國際經貿的外部環境,但卻可以選擇適當的措施來防控風險。對于外匯風險,企業通常可以首先調整自身,在此基礎上確保適應能力達到最佳。對于匯率而言,企業有必要加強關注,隨時預測不同階段的外貿匯率波動和變化。在交易過程中,企業管理者為了防控外匯風險,就應當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來完成交易。此外,企業還需要對于產品價格予以適時的調整,善于借助金融衍生工具來防控過大的風險沖擊。詳細而言,在國際經貿中防控外匯風險可以選擇如下的措施:

1.完善結算方式

企業在完成結算過程中,應當選擇最符合自身的一種結算方式,這是因為結算方式與外貿風險具有緊密的聯系。為減少整體的外匯風險,企業有必要適當提早或者推遲完成結算的時間。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外貿企業需要追蹤查看本幣匯率的浮動情況。依照匯率變化的現狀,選擇適當的方式用來完成結算。對于外匯的匯價而言,外貿企業也應當予以精確的估算,在估算和預測的基礎上才能適當調整收取的外匯費用,調整支付外匯的時間。通過全方位的結算方式調整,就能在本質上減輕外匯風險給自身帶來的沖擊。例如在某次業務中,企業發現短期的計價貨幣匯率正在不斷升高。為了應對現狀,企業有必要在最大限度內延長交付貨幣的結算時間,通過合法方式來延長收匯的期限。這樣做有利于保障自身權益,同時也防控了匯率升高的風險損失。

2.適當進行融資

在外貿交往中,融資的過程應當是不可缺少的。國際貿易中的交易雙方通常可以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礎上解決目前面對的資金困境,順利完成資金周轉。對于融資環節中的風險防控,企業如果能提前獲得融資款額然后用于結算匯款,那么就可以及早收回這部分款額。通過這種改進,企業既能在根源上躲避外匯風險,還能保護自身利潤。某些小規模的外貿企業通常運用出口押匯的信用證方式,對此還可以借助保理業務的措施來緩和融資壓力。

3.謹慎選擇結算的貨幣

企業應當明確的是:貨幣結算很容易導致風險或者埋下貿易中的隱患。因此,外貿企業都需要謹慎選擇費用結算的貨幣,在條件允許時盡可能選擇本國貨幣用于款額的結算。企業如果選擇了本國貨幣,就能避開外匯風險的干擾。在某些情況下企業無法選擇本國貨幣用于結算,這時就應當優先選用國際認可的通用貨幣種類,例如美元和歐元等貨幣,選用普遍性較強的貨幣有助于防控風險。

四、結論

在經濟發展中,外貿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構成了不可缺乏的經濟成分。完善國際經濟貿易的相關機制,有利于保障綜合實力的提升。然而近些年來,外匯風險在較大程度上干擾了國際貿易和經濟的進程,與此同時也減損了外貿企業應得的利益。作為參與國際經貿的對外企業,有必要對于外匯風險給予更多的重視,探尋最適合自身的風險防控手段和措施。在防控外貿風險過程中,企業需要緊密結合各階段的外貿目標,立足需求并且完善機制。企業只有提升了全方位的外貿管理水準,才能在根源上防控并且杜絕風險威脅,從而服務于風險防控的整體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月,謝源虎.國際經濟貿易中對外匯風險的防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06):105-106.

[2]王懷軍.國際經濟貿易中潛藏的外匯風險及防范對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6):67-69.

[3]周詠絮.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匯風險及防范措施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04):137-138.

[4]丁超超.國際經貿易中的外匯風險及防范[J].中國經貿導刊,2014(17):14-15.

[5]楊瀾,張忠慧.國際經濟貿易中對外匯風險的防范探討[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6(Z1):62-63.

篇6

關鍵詞:財務風險 綜合防控 內部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9-184-02

風險是一種損失或損害的可能性,具有不確定性的特征。風險無處不在,在經濟社會中,經濟風險也隨時都可能成為現實。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是財務的良性發展,實際經營中,由于管理不善帶來的財務風險,往往使企業遭受重創,甚至破產倒閉,因此對財務風險的有效防控是保持企業持續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保證,現代財務管理理論已將財務風險管理作為重要內容加以研究。

對財務風險的防控,應從其產生根源抓起,加強內部管理,并采用一定的技術方法進行風險綜合防控。

一、準確預測經濟,認真研究市場

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是客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因此,風險的防控措施第一步就是要提高預測的準確性。

企業要時刻關注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等的變化,還要關注市場格局、市場需求、供求關系等的變化,并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經濟發展、市場變化進行預測。通常經濟預測方法有定性預測法(包括專家調查法、德爾菲法、主觀概率法、彈性分析預測法等)和定量預測方法(包括時間數列法、回歸模型法、投入產出分析法、指標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景氣分析等)以及定性定量綜合預測法。

市場預測常用的定性方法有:專家預測法、銷售人員意見綜合法、群眾意見法、購買意向調查預測法、主觀概率加權預測法、類推預測法、先兆事件預測法、關聯預測法和追蹤預測法等;定量方法有:平均預測法、趨勢外推法、季節指數預測法、回歸分析預測法、馬爾科夫預測法等。

二、提高財務決策質量

為保證財務決策時采用科學決策方法,企業應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對管理者進行約束:建立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對高層管理者的決策權加以限制;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各級財務人員的財務行為,保證各級財務決策的正確性;建立獎懲激勵制度,提高決策者科學決策的積極性,從而確實提高財務決策質量。

三、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和資產結構

如何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和資產結構,使企業既能增加盈利,快速發展,又能保持適度可控的財務風險,達到收益與風險的結合與平衡,應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及自身情況進行確定。

1.當外部經濟形勢看好,國家宏觀調控較松時,市場持續走強,則應保持較高的債務資本比例和長期性資產比例,以最大可能的增加企業盈利;反之,國家調控較緊時,則保持較高的權益資本比例和流動性資產比例,以減少財務風險。

2.企業自身盈利能力較強,資信度高時,可以保持較高的債務資本比例和長期性資產比例,以增加盈利;反之,若企業盈利能力弱,資信度低,則保持較高的權益資本比例和流動性資產比例,以減少財務風險。

3.資產結構和資本結構相互配合,達到互補的效果。由于資產結構和資本結構都是收益與風險的矛盾統一體,因此,在風險控制上可以采用“此高彼低”的辦法,消減財務風險:若權益資本比例較高,則可保持適當較高的長期性資產比例,以增加盈利能力;若債務資本比例高,則應保持較高的流動性資產比例,以降低財務風險。

4.在債務資本中,還應保持合理的期限結構。長期負債成本高,風險大,短期負債成本相對較低,風險較小,應避免“長投短融”的高風險和長期借貸做流動資金使用的低效益。長短期借貸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錯落有致,債源分布平衡,保持還款數額與時間均勻,避免還債高峰的出項,做到有效規避風險。

四、實行財務全面預算管理。加強風險控制

全面預算通過合理分配企業的各種資源,控制費用支出,預測資金需求、利潤和期末財務狀況,揭示企業未來的預計財務情況,根據所反映出的預算結果,預測其中的風險點所在,并預先采取某些風險防控措施,從而達到規避和化解風險的目的。財務預算是企業財務目標的細化,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也為生產經營控制和業績評價提供了基本依據和尺度。完善的財務預算必須對各部門的預算責任有明確的劃分,對企業各部門執行預算的權利和責任作出明確的規定。

財務全面預算按其控制的范圍分為財務流量預算和資金流量預算。財務流量預算是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財務收入、財務支出所作的預算,具體包括財務收入預算、財務支出預算;資金流量預算是對實現預期財務目標必需的資金營運、資金擺布所作的預算,具體包括資金營運預算、現金流量預算。財務預算確定后,必須嚴格執行,尤其是在資金的使用和調度上,應嚴格按照預算操作,減少預算外支出,同時,對應收的款項及時催收,以確保財務的穩健性。預算管理要想發揮較好作用,還必須堅持過程控制和結果考評相結合,通過建立全面的業績評價體系來行使日常的監控和期末考評的嚴肅化、制度化,針對每一責任單位的特點建立日常監控制度,通過及時的信息反饋和不同方式的現場考評,將預算控制深人每一個具體環節。

五、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財務風險預警主要是以財務會計信息資料為基礎,以計算、統計、分析、監控等方法為手段,設置預警指標,觀察這些指標的變化,對企業可能或者將要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預測警示。財務風險預警的目的是及時發現財務風險隱患并發出警報;警示企業管理者,提醒其采取防范與調整措施,使企業轉危為安。

通常,財務風險預警包括異常波動預警、經營狀況預瞽、還債風險預警、破產風險預警等,也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建立融資風險預警、投資風險預警、資金回收風險預警等,預報企業的各種財務風險,提醒防控。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首先就要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評估方法是通過各種預警指標進行衡量。一般地,可以建立如下的預警指標體系:異常波動預警指標:收入(產品價格、產品銷售量)、成本(原材料價格、合格率、主業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應收款、存貨、應付款、不良資產(其他應收、應付款等)、實現利潤等;經營狀況預警指標:現金和存貨不斷減少、應收賬款不斷增加、營業安全水平=(現有或預計銷售額一保本銷售額),現有(預計)銷售額、資金安全水平=資產變現率一資產負債率等;還債風險預警指標:傳統指標(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沃爾比重評分法、現金流量分析法等;破產風險預警指標:Z-Score模型等;融資風險預警指標:利率的變化、匯率的變化、宏觀政策的變化、市場的變化等;投資風險預警指標:投資回收期、平均報酬率、凈現值、內含報酬率或者獲利指數等;資金回收風險預警指標:產品銷售的變化、庫存積壓狀況、客戶資信等。

進行財務風險預警,要求財務部門充分利用財務信息,主動研究市場發展動態,全程監控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采集各項預警指標信息,進

行分析,判斷風險程度、發出不同程度的警戒信號。

財務風險預警,應定期進行,或在有突發風險因素時進行,及時對財務風險作出預報,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六、多種方法并用,提高風險預防和化解能力

財務風險預防是指在既定風險的條件下,通過各種措施,降低損失出現的概率,減少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財務風險的處理是指對已有風險可能出現的損失或已經造成的損失采取相應的對策,以減輕損失對企業的沖擊。對于財務風險的預防和化解方法,歷來為財務管理理論界和實踐者們所重視,研究成果很豐富,實踐中的做法也各種各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回避風險;二是分散風險;三是轉嫁風險四是風險自留,是指遭受損失的個體自我承擔風險帶來的財務損失。

上述各種方法各有其特點和運用條件,相互之間可以結合運用,相互補充,企業管理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其實施整體組合,多手段并用,達到提高財務風險預防和處理能力的目的。

七、財務風險防控的其他注意事項

一是保證信息溝通順暢、快捷。企業應建立信息溝通機制,保證業務信息正確、及時、順暢的在企業內部傳遞。對于財務信息系統,應建立現代化的信息溝通平臺,使財務部門需要的信息及財務部門產生的財務信息能及時到位,對各種變化做到及時反應。二是強化日常財務核算工作,確保會計方法的正確性和適用性,保證各項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三是加強日常資金管理。可通過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和建立資金管理信息平臺,對企業資金進行集中管理,并嚴格按照財務預算開支,確保資金的有效控制,保持現金流量平衡,并盡可能的加速流動資金的周轉。四是加強存貨管理。存貨對于生產經營是必須的,然而導致資金的擠壓,還要支付管理費用,更存在跌價損失的風險。應通過生產和銷售計劃,應用經濟批量訂貨模型,對存貨進行管理,在保證生產經營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存貨,并定期清理長期擠壓庫存。五是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定期編制賬齡分析表,建立應收賬款回收責任制,加強貨款的催收工作,促使貨款及時回收。根據用戶的資信狀況分別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信用標準,并及時跟蹤調整。六是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現代內部控制理論涵蓋財務風險管理所有環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經營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效率的最佳方法。企業應建立職責分離的崗位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合同審查簽證制度、重大項目審核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內控制度,并充分利用企業監事會和審計部門,檢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適時進行修訂、完善,七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和激勵制度,將薪酬與風險控制指標掛鉤,確保各級管理者的風險意識及工作積極性。

八、結語

篇7

課題組成員:于森林,杜維堂

摘 要:本文通過對目前基層行會計監管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提升會計條線的執行力,強化規章制度的約束力,提高操作風險的控制力,增強會計隊伍的凝聚力,打造合規文化的向心力。

關鍵詞:銀行;會計監管;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7-0081-03

近年來,我國銀監部門為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辦法和措施,經過銀行業的努力,進一步健全了會計監管體系,提高了內控管理水平,有效遏制了內部案件的發生,為經營戰略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各商業銀行特別是基層行內控基礎還不夠扎實,會計監管上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風險控制水平與監管要求以及當前形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亟待改進和完善。

一、商業銀行會計內控監管的現狀分析

1.內控管理制度建設相對滯后。當前,商業銀行基層行的會計內控管理基礎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制控”、“機控”、“技控”、“崗控”還沒有完全跟上業務發展的步伐。如在會計核算手段日趨高效化、科學化的同時,原有的會計內控監督制約機制已不適應新興業務及外幣業務的需要,相應的會計電算化的內控措施沒有及時配套,形成了部分內控領域的空白點。同時,會計部門缺乏既懂業務又懂微機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對電子數據處理系統管理不力,以致微機作案時有發生,對銀行資金構成嚴重威脅。

2.現行規章制度尚未落到實處。制度是對業務處理過程作出的硬性規定。目前銀行業的制度、辦法和實施細則已經非常多,應該說很多基層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內控制度是健全的,但由于部分領導重經營輕管理、重業務拓展輕內控監管,一些行之有效的內控制度沒有真正得到貫徹落實,以致內部控制機制變形,失去了應有的剛性約束。如部分營業網點還存在崗位制約有名無實、授權管理流于形式、賬務核對不徹底、自助機具鈔箱管理不嚴謹、新業務開辦不規范等若干制度執行不力問題;會計、出納等操作崗有些關鍵控制點的規定沒有落實到位;管理崗的人員缺位,職責游離,使監督制度本身形同虛設;坐班主任的班中監督制,主要是對業務工作實施動態監督,但在實際工作中坐班主任或補崗填缺,或頂崗操作,自身職責無法履行;重要崗位人員交流沒有完全到位,重點人員行為排查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3.風險控制系統不夠健全。目前,各商業銀行以整體風險控制為目標的經濟資本管理尚處于軟約束階段,以局部風險控制、單個客戶風險控制為內涵的授權分責管理及授信管理還不嚴格,缺乏具體風險評估以及控制為核心的信貸風險管理監控、交易風險管理監控的手段,管理制度和評估方法也不完善,如資金交易、貸款發放、債券買賣沒有實行完全意義上的風險度管理,決策部門、交易部門不能據此做出正確決策和實行預警管理,業務交易一開始就隱藏著難以預測的風險。按要求會計部門可以通過報表、項目電報等監督制約信貸部門,通過賬表監督制約計劃部門,通過成本核算監督制約有關業務拓展部門,同時部門之間又可相互監督和制約,但由于沒有相互協調的責任機制,相互間的監督作用難以很好地發揮出來。

4.內部監督制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一是會計內控監督體系仍不完善。如現行的會計監管基本由縣級支行組織領導實施,層級較低,權威不高;營業網點會計主管力不從心,疲于應付門市業務的授權與日常管理,監管效率低下,難以全面發現問題;現有的會計內控監督手段相當程度仍然以現場手工監督、事后賬簿表的審核等傳統監管方式為主,風險控制較為乏力且相對滯后。二是內部監督崗位作用弱化。由于包括紀檢、監察部門在內的再監督機構“既向本行行長負責,又向上級行職能部門負責”,使再監督實際上陷入了一種自己監督自己的怪圈。三是內審部門職能難以真正體現。如內審部門的獨立性、超脫性和權威性尚顯不足,在履行職責中存在滯后性,內部審計監督的頻率偏低,覆蓋面不夠,無法從整體上把握被審計單位的業務運作和經營狀況,很難及時發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或苗頭性傾向,也難以提出有針對性、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意見。

5.會計隊伍建設相對滯后。會計人員結構不合理與內控管理要求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如營業網點會計人員逐年減少,柜員平均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后續培訓不足,業務技能單一;多數基層行對新進員工大多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倉促安排上崗,不能正確理解業務管理要求和掌握復雜業務操作,效率不高,差錯頻發。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致使會計人員責、權、利脫節。近年來,隨著門市業務量急劇增加,多數營業網點的會計人員日均業務量遠遠超過上級行規定的標準,柜員不堪重負,但收入相對較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同時多數網點會計主管與網點業務掛鉤考核,門市業務量集中的網點會計主管履職難以到位,無法按照制度要求進行全面監管。

二、提高商業銀行會計內控管理水平的對策建議

1.提升會計條線的執行力。所謂執行力,它是一個組織執行決策、達到決策目標的能力,是組織的核心競爭能力。一個組織如果沒有執行力,就沒有凝聚力和發展力,也就更談不上競爭力,執行力的強弱,決定著效能的高低。會計是銀行各項業務的基礎,會計內控管理在銀行業務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隨著我國經濟、金融的快速發展對銀行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面臨的競爭環境日益復雜和嚴峻,會計內控管理的基礎性地位更為突出。為加強會計監管工作,筑牢會計內控防線,迫切需要解決部分基層行會計人員制度執行不力的問題。因此,各級行應在保證戰略制定正確、組織有效及流程協調的情況下,通過嚴謹、民主的決策,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全面加強會計條線的執行力建設,促其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確保政令暢通,有令即行,有禁即止。[1]

2.強化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一是要通過對會計內控監管中存在問題的剖析和反思,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措施,并從基礎工作抓起,系統梳理、整合各類規章制度,細化工作程序和要求,實現制度管理的全覆蓋。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實行責任追究制和問責制,樹立規章制度的權威性,強化自我約束意識和相互制約的能力,促進會計人員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執行”思想的轉變。二是要將精細化管理貫穿于業務工作的始終。在內部管理和業務流程設計等各個方面,都要體現精細化管理要求,向精細化管理要市場、要效益。通過科學設定與劃分工作流程,明確每個會計崗位的工作標準及職責,細化到每個環節,貫穿于業務經營的全過程,著力推進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會計內控水平。同時做好重點環節、重點部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時段的管理,加強重點崗位人員的排查,把崗位輪換制度和異地交流制度落實到位。三是要從人力、物力上向會計內控監管部門傾斜,加大投入力度,配足、配好網點機具和必備的監控設備,為強化制度約束和有效監管,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持。[2]

3.提高操作風險的控制力。各級行領導要增強“發展是第一要務,控險是第一責任”的意識,把會計監管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為確保全行業務處理各個環節及操作規程的縝密運行,必須建立嚴格、科學、高效的、覆蓋業務操作全程的會計內控機制,全面推進會計監管創新。一是要整合系統資源和人力資源,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借助現代高科技電子化手段,優化市、縣行和網點事后監督力量,有計劃、分步驟組建集中式會計監管中心,推進會計監管方式由現場監管向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并重轉變。二是要改進整合會計監管方法和內容,推進會計監管模式由時點監管向過程控制和持續監管轉變。三是要切實抓住關鍵環節,推進會計監管職能由檢查、監督、輔導向主動防控風險轉變。四是要通過修訂完善評價辦法,推進會計監管評價由定性監管向定性監管和定量監管相結合轉變。五是要加大會計監控系統和會計監控風險分析系統的應用,倡導“范式操作、活性分析”,防控操作風險,推進會計業務由事后監督為主向事前審查、事中操作和事后監督并重轉變。六是要針對極易出現風險而又存在制度缺乏的重點部位和失控點,強化不相容崗位間的相互制約,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和配合,推進風險控制由會計條線監控為主向條線監管、崗位制約、部門牽制的綜合監控轉變。[3]

4.增強會計隊伍的凝聚力。針對目前會計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各級行要緊緊抓住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完善風險防范措施、提高基礎管理水平等工作重點,把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解決影響業務發展的重大問題與會計人員關注的具體問題結合起來,把解決制度執行力問題與會計人員自身問題結合起來,把教育引導與制度約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通過深入開展愛崗敬業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激發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會計人員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強會計人員榮譽感和責任心;另一方面要體現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理念,特別是對基層行會計人員,應努力從工作壓力上盡量減負,從報酬、待遇層面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切身利益問題,使他們能夠充分珍惜自身的崗位,愛惜自己的事業,提升會計隊伍的吸引力。

5.打造合規文化的向心力。再好再嚴密的制度設計,如何保證合規運作、落到實處,最終執行靠人。這就需要營造一種濃烈的“合規文化”氛圍。因此,各級行要抓住思想教育這一重要環節,以“三化三鐵”創建活動作為合規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培育會計人員主動合規的思想習慣,自覺遵守和執行有關的規章制度,讓合規意識深入人心,形成一種指示服從制度、信任不忘制度、習慣讓位制度的工作氛圍,切實規范會計操作行為,從而保證業務發展、風險防控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蔣定之.加強執行力建設努力提高銀行案件防控水平[N].金融時報,2007-07-14.

篇8

一、制度管理不健全存在的風險及防范措施

某單位在接受上級財務檢查時被查出:單位賬面銀行存款余額為89.88萬元,經銀行實地對賬,銀行賬面余額只有0.88萬元,相差89萬元。經查,該單位出納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挪用資金購買游戲裝備,檢查人員對出納和會計賬薄核對發現,會計賬未及時登記核對長達半年之久,網銀U盾全部由出納一人保管,半年內該出納分別多次利用網銀支付購買游戲裝備等,最后家屬到處借錢補上了漏洞,但也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破壞性影響,同時當事人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除了當事人毫無法制意識外,會計不履職、網銀管理職權不清,不落實管理制度都是被忽視了的關鍵環節,那下面我們就主要從制度建設方面來看一看作為出納和會計會面對怎樣的內險,應該做些什么: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的風險

(1)資金安全管理部門及職責不清晰。導致資金管理管理制度不清晰,無章可循,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職責范圍,整個資金安全管理處于無序狀態,引導發風險。(2)資金安全管理崗位分工不合理。導致崗位設置分工不合理,導致職責不明晰,工作相互推諉,效率低下,甚至出現一人兼任多個不相容崗位的情況。(3)財務印鑒管理不善,不認真落實盤點管理。導致缺乏制度或者不將制度形同虛設成為一紙空文,會造成重大差錯、舞弊、欺詐行為的發生而導致資金損失。(4)工作交接管理可有可無不重視。導致工作交換程序不清晰,容易造成責任劃分不清楚,相互推責的風險。

(二)防范措施

會計的職責:負責經費開支的審核把關,對報銷票據的合法性負責,嚴格按照標準和規定審核原始憑證,所有需在本單位辦理結算手續的票據,會計必須首先審核,再按財務審批程序逐級審批;定期分析、反映經費收支和預算執行情況,每半年對經費收支和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并寫出書面材料向黨委匯報,負責起草有關經費請示報告;負責會計憑證、報表、賬簿、上級批件、請示、報告等財務檔案的整理、裝訂、歸檔、保管;辦理到期財務檔案銷毀手續;嚴格票據使用規定,負責票據的請領、分發、登記以及票據存根的核對、回收、保管工作;保管好會計印章。出納人員職責:負責到銀行取款、送款和庫存現金的清點保管,負責銀行現金支票、轉賬支票、匯款單、匯票等傳票的簽發、接收、保管,對所管資金的安全負責;負責出納賬的記載、結賬、核對、保管及銀行存款的清理、核對。取得的原始憑證要合法有效,手續要齊全,記賬要及時,入賬要規范,做到日清月結,銀行存款和現金與實際要一致,按月與會計和銀行核對賬目,清點庫存現金,月末編制庫存現金清點表和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熟悉現行財務標準制度,嚴格執行《武警消防部隊資金安全管理規定》,簽發支票必須注明簽發日期、用途、金額(金額不詳的注明限額)等內容,不得預先填寫支票密碼,不得簽發空白支票,借用支票在5日內收回并及時結清賬目;不得用白條或單據頂替庫存現金,嚴禁私自外借公款和挪用現金;提取現金時,必須填寫“提取現金審批單”,經會計審核簽字,經批準后,方可從銀行提取現金;辦理貨幣資金收付業務,手續必須齊全,收款要開給收據,付款要有憑證,報銷和收款時,要在相應的原始憑證上加蓋“現金收、付訖”或“銀行收、付訖”戳章,由于工作不細而收取的假鈔,責任自負;負責辦理、核對和清理各類預借款。

(三)印鑒管理

(1)在銀行的預留印鑒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財務印鑒章須指定專人保管。(2)指定財務印鑒章管理人員應注意以下事項:嚴禁一人同時保管同一賬戶的銀行支票和預留印鑒,或同時保管同一賬戶的兩枚以上(含兩枚)銀行預留印鑒;個人名章為銀行預留印鑒之一的人員發生工作變動時,應在工作變動內及時辦理銀行預留印鑒更換手續。銀行預留印鑒的更換必須按審批權限審批同意;未經審批的經濟業務,不得加蓋印鑒;印鑒保管人臨時交接印鑒時,需填寫印鑒交接記錄,印鑒交接時需有監交人在場進行監交,并編制<交接單>,由交接雙方與監交人簽字確認;財務印鑒章管理人員應建立<印鑒章使用臺賬>對印鑒賬的使用進行登記。

(四)工作交接管理

當后勤財務人員變動時應及時安排新老崗位人員進行交接,移交工作要點如下:現金、有價證券要與賬簿進行核對,如發生賬實不符,移交人員應及時查明原因;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合同、單據和其他會計資料應完整無誤,如有遺漏,短缺,移交人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冊中注明,由移交人負責;銀行存款賬戶余額應做到對賬單、銀行日記賬核對相符,有未達賬款的,應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印章移交時,移交人應帶領接交人到各銀行辦理印章更換及與相關人員進行工作銜接,幫助接交人熟悉銀行環境及人員;各種債權債務賬戶余額應與往來單位和個人核對清楚;工作交接過程中,移交人員有責任解答接替人員對有關交接事項提出的質疑,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借故推延不移交;移交后,如發現原經辦業務有違法違規等問題,責任由原移交人承擔;臨時性移交雙方應在《工作移交清冊》或《移交清單》簽字確認。會計出納人員移交工作均應編制《工作移交清冊》或《移交清單》,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一份,存檔一份備查。

二、檔案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和防控措施

(一)檔案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不重視檔案管理的重要性,認為可有可無。導致與資金管理活動相關檔案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資料遺失、檔案不全、信息外泄等風險。

(二)防控措施

篇9

摘 要 隨著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體系的發展,國庫資金運營逐步拓展出支付系統往來、集中支付、財稅庫行橫向聯網等多種方式,而作為復審和檢驗環節的國庫事后監督手段卻仍滯留在人工監督階段,弊端突顯。國庫資金面臨的風險點增多,風險隱患增大,對事后監督人員防范風險的意識、能力、技術手段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但從筆者調查情況來看,目前縣支庫會計核算事后監督在履行規范業務、防范風險職責時存在諸多難點。

主題詞 人民銀行縣支庫 事后監督 風險防范 難點對策

一、 縣支庫會計核算事后監督風險防范難點

(一)監督手段落后,履職能力弱化

1.風險隱患發現難。主觀因素造成的風險或違規情況,手工監督難以發現。如:經收處通過在繳款書不同聯次加蓋不同日期業務印章以延壓稅款的現象,國庫會計核算事后監督人員(以下簡稱監督人員)僅憑人工審驗入庫繳款書的方法難以察覺。

2.監督內容有盲點。人工監督是審查業務憑證、勾對流水清單等對紙質會計資料實施監督,對于非紙面的一些重要操作,如核算系統運行參數的設置、變更等情況,只能通過審閱系統運行日志“操作性質”和“主要內容”欄次的簡略內容查看是否進行了操作,至于是否應該操作,操作的是否正確,人工非現場監督時很難做出準確判斷。

3.手工監督易引發道德風險。國庫事后監督為人工監督,受監督人員主觀意識、業務素質等人為因素影響大,隨意性強,工作完成程度不易考量,工作質量難保障。

(二)事后監督依據缺項,新業務監督無章可循

國庫事后監督工作管理制度主要是人總行2004年印發的《中國人民銀行國庫會計事后監督辦法》,內容尚未涉及集中支付、財稅庫行橫向聯網等新興的業務。《中國人民銀行會計核算監督辦法》雖為2010年印發,但僅對業務操作程序和監督范圍及對象進行了規定,未對資金清算、會計賬務等監督內容做出具體規定,監督依據缺項和滯后,基層行在實施事后監督過程中,難以掌握監督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遇到需要規范和糾正的問題難以找出準確依據,直接影響了事后監督工作質量和效力。

(三)監督重點不突出 , 風險防控能力不強

《國庫會計事后監督辦法》規定的事后監督內容包括資金清算、會計憑證、業務操作等6條40項業務,監督人員要對所有業務進行復審和檢驗,而實際上縣支行監督人員多為兼職,工作量大,監督人員疲于應付,精力往往耗費在規范性和程序性檢查上,對監督重點和風險點監督乏力,很難達到“對國庫資金安全性進行重點監督”的原則性要求。

(四)監督人員缺乏有效培訓,綜合素質亟待提高

1.監督人員配備不足,國庫事后監督業務開展先天不足。據調查,轄區內12個縣支行,只有兩個日均業務千筆以上的支行有專職監督人員,占比0.17%,其余均為兼職;兼職監督人員中70%為國庫部門人員,其余為其它部門人員。同時,縣域事后監督未獨立于會計核算,監督人員的從屬地位和重要且繁雜的工作任務,形成了事實上責、權、利的不對等,這也加劇了事后監督隊伍不穩定的程度。

2.監督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無法滿足監督崗位職責需要。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業務能力相對強的人員優先安排在會計核算崗位,多數監督人員本身業務基礎薄弱,又缺乏系統地、適時地、有效地培訓,學習更新業務知識往往從師于一線會計核算人員,形成師傅(前臺)帶徒弟(事后),徒弟(事后)監督師傅(前臺)的尷尬局面。

3.監督人員對風險認識不足,防范意識不強。以上諸多主客觀因素導致部分管理者和事后監督人員對事后監督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潛在的風險認識不足,防范意識不強,表現為管理者不注重監督人員培訓工作,不督促監督人員進行有效監督,不檢查監督工作完成情況;監督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對監督內容和目的不明確,對國庫會計核算、財稅等相關業務知識知之不全或知之甚少。

二、 對策建議

(一)建立高效、數據共享和控制流程化的國庫會計核算事后監督系統

適應財稅體制改革和國庫會計核算業務電算化、網絡化發展的需要,改進事后監督手段,盡快開發與國庫會計核算系統對接的事后監督系統,實現風險控制流程化,利用兩系統數據自動比對和計算減少監督人員的重復勞動,同時也減輕對監督人員業務能力的依賴程度,提高監督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此系統還應具備事后監督數據歸類、統計、匯總功能,監督人員可通過對監督情況、監督差錯等內容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評價會計核算質量,預警會計核算風險,具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二)與時俱進健全完善國庫事后監督制度體系

建議有權部門對現有國庫事后監督制度進行梳理,并根據會計核算有關規定和國庫業務發展,出臺配套的、統一的、可操作性強的制度規定,只有做到有規可依,才能做到嚴格守規,也才能違規必糾。

(三)改革管理體制,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防控能力

建議支行國庫事后監督員歸口紀檢監察辦公室管理,增強監督人員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提高國庫核算部門對監督意見的重視程度,加大糾改力度,增強防微杜漸的主動性。再者,崗位補貼也是一種激勵,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監督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主動性,從而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和防控能力。

篇10

一、政治理論和業務方面

在工作中,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一絲不茍,盡職盡責的工作。工作上踏實肯干,服從組織安排,努力鉆研業務,提高業務技能,認真學習了“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精神要以,記好筆記,寫好心得體會。參加了組織部組織的赴上海交大為期五天的財政管理干部與財會人員專題培訓班,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嚴格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合理合法處理好一切國庫業務。

做好農林水及鄉鎮業務部的國庫支付工作,根據預算單位提供的其單位編碼查看該單位申請的資金額度是否已下達,對已下達資金額度逐項逐筆同預算單位提交的直接支付申請書核對,經核對無誤進行數據錄入,確保國庫支付業務數據錄入準確無誤,依法對預算單位的會計信息進行保密、檔案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防止毀壞、散失、泄密。保持“廉潔、公正”的工作作風和“熱情、高效”的服務態度和工作方法,認真細致地辦理每一筆業務,確保每個核算單位報賬工作與支付工作順利進行,保證了會計單位正常運轉及工作業務順利開展。

加強學習,參加了每月一次的黨課學習,觀看了腐敗警示教育片,參加了七一主題黨日活動,赴王良村參觀革命烈士紀念亭,學習先烈的英雄事跡,學習革命前輩為理想而獻身的崇高氣節,作為一名年輕黨員更應該以實際行動來做表率,工作中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生活中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快快樂樂生活,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真正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二、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

(一)主要工作職責是:

負責辦理預算單位財政直接支付業務;

負責保管財政直接支付業務的有關資料。

(二)工作流程

1、各業務部依據預算單位支付申請,查詢支付平臺相關數據;

2、依照《會計法》、《預算法》、《翼城縣國庫支付核算局支付依據》等相關法規,逐筆核對相關事項;

3、各業務部核對無誤后,點擊通過;

4、每月終了,各業務部將各類資料進行整理,裝訂成冊;

5、按照業務部進行分類整理,歸檔。

三、崗位風險點位及防控措施

  (一)崗位風險點

1、國庫集中支付操作的風險

 (1)各業務部按照支付申請書進行核對收款人信息、資金用途、金額等,如果業務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及支付依據不熟悉,容易出現錯誤,影響財政資金安全支付。

(2)各業務部在核對無誤情況下,逐筆通過時,容易出現勾選錯誤。

(3)安全登錄風險,每名業務人員牢記各人的登錄密碼,上班登錄,下班安全退出。

2、國庫集中支付網絡安全風險

現階段,國庫集中支付,主要依賴網絡操作系統(財政管理一體化平臺),系統軟件的穩定性,將會影響財政資金的安全。

(二)防控措施

1、完善制度。依據崗位職責,定期輪崗。嚴格印鑒管理,狠抓制度落實。

2、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支付效率,規范資金支付。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支付依據的熟練掌握,切實規范資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