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9 03:46: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個體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會道德個體化的選擇要素思考

摘要: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學生對社會道德的接受、轉化與踐行,受到個體認知水平、個體需要和個體經驗的影響,同時社會道德要求的內容、教師采取的德育方式及學校、社會客觀環境等因素,也對大學生的接受與踐行社會道德有較大的影響。了解這些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助于推動高校學生的社會道德個體化。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選擇性要素

社會道德要求是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內容,實現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性的主要對象。強調,“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是指個體通過各種積極的形式對先于自己存在的道德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代的需要,進行選擇、加工和改造,以求將主體自身的本質力量和要求滲透融合到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在教育者的幫助下或在其他社會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會要求的道德規范并轉化為個體意識。這種轉化不僅使大學生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會道德要求,而且使大學生自愿將這些要求作為自己的價值準則與行為依據。對外界輸人的各種社會道德要求,“個體決不是被動適應和接納社會道德要求的客體,而且同時是一個積極主動創造和選擇道德的主體”。影響大學生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因素,既有個體主觀因素,又有外部客觀因素。

一、影響大學生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主觀因素

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首先需要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但歸根結底要通過大學生自身思想的矛盾運動才能實現教育目的。因為,大學生是有思想、有主見的社會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會消極、被動地接受施教,而是能動地接受。在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過程中,影響大學生理解、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主觀因素主要有個體的認知水平、個體的道德需要和個人經驗等。

查看全文

剖析高校生社會道德個體化選擇因素

摘要: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學生對社會道德的接受、轉化與踐行,受到個體認知水平、個體需要和個體經驗的影響,同時社會道德要求的內容、教師采取的德育方式及學校、社會客觀環境等因素,也對大學生的接受與踐行社會道德有較大的影響。了解這些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助于推動高校學生的社會道德個體化。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選擇性要素

社會道德要求是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內容,實現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性的主要對象。強調,“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是指個體通過各種積極的形式對先于自己存在的道德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代的需要,進行選擇、加工和改造,以求將主體自身的本質力量和要求滲透融合到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在教育者的幫助下或在其他社會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會要求的道德規范并轉化為個體意識。這種轉化不僅使大學生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會道德要求,而且使大學生自愿將這些要求作為自己的價值準則與行為依據。對外界輸人的各種社會道德要求,“個體決不是被動適應和接納社會道德要求的客體,而且同時是一個積極主動創造和選擇道德的主體”。影響大學生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因素,既有個體主觀因素,又有外部客觀因素。

一、影響大學生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主觀因素

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首先需要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但歸根結底要通過大學生自身思想的矛盾運動才能實現教育目的。因為,大學生是有思想、有主見的社會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會消極、被動地接受施教,而是能動地接受。在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過程中,影響大學生理解、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主觀因素主要有個體的認知水平、個體的道德需要和個人經驗等。

查看全文

個體化會計信息監管論文

一、會計信息監管的作用和面臨的困境

從實際運用上來說,這些手段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過度的干預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干預力度不夠則無法阻止企業的會計信息造假傾向;要提高查處幾率就必須加大檢查頻率,此舉勢必增加監管成本;加大懲戒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震懾造假動機,但必須有一定的查處比例作保證。無論采取何種手段,均無法徹底消除會計信息失真,因為只要有利益所在,會計主體就有造假的動機。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虛擬經濟、網絡經濟等新興經濟模式的盛行,使得業務形式日益復雜多變,使得會計政策不斷變化,會計信息的失真風險也日益加劇,會計信息監管的漏洞不斷加大,面臨困境,造成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會計信息不對稱。因此,有必要從理論上重新分析會計信息不對稱的真正原因,然后再據此研究解決會計信息監管新的思路。

二、會計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分析

當前很多針對會計信息監管的研究都只是在會計信息不對稱的大前提下去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并沒有考慮這一前提是如何產生、如何造成的,所以形成了在會計監管問題研究上的種種困惑。事實上,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就是會計信息的個體化生產,而會計理論中的“會計主體”假設又在客觀上掩蓋了會計信息不對稱的實質,在此情況下采取的“被動”性的會計約束根本無法解決會計信息失真。

1.會計信息的個體化生產是產生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對企業有利就不存在道德約束,就有動力去粉飾會計信息。由于會計信息從企業的業務層面到最終提供給信息需求者,需要經過企業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兩個環節進行監管,所以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的會計主體占有絕對的信息優勢,由此產生了會計信息的不對稱,而一旦信息不對稱就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就可能損害到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由此不難看出,會計信息的個體化生產是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

查看全文

高校學生社會道德個體化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學生;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選擇性要素

論文摘要: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學生對社會道德的接受、轉化與踐行,受到個體認知水平、個體需要和個體經驗的影響,同時社會道德要求的內容、教師采取的德育方式及學校、社會客觀環境等因素,也對大學生的接受與踐行社會道德有較大的影響。了解這些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助于推動高校學生的社會道德個體化。

社會道德要求是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內容,實現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性的主要對象。強調,“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是指個體通過各種積極的形式對先于自己存在的道德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代的需要,進行選擇、加工和改造,以求將主體自身的本質力量和要求滲透融合到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在教育者的幫助下或在其他社會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會要求的道德規范并轉化為個體意識。這種轉化不僅使大學生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會道德要求,而且使大學生自愿將這些要求作為自己的價值準則與行為依據。對外界輸人的各種社會道德要求,“個體決不是被動適應和接納社會道德要求的客體,而且同時是一個積極主動創造和選擇道德的主體”。影響大學生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因素,既有個體主觀因素,又有外部客觀因素。

一、影響大學生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主觀因素

實現社會道德個體化,首先需要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但歸根結底要通過大學生自身思想的矛盾運動才能實現教育目的。因為,大學生是有思想、有主見的社會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會消極、被動地接受施教,而是能動地接受。在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化過程中,影響大學生理解、接受社會道德要求的主觀因素主要有個體的認知水平、個體的道德需要和個人經驗等。

查看全文

個體化心理護理在內科護理的臨床價值

[摘要]目的探究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將在本院內科接受治療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其中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不良情緒評分。結果護理干預后,與常規組滿意度68.57%比較,觀察組91.43%明顯更高(P<0.05);與護理干預前比較,兩組干預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與常規組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結論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內科護理;個體化心理護理;不良情緒;護理滿意度

內科病癥種類繁多,存在急危重癥患者,為醫院重要科室。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以及生活壓力增高,內科患者逐漸增多,對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內科患者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需對其進行詳細了解,盡量緩解其不良心理,以利于預后[1]。研究顯示,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2]。個體化心理護理可根據患者自身需求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康復[3]。因此,本研究將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并探究其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在本院內科接受治療的70例患者(2019年8月~2020年12月)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常規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常規組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2.16±4.23歲;男20例,女15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1±0.67年;腎臟疾病5例,呼吸道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2例,其他疾病8例。觀察組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41.78±4.15歲;男18例,女17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1±0.71年;腎臟疾病4例,呼吸道疾病12例,心血管疾病10例,其他疾病9例。兩組年齡、病程、性別及疾病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為內科疾病且在內科接受治療;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情緒;患者意識清楚,交流方便。排除標準:精神異常或有精神異常史患者;合并嚴重心肺功能障礙患者;依從性差,不配合本次研究內容患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1.2方法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內科護理:護理人員積極接待患者,病室內保持光線充足,溫濕度適宜,注意定期通風消毒,危重患者應嚴格實行護理要求,規范護理操作,加強基礎護理,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做好健康宣教,如有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觀察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2]。①健康教育: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內科疾病嚴重程度不同,加之患者對疾病情況了解不足會導致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易引發不安、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需加強健康教育。根據患者家庭環境、文化水平等采取適當的健康教育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護理情況、治療措施等,以知識講座、宣傳手冊等形式進行宣教,或以視頻、圖片等形式講解治療步驟,可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積極配合治療,提高其認知程度及治療依從性。②心理暗示:患者經常在治療過程中將疾病嚴重程度夸大,存在抑郁、不安、恐懼及焦慮等情況,需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給予支持及鼓勵,以提升其治療信心。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以便及時了解其情緒變化,通過給予一定的心理暗示指導,使其提升治療信心,積極接受治療。心理暗示也可通過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緩解其不良情緒,放松身心。還可為患者提供喜歡的書籍使其從中放松自我,尋找快樂。③合理溝通:護理人員需在進行心理護理的時候與患者加強溝通,要注意在溝通過程中面帶微笑,態度和藹、語言溫柔,面對患者時應有耐心及愛心,使其感受到舒適及關懷。應注意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以便了解其內心需求,及時為其答疑解惑。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以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獲取患者信任,使其保持愉快的心理,放松身心,感受到溫暖與關心,并積極接受治療。也可通過握手及眼神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傾聽患者訴求,為患者及時解疑。需要以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與患者溝通,要能夠及時發現患者心理變化并采取措施穩定其情緒。與患者主動溝通、交流,鼓勵其說出內心苦悶,充分尊重患者,使其感受到呵護與關心,能夠放松身心并配合治療。④個體化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及精神情況,詳細分析其心理狀態,及時了解發生負面情緒的原因,以及時消除不利因素。要明確了解引起不良情緒的隱秘性因素,給予適當的預見性護理,重視患者內心訴求及心理問題,實施針對性解決措施。若患者情緒較為穩定,應以引導為主,加強健康教育,詳細了解自身病情,并積極治療。對于內心敏感與脆弱的患者,需將治療方案及疾病知識耐心講解,并告知患者疾病危害,治療方法要詳細講解。若患者盲目樂觀,應重點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疾病的危害,對用藥情況、運動及飲食等密切監督,以利于其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的形成。若患者存在抑郁、悲觀情緒,需給予溫情護理,以輕柔、溫和的態度與患者溝通并獲取其信任。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并進行自我調節,告知家屬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提高治療信心。若患者存在恐懼、焦慮情緒,需與患者積極溝通,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更加充分地了解疾病發生情況,詳細講解治療措施,穩定其情緒。若患者渴望家屬陪護,為其講解家屬不在身邊的原因,并告知家屬適當陪伴患者,提供親情支持。若家屬不方便陪伴,可通過視頻、電話形式與其交流,安慰、鼓勵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關心。若患者擔心醫療費高,需及時為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藥物治療清單,并解釋收費情況。1.3觀察指標①護理滿意度,于護理干預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其中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1~10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②不良情緒,分別于護理干預前后以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評估患者抑郁、焦慮情況,兩項評分均包括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50分以下為正常,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抑郁,61~70分為中度焦慮/抑郁,50~60分為輕度焦慮/抑郁。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流動現代性社會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良好的社會發展離不開健康有序的公共道德、公共精神,道德教育對于每個時代的社會發展都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現代社會發展表現出一定的流動性,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發展的多元化,為社會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卻也導致社會個體化趨勢不可阻擋,推動了社會分化與個體化。不可否認,個體化趨勢的出現和發展對于社會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關注于流動現代性社會中個體化趨勢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旨在通過分析流動現代性社會的個體化趨勢、特征及其對公民道德教育的挑戰,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社會現實,探索適應個體化趨勢發展要求的公民道德教育。

關鍵詞:個體化社會;公民道德教育;個人主義情感

個體化是指現代社會中的個人從傳統關系網絡中分離出來,開始獨立承擔社會責任、面對社會現實的概念。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這一社會現實已蔓延到世界各地,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公共性,但是,不同國家的社會個體化進程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特殊性。

1流動現代性社會的個體化趨勢及特征

1.1流動性

首先,科技進步。科技進步推動了社會發展的現代化:現代生產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的質量和效率,將人從傳統勞動中解放出來;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多樣縮短了社會區域的空間距離,增強了社會交往的流動性。科技進步在增進跨地區的社會交往互動、促進社會聯系更加多元化的同時也使得個人身份、地位、居住場所等流動變換,個體生存壓力增大。其次,社會轉型。“中國個人曾經深嵌于家庭、親屬、地方社區等傳統關系之中,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開啟了將個人從上述傳統關系中解放出來并置于社會主義集體建設的進程。進入改革時代以來,集體化逐漸解體,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出現了個體的崛起。”[1]伴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那些曾經可能會在一塊土地上生活一輩子的農民也有了去別的地方生活的機會。脫離了傳統的農村生活環境的農民在選擇了新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開始逐漸游離于傳統的農村價值與規范之外,社會流動性增強。

查看全文

精準藥學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實踐

摘要:目的為臨床合理用藥和精準用藥服務提供參考。方法構建基于治療藥物監測的全科室精準藥學服務體系,并持續改進,包括規范臨床取樣時間點及樣本檢測時間,多重技術驗證檢測結果準確度,異常檢測數值的藥學追蹤與個體化用藥報告出具,構建精準藥學服務體系,開展樣本庫和數據庫建設及個體化用藥臨床研究。結果已推進11個品種(14個項目)的血藥濃度檢測,輔助26種藥物的相關藥物代謝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基因檢測;藥師對臨床決策的干預率由2019年的60.15%升至2020年的98.78%,干預成功率由93.95%升至96.49%。結論該精準藥學服務體系豐富了臨床用藥的藥品知識庫與規則知識庫,有助于制訂個體化用藥方案,可更好地服務于臨床治療。

關鍵詞:治療藥物監測;精準藥學服務體系;臨床決策;合理用藥;藥房管理

我院于2016年建立事前實時干預、事中互動審方、事后點評分析的一體化用藥決策庫,并獲得美國醫療信息與管理系統學會(HIMSS)6級認證[1]。審方中心的建立與實踐,對我院的閉環用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相依的藥物決策知識庫也需要做針對個體化用藥的相應更新。我院傳統開設的血藥濃度檢測存在不足,如血液樣本取樣時間點未嚴格遵守藥物代謝動力學(簡稱藥動學)/藥理學規律,樣本檢測時間過長,檢驗結果準確度無多重方法驗證,只有數值結果,即無相應追蹤,也無相應藥學干預,如個體化用藥劑量調整,無系統科學的數據及樣本庫管理。2017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衛健委)臨床藥學重點專科項目和上海市衛健委重要薄弱學科建設項目的支持下,我院藥劑科在2018年12月正式上線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血藥濃度檢測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經驗,于臨床藥學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室建立了個體化用藥平臺,并進行持續改進。平臺包括血藥濃度檢測平臺、基因檢測平臺及標準數據庫管理平臺。血藥濃度檢測儀器為6410型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HPLC-MS/MS)儀(安捷倫科技公司)及VIVA-E型治療藥物監測儀(西門子<中國>公司);基因檢測儀器為TL998A型數字熒光分子雜交測序儀(天隆科技公司)。目前,我院LIS中已接收臨床開具的檢測要求,并完成血藥濃度檢測600余例次,調整異常血藥濃度值并出具調整劑量建議的個體化給藥報告300余例次。血藥濃度檢測和基因檢測是個體化藥學服務開展的基石[2-3],本研究中分析了監測平臺的持續改進措施,全科室精準藥學服務體系的構建方法與應用成效。現報道如下。

1改進措施

1.1規范取樣時間點及樣本檢測時間

取樣時間的規范和準確直接決定了樣本檢測對臨床是否有意義。傳統的血藥濃度檢測項目并未關注特殊使用品種,也未準確交代特殊采血要求,如萬古霉素的峰/谷濃度采集時間點;丙戊酸鈉需在藥物使用至少3d后達到穩態血藥濃度時才可采集。統一并規范檢測品種的取樣時間點并制作成手冊,開展交流會,了解心內科、呼吸科、神經內科、重癥監護室、腫瘤科、婦產科等臨床科室的需求,并向其規范取樣時間。采用HPLC法檢測血藥濃度,在取樣后8h內檢測完畢,系統上發布結果(當天取樣當天出結果),極大地縮短了臨床和患者的等待時間,以及復雜疾病的用藥決策調整周期。

查看全文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目的調查分析自貢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教育規范化建設的工作現狀,評價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項目綜合評價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實施效果,分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方法利用現場調查快速評分的方法,基于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編寫的《健康教育服務實施與評價指南》中的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采用經修改、編制的規范化量表,對健康教育服務保障、健康教育服務數量等9個方面進行調查評估分析。定性數據的描述分析采用構成比,統計分析使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基線調查評估結果與終期效果評估結果相比,健康教育服務保障、健康教育服務數量、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健康知識講座服務質量、平面材料使用效果、音像材料使用效果、門診個體化健康教育服務質量、上門訪視個體化健康教育服務質量終期得分均高于基線,除門診個體化健康教育服務質量項目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規范化建設有利于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規范、有效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及加強質量管理,縮小由健康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帶來的各區縣、城鄉間的健康教育服務水平差距,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但自貢市個體化健康教育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關鍵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教育規范化建設;效果分析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自2009年啟動,由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免費向轄區居民提供服務,對于改善城鄉居民衛生服務的公平性、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1],具有投入少,效益大的特點[2],WTO將健康教育與促進、計劃免疫和疾病監測列為21世紀疾病預防與控制的三大戰略措施[3]。為改善在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工作評價中片面關注服務數量,而忽略服務質量及效果評價的現狀,自2017年4月始自貢市籌劃準備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規范化建設工作。2018年3月,隨著省級第二批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基地落戶自貢,自貢市將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項目綜合評價作為適宜技術強化,對規范化建設工作進行完善、推廣。為了更好地實施質量評價,以《健康教育服務實施與評價指南》(后稱《指南》)中對健康教育服務提出的數量、質量評價體系為依據,編制、修訂出了一套9張規范化操作評價量表,對基公健康教育服務的5個方面進行了規范化要求,并分層隨機抽樣選取21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了調研性評估。經過3年的健康教育工作規范化建設,逐漸建立起培訓、指導、督導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為評估工作效果,現對自貢市123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考核,針對規范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自貢市123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所開展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項目1.2方法。1.2.1調查評估對象的選擇。在基線調查中,在自貢市7個區縣通過隨機抽樣,在每個區縣各抽取3個對象,自貢市共抽取21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調查評估。在終期調查中,對自貢市123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效果評估。1.2.2評估工具的應用。基于對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的5種具體服務形式(提供健康教育資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健康教育講座、舉辦健康咨詢活動,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的要求,采用根據《指南》中的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結合自貢市健康教育工作實際后經修改、編制的一套9張規范化操作評價量表,并對各項工作從計劃、實施,到收集、存檔資料各流程以表格的形式制定了16張標準化操作工作表格。不但規范了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操作流程,也起了任務提示、項目清單的作用。規范化操作評價量表對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的各項服務內容進行了細化分解,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工作提出了更加具體、詳細的要求。不止局限于健康教育服務數量的考核,更注重服務質量的體現,采用現場調查快速評分的方法,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的質量開展評價。1.2.3評估內容。運用規范化操作評價量表,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開展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教育服務經細化后的9個項目進行評估。①健康教育服務保障項目總分20分;②健康教育服務數量項目總分50分;③健康教育宣傳專欄項目總分5分;④健康知識講座服務質量項目總分5分;⑤公眾健康咨詢活動質量項目總分5分;⑥平面材料使用效果項目總分6分;⑦音像材料使用效果項目總分4分;⑧門診個體化健康教育服務質量項目總分2.5分;⑨上門訪視個體化健康教育服務質量項目總分2.5分。1.2.4評估方法。2017年在自貢市7個區縣通過分層隨機抽樣,在每個區縣各抽取3個對象,自貢市共抽取21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調查評估,2019年對自貢市所有123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終期效果評估。統一使用編制的一套9張規范化操作評價量表,通過基線和終期調查得分,進行數據對比、解釋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1.2.5質量控制。調查統一使用基于《指南》中闡述的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結合自貢市健康教育工作實際,經修改、編制的《自貢市健康教育服務綜合評價表》。在自貢市五區兩縣分層隨機抽樣選取總計21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中使用規范化量表進行調研性評估,并根據實際調研情況和評估結果,對量表進行修正、完善。廣泛、深入開展培訓,嚴格統一評分標準,建立市、區縣、鄉鎮(社區)三級培訓機制,市級對區縣級進行綜合評價表的使用規范培訓,對鄉鎮級進行規范化建設操作表使用規范培訓,并定期對基層采用“回頭看”模式進行督導與指導,要求各機構對問題及時糾正并形成整改報告,下次督導著重對該問題進行復查。1.2.6統計分析。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定量數據的描述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保留1位小數,統計分析使用U檢驗,定性數據的描述分析采用構成比表示,統計分析使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病理醫師繼續教育論文

【摘要】多學科協作診療(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有助于突破單一學科局限、整合各學科優勢資源、促進疾病的規范化及個體化診療。病理醫師的精準診斷是MDT治療決策制定的關鍵之一;同時,MDT討論又可促進病理醫師的繼續醫學教育。通過病理醫師積極的、主動的參與MDT討論,加強與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可從病理取材的規范化、病理診斷的全面性、加強對新病種或少見病種的認識、提高分子病理水平等方面促進病理精準診斷,為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基礎。

【關鍵詞】多學科協作診療;病理醫師;精準診斷;繼續教育;個體化治療;分子病理

多學科協作診療(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是指以病種為單位,由兩個以上專科醫學專家共同討論,為患者提供個體化診治方案的診療模式[1]。這種綜合診療模式,有助于突破單一學科局限、整合各學科優勢資源、促進疾病的規范化及個體化診療[1]。MDT模式已在歐美發達國家廣泛推廣,在英國更是以白皮書立法的方式強制推行,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1-2]。MDT的專家團隊常常由相關內外科、醫學影像科及病理科等科室專家組成。其中,病理科醫師綜合形態學、免疫表型和分子病理特征得出的精準診斷是MDT治療決策制定的關鍵之一[1]。同時,MDT綜合討論又促進了病理醫師診斷的規范性和知識更新。本文將結合國內外進展及我院MDT開展實踐,探討MDT模式下病理醫師的繼續醫學教育,促進病理學科及相關臨床學科交叉發展,最終促進我國個體化醫療水平的提高。

1病理醫師在MDT中的作用

隨著疾病特別是腫瘤研究的深入,新的檢測技術、治療靶點和靶向藥物的不斷涌現,決定了疾病特別是腫瘤精準診治的復雜化和精細化。病理醫師作為MDT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承擔著為患者個體化治療提供具有充分信息的綜合病理診斷報告職責。病理診斷報告內容包括詳細的組織學診斷、危險度分級和分子遺傳學特點等,為MDT的臨床綜合診斷、預后判斷、治療方案的制定和調整、靶向治療、療效及病程監控等提供病理依據。因此,在MDT模式下,促進病理醫師的專科、交叉學科培訓等繼續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2如何利用MDT進行病理醫師的繼續教育

查看全文

腹壁切口疝的手術治療論文

【摘要】目的總結使用聚丙烯網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補術后,防止切口積液、積血及感染的相關注意事項和經驗教訓。方法采用聚丙烯網片對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行個體化負壓引流,適當加壓以及抗炎對癥治療,觀察切口愈合情況。結果經個體化負壓引流及適度加壓處置后,無術后切口積液、積血等不良現象的發生,且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短、恢復快,避免了二次處置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術后隨訪半年以上,均無復發及其它不適。結論腹壁切口疝無張力修補術后,行個體化負壓引流及適度加壓包扎,可避免切口積液、積血及感染等情況的發生,并可減輕病人痛苦,對術后恢復及手術效果的保證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切口疝無張力修補術負壓引流個體化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在2%~11%。無張力疝修補治療腹壁切口疝術后發生切口積液、積血、感染等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診治腹壁切口疝31例,對其施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壁切口疝,術后行個體化負壓引流及適度加壓處理,以避免切口積液、積血及感染現象的發生,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齡35~74歲,平均60歲。本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環最大距離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達10cm。31例中無復發性切口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