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心理護理在內科護理的臨床價值

時間:2022-07-20 03:16:36

導語:個體化心理護理在內科護理的臨床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體化心理護理在內科護理的臨床價值

[摘要]目的探究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臨床價值。方法將在本院內科接受治療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其中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不良情緒評分。結果護理干預后,與常規組滿意度68.57%比較,觀察組91.43%明顯更高(P<0.05);與護理干預前比較,兩組干預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與常規組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結論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內科護理;個體化心理護理;不良情緒;護理滿意度

內科病癥種類繁多,存在急危重癥患者,為醫院重要科室。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以及生活壓力增高,內科患者逐漸增多,對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內科患者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需對其進行詳細了解,盡量緩解其不良心理,以利于預后[1]。研究顯示,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2]。個體化心理護理可根據患者自身需求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康復[3]。因此,本研究將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并探究其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在本院內科接受治療的70例患者(2019年8月~2020年12月)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常規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常規組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2.16±4.23歲;男20例,女15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1±0.67年;腎臟疾病5例,呼吸道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2例,其他疾病8例。觀察組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41.78±4.15歲;男18例,女17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1±0.71年;腎臟疾病4例,呼吸道疾病12例,心血管疾病10例,其他疾病9例。兩組年齡、病程、性別及疾病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為內科疾病且在內科接受治療;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情緒;患者意識清楚,交流方便。排除標準:精神異常或有精神異常史患者;合并嚴重心肺功能障礙患者;依從性差,不配合本次研究內容患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1.2方法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內科護理:護理人員積極接待患者,病室內保持光線充足,溫濕度適宜,注意定期通風消毒,危重患者應嚴格實行護理要求,規范護理操作,加強基礎護理,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做好健康宣教,如有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觀察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2]。①健康教育: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內科疾病嚴重程度不同,加之患者對疾病情況了解不足會導致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易引發不安、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需加強健康教育。根據患者家庭環境、文化水平等采取適當的健康教育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護理情況、治療措施等,以知識講座、宣傳手冊等形式進行宣教,或以視頻、圖片等形式講解治療步驟,可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積極配合治療,提高其認知程度及治療依從性。②心理暗示:患者經常在治療過程中將疾病嚴重程度夸大,存在抑郁、不安、恐懼及焦慮等情況,需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給予支持及鼓勵,以提升其治療信心。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以便及時了解其情緒變化,通過給予一定的心理暗示指導,使其提升治療信心,積極接受治療。心理暗示也可通過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緩解其不良情緒,放松身心。還可為患者提供喜歡的書籍使其從中放松自我,尋找快樂。③合理溝通:護理人員需在進行心理護理的時候與患者加強溝通,要注意在溝通過程中面帶微笑,態度和藹、語言溫柔,面對患者時應有耐心及愛心,使其感受到舒適及關懷。應注意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以便了解其內心需求,及時為其答疑解惑。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以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獲取患者信任,使其保持愉快的心理,放松身心,感受到溫暖與關心,并積極接受治療。也可通過握手及眼神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傾聽患者訴求,為患者及時解疑。需要以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與患者溝通,要能夠及時發現患者心理變化并采取措施穩定其情緒。與患者主動溝通、交流,鼓勵其說出內心苦悶,充分尊重患者,使其感受到呵護與關心,能夠放松身心并配合治療。④個體化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及精神情況,詳細分析其心理狀態,及時了解發生負面情緒的原因,以及時消除不利因素。要明確了解引起不良情緒的隱秘性因素,給予適當的預見性護理,重視患者內心訴求及心理問題,實施針對性解決措施。若患者情緒較為穩定,應以引導為主,加強健康教育,詳細了解自身病情,并積極治療。對于內心敏感與脆弱的患者,需將治療方案及疾病知識耐心講解,并告知患者疾病危害,治療方法要詳細講解。若患者盲目樂觀,應重點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疾病的危害,對用藥情況、運動及飲食等密切監督,以利于其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的形成。若患者存在抑郁、悲觀情緒,需給予溫情護理,以輕柔、溫和的態度與患者溝通并獲取其信任。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并進行自我調節,告知家屬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提高治療信心。若患者存在恐懼、焦慮情緒,需與患者積極溝通,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更加充分地了解疾病發生情況,詳細講解治療措施,穩定其情緒。若患者渴望家屬陪護,為其講解家屬不在身邊的原因,并告知家屬適當陪伴患者,提供親情支持。若家屬不方便陪伴,可通過視頻、電話形式與其交流,安慰、鼓勵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關心。若患者擔心醫療費高,需及時為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藥物治療清單,并解釋收費情況。1.3觀察指標①護理滿意度,于護理干預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其中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1~10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②不良情緒,分別于護理干預前后以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評估患者抑郁、焦慮情況,兩項評分均包括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50分以下為正常,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抑郁,61~70分為中度焦慮/抑郁,50~60分為輕度焦慮/抑郁。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護理干預后,與常規組滿意度68.57%比較,觀察組的91.43%明顯更高(P<0.05)。2.2不良情緒與護理干預前比較,兩組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與常規組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內科疾病復雜多樣,護理人員需具備較強的操作及護理水平,以便將護理工作更好完成。護理人員的護理態度及專業技能直接影響患者護理質量,且與患者生命健康密切相關。因此,在進行內科護理工作時需加強護理干預,針對重復性較強、細節性較多的工作,應給予針對性處理,否則會提升護理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另外,多數內科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不夠了解,加之疼痛影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患者心理狀態,進而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郭曉萍[4]研究顯示,個體化心理護理可有效提高內科患者護理效果,作用顯著。故本研究將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中,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滿意度68.57%比較,觀察組91.43%明顯更高;與護理干預前比較,兩組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與常規組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低。提示,個體化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可能是因為個體化心理護理通過在詳細了解患者文化程度、病情及性格等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緩解其不良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進而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護患之間加強溝通能夠拉近其距離,進一步了解患者需求,提升其治療信心,進而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給予個體化心理護理還可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問題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盡量滿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高其護理滿意度[2,5]。綜上所述,個體化心理護理用于內科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春玲.內科護理中個體化心理護理的實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4):253-254.

[2]余艷蓉,盧冠銘,張鵑妃,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不良情緒及生存質量影響[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1):197+199.

[3]劉景霞.內科護理中個體化心理護理的實踐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9):16-17.

[4]郭曉萍.腫瘤內科患者應用個體化護理模式的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9,13(4):285+288.

[5]孫彩影,孫桂芝,陳嘉,等.個體化心理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1):182-185.

作者:楊雪蓮 王玉珍 徐蘭英 單位:蘭大二院西固醫院 蘭州市西固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