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1:07: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質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質量

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摘要:“十三五”期間云南省糧食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860萬t以上,“一核、六圈、七線、八節點”布局初步形成,“三鏈協同”趨勢明顯,“五優聯動”勢頭良好,高原特色糧食產業成效彰顯。但是,云南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依然面臨諸多問題。從人們對糧食品質、糧食品種、物流效率的需求角度出發,探討“十四五”期間糧食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對于促進云南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糧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1“十三五”期間云南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概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信息,“十三五”期間云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糧食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860萬t以上。全省糧食儲備基礎設施大為改善,“一核、六圈、七線、八節點”布局初步形成[1]。云南省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為目標,啟動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2]。云南省編制下發了《云南省糧食全產業鏈發展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三鏈協同”趨勢明顯,“五優聯動”勢頭良好,高原特色糧食產業成效彰顯。

2“十四五”期間云南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面臨的問題

2.1人們對糧食品質需求轉變

查看全文

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提要]體育產業因其需求性強、輻射范圍廣以及資源成本低等特點,使其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能夠滿足民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而且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因此,本文對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探尋其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為新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結構;發展策略

在我國國民經濟的構成要素中,體育產業因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以及持續發展能力,無疑是能夠促進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朝陽性產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對于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黨的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階段轉向了高質量階段,而具體到體育領域中,我國體育產業如何轉換發展方式、優化體育產業結構,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便成為了重要的研究對象。

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不足

(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增長迅速。體育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近年來,其平均增速遠超于我國GDP增速。有關資料顯示:2006~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總體規模由3,010.96億元增長至1.71萬億元,與體育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由256.30萬人增長至414.28萬人,呈“井噴式”的發展趨勢。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的發展,不僅使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而且可以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有效地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2、產業結構多元化。多元化的產業結構成為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其原因:一方面是民眾思想觀念的轉變與體育消費意識的興起,傳統的體育競賽與表演、健身娛樂以及體育培訓等呈現持續性的增長,民眾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會更多消費與體育相關的產品,在各品牌市場競爭過程中,各企業著力于探索未開發領域,向著集團化的方向進行發展,逐步形成多元產業格局;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體育產業不再局限于某一領域,而是開始注重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例如體育新聞、體育旅游等,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促使體育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查看全文

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對策

摘要: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舉措,鄉村振興能夠倒逼農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構建“統分結合、功能引致、雙層聯動”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動態反饋系統,可以明確二者的具體聯動關系。但受制于資源稟賦、要素配置等因素,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在產業融合、結構調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適應的情況,農業的多種功能還未充分發揮。為此,需要加快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與產業興旺有效聯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與生活富裕內在聯動;挖掘生態保護功能,實現與生態宜居高效聯動;助推文化融合發展,實現與鄉風文明有機聯動;強化政策支持力度,實現與鄉村治理有效耦合聯動。

關鍵詞: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聯動;鄉村產業;多功能性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且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發展最不平衡的是城鄉,發展最不充分的是鄉村。為此,黨的報告明確提出了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睘榭傄蟮泥l村振興戰略。同時,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是推動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和實現鄉村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①因而,全面厘清并解決好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協調互動問題,是引導廣大鄉村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對改變“城市—工業”“農村—農業”的傳統分工格局,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意義重大。②

一、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聯動的重要性

高質量發展是生產要素投入少、成本低、效益好的發展,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理應遵循這一要求,全方位優化整合農業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多種資源,并達到農業供需的有效對接③,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聯動。1.加速產業興旺的不竭動力。“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關鍵,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根本問題,是農民擴大就業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是鄉村全面振興的財力保障和經濟基礎。④農業作為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基礎產業,能夠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原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對鄉村非農產業的發展起著不言而喻的促進作用,并與產業興旺直接相關。此外,農業的多功能性在鄉村產業演進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鄉村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到現在,在一定程度上是多功能農業對傳統農業的某種替代。因此,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滿足鄉村產業的多功能性,實現鄉村產業多功能性的價值最大化,以此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實現鄉村產業的興旺。2.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關鍵一環。農業高質量發展意指農業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農業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農業品牌價值,延長產業鏈,增值價值鏈,提高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有力改變工農產品“剪刀差”的競爭格局。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樣強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綜合效益的提升,并為居民提供綠色、標準、健康的農副產品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因此,發展高質量現代農業不僅可以滿足城鄉居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從業者的收入,還可以改善地區生態環境,并有效解決現階段地區資源分布不均勻、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倒逼鄉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道路,統籌兼顧,進一步推動人與自然、農村與城市的交互融合,并與鄉村振興聯動推進,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3.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從社會矛盾的發展變化來看,高質量發展能夠滿足人們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夠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充分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與鄉村振興聯動推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農民收入來源渠道,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及社會貧富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并且,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鄉村振興戰略涵蓋鄉村發展、鄉村文明建設和鄉村現代化建設等,是要讓鄉村共享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福祉的全方位、多層次振興。⑤因此,鄉村振興能夠實現廣大鄉村地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協同發展,進而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本積累、更先進的技術支撐、更健全的人才隊伍等,有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聯動的機理分析

查看全文

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

摘要: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更是山西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針對如何解決制約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提出山西要聚焦良種良法配套,加快健全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聚焦有機旱作農產品,提速完善有機旱作農業產業體系;聚焦“水土肥”管理,推動建立有機旱作農業生產體系;聚焦優精特要求,著力打造有機旱作農業標準體系,推動山西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有機旱作農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

1引言

步入新時代,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2017年6月,視察山西時明確指出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的命脈,山西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山西農業的傳統技術特色——有機旱作農業。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頂層謀劃,高位推動,出臺了《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年度行動計劃。同時以創建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示范縣和封閉示范區為抓手,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農水集約增效、旱作良種公關、農技集成創新、農機配套融合、綠色循環發展六大工程,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機旱作農業體系。

2山西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山西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技術創新能力低、品牌引領作用差、生產經營體系尚未成型、標準化建設有待完善等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2.1技術集成應用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技術創新能力急需提升。山西目前雖然引進借鑒了優秀的旱作技術并加以發展,但是技術集成應用仍然很難滿足生產的需要。尤其是在抗旱品種、栽培技術、農機配套等方面仍然沒有做到高效集成,協同創新的技術增長能力仍有欠缺?,F在山西有機旱作配套良種的選育、推廣和應用等技術遠遠無法滿足生產的實際需求,仍存在著技術集成薄弱與有機旱作農業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例如,栽培技術方面,糧食作物栽培技術也是良莠不齊,雜糧栽培技術發展相對滯后;農機配套方面,現有適用于丘陵山區的農機用具品種少,專用的雜糧聯合收割機械發展水平偏低,雜糧的機械化收獲率和代用機械使用損失率都不盡人意,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特別是谷子和豆類,存在著“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的處境。2.2有機旱作農業高端供給不足,品牌引領作用尚未真正形成。目前山西對有機旱作農產品缺少深加工,加工轉化能力較弱,水平較低,高端供給不足。與此同時,山西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存在著企業加工能力弱與企業效益增長需求之間的矛盾。例如,山西僅有3家農業深精加工水平較高的企業步入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全國百強企業僅有1家,與江蘇(126家)和山東(88家)等省份對照,還存在著較為懸殊的差距;山西排名第一的大象集團的年營業收入為103×108元,而全國排名第一的廈門象嶼則高達1032×108元。山西很多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后,知名品牌大多是區域性品牌,無法形成真正的品牌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品”(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規模相對偏低,有效期內的“三品”產品面積僅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0%,與遼寧(73%)、江蘇(62%)、貴州(51.2%)等先進省份還有很大差距。就省內而言,“三品”的分布也十分不均勻,忻州、長治、運城三市的“三品”認證數達到了全省的45%,而陽泉、朔州兩市的占比不到6%。2.3有機旱作農業實施主體素質不高,生產經營水平低。有機旱作農業實施主體大多為居住在地形崎嶇的偏遠山區的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無法掌握有機旱作農業的最新技術,對高質量發展也沒有明確的認識,對有機旱作的理解認識有較大偏差,導致生產經營“一條龍”的體系仍未建立健全。在實踐中還往往存在著抬高標準或者降低標準的現象:有的地方把有機旱作農業做成了一般的旱作農業,仍然使用原始的、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把標準降低了,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的地方則不考慮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盲目地大搞有機農業(食品),浪費生產勞動力、成本和耕地,也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存在耕作主體素質低與有機旱作農業規?;a之間的矛盾。2.4生產處于初級階段,標準化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在2017年之后才逐步推開,當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圍繞有機旱作農業生產所要求的土地、化肥、灌溉技術、種子選育、耕作模式以及深加工方向等標準的制定相對較少。同時,由于山西是中國最早發展有機旱作的省份,可以借鑒的經驗較少,一切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沒有相對完整的標準化體系,不能將零碎的發展經驗融入到一個統一的體系中去,所以發展經驗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且相比較其他產業的標準而言,標準化建設也不成熟,無法做到從土壤的標準到深加工產品的標準全流程來構建一套完整的標準化體系,存在著標準化建設基礎薄弱與有機旱作農業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

查看全文

努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黨的以來,就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親自指導河南“三農”工作時提出,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這給予河南人民極大鼓舞和激勵,是河南做好“三農”工作的基本原則和重要遵循。河南認真貫徹落實關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先后召開省委十屆九次、十次全會,深入研究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把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提高農業發展質量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結合,找準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年來,河南把農業生產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推廣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糧食、油料、蔬菜、食用菌總產量多年穩居全國前列,獲得了“中原熟、天下足”“中原糧倉”等美譽。2019年全省糧食產量達1339.08億斤,同比增長0.7%,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14年超過千億斤。在解決“吃得飽”的基礎上,著力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農藥化肥使用量已經連續多年實現負增長,實現了大多數農作物品種標準體系全覆蓋,蔬菜、水果、水產品等例行監測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不僅滿足了本省1億人的日常供應,每年還調往外省大批的原糧及制成品,為全國供應貢獻了河南力量。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河南立足糧食生產大省、經濟作物大省、畜牧業大省、農產品加工大省等優勢,緊盯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重點問題,找準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供給原因,既調結構、又調布局,著力推動高效種植養殖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著力加大對小農戶的扶持力度,引導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機銜接,讓小農戶分享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成果。

一、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指出,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三農”工作方向,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河南牢固樹立大農業、大食物、大市場的觀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統籌協調產量與產能、增產與增收關系,在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豫北、豫中東推進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在豫南沿淮推進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已達1350萬畝,居全國首位;適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19年玉米播種面積、總產量分別下降3%、1.5%;推進信陽、新鄉等水資源豐富、背河洼地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建設;在沿黃及黃河故道等地增加花生良種覆蓋率,調整高油、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加快設施蔬菜建設,推進工廠化育苗,開發優勢新品種;加快水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統籌推進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

二、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業資源要素的配置和農產品供給的效率,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根基,是農民增收的保障。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以及產業強鎮等平臺載體,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等于一體的綠色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實現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突出做優面制品、做強肉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支持小麥面粉分類加工,推動小麥生產從原料端向食品端、工業品端延伸,支持中、后路粉用于生產淀粉糖和谷朊粉;肉制品向精細分割、低溫、調理、發酵和傳統熟食制品發展;引進了魯花、君樂寶等一批大型花生加工企業,推動優質花生油生產,支持飼料加工企業利用花生餅替代進口大豆餅;奶制品向低溫奶、巴氏奶、酸奶、奶酪制品發展;果蔬制品向凍干果品、果漿和果蔬粉、果蔬飲料發展,形成多品種、多層次、差異化的產品結構。

查看全文

高質量發展品牌建設研究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配置、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高質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質量的經濟循環。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出版企業要著力處理好供給和需求、投入與產出、效率與效益、品牌和贏利等關系。

1構建品牌項目,加強戰略合作,提升競爭優勢

中國紡織出版社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一定利潤的品牌和創新驅動轉化過程中,持續進行品牌價值的建設,運用品牌的力量與行業協會、企業合作,吸引優質資源,不斷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盎w專業開放教育系列教材”是為了落實《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中關于全面提高行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具體實踐。此套教材是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與中國紡織出版社戰略合作的首批成果。兩年來,60多位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一線科研人員的努力,依托強大院士顧問團隊,《高性能化學纖維生產及應用》《生物基化學纖維生產及應用》《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生產及應用》正式出版發行。首發儀式在中國化纖科技大會上啟動,也起到了示范帶動效果,為出版社憑借專業品牌聯系其他專業協會、各地方協會和院校并達成戰略合作提供了路徑?!睹徔椚菊謨裕ǖ?版)》歷時十年完工,山東如意集團在圖書出版過程中給予大力支持,雙方也在合作交流中對創新技術與產品開發、技術應用的發展趨勢、工廠設計等方面進行著積極探索。“紡織檢測知識叢書”項目啟動,《現代分析測試技術在紡織上的應用》等首批6種選題立項,作者團隊來自質量保障服務機構——天祥集團。天祥集團作為世界規模巨大的消費品測試、檢驗和認證公司,與紡織品牌專業出版實力強大的中國紡織出版社開展深度合作,旨在充分發揮雙方品牌優勢,推進強強聯合,激發協同效應。

2加強與院校企業的溝通,產學研跨界融合,多元化發展

通過走訪院校、參加學術會議、行業溝通與交流,借鑒院校一線教學經驗和課程設置,交流分析行業知識服務新動態、新需求,了解企業科技發展和人才需求,不斷拓展業務視野,尋求新的增長點,構建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建設、教育服務、文化傳播等多元一體、互惠共贏的資源共享機制和合作平臺。2.1依托各專業教指委、院??蒲辛α浚纬商厣珜I建設。工科專業教育的發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改革具有引導和示范作用。結合當前本科紡織工程專業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以及成果導向教育(OBE)課程體系,在教指委的支持下,策劃出版符合OBE課程體系的教材,滿足“新工科”人才培訓方案需求。通過走訪華南理工大學、西安工程大學、東華大學等院校,參加2018針織技術專業教指委會、全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等,尋找新的課程亮點,形成新的課程編寫項目,鼓勵教師將編寫教材與基于案例的科學研究相結合,優勢互補、通力合作,充分運用網絡媒介和信息化手段,構建精品資源庫,搭建科學研究、系統開發、內容利用和資源共享的公共平臺。2.2緊密聯系行業協會,關注政策及科技前沿。通過參加靜電紡絲產學研會議、SAMPE中國2018年會國際學術會議、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技術創新論壇、中國化纖科技大會、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讓出版社的編輯“走出去”,加強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廣東紡織協會、廣東省纖檢局等行業協會、機構的溝通與合作,深度理解相關政府文件、行業分析報告、論壇專家解讀等,了解行業動態,分析區域發展趨勢,交流產品設計方案,完善選題策劃思路,建立品牌知名度。持續關注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狀況,不斷發現市場熱點?!笆濉逼陂g,“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全面推進,信息技術在紡織行業深入應用,將推動生產模式向智能化、精細化轉變,大數據、云平臺、云制造、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發展將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出版社把握“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十大重點領域中紡織行業的機會,和機械、信息專業跨界融合,策劃出版“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相關教材和專業圖書,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紡織領域的應用,為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提供智力支持。2.3依托企業力量,打通產學研鏈條。在行業最新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中,企業貢獻了重要力量。出版社要做好技術服務,構架科技和經濟之間的橋梁,離不開企業。出版社走進紅豆集團、波司登集團、七匹狼集團等服裝企業,就服裝行業繼續教育展開企業調研活動,積極推進紡織服裝繼續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數字教學服務平臺、紡織服裝產業大數據科技知識服務平臺的項目申報與開發工作,通過數字出版的轉型升級真正成為紡織服裝行業知識服務提供商?!吨袊棥冯s志把握行業大勢,聚焦報道行業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抓住行業前沿焦點核心板塊布局媒體傳播業務。由中國紡織出版社主辦、《中國服飾》雜志社承辦的“大浪杯”中國女裝設計大賽2018年選擇和大浪時尚小鎮入駐知名企業柏堡龍合作,在選手制作設計上進行全程輔導,將選手的設計和當前設計市場的流行趨勢結合,為選手的作品設計方向帶來了新的視角,開啟了“大浪杯”的市場化道路。

3加強內容建設,優化產品結構

查看全文

高質量會計準則研究論文

摘要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的制定是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工作的重點,也是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所在。在分析了高質量會計準則的提出和目前國際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中國的會計標準建立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質量會計準則原則導向規則導向國際協調

1高質量會計準則的提出

高質量會計準則問題是由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Authur·Levitt提出的,他在1997年9月29日的一次演講中,闡述了一個主體,即我們需要高質量的會計準則。作者在文章中闡述了以下幾個觀點:

(1)根據美國的經驗,要建立發達而健全的資本市場,必須有效地保護投資人,使投資人能夠得到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的真實、完整、公允并具有透明度的財務圖像———那就是公司通過財務報表披露的信息。美國SEC自1934年成立以來,就始終要求上市或者發行證券的公司必須不間斷地披露信息。防止會計信息出現誤導的標準首推會計準則。雖然Authur·Levitt沒有給出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定義,但羅列了高質量會計準則的特征:“按良好會計準則產生的財務報告,要使應在本期報告的事項,既不提前、也不滯后;不提過多預防意外地準備;不確認遞延損失;公司的經營業績實際上在各年是起伏不定的,財務報告不應進行所謂的‘平滑’;不人為地粉飾一個似乎前后一致的、穩定發展的假象”。

(2)當前,資本市場已經全球化,人們不僅要求本國準則的高質量,而且要求國際會計準則的高質量。Authur·Levitt提出國際會計準則的高質量體現在:準則必須包括現有的會計文獻中普遍接受的、綜合性的會計基礎概念中的核心部分,即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準則必須高質量。Authur.Levitt把高質量理解為“能夠導致可比性、透明度和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利用這些信息,投資人在公司的不同會計期間能夠有意義地分析公司的業績”;準則必須嚴格地加以解釋和應用。

查看全文

醫學綜合期刊高質量發展路徑

[摘要]在新形勢下,醫學綜合期刊進入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全新時代。文章通過總結《中國臨床醫生雜志》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在做好主題出版、創新辦刊模式、打造編輯隊伍、實現書刊會議互動雙效、媒體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醫學綜合期刊在新形勢下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醫學綜合期刊;一流期刊

一、新形勢下醫學綜合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機遇

(一)依靠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

當前,我國已成為期刊大國,期刊種類達萬種,居世界前列,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期刊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推動期刊的繁榮發展。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在2019年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3]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在2021年印發的《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均強調要創新內容載體、方法手段、業態形式、體制機制,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國家學術水平的知名期刊[4];國家新聞出版署于2021年12月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指出,著眼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優化科技期刊出版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展示高水平學術研究成果[5]。這些政策為期刊發展帶來了機遇,指明了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建設路徑。

(二)借力科技創新發展的優勢

查看全文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農業質量年”,農業農村部繼續在糧食、棉花、油料、糖料作物主產區,以及園藝作物(水果、蔬菜、茶葉)、特色雜糧雜豆生產優勢區,選擇325個縣(市、區、旗、場)開展整建制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重點突出“全環節”綠色高效技術集成,“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打造,“全縣域”綠色發展方式引領,緊緊圍繞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引領農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1新發展理念引領,促進種植業轉型升級

2018年,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在總結多年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突出優勢、聚焦重點,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引領綠色發展,為糧棉油糖和園藝作物增產增收、提質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撐。

1.1綠色導向更加明顯各地集成整地、播種、管理、收獲等各環節綠色節本高效技術,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留住干凈的水源、肥沃的耕地、美麗的田園,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創造良好空間。河北柏鄉推廣“四節一省”技術,開展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精細整地、測土施肥、種子包衣、適期播種、播后鎮壓、肥水管理、雜草秋治、病蟲草統防統治等技術配套,實現用水量減少33%,農藥使用量減少6%,減少化肥施用量6.7%。河南省集成強筋小麥全環節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配套“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土壤培肥+深耕或深松+高質量播種+水肥后移+后期控水+葉面噴氮+病蟲害綜合防治+風險防控+適期收獲+單收單貯”等各環節關鍵技術措施,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水肥藥用量,運用規范化生產技術收獲的優質專用小麥更受到用糧企業的歡迎,收購價格較高。

1.2質量效益更加突出各地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為實施主體,大力推行“五統一”,促進規?;澅窘岛模淮罅ν菩小褒堫^企業+創建區”“合作社+創建區”等經營模式,推進訂單種植和產銷銜接。江蘇省東臺市在“味稻小鎮”五烈鎮實行水稻高質高效創建整鎮推進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五烈現代農業示范園,園區1.05萬畝水稻實行了工廠化集中育秧機插秧,全部采取物理和生物綠色防控措施減少農藥用量,采用有機替代無機控減化肥用量,實現了優質生產。湖北省潛江市推廣“水稻+小龍蝦”模式,小龍蝦與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長,全程不施用化學農藥,不施或少施化肥,并組織龍頭企業開展訂單收購,推進潛江蝦稻品牌建設。據統計,潛江市蝦稻共作平均畝產小龍蝦200kg、稻谷600kg,畝平收入5000元左右,比單一種植中稻畝平多增收3000元左右。

1.3創新驅動更加多元各地以高質高效創建為平臺,加快推進由單項技術向集成組裝配套轉變,實現耕地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上海市全面推進以“綠肥—稻”和“冬耕曬垡—稻”為重點的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糧食作物綠色茬口模式,同時注重稻草秸稈全量還田,以及冬作綠肥種植和冬耕休閑養護(探索蚯蚓養殖)年度間輪作,優化水稻早中晚品種的合理配置,推進優質稻米產業化。青海省在油菜創建區積極開展適宜油菜機收品種及技術的篩選與儲備,進一步示范推廣油菜機械覆膜穴播栽培新技術,解決油菜自生苗和節本增效問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專門安排了稻田綜合種養創建縣,將農田打造成多功能種養基地。

查看全文

口腔醫療器械高質量管理對策

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步伐加快,醫療器械行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國高精尖醫療器械產品逐步登上國際舞臺,醫療器械市場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臨床試驗作為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的主要手段,肩負著評價醫療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任,是產品通過國家藥監局注冊批準的關鍵前提[1]。高質量的臨床試驗是保證獲得可靠的口腔醫療器械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數據的必經過程。我國的口腔器械臨床試驗須在國家備案的醫療機構管理,由獲得國家認證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oodclini⁃calpractice,GCP)培訓資質的口腔臨床醫生組成研究者團隊實施完成[2]。要實現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快速發展、創新發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管理人員和研究團隊,強化關鍵環節和重點細節管理。

1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特點

1.1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復雜性。一方面,口腔臨床醫生對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了解程度較低,對高質量臨床試驗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另一方面,2015年以來,在國家對創新醫療器械的眾多鼓勵政策支持下,醫療器械領域不斷涌現出新的產品,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需求急劇增加,表現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3]。在現行法規的要求下,越來越多的口腔醫療器械需要通過臨床試驗獲得有效臨床證據,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參與到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臨床試驗機構近3年項目中口腔醫療器械占75%~85%,其中又以Ⅲ類醫療器械為主。口腔醫療器械種類眾多,包括Ⅲ類植入材料:牙種植體、鈦釘鈦板、牙充填材料、骨再生材料、頜面部美容充填材料等;Ⅰ、Ⅱ類非植入材料:牙頜骨矯形器、粘接材料等,覆蓋治療、診斷、檢測、參考診斷、預防等研究領域,具有多學科前沿研究復合的特性[4]。然而口腔醫療器械產品研發過程多集中在材料學、生物學、工程力學等領域,臨床醫生對GCP要求比較陌生,從而導致臨床試驗過程質量把控能力較弱。申辦方對醫療器械臨床治療口腔相關的疾病流程不熟悉,且有些缺乏合規意識的申辦方將臨床試驗完全委托給合同外包服務機構(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開展,還易導致真實性合規性問題發生[5]。1.2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設計的科學性。器械臨床試驗的質量首先來自于試驗本身的設計,一個合理的試驗設計是得到科學可靠的數據和保護受試者安全的關鍵[6]。口腔醫療器械本身的多樣性,臨床試驗的設計難度大于藥物臨床試驗。但口腔醫療器械的申辦方對GCP陌生程度高于藥物臨床試驗申辦方,造成臨床試驗設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差于藥物臨床試驗[7]。這就對器械臨床機構和主要研究者審核試驗設計提出了較高要求。在選擇項目時要充分考慮項目的臨床需求,對試驗設計的安全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全面審核。由于口腔醫療器械多學科交叉前沿的特性,創新初代產品的臨床預期結果往往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這就需要在試驗開始前通過科學的設計和試驗中嚴格的執行來確保臨床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就Ⅲ類器械口腔植入材料而言,在臨床試驗安全性設計中需考量植入局部和全身的反應,而有效性的考量不僅要短期還需要考慮中長期穩定性等因素。如口腔牙種植體的臨床試驗設計就需要充分考慮到植體的生物相容性、力學性能、植入位點、骨結合時間、檢測評估手段合理性、植入后可能發生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等方面的內容,并體現在臨床試驗方案、知情同意書和病例報告表中[8]。1.3國內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管控的特殊性。歐美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管理規范起步于40年前,逐步形成了系統、完善、全面的管控體系。相較美國醫療器械通用性臨床試驗指南50項原則而言,我國的藥品臨床試驗相關的11項通用性指導原則主要針對臨床試驗方案設計和審評工作,不涉及過程指導[9]。這些技術指導原則覆蓋范圍較窄,數量不夠,不能全面指導器械臨床試驗開展,這就要求臨床試驗機構和實施項目的臨床醫生進一步強化管理、嚴格控制臨床試驗過程的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谇会t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取決于臨床試驗設計、過程監管、試驗數據評價以及多方協調等多個方面,細節多、參與方多,從申辦者提出研究需求到實施結束諸多環節(圖1),每一環節的質量都決定了臨床試驗最終質量[10]?;诖?,本機構建立了符合口腔器械臨床試驗的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控制方案,對器械臨床試驗的源頭、過程和末端控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實現了較高的質量管理。

2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關鍵管控點

2.1源頭控制。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周期相對較短,監管過程中往往發現問題時臨床試驗已經完成。因此項目前期立項審查對整個臨床試驗結果至關重要。為保證器械臨床試驗的源頭控制,在臨床實驗前對參研項目嚴格做好立項審查,對企業及監查員資質、試驗產品自測報告、型檢報告、產品說明、產品的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產品使用的特殊要求、供貨鏈完整可靠性、手術輔助器械、篩選成功到手術時間等器械管理細節進行全面考量。對開展臨床試驗科室及研究者資質進行審核,綜合評價項目的可行性以及遞交資料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試驗啟動前召集申辦方和主要研究者、統計學家開展多次方案討論會,對研究方案進行反復論證審核,主要關注研究方案是否具備GCP基本要素、研究者手冊是否充分告知前期的研究信息,知情同意書內容是否全面、規范易懂并保障受試者權益,原始病歷和病例報告表設計是否與方案保持一致等最終確定臨床試驗方案。項目開始前組織召開項目啟動會,要求所有試驗組成員、質控人員必須參加啟動培訓,進一步規范參與人員GCP意識。2.2過程控制。臨床試驗管理具有動態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只有嚴格把好過程質控關才能確保臨床試驗高質量完成。本機構根據口腔器械臨床試驗的特點制定的質量管理方案具體措施如下。2.2.1明確工作責任根據項目周期,確定質控頻率;在試驗開始前項目負責人及各級質控人員需進行書面承諾,簽署承諾書。2.2.2嚴格器械使用管理。建立器械臨床試驗中心器械室,并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標準操作規程(standardoperativeprocedure,SOP),對器械使用進行嚴格管理;由申辦方、機構管理員和器械管理員3方共同對試驗產品進行查驗、核對,同時記錄試驗產品數量、批號、型號、生產日期等信息。2.2.3保障受試者權益。規范受試者參與流程,充分知情同意,對試驗過程中出現的所有方案違背、不良事件(adverseeffect,AE)、嚴重不良事件(se⁃vereadverseeffect,SAE)進行準確、充分、詳細記錄。2.2.4加強質量控制管理。各級質控人員嚴把質控關,按照質量控制標準操作規程,詳細記錄臨床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及時反饋主要研究者和機構,提出整改要求并跟進整改落實情況和進展。試驗負責人員應參照上述原則設計及開展相關試驗,由于口腔醫療器械的特殊性,試驗設計及統計方案的選擇存在眾多差異,臨床工作者應根據臨床經驗或借鑒國外試驗模式設計,順利通過各項質控檢查。2.3末端控制。試驗結題時的核查是末端控制的主要方式。機構臨床試驗結束后開展自查,包括核查全部知情同意書,抽查病例報告表并對檢驗檢查結果進行溯源[11]。試驗總結報告評審是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末端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此外,研究者應與發生AE和SAE的受試者保持緊密聯系,及時獲知并記錄不良時間轉歸及器械使用缺陷等信息。對出現的非正常情況要及時組織研究和糾正,研究者和質控員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優化質控方案,不斷提升口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

3口腔器械臨床試驗管理的對策創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