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
時間:2022-07-03 03:28:55
導語: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更是山西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針對如何解決制約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提出山西要聚焦良種良法配套,加快健全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聚焦有機旱作農產品,提速完善有機旱作農業產業體系;聚焦“水土肥”管理,推動建立有機旱作農業生產體系;聚焦優精特要求,著力打造有機旱作農業標準體系,推動山西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有機旱作農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
1引言
步入新時代,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2017年6月,視察山西時明確指出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的命脈,山西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山西農業的傳統技術特色——有機旱作農業。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頂層謀劃,高位推動,出臺了《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年度行動計劃。同時以創建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示范縣和封閉示范區為抓手,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農水集約增效、旱作良種公關、農技集成創新、農機配套融合、綠色循環發展六大工程,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機旱作農業體系。
2山西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山西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技術創新能力低、品牌引領作用差、生產經營體系尚未成型、標準化建設有待完善等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2.1技術集成應用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技術創新能力急需提升。山西目前雖然引進借鑒了優秀的旱作技術并加以發展,但是技術集成應用仍然很難滿足生產的需要。尤其是在抗旱品種、栽培技術、農機配套等方面仍然沒有做到高效集成,協同創新的技術增長能力仍有欠缺。現在山西有機旱作配套良種的選育、推廣和應用等技術遠遠無法滿足生產的實際需求,仍存在著技術集成薄弱與有機旱作農業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例如,栽培技術方面,糧食作物栽培技術也是良莠不齊,雜糧栽培技術發展相對滯后;農機配套方面,現有適用于丘陵山區的農機用具品種少,專用的雜糧聯合收割機械發展水平偏低,雜糧的機械化收獲率和代用機械使用損失率都不盡人意,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特別是谷子和豆類,存在著“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的處境。2.2有機旱作農業高端供給不足,品牌引領作用尚未真正形成。目前山西對有機旱作農產品缺少深加工,加工轉化能力較弱,水平較低,高端供給不足。與此同時,山西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存在著企業加工能力弱與企業效益增長需求之間的矛盾。例如,山西僅有3家農業深精加工水平較高的企業步入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全國百強企業僅有1家,與江蘇(126家)和山東(88家)等省份對照,還存在著較為懸殊的差距;山西排名第一的大象集團的年營業收入為103×108元,而全國排名第一的廈門象嶼則高達1032×108元。山西很多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后,知名品牌大多是區域性品牌,無法形成真正的品牌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品”(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規模相對偏低,有效期內的“三品”產品面積僅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0%,與遼寧(73%)、江蘇(62%)、貴州(51.2%)等先進省份還有很大差距。就省內而言,“三品”的分布也十分不均勻,忻州、長治、運城三市的“三品”認證數達到了全省的45%,而陽泉、朔州兩市的占比不到6%。2.3有機旱作農業實施主體素質不高,生產經營水平低。有機旱作農業實施主體大多為居住在地形崎嶇的偏遠山區的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無法掌握有機旱作農業的最新技術,對高質量發展也沒有明確的認識,對有機旱作的理解認識有較大偏差,導致生產經營“一條龍”的體系仍未建立健全。在實踐中還往往存在著抬高標準或者降低標準的現象:有的地方把有機旱作農業做成了一般的旱作農業,仍然使用原始的、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把標準降低了,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的地方則不考慮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盲目地大搞有機農業(食品),浪費生產勞動力、成本和耕地,也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存在耕作主體素質低與有機旱作農業規模化生產之間的矛盾。2.4生產處于初級階段,標準化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在2017年之后才逐步推開,當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圍繞有機旱作農業生產所要求的土地、化肥、灌溉技術、種子選育、耕作模式以及深加工方向等標準的制定相對較少。同時,由于山西是中國最早發展有機旱作的省份,可以借鑒的經驗較少,一切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沒有相對完整的標準化體系,不能將零碎的發展經驗融入到一個統一的體系中去,所以發展經驗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且相比較其他產業的標準而言,標準化建設也不成熟,無法做到從土壤的標準到深加工產品的標準全流程來構建一套完整的標準化體系,存在著標準化建設基礎薄弱與有機旱作農業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
3新時代推進山西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了更好地推進新時代有機旱作農業的發展,山西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全力倡導新發展理念,實現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的高質量發展。3.1聚焦良種良法配套,強化技術精準研發,加快健全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山西應當堅持創新發展理念,重點聚焦良種良法配套,促進盡快形成可以引領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建議應開展重點作物品種的聯合攻關,從各個生態區中選取優質作物進行抗旱、抗逆的試驗,采用良種擴繁和提純復壯的方法進一步加快山西優勢作物(如小麥、谷子、高粱)的抗旱新品種選育,加強有機旱作農業的良種支撐。加強研究總結和技術中和,將現有的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逐步形成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成熟的技術規范,同時也要大力推進農田易機化改造,在丘陵山區25°以下坡耕地面大力推進機耕道建設;要發展適宜丘陵地帶的特色作物,研發并推廣可以適用于丘陵地帶的小型農機、智慧農機等符合新時展的農業用具;要繼續推進節水灌溉、精準施肥施藥、深松深耕等農機技術的應用。3.2聚焦有機旱作農產品,培育提升山西品牌,提速完善有機旱作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山西有機旱作農產品的品質,通過更優質的產品提高山西品牌的企業影響力,優化產業布局,推進企業多元發展,加強有機旱作農產品的深加工,確保有機旱作農產品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有機旱作農業的產業體系。山西應該重點圍繞雜糧、畜牧、蔬菜、水果、干果、中藥材、釀造等七大特色產業,按照部門化、標準化、高端化的要求,高質量地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同時,各市縣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設立馳名品牌專項資金,大力培育提升山西品牌。同時加強對山西生態原產地產品、地表產品、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的宣傳,推動馳名品牌的發展,抱有開放學習的態度,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建立從有機旱作農業種植到特色產品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力爭做到山西品牌數量和公司收入每年較上一年均有所提升,盡早建成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的產業體系。3.3聚焦“水土肥”管理,穩步提高糧食產能,推動建立有機旱作農業生產體系。突出“水土肥”的管理和研究,是筑牢有機旱作農業的根基。通過“水土肥”的管理,提升糧食產量,盡快建成有機旱作農業生產體系,有助于解決山西農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建議應在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較好的村莊建立試點,做好節水工程,大力實施推廣水肥一體化和軟體集雨窖的技術,繼續實施推廣以滴灌、微灌、噴灌等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同時改善土地,增施有機肥,開展沃土肥田工程,提高土壤的蓄水、蓄肥能力,提高農業抗旱減災能力,培育出健康有肥力的土壤,在糧食產量增加的同時改善山西的地貌,為有機旱作農業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提升有機旱作農業的基本條件,爭取做到逐年穩步提高糧食產量。及時將試點的成果推向全省,爭取到2020年底增加20×104hm2土地實現滴灌等技術,灌溉水的利用率提升至55%。3.4聚焦優精特要求,實施“標準化+”工程,著力打造有機旱作農業標準體系。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突出優質、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標準,加快打造出較為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通過建立有機旱作農產品的專屬認證標準,并加大有機旱作農產品的認證和監管力度來推進有機旱作農業的標準化建設。建議山西實施“標準化+有機旱作農業”工程,以生產過程全產業鏈、生產技術全要素、作物品種全覆蓋為目的,以水、肥科學利用和農藥有效控制為重點,以現代農業技術為支撐,突出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生產過程控制、收儲運管理等關鍵環節,加大標準的研制力度和應用范圍。用標準來提升山西農業特色產品以及糧食作物市場的話語權,例如,加快完善小雜糧產地的土地標準、生產的技術標準、功能食品的標準,推進“山西小米”等有機旱作農產品產業與標準化的融合和發展,讓山西的小雜糧不僅因為標準成為小雜糧市場的佼佼者,更要利用標準使山西小雜糧成為市場內最優質最具有發言權的小雜糧品牌。用標準化打造有機旱作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產業集群的規模,圍繞打造釀品、飲品、乳制品、主食蛋糕、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妝品、藥品等十大產業集群,加大標準的研制力度,精化標準的內容準度,加快標準的應用進程。爭取到2020年底,山西有機旱作農業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完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率達到45%以上。
參考文獻:
[1]康志文.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戰略討論[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2]王娟玲.立足有機旱作全面推進功能食品(農業)發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11):1900-1902.
[3]陳阜.現代有機旱作農業與技術創新需求[J].農業技術與設備,2018(6):9-10.
[4]劉曉賢.保護性耕作促進旱作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J].現代農業,2018(2):52.
[5]鐘玨.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農業發展導向[J].中州學刊,2018(5):40-44.
[6]雷錦霞等.有機旱作農業“長治路徑”的實踐與啟示[J].山西農經,2019(8):96-100.
[7]孫江超.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導向及政策建議[J].管理學刊,2019(06):28-35.
[8]杜文波.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現狀與思路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19(12):15-17.
[9]閻曉濤等.有機旱作農業的核心要求及其技術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19):34-35.
作者:袁錦揚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
- 上一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研究
- 下一篇: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