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探究

時間:2024-03-12 10:40:12

導語:數字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探究

摘要: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5G和大數據等信息化平臺的飛速發展,以數據信息為生產要素、數字技術為支撐、信息平臺為載體,與傳統行業相互融合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數字經濟應運而生。制造業、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對就業和民生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既是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結構轉型的機遇把握,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強國建設戰略的選擇。
關鍵詞:數字經濟;高質量;制造業;創新;技術

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革命時代已經到來,科技和產業變革席卷全球,數據價值不斷提高,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不斷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應運而生,人類已經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十四五”規劃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和數字生態。本文通過對數字經濟及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概念引入,并闡述當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遇到的困境,再提出以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本文改進了有關領域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數字經濟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機理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國數字經濟的巨大優勢,更好地賦能制造業,促進制造業生產效率提高和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本文通過研究數字經濟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效應和作用路徑,為數字經濟的巨大紅利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定的科學指導。

1數字經濟的相關概念

1.1數字經濟的含義

每個時代都有其對應的核心資產要素。農業經濟時代,農業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土地、勞動力、農耕工具是核心生產要素;工業經濟時代,蒸汽、電力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能源、設備、資本成為核心要素。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數據資產也已經和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并列成為生產要素。數據不是只有個人數據,企業數據、公共數據都是可以挖掘的資產。數據資產的時代趨勢是清晰但路徑充滿挑戰的:搜集、確權、加工、分析、定價、使用、監管多個環節、多種困難,解決好這些難題是21世紀每個國家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時代機遇也恰恰存在于解決時代難題的過程中。毫無疑問,21世紀是互聯網數字化的時代、數字經濟的時代,核心生產要素是數據,基礎設施是通信網絡、云計算中心、數據中心等新興事物。新興產業的發展及隨之而來的數字經濟反映了從第三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轉變。第三次工業革命有時也被稱為數字革命,指的是20世紀后期發生的從模擬電子和機械設備向數字技術轉變。數字經濟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們互動的方式、經濟格局、獲得一份好工作所需的技能,甚至政治決策。

1.2高質量發展的含義

高質量發展涉及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現有研究一般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較多,而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較少。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以數字化創新為核心驅動,重點關注新興產業,從而實現經濟增速與經濟健康發展的有機統一。有關學者對其內涵的界定尚不明確,但制造業的發展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創新能力最強、價值鏈效益最高、最有活力的制造業,代表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因此,發展應以質量、效率和動力為基本方向,堅持提質擴量、效率提高和創新驅動,深化制造業與數字經濟相互融合,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形成以生產要素高質量、供給體系高質量和需求體系高質量的全鏈條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1.3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機理

在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數字經濟可以直接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效率提高和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造企業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可以有效提升產業的供給水平和供給能力,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和給予消費者更優質的產品服務,同時達到去產能、避免能源資源的浪費、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更符合我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一方面,通過數字經濟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制造企業依靠自身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平臺的優勢和競爭力,依托數據信息的整合分析等數字技術應用,可以與消費者搭建溝通橋梁,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企業能夠全面了解消費者的各項需求,進而生產的產品能夠最大程度地匹配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優化制造生產的全產業鏈條,改變制造的研發和生產全過程,逐步形成智能化、數字化的產業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壞損率、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能改變傳統粗獷式的發展模式,有效降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制造業綠色發展,從而引領生產的新方式,形成制造企業新業態。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產業鏈融合,極大提高了企業產能。效率提高旨在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益,在降低生產投入或投入要素不變的情況下,產出增加,提高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率。數字經濟推動制造業效率提高的機制在于:一是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下,企業創新生產投入更集中于數字化轉型領域,有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帶動整個傳統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生產所產生的擴散效應,使傳統行業不斷吸收新的數字技術,促使制造產業持續創新發展,從而達到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高的目的。二是數字經濟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和政府外部治理效率的提高。數字經濟會提高企業內部交流互動效率,通過智能制造和智能倉庫顯著降低人員和產品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此外,通過云計算、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數字平臺,促進全產業鏈融合互通,可以提高政府監管企業的效率。高技術制造業不僅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參與者,還是數字經濟的根本支柱。對研發的投入方面,近年來我國對高技術產業較為支持,對其相關的研發投入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除此之外,我國還堅持改革開放,發展“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的參與度,不斷引進國內外各種最新的、最優質的先進技術。在此基礎上,我國還堅持發展原始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及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高技術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首先應具備創新性發展,提高高技術制造業的創新效率是高技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1)高技術制造業的高技術性:高技術制造業具有高技術特征,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高技術產業投入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資源和資本資源,因此高技術制造業的高技術性質是其最顯著特征。(2)經濟高質量發展均衡性: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一味地追求速度是不可行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是對于更廣泛相關領域的協調發展來說,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最終的均衡性發展。就經濟活動方面的創新來說,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引擎作用,創新能夠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從一開始的追求規模和速度,到如今高質量和高效率增長的不斷轉變,因而高質量發展在創新層面的高質量對經濟的發展是重要體現。

2當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遇到的困境

2.1體制機制不完善

各級大多未建立研究、謀劃、落實高質量發展的專門機構或組織,按照新發展理念要求,在強化研究、超前謀劃、科學決策、系統設計、有序推進上做得不夠。建立健全落實機制方面,存在統籌協調不夠、密切配合不夠及落實不夠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建立高質量發展工作落實機制,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考核評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諸如過去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考核指標和經濟增長模式等,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簡單粗放的國民經濟總量衡量必須有所改變。因此,各方面需要持續發力,建立和完善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在不斷激化的國際市場中,我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如果再不引導各地提高發展質量,就會影響我國的整體國際競爭力。總體來看,我國在創新、競爭力完善市場機制方面及建立靈活有序的經濟體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2發展方式不科學

我國高質量發展及數字經濟發展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但是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分梯隊來看,廣東、北京、浙江、江蘇無論是數字經濟還是高技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均存在階梯性差異,要發揮第一階梯綜合引領型省份的龍頭作用,帶動促進其他地區的發展。第二梯隊省份占29個省份的70%左右,為特色開拓型省份,要想提升我國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發展的水平,就需要帶動中間省份的發展。第三梯隊省份要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如山西省等資源型城市要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當前,我國在發展方式方面表現出諸多問題。比如,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全社會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等等。不平衡與不充分是相互關聯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即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協調、不匹配的關系。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必須向形態更高級、結構更復雜、分工更合理、產品更精細、供給更有效方面發展,加上全球經濟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面臨諸多挑戰。所有這些問題都要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來解決。從此角度來講,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對現代化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化過程中的開放性與創新性,又賦予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充實了新的時代內涵。

2.3數字經濟給地區帶來的發展不平衡

我國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狀況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且數字經濟發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空間分布狀況與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性,且數字經濟發展)的空間不平衡特征比較突出,地區之間“數字鴻溝”的基本面是存在的。發達地區憑借其較高的經濟產出水平,數字化基礎的“硬件”和“軟件”環境相對完善成熟,數字化發展處于優勢地位。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城市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數字產業、數字化轉型等因素具有較高的要求,而事實上中國區域間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東西部地區發展差異明顯,其中隨著成渝地區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等政策的實施,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相融合,使四川和重慶成為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其發展的勢頭得以延續。與此同時,由于缺乏數字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加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和貴州五個省份始終處于數字經濟發展的低水平階段。另外,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未能充分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知識紅利”,反而向經濟發達地區輸送了大量高學歷、高技能人才,進一步強化了“馬太效應”。落后地區的傳統產業受到平臺經濟和互聯網經濟的巨大沖擊,很多產業和零售業實體被“掏空”,這些地區的創業創新環境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大量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或不愿意遷入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在把各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放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同時,又要將數字經濟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在省際和四大區域內不僅呈現相應的非均衡特征,還具有較強的空間關聯性。因此,研究不同區域之間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性,既有利于國家更好地實施區域政策,釋放不同區域的優勢,又能形成區域數字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從而縮小區域間數字經濟發展的差距。

3以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邏輯

3.1促進數字產業水平的升級

數字經濟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顯著的直接促進作用。數字經濟能夠通過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效率提高和轉型升級全方位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為實現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首先,在整體上要重構數字經濟發展生態系統,有效促進公開數據共享共用,建立數字技術使用標準,同時強化數字監管力度,推動數字經濟良性發展。其次,需要提高原始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如基礎理論、核心算法和關鍵設備,這些核心領域的前沿和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突破,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大技術人才引進力度,構建人才創新網絡平臺,尤其是注重數字基礎理論和基礎核心技術人才培育,加強國內外制造業領域頂端人才引進,完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人才的創新潛力和活力,不斷優化人才培育體系,發揮人力資本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加大對數字技術的創新投入資金,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活力,支持并引導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和風險,不斷擴大產業數字化規模,從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3.2推進數字與產業深度融合,提升產品創新水平

數字技術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制造業創新效率,數字經濟融合傳統制造業能夠使技術創新廣泛推進到制造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全產業鏈中,數字經濟可以提高制造業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優化產業鏈等分工體系、提升高技術制造業產業鏈國產化水平,極大地促進制造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與服務的提高。首先,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深化數字技術與場景融合,進一步提高數據使用效率和價值,發揮數字經濟的強大動能。其次,完善新興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云平臺的發展,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和5G等數字技術研發與應用,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持和基礎保障。最后,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完善成果轉化機制,促使校企合作的創新成果有效轉化,不斷引領新技術向制造業快速滲透,為實現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動力,進而推動產品創新水平不斷提升,促使產品質量和服務提高,進一步滿足現有市場需求并開辟新市場,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3.3扭轉數字經濟負向空間溢出效應,促進區域制造業高質量共同發展

數字經濟對鄰省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存在抑制作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擁有更多資源優勢和數字技術的壟斷,限制了各種要素資源在地區間的流動,阻礙了數字經濟水平欠發達地區的制造業發展。首先,要削弱“數字鴻溝”,強化各地區對資源和技術的共享機制,建立資源和數字技術共享平臺,加快數字化資源整合,有效提高數字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要素和技術壁壘。其次,不僅要打破各省的行政地理界限,還要打破各地方優先發展的思想,不僅要有效推進“強強對話”,還要開展“強弱交流”,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扶持力度。最后,要加快各地區各類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不斷深化各地區數字領域的合作交流,共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經驗,形成區域間規模化的數字優勢,不斷擴大數字經濟共享紅利,共同推進區域制造業高質量協調發展。

3.4實施動態化、差異化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

由于我國東、中、西、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和數字基礎設施之間存在差異,四大板塊的數字經濟推動綠色發展的效果存在明顯差異。為了實現經濟均衡綠色發展,我國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特征,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向重點區域做重點傾斜和扶持,差異化的政策能夠為有效縮小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差距和綠色發展不平衡提供戰略支撐。同時,東部地區應憑借數字與人財物優勢,進一步鼓勵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確保市場能為發明家和投資者提供合理的激勵,以促進新低碳技術的發現和重大綠色技術的原始創新,運用數字技術深度挖掘各類生產管理數據,找出隱藏的規律與模式,提高企業價值創造的效率,通過工藝及管理創新改造傳統產業,降低傳統產業的污染和碳排放,實現數字經濟賦能綠色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西部和東北地區自然資源相對豐富,但經濟發展活力差、創新能力弱、人力資本流失嚴重,數字經濟賦能綠色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因此,國家應進一步強化西部和東北區域人才強省、人才強市等戰略,整合優勢資源、集成政策效應,通過強化人才發展地區規劃、加大年輕干部交流等渠道提升當地的人力資源水平,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另外,要充分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數字經濟賦能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四大板塊的聯動性和全局性,實施更因地制宜的差異化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和整體性,堅持江河聯動、陸海統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土地管理、區域間互助共濟、區域生態補償等制度,逐步縮小南與北、東與西的發展差距,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通過構建區域間協同發展和優勢互補機制,形成區域數字經濟協調發展格局,更加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動數字經濟賦能綠色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4結語

推動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本質上是為了解決近2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土地資本的問題,過去二三十年以來,各地為了經濟增速增量,過度開發土地資源,使國民經濟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給我國經濟的未來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隱患。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力的增強最主要的是依靠經濟實力的提高,因此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刻不容緩,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經濟長久穩定健康地發展,數字經濟毫無疑問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望,魏志恒,徐慧琳.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基于產業數字化的路徑分析[J].西南金融,2022(10):5-6.

[2]劉小娟.以經濟結構性轉型促高質量發展:經濟結構性轉型的國際經驗及啟示分析[J].西南金融,2022(7):22-23.

[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R].2021:36-38.

[4]鄺思宇,李橙,國世平.國家金融布局、創新模式轉化與高質量發展[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2,37(5):69-71.

[5]鄭耀群,葛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及其空間非均衡分析[J].統計與決策,2020,36(24):84-88.

作者:潘俊嬌 單位:青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