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德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0:38: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職德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職德育

高職德育困境與突圍

一、當前高職德育困境

(一)德育陣地狹隘。高職德育實施的主要陣地是思政課,德育陣地相對狹隘。德育不僅受到時間限制,而且很大程度上受空間限制,德育滲透力不夠。且單一依賴思政課的德育限制,不能迎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這種單一化依賴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德育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德育需要,德育陣地的狹隘直接影響到高職德育實施的有效性。(二)德育活動乏力。活動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路徑,只有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才能提升德育有效性。但是高職德育陷入程式化現狀,不少德育活動陳舊,缺乏時代感,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德育活動缺乏系統性,難以形成有效的德育效應,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德育活動獲得的體驗不深刻,弱化了德育活動效應。(三)德育氛圍不濃。德育著眼于人的思想與心靈,這就需要德育能夠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激發學生內驅動力。然而高職院校德育實施過程中,往往忽視德育文化建設,不能將高職德育與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校園文化中德育氛圍不濃,不能發揮文化建設對德育推動作用,也使高職德育缺乏人文內涵。(四)激勵效應弱化。激勵機制是激發內在驅動力的重要方法,高職德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單純地利用課程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這種剛性化激勵機制效應雖然能夠起到強制性效應,但是不能使德育內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新時期高職德育要不斷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學生自我德育意識,發揮激勵機制的最大效用。

二、基于人本視角的高職德育困境突圍

(一)尊重學生認知,開辟網絡德育陣地。基于人本視角的高職德育必須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德育認知特點。目前網絡成為學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高職德育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進一步拓展網絡德育陣地。1.校園德育平臺。高職院校要利用好學校官方網站,在網站開辟德育板塊,通過德育板塊滲透德育宣傳,使師生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組織全校師生參與到德育互動中,開展網絡德育研討、交流活動,發揮校園網絡平臺的德育功能。2.移動德育平臺。智能手機在高職校園得到了普及,智能手機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高職德育要基于智能手機平臺,開展微德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網絡微德育課堂、德育網絡微互動等,將學生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提升德育滲透力與影響力。(二)融入時代元素,開展主題德育活動。高職學生思想活躍,喜歡新奇的事物。高職德育要不斷創新德育內容,使德育融入時代元素,貼近學生生活,開展主題德育活動,形成有機的德育活動鏈。1.融合時事。高職院校德育必須要保持前瞻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感,使高職德育有機融合時事,結合時下最熱點、關注率高的事件,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例如結合“中國夢”“十八大”等開展德育活動,提升學生參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學生不斷提升思想境界。2.貼近生活。德育效率不高的一個突出原因是空洞,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高職德育要將德育植根于現實生活,將德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利用德育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包括思想、價值觀、人生觀、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三)嫁接校園文化,豐富德育人文內涵。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辦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它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職院校要將德育與校園文化有機嫁接,借力校園文化熏陶作用,豐富高職院校德育人文內涵。1.融入德育元素。為了提升高職德育的影響力,高職院校除了利用課堂德育陣地外,還要借助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元素,例如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融入德育元素,并且要成為校園文化建設常態。2.借力學生組織。高職院校社團、興趣小組、俱樂部等,是學生自發性組織,在學生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高職德育要善于借力學生組織,將德育活動與學生社團、興趣小組、俱樂部等活動有機融合起來,提升德育親和力。(四)樹立榜樣典型,放大激勵機制效應。榜樣具有無窮的力量,高職院校要樹立榜樣典型,放大激勵機制效應,使學生通過榜樣提升德育自覺性。1.時代榜樣。德育不僅是高職院校重要課程,也是時代一個重要主題。高職院校要善于援引時代榜樣,用榜樣實施德育,發揮榜樣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榜樣熏陶下,不斷提升自我思想境界,以榜樣要求自我,學榜樣、爭做榜樣。2.學生榜樣。身邊的榜樣更具有說服力,高職院校德育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利用學生榜樣,通過選樹學活動,通過學生推選,為學生樹立榜樣,深入開展學習活動,激勵學生進行自我德育,不斷提升自我要求,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德育影響力。

總之,德育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路徑。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強化德育人本化理念,尊重學生認知,強化學生德育體驗,突出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使德育始終保持鮮活性,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高職德育分析論文

一、高職德育面臨的現實

1.高職德育環境的復雜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期,而這一轉型期又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浪潮同步進行。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和發展,在發展生產力、解放思想、喚醒人們主體意識的同時,其自身固有的功利性、進程中的矛盾性、經濟利益形式的多樣性,不可避免地引發人們思想領域的深刻變化,突出表現為人們思想意識的多元化、思想觀念的混亂和道德的淪喪。作為社會成員的高職學生,社會轉型和東西文化的碰撞在帶給他們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思想道德意識的困惑與迷茫,表現為個人利益膨脹和集體主義觀念淡漠、理想追求的淡化和對金錢物質的崇拜、個性化的突出和責任感的下降等不良傾向。

2.高校德育對象的特殊性

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普高中等以下的生源,二是五年一貫制中下游水平的低年齡生源,三是職高、技術學校、中職的對口生源。生源層次多、來源廣、思想活躍,但文化道德素質偏低,自我約束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良行為習慣多,人生追求目標模糊多變,專業思想不穩定,興趣廣泛而不專。

同時,高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多數學生存在自卑心理,對現實的選擇感到無奈,對自己未來缺乏信心。一方面,他們希望得到社會的肯定;另一方面,他們又對高職從內心產生蔑視,對學校的條件和管理吹毛求疵,遇到問題不冷靜,甚至采取過激行為來發泄不滿;再一方面,他們自我實現的愿望強烈,但缺乏應有的抗挫折心理準備。

查看全文

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分析

袁隆平院士是從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懷化職院”)走出去的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及其團隊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和科研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隆平精神”內涵豐富,具有巨大的德育價值;他們一生積淀下來的感人事跡是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的珍貴資源。“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有機融合能夠有力促進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

一、隆平精神的高職德育價值

(一)隆平精神的內涵。“隆平精神”內涵豐富,、科技部、農業部等不同組織、專家學者給予過不一樣的闡述。近年懷化職院還專門成立了“隆平精神”研究班子,對袁隆平的學術思想與隆平精神,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績。學院研究一致認為:“隆平精神”的核心內容是:“赤子精神+種子精神”。其中赤子精神包括愛國精神、擔當精神和分憂精神,種子精神包括奉獻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和超越精神。(二)隆平精神的高職德育價值。德育價值的根本屬性在于成人,使人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一個自覺承擔道德責任的人。“隆平精神”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價值,“隆平精神”的核心內容“赤子精神+種子精神”深刻詮釋了道德的自覺性與實踐性。袁隆平不但自己數次拒絕國外的高薪邀請,還對其團隊成員、學生言傳身教。綜觀我國雜交水稻發展歷史,在袁隆平引導和指導下成就了一番事業者不計其數,他們也經常被聘請到不同國度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但都具有較強的愛國情懷。這種不受外界誘惑的愛國精神,雖然普通、平凡,卻勇于擔當、勤于分憂的擔當精神、分憂精神,不但對當今道德綜合素養還處于養成階段的高職學生,具有極強的榜樣價值與力量;還為當今單薄的高職德育提供了豐富的成功德育教育案例。為了盡快培育出雜交水稻,袁隆平帶領他的兩個學生助手利用一切課余時間,花費了他所有的積蓄,寒冬不停、酷暑不息地奔走于湖南、福建、海南、北京多地。當試驗田被“造反派”破壞了時,欲哭無淚、狂奔急找,只為尋找可能幸存的試驗材料。當袁隆平自己要被送往外地“改造”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交代他的學生助手,千萬不要放棄試驗;當面對“三系三系三代人搞不成器”的譏諷,當面對并不熟悉雜交水稻研究的、前來攻關的同行時,他不但夜以繼日的既當技術指導、理論導師,快速培訓研究團隊,更將寶貴的試驗材料分給每一個攻關小組,用常人無法想象的三年時間就攻克了“三系配套”,發明了雜交水稻。為了使中國的雜交水稻研究能一直保持世界領先位置,為了讓天下人都有飽飯吃,袁隆平從未懈怠和停息。他一方面帶領他的研究團隊承擔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項目,在他看來,創新永無止境,超越本是常態。正因為這樣,不但雜交水稻在他們的研究下,一再創新高;他還涉足海水稻、沙漠稻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他抓緊培育雜交水稻研究后繼人才,不斷加強研究團隊建設。為了改善年輕研究者的各方面條件,使他們更加安心從事雜交水稻科研,他不但傾其所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人才,還將自己的獎金拿出來,設立了專門獎勵年輕雜交水稻科研工作者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獎勵基金會”,用于獎勵在雜交水稻推廣應用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同志。綜觀袁隆平從事職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的歷程,就是“隆平精神”孕育、成長、發展和成熟的過程,這中間處處都有袁隆平赤子精神和種子精神的感人事跡,隨處可尋高職德育的素材、案例,即“隆平精神”具有極強的高職德育價值。(三)隆平精神內涵與高職德育內容的同質性、相通性、互補性。“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的同質性表現在:“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人們更好地存在、成長、發展和完善,是個人自我完善的重要精神力量;二者的相通性表現在:個人修養的方法與路徑、理論倫理、規范倫理等基本一致,應用倫理上的要求也是殊途同歸;二者的互補性表現在:“隆平精神”是高職德育在教學與育人、科研與推廣等領域規范的具體化,“隆平精神”從教學、科研、生產等領域豐富了高職德育。

二、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的成功實踐

“隆平精神”在“安江農校”孕育、成長和發展,是“安江農校”和懷化職院校園文化的精髓,也一直是該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隆平精神”支撐著“安江農校”和懷化職院的健康發展,懷化職院構建了各種基地平臺主動將“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相融合,并取得了較好成績。(一)堅持“教科推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辦學模式,辦好省級特色示范職院,努力建設好“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的教育教學基地學院一直傳承和弘揚“隆平精神”,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突出“三農”特色,以“質量立院、人才興院、科研強院、產業活院”為辦學理念,大膽改革和創新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教科推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特色辦學模式,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人才培養質量一流、辦學特色鮮明、社會服務效益突出的五省周邊地區示范性高職學院,為“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教育教學支撐平臺基地。(二)規劃和建設好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為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提供科普與技能實踐基地安江農校升格為懷化職院后,安江農校老校區全部用于科研培訓、學生實習和雜交水稻研究之用,現已成為當地乃至全省、全國的科普教育和農業技能實踐場地,每年除接待本校、當地學生前往參觀學習、實踐實訓外,還不斷承接舉辦湖南省內外雜交水稻研究骨干“研訓研修”班,湖南省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班、農業實用科技培訓班、貧困地區扶貧培訓班等各種技術培訓,為雜交水稻的研究推廣、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應有貢獻。不管何種方式培訓,學院都會專門安排參觀袁隆平雜交水稻研究歷史足跡內容,配套發給全面反映隆平精神的院本教材《國魂》。2011年11月3日,“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也落戶該紀念園。袁隆平及其團隊艱苦奮斗、信念堅定研究雜交水稻的艱辛歷程和精神,成為前來參觀“研學”的游客,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極好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紀念園現已成為省內外傳承、弘揚隆平精神保存最完好、內容最豐富的著名理想信念與德育基地。(三)努力建設好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懷化分中心,創設“隆平精神”與德育融合的示范與推廣基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懷化分中心是從原湖南省安江農校雜交水稻所延續而來,起源于袁隆平院士最早開始的雜交水稻三人研究小組,專職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研究,多年來承擔著國家、省級雜交水稻科研攻關項目,取得了數十個地省級及以上成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離開懷化后一直擔任該中心技術顧問。目前中心擁有科研人員20人,穩定的親本提純擴繁和新組合制種生產基地5000余畝,育種科研材料30000余份。(四)搜集、整理收藏好袁隆平院士各種歷史文獻資料,編寫隆平精神系列精品教材,建設好“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的學習交流與研究基地近年,懷化職院不斷加強袁隆平院士理論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認識到“隆平精神”的巨大高職德育價值,取得了系列成果。學院將進一步加大對有關袁隆平院士歷史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收藏力度和研究投入,組織人力物力,根據學院專業設置特色,編寫隆平精神系列精品教材,使“隆平精神”融入不同專業德育教育教學,內化為每一個學生的人生信念,努力建設好“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的學習交流與研究基地。(五)加強隆平文化廣場、雜交水稻歷史陳列館等建設,完善學院校園休閑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好“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的活動基地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做載體,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一直來也是專家研究文化的熱點。為了使“隆平精神”得到進一步的傳承與弘揚,學院準備花大力氣加強“隆平精神”活動基地建設,高標準盡快建好隆平文化廣場、袁隆平事跡陳列館、雜交水稻歷史陳列館、懷化職院校史陳列館等,使學生心目中的“隆平精神”有史有實、有模有樣,從而增強“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給學生帶來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六)辦好學院輻射周邊地區的教學、科研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好“隆平精神”高職德育融合的窗口展示基地一種好的精神具有極強的正外部性,其外部輻射作用需要我們精心策劃和打造,才能逐漸外顯并發出奪目光輝。目前學院有校企合作教學基地40多個,實訓基地100多個,科研推廣基地10個。其中雜交水稻安江與海南基地、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與扶貧培訓基地、安江大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火箭軍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懷化地區優質水果與苗木基地等均已達到省級同類或以上水平,為“隆平精神”與德育融合展示了一個良好的示范窗口。在構建以上六大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基地中,懷化職院結合學生特征、各種素材等,分別開展了以參觀雜交水稻展覽館、袁隆平舊居,觀看袁隆平主題影片等為主的活動,感知“隆平精神”,激發學生明德;以聆聽專家學者做《袁隆平的科研歷程》等有關袁隆平講座為主的活動,感受“隆平精神”,認識到注重自己道德修養的重大意義,從而激發學生重德。

三、隆平精神與高職德育融合的未來展望

查看全文

高職班主任德育優化措施

【摘要】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面對多元化的文化沖擊容易受影響。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班主任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德育方面的優勢。基于德智統一論,深入分析五年制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優化措施,如優化德育管理模式、巧用信息技術豐富德育內容、發揮班主任優勢進行心理疏導等,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關鍵詞】德智統一論;高職德育

在目前的高職教學體系中,班主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肩負傳授文化知識的責任,還要負責學生的德育工作。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五年制高職院校的班主任所開展的德育工作不成體系,缺乏系統性的理論指導,德育工作效率得不到顯著提升。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積極嘗試運用德智統一,堅持以德為先的原則,在智育的基礎上提高德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教師要采用符合高職學生發展特點的德育方式,加強與高職學生的溝通,采用高職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德智統一論的現代教育意義

德智統一論的核心主要在于對話雙方以一種平等的關系進行對話。將該理論引入德育活動,實際上是讓高職院校的班主任與高職學生能夠建立平等交流的關系。通過這種途徑,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高職院校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另一方面則可以幫助班主任規避傳統說教式的德育工作方式,以更為平易近人的態度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德智統一論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自由問答,無論是在知識的講授階段還是問題的討論階段,都可以進行自由問答。與傳統教學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比起來,這種自由問答的課堂方式更符合當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預期,高職院校的班主任通過提出問題以及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逐步引導高職院校的學生深入感悟德育方面的知識內容。[1]除此之外,在自由問答這種教育模式的引導下,高職院校班主任成熟的思想以及人格魅力,會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此一來,有效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將班主任作為自己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的榜樣,自主學習德育知識,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全體學生的德育水平,不斷明確自身的奮斗目標。

二五年制高職院校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優勢

查看全文

高職德育探討論文

情感缺失——高職德育的“瓶頸”

學校德育就是要“育心”,育心貴在“感應”,貴在“共鳴”。而感應與共鳴的產生,必須根據自身的認知發展階段,在社會公共活動中不斷地選擇,在艱難的選擇中體驗個人情感。而學生的情感缺失正是傳統德育的“瓶頸”之一。

傳統德育的思維方式使學生成為教育者的“靶子”在傳統德育中,社會本位的指導思想要求按社會需要泛政治化地設定德育目標。強調社會利益、國家利益,著重培養學生的服從意識,使德育的社會功能極度膨脹,忽視學生個體意識的存在與內在情感的滿足,使德育的享用功能被壓抑;根據歷史紀念日一陣風地、多年一貫地、強制性地、經驗化地規定階段性德育主題,規劃德育過程,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認知發展規律、內在需要、情感愉悅,從而使充滿好奇、追求刺激、喜歡變化的青年學生的情緒受到壓抑;根據考試指揮棒的需要,本本主義地給學生灌輸德育知識,把師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德育互動過程變成教育者手持“槍彈”向學生這一“靶子”射擊的過程,忽視了學生的道德接受心理,壓抑了學生的道德創造沖動,剝奪了學生的道德體驗權利。總之,這種唯心主義、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的思維方式把德育變成了重說教的灌輸式德育、重管教的高壓式德育、重活動的形式化德育,致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高職院校的狀況與學生自身的特點使高職生丟失自我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是由中專學校或專科學校升格、轉制而成的,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信譽度不及以前的中專時期或專科時期,更不及其他老牌的本、專科學校。社會對高職教育的整體認可度不高,對高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沒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從學生的組成看,高中的中下等學生和“三校”生成為學生主體。這一部分學生長期以來在教師、家長眼中就是“差生”,學習對他們是一項苦差事,大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高職院校是家長和社會的“施舍”,使他們失去自信;學習基礎不扎實,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家常便飯似的批評訓斥,使他們情感缺失進而產生逆反心理;“我是高職生,我比別人差”的自我定位、“學歷低、能力差、就業難”的認知偏差,使他們感到前途渺茫。就學生出身來看,大多是獨生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性強,缺乏集體合作意識,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總之,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這些學生找不到自己與別人比拼的焦點,感受不到社會的幫助與他人的情感關懷,也就看不到自己立足社會的希望,從而迷失自我。

網絡交往使人們缺乏情感體驗網絡的自主開放性、超越時空性、虛擬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跨時空獲得信息的樂趣,擁有了獨立分析、自主解決問題的自信,找到了探索知識、表現自我、擴大交友途徑、抒發情感的方法和渠道,天性向往自由、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的高職生,很容易在網上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由此產生網絡依戀,進而荒廢了學業;互聯網信息夾雜著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甚至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危險的陷阱,使這些辨別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學生對可能遇到的危險缺乏準確的預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互聯網的虛擬性,人人戴著假面具與他人打交道,使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學生感到孤獨無助,對社會產生信任危機,對自己已有的道德信仰產生懷疑;由于人機之間的交往,靠文字傳遞信息,沒有人與人之間交往真實的喜怒哀樂,使學生失去情感體驗,變得麻木不仁,沒有同情心;有的學生因沉溺于上網聊天,在虛幻的互聯網世界里不堪精神重負,從而導致人際交往不暢,適應能力下降,情緒低落,孤獨感、焦慮感增強,食欲不振,植物性神經紊亂,機體功能下降,最后患上抑郁癥等“網絡綜合癥”。

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使高職生難以做出抉擇現代高新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的觸角正以驚人的速度向社會的各個層面延伸,并成為傳播思想文化的主陣地。首先,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挑戰傳統的一元化道德,使人們的價值觀念紊亂,道德評價失范,是非標準模糊。西方社會利用媒體、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優勢,加大對我國思想文化的滲透,腐朽思想的殘余無孔不入,思想領域的爭奪異常激烈。其次,經濟轉型必然帶來經濟成分、利益主體、社會形態、生活方式、就業方式等的多樣化,進而引起人們行為習慣、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與生活態度的重大變化。這些變化,一方面便于學生培養全球意識,增強學生的效益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十幾年來我國傳統的標準化、大一統思想的熏陶,使面對社會環境的學生不敢或沒有能力做出自己的評價和判斷。因此,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多元的價值取向面前,學生只會感到茫然。

查看全文

高職英語德育教育分析

【摘要】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英語教學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受關注。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有效手段。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將德育教育有效滲透到高職英語教學中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德育教育;滲透;路徑

高職院校肩負著為我國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重任,面對當前社會對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也要進行適當的改革。既要做好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工作,同時也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將高職學生打造成既有豐富的專業基礎,又有良好道德品質的高素質人才,無論是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還是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這一做法都是值得推崇的。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教材是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英語老師用來教學的主要參考依據,也是學生用來學習的主要學習依據,是師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是教學體系中的核心。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高職英語教材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當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內容的英語教材,英語老師在選擇的時候要對此加以重視,選擇內容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益的教材,以此為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能優化課堂教學質量。在選擇好教材之后,英語老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英語老師可以將教材中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文章深入挖掘出來,以此為基礎滲透德育教育,從而達到智教、德教雙重目的。例如,筆者所選擇的高職英語教材中有一篇關于“ThePresent”的文章,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太在她生日那天盼望著女兒的生日禮物,結果等來了女兒的一張支票,女兒讓老母親自己買禮物。這篇文章的結尾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闡述了這樣一個哲理:Thechequeflutteredtothefloorlikeabirdwithabrokenwing.SlowlytheoldLadystoppedtopickitup.Herpresent,herlovelypreset!WithtremblingfingersShetoreitintolittlebits.筆者利用這篇文章給學生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金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沒有錢可以說是寸步難行。但是有很多東西卻是金錢都買不到的,比如愛,親情,孝心。所以在對待家人朋友的時候,要多用心一些,而不是多花錢。通過這篇文章,筆者將英語的顯性教育和德育的隱性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既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道德情感,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親情觀。

二、通過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查看全文

高職德育教育實踐研究

摘要: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持續、高速推進,各個領域對專業化、高素質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專業育人價值日益凸顯出來,愈來愈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人才輸出渠道。而能否在新時期全面、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則是高職院校專業育人價值實現的重要影響因素。基于此,本文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立足于其現階段德育工作開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探討了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國人才培養工作的長效推進。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德育教育;學生管理

現階段,我國進入了社會轉型以及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對于專業化人才也有了更大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牢牢把握德育這一工具,重視對廣大學生的德育工作,使其可以樹立遠大的理想,具備崇高的信念,成為中華優秀文化以及精神的繼承者、弘揚者,更好地投身于競爭激烈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之中。所以,探究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現存問題以及改善策略,對于專業化、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來說,有著較高的現實價值與實踐意義。

1德育工作現存問題探析

1.1缺乏必要的重視。現階段,我國各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所以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也獲得了顯著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之下,企業對人才的選拔與聘用,往往側重于考查其專業技能水平以及業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道德素養的考查。如此一來,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提升本校的就業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設定以及具體方案制定,就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具體來說,許多高職院校忽視了德育教育之于學生發展的重要價值,在評判學生學習狀況、教師教學狀況以及相關主體管理水平的過程中,都將專業技能作為評判的唯一指標。[1]在這種環境下,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發揮其原有的作用與價值。1.2管理方式單調落后。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它是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學生的引導與指引。這就意味著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獲得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以及資金投入,否則就很難全面凸顯出其原有的育人價值。但現實情況在于,許多高職院校現階段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招生形勢,所以往往將目光聚集在考試招生、技能培育以及就業安置等層面,因而忽視了德育工作的開展。如此一來,德育工作普遍缺乏科學的開展目標、完善的開展體系以及強有力的制度保障。[2]許多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只能借助于簡單、枯燥、單向的理論說教,不僅很難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久而久之,還會讓學生產生倦怠甚至于厭煩心理,很難同學生的多樣化、層次化發展需求相契合。1.3專業教育人才匱乏。任何一項工作的持續、高速推進,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所以,要想切實提升其德育教育的科學性、有效性,首先必須建立起一支專業化的德育管理隊伍。要想更好地服務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思政教育需要相關人員不僅要具備完善的理論積淀與較高的專業素養,同時也不能忽視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為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其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前行。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現階段德育人才隊伍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年齡失衡,新老配備十分不均衡,所以在德育隊伍中普遍存在著思想觀念老舊、管理方案落后等問題。另一方面,大多數德育工作人員由其他專業的教師擔任,具有專業德育背景的老師少之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管理工作專業性、科學性的提升,也是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建設的要點所在。

2德育工作創新策略探究

查看全文

高職德育工作創新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德育創新

論文摘要: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高職德育應順應時代要求,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鮮明的個性。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點,決定了高職院校與一般普通高校教育的差異性。高等職業教育及其德育都應緊緊抓住職業性這一鮮明特色,這是我們探索高職德育創新的必要前提。

一、高職院校德育創新的背景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新時期,各種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了劇烈的碰撞,深刻影響著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從而使得高職院校德育創新成為一種客觀必然。促使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必須重視以人為本、必須突出德育工作的主體性,講求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高職院校德育創新的內涵

查看全文

高職德育工作創新論文

論文摘要摘要: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高職德育應順應時代要求,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一種非凡類型的高等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鮮明的個性。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征,決定了高職院校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的差異性。高等職業教育及其德育都應緊緊抓住職業性這一鮮明特色,這是我們探索高職德育創新的必要前提。

一、高職院校德育創新的背景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新時期,各種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了劇烈的碰撞,深刻影響著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從而使得高職院校德育創新成為一種客觀必然。促使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必須重視以人為本、必須突出德育工作的主體性,講求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高職院校德育創新的內涵

高職德育創新就是德育觀念創新、德育內容創新以及德育教育手段、方法、途徑的創新,就是對傳統德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在德育理論方面遵循德育自身的邏輯規律有所創新,在內容上對高職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在德育方法手段和途徑上使德育工作由受教育者被動接受向自主性吸收、主動性參和轉化,形成內外力的整合性進步,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質內涵,具有進取、奉獻、敬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深化傳統德育教育的基礎上,大力加強教育探究和創新,把握新形勢,樹立新觀念,找準新突破,探索有高職特色的德育新路子,大力推進高職德育創新。

查看全文

高職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探究分析

摘要:學生要想形成良好的品德并非是一日之功,這還是依賴于教師長時間的教導以及學生個人堅持與努力,也是一個從簡單逐漸豐富的過程,需要多種元素相互促進。高職英語課程具有文化傳播、情感熏陶等效果,而且其課程內部大多存在著一些德育功能元素,將其有效應用起來就能夠起到德育滲透效果,所以本文就高職英語課堂中德育滲透必要性與具體措施進行了探究分析,希望以此來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德育滲透

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所面臨的就是直接參與到現實的工作當中,而高職的教育就是學生聯系社會,學習知識技能的通道,高職院校的教育就是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在現如今這個時代背景之下,社會對于人才需求也開始變得越發的多樣化,個人綜合素養成為現如今眾多企業對于招聘者進行考量的重要標準,很多企業不僅注重學生專業技能,也注重對學生個人素養、道德品質等的品質考量,這就需要高職教育在學生教育上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為此,在高職英語課堂之上,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技能培養,同時還需要做好德育滲透,以此來對學生展開思想道德教育,從而有效提高的競爭意識,增加學生的社會使命感,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做好鋪墊。

一、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意義

(一)新時期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之中,相關部門有明確的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應該具有育人功能,教師則需要承擔起育人的職責。廣大教師要以攻讀負責的態度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其滲透于大學專業學習各個環節之中[1]。”這一要求提出之后,高職英語課堂德育滲透自然也因此而獲得了理論依據,也表明了德育滲透于高職英語教學應該是新時期提出的新要求,設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高職院校應該要意識到德育滲透的價值,真正在英語教學的同時加強德育滲透,這樣才能真正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獲得道德品質。(二)有效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不管是任何時候,德育都是教育體系之中十分重要的問題。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經提到過,教師教學應該是每時每刻都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假設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問題的話,并非是因為沒有專門設置道德課程,而是因為整個學校氣氛、教師教學方法以及教材應用不夠合理。他認為德育教育應該是滲透于各個學科以及學校生活之中的,畢竟教書育人是一個整體,只有將兩者有效統一,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一方面,在高職英語課堂中若沒有做好德育滲透,自然也談不上什么教學質量,而德育在高職英語課堂中的滲透,不僅能夠提升英語教學水平,還能有效提升教學德育學科價值,真正為德育教育實施提供良好途徑。(三)高職學生道德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就目前高職學生道德素質水平來看,明顯有待提升,所以這也決定了高職英語教學需要與德育滲透有效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優質的學生,讓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與進步。一方面,當前高職學生道德素質不容樂觀。近幾年高校正在不斷擴招,促使高職學校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學生多數都缺少明確的奮斗目標而學習動力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再加上社會上一些負面影響,促使學生出現了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價值取向扭曲等情況,而高職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自然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象。另一方面,現如今高職院校還存在重技輕德的教學現狀,這也促使德育價值弱化,無法培養出時代需求的人才,而高職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則能有效改善這一現象,真正讓高職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與提升[2]。

二、高職英語課堂中德育滲透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