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擴招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6:22: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校擴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擴招的經濟學分析
[摘要]本文對1999年以來高校擴招的情況做了簡要的論述,初步探討了其形成的原因,同時對擴招的度的問題進行了重點探討,從擴招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比較,教育大眾化和農村學生負擔能力,擴招和教育基礎設施的承受能力,擴招和教育經費來源,擴招和畢業生就業以及知識失業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最后得出擴招應該暫緩的結論。
[關鍵詞]高校;擴招;經濟學分析
1引言
始于1999年的這次高校擴招,既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教育需求的增長,更為當時我國拉動內需、刺激消費這一經濟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支撐。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長放慢,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也受到影響,國際市場萎縮,國內需求不旺。國家企圖通過刺激居民消費,擴大國內市場,但這一措施并無多大效果,于是政府將希望寄托于教育消費。高校擴招既有政府擴大內需的目的,也有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目的,既有學生的愿望,也有高校本身的愿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校擴招也帶來了諸多的不利影響,比如招生數目的快速增長給高校和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高校師資隊伍、基礎設施以及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導致了教育質量的嚴重下滑等。因此高校擴招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負面的影響,如何權衡其利弊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那么,政府應該進行擴招嗎?或者說,政府擴招會增進還是損害社會福利?如果政府有權擴招,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近幾年政府對高校擴招?擴招的度又如何把握?現在擴招是否適當?本文擬就以上幾方面的問題做一些初步的探討。
2政府干預高校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經濟學將社會產品分為私人品和公共品。所謂私人品是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的產品,在市場經濟中,私人品的生產將是有效率的,政府不需干預。而所謂公共品是指那些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產品,例如國防、教育、公路、路燈等產品。由于公共品存在著外部效應,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搭便車行為。如果排除搭便車的成本非常高昂,那么通過市場來生產公共品是缺乏效率的。由于在市場情況下生產者不能將生產產品的收益全部占為己有,產品的提供將比實際需要的要少。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性教育,其目標是向接受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傳授進入社會各個職業領域就業或者滿足入學者其他需求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表面上來看,高等教育具有私人物品的競爭性和排他性特征,但同時由于它給受教育人帶來了效益之外,還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外部社會效益,因此,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混合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部分性質,也同樣因為如此,政府干預高校是有效率的,是應該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安排是一種公共物品,存在搭便車問題。誘致性制度變遷指的是一群人在響應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獲利機會時所進行的自發性變遷;強制性制度變遷指的是由政府法令引起的變遷。如果誘致性創新是新制度安排的唯一來源的話,那么一個社會中制度安排的供給將少于社會最優。國家干預可以補救持續的制度供給不足。理性的統治者必能矯正制度安排的供給不足(林毅夫,1989)。高校教育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必然也存在著外部性,如果任由其誘致性變遷,會導致供給不足,因此,政府的強制性變遷是必要的,這又為政府干預高校提供了一個理由。
擴招政策對高校師資影響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師資數量;高校擴招
【論文摘要】:高校擴招政策出臺以來,我國教育在教育質量發面出現了一定滑坡,文章從高校師資力量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意義為出發點,談了高校師資力量匱乏的表現,社會觀念,政策,高校,教師四方面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給出相關建議。
我國自1997年提出高校擴招政策以來,由此產生的擴招數量擴張與師資相對不足和平均質量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毫無疑問,高校師資力量是高校的生命線,師資力量不足,有很大弊端:對學校來說,從長期看降低了它的產品的質量--畢業生的質量。對于國家來說也是如此,必然影響人才培養從而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
一、高校師資不足的表現
擴招政策后高校師資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擴招數量擴張與總體師資相對不足的矛盾。擴招后師生比例的變化明顯,1998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茖W生與專任教師的比率為8.137%,至2004年生師比已經上升到15.153%,但專任教師數和教職工數的增幅遠小于在校生數量增幅。
高校后擴招期困惑之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2004年,中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中國的高校經過幾年的規模快速擴張,目前進入了一個后擴招期時代。本文首先探討了高校在后擴招期所面臨的一些困惑,然后分析了高校大規模擴招的深層次原因,最后論述了高校解決后擴招期困惑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后擴招期困惑
1999年,中國內地普通高校招生160萬,比1998年大幅增長52萬,這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開始進入一個規??焖贁U張的新時期。在其后的兩年,2000年招生220萬,2001年招生250萬。截至2004年,我國各類高等學校在校生總數超過2000萬,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9%,從此進入到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創造了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奇跡。中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比《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預期的時間提前了幾年。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高校進入了一個后擴招期時代。
一、高校后擴招時期的困惑
1.“擴招一圈地運動一再擴招”的怪圈。高校擴招,必然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如投資不足,校舍、圖書、實驗設備等基礎設施不足,管理體制和師資條件在短時間內跟不上擴招發展的需要等。因此,學校要應對擴招就必須大規模建設新校園,從而為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基本的物質條件。要培養高水平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必須擁有現代化的辦學條件和設施。1999年普通高等學校擴招以后,高校的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逐年增長。2004年與1998年相比,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增加了近1000萬人。按國家規定的平均每個大學生占有建筑面積30平方米計算,全國增加1000萬在校大學生需要增加建筑面積3億平方米。按平均每平方米造價1000元計算,全國增加1000萬大學在校生需要建筑經費3000億元。但是,由于我國教育經費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因此,絕大多數高校的校園建設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少則幾億多則幾十億。這對收入來源單一的我國高校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壓力。為緩解壓力,高校不得不進一步擴大規模,通過做大來彌補由于建設新校園所引發的資金缺口。由此,便形成了“擴招一圈地運動一再擴招”的怪圈。持續擴招,超負荷運轉狀況導致了非良性循環,使高等教育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超常發展和連續擴招也正在沖擊著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帶來高層次人才的供需失衡,引發高智力人才積壓。
2.高校負債率過高與還貸壓力過大。1999年以來,國家大力倡導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并相應的允許高校向金融機構貸款,很多高校抓住發展機遇,使在校生規模成倍增加,并且一次性征地數干畝,用于建設生態化、智能化、現代化的一流新校區。但高校建設的大舉擴張,卻遭遇國家教育投資有限的瓶頸。同時,大的資金缺口又不可能完全靠學生學費來填補,于是大規模建設投資的主要渠道便來源于銀行的貸款,即所謂的“舉債興教”巨額貸款投資在短期內使高?;窘ㄔO獲得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使高校面臨著巨額利息的財政風險。高校負債率過高與還貸壓力過大,困擾著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擴招之下的高校特困生問題研究
摘要:高校擴招以后,特困生已經越來越成為高校學生工作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殊群體。本文對特困生產生的原因以及困難形式作了簡要論述,并對如何更好地解決特困生問題及其擴招的意義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招生并軌以來,高校特困生問題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注,社會及高校自身也為解決該問題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學費的不斷上揚,特困生在大學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斷加大,他們愈來意成為高校學生工作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殊群體。這個問題能否妥善解決,關系到高校招生并軌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擴招工作的穩步推進。
一、高校特困生因何而“困”?
特困生,就是“在校期間月收入(包括獎學金和各種補貼)低于學校所在地區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準線、本人基本的學習生活費用無法支付的學生,稱為生活特別困難學生(簡稱特困生)”。特困生是在高校實行招生并軌和收費制度改革以后才日益凸顯出來的一個問題。
現階段高等教育要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期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社會需求就必須有一個大發展,使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但大發展就必須大投入,而面對窮國辦大教育的現實,繳費上大學就成了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選擇。因此黨中央和國務院在決定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又明確指出“在非義務教育階段,要適當增加學費在培養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政府公共財政體制的財政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1]。
實行繳費上學、擴大招生規模既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標志,又是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趨勢。但伴隨而來的必然是特困生的出現及其人數的暫時增加(見表一)。
普通高校擴招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綜合考慮多種制約因素,今后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適當的“度”應控制在年均增長7-13%為妥。
【摘要題】改革與發展
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連續三年大幅度擴大招生,高等教育在校學生數從1998年的643萬上升至2001年的1214萬,幾乎翻了一番。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數,2001年為757萬,比1998年的361萬增長1.1倍。(注:教育部.1999年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報.2000.5.29.)(注:教育部.2000年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報.2002.6.14)三年來的大幅度擴招,一舉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偏孝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況,不僅提高了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也增大了社會高學歷專業人才的供給量。但是,近三年普通高等學校的辦學基本條件的改善卻相對滯后,如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生均圖書冊數等辦學條件的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為使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就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近三年擴招前后的辦學基本條件的變化進行分析,為進一步改善高等學校辦學條件,解決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參考。
一、普通高校擴招前后辦學條件的變化
學校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四大要素構成的。高等學校辦學的基本條件是:教師和學生、校舍、儀器和圖書四個方面,缺一不可。本文著重考察近三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中,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教學用房、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四個辦學條件的變化狀況。同時,借用教育部于1996年頒布的《核定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標準》(下文簡稱《標準》)中的“生均”概念,如生均圖書冊數、生均教學用房面積等作為衡量辦學條件變化的指標。
表1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學校生師比的變化
審計署副審計長:我國今年起控制高校擴招
審計署副審計長:我國今年起控制高校擴招
教育部長周濟:大學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生就業難不應怨擴招
大學生就業難代表建議高校擴招速度再放緩
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石愛中透露,不少高校因擴招負債累累
出席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趙本山與宋祖英等明星,8日晚激情獻演……
我國今年將控制高校擴招
高校擴招及教學評價對圖書館的影響
摘要分析了高校擴招后高校圖書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高校教學評估對圖書館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圖書館應采取加強領導重視、堅持科學合理系統的建設原則,加大圖書經費投入力度等相關措施來解決擴招和評估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高校擴招教學評估高校圖書館
1擴招后高校圖書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擴招已經持續了6年,2004年我國各類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達到420萬人,是1998年的4倍,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的規模超過了2000萬人,遠遠超過了“十五”計劃中在2005年高校在校生達到1600萬人左右的目標。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急劇增加和招生幅度的逐漸擴大,給普通高校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機遇,但是作為高校文獻信息中心和辦學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卻面臨不少問題。
1.1圖書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我國高等教育經費主要由國家承擔,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料購置費由學校從事業經費中按一定比例撥給,高校擴招后,圖書經費雖有所增長,但由于經費的增長始終趕不上書刊上漲的幅度,致使館藏不能滿足廣大師生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如:我校在擴招前生均圖書80冊,紙質期刊0.4種;擴招后,雖然圖書經費連年增加,但增加的額度不足,造成現在生均圖書還不足60冊,紙質期刊不足0.13種。據筆者了解,廣東省乃至全國大部分高校擴招后,生均文獻信息資源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高校擴招對體育教學影響及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擴招體育教學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我國高校近幾年連續擴大招生使體育教學面臨設施、經費、教師不足等問題。對此應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保證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高校擴招是加速培養人才儲備人才提高綜合國力的需要其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巴首先。體現了國家積極發展高等教育的方針。為實現《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奠定了基礎。二是。滿足了廣大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需求推遲了就業時間。減輕了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壓力既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又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三是。對于拉動消費。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擴招也給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一、擴招對體育教學工作的影響
一是擴招后教學的班級和學生的數量猛增。使原有的體育師資力量與教學需求不相適應。教師配備不足.只能應變為加大教師教學時數和大班上課的方法。造成一方面教師疲于應付。另一方面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同時高校體育教師除教學工作外。還必須完成學校體育課外群體活動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由于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也有限.因此。擴招后學校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上述因素勢必容易造成工作水平的下滑。
二是擴大招生后。高杖體育場館及運動設施嚴重不足擴招前。體育場地、設施條件就不足欠帳較多.擴招后。不少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狀況生均擁有量更是大大低于國家標準.體育場地數量的不足和質量不高。不能充分滿足體育教學需要。使得教學質量難以確保
高校擴招與教育質量問題研究
摘要:高校擴招是社會需求,是擴大內需的有力手段,是教育本身均衡和協調發展的要求。為確保擴招后的教育質量,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擴招和教育質量的關系;規范辦學,優化學校資源配置,整體挖潛;進一步加強管理,完善教育質量保障及監控體系。
關鍵詞:高等學校;擴招;教育質量
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正處于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快速發展的時期。“九五”期間的前三年,本??圃谛I囊幠?995年的547.7萬人,發展到1998年的623.1萬人,年增長率為4.4%,屬穩步發展時期;1999年,國家提出了通過各種形式積極發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即“擴招”政策,當年高等學校的本??圃谛I藬稻驮黾拥?18.9萬人,增長率為15.4%,其中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招生的增長率達到42.9%;2000年在上年擴招的基礎上,全國各類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大約470多萬人,在校生規模達到1100萬人左右;在前不久鄭州召開的全國2001年高校招生工作會上確悉,今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將達到530多萬人,預計當年在校生規模將達1300萬人左右。如此大規模的擴大招生,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沖擊始料不及,一系列爭論引發而至:高等教育發展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的關系是一種超前發展還是一種適應關系?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在現階段以多少為適宜?高校擴招對拉動內需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可能性如何?由此引發的另一些問題也接踵而來:擴招的輔助性政策和措施是否跟得上?學校教學和生活條件的約束會不會成為影響高校穩定的新因素?會不會由于擴招造成學校盲目升格或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育質量的滑坡等?本文試就高校擴招政策與教育質量問題進行研究,從而提出高校在擴招后保障教育質量的基本對策和措施。
一、高校擴招政策的歷史背景和由此對社會產生的積極作用及影響
(一)宏觀社會需求背景
從“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到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從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以及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高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別是新一屆政府把“科教興國”作為本屆政府的最大任務,使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優先發展教育的思想,以及知識經濟“增長動力”基于人才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從而使終身教育的思想和學習化社會的觀念這一全球教育理念也開始成為國內社會各階層所主動接受的思想,并成為一種社會時尚。199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的“知識創新工程”、科技部的國家技術創新體系、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相繼出臺,這一方面反映了國家相關部門和領域對知識經濟挑戰的應戰姿態,另一方面也從客觀上促成了國人上上下下對強國經濟、科技領先、基礎教育、人才關鍵的共識氛圍。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則提出了要提高全民素質,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可以說,高校擴招是這一宏觀背景之下政府與民眾共識并付諸行動的一個政策體現。
探索高校擴招視角下大學理想教育實現途徑
摘要:高校擴招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而產生的,它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但高校擴招以后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成才環境、就業方式等都與擴招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給高校的德育實施工作帶來了諸多新情況。特別是在大學生的理想塑造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從高校擴招背景下對大學生理想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望對目前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擴招;大學理想;現實思考
一、高校擴招后大學理想教育出現的新問題
(一)高校對大學生理想教育的重視程度削弱
高校擴招后,各高校均把擴大招生規模作為首要發展目標,使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尤其是許多高校把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造成擴招后的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削弱,對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增加了大學生理想教育實施工作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