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09:43: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服飾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傣族服飾創新設計探究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別具特色的文化,其中服飾是具有代表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一。服飾是一個民族的標本和名片,也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傣族擁有眾多的美麗服飾,目前對于傣族服飾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導致傣族服裝等相關產業還存在很大的改進及發展空間。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傣族服飾在新時代的創新和發展,繼承和推動傳統的傣族文化的進步,促進當地的經濟改善?!吨袊贁得褡逶O計全集.傣族》一書中對于傣族的服裝和裝飾搭配分門別類地展開分析和介紹,為傳承和創新傣族的服飾提出了全新的設計思路和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中國少數民族設計全集.傣族》一書是傣族文化的分卷。本叢書旨在搶救我國少數民族獨特的設計和文化,全面并詳細地展示了我國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在本傣族文化的分卷中們,作者從傣族地區的傳統建筑、特色的服飾、傳統的飲食文化、生活工具、生產用具、傳統民俗和習慣、宗教信仰、特色雕像等諸多方面出發,精心選取了約一百五十多個傳統的經典案例,對于其中的設計靈感、設計的特點、外在的表現形式、審美文化價值、歷史內涵等方面進行了深人的講解和分析,并且搭配了大量的實地考察所拍攝的圖片,多角度、全方位地向我們展示傣族人民的傳統設計成就;傣族地區別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該書對于我國傣族傳統服飾的發展進行了概述。傣族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并長期居住在我國西南地區,在語言方面和文化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性。由于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的差異,傣族人民的服飾文化也具有明顯的特色。如西雙版納等地區的傣泐,所穿服裝比較輕盈,造型簡單不復雜,色調也比較溫和;德宏州地區的傣訥比較習慣于穿短衫和黑色的筒裙,戴高筒帽子;性平地區的傣亞穿著主要以開襟的短衫為主,在裙子上裝飾鮮艷的布帶,制作工藝比較復雜,顏色比較豐富;元江等地的傣格所穿著的衣服比較寬松,袖子大且長,下身不穿傳統的筒裙,而是穿褲子。新中國成立后,傣族建立了自治區,在與漢民族的服飾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基礎上,傣族的服飾文化也隨之開始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甚至走出了國門。
該書介紹了當代傣族服飾發展的創新設計。為了適應新時代以來的生活生產方式變遷的要求,推動服飾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傣族服飾進行了創新設計。在款式上,增加了許多現代化的元素,在保留整體的緊身上衣、筒裙的基礎上,對于衣領、袖子和裙擺等方面進行了細化和改良。外罩更加緊身,致力于突出女性的曲線美,筒裙增加了拉鏈,會讓穿脫更加方便。在色彩上,主要選擇以紅色、藍色、黑色等明亮、鮮艷的顏色為主色調,在內衣的色彩選擇中則保留了原本的白色、粉色、肉色等簡單素雅的色調,突出女子的冰清玉潔。在面料上,不再使用自己手工紡織的土布,隨著手工業的讓步和工業化的飛速進步,傣族服飾在面料方面主要選擇了市場上常見的各種面料,如棉麻、蕾絲、聚酯纖維等,使得服飾的設計和制作更加方便,也有了更大的設計空間。在裝飾上,不僅僅使用原本的串珠、刺繡等材料,也與時俱進地增加了時下流行的水鉆、花邊、蕾絲邊等對服飾進行裝飾,讓服裝看上去更加精致,更加具有層次感和設計感。該書探討了創新發展傣族服飾文化的重要意義。對傳統的傣族服飾文化進行創新有助于促進西雙版納等地區的經濟發展,并為服飾的設計提供全新的思路,在堅持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增加服飾的文化內涵。同時,創新傣族服飾文化還有助于響應新時期一帶一路的號召,加強傣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溝通和交流,改善人民的基本生活,繁榮世界的文化。傣族服飾文化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傣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一脈相承,處處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并在服裝上得以彰顯。因此,發展和創新傣族的服飾文化不但承載了傣族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也有助于弘揚傳統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傣族的服飾文化是傣族人民的重要文化標志,記錄了傣族悠久的歷史,承載了傣族人民的精神風貌、獨特的審美取向和價值選擇,表現了人們堅韌的生命力、高尚的品德和獨特的思想,成為傣族人民新時展和前進的精神支柱。傣族服飾文化豐富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國服裝藝術中的一塊瑰寶。傣族服飾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需要,既加強了民族交流,也增進了民族團結。
《中國少數民族設計全集.傣族》一書通過對傣族文化全方面的展示和介紹,有助于啟迪我們發揚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美學,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文化觀,同時還有助于推動傣族服飾文化的發展,推動我國服裝設計等相關產業未來的進步。
服飾品設計編織藝術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服飾品的選擇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趨勢。因此,服飾品的設計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對于增加服飾品的多樣化具有積極的意義。其中,編織藝術是服裝設計中的常見元素,編織藝術增加了服飾品的美觀度。為促進編織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發展與應用,本文對編織藝術進行了解,并分析其在服飾品設計中的應用與特征,對編織藝術的創新應用進行分析,促進編織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編織藝術;服飾品;設計;應用
我國服飾品的設計發展較為迅速,對于人們來說,服飾品是自身審美與性格的直接體現,服飾品大多具有一定的風格,編織藝術在服飾品上的應用無疑是對服飾品美觀度的提升,對于服飾品的風格形成具有一定的烘托作用。編織藝術的魅力無疑是吸引人心的,因此,對編織藝術的研究與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人們對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追求,人們越來越熱衷于展現不一樣的自我。編織藝術在中國服飾品的應用對于人們展現不一樣的自我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編織藝術與服飾品設計概述
(一)編織藝術的起源與發展。編織藝術在我國具有較長的歷史發展過程,自古以來,編織藝術不只是一種技術,還是男女之間感情的維系。古代有“男耕女織”一說,另外,女子大多會將自己的編織手藝品送給心儀的男子,以表達愛慕之情。因此,實際上編織藝術在我國具有較為淵源的發展歷史,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編織藝術具有不同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色,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因此,生動形象地顯示了當時的人民生活與文化發展。編織藝術在唐代時期的發展風格偏向飄逸,在宋代的風格偏向秀氣雅致,到了清朝,編織品就變得更加華麗、色彩艷麗。編織藝術作為一種藝術發展形式,是長期以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同時還保留著各個朝代的歷史痕跡,并將繼續流傳下去。(二)服飾品的編織設計。服飾品顧名思義就是對服裝起裝飾作用的用品,主要是指帽子、包、鞋子以及花飾品等。服飾品設計就是對這幾類用品的樣式設計。對服飾品進行編織藝術的設計應用,有利于促進服飾品的特色發展,創造出一種較為明顯的觸感,紋理等較為突出。當編織藝術應用于不同的服飾品中時,會具有不同的效果。編織藝術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在編織藝術中用到了多種藝術材料,并將手工藝發揮的淋漓盡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與意境美。編織藝術是我國傳統藝術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學習并研究,服飾品中的編織藝術已經成為國人消費的主干力量,是促進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服飾品設計中的元素也變得多種多樣,編織藝術也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時具有一定的傳承意義。
二、編織藝術在服飾中的應用特征分析
服飾設計顏色搭配
色彩在服飾中是最響亮的視覺語言,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組合配置影響著人們的情感,同時色彩是創造服飾整體藝術氛圍和審美感受的特殊語言,也是充分體現著裝者個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只是從色彩與服裝兩者之間的關系出發,簡述色彩自身的情感因素對服裝的影響、服裝中色彩之間的搭配組合以及色彩與服裝設計的關系。
一、服裝色彩情感的人文因素
自然和社會中不同的現象會引起多樣的色彩變化,使我們產生不同的觀感。比如黃色往往象征著秋天的收獲,而綠色往往象征著春天的希望,久而久之,這種色彩被予以特定的心理特征。由此看來,色彩情感的產生,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備的功能,而是人們賦予色彩的某種文化特征。
人們感受色彩和對色彩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異的;然而,某些色彩卻普遍被認為是有特殊“個性”,文化在人們對待不同色彩的態度是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國古代,黃色是封建帝皇的專用色?;蕦m殿宇、寺廟佛地大量用金黃色裝潢,象征權威與尊嚴。在古代羅馬,黃色也被當做高貴的顏色,象征光明和未來?;浇掏揭朁S色為出賣耶酥的叛徒猶大的服色,因此,黃色也是罪惡、背叛、狡詐的象征。毫無疑問色彩有豐富的人文感情內涵,對于一個設計者來說,如何能使色彩在自己的服裝上顯得和諧高雅,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關于色彩的搭配。
二、服裝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
服裝色彩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任何一種顏色都無所謂美和不美,只有當它和另外的色搭配時,產生的效果才能評價成是否美\,同樣一件作品,由于觀眾的文化修養、社會閱歷等不同,所作的評價也會有很大的出入。盡管如此,還是有一定的美學原理,筆者通過全面分析總結了色彩搭配的三點基本原理:(1)要按一定的計劃和秩序搭配色彩;(2)相互搭配的色彩主次分明,各色之間所占的位置和面積,一般按接近黃金分割線比例關系搭配;(3)由搭配而產生的運動感是不可少的。無論如何搭配,最終必須使其效果在心理和視覺上有和諧感。下面讓我們運用色環來實現色彩在服裝中的最佳搭配:
服飾品包裝設計論文
1現代服飾品包裝設計現狀
我國的服飾品工廠內部很少有專門的包裝設計人員,很多企業是委托給其他的設計公司進行設計,然而這些設計公司對產品本身的理解不夠透徹,所設計出來的產品包裝與產品存在著脫節的現象。有些公司為了節約支出,不再找專門的設計公司進行設計,而是直接購買市場上的成品進行包裝,使得服飾品的包裝設計沒有任何新意,不足以吸引人們的目光。有時候還會造成包裝與實際產品出現大的錯位,雖然節省了一些成本,但總體來說,是不利于公司發展的。服飾品的包裝設計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需要用心研究,設計出個性的包裝,才能夠促進服飾品的發展。
2現代服飾品包裝設計創新
2.1設計功能人性化服飾品的包裝主要是為人服務的,因此應根據消費者對服飾品的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設計出人性化的現代服飾品包裝。服飾品生產公司在進行服飾品的包裝設計時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功能上結合人的需求以及使用方便的準則,設計功能人性化的服飾品包裝。例如南方氣候比較潮濕,在對服飾品的包裝袋內放入氣味清香的干燥劑,不僅使得服飾品更加清香,使人聞到后心曠神怡,也防止了服飾品因潮濕的天氣而變形,這樣的包裝更加彰顯了設計功能的人性化。對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在設計服飾品包裝時,應根據該服飾品所針對的人群進行設計,如為盲人設計的服飾品包裝應該更為輕便簡潔,方便他們識別或者攜帶。可以在外包裝上標識讓盲人輕易識別的盲文,以及有凹凸感的文字或圖畫。只有通過服飾品包裝的人性化設計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費者,在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再次實現了服飾品包裝的人性化設計創新。
2.2綠色設計環?;踩c環保是所有設計都應考慮的重要因素。現代社會,人們除了對美的要求不斷地升高,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在進行服飾品的設計包裝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其環保性。一般情況下,商家為了保證鞋子的美觀性,在鞋內放置泡沫塑料作為支撐,根據實際的包裝設計需要,可以利用廢棄紙漿制造的鞋撐。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廢舊紙張的再利用,還可以減少泡沫塑料制造以及使用帶來的污染。原有的服飾品設計理念缺少環保意識,不能很好地將環保意識融入到服飾品的設計當中。在對現代服飾品的包裝設計中,制作服飾品的材料應不斷創新,尋找對環境污染小的材料進行生產加工,將更符合人們的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相處是全人類共同的愿望,因此人們在追求美的同時,不忘保護環境,這樣的綠色設計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3趣味設計個性化現代服飾品要想有穩定的市場,需要不斷的在設計包裝上下功夫。勇于創新,追求個性,以吸引人們的目光。在市場上很多服飾品的款式大同小異,在消費者進行選擇時,對于各家的服飾品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只要在包裝設計上稍稍注意個性化的設計就會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在設計現代服飾品時,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展現出自己的優勢,應該將服飾品的包裝設計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追求個性的消費者,對趣味性的包裝設計會比較感興趣。例如在設計一條短褲時,可以將短褲的圖案設計成一片片新鮮的牛肉,然后進行包裝,套上保鮮袋,在進行展銷時,就像是一盒真的牛肉片擺在眼前一樣。這樣個性且富含趣味性的設計將會引起喜歡個性的年輕人的追捧。又如在對兒童帽子的包裝設計上,將帽子放進與帽子形狀相符合的包裝袋中,并在包裝袋表面畫上一個天使,然后安裝上立體的天使的翅膀,將帽子掛起來,這樣帽子看起來就像是被一個飛來的天使抱在懷中一樣,充滿了童趣,極大吸引了兒童的目光。因此,在對服飾品的包裝設計時應注重趣味性的個性設計,不斷提高現代服飾品包裝設計的競爭力。
傳統服飾設計理念論文
一、從傳統服飾造型中進行提取的設計理念
江西客家的服飾很有特點。據江西客家文化研究學者周建新介紹,與中原地區服飾相比,客家服飾有所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性別區分上,客家男子大都穿對襟衫、袍褂和大襠褲,女子多穿大襟衫、大襠褲,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這成為客家人的常服。客家婦女一般戴著一種獨特而別致的涼帽,這個涼帽是用薄薄的篾片和麥稈編成的。這種具有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服飾造型,其造型特點可以被運用到工藝品的包裝外形中,使其更加美觀,獨特的造型結構可以吸引更多人觀看、購買。
二、從傳統服飾紋樣中進行提取的設計理念
客家傳統服飾紋樣是識別其服飾特色的關鍵,也是解讀客家人文化心理的密碼。客家傳統服飾紋樣在造型、構成與色彩方面均表現出了豐富、鮮明的視覺特征,并圍繞“生存”這一母題派生出生命觀、生殖觀和福祿觀,表現出強烈的祈吉心理。這主要源于中原傳統文化、客家人從北至南顛沛流離的生命體驗和他們對客地生活的獨特感悟??图曳椫v究樸素實用,寬松簡便,質地多為粗布??图宜{衫的裝飾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图胰嗽谂c當地少數民族的融合中吸收其服飾特點,同時將傳統的漢民族服飾紋樣保留下來,形成獨特的客家服飾文化??图胰藢ιa勞作中見到的物象進行抽象,形成組合有規律的符號。如,將農田表現為方格圖案,將江河表現為彩條圖案,將木材表現為十字圖案,等等。同時,將傳統的幾何紋樣如云頭紋、葉紋和吉祥文字排列組合成圖案,常用的一些吉祥語有“多子多?!薄罢胸斶M寶”“三星高照”“吉祥如意”等??图胰藢⑦@些作為一種比較固定的服裝紋樣裝飾手法保留下來,形成特色明顯的客家服飾。設計者可以將客家傳統服飾的紋樣提煉出來,運用到包裝的紋樣設計中。具有時代特征的包裝與客家傳統服飾紋樣相結合,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既跟隨時代的步伐,又不忘傳統文化的韻味,有利于制作出既簡單大方又不失美觀,且具有廣泛傳播性和使用價值的包裝,為工藝品的包裝增添一絲美感。
三、從傳統服飾色彩中進行提取的設計理念
眾所周知,服飾的色彩是最能直接表達服飾特點的元素之一,服飾色彩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透露人們的身份、地位和性別,以及人的心理和族群的文化特征。藍衫是客家服飾最具代表的象征之一,已被許多現當代學者視為客家傳統服飾的意象,特別是贛南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流露出客家人對生活的寧靜和祥和的追求,透露著客家人的淳樸。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是給人印象最深的色彩標志,這樣的藍色沒有低吟、哀怨之感,相反藍得透明、清澈??图覀鹘y服飾的色彩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其主色調依然是藍、紅等色??图遗詡鹘y上衣多大色塊,或整件為藍色,或在袖口、肩膀、下擺等處修飾寬約5厘米的黑邊(也有白邊)。這些色彩關系都給人既素雅又明快之感。還需注意的是,客家女性傳統服飾的色調除了藍色使用較多外,也可以見到白、灰、黑等色調的素衣。客家男性傳統服飾色彩使用較多的是藍色系,具體常表現為藏藍色、藍灰色和黑色,以及它們不同明度的色相。此外,客家男性傳統服飾中還能看到白、褐等色。除成人男女服飾色彩外,客家兒童服飾色彩一般不分男女,多為淺或鮮明的色彩,具體常以米黃、淺藍、白、紅等色彩為主調。其中又以紅色系最為常見。有時候也可以見到一些以藏藍或黑色為主色調的兒童服飾,但在這些服飾還是會配上些鮮艷、明亮的色彩,特別是配上紅色。有學者認為客家人具有藍色情結,但客家人同樣熱愛紅色、青色等色彩,由此反映出客家傳統服飾色彩具有多元化特征。設計者可以將客家傳統服飾的固有色彩融入工藝品包裝,進行色彩搭配。
服飾設計文化創意與品牌營銷策略
【摘要】近年來,隨著民眾對生活質量與品質的追求有所提升,企業不斷重視服裝品牌的打造和知名度的提升,還注重在服裝設計中對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讓新穎的設計理念與方式成為服飾銷售的“亮點”之一。再加上品牌營銷策略全面實施,擴大了品牌產品的影響范疇,也作為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發展中完善、在創新中提高,將文化創意與品牌營銷策略相結合,是現代服飾設計重要的一環。
【關鍵詞】服飾設計;文化創意;品牌營銷
文化創意品牌是文化創意產業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整個產業的發展核心。在行業市場較激烈的競爭形勢下,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與規劃,強調服飾文化創意的特色化發展。國內服飾文化創意設計與營銷,雖然起步較晚,但依然有較大的創新價值與提升空間,需服裝企業能對此引起重視,以特色品牌設計與營銷為發展主體,才可真正突出文化創意品牌營銷的重要意義。
1服飾設計中的文化創意要點分析
從廣義角度對服飾設計中的“本土文化”創意探究,所包括的文化內容較多,如: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等,在設計中所應用到的表達式手法與營銷策略展現出多樣化特點,尤其是對東西方民族著裝風格的對比分析,再加上生活習慣、歷史文化的影響,從服飾的設計與配飾等方面就可展現出較強的本土文化[1]。隨著服裝行業的創新發展,在東西方著裝方面也使文化差異、文化創意等特點更加鮮明,如:東方服裝更保守、雅致、大方,而西方服裝更新潮、開放等。例如:在“柒牌男裝”服飾設計中就重點考慮本土文化的融入,品牌特色是以休閑為主,借助民族文化元素與西方服飾設計風格的充分融合,設計師在設計時大膽創新,所設計出的服裝令人耳目一新,用創新性的服裝擴大“柒牌男裝”品牌知名度,在行業領域中有較強的發展實力,為我國服裝行業的創新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此外,文化創意對服飾設計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性,本著“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設計理念,突出服飾設計中文化創意較強的針對性特點,無論是服裝造型還是色彩搭配,甚至是配飾選擇等,均有顯著變化。借助服飾對本土文化傳播,體現較強的民族特色,并在設計過程中還可對民族文化進行深度探究,消費者可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相應的服飾,也為廣大消費者對本土文化內涵掌握提供有利條件。突出現代服飾設計的個性化特點,尤其是將民族元素的融入與合理應用,更是受到了本土民眾的歡迎,擴大了其影響范圍,推動我國服裝行業向國際化方向發展[2]。再如:“波司登”品牌服裝,在國際領域中有較強的影響性,在意大利、法國、美國、波蘭等72個國家均有銷售,成為國內服裝行業中的知名品牌之一。“波司登”品牌主要從事羽絨服品牌的研發,從產品的研究、設計到開發,再到原材料選購、生產和市場營銷等,每個環節中均強調著東方文化的特點,在服裝款式、圖案設計、細節處理等方面均體現著一定的東方文化。如圖1所示,在波司登羽絨服紐約時裝周開場走秀中,維密超模AA展現的服飾就把民族元素與服飾設計相融合,打造具有融合元素的羽絨服,使波司登羽絨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并贏得眾多消費者的一致好評,所創造的綜合效益更突出。
2服飾設計中的文化營銷要點
布堆畫與服飾設計的意義
布堆畫,又稱撥花、撂花、布貼畫,是根植于民間的一種具有群體性藝術的民俗種類,是陜北延川民間藝術中的珍品。布堆畫起源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由婦女們給孩子衣服打補丁演變而來。心靈手巧的陜北姨婆,將補丁剪成適宜裝飾的圖形,選擇宜于搭配的各色布,縫綴上去,既耐磨又美觀。漸漸形成了一種裝飾新招數,不再局限于補破洞,圖案花樣也得以豐富。在傳統的文化熏陶下,隨著婦女們對美的認識領域進一步拓寬,他們竭力構思崇尚生殖繁衍、神靈保佑、吉祥如意的圖畫,揭示人類產生、生存以及發展變化的奧秘。80年代以后,陜北民間布藝由專業人士進行了整理、開發,使這一傳統手工藝得以傳承并發揚,并且從傳統生活用品的概念中分離出來,形成了專門的藝術門類——布堆畫藝術。陜北延川布堆畫是陜北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美術。既具有漢畫像石的造型、剪紙的手法,又具有刺繡的色彩、浮雕的感覺,堪稱陜北民間藝術結出的一朵美麗的奇葩,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在經歷了時代的錘煉后所形成的獨特的審美趨向與文化意識,對服飾設計的發展具有重要引導與借鑒作用。深入研究這門民間藝術,對其文化背景、藝術手法、造型法則、色彩語言、象征寓意等方面,以及其作為一門傳統民間美術對于當代服飾設計所具有的影響力等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起步較晚的中國服裝行業近年來雖然蓬勃發展,但是由于盲目跟隨國外潮流,對外在形式的過多注意,而忽視了服飾設計的內在文化底蘊,造成了中國現代服裝設計在表現上的空洞和沒有生命力。因此研究傳統民間藝術,尤其是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陜北布堆畫藝術來豐富服飾設計的藝術創作,以彌補現代中國服飾設計中文化內涵和民族感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陜北布堆畫藝術中蘊含的優秀的民間藝術元素,對當代服飾設計具有重要的引導與借鑒作用。挖掘、利用其藝術元素使之服務于現代時尚設計,夠賦予服飾設計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視覺形象,有助于我們走出一條適合中國服裝設計師自己的具有中國民俗特色的設計之路。通過對陜北布堆畫與服飾設計的耦合性研究,分析陜北布堆畫的藝術特色,并從當今設計界的流行趨勢和風格入手,將陜北布堆畫在造型法則、色彩語言、制作工藝、民俗寓意等方面與現代時尚設計進行類比,歸納時尚服飾設計與陜北布堆畫藝術之間的契合之處。通過對陜北布堆畫藝術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探尋民間藝術的設計觀念、理論與規律,并結合當今時尚設計理念,有助于倡導具有中國民俗特色的設計理念;提取陜北布堆畫藝術中的民俗元素,結合當今時尚流行趨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用到服飾設計中,可以豐富服飾設計的文化內涵和視覺形象。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陜北布堆畫這一費時費工的手工藝已經漸漸失去了其所依附的經濟基礎,從人們日常生活中退出,面臨消失的危機。民間藝術只有與的生活相結合,才能重新被人們接受。研究陜北布堆畫與服飾設計的耦合性,可以豐富服飾設計的文化內涵和視覺形象;同時,通過布堆畫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也帶來了布堆畫發展的契機,使其融合現代時尚元素,擴充傳統布堆畫的表現題材及表現形式,結合新的材料,改良布堆畫的傳統制作工藝,融入現今流行的設計風潮中。通過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可以賦予它們新的形式、新的功用,使其在保留地方民俗特色的同時更具可推廣性,使這門民間藝術能夠以服飾為載體重新融入到現代生活中,更好的發展下去。
經濟一體化的滲透與文化多元性之間的碰撞帶給傳統民間藝術新的挑戰和機遇;同樣,提倡和追求本土化的服裝設計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緊迫性。通過對陜北布堆畫藝術特色的研究,結合當今時尚流行趨勢,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應用到服飾設計中,可以提升我們設計水平的同時賦予當代服飾設計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通過布堆畫在服飾設計中應用,使其重新融入現代生活之中,融合現代時尚元素、擴充表現題材及表現形式,并結合新的材料,改良布堆畫的傳統制作工藝,使其在保留地方民俗特色的同時兼具可推廣性。研究陜北布堆畫與服飾設計的耦合性,可以使布堆畫這一民間藝術以服飾為載體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為人們所熟知和了解,有助于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同時,提取陜北布堆畫藝術的藝術元素和設計理念,能夠為服飾設計提供新鮮的血液,賦予現代服飾設計以新的視覺形象和文化內涵。
本文作者:李蘇工作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音樂元素與服飾設計關聯
音樂在人類發展初始,以其獨特的存在方式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如同服裝一樣裝飾著我們生活。如果說服裝在視覺與觸覺上滿足了人們的生理與心理的感受,那音樂便在聽覺上帶給人們心靈的享受。
關于音樂最初的起源說法有很多,其中包括音樂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宗教性、地域性、象征性等。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音樂是大自然生物之間異性求愛的產物。動物們常以鳴叫來追求異性。如果所發出的音質越優美便會受到更多的異性青睞。一些原始部落的居民通過模仿動物的各種聲音久而久之將其轉化成有旋律的歌謠,傳唱百世。
自從生活在伊甸園里的亞當和夏娃都吃了禁果,便拿橄欖葉來遮擋身體,由此出現了服裝的雛形。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對服裝的感悟與表現都不相同,服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特點。
一、音樂元素與服裝設計中色彩的聯系
作為服裝設計要素當中三大要素之一的色彩有著其固有的生命力和重要性。在我們出生一歲開始便對色彩有了逐步的知覺并趨于完善,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色彩的感知也越來越成熟。
在色彩當中色相、明度、純度構成了色彩的三個基本屬性,服裝設計創作過程中對于色彩屬性的運用尤為重要。服飾配色當中色相的對比十分重要。而色相中我們以“色調”、“調子”來形容服裝的整體色彩效果。比如冷調子、暖調子、亮調子、灰調子等等。
東方服飾造型設計論文
一、適應生理結構的服飾造型設計法則
關于東方服飾造型首先需要關注的基本性問題是東方人的生理結構。盡管對于身體的理解和觀照學術界存在著差異性,但從自然屬性一面理解,人的存在必須包括身體的存在,甚至具有優先性,而人種作為一個先決條件,又影響著服飾造型本身。東方人大多屬于蒙古人種(黃種人),這是生物學家以人的體質特征為標準進行的分類。中國、蒙古、韓國、日本、緬甸、泰國等東亞、南亞國家均在這一人種范疇之內。世界上還有其他兩大人種,分別是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和尼格羅人種(黑種人)。盡管這種分類無法概括全人類不同特征的人,研究的系統與類別也在不斷擴大與深入,但基于人類學種族研究的復雜性,以三大人種作為服飾研究的對象是明智且能夠說明問題的?!懊晒湃朔N”的命名源于德國人類學家克里斯托弗•邁納斯,在其“二元人種論”中對于黃種人的概念首先想到的是蒙古人,這是歷史上蒙古帝國無情擴張和屠殺給西方人留下的深刻記憶。蒙古人種從形體特征上看:身高中等,一般身高相當于6個半至7個半頭的長度;肩寬一般在36—50厘米之間,男性較之女性略寬;髖骨則女性較之男性要寬得多。男女形體比例的共同之處在于腿部長度較之白種人和黑種人都要短。在全身比例中,蒙古人種的頭部較之歐羅巴人種要大,較之尼格羅人種要小。從形體特征上看:敦厚、健壯、結實、勻稱;從面部特征上看:臉型扁平或窄長,五官起伏小,鼻梁不高,嘴巴較小,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瞼褶發達但平凸不深陷;發色為黑色且較平直。以服飾發展歷史較長的東方國家來看,聰慧的設計者創造了適合東方人面容和形體的服飾造型。首先是對于身材比例的修飾,比較典型的如中國唐代女性的襦裙裝;朝鮮女性傳統置于腰線之上的短衣,系于腋下的長裙;越南、緬甸、老撾、菲律賓、印尼女子的短衣長裙等,這些服飾都從比例設計方面做了適當的調適。對于美好的人體比例追求還反映在首服、發式的設計上,各種高冠、高髻在東方各國服飾文化圖景中幾乎均可領略,這種思路無疑在加高身材方面作用不小。其二是對于“平”的理解,東方人對造型的智慧不僅有縱向立體的拉伸,還有對于平面的深入解讀,這體現在臉部和發式裝飾造型上。由于蒙古人種五官較平,因此不適宜佩戴突兀的立體硬質飾物,所以如中國古代女子妝飾以面部貼花、金箔和羽毛,或以染色為面部裝飾;又如日本女性講究在面部涂上厚厚的鉛白粉,再施以眉黛與紅唇等都是基于這種理念。就發式而言,蒙古人種頭發垂直少變化,所以長時期內很少有披肩的發型,而由于黑色頭發以其深顏色極易獲得一個清晰的結構與輪廓,所以梳髻、盤發、插戴各種頭飾成為非常適宜的構思設計。
二、符合生態環境的服飾造型設計手段
生態環境是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它由氣候、土壤、山脈、河流和礦物、動植物等構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和生活方式都受到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服飾無疑涵蓋其中。從氣候條件上說,東方大部分國家均籠罩在季風性氣候之中,當然也有很大差異性。中國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日本為海洋性季風氣候,朝鮮為溫帶季風性氣候,韓國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大多為熱帶季風性氣候。季風性氣候的特點是季風環流情況復雜,易形成明顯的季節變化。可以想見,處于季風條件下人們的服裝造型應具有多樣性、靈活性、適用性,以符合人們的生理需求。不僅是氣候影響著服飾造型的各種性能,地理、物產條件等對其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每個島都有各自的服飾特色卻又有異曲同工之妙。爪哇島上的男女在盛裝時穿用的包纏式“卡因”“潘將”是具有代表性的服裝。泰國人在生活習俗與服飾傳統方面與中國傣族、壯族,緬甸撣人等同源,男子一般都是以長條形布包纏腰臀部,然后再從兩腿之間穿過塞到腰背處的服制,外觀形似燈籠,名為“紗籠”;泰國女子則是上著短衣,下裝為筒裙。馬來人的足服以單鞋、拖鞋為慣例。這些處于熱帶的國家在服飾造型的選擇上均簡單樸素,特別是男子的下裝以其物產中盛產魚類而形有所用、涼爽便捷。這都是與自然條件相適應的服飾造型選擇。生態環境影響了東方人的衣著習慣和服裝形制,進而影響到東方人的人體美觀念,那就是對服飾“遮蔽”軀體以避害的本原意識的認同。同時我們還看到,服飾造型手段一旦被確立并且開發到位,會因東方各國地理位置的相對封閉性而進入穩定狀態。
三、從文化特征出發的服飾造型設計規律
(一)農耕文化——形制穩定、造型方法統一。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總是與生態環境和物質生產方式息息相關。學術界一般將世界范圍內的民族文化劃分為三類:一是以土地種植與動植物再生產為主要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農業文化”,二是以商品生產與交換為主的“海洋(商業)文化”,三是依賴畜牧業的“游牧文化”。其中,“農業文化”與“海洋文化”是代表東、西方分野的兩大對立的文化形式。自然環境通過對民族物質生產與生活方式的決定作用——農耕文化影響著東方服飾造型“尚文”特質的產生。這是因為農耕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農作物和牲畜是農業生產的主要作用對象。耕種對季候和氣候的依賴性使農耕民族對自然產生了被動、順應、依賴的民族心理。加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農業生產生活,安逸的環境避免了許多矛盾沖突,文化方面也更注重情感和思維的交融,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農業生產的連續性導致長時間離開耕地會導致農事荒廢,由此農耕文明活動區域的穩定性不言而喻。相對封閉的環境、自給自足的生活,使安定平和成為一種農業社會關系的寫照,映襯出尚文求穩的東方式心理特征。表現在服飾造型上較為明顯的就是上衣下裳與上下連屬制服飾造型的穩固性與長久性。這同時也說明,東方人對服飾的樣式和結構并不看重,反而更在意衣料圖案分布和各種裝飾點綴,這尤其反映在中國傳統服飾上。不論是哪朝哪代都不厭其煩地將圖案作為設計重點,或著眼于服裝的開襟、衣領、袖邊等部位的裝飾。又如日本的和服,到了室町時代,這種帶有隋唐服飾特點的日本獨特的民族服裝完成了演變并最終定型,在之后600余年中幾乎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而其和服紋樣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卻不斷融入新元素貫穿于日本各個歷史時期。
敦煌壁畫藝術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摘要:以敦煌壁畫為靈感來源,分析不同時期壁畫中的藻井紋樣及其色彩特點,結合當下服裝市場的流行趨勢,以藻井紋樣在現代服裝設計、絲巾設計、團扇及胸針設計中的應用為例,研究品牌服飾設計中敦煌元素的運用及其表現方法,以壁畫顏色、紋樣圖案的應用為研究方向,為現代服飾設計中傳統文化內涵的表現提供框架結構和展示空間。
關鍵詞:敦煌壁畫;藻井紋樣;服裝設計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敦煌藝術是我國人民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壁畫是敦煌石窟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藝術和色彩表現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特有的風格為當代設計藝術提供了創作靈感。隨著人們精神追求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品位越來越偏向于藝術審美,服裝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流行趨勢也逐漸開始融入中國傳統元素。
一、敦煌壁畫概述及特點
(一)敦煌壁畫概述。敦煌壁畫作為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豐富多彩,描寫的是神的形象活動,以及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用來寄托人們善良美好的愿望,是安撫人類心靈的一門藝術。[1]敦煌壁畫在我國壁畫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作為文化的傳播載體,通過壁畫的形式把當時的經濟、文化完美地呈現出來。敦煌壁畫是莫高窟藝術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壁畫作品數量豐富,據統計在五百多個洞窟內共有四萬五千平方米壁畫作品,規模非常大,令人驚嘆。(二)敦煌壁畫的造型特點。敦煌壁畫的造型元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俗人,人物著裝以中原漢裝為主,其形象富有生活氣息,時代特征也很明顯,人物表現技法采用暈染法;另一類是神靈,其著裝大多保持異國衣冠,造型夸張想象居多,但是變化不多,在表現技法上一般是西域的凹凸法。敦煌壁畫的造型表現一般是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進行變形,巧妙地勾勒出各式各樣的人物造型以及動植物造型。變形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人物原型進行合乎規律的夸張變形;另一種是經過變形徹成風流瀟灑的“秀骨治像”,以隋唐時期為分界點,早期的形象特征鮮明,變形幅度大,隋唐之后則突出立體感,偏寫實,變形少。(三)敦煌壁畫的色彩表現。敦煌壁畫歷經千年,在每個時期顏色表現都有所不同,雖然數量不多,但卻給人一種獨特而又別樣的絢麗。這些色彩語言有特殊的感染力,在視覺感官上呈現出敦煌藝術最感性的因素。[2]敦煌壁畫的初期作品產于北魏,在人物表現上使用龜茲風的渲染手法,先用紅土起稿再用黑線描,畫面風格類似于西方的繪畫,畫面壯美。北周時期,在繪畫方法上有了一些突破,開始在留白域繪畫,這種繪畫方式既美觀了色彩又突出了畫面。隋唐時期的壁畫仍有不少創新,色調以紅色、青色、綠色為主,上色方法大多采用平涂法,畫面風格富麗高雅。在唐朝,壁畫的顏色不再單一,開始使用復合色,這個時期開始注重顏色與線條的結合表現。[3]盛唐是敦煌壁畫創作的成熟期亦是巔峰時期,顏色更為豐富,使用間色表達;內容題材上既符合邏輯又不失想象力。例如,人物的著裝顏色改掉以往的厚重而偏向素雅,技法表現上線條清晰而又灑脫,畫面風格豐富、典雅、莊重。敦煌壁畫在創作晚期結合了中原文化,色彩溫和,色調上開始采用暖色,作畫風格上開始融入西域元素和中土元素,形式表現上不再突出色彩而開始著重內容的表現。(四)敦煌壁畫中的藻井紋樣。藻井紋樣是敦煌圖案中的精華部分,位于石窟上端,無論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都很難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保存還是比較完整的。每個時期藻井紋樣也會跟著時代的變遷而有各自的特點。首先是北魏,早期的藻井紋樣少了一些繁瑣而多了一些樸實,花紋顏色主要以土紅色、深赭石色、白色、土黃色為主,圖案結構是斗四套疊,圖案元素有幾個代表性的如幾何紋、蓮花紋、飛天紋、水渦紋、火焰紋、忍冬紋。[4]中心圖案一般是圓形的蓮花紋,外層填充水渦紋,四周的角花一般是飛天紋、火焰紋居多,或者是忍冬紋與幾何紋組合而成的邊飾。隋代的藻井紋樣開始運用對比色,大面積石青和少面積曙紅的對比讓畫面看起來更加鮮明;紋樣結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早期的斗四套疊變成了由方井、邊飾、垂幔組合的三層結構,紋樣元素豐富多彩,造型活潑,線條流暢,畫面清新典雅。唐代的藻井紋樣題材豐富,藻井中心的圖案以葡萄藤紋、寶相花、三兔和飛天為主,[5]與隋代相比無論是線條、顏色還是技法表現都更加生動豐富。顏色處理上出現了由深色到中間色再到淺色的暈染處理。在構圖上有了新突破,唐代畫家在處理畫面時以重點表現井心圖案為主,以井邊裝飾為輔,這樣既體現了圖案的層次感也體現了畫面的節奏感。敦煌晚期的藻井圖案在結構上延續了之前的藻井紋樣,例如在西夏的藻井中出現了各種造型的龍紋裝飾,裝飾表現手法(繪、貼金、塑)別具風格。五代時期藻井紋樣的特點是以花卉與龍、花卉與鳳的組合為特色。宋朝時的藻井紋樣大多采用團花紋與幾何紋的組合,畫面整體略顯單調。
二、敦煌壁畫在現代服飾設計上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