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色彩范文

時間:2023-03-23 06:39: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服飾色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服飾色彩

篇1

關鍵詞:彝族;服飾色彩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2-0153-02

一、彝族服飾色彩原料的來源

彝族服飾的紋飾和色彩選擇上,是根據服飾的色彩來決定繡什么紋飾。創作者一般都會選擇與紋飾象征意義相近的色彩來表達,因此,色彩的象征意義與紋飾的內容是一致的。彝族服飾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傳統服飾的材質大多采用動物的毛、皮、麻、或草,經過“紡專”紡線,“腰機”織布,然后制作成服飾。

彝族多分布在山區,地理位置優越,空氣清新,自然植物種類豐茂,礦產充足,為天然色材的獲取提供便利的條件,動物、植物、礦物、土壤等是主要的獲取途徑。動物色是最原始用色,人們直接用動物的血液涂抹身體或器物,來完成以巫術為目的的原始宗教儀式。天然的色質純正穩重,尤其是加入特殊的調和劑會使原有的色彩更加光鮮、牢固不易退色。植物顏色取自于不同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花、葉、蓮、皮、根,或直接取其汁液,經過腐蝕加工制成色料。植物染色的主要原料有:漆、茜草、紅花、藍、紫草、黃栗、黃連、核桃、枸杞等。彝族材料選擇有這優越的地理環境,使得色彩原料來源很好攝取。

二、彝族服飾色彩的表現

彝族服飾色彩以大面積的黑(青)為主色,紅、黃次之,形成獨有的彝族三色文化,以綠、紫、白等色為搭配。彝族多變的色彩搭配使用,實現了視覺感受的豐富。

黑色,大地之本色,寓意為端重與威嚴,是所有支系里共同使用的顏色,也是最基礎的顏色。黑色多用在底布,上衣和褲子上,但每個支系服飾中黑色的使用面積卻有很大的差異,元謀的諾蘇最喜愛用黑色,從帽子、上衣的底布到及地的長裙,無不使用黑色,其他支系服飾的黑色常見于坎肩、長褲和上衣、圍腰的底布。有少數服飾黑色只出現于腰帶和腳邊。

紅色,熱情豪放與勇敢,是彝族服飾中主要顏色和最亮麗的顏色。它主要用于服飾的裝飾圖案上,是彝族刺繡中的主色。彝族服飾的裝飾手法豐富,在每一件衣服上都有手工的刺繡服飾,從頭到腳,衣服上的每一個部位都展示了紅色的魅力。在彝族服飾中很難發現一套不著紅色的彝族服飾。

黃色,象征光明與未來,是彝族服飾色彩中的點睛之筆。黃色在服飾中的使用面積不大,但每一個裝飾部分都有一兩條黃色條紋穿插其中,它是刺繡圖案中最常用的亮色,與大量的紅色相映生輝。頭飾上、圍腰邊、挎包上、及地的長裙中,總有一抹亮麗的黃色,形成亮麗的金絲邊。

彝族服飾中除了運用三色文化,還會運用其他的色彩,讓其他顏色在黑、紅、黃三色的搭配中展現出自己獨有的顏色魅力。

青藍,也是彝族服飾中最常用的顏色,與黑色相同,多作為底布。上衣和褲子上都常用藍色,與黑色交錯使用,或上黑下藍、或上藍下黑,很少整身都是藍色。做底布的顏色一般稱為陰丹藍,有些較深偏于藍,近于黑,有些上衣和服飾布條的顏色多傾向于湖藍的。

白色,多作為底布,也常運用于刺繡中,繡上圖案裝飾于胸前、袖口、圍腰上和褲腳邊。服飾中白色的使用面積一般不大,彝族人還常在白色的底布上,繡上圖案當作一個精美的挎包,看上去像背部挎著包,顏色亮麗像一抹漂亮的風景。

總之,黑、紅、青、黃、白構成了彝族服飾中的主要色彩。服飾多黑底,裝飾配色大量使用紅、藍、白等色,其中以紅色為主。彝族服飾大多選用黑、青色布料為基礎色,裝飾的鑲嵌色布和刺繡花邊、圖案,多選用紅、黃、藍等顏色。除了綠色之外,很少用別的過渡性中間色,但經過精心調配,色彩色調不僅鮮艷和諧,而且還有別具一格的美感。色彩色調是以相隔較遠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色調搭配在一起,色調呈對比調和。在對比色調中,因色調的特性差異,造成鮮明的視覺對比。在色相搭配上,力求對比鮮明,在明度搭配上,對比強烈,利用顏色的面積分割方法,突出力量也使之平衡,對比之中產生調和。

三、彝族三色文化和尚黑品格的色彩情感象征

(一)“火”的民族――紅色文化

彝族是一個崇拜火的民族,彝族認為人類是由火演變而成。彝族是古羌戎的后代,由于戰爭和遷徒,彝族聚居地區往往在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區,高原山地特殊的寒冷氣候使得彝族與火結下不解之緣。火的紅色不僅有生存神圣之意,更有溫暖延續的功能,紅色就是彝族的火文化。彝族至今仍把火用于狩獵、農耕和醫療之中每年都要祭火神,跳火神。彝族先民在長期與自然的抗衡生存中認識到火能起到取暖照明、烹煮食物、燒荒堆肥、驅逐野獸的作用,在火給人類來益處的同時,也同時帶來有毀滅性的威力。原始人類對未知的自然能力所產生的恐懼、敬畏使他們把太陽,視為物質世界的原動力加以崇拜。崇尚火的習俗在彝族有著多出的體現。在彝族傳統的宗教儀式中,都要由畢摩主持與火相關的儀式,彝族最重要的兩個節年,“火把節”和“彝族年”均以對火的祭拜儀式為主體。過年時,一早要燒起火,請祖先,把祖神請到家里并保佑他們。彝族年第3天以火送祖先,叫送年;幫族人尋歸租界的古老的火葬習俗至今保留;彝家燃燒的火塘常年不熄;與火相關的紋樣穿插在各色藝術形式中;彝族原始宗教開始前都要在門外院頁上點燃一堆火,涼山彝語叫“木古此”;孩子跌倒或受到驚嚇,要在發生的地方一堆火,敬請火神降妖招魂;成人禮等儀式上,有一種叫“萍火”的儀式,即通過火的燃燒將水加熱在撥撒在石頭上冷卻產生器的過程,實現驅散祛病的愿望。

(二)“美”的民族――黃色文化

彝經記載彝族的母系源于黃水,日月經年,和彝族的傳說一樣老。日月文化是彝族人文化中的“道”,彩云也是彝族人的日月文化的元素,且以黃云為美中之美,彝族服飾藝術中,大多用黃色來表示云紋,黃色向著陽光。太陽是萬物的生長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它意味著善良和友誼、豐收和富裕,具有共同遵守和永恒不變的道義。自古以來,是黃色消散了神和人的對立,是黃色產生了萬物,并使萬物得以繁榮茂密,世人得以凈化。在彝族地區,無論身居何處,黃色裝點著、美化著彝族人民的生活,他們將黃色運用得淋漓盡致。

例如,在彝族姑娘選美活動中,除要具備身材勻稱豐滿、挺直端正的鼻梁、薄而小巧的嘴唇、線條優美的眉形、長而上翹的睫毛、細長光滑的脖頸、粗長烏黑的辮子外,在肌膚還須涂上油菜花般燦爛亮麗的黃色,再配上一把黃色的雨傘,這樣更能顯示女子的高貴和美麗。有關彝族對黃色的崇尚,傳說支格阿龍射日后,只剩下了一個獨眼太陽,后來這獨眼太陽便成了主持人間公道的化身,成了彝族先民的崇尚物和申訴冤屈的對象。故此,黃色在彝族人心目中便成了太陽的化身,它代表美麗、光明、富裕、健康和平安的顏色。黃色是日月文化,是共同遵守的道義,是永恒不變的倫理;黃色意味著和解,是處理人際糾紛、爭端的方法,黃色是指向人間的色彩,是美麗誘人的色彩。

(三)“尊”的民族――黑色文化尚黑品格

黑色是彝族人民崇尚、喜愛的顏色。在傳統彝族服飾中,以黑色作為底色,再飾以各種花邊色布鑲嵌。在民間祭祀中,一律用黑羊,盛放祭品的器皿一律為黑色,在彝族漆器工藝中,一律用黑色為底色。在歷史上,黑色被認為是高貴的象征。黑彝是貴族,白彝則是低等級族別的稱謂,白彝俗稱娃子,白彝一般穿自制的羊毛或麻料衣服,婦女的服飾五顏六色,鮮艷奪目;白彝婦女裙不過膝;男子頭巾也比較隨便。而終年住在黑彝家里的最底層的奴隸只能披麻布衣。川、滇、黔地區的彝族祭司畢摩的法衣也以服色來訂等級,川、滇、黔彝族中自稱“諾蘇”、“納蘇”、“聶蘇”、“糯蘇”的支系,其含義均為黑人或黑族。

彝族服飾與他古代很多深層次的歷史文化觀念相關聯,反映了天文、歷算、宗教、哲學、社會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層內涵。高原地區變成了藍天,相應就成了藍天黑地。反映到服飾上就增加了藍調。但從根本上說,仍然是以五色為基調。探究其本來的內蘊,白或藍代表天,黑代表地,紅代表火,黃代表人,青代表綠草森林。

四、彝族服飾色彩的寓意

彝族原多為游獵民族,絕大部分居住于山區,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各不同”的氣候特征,為適應高山地區的生活環境。彝族服飾的和諧自然之美指向的是一種原始古樸之美,即樸素,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樸,即樸素自然,不加修飾;二是指不注重形式技巧。彝族服飾的款式與圖紋、色彩的反復,艷麗相比,有著原始的樸素之美。樸素是人類早期審美意識的反映,具有突出的原始文化色彩,這在彝族服飾色彩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例如,彝族的羊皮坎肩由一張完整的羊皮做成,保留了羊毛的色彩原色,體現了樸素自然,不加修飾的樸素之美。彝族常裝服飾色彩帶給人的美感,首先來自它獨特的款式所呈現的造型美,與形體輪廓線的擴張與收縮產生出節奏和韻律感,同時表現出簡潔、洗練的美學風格。有種莊嚴肅穆之美的沉淀。

五、彝族服飾色彩發展的文化傳承

這是一個有思想、有文化的民族,他們對大自然的喜好在服飾中也得以體現,其服飾不單是物質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還負載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彝族的服飾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合體。服飾作為人類的貼身之物,是民族審美心理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民族服飾色彩的形成和傳達,在很大程度上,受獨特的民族意識的滲透和民族習俗的影響。彝族服飾的色彩的創造中自然真摯、毫不做作,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創造,引起了人民心靈和情感的共鳴。

彝族的服飾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共同進步,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審美意識在不斷增強。色彩表現其服飾在弘揚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前提下,也在不斷地吸收漢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其次,彝族服飾的文化內涵的延伸亦會滲入時代的因素,同時也會對現代服飾產生一定的影響。彝族服飾的穿著效果美觀、大方、優雅、實用,具有強烈的東方藝術風格,這又必然對現代服飾產生影響。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個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去探討這個民族的服飾。彝族服飾作為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樸典雅、美觀大方,富有審美情趣,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千百年來,在美學、宗教、哲學及習俗的傳統觀念,都可以在服飾中得到完美的體現。從民族學的角度進行考察,就會發現,在彝族服飾色彩的審美形式的背后必然包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也就是說,彝族服飾色彩的外在形式具有美的意義,是直觀的,而內涵是宗教的、歷史的和社會的。

彝族服飾用它那特有的形體語言和形式特征,使人們體味出它的舒適、美觀和其中所隱喻的民族傳統文化意蘊和民族審美精神。

篇2

關鍵詞:壯族服飾色彩;青黑色;圖騰崇拜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2-0169-01

許多少數民族婦女的服飾大都是色彩斑斕,大紅大綠,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如云南文山的彝族“花倮”和苗族的“花苗”支系的婦女服飾,喜用對比強烈的白紅兩種色搭配而,紅白相間,形成耀眼的紅色調,雜以綠、藍、白等色,鮮艷悅目,美不勝收。

各民族服飾色彩體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就那文山地區來說,彝族服裝給人以粗獷的印象;苗、瑤服飾,做工精細,色彩艷麗,極富裝飾意味,多以黃、紅、藍、綠、白等對比強烈的色彩,運用織、繡、挑、染等工藝,色彩艷麗而協調,圖紋繁多又不顯紊亂,顯示出婦女們特有的藝術才華及其審美心理,成為民族自身表達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的有力工具。

文山壯族服飾的服色獨具特色,不象大多數少數民族那樣大紅大紫,色彩斑斕。而是以青黑色冷色調為主調,在袖口、領口等局部地方繡有色彩鮮艷的裝飾紋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顯得穩重大方,賦予了一種深沉的內在美,顯示了一種高貴的民族氣質。這種色調的形成以壯族宗教、文化是分不開的。

一、壯族有蛇圖騰和鳥圖騰的遺跡,更引人注目的是蛇圖騰的遺址。銅鼓為壯族的重器,從遺留的銅鼓上可看到蛙的雕塑、蛇和鳥的紋飾,從麻栗坡大王巖畫上也可看到主體的兩個人物動作呈蛙式和蛇的畫面。蛇是龍的化身,這樣說來,壯族人應該是以蛇和蛙為圖騰,把它當作自己的祖先和保護神。青蛇、青蛙皆為青黑色,壯族服飾也以青黑為主,這不是偶然現象,它們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實際上就是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具體表現。

二、紋身習俗以古越族群后裔較為普遍。史籍載古越人紋身圖案和含義者頗多。《說苑?奉使》謂其“剪發紋身,然成章,以象龍子者,將避水神也”。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紋身斷發,用避蛟龍之害”一語時,引應曰:“(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紋其身,以象龍子,故不傷害也“。《淮南子?原道訓》:”陸事少而水事眾,于是人民斷發紋身以象鱗蟲也。可見“象龍子”、如蛟龍之狀、“象磷蟲”等是越人紋身,為的是避蛟龍之害,說到底仍是越人圖騰在紋身習俗上的反映。然而,人身圖騰飾形以身外的服飾來得便利。少數民族的部分服飾是從圖騰文身演變而來的,這個演變過程是鯨、刺、鑲、嵌、吞、懸、掛、戴、背、披。可想而知,鯨、刺、鑲、嵌之痛苦,而以吞代之就容易得多了,再代之掛、戴、背、披就更容易了,于是紋身向服飾的轉化就不可避免了。

文山壯族有布儂、布岱、布雅依三個支系,分布地點不盡相同,但他們有共同的習俗,共同的語言,服色也大同小異。文山壯族的先民正是古老的百越族群,這已經得到考古界和文獻的證實。唐代柳宗元《詠僮俗》曰:“衣襟刺繡作紋身”。可見,壯族先民與紋身的關系密切。而唐詩《競渡船》又唱到:“須臾系罷各東西,竟脫紋身請上書”,紋身又成了一種可以脫下的衣服,當指畫有紋身圖案的衣服。此外,聞一多先生還把許多民族的彩絲系臂驅邪的習俗歸結為紋身習俗的遺留《端節的歷史教育》。

按前述柳宗元《詠在壯俗》詩可知這種紋身又轉化為服裝,色以今推之,應為青黑,今天的壯族還有紋身的習俗,并以青黑色紋之。紋身之圖樣則轉化為今壯族服飾上的各色鑲邊。鑲邊多以紅花綠葉和幾何紋樣的點、線、面相結合組成了一種聚、散、疏、密的秩序美,色彩極為協調。色形分家,這要算是壯族紋身向服飾轉化的一個特色。

三、壯族服色的成因和民族的性格也有極大的關系,壯民族族是一個極其內涵、沉靜的民族,其服色呈青黑色也就順理成章了。

四、壯族服飾中除了前面介紹的主體服飾以外,還有作為服飾的輔助部分―圍腰、背被也是壯族服飾富有特色的精彩之作。其色彩與服飾主題的冷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十分明亮、鮮艷。文山布儂背被的表現主題多為青蛙、如意、太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花鳥魚蟲,如戲蓮、荷花、蝴蝶、喜鵲等;布岱背被母題多為蟹、牡丹、鳳凰、八角花、燕子、橄欖枝等;布雅依多為蝴蝶形紋樣,整塊背被心用蝴蝶紋來裝飾。這些刺繡、拼貼的圖案看起來五彩賓紛、異彩分成,但與整套服飾融為一體時并不顯得花哨,而是體現了一種整體美,打破了主體的沉靜,使得整套服裝活躍起來。壯族人民對這些題材的選擇同時表現出壯族人民對美的追求、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充滿了的憧憬。

結語:

文山壯族服飾色彩作為審美符號的出現,將顯示出文山壯族人民服飾中關于“美”的觀念,主要還是從其自身的文化觀念中引伸出來的,即“真”、“善”就是美。這種“美”多是本能的、不自覺的、是帶有傳承意味的。隨著色彩實踐的深入,人們對色彩的本質和規律將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把握,服飾色彩從動物本能或圖騰、宗教以及記史釋俗的歷史重負下解脫出來,成為人們美化生活、展示民族心理特征的襯飾。在色彩的利用上完成一次飛躍,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覺。將從表現群體審美意識逐漸走向表現個性、表現自由,這是社會平等、文明、繁榮的象征。就是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種文明和進步,因為人類越向前發展,審美的精神內涵會日漸增強,對服飾色彩的要求就越高。

篇3

關鍵詞:紅樓夢 服飾色彩 傳統 現代

服裝的三大要素是:色彩,款式和面料。在服裝色彩居于首位,色彩是服裝的第一要素,對服裝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服飾色彩學中我們知道色彩可以反映著裝者的社會地位與職業特點,也可以反映著裝者的心理和喜好,在小說《紅樓夢》中服裝的色彩為讀者打開了想象的翅膀,為讀者更好的了解書中人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代文學大師曹雪芹嘔心瀝血創作了長篇巨著《紅樓夢》為讀者展現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不但讓我們讀者過目難忘,更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表現技巧。對于書中為數眾多的人物形象中多姿多彩的著裝描寫,尤其是人物的衣服色彩的描寫交代十分精彩,服裝的色彩搭配合理而美妙,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而電視劇的藝術表現手段要比小說豐富得多,它可以運用畫面、聲音、音樂、插曲來綜合表現人物的背景,充分調動觀眾的視聽感受。在人物塑造、情節設計中都有自己的長處。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也正是利用這樣的藝術表現手段來展現小說《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之處。

一、電視劇《紅樓夢》的服飾色彩搭配

色彩是破碎光。太陽光與地球相撞,四分五裂。因而使整個地球形成了美麗的色彩。光是色的源頭,色是廣的映照。曹雪芹深諳此道:“至于敷彩之要,光居其首。明則顯,暗則晦。有形必影深作畫者豈可略而棄之耶?每見前人作畫,是不知有光始能顯像,無光何以現形者。明暗成于光,彩色別于光,遠近濃淡,莫不因光而辨其殊異也。”唯物主義美學認為:文藝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藝的源泉。連賈母都懂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

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服飾色彩描寫上,常被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是“黃金鶯巧結梅花絡”。這種編織方面的色彩搭配,在鶯兒口中娓娓道來,使人不禁為作者的配合美學經驗所傾倒:鶯兒道:“汗巾子是什么顏色?”寶玉道:“大紅的。”鶯兒道:“大紅的須是黑絡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壓得住顏色”寶玉道:“松花色配什么?”鶯兒道:“松花配桃紅。”寶玉笑道:“這才嬌艷。再要雅淡之中帶些嬌艷。”鶯兒道:“蔥綠柳黃可倒還雅致。”寶玉道:“也罷了。也打一條桃紅,再打一條蔥綠。”

打一條汗巾,引出一段色彩的論述。同樣有色彩描述的還有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逛大觀園這一段:賈母因見瀟湘館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后來就不翠了。這個院子里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于是,“拿銀紅的替她糊窗子。” – 這才對了路。

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額妝”。“額妝”是指額或鬢的修飾。古代女子喜歡在額間或鬢間作一些裝飾,配合上與服裝相搭配的顏色,以達到美化的目的。葉錦添是這樣解釋為何啟用額妝的:“我比較喜歡孫溫的畫,非常《紅樓夢》,也帶有戲曲味。我拉了昆曲中最美的一層皮,那一層美感來做紅樓。”

二、傳統服飾色彩的特點

羅憲敏在“《紅樓夢》的景物美”一文中寫道 :“由統計數字來看,《紅樓夢》中出現的服飾色彩令人嘆為觀止。黃色類計有蔥黃,金黃,鵝黃,柳黃以及近似為桔黃的蜜合色;綠色類有蔥綠,水綠,柳綠,豆綠,翡翠,松花綠和秋香色;紅色類最多,計有杏紅,銀紅,桃紅,杏子紅,水紅,海棠紅,石榴紅,碧玉紅,茜紅,絳紅,分紅,玫瑰紅,大紅再加上似為酒紅的血點般大紅等十多種。”

由此,從紅樓夢這部百科全書里,我們可以看到一點古人配色的技巧了吧?那就是,華麗可以,但要求艷而不妖。素凈也行,但最好透點淡雅。奪目刺眼的高純度顏色要避免過多運用,雅致嬌嫩的中間色則是主流。

傳統服裝配色的特點往往不招現代人喜歡,紅配綠,綠配藍,看了俗氣。古人的配色講究的是“參差的對照”,譬如,寶藍配蘋果綠,松花配大紅,蔥綠配桃紅,只是我們已經忘了從前知道的。這話不假。中國的古色,以中性色居多。高純度色彩,原色是很少在生活中用到的。

三、現代服飾色彩借用傳統配色的技巧

第一是多用中性色,少用鮮艷色彩。一些過于現代的顏色如粉黃,淡綠,淺紫顏色浮躁,根本壓不住環境,亦會破壞古典感,可以用同色系比較古典的色彩如藤黃,碧綠,藕合等色代替。

第二是衣和裙以一色作為主色調,再配合輔助色。古典服裝,不論衣裙都盡量避免以白色為主色。一來避諱,白色在古代通常只在葬服。通常以霜白,牙色等帶有乳色的白色代替。一般情況下衣緣的顏色盡量要素,太艷麗會奪了衣服主色的光彩,造成視覺的不平衡。

第三是面料的選擇上通常會用棉麻等料子,看上去古樸而干凈,又與歷史的文化氣息相關。而絲緞質感華麗精美,所以一定要避免使用大紅大藍大綠,粉紅粉藍粉綠等,最好的選擇是素雅沉靜,純度又低的顏色如石青,豆綠,松花,緗黃,茶紅等。所以,雪紡和化纖絲綢都是很難配上好顏色的面料,化纖面料看上去抵擋。雪紡衣料很多看著也很淡雅,可是跟棉麻,絲緞放在一起立馬就給比下去了。

第四是補充個最基本的了,一套服裝的顏色要注意少色性,就是主色不要超過四個,當然輔色搭配超過四種也可以。

總之,通過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的觀看我們可以發現一定的傳統與現代服飾色彩的撞擊點。也可以在現代服裝中發現一些古為今用的亮點。服飾色彩的搭配與設計在服裝設計中十分重要,我們學習服飾色彩可以從多方面著手。《紅樓夢》這部經典的小說,有如浩瀚的大海一般,可供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塑造了無數個性鮮明的人物,通過對人物衣著的的描寫交代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個豐腴的人物形象。本文通過對曹雪芹筆下的幾個主要人物在衣著色彩搭配方面的分析,讓讀者了解曹雪芹在服飾色彩搭配中的精妙之處,以及通過服裝的色彩在表現人物性格和身份等方面的成功之處來啟發我們如何學習色彩。

參考文獻:

[1]何衛國.從“額妝”看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寫意化的美學追求[J].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五期

[2]曹雪芹,高鶚編著.《紅樓夢》

篇4

[關鍵詞]傣族服飾;色彩語言;符號價值

色彩本身并無善惡貴賤之分,經過民族意識的投射之后,便被賦予了某種意義,成為一種語言,成為一種符號,具有了鮮明的社會文化價值。服飾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是色彩表達最直接和最廣泛的媒介。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南部和西部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屬壯侗語族,因其生活在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一系列色彩迥然的服裝服飾風格。與現代服飾中運用的流行色不同,傣族服飾多運用高純度色彩進行對比、搭配,如以黑色為基調搭配五彩色、黑白對比、紅綠搭配等,這些都是經過民族意識加工,作為一種民族風俗習慣表現出來的,是歷史文化、社會需要與心理需求共同積淀的結果,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云南民族服飾獨特且重要的一支,傣族服飾的色彩是具有豐富內涵的視覺語言,是一種能夠傳遞信息的符號。這種符號具有表明歸屬與扮演角色、代表圖騰與驅邪祈佑、崇拜自然與表現審美的價值,它不僅是傣族人民的徽記,更規范了傣族人民的社會秩序,強化了傣族人民的集體意識。

一、表明歸屬與扮演角色的社會價值

色彩語言是人類社會中作為信息傳遞手段的色彩和意義相結合的符號。色彩作為語言可感知的表層結構或物質外殼,是色彩語言的形式,語言作為色彩蘊含的深層結構或意義內核是色彩語言的內容,形式與內容的結合就構成了符號。傣族服飾的色彩語言產生于社會,是在社會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的召喚下應運而生的,并伴隨各種社會需要沉浮興衰。傣族服飾色彩語言的意義也只有在社會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形成。同時,傣族服飾的色彩語言又作用于社會,具有規范社會、滿足心理、美化視覺的符號價值。

在社會交往領域,傣族服飾的色彩語言作為一種信息符號,具有表明個體的族群支系、社會地位以及婚姻狀況的價值。這種服飾色彩符號的傳遞,對于維持傣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結構乃至婚姻習俗,進而強化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1 表明族群支系

在傣族聚集區,一定的色彩或色彩組合與一定的服飾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表明個體屬于哪個族群支系。古代早有以“白衣”、“白夷”等稱的傣族先民,如今的白傣、黑傣、花腰傣等都是以服飾色彩表明不同支系的,其下又細分多個小支系。如居住于紅河流域的花腰傣又有多個支系,其中傣雅人服飾以黑色為基調,頭飾選用紅條花布,腰問、裙邊繡有五色花邊,以黑色長方形布套裹腿,腳穿黑色或紅色帶絆布鞋;傣灑服飾則以綠色為主體色,在袖口、衣擺等邊緣處選用紅、綠、紫、黃等綢緞拼接縫制,下穿黑色筒裙,以白色或彩色布套裹腿,僅穿紅色布鞋。在德宏傣族地區,穿著藍衣黑裙的是“傣歡”,著白衣黑裙的是“傣放”,而著淺衣花裙的是“傣卯”等。

2 表明社會地位

在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里,傣族服飾的色彩直接反映著個體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尊卑,其中,多以金銀色、五彩色系表明貴族身份。

五代十國時期的西雙版納傣族,以金銀色服飾代表不同等級。貴族稱為“孟”,孟服專用綢緞,其女子筒裙可織三道以上的金色環圈,繡金色龍鳳;次為“翁”,專用細布,其女性筒裙可織一至兩道的銀色環圈,繡銀色星紋圖案;其他等級用粗布,女性筒裙只可織一道彩圈。唐代的德宏傣族,婦女“貴者以錦繡為筒裙”,明代“貴者以金花金螺飾之”;近代,貴族婦女在慶典上鳳冠霞披,粉紅綢衣,套紅綢袖套,黑緞滾邊,金線繡花,裙以紅、黃、綠等色綢緞縫制,邊繡金花,鞋以紅、青緞繡制,這些服飾色彩的繁華,都表明了個體的權勢和地位。而貴族服飾的代表,當屬有“貴族服裝”之稱的花腰傣服飾。花腰傣是生活在玉溪市境內的元江、東峨、新平、戛灑的一個傣族支系,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兩山出土的文物、民間傳說以及現存的民族生活形態,綜合來看,元江、新平的花腰傣是古滇國主體民族越人的后裔,具有皇室血統。其人數不多,但與同樣生活在熱壩、西雙版納、德宏等地的傣族人的服飾相比,花腰傣服飾色彩華美艷麗:綢緞為料,刺繡精美,五彩錦帶束腰,銀泡琳瑯滿目。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貴族身份和等級制度早已淡出歷史,但具有古滇國遺風的花腰傣服飾卻傳承了下來,只是如此華美的服飾不適宜勞作,如今成為了祭祀、節日活動的盛裝。

3 表明婚姻狀況

傣族服飾的色彩在社會倫理道德的影響下也有著很多規矩和變化,服飾根據不同的人群,依據多彩與活潑、單一與莊重等視覺效果,規范人們的社會角色,不同的色彩搭配還用來表明不同的年齡及婚姻狀況。例如:德宏傣族婦女一生可分為四個年齡段:13歲以下,著白衫黑褲,綠腰帶;15歲左右,著白衫黑褲,加黑底繡花圍腰和腰帶;已婚中青年婦女,著藍衣黑裙或白衣黑裙,不系圍腰、腰帶,用白布或黑布包頭;老年婦女,一律黑衣黑裙黑包頭。紅河沿岸的傣族婦女則著黑布包頭、黑藍色筒裙、黑色無領上衣,袖口鑲花邊花綢,婚前鑲紅色,婚后則鑲綠色或者藍色,從這些服飾色彩上人們可以分辨出某個傣族婦女的婚姻狀況。

二、代表圖騰與驅邪祈佑的心理價值

圖騰是原始人類在險惡環境中生活、生產受到自然界巨大威脅而心生敬畏和人類對自然物存在及自身繁衍等無法理解時所幻化出來的崇拜物,圖騰的產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過程。古代原始人類對強大的外部世界知之甚少,對自身的生老病死也感到神秘莫測,在大自然的擠壓下,必然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進而尋求某種精神保護和精神支柱,這就產生了驅邪祈佑的心理需求。人類用圖騰來表達“驅邪祈佑”的心理需求,如避寒暑、避風雨、避獸蟲、避敵襲擊等,即是驅除鬼怪邪氣,祈求各種神靈護佑,并試圖操縱強大的自然力,使之服從自己的意志。色彩本來是寓于圖騰之中的,而當色彩被抽象出來應用在服飾上并能獨立表達驅邪祈佑的意義時,就形成了服飾的色彩語言,具有了符號的價值,這就是傣族服飾色彩語言的心理價值。

傣族圖騰有蛇、孔雀、象等,因此服飾的主體色彩多用青、黑、五彩、白等顏色。例如,白傣尚白,頭飾、衣裝皆為白色,代表其圖騰白象、白牛、白虎、白塔等,以白為瑞;黑傣則尚青黑,男女全身或黑或藍,代表其圖騰蛇;紅河、元江一帶的花腰傣的傣雅人也以黑色作為服飾的主要顏色,并以五彩色進行裝飾,表示其圖騰為蛇、孔雀。

1 以青黑為祈佑色

傣族的祖先是龍,世世代代都是龍,傣族服飾中崇尚青黑色,以青黑色為祈佑色即與青蛇(龍)圖騰有關。傳說古時候第三代召勐法童年老時躲避到山洞吃蛇藥,原說七天七夜可返老還童,結果只修得人身蛇尾,化為地方神保護族人。然而,當青黑色被抽象出來應用在傣族服飾上時,青蛇圖騰的驅邪祈佑作用就讓渡給了色彩。德宏等地旱傣老年婦女的包頭、上衣、筒裙都是青黑色,老年男子的帽、衣、褲子也為青黑色,已婚婦女著黑包頭、黑筒裙,未婚女子著黑圍裙、黑褲子;元江傣泐婦女著青或藍色長衣、藍長褲、青布包頭,傣雅婦女著青藍或綠色內褂、青藍短衣,著三條青色土布圍裙、青布綁腿、青布包頭。

2 以五彩色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傣族社會中,關于孔雀和孔雀舞的故事流傳久遠,傳說楠木諾娜(孔雀公主)自奉孔雀為圖騰。傣族則俗以孔雀為吉祥、幸福的象征,從不傷害,多家養。孔雀舞至今仍盛行,跳孔雀舞時需要戴菩薩似的面具,身穿模仿孔雀翅膀做成的衣服。因而,孔雀的五彩裝飾在服飾中應用甚廣,尤其是“花腰傣”,其得名就是傣族人在裙邊、衣袖邊裝飾五彩條布,又以彩帶束腰,從而將孔雀圖騰的祈佑作用讓渡給了色彩,用五彩色代表圖騰,表達對美滿生活的向往。

3 色彩結合圖騰形象驅邪祈佑

傣雅婦女常著圓領短褂內衣,下擺繡飾一排白色的尖塔圖案。這是傳說古代有妖怪侮辱傣雅婦女,被一位天神用白色尖塔鎮住,后來只要姑娘喊“我有尖塔”,妖怪就不敢動了。于是她們就將白色尖塔繡在衣服上,塔尖直對下巴,表示準備喊“我有尖塔”來鎮妖。這是用圖騰形象與色彩共同來驅邪祈佑的典型。

三、崇拜自然與表現審美的視覺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日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便成為人們十分重要的需求。少數民族的審美意識多是在對世界的直覺認識之基礎上形成的,而大自然是傣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對象,傣家人從自然物的色彩中發現了自然物蘊藏的美,并把這些視覺美感幻化,作為色彩表達的主要依據,進而應用在服裝服飾上。因此,傣族服飾色彩語言是在“表明社會歸屬”、“代表圖騰”的基礎上,結合“自然崇拜”,再依據與遵循色彩構成的形式美法則而表現出來的,這是傣族服飾色彩語言的視覺價值。

1 紅綠和諧

傣族人民生活在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中,大自然是傣家人原始崇拜的對象之一,而“紅花綠葉”則是大自然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符號。那么,服裝服飾作為傣族人民表情達意的主要載體,尤其對于紅河流域的傣家人來說,自然是要用到紅色與綠色。“紅配綠”在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中是典型的“艷俗”,而在傣雅、傣卡、傣灑等傣族支系的服飾中,卻是以黑色作為底色進行襯托,將紅色系與綠色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并以五彩色進行點綴。它看起來是那么的和諧、統一,沒有絲毫的刺眼,反而搭配出了樸實與華美。

2 黑白對比

傣族對自然崇拜的另一色彩表達還表現在“以黑白論天地”,即以黑、白為心目中的天、地之色。“天白地黑,黑白對立,相生相克,于是生神生人生萬物”,是傣族尚白崇黑的依據。從表現審美的角度來說,在國際通用的色標體系中,表示明度的垂直軸底是黑色,軸頂則為白色,一黑一白,用強烈的明暗對比打破了白色的單調和死板,同時又凸顯白色,使其更加明凈與純潔。白與黑在傣族服飾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色彩表現,如傣族上衣多白而下裝多黑,或是以黑色為基色,與大面積的白色銀泡搭配;二是間接的色彩表現,如傣族婦女衣裙多運用歸于紅色系但又是不同屬性的紅色,即在紅色中不同程度地摻入原崇拜的黑、白色,在帶狀行間以各種明度的紅色進行對比,以形成對比中的統一。這種服飾色彩的選擇與搭配,旨在崇拜自然的同時表達審美,是服飾色彩語言從物質符號向精神符號升華的一個重要標志。

篇5

摘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充分發揮了服飾藝術帶來的視覺效果和深蘊的文化內涵,敏銳地把握住紅與綠兩種色彩基調,在桃紅柳綠、穿紅著綠的紅樓世界中極盡搭配組合之妙,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各種服飾及色彩的運用潛質和豐富內蘊,使得不同服飾及色彩既表現出其獨特的象征意義,又與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完美契合。

關鍵詞:紅樓夢 服飾 色彩 補色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紅樓夢》不僅是一部人生社會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部集傳統文化之大成的寶典。在這部煌煌巨著中舉凡詩詞歌賦、音樂繪畫、戲劇曲藝、園林建筑、美食服飾乃至楹聯偈語、燈謎酒令,都異彩紛呈,各極其妙,顯示出作者曹雪芹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和廣博深厚的文化素養。

作為一位高妙的藝術大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充分發揮了服飾藝術帶來的視覺效果和深蘊的文化內涵,尤以小說中人物服飾色彩之描寫最為突出。

一 《紅樓夢》最鮮明的服飾色彩基調――紅與綠

賈寶玉和林黛玉無疑是一組最鮮明的形象對比。其情感體驗一熱烈一冷峭,情感風格一明快一幽婉,情感表達方式一外露一深藏,情感傾向則一色化為“紅”,一色化為“綠”。兩個形象的情感基色構成冷暖對比,置于紅樓整體畫面的中心。作者之所以設置這一對比,顯然是為了更鮮明地展現形象間判然有別的情感特質:瀟湘妃子的憂郁傷感,反襯出怡紅公子的愉悅歡快;后者的感情試探與表白愈是袒露、明快,愈顯前者心態之多嗔善飾。脂硯齋批語中言寶玉“情不情”而黛玉“情情”,寶玉之癡“恰恰只有一顰兒可對”,正道出寶黛情感傾向之間的對立性差異。紅與綠互為補色,相反相成,既成為紅樓整幅畫面中最引人矚目的主體色彩,也恰于鮮明生動的對比中倍顯其各自的奇光異彩。

曹雪芹在選擇紅與綠這組對比強烈的色彩作為《紅樓夢》的服飾色彩基調,還參考中國傳統社會賦予它們個性化的獨特意義。例如紅色,歡悅熱情、濃烈曠放,正反映出《紅樓夢》男主人公賈寶玉的情感特質。寶玉愛紅成癖,在他的周圍充滿了以紅色為主的色彩氣氛,寶玉有號“絳洞花王”,又自號“怡紅公子”,在榮國府中住在“絳蕓軒”,大觀園里居于“怡紅院”。怡紅院內蕉棠兩植,崇光泛彩,海棠之艷,“絲垂碧縷,葩吐丹砂”。行于其間的寶玉身上常穿著紅色的衣服,佩戴著“燦若明霞”。而綠色,冷凝纖、憂郁深婉,在《紅樓夢》中則是林黛玉的色彩符號。她的名字中包含了一個“黛”字,黛是青綠色用來畫眉的墨。她的雅號叫“瀟湘妃子”,住在“瀟湘館”,窗戶糊著碧紗,戶外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很顯然,作者是想把這兩種顏色通過這兩個人物協調統一起來,這寄托了作者對寶黛二人愛情的美好祝愿。他在第十七回寫眾人給“怡紅院”擬題匾額時,借寶玉之口說:“此處蕉棠兩植,其意暗蓄‘紅’‘綠’二字在內。若只說蕉,則棠無著落;若只說棠,蕉亦無著落。固有蕉無棠不可,有棠無蕉更不可。”又說,“依我,題‘紅香綠玉’四字,方兩全其妙。”

二 《紅樓夢》中服飾色彩的紅綠補色配置與人物個性審美差異

《紅樓夢》中服飾與色彩的審美,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它是人的心理、情感的必然反映,是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個性審美的潛意識流露。畫家潘天壽在《聽天閣畫談隨筆》中說:“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故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

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補色對比是全部色相對比關系中最強烈、最飽滿、最充實的一種,它讓色彩的對比達到了最大的鮮明程度,并且極大地提高了色彩的相互作用。曹雪芹在《紅樓夢》人物服飾的色彩描寫上頻繁地運用這種紅綠補色配置,表現出極為鮮明的人物個性。

王熙鳳是《紅樓夢》傾盡濃墨重彩刻畫的一個人物,第一次出場時林妹妹眼中看到的表嫂:“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曹雪芹對鳳姐的服飾做了詳細的敘述,通過對她的服飾、色彩、質地等方面細致入微的描寫,把一個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王熙鳳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從顏色上看,鳳姐的這套服飾基本色調是紅配綠,大紅與翡翠綠是最強烈的補色對比,二者色彩明度、飽和度都很強。但是又不單純是對比,用石青和豆綠把強烈的對比壓一下,這樣的顏色搭配艷麗奪目,濃淡調和,美而不俗。再加上縷金百蝶穿花、五彩刻絲、撒花等華美的圖案裝飾,更襯托出王熙鳳艷麗非常且傲視群芳的容貌氣度,既漂亮又尊貴,既洋溢著青春氣息又威赫凝重,也將她管家少奶奶的高貴身份和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表現得淋漓盡致。

書中的男主人公賈寶玉,因其銜玉而誕,賈母萬般寵愛,其在賈府地位無人可及。有關寶玉服飾的描寫單是前八十回就有10處之多,無一處不寫得多姿多采、栩栩如生。第三回,剛進賈府的黛玉所目睹的表哥形象――“忽見丫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一時回來,再看,已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腳;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戴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寶玉在這一回里,出場便神采飄逸,光彩照人,華貴之氣直通鳳姐。但寶玉一身華麗的裝束又有別于風姐,富麗多彩的服飾輔助著“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的英俊神態,如此工筆樹立起來的人物形象何等玲瓏剔透。正是因為作者觀察敏銳,生活厚實,筆力雄健,才敢于轉瞬之間便讓寶玉在林妹妹面前做了兩次時裝表演。

小說第四十五回寫的是寶玉雨天的打扮:“只見寶玉頭上帶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脫了蓑衣,里面只穿半舊紅綾短襖,系著綠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綠綢撒花褲子。”第六十三回怡紅夜宴上:“寶玉只穿著大紅棉紗小襖子,下面綠綾彈墨袷褲”。寶玉在前面第三回中的便服著裝是銀紅撒花大襖配松花撒花綾褲,雨天裝扮是紅綾短襖配油綠綢撒花褲,后面夜宴中是大紅棉紗小襖配綠綾彈墨袷褲,這些都屬于紅色與綠色的補色配置。第七十八回寫寶玉“只穿著一件松花綾子夾襖,襖內露出血點般大紅褲子來。”寫這褲子是為了推動見物懷人的情節:“秋紋見這條紅褲是晴雯手內針線,因嘆道:‘這條褲子以后收了罷,真是物件在人去了。’麝月忙也笑道:‘這是晴雯的針線。’又嘆道:‘真真物在人亡了!’”這里要著力突出這條晴雯親手縫制的大紅褲子,因此必須減弱綠色的純度與明度,使之變成松花般的嫩黃綠色,才能使那血點般的大紅褲子突出起來。可見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作者也絕對不是信筆揮灑,隨意涂朱抹紫。

在小說中黛玉的具體服飾描寫極少出現,這尤見作者的神來之筆,略其貌而取其神,突出她的內在美質。比較詳細的只在第四十九回中,有這樣一小段描寫:“黛玉換上掐金挖云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貍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絳,頭上罩了雪帽。”紅香羊皮小靴,就是漆紅的小羊皮靴;羽毛緞紗,是將鳥羽捻入線中再織成的像緞子一樣光滑且能防水的織物,正好作為雨雪天氣遮風避雨之用;皮草講究出鋒,大面積大紅顏色的袖邊襟下露出白狐貍里的毛邊,而白狐貍毛又天然帶一點銀色毫光;青金閃綠,是用金線和綠色絲線分別做經緯紗織成的閃色面料。鮮艷的紅色服飾配青金閃綠絲絳,為一身紅妝平添了幾分動人春色,既凸顯出黛玉衣著的品位,又符合她希冀“紅綠相配”的愛情愿望。在素雪的輝映下,身著紅衣的黛玉猶如一株傲雪紅梅,顯得生氣勃勃,神采飛揚。

從色彩搭配上看,紅色和綠色是一對互補色,所以要想有效地應用補色對比規律,就應把握揚長避短的構成原則,以便得到既強烈鮮明又優美和諧的色彩關系及美學蘊意。在互補色的配置上,需顧及色彩的明度、純度以及色彩配置的面積比例。第六十五回中,尤三姐的著裝就是一組色彩極鮮明的紅綠補色搭配:“這尤三姐松松挽著頭發,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越顯得柳眉籠翠霧,檀口點丹砂。”大紅大綠是純度很高的色相對比,補色之間顏色越純,面積越接近,色彩對比越強,配色效果越鮮明。這種一般人很難駕馭的大紅大綠的服色,穿在尤三姐身上,更凸現出她“仗著自己風流標致,偏要打扮的出色”的風情體態和輕狂豪爽、目中無人的個性魅力。

大紅是傳統所謂的“正色”,在穿戴使用上有它的服色等級限制。在《紅樓夢》中更多是主子奶奶小姐們穿戴大紅色,而丫鬟們雖然穿紅著綠,但那紅多是桃紅、水紅、銀紅、海棠紅、石榴紅等,綠則有蔥綠、水綠、柳綠、豆綠、翡翠、松花綠和秋香色等不同名目。曹雪芹不僅將紅與綠賦予他所喜愛的男女主人公,還將這鮮活動人的色彩涂抹在美麗靈巧的大觀園丫鬟身上,并不厭其煩地變幻著各種深淺明暗各異的紅綠搭配。這種鮮明的補色配置恰如其分地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讓桃紅柳綠充滿整個紅樓世界,為寶黛愛情生活襯托最鮮明艷麗的底色。

第六十三回怡紅夜宴,作者從芳官的服飾裝扮上,著力刻劃了這個女伶嬌俏活潑又無拘無束的個性。“當時芳官滿口嚷熱,只穿著一件玉色紅青酡三色緞子斗的水田小夾襖,束著一條柳綠汗巾,底下是水紅撒花夾褲,也散著褲腿。……右耳眼內只塞著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帶著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顯的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水田小夾襖,是像百衲衣般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成整料裁剪的衣服,因紋理狀如水田,故名。這件小夾襖是用玉色紅青酡三色緞子拼的,腰間束一條柳綠汗巾,底下配水紅撒花夾褲。耳飾也是玉色和紅色相配,右邊是一粒小玉塞子,左邊一個白果大小的紅寶石鑲金大墜子,而左右不對稱的耳墜戴法,確實很別致。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兒形象,在艷麗的色調烘托下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第五十一回襲人回家探母時也穿了一身紅綠相配的衣服:“鳳姐兒看襲人頭上戴著幾枝金釵珠釧,倒華麗;又看身上穿著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蔥綠盤金彩繡綿裙,外面穿著青緞灰鼠褂。”蔥綠配桃紅,色彩純度稍低,顯現出一種參差的對照。第七十回,寫怡紅院的小丫鬟們清晨在床上互相呵癢玩笑:“只見他三人被褥尚未疊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蔥綠院綢小襖,紅小衣紅睡鞋,披著頭發,騎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紅綾抹胸,披著一身舊衣,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雄奴卻仰在炕上,穿著撒花緊身兒,紅褲綠襪,兩腳亂蹬,笑的喘不過氣來。”這一段有聲有色的文字,把3個女孩兒的音容笑貌、行為動作、衣著打扮活現在我們面前。若沒有了顏色語匯的描述,沒有了這些紅紅綠綠的色彩,其藝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紅樓夢》的色彩運用是極為美妙的,其服飾色彩中紅與綠的補色配置也顯得匠心獨運。無論是在服飾色彩描寫本身的細致工筆上,還是從刻畫人物的個性特征上,都顯示出了作者揮舞彩筆“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藝術功力。《紅樓夢》中關于服飾色彩的描寫以及服飾色彩的搭配,對現代服飾色彩的運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曹雪芹在服飾色彩描繪和配置技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繼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旭元:《隨情賦彩,隨彩抒情――〈紅樓夢〉的色彩描繪》,《紅樓夢學刊》,1982年第4輯。

[2] 章方松:《〈紅樓夢〉服飾與色彩的藝術意味》,《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1輯。

[3] 張筠:《〈紅樓夢〉婦女服裝色彩探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篇6

關鍵詞:秦俑;圖案紋樣;色彩

秦俑在服飾的各個形制上色彩不一,上衣與下褲是構成秦俑服飾的主色,主要是以單色呈現。秦俑服飾在大面積的單色下亦繪有少數精細華美的彩色圖案裝飾紋樣,主要集中在騎兵俑的冠飾、武士俑的腰帶以及將甲俑的鎧甲上。就紋樣圖案集中呈現的部位來分別闡述秦俑服飾圖案紋樣色彩。

1 冠飾上的圖案紋樣色彩

冠飾的圖案裝飾紋樣主要可見于二號俑坑出土的騎兵俑所戴冠帽上,此冠帽呈半圓復瓢,稱之為武弁或皮弁。在騎兵俑皮弁上分布著由三個小圓點組成似梅花形狀的散點紋樣。這些散點紋樣整齊地排列成行布散在皮弁上好似滿天繁星,形雖簡易,但卻不失豐富性。此類散點紋樣并沒有施以豐富多樣的色彩,而是一律用朱紅色繪制而成。

2 革帶上的圖案紋樣色彩

秦兵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腰間均束有腰帶,腰帶上裝飾有規矩精美的幾何形紋樣圖案。這類幾何圖案是將三角形、菱形以不同的組合排列方式而構成,大致可分為菱格形圖案、二方連續對角三角形圖案、二方連續交錯并置三角形圖案三大類。

菱格形圖案是三類中結構最簡單的圖案裝飾,即以兩條十字交叉的斜線組合構成菱形格樣式,此類圖案多裝飾在輕裝步兵俑所束腰帶上。二方連續對角三角形圖案由對頂的兩組等腰三角形反復并列組成。從整體觀看,并列的兩大組對頂三角形中間構成一個菱形圖案,像是由三角形與菱形紋樣組合而成的裝飾圖案。此類圖案多裝飾在一號俑坑輕裝步兵俑的革帶上。相對復雜的正反交錯并置三角形圖案是由腰帶底邊至頂邊繪制一組等腰三角形交錯排列組合而成的圖案裝飾,同樣裝飾在一號俑坑輕裝步兵俑的腰帶上。

腰帶上的圖案紋樣并無裝飾色彩,多是用模壓印或用刀具刻畫而成,也有少數紋樣圖案是用較粗的墨線勾勒而成,模壓印和刀具刻畫出的紋樣亦有用墨填充的。

3 甲衣上的圖案紋樣色彩

甲衣上的圖案紋樣主要可見于中高級軍吏俑鎧甲主體、披膊及背帶等部位。筆者將該區域圖案紋樣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四方連續菱形幾何紋樣圖案。第二類為二方連續幾何紋與植物紋的組合圖案。第三類為不規則多種紋樣組合圖案。第四類為二方連續復合紋樣與幾何紋的組合圖案。按甲衣圖案類型的劃分,分別取該類型個案圖案進行色彩闡述。

第一類:四方連續菱形幾何紋樣圖案。該類型圖案由兩條十字交叉的粗斜線構成菱形紋樣連續重復構成圖案的大體框架,在每個單位菱形紋樣里用細線給菱形進行勾邊,相當于在大的粗線菱形里再套一個細線菱形。而在每個細線菱形紋樣里繪制不同的幾何紋樣。二號兵馬俑坑出土的T4:1號高級軍吏俑前身鎧甲的右側邊緣裝飾圖案就屬該類型圖案。圖案用白色作底,在此底上用深紫色的粗斜線構成菱形紋樣,內部的細菱形圖案色彩為相對較淺的紫色。在細菱形內部的幾何紋樣色彩各異,都不相同,主要有朱紅色、深紫色、黃色的幾何紋樣。此類圖案色彩最豐富的區域即是單位幾何紋樣的色彩。即使是相同的幾何形紋樣,其色彩也不盡相同。例如,一號兵馬俑坑出土的T20G10:97號軍吏俑背甲邊飾的四方連續菱形幾何紋樣圖案,其內部的適合單位幾何形紋樣有朱紅色的雙破菱,亦有天藍色的雙破菱,四菱格有黃色、朱紅色、天藍色,三角形有天藍色、朱紅色。

第二類:二方連續幾何紋與植物紋的組合圖案。一號兵馬俑坑出土的T19G10:24號軍吏俑身穿的彩色魚鱗甲邊飾部分圖案紋樣,該圖案以白色作底,在此底上用朱紅色帶有復合矩形紋樣的條帶將整個圖案條面劃分為兩個等腰三角形。在一側的一個三角形界內繪有深藍色的等腰三角形,又以深藍色繪制矩形、正方形、菱形、多邊形,黃色的帶圈六邊形及綠色的回紋等紋樣。凡深藍、綠紋樣均用朱紅勾邊,紅與黃二色紋樣用纖細的墨線勾邊。在劃分的另一側等腰三角形區域內,用墨線勾畫出植物紋樣組合的復合紋樣,主要是將傘狀花序與籃狀花序結合,另用墨線勾畫兩株似羽毛的總狀花序,頂端的小圓圈用朱紅色填之。

第三類:多種紋樣組合的不規則圖案。此類圖案紋樣豐富,幾乎都涵蓋了幾何形紋樣、植物紋樣、自然紋樣、復合紋樣,另結合有直曲線面。一號兵馬俑坑出土的T10G7:14號中級軍吏俑的鎧甲背帶圖案。該圖案分為兩個部分,分別以黑白二色為底,內部繪有紫色末端帶藍色的菱形帶紋樣,由直曲線面構成的紋樣稱為圖案的主體,主要以紫色繪制。線面四周布滿不同類型的紋樣,色彩有黑、白、朱紅等,其中植物紋樣用墨線繪之。

第四類:二方連續復合紋樣與幾何紋的組合圖案。二號兵馬俑坑出土的T4:1號高級軍吏俑前身甲圖案。該圖案分為兩部分組成,下面部分以粉紫色為底,并列四個綠色雙勾線外形的鑰匙紋樣,在此紋樣中間有黃色的軛菱紋及帶圈的六邊形紋樣。上面部分為并排的紫色仰軛紋樣,在每兩個仰軛紋樣中間穿插一個黃色軛菱紋樣。另一組圖案亦是粉紫色底,在底上繪兩個相對白色雙邊線盾形圖案,一對盾形圖案中間夾一個白線勾邊的八角星單位紋樣。

4 結語

秦俑服飾圖案紋樣色彩主要體現在冠飾、革帶、甲衣三個部位上。其中冠飾紋樣則集中在騎兵俑所戴皮弁上,呈梅花狀,為朱紅色。革帶圖案紋樣為菱形格樣式、二方連續對角三角形圖案、二方連續交錯并置三角形圖案三大類,它們并無色彩,只用模壓印或用刀具刻畫而成,有些則稍加墨線勾畫。秦俑甲衣上的紋樣豐富,即有幾何形紋樣、植物紋樣、自然紋樣以及復合紋樣等。其圖案紋樣色彩亦艷麗多彩,主要有朱紅、深紫、粉紫、黃、天藍、黑、白等色。

參考文獻:

[1] 王學理.秦俑專題研究[M].三秦出版社,1994.

[2]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上)[M].文物出版社,1998.

篇7

關鍵詞:服裝色彩;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色彩基礎;創新;改革

隨著我國服裝與服飾設計本科教育的蓬勃發展、傳統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適應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學科需要的藝術色彩也就隨之應運而生、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學科的色彩基礎訓練帶來了勃勃的生機、成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學科重要的基礎課程。服裝與服飾設計是美化和裝飾人體、表現人的個性與氣質的一種手段。服裝色彩是表達設計者思維的色彩、而服裝色彩功底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服裝與服飾設計的質量。如果一個連連服裝色彩基礎理論和配色規律都不熟悉、不會配色的人,設計出的服裝與服飾效果會好嗎?服裝與服飾設計的三大要素:色彩、造型、材料所組成、所以、服裝色彩教學在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就顯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樣結合服裝與服飾設計學科特點、構建出服裝色彩教學的基礎訓練模式、培養基礎扎實、創造能力強的服裝與服飾設計的高級人才、就成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學科教學中普遍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我國藝術色彩的素質教育現狀和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確實很快、作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基礎課之一的服裝色彩課程、究竟應該怎樣來圍繞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特點進行服裝色彩課程的教學、一直到目前為止我國各高校似乎都感到比較模糊、完全是沿襲了美術學的藝術用色的傳統教學方法、而不是按照國外藝術設計學中的裝飾用色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的、這樣一套教學體系嚴格地按照內容簡易程度依次逐步的進行訓練。這種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技能基礎訓練方面、針對性比較差、除了個別悟性好的學生、能將色彩基礎知識靈活的應用于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大多數學生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學校縮小了服裝色彩課程的課時量、還有的甚至從另一極端完全就把這門課程砍掉了。針對我國目前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中服裝色彩教學的現狀和各種問題、筆者認為有必要進行多方面的探討、更有必要對現代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中的服裝色彩的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中服裝色彩教學的實踐與創新服裝專業的教師、既是教師又是設計師:要具有一定的服裝與服飾設計體驗或者是經驗:在教學過程中能對學生的創意提出中肯的建議。服裝與服飾設計教學需要這樣的一批教師勇敢承擔起服裝色彩素質教育改革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自己在國外工作時的教學實踐體會、結合有關的資料、粗淺地認為服裝色彩的素質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

第一階段:我們可以在A4紙上畫出24種色相環的圖形,要求學生用裝飾色彩卡紙按照圖形說明來進行色彩關系的粘貼、主要以此來增加學生們的服裝色彩的基礎知識訓練和服裝色彩的感覺。

第二階段:我們可以在A4紙上任意畫出各種不同的幾何形狀圖形、要求在色彩環境中可以引導學生們想象力、它們也會因為彼此的不同位置的不同而發生了一系列的色彩關系。創新是一種源于對感知把握到原形潛在變異的洞悉,通過服裝色彩過程中的色相、明度、彩度、等變化、才能夠創造出具有深層意義的新的服裝與服飾形象。

第三階段:我們可以在A4紙上任意畫出各種不同款式的服裝與服飾圖形、要求學生用裝飾色彩卡紙按照圖形說明來進行粘貼、同時要根據服裝配色的規律和原理進行自由組合服裝與服飾的色彩搭配練習。在服裝與服飾設計中最緊密相連的是服裝效果圖和服裝款式圖。傳統教育模式大多數是采用藝術用色的方法調出各種藝術色彩、而老師在一旁重復的強調色彩關、當時畫出的作品也是藝術用色的感覺、這樣就和服裝與服飾設計的裝飾用色有很大的分歧。而服裝與服飾是多變的、哪怕是同樣一套款式的服裝、每當不同的人穿著就會有著也就會有著不同的風格。所以、為啟發學生們的想像能力、可鼓勵學生進行各種款式、各種年齡段的練習、并且要求學生邊看邊練習、記錄感受最深的色彩或色相以及明度等、培養學生立刻捕捉服裝與服飾色彩感覺和感情的一種能力、在設計服裝與服飾時、才能夠立體而全面的考慮問題。服裝和服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下穿著打扮才能夠襯托出人物的不同氣質。

第四階段:我們可以在A4紙上任意畫出各種不同款式的服裝與服飾圖形、要求學生用裝飾色彩卡紙按照圖形說明來進行粘貼、同時也要根據色彩基礎知識以及服裝配色規律和原理、對各種女裝、男裝、童裝等進行自由組合服裝與服飾的色彩搭配訓練。這種服裝色彩基礎訓練和練習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們學習服裝色彩設計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具體的表達出不同質感、不同結構、不同色彩的個性、為整個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內容增添了很多的活力。

第五階段:我們可以在A4紙上任意畫出各種不同款式的服裝與服飾圖形、要求學生用裝飾色彩卡紙按照圖形說明來進行粘貼、同時要根據色彩基礎知識以及服裝配色規律和原理、對未來幾年的服裝流行色進行各種預測的練習。學生們會自然而然地分析服裝結構、款式、材料各自的特點、創造性地將這些服裝色彩創造性的組合在一起、要求畫面的色彩、色相、明度、彩度等都要有變化、有新意、多樣而統一、均衡而和諧、用色要正確、配色要協調、以色彩明暗的變化來表現出服裝色彩的構成關系以及服裝配色技巧。

綜上所述、如果梳理中國服裝與服飾教育的歷史脈胳、總結服裝與服飾教育的經驗教訓、吸納國內外先進服裝與服飾教育的經驗、發掘出中國服裝與服飾文化精、,建立具有獨特的服裝與服飾教育的模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令人興奮的事情、改革的階段性中也會存在的各種不足和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共同努力去解決、因而教學的探索與研究是永無止境。

參考文獻:

[1] 袁利,趙明東.打破思維的界限――服裝設計的創新與表現[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

[2] 世界時裝之苑[J].上海譯文出版社、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作出版,2007(6):64-66.

[3] 劉曉剛.品牌服裝設計[M].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

[4] 華梅.服飾文化論[M].天津美術出版社,2003.

篇8

關鍵詞:服飾色彩;性格命運;身份地位

清代末期服飾色彩無論是在設色理念、色彩搭配還是經營位置方面,都集中反映出中國傳統服飾的裝飾美,暗指出權力和身份等級。藝術家們采用象征化、抽象化等藝術手法巧妙睿智地將我國祈福納祥、驅惡辟邪的傳統思想運用到服飾中,使其錦上添花,更加光彩奪目。

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猶如一股清流,摒棄以前慣用的宮斗戲或厚重歷史大片,引領純愛宮廷劇新風尚,尤其是服裝造型一改之前大紅大黃的濃重暖色調子,而是以清新唯美打動人。將傳統服飾元素與現代元素完美結合,打造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形象。比如劇中劉愷威飾演的康熙造型就不再是常見的皇帝專用的明黃色,而是以藍色、月白色、石青色、紅色、黑色居多,將一代帝王深情、儒雅、瀟灑、無奈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鄭爽塑造的衛琳瑯一角造型清麗,以藍、綠、白色為主的冷色調服裝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也更貼合人物的命運。

1 服飾色彩與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對于一部優秀的影視劇來說,成功的要素固然缺少不了演員的精湛演技,但也同樣離不開妥帖又精致的服飾設計。服裝的款式、面料和配飾直接昭示著劇中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服裝的色彩則向觀眾傳達出人物的性格、內心世界、審美情趣等。所以服飾色彩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內容。

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中服飾設計整體清新淡雅,細節考究,獨具一格,盡顯古典韻味。下面就以女主身份地位的變化為主線,選取典型服飾來論述色彩的運用和效果。

1.1 質樸秀氣的浣衣女

女主身份是浣衣女時,服裝大多數以素凈的白色為主,加上雅致的藏藍色,搭配在一起十分素雅,襯托出人物的清純秀氣。例如,女主梳著一字頭,頭上戴著簡潔的小白花,身著質樸素凈的白布旗裝,領口袖口鑲滾藏藍色邊,斜襟處有藏藍色如意云紋鑲滾花邊點綴,胸前佩戴白色梨花造型玉佩。簡約的裝扮反襯出女主清麗脫俗的氣質,有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清冷,不僅符合女主角當時卑微的浣衣女這一處境和身份,還在視覺上給觀眾呈現出一幅清秀無比的畫面。

又比如女主角身著月白色長衫,外罩牙白色粗布大襟長坎肩,也能穿出清純雅致的感覺。此時的衛琳瑯雖為卑微的浣衣女,但是未知真實身世的她天真浪漫,嬌俏可愛,就算身穿質地粗糙、色彩單一的麻衣也顯得光彩照人。

1.2 清新雅致的御前侍女

琳瑯身份是御前侍女時,服飾較之浣衣女有了很大的改變,相比別的清宮戲也更加講究,刺繡花紋色彩搭配,都別具魅力。她梳著鈿子頭,頭飾上的點翠和耳飾都采用了低調又不失華貴的銀色,身穿一襲綠色旗裝,水綠色的長衫,石青色領口、馬蹄袖寬緣上有中黃、橘色、草綠、黑色、組成的精美古典的小碎花刺繡點綴,腰上配有石青色的腰帶。整個裝扮運用同類色和鄰近色的色彩搭配手法,顯得統一又豐富,清新不失雅致,凸顯宮廷裝的華麗。

另外一套著裝是在原來旗裝的外面罩了一件藍綠色的短款坎肩,坎肩中心用藍白相間的樹葉圖案裝飾,有種跳躍靈動的感覺,領口和袖口用黑色鑲邊,藍綠色盤扣點綴其間。梳著兩把式的發型,發飾由兩朵薄荷綠頭花和簡單的銀色發簪組合而成,與通身服裝的色彩遙相呼應。深淺不一的綠色系與黑色配搭在一起,o人一種出水芙蓉的效果,加上簡單大方的款式,不僅符合御前宮女的身份還處處彰顯著女主的青春活力。

1.3 柔美溫婉的衛答應

女主角被冊封為衛答應后,服飾也有了新的面貌。俗話說“粉青綠,人品細”,粉青、粉綠色使女性多了一些柔美、俏麗與溫婉。例如,女主身穿白緞云肩旗裝,粉綠色滾邊立領,右衽,開衩,四合如意云紋托領,袖口、下擺也用粉綠色鑲邊,上面搭配有白色、粉青色的精美刺繡,粉綠色的盤扣掩映其中。梳著架子頭,發飾由淡紫色的花朵和水綠色的發簪組合而成。女主角粉綠色的珍珠耳飾嚴格遵循了清代宮廷后妃的習俗――一耳三鉗,在還原歷史的同時,又結合演員與角色的特色增添了新的元素。

另外要特別提到的就是本劇還非常注重情侶服裝的色彩搭配,每場男女主角一起出場時,貌似不經意間又都經過精心設計了,能讓觀眾僅從他們的服飾搭配上就能看出劇情的深意。例如鄭爽這件粉青色旗裝與劉愷威飾演的皇帝的白色長袍搭配在一起,有種寧靜雅致的氣息,古代情侶裝的即視感,倒是很養眼呢!

另外一套裝扮是淡雅的粉色與嫩黃色拼接的立領旗裝,嫩黃色的衣身上點綴著素雅的粉色小梅花,與此形成呼應對比的是粉色領口、衣袖上用圖案繁復的金色刺繡裝點,彰顯出了華貴感,映襯了琳瑯目前的身份。兩把頭上插著粉色、黃色花朵和碧璽珠釵飾品,杏色珍珠耳飾,杏色、黃綠色的瑪瑙戒指,都顯現出嬌嫩俏麗的女性情懷。

在與劉愷威飾演的康熙一起撫琴時,鄭爽飾演的琳瑯又身穿水粉色大紗地百蝶紋夾袍,小立領,右衽,水粉色的紗地上銹白色蝶紋,大小蝴蝶,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領口、袖口及下擺是草綠色紗地窄緣。色彩搭配亮麗高雅,柔美動人,頭飾華麗而不張揚,單側的粉色小珠穗流蘇更添搖曳風姿,不僅暗示女主角此時正得圣寵,地位顯赫,而且淡粉淡綠色更襯托出衛答應清新脫俗的魅力與溫婉動人的氣質。

1.4 華麗內斂的良嬪

不同純度和明度的紫色搭配在一起的良嬪裝,嬌艷又不失雍容華貴。領口袖口用對比色灰綠色來反襯紫色袍身的艷麗。袍身上粉紫色的折枝花卉與金色華麗的瑪瑙釵頭飾,金飾戒指等都揭示了女主身份地位的提高,也暗示了女主現在成長為一名成熟內斂的。此時深知自己身世,經歷了很多變遷后的女主不似之前那樣天真浪漫,所以面妝也用飽和度很高的紫色眼影和唇彩來暗喻琳瑯的成長,加上憂郁的眼神、孤寂的表情使觀眾更能體會此刻琳瑯的心理變化。

2 服飾色彩與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影視服裝常常可以不經意間鋪設劇情、烘托營造氛圍、傳遞情緒。服裝的款式和面料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社會背景與身份;服裝的配飾可以反映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恰當的服飾色彩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內心世界、審美情趣,令角色形象生動;可以增強影片的視覺效果,突出影片的藝術風格特點,對加強影片人物角色的塑造發揮重要作用;也可以感染觀眾的情緒,使觀眾更直觀的感受人物的命運。

影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的服飾色彩依托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命運不斷變化著色彩特征和搭配方式,形成了一種既變化又統一的色彩基調。比如鄭爽飾演的女主角衛琳瑯的服飾色彩就與人物性格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人物服飾色彩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命運和情緒變化。劇中琳瑯大多數都是素雅色系,不僅凸顯人物性格的秀氣溫婉,也暗示了女主角的悲劇命運。常言道孤寡者宜用青色,以表其孤寂。當女主角身份是浣衣女時,她的服飾色彩大多選用以藍色和白色為主的冷色調,揭示琳瑯的清純脫俗、低調平和;也襯托出她孤苦無依的境遇,有一種安之若命的意思。身份是御前宮女時,服飾色彩以綠色和石青色為主,清新不失雅致,綠色屬中性色,象征著青春活力、希望、和諧。此階段也是琳瑯和康熙感情逐漸升溫,最后定情的甜蜜時期,不知真實身份的琳瑯此時以為找到了依靠和幸福,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盼。

可是造化弄人,家仇讓相愛的兩人痛苦、矛盾、糾結,此時的琳瑯也從宮女逆襲成為帝王之妃。色彩選用粉青、粉綠色,嬌俏柔美、清秀無比的同時又有種冷清孤寂、憂郁惆悵。雖然備受恩寵,但眼神里卻再也看不到神采飛揚,可愛,似乎真的演活了衛琳瑯這個凄美的人物。到劇末,琳瑯經歷了世遷,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可是命途多舛,從此相愛之人一墻之隔卻相見無期。不同純度和明度的紫色服飾與艷麗的紫色面妝搭配在一起,高貴優雅,溫婉動人,更反襯出女主角悲寂、哀婉的心情,渲染出濃厚的悲劇氛圍,使觀眾無限唏噓,感嘆“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3 結語

縱觀影壇,任何一部好的古裝影視作品都離不開出色的人物造型設計。精良恰當的服飾色彩搭配不僅讓每一個角色的性格更加飽滿,還能吸引觀眾眼球,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表現力。服飾文化和服飾色彩的運用都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思維理念,迎合現代人的審美取向,力求突破創新。只有這樣,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符合今人看古人的審美需求,才能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才能圈粉無數,才能成為經典。

參考文獻:

[1] 常肖婷,張康夫.從性格色彩解讀服飾色彩――淺析王熙鳳服飾色彩[J].藝術研究,2013(04):40-41.

[2] 占琳.從《甄執》看電視劇服裝的色彩應用[J].包裝世界,2015(04):65-66.

[3] 李敏,呂志博.影視劇中服飾色彩的應用及作用――以《后宮甄執》為例[J].大舞臺,2015(01):111-112.

篇9

關鍵詞:服裝飾品;色彩傾向;色彩設計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色彩要素在視覺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極為重要,運用好的色彩設計會給與目標受眾以強力的時間沖擊,引發他們的興趣,留下極為深刻的第一印象,從而喚起人們對服裝飾品進一步了解的欲望,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知過程,是通過注意、興趣、記憶、行動五個階段達到的,某一裝飾物必須首先引起人們的注意,才有可能被了解和認同,當消費者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首先被映入眼簾的是它們的色彩,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一些與以往有區別的顏色出現,在設計中的“色彩語言”對視覺對象進行準備完整的表達時,一定會吸引人們的注意。色與形的審美活動中產生的具體意識形態,亦促成了視覺創造與視覺受眾之間達到一種良好的交流,是實踐有效與傳達效果的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關注服裝飾品的色彩設計,需要思考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注重情感表達,充分發揮想象力

服裝飾品的構成形式,色彩表達是情感的表現,是一種對服飾構成要素的情感傾向和選擇,飾品設計雖然是通過手段與技術所完成的,但色彩的專有屬性,其價值與作用是不可代替的,設計師在服飾品設計中應具備色彩審美價值的直覺判斷力和把色彩作為一種視覺語言表現的能力,在設計過程中,既要有感性的構思,也需要理性的參考和調控,既要尊重客觀現實,也要留給受眾一個想象的空間,讓設計思維在理性的不斷否定和肯定中逐漸深化,是使情感傾向變得越來越清晰明了,而設計所選擇的表現形式會更加恰當和準確,設計師所追求的最終情感效果才會被充分的表現出來。一方面,設計師自身的審美理解,經驗和傾向性在服飾中通過物質屬性和情感征兆的刻畫得以表達,另一方面,由于配色的不同,會產生活潑、沉穩、高雅、熱烈等不同的色彩聯想,大眾在面對和使用服飾產品時會產生對物質屬性的直接反應。

大眾對色彩都有一定的基本認識和心理感受,對色彩心里作用的理解雖然有時是抽象、模糊的,但它所產生的色彩情感可以使消費者對服裝飾品產生不同的聯想,比如說紅色活潑熱情、黃色光芒高貴、綠色清新自然、藍色寧靜優雅、白色純潔輕快以及黑色莊重沉穩等,然而,在設計師的眼里色彩不僅具有基本色的不同,還有明度、純度、冷暖面積等方面的差異,就是同一種色相也具有情感的多方面性,如紅色的活潑、熱情、快樂是它積極的一面:動蕩、血腥、危險則是它消極的一面,色彩情感轉換具有變化性,同樣一種色相構成的因素改變了,隨著色彩的調配,原有情感強度的變化,色彩情感就會隨之改變甚至走向反面,所以說色彩具有的多面性和變化性是極其豐富的,足以表現設計師豐富的內心情感,無論色彩如何變化,它們都是有規律的。只有共同孕育色彩的審美情趣,才能構建起生產者,設計者和消費者之間溝通情感的橋梁。

二?遵循消費者對服飾品的心理需求

1. 獨特性

在服飾設計過程中,要求必須有商品訴求,以個性化的色彩再現商品,靈動、亮麗、獨特的色彩設計有助于吸引消費者,打動消費者的心,色彩設計的成功表現能強化商品形象的獨特感,使消費者在第一時間里對商品產生良好的印象。

2. 注目性

運用色彩設計的各種對比手法產生預知不同的色彩組合,可以使一種商品有別于同類產品和周圍環境,或許鮮艷奪目,或許明亮活潑、也或許是莊重高雅、雍容華貴、瀟灑大方,都可以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引起消費者的注意,當琳瑯滿目的商品與消費者接觸的一剎那,先“色”奪人,打動消費者。

3. 煽情性

由于色彩具有象征功能與聯想功能,能誘發消費者產生多種情緒化,有時候那些微妙細膩的心理反應甚至難以用文字來表達,每一種色彩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而色彩設計可以借助恰當的色彩組合來制造震撼心靈的強烈效果,作為商品設計能根據不同的商品特性充分利用色彩的煽情作用,在傳播信息的同時,發揮情感攻勢,不但能刺激消費者的需求欲望,還能在他們心里流行恒久的痕跡。

4. 審美性

人生的豐富多彩源于人們對色彩的審美需求,美麗的色彩令人產生向往和追求之心,從而令人獲得物質以及精神上的享受,精美的服飾設計布局能吸引消費者進一步認識了解商品內容,有效的達到商品促銷的目的,而且從精神角度而言,能引發消費者對商品設計本身的審美情趣。

5. 意向性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義,服飾品設計通過有機的組合來創造個性化的商品形象,不僅能強化消費者的視覺辨認力度,而且通過色彩的意向性顯示出來,使其產生聯想,增強對商品個性化的印象。在服飾設計中,色彩功能是首要的,它必須同市場相結合,準確恰當的色彩設計能提高視覺吸引力,從而達到賞心悅目的目的。

三?服從色彩設計規律,了解市場需求

1. 簡潔鮮明

要使一件飾品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之中“脫穎而出”以極短的時間占據消費者的視線,達到鮮明而強烈的視覺傳達效果,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得事,作為服飾品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用色,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是:選用純度偏高,色階跨度少的對比清晰的色彩組合,力求做到色彩單純簡練,獨特鮮明。

2. 象征寓意

色彩具有十分明顯的象征性,不同的色彩能引發不同的聯想,而色彩運用在服飾搭配中,才能恰到好處的起到點綴服裝的作用。中國有傳統青、赤、黃、白、黑五色論、五行之說,分別象征東、南、中、西、北,也用來象征五神、五圣。這種色彩的象征寓意,千百年來積淀在中華民族的心理之中。善于觀察分析和總結色彩的象征特點并加以運用,從而引導人們去進一步聯想是十分必要的。

3. 記憶永恒

事實證明,只有那些容易吸引消費者,又容易使消費者記住的服飾品色彩設計,才有長久的生命力。同時色彩設計也是設計師們熱心追求的目標和必須遵循的設計要求,他能很快的為大眾所接受,所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用色方面,除了盡量選用單純簡潔的顏色,搭配之外,還特別注意“對比度”問題,就設計而言用色技巧的全部問題就是一個“對比”問題,適度的對比,能夠可以使色彩效果鮮明,層次清楚,主次分明,給人以良好的而深刻的印象,是人們對其的記憶“歷久彌新”。

總之,在服飾品設計中情感活動雖然是受到吸引的,但是,消費者本人的職業、社會背景、國度及個人情緒狀況也是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時代,對色彩的認識,聯想的好惡不一樣,他們對色彩的審美體驗和感受都是至關重要的,服飾品設計情感的視覺傳達與設計表現,既需要服裝設計師在熟悉服飾品和消費的基礎上根據色彩情感的研究飾品這個截體體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同時在運用色彩是又必須了解和熟悉各類消費對象的需求,和特殊禁忌,才能產生積極的傳播效果,對于設計師來說,服飾品設計始終是“以人為本”,的設計,這便需要設計師們把滿足人民內心深處的愿望作為重要的設計因素之一,并在服飾品設計中表現出來。

篇10

關鍵詞:色彩;調和;服飾搭配

色彩調和與服飾搭配的關系

色彩調和是服飾搭配的重要因素。服飾色彩調和包括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各種對立因素之間的統一,對比的色彩相反或者相成;另一種是多種非對立因素相互聯系的統一,形成不太顯著的變化,也就是調和色彩關系。對立或調和都要在變化中顯出多樣統一的美。因此,藝術家總是追求一種“不齊之齊”,在參差中求整齊,使人感到既豐富又單純,既活潑又有秩序的多樣統一之美。

色彩調和在整體服飾搭配中的應用

在色彩調和中,一種是研究有差別的,對比著的色彩,是為了構成和諧而統一的整體所進行的調整與組合的過程;另一種是指有明顯差別的色彩,或不同的對比色組合在一起,能給人以和諧與美感的色彩搭配。在理解和領會色彩調和所特有的功能及審美要求的基礎上,從色彩視覺規律和色彩視錯覺的角度出發,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色彩調和形式,構成適合“TPO”原則的調和,從而達到預想的整體效果,一個完美的人物整體形象設計,需要多種色彩調和形式作為支撐。

一、統一屬性調和在整體服飾搭配中的應用

研究統一色彩的某一個屬性,如色相、明度、純度等。靠近色相即相同色系可以使服飾整體搭配和諧統一,有安靜平穩溫馨保守的感覺。同是對比色,但是由于純度不同,得到的感覺也截然不同。無論色相差異多少,只要統一色調,那么服飾與人物形象也能得到整體的穩定感。

二、秩序調和在整體服飾搭配中的應用

研究一種漸變的調和,是指一組色彩按明度,純度,色相等分成漸變色階,組合成依順序變化的調和方式,把不同明度、純度或色相的色彩組織起來,從而形成漸變的、有節奏和有韻律的服飾色彩搭配。使過分刺激、雜亂無章的色彩柔和在一起,有條理、有秩序地和諧起來。首先要明確服飾的主色調,在此前提下,在配件配色時重復主體的色彩,就能使配件色調與主體的色彩融合,以達到色彩的和諧,并突出主體。

三、面積比調和在整體服飾搭配中的應用

在研究整體服飾搭配中,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面積大小的比例。是隨著形態的變化、位置空間變換的不同而產生,對于色彩設計方案的整體風格和美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比色的面積差越大,色彩越接近調和統一。小面積的黃色配件搭配主體藍色服裝,不會破壞整體的和諧。運用常用的比例,如,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柏拉圖矩形比、黃金分割等。在應用中任選其一,或幾種形式綜合運用均可。

四、分離調和在整體服飾搭配中的應用

研究用無彩線來調和各種色彩。隔離線越粗,調和效果越好。服飾搭配中采用隔離調和的方法來協調各種鮮艷的顏色。黑色是明度最低的無彩色,具有襯托一切色彩的屬性,加入黑色配件會突出原有色彩,使整體主色調更明確。白色是明度最高的色彩,具有透氣的感覺,與其它色彩搭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突出整體感,提升整體感覺。

五、服飾色彩與時間、空間的調和

我們經常提到“時裝”,其實就是在解讀服飾的“TPO”原則,T即時間(Time),P即地點(Place),O即場合(Occasion)。即在進行整體服飾搭配時,要注意配合時間、地點、場合三個重要因素。研究“時間與服飾”的調和關系,進而提出一個“空間服飾”的概念,這里說的空間不是“時空”的意思,而是指Room空間,包括空間尺度與風格兩層意思。空間環境也是現代服飾色彩研究的重要物質基礎。

色彩調和在服飾色彩搭配中的優勢

一、根據“TPO”原則應用色彩調和

從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來看,服飾與空間環境始終是密不可分的,服飾色彩需要融入環境、服務于環境,還需要從環境中顯現出來。運用色彩調和進行人物整體服飾搭配時,首先要理解和領會不同色彩調和所特有的功能以及審美要求,明確人物與時間、空間關系,再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色彩調和形式,從而達到預想的效果。當前,很多從事色彩搭配的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普遍的存在一種表面現象,習慣地將感性因素放在第一位,忽視了理論基礎對人物整體服飾色彩搭配所起的作用,這樣很難設計出出色的人物整體形象。因此,掌握色彩調和的原理,了解其中的規律、法則并將其合理的用到服飾搭配中來,不僅可以搭配出出色的服飾效果,同時也使人們的整體形象錦上添花。

二、色彩調和亦在不斷發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