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8 06:59: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德育方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

一。德育工作需要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只有先施愛于學生,學生才能親師,尊師。在平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學生,一個親切的微笑,幽默風趣的動作,熱情愛撫的目光,都給學生以鼓勵,勇氣。

作為教師或許應該多俯身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他們的世界,不妨多了解一些他們的最愛,與最討厭的事等等,與學生平等相處,像朋友一樣與他們溝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從而使學生有喜愛自己的老師而到愿意接受教師的感化。

二。德育工作的形式需要有創新。

在我們日常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往往過多的依賴于說教,教師常常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但學生由于缺乏感性認識,缺乏內心的感觸,也就缺乏內心的共鳴,收效甚微。

記得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教學實例,在一堂課上,教師想告訴學生“要學會幫助別人”。于是她推來一把輪椅,請每位學生輪流坐上輪椅在校園內和走廊上行進,學生無不體會到平日輕而易舉的動作這時變得艱難了,原本還十分好奇的學生在體會過一次當“殘疾人”的經歷后;無不感到身為殘疾人的不易。教師切勿多語,學生無不感到在你遇到困難時,別人的幫助對你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因此當教師問道:“當你遇到困難時,你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助;那么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該怎么辦?”時,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要幫助別人?!痹谶@堂課上,教師并未對學生講上一番大道理,而是讓學生親身體驗無助時的痛苦。這樣的體驗式教育是否比簡單的說教更管用?或許我們可以更多的讓學生在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查看全文

德育方法基本特點剖析

當前,我國德育實效論文性比較差,嚴重偏離現代德育的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學生形成主體意識和自覺主動的精神”[1],不能不說與德育方法不當有很大關系。當前的德育方法存在明顯的缺陷??梢哉f,傳統的德育方法已嚴重不適應時展的要求,現實強烈呼喚德育方法體系的新構建。構建新的德育方法體系,必須了解德育方法的特征。下面就德育方法的基本特征作些探討。

一、德育方法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的整體性問題是指為了充分發揮德育方法的綜合、整體效果,而應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德育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及各德育方法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內部關系)。

1.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問題,主要涉及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即德育方法分系統要與德育要素系統所包括的其他五個分系統——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橫向貫通,互相聯系,互相依存,構成整體。德育方法不應游離于德育整體系統之外,而是發揮它在整體中、系統中的應有作用。例如,從德育方法與德育途徑的關系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根本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途徑和方法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途徑決定方法,德育方法的選擇依賴于德育途徑。如課堂教學這條途徑,決定了講授法和說明法是基本方法;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鍛煉法、考察參觀法則是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方法的改進也會影響途徑的發展。例如,多媒體信息技術,開辟了網絡德育途徑”[2]。同樣,德育方法與其他分系統的關系也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整個德育系統中發揮著各自的獨特作用,而獨特作用的發揮又與它們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

2.德育方法體系的整體性

查看全文

德育方法探究論文

一、德育方法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的整體性問題是指為了充分發揮德育方法的綜合、整體效果,而應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德育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及各德育方法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內部關系)。

1.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問題,主要涉及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即德育方法分系統要與德育要素系統所包括的其他五個分系統——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橫向貫通,互相聯系,互相依存,構成整體。德育方法不應游離于德育整體系統之外,而是發揮它在整體中、系統中的應有作用。例如,從德育方法與德育途徑的關系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根本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途徑和方法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途徑決定方法,德育方法的選擇依賴于德育途徑。如課堂教學這條途徑,決定了講授法和說明法是基本方法;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鍛煉法、考察參觀法則是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方法的改進也會影響途徑的發展。例如,多媒體信息技術,開辟了網絡德育途徑”[2]。同樣,德育方法與其他分系統的關系也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整個德育系統中發揮著各自的獨特作用,而獨特作用的發揮又與它們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

2.德育方法體系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體系的整體性問題,主要涉及德育方法本身系統內部的關系,即各種方法的關系問題。國內有學者指出:“德育過程的復雜性和德育對象的多樣性與變動性,以及制約德育方法的諸多因素,決定了德育方法既是多種多樣又是緊密相連的。不同的方法各有側重,要各種方法巧妙的變換和組合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它將使德育方法的整體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出色地完成德育任務?!保?]因此,方法的整體性問題必須引起重視。眾所周知,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是可以適用于每個人及各種情形的。一種方法,可能完成多種任務,實現多個目標,適合多類內容。同樣,多種方法可能完成同樣的任務,實現同樣的目標,適合同樣的內容;而且,多種方法優選組合可能更好地作用于目標、任務及內容。因此,要根據不同主體、不同時空、不同情形,合理選擇最合適的一種方法或多種方法,進而充分發揮各種方法的協同、整體作用,以便到達良好的德育效果。

查看全文

德育方法特征分析論文

當前,我國德育實效論文性比較差,嚴重偏離現代德育的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學生形成主體意識和自覺主動的精神”[1],不能不說與德育方法不當有很大關系。當前的德育方法存在明顯的缺陷??梢哉f,傳統的德育方法已嚴重不適應時展的要求,現實強烈呼喚德育方法體系的新構建。構建新的德育方法體系,必須了解德育方法的特征。下面就德育方法的基本特征作些探討。

一、德育方法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的整體性問題是指為了充分發揮德育方法的綜合、整體效果,而應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德育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及各德育方法之間的關系(德育方法內部關系)。

1.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

德育方法與其他德育要素的整體性問題,主要涉及德育方法外部關系,即德育方法分系統要與德育要素系統所包括的其他五個分系統——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橫向貫通,互相聯系,互相依存,構成整體。德育方法不應游離于德育整體系統之外,而是發揮它在整體中、系統中的應有作用。例如,從德育方法與德育途徑的關系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根本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途徑和方法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途徑決定方法,德育方法的選擇依賴于德育途徑。如課堂教學這條途徑,決定了講授法和說明法是基本方法;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鍛煉法、考察參觀法則是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方法的改進也會影響途徑的發展。例如,多媒體信息技術,開辟了網絡德育途徑”[2]。同樣,德育方法與其他分系統的關系也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整個德育系統中發揮著各自的獨特作用,而獨特作用的發揮又與它們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

2.德育方法體系的整體性

查看全文

德育方法成敗致因探析

一、德育方法含義

德育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從德育方法和德育方式的關系這個角度來理解德育方法。顧明遠《教育大詞典》中指出德育方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各種影響方式的總稱,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方面的活動方法[1]。第二種是從德育方法與德育手段的關系這個角度來理解德育方法。如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中就將德育方法理解為“教師為了完成德育的某種任務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就是教育手段”[2]。第三種是從德育方法內在構成要素上定義的德育方法,如德育方法就是在德育活動中將師生關聯起來,促使他們之間發生道德信息、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溝通和互動,最終實現師生道德共同發展的方式與手段的總和[3]。因此對德育方法的理解不是唯一的。本文所講的德育方法,是從施教的角度理解的德育方法,它主要指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所采用的各種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它的實質就是要解決“如何教”“怎樣教”的問題。

二、德育方法成敗的主要致因

(一)師生關系。奧地利教育哲學家布貝爾曾指出:“師生關系本身即是人與人關系在教育領域中的體現,更是教師和學生作為人而存在和發展的獨特方式,具有無可比擬的教育力量,師生關系的展開和師生交往過程,使學生獲得人際體驗技能和終生交往品質的重要源泉,也是學生建立價值系統的現實基礎?!盵4]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近感,從而樂于去接受教師的教誨。下面看一則案例。王老師上課后,發現只有趙剛不在,大概過了十幾分鐘,趙剛氣沖沖地走了進來,把桌子上的書本全部推到地上,安靜的教室秩序大亂。王老師心想:趙剛平時不是這樣的,一定事出有因,先不能激化矛盾。于是,便用鎮定的語氣說:“同學們,我們繼續上課!”看到老師沒有發火,學生們也逐漸安靜下來專心聽課,趙剛也坐在位子上不作聲。而課后王老師跟學生做了深刻的探討,趙剛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則案例中,王老師在試圖和趙剛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在這個前提下去解決問題。最后,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立。試想,如果王老師沒有壓制住怒火,不問青紅皂白地就批評趙剛,趙剛也肯定會無禮地頂撞老師,拒不認錯,教育收效甚微。(二)教育時機。教育時機就是教育者在最有效、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教育。下面看一則案例。任老師班里的班風最近發生了很大變化,到底怎么回事呢?一天,任老師在樓道里看到了班里的一個女同學,戴著紅領巾,見了任老師打了個隊禮,然后立正站好,還說了一句“老師好”。任老師當時特別激動,到政教主任那里借了一張獎狀,并用毛筆寫了一個“文明禮貌標兵”獎狀,蓋了政教處的章。任老師頒獎并祝賀她成為第一個文明禮貌標兵。從此,文明禮貌蔚然成風。這則案例中任老師就抓住了這名女生尊敬師長的教育時機,對她進行表揚,對全班學生進行德育,使大家開始注重文明禮貌。如果任老師沒有把握住這個教育時機,想要改變班風就很可能會很困難。(三)對象差異。教育的對象差異指的是由于人的遺傳、環境和所接受教育的不同,每個個體在身體、心理、思想品德的發展情況中存在的差異。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沒有較好地關注到教育對象的差異,即使掌握了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結果也很有可能是失敗的。下面看一則案例。陶行知先生曾經用四顆糖教育了一個犯錯誤的學生,效果很好。最近,又看到了一則故事:一個班主任在處理犯了錯誤的學生時,他也想到了陶先生的四顆糖,并直接模仿了他,但卻收效甚微。學生不但不領情,還把糖扔在地上??上攵@位老師會如何失望。這則案例中,同樣的辦法,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歸途。這是因為這個老師只是在生搬硬套地模仿陶先生的德育方法,求其形而忘了其神。他忽略了因人而異,忽略了共性與個性的區別。俗話說:“教無定法?!笔芙逃膶ο笥肋h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育對象的差異。(四)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各種意外的想不到的事件、能夠恰當判斷、靈活處理的一種能力。正如烏申斯基所說:“無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也不能成為一個優良的教育實踐者。”[5]下面看一則案例。主任暗下決心,一定要抓到故意破壞公物者并且嚴厲懲罰。一次,終于抓到了兩個破壞者。當主任在辦公室對兩人進行教育時,兩個學生認錯態度良好,虛心承認了自己所犯的錯誤。讓人感覺他們不是故意破壞指示牌的。這時,主任心想:這兩個學生認錯態度良好,要給他們改過的機會。于是,沒有讓他們賠償,而是給他倆安排了一個課間看管公物的任務。從此,樓道里的公物很少有人破壞了。這則案例中,主任比較成功的就是因勢利導地引導和激發學生認識并改正破壞公物的壞習慣,從而教育了學生,保護了公物,一舉兩得。

三、德育方法成敗致因的思考

(一)德育有法、但無定法。德育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唯一的,德育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在德育過程中不可拘泥于某一種德育方法的使用,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去運用德育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育者在教育實踐中對于教育知識的靈活運用、對于教育規律的深刻把握、對于教育問題的敏銳反應的一種綜合性創造能力。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對德育方法予以智慧性的把握才能有好的德育效果。(二)做好德育僅注重方法選擇和運用是不夠的。在追求德育成效的過程中,只注重德育方法本身的學習和運用是不夠的。因為德育方法能否成功,不僅僅在于其本身是否合理,還與諸多因素有關系,如師生關系、教育時機、對象差異、教育機智等。這些因素對德育方法的成敗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F實生活中的無數德育案例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單純追求德育方法本身的學習與運用,是不夠的。1.德育方法選擇的依據。德育方法的選擇應當遵循以下兩個依據:一是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二是學生自身的認知和心理特點。德育工作中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如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時,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還處在形象思維的階段,應當選擇更加生動、形象的德育方法。2.做好德育需要德育方法的綜合運用。德育方法的綜合運用指的是在德育中采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的綜合運用可以更加有助于德育目標的達成。如學校組織大家去參觀烈士陵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果在事前不向學生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跡使學生在心靈上事先進行洗禮而是單純的就組織學生去參觀了,最后達到的教育效果肯定沒有前一種情況好。(三)教師需善于反思和總結教之所興與教之所廢。德育工作完成后教師應當總結和反思在德育過程中的得失。教師通過總結和反思會發現,有時德育方法能否成功與德育方法本身的關系并不是太大,而是與教師的教育理性和教師對教育真諦的感悟有關。教師的這些能力與德育方法能否成功具有莫大的關聯,教師應當善于反思和總結德育工作以提升自己對教育真諦的理解。(四)追求德育成效,教師應當注重本身修養的提高。1.多讀書、多積累,學習先進的德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像魏書生、李鎮西、任小艾、竇桂梅,他們的教育人生是智慧的人生,他們在教書育人時是傾注了智慧在上面的。這些優秀教師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面對同類的學生,處理同類的問題,他們管理和教育班級時的個性化經驗是一種智慧,對于其中適合我們自己實際情況的做法,我們應當借鑒,應當學習。2.在德育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會有自己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經驗。這些經驗對于其他教師也許會有很大的啟發,因此,教師之間就應當建立一個平臺用于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教師們還可以利用工作室、研討會等方式交流思想,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擦出火花,驗證思想,傳播思想。讓教師們在交流中體驗德育教學工作中的智慧。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用于教師身上也是很恰當的,只有先提高了自身,形成了良好的師德,學生才會真正去聽從教師的教誨,才會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這種情況下的德育效果也才是事半功倍的,反之,則會事倍功半。為提高專業素養,教師應當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學習專業理論和知識、積極把握進修機會,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為了提高專業外的素養,教師應當學會用心去感受學生、感受教育、感受社會、感受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收獲到教育智慧、人生智慧。

查看全文

談中英德育方法的對比

在社會實踐方面,英國稱為志愿服務活動,而中國稱為青年志愿者或學雷鋒活動。雖名稱不同,但兩國對校園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都非常普遍與廣泛。

中英德育方法的分野

首先,英國在德育方法上采用引導式教育。英國學校在道德教育過程中不大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說教、灌輸及一些標準答案的提供,而主張以“中立”方式呈現含有道德價值觀的教材,指導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思考,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判斷什么才是正確的以及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觀念,同時對社會的道德問題有所反映。而中國德育方法,過于注重整體模式,忽視了受教育者的個性;過于強調硬性的灌輸,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參與;過于重視課堂的直接教育,忽視了學科的融合教育。

其次,英國注重生活化的德育隱性方法。英國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現在其育教材主要以現實為題材,不空洞,以讓學生在現實模擬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由麥克菲爾的“課程發展課題組”編制的《起始線》與《生命線》,前者為中學生使用,后者為小學生使用。比如供中學生使用的《生命線》它以問題式進行,如:一個男孩請他喜歡的女孩看電影,,該由誰付款?為什么?讓學生討論、判斷,旨在使初中生學會關心和發展深思熟慮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處理好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1]可以說這些作品來自學生,更容易有所感悟,易產生共鳴,增強教學的效果。而中國的德育方法上,雖然也也有一些生活類的道德規則,但通常很少以具體的生活模擬來達到德育效果。

再次,英國施行體諒式教育。體諒式教育是由彼得麥克菲爾為代表的道德教育研究機構在實踐基礎之上所確立的德育方案,此方案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作為德育的重點內容。此方案通過生動活潑的具體現實事例,教育學生如何與人相處,為他人著想,從而形成自己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上的人格。體諒式教育把情感因素放到道德教育的重要位置。體諒式教育在教育孩子為他人著想方面,有些類似中國孟子“反求諸己”的思想。雖然中國也注重情感作用,但并未在現實中有效實施。

中英德育方法比較后的借鑒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方法與途徑探討

摘要:小學的教育教學中,由于學生生理年齡、認知水平與實踐能力、人生閱歷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德育一直存在著眾多問題,特別是在途經、方法上存在著突出問題。教育的多樣性、德育的豐富性,教育對象(學生)的多變性、成長性及現實生活的復雜性等,要求德育要通過多途徑來實施。德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充分重視德育工作的完成,切實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本文就小學德育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德育;方法;途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德育工作逐漸成為了小學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小學各科教師在專業教學中也要加強對學生德育的重視,保證學生的智力發展、專業發展和的德育發展并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就小學教育應該如何較強學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簡單分析。

1創新學校管理模式

德育的發展與學校的內部管理是分不開的,要加強學生的德育必須要求學校能夠從內部管理著手,創新內部管理理念,重視小學的德育工作。在過去的學校發展過程中,大部分學校采用的均是傳統的管理模式,傳統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固定化管理、效率低。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為了促進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發展,學校必須要創新“低重心運行,高效率工作,走動式管理,近距離服務”的管理理念,轉變內部管理模式,實現扁平化管理。而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學校不僅要加強對教學的重視,做好后勤管理工作,還要將德育工作當作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了保證德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學校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決策系統、監督系統和執行系統,即創建德育處,使德育處和教務處對各班級和年級的德育工作進行實時監督,要求各年級和各處室必須要嚴格按照新的管理思想進行教學,同時建立完善的反饋系統,方便年級教師或者處室人員進行德育相關信息的反饋。只有做好以上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夠真正取得實效,促進學校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查看全文

中學德育的方法探究

一、持之以恒,耐心細致

在培養人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妄想以簡單粗暴的方法代替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自以為是可以轉變一個人的話,那只是自欺欺人。中小學生年紀尚小、閱歷短淺、經驗不足,不時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言行,這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班主任聽風就是雨,動不動就大發雷霆,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或以罰款等手段輕率處理,這樣帶來的后果,表面可能會震住學生,并表示認錯,但實際口服心不服,且產生抵觸情緒,拉開了與教師的距離,并樹起了一道無形的墻壁。這時,不僅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與教師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正確的態度是允許學生犯錯誤,又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要知道,改正錯誤不可急于求成,只有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才能使學生從心底里知錯、改錯而不再犯錯。

二、充分發揮和利用本人和他人的榜樣作用

教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做學生的經師和人師。即不僅傳授知識,教會學生學習,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做人?!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切不可在教天真無邪的孩子以真、善、美的時候,自己卻扮演了引誘的魔鬼。否則,說一千,道一萬,也無濟于事,甚至適得其反。教師的榜樣作用是任何最科學的德育方法也不能替代的。少年兒童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因此,教育教學中,不僅要用革命領袖、英雄人物、中外科學家的動人事跡感染學生,還要樹立本班本校的學生作為某一方面的榜樣,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學習。不要把榜樣看得非常嚴肅,完美無缺。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往往有更強的直觀性和可模仿性。蘇霍姆林斯基是這樣說的:“少年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美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誘導他們學習好榜樣,做一切好的行為,那么,他們身上所有的缺點就會沒有痛苦,沒有創傷,不覺得難受地消失了?!?/p>

三、構建三位一體的大德育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傳遞不斷加快,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不斷拓寬。有研究表明,現在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20%來自學校,30%來自家庭,50%來自社會。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德育必須走出過去的封閉性教育。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關工委、社會教育委員會等渠道與家庭、社會取得聯系,以采取必要措施,創建一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協調一致、形成合力的大德育環境,以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傊?,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首要任務,如果我們都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那么我們的德育工作就一定會卓有成效。

查看全文

闡述中學德育規律與方法

一、教育途徑上要體現整體性

一是要發揮學校在德育中的主陣地作用,這是由學校的特殊性決定的。學校進行德育以思想品德課及各門學科的滲透為主,以課外活動為輔,相互促進。學校要整合團隊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將團隊活動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相結合,開展學生基本道德養成教育,要發揮共青團獨特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二是要發揮家庭教育的輔助功能。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美德教育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的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孩子道德觀念的養成。家長要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教育和引導孩子樹立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勤勞節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意識,教孩子一些基本的道理。教師要加強與家庭的聯系與溝通,梳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發揮家庭的輔助教育功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通過組織家長學校、家訪等形式,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從而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三是要發揮社區的綜合依托功能。社會對學生的傳統美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主要通過社區來實施,以街道居民區為基本單元的社區,是學生在學習之余的主要生活空間,在學生德育環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發揮社區的綜合依托優勢,協調各方面關系,充分整合、利用社區內的各種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青少年社區文明行動、青少年志愿者行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樹立優良的道德意識。

二、教育目標上要體現一致性

青少年成長的社會化傾向,才能取得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在家庭的實惠教育中要充實進商品生產、交換、分配等要素,強調公平交易、禮貌待客、勤勞節儉、講究信譽等內容,這是時代賦予的嶄新的家教內容。社會商品教育要強調商品社會屬性的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內涵、交換產品即交換勞動的法則,以及明確市場經濟的屬性和商品交換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和法律,使學生在社會經濟激烈變革中穩妥地完成思想轉型的飛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發展自身提出了人才價值觀和人才倫理觀的標準,其中人才倫理觀又是前提條件。為造就各級各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人才,要求學校的德育應奠定在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之上,這就是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目標一致性的任務所在。

三、教育方法上要體現多樣性

一是仍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要手段。應使教育內容從無到有,逐步印記在學生頭腦中,其重點是解決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認知。二是堅持實踐育人的手段。通過組織學生投身參觀、訪談、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知社會、了解社會,進而融入社會,增強學生理性思辨能力,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矛盾糾結中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剔除消極的部分。三是要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知識解決學生思想深處的道德問題,從而達到解惑的目的。四是要運用影視、漫畫等文化形式來增強工作的藝術性和吸引力。要把教育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體現出來。五是要重視運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手段,增強教育手段的時代感,提高工作的效率。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是由眾多因素構成的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全校的管理者和全體教師提高素質,積極參與到德育管理中來,學校德育工作才能有嶄新的面貌。

查看全文

孔子德育方法分析論文

一、孔子的世界觀

孔子的世界觀即孔子的“道”??鬃诱f:“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实谒摹罚┻@句話告訴我們,孔子以“道”為人生的根本追求。什么是孔子的“道”呢?孔子在《系辭傳》中指出:“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說明了萬物、生命的起源。那么“游魂”又從何而來?孔子進一步指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是人人本具的性體,此性天然而有,寂靜光明,無生無死。太極動則顯象起用,所生之象,其數無窮,但始動之際,只有一明一暗兩種形色,明色為陽,暗色為陰,因此稱為陰陽兩儀。陰陽消長,于是太極失明,轉變為游魂,流轉生死。總之,儒家認為太極生陰陽,陰陽生五行,陰陽五行生萬物。五行體現于人則是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所以,做到仁、義、禮、智、信就是符合“道”。

孔子的世界觀決定了其教育的基本內容??鬃訉W說是以“仁”為核心的,這是由孔子的世界觀決定的。《述而第七》篇:“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薄爸居诘馈本褪切南蛑暗馈?,為了追求“道”,就得“據于德”?!吨杏埂氛f:“率性之謂道”,循性不變就是“道”?!暗隆背鲇凇暗馈保?,為了追求“道”,就得“據于德”。“道”是體,“德”是相,兩者皆是內在。由內而外起作用,即是“仁”和“藝”?!耙烙谌省本褪且磺袕摹叭省鄙祥_始。“仁”是“道”和“德”的表現,所以以“仁”為核心的教育內容是由孔子的世界觀決定的?!坝斡谒嚒本褪峭ㄟ^六藝來達道。《論語》開篇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指出學習的目的是改正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行“仁”,并提高人的內在修養,以此達道。所以,孔子的世界觀決定了孔子的人生追求,也使道德成為教化的主要內容。

孔子的世界觀決定了其教育方法。我們知道,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是世界觀的體現,同時又對具體方法有指導作用。《大學》把儒家教學概括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現方法就是使心專一,《三字經》中概括為“教之道,貴以專”。傳統的教學注重內求,給學生一段詩文,先不講意思,讓學生不斷地讀,則其意自現。孔子的學生都學《詩》,《詩》越讀,意思越出來,出的不是詩文的意思,而是本心的真知和能力,這種教學方法與以太極為本體的世界觀相一致??鬃釉诮虒W中一系列具體教學方法的運用,也都有其特定的理論依據,比如因材施教、啟發誘導等。

二、孔子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由不同層次的方法構成的,有方法論層次上的德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法,也有具體方法。本文嘗試著對孔子的幾個主要教學方法加以探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