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規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11:33: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道德規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道德規范

紀委道德規范方案

活動內容和時間安排

活動從2012年3月開始,至7月底結束,分動員部署、學習討論、總結完善三個階段。

(一)動員部署階段(3月中旬至4月中旬)

制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使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充分認識活動的重要意義和目的,明確安排和要求,增強參加活動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二)學習討論階段(4月上旬至6月底)

作風評議(4月下旬)結合“三大主題暨作風整治”教育活動,對照尚勇書記指出的“庸、懶、散”、“假、浮、蠻”、“私、奢、貪”等九個方面的問題,開展作風評議活動,廣泛征求紀檢監察干部對保持黨的純潔性、創建模范單位、模范機關、模范黨員和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意見建議。采取向有關單位和執紀對象發放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紀檢監察干部遵守職業道德、“十個嚴禁”等有關規定和干部作風建設情況。

查看全文

淺談會計師道德規范

論文摘要: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其執業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是關于注冊會計師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執業能力和職業責任的基本要求,是現實社會的主體道德之一。根據十六大的精神,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細要》和《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的要求,大力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論文關鍵字: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

一、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1、從職業道德與經濟的關系來看,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產生于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基礎經濟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賴以產生、存在、發展的基礎和根源,因此,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一經建立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并能動地反作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反作用集中體現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從職業道德與以德治國的關系來看.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以德治國的思想在注冊會計師從業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注冊會計師作為特殊的從業人員,對其職業道德有著較高的要求,《中國注冊會計師基本準則》從五個方面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要求。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是通過對注冊會計師行為的導向或約束,要求注冊會計師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應當做什么或不應當做什么,是去指導注冊會計師怎樣去進行職業活動的。會計法律不能解決的問題,只能依靠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甚至會計法律的有效實施還要以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為基礎,會計法律如果離開了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支持,其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從精神方面調控注冊會計師的行為,是注冊會計師職業活動順利進行不可缺少的一個前提條件。

3、從職業道德與社會風氣的關系來看,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培養和形成。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運轉過程的中介人和監督者,注冊會計師制度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總會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國家、單位、投資者、債權人等各相關方的利益,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社會的道德風尚。如果每一個注冊會計師在從業活動中,都能正確行使自己的職業權利,履行自己的職業義務,自覺遵守其職業道德,那么,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就會對社會風氣產生一種健康向上的促進作用,從而有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培養和形成。

查看全文

道德規范內化的心理效應分析論文

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內在的道德品質,內化的心理效應包括過程和結果效應。過程效應是指在道德規范內化過程中引起的個體心理反應,包括同化、順應、失調和斥拒效應。同化效應是指個體道德認知結構吸收新的道德規范,并納入個體道德認知結構中。效應中并非所有的道德規范都能納入個體道德認識結構中,個體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和選擇性。外在的道德規范,經過個體認知結構的整理、分析、組合、轉換,形成整體和一般性的道德認知結構。

順應效應是個體與道德規范相互作用過程中道德規范對個體的改變,使個體認知結構符合道德規范的性質。原有的認知結構,只能同化那些與產生舊認知結構的環境基本相同或變化不大的道德規范,當道德規范發生變化時,認知結構不能適應新的情況,同化就不能取得成功。這就迫使個體運用自我調節的能力進行結構更新,變舊的結構為新的結構,以新的動作方式進行同化活動。

這時,個體必須響應道德規范,才能同化道德規范,否則會遭到道德規范的抵抗。順應是個體改變舊的認知結構,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以適應變化的道德規范過程。改變舊的認知結構不是拋棄舊的認知結構,新的認知結構的建立是對舊的認知結構的揚棄,是把舊的認知結構整合到新的結構中,成為新的結構一個組成都分。在這個過程中,認知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不斷地由同化到順應,再由順應到新的同化,經歷不斷地量變到質變到新的量變的發展過程,同化與順應的更替過程,就是個體認知結構不斷發展的過程。

失調是同化或順應的前奏或先期心理反應。連接新的道德規范,連接著個體心理結構,是個體道德認知結構與新的道德規范之間的必然、有效的反應。必然是因為道德規范不可能“純粹自然”地或完全無意識地注入舊的道德認知結構中;舊的道德認知結構也不可能對外在的道德規范長驅直入而死水不驚。有效是因為新的道德規范成為個體的道德認知結構中有效的成分,促使道德認知結構發生改變。個體的心理失調是必要的,只有引起心理失調,才能打破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的“靜止”狀態,在動態中形成新的結構。

拒效應是指在道德規范內化的過程中引起個體強烈的排斥反應,使道德規范游離于個體道德認知結構以外。排斥效應是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的“自我保護”效應,這種效應的直接動因,來自個體道德認知結構與外在道德規范之間的水火不容。其心理效應,不是道德規范內化的主要反應,在特定時期、特定條件和群體中,是一種有代表性的客觀存在。

結果效應是指個體道德認知結構同化某種道德規范,使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產生某些變化,它的出現會在新的同化過程中影響著過程效應。對于結果效應可以依照社會價值體系進行價值判斷,結果效應分正、負、零和混合效應。正效應是指外在的道德規范作用于舊的道德認知結構,使個體產生和預期期望一致、合乎社會價值需求的變化。其變化有利于道德規范的代表性、先進性和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的包容力和應變力;有利于個體道德認知結構內化道德規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負效應是指外在的道德規范作用于舊的道德認知結構,使個體產生與預期期望相反、背離社會價值需求的變化。其變化的原因是主觀、客觀和傳播媒介。零效應是指道德規范不能為個體認知結構所內化和對個體道德認知結構本身產生影響。盡管道德規范存在著,但個體道德認知結構對此沒有反應,產生不了內化效果?;旌闲侵傅赖乱幏秲然a生的綜合結果,是正、負效應的疊加,在道德規范內化過程中,混合效應是常見的心理效應。

查看全文

試析道德規范內化的心理效應

內化是外在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個體內在的道德品質的必然過程,也是個體汲取道德營養,形成符合社會需求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必由之路,而道德規范的內化與個體的心理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歸納道德規范內化的心理效應,并分析其成因,不僅是道德教育所必須,也是倫理學所必須。

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內在的道德品質是一個相對的有始有終的過程,因之,內化的心理效應則包括過程效應和結果效應。所謂過程效應,指在道德規范內化過程中引起的個體的心理反應,這些反應包括同化效應、順應效應、失調效應和斥拒效應等。

所謂同化效應,指個體的道德認知結構吸收新的道德規范,并把新的道德規范有效地納入個體的道德認知結構之中。在這一效應中,并非所有的道德規范都能被納入個體的道德認識結構中,因為個體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和選擇性。外在的道德規范只有經過個體的認知結構的整理、分析、組合、轉換,才能形成具有整體性、一般性的道德認知結構。在這一心理活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結構發生了量的變化,亦即新的道德規范被有效地吸收并促使個體認知結構發生某些預期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認知結構,而是使個體認知結構具有了更強的同化能力。

所謂順應效應,是個體與道德規范相互作用過程中道德規范對個體的改變,順應使個體認知結構符合道德規范的性質。原有的認知結構只能同化那些與產生舊認知結構的環境基本相同或變化不大的道德規范,當道德規范發生較大變化時,認知結構不再能夠有效地適應新的情況,同化也就不能取得成功。這就迫使個體運用自我調節的能力進行結構更新,變舊的結構為新的結構,以新的動作方式進行同化活動。這時,個體必須首先響應道德規范,然后才能同化道德規范,否則就會遭到道德規范的抵抗而陷于失敗。顯然,傾應是個體改變舊的認知結構,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從而適應已經變化了的道德規范的過程。但是,改變舊的認知結構并不是拋棄舊的認知結構。新的認知結構的建立是對舊的認知結構的揚棄,是把舊的認知結構整合到新的結構中去,使之成為新的結構的一個組成都分。在這一心理過程中,認知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認知結構不斷地由同化到順應,再由順應到新的同化,從而經歷了一個不斷的量變--質變--新的量變的發展過程。同化與順應的更替過程就是個體認知結構不斷發展的過程。

失調是同化或順應的前奏或先期心理反應。它一方面連接新的道德規范,另一方面連接著個體心理結構,是個體道德認知結構與新的道德規范之間的必然的、有效的反應。說它是必然的,是因道德規范不可能“純粹自然”地或完全無意識地注入舊的道德認知結構之中;舊的道德認知結構也不可能對外在的道德規范長驅直入而死水不驚。說它是有效的,是因為新的道德規范成為個體的道德認知結構中有效的成分,或者促使道德認知結構發生改變。個體的心理失調是必要的,只有引起個體心理失調才能打破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的“靜止”狀態,在動態中形成新的結構。如果個體對外在的道德規范或“視而不見”,或“麻木不仁”,要想引起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的變化是難以想象的。

所謂斥拒效應,是指在道德規范內化的過程中引起個體的強烈的排斥反應,從而使道德規范游離于個體道德認知結構之外。排斥效應是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的“自我保護”效應,產生這種效應的直接動因來自個體道德認知結構與外在道德規范之間的格格不入或者水火不容。這種心理效應雖然不是道德規范內化的主要反應,但是在特定的時期在特定的條件和群體之中,它卻是一種有代表性的客觀存在。

查看全文

教師基本道德規范分析

[摘要]法治社會語境中教師基本道德規范,是指教師應普遍遵循的最為基礎性的道德義務,奉行、捍衛當今的社會法治與教育法治。法律不僅是基本道德規范的制度表達,而且是法治社會的核心要素。我國教育法律法規對教師所規定的職責、義務,應成為教師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改革發展時期學校道德基礎環境較為復雜且不穩定,師德現狀與依法治教并不完全耦合,某種程度上干擾了法治社會的整體推進,這與基本道德規范的失守密切相關。基本道德規范凸顯法治意蘊,這對分析總結當前師德困境態勢及師德危機影響因素,以培養更多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加快法治社會進程都有著重要的現實啟示。

[關鍵詞]法治社會;基本道德規范;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盵1](P379)教師不僅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神圣使命,也是明道、信道、守道的傳播者、踐行者。在當今法治社會進程中,人們對于社會主體道德的要求往往以法治為重要視角,對于教師也不例外。強調:“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盵1](P133)“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盵1](P133)在德法并舉理念下,師德較之以往任何時候都備受社會關注,而教師基本道德規范是教師的基本遵循與最后守護,是弘揚高尚師德、推進依法治教、加快法治社會進程的最有力抓手。

一、教師基本道德規范的內涵及其法治意蘊

倫理學界通常認為,基本道德規范是特定社會歷史時期,社會主體在調整利益關系中符合“善”的最基本要求,而都應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義務。這里的“基本”突出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社會規定性,突破此基本就意味著失去作為“社會人”的主體資格。道德具有層次性,基本道德規范側重于作為社會化的人在生活實踐中遵守反映社會共同意志的道德規范的最低限度,具有社會行為的普遍制約性、社會意志的廣泛滲透性、社會利益的互惠互利性等基本特征,承載著行為所應有的認知、調節、評價、教育等社會功能。道德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決定了基本道德規范的時代感。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盵2](P471)今天,我們對于教師基本道德規范的認識,只有把它置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下才更為理性?;镜赖乱幏兜纳膳c實現,不僅依靠人的自覺能動性與廣泛的社會輿論,而且有賴于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胺墒堑赖碌牡拙€,也是道德的屏障”。[3](P204)道德蘊含法律的精神內涵,法律體現的是法治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二者共同指向道德的底線。基本道德規范與法律一道奉行自我義務、他人權利、公平正義等原則,使道德法律化、法律支撐道德成為可能。在法治社會進程中,法律是法治的核心與外現,基本道德規范通常不斷地被法律所采納,道德法律化成為有效發揮基本道德規范制約功能的重要形式。因而,將教師基本道德規范的理論與實踐置于法治社會的進程中加以研究,才具有更好的現實意義。基本道德規范可以分為行業基本道德規范與個體基本道德規范兩個最為重要的類型?;诼殬I的特殊性,教師基本道德規范從社會公共屬性而言是從屬于行業基本道德規范,從社會個體屬性而言則從屬于個體基本道德規范。教師基本道德規范除了有著與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一般意義上相同的內涵與法治意蘊以外,還有其立德樹人、安于教學、學術創新、團結協作、名利得失、公正仁愛、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內在規定性。這種內在規定性主要體現于《教師法》及教育部等部門頒行的《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幼兒園工作規程》等教育法律法規,對教師所規定的職責、義務條款。

二、教師基本道德規范于法治社會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查看全文

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分析論文

所謂職業道德,即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自己特定的工作中.思想和行為方面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各行各業都有其特定的職業道德.正如恩格斯所言:“實際上.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而國家公務員(以下簡稱公務員)由于其地位和作用以及職業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不僅要模范遵守一般群眾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而且還必須踐行與其從事的工作性質密切相關的更高層次的職業道德規范。眾所周知.公務員職業道德最基本的原則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由此,筆者認為其最主要的規范應該是“公”、“實’,、“廉”、“儉”。

一、“公”即一心為公、公而忘私、公道正派。

(一)一心為公。它既是公務員與國家和政府關系的本質體現,也是公務員思想、行為、作風等各方面的最主要的道德規范。國家公務員是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實施國家行政行為的主體.這個根本屬性決定了公務員的職業行為必須無條件服從國家意志.處處考慮和維護國家的尊嚴和政府的聲譽。具體地說就是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集中表現為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及總書記提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和政治敏銳性等行為規范。

(二)公而忘私。公務員要真正做到‘’一心為公”必須正確處理好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因為公務員在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必然會面對著利益的取舍問題,尤其是當國家利益或人民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更加不可避免的迫使其作出抉擇。作為一切言行都以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高目標的公務員.個人利益必須眼從于人民利益,只有在保障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統一。這是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中處理利益取舍問題時最起碼、最經常的要求。而在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發生沖突的情況下,自覺地無條件地服從于人民利益,在人民需要的時候.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犧牲個人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則是公務員職業道德原則最重要的歸宿.也是衡量一個公務員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尺度。在這方面,我們有許多榜樣.60年代的焦裕祿和90年代的孔繁森就是典范。

(三)公道正派。公務員的職業性質決定了不管他頭上有沒有“帽”.手中總會有點“權”。要使公務員能夠正確行使權力.切實保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變.就必須具備執政為民、用權為公、奉法1}理、正直無私、公事公辦等職業道德規范。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處理問題,秉公辦事;解決問題.主持公道;遇到干擾.鐵面無私。從而杜絕‘“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等腐敗現象。

二、“實”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做老實人。

查看全文

解析道德規范表現形式的歷史演進

摘要:道德規范的產生和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根源,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在人類漫長的道德生活中,道德規范曾有過形態各異的表現形式,大體可以概括為圖騰、禁忌、禮儀、風俗、茂言、準則、義務、責任等幾種主要的表現形式。道德規范表現形式的歷史演進,是一個由蒙昧到理性、由自發到自覺、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關鍵詞:圖騰禁忌禮儀風俗蔑言準則義務責任

道德規范是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一定維上會或階級對人們行為和關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也是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準。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規范對于促使人們追求道德完善,逐步從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具有極其重要的道德歷史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規范的產生和形成,有著深刻的社經濟根源,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道德規范不是人們抽象思維的產物,而是對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一定道德關系的反映和概括。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

在人類的道德生活中,道德規范作為人們道德行為的準則,從古到今,曾有過形態各異的表現形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從原始人的道德規范到現代人的道德規范,如果僅從形式上進行抽象,大體可以概括為圖騰、禁忌、禮儀、風俗、咸言、準則、義務、責任等幾種主要的表現形式。

一、圖騰

查看全文

工商局道德規范指導方案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頒布實施了《工商行政管理人員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職業道德規范》),這是工商機關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踐行以努力做到“四個統一”為核心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論創新成果的重要舉措。為在全系統迅速掀起深入學習貫徹《職業道德規范》的熱潮,根據國家工商總局《關于印發〈工商行政管理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的部署要求,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全市工商工作實際,以加強干部隊伍教育、構建工商行政管理人員職業價值觀為目標,通過學習貫徹《職業道德規范》,牢記“政治堅定,忠于職守;執法為民,高效服務;依法監管,公正維權;嚴守禁令,廉潔勤政。”4句話、32個字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推動系統廣大工商干部不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自覺形成與科學發展觀和時展要求相適應的職業價值觀和道德素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團結一致搞好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過硬、業務上過硬、作風上過硬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二、組織領導

市局成立深入學習貫徹《工商行政管理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活動領導小組,

縣局、各分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工商職業道德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具體工作措施,確保職業道德規范工作有領導、有組織、有安排、有檢查、有總結、有效果,真正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

探究對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了解

摘要:會計工作涉及社會經濟生活各方面,經濟與社會事業越發展,財會工作就越重要,作為“反映、監督與拉制”財務運行的主體—會計人員責任重大,因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建設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國,建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工作還只是開始,實踐不多,經驗也有待積累。但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已經說明,開展這項工作非常必要,是整領會計工作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關健詞: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加快,不少財會人員在物質財富中失去了方向,貪污、濫用職權等行為大行其道,客觀上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使其成為各行各業會計人員必須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自律標準,這是我國加人世貿組織后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有效治理各種貪污、腐敗行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人結合實際情況談談對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認識。

1.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具體地說,是指會計職業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履行會計行為時所應遵守的道德標準。

2.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查看全文

中英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會計行業也迎來了機遇和挑戰。在公平開放的國際競爭中,沒有職業道德自律的會計人員將被淘汰。本文對英國與中國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作簡要比較,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發展起到借鑒作用,以加快我國會計行業職業道德建設和推動相關教育。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中英會計職業道德不同;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對策

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行業文化和凝聚力,對企業行業發展影響深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會計行業在對職業道德的要求方面,標準更高,要求更嚴,需要從業人員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因此,職業道德在會計行業中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英國和中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簡要比較,學習借鑒英國的經驗,以加快中國會計師在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推動相關教育的發展。

一、中英兩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不同

(一)強制性要求不同。英國會計師是指屬于英國本土會計師專業團體的會員統稱。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創立會計師制度的國家,會計師專業發展亦是全球最發達的地區。由于英國政府采用會計師專業團體多元競爭的特色,促使在英國境內出現了世界上兩大會計師公會;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和特許公認會計師公(ACCA)。由于英國會計職業歷史發展悠久,一步步衍生出適合英國本土發展的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即為:真實公允、客觀公正、職業能力和保密性。英國將職業道德規范列入必學科目,具有強制性的要求。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涉及了會計師在執行專業活動中的一切技術性和非技術性行為,已經體系化。英國非常重視職業道德的教育并擁有完整的考察會計師職業道德的測試系統,例如ACCA就擁有自己的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測試。誠信、公平公正是會計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與會計專業勝任能力同等重要。我國自恢復會計師制度以來,會計職業道德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規范體系,而僅是一種意識形態范疇上的規范,也沒有強制性的法律要求,只是依據《注冊會計師條例》中的有關條款頒布了指導性文件。行業自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管制上的基本形式,會計職業道德的實施主要靠會計人員的道德感和良心,而不是受制于外力。雖然后來制定并頒布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試行)》和《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由于我國對會計職業道德處于“基本原則”的規范中,尚未頒布相關的強制性法律文件,在“基本準則”和“指導意見”支撐下,會計道德的規范和執行將大打折扣。(二)側重點不同。英國會計的主要特點是強調“真實與公允”,對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規定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來自《公司法》中關于公司會計的規范和要求;二是來源于會計職業團體制定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有關文件。英國的“會計職業團體協商咨詢委員會(CCBA)”成立于1976年,它是“特許注冊會計師協會、特許管理會計師協會、英格蘭會計師協會”的聯合委員會,并且設立“職業道德聯絡委員會”,專門負責協調各職業團體的職業道德規范建設,各會計職業團體在CCBA的指導下負責制定本行業具體的職業道德規范。英國會計職業道德體系是《公司法》作出的原則性規定,各行業的道德規范主要是由各個會計職業團體制定頒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約束本行業會員的行為,各會計職業團體共同構建成一個完整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系。英國的會計職業團體較多,所以各個團體制定的職業道德規范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我國主要由政府部門制定相關規范。財政部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也做出了規定,具體規定包括如下六個方面:敬業愛崗、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守秘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雖然也要求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各單位應定期檢查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不過在基本準則獲得一系列具體準則和實施細則的支撐之前,任何會計道德的定義難免空泛。(三)規范性質不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性質與各國法律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由于英國法律基礎是英美法系,而中國法律基礎是大陸法系。法律基礎的不同,影響了中英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性質的不同。英國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具有顯著的職業團體規范性質,即由職業團體制定、頒布約束同行業會員的行為,對不合格予以督導和專業性懲罰;而中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則明確指出,制定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其法律依據為《注冊會計師法》,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由中注協制定,但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二、中英兩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不同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