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風險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11:18: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道德風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道德風險

存款保險的道德風險

一、存款保險制度概述

存款保險制度是指為了維護存款人的利益和銀行的穩健經營與安全,國家金融體制中設有負責存款保險的機構,凡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強制或自愿地以繳納存款保險金的方式投保,當投保銀行出現信用危機,特別是發生擠兌時,由存款保險機構向其提供流動性資助或代替該破產機構在約定的限度內向存款者支付存款。

存款保險制度在提高公眾對金融機構的信心、降低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因此,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監管當局的審慎監管以及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功能被公認為金融安全網的三大基本要素。金融監管當局的金融監管是一種事前危機防范的手段,而存款保險制度則可以補充金融監管當局監管的不足,可把銀行倒閉對社會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小。

由于世界各國的經濟金融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和法律體系的不同,各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存在一些差異,但是其基本目標卻是相同的:(1)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尤其是保護小額存款人的利益;(2)設立對出現嚴重問題或面臨倒閉的銀行的合理處置程序;(3)提高公眾對銀行的信心,保證銀行體系穩定。

二、我國存款保險現狀及建立顯性存款保險的必要性

1、我國存款保險的現狀

查看全文

醫療險市場道德風險透析

醫療保險是國家和社會為社會成員提供用于患病、受傷、年老的治療費用、服務和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它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的非盈利性社會事業,關系到人們的健康、人力資本的再生產、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繁榮昌盛,是我國社會保險制度中的重要一環。但是,由于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體制存在種種缺陷(諸如保險范圍窄、社會化程度低;衛生資源在地區上分配嚴重不合理;缺乏合理的醫療經費籌措機制和穩定的醫療費用來源;醫療資源供需雙方的制約機制失控,等等),加上醫療保險市場存在顯著的信息不對稱,于是就造成了醫療保險市場上嚴重的道德風險,醫生和患者為了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過度提供或索取醫療服務,進而造成了醫療衛生資源使用的低效率和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在我國如何減少道德風險,提高對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防止對醫療衛生資源的過度消耗,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和研究。

一、我國醫療保險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醫療保險市場的現狀。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最初是20世紀50年代建立起來的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該制度是適應當時的計劃經濟發展的形勢和需要的,曾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嚴重滯后,已不能滿足人們對更深層次和更大覆蓋面的醫療服務的需求。同時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導致了很多不良的現象,所以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主要標志是:確立了新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對我國醫療保險體制的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醫療保險市場的特殊性,導致我國醫療保險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二)我國醫療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我國醫療保險市場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由于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導致的不良現象,比如:保險范圍窄,社會化程度低,承保范圍不足;衛生資源在地區分配上嚴重不合理;缺乏合理的醫療經費籌措機制和穩定的醫療費用來源;醫療資源供需雙方的制約機制失控等。二是由于醫療保險市場存在顯著的信息不對稱,滋生了嚴重的道德風險,道德風險的存在擾亂了醫療保險市場的秩序,造成了醫療費用的急劇攀升和醫療資源的巨大浪費。由道德風險引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投保人過度消費;

(2)醫療服務機構的誘導消費;

查看全文

談論農業險道德風險問題

一、引言

自2007年我國首先在內蒙古、吉林、江蘇、湖南、新疆和四川試點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后,我國農業保險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近五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累計超過了600億元,總計向7000多萬農戶支付保險賠款400億元。但在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后卻存在著虛假承保、騙保騙賠、克扣補貼等影響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問題。這些問題造成部分地區保費、賠款虛高,阻礙了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的良好運行,部分農民拿不到或者拿不全應有的賠款,造成商業保險公司巨大損失、打擊其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業務的積極性。這些現象所反映出的是我國農業保險中存在的嚴重的道德風險。

二、我國農業保險中存在的道德風險及其原因

通常保險中所指道德風險是由于個人的行為不端、不誠實、居心不良或有不軌企圖,故意促使風險事故的發生,以致引起社會財富損毀和人身傷害的風險因素。多指投保人群體中所出現的道德風險。在我國農保中所出現的道德風險,不僅包括傳統的保險中的投保人的道德風險,也包括保險業務人員以及相關部門的道德風險。

(一)投保人方面出現的道德風險投保人方面所出現的道德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故意造成保險事故,其中又分故意損毀保險標的和受災后不積極搶救保險標的。前一種主要是因為部分農民認為購買了保險沒有獲賠是不劃算的,所以故意損毀農作物或牲畜來獲取賠付,而保險公司理賠時又很難判斷是否故意造成。第二種是因為部分農民認為,購買保險后出現災害,保險公司會賠付,損失是保險公司的不是自己的,沒必要去搶救保險標的。這都是因為農保知識的普及還不夠。二是發生保險事故后,謊報受災數目。例如農戶為自養牲畜投保,發生瘟疫后,投保標的損失了一半,為獲得更多賠款,將其他農戶未投保牲畜作為自己的受災保險標的要求賠付。保險公司很難判斷哪些是承保標的,哪些不是。該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農戶的誠信問題。

(二)保險業務人員的道德風險現階段從事農保的業務人員大都是“半路出家”,致使其對業務了解不透徹,對許多問題沒有解決的經驗,職業素質參差不齊。農保近幾年才在我國迅猛發展起來,其政策、制度還在摸索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漏洞,再加上國家為支持農保發展所提供的大量財政資金補貼的誘惑,一些保險業務人員在辦理業務過程中,逐漸顯現出道德問題。例如,一些農村的業務人員為了簡化自己的工作,讓投保人自行填制保單,既未認真地履行向投保人說明解釋保險條款內容的義務,又未進行認真詢問,造成理賠糾紛;又如,一些人員對農保的資金補貼起歹心,開出假保單來騙取保費,使得部分地區保費虛高和財政資金流失;甚至有業務人員偽造發生風險事故并自行領走賠付,使得保險賠付虛高,真正發生保險事故時,農戶無法得到賠付。

查看全文

失業險制度道德風險及防治策略

一、道德風險的內涵

道德風險最早是保險學中的一個概念,指投保人投保后,對其保險標的的注意程度會降低,從而增大了保險標的的風險程度。經濟學家對這個概念一般化后,主要指委托人和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人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損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不必為其承擔責任的行為。這種情況下,道德風險常常被稱為“道德敗壞”。它包括事前道德風險(即逆向選擇)和事后道德風險,前者被稱為隱藏信息的道德風險,后者被稱為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廣義的道德風險不僅包括狹義的道德風險,還包括由于人責任的有限性等原因導致人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對委托人造成損失的風險行為,即心理風險。在這種道德風險事故中人并不具有不道德或者違法傾向,只是由于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導致了道德風險的發生。在這些情況下,是由于委托人不能對人的心理、行為準確了解和控制造成,所以也屬于道德風險。本文研究的道德風險主要指狹義的道德風險中事后道德風險。這種道德風險常常被稱為“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對于這種道德風險,學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它是一種敗德行為,是由于人的不誠實和不正直導致的風險事故的發生或擴大;另一種認為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使委托人利益受損的情況,并不必然地反映人的道德敗壞,它是經紀人最大化自身利益時所產生的一種負面效應。現實生活中,往往是以上兩種情況混雜在一起。

二、失業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及表現形式

1.失業保險中的道德風險的定義。失業保險產生道德風險問題,最初是由20世紀70年代的勞動經濟學家們提出的。他們從微觀經濟學的視角來研究失業保險制度對勞動力供給行為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工作搜尋理論的出現,為經濟學研究失業者的理性行為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具體來說,失業保險中的道德風險主要是指在失業保險制度下,保險方(失業保險機構)和被保險方(參保人、失業者)兩方當事人存在著信息強弱不對等關系,保險雙方的其中一方失業保險機構不能觀測到另外一方參保人的失業的真正原因、失業期間有無求職要求、是否積極努力地尋找工作等情況,因此處于信息的相對劣勢方,而參保人在失業后成為受益方,他(或她)對自身失業原因、生活狀況、工作環境以及工作搜尋努力程度等都有全面的把握,因此被保險人處于信息的優勢方。這樣,典型的道德風險問題便在失業保險領域產生了。

2.失業保險制度中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在失業保險領域,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愿失業問題。失業保險道德風險中的自愿失業是指參保人因主觀原因而導致失業,其目的在于獲得一定數額失業保險金的行為。在失業保險制度中,失業保險機構在認定參保人失業事實時,很難準確把握失業人員是否因主觀原因而導致失業的發生。部分參保人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主動自愿失業,冒充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雖然失業保險金的數額有限,不可能完全滿足失業人員的現實需要,但失業保險金是在參保人不參加任何工作的情況下發放的,因此失業保險金對于自愿失業者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查看全文

社保的道德風險及遏制詮釋

摘要:道德風險來自人的機會主義傾向,是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利后果的人為風險。道德風險在社會保險領域發生的頻率最高、分布最廣、造成損失最大、防范難度也最高。被保險人試圖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優勢,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做出損害保險人利益的行為。道德風險在社會保險的所有項目上都存在相應的表現及危害。針對社會保險中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應從完善社會保險立法、增強查處力度、設計約束與激勵并重的機制、建立信息對稱機制及誠信自律機制等方面遏制社會保險的道德風險。

關鍵詞:社會保險;道德風險;遏制策略

一、社會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內涵

社會保險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中處于核心地位,道德風險在社會保險領域發生的頻率最高、分布最廣、造成損失最大、也最難防范。它是指在建立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關系后,被保險人試圖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優勢,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做出損害保險人利益的行為。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經濟學家阿羅就研究和首先提出了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問題,他對道德風險這一術語的定義是“保險單背離了它本身的激勵方向,并因而改變了保險公司所依賴的保險事故發生的概率。這樣,一個保險金額超出保險價值的火災保險單可能會誘致縱火案的發生或至少能導致管理疏忽。從世界范圍看,現代社會保險制度能否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是各國能否有效應對社會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可以說,從北歐福利國家競爭力的下降,到西歐國家的社會保險基金危機;從對英國社會福利制度是“養懶漢”制度的批評,到美國醫療保健制度運行的低效率,都與道德風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中國的情況看,在社會保險制度建立和運用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也是道德風險或相關問題,而且,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迄今為止還很不充分。這種情形,使我們必須關注社會保險領域的道德風險。

二、社會保險中道德風險的表現及危害

(一)中國社會保險領域道德風險的表現

查看全文

社會醫療保險道德風險防范管理策略

1社會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及表現形式概述

我國社會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主要源于醫療組織機構,也就是醫療組織機構引導患者接受過度檢驗,使患者入院門檻降低,在治療方案選取時,臨床醫師通過選取治療費用較高的診療方案,導致過度醫療現象十分嚴重。社會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及表現形式具體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醫療資源過度使用。因社會醫療保險的費用支出主要通過第三方支付,基于此促使患者與醫院在疾病治療中,并沒有處于診療方案“性價比”的層面加以考量,而是更加主觀傾向于高昂的診療計劃,以至于醫患雙方缺少費用節約意識,引發道德風險問題,具體表現在:(1)常見的掛床住院現象。即“小病”患者假住院,記錄相關的住院信息,醫院開具相應的病歷,但是并沒有真實住院,而是在家中調養,利用此種手段,獲取醫院在門診無法報銷部分的醫療費用。(2)分解住院現象。也就是患者還沒有痊愈時,患者通過多次住院出院分解住院費用,避免社會醫療保險費用支付達到封頂線。(3)過度醫療檢查與過度手術現象。是在患者還沒有確診的情況下,實施相關沒有必要的醫學檢查,在治療過程中,除去必要的醫學檢查,還進一步增加相應的檢查項目,在醫療設備檢測的情況下,促進過度手術發展。(4)過度使用藥物。利用高價新特藥替代常規藥品,使完全可以口服藥物治療,卻改成輸液治療,造成抗生素濫用,現階段藥品總使用量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第二,參保者疾病防范意識低下。沒有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個人,相比于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個體,缺少“積極鍛煉,疾病防控”的觀念,因為鍛煉與防控都是需要相應的成本。結合相關數據表明,參保個人在不健康生活習慣等方面變化并不顯著,吸煙的概率上升0.927%、飲酒的概率增加0.096%,但是參與體育運動的概括有所降低達到6.57%,由此可見,參與社會醫療保險的個人防控積極性減弱,不管是在個人角度,還是國家的角度,都會對公民體能素質帶來影響。

2社會醫療保險道德風險的原因分析

2.1不對稱的信息。在醫療領域范疇中,醫院掌握先進的醫療技術與醫療信息,促使自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然而大多數患者對于自身疾病并不十分了解,且無法確定自身病癥,如若臨床醫師建議患者接受相關檢驗與手術治療,患者不存在相應的充分信息,自己無法判定這些診療技術的實際需求,只能從醫院診斷中,選取相應醫療服務的質量與數目。2.2醫療服務價格補償政策。醫療服務價格補償政策“以藥養醫”實施以來,促使臨床醫師、醫院組織機構的實際收入和醫藥費用存在正相關,藥品收入作為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因對于醫院的投入進一步弱化,準許臨床醫師收入藥品收入15%左右作為提成,這也促使臨床醫師容易引導患者選取價格高昂的藥品進行治療,導致社會醫療保險財政壓力持續增加。2.3第三方費用支付形式。參社會醫療保險者的醫療費用主要由社會醫療保險組織機構進行代付。社會醫療組織機構希望減少醫療費用,然而患者更希望社會醫療保險組織機構支付更多的醫療費用,臨床醫師在此環節容易站在患者的角度,也就是患者選取高付費比與最佳治療效果,臨床醫師考量自身經濟因素與醫患關系也更加側重于高費用治療方案的選取。結合微經濟學理論基礎,編制社會醫療資源需求曲線圖(如圖1所示),進一步體現患者對于醫療資源的需求變化情況;在沒有推行第三方費用支付形式與事后報銷情況下,患者考量自身的經濟條件,會盡量運用便利的醫療資源,針對醫療資源的需求量用Qa表示,在費用獲得社會醫療保險機構保障之后,相較于醫療費用患者將目光轉向治療效果方面,醫療價格保持不變,但患者對于醫療資源的需求量也從過去的Qa發展成Qb。觀察圖2,體現醫院針對醫療資源的供給情況,也就是在患者沒有接受社會醫療保險時,醫療組織機構會出于對患者治療費用的承受能力考量,醫療資源供給量用Qc,在社會醫療機構對準患者實施保障后,社會醫療需求量也會升高至Qd。第三方支付形式的出現,容易降低臨床醫師與患者的節約意識,導致二者在臨床治療中,忽視對治療費用、支付能力的考量,從而盲目選取治療價格較高的方案計劃。2.4臨床醫師的防御治療計劃選取。受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醫療糾紛事件,醫療事故頻繁發生,較高的醫療費用使得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等情況,導致臨床醫師與患者的關系日益緊張化,患者容易對臨床醫師與科學技術有著較高的期望,以至于臨床醫師容易選取防御治療方案,對自我加以保護。也就是為了讓自身承擔過多的治療失敗責任,而在臨床治療初期,要求患者展開全身檢查,涉及在患者沒有被確診過程中,要求患者展開檢驗與在確診后重復檢驗,治療階段支持與引導患者接受手術,并要求其選擇費用高的藥品與以期,患者也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保障,樂于接受臨床醫師的診療方案,導致社會醫療保險中道德風險發生頻繁。

3規避醫療保險道德風險的對策

3.1加大對醫保政策的宣傳力度。錯誤的醫療認知不僅僅存在于社會大眾之中,也有少數醫務工作者缺少醫療認知,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與我國醫務工作者職業教育培訓系統不完善存在聯系,譬如缺少過度應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危害性認知,針對病毒感染的感冒疾病,也盲目應用抗生素治療,使患者體內形成抗藥性。為此,加大對社會醫療保險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大眾的醫療意識,使其在思想層面中正確認識醫患關系,減少道德風險的發生。除此之外,通過加大對社會醫療保險的宣傳力度,使社會大眾的預防意識進一步提升,注重體育運動,避免事前道德風險的出現。3.2加強對醫療機構的檢查,建立相關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制度。結合當前社會醫療保險的具體狀況,遵循“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的思想觀念,學習與借鑒西方國家醫療保險立法的成功案例,積極構建符合社會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醫療保險法律機制,建立完善的社會醫療保險配套制度。運用法律政策,對社會醫療保險中醫療服務組織、參保者以及社會醫療保險管理部門等加以約束,降低道德風險的發生概率,凈化社會醫療保險環境。同時,相關監管部門加強對醫療機構的檢查力度,并制定有關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機制,杜絕社會醫療保險道德風險的發生,對于查處的違法行為加以嚴懲,從實質上解決社會醫療保險中道德風險問題的發生。3.3政府及有關管理機構加強對藥品市場改革的力度。為了改善社會醫療保險中道德風險問題,政府及有關管理機構應該加強對藥品市場改革力度,提高社會醫療保險組織機構的監管效率,才能凈化社會醫療保險市場,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減輕財政負擔。提高社會醫療保險組織機構的監管效率,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加強醫保人才的培養。社會醫療保險中市場定位、風險預估、支付形式、保障機制以及醫療組織機構評價等工作都需要較高的專業性,組建一支掌握保險知識、醫學知識、法律知識的專業型人才團隊,可保障社會醫療保險組織機構的監管效率,也是管控道德風險的主要方式。第二,加大對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的監管。我國審計行政管理部門設立社會醫療保險基金審查組織,聘請專門的工作者對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的應用情況進行審查。利用定性與定量相互融合的評估方式,對社會醫療保險管理部門、社會醫療保險定點機構的執行社會醫療保險政策、履行合約、經辦服務等方面展開客觀評估。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審查方式,對社會醫療保險經辦組織進行書面材料報送、問卷實踐、接受舉報投訴等審查管理。根據評估結果,對其實施相應的懲戒措施,使出現的道德成本進一步升高。除此之外,學習與效仿日本“第三方審核制度”,制定有效的費用審核制度。日本醫療機構組織需要定期把醫療結算清單送至社會醫療保險管理部門,社會醫療保險部門委托醫療費用支付基金組織與國民健康保險組織進行聯合審核;醫療組織機構費用結算清單通過審查不存在錯誤之后,由社會醫療保險部門通知設立于全國各地的醫療費用支付基金組織和國民健康保險組織聯合部門,向醫院、診所等地支付相應的醫療費用。第三,形成完善的社會醫療保險組織機構和醫療服務組織的一體化模式。此種模式主要由保險組織開設自己合約醫院與招收臨床醫師,以便為參保者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對社會醫療保險中道德風險加以控制,改變過去社會醫療保險“注重治療忽視預防”的現象,進一步降低醫療費用的支出。根據研究調查表明,現階段美國醫療費用增長效率減弱,管理型社會醫療保險機制發揮重要的作用,相較于傳統的社會醫療保險,可使醫療費用下降10%-20%左右。

查看全文

存款保險體制道德風險探究

存款保險制度最早興起于美國,后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引進此制度,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目前中國也正考慮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但是存款保險制度中各個主體道德風險的存在,使得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困難重重,如何規避道德風險,以使存款保險制度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對于存款保險制度道德風險的研究一時間成為熱點。

存款保險制度又稱存款保護體系,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主管當局為了維護存款者的利益和金融業的穩健經營與安全,在金融體制中設置負責存款保險的機構,規定本國金融機構必須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險機構繳納保險金進行投保,在金融機構出現信用危機時,由存款保險機構向金融機構提供財務救援,或由存款保險機構直接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以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與最后貸款人制度,作為金融監管的保護性措施,為保護公眾利益,維護公眾信心,維持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存款保險制度是金融同業之間的一種風險轉移和補償機制,體現了金融機構之間共擔風險、共御危機的一種努力,它通過直接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來維護公眾的信心,進而防止銀行恐慌,維護金融安全,明確的救助標準也規范了這個制度。但是,存款保險制度也有明顯的缺點,其存在的嚴重的道德風險使得存款保險制度的運行離不開嚴格的監管,這無疑加大了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的成本,并最終轉嫁給參加存款保險的銀行。

一、存款保險道德風險的概念

經濟學上的道德風險,是指隱藏行為的風險,具體表現為在簽約后,交易的一方違背承諾,進行有利于自己、損害他方利益的行為。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風險是指存款人、投保機構、存款保險管理機構以及監管者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存款保險機構和存款人的損失為代價,以更高的風險決策追求最大利益并最大限度地減少自身的損失,以致發生銀行倒閉的可能性。

存款保險道德風險是先于存款保險而存在于銀行體系中的,它是由于銀行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以及有限責任制度形成的,是內生于銀行體系運行中的。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誘發了更大的道德風險。

查看全文

人壽保險中道德風險原因與策略

一、人壽保險中道德風險的成因

在人壽保險中道德風險的成因有很多,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保險活動信息不對稱

在我國人壽保險行業中,當事人與保險公司雖然簽訂了一系列的合同,這些合同是當事人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武器。但在簽訂合同同時,大多數當事人對合同中內容沒有清晰的概念,有些人對合同當中專業術語和文字理解不清楚,很容易誤導當事人正確理解合同內容,造成當事人不能正確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局面。保險商品具有強烈的專業性,保險合同具有內容多、術語繁雜等情況,當事人在簽訂相關合時,往往沒有仔細閱讀合同的內容,就被動的跟著保險人員進行簽約活動。在整個保險簽約過程中,保險工作人員熟知合同中的條款,明白各種專業術語的含義,使得保險公司在合同中占據著有利位置。一些保險公司也存在利用相關術語的專業性,誤導當事人正確解讀合同,損害了當事人在相關保險活動中的利益。保險活動信息不對稱是保險行業中道德風險的主要成因,在人壽保險活動中也有明顯體現。人壽保險工作點是人的生命健康,在相關保險合同中,專業術語的使用情況更加頻繁。專業性術語加深了當事人理解相關條款難度,容易導致保險中生成道德風險。

(二)在法律上,射幸性是道德風險的主要成因

合同的射幸性是指,在保險過程中,被保險人能否獲得保險金、保險人是否需要支出保險金是不確定的。在人壽保險中,當相關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時,被保險人所獲得的經濟利益遠高于所指出的保險金額。在人壽保險中,投保人可能所獲得的經濟利益遠高于他所支出的保險金額,但也存在沒有獲得利益的可能;對于投保人而言,他所支付的保險金額可能高于他所收取的保險金,同時也有可能只收取保險費而不承擔支付保險費的可能。這種理賠的風險性,導致射幸性成為道德風險的主要成因。

查看全文

醫療保險道德風險及防范論文

內容提要: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道德風險使醫療費用快速不合理地增長,過度消耗有限資源,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本文對我國醫療保險及其表現,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分析了醫療保險中道德風險的約束機制和防范措施,對當前醫療保險進行制度上的改革與完善方面提出一點建議。關鍵詞:醫療保險;道德風險;風險防范一、引言

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一種社會經濟制度,是公共選擇的結果,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點,即具有社會性、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點;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自身實踐活動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使它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起著“減震器”和“安全網”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社會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社會穩定擔負著巨大作用,因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非常重視醫療保險,政府以各種形式來組建、完善和提供社會醫療保險。在理想的情況下,醫療保險的提供不應改變被保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醫療費用的變化,也就是說,保險當事人的行為不應該影響保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一條件是很難滿足的。在醫療保險中,醫療費用并不是完全由個體所患疾病來決定的,它還受個體對醫生的選擇、就醫習慣和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大量的事實表明,由于醫療保險的提供,它為患者提供了過度利用醫療服務的動機和激勵機制,也給醫療機構的過度供給創造了更多機會和條件。即通常會引發所謂的“道德風險”問題。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是醫療保險機構所面臨的一個最重要風險,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我國如何減少道德風險,提高對有限資源的利用率,防止對醫療衛生資源的過度消耗,卻值得我們認真去探討與研究。

二、道德風險及表現形式

在保險領域里,道德風險是任何一個保險人都必須面對的一個無法回避的風險。國家實行基本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后,使醫療機構和患者都成為“經濟人”,而“經濟人”在做決策時就會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為其出發點。我國的基本社會醫療制度推出時間較晚,醫療衛生體制也存在諸多的缺陷,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在我國就更為嚴重。如何對其加以有效的防范與控制顯得極為迫切。

(一)道德風險的概念及其影響道德風險最早源自于保險業,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經濟生活中各個領域的各個方面,成為微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概念。道德風險亦可稱之為“敗德行為”,一般是指一種無形的人為損害或危險,是市場失靈的一種形式。泛指市場交易中一方難以觀測或監督另外一方的行為而導致的風險。[1]在醫療保險領域,道德風險是指一方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后,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后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范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于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后果,因而采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范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二)不同角度下的道德風險

查看全文

社會醫療保險道德風險論文

內容提要: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道德風險使醫療費用快速不合理地增長,過度消耗有限資源,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本文對我國醫療保險及其表現,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分析了醫療保險中道德風險的約束機制和防范措施,對當前醫療保險進行制度上的改革與完善方面提出一點建議。

關鍵詞:醫療保險;道德風險;風險防范

一、引言

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一種社會經濟制度,是公共選擇的結果,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點,即具有社會性、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點;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自身實踐活動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使它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起著“減震器”和“安全網”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社會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社會穩定擔負著巨大作用,因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非常重視醫療保險,政府以各種形式來組建、完善和提供社會醫療保險。在理想的情況下,醫療保險的提供不應改變被保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醫療費用的變化,也就是說,保險當事人的行為不應該影響保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一條件是很難滿足的。在醫療保險中,醫療費用并不是完全由個體所患疾病來決定的,它還受個體對醫生的選擇、就醫習慣和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大量的事實表明,由于醫療保險的提供,它為患者提供了過度利用醫療服務的動機和激勵機制,也給醫療機構的過度供給創造了更多機會和條件。即通常會引發所謂的“道德風險”問題。

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是醫療保險機構所面臨的一個最重要風險,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我國如何減少道德風險,提高對有限資源的利用率,防止對醫療衛生資源的過度消耗,卻值得我們認真去探討與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