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6 05:49: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當代大學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大學生論文:當代大學生的榮辱觀
大學生論文
目前處于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八榮八恥”的提出非常及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把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一項長期任務。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與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相結合,要加強思想建設.因為知榮明恥的目的在于踐行,要確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爭做文明合格大學生!
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高度凝練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特點,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胡總書記講話既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青少年一代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又指出了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八榮八恥”的榮辱觀不但要領會在心里,更要落實到行動,從細微著手,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關注時事變化,熱衷公益事業,勇擔社會責任,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合格大學生。
“八榮八恥”是一種尊嚴導向、價值導向和責任感導向,學習它關鍵在于認準做人的規范,要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和黨員先進性教育相結合,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八榮八恥”讓人們明白了應該反對什么,提倡什么。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現代社會生活多樣性,給了每個人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論怎樣選擇,都不能離開做人的底線,都不能顛倒是非,以丑為美,以惡為善,以恥為榮。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在我們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時,必須樹立的社會價值觀和個人人生觀。它應當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共識,也應當成為每個人做人的準則。
當代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引導路徑
摘要: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網絡消費平臺的不斷興起,消費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在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也產生了感性消費、奢侈性消費和超前消費等異化消費行為。這不僅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還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分析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異化的原因并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成為家庭、學校、社會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異化;理性消費
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作為新時代新的消費群體,其消費思想和消費行為都會對國家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青年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后備儲力軍,他們的消費思想和行為不僅僅是個人好惡的體現,還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F如今,他們的消費觀產生了異化,出現了感性消費、奢侈性消費和超前消費等現象。這不僅不利于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還不利于國家與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所以,分析當代青年大學生消費觀產生異化的原因并對他們的消費觀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就成了一種必要。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異化的表現
消費異化,是在生產力和經濟高度發達,人們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不健康的消費現象。所謂消費異化,就是人們購買商品時并不是為了滿足生存與生活的需要,而是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的虛榮感和提高別人眼中所謂的社會地位。這也使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產生了異化。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提到的商品拜物教就與之相似,在馬克思看來,所謂商品拜物教也就是人們生產出來的商品到最后成為束縛人的工具,人們最后都受制于商品的統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變成了物與物之間的關系?,F如今,消費異化現象也在當代大學生中顯露出來,具體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感性消費
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論文
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依賴于一定的社會需要,它與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系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的社會性質決定著教育的基本方針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擔負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大任務,使大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等學校不僅要有完備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教育體系,而且還要重視和加強德育,具有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聯合頒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意見中明確規定: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它體現著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本內容
思想道德修養課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修養、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心理品質修養,美學修養,敬業修養等。其中政治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核心內容,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要內容,而心理品質修養則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按照這些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規律而構成的。具體地說,思想道德修養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適應轉變,認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經歷了“黑色七月”的大學生帶著對大學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學校園。然而現實中的大學及其大學生活往往與這些“驕子”心目中的大學及其大學生活有著較大的差異甚至有著強烈的反差。第一章“適應大學生活,確立新的目標”。是針對大學新生在新的生活環境和新的學習環境中所產生的失落、沮喪、苦惱、困惑及其各種矛盾,從不同角度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大學及其大學生活,迅速調整方位,積極適應大學生活。在這一章里我們通過對大學精神,大學使命,大學為青年學生成才提供的條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學的內涵及其接受大學教育的本質意義,以期引導大學新生珍惜大學生活,把握機遇,盡快找準成才的立足點,確立新的目標,迅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過度。第二章“21世紀大學生的歷史使命”。21世紀世界和21世紀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趨勢與21世紀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時代有著一個時代的使命,21世紀的大學生承擔著迎接“兩個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語重心長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交給了當代中國青年,他還在北大一百周年校慶和清華九十周年校慶的講話中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四個統一”和“五點希望”的成才目標。這一章主要是引導當代大學生認識21世紀的世界和中國,明確歷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質,不辜負黨和國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確對待交往、友誼和愛情”,這一章圍繞交往、友誼和愛情問題,引導大學新生正確處理同室、同班、同鄉之間的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此外,還根據各高校普遍出現的大學生戀愛低年級化的趨勢,引導大學新生正確處理愛情與友誼、學業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第二,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人的本質,人生理想,人生價值,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等是大學生經常思考的問題。當代大學生因其生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復雜的社會現實和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使其人生選擇尤為艱難。怎樣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第五章“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是人生觀教育的邏輯起點,只有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擺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確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價值、人生責任、人生態度、人生尊嚴等問題。當前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關系問題核心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角度說明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不僅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所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則。這一章從堅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是改革開放、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的必然要求,是現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備素質三個方面說明了堅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時代價值,具有一定的理論力度。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理應包括愛國主義的內容。因此,引導青年大學生認識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基本特征,做堅定的愛國者。也是這一章的內容。第六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人生責任這四個相互關聯的問題。這一章,首先介紹了科學的人生目的,這對于引導青年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面前,選擇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義。人生態度是人生主體的精神狀態,它反映著人生主體的生活基調,決定著人生主體的生活旋律,責任意識是當代人的基本素質,當代大學生在求學階段應當具有什么樣的人生責任?人生價值是人生觀的核心問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對于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尤為重要。理想與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進和奮斗的精神動力,第七章“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信念”,圍繞理想與信念問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規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樹立科學的信念。此外,這一章,還針對當前的社會實際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際環境和國際政治斗爭及其國內社會主義改革實踐對人們思想的影響。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如何正確認識勞動,正確認識艱苦奮斗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個人成才、成功中的意義,培養當代大學生崇尚勞動、艱苦創業的優良品質,也是這一章的重要內容。
第三,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從課程體系結構上看,第二章“21世紀大學生的歷史使命”中所講的“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素質”是從總體上介紹21世紀大學生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素質要求,而這一部分內容則是根據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的現狀、特點及其存在的共性問題而設計的。第四章“學會心理調節增進心理健康”是針對當代大學生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心理壓力過大,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安排的。這一章先介紹了心理健康的含義,接著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進心理健康的原則與途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是當代大學生道德文化素質修養的重要內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養課應當向大學生講清楚什么是正確的審美觀,什么是高尚的審美情趣。第八章“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從審美的含義、標準講起,以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美與丑,正確處理真善美的關系,創造美與享受美的關系,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系,使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養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據我國首次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內容,這一章從揭示公民道德建設的意義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歷史淵源,介紹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據21世紀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主要內容和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提出了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學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徑和方法。第十章“做誠實守信的大學生”也是新增加的內容。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誠實守信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秩序,國家助學貸款的啟動也迫切需要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這一章首先介紹了誠實和謊言;守信與失信;信任與信任危機等一系列與誠信相關的概念,使大學生對誠信問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接著分析了市場經濟與誠信的關系,使大學生認識到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最后針對當前學生的思想實際,分析了誠信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系及其培養誠信的途徑。敬業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也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第十一章“培養良好的敬業精神”,從敬業精神的含義以及現代敬業精神的核心實質談起,闡述了敬業精神的基本要求,說明敬業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質,是現代社會競爭取勝的重要條件,它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這一章還介紹了培養敬業精神的途徑和方法。
當代大學生廉潔教育現狀研究
摘要:新形勢下黨中央高度重視廉政建設,將廉政建設視為黨的生命線和治國理政的基石;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廉潔教育應是國家廉政建設的第一環節?!靶奁湫闹纹渖恚罂梢詾檎谔煜隆保髮W生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管理者,欲形成廉政建設長效機制,就必須深刻研究目前高校針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現狀,調查當代大學生對廉潔教育的看法,仔細剖析當代大學生的廉潔觀念,為深入研究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路徑打下理論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廉潔教育;廉潔觀;現狀研究
我國目前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處于經濟社會發達、社會思想多變、人心趨利的復雜新形勢下。與傳統的高校生態與社會發展相對隔絕不同的是———新時代隨著網絡等新媒體的出現,當代高校校園生態與社會發展整體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語境上均趨于一致,商業社會重利本質已經深刻影響了大學校園及大學生的價值觀。社會思想的變化和時展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這種時展帶來的變化,改變頭腦、改革教育方式、構建新的思想教育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尤其是廉潔觀,為國家培養能在未來肩負起國家發展任務的新一代大學生。
一、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拒腐工作,腐敗現象得到明顯遏制,黨內法規體系基本建成,建立了有效的反腐倡廉長效機制。同時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反腐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以及在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管理者———大學生群體中進行廉潔教育的必要性。僅從國家公務員隊伍建設來看,我國公務員的錄用條件幾乎已經限定了未來國家的管理群體大多來自大學生群體。因此,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高度重視大學生廉潔教育,為國家未來管理建設者們的思想發展和價值觀形成做出適當糾偏、引導是新形勢對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歷史重任。廉政制度的建設與廉潔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廉政建設主要表現在法律層面的約束功能,廉潔教育則體現在道德層面對教育對象潛移默化地形成內在思想的影響。無論是公務機構還是大學校園教育,廉潔教育都是廉政建設的基石。只有兩者互相結合、相輔相成,形成從國家法律、社會輿論乃至校園文化共同提倡誠信清廉的氛圍,才能確保國家的反腐倡廉工作有效長期、標本兼治地開展下去。新形勢下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大學生身處物質主義影響巨大的現代社會,其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深受沖擊;同時現代社會網絡和媒體的高度發達對大學生活和學習形成極大影響,網絡不良輿情和利己主義思想滲透了部分學生的精神生活,雙重影響之下,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處于“亞健康”狀態,表現在愛慕虛榮,追求過度物質享受,在人生道路上追求速成“捷徑”,進而對一些社會貪腐丑陋現象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批判,甚至對一些所謂“成功人士”在心底竟然有追崇的想法。當代高校校園并非身處世外的“象牙塔”,不良思想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必須引起教育者高度的重視。對大學生講授必要的廉潔文化知識、幫助其樹立廉潔道德情感、增強其廉潔自律意志,對其進行必要的廉潔教育,助其“守信守心”,是高校人才培養內容的必要因素。適當及時的廉潔教育,能讓大學生夯實廉潔理論基礎、區別是非對錯、明確學習的目的,進而帶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正確規劃人生道路。因此,從戰略意義上講,大學生廉潔教育是國家廉政建設的第一環節。
二、當代大學生的廉潔觀問題分析
淺析當代大學生犯罪原因及預防
當代社會中,大學生犯罪有增長趨勢,而且大學生犯罪向多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一些所謂的“學習尖子”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些現象的出現決非偶然。
一原因淺析
1.市場經濟深刻地影響、塑造大學生的行為、思想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處于一個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獲得飛速發展。這種變化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成員,當然當代大學生也是被影響的一部分。這種影響是兩面的。
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否認的巨大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也有相應的消極一面。由它帶來的無序性引發了人們思想上的某種混亂。
2.大學生自我價值觀發生了變化
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探索
[摘要]與上代人相比,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活動更加復雜多變,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形勢。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感恩情感,對于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的大學生感恩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高校通過多種方法與途徑對此加以解決,從而促進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內涵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就反映了這種情感。大學生應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對自然、社會、家人、老師、朋友所帶來的幫助心存感恩之情,并通過實際行動回饋他人,將感恩之情貫徹到一言一行中。當今大學生由于成長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理所應當,導致其普遍存在感恩意識淡薄甚至嚴重缺失的現象。感恩教育就是把感恩和教育相融合,并遵循一定的規律,以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滿足其情感需求,豐富其文化積淀,不斷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教育,并在個人和社會許可的范圍內報恩于行的系統活動過程,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對于培養受教育者的感恩意識、實現受教育者的德智美全面發展、幫助受教育者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種,它是以培養受教育者的感恩意識為目標,著重于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感恩情感和感恩行為,從而使受教育者形成對自己、他人和社會回報的親和態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其能夠對他人的善意和關懷形成情感和行為上的正反饋,成為一個感恩圖報、善待他人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時代的背景導致了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且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西方交流的不斷加深,比起在集體主義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上代人,現在的大學生們往往更多地受到西方盛行的個人主義的影響,更多地關注經濟社會中個人的存在價值,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這種個人主義的盛行,導致大學生群體往往情感冷漠,缺乏同理心,很難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不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處境,把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和幫助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通過向大學生進行傳統的感恩思想教育來引導和提升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將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樂于助人、關愛他人、與人為善等良好道德品質,在校園乃至社會中形成互幫互助、與人為善的和諧氛圍。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的德智美全面發展對社會和國家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二)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缺乏感恩之心的人,在情感上往往缺乏對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缺乏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在行為上,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感到理所當然,而很少懂得去回饋、感恩他人。開展感恩教育就是將大學生培養成對自我、學習、工作高度負責的人。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家人的關注與愛護中,常常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態度,過度關注自我,很難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開展感恩教育可以使他們懂得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不是將所有的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讓他們學會體諒他人、感恩他人,懂得回報他人的付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推進感恩教育,不僅可以減少大學生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傾向和行為傾向,還可以培養大學生對他人的同理心,使他們能夠對他人感同身受,衷心地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考慮,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在校園乃至全社會共同營造互幫互助、友愛和睦的氛圍。同時,推進感恩教育,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學生群體的個人主義精神,幫助他們學習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集體生活中,為實現集體的目標而共同奮斗。(三)有助于提高思政工作的實效有助于提高思政工作的實效,實現德育目標。德育目標是指為德育活動所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所做的規定,是教育目標在德方面的總的要求。而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實現德育目標的一條有效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讓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做一個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使他們懂得感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回報他人,奉獻社會,消除自私自利的心理;另一方面,推進感恩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他們摒棄小我,積極主動地融入集體生活中,為實現集體的目標而共同奮斗。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僅僅擁有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已經難以滿足人才市場的需要,當今社會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大學生不僅應該具有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具備高尚的品格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及建議
摘要:感恩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在成為高校的主力軍。全面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既需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輔助合力作用,也需要充分激發當代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內生動力,更需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強大作用。
關鍵詞:感恩教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感恩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在成為高校的主力軍。感恩教育不僅直接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也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一、加強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知恩、報恩歷來都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大力傳承弘揚的價值理念,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知恩圖報,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這樣深入人心、廣為流傳的詞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歌頌的恩情,往往都是把感恩落實為報恩的具體行為。如,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叫作慈。所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就是愛子之恩的最直接體現。子女報父母之恩叫作孝。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所謂尊親之恩就是孝。總之,感恩承載著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既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生命中的大智慧。當代大學生作為高校的主力軍,對其進行感恩教育既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延續我國傳統美德的需要。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讓他們真正做到知恩、感恩、報恩,用實際行動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大學生健康成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感恩教育是一種價值觀教育,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可以幫助他們完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目前,當代大學生是高校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就是要讓他們學會感恩,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最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力量,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對當代大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可以使他們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全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知恩圖報的氛圍,才能使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力軍。
二、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面臨的困境
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培育研究
摘要:在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戰略工程實施背景下,禮儀素養教育在立德樹人內涵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對培育德行完善的大學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當前面臨的是大學生禮儀知識缺乏、禮儀意識淡薄以及禮儀行為失范等現象。究其原因,與學生自身禮儀意識欠缺、家庭禮儀教育忽略、學校禮儀教育弱化、社會教育缺乏有效引導、先進文化引領不夠等主客觀因素相關聯。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從立德樹人角度出發,立德行、樹人格,從個體、家庭、高校、社會、一體化育人等方面共同發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禮儀文化素養,進而將高校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關鍵詞:立德樹人;禮儀素養;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大德育格局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在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文化育人”一節中明確提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評選‘全國文明校園’,把高校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地?!雹僦獣_禮,待人以禮應該是一名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文化素養。通過禮儀教育所形成的個人禮儀行為,對提高大學生自身修養、促進事業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少大學生缺乏文明禮儀素養,不知禮、不懂禮、不學禮、不踐禮等行為大有存在,這不僅不利于當代大學生良好形象的塑造,也將影響高校立德樹人事業的順利推進,關乎踐行中國大學之道的方向性戰略價值。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內涵,對高校推進立德樹人教育,提升大學生禮儀素養具有巨大的精神推動力。因此,推進立德樹人,加強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一、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的現狀
立德樹人,德字為先,前提是德行完善。德行完善的一個最重要的外在表現就是禮儀素養表現。從現階段來看,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德行的重要性,認為禮儀素養是德行的主要體現,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在實際中,大學生經常出現行為不規范的現象,禮儀素養堪憂。(一)禮儀知識缺乏。禮儀包含禮節、禮貌、儀表、儀式和禮俗等內容,這其中每一個內容都有明確的要求和規范。部分大學生對禮儀的認識不夠深入,甚至把禮儀規范看成了禁錮個性發展的藩籬。不正確的認知直接導致了學生在課堂禮儀規范上的懈怠,從而出現遵守課堂紀律不嚴,人與人交流不順暢,宿舍人際交往不和諧等問題;在校園中隨處可見:與長者搶道、與幼者斤斤計較;課堂服飾另類怪異;頂撞、評論、辱罵教師;在公共場合喧嘩不知收斂、語言不文明等。以2017年5月對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為例,僅有29.65%的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的“婚、喪、嫁、娶、祭、冠”等禮儀有所了解;僅有64.35%的大學生了解電話禮儀和社交基本禮儀知識;“外在行為的表現是內心信息的映射”,①從以上大學生行為可以看出大學生禮儀知識的欠缺,對一些基本禮儀規范的了解相當匱乏。(二)禮儀意識淡薄?!耙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雹诖髮W是青年學生通往社會的煉爐,可以說,大學生社交禮儀和能力的高低將會對其進入社會后能否成功,產生重要影響。但是,目前不少青年學生在社交禮儀方面卻存在漠視和淡然的現象。比如,有的學生存在忽視日?;径Y儀的現象,有的學生存在缺乏基本的個人形象禮儀和社交活動禮儀而渾然不知的現象,有的還存在知禮但不用禮的現象……這些都反映著不少大學生對禮儀規范的漠視,他們從心底里感到無所謂或是無關緊要。以2017年5月對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為例,有28.9%的大學生私下里直呼老師姓名或其他長者姓名,尊人敬人意識淡薄;有23.86%的大學生在上課前3分鐘仍然在教室喧嘩、說話,不注意維持課堂紀律;有29.50%的大學生在食堂就餐后沒有主動將殘羹冷炙收拾進餐盤的習慣或意識;有25.60%的男大學生在廁所小便后沒有按壓沖洗閥門的意識。(三)禮儀行為失范。禮儀行為失范主要是指在遵循禮儀行為規范中的認知與行為相脫節,雖然認知上認同禮儀規范,但在實際行動中并沒有付諸實施。當代青年禮儀行為失范主要表現在對禮儀行為的踐行相對低下,且將禮儀行為標準自行放低。例如:課堂上遲到現象嚴重,不喊報告無視教師推門而入,下課后鈴聲一響蜂擁而出,先于老師甩門而去;還有屢禁不絕的課桌文化和經常聽到的臟話、污語,在公共辦公區域旁若無人大肆喧嘩、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這些現象表明不少學生在實施禮儀行為中自行降低要求,缺乏基本禮貌。以2017年5月對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為例,有21.2%的大學生在會議、講座、課程結束后,有過不避讓老師(嘉賓)直接一走了事的經歷;有79.8%的大學生在課堂上玩過手機,其中4.68%的人經常在課堂上玩手機;有19.7%的大學生穿拖鞋進入教室上課(自習)。(四)對禮儀文化缺乏敬畏和自信。包括禮儀素養在內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高校及青年大學生作為文化傳承與交流的主陣地和主群體,對發展和弘揚禮儀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新媒體的“膨脹式發展”,不管是高校本身抑或是高校大學生都迫切需要深化對禮儀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皧蕵分辽稀币殉蔀榱瞬糠帜贻p大學生的信條,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甚至對傳統文化里的一些元素進行嘲諷,成為一些年輕人彰顯“個性”的做法;針對高校的德育教育,總認為是不切實際的“無用灌輸”;對外國文化的無限崇尚和對傳統禮儀文化的不屑一顧,歸根結底是對文化缺乏自信和缺乏敬畏。以2017年5月對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為例,有32.42%的大學生喜歡西方文化,這其中又有18.65%的大學生崇拜西方自由、民主等文化;有34.71%的大學生認為中國文化應該向西方文化學習;有30.25%的大學生認為中國文化缺乏適應現代生活的動力。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深入挖掘禮儀文化的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禮儀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二、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原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犯罪預防論文
一原因淺析
1.市場經濟深刻地影響、塑造大學生的行為、思想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處于一個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獲得飛速發展。這種變化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成員,當然當代大學生也是被影響的一部分。這種影響是兩面的。
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否認的巨大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也有相應的消極一面。由它帶來的無序性引發了人們思想上的某種混亂。
2.大學生自我價值觀發生了變化
價值觀是影響甚至支配人們行為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自我價值出現了變化。在不否認主流是好的條件下,我們要指出有為數不少的人的思想出現了消極、頹廢的傾向。主要表現在:
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探討
一、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意義
(一)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感恩”是一種健康的品格,是一種不可泯滅的良知,是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感恩不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品格,它需要后天的激發和培養才能形成。人活在社會之中,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和協作,感恩教育正是在點滴之中激發大學生的感恩情緒,使他們對于“感恩”的意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學會感恩才能發現周圍事物的美好;只有學會感恩才能做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健康的人;只有學會感恩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和諧
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的組成部分,孩子能否以感恩之心善待自己的父母、長輩以及其它家庭成員是家庭是否和諧幸福的關鍵。當代大學生在父母及長輩的呵護下長大,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被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對其進行感恩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家庭感恩教育以傳統的孝感思想作指導,以情感作紐帶,經常教育孩子常懷感恩之心,體會父母的不易,不僅能增強家庭的幸福感,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家庭成員間關系的和諧。反之,如果父母對于孩子缺乏感恩教育,則可能會導致家庭成員間關系的冷淡,甚至孩子在未來成長道路上也容易會出現道德方面的欠缺。
(三)感恩教育有利于激發大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