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14 17:50: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觀 現狀分析
一、消費的概念
消費是指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求而消耗物質財富,只有在消費中產品才成為現實的產品,并創造出新的生產需要。以前我們國家主要依靠出口來促進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現在歐美經濟蕭條,要保持經濟持續穩定長遠的增長,國家通過調整假期、家電下鄉給予補貼等措施來擴大內需,來帶動經濟的增長,因此國家是鼓勵消費的。
當代大學生以“80后、90后”為主要構成群體,由于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其自主意識、思維能力及交往方式都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征和自我方式,對待消費往往容易表現出隨心所欲,自主性較強的特點。通過對我院776名大學生的消費狀況調查了解,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消費現狀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消費類別多樣化
除了日常必需的生活和飲食用品外,當代大學生在電話、上網、交際、游玩、培訓班、考試報名等方面都占有10%左右的比例,呈現出消費類別多樣化的表現。
2.消費形式體現時代感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普及,當代大學生在購物形式方面,除了傳統的小賣部、超市、商場以外,網購也逐步在學生中展開,并迅速發展,據調查的776名學生中,有過網購經歷的達到了96.7%,很多人不止一次網購,并且購物以此為主。
3.消費性質偏向社會化
隨著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展,越來越多大學生的消費傾向于向成人化和社會化發展。通過調查,有65%的學生持有一張或者多張銀行的信用卡,在購買物品時實行透支消費;大部分同學的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端用品傾斜;這些與其實際經濟狀況及應有的消費水平有明顯差別。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1.消費內容盲目
大學生在消費時不能夠制定計劃,盲目性較大。例如隨著網絡的興起,網購因其價位便宜、方便快捷的特點而在我國迅速崛起,當代大學生經常漫無目的的在各購物網站上瀏覽,購物時不是看對此物品有無切實需要,而是因為價格或者圖片誘人等而購置實際毫無用處的東西。
2.消費追求攀比
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沒有經濟收入的大學生們也開始追逐時尚品牌, NIKE、阿迪達斯、蘋果、Lv、……針對各種品牌產品,大學生如數家珍,通過奢侈品消費進行自我身份攀比,進而攀比家庭財富和社會地位。據調查的776名學生中,有46.7%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主要看中商品的潮流時尚和品牌,且這種潮流正不斷擴大。在人民網的《世界奢侈品協會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報告》稱,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其中主流消費群的最低年齡由35歲下降到目前的25歲。
3.提前消費增加
信用卡作為一種新型金融產品,正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推廣和應用,但由于對信用卡的無知以及大學生群體沒有收入保證等特殊性,由信用卡透支消費產生的資源浪費、還款壓力、信用缺失等問題也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一些學生錯誤地認為生活的真諦就是享受,部分學生甚至惡意透支消費,全不顧還款的壓力和父母的不易。
四、解決和引導對策
1.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觀
由于部分學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識不足,致使消費認識上出現誤區,價值觀念發生扭曲。故高校教育中要切實加強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思想認識理論水平,努力增加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提倡走入社會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活動,了解社會各階層生活現狀,擴展豐富自身的視野和經驗,培養“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高尚消費理念。
2.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故要在廣大學生中宣傳這一優良傳統,讓廣大學生切實明白勤儉節約是光榮的,奢侈浪費是可恥的,正確合理處理消費問題也是個人能力、修養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3.樹立良好的消費理念和習慣
要讓大學生系統學習關于消費的知識結構,在大學生的三觀教育中增加正確消費的教育, 根據自身條件合理消費,要量入而出,培養良好消費習慣,有計劃的進行消費,例如記賬等;對于信用卡消費,則一方面發卡銀行要對其金融產品進行追蹤監管和規范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等,另一方面大學生個人要盡可能縮減信用卡數量和節制信用卡大額消費,合理計劃開支等。
4.形成合理的消費外環境
首先家庭教育要和學校教育同步,努力引導大學生樹立“飲水思源”的情感和感恩意識,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要對孩子的經濟來源給予必要地指導和約束,不能盲目溺寵,通過談話、交流參觀等形式讓孩子明白父母掙錢不易;其次社會各網絡媒體、新聞平臺、文娛節目要注意自身宣傳內容的正面引導性,不宣揚“拜金主義”、“金錢至上”觀點。
總之,大學生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辨別能力和思想情操,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努力塑造自己正確、健康的消費觀。
參考文獻:
[1]侯廣宇.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7]26-27
[2]謝杰爽、馬利娟.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及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理論探討 2011[14]158-159
[3]肖瓊.淺析消費主義下的當代大學生消費觀[J],華章2011[29]110
[4]張強、張澤南.消費價值觀對消費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2013[02]18-19
[5]羅麗榕.加強大學生的個人理財教育與消費引導[J],集美大學學報2004[03]67-71
作者簡介:
馮莉莉(1983-),女,安徽阜陽人,學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衛生事業管理;
篇2
[論文摘 要]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超前的消費觀念和滯后的消費實力之間的矛盾使得消費結構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進行研究,對于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現狀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80后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對待孩子的溺愛在這一代人身上表現的最為突出。他們出生后的生活環境正是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特殊的社會環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費群體。本文針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進行分析,以便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人生觀。
一、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
1.消費來源
2007年10月筆者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河北工程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大學生消費狀況的問卷調查,據調查89%的大學生的消費來源于父母,只有少數的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靠勤工助學、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用,約占8%,另外還有3%的學生靠貸款、助學金和補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消費來源趨于單一化,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提倡較早的踏入社會,使得學生不能較早的獨立。(2)有的學生想找家教掙生活費,迫于專業的限制(因為很多家長喜歡找師范院校的學生做家教),很多學生被拒之門外。(3)現在大學生大部分是8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經濟上對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
2.消費結構
目前大學生的消費構成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和時尚消費。由調查問卷顯示:基本的生活消費呈現下降的趨勢,而學習型消費和時尚消費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自高考擴招以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為了畢業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學生不得不充實自己,在學習方面的消費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參加各種等級考試的報名費、資料費,包括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考試等。(2)由于目前的就業壓力,大學生考取各種證書的培訓費在逐年增加,例如對于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有造價師證書,施工員證書,CAD繪圖員證書等等。 (3)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當今大學生來說電腦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專業的大學生的個人電腦擁有量也呈上漲趨勢。
除了學習型消費成上漲趨勢外,時尚消費也呈上漲趨勢,手機、MP4、數碼相機等高檔消費品不斷涌入大學生的手中。
3.消費存在的誤區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工程管理專業大學生不良消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目性。大學生跨入大學校門,就開始了獨立理財的階段,但其理財能力較差,開支沒有計劃,使得消費時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費的現象。例如:大學生在選擇消費品時,用在學習、就餐方面的費用偏低,而用在交際、娛樂方面的費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費的習慣。
(2)前衛性。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不僅希望商品能夠在實用性方面滿足個人的需要,還希望商品能夠讓人在使用和觀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與心理的滿足,因此過節聚會、生日聚餐、親情消費、畢業宴會等已納入到大學生的正常消費范圍之內。如今大學生的消費已超越生存型消費,主要表現在:追求品牌、崇尚權威、追求新穎時尚、體現個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調查中發現,當今大學生自我認識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虛榮心又較強,在平時的生活中總是有意無意的和身邊的同學做比較,導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學看到身邊的同學買了一件名牌衣服,用著一部手機,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節衣縮食,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滿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節儉的父母開口要錢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轉貼于
(4)過渡性。如今的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一些超前的消費觀念,例如:通訊費用、老鄉聚會、戀愛消費等名目繁多。另外,談戀愛在大學校園里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場所也成為戀人經常光顧的地方,戀人之間互贈的禮品也越來越高檔,類似于這樣的消費都大大超過了目前大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
從消費結構可以看出,總體來說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是健康、積極、科學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大學生還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念,還需進一步教育和引導。
2.構建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
(1)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正確消費觀。消費觀是使用一種價值判斷來衡量事物,指導消費的觀念。正確的消費觀必須明確消費是為人的個性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服務的。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如何消費將極大的影響著個人以后的發展。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要想將來有所作為,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過度的追求物質生活的消費。針對現代大學生的狀況,我們要強調合理適度消費,反對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強調合理性消費,反對非合理性消費。
(2)建立合理消費結構,培養理性消費行為。在當今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消費時尚瞬息萬變,大學生應克服從眾心理,合理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提倡科學、合理、發展型消費,反對愚昧、頹廢、短視型消費。因此,大學生應該在保證食物消費的前提下,增加學習型消費的比重,減少時尚型消費的比重,適度消費,讓更多的消費用于服務個人發展的項目,使大學生能夠理性消費。對學生個人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并且與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因此學校、社會和家庭都應該全力的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參考文獻:
[1]張 迪:大學生消費市場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5,(12): 141~142
篇3
【關鍵詞】價值觀念 價值 教育對策
當代大學生能否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因此,如何根據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的現狀,運用基本理論,特別是運用科學發展觀來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基礎理論
(一)價值
價值,英語是Value,德語是Wert。在不同的語種中,“價值”一詞的含義雖不完全相同,但大體上都是指有用的用途及積極意義、重要性或人對有用物的估價與評價。科學地揭示了價值的本質。馬克思曾指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 。因此,價值的本質是指價值客體主體化過程的性質和程度。
(二)價值觀念
人們價值體系不是由價值構成的,而是由價值觀念構成的。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與動物的活動之所以有根本的區別,就在于人不僅能“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固有尺度衡量對象”。其中,人生價值觀念是整個價值觀念的核心。
二、現狀研究
大學生價值觀念的現狀,是整個大學生價值觀念研究的載體,是對大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價值觀教育的出發點。據此,筆者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和研究,可以把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在政治價值觀念上表現為:積極、務實的政治價值取向與政治選擇的功利化、政治心態的幼稚和不成熟并存。
(二)在道德價值觀念上表現為:較高的道德認知與弱化的道德踐行共存,在道德選擇和評價上存在著矛盾和困惑。
(三)在職業價值觀念表現為:追求發展,崇尚創造的職業價值觀念與急功利的求職心理共存。
(四)在婚戀的價值觀念上表現為:獨立平等的婚戀價值觀念與弱化的責任感共存。
(五)在消費價值觀念上表現為:追求時尚、積極消費的價值觀念與消費心理不成熟共存。
(六) 在人生價值觀念上表現為:講求奉獻社會與關注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共存。
三、原因分析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可以從中發現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所存在的問題。教育工作者必須對這些問題的所產生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進行合理化教育。
(一)全球化浪潮使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
西方人本主義、生態文化理論、人權理論等思想理論逐漸滲透到社會主義價值觀中,中西方價值觀發生著激烈的碰撞和沖擊。當代大學生心理還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可能會在價值觀念的選擇中迷失自己。部分大學生只顧接受新的價值觀,對傳統的價值觀保持排斥的態度。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潮在當代大學生中盛行,一部分大學生眼里只有金錢,不顧社會主義道德倫理觀念,個人利益至上,導致集體主義觀念在部分大學生價值觀念中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缺乏導致當代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缺失
家庭是人最初的生活環境,它對一個人的價值觀念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作為人的啟蒙老師,深刻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現代社會,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忙于工作,閑暇時也主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的思想品德發展是不太重視的。一些家長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權錢交易,當代大學生實用主義,功利思想興起也頗受其影響。
(三)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未能發揮出作用
“應試教育”歷來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老師常常把教學和科研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處于被忽視的角落。老師們“重成績,輕德育”的情況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雖然,素質教育中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全面發展”的口號到最后往往淪為空話。德育教育的不到位也影響著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當代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普遍處于17-22歲的心理不成熟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被迷惑。當代大學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容易滋長自我意識,價值觀表現為不穩定性。另外,大學生普遍都處于上學階段,對于社會和世界的認識尚未形成系統。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往往會忽視社會實踐,光有理論知識,憑自己的感覺行事。
四、策略選擇
針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所存在的現狀和問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進行冷靜的分析評判,從而探索出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合理化對策。
(1)優化價值觀教育的環境,為價值觀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努力探索價值觀教育的新形式。
(3)拓展價值觀教育內容,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
(4)突出實踐環節,在實踐中鞏固、深化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成果。
【參考資料】
[1]吳夏,鄭啟龍. 大學生政治關注度調查報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7) .
篇4
【關鍵詞】手機媒體;大學生;價值觀;影響
現代手機已經改變了以往傳統手機的功能模式,由單一的通訊功能正向網絡化等多種功能的轉變。尤其是隨著4G通信方式的建立,利用手機上網的速度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因此,現代學者提出“手機媒體”概念,并逐漸為大眾所廣泛接受。就當代大學生來說,手機媒體的使用非常普遍,已經深深影響了現代大學生的生活和消費方式。
一、手機媒體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手段
手機媒體從出現到快速發展,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我國手機網民人數已經達到6.35億,幾乎沒兩個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手機媒體的使用者,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增加之中。
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的人數更是普遍,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現代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進行網絡交流等活動的人數已經占到整個大學人數的90以上。大學生群體是手機媒體使用和消費的主力軍。以目前的大學生閱讀模式為例,已經改變了傳統圖書館閱讀的做法,更多的通過手機進行網絡閱讀。閱讀形式更加新穎,閱讀方式更加靈活,搜尋相關資料更加方便,閱讀內容更加豐富。
二、大學生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伴隨著大學生手機媒體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手機媒體對大學生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中,手機媒體以其強大的優勢已經深深影響到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一)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影響
1. 手機媒體自身的媒體優勢有利于大學生及時接受最新的價值理念。手機媒體本身具有很多其他媒體傳播方式中所不具有的優點:一是針對性強。手機功能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二是傳播速度快。由于手機使用的方便,致使信息通過手機傳遞速度遠高于其他媒體傳播的速度。三是手機媒體的使用方便快捷。四是手機的配置越來越多,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以上手機媒體自身的媒體優勢有利于大學生及時接受最新的價值理念。通過手機媒體,大學生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詢海量信息資源。這里面充滿正能量的信息會時刻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甚至產生劇烈的沖擊。最終有利于大學生借助于手機媒體實現自己原有價值觀的反思和重塑。筆者曾見證一名在校的大學生通過手機媒體閱讀到遼寧某地方小學因貧窮很多孩子輟學的新聞,這名大學生立即把自己的生活費中的一部分擠出來資助了其中兩名品學兼優的孩子。可以看出,手機媒體自身優勢有利于大學生及時接受最新的價值理念。
2. 手機媒體的廣泛使用已經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積極導向作用。手機媒體已經深深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生存狀態。媒體專家普遍認為,健康積極的媒體信息最終會對受眾產生遷移默化的積極影響。當代大學生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甚至語言使用上都深受現代手機媒體的影響。總體上看,手機媒體的廣泛使用,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鏈接自己與社會的窗口,他們從這個窗口吸收很有有益的養分,進而內化為價值觀的升華。
3.手機媒體為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提供了強大的輿論環境。手機媒體中大量正傾向的言論信息,無疑會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潛在的輿論環境。通過手機媒體中這些正能量信息的構建,手機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得正能量信息的主要來源。使得大學生更加關注國家命運、社會和諧和人民的安康,樹立大局意識,同時借助于手機媒體中榜樣的先進作用,又可以樹立大學生自身學習的典范。因此,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看,手機媒體的使用已經逐漸為當代大學生創造了強大的正傾向的輿論環境。
(二)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塑造中的消極影響
1. 手機媒體中的不良內容信息產生的負面作用。手機媒體在帶給人們獲取信息的便利的同時,也使得某些不良信息內容摻雜其中。加上目前我國政府對手機媒體的使用監督失控,更是助長了一些人傳遞不良信息。以思想的傳播為例,很多境內外組織借助手機媒體散布反國家的言論。由于波及面廣,查處很難。這不免會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再如一些低俗的娛樂信息甚至黃賭毒信息的盛行,更是腐蝕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利于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當代手機媒體的供應商,往往以利益為追逐的第一位。
2. 手機媒體使用軟件極易被攻擊,致使某些不良信息傳入手機媒體的用戶之中。和電腦不同,手機媒體在系統維護中沒有那么多強大的軟件。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在售的手機中,防護軟件多是手機內置其中,防護軟件密碼極易被盜取。同時某些不法分子借助于手機防護中的漏洞,用手中的“黑客”軟件盜取用戶信息的情形也很常見。2014年8月,央視就報道了一次“全能神”,盜取國內用戶信息,進而借助手機媒體進行大規模傳播內容的案件。這些手機防護軟件漏洞的存在,使得手機用戶被動接受了很多負面的信息。大學生群體中也經常發生此類事情,這影響了當代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
三、結語
手機媒體的使用已經深深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現狀,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巨大沖擊。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作為當代大學生,在使用手機媒體的時候,要更多地接受那些正能量的信息,遠離那些負面的不健康的信息。同時學校和老師也要做好對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的管理工作,采用正確的措施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手機媒體。這樣才會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一、引言
消費心理指消費者進行消費活動時所表現出的心理特征與心理活動的過程。消費心理本質上就是一個消費購買的決策過程,除了消費者自身以外, 外人無從知曉, 因此又被稱為消費者“黑箱( black tank)”(施應玲,1998)。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為獲得所用的消費資料和勞務而從事的物色、選擇、購買和使用等活動。楊鑫輝(2005)認為消費心理是消費者在一定的條件下, 對商品和勞務所進行的心理反應, 是消費者尋找、購買、使用、評價和處理商品和勞務所體現出來的心理活動。大學生是當代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由于他們所受的教育、校園環境和年齡的心理特征的差異,讓其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消費不但是全體國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有著特殊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并且還會對未來社會消費文化的構成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近年來有許多學者都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的消費趨勢。
二、文獻綜述
(一)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和消費結構
近年來我國有許多社會學家都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消費結構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國大學生消費的狀況是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偏向理性,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消費觀念出現攀比消費、無計劃消費、提前消費浪費消費等等不良的盲目消費行為,所以導致月初富月末窮這一現象的頻頻出現。大學生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消費之外,“享樂”消費正逐漸占據高峰。例如:同學聚會、KTV、旅游度假、上網等。據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大學生月生活費總體居高,發現每月消費在400元左右的占74.3%, 200 元左右的占11.2%, 600元左右的占10.5%, 100元左右的占4%(王英民,1998)。大學生日常消費資金主要來源于家庭,其它來源有貸款、勤工儉學和獎學金和其他。根據調查高達93.11%的同學生活消費支出來源于父母,表明大部分的大學生現在沒有具備獨立的經濟來源。究其原因,他們還處于求學階段,受到自身時間及能力等條件的限制。另外,中國傳統教育觀念并不像西方那樣較早提倡和培養學生的經濟獨立能力,所以生活費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觀原因(謝梟鵬,張強國,2005)。大學生消費結構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早熟消費、畸形消費、豪華型消費、炫耀消費、懸空消費、情緒化消費(張志祥,2000)。
(二)大學生的消費心理
大學生消費的特點主要有消費的不平衡性、消費的多樣性、消費的主導性(秦云,祝志杰,2001)。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 導致家庭收入不平衡和家庭結構的不同, 從而決定大學生消費的不平衡;大學生的消費主要涉及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和文化娛樂消費這三個方面, 而且其構成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在滿足自身生活消費的基礎上, 盡可能的滿足學習消費, 用必要的娛樂消費來調節自身的精神生活。
陽翼(2009)研究表明大學生作為呼嘯而起的新生力量,已悄然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將在社會的各個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并勢不可當。目前在消費領域,他們擺脫傳統的束縛,大膽創新,他們是人們眼中的“QQ族”、“新新人類”、“月光族”、“年清族”……他們正逐漸的邁入人生消費高峰期,這是一股巨大的消費力量。可以預見,這群在家歷受到父母溺愛的“特殊人群”將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道德倫理和理想價值等。他們正在引發一場中國的消費革命,并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向將產生重要影響。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抓好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指導有助于解決他們在今后的校園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日常生活中的變化,多在不經意間悄悄發生。大學校園是一個“亞社會”,校園的每一點變化,都牽動著眾多家長、學子的神經,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也折射出時代變遷的軌跡。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基本狀況
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變成了由大部分獨生子女組成和帶有諸多問題并備受爭議的“90后”,他們不同于受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以及無產階級影響的“70后”和一直親眼見證著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后日漸發展崛起并與之一同成長的特殊的“80后”。因此,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經不能再用研究“70后”和“80后”的傳統觀念去進行研究,應當用“90后”的新觀念去研究。由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偏向理性,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出現攀比消費、無計劃消費、提前消費浪費消費等不良的盲目消費行為。由此看來,現在的大學生不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生,而是朝著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一)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已經成為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經過調查分析發現,講究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從調查結果看,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由于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大學生的差別,我國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于父母,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就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因為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購物時常常十分謹慎,力求“值得”,他們會盡量搜尋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但是,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受城市生活氛圍和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盡管取消了高考年齡限制,但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大多數,他們站在時代的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后于潮流,這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其中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據調查發現大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80%。另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大學生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等,大學校園中也不乏追“新”族。根據資料顯示,就所占比例來看,“是否流行”已經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產品,當大學生被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是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由此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根據對大學生月平均消費一欄中調查顯示,有15.2%的同學在消費4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消費400-5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34.4%的同學在消費550-90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4.6%的同學在消費900-1400元之間“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14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無憂無慮。由此可見,當今大學生的消費差距正在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明顯,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四)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為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以基本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基本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錦州地區的物價水平為例,用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計算,學生每月凈飲食費就需300元左右。研究發現,在被調查的200名女生中,83.7%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選擇廉價的飯菜;而在被調查的200名男生中也只有66.4%達到標準。當他們被問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是很在意。而根據調查他們被告知飲食結構不合理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四、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分析
(一)社會因素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整體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年輕人更多地生活在比較安逸的環境中,較少體驗到生活的艱辛,花錢對于他們來說,就像要喝水時只需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而當“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至上”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進入大學校園,“節儉是小氣、吝嗇的寒磣行為,奢侈才是氣派、瀟灑的時尚行為”的觀念便彌漫在一些大學生中。于是,大學生開始出現追求奢侈,名牌服裝在身、名牌手機在手,花錢很少會有計劃的現象。
(二)家庭因素分析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就孩子視為重點照顧對象,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會盡量滿足其要求,再苦也不會苦了孩子。特別是孩子進入高校后,家庭富裕的會為大學生的高消費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普通家庭也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這些就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大學生的消費觀,不利于大學生今后的發展。
(三)大學生自身的消費心理分析
大學時代正是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形成的價值觀會對大學生的未來引起深刻的影響。面對各種誘惑,現今的大學生都普遍存在著消費的盲目性,重視物質消費、輕視精神消費,消費的從眾性,消費的攀比行為等錯誤的消費方式。這些行為的出現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容易誤導大學生的消費觀。
五、關于當代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建議
(一)學校方面
學校一直是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地方,因而在該方面,就需要校方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過度消費、高消費和超前消費等現象加強對學生的消費觀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費方式,優化校園的消費環境,創造健康消費的條件。此外,校方還需要落實對大學生思想教育,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領導大學生培養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的思想意識,加強學生的理財能力。同時,學校還可以開展許多勤工儉學的項目,加強大學生的獨立生活意識。
(二)社會和政府方面
社會因素的影響往往使他們的行為帶有不穩定性和盲目性,因此,可以多多通過網絡、報刊等大眾傳媒方式,營造一種健康的社會消費大環境,為大學生提倡和灌輸正確的消費觀念,拒絕不科學不合理的消費行為。政府應該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對那些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悖的消費領域和場所加以控制。
(三)家庭方面
雖然大學生已經屬于成年人,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完結,相反,家庭的教育的重要性卻更顯突出。家長應該在為子女提供資金的同時,真正了解其消費情況,適時糾正其存在的不良消費行為,否則將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
(四)大學生自身方面
大學生作為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要確認自身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要積極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培養正確的、高尚的情操,同時也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最大程度地理性對待自己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內容,盡可能避免不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
基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大學生思想正處于逐漸成熟階段,容易受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同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市場將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將面臨的這個刻不容緩的問題,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大學生自身去引導和養成正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得當代大學生真正明確其自身的責任成為新世紀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施應玲.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調查及分析.華東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48
[2]楊鑫輝.現代心理技術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54.
[3]王英民.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與對策.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11(6):89,90
[4]謝梟鵬,張強國.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探討.商業現代化(市場調研),2005,11(44):243,244
[5]張志祥.當代青年消費行為扭曲的原因透視.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6(3):72
篇6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倫理;道德失范;消費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6-205-01
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人類的物質產品日漸豐富,精神生活也豐富多彩,社會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被稱之為“小社會"的大學校園作為社會發展中的一股強大的力量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加強對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正確的消費觀念,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焦點問題。
一、現階段大學生消費道德的現狀
(一)健康消費道德的表現
消費來源由單一向多元轉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支出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并且其增幅越來越大。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月消費總支出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為120―200元:90年代中后期為400―600元;2000年初期為400―800元。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其分布比例呈現“橄欖球”狀。大學生月平均消費額在300―800元之間的呈現多數。而調查表明,大學生可以用來支配的金錢,大多數來源依賴于父母,由家庭供給。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就越多。大多數的大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現在無收入,只能靠父母的資助才能完成學業。因此,并沒有鋪張浪費,而且勤儉節約,把大部分金錢多用于生活和學習消費上。另一部分大學生還通過勤工助學、在公司兼職、家教以及申請獎學金、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等方式增加其消費資金。因此,現階段的大學生消費來源呈現出多元化的表現。
(二)不良消費道德的表現
當代的一部分大學生認為“錢越多,人生價值就越大”,“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可見,拜金主義已經開始侵蝕大學生的消費價值觀,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日益向重實惠、重功利的方向。
二、大學生不良消費道德原因探析
當代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了消費道德觀念、消費道德行為及消費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既與大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缺失及消費心理不夠成熟有關,也與社會、學校及家庭教育和引導有關。
(一)內在原因
1.自身道德修養缺失
(1)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不高。隨著國家教育的普及,高校大面積擴招,使原本只有通過“獨木橋"才能考取的大學校園,現在成為一條平坦的大道。錄取分數線一再降低,使一些思想素質不高、學習水平較差,只懂得吃、喝、玩、樂的學生進入到了大學校園,使得大學生的素質明顯下降。這些大學生平日里把大部分的金錢和精力都花費在了吃、喝及娛樂、消遣上,不注重自己本身素質的提高。有的同學講究吃、穿,有的同學講究玩、樂,使得他們帶動了一些大學生向享樂性消費靠攏,輕視了自己的學業,形成了一系列惡性的連鎖反應。
(2)自律意識較差。自律意識指人在活動中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必要約束的意識形態。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還不夠成熟,還不能很好的駕馭自己、把握自己、使自己有計劃,有節制的消費。加之,社會、學校、家庭等大環境的影響。一些大學生禁不住誘惑,為了滿足對物資的追求,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使其消費行為嚴重失調,從而形成了社會上大學生的高消費。再加上現在大學生一般都是80年代中后期出生,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對孩子相對溺愛,一些父母無節制地供給,孩子要多少給多少。有的甚至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錢,也要讓孩子吃好、喝好、不受一點點委屈。致使大學生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在消費道德上出現一些不合理行為。
而這些東西本身就是不符合中國國情與實際的。更有一些,一些大學生也把消費當成了自我炫耀和展示身份地位的資本,認為只要有錢,吃、喝、玩、樂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從而加劇了一些大學生的經濟負擔,使消費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三、合理引導大學生消費道德的對策建議
1.加強學校規章制度建設,規范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2.加大政府對大學生消費道德的引領和培育力度。
3.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同步進行。
4.注重消費道德教育,樹立正確人生觀。將消費道德教育與人生觀結合起來,提倡大學生勤儉節約、儉而有度的消費理念,反對奢侈、浪費、無節制消費,使得大學生認識到正確消費理念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總之,大學生的消費道德問題是當今社會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培養大學生健康合理的消費方式,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對傳統社會是一個有利的挑戰。只有家庭、學校、社會都重視起來,才能在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上形成一股合力,共同為培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人才這個千秋萬代的偉業貢獻一份智慧和力量。可以相信,只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多渠道努力,一定會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消費觀,使其真正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馮增俊.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
[2]談人生[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
篇7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法律意識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C-
0020-02
由于當代大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對法制觀念認識不足,這就影響到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進程。要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須正確理解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意義,分析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提出對策,達到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和自覺捍衛法律尊嚴的目的。本文試基于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分析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意義,并探討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
一、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改革的深入及國際風云的變幻,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和生活方式對當代大學生產生較大的沖擊和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某些非觀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缺乏信心,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仍有不小市場,違反校風校紀、不講公德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大學生缺乏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淡薄,個別學生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據調查分析,大學生在提高法律意識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沒有全面認識法律的作用
有些大學生學法無用的糊涂觀念與對法律的作用缺乏全面認識有很大關系。據調查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對法律制裁違法犯罪方面的作用認識比較深刻,對判刑、監獄、拘留等詞匯也有所了解,似乎法律僅僅只有制裁違法犯罪的作用,而對法律如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卻知道不多。所以,他們對提高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到位,覺得自己只要不違法犯罪就可以不用學習法律。其實,在現代社會,法律除具有制裁違法犯罪的法律作用外,還在規定權利、維護權利、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不僅是為了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了明確當代大學生依法維護和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把憲法和法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二)沒有正確認識知法、守法與維權的關系
大學生必須學習法律知識,才能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依法辦事,才能通過合法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當代大學生在知法與守法的關系上仍存在模糊認識。有的說:“守法不一定知法”,如普通老百姓不知法不懂法卻能守法;有的說:“知法不一定守法”,如很多法官、檢察官等執法人員和領導干部知法懂法卻不能守法。針對這些現象,有些大學生有了不成熟的看法:“不懂法也可以不違法犯罪,何必學法?”據調查資料表明:大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法不懂法,當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知如何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責任和得到合理補償。但是,“守法不一定知法”,“知法不一定守法”只是偶然的個別的現象,這不能成為不必學法和不提高法律意識的論據理由。而且可以肯定,只有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只有知法,才能更好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沒有正確理解執法、守法和提高法律素質的關系
有的大學生沒有認識到法律素質也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一些理工科大學生在“重理輕文”的思想指導下,對學法的目的和意義存在模糊認識。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中,公民沒有必要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素質,就無法正常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大學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公民,更是如此。大學生應接受法制教育,遵紀守法和維護國家法律,正確行使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嚴格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并能自覺地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大學生學習法律的目的不是單純地學習法律知識,而是為了知法、守法、護法,增強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當代大學生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具備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也要具備必要的法律知識,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和健康的法律心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二、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意義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指當代大學生群體對法律及其法律現象的知識、情感、心理、觀點、評價和信仰,除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觀念、法律理論、法律信仰外,具體還包括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法律至上意識、訴訟意識、權利意識等到內容。
當代大學生的整體風貌和素質,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我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只有掌握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才能自覺地遵紀守法,預防和減少犯罪現象。同時,培養知法、守法、依法辦事的高素質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歷和經驗,對形形的社會現象的看法不夠成熟。對他們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引導他們從法律的角度去認識社會和體驗人生,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好人生態度、人生目的、人生追求的問題,不僅對于增強當代大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而且對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
當代大學生應樹立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依法辦事的觀念等法律觀念。培養和加強當代大學生法制觀念,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就是要求當代大學生學法、懂法、依法辦事,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識水平和法律素質。
(一)加強課堂教學,重視在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大學生自覺地學好法律基礎課,不僅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還有助于增強法制觀念和提高法律意識,提高守法和護法的自覺性。在大學教育中要堅持高校的普法教育,強化法律課程的課堂教學。現大學生中約占45%左右的高職高專學生,由于連年擴招,錄取的高考分數線不高,他們的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而現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時較少,雖是必修課,但學生多不加以重視,許多學生只求期考成績合格,造成相當的大學生法律觀念與行為存在脫節現象。為提高當代大學生學習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掌握法律知識和提高法律意識的目的,就要強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及其他法律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側重講授與學生聯系較多的民法、勞動法、經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部門法,這就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法制觀念。在教學方法上采取案例教學、課堂討論、法律辯論、多媒體教學、開設模擬法庭等多種形式,盡可能把社會現象與實際案例聯系起來,使課堂教學充滿知識感和現實感,提高學生法律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法律問題能力。應強化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研究,不斷通過教學改革,提高法律課堂教學質量,這是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路徑。
(二)有針對性地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目前,大學院校對大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還是不夠重視,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不多,沒有給大學生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制教育。各大學院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增設法制宣傳欄、宣傳刊、校園廣播法制專欄、開設網絡教學等,采取各種方式有針對性地加強法律常識教育。另外,各大學院校應與司法機關加強聯系,讓司法機關人員結合辦案實例,對大學生進行現實的法制教育,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法律咨詢,參加庭審觀摩等活動,強化他們的法制觀念,將打擊犯罪和預防犯罪結合起來,提高法律意識,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營造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環境
高校的管理和服務如能做到依法治校,依法育人,就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大學院校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權利義務的理念,通過高校的管理體制和后勤社會化改革,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充分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在教學和管理上,激勵學生的權利追求,促進學生受教育權、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監督權、救濟權和申訴權的實現。在實體上,高校對學生的管理要依據國家法律進行,所制訂的規章制度也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在程序上,處分學生要證據確鑿,依據明確,定性準確,高校成立的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負責處理學生被處分前的陳述和申辯,確保正當,符合規定。高校的管理行為做到合法性、合理性和可審查性,從而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這就為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四)加強品德教育,注重引導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觀”即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三觀”,真正增強法制觀念,才能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當代大學生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接受能力較強,容易受環境影響。大學院校應對大學生進行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自尊、自愛、自重、自強、自立的意識,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掌握專業技能上,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念,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等優良傳統,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自由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襲。
(五)對大學生違法犯罪實施挽救與教育的原則
培養一名大學生不容易,應盡可能地對違法犯罪的大學生進行挽救,使其仍能夠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由于大學生學歷高,但閱歷淺,家庭背景各異,他們違法犯罪相對其他社會人員社會危害性較小,案發后能積極配合調查和承認錯誤,認罪態度和表現一般較好,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因此,對大學生違法犯罪應當充分體現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總之,應從時代的要求和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的需要的高度深刻認識學習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堅決糾正那種“不懂得法律也照樣生活”,“法律與己無關”的錯誤思想,擯棄那種“權大于法”、“法不責眾”、“不知者不為過”的錯誤觀念,促使大學生把所學的法律知識變為自己的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在思想和行動中確立和體現法律的精神,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谷春德.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2012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桂教高教[2012]22號2012JGZ193)
篇8
[關鍵詞]政治參與 參與意愿 參與途徑 參與實效 大學生
一、文獻回顧及概念界定
政治文明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青年作為國家和社會的中堅力量,其政治參與也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學術界的關注。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分城鄉研究。吳魯平對城市青年的政治心態和社會參與的特點進行了分析(1995),嚴榮對農村青年的政治心理進行了研究(2001)。
(2)分階層研究。尹德慈對廣州青年律師群體的政治態度進行了分析(2004),董小蘋對在滬臺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和政治參與能力進行了研究(2006)。
(3)專題研究。如孫興春對當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現象進行了分析和思考(2006),朱云生以“躲貓貓”等網絡典型事件為切入點,對網絡政治參與的良性互動問題進行了探討。
(4)載體研究。翟杉以微博為載體,對微博政治參與的優勢和不足進行了分析(2011)。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的定義,政治參與是指“公民自愿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與政治生活的行為”。現有的關于“政治參與”的定義有其科學性,它指出了正在參與的主體(公民)、客體(政治生活)、特征(自愿性、合法性),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果我們將政治參與看作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定義涵蓋了政治參與行動的行動前、行動中,卻對行動后階段沒有涉及,沒有對政治參與行動進行一個實效評估。有鑒于此,我們將政治參與分解為三個指標,即政治參與意愿、政治參與途徑、政治參與實效,從而更加規范、合理。本文所講的青年政治參與是指青年在自愿參加的前提下,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參與政治生活,從而影響政府的決策或者與政府決定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的過程。
二、當代大學生參與現狀
政治參與是政治社會化的內容之一,青年政治參與的過程就是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青年逐漸獲取政治知識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識和政治立場。在當下,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出現了制度化途徑和非制度化途徑兩種方式,而且更多是通過非制度化渠道參與。
(一)制度化參與:主渠道是加入黨團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全面推進以來,青年的公共參與領域越來越廣泛,參與途徑大大拓展,青年的有序參與越來越活躍。青年充分和有效地參與公共事務,有利于培養青年的參與意識和技能,有利于青年潛能的充分發揮,有利于激發社會活力。青年參加政黨和社團的積極性日益高漲。截至2014年底,35歲及以下的黨員2247.9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5.6%;36歲至45歲的黨員1779.2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0.3%;46歲至60歲的黨員2466.2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8.0%;61歲及以上的黨員2286.0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6.1%。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共青團員8821.9萬名;共有基層團組織387.6萬個,其中,基層團委29.3萬個,基層團工委2.2萬個,團總支21.7萬個,團支部334.4萬個。由此觀之,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主要制度化渠道依然是加入黨團組織。各種青年社團在促進和推動青年廣泛參與公共事務中,也發揮了明顯作用,豐富了青年公共參與的內容和方式。青年自組織是當下大學生群體中出現的新的組織和集結形式,以網絡為基礎性聯系手段,以興趣、愛好為聯結紐帶,對大學生群體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吸引力。近年來,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相關制度更加完善,青年參與基層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日益高漲。公共決策部門制定和青年相關的法律法規時,能夠通過聽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吸納青年參與;在高校建設和管理中,青年學生有了更充分的發言權和參與權,一些高校學術委員會中也有了青年學生的身影;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許多村委會青年委員配備率已達到相當高的比例;在推進社區居民自治中,青年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成為專業社工和社區工作人員。
(二)非制度化參與:主渠道是依托網絡
所謂非制度化參與,主要是指不符合制度和程序的政治參與,也包括違反法律的非法參與行為。當前我國青年非制度化參與偶有發生,形式有聚眾鬧事、破壞公共財物,更嚴重的還有罷課、靜坐、請愿、示威游行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普及,當前中國青年非制度化政治參與最主要的途徑是依靠網絡進行的。青年人從網絡獲取政治信息,利用網絡表達政治訴求。很多社會事件,特別是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社會事件往往沒有具體組織者、沒有信息源頭、沒有傳遞線路,或者是有消息無情報。青年人在制度化參與渠道外,努力尋求政治參與的外部空間和渠道,具有開放性、匿名性、及時性、交互性等特點的網絡成為其主要選擇。網絡的高參與性和私密性使得一些社會問題和腐敗現象暴露出來,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壓力,使得一些個人事務公共化,得到強有力的輿論監督,迫使公共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當事人解決這一問題。非制度化政治參與尤其是網絡政治參與,鼓勵和激發了青年的政治參與意愿和熱情,拓展了政治參與的渠道和途徑,也增強了青年政治參與的實效。
三、青年政治參與現狀引發的思考
(一)現實世界的消極冷漠和網絡世界的積極主動
在中國當代青年的政治參與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悖論,即現實世界的消極冷漠和網絡世界的積極主動。在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的當下,青年人因為價值取向、生活方式多樣化,出現一種功利主義、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的傾向,因為市場經濟帶來的優勝劣汰的壓力,也使很多人忙于自己的生計,無暇顧及政治。一些大學生對參與政治的興趣下降,甚至漠不關心,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動員型參與多于自覺型參與。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長、老師和社會的影響,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動員型參與盡管能在短期內起到一定的成效,卻難以長期發揮效力;時間一久,大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下降。第二,淺表型參與多于深層次參與。在政治參與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熱衷于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愿意支付過多的成本,貪圖方便省事,甚至寧可“走過場”也不愿意深層次參與。第三,有序型參與多于有效型參與。在學生組織、社團等的組織下,當下大學生的政治參與通常處于一種有序的狀態。然而,由于受前面兩條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有效型參與并不多。在互聯網時代,青年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覺地以某種形式對政治過程施加影響的積極性提高,青年的政治實踐機會大大增加,對政治生活的參與得到一定程度的實現和滿足。其一,網絡的開放性,使政治參與的門檻降低,從而增加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二,網絡帶來了一定意義上的話語權,讓當代大學生有了政治參與的渠道和路徑。其三,互聯網拓寬了政治活動的空間,增強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效能和績效。不論是及時了解國內外的最新資訊,還是對失范行為進行監督和批評,抑或就公共事務發表意見和建議,互聯網為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提供了一個便利、快捷的平臺。
(二)理性思維與偏激情緒并存
在現實生活和網絡世界中,青年人的理性思維和偏激情緒并存。一方面,青年人具有一定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在一些公共問題上能夠保持理性、克制;另一方面,青年人的價值觀念尚未完全定型,內心世界也不夠強大,容易輕率與沖動,展現出非理性的一面。
1.青年自身原因。青年人無論是在身體還是在心理都處于待成熟時期,同時,他們又對未來人生充滿了無限的激情和憧憬。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具有模糊性和不成熟性、凹凸性———內隱性與外顯性相結合以及高傳導性的特點,需要加強引導,尤其是注重對集合行為和偏差行為的引導,強化社會控制。
2.媒體輿論炒作。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少部分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缺乏職業操守和社會責任,以商業和利益至上,讓消費主義文化邏輯影響了熒幕。為了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標題黨”用炒作的方式來劍走偏鋒,用情緒化的斷章取義來博取眼球,會讓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陷入誤區。
3.不良社會心態的影響。在社會轉型時期,多元的時代主體,決定多元的社會心態。互聯網上紛亂信息,炒作、忽悠、炫富、哭窮、暴戾等不良社會心態和偏激情緒,導致“鍵盤俠”的大量存在。缺乏理性思維能力,習慣性地先入為主,運用“道德捆綁”和“民族主義”的大棒對他們進行言語攻擊,導致當代大學生易被這些負面因素左右。
四、對策與建議
(一)健全利益表達機制,呵護青年政治參與熱情
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精神坐標、建設精神家園,需要暢通制度化政治參與的渠道。一方面,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發揮黨團組織的思想引領和文化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暢通當代大學生參與學校公共事務、社會公共事務的渠道。在互聯網不斷嵌入日常生活的當下,健全當代大學生的利益表達機制,呵護青年政治參與熱情,需要對他們的愛國熱情進行保護和引導。讓當代大學生理性地“發聲”,理性地參與公共事務,避免“任性而為”。
(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篇9
1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分析
實現對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必須對高校大學生所處的社會背景,時代背景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并提煉出問題,提出對策。
1.1價值觀趨向多元化
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期正是我國社會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西方思潮大量涌入,社會宏觀層面的價值觀急劇變遷,對大學生個體成長的影響和滲透是深刻的。其價值觀從形式到內容都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群體分化和地域分化非常明顯。相當多的大學生否認單一的價值標準,他們雖然對社會所倡導的榜樣、典型持肯定態度,但并不是都將之作為人生的唯一楷模。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社會現實的適應和反映,但有時也存在程度不同的價值混亂,主流價值觀與低級庸俗,非理性,甚至腐朽的價值觀相互交織。
1.2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
當代大學生對國家及民族未來十分關心,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大學生普遍認識到,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戰略機遇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培養和樹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這些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表現為公平、競爭、效率、自立、誠信。這些時代特點鮮明的思想意識很容易為青少年所理解接受。
1.3價值觀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
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正處于不斷形成和完善的時期,他們人生價值的選擇和判斷極易受來自各方面的思想觀念和外界環境的影響,處于不穩定狀態,因而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自身心智的不完備,加上一些不良媒介的肆意渲染,會在大學生群體當中產生負面的效應,有的甚至會走向極端化。另外,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內心是“自相矛盾”的。很多大學生常常一方面感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另一方面又難以繞過求職現實及物質的誘惑。所以,在價值判斷與選擇上存有“關心與冷漠相容,希望與困惑并存,進取與彷徨相伴,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這反映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并不穩定,如果在適當的時機加以有效引導,必然會對其產生積極影響。
2當代高校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價值觀誤區
2.1人生理想的失重與個人主義的抬頭
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當代大學生中個人主義的現象有所抬頭,表現在:處處為自己著想、只顧自己利益,不參加集體活動,不愿關心和幫助他人,小團體主義、狹隘的個人主義、本位主義現象嚴重。
2.2拜金主義的興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個別大學生開始認同并接受金錢至上的觀念,出現了拜金主義,崇拜金錢,以含金量作為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
2.3對優良傳統的冷漠與價值偶像的錯位
近年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與個別大學生的高享受、高消費的追求已經格格不入了。在個別大學生心理逐漸產生了價值偶像錯位,開始出現了“哈韓族”、“哈日族”、“追星族”。
2.4誠信缺失,缺乏責任意識
誠信是每個人應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但當代大學生在誠信方面的表現是很令人擔憂的,考試抄襲之風在校園蔓延,假文憑、假證書、假學術之風屢見不鮮,一些學生不守諾言、作風虛浮,畢業違約等不良現象有所抬頭。此外,大學生就業誠信問題尤為嚴重,表現為在簡歷中提供虛假材料,如偽造證書、編造社會實踐經歷等,在面試中自我拔高,對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夸夸其談,還有一些人隨意毀約,給用人單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3對當代高校大學生價值觀引導管理方法
3.1高校輔導員專業性有待提升
高校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一個輔導員管理多個班級的現象很普遍,管理能力的不足,一般會采用借助部分高年級的學生管理低年?學生的管理方式。這種學生管理學生的方式顯得有些薄弱,管理力度不夠,價值觀引導能力不強。高校應采取措施擴大輔導員的數量,提高輔導員管理質量,加強輔導員管理能力培訓。同時提高輔導員招聘門檻和工資待遇,對輔導員工作采取指標量化,輔導員晉升需參考管理指標。
3.2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形成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多方聯動的價值觀引管理長效機制
家長作為子女人生路上的重要角色,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比較全面的了解,當孩子在思想和行為上有異常表現時,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進行干預,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良好素養、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對引導大學生積極進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首先,家長要不斷充實學習,用最新的理論觀點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其次,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并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最后,家長對大學生在校生活的關注與監督,對大學生的學習和價值觀健康發展十分關鍵。建立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多方溝通機制,多管齊下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
篇10
[關鍵詞]消費現狀 原因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2-0005-02
消費作為與人密切聯系的重要議題,深受重視。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更是具有社會意義和深遠的話題,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新課題。大學生作為一個與眾不同的消費群體,有其自身的消費特點。走出消費誤區,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大學生步入社會走向成功的關鍵。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現狀
(一)理性化消費
通過調查發現,如今大學生理性消費占主導地位。首先,大部分學生會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購買。對于聚餐之類的必需花銷,也常實行“AA”制結賬方式。這樣既不會過于加重個人經濟負擔,又能體現出同學間的真誠平等,還有助于相互間感情的持久化。其次,大學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質和促進自我發展方面的消費比例在逐漸增大,為了讓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得更深入牢固,大學生會報考各種專業資格考試,參加相關的培訓班,購買相關專業書籍及學習用具等。再次,經濟獨立意識增強。過去子女的教育消費大多都是由父母承擔,現如今許多大學生的消費觀有了很大變化,他們能夠通過勤工儉學等形式來賺取生活費。這既可以減輕家長經濟負擔,又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說明當代大學生想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經濟獨立。
(二)非理性化消費
1.盲目攀比,虛榮作祟。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根據自身的需求去消費,而是看別人買什么,自己就想買什么。吃穿用講名牌,比檔次,其根源在于虛榮心作祟。虛榮心造就無休止的攀比,攀比進一步膨脹虛榮心,循環往復,愈演愈烈。
2.追求物質化,忽視精神層面。其突出表現為超前的物質消費和滯后的精神塑造。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費重玩樂享受性消費,輕知識充實智力提升性消費,在物質生活領域把物質作為體現個性和實現價值的方式。愉悅快樂占據了心靈,享受生活成為了消費觀念的核心。關注和推崇的是新潮前衛,只想通過大膽消費來炫耀青春,張揚個性。
3.節約意識淡薄,理財觀念缺失。絕大多數大學生沒有理性消費的思考,常常傾囊而出,很有“月光族”的風范,有的甚至月中就囊中羞澀,只能靠借錢度日,所以“提前消費”在大學生當中很是流行,他們對生活消費缺乏合理的安排和控制,有錢時出手大方,無錢時借錢吃飯,有的還甚至抱怨父母給的太少,為自己沒能成為一個富二代而深感遺憾。
二、不健康消費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受到極大沖擊,金錢至上、享受生活的思想不斷侵蝕著當代大學生。此外,大學校園周邊的網吧、KTV、游戲廳、餐館、服裝商城等場所的大門向大學生敞開著,五光十色,吸引著大學生的眼球,浸染著大學生的心靈。再者,社會上一些不良的應酬交際等消費方式也在大學校園里滋生出現,成為大學生平日消費的常態。
(二)教育因素
不良的消費現象之所以在當代大學生中出現,和學校消費教育的缺失關系很大。目前,很多大學只注重對學生知識輸送、技能培訓,而健康消費教育幾近缺失。校園中沒有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
(三)家庭因素
當今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衣食無憂,家長節衣縮食含辛茹苦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只問“錢夠不夠花”,不問“錢怎么花”。甚至有很多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學習和各方面的進步,不惜給以物資獎勵,給孩子們打下了“物質是最終動力,消費是最終目的”的印象。
(四)自身因素
當代大學生尚未完全成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盲目消費和虛榮消費主載著大學生消費心理,求異心理和從眾心理同時在誘發著大學生消費思想的變化。標新立異彰顯個性成為消費的最終目標。如今大學生雖然在生理上已經成年,但在心理上仍未成熟,其消費心理尚未健康成長。
三、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人只要生存就得消費物質生產資料。不同生存階段有不同的消費內容。時代在發展,文化在變遷,人們的消費觀也隨之變化,作為特殊消費人群的大學生,他們的需求更應順應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他們消費的觀念也深遠影響著社會,所以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一)大學校園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的主要陣地
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消費,但學生的消費場所主要在學校,尤其是升入大學后從消費獨立性、自主性來說,他們漸漸脫離了對父母的依賴。無論是吃穿用度等的生存消費,還是儲備知識等的發展消費,大學生們都開始依照自己的想法來選擇消費對象。因而,學校對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一者在入學初期可以通過開設與消費理財、投資等相關知識的講座的形式,在學生中間創造出健康的消費風氣;二者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消費行為引導,及時糾正大學消費行為中出現的不良傾向;三者還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危機意識,教育學生追求知識消費,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最后,學校還可以介紹更多的兼職崗位,讓學生通過勤工儉學鍛煉意志,提升能力。
(二)健康向上的消費觀是引領大學生積極消費的社會風向標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與大社會密不可分。大學生不良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心態總能在社會上找到相應的影子。因此,我們應充分發揮社會對學校的影響作用,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杜絕奢侈浪費,抵制享樂主義,弘揚文明新風,讓社會的正能量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
(三)家庭是培養學生養成正確消費觀的重要陣地
家長的消費方式及消費理念對孩子消費觀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良好的家庭環境潛移默化地引導著大學生塑造正確的消費觀,而且家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影響貫穿著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養成理性消費、節約消費的習慣,使孩子深刻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另外要著意培養孩子的理財技能,養成“不買最貴的,只買最合適的”消費意識。
(四)個人思想素質的提高是樹立正確消費觀的根本
學校、社會、家庭都是外因,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才是內因。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這就要求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獨立意識和理財能力。
堅持適度消費的原則。大學生在經濟上未完全獨立,應明確消費標準、量力而行,讓消費不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做到有計劃消費。制訂出符合自己經濟能力的消費計劃,并使消費項目細化,做到心中有數,合理控制消費欲望,避免過度消費和奢侈消費。
培養健康的消費觀。大學生消費應堅持健康消費,文明消費。堅持以學習消費為主、生活消費為基本保障、文化娛樂消費為有益補充的消費方式,發揚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光榮傳統,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宋傳文.大學生建立正確消費觀的引導與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