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12:13: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常見癥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孕期常見癥狀護理探討論文
孕婦出現不適癥狀是孕婦普遍的經歷,但并非每個孕婦都要經歷所有的不適,而且在不同孕期所出現的癥狀不同,個體所感受的程度也有明顯差異。當癥狀不嚴重時,可令孕婦休息,使癥狀得到緩解,還可以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避免癥狀的發生。1、惡心和嘔吐是妊娠頭2個月最常見的不適,約會50%的孕婦有不同程度惡心表現,1/3的孕婦有嘔2、尿頻、尿急妊娠早期,由于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當妊娠12周子宮越出腹腔后,癥狀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復出現。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癥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于正常現象。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后,癥狀自然消失。如果癥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松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3、胃區不適孕婦常有反映酸、暖氣、上腹壓迫感等癥狀,是由于子宮增大造成胃部受壓的結果。再加上孕期胃腸蠕動減弱,胃部肌肉張力低,尤其胃賁門部括約肌松弛,致胃內容物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粘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胃區燒灼感,孕婦主訴“燒心”。護理實踐提示,飯后立即臥床、進食過多或攝取過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會加劇“燒心”癥狀,故應避免。有人認為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飯前吃些奶油、奶酷加工食品,有預防“燒心”作用護理論文。“燒心”已經出現,再吃奶油制品食物就不起作用。可以服用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制酸劑,但應避免選用含重碳酸鈉的食物(如蘇打餅干)或藥物,以免所含的鈉離子促使水潴留,造成電解質的紊亂。指導孕婦選擇少量多餐的原則,可以減少胃內容物體積,以緩解癥狀。4、脹氣懷孕期,由于胃腸道活動減弱,腸內氣體常易積聚引起令人不悅的腹脹,多不需特殊治療。措施是幫助孕婦識別起脹氣的食物,指導選擇容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過飽情況,以少量多餐方式滿足機體的需要。建議孕婦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適當鍛煉均能促進腸蠕動,有預防和減輕腹脹的作用。必要時可按醫囑使用緩瀉劑或軟化大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也有助于減輕癥狀。5、便秘造成便秘的原因是增大的子宮推擠使小腸移位、液體攝入及室外活動量減少、孕期腸蠕動減緩、孕期補充鐵劑。措施是幫助孕婦回顧促成便秘的因素,了解孕婦飲食情況。與孕婦共同討論并使其理解液體的攝入量、新鮮水果、蔬菜以及纖維素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排便習慣與便秘的關系。鼓勵每天適量運動,以助維持良好的腸道功能。必要時按醫囑使用大便軟化劑或緩瀉劑,但不能養成依賴藥物的習慣。建議孕婦多吃香蕉,不僅獲得食物的滿足,還能預防便秘,稱之謂“非藥物性治療方法”。6、背痛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孕婦身體重心前移,為保持身體的平衡,必須采取頭和肩向后仰,腹部向前突,脊柱內彎的姿勢。結果使腰部和后背肌肉、韌帶負擔加重,則引起不同程度的背痛。此外,過度緊張、疲倦、彎腰或抬舉重物,妊娠子宮壓迫神經以及骨盆關節松弛(尤其妊娠晚期),也是腰背疼痛的原因。為了預防或減輕腰痛,護士要與孕婦共同討論預防以及緩解背痛的措施。要使孕婦理解妊娠早期背痛的促進因素,并掌握預防癥狀發生的應對措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過度疲倦;坐位時,背部靠在枕頭上或靠背椅的扶手上;盤腿坐勢也有助于預防背部用力。同時指導孕婦通過調整工作臺的高度或孕婦的位置,以維持最佳的姿勢。建議孕婦有計劃地鍛煉以增強背部肌肉強度也是預防腰痛的有效措施,例如骨盆擺動運動體操,每日3次,可以減少脊柱的曲度,有利于緩解背痛。孕婦拾取物品時,應該彎曲膝蓋而不彎背部,以保持脊柱的平直。7、眩暈許多孕婦有眩暈現象,尤其在擁擠、空氣不流通,人群集聚的場所。促成癥狀的原因可以是:(1)孕婦長時間站立或突然改變體位,出現低血壓狀態而導致眩暈或疲勞。(2)由于過度興奮或焦慮影響呼吸功能導致換氣過度和眩暈。(3)妊娠期血液被稀釋引起“生理性貧血”或低血糖狀態。(4)較長時間的仰臥位,巨大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回流血量及心搏出量減少、出現低血壓可致眩暈。護理措施是幫助護理對象識別造成眩暈的誘發因素,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告誡孕婦應該避免:(a)過快地變換姿勢;(b)長時間地站立;(c)過度興奮和精神過度緊張;(d)過度疲勞等。指導孕婦采取側臥位方式尤其左側臥位,不僅可以改善胎兒血氧供應,還可以預防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引起的眩暈。如果出現的眩暈。如果出現的眩暈癥狀經上述措施處理后無效或頻繁出現時,均應與醫師聯系,以免延誤病情。8、下肢肌肉痙攣主要指小腿腓腸肌發生疼痛性攣縮,孕期任何時期均可出現,常見于孕期,夜間發作較多。系因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神經所致,疲倦、寒冷、不合理的體姿以及體內鈣、磷比例失調致神經系統應激功能過強,均可促使發作。措施是監測孕婦攝入的食物中是否有足量的維生素B,被確定缺鈣者,有計劃攝取牛奶,必要時按醫囑補鈣。禁止濫用含鈣磷的片劑,以免加重體內鈣磷的不平衡情況。還要與孕婦討論預防及減輕癥狀的方法,例如:(a)避免穿高跟鞋,以減少腿部肌肉的緊張度;(b)熱敷患處,抬高下肢,按摩腿部肌肉等都能生效。當小腿肌肉發生痙攣時,只要立即伸展肌肉即可緩解。具體做法是讓孕婦平臥,護士或家屬按住孕婦膝蓋(患側),協助伸直小腿,同時使足背屈,癥狀即可緩解。有人認為,睡前按摩小腿部,或將腳部墊高后入睡,有助于預防癥狀的發生。9、靜脈曲張可能發生于下肢,偶爾發生于外陰部。造成癥狀的原因是由于妊娠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影響下肢靜脈回流所致。持久站立位工作,妊娠晚期腹內壓力的增加,都促使癥狀加重。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下肢靜脈回流狀況,則可預防或緩解癥狀。具體做法是指導已出現癥狀的孕婦增加臥床休息機會,坐立時注意抬高腿部,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以示范方式指導孕婦采用直角位置,即平臥位,雙腿向上伸直與身體成直角,臀部和腳跟靠墻,每日做數次,每次2~5分鐘。晚期妊娠階段孕婦往往難以接受這種姿勢,可以使用彈性繃帶。更為重要的是預防癥狀的發生,最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提醒孕婦:(a)坐勢時盡可能抬高腿;(b)避免過久站立;(c)避免穿環形緊口襪帶。10、陰道分泌物增多妊娠期間,由于激素的作用,新陳代謝旺盛,陰道上皮細胞及宮頸腺體分泌旺盛,致陰道分泌物增多。通常為乳白色,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常給孕婦帶來不適。當發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時,護士要善于識別異常情況,例如分泌物為黃綠色或帶血伴難聞的臭味,以及孕婦反映外陰有明顯刺激、搔癢等癥狀,需及時檢查明確炎癥的性質,予以治療。如果屬于生理現象,護士需與孕婦討論癥狀出現的原因并為其提供有效的措施,例如勤淋浴,常換內褲,保持外陰部的清潔,促進舒適。并告誡孕婦應該避免穿尼龍質料內褲,推薦使用吸水性好、質地柔軟的棉質內褲。
孕期常見癥狀護理論文
1、尿頻、尿急
妊娠早期,由于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當妊娠15周子宮越出腹腔后,癥狀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復出現。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癥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于正常現象。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練習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后,癥狀自然消失。假如癥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松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
5、胃區不適
孕婦常有反映酸、暖氣、上腹壓迫感等癥狀,是由于子宮增大造成胃部受壓的結果。再加上孕期胃腸蠕動減弱,胃部肌肉張力低,尤其胃賁門部括約肌松弛,致胃內容物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粘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胃區燒灼感,孕婦主訴“燒心”。護理實踐提示,飯后立即臥床、進食過多或攝取過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會加劇“燒心”癥狀,故應避免。有人認為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功能,因此飯前吃些奶油、奶酷加工食品,有預防“燒心”功能。“燒心”已經出現,再吃奶油制品食物就不起功能。可以服用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制酸劑,但應避免選用含重碳酸鈉的食物(如蘇打餅干)或藥物,以免所含的鈉離子促使水潴留,造成電解質的紊亂。指導孕婦選擇少量多餐的原則,可以減少胃內容物體積,以緩解癥狀。
5、脹氣
懷孕期,由于胃腸道活動減弱,腸內氣體常易積聚引起令人不悅的腹脹,多不需非凡治療。辦法是幫助孕婦識別起脹氣的食物,指導選擇輕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過飽情況,以少量多餐方式滿足機體的需要。建議孕婦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適當鍛煉均能促進腸蠕動,有預防和減輕腹脹的功能。必要時可按醫囑使用緩瀉劑或軟化大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也有助于減輕癥狀。
孕期癥狀常見問題護理論文
孕婦出現不適癥狀是孕婦普遍的經歷,但并非每個孕婦都要經歷所有的不適,而且在不同孕期所出現的癥狀不同,個體所感受的程度也有明顯差異。當癥狀不嚴重時,可令孕婦休息,使癥狀得到緩解,還可以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避免癥狀的發生。
1、惡心和嘔吐
是妊娠頭2個月最常見的不適,約會50%的孕婦有不同程度惡心表現,1/3的孕婦有嘔
2、尿頻、尿急
妊娠早期,由于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當妊娠12周子宮越出腹腔后,癥狀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復出現。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癥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于正常現象。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后,癥狀自然消失。如果癥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松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
3、胃區不適
帕金森病癥狀研究論文
【關鍵詞】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的癥狀和體征是神經系統疾病中最多的,但教科書大多只強調三大癥狀,即震顫、強直和運動遲緩。事實上,PD其他的一些臨床癥狀和體征,認識它和掌握它,對診斷更有直接的幫助。
在黑質多巴胺能通路上的任何病損,均可造成PD的結果,破壞可以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缺氧、缺血、炎癥性、化學性和藥理性,其最后結果是使多巴愛減少,多巴胺受體阻滯而產生癥狀,另外急性或慢性紋狀體黑質內的神經元破壞,如腦積水、腦瘤等,還有一些非遺傳性退行性疾病也可引起PD。因此,其病因可分為:(1)原發性(idiopathic);(2)繼發性(symptomatic);(3)PD疊加綜合征;(4)遺傳神經退行性病。
PD是一類清楚的臨床及病理表現的疾病單元,占臨床上所有的運動障礙的75%,病理特征是黑質黑色素細胞的消失和Lewybody的發現。臨床學家考慮主要癥狀中震顫、強直和運動減少3點中具有2點即可診斷PD,另外,對L-Dopa有良好反應則更提示為PD,姿勢平衡障礙更多見于Parkinsonism中,即使如此診斷有時也很困難。如對L-Dopa有良好的反應,也不一定就是PD,對此反應不好的也可能是PD,沒有震顫的也可能是PD。任何臨床的診斷必需是靈活且能足以滿足一些一般情況以下的例外狀態。因此,臨床要認識PD的諸多癥狀和體征,這對診斷PD是絕對必要的。
1起病
PD起病平均年齡50~60歲,進展慢,整個病程10~20年。有5%的病人起病在40歲以前,稱青年型。在PD第一癥狀產生前已有黑質神經元喪失至少已達80%。起病隱襲,前驅癥狀常是非特異性的,如疲勞、身體不適、人格改變,這些癥狀可以發生在第一運動癥狀發生之前的數年。一般病人第一癥狀常發生在精細運動中,如感到軀體運動無力、輕度共濟失調(病人常訴mygolfgameisoff)或書寫困難,有時有疼痛主述,如肩臂肌肉緊張(起病初一般不對稱),因此早期診斷困難。間隙性震顫(有時限于幾個手指),精細檢查時的齒輪樣強直,或許是最早的線索,許多病人一直要到第一運動癥狀出現時才能診斷。
校園衛生監測整體意見
2012年全市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創建健康校園活動”,加強學校傳染病和學生常見病的健康監測、動態分析和掌握危害學生身體健康的相關危害因素,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健康水平。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確保學校衛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各單位要把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作為本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單位防病工作應急預案,研究部署防病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防病工作機制,定期對本單位防病情況進行自查,并將自查情況進行記錄入檔備查。
二、進一步做好學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暴發流行
學校傳染病防控,應繼續按照上級部門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部署,重點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
1、繼續做好市學校因病缺課癥狀監測工作,按季節有重點的對學生傳染病(特別是流感、手足口病、胃腸道疾病等)的癥狀進行及時監測和動態分析,掌握傳染病流行趨勢,確保傳染病防控措施有效到位。
婦產科醫師對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認知
【摘要】目的調查中國婦產科醫師對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overactivebladder,OAB)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治療的認知情況。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通過醫院內發放自行設計問卷,對全國23個城市1061例從事婦科臨床工作的醫生進行女性OAB相關認知的調查。結果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056(99.5%)份。87%(919/1056)的婦科醫生清楚地知道多種婦科疾病常伴有尿急、尿頻等OAB癥狀;41%(433/1056)不清楚女性OAB的發生與其特殊生理因素有關。在有OAB可能的患者就診時,約51%(539/1056)婦科醫生不完全清楚女性OAB患者的病史問診信息;50%(528/1056)不完全清楚導致女性OAB癥狀的病因,并且40%(422/1056)不會對每一例可能出現OAB的患者進行癥狀問詢。83%(876/1056)不會準確使用膀胱過度活動癥狀評分(overactivebladdersymptomscore,OABSS)判斷患者OAB癥狀的嚴重程度。在OAB的診斷調查中,僅有13%(137/1056)的婦科醫生完全清楚女性OAB患者的篩選性檢查項目,7%(74/1056)完全清楚急迫性尿失禁與混合性尿失禁的區別,76%(803/1056)認為M受體拮抗劑是OAB的首選藥物治療方案。結論婦產科醫師對有關女性OAB的主要癥狀表現、發病相關的特殊生理因素、常見病因、檢查內容、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案的認知不強,不能準確使用OABSS判斷女性OAB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
【關鍵詞】膀胱過度活動癥;婦科醫生;調查問卷;認知
國際尿控協會2001年9月將膀胱過度活動癥(overactivebladder,OAB)定義為一種以尿急癥狀為特征的癥候群,合并或不合并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頻、夜尿,尿動力學表現為逼尿肌過度活動,或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礙,實驗室檢查無明確感染證據和其他明顯的病理改變。中國婦產科醫師目前對OAB的認知存在明顯不足,使得許多OAB患者在婦產科門診失去診斷治療的機會。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婦科醫生在女性OAB診療中的認知現狀,為提高中國婦產科醫生對OAB的認知和規范治療提供理論支持。
資料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于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由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婦產科通過醫院內發放問卷方式,在全國23個城市對從事婦科臨床工作的婦產科醫生共發放了自行設計的OAB調查問卷1061份,收回有效問卷1056份(99.5%)。二、問卷設計。問卷主要包括關于OAB的常見病因,主要癥狀(尿急、尿頻、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發生OAB相關的特殊生理因素(絕經雌激素水平下降、產后、分娩),女性OAB癥狀的相關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內異癥)、壓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脫垂(POP)、盆腔腫塊、無張力陰道吊帶術(TVT)后、子宮切除術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纖維化)。膀胱過度活動癥狀評分(overactivebladdersymptomscore,OABSS)使用、篩選性檢查和選擇性檢查內容、與SUI及混合性尿失禁的鑒別診斷及藥物治療方案等方面問題。并由獨立的第三方對所有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淺談森林病害診斷
摘要:林木病害的種類很多,各種不同病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都不同。為了研究和防治林木病害,首先要正確診斷,才能對癥治療,有效地開展防治工作。
關鍵詞:森林;病害;診斷
1常見多發病的診斷
在一個區域或一個自然條件相同的地區內,某一種林木上經常發生的病害,稱為常見多發病。這類病害因為是常見多發,或具有經濟上的重要性,一般都已有較詳細記載。可依據寄主植物、癥狀特征與查閱前人研究資料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診斷。診斷的程序是:識別寄主植物,準確鑒定出中文名和學名;詳細觀察記載所見病例的癥狀特征;查閱一般地區性植物病理資料,如森保手冊、院校教材、病害普查報告、林木病害檢索表、專題研究報告以及專業雜志等,仔細核稱和癥狀特征;參考上述病理資料中記載的有關病例的地理分布范圍;確定所見病例的性質、病害名稱和病原物及其分類地位。這種診斷方法,除“同原異癥”、“同癥異原”及病害癥狀特殊的病例外,一般林木的常見多發病例均適用。
2少見病害和新病害的診斷
對一些少見病害和新病害,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診斷方法來鑒定,一般采用下列方法和步驟:
市衛生廳學校衛生工作意見
年全市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創建健康校園活動”,加強學校傳染病和學生常見病的健康監測、動態分析和掌握危害學生身體健康的相關危害因素,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健康水平。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確保學校衛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各單位要把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作為本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單位防病工作應急預案,研究部署防病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防病工作機制,定期對本單位防病情況進行自查,并將自查情況進行記錄入檔備查。
二、進一步做好學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暴發流行
學校傳染病防控,應繼續按照上級部門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部署,重點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
1、繼續做好市學校因病缺課癥狀監測工作,按季節有重點的對學生傳染病(特別是流感、手足口病、胃腸道疾病等)的癥狀進行及時監測和動態分析,掌握傳染病流行趨勢,確保傳染病防控措施有效到位。
老年心力衰竭誤診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常見的誤診原因。方法回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0月老年心力衰竭誤診誤治14例臨床資料。結果確診為冠心病者10例(其中陳舊性心肌梗死6例,伴高血壓、糖尿病各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例,風濕性瓣膜病1例,擴張型心肌病1例。結論心衰是一種惡性綜合征,及早正確診治可大幅度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老年心力衰竭;誤診原因
心衰是一種惡性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病癥,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關于它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均有詳細的論述,但在實際工作中誤診、誤治的情況仍較普遍,尤其是一些臨床癥狀表現不典型的老年人心衰,誤診、誤治尤為顯著。現將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0月誤診、誤治資料完整的14例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提高診斷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4例均為2006年1月~2007年10月期間我科觀察及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齡65~83歲,平均74.4歲。誤診時間長者4年,短者1天。
1.2原發病分類14例中最后確診治為冠心病者10例(其中陳舊性心肌梗死6例,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各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例,風濕性瓣膜病1例,擴張性心肌病1例。
淺談兒童食物過敏反應判斷以及醫治
所謂食物過敏反應(foodallergy,FA)是指由免疫機制介導的某種食物或食物添加劑引起腸道內或全身的變態反應,是一種兒科常見疾病。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一個公眾性健康問題。大多數兒科醫師均具備有一定的食物過敏反應知識,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兒科醫師在這方面缺乏相關的知識,從而影響了他們正確處理食物過敏反應患兒的能力。一般而言,過敏反應往往難以預料,而且發展迅速,即使早期癥狀輕微的患者,其存活或死亡的關鍵,仍然取決于癥狀的快速識別以及及時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為了提高兒科醫師在處理食物過敏反應方面的相關知識水平,本文對兒童食物過敏反應的診斷及治療綜述如下。
一、FA的流行病學
食物過敏反應在兒童中的發病率較成人高。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發達國家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據歐州和美國的資料報告,7%~8%3歲以下兒童曾發生過食物過敏,1歲以內嬰兒牛奶過敏發生率2.0%~7.5%。國內報道2歲內兒童的食物過敏發生率為3.5%~5.2%,1歲內為6.1%,4-6個月為高發年齡段,提示嬰幼兒期食物過敏的易感年齡,可能與嬰兒輔食添加的種類以及腸道屏障功能的不成熟有關。
二、FA的致病食物及臨床表現
(一)常見的致敏食物
引起過敏常見食物有海鮮、牛奶、花生、果仁、大豆、小麥等。每種食物可能包含幾種獨特的變應原,大部份食物變應原易被加熱、烹飪或其它方法破壞。某些食物變應原則對烹飪過程和機體消化過程有一定抵抗性,如雞蛋、魚變應原。少數食物變應原可以在油中發現,如豌豆、大豆、芝麻籽和魚肝油等。食物過敏常常與花粉過敏有交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