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衛生監測整體意見
時間:2022-07-11 08:49:15
導語:校園衛生監測整體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全市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創建健康校園活動”,加強學校傳染病和學生常見病的健康監測、動態分析和掌握危害學生身體健康的相關危害因素,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健康水平。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確保學校衛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各單位要把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作為本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單位防病工作應急預案,研究部署防病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防病工作機制,定期對本單位防病情況進行自查,并將自查情況進行記錄入檔備查。
二、進一步做好學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暴發流行
學校傳染病防控,應繼續按照上級部門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部署,重點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
1、繼續做好市學校因病缺課癥狀監測工作,按季節有重點的對學生傳染病(特別是流感、手足口病、胃腸道疾病等)的癥狀進行及時監測和動態分析,掌握傳染病流行趨勢,確保傳染病防控措施有效到位。
2、加強對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因病缺課癥狀監測網絡直報管理工作的督導與培訓,做好傳染病的預警預測,病因追蹤和癥狀預警處置工作,要求癥狀預警處置率達1000%,校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及時率達到100%,力爭實現全市報告率90%以上,指標完成情況將納入學校健康校園創建的考核驗收標準,納入對各單位的年度考核。
3、嚴格落實中小學,特別是小學和托幼機構的教室、活動室的通風換氣和消毒措施的落實工作,做到科學合理,重點落實學生(兒童)晨檢制度,各學校要做好學校班級學生每天的缺課登記,并認真記錄入檔,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同時,完善新生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做好入托、入學新生計劃免疫查漏補種工作。
4、加強癥狀監測、信息管理和分析利用,提高傳染病防控的及時性、敏感性和預測預警能力。各有關單位要密切配合,做好數據匯總、分析工作,并將監測結果和分析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避免傳染病在學校大規模暴發和流行。
三、開展學生常見病危害的健康監測,做好學生健康查體工作
要高度重視并加強學生體檢工作,早發現學生身體的潛在疾病,如近視、齲齒、脊柱彎曲、心臟病、腎病等學生常見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使學生得到及時治療和正確預防方式的指導,保護學生健康。做好體檢數據的統計、分析評價,掌握學生體檢健康狀況,積極有效的開展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教育與衛生部門要共同做好區域范圍內中小學生的體檢的培訓、督導,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工作。
2、做好數據統計、分析評價和質量控制等工作。掌握轄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學生常見病防治情況,分析危害學生健康的相關危害因素,及時分析和掌握學生健康動態,衛生部門要定期指導學校開展學生常見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
3、準確按時上報《學生常見病預防控制調查卡》、《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報告卡》,各學校將《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報告卡》于每月28-30日報市疾病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電話。
4、將學生常見病、傷害的監測納入學生因病缺課癥狀監測直報系統,實現動態監測,并加強日常管理和督導,要求實現學校常見病督導覆蓋率達到98%以上。
四、部門之間加強合作,繼續開展創建健康校園活動
要充分利用“創建健康校園活動”這個平臺,將學校傳染病防控,學生常見病防治,學校環境衛生改善,學校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衛生、平衡膳食、控煙、傷害等內容)等工作納入創建活動中,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促進學校衛生工作的健康發展。
1、教育與衛生部門要密切合作,將學校健康校園創建活動納入全年的工作中,加強督導和動態管理,加大健康校園創建的覆蓋面,按季節做好傳染病和學生常見病的健康教育宣傳和培訓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口腔保健”、“心理衛生”進校園活動。
2、農村健康校園的創建活動要突出推動學校洗手設施、飲水設施、消毒設施和衛生廁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學校衛生的整體水平。
五、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市教育局、衛生局將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督導檢查。市教體局將把學校衛生工作情況納入綜合評估體系,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學校要經常性的對食堂、教學生活環境和基礎衛生設施進行自查。市疾病控制中心及鎮(區)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站要對本轄區區域內的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進行巡查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督導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對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不力,導致學校發生傳染病流行,對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以及在發生傳染病流行后不及時報告或隱瞞不報的要依法查處有關責任人,并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 上一篇:農村經濟考核意見
- 下一篇:急性冠脈綜合征病患藥學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