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教育現象范文

時間:2024-02-18 17:5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的教育現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常見的教育現象

篇1

一、追心之慮

幼兒活潑好動,喜歡追跳、嬉鬧,甚至小打斗,需要教師隨時守護,以防幼兒跌跤或被傷著。針對這一問題,教師經常提醒,但收效甚微。去年我在教小班時,試著換了一種方式:鴨子走路的姿勢是什么樣的?咱們來學一學好嗎?待有些幼兒表演了,教師再繪聲繪色地表演鴨子走路的形態。此時,幼兒特別感興趣,紛紛模仿著鴨子走路的姿勢。之后,我又引導他們模仿龜、小蝸牛、小貓走路以及小猴踩鋼等動作,還配上了一些樂曲。這樣,教師不僅把散步轉換為一種游戲,而且讓幼兒的肢體和心智得到了訓練,有效地糾正了追逐的習慣今年的中班里有一個鞏興博的小朋友,有點調皮。在休息時,他最喜歡在其他孩子面前做一些帶危險的打斗動作有個別小朋友幾次被嚇哭了。我說過好幾次,但他還是不聽。于是,我根據他的喜愛教給他簡單的街舞動作。他模仿能力較強。后來,他又在電視節目中看到我國一個五歲幼兒在美國街上表演街舞的畫面,興趣更高,勤加練習后跳得更好了,并變得越來越乖了。

二、悶塞頓開

家庭環境和性格的差異,導致一部分幼兒面對一人群陌生的孩子時變成了悶葫蘆,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樂教師提問也不回答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久而久之,就易形成性格不開朗、不活躍、怕出丑等情形一如班上的王小燕是今年從農村轉來的女孩子剛到我們班時,她總是不愛說話,教師叫她的名字,她都不答理。起初,我采用了獎勵的辦法,私下跟她說:要是以后老師點到你的名字,你就答應老師還有小禮品送給你,我還給她介紹了班上一些活潑、愛表達的小朋友給她,讓她們互相認識。一些小朋友還主動與她交流交往。慢慢地,她變得活潑起來。

三、哭訴迷離

剛入幼兒園的幼兒由于對教師陌生,尤其是女孩子,一旦父母離異,就哭要跟著父母離開學校,甚至哭個不停。教師給他們講故事不聽,給予玩具或食物也不管用。百般無奈之下,有的教師發威了:再哭,就打手板!這一做法對有些幼兒倒是起作用,但很有可能導致幼兒心理上恐懼感,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其實,幼兒哭是一種正常現象。哭的幼兒通過哭的方式,把心中的委曲、不情愿等心理情緒表現出來心理學認為:愛哭的幼兒人都在以后的心理素質方面表現良好。

針對哭得不可收拾的現象,我不僅有耐心,而且還特地購買了幾面小型哈哈鏡和人笑的不倒翁玩具放在背包里備用(這是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介紹日本一家出氣公司的設備得到的啟發)。幼兒哭了,我就把哈哈鏡拿到他的面前,讓幼兒看到自己哭的時候怎么就成了啼笑皆非的怪物我也隨之做一些搞笑的怪動作,還不時地把不倒翁在桌上使勁往倒推,或者模仿唐老鴨的聲音等等。過了一會兒,幼兒不僅不哭了,還笑了起來。

四、廢舞飄揚

隨地而坐,弄得一身臟兮兮的,吃了食物將食品袋隨手拋出,是幼兒無拘無束的天性表現一小班時有發生,而人班同樣存在糾正這一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針對幼兒隨手亂扔的現象,我總是帶頭彎彎腰隨即拾起,用行動感染幼兒,并進行說理,講明這些被扔在地上的垃圾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易讓人跌跤,稍過一段時問,就要產生臭味,散發出病毒性細菌。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容易使人生病。而生病就要找醫生開藥,甚至醫生就要打針,有些還更為嚴重。我還特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子為了把果皮送到馬路對而而被汽車撞飛至死她的媽媽傷心透了,并變瘋了,每天都在那個地方撿別人丟下的垃圾當地人被深深地感動了,從此不再亂丟垃圾,并在每個果皮箱上都寫上這個小女孩的名字,并貼上她美麗的相片孩子們聽懂了故事天女散花使世界充滿美麗色彩,隨手亂扔好比是廢舞飄揚,會讓陽光的世界黯然失色幼兒們從此不再亂扔東西了,自覺養成了愛衛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五、躁之過急

篇2

低效現象之一: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陳舊或是膚淺。導入是引入新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進而深入學習課文。但是我們一些教師的開場白總是老掉牙的“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接下來就是“OK. This class, we are going to learn ...”還有,似乎是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或是為了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有的教師經常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膚淺的問題,學生不假思索就能正確回答,這樣的提問大多是老師自己一廂情愿地將學生拉入課堂,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即使引起了學生思考,那也只是無序和無效的思考,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就在學生“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回答中白白耗費。

低效現象之二:教學過程中過渡語缺乏邏輯性和連貫性,落差過大,使得學生如墜五里云霧。巧妙的過渡語能起到自然勾連和深化邏輯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師的過渡語太過于單一,缺乏啟發性,而且語氣過于僵硬;有些教師的過渡語設計不當,表達模糊;有些教師的過渡語太過冗長;有些教師的過渡語過于追求辭藻的華麗,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加上不太明確,導致學生不能領悟其意圖;還有些教師為了課堂操作的便利,將教學過渡語搬上了PPT然后“照本宣科”,教師的教學過渡語變成了課堂“文字稿”。當教學過渡語被教師這樣肆意濫用之后,它的神秘面紗已經不復存在,也就失去了吸引學生的魅力,其教學功能喪失殆盡。

低效現象之三: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發出的指令不清。指令語雖然只占課堂教學話語的一小部分,卻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在英語課堂上存在著許多無效的指令語,這些無效的指令語不僅會使學生感到困惑,影響其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間一長,還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有些指令語拖沓冗長、含混不清,造成學生思維混亂、不知所措,學生只能根據聽到的幾個詞獲知一部分學習任務,其余部分則通過猜測來完成,呈現出思維混亂的狀況,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活動失控或失敗。

低效現象之四: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小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學習方式,但是有的教師只會依葫蘆畫瓢,為分組而分組,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問題都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結果是課堂上動輒出現分組討論。表面上看,分組討論讓人感覺課堂氣氛活躍,場面熱熱鬧鬧,似乎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了。但是,在熱鬧的背后是流于形式,盲目分組對課堂教學并沒有太大的幫助。有時候,組內的個別學生承擔了小組活動的全部任務,成了小組的主角,其他學生只是旁觀者。

以上僅僅是簡單地列舉了初中英語課堂常見的低效現象,由于這樣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嚴重地阻礙了英語科課程改革的實施,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構建有效課堂,實現英語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那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有哪些呢?

策略之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可以唱一些英語歌曲,或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等。教師要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在教學活動中多給學生思維的主動權和自主發現問題的機會。

策略之二:別出心裁地導入。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手段導入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例如在導入“jump, swim, run, smile, laugh, cry”等單詞時,教師只需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動作等就能使學生一看便知,一聽就懂,并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策略之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師要積極開發和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時代、內容健康又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等來優化教學,使課堂教學效益大大提高。比如在執教七年級上冊Module 8 Seasons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有關季節與天氣的圖片,用句型“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引入,并使用圖片教學新單詞warm, cool, hot, cold等,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3

各證券監管辦公室、辦事處、特派員辦事處:

為了保護我國期貨交易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期貨市場秩序,打擊變相從事期貨交易的行為,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請你們對所轄區域內涉嫌變相從事期貨交易的現貨批發市場(交易中心)進行全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現貨批發市場(交易中心)的章程、交易規則、交易系統、交易品種、交易規模、保證金制度、結算制度、參與交易的會員背景情況等。

請務必于12月31日前將調查報告及有關資料上報證監會。

篇4

一、認識到位,職責明確。學期初,學校根據教師的任課情況,對原有的健康教育教師進行了調整,新安排三位教師擔任我校學生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對這三名教師進行了專門的業務培訓與要求,使他們明確健康教育的課程性質、教學要求及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全體任課教師均認識到了在學生中開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了教好此門課的信心,特別是在我縣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的大前提下,各科任教師都能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學校重視,課時安排到位。學校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對學校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特別重視,先后三次開會研究制訂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規劃,召集教師尋找并解決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各年級、各班均按要求開足了課時,保證每周每班教學時間不少于0.5課時,各科任教師均有詳盡的教學計劃和教案,并能根據學校地域特點、季節特點、學生情況分別進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效果,保證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本學期共開展學生心理交流匯報會3次,學生體檢1165人次,聽取法制報告會1次,團隊組織學生開展內務整理、個人衛生檢查評比活動4次,學生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進一步得到了加強。

三、全面檢查,積極整改。學校配合今年的“兩基”鞏固驗收工作,對學校設施進行了全面的改善與維修:更換教室燈管27支,更換了新改建的小學教室全部照明設施,并對所有課桌椅進行了修理、油漆,學生人人有座位,采光、照明均達到了相關要求。修建期間,學校新修建水龍頭6個,對原有的8個水龍頭進行了全面維修、表面美化,解決了學生用水緊張的情況,同時,對水井的水質進行了全面檢查,封閉了井蓋,確保了師生飲用安全。本學期,新修建廁所一座12個坑位,與原有的兩座廁所共36個坑位,緩解了廁所坑位緊張的壓力。

四、積極開展常見病預防工作。本學期,各科任教師都能根據季節特點和學生身體狀況認真開展常見病預防工作,聘請鄉衛生院醫生做健康知識輔導1次,解答學生問題200余人次,大范圍地遏制了疾病在校園的傳播,學生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亂吃零食等良好的衛生習慣逐步養成,懂得了常見病的預防知識,特別是學生自我保護、自我救護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

五、健康教育成績明顯學校能組織學生認真上好早操、做好眼保健操,加強了體育棵的安全教育和要求,使學生在學會必要的體育知識的同時,學會了健體的方法;心理交流會的開展、知心姐姐問答等活動,解決了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緩解了心理壓力,本學期共辦學生心理知識手抄報78份,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模范人物光碟24次,使學生樹立了奮發向上的觀念,增強了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

住校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逐步養成。我校共有住校學生331人,由于地理條件限制,學生生活陋習較多,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喝生水現象尤為突出,大多數學生不懂得照顧自己,不洗臉、不洗腳的現象時有發生,但通過本學期的健康教育活動,學生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已經養成,都會自己洗衣服、洗床單,并能經常注意個人衛生,做到面部干凈、頭發干凈、手腳干凈。所有學生中均沒有留長發、留長指甲現象,能定期理發、剪指甲。

本學期的學生健康教育知識考試中,學生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3%,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都不同程度的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識,并能正確地應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

五、存在的問題:

篇5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但因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我保護的意識也就稍弱,因而會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脅。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常灌輸安全的意識。本學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點主要在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二、本學期教育內容的安排:

本學期安全教育主要完成以下內容:

1、開學初結合學生的各種不安全舉動進行相關教育,改掉學生不安全的行為習慣。 (文章轉自kt250.com)

2、消防安全教育:結合重大火災多發季節,向學生開展用火安全教育及火災中的報警、逃生等知識。

3、傳染病的預防教育:教會學生識別一些常見的傳染病癥狀及傳播途徑,并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預防方法。

4、交通安全教育:教給學生一些交通安全常識及一些常見的交通安全標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5、用電安全教育:教給學生一些有關電的知識,使學生學會在家中、校園內安全使用一些常見的家用電器,同時教會學生最基本的防雷擊的知識。

6、防溺水教育:結合夏天有學生下河游泳的現象,教會學生一些常用的防溺水的常識,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一些溺水自救的方法。

7、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教給學生如何防止燙傷,如何預防上當受騙以及如何預防煤氣中毒等常識。

8、預防食物中毒教育:教會學生選擇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在選擇中注意識別食品中的“qs”標志及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同時教育學生,是零食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的影響和不隨意采食野生菌。

9、校園內的安全教育:教會學生一些校園中常見的安全常識,如何應對校園內的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

10、戶外活動中的安全常識:教會學生一些戶外活動中的安全常識,如:體育運動安全、戶外活動安全、農活中的安全等。

三、具體措施:

1、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學校印發的有關安全教育的各種規章制度,增強學生學習、執行規范守則的自覺性,并認真煮好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

2、圍繞“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這一主題,開展上學、放學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在上學或放學回家的路上,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停留、玩耍及做游戲,要沿馬路邊緣行走,不隨意攀爬馬路邊的樹木及后坎,不隨意橫穿馬路。

3、進行安全知識答題競賽,增進對安全知識的了解。

4、強調課間文明休息,不在教室、過道追逐打鬧,有秩序的進出教室。

5、不能帶刀或其他尖銳器物等危險物品進校,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刀、剪等,不在校園內玩水、玩火等。指導學生掃除,監督學生注意安全。

6、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隨時針對一切突發事件向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同時強調學生不做危險性游戲,課間休息注意避免運動受傷,在運動和游戲時,教育學生注意規則,按順序進行,避免撞傷。

7.加強放學路對的管理,每隊路對設立路隊長,對該對進行負責管理。

8.通過看影碟和課堂講述等渠道,增強學生學會保護自我,學會生存。

篇6

>> 高職院校學生愛情觀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 大學生愛情觀研究 中小學學生“補課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社會學分析 心理實踐教學中大學生愛情觀量表的編制及愛情特點分析 “城管”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時尚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當代大學生愛情觀與心理健康 “90后”女大學生愛情觀探究 加強高師學生愛情觀教育的有效途徑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愛情觀內化 淺析90后大學生愛情觀現狀及教育策略 關于大學生愛情觀教育內容設置的思考 影視與大學生愛情觀建設的關系 淺析古典詩詞教學對大學生愛情觀的影響 大學生“課堂沉悶”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大學生“畢婚”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房中房”現象社會學分析 “幼兒園教師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縣域青年相親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11-19.

[3]吳敏,張天赦.10歲男童認為學校教育過于僵化,與父約定可休學不可終止學習[N].南方日報,2012-11- 20(GC05).

[4]深圳廣電集團.小學生日記自稱戀愛傷不起得高分 老師批語:老師才是傷不起[EB/OL].http://s19 /news/society/201212/2568369425.shtml,2012-12-25.

[5]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6][法]福柯.主體解釋學(第二版)[M].佘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篇7

我校地處豫南山區農村,學校為六年一貫制小學,學校師生共600多人,農村地區經濟比較落后,文化氛圍不濃,絕大部分農民對教育缺乏足夠認識,對心理教育相關知識更是知之甚少,同時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很薄弱,受農村大環境的影響,農村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農村小學生出現的不良現象是復雜多樣的,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統計我們找到了四個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不良現象。它們是:厭學、多動、任性、說謊。

一、農村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形成原因分析

1.主觀原因主要來自于學生自身的因素

自尊心的增強形成了不正確的價值觀,導致他們常抱怨,甚至批評父母、教師和社會。從而導致學生上課時雖然也知道應該學習,卻又忍不住想對抗父母和教師,表現出來的就是沒有堅持學習的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2.客觀的因素主要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

(1)不當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導致學生形成不良行為習慣。農村家長教育子女方式簡單,要求苛刻。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把脫貧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顧子女的智力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對子女期望值過高,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就加以訓斥、打罵,導致學生恐懼上學、厭惡學習,出現逃學曠課現象。

(2)教育評價體制的不足。導致老師們“重智育,輕德育”,導致老師們加班加點的進行課業輔導,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對學生進行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行心理輔導。

(3)急劇變化的社會帶來的沖擊。一段時間以來,格調低下的,充滿暴力的,黃色內容和恐怖的影視書報充斥市場,屢禁不止;農村“六害”中的“幾乎全民參與”的賭博,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心理活動,給學生塑造了不良心理行為模式,無意中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二、農村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解決策略

為了適應教學改革新形勢的要求,實現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通力協作,共同來完成。

1.厭學現象的訓練。培養興趣,樹立信心,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份慈愛,少一份嚴厲;多一些關心,少一點冷漠。多留心學生,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他們的特長、愛好,關注他們最感興趣的學科和最不感興趣的學科。

2.多動現象的訓練。小學生多動現象大多是由于注意力差造成的,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正確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調整志向水平。明確目的和任務,能使學生產生達到目的的需要,并進而為滿足需要而產生學習動機,這是穩定學生注意的重要條件。學生學習的目的性越明確,有意注意的穩定性越強,越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反之,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動機,勢必造成他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穩定愉快的情緒和優秀的意志品質,這對完成學習任務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鍛煉自己的有意注意。利用小故事,認識注意的重要性。教師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多給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排除干擾,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3.任性現象的訓練,①教師要有堅定的態度。凡是學校規定的或者是經班集體討論通過了的規章制度,要堅決執行,這種嚴格要求是對付任性的小學生的最好辦法。②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改變任性。在活動中由于任性不肯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導致失敗。這樣用活動事實的成敗教訓來教育他,使他改變任性。③用轉移注意的辦法使學生收斂其任性活動。有的剛入學的低年級的小學生,當受到教師批語教育時,就仿效在家中任性的做法,躺倒地上大哭大鬧不肯起來。你越去攙扶他,他就越不起來,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組織其他學生進行有趣的活動去,不再去理會他。由于受到活動的吸引,他轉移了注意力,他就會收斂任性活動,自己停止哭鬧站起來,想參加到有趣的活動中去。

篇8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幼兒30人,男孩15人,女孩15人。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系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床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并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具有相對趨向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1、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潑、樂群,能主動與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跨班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自信、活躍。

      (2)好奇心強,樂于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我班幼兒精力充沛,喜歡參加賽跑、攀登等戶外游戲等,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靈活。幼兒總體體質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進入中班,我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2、不足表現: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于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閱讀的幼兒不多。同時,圖書受損現象嚴重,一些幼兒閱讀習慣較差。需要教師給予重視。

     3、其它個別情況:

     1. 我班上學期有位新入園幼兒,交往能力較弱、不能主動與人溝通。同時,不愿主動參與集體活動。與其它幼兒之間的距離正逐步拉大。措施:進一步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和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足,同時,以情感入手,爭取得到他們的信任,幫助他們進到集體中來。

      2. 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尚慢,還不會自己穿脫衣服,進餐也需要老師給予幫助。這與其家長平時過多寵愛,包辦代替過多有關。措施:在與家長溝通的同時,在班內積極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幫助他們獲得自我服務的成功體驗,促進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家長情況分析

     1.家園溝通進一步暢通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老師已經得到家長們的認可和信任。日常通過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平臺。家長們也常常主動與老師交流,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聽取老師的意見和看法。

     2.家長教育觀念仍有待提高

     通過日常觀察、和家長溝通,我們了解到一些家長或是忙于工作、或是教育意識不強,對于孩子的日常教育仍有一些觀念上的誤區。如,將孩子完全交給祖輩教養;強迫孩子過早學習認字、寫字等文化知識。

     總的來說,我班家長的總體水平較高,對于老師的工作也比較理解和支持,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向。 

     二、本學期培養目標 

     (一)身體發展(包括早鍛煉、動作技能、生活衛生習慣、自我保護)

     1、早鍛煉逐月安排:

     三月份:鞏固隊列練習,學習新的課間操,養成堅持每天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四月份:練習課間操,學習踵趾小跑步。 

     五月份:選定“六一”節目,積極進行排練。 

     六月份:練習、鞏固做器械運動,學習跑跳步。 

     七月份:學習踢踏步,增強早鍛的趣味性,提高幼兒的出勤率。 

     2、動作技能:

     (1)鼓勵幼兒積極勇敢地參加體育活動,不怕困難。

     (2)跑步時曲臂邁大步,較靈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上下肢動作較協調。

     (3)學習單手、雙手向前上方用力揮臂擲物。

     (4)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方法。 共4頁,當前第1頁1

     (5)學會使用簡單的操作工具和材料,主動參加各種手工活動。

     3、生活衛生習慣:

     (1)輕松、愉快地進餐,養成不挑食、不掉飯的良好習慣,學習自己分發和收拾餐具,能主動飲水。

     (2)繼續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盥洗習慣,逐步學會自理大小便。

     (3)引導幼兒獨立、有序地穿脫衣服和鞋襪,將脫下的衣服整理好并學會自己整理床鋪。

     (4)學會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亂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

     4、自我保護:

     (1)積極配合成人進行體檢,并愿意接受疾病的防治和治療。

     (2)既學會“學習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要注意不傷害別人。

     (3)記住父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電話號碼,遇到危險知道呼喊求救。

     (4)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標識,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簡單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二)認知發展(包括:科學、語言、藝術)

     1、科學

     (1)鼓勵幼兒主動觀察和探索周圍常見事物,現象以及變化的簡單規律,并從中體驗到愉快。

     (2)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常見事物,能對事物進行連續觀察,能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差異和變化。(學習簡單的氣象記錄)

     (3)感知聲音和顏色的變化,沉浮等現象,有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4)初步了解沙、土、石等常見物質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理解今天、昨天、明天以及星期幾的作用含義。

     (6)活動游戲中,嘗試學習按一個難度對常見物體進行分類,并進行計數練習。

     (7)操作活動中,用各種材料進行簡單的嘗試和探索,并能根據某些現象大膽進行初步的猜想。

     (8)積極參加小組討論的探索,培養幼兒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各種方法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方法。

      2、語言

     (1)主動運用語言與別人交往,大膽運用詞匯,體驗語言交流對自己的意義。

     (2)愿意表達自己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喜歡探索提問,積極回答問題。

     (3)喜歡讀圖書,能從閱讀活動中體會到快樂,愿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愛惜圖書,了解故事情節線索,引導幼兒認識頁碼。

     (4)會復述故事,續編故事,學習仿編故事。

     (5)引導幼兒知道能從圖書、電視、廣播、口頭交流等途徑得到許多信息,從中獲得知識、感受快樂。

     3、藝術

     (1)進一步體驗、探索和感知音樂的強弱與快慢,音調高低和音色。

     (2)能發現并講述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種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現象,并能創編簡單舞蹈。

     (3)更加熟練掌握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喜歡為樂曲伴奏,具備初步的協調配合能力,逐步養成正確使用樂器,有序收放樂器的習慣。

     (4)認識更多的美術材料,并學習正確地使用它們,在活動中能體驗成功感知快樂感,樂于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5)學習多種顏色混合使用的技巧,并能合理地裝飾自己的畫面。

     (三)社會性發展

     1、社會性認知

     (1)了解社會生活中的主要規則,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規則。

     (2)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認識國徽,學會普通話,知道市內的風景名勝。

     (3)知道我國傳統佳節的由來及意義,“三八”、“五一”、“六一”讓每一個幼 兒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自己,感受節日的氣氛。

     (4)認識周圍生活中簡單符號和標號。

     2、社會性情感

     (1)引導幼兒保持積極愉快情緒,知道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愛好和想法,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導幼兒選擇活動主題,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學習謙讓、輪流、分享,并能嘗試解決有些及生活中出現的矛盾。

     (3)樂于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樂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務。

    3、社會性行為

    (1)能按照正確的要求行動,初步了解并學會遵守幼兒園基本規則。 共4頁,當前第2頁2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難知道尋求幫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愛惜玩具、圖書及日常用品,用后歸還原處。

    三、具體措施:

    (一)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大綱和本班的班務計劃的要求,教師認真備課、鉆研教材,勇于創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熱愛和關心幼兒,尊重幼兒,對幼兒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堅持正面教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注意個別教育和隨機教育,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響。

    (三)班內三位老師相互配合,統一要求,加強培養幼兒一日常規,根據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四)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拓展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四、家長工作:

    (一)做好家園共育欄的定期更換工作, 針對實際情況主動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聯系,交流教育心得。 建立家庭與班級的聯系機制,通過家園面對面、電話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家教科學知識、指導方法、爭取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了解幼兒家庭的教育環境,挑選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務。

    (三)做好家訪工作,聽取家長合理的建議,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與一致性。

    (四)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幼兒園里舉辦的各項活動,更好的了解幼兒的情況。 

     五、主題活動安排及內容 

     三月份:

     1、組織幼兒與家長開展“我有多愛你”的主題活動。 

     2、能用語言向別人大膽表達自己的意愿與情感上的喜怒。

     3、將數學也融入到幼兒生活和游戲中,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數學方法解決某些日常中簡單的問題,如走樓梯時進行數數練習,找找我們身上藏著的有趣的數字,使幼兒明白數學的重要性。從數學的趣味入手,加強個別指導,減少能力差異。

     4、重視環境創設的價值,根據探究主題,利用環境的互動作用,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參與環境的創設,讓幼兒收集材料或將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以繪畫、照片等形式展示出來,增強幼兒觀察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5、開始安排值日生,每日兩名幼兒。主要工作:整理玩具、檢查學具、擺放杯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加強對幼兒生活各環節的管理,努力做到保教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學習習慣

     6、學習新的課間操,配合園里做好評估工作。

     四月份:

     1、開展“我對你說”“大樹和小花”主題活動,利用家長資源,布置環境。

     2、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因為一點小事就亂發脾氣。

     3、創設交流的機會,注重語言教育的內外部整合,在一日各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注意滲透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結合英語教學使幼兒能聽懂老師簡單的生活用語和教學用語、能主動用英語向老師和他人問候。

     4、積極參加教研組的學習探討活動,認真對待園內科學觀摩活動,多聽、多看、多想,汲取養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五月份:

     1、開展“小鬼顯身手”主題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2、利用一日活動中各個環節,隨機進行安全教育,每次活動前提出要求。與班上的同伴要友好團結,不隨意說"我不和你玩"

     3、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幼兒的情緒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正確的坐、行、走、書寫姿勢的培養。

     4、選好“六一”節目,并積極排練。配合園里做好“六一”演出活動。 

     六月份:

     1、開展“本土文化民俗民情”主題活動,使幼兒了解甘肅蘭州悠久的文化民俗。

     2、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充分利用陽光進行日光浴。鼓勵性格較為安靜的幼兒主動參與

     3、多觀察、了解幼兒的情況,經常進行分析與反思,做好隨筆記錄,并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進行反思。

    4、配合園里做好特色班匯報工作。請家長來班級觀看或參加活動,使家長以直觀方式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直接看到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教師工作情況,增強與教師的相互了解,增進情感聯系,也為擴大幼兒的社會接觸提供了條件。 

     七月份: 共4頁,當前第3頁3

     1、 認真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避免不安全事故,樹立安全意識。

篇9

【關鍵詞】初中化學 生活化 方法 實驗

初中化學如果不能真正地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與實踐能力,那么就會完全淪落到應試教育中的困境中,無法讓學生真正吸收知識并轉換為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其核心之一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擺脫刻板理論教學,注重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與觀察。因此生活化教學能夠很好地讓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生活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1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任何化學理論與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不是考試,考試只是對學生知識接受情況的考查,考試只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種配合手段。初中化學教學是通過書本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現象,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教育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例如最為簡單的生活現象,當學生們的衣物沾染了不同的液體,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去除,這里面就存在著較豐富的化學常識;食物如何不變質,里面的添加物或者環境的控制等都涉及化學問題;人們常飲用的水通過怎樣的手段做純凈化處理,其中有消毒劑的運用等化學原理現象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原理現象,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只有通過對化學知識的了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幫助人們去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同時,生活化教學由于引入更多的生活現象與趣味話題,能夠讓學生感受化學現象的存在、變化等,其生動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沉悶的理論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他們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特別是將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化學場景搬到課堂中做化學實驗,學生興趣較為濃厚,而不是呆板地進行枯燥公式的演算。

2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方式

2.1 加入生活化科學實驗

將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事物利用課堂實驗教學,讓學生對整個化學過程有切身的感受,也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的動手訓練,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例如生活中豆腐的制作過程,如何讓豆子打磨出來的漿液凝固形成豆腐塊,這其中不僅涉及蛋白質的相關知識,同時還涉及化學劑對食物的制作作用。而實驗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化學現象發生的過程,同時其生動的操作過程也讓課程文字理論教學更加活躍。一般對于小實驗,學生動手能力較強,甚至有學生因為興趣會在家庭中做相關的實驗,提升其學習化學的興趣。但是安全方面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部分危險性的化學實驗盡量不要做,避免學生模仿后造成意外事故。例如在過往的新聞事件中,學生投毒問題引發了人們對化學品使用的關注。化學實驗不要引導學生進行毒性化學品的制作,降低化學實驗的危險性,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化學知識學習。

2.2 引入生活熱點新聞的化學案例

社會新聞中有大量的熱門事件值得人們關注,同時也是人們認識社會、提升生活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而化學知識講授中,引用熱門新聞事件中的化學現象做分析,可以讓學生對新聞現象有更全面的認識,增長學生的生活常識。如食品安全方面,食物中毒中產生毒性的原因,以及毒性的危害性,如何避免中毒的問題;煤礦爆炸事件中,煤礦等工作環境下要禁止吸煙的原因,以及搶救現場要避免人們一氧化碳中毒所應做的工作等。但是要注意熱門新聞事件的引導性,要告訴學生如何去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強調事故發生的影響力,以及人們應該負擔的社會責任,避免學生模仿惡性事件。

2.3 生活化題型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訓練題型與生活化內容加以聯系,而不僅僅是純理論術語的分析。運用生活化元素包括題目中生活化俗語的運用,同時分析化學現象本身與生活,讓學生有更多的體會以及對理論知識的轉化運用能力。這種出題方式也是化學考試發展的一種形式,與生活實際相連,能夠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問題解決、理解能力。在家庭作業的安排中,也可以選擇更多生活常識性的化學問題做設問,讓學生從生活中觀察發現,同時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化學理論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在課堂上針對學生自己所觀察與動手做實驗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3 初中化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注意事項

在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中,要注意相關內容的普遍性,確保所有學生對相關生活化化學現象有所了解,必要情況下對引入的新聞熱點問題做背景介紹,讓學生對事情有更為清晰的認識。生活化教學的引入本身是為了貼近學生的興趣和生活,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因此盡可能不要讓學生對化學現象有理解上的困難。生活化具有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要充分考慮到班級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觀察能力,同時要留意學生對生活的興趣點,平常可以多關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從中尋找趣味性強、化學特點明顯的生活化教學素材。如果拋開學生關注點做生活化元素引入,可能不能引發學生的關注度。同時生活化教學要注意教學引導,要強調化學現象的安全性,不要對他人和自己造成傷害,避免學生因為好奇而嘗試有毒的化學品試驗。

4 結束語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方式運用較為廣泛,因此要避免教學方式單化,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在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化學教師中出現。老教師因為習慣性做化學現象的舉例,因此對相同的化學素材反復使用,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變革,沒有對生活化元素做與時俱進的更新。只有對當下生活中的熱門現象和常見的化學現象進行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化教學,貼近生活,并指導學生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通俗的語言,讓學生對化學術語有生活術語與專業術語的清楚認識,提升學生化學知識的全面性。

【參考文獻】

[1]張華東.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05):178.

篇10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 高中物理 教學情境

一、生活教育理論的涵義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認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是教育的決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終回歸生活,為改造生活服務,也就是說生活與教育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二,社會即學校。學校要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開展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該教育思想主張學校將教育范圍擴大到社會生活中,將社會生活展現給學生,力求實現學校生活社會化,并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改造社會生活;其三,教學做合一。是指教學本身就是教、學、做的統一,要加強三者的緊密聯系,強調教法要適應學法、學法要適應做法,教學要以“做”為中心,即以實際生活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蘊含著終身教育思想、大眾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國實際教育情況的教育理論,對明確教育發展方向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課標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教育理論主張生活與教育要緊密聯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情境,將抽象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形象化、具體化,借助實際生活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充分發揮生活教育理論在指導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具備問題性、真實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學情境貼近現實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對生活情境進行加工和凈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產生認知沖突,建立起物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當前學習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之后,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繩子,在繩子中間系上一個重物,讓兩名學生分別拽著繩子的兩端,要求學生將繩子拉直,并保持重物處于平衡狀態。但是,無論這兩名學生怎么努力都無法拉直繩子,這時教師再提出問題:為什么無法拉直繩子呢?誰能運用剛學習的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在引導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最后應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范圍進行歸納和總結。

(二)激發學生探究實際生活問題的興趣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家對物理規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實驗研究中證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奧斯特在大量實驗中發現了電流磁效應的存在,法拉第經過十年研究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將探究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活躍學生思維的最佳途徑,通過引入生活教育理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經歷中探究生活物理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尤其要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變化和探究體驗,使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自主探究知識、獲取知識,并能夠將物理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去。例如,在教學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觀察兩個不同的手電筒,一個手電筒是生活中常見的裝有電池的手電筒,另一個手電筒是手搖式、里面沒有電池的手電筒。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手搖式手電筒沒有電池也可以發光?學生的探究欲望被喚醒起來,這時教師打開手搖式手電筒的外殼讓學生觀察內部裝置,發現手電筒里有磁鐵和線圈,學生必然會想到手電筒發光與這樣的裝置有著某種聯系。而后,教師再因勢利導引入這堂課的內容,引導學生探究電磁感應規律。通過將生活問題與物理規律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成效。

(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育要為生活服務。對于物理教學而言,就是要運用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進而改變生活。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造成學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只會運用知識解決書面上的習題,而不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此,物理教師必須轉變這一教學現狀,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物理教學,將實際生活與物理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放手讓學生探索物理現象的本質,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再用物理改變現有生活。例如,在講授完牛頓第三定律之后,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釋以下生活問題:在拔河比賽中,甲隊戰勝乙隊的原因;人為什么能跳起;馬為什么能夠拉動車。如此一來,學生可以獨立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并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增強學以致用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

結論:

總而言之,將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其實質是利用實際生活與科學研究之間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習效率。所以,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積極找尋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問題素材,通過加強生活與物理之間的聯系不斷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D].浙江師范大學.2010.

[2]吳鳳英.淺談生活教育理論在物理中的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3(3).

[3]杜建萍.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創新[J].才智.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