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食品安全檢測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1: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的食品安全檢測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食品市場上的產品也越來越豐富,為了更好的保證食品的安全,需要進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檢測,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本文主要對目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進行介紹,并對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應用
食品安全對人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廣泛的重視,但為了獲取更好的利潤,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需要靠食品安全檢測進行驗證,通過檢測的方式防止有問題的食品進入市場,規范我國的食品安全市場。通過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質量,目前食品快速檢測的應用也越來越廣,因此需要認真研究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
1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概述
食品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如果人離開食物則不能生存,但食品安全存在問題,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通過食品快速檢測方法來辨別食品是否安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是廣義的說法,其還有復雜的分類,在檢測過程中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包括:免疫快速檢測法、酶抑制快速檢測法和傳感器法,以上三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檢測食品安全的狀況。隨著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得到了更多的應用,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在食品市場中,需要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的應用,保證食品質量和安全,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受威脅。
2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的方法
2.1酶抑制快速檢測法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中還有一項酶抑制快速檢測法,這種方法是利用酶的抑制作用對食品進行檢測,由于酶的抑制作用對農藥殘留物較為敏感,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檢測食品中殘留物的濃度,還能發現農藥和重金屬殘留物。目前酶抑制快速檢測法對食品安全進行檢測時,酶通常是動物酯酶和植物酯酶。酶抑制快速檢測法有三種具體的方式:光度法、試紙法和pH法三種。一是光度法,在食品安全檢測時,需要分析顯色劑和酶的催化產物,記錄一定時間內吸光度變化,對食品安全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在光度法檢測時,需要按照規范的操作方法進行,需嚴格控制酶的用量,才能達到準確的檢測結果;二是試紙法,該方法也是酶的反應,通過催化顯色反應來對待測組分的含量進行定量判斷,試紙法具有成本低應用范圍廣及操作性強的特點,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領域應用廣范;三是pH法,這種方式主要是對食品的酸堿度進行檢測,利用酶抑制快速檢測法時,酶與催化物反應會影響產酸量,通過測定pH值可以反應出產酸量的變化,從側面反應農藥殘留物。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測定效果也較高,但檢測的精度不高,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時較少應用pH法。
2.2免疫快速檢測法
目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較快,隨著科技的進步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也越來越多,其中免疫快速檢測法就是新型的食品安全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利用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反應。免疫快速檢測法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放射免疫法,這種方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對抗原體進行檢測,依據抗原體的免疫反應來分析食品中是否殘留有毒物質。這種方法的靈敏度較高,通過這種方法檢測食品會極大的縮短檢測時間,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中應用較廣;二是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這種檢測方法比第一種方法復雜,該方法是基于放射免疫法之上的,兩種方法的區別是選取標記物上,在對食品安全檢測和結果分析時,這兩種方法的標準也各不相同;三是熒光免疫法,這種方法是將熒光物作為檢測標的物,利用該方法進行食品安全檢測時,不僅可以檢測食品的目前狀態,還可以預測食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對于食品保質期的判斷十分方便。
2.3傳感器法
傳感器法是目前食品安全檢測中常應用的方法,原理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將被檢測的食品轉換為信號,通過計算機等設備分析該信號,得出被檢測食品的質量。傳感器法的優點是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缺點是被檢測食品的重現性較差,穩定性也不如其他檢測方法,因此本方法檢測所得結論需要進行驗證。目前傳感器法主要應用在食品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中,因該類食品的特殊性,其選擇的傳感器多為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按感受器類型分為:細胞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和免疫傳感器等;按換能器對傳感器分類包括:電化學傳感器、光學型傳感器和電導型傳感器等。免疫傳感器是生物傳感器的一種,利用抗原體結合免疫反應,免疫傳感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應用較廣,目前研究人員對免疫傳感器的研究也越發深入,主要研究傳感器自動化和傳感器再生等。酶傳感器則多應用在食品殘留檢測中,酶傳感器分為:有機磷水解酶傳感器和膽堿酶傳感器,這兩種傳感器分別適合不同的領域。還有一些傳感器也應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目前大量的科研人員對其進行研究,讓傳感器法在應用中的領域更加廣。
3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是人類生存中的重大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人們在生活中食用的食品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測,通過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檢測,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此外,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應在合適的條件下進行,保證檢測的結果科學、可靠,具有科學依據。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上,仍在不斷的研究,除上文介紹了幾種常見檢測方法外,還不斷的研發出新型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更加符合現今食品安全的需要,保證人們的食品安全。
作者:王靖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測試化驗中心
參考文獻:
[1]張澤慶,張清安.淺議食品安全快速檢測[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02).
篇2
關鍵詞: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生命健康;監督
民以食為天,當下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要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這樣不僅能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還能提高大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進而保證食品企業與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為食品質量標準比較復雜,因此影響食品安全評價指標的因素則是掌握正確的食品檢測技術。現如今,“快速檢測”技術已成為食品安全監督的重要手段,這樣做促進了國內食品行業的安全快速發展,新型食品檢測技術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1.對食品進行快速檢測的作用
食品維持著人們的生存,因此食品的安全性也就與人們的身體安全健康息息相關。往大方面說,食品的安全問題甚至還影響著整個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由于人是整個民族的生產者、創造者,因此當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就會使社會生產力降低。但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只為牟取暴利的不良生產商只為爭奪的利潤最大化,竟然在食品中添加了過量的食品添加劑、化學物質等,嚴重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比如說常見的防腐劑,防腐劑雖然能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降低不合格食品在市場的停滯時間。因此,一旦這些不法食品流通到市場上,將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為了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必須要學會對食品進行快速檢測,保護好人們的生命健康。
2.對食品進行快速檢測的特點
2.1快速檢測的特點
為了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人們應該學會這些對食品進行快速檢驗的方法,因此,也要知道這些檢驗方法的特點:快速檢驗程序非常簡單而且實驗設備少,容易操作,使用試劑也很少,試劑保存的時間較長。另外,它對實驗人員要求非常低,只要經過簡單的初步處理就可以知道結果。最后,這個快速檢測實驗所需要的儀器非常簡便,所以成本也相對的比較低,實驗結果易判斷,檢測范圍也非常廣泛。以上則為快速檢測的特點。
2.2對食品進行快速檢測的優點
在一方面上講,快速檢測的優點是安全。就拿食品安全檢測操作來說,“速度快,操作簡便,應用廣泛”成為快速檢測的主要優點,他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食品快速檢測,得到食品質量是否安全的結論,從而提出準確安全的調整方式和安全問題。舉個例子來說,在檢測“快銷食品”的過程中,只要檢測標準的米飯、蔬菜等是否存在安全問題,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檢測方式,從而判斷食品是否是安全的。但是,沒有快速檢測方法之前,人們采取的實驗檢測法,由于檢測時間比較長,而“快銷食品”的保質期又比較短,所以通常會影響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在另一方面上說,快速檢測的優點是準確。先前說過,早期的食品檢驗大多數都是依賴于實驗檢測,當確定食品達到安全的標準之后才放入市場讓其流通,實驗檢測結果大都會受到多方面的制約,比如說工作人員檢測的技術水平,環境因素的影響,檢測裝置的性能等。除此之外,實驗檢測范圍是比較窄的,它是在固定的場所固定的位置對食品進行檢測,在運輸或是存儲方面都無法做到極致,所以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監督的難度。相反,快速檢測非常的靈活方便,它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對現場的食品進行抽樣檢測,從而掌握被檢測食品的質量安全標準,這樣做的檢測結果則更符合食品安全的標準。最終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
3.食品檢測經常用的快速檢測方法
3.1免疫速測法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出現了多種新型的免疫快速檢測方法,免疫快速檢測法的原理是根據抗體和抗體之間的異性反應的結果不同,從而判定被檢測食品的物質成分和含量,繼而得出被檢測食品是否安全的結果。比如說,酶聯免疫法。酶聯免疫法可以快速的檢測出食品中的對人體有害的有害物質,對食品的安全指標進行快速識別,繼而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達到標準指標。這種檢測法同放射性免疫法的主要區別在于所采取的標記物對實驗結果判斷標準不同,酶聯免疫法是在檢測過程中采取間接法、標記法等。現如今,這些方法已經在食品安全的快速檢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酶聯免疫法的操作非常簡便,而且檢測的數據精確度高,快速方便,值得推廣。
3.2化學比色法檢測方法
“食品安全”保障著人們生命健康,所以我們應該把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放到第一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拓寬我們的食品產業經濟,創造出更安全、更放心的健康環境。有這樣一系列的微生物測試片,可以對很多微生物進行檢測,比如說:大腸桿菌、酵母菌、霉菌等。在對這些菌類進行檢測時,會有很明顯的抗生素和顯色物質特性,從而能夠精確地測出該食品的安全指標。化學比色法是比較針對那些添加了化學產品的食品,希望能夠減少有害食品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傷害。
3.3生物傳感器檢測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檢測法也實現了通過技術進行檢測。傳感器檢測法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個方法就是將生物傳感器置于食品安全檢測系統中,以獲得比較準確的食品號,進而利用生物傳感器元件對食品結構以及成分進行評價,從而知曉該食品的安全指標。生物傳感器檢測方法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檢測手段,它將能夠產生濃度比信號的傳導器與生物感應元件進行結合,具有靈敏度高、穩定性強、成本低、性能強的優點,可以對現場的食品進行及時的檢測,得出食品安全指標是否符合食用標準。
3.4生物發光檢測方法
一般來說,可結合生物學理論分析高能化合物,通過綜合檢測抽樣研究分析知曉食品內部成分,加以研究,即可判斷此食品的安全指標。采用生物發光檢測法,利用細胞分裂時釋放的ATP這一特性,可以使用螢光蟲和相應的霉使其產生能量,并且釋放磷光,磷光的強度代表著ATP的量,所以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菌落的總數,繼而推斷出該食品的安全指標是否符合食用標準。
3.5基因芯片檢測方法
基因芯片檢測方法主要是針對食品或者是水中常見的致病性菌素、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等,它是按照固定的核酸分子組成面積很小的微點陣陣列。比如說,在公共餐飲食品的快速檢測中,可以選擇這個基因芯片檢測法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的數據結果進行預測,找出公共餐飲食品中的有害物質,提出可靠的食品改良方案,從而保證食品的安全指標符合食用標準。
4.結語:
總而言之,食品的安全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安全,進而威脅著社會群體的健康,社會經濟的發展等等各個方面,同時,與實驗檢測方法相比,快速檢測顯示除了優越性,快速檢測具有時間短、操縱簡便、精確度高的優點,它適用于食品安全的現場檢測。正因為檢測的食物多種多樣,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可以通過本文敘述的酶聯免疫法、化學比色法檢測方法、生物傳感器檢測方法、生物發光檢測方法、基因芯片檢測方法等進行食品的檢測,要對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及時處理,保證食品的安全達到食品安全指標后才能在市場上流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趙龍,廖新艷.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和不足[J]. 現代食品,2016,(11):62-63.
[2]楊菊芬. 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J]. 現代食品,2016,(24):31-32.
[3],肖鋼軍.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分析[J]. 食品安全導刊,2016,(18):16-17.
篇3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測;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基因組學
1前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人類健康,一直以來,都是全球關注的熱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食品工業快速發展,國際食品貿易日趨頻繁,食品安全問題已呈現全球化模式。威脅食品安全的因素不僅僅有傳統的化學危害物、食源性致病菌;采用劣質原料生產高貨值食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產地造假、成分造假等等問題,是目前食品安全面臨的新挑戰。目前,已知危害物的檢驗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未知、潛在的食品安全危害物偵別及成分鑒定、產地鑒定等,是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面臨的難題。食品安全檢測迫切需要新的方法和手段來解決這些難題和挑戰。組學是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學科,主要包括基因組學(Genomics)、蛋白組學(Proteinomics)、代謝組學(Metabolomics)、轉錄組學(Transcriptomics)、脂質組學(Lipidomics)、糖組學(Glycomics)等等。其中,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組學和代謝組學共同構成了“系統生物學”[1-2]。組學技術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研究成千上萬的DNA、RNA、蛋白質或者代謝物等物質,找出與某一生命過程相關的特征蛋白、DNA、RNA或者代謝物,進而對某一目標進行評估。組學技術依托高通量、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現代化分析儀器,通過海量數據處理,進行信息提取和結果分析。近年來,組學技術與食品安全檢測不斷融合,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與食品安全檢測相關的組學技術
2.1蛋白組學。蛋白組學研究特定狀態下蛋白整體水平的存在狀態和活動規律,是從分子水平上來分析蛋白質的表達、修飾、功能等的一門學科。蛋白組學的研究對象涉及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其在藥物開發、病理研究、食品安全等方向都有諸多應用。蛋白質可以作為食品組分的特征標記物,因此蛋白組學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檢測[3]。蛋白組學的研究手段主要有凝膠技術和質譜技術,質譜可以對肽段和蛋白進行表征和測序,是分析蛋白的重要技術。通過蛋白酶解后得到肽段的肽指紋圖譜結合質譜技術,可以分析某一種或同類食物的蛋白質成分[4],經過比較和篩選,確定特征標志蛋白或者肽。基于對蛋白或者肽的分析,質譜技術可以獲得食品組分的特定指紋信息,實現定性分析。一旦獲得蛋白標志物或者肽標志物,即可用液相色譜-質譜的選擇反應監測(SRM)或者多反應監測(MRM)模式對目標物進行快速、靈敏的定量分析檢測。2.2代謝組學。代謝組學以生命體的代謝物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分子量1000以下的小分子[5-6]。根據研究對象不同,代謝組學可以分為研究已知化合物的靶向代謝組學和分析未知化合物非靶向代謝組學。代謝組學作為新興的研究技術已應用在食品安全、藥物研發、疾病診斷、環境科學和植物育種等方面[7]。代謝組學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核磁共振技術(NMR)和質譜技術。質譜技術以高通量、高靈敏度著稱,飛行時間質譜和高分辨質譜是代謝組學研究中經常用到的儀器;NMR技術具有非破壞性的優點,可以對研究對象內部化學變化和生化反應進行跟蹤[8-9]。常見的代謝物主要有極性化合物(例如有機酸、氨基酸、糖、胺)、脂類、類萜和固醇。代謝組學分析得到的數據量巨大,需要借助化學計量學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PCA)、判別分析(DiscriminantAanalysis,DA)、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PartialLastSuares-DiscriminantAeqnalysis,PLS-DA)等方法[10]。2.3基因組學。基因組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基因組的結構、功能、進化、定位、編輯等,以及他們對生物體的影響。基因組學通過使用高通量DNA測序和生物信息學來組裝和分析整個基因組的功能和結構。近幾十年來,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基因測序、基因芯片等技術飛速發展,為基因組學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基于基因組學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和高通量的特點,其在病原微生物檢測,物種鑒定和轉基因食品檢測方面有著很多應用[11-12]。
3組學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3.1食品中有害物質檢測。食品中不含危害人類健康成分是食品安全的最基本要求。組學技術在檢測食品中有害物質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經濟利益驅使下,為了規避食品安全法規中已有獸藥的使用限制,使用新獸藥的情況時有發生。傳統方法只針對目標化合物進行檢測,對于非目標化合物即新型獸藥的檢測無能為力。采用組學方法,尋找合適的生物標志物,可以及時發現新型獸藥的使用情況。Courant等[13]采用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和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建立了監測小牛尿液中β2-受體激動劑代謝物的方法,有望成為篩查各類β2-受體激動劑獸藥的有效方法。Regal等[14]應用代謝組學技術結合高效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結合多元變量統計分析,找出了牛血清中外源性雌二醇和孕酮的生物標志物,為檢測動物養殖過程中的激素濫用提供了新方法。發酵食品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各種有益消化酶,具有獨特的風味和較高的營養價值,深受大眾喜愛。生物胺和亞硝酸鹽是食品發酵過程中常見的兩類有害物質。生物胺包括芳香胺(酪胺、苯乙胺、多巴胺等)、脂肪胺(腐胺、精胺、亞精胺等)和雜環胺(組胺、色胺等),主要來源于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降解。亞硝酸鹽是發酵食品中重要的危害物質;發酵過程中,微生物分泌硝酸鹽還原酶將硝酸鹽還原產生亞硝酸鹽。Meyer等[15]利用液相色譜法和主成分分析相結合的代謝組學方法,研究了發酵香腸中的生物胺和亞硝酸鹽含量。用該方法對101個樣品進行檢測,發現其中NaNO2的濃度均低于20mg/kg,生物胺含量普遍很低,僅在一個樣品中發現尸胺和腐胺濃度達到了中毒水平。3.2組學技術在食源性致病菌檢測中的應用。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傳統檢測方法從細菌培養到細菌計數,檢測一個樣品至少需要4~5d的時間,而組學技術可大大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檢測的效率。代謝組學在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鑒定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果[16-18]。Xu等[16]利用氣相色譜-質譜法和一種多元算法進行了鼠傷寒沙門氏菌污染豬肉和自然變質豬肉中代謝物的分析,確定了17種代謝產物(包括各種類型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以區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豬肉。Cevallos等[18]建立了基于代謝組學檢測大腸桿菌O157∶H7、沙門氏菌的方法,根據對細菌代謝物的分析,此方法可以在18h內快速檢測以上兩種病原體,在牛肉和雞肉中大腸桿菌O157∶H7、沙門氏菌檢測水平均可以達到7±2CFU/25g。Whiteside等[19]給出了大腸桿菌的在線基因組學預測平臺SuperPhy,該平臺整合了所有可以公開獲得的大腸桿菌基因組分析工具和基因組序列數據,可以用于臨床醫學、流行病學、生態學和進化領域等領域,亦可應用于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祝儒剛等[20]運用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結合基因芯片技術,建立了一種檢測大腸埃希氏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5種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該方法快速、準確、靈敏。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Sequencing,WGS)廣泛應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特征分析,在確定污染事件根源、食品安全事件溯源、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檢測和鑒定,以及毒力和致病性特征分析方面,WGS技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1-22]。3.3食品摻假及欺詐的研究。食品摻假、欺詐是世界性問題[23]。據估算,全球食品行業每年由于食品摻假和欺詐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150億美元[24]。當前,與食品摻假相關的議題包括產地、品種、生產方式、未宣布成分、物種替代等[25]。有關食物的完整、準確和真實的信息不僅是消費者的迫切需求,也是行業和政府的迫切需求。運用組學技術對食品進行檢測,可以確保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真實性。與傳統檢測方法項目比,組學技術在檢測食品摻假和欺詐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通過高通量的檢測模式,對樣品中的蛋白質、代謝物或者DNA進行檢測,通過對大量數據的統計處理、甄別食品特性,進而可以確定食品產地、品種、成分、物種及生產方式等諸多與食品摻假相關的要素。運用特征標記肽段可以檢測馬肉、牛肉、羊肉和豬肉[26]。MontowskaFornal[27]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方法,選擇了20個熱穩定肽段,可以有效區分豬肉、牛肉、雞肉、鴨肉、鵝肉,在實際樣品檢測中,從禽肉腸中檢出含量僅為0.8%的牛肉成分。基于氣相色譜技術,運用代謝組學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區別冷凍豬肉和新鮮豬肉[28]。乳品行業中,牛乳冒充羊乳,奶粉調制的復原乳冒充鮮奶,工業化生產的奶酪冒充手工奶酪的欺詐行為極其常見。Caira等[29]應用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MS)進行分析,根據酪蛋白的特征肽可以有效鑒別水牛乳、牛乳、牛初乳和乳酪。一種結合肽和蛋白質譜的方法可以有效檢測水牛乳、羊乳中的牛乳,判斷鮮牛奶中是否加入奶粉[30]。根據靶向DNA的高特異性,運用基因組學的方法也可以準確鑒別牛乳、水牛乳、羊乳等等,但是準確定量還有一定的難度[31-32]。Majcher等[33]利用氣相色譜-質譜結合代謝組方法以及化學計量學數據處理方法,可以準確鑒別傳統手工藝制作的奧西佩克奶酪和工業化生產的奧西佩克奶酪。蜂蜜是很受消費者歡迎的食品。不同種類花的蜂蜜不僅口感不同,其營養價值和價格也大不相同。Jandric等[34]利用代謝組學方法,結合液相色譜-質譜,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等手段,建立了鑒別三葉草、麥盧卡、拉塔、卡瑪西四種新西蘭蜂蜜的方法。基因組學方法也可以提取蜂蜜中的物種特異性信息,確定蜂蜜的植物學和昆蟲學起源,從而鑒定蜂蜜真偽[35-36]。組學技術可以準確鑒別葡萄酒真偽、產地。采用基因組學技術,對DNA來源進行分析,可以鑒別葡萄酒真偽[37]。采用蛋白組學方法,MALDI-TOF-MS技術可以準確鑒別33種克羅地亞白葡萄酒[38]。采用代謝組學技術,通過對葡萄酒中揮發物的分析,即可判斷釀酒葡萄的品種和產地[39]。利用代謝組學方法還可以將有機種植的胡蘿卜[40]和大麥[41]與普通的胡蘿卜和大麥區別開來。代謝組學方法可以對咖啡質量和來源進行評價,阿拉卡比咖啡質量要好于羅布斯塔咖啡,在阿拉卡比咖啡中摻入羅布斯塔咖啡也是常見的咖啡造假手段,核磁共振技術可以檢測低至2%的羅布斯塔咖啡[42]。使用單核苷酸多態性基因分型可以確定5個最常見的希臘橄欖油品種[43]。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技術均可以檢測橄欖油中是否摻入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其他食用油。[44-45]3.4轉基因食品的檢測。轉基因技術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將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到某種特定的生物體內,使其表達出相應產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仍存在爭議。Tan等[46]應用蛋白組學技術研究了轉基因玉米和非轉基因玉米的蛋白質組差異,結果發現兩者之間存在148個差異表達的蛋白質,其中42個在轉基因玉米中表達較高,106個在非轉基因玉米中表達更高。基于液相色譜-質譜技術自上而下的蛋白質組學技術,可以檢測抗草甘膦玉米(NK603)中117種蛋白質表達變化[47]。轉基因玉米的代謝組學分析中[48],抗草甘膦玉米(NK603)的幾種胺類代謝物(例如:尸胺、腐胺、N-乙酰尸胺、N-乙酰腐胺)相比非轉基因玉米有顯著提高。Catchpole等[49]啟動快速代謝組“指紋圖譜”,比較了轉基因土豆和非轉基因土豆的總代謝物,發現轉基因土豆與傳統品種差異不大。代謝組學技術也已應用到對轉基因大米[50,51]、轉基因番茄[52]等轉基因食品的分析。實時PCR(real-timePloymeraseChainRactione,rtPCR)是歐盟法規規定的評估轉基因食品的唯一有效方法。微滴式數字PCR技術(dropletdigitalPCR,ddPCR)可以對食品中的植物源轉基因成分進行分析[53]。Kosir等人結合基因步行(GeneWalking,GW)和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可以同時檢測混合物中低至1%的轉基因玉米(MON810、MON89034、MON88017)和棉籽(MON1595)[54]。
篇4
關鍵詞:食品檢測 氣相色譜技術 反式脂肪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備受政府和老百姓的關注。人們熟知的蔬菜、茶葉等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豬肉中的瘦肉精與三甲胺、白酒中的甲醇和雜醇油含量超標,特別是近期在奶粉和雞蛋中檢出的三聚氰胺等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問題,暴露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隱患,人們愈來愈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在加強食品生產源頭控制管理的同時,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監控能力和防范能力也成為工作的重點,而在整個食品安全監控過程中,食品安全檢測至關重要。
在食品安全檢測方法中,氣相色譜技術是十分重要的檢測技術之一。由于氣相色譜技術具有技術成熟、易掌握、靈敏度高、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方便快捷以及特別適合易揮發的物質檢測等特點和優勢,已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和釀酒發酵工業。因大多數食品中對人體有毒有害物質的組分復雜且是易揮發的有機化合物,所以,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1.氣相色譜技術的概述
1.1 氣相色譜技術的概念
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簡稱 GC) 是色譜法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其是以惰性氣體(N:或 He)為載體將樣品帶入氣相色譜儀進行分析的色譜法,而利用氣相色譜儀對氣體或液體樣品進行組分分析的技術。它特別適用于氣體混合物或易揮發性的液體或固體檢測,即便對于很復雜的混合物,其分離時間也很短。
1.2 氣相色譜技術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混合物中各組份在一種流動相(氣體或液體)的帶動下,流經另一固定相(固體或液體)時,固定相對各組份的作用力不同(溶解、解吸或吸附能力的不同),造成各組份在固定相中滯留時間產生差異,從而使混合物中各組份得以分離。各組份分離后,隨流動相逐一按次序進入一種叫做檢測器的系統進行非電量轉換,轉換成與組份濃度成比例的電訊號記錄、繪圖、計算。
1.3 氣相色譜技術的特點
1.3.1 高靈敏度 很容易檢測濃度≤1ppm(10-6) 的物質,環境檢測、農藥殘留檢測可達 ppb(10-9)~ppt(10-12)。
1.3.2 高分離效率 一根1~2 米填充柱,可有幾千個理論塔板,毛細柱可達 105~106個理論塔板(最高效的分離技術)。
1.3.3 高選擇性 以混合物中某一物質有特殊靈敏的響應;對性質十分相近的異構體可分離檢測。如氫的同位素,有機物的異構體。
1.3.4 快速分析 很復雜的樣品,一般均可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內完成分析,并十分容易實現自動化。
1.3.5 應用范圍廣 主要用于分析各種氣體和易揮發的有機物質,但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分析高沸點物質和固體樣品。應用的主要領域有石油工業、環境保護、臨床化學、藥物學、食品工業等。
另外,氣相色譜技術還具有樣品用量少、定量精度高等特點。
1.4 氣相色譜系統的組成
氣相色譜系統一般由分離系統和檢測系統組成。(1)分離系統主要由氣路系統、進樣系統和色譜柱(GC常用的色譜柱一般有兩種:一是填充柱,另一種是毛細管柱)組成,其核心為色譜柱。(2)檢測系統主要為檢測器,檢測器將色譜流出物轉變為電信號,由數據記錄部分將圖譜記錄下來,然后進行數據處理。
2.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2.1 農藥和其他藥物殘留與污染檢測分析
近年來,在蔬菜和水果中有機氯、有機磷農藥殘留和肉類、魚類產品中的獸藥殘留已被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可采用 GC/ECD 氣相色譜檢測有機氯農藥殘留,如可利用 GC/ECD 分析技術準確檢測高麗人參中的有機氯農藥殘留;可采用 GC/NPD 氣相色譜檢測有機磷和有機氮農藥殘留;可采用GC/FPD 氣相色譜檢測有機磷和有機硫農藥殘留等。另外,胡彩虹等研究證明,采用 GC/FID 氣相色譜可檢測出豬肉、魚和蝦中三甲胺的含量。
2.2 多環芳烴、添加劑及丙烯酰胺含量檢測分析
多環芳烴(PAHs) 是一類重要的環境和食品污染物,目前已知的 2 ~ 7 環 PAHs 就有數百種,其中很多種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其中,各類食品中以煙熏食品中 PAHs 的污染最為嚴重。由于煙熏食品廣大消費者所青睞,因此分析檢測煙熏類食品中 PAHs 含量,并制定相關的食品衛生標準有重要意義。可采用氣相色譜 / 質譜(GC/MS) 法,利用毛細管色譜柱的高分離能力和質譜的高靈敏度鑒定能力,快速檢測與分析煙熏類食品中常見的 20 多種 PAHs。此外,還可以利用 GC/FID 氣相色譜檢測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等食品防腐添加劑含量,使用 GC/ECD 氣相色譜檢測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使用 GC/FID 氣相色譜測定面粉中過氧化苯甲酰的含量。
2.3 發酵飲料產品中風味組分的質量控制分析
(1)白酒中甲醇、雜醇油是酒類衛生監控指標中的兩項重要指標,GB2757 和 GB10345 對甲醇、雜醇油的含量和檢驗方法作了嚴格的規定。采用 GC/FID 氣相色譜可直接進樣,并可快速、準確地測定出白酒中甲醇和雜醇油的含量。(2)啤酒、葡萄酒和發酵飲料中有許多揮發性化合物和風味物質,可以直接反映產品的質量狀況。可采用頂空進樣的氣相色譜分析(Hs―GC) 技術監控啤酒中的硫化物等有害組分、有害色素及揮發性氣體,通過檢測這些化合物在生產過程中的變化,可以控制啤酒、葡萄酒等發酵飲料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質量,確定發生在發酵釀造過程中影響飲料產品最終味覺和質量的關鍵問題。
2.4 食品塑料袋有害物質的檢測
食品塑料袋在加工過程中,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韌性和透明度,往往添加多種增塑劑,其中使用量最大、最普遍的是酞酸酯(鄰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可達終產品的 50%。但由于酞酸酯類增塑劑與塑料基質之間沒有形成化學共價鍵,因而在接觸到包裝食品中所含的水、油脂等時,便會溶出,并且塑料中的酞酸酯增塑劑含量越高,可能被溶出的數量越多。研究證實,酞酸酯對動物和人均有慢性毒性、致突變、致癌作用以及生殖與發育毒性,是全球范圍內最廣泛存在的化學污染物之一。目前,酞酸酯類化合物對環境的污染及對內分泌的干擾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可利用 GC/FID 氣相色譜技術檢測塑料制品中的的 5 種酞酸酯[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和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色譜技術的發展,耐高溫的極性高效開管柱和選擇性好、靈敏度高的檢測器的研制,以及計算機軟件開發、專家系統應用、檢測手段的進步及與質譜等儀器的聯用等相關問題的解決,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從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把好食品質量安全關。
參考文獻:
[1]胡彩虹,許梓榮.氣相色譜法測定豬肉、魚和蝦中三甲胺的含量[J].食品科學,2001,22(5):62-64.
篇5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 檢測方法 食品安全
中圖分類號:TS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5)02-0033-01
近年隨著科技的發展,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和檢測方法也飛躍發張,但我國農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嚴重的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對外銷售,如近期發生的中國人瘋搶日本大米的事件,間接的說明了我國農產品暴露出來的問題,當然,我國前一階段發生的毒大米、毒豆芽等事件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在農產品質量檢測方面存在的不足,最終傷害的是廣大基層勞動人民的利益。為此,我國相關部門頒布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規定》,對農產品中含有的微生物、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進行了嚴格的規定,此外,農產品的安全檢查需要相關檢測技術的支持,對于市場上存在的農產品無法檢測問題,應該積極的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方法,找出農產品中的病源所在,確保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1 常用農產品質量檢測方法及其應用
1.1 檢測農藥殘留的方法
對于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需要加強銷售前的檢測工作,而常用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檢測農藥殘留的方法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這種技術在現有技術中最為成熟,主要有化學檢測法、免疫法和酶抑制法。近年來一些傳感器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不過還需要加強完善和改進,目前主要是用來彌補酶抑制法的缺點,通過這種技術的有點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檢測效率,從而提高農產品的食品安全。
1.1.1 化學檢測法
化學檢測法僅適用于有機磷含量的檢測,通過使用金屬催化劑讓有機磷分解,使得檢測液褪色,這種檢測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酶不易保存和不穩定的缺點,不過由于這種檢測方法靈敏度相對要低,僅僅對果蔬中的有機磷起到效果。
1.1.2 免疫法
免疫法在上個世紀的農藥殘留的檢測中就有所應用,其可以有效的篩選劇毒農藥,具有廉價、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和反應快等優點,在世界發達國家有著廣泛的應用,不過這種技術要求比較高,市場上相關的產品也比較少,投入研究的費用較大,相關的標準也不明確,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建立統一的檢測標準。
1.1.3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主要是根據乙酰膽堿酯酶對酯類農藥和有機磷農藥的高靈敏性反應來進行食品質量檢測技術,是將生物學中的酶抑制應用進來的一種檢測技術,其具有專業性、高特異性和不穩定性等特點,所以僅僅適用于小范圍的檢測,如蔬菜、水果等,并且這種檢測技術無法算出定量結果,只能做定性分析。
1.2 檢測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是食源性危害的之一,其主要包括原核細胞微生物、真核細胞微生物以及非細胞微生物,微生物檢測法在2010年左右得到迅速發展,至今已經逐漸成熟,并且應用較為普遍,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學技術檢測法、試劑盒檢測法以及DNA檢測法。
1.2.1 免疫學技術檢測法
目前,免疫學技術檢測法在市場上常見的主要有測流技術的抗原抗體技術和自動ELISA系統檢測技術兩種,對于測流技術的抗原抗體技術,其對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有著特別的敏感度。自動ELISA系統檢測技術具有費用低、靈敏度強、可以實現自動化檢測等優點,在食源性微生物檢測中被廣泛的應用,也被業界的人士所接受,不過這兩種技術方法都會因為交叉反應而出現較高的假陽性現象。
1.2.2 試劑盒檢測法
試劑盒檢測法在市場上的應用最為廣泛,主要以微生物試劑盒和自動化儀器為主,雖然這種技術方法具有反應快等優點,不過其檢測對象較為單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假陽性現象。
1.2.3 DNA檢測法
相對與以上兩種檢測技術而言,DNA檢測法在微生物的檢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其可以有效的避免假陽性現象,不過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復雜,并且投入的費用要高,對相關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市場上還沒有被廣泛的應用。
1.3 檢測獸藥殘留的方法
對于畜牧食品而言,其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獸藥殘留問題,如近年來出現的瘦肉精事件等,這些食品對人們的飲食都有著不良的影響,為此,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檢測,在這方面,主要采用膠體金試紙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和放射免疫法。
1.3.1 膠體金試紙條法
這是一種定性方法,操作簡單、處理時間短、針對性也較差,因此在實際應用時,可以考慮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同膠體金試紙條法一起使用,從而很好地使兩者的不足得到克服,使檢測的效果得到提高。
1.3.2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
該法是定量分析法,能較精確地給出獸藥殘留值,而且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單個檢測成本也很低,并且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也認可此法和推薦它。
1.3.3 放射免疫檢測法
這是一種運用同位素標記技術來標記抗原抗體的方法,對抗生素的檢測有極高的靈敏性,而且能夠識別具有同一母環的抗生素族殘留情況,市場上也存在較豐富的相關產品。
2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不同的農產品所采取的檢測方法也有所不同,要想提高有害源的檢測效果,需要提高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方法,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嚴格的把關,提高檢測技術的靈敏度,確保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馮會勝,李碧蘭,翟煥新.基于web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系統[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4(38):85-86.
[2]趙蕓,方獻平,柳愛春.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幾種新型檢測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2(29):75-77.
篇6
關鍵詞:新形勢;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應用
民以食為天,我國人口數量多,食品生產的規模也比較大,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漸突出。食品從生產到食用是經過很多過程的,并且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以及社會的穩定和諧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威脅。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日漸突出,越來越多的人對食品的關注度增高。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能夠為食品安全提供科學的保障,因此必須要提高對該技術的重視程度,使社會實現穩定的進步。
1食品檢驗檢測概述
食品檢驗檢測工作是依據我國的食品安全法進行的,通過定性、定量的方法開展檢驗檢測工作,對物質是否有毒、有害,是否超出國家食品安全的相關標準進行判斷,如果有問題禁止進入到流通領域[1]。如今食品安全的檢驗檢測涉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檢測蔬菜上殘留的農藥、食品中的添加劑、養殖業中添加的激素以及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運輸等環節中的安全問題。近些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不僅關注食品安全,還對轉基因食品更加關注,轉基因產品涉及農田種植業的很多方面,轉基因產品是有一定危害的,因此綠色食品以及無公害食品逐漸出現,所以必須積極進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對百姓的飲食安全進行把關。
2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應用現狀
食品檢驗檢測工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食品的安全,避免由于飲食不安全造成群眾出現疾病,我國的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有著幾十年的發展歷史,通過大量的檢驗檢測數據信息以及封存備案的食材,可以證明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人民群眾重金屬中毒或者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2],使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但是需要注意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是有不足的。首先,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雖然應用比較廣泛,但是在檢測準確性上還有不足,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需要將高精密的設備作為載體,依據科學的實驗,對食品安全進行定性、定量的判斷分析,檢驗檢測技術能夠為食品安全提供科學的保障。我國食品行業的檢驗檢測技術發展處于不同的程度,對于我國的大中型城市,一般是使用先進的檢驗檢測技術或者國際食品檢驗檢測設備[3],使數據檢測更加準確。但是市級以下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設備以及技術等更新速度不是很快,精密儀器會受到嚴重的磨損,檢驗檢測的準確性會受到影響,導致食品安全受到威脅。其次,檢驗檢測機制不完善。食品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也比較大,相關檢測儀器設備也有很多種類,各種儀器設備對溫度濕度、空氣以及壓力等有不同的要求,需要結合相關的規則以及標準開展各種檢測。不同的檢驗檢測設備是有自身的使用原理的,這就導致檢驗檢測中心遇到高精度檢測設備以及環境等就放棄,或是檢測工作只是應付上級檢查的現象[4]。缺乏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制,制約我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3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的應用
3.1色譜、質譜技術。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主要使用色譜技術進行分析,這種技術是一種物理化學分離方法,通過使用待測混合物成分,依據固、液兩項,其中一些物質在兩相吸附、溶解性、親和性等方面是有區別的[5],這樣可以將各組分開。當前色譜技術應用過程中有很好的選擇性、靈敏性,分離的效率也比較高的,并且這種色譜技術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樣品,能夠一次性將檢驗檢測過程中的測定以及分離工作完成。當前比較流行的、高效的分離技術就是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技術,氣相色譜技術發展是比較早的,相對成熟穩定,并且在食品安全領域發展成為重要的檢測方法,但是氣相色譜也有一定的熱不穩定性,揮發有難度,極性較強,無法直接分析比較大的分子量物質,只能進行部分食品安全分析。快速氣相色譜技術能夠使分離過程縮短,與傳統方法一樣有合適的分離度,當前這種方法可以對食物中揮發性的有機物進行檢測。而液相色譜比較適合在沸點高、分子量大、熱不穩定的產物等中,可以將氣象色譜的不足進行彌補,進一步創新分離模式以及儀器裝置。高效的液相色譜有色譜柱可反復利用。質譜是兼容性、靈敏性比較高的一種檢驗儀器,是色譜分離中極為重要的檢測器,將液相色譜與質譜聯合使用[6],能夠使色譜法的高效分離能力與質譜法的定性能力得到提升,在食品安全分析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3.2光譜分析技術。拉曼光譜分析技術是以拉曼效應為基礎,建立分子結構的一種表征方法,這種技術能夠將待測物質的化學分子鍵以及振動信息準確地反映出來,從而對分子結構進行全面的了解。這種技術是不需要制備樣品的,也不會受到水分子的影響,檢驗檢測過程是一種非接觸式的,因此是極為便利的。近些年來,拉曼光譜技術研究開發工作不斷進步,應用范圍極為廣泛,能夠很好地重現,成本不高,速度比較快,在食品安全檢測中能夠有效地對微痕量危害因子進行檢驗。3.3生物檢測法。通過分析食品中的生物材料化學反應結果,生物技術方法有比較強的檢測能力,能夠很好地選擇、識別,精確度是比較高的,靈敏性和專一性也比較強。當前食品安全生物檢測方法中,比較常見的是生物傳感器法、免疫學分析法、生物芯片法等。免疫層析以層析技術、抗原-抗體特異性免疫反應作為基礎,工作原理主要是液體進入到點樣區域之后,某抗原的一種特異性標記抗體在樣品上進行吸附,進而構成復合物,依據固相載體向前移動,并被另一側的特異性抗體捕捉,固定之后將物信號進行標記,表明抗原是存在的。免疫層析技術是比較簡單、快速的,有很強的靈敏性,一般是在現場或者樣品比較大的情況下應用于檢驗檢測中。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是一種體外酶促合成,能夠對特定的DN段進行擴大[7],在食品源鑒定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方法。這種技術靈敏性比較高、準確性以及特異性比較強,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有比較廣泛的應用。如今我國的PCR技術逐漸成熟,并且有效地應用到鑒別畜禽產品真偽、轉基因食品判斷以及致病微生物分析中,在微生物和轉基因成分鑒別過程中,基因芯片技術能夠為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提供好的平臺。3.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這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種相對的測量方法,通過原子吸收特征光,工作原理主要是在光源輻射出待測元素特征光譜通過樣品蒸汽時,蒸汽中需要檢測的基態原子能夠被吸收,在一定條件下,入射光被吸收出現的減弱情況與樣品中需要檢測元素的含量之間是正比例關系的,因此能夠獲得樣品中需要檢測的元素含量,一般可以用來檢測食品中的銅、鉛、砷、鉻、汞等,這些元素也可以通過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進行檢測。
4結語
食品安全關系到百姓的人身安全,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我國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發展在不同地區情況是不同的,缺乏完善的檢驗檢測機制。為了實現理想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效果,就必須科學地應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制度,完善責任落實,健全食品安全的風險預警機制,提高檢驗檢測工作的積極性與技術水平,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飛.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技術應用分析[J].現代食品,2016(17):39-40.
[2]王歡,劉晶.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與方法[J].現代食品,2016(23):71-73.
[3]高涵.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技術應用分析[J].民營科技,2014(1):78.
[4]石磊.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技術應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7(19):127.
[5]鐘春光.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技術應用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6):172.
[6]賈晉博.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研究應用[J].食品安全導刊,2016(12):99.
篇7
關鍵詞: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食品檢測;應用情況
食品問題一直都是社會的焦點問題,直接關系到人們生活的質量,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針對食品安全的分析檢測技術也得到了不斷的開發與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就是關于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檢測中應用情況的分析。
一、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的分析
膠體金是一種氯金酸的水溶液,在檸檬酸三鈉、白磷等還原劑的作用下,氯金酸聚合成大小特定的金顆粒,再在靜電的作用下形成一種穩定的膠體溶液。膠體金顆粒本身就具有高電子密度的特點,當其顆粒的聚集到達某一特定密度時,就會產生能夠通過肉眼看見的粉紅色斑點,這就是可以將其作為免疫層析試驗指示物的原因[1]。不同的還原劑可以制作不同的膠體顆粒,并在食物檢測中發揮出顯著的效果。
二、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分析
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醫學領域中應用的是最多的,在食品檢測行業中的應用是在近年來才出現的。從目前來看,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檢測行業中的應用主要是在食品質量控制領域與食品安全檢測領域這兩大領域中得到了大力的應用。
(一)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質量控制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水分、脂肪、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是食品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成分都是有機高分子物質,可以使用免疫學方法對其進行檢測。對于一些需要快速得到檢測結果而不需要進行精確定量檢測的成分分析而言,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是使用起來最為合理的一項技術,這類檢測一般都只用進行半定量分析[2]。
例如通過SMZ―HAS免疫新西蘭白兔制得抗體,選擇膠體金來標記,包被在結合墊上。利用SMZ―OVA固相化在檢測帶之上,試紙條不存在質控帶,樣品中的SMA和SMZ―OVA競爭結合抗體,這種方法對于SMZ標準溶液的靈敏度可以超過50mg/ml,整個檢測反應都是在10min內完成。
由于我國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起步較晚,針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暫時還比較缺乏,目前只涉及了保健食品的檢測。比如對于牛初乳來說,其作為一種含有大量非營養組分的物質,保健價值極高。但是在初乳中,IgG的含量與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含量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并且還是一種正相關的關系。因此,在對牛初乳或者與牛初乳相關的制品的生物活性指標進行評價的時候,主要就是對其中的IgG含量進行檢測[3]。
(二)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在食品行業中有一些不法商家通過不正當甚至違法的手段來生產與加工食品,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愈來愈嚴重。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操作起來十分簡便,檢測用時短,在現場進行操作的時候非常方便,能夠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現場執法帶來很多科學依據。
1、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有害微生物中的檢測
食品的衛生質量不過關,會引起食品中有害微生物超標的問題,食品中比較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布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4]。在對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進行檢測的時候,生化鑒定分離是最常規的方法,但是該方法操作起來十分復雜,不僅特異性低下,而且靈敏度也不高,在提早預防與即時監測中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而使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能夠解決這些不足,可以實現對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檢測。
2、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中生物毒素、農藥、獸藥殘留物中的檢測
很多食品中都會有生物毒素、農藥等的殘余物質,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在食品中,其殘留的農藥、獸藥等物質多是一種半抗原的小分子物質,在制備抗體的時候要將其和大分子蛋白進行偶聯來制備人工抗原。
以黃曲霉毒素B1為例,這是寄生曲霉菌與黃曲霉菌的二次代謝產物,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烈的致癌物,其有著非常穩定的理化性質,會對食品造成嚴重的污染,使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威脅[5]。在2005年的時候,相關專家就是用競爭免疫層析技術對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B1進行了檢測,將抗AFB1單克隆抗體作為金標抗體,檢測帶為黃曲霉毒素B1-牛血清蛋白,質控帶為羊抗鼠IgG,最終得到試紙條。
3、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中違禁藥物中的檢測
在食品行業中,一些食品經營者以牟取暴利為經營目的,為了讓食用者對其生產的食品成癮,無視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將罌粟殼等違禁藥物加到調料、火鍋湯料等食品中,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罌粟堿、嗎啡、可卡因等是罌粟殼的主要成分,在判斷食品中是否含有罌粟殼的時候,可以通過檢測嗎啡、罌粟堿等的成分來加以判斷。罌粟殼的大部分成分也是一種小分子物質,因此就可以使用跟農藥類似的檢測方法來對其加以檢測。
使用檸檬酸三鈉還原法對膠體金進行制備,并將膠體金標記方法來檢測出牛還和豬肉中的磺胺二甲嘧啶殘留樣本,樣本中的磺胺二甲嘧啶檢測上限為20μg/kg,將這種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運用在檢測牛奶和豬肉樣品中,試條檢測范圍之內得到的結果和HPLC結果一致,這一檢測在10min完成。
結語:
綜上可知,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標記技術,其憑借著無污染、簡便、快速、結果準確率高等眾多優點,在社會眾多行業中都得到了良好的應用。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免疫層析分析方法的多方面要求,讓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今后必須要加快提高檢測的敏感度與特異性,推動免疫層析在食品檢測行業中得到更加合理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祁光宇,智曉瑩,任維維,黃銀軍,牟克斌,劉學榮,王宇,蔣韜. 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應用[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04:156-160.
[2]張道宏,李培武,張奇,張文,丁小霞,王秀嬪,姜俊. 污染糧油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及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快速檢測中的應用[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04:577-582.
[3]李宏,付冠艷,付淑君,鐘菲菲,劉佩,曾林,楊麗霞. 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檢測中的應用[J]. 食品與機械,2013,03:261-264.
篇8
關鍵詞:食品,快速檢驗技術,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F416文獻標識碼: A
前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檢測成為有關部門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食品快速檢驗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和發展。
1.食品快速檢驗技術的應用的重要性
快速檢驗法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食品安全工作者對食品質量的評判能力。這種方法主要針對食品的部分理化指標進行檢測,在對食品質量進行定性的時候相較于以往的感官判斷更準確、合理。借助快速檢驗法,食品安全監督工作者可以準確理性的對食品的安全性進行判斷。如此,避免了感官判斷準確率低的問題,是食品安全監督朝著優質、高效目標發展的重要表現。隨著快速檢驗方法的廣泛使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市場上的不合格的食品可以快速準確的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者準確識別,為消費者創造了一個安全的食品環境。該方法的實施也對那些非法食品經營者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檢測箱只是一個小小的箱子,但是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有效地降低了市場上食品的危險性,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2 食品快速檢驗方法的形式及應用
2.1 試管法
試管法可用速測管顯色半定量或定性對樣品進行快速檢測,可用于亞硝酸鹽、二氧化硫、鼠藥、甲醇等的測定。目前試劑盒也被廣泛應用于現場快速檢測中。如酶聯免疫(ELISA)快速檢測試劑盒應用于食品農藥殘留免疫檢測, 將會成為食品農藥殘留和食品安全質量控制的有效快速檢測手段。目前大多物質的檢測方法都可以試劑盒形式存在,如慢抗試劑盒(如β內酰胺酶檢測試劑盒和總抗生素檢測試劑盒)以及環丙沙星等藥物試劑盒的產品已被廣泛應用于市場中。
2.2 便攜式儀器法
便攜式檢測儀在食品檢驗工作中被廣泛應用,適用于農產品監測站、田間地頭果蔬的檢驗以及商貿批發市場、酒店等處果蔬的檢測。以李培武研究員為首的研究組在國內外首創了黃曲霉毒素B1親和微球快速檢測技術,研制開發出黃曲霉毒素B1專用定量熒光避測儀,該測試儀測試靈敏度和準確度高,最低檢測限達到0.3μg/kg。便攜式儀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快速檢測等優點,也是當前被廣泛應用的快速檢測方法之一,可結合不同技術制備得到檢測儀,應用于各種食品檢測中。
3 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快速檢驗方法中的應用
3.1 免疫學技術
免疫學技術是指抗原與抗體之間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即在體內發生,也可以在體外發生。不同的微生物具有特異的抗原,輔以免疫放大技術制備相應的多克隆抗體或單克隆抗體,就可以鑒別目的微生物存在與否,并較準確地檢測出其含量。目前用于食品安全檢測中的免疫技術主要有酶聯免疫法(ELISA)、免疫磁珠分離技術、免疫力檢測試劑條、免疫乳膠試劑、免疫深沉法或免疫色譜法等。1989年美國食品安全檢驗局就已將免疫技術應用于肉類及家禽的檢驗中,并制定了相關檢驗標準。免疫學技術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高、可定量分析、簡便安全等優點,廣泛應用于細菌、霉菌、及細菌和真菌毒素等的檢測中。
3.2 分子生物學技術
3.2.1 DNA探針技術DNA探針技術又稱核酸探針技術和分子雜交技術,是指能與特定核苷酸序列發生特異互補雜交,雜交后又能被特殊方法檢測的已知被標記(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標記)的核苷酸鏈。廣泛用于食品中致病菌和病原體檢驗等方面。基因探針法具有準確性和靈敏度高,針對性強,檢測快速等特點。
3.2.2 PCR技術
聚 合 酶 鏈 式 反 應 技 術 簡 稱 P C R(Polymerase Chain Reaetion)技術,是一種能夠在生物體外快速擴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早期應用于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檢測,后來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快速檢驗中,并且被認為是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和準確的檢測方法。PCR技術可用于大腸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其他食品中致病菌的檢測。PCR技術結合其他技術形成一種穩定、靈敏、易操作且成本低廉的技術。
3.2.3 基因芯片技術
基因芯片又稱生物芯片技術,是指將大量DN段(即探針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與標記的樣品分子進行雜交,通過探針分子上雜交信號的強度檢測出樣品分子數量及序列信息。主要用于基因檢測工作,可用于食品中常見致病菌的檢測。
3.3 生物傳感器技術
生物傳感器技術是由生物識別系統和信號轉換器組成,通過酶、抗原、抗體、微生物、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作為識別元件,電化學、信號放大裝置或場效應管、壓電晶體等傳感器把待測物濃度轉為電信號,再根據電信號測出待測物濃度。該檢測方法經濟、簡便,不需要預處理;具有專一性強、靈敏度高、選擇性及抗干擾能力強;體積小,方便攜帶,可實現現場檢測和連續在線監測;操作系統簡單、容易實現自動分析,準確度高;樣品用量小,響應快,敏感材料可反復使用;此外生物傳感器可得到的信息量大。生物傳感器可用于食品中蛋白質、糖、氨基酸以及食品添加劑等多方面領域。
3.4 代謝學技術
代謝學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謝的理論,通過對其生長過程中相關底物和代謝產物和電阻抗的變化特性進行檢測,從而達到微生物檢測目的的方法。
3.4.1 電阻抗技術
生物電阻抗測量,簡稱阻抗技術,是通過測量微生物代謝引起的培養基電特性變化來測定樣品微生物含量的一種快速檢測方法。微生物在培養過程中,生理代謝作用使培養基中的電惰性物質,如碳水化合物、類脂、蛋白質等轉化為電活性物質,如乳酸鹽、醋酸鹽等,使培養基的電阻發生變化,電阻性增強,電阻抗降低,由此可判定微生物在培養基中的生長繁殖情況。陳廣全等人采用該法檢測食品中沙門氏菌。
3.4.2 微熱量計
技術微熱量計技術是通過測定微生物生長時產生熱量的變化檢出和鑒別微生物。微熱量計具有恒溫精度高、檢測靈敏、操作簡單等特點,特別適用于熱效應小和緩慢的生物過程的研究和檢測。
3.4.3 放射測量技術
放射測量技術是用14C標記微生物生食品快速檢驗技術的應用及研究進展長繁殖過程中所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等代謝底物,并測量微生物代謝產生的14CO2含量,從而判斷微生物的量。該方法用于檢測細菌,具有快速、準確等特點。
4 總結
綜上所述,食品快速檢驗方法種類繁多,具有較好的特異性、高效性和準確性,且檢測快速等優點,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檢測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非生物檢測方法,不具有特異性操作相對生物檢測法復雜等缺點;生物檢測法雖然生物特異性高,操作方便簡單,但其成本相對較高,且當待測物中含有與目標菌競爭性物質時可能會出現假陽性等缺陷。因此,若要達到食品快速檢驗技術的完善,就必須在發展新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現有的技術綜合利用的研究,以使食品檢測技術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武中平,徐春祥,高巍,等.酶聯免疫分析法及其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07,1:198 -201.
[2] 李培武.特大喜訊:飼料查毒添“金睛”動物安全有保障:農產品黃曲霉毒素親和微球速測技術及速測儀誕生[N].中國畜牧獸醫報,安全飼料專刊,2005年8月21日.
[3] 何永盛,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C].2010第二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峰論壇論文集,2010,9,7:188-191.
篇9
關鍵詞:食品安全 快檢 技術綜述
引言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而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加了吊白塊的面粉,有毒的大米,注了水的雞肉,摻了石蠟的火鍋底料,硫酸泡過的荔枝,以及假酒假煙假蜂蜜劣質奶粉充斥著市場,真讓老百姓擔心起這片“天”。因此,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實施監測監控勢在必行,食品安全分析檢測技術應運而生。
傳統的食品安全分析檢測技術主要是指化學分析法和大型儀器檢測法,相對成熟。但它們的操作只能局限于實驗室,操作復雜,耗時長,不能滿足對食品質量安全實時監督掌控的需求,尤其在突發事件時,快速檢驗檢測技術以其簡捷性和便攜性兩大優勢得到了快速發展。
1、食品快速檢驗檢測技術的研究現狀
1.1 化學速測技術
化學速測技術主要是根據待測成分的某些化學性質,將樣品與特定試劑發生水解、氧化、磺酸化或絡合等化學反應,通過與標準品的顏色比較或特定波長下的吸光度比較,以獲得檢測結果,通常也成為化學比色分析法。
利用普通化學原理的速測法主要包括檢測試劑和試紙,隨著檢測儀器的不斷發展,國內外均已有與測試劑相配套的微型光電比色計。針對試紙檢測的儀器也有報道,如硝酸鹽試紙條[1],主要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在弱酸性條件下與對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和N-1-鹽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紅色染料,試紙變色,插入檢測儀讀數即可。德國默克公司生產的與試紙聯用的光反射儀技術相對成熟,國內尚無商品化儀器問世。
利用生物化學原理的速測法主要應用于微生物的檢測,商品化成品以美國3M公司的PerrifilmTM Plate系列微生物測試片為代表,在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時,只需要測試片與確認片配套使用即可。測試片有上下兩層薄膜組成,下層的聚乙烯薄膜上印有網格,便于計數,同時覆蓋著含有特異性顯色物質和抗生素的培養基,若樣品中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無須增菌,直接接種紙片培養24h后便可觀察到顯示出特殊顏色的菌落;確認片與測試片相似,只是含有不同的特異性顯色物質,將有疑似菌落的測試片影印到確認片后,培養1-3h即可觀察,不需進行繁瑣的生理生化鑒定。而常規的Baird-Parker平板計數法耗時長達78h。
1.2 酶抑制速測技術
酶抑制速測技術主要用于食品中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的快速檢測。這些物質可通過鍵合作用造成酶的化學性質和結構的改變,產生的酶-底物結合體會發生顏色、吸光度或者pH值的變化,通過測定這些變化以達到定性或定量檢測的目的。根據檢測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試紙法、pH計法和光度法。相比而言,試紙法成本低、操作簡單,更易于推廣。它主要是將酶和底物分別固定在兩張試紙片上,當樣品中有待測組分時,會對酶產生抑制作用,兩張試紙片接觸后,酶和底物結合便會發生顯著地顏色變化,比較適合農貿市場和超市等一些食品集散地的實時安全監管。由于該方法的檢出限和保存性等方面的局限,只適用于初篩檢測[2]。
1.3 生物傳感器速測技術
生物傳感器技術是利用生物感應元件的專一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將被測量轉換成可用信號,使這種信號強度與待測物濃度形成一定的比例關系,具有快速、靈敏、高效的特點,是目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研究熱點,廣泛應用于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方面的檢測,與傳統的離線分析技術相比,它更適應于在復雜的體系內進行快速在線連續監測,在現場快速檢測領域有著不可逾越的優勢,按照傳感器類型又可分為免疫傳感器、酶傳感器、細胞傳感器、組織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等等。
免疫傳感器是在抗原抗體結合免疫反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傳感器。利用壓電免疫傳感器檢測食品中常見腸道細菌時,通過葡萄球菌蛋白A將腸道菌共同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寶貝在10MHz的石英晶體表面,以大腸菌群為例,響應值可達10-6-10-9。
1.4 免疫速測技術
免疫速測是利用抗原抗體的專一、特異性反應建立起來的方法,根據選用的標記物可分為放射免疫檢測、酶免疫檢測、熒光免疫檢測、發光免疫檢測、膠體金免疫檢測等。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免疫速測技術。它將酶標記在抗體/抗原分子上,形成酶標抗體/抗原即酶結合物,抗原抗體反應信號放大后,作用于能呈現出顏色的底物上,可通過儀器或肉眼進行辨別。目前,黃曲霉毒素酶聯免疫試劑盒已廣泛應用于食品檢測中。
1.5 分子生物學速測技術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是近年來分子生物學領域中迅速發展并運用的一種技術,在食品檢測中主要用于微生物的檢測。它利用是否能從待測樣品所提取的DNA序列中擴增出與目標菌種同源性的核酸序列來判定是否為陽性,該方法從富集菌體、提取遺傳物質、PCR擴增到電泳、測序鑒定,可控制在24h,而致病菌的傳統培養檢測至少需要4-5天。
隨著研究的逐深入,由PCR技術派生出的實時熒光PCR法、DNA指紋圖譜法、免疫捕獲PCR法、基因芯片法等也逐步得到了應用。基因芯片技術可以在很小的面積內預置千萬個核酸分子的微陣列,利用細菌的共有基因作為靶基因,選用通用引物進行擴增,利用特異性探針檢測這些共有基因的獨特性堿基,從而區分出不同的細菌微生物。該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可實現微生物檢測的高通量和并行性檢測。
2、食品快速檢驗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
食品安全快檢法以其簡捷性和便攜性兩大優勢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缺點也顯而易見,需要完善的地方依然很多:
2.1 簡單 速檢驗檢測技術往往是由一些非專業技術人員使用,因此,檢測方法采樣、處理、檢測、分析等各個環節簡單、易行是該方法的一大發展趨勢。
2.2 準確 檢法前處理簡單,勢必導致待測樣品純度不高,基體干擾大。因此,在今后方法的研究中,應更多關注與如何避免假陽性結果,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學速測法中,增強靶基因的特異性、引物的特異性、排除死菌體造成的假陽性應得到進一步探索。
2.3 便攜 著微電子技術、智能制造技術、芯片技術的發展,檢測儀器應向微型化、集約化、便攜化方向發展,以滿足更多的現場、實時、動態的檢測要求。
2.4 經濟 測成本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檢測技術能否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如何在確保又好又快的檢測基礎上,盡最大可能的降低成本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2.5 標準化前,我國尚未制定出與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這也阻礙了快檢法的推廣和應用。隨著技術的提高和檢測中對快檢法的需要,應及時制定出相關標準規范以增強快檢結果的認可性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篇10
1 實驗資料與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
實驗設備:紫外分光光度計(UV2300型,上海天美科技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2010型,日本島津公司);磁力攪拌加熱器(C-MAG HS7型,德國IKA公司);純水機(Aquelix 5型,美國Millipore公司)。
實驗試劑:苯甲酸鈉(C6H5CO2Na)(汕頭市西隴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山梨酸鉀(C6H7KO2)(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乙酸銨(CH3COONH4)、亞鐵氰化鉀[K4Fe(CN)6·3H2O]、乙酸鋅[Zn(CH3COO)2]、磷酸氫二鉀(K2HPO4·3H2O)、乙醚(C4H10O)、濃鹽酸(HCl),均分析純,可以直接投入實驗,配制溶液;超純水(純水機制備)。
1.2 溶液制備
1.2.1 苯甲酸鈉溶液[2]
制備5.0 g/L的苯甲酸鈉溶液,取0.5 g苯甲酸鈉,加水溶解后置入10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實驗時根據需要稀釋。
1.2.2 山梨酸鉀溶液
山梨酸鉀溶液按照4.0 g/L制備,取0.4 g山梨酸鉀,加水溶解后置入10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實際實驗時根據需要稀釋[3]。
1.3 樣品處理
1.3.1 液態食品樣品處理[4]
飲料樣品直接萃取,調色酒以及汽水樣品首先排出二氧化碳(CO2),之后加入1∶1的鹽酸(HCl)1 mL,進而酸化樣品,并加入乙醚20 mL,反復萃取3次后合并乙醚,再加入5%的磷酸氫二鉀溶液20 mL,反復萃取3次后放入錐形瓶,水浴蒸餾,將溶液加熱到大約70 ℃,除去乙醚,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線。
調色酒和飲料做加標實驗時,取飲料3份,每份5 mL,分別加入不同劑量的苯甲酸鈉標準溶液和山梨酸鉀標準溶液中,添加后將溶液置入125 mL的分液漏斗中,排出二氧化碳,加入1∶1的鹽酸1 mL,對樣品酸化,并加入乙醚20 mL,反復萃取3次后合并乙醚相,再加入5%的磷酸氫二鉀溶液20 mL,反復萃取3次后置入錐形瓶,水浴蒸餾,將溶液加熱到大約70 ℃,除去乙醚,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線。
1.3.2 固態食品樣品處理[5]
固體類食品樣品首先溶解、離心,之后萃取、定容,獲取待測試液之后開始加標實驗。①將山楂片、蜜餞和花生酥等食品樣品粉碎均勻,之后取2~3 g粉碎樣品,放入50 mL的燒杯中,并向燒杯中加入超純水,再超聲加熱提取,持續10 min,之后將樣品置入50 mL的離心管中,以4 000 r/min離心處理8 min,離心完成后吸出上層清液,將樣品裝入125 mL的分液漏斗,之后加入1∶1的鹽酸1 mL,對樣品酸化,并加入乙醚20 mL,反復萃取3次后合并乙醚相,再加入5%的磷酸氫二鉀溶液20 mL,反復萃取3次后置入錐形瓶,水浴蒸餾,將溶液加熱到大約70 ℃,除去乙醚,轉移至100 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
1.4 實驗原理[6]
本次實驗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比照實驗,樣品處理參照GB/T 23495-2009方法,色譜采用YWG-C18不銹鋼柱,流動相采用甲醇-乙酸銨溶液,流速為1 mL/min,進樣標準為10 μL,紫外檢測波長為230 nm,按照保留時間定性,定量按照外標峰面積。
1.5 實驗方法
1.5.1 繪制工作曲線
按照逐級稀釋的方法,將配制好的苯甲酸鈉標準貯存液、山梨酸鉀標準貯存液稀釋成不同濃度,采用紫外線分光光度計,在200~350 nm的波長內,依次檢測不同濃度樣品中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的含量,用水做空白實驗,在224、252 nm波長下記錄不同濃度樣品中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的吸光度,進而繪制工作曲線。
1.5.2 防腐劑預報模型
采用正交設計,配制不同濃度的苯甲酸鈉、山梨酸鉀混合溶液,共25份,用紫外線分光光度計在特定波長下檢測吸光譜,并采用偏最小二乘變量篩選法處理矩陣數據,從而建立預報模型。
1.5.3 混合樣品檢測
隨機配制不同濃度的苯甲酸鈉、山梨酸鉀混合溶液12份,每份10 mL,在選定波長下檢測吸光譜,用水做空白實驗,進而分析預報模型檢測的準確性。
隨機選取苯甲酸鈉、山梨酸鉀混合溶液1份,重復檢測11次,用水做空白實驗,之后采用防腐劑預報模型處理檢測結果,進而觀察預報模型檢測的精密度。
2 結果分析
2.1 工作曲線
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對紫外光的吸收性強,因此在200~350 nm波長下掃描樣品,得出的吸光譜如圖1所示。
2.2 液體食品檢測結果分析
對比該方法測量液體食品的結果與國際上通用方法的檢測結果,苯甲酸鈉檢測結果的平均偏差為2.9%,山梨酸鉀檢測結果的平均偏差為4.7%,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檢測結果的平均偏差均小于規定標準5.0%,證明該檢測方法檢測食品中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含量的準確性良好。
此外,對樣品重復檢測11次,苯甲酸鈉檢測結果的標準偏差為0.4%,山梨酸鉀檢測結果的標準偏差為2.2%,均在規定標準之內,說明證明該檢測方法檢測食品中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含量的經精密度較高。
2.3 固體食品檢測結果分析
對照該方法檢測固體食品的結果與國際上通用方法的檢測結果,兩種方法檢測結果相符合,證明該檢測方法檢測食品中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含量準確可靠,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3 結語
檢測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常見途徑,目前檢測方法主要有離子色譜法、紫外線光度法、液相色譜法和氣相色譜法等,世界上對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尚且沒有形成統一標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明確規定,食品中不能添加苯甲酸,我國對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添加含量也具有明確規定,本文介紹相關檢測方法,證實該方法具有良好的準確性,以后發展中如何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檢測的水平和質量,還有待于人們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魏文華,徐 輝.荊州市四類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檢測與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0(1):100.
[2]田 月,張陸兵,曹麗華.46批次醬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檢測分析[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4):134-135.
[3]丁淑珍,郭 勇.色譜法檢測乳酸菌飲料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的探討[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1(4):280.
[4]周桂友,侯艷芳,趙 芳,等.果汁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J].廣州化工,2011(23):109-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