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護理診斷及護理問題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的護理診斷及護理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護理程序;PICC;攜管出院;導管維護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033-01
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引進我國的一項深靜脈置管術,此術式以其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簡單安全易掌握、留置時間長、并發癥少等優點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成為目前腫瘤化療最佳的靜脈用藥路徑。由于化療分多周期進行,部分患者完成一個周期化療后有帶管出院的需求,但面臨導管維護的難題。我院腫瘤科于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運用護理程序對PICC攜管出院的患者進行培訓,解決了其導管維護的問題,達到了滿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2月~2012年1月留置PICC的腫瘤患者共8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43(12~69)歲,平均留管天數85.1(26~242)天;包括鼻咽癌18例、乳腺癌16例、肺癌11例、腸癌7例、惡性淋巴瘤3例及其他腫瘤26例。
2 方法
2.1 評估 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對患者和/或家屬的自理需求、自理能力、文化背景、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合作程度與心理反應等進行身心和社會方面的評估。
2.2 診斷 經過系統的評估,針對患者個人、家庭現存及潛在的健康問題做出診斷,主要的護理問題包括:①知識缺乏,缺乏PICC導管維護知識;②自理能力缺陷,出院后不能自我維護PICC;③焦慮,對出院后自我維護PICC信心不足;④潛在并發癥,有可能發生PICC常見并發癥導管堵塞、導管脫出、局部感染及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
2.3 計劃 根據評估與診斷結果制訂具體的目標與計劃。①目標:由患者攜管出院后自理的PICC常見并發癥與由護理人員進行導管維護的PICC常見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②具體計劃:包括落實培訓員、培訓的時間與方式、考核的標準與評價方法等。
2.4 實施 ①PICC置管術后1~2 d對患者和/或家屬進行導管維護知識宣教,說明維護方法、自我觀察的內容、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應對方式等,并實地觀看護理人員對導管的維護;②術后3~5d,由患者和/或家屬執行維護技術操作,護理人員在旁指導,指出存在問題并糾正;③術后6~7d,對患者和/或家屬進行封管液配制的培訓,并完成考核,如違反無菌操作則一票否決,視為考核不合格;考核合格者,在患者出院前簽署攜管出院知情同意書;④自理的指導:出院后患者隨身攜帶導管維護卡片,科室設立登記本,記錄患者的姓名、置管的部位及長度、臂圍、通管及換藥的時間、聯系電話等;⑤心理支持:分管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后至少每周電話隨訪1次,隨時與患者取得聯系,及時提供幫助,減少其不必要的顧慮,增強其自理的信心。
2.5 評價 ①評價標準:局部感染是指導管入口處紅腫硬結、流膿,范圍在2cm以內;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CR-BSI)定義的標準是有全身感染癥狀,無其他明顯感染來源,患者外周血培養及對導管半定量和定量培養分離出相同的病原體[1];導管脫出是指導管意外脫掉或移動,致使不能繼續使用;導管堵塞是指經導管輸入液體不暢或無法滴入[2];②評價時機:拔除PICC導管后評價患者導管留置期間導管堵塞、導管脫出、局部感染及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發生率。
3 結果
PICC常見并發癥導管堵塞、導管脫出、局部感染及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分別為3.7%(3/81)、1.2%(1/81)、1.2%(1/81)、0,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2%(5/81),未出現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
4 體會
護理程序是現代護理的核心,它是以系統論、人的基本需要論、解決問題論及信息交流論等為理論基礎的。在PICC攜管出院患者培訓中,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這5個步驟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是護理程序系統論的充分體現。其中,評估-診斷是人的基本需要論在實踐中的體現,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客觀、實事求是地評估患者身心及社會方面的健康問題及需要;其次,計劃-實施是解決問題論在培訓中的體現,要求制定明確的培訓目標并嚴格選擇培訓員對患者進行培訓和考核;此外,患者出院后的隨訪服務是評價護理措施是否落實的手段,是信息交流論的體現,通過隨訪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從而不斷發現問題,不斷糾正,使護理服務質量持續得到改進。護理程序在PICC攜管出院患者培訓中的應用實踐證明,可顯著提高培訓的效果,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達到滿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急診護理;問題;對策
護理安全問題是任何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首要問題和核心內容,也是引發醫療糾紛的常見問題。其中,院前急診護理面對的多數是危、急、重癥患者,相應的護理過程及安全問題更是不容忽視。為了提高院前急診中的護理安全,減少護理風險,筆者分析和總結了一般醫院急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以期能夠為急診護理風險的預防提供理論支持。
1存在問題
1.1 工作效率問題 一方面,急診科接診的患者往往病情較復雜,需要留院觀察的患者越來越多,而相應的護理人員不能及時配備到位;另一方面,醫護人員的經驗和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導致整體急診護理工作的效率偏低,這與急診科急癥需要及時得到診治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容易出現護理問題。
1.2 技術行為問題區性 很多醫院的整體的護士隊伍存在著年輕化的趨勢,這些年輕人處理問題的熟練度,綜合能力差、臨床技術欠缺、經驗及能力不足,對部分醫療器械等的操作不熟練,導致診治的延誤、急救藥品的使用不及時等,容易出現護理安全問題。
1.3 護患溝通問題 護理方,急診接診患者復雜,工作量大,沒有精力在與患者的溝通方面做到面面俱到,有時甚至出現急躁情緒,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誤會,影響整個護理工作;患者方,掛號急診的患者病情往往較急重,患者及家屬情緒不穩定,自然有不安感與恐懼感。在雙方都存在相對不安穩情緒的情況下,更加容易導致護患溝通的不順利,甚至引發護患糾紛。
1.4 環境問題 急診工作隨機性強,突發事件多,相對空間小,造成環境緊張而嘈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徐國英[1]對急診科護士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5.0%的護士長認為急診設施布局不當、環境嘈雜是主要的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
1.5 工作人員壓力大 急診科本來就有病種復雜、節奏快、突發事件多、24h不分晝夜工作的特點,相應的護理人員壓力大。而且,很多醫院都存在急診工作人員不足,護士超負荷工作,而且工作壓力大,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等。
2 對策
2.1 引入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 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又叫MEWS,由早期的預警評估系統EWS演變而來,是一種簡單的可用于病情及患者預后情況的評估。主要依據心率、血壓、體溫、意識和呼吸等五項人體基本生理指標對患者進行綜合評價,并按照相應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通過分值的大小將患者的病情危重情況進行初步的分組,從而采取不同的醫療及護理處置。
譚雯[2]等通過對326例內科急診留觀患者采取MEWS評分基礎上的護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這是一種可有效用于急診護理中對患者狀態進行預警評估,并在留置觀察中使用同樣的評分系統對患者的疾病轉歸趨勢進行動態跟蹤和實時評價的方法。通過分值化,能夠有效指導急診護士有條不紊地、有層次性地實施護理工作,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2.2 引入SOP質量控制管理 李紅梅[3]在急診護理的質量管理中引入了質量控制,結果顯示,急診科接診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由96.5%上升到99.5%,連續一年沒有發生護患糾紛。說明質量管理在提高急診護理有效率、降低護理風險及呼喚糾紛方面是有效的。
①應根據急診護理的特點,建立一整套在緊急情況下對危重患者的護送、報告、檢查、診斷、護理等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書面的標準化操作規程(SOP),并進一步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對能夠良好實施SOP的護士進行表揚和鼓勵,給予相應不能夠良好實施操作規程的進行相應處罰;其次,要求護士對已經完成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和記錄,并通過這些總結不斷完善已有的SOP,以使其更加符合臨床實際。②加強急診護士的風險意識,向護士明確護理工作中的高危因素,并注意這些因素的預防以及對患者不同情況的個性化護理。
2.3 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 護理工作的對象是患者,因此,良好的護患溝通是實現有效護理的基石。相關研究表明,78%以上的有利于疾病診斷、治療和護理的癥狀是通過有效的溝通獲得的。因此,有效的溝通有利于急診病情的診斷及臨床護理的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在急診科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通過意見箱、院長信箱等,充分利用空間的、網絡的途徑,給患者一個可以充分表達意見的平臺,并充分聽取這些意見,尤其是已經出院的患者及其家屬的對急診醫護工作的體會及建議,整合這些觀點和建議,之后再應用到實際的醫護實踐中,再尋求意見建議,再實踐,這樣形成一個良性的、閉合的反饋機制,有利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
2.4 建立良好的急診室環境 醫院可以從以下方面試著改變現在可能存在的患者多、環境小、環境擁擠、布局不合理、環境嘈雜的情況,首先,保證接診室、搶救室、監護室之間無障礙連接,節省搶救時間;其次,加強相鄰留觀室的隔音效果,保證患者相對安靜的休息和治療環境。
2.5 加強護理人員培訓 急診科接診的患者往往情況比較復雜,涉及到的醫學、護理等方面的知識面廣,因此,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技術及服務的培訓,特別是年輕護士的相關培訓和考核。
首先在技術方面,要在醫療器械的使用方面、常見急重癥的診斷、治療及護理方面以及對特殊患者及病情的特殊護理方面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其次,在服務方面,要加強護理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的培訓,尤其在語言服務、禮儀服務及與患者或其家屬產生分歧時的處理方式等進行培訓,加強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另外,要加強護理工作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要求急診一線護理工作人員每月對自己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并與同仁互相交流心得,以實踐為基礎提高護理理論水平。
3 結論
急診科工作重、難度大,對相應護理工作的要求高,且一個急診科的護理質量也能夠在側面反映一個醫院的總體水平,因此,加強急診護理工作的管理,減少甚至杜絕急診護理安全問題的出現,是當務之急。可以從引入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實施質量控制管理、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以及良好的急診室環境、加強急診科護士培訓及心理疏通等方面入手,完善急診護理工作,實現急診護理工作的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徐國英.急診護理安全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6,6(4).
篇3
關鍵詞:臨床護生;帶教;體會
1熟悉環境,規范言行
每批護生輪轉到科,首先讓其熟悉科室的環境及本病區的工作特點,如科室的布局、病床位及擺放、病室的有關制度及流程、物品、藥品的放置與存放處等,遵守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的工作紀律、著裝儀表規范、每班崗位職責及工作標準、本科室的病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特點、專科的技能操作及護理常規等,熟悉科內的老師的要求,要求說話溫和、關心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務,具備責任心、真心、真誠為患者服務的理念。
2強化科室培訓
護理工作操作性較強,入科后帶教老師在講解中先進行演示,將各項操作的手法、要領、難點、及易出差錯點等講解清楚,護生此前已有一定基礎,故在講解中理論聯系實際工作,多向護生提出問題,讓其解答,使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機會起來[1],并在設置問題時立足于實用、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每一項操作,使護生更加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印象。并在50項操作中抽出適合本科操作的10項操作進行強化培訓和加強訓練,使其盡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規和工作流程,盡快適應科室的臨床護理工作。
3強化護生的基礎護理
基礎護理是每一個護生在校時最先接觸的基礎課程。而滿足病人的基礎護理、生活護理是整體護理特別是現在的“優護”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讓護生克服各種雜念,主動幫助病人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這需要帶教老師的榜樣作用,帶教老師處處以身做則,起表率,將自己的思想導向、職業道德情操等表現出來,對病人的晨晚間護理,如整理床單位的整潔、協助病人擦身、翻身、叩背等。老師的行為讓護生目睹并讓其受到感染和啟發,從而主動為病人進行基礎護理,并從病人及家屬的感謝和認可中獲得滿足感,更加積極主動關愛病人,滿足病人的生理和生活的需求。其中帶教老師要耐心指導,使護生認識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對疾病轉歸的重要性。
4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
帶教老師與護生的關系要融洽,帶教老師要誠心、耐心、關心護生,與學生成為朋友式的關系,讓她們覺得老師可親、可敬,從而鼓勵護生大膽主動與病人溝通,從平時家常生活中開始與患者互動溝通,護生一般缺乏工作經驗,缺乏專業知識與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能力,難免不夠自信而產生緊張和膽怯。帶教老師要介紹護患溝通的技巧和演示,有意識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2],如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文化水平不一的患者的溝通技巧等,鼓勵護生多講解,如入院宣教、該病的健康教育、各項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項等,并貫穿在平時的每一項工作中,幫助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帶教老師再點評指導。要求出科前能獨立完成本科常見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導等。
篇4
關鍵詞整體護理質量管理業務訓練
TotalQualityManagementOfNursingServices/JiangQixia//ChineseHospitalManagement.—1997,17(10):52—53
Theoreticalandpracticalnursingtrainings,bothsystematicandovera11,werecarriedoutfornursesoftheauthor’sdepartmentinsmallgruopsandbytwostages,i.e.,theprimarystageandtheadvancedstage;satisfactorilyimprovedthenurses’abilitytonursingdiagnosisandtakeeffectivemeasures;andtherebychangedthenursingmodeofmedicalorderplusroutineintobetterutilizationofthenursingstaff’sinitiatives.
Author’saddressNanjingGeneralHospitalofNanjingAreaCommand,Nanjing,210002,PRC.
KeywordsOveraIlnursingQualitymanagementProfessionaltraining
本科自1995年5月始試行系統化整體護理,8個月中我們對本科護士進行了分階段業務訓練,對護理業務質量進行分階段管理,并對管理模式進行了探索、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科護士12人,學歷:大專以上2人,中專10人;職稱:護師6人,護士6人;從事護理工作年限:<5年7人,5~10年2人,>10年3人。
1.2 業務訓練方法
1.2.1 初始階段訓練:1995年6~9月為系統化整體護理初始階段,采用每周一次小講課、每月一次業務課的形式組織護士學習系統化整體護理理論(框架、特點、與責任制護理的異同點)和實踐(標準護理計劃、健康教育計劃及出院計劃的應用、護理記錄的格式和內容要求,一日評估方法)。同時采用每周兩次早會后提問方式,復習上述理論概念,配合講課內容進行一日評估演示。
1.2.2 改進階段訓練:1995年10月至1996年1月為改進階段。針對初始階段存在的問題如系統化整體護理理論概念模糊、一日評估不熟練、不規范、護理診斷不規范、不完整、不準確及護理記錄內容繁瑣費時多和不能體現為病人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等,組織了為期6周的系統化整體護理臨床學習班,以北京醫科大學護理系編譯的《最新護理診斷手冊》和國家衛生部護理中心出版的《系統化整體護理與模式病房建設》為教材,采用與初始階段相同的小講課、業務課、提問方式,理論聯系實踐復習了有關的基本概念、組織結構、表格組成、記錄要求,有重點地學習了護理診斷定義、美型、表述方式和本科常見的護理診斷規范提法、診斷依據及相關因素,同時組織護士進行一日評估的規范訓練,具體做法是:先抽高學歷層次的護師2人(大專以上)演示一日評估的過程及步驟,集體討論,護士長綜合分析后確定“一日評估的規范操作(肺部聽診、意識、語言、皮膚痛溫覺、肌力和握力檢查)、步驟(從頭至腳)和時間要求(5分鐘)。然后從護師到護士每人輪流演示一次。學習班結束前組織一次討論會,討論制訂本專科需作護理評估的病人范圍、病區護理哲理,修訂專科病人住院評估單。
1.3 業務管理模式與方法
我們采用臨床護士、護理組長和護士長三級管理模式。具體做法為:臨床護士每日對照病區護理哲理按護理程序為病人解決問題,每季對照專業護士職責條文(1)檢查自己的護理行為是否符合整體護理質量要求,找出問題,制訂改進措施。護理組長每日對本組、本班護士所作的一日評估、護理診斷、記錄質量進行審修,每周作出綜合評價,對質量問題向本人反饋,并向護士長提供資料。護士長在每周護理查房中檢查評價每個護士為病人所作出的擴理診斷的準確、規范性,并按自制的評估標準對每一份入院估計、住院估計、護理診斷、記錄質量進行環節質量和終未質量監控,評出優良中差,找出存在問題,作為制訂改進計劃的依據。每月抽查每個護士的一日評估質量一次,并按專業護士職責條文評價護士的行為,找出問題與護理組長共同修訂下一個月的訓練計劃。如此周而復始估計、計劃、實施、評價的管理程序。
2 結果
2.1 初始階段和改進階段分別抽查了8名和10名護上的一日評估,以動作規范、步驟準確,收集資料有重點、符合病人狀況,應用技巧得當、時間符合要求力評價標準,評出優良中差,比較兩個階段的一日評估質量,結果見表1。
2.2 初始階段于1995年7~9月抽查了8名護士的每周1次護理環節質量,計112人次和45例終末質量。改進階段抽查1995年12月~1996年1月10名護士的護理環節質量,計16O人次和61例終末質量。現以優良中差為質量標準,比較兩個階段的環節質量和終未質量,見表2、表3。
3 討論
3.1 我國護理管理現狀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業務管理要求及本研究的目的
自從1980年我國引進護理程序以來,與之相適應的護理管理方法已有不少報道(2-4)。但是由于歷史及主觀認識的原因和我國護理管理體制不夠健全、人員不足、管理水平偏低等,致使護理管理發展緩慢,至今尚未形成完整而合理的護理管理體系,嚴重影響了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及護理質量的提高(1),本科將護理程序應用于臨床護理已有多年,在業務管理中雖然摸索了一些方法并積累了一些經驗,但與 先進管理水平比還存在差距,最為突出的是管理缺乏系統化,如沒有融護理程序于護理管理中,護理診斷不規范、不統一,缺乏相應的標準評價護理計劃的實施及效果等。而系統化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論、系統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和解決問題學說為理論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臨床業務和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的模式(1),此模式要求護士以病人為中心,每日都要應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為病人解決問題,要求護士長每天根據病人的情況分配合適的護士去護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強調護士8小時在班8小時對病人負責,比責任制護理強調的1個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由1個護士負責,8小時在班24小時負責的組織分工更為科學合理(5)。此模式還要求護士長對病區的護理服務狀況不斷實行質量監督和改良。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基于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業務管理要求,期望通過對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的不斷監督,找出問題,給予制定和實施改進措施,以保證病人得到良好的護理服務。
3.2 環節質量和終未質量評價標準的制定及應用結果分析
1995年7月,我們按照護理部對危重、一級護理病人護理質量的全程管理要求(2),參照專業護士職責條文(1),將護理估計、診斷、記錄等條目進行了量化分析;以每項條目的系統完整、準確有效為質量標準,以其難易程度力得分標準,制定了護理業務質量評價標準,使質量監督有量化指標,便于綜合分析比較,通過調查結果表明,改進階段的環節質量較初始階段均有提高,以護理估計和診斷質量的提高最為顯著(P<0.001~0.01),此結果與業務訓練的內容和方法有關,終末質量改進階段較初始階段提高了11.8%,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此結果與環節質量提高幅度不顯著有關(護理記錄P>0.05),因為終末質量是環節質量的綜合反映,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體體現。本組改進階段的終末質量較環節質量稍有提高,主要與我們在監督環節質量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有關,但改進力度還不夠。據此我們認為,采用護理業務質量評價標準對環節質量和終未質量實行不斷監督和改良,是業務質量管理系統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且需加大改進力度。三級管理模式使各級護理人員明確了自己的工作目標,改變了以醫囑加常規的被動護理局面,自覺運用程序為實現目標而工作,從而保證了系統化整體護理處于良性運行狀態,成為業務質量管理系統化的支持基礎,既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又密切了護患關系。
在以往責任制護理的實施中,我們把重點放在制定和記錄護理計劃上,文字書寫量大,但忽略了護理評估,造成了寫和做脫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責任制護理的質量,阻礙了責任制護理的開展和深化。在試行系統化整體護理中,我們把護理評估作為為病人解決問題的開始,重點抓了一日評估規范訓練,本組結果顯示,訓練后護士一日評估質量較訓練前提高了27.5%,雖無顯著性意義(P>O.05),但明顯提高了護理估計的環節質量(p<0.001)。為此,我們建議將一日評估列為護理業務考核項目,不斷加強訓練,使每個護士能熟練掌握。
3.3 存在問題
盡管采用三級管理模式和業務各質量評價標準在系統化整體護理業務質量管理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還存在以下問題:(1)因少數護士(約10%)未掌握一日評估方法及內容導致收集資料不全面、下準確、費時多,記錄內容與病人狀況不符合。(2)因個人理解接受能力方面的差異和知識陳舊、知識可狹窄,導致應用護理程序為病人解決問題時護理措施針對性不強,科學性不強,護理記錄內容繁瑣,不能體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果,或過于簡單似流水賬,結果評價不具體無連續性。(3)因護士對護理診斷知識及分析判斷力缺乏,而致不會分析資料作出診斷或診斷不準確,此為本組12.5%的護理診斷未達優良的主要原因。(4)少數人對系統化整體護理概念仍然模糊,認為系統化整體護理否定了責任制護理,沒有理解前者是在后者基礎上的發展和推進,因此把系統化整體護理作為一種額外的負擔,影響了整體護理質量。對上述問題我們準備在今后的管理中進一步探討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袁劍云,金喬主編,系統化整體護理與模式病房建設,衛生部護理中心教育委員會,1995,208—214
2 杜益平、王偉智,特別護理和一級護理質量的全程管理,中華護理雜志,1994,29(3):165
3 蔣琪霞,神經內科護理資料收集范圍的臨床探討,實用護理雜志,1996,12(1);6~8
篇5
【關鍵詞】兒科護理 改革 建設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臨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營養不良、重度脫水的腹瀉病等已很難見到,加上臨床見習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沒有相關的患者,教學內容和臨床疾病脫節的現象尤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好兒科護理學這門課,協調授課內容與臨床見習的矛盾,是擺在我們每位教師面前一項艱巨的任務。為了擺脫兒科護理學教學工作面臨的困境,也為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對兒科護理學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嘗試:
1教材建設
目前我校護理專科生使用的兒科護理學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以后應由我校兒科專家、教授和護士長等嘗試著編寫一本適合護理專科的兒科護理學教材。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本書從護理臨床與教學實際出發,重點突出了病情判斷、治療原則和護理措施,強調了以患者為中心,有利整體護理的思想和原則貫穿其中。
2教師建設
以往歷屆護理專科生的兒科護理學都是由護理系內兒教研室的教師承擔。
以后應有自己的專職兒科護理教師,并充分利用臨床的護理教學力量,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既解決了專職護理教師不足的問題,又較好地發揮了臨床一線護理人員在教學中的作用,兼職護理教師每次授課前均要進行試講,由教學組長嚴格把關,保證教學質量。
3教學內容更新
以往兒科護理的教學是理論授課和生產實習為主,理論與臨床實踐有脫節。
3.1調整授課內容,該精講的必須精講,如總論、新生兒常見疾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腹瀉病、支氣管肺炎等;一些臨床極少見的疾病,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學,如遺傳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患兒的護理;同時開設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兒童學習困難等問題內容的講座課,以補充學習內容的不足。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能較系統地了解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兒童保健、疾病預防和臨床護理的學科[1]。
3、2補充見習內容,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先認真制訂見習計劃,細化帶教內容,從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出發。增加兒科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和適應癥,老師邊操作邊介紹。如藍光照射箱、保暖箱、超聲霧化治療儀等,使學生增加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為早下臨床實習打好基礎。同時組織安排學生下社區幼兒園1次,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進行體格測量,給予初步的評價,寫一份體檢報告。另外安排學生外出參觀1次,主要是兒童專科醫院,加深學生對兒科護理現狀和發展的認識。
4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強臨床思維改革后我們除原有傳統講授外,增加病例討論課、自學課和講座課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病情判斷能力。
4.1精講課 及時收集教學圖片,在講課時,注重把握重點和難點。在授課形式上采用多媒體幻燈、相關疾病的VCD、錄像、模型或國內外各種典型教學圖片。這種“由形象中來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學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深刻的記憶,也補充臨床病例的缺乏現象,每次課后根據所學內容布置2~3題簡單病例分小組進行討論,提高學生學習兒科學的興趣和積極參與的主動性。
4.2病例討論課 在整個課程中組織1~2次病例討論課。
課前1周將病史摘要分發給同學,每組6~8人,按要求準備該病例的病史、診斷、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等。然后課堂集中先由各小組同學代表上臺發言, 對該病例進行整理分析和判斷,時間為10分鐘,其他同學向發言者提問,然后老師總結該病例的病史特點,介紹臨床診斷和護理措施,最后圍繞本病講課時間 2學時。通過病例討論課,學生學會收集臨床資料、尋找疾病診斷和護理問題。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臨場應變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能運用所學知識指導臨床實踐。
4.3自學課:兒科學內容很多,由于學時有限。有些內容只能通過自學來完成。對兒科臨床常見住院疾病的某些章節,我們采用自學為主,,根據疾病特點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老師隨時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自 學能力,并提高總結歸納水平。通過自學,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自學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4開展第二課堂,了解學科動態為滿足學有余力同學的需要,結合教研室老師專業特色,我們開設兒童保健專題講座,講解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意外事故的預防等;兒童心理專題講座,講授小兒常見心理問題與干預措施如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多動綜合癥等。讓學生了解并關注兒童健康已從單純的軀體健康發展到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健全的綜合問題,更好地貫徹整體護理的主導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論考試,常常是“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的應試教育,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時不能馬上熟練運用所學知識。改革后的理論考試成績為60%,并制定考核認知領域方面的目標層次,即記憶、領會、應用、 分析、綜合能力等,其中基礎層次目標(理解+記憶占2/3),高層次目標(綜合分析占1/3),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護理操作成績為30%,包括兒科常用護理技術,如小兒生長發育指標的測量、頭皮靜脈注射,小兒喂藥方法、保暖箱和藍光箱操作及適應證。綜合素質成績為10%,包括課堂回答問題、病例討論發言、體檢報告的書寫、愛傷護傷的觀念和學習主動性等項目。這樣的考評方法,既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認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合兒科學科的發展,合理調整課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傳統授課在知識傳遞方面的優勢,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針,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為兒科護理學臨床教學不斷地開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為即將進入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6
【關鍵詞】 心理護理;胰島素泵護理;全方位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2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37-02
糖尿病是一種累及全身需要終身治療的慢性疾病,隨著整個經濟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逐年提高,而且逐漸年輕化,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站在護理角度,面對目前的糖尿病發病趨勢,單純完成臨床護理,做好打針服藥的護理工作已經不能滿足整個發病現狀的需要,全方位護理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在為眾多患者進行CSII治療的同時,也對患者進行從心理護理、飲食運動護理、技術操作、到家庭護理等全方位的護理監管進行了觀察和探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尤其對新診斷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激化療法更好的開展積累了經驗,探討新的護理模式。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2010年十月-2011年9月收治我科的接受胰島素激化治療的糖尿病患者45例。第一組為新診斷糖尿病25例作為研究組,本組男16例,女9例,年齡4歲-54歲,平均年齡40.3歲。既往未診斷過糖尿病,入院空腹血糖平均值17.3毫摩爾/升。第二組既往診斷糖尿病的20例作為對照組,本組男8例,女12例,年齡12歲-52歲,平均年齡46.3歲,平均病史8.2年,入院空腹血糖平均值20.9毫摩爾/升。兩組病人帶泵時間均為1-3周,觀察時間平均3.5周,見下表:
1.2 方法
1.2.1 新診斷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患者由于對糖尿病知識的缺乏,認識不正確以及對疾病的恐慌等各種心理因素的存在,多數患者一經被診斷為糖尿病,都會產生一種非常恐慌消極的情緒,認為自己得了不死的癌癥,背上了吃錢的機器,對各種治療方法都沒有信心,這種消極的情緒極大地影響了治療的效果。
1.2.2 心理護理的措施及過程 胰島素泵為近年引進的高新儀器,在國內尚未得到廣泛普及應用,患者必然會產生很多顧慮,例如,針頭埋于皮下是否會感到不適?胰島素是否會過多或過少輸入?攜帶胰島素泵是否方便?今后是否要終生依賴胰島素或胰島素泵是否會發生故障以及報警時應如何處理等,甚至有些病人認為買了泵帶在身上,糖尿病就會好了,不用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等等心理問題。針對各種心理問題我們耐心傾聽患者的提問,給與相關知識的宣教以及正確認識病情的指導,與患者詳細交談,詳細講解胰島素泵的特性、應用的優越性、方便性,以及發病初期激化療法的必要性,說明安泵的注意事項等等針對問題消除心理障礙,使患者消除顧慮,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入院后通過口頭講解宣教,小冊子,宣傳板,專欄,專題課堂等各種方式向病人進行糖尿病知識宣教,強調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加強飲食和運動治療可以保證胰島素激化療法治療效果的有效性。
帶泵出院即進入了漫長的家庭護理期,為了確保患者在家里能夠安全有效用泵治療,我們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胰島素泵相關知識培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皮膚護理,攜泵護理以及常見報警故障的處理等。隨訪是做好家庭護理的基礎,對帶泵出院的患者我們通過電話隨訪和門診隨訪進行詳細全面的隨訪工作,及時發現問題隨時給與解決。
2 結果
心理護理對新診斷糖尿病胰島素泵激發療法的效果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通過3-4周的護理和觀察我們發現第一組患者血糖理想控制(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爾/升)的有19例,其中脫離藥物,單純飲食和運動就可以理想控制的5例。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1-7.2)毫摩爾/升的6例,第二組血糖理想控制的12例,控制良好的8例。無脫離藥物控制者。這說明護理觀察組和護理對照組在血糖控制方面有一定的影響,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全方位的心理護理對胰島素激發治療效果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篇7
【關鍵詞】腫瘤;生活質量;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216-02
在西方,生活質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而中醫學早在《黃帝內經》中已有體現,目前,大致相同的說法是,生活質量是群體或個人所感受到的軀體、心理、社會和總體的客觀感覺等縱多發面的內容。近年來,我國在生活質量發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效,國內有很多專家學者, 通過用評估生存質量的調查表、問卷等等一系列的方法,正致力于該項工作的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腫瘤患者在生活護理方面
1.1.1 腫瘤患者實行各種手術治療,術后常常需要放療。隨訪、調查結果表明,患者經常感覺到疲乏無力,其中感覺到特別疲乏的,臨床癥狀也相對較多,身體機能較差。
1.1.2 輔助化療的患者,生活質量都受到一定的影響。飲食失調的也常常出現。
1.2 腫瘤患者在心理護理方面
1.2.1 腫瘤患者在診斷時的心理問題:腫瘤患者在明確診斷后,可出現抑郁、否認、憂慮、慌亂、沮喪、憤怒等心理改變,以及失去理智等現象。通過評估,給予患者心理干預,于診斷后4個月給予延遲社會心理干預的,效果相對要好,而且更容易得到控制。比較嚴重的疾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對家庭來說,也是一種的壓力。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有選擇性的公開交流方式,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1.2.2 腫瘤治療時的心理問題:腫瘤在診斷明確后,治療多以手術為主,在治療期間,患者存在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心情焦躁、失眠多夢、社交障礙、嚴重抑郁等幾個方面。在調查輔助治療開始時,化療結束1周,放療結束后,三個時間的心理狀況時,調查結果顯示,有大約30%的患者,治療結束時都有心慌意亂等情況;化療結束后1周或放療結束后,與輔助治療開始的時侯相比,抑郁減少很多;但在治療結束時,仍有嚴重的抑郁者,大多在治療開始時已經存在抑郁,他們把這種疾病當成是一種慢性的疾病,而且有可能與最后一療程的副作用較多有關。
1.3 腫瘤患者臨床上常見問題的分析:治療腫瘤常見的方法是化療,但化療藥物具有一定毒性,它造成的副作用一般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大多數化療藥物有副作用,例如:白細胞下降、嘔吐、脫發等等,這些副作用于化療時迅速出現,在停止化療以后,也能較快的恢復;其次,個別藥物對于特定系統造成的副作用。比如,蒽環類藥物引起心臟毒性;博來毒素影響呼吸系統等等;第三,遠期副作用。現在,很多癌癥患者能長期生存,因此大多化療藥遠期的副作用也跟著表現了出來。常見的有,對生育的影響、二次致癌。
2 結果
人性化的護理對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的影響。
3 討論
3.1 腫瘤患者在我院臨床醫療過程中,機體正常組織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疼痛是晚期腫瘤患者常見的癥狀,70%左右患者都以疼痛為主訴,嚴重地影響了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根據腫瘤的疼痛性質、原因來作出評估,重視病人的主訴,是發現疼痛的關鍵。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指導患者積極地控制焦慮與疼痛。
3.2 腫瘤患者于診斷和治療的每個時期,心理上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診斷期間,高度的緊張,表現在極度的焦慮與不安。在住院期間,經濟負擔和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都造成了患者的極大的壓力。康復期間,患者也需要調整好家庭角色,來應付復發時恐懼的心理。因此,醫師和護士必需從情感與機體雙方面提供支持,才能提高治療與護理質量,保證患者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3.3 在腫瘤治療中,還有一類新藥,就是靶向性藥物。這類藥物,它能找到腫瘤細胞所在,能有針對性地對抗腫瘤細胞,這就避免了正常細胞損傷,也減輕了副作用,使患者減少痛苦,這是患者關心的問題,更是臨床研究中探索的問題。現在有不少藥能減輕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如G-CSF,白介素-11,能使患者白細胞、血小板恢復;賽格蒽、樞丹能減少胃腸道的反應,營養支持治療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在研究生活質量,人性化護理對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顯得極為重要。一系列的評估與問卷各有特點,也各有其局限性。調查應當是多因素、全面的、動態的,這些都為提升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奠基作用。所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對患者進行人性化的護理,使患者得到生活上的照顧,減輕心理壓力、減少輔助治療的副作用,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萬崇華,孟瓊,湯學良,等.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表FACT-G中文版評介[J].實用腫瘤雜志,2006,21(1):77
[2] 陳芳.惡性腫瘤患者社會支持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15):
篇8
關鍵詞:齲齒: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7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386-01
引言
齲病是人類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它是牙體硬組織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慢性進行性破壞的疾病。致齲因素主要包括:細菌、食物及牙齒所處的環境。牙體硬組織所發生的病理變化涉及了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基本的變化是無機物脫礦和有機物分解。由于發生的部位不同、個體間的敏感性不同、損壞進展的速度不同,同一種類型的齲病臨床表現可有很大差異。臨床上按病變深度分為:淺齲、中齲、深齲。
深齲治療仍要按照深齲的治療原則進行。臨床上可見到大量的軟化牙本質。在治療時應動作輕柔,避免操作時產生刺激影響牙髓,引起炎癥。對于接近牙髓的軟化牙本質,若去除就會露髓,則應保留少量的軟化牙本質,用氫氧化鈣類制劑蓋髓,上面用氧化鋅丁香油粘固劑和磷酸鋅粘固劑暫封,觀察2~3個月,無癥狀,牙髓活力測驗正常,X片顯示:患牙根尖周組織正常,則可去除部分粘固劑進行永久性充填。下面就34例齲齒病人的治療護理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收集34例齲齒病例,共計45顆齲齒,其中,淺齲14顆,深齲13顆,中齲18顆。
2診斷依據
牙合面窩溝呈黑褐色,探診時探針可插入,有緊澀感,不易拔出。質地較粗糙不光滑。探痛(-),冷熱水試驗(-),叩痛(-),松動度(-),牙齦無紅腫。患者無冷、熱、酸、甜刺激痛,無咬合痛,無自發痛。根據以上幾點可診斷為淺齲14顆。
患者自述有食物嵌塞,偶有冷水刺激痛,無自發痛,無咬合痛。近中腭側有齲損,探質軟,及牙本質層,探之稍有酸痛,冷敏試驗(+),叩痛(-),牙齦無紅腫,松動度(-)。近中鄰面可探及齲壞,中等深度,探診稍有酸痛,冷敏試驗(-),牙齦無紅腫,叩痛(-)。診斷中齲18顆。
患者有冷熱刺激痛,一過性,偶有吃東西疼,無自發痛,無夜間痛。牙合面見齲損,去除部分懸釉后發現洞大而深,探診疼痛明顯,冷水試驗(++),去除刺激,疼痛即消失。洞底未及穿髓孔,叩痛(-)。結合X線檢查,診斷深齲13顆。
2護理
齲齒的非口腔護理有用物準備,護理配合等。準備好口腔檢查的基本器械、小棉球、10%硝酸銀或氟化物、高速手機、合適車針、潔牙手機。暴露病變部位遞手機,協助擴大術野,及時吸唾,保持術野清晰干燥。清潔患牙必要時遞潔牙手機清除牙結石及菌斑,用三用槍沖洗干凈。隔濕遞鑷子夾棉卷隔濕,吹干患牙表面。涂沫醫師用蘸有藥物的小棉球在患牙上進行涂沫。協助牽拉患者口角、擋舌和吸唾。同時指導患者每半年或1年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齲齒修復性治療的護理包括窩洞預備護理、墊底術的護理、銀汞合金修復護理。護士術前準備好充填器械、成形片、成形夾、木楔、調牙合磨光器械、相應墊底材料,銀汞合金膠囊。治療過程中遞送鑷子夾棉卷隔濕,吹干窩洞,使用橡皮障者及時吸干沖洗液體。根據視洞型大小,選擇適量的銀汞合金膠囊進行調拌。Ⅱ類洞放置成形片、成形夾及楔子,用半充填手法將銀汞合金分次準確填進洞底靠成型片處至逐漸充滿窩洞。護士遞雕刻刀或磨光器做表面磨光。同時遞送鑷子夾一小濕棉球做修整清除碎屑,再遞進-探針徹底清除窩溝、隙、縫的汞合金碎屑,囑患者漱口清潔口腔。術后,囑患者治療后2小時內禁食,24小時內進軟食并用健側咀嚼,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出現牙齒輕度不適,一般會在治療后1~2天消失;如出現較明顯不適,如咬合高點等情況,應及時復診。
3結果
45顆齲齒經過相應的治療和有效護理,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無不良癥狀發生,疼痛癥狀消失。治療有效率達到100%。
4討論
齲齒治療原則是終止病變發展,盡量減少對牙髓的刺激,保護牙髓,恢復牙的形態、功能及美觀,維護鄰近硬組織的正常解剖關系。早期釉質齲采用非手術治療;深齲接近牙髓組織時,采取保護牙髓的治療。
篇9
關鍵詞:聚焦解決 宮頸癌 康復效果 自我護理
宮頸癌在當前階段作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在女性中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在中年婦女當中發病率極高。通過早期的篩選、診斷和分析能夠有效地進行治療,但是多數的患者在治療期間都容易出現負面的情緒,而且整體的治療效果較差;部分患者由于出現相關疾病后自暴自棄,在術后的自我管理護理效能上受到極大的影響,不利于患者的康復等。聚焦解決模式則主要是在干預的過程中通過挖掘患者自身的自我護理效能,通過正確的心理干預方式來建立正確的解決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疾病康復效果,提升了自我護理能力[1,2]。本研究基于聚焦解決模式來分析宮頸癌患者的整體康復情況、自護效能等指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8名宮頸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方式完成分組。納入標準:臨床影像學診斷及病理活檢診斷符合宮頸癌標準。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類疾病及溝通問題患者。對照組14名,A2期5名、B2期5名、A期3名、B期1名,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40.3±4.2)歲;初中及以下8名,大專及以上6名。觀察組人數14名,A2期6名、B2期4名、A期2名、B期2名,年齡27~56歲,平均年齡(41.3±5.5)歲;初中及以下9名、大專及以上5名。實驗過程獲得倫理委員會認可,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臨床上均需要實施腹腔鏡宮頸癌根治手術,同時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式,包括腫瘤基礎護理、心理干預、飲食護理以及意外干預等工作。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實施聚焦解決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2.1 問題描述
首先與患者進行面對面溝通和交流,詢問患者在治療期間所出現的身心上的問題,包括患者所存在的焦慮情緒等,采用正確的解決對策和方式來引導患者激發出自身的潛能。如患者在宮頸癌治療期間出現緊張情緒,則應當通過健康宣導方式提升患者對宮頸癌的認識,提高其認知。
1.2.2 構建可行目標
在手術完成后需要詢問患者對于當前手術治療的感受和效果,根據患者所提出的自我感受情況、個體上的差異等來構建目標,如就患者負面情緒指標應當降低超過5分,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應當超過3.5分,自我護理技能的改善效果需要超過4分。在構建相關目標后,則應當與患者一起來進行康復性治療,實現患者目標效益,強化患者的自信心[3,4]。
1.2.3 意外查詢
在進行干預后,應當詢問患者在住院期間是否存在過意外以及突況現象,一旦存在則應當就過去護理期間是否出現過相關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同時就此類意外情況對患者進行專業化的講解,協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問題,強化患者自信心。
1.2.4 反饋
在護理完成后,應當與患者進行交流,肯定患者為所構建目標做出的努力,同時在目標評估過程中,若患者評估效果不高,則應當第一時間修改相應的目標計劃,正確地總結經驗,少走彎路,提升宮頸癌的自我護理效能。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在臨床上宮頸癌癥狀的改善情況,改善情況分為顯效、穩定、無效。顯效:患者通過治療結合護理后,整體效果改善,宮頸癌病灶減小,沒有復發和轉移的現象。穩定:患者通過治療后,宮頸癌病灶沒有出現較大變化,未出現轉移現象。無效:患者通過治療后,病灶出現轉移、部分的患者死亡。有效性=(顯效+穩定)/人數×100%。(2)通過ESCA對患者自護能力情況進行評價,自我護理能力主要分為護理技能、責任感、概念、健康知識四個方面的評估,每個指標的評估分數為1~10分,分數越高表示此項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收集數據經Excel錄入后,應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采用組間比較方式進行,計量資料以(xˉ±s)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2.1 兩組整體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整體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整體康復情況對比 例
2.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的改善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 (分,xˉ±s)
3 討論宮頸癌作為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對于女性患者生理、精神上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5]。目前針對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方法,通過手術方式患者康復效果受到患者自身差異化影響,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就患者手術后康復效果及自我護理能力改善進行研究。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通過實施聚焦解決模式對宮頸癌患者的康復效果、自我護理技能等具有積極的作用,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結果(P<0.05)。聚焦解決模式在臨床上作為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方式,能夠充分地調動患者及醫院的相關資源,讓患者主動地參與到自我護理過程中,大大改善了患者疾病的康復效果,而且對于患者在手術完成后所出現的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關資料顯示[6,7],聚焦解決模式一方面可以基于思維進行目標構建;同時也可以通過個體對于問題的描述構建目標資源,以問題為導向大大提升了護理效果。張小娟[8]在有關研究當中提出,觀察組患者實施聚焦解決模式對宮頸癌患者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改善效果,從SDS、SAS評分狀況上相比于對照組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故聚焦解決模式有較強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從宮頸癌患者康復效果及自我護理能力的改善來看,實施聚焦解決模式能夠顯著提升其指標情況,未來具有一定的推廣及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孫盼盼,張嫻,李瓊瓊,等.聚焦解決模式對宮頸癌術后患者病恥感及家庭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2):44-47.
[2]劉蓉.聚焦解決模式在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12):40-42.
[3]劉芳.聚焦解決模式運用于宮頸癌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方法及效果評價[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16):169-170.
[4]楊素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6:20-22.
[5]高娜,張麗麗.聚焦解決模式對宮頸癌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3):348-351.
[6]王華,劉華,李玉立.聚焦解決教育模式在宮頸癌子宮切除手術患者心理危機的應用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1):104-106.
篇10
氯氮平致剝脫性皮炎1例護理體會
碳酸鋰治療的護理
老年患者心理護理初探
人性化管理在戒毒科護理中的應用
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家庭護理35例報告
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1例誤診分析
婦科急腹癥38例誤診分析
絨癌誤診5例分析
失眠的原因與診治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的若干問題
老年人心臟性猝死的診治
甘利欣與其他藥物聯用對抗結核藥物致肝損害的治療效果
疼痛的心理干預
腹部術后腸內營養的護理進展
中藥外敷涌泉穴在兒科疾病中的治療作用
1530例中青年干部職工體檢總結及建議
社區老年人健康體檢的分析和社區健康管理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癥的預防
章丘市某中學學生體檢結果分析
朝陽市第一高中結核病局部暴發流行調查
精神病院肺結核患者的管理
中學生氟斑牙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調查分析
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問題及排解的方法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住院心理問題的觀察與分析
我院近五年收治三無精神病患者分析
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與分析
老年患者冠狀動脈雙源CT檢查前健康教育價值的研究
高脂血癥的合理預防和控制
中醫特色理論在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細菌內毒素檢查方法研究
我院門診患者苯二氮類藥物使用調查
奧美拉唑引發皮膚濕疹1例報告
加強拆零藥品管理,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做好血沉測定的幾點體會
影響血液檢測質量的常見原因
免疫印跡法檢測抗ENA抗體結果分析
血液分析儀檢測外周血單核細胞偏高原因分析
腹瀉糞便標本菌群分析的臨床應用
尿液分析前的檢查與建議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動脈壁內血腫中的應用
DWI與~1H-MRS在甲狀腺良惡性腫瘤鑒別中的應用
GE Hispeed dual雙排螺旋CT偽影故障分析與排除
新型腎病檢測項目及其臨床意義
經陰道超聲對早期異位妊娠的診斷價值
早期復極綜合征心電圖診斷分析
基層兒童保健門診堅持每個工作日開放的做法和體會
醫療糾紛應急處置的思索與探討
提升護理質量以促進醫療安全的方法探討
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開放病房管理對精神病患者治療效果的觀察
護理應急預案在精神科危機狀態中的應用
精神科護理風險識別與防范
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
精神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安全問題及防范措施
中心供應室防止院內感染的管理措施
淺談檢驗服務與醫患和諧關系
護士長晚間查房的做法與體會
精神科護士自我防護意識的調查分析
層流手術室的使用及物資管理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
- 下一篇:呼吸系統疾病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