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改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13:09: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學課改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學課改論文

新課改教學管理論文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像一陣春雷,給我國的中小學傳統教育帶來了切膚入骨的陣痛,更為現代教育的發展催生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我縣作為國家新課改的試驗區之一,已從去年開始啟動課改工作,一時間,新課改成為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學生和家長一起投入了這股教育改革的熱潮之中,我縣的教育發展日新月異,教育改革不斷取得突破,成績斐然,碩果累累。一年來,我校以新課改為契機,按照縣教委的全面部署,全體動員,認真規劃,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大家一年來的努力,我們看到學校發生了一些讓自己驚喜的變化,也引發了我們對新課改進行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獲得了信心,看到了希望——新課改展現出來的美好的教育發展前景。在此,將我校圍繞課改所作的嘗試做一小結,并將下一步的課改工作向大家匯報,以期得到各位的批評批正!過去一年的課改工作:一、加強理論學習,教師的教育觀念變了。新課改不僅是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的變革。因此,要推動課改工作,首先要幫助廣大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使教師們從思想觀念上認同新課改,跟進新課改的理念,然后才會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育改革實踐中來。一年來,我們將課改理論作為學校宣傳和教師業務學習的中心和重點。除了配合縣教委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兩次新課改的集中學習之外,堅持每周例會學習一篇教改文章,堅持每兩周在教研組內進行一次課改學習的交流活動,要求教師業余加強自學,每月寫一篇課改學習心得體會,學期末每位教師寫一篇以課改為主題的專題論文。學校還利用例會、宣傳欄、廣播等途徑及時傳達上級有關課改的文件精神,介紹課改文章和研究成果。此外,我們積極選派骨干教師參加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舉辦的課改學習培訓和研討活動,通過這些課改的窗口,大家了解到課改的新理念、新信息、新動向。通過學習和宣傳,我校營造了較好的課改氛圍。當初,教師們對課改可謂一無所知,敬而遠之。現在,課改逐漸成為教師談論的熱門話題,大家樂于探討,并且還有了自己的見解,對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能提出自己的主張,還寫出了頗有見地的課改論文。在今年暑期的課改培訓通識會上,教師們積極參加,認真學習,小組討論時暢所欲言,廣征博引,觀點新穎,氣氛熱烈,成為多年來教學研究過程中難以見到的火爆場面。與過去相比,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方法的訓練,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更在乎學習的過程,教師的教學和教科研的熱情也更高了。新課改,改變的不僅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它還將改變教師們長期以來的平庸守舊、不思進取的工作狀態。二、加大教改力度,課堂教學方式更活了。新課改是理論與實踐并進的過程,作為實驗區,我們更不能坐等觀望。我校抓住縣教委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的契機,大膽地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改變過去的“填注式”“滿堂灌”的傳統方法,積極引入“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教學方法;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一切從老師出發”的教學思路,轉變為“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改革的基本方案是:先在部分年級學科試點,取得經驗,全面推廣。我校首先在初一初二年級的語文、英語學科進行改革試點。鼓勵教師在把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以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靈活處理教材,大膽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上出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通過近一年來的嘗試,一些教師的教學已初現成效,主要表現為:1、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分析、討論、操練、質疑,在學生的的不斷活動中(動口、動手、動腦)完成課堂教學。2、小組討論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3、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4、將課堂向課外延伸,除了課外閱讀、課外練習、課外思考題之外,還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科活動,如讀書小組、社會調查等。其中王占林老師初一語文“讀、說、寫一體化”教學、劉麗老師初二英語的“情境操練”教學和李玉梅老師初二語文“課堂教學融入課外閱讀”試驗都頗具特色,深受學生歡迎。教改之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舉手提問和回答問題的人多了,觀點更新更多了,同學之間和同學與老師之間的爭論多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了,課堂氣氛更是空前熱烈,學生開始覺得他們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有了改觀,更為自覺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主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積極地查找學習資料。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也是明顯的,在上學期的末考中,初一初二年級的語文、英語成績都有較大提高。三、轉變評價觀念,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了。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調控器”,“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教育”,因此,我們要求全體教師盡快轉變評價觀念,樹立發展性評價的理念,弱化教育評價的選拔、甄別功能,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看到學生的發展,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自我需求。首先,我們在課堂教學上大力推行即時評價,要求教師善于在課堂教學中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允許學生在犯錯誤之后去改正自己的錯誤,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其次,完善過程評價,開展每月一次的“合格中學生評比”,對學生每月的思想、紀律、衛生、學習等情況進行一次評價,結合學生自評、小組評價、班級評價三個方面的結果予以綜合評分,期中各班開展一次“學習匯報”活動,給學生更多的評價機會,讓學生更及時的了解自己的發展狀況。再次,改革終端評價,要求全體班主任給學生寫“鼓勵性”評語,結合學生期末、期中、平時成績和學習態度來核定學生的期評成績。另外,學校不再向學生公布考試成績排名,期末除對“三好學生”和各項積極分子進行獎勵外,還設立了進步獎、守紀獎、優秀團員獎、優秀學生干部獎和各項文體書畫競賽優勝獎,獎勵在各個方面取得成績的同學,鼓勵學生全面發展。轉變了評價機制,學生在學校和老師的評價中獲得了自信,發現了自己的優點,發展了自己的特長。課堂上,學生踴躍發言;主題班會上,大家就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外,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興趣小組和學科活動。學生的興趣有了,勁頭更足了。上學期末,初一初二年級分別有十多位B層班的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A層班。上學年,我校輟學學生三人,輟學率僅為百分之三點五,是我校開展“兩基”工作以來輟學率最低的一年。課改工作下一步打算:一、大力改革教學常規管理。1、教學計劃:要求教師在把握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靈活處理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課本內容向課外開放,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學校抓住教學目標與教學進度進行管理,將教學過程的管理權交還教師自己。2、備課:重備課的實效,輕備課的形式。重點抓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的把握、對學生實際的了解以及教學基本思路的體現,放寬對教案樣式的管理,鼓勵教師進行創造性備課,提倡寫個性教案、實用教案、創新教案。3、課堂教學:積極推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推廣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基本消除“滿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一般情況下,教師的課堂講評一節課不得超過二十五分鐘。4、作業與輔導:注重發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多一些主觀性和知識遷移的內容,多安排學生動手操作和調查研究的任務,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二、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評價改革。1、重點改革學生評價。積極推行即時評價,讓即時評價成為教學和管理的最常用的手段,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行為習慣;豐富過程評價,給學生更多的評價機會,繼續開展每月一次的“合格中學生評比”活動,幫助每位學生建立自己的發展檔案卡,讓學生在不斷的評價過程中看到自己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進步,從而使學生獲得自信,找到動力;完善終端評價,繼續倡導寫“鼓勵性”評語,以“分數加等級”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績,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開展評比活動,表彰各項特長競賽的優勝者;充分發揮評價主體的作用,結合同學、小組、班級、家長、教師、班主任和學生自評的結果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關注評價對象的個性差異,體現出評價的針對性,對學生進行分層測評,成績不滿意者,結予學生再次測評的機會,學生有特長的,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專項測評,并將測評成績記入學生手冊和發展檔案卡。2、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改變過去以學生成績為唯一依據來評價教師教學工作的做法,在參照學生成績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能力、工作業績和教科研水平來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改變過去由學校為唯一評價主體來評價教師的做法,綜合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教師互評、教研組年級組評價、教師自評和學校考評的結果來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三、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這次課程管理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校本課程的出現,體現了學校在課程管理中的應有地位和重要作用。開發校本課程,應充分考慮地方文化傳統、經濟特點和學校辦學特色。我校決定從開設寫字課程入手。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我國的文化發展歷史中,一直占據了重要地位,從古代到現代,涌現出了不少優秀的書法藝術家,但是現在的中小學生卻逐漸失去了對書法的興趣,甚至于失去了對寫字的興趣,導致書寫的水平越來越低,錯別字越來越多,很多專家和教師都在呼吁,這是中國文化和語文教育的倒退。因此我們認為,開設寫字課很有必要。我校本學年首先在初一年級進行試點,每星期開一節寫字課,學校組織有書法特長的教師編寫教程,重點進行寫字常識和硬筆書法的教學。我們希望,通過開設寫字課程,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寫字的整體水平。四、加大教研教改力度。1、加強課改理論學習,積極收集課改信息,及時引進課改成果。本學年繼續將課改理論的學習作為教師業務學習的主要內容,建立教師業務學習的制度。積極選派骨干教師參加課改培訓和研討工作,搜取課改方面的論文專著,了解課改信息和動向,介紹并引進課改成果,積極跟進試驗區的課改工作。2、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拿出課堂教改成果。本學年集中精力,力爭在初一年級的語文、數學的課堂教學改革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拿出符合新課改理念的、具有學校特色的課堂教學的新學法、新教法,上出讓學生耳目一新、樂于參與、具有較高質量的新課。在初一年級的語文、英語課堂教改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再大力向其它年級學科推廣其成果。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濃厚學校教科研氛圍,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工作,積極向上級部門推薦教師們的教科研成果。積極向上級教科研機構申報課題,請專家對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行指導,努力提高學校的教科研水平,從農村中學教育的視角對課改作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為課改的推進做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工作。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于我們大家來說,還屬新生事物,我們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而且,新課改的過程本身就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的過程,我們只是艱難地邁出了第一步,還沒有什么經驗可言,我們愿意和大家一道,積極地投身到這股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我們相信:課改,必將為我國的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春天!

查看全文

語文課改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論文

論文關健詞:語文課程改革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效果低于課改預期目標是當前語文課改遇到的突出問題,語文課改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介等方面掌握相關的策略性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肇始于21世紀初的語文課程改革經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盡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應當承認,就目前的課改現狀來看,還有不少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意義上,缺乏實質性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到位,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不靈活,習題課的優化設計不足等教學策略問題,導致語文的課改進程不如當初設想的那樣順暢。課改效果低于預期目標,已經成為當前語文課改遇到的突出問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掌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介等方面相關的策略性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實施有效教學,這樣才能確實提高教學效果,把課改工作不斷推向深人。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間題解決行為方式。具體地說,按教學活動的進程把教學設計分成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介的選用等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1、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課程與教學目標是一定教育價值觀在課程與教學領域的具體化,它是教學的起點,對于教師在開發課程與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對課堂教學起到統率和整合的作用。

根據美國課程論專家舒伯特關于典型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取向的理論,有效的語文教學目標的主體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教學目標的維度應把握教學效益的底線,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語文教師應重視過程性目標設計、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的有機融合。而一個好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應以學生為第一人稱描述教學目標(或師生共同作為主體),而不是教師;教學目標必須是分領域、分層次陳述的;一個好的教學目標表述應體現“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這幾個方面。行為動詞應盡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觀察的;要有具體的表現程度;必要時,附上產生目標所指向的結果行為的條件;教學目標的出示時機應打破“課前出示目標”的單一化傾向,在教學“情節”和“場景”中相機呈現或“自然流露”。教學目標設計的評價指標清晰具體,針對學生實際狀態,考慮學生發展可能。

查看全文

語文課改教學論文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兩年前就在我們學校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一切以學生為本","倡導積極,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當時,它的許多理念都讓廣大教師耳目一新,而今,經過兩年時間不斷的學習,實踐,不少教師在課改的路上漸行漸遠,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在享受課改帶給我們成功體驗的同時,本人對課改的認識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認識一:好課,真實應是底線。

課堂,是師生雙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課本),通過教師的引領,實現教師,學生,文本的多方對話,從而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平臺。而公開課更是集中了教師平時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大膽嘗試,被看作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水平,業務能力的重要舞臺。正因為此,每個同行在開設公開課的時候,總會竭盡全力將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現出來。但有時候,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反而導致了一些公開課成為游離于真實之外的表演。

曾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師語言簡練流暢,學生的發言也甚是精彩,整個教學過程亦可謂可圈可點。唯一的缺陷就是讓人覺得缺少真實感,課前的預設生成全部到位,課上的卻一個沒有。學生口中精彩流暢的語言卻如同機關槍掃射似的單調而不帶有一絲情感,讓人無法相信這會是學生從閱讀中真正獲得的感受和體驗。

課堂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語言:"你的朗讀打動了老師的心!""你真象一個小書法家!""詩一般的語言,將來你一定能成為詩人!"……毫無疑問,這樣的評價很受學生的歡迎,能激起他們的成功體驗和旺盛的求知欲,對他們的學習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特質的形成都會產生無法估量的作用。但實踐中,還有一些教師由于認識上的片面,過分強調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課堂上不敢對學生提要求了,甚至對錯誤的答案也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其實,評價應該是一首激勵和糾錯的合鳴曲,沒有激勵的評價是不健康的,沒有糾錯的評價同樣是殘缺的。好的糾錯方法同樣可以催人向上,有一節課的這樣一個細節至今令我難忘。那是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公開課見了許多陌生的老師,也可能是接觸了感興趣的內容,有不少同學開始竊竊私語,見此情景,教師只平淡的說了一句:"我認為四年級的學生應該知道上課時該做些什么了。"寬容的指出了問題,用目標引導了學生,全場立刻鴉雀無聲,良好的課堂秩序一直持續到最后。

查看全文

語文課改教學論文

目前,正在全國分步實施、有序進行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語文教學,開始出現了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努力進行教學改革,學生愛學語文,課堂氣氛活躍的可喜局面。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要想使語文課程改革朝著既定目標健康而和諧發展,要想使語文教學走出“費時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正確處理教和學的關系

首先,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摒棄“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樹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學生觀。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素養必須靠自主的語文實踐才能提高。語文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有比較充足的識字寫字的時間,讀書思考的時間,討論交流的時間……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員參與,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語文;通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自信;通過在教學中引導、發現,使學生不斷習得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便會落到實處。此外,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給足自學時間,加強自讀自悟,要鼓勵交流感受、質疑問難,為合作、探究鋪路;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和全班討論交流的調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有提高,有發展,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

當前值得警惕的是,由“教師為中心”滑向“對學生放任自流”。關鍵是在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不能放棄教師的指導。“導”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的質量。教師加強指導,一要有明確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二要處理好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關系,那些重要的、學生忽略的學習內容,教師應當指出來,去引導學生把握理解。

二、課本仍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正確處理“用教材”和引進其他課程資源的關系

查看全文

新課改理念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為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造就自主發展的人,課程改革已經成為整個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熱點。然而在實施過程中,改革往往并不盡如人意。因此,教育改革呼喚教師新課程信念的重建。教師應明確新課程應重建的信念、內容,并深刻認識它與有效教學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信念重建有效教學

一、教育改革呼喚重建教師新課程信念

當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愈來愈成為人們認同的教育思想。這一理念可以展開為以下六個命題:學生的發展首先是為了能夠成為自己,成為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并進而成為自由社會的建設者;教育的要求是基于學生的需要,高于學生已有水平并且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中,自主發展是其核心和靈魂。一個自主發展的人,就是有清晰的自我認識、有積極的自我形象、悅納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確努力目標,有內在的學習需要與成長渴望的人;就是有良好的學習策略與學習習慣的人。因此,高品質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學生的成功——造就自主發展的人。

為了造就自主發展的人,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有效教學。教師要讓學生過充實的精神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智力勞動的快樂;讓學生全副身心地卷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的自信建立在點點滴滴的成功的基礎上,這就是造就自主發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途徑。其次要切實推行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就是旨在促進教師成長與學生發展的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有診斷、反饋、導向、激勵、甄別等功能,而這些功能都可以服務于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發展。發展性評價的另一個原則即激勵性、期待性,以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形象。另外,在學生全部的生活之中,特別是在課堂生活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想象未來、憧憬未來、規劃未來、設計未來的能力:著力培養他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品質:干什么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追求;要經常和學生討論當下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的意義,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讓學生感受到思考與探索的樂趣。最后,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思考策略始終應該作為教學目標來追求。

課程改革的意義在于兩點:一是課程改革有助于改造我們的國民性。這就必須改變每個人的人格定型期,即學校生活時期的生活方式.而學習方式就是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新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地學習,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積極探究;倡導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表現空間:強調學習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更多地互動和合作交流:強調對問題的多角度的理解,鼓勵不同觀點之間的爭鳴與碰撞:提倡發展性評價,力圖帶給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和美好的回憶。所有這些都將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開朗、進取的個性,形成樂于分享、善于溝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承擔、敢于創新的民主性格。二是課程改革有利于推動教師成為探索者。探索是教育的當然要素。探索意味著探索者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意味著探索者大膽嘗試、追求卓越,意味著探索者經驗的開放性和工作中豐富的動機。教師要成為研究者,不僅要研究教學內容,做課程的開發者,而且要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探索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和氛圍,如何設計教學的活動.如何搭建師生、生生之間交流的平臺,如何構筑研究性學習的支持系統,如何評價學習的效果,等等。因為探索,使得課堂多一份靈動和飛揚,多一些朝氣與活力。教師的探索影響、引領和激勵著學生的探索,課堂生活因為探索而變得懸念迭起、趣味無窮.變得開放、幽深、鮮活和魅力十足。師生因為共同探索。而享有著更高品質的學校生活。

查看全文

地理新課改教師教學質量論文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應打破傳統單一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評價的弊端,而從地理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與課堂教學過程兩個模塊構建,以促進地理教師成長。對教學設計水平的評價指標應透視對教學設計的四大理論基礎的運用和地理新課程理念的響應;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指標要體現“為學而教”“以學論教”思想。

論文關鍵詞:地理新課改;教師成長;教學質量;指標體系

地理新課改全新定義了課堂教學的教學觀、師生觀,地理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課程理念的刷新,引發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向變革。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促進教師成長就必須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分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對教師素質的評價兩方面。本文主要從地理教師教學質量方面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與構建。

一、地理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模塊的新闡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運行前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準備即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為教學過程制定藍圖,規定教學方向和大致進程,以解決地理教學問題為宗旨,促成教學目標實現的一整套有序的方案。科學可行的教學設計能夠減少和克服地理教學活動的隨意性、盲目性,增強和提高地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達到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目的。可見,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是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對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應分兩個模塊進行:一是教學設計水平的評價,二是教學過程運行的評價,前者是靜態的,但規劃了動態的教學過程,后者是動態的,是對靜態的教學設計的實施。

二、促進地理教師成長的教學質量評價指導思想

查看全文

新課改下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1.新課程標準對信息技術的要求,由過去的對計算機的技能要求提升到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成了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人的學習最初都來自實踐,來自面對面的交流。信息社會中的信息交流應當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問題,所以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同樣少不了交流,缺不了理論結合實踐。我們只有將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應用到實際中,才能讓學生學習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平時可讓學生充分運用網絡及所學的知識進行創作,鍛煉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如用電腦設計黑板報、統計成績、進行美術創作、制作網頁,等等。學校應定期組織以電子報刊、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制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子作品評選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自己的作品,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學生的網絡信

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以及相互之間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2.就如何提高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問題,我們大力提倡“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指導思想,能使學生在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中體現自己的中心地位。下面以《搜索》教學為例:要讓學生明白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有助于我們更快更準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教學過程中我們緊抓知識脈絡,將教學目標任務化,以任務為驅動,教學設計過程設計了國慶節去南昌旅游,請學生分別用分類查找的方法、關鍵字查找的方法查找去南昌往返車次、南昌景點、住宿酒店。實踐證明,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希望獲得成功體驗的心理設計的任務,使得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得以發揮,也使每個學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滿足。在積極、互動、協作的課堂氣氛中,課程目標很好地得到了實現。

3.營造一種動態的、充滿生機的課堂。

查看全文

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挖掘教材特點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穎的插圖和“討論與交流”、“迷你實驗室”、“信息窗”、“請提問”等欄目,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有趣,可讀性和啟發性都大大增強了。教師應挖掘新教材的特點,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應不斷用新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以適應教改形式發展的需要,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學中充分發揮插圖的優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充分挖掘新教材欄目的變化,能促進新課程的實施。

第一,啟發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增進師生間的交流。第二,新教材中增加的“迷你實驗室”欄目,對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增長才干、培養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這方面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三,指導學生閱讀好“信息窗”的內容,能使學生從中積累知識,收集信息,開闊眼界,在潛移默化中使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養,審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同時,還能從中了解到此鮮為人知的有關科學家的故事,領略科學家們為了探索自然奧秘而經歷的艱苦歷程,讓學生體會到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對取得科技成就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第四,處理好“請提問”這個欄目,對解決教材中的疑難很有幫助,能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經常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也會大大提高。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新欄目,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在思想方法、道德品質、個性特長、心理素質等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與發展。

二、重視教師備課

新課程標準要把科學探究學習和科學內容學習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師應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學準備。由于探究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教學具體過程不可預測,因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備課要求大大提高。就備課而言,在上每一堂課之前,都要認真閱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總領教材的主要內容及重點、難點。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新課改教學論文

摘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來越凸現出來,轉變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本人從事初中化學教學十多年來,在上級教研部門的指導下,對化學教學的改革進行了初步的摸索,使教和學協同發揮最佳作用,減輕了學生負擔,提高了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改教學方略

一、轉變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學習方式,合作探究進課堂。

新課程理念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1、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中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教會把學生置于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

2、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節教學中,講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性質時,先把鹽酸滴到紫色石蕊試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讓學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后,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設計實驗,交流討論等環節,最終得出了科學結論。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查看全文

新課改下科學教學研究論文

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出生的孩子從小就明顯地感受到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作為科學啟蒙教育的小學科學教育應具有開放性和活動性,使教學不局限于校內、課堂和書本,而是開放教育空間、拓寬教育渠道,進行開放式的教育活動;使教學活動由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靈活地選取探索途徑和方法,為學生提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實踐的機會。

在新的科學課程改革形勢下,我對科學教學進行了開放性的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開放的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應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的、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和有利于為他們的人生建造知識大廈永久基礎最必需的內容”。

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開放性的實踐,引導學生廣泛利用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來進行科學學習,將學生的科學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并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1、開放地使用教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