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改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2:39:00
導語:語文課改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健詞:語文課程改革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效果低于課改預期目標是當前語文課改遇到的突出問題,語文課改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介等方面掌握相關的策略性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肇始于21世紀初的語文課程改革經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盡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應當承認,就目前的課改現狀來看,還有不少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意義上,缺乏實質性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到位,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不靈活,習題課的優化設計不足等教學策略問題,導致語文的課改進程不如當初設想的那樣順暢。課改效果低于預期目標,已經成為當前語文課改遇到的突出問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掌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介等方面相關的策略性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實施有效教學,這樣才能確實提高教學效果,把課改工作不斷推向深人。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間題解決行為方式。具體地說,按教學活動的進程把教學設計分成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介的選用等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1、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課程與教學目標是一定教育價值觀在課程與教學領域的具體化,它是教學的起點,對于教師在開發課程與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對課堂教學起到統率和整合的作用。
根據美國課程論專家舒伯特關于典型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取向的理論,有效的語文教學目標的主體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教學目標的維度應把握教學效益的底線,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語文教師應重視過程性目標設計、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的有機融合。而一個好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應以學生為第一人稱描述教學目標(或師生共同作為主體),而不是教師;教學目標必須是分領域、分層次陳述的;一個好的教學目標表述應體現“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這幾個方面。行為動詞應盡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觀察的;要有具體的表現程度;必要時,附上產生目標所指向的結果行為的條件;教學目標的出示時機應打破“課前出示目標”的單一化傾向,在教學“情節”和“場景”中相機呈現或“自然流露”。教學目標設計的評價指標清晰具體,針對學生實際狀態,考慮學生發展可能。
2、有效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內容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語文教師應該與文本進行深人“對話”,充分發掘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針對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對選用的教材內容作出適當處理,包括增刪、換序、整合、新編等,優化教學內容。
有效的教學內容是要通過問題來呈現的。因此語文教師要提高問題設計的能力,要能用精、少、實、活的問題激活課堂,用精練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直指教學目標,達到高效目的。教師在設計有效教學問題時,一是要注意主問題的界定。主問題是指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二是要注意主問題的特點。主間題一般來說具有“三力”,即吸引學生參與的牽引力,在教學過程方面具有形成一個教學板塊的支撐力,在課堂活動方面具有讓學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三是注意主問題的設計。要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起點來具體設計。在教學內容設計的主要評價指標方面,既要體現教學文本與生活世界的溝通,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靈活性,還要體現語文學科教育價值。
3、有效教學的策略。語文教學方法是豐富多樣的,且具有相對性。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不存在絕對好或絕對壞的方法。某種教學方法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教學的問題,而對解決另一些問題則無效。某種教學方法可能較為有效達成某種教學目標,但可能不利于其它教學目標的達成。有效的教學策略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學策略也永遠沒有最好,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因人因文而異。目前國內外比較流行的策略有以下幾種:
(1)自主學習策略。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著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這類教學策略的具體形式雖然也是多種多樣,但始終有一條紅線貫穿始終,那就是“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所以這類教學策略也通常被稱之為“自主學習策略”或是“發現式”教學策略。
(2)合作學習策略。合作學習,是目前中外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學習策略,是培養新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徑。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按性別、知識基礎、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作有機調配),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促進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是語文學習中互動合作的主要形式。合作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有師師、師生、生生合作等互動方式,合作成員間要明確學習目標,團結協作,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學習中的難點、重點、疑點問題,從而使每個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收獲。
(3)探究學習教學策略。探究學習教學策略是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科學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試驗、操作、調查、收集、處理信息,以及表達、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它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探究學習教學策略更趨向于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的想法即使與標準答案不一致也應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探究性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重視學生探究態度、體驗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講究實施策略。
(4)問題教學策略。問題教學策略就是解決探究性學習的難點、呈現新課堂亮點的策略,即通過將學習內容轉化為一定形式的有價值、科學性的問題,引導組織學生在主動探究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增強問題意識。
(5)情景教學策略。情景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激發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情境創設按照呈現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語言描述”、“計算機多媒體(聲音、圖像、視頻)”、“模擬場境”、“現實情境”、“問題提出”等類型。公務員之家
4、教學媒介選擇的策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除了考慮教學方法外,還要考慮選用什么樣的教學媒介為教學服務。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研究的發展,講授法已遠遠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口頭講授。除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之外的大量教學輔助物業已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在知識驟增的今天,教師不僅要了解教材的組織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而且要了解和掌握科學技術為我們提供各種現代化教學媒介或教學手段的特征與作用,并能將它們結合到自己的教學技巧中,做到教有實效。雖然有多種不同的媒介選擇模式,每種模式所運用的選擇標準又有所不同,但在選擇和運用媒介的過程中卻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教學目標。在選擇媒介時,教學所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是首先要考慮的。有些媒介可能更容易激起學生對剛學過的陳述性知識的回憶,另一些媒介可能更適合于演示需要學生掌握的動作技能。換句話說,某些媒介比其他媒介更適合于某種學習條件。
(2)學習者的特征。幾乎所有的教學設計專家都同意,學習者的特征是媒介選擇時所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然而,在哪些特征比較重要這一點上,卻沒有一致看法。許多教育工作者相信,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不同,他們能從與他們的學習風格相配的媒介中獲益最多。但那些學習風格上的差別是什么,它們如何與不同的教學媒介有效地相配,還很不清楚。
(3)學習環境。在選擇媒介時要考慮學習環境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學校的財政預算;班級大小;發展新材料的能力;收音機、電視機和其他媒介設備的可用性;教師的能力;校長和教師對待革新的態度;學校的建筑條件。在設計教學和選擇媒介之前,所有上述因素都必須仔細考慮,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最佳決策。
(4)經濟因素。在學校財政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媒介的選擇往往要考慮到經濟實用性。在有多種媒介可供選擇時,通常是選擇較便宜而效果相當的。
總之,要改變在語文新課改過程中教學效果往往低于課改預期目標的現狀,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介等方面掌握相關的策略性知識,懂得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推動語文新課改不斷走向深人。
- 上一篇:培養作文構思轉化的習慣論文
- 下一篇:學校加強科學道德和學術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