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護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7:09: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舒適護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8月間收治的通過手術治療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齡16~78歲,平均年齡(53±1.8)歲。其中普通外科手術87例,骨科手術33例,婦產科手術30例,泌尿科手術10例。所有患者中未發現有其他全身疾病或惡性腫瘤。
1.2護理方法
在征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160名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80名。其中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前對兩組患者進行SAS評分檢測比較差異。
1.2.1常規護理
手術前護理人員對手術患者進行檢查,包括患者的皮膚情況以及患者是否將金屬物品和貴重物品取下。將患者的病理、CT片以及相關資料帶入手術室中,同時準備好手術用藥。在手術室中核對患者的姓名、手術部位、床號等信息。將患者的身體安置在正確位置,以便手術麻醉和手術操作,在手術進行時要記錄好患者的情況以便術后的護理工作進行。
1.2.2舒適護理
(1)手術前護理:手術的前1d護理人員將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告訴家屬,同時介紹手術治療的方法、效果以及手術后的不良反應。提醒家屬手術前、手術時和手術后的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還需要到患者病房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以及手術前的各項檢查指標。另外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患者做好心理溝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提升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手術時護理:護理人員站在手術室中和患者進行再次心理撫慰,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并同時安慰家屬的心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介紹手術室的情況特點,讓患者減少陌生感。對患者在手術臺上的進行調整,告訴患者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手術醫生進行麻醉和手術,講述麻醉后的感覺以及要配合醫生手術操作。在調整中要保護好病人的隱私,避免身體過度暴露在外面。手術室的室溫一般要控制在24℃左右,濕度為50%;
(3)手術后護理:術后要注意為患者傷口消毒、擦拭血跡,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注意為患者保暖。患者意識比較清醒時,告訴患者的手術情況。在重癥監護室中,叮囑好家長提供患者的食物要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心理狀態情況,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醫生和家屬。術后要對患者進行回訪和關切問候,了解患者恢復情況的同時給予患者飲食和運動方面的指導,為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努力。
2結果
護理前的兩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前的患者康復出院前,護理人員提供每一位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比發現觀察組調查表中有76人表示滿意,總體滿意度為95%,而對照組的滿意人數為54人,總體滿意程度為67.5%。兩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2
對少陰人有益的食品如狗肉、雞肉、蜂蜜等,對少陽人是有害的。少陽人為熱多體質,故辣椒、生姜、蒜、胡椒等辛辣有刺激性的調味品和雞肉、羊肉、狗肉、人參、蜂蜜等是不符合于少陽人體質的。又因素體常表現為陰虛體質,故補陰的食品是很有必要的。如啤酒、綠豆、大麥、小豆、豬肉、雞蛋、鴨肉、玉米、白菜、黃瓜、南瓜、香瓜、香蕉等飲食很適合于少陽人的。而熱性食物如生姜、胡椒、雞肉、辣椒應盡量避免,以免火上加油。有害食品有酒、雞肉、牛肉、蘋果、牛奶、花生、獐肉。
太陽人易患疾病是噎嗝、反胃之病,因此忌辛熱食物宜清淡飲食,對太陽人是很適合的。飲食類有柿、櫻桃、松、麥、蛤、蕨、葡萄、白菜、生菜、木瓜、魷魚、明太魚、蝦類、五加皮茶等。太陽人肝之機能恒不足,故盡量避免多攝入高蛋白食物而加重肝臟負擔。有害食品有豬肉、辣椒、雪糖、石首魚。太陽人適合低脂肪、清淡飲食,而且冷食比熱食更適合于其體質的。如芥麥、冷面、螃蟹、葡萄、獼猴桃、柿子、櫻桃等為適宜食品。
太陰人肺小而肝大,其肺為溫臟,肝為涼臟,多為肥胖體質,多濕多痰,血濁氣澀,故易患高血壓、中風等疾病。刺激性食品和高脂肪食品如雞肉、狗肉、豬肉、人參茶、生姜、蜂蜜等應盡量避免為好。太陰人適合飲食有杏、梨、茄子、胡桃、雪糖、西瓜、大豆、小麥、豆腐、牛肉、牛乳、鯖魚、海菜、昆布、五味子、大麥、地瓜、明卵、海帶、甘栗、蘿卜、桔梗、沙參、蕨菜等。要多運動、勤洗澡、多發汗,多食用粗纖維,增強腸蠕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太陰人喜歡吃牛肉、魚類及厚味飲食,平素就多食。太陰人形體多肥胖,而且有“多食家”之稱。所以即使是太陰人飲食,亦不宜多食而造成肥胖。有害食品有豬肉、雞肉、白菜、蘋果、雞蛋、山羊肉等。
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它能節約體內胰島素用量,減輕胰臟負擔。肥胖及輕癥、無癥狀患者,單靠飲食療法,就可以控制病情。病情較重及胰島素依賴性患者,在用藥同時,必須配合飲食療法,才能防止病情惡化。在體內吸收糖需要胰島素,吸收蛋白質也同樣需要胰島素。于是吃的越多,越胖,需要胰島素越多。《素問•奇病論篇》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滿,故其上溢轉為消渴。”這就是說: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或肥胖之人(在四象人中以太陰人為多)胰島素消耗增多,糖分聚積,易積熱內生,化燥傷津,發為消渴。再一方面,運動可以減輕體重,減少胰島素需要量,以幫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故對太陰人糖尿病,應避免多食、運動不足、肥胖及體內增加胰島素的因素,采用“八分飽、多運動”為其治療原則。
篇3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19~59(36±4.5)歲,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嚴重糖尿病、肝硬化及心腦肺部疾病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身體基礎狀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2組患者住院期間治療和麻醉方案大體無明顯差別。
護理方面,對照組采用傳統一般護理。研究組實行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具體措施:首先成立無縫隙責任小組,根據職稱、臨床經驗等任命一定數量的護理組長,負責管理責任護士的工作、培訓、考核,組員分配以老、中、青搭配為原則,實行組長領導下的無縫隙責任制管理模式,崗位到人、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術前主動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主刀醫師及相關責任護士,進行入院健康教育,告知家屬陪護和探視制度,并以自己成功護理的經驗耐心講解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態度溫和,傾聽患者對手術的顧慮,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針對性,實現主動服務無縫隙。術前飲食指導、術前用藥及腸道準備指導均須由專人完成,手術當日,按照手術室門接患者—手術—協助送至病房或重癥監護室—詳細交班記錄等一系列措施,保證全程護理流程無縫隙,盡可能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術中護理以資深與低年資護士合理搭配,促進低年資護士業務能力的進步,保證手術間安靜、整潔,室溫以23℃為宜,巡回護士要多與患者交流以轉移其注意力,幫助患者擺放手術和四肢,避免麻醉意外損傷,術后加強巡視,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出院時囑咐患者定期隨訪。
1.3治療標準
對所有患者訪視前及麻醉前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對于患者的應激性則統計記錄2組患者麻醉前的心率、血壓及皮質醇濃度。派專人制定護理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表,患者出院時,囑咐患者完成。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訪視前2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麻醉前SAS評分、SDS評分、心率、血壓及皮質醇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理滿意度方面,研究組為9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4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安全;細節護理
作為醫院的一個特殊醫療場所,手術室護理工作涉及較多細節。一旦出現手術室護理缺陷,會給護理質量帶來影響,嚴重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功能損害、傷殘、死亡等。有研究認為,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細節護理,能對患者生理功能紊亂癥狀進行緩解,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本研究以110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細節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手術室護理方法的不同,將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手術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中,男31例,女24例;年齡19~65歲,平均(44.8±6.2)歲;平均手術時間(150.1±10.2)min;手術類型:18例普外科,11例骨科,11例骨科,10例婦科,5例神經外科。對照組中,男32例,女23例;年齡19~65歲,平均(44.6±6.5)歲;平均手術時間(152.2±11.0)min;手術類型:16例普外科,12例骨科,12例骨科,8例婦科,7例神經外科。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常規術前檢查、常規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
1.2.1術前護理
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對患者資料進行核對;徹底檢查手術器械、設備、儀器等,確保其運行正常;術前1d加強病房巡視,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減輕其術前焦慮情緒;介紹成功治療的案例,提升治療信心。
1.2.2術中護理
送至手術室后,緊握患者雙手,以親切的目光、溫和的態度消除其負性情緒;麻醉后,對手術部位進行固定,遮蓋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尊重患者隱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術中配合需輕柔、準確、迅速,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1.2.3術后護理
術后認真清潔患者皮膚,并清點手術器械,避免將其遺留于患者體內;開啟恒溫水毯,直至離開手術室;做好外露部位保暖工作;患者清醒后,告知手術順利進行,及時肯定其表現,改善心理狀態;告知術后常見并發癥,做好早期觀察及預防。
1.3觀察指標
(1)手術室護理質量評估采用百分制,包括護士配合、器械準備、儀器管理、消毒隔離,各項分值分別為30分、20分、30分、20分;護理安全最高分為100分[2]。(2)以自制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百分制,評分包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手術室護理安全直接影響著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手術療效,需引起高度關注。細節護理是臨床上的一種護理模式,強調充分關注護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促使護理工作更為人性化、規范化。該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將人性化理念貫徹在護理過程中,全面提升職業素養及服務質量,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幫助其解決問題。本研究對觀察組實施手術室細節護理,內容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其中,術前要求做好三查七對,認真核查手術器械、設備等,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能提升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正確認識,緩解負性情緒;術中協助麻醉醫師、手術醫師完成手術,提升配合技能,堅持無菌操作,避免出現醫源性感染;術后做好保暖工作,加強并發癥早期觀察及預防,可提升患者生命質量,促使其盡快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3]結果相似。提示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輔以細節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護理質量。此外,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應用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有效性和優越性。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輔以細節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護理質量評分,改善護理滿意度。
作者:廖春蓮 李春玲 單位:江西省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關柏秋,曹曉艷,董淑琴,等.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2):57-60.
篇5
1.1教學內容(1)手術器械的認識。對于手術室使用的各種器械包、特殊器械等進行拍照,講解手術開臺前各種類型器械包的準備、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種血管夾、特殊縫線的規格及適應方法等進行講解,并貫穿到實際應用中,從而達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2)手術部位的解剖。利用圖片及文字向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例如腹股溝管的解剖、甲狀腺的解剖及子宮卵巢輸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在手術之前對于手術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認識,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獨立的完整中小型手術的上臺配合[8-9]。(3)操作技能的培訓。主要包括手術正確的擺放、正規的手術配合示范等。除了進行多媒體教學及實際臨床操作訓練外,鼓勵學生多觀摩不同類型的手術過程,感受手術的氛圍,多看多問,形成手術節奏感,與手術醫生達成默契,在實踐中學習并成長[10]。(4)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的學習。建立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其深切認識到手術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將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并配合各種正、反面教材講解使學生對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時刻樹立安全意識。(5)教學幻燈片的制作。制作精良的幻燈片,結合既往傳統的帶教經驗,將首次進入手術室人員易犯的錯誤一一總結,并結合手術室護理學的發展進步,補充前沿教學內容。通常將手術室的布局、流程、人員著裝的要求及無菌操作的內容等制作成實物與例圖結合的幻燈片,對比進行講解,利于學生的理解[12]。同時將無菌靜脈輸液術、導尿術及洗手方法,巡回護士的術前、術后工作等各項內容制作成視頻內容,針對每堂課程的內容,于課程結束時進行播放及講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形成整體的理論體系,使其在實習過程中逐步體會并掌握。
1.2教學計劃統一制定教學進度一致的教育內容,進科第1周由總帶教老師進行進科宣講,熟悉手術室的布局,進入手術室的流程,熟悉各項規章制度,了解各種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組實習老師帶領觀摩手術過程,學習洗手、導尿及輸液等簡單的操作,掌握無菌操作規范,學會管理無菌器械臺;第3~4周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獨立上臺配合完成中小型手術;最后1日進行出科考試。
1.3教學評價出科考試分為理論與實踐考試,各占50分,最后相加為總分。共分為優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同時學生無記名投票對帶教老師進行打分,同樣分為優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由總帶教老師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兩種教學方法之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入組學員經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授課后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比較。(1)采用兩種教學方法比較護生出科前的考試成績,多媒體教學法成績優良人數明顯多于傳統教學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998,P<0.05)。(2)護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結果表明,多媒體教學法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滿意度高于傳統教學法,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2.17,x2=22.66;P<0.05)。
3結論
篇6
1.1一般資料
以我校2011級高職護生22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2班、4班110人為觀察組,5班、6班110人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年齡、性別、成績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調查前向護生介紹研究目的,取得同意后進行調查。由專人向其發放自制調查問卷,護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填寫。問卷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成績、興趣愛好等對教學有影響的因素。②自制學習興趣量表,包括5個維度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分制評分,“非常不感興趣”計1分,“不感興趣”計2分,“一般”計3分,“感興趣”計4分,“非常感興趣”計5分。③教學質量評價表,參照普通高職護理院校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緊緊圍繞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擬定教學質量評價表,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氛圍及教學效果5個維度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10分、8分、6分、4分4個等級,計分范圍為60分~96分。
1.2.2試卷測驗法
結合高職外科護理課堂標準制定單元測試卷,授課結束后發放試卷進行測試,試卷總分100分。
1.2.3教學方法
針對教學目標以及臨床實際操作技能制作手術病人護理微視頻,并研究手術病人護理微視頻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優勢。觀察組利用翻轉課堂模式對微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同時在課堂上對微視頻進行分解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1.2.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生操作技能成績90分以上49人,81分~90分52人,71分~80分9人;理論測試成績90分以上33人,81分~90分45人,71分~80分28人,70分以下4人。
3討論
3.1手術病人護理微視頻庫的建設
3.1.1手術病人護理微視頻庫的建設原因
外科護理學教學中雖然也采用案例式、啟發式及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但內容、形式相對簡單,外科疾病案例不夠生動,缺乏多元化教學手段的融合,缺乏對外科疾病及手術前后治療的感官認識。因此,微視頻教學便起到了重要作用。網絡流行的外科手術病人護理內容的微視頻版本頗多,醫院使用不同教材使得視頻多樣化,護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混淆情況。護生思維活躍,自主性差,傳統教學模式很難帶動其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方法、步驟、策略,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微視頻是依據教學規律制作的供學習者自控學習步調,自主去學習、實踐,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視頻片段,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通過感觀來加深印象,并且發散思維。
3.1.2手術病人護理微視頻庫的建設
筆者首先從《外科護理》手術病人護理中挑選出建設內容:外科刷手、外科手消毒、器械傳遞、穿脫無菌手術衣、術前鋪巾、器械護士配合、巡回護士配合、術前呼吸道準備、引流管護理、外科換藥等。其次,結合臨床護理操作技能標準將內容拍攝成微視頻,刪除繁雜多余陳舊的片段,形成一套更系統、更實用、針對高職護生的微視頻庫。
3.1.3手術病人護理微視頻庫的應用
運用翻轉課堂模式課前發放微視頻,護生課前針對性學習,在課前觀看視頻,記錄觀看視頻的收獲和疑問,同時完成教師布置的針對性課前學習任務。課堂中逐步對視頻內容進行分解講授,護生們接受起來更簡便容易。
3.2手術病人護理微視頻庫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3.2.1有效提高護生的理論、技能成績
應用微視頻教學,護生在課前觀看微視頻,提前學習微視頻內容,尋找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減少了傳統教學的乏味和枯燥。同時,護生在不斷重復觀看微視頻的過程中鞏固學習效果,使專業技能、理論水平得以提升。
3.2.2增強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有很大影響。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無不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筆者研究發現,護生在課前觀看教學微視頻后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普遍提高。
3.2.3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將微視頻教學資源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把傳統講授和數字化視頻學習兩種模式的優勢結合起來,教學效果更易達到,護生對教學設計的滿意度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也普遍得以提升。
3.3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微視頻教學需要護生主動對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因此教學效果受到護生學習主動性的影響。本研究主要針對2011級高職護生,未針對本科院校護生和中職護生進行研究。有研究證明,年齡、學歷影響護生的主動性。因此,年齡和學歷均有可能影響微視頻教學的質量。
4小結
篇7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6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31歲~75歲,平均年齡(55.8±6.4)歲;病因為創傷10例,闌尾炎10例,骨折14例,胃大部切除12例;患者均于我院行擇期手術。
1.2納入標準
患者年齡在31歲~75歲之間;均行擇期手術治療;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無認知、聽力、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術前生命體征均平穩,入院至接受手術的時間為1d~3d。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加強基礎護理,同時由手術室護士在手術開始前1d做術前訪視,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詳細了解。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即開始實施嚴格的護理查對制度,具體措施為:①備臺前15min對手術室物品準備情況進行檢查,主要內容包括敷料是否出現破洞或潮濕、器械完好與否,并查看藥物有效期及物品準備是否齊全。②在進入手術室之初展開“三查八對”,具體內容為:對患者皮膚完整度、身體狀況及備皮情況進行核查,同時核對患者住院號、姓名、床號,所用藥物名稱、時間、濃度、途徑及劑量等。③術前和麻醉醫師共同對麻醉方法加以核對,檢查手術部位及患者診斷情況,避免手術位置出現錯誤。④在輸血時遵循“三查八對”原則,即對供血者的血液保質期、患者姓名、住院號、診斷情況、床號、血型、采血時間以及交叉配血情況等進行核對。⑤術前護士應檢查麻醉醫師及手術醫師的醫囑并對醫囑予以執行,巡回護士、器械護士對手術相關物品進行清點,在將體腔關閉前對相關物品再次清點。⑥做好與病房護士的交接與核對工作。
1.4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情況,發生原因主要包括腹腔內遺留異物、藥物不良反應、輸血反應等。同時利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1.5判定標準
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對護理服務態度、護理基礎工作質量、護理操作嫻熟度、儀容儀表等的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其中得分8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得分70~84分為滿意,得分為60~69分為基本滿意,得分低于60分為不滿意。以非常滿意、滿意及基本滿意之和計算總滿意度。
2結果
2.1患者護理糾紛發生情況分析
46例患者共發生1例護理糾紛,發生原因是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護理糾紛發生率為2.2%。
2.2護理滿意度分析
46例患者對于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非常滿意20例,滿意12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2例,護理總滿意度為95.7%。
3討論
篇8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只有改善護理服務質量,提升服務專業化水平,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護理專科化已成為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方向。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其對護士的素質要求不同于普通病房。隨著醫學和護理學的發展以及護理模式的改變,手術室護理理念發生了轉變。根據患者的個體需要提供適當的護理,確保患者得到最好的護理服務,以達到術后最大程度的康復或將患者所不期望的結果降到最低成為手術室護理的新理念。專科護士的形成和確立是護理專業化和專門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符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發展趨勢。衛生部2011年底頒布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明確指出,爭取到2015年,在全國建立10個國家級重癥監護培訓基地,10個國家級急診急救護理技術培訓基地,5個國家級血液凈化護理技術培訓基地,5個國家級腫瘤護理專業培訓基地,5個國家級手術室護理專業培訓基地……“十二五”期間為全國培養2.5萬名臨床專科護士。手術室護理是護理的重要內容,被稱為護理專業的“第一專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隨著外科學和相關學科的發展,手術室護理專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其專業化的特點日益突出。為規范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保證培訓效果,衛生部醫政司組織中華護理學會及國內有關專家規劃編寫了《手術室護理學》一書,作為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教材。隨后,各省、市護理學會也開始定期舉辦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班。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及認證標準得以逐步完善。據統計,截至2012年,全國已有5789名護士取得手術室專科護士資格。衛生部計劃今后加強評選、建立國家級手術室護理專業培訓基地,進一步規范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提升專科護士培訓效果,為臨床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專科護理人才。傳統手術室護士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1)根據手術室需要選送部分臨床護士到上一級醫院手術室進修學習后成為手術室護士;(2)通過科室輪轉到手術室,由手術室老護士帶學徒式培訓。這兩種在職培訓模式周期長、見效慢,同時增加了培訓經費投入。真正由醫學院校系統、規范培養的手術室護理專業人才極其短缺。
2我院開設三年制大專手術室護理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手術室護理專業培養的護士是面向各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具備護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化知識和醫學基礎知識,掌握護理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擅長手術室護理實際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1行業調研
在確立手術室護理專業培養模式及培養內容之前,對我院省內外實習單位中的23所三甲醫院及5所二甲醫院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所三甲醫院和5所二甲醫院需要手術室護理專業的護理人員,其中12所三甲醫院和3所二甲醫院需要三年制大專學歷的手術室護理人員。近3年需要的手術室護理人員數量:需要10人以上及7~10人的三甲醫院各5所,需要4~6人的三甲醫院6所,二甲醫院5所。
2.2師資力量
我院具有中、高級職稱的“雙師型”外科護理學教師共11名(其中碩士6名),專職手術室實訓教師3名,另聘請了1名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手術室護士長(已退休)擔任手術室實訓教師,部分專業課程教學由合作醫院具有豐富手術室臨床護理經驗的教師承擔,已構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踐教學能力強的兼職教師隊伍。Vol.332015No.7
2.3校內實訓條件
我院投入一個多億在新校區建有兩棟總建筑面積25378m2的省內一流的護理實訓中心,先后投入一千二百多萬元購置了國內外先進教學模型和儀器設備,現有各類護理專業技能實訓室125間,實訓床位近五百張,可同時容納1500名學生開展實訓;建有現代化模擬手術室6間(其中層流設計手術室一間)配有手術床、無影燈、便攜式監護儀、輸液泵、呼吸機、除顫儀、常用手術器械包、縫合包、吻合器、氣管切開包、麻醉機、單極高頻電刀等。這為手術室護理專業校內教學提供了保障。
2.4生源、就業前景
我院生源充足,每年招收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學生近千名,有二甲及以上校外實習醫院98所。成立了由省內護理專家和學院教師共同組成的護理、助產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護理專業建設、改革與發展。構建了“院校合作、全程共育、分段實施”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和“五位一體”連續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3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85%以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在97%以上。學生畢業后既可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也可從事普通護理工作,增強就業實力和競爭力。
2.5可為醫院直接輸送手術室專業護士
篇9
關鍵詞:舒適護理手術室應用
舒適護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靈性、社會上達到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7年3月~2008年2月,我們把舒適護理與手術室護理相結合,運用于病人,使其愉快的接受手術,減少了他們對手術的恐懼心理,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07年3月~2008年2月常規手術100例,手術種類有:剖宮產22例,宮外孕20例,不孕癥40例,子宮全切18例。
2護理
2.1手術前一天的舒適護理手術前一天手術室護士到病房做術前訪視,術前訪視時,護士先了解病人的病情,診斷,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狀況,是否曾有手術史。護士首先向患者介紹自己,指導患者晚餐進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忌吃辛辣的食物,禁止飲水的時間,對失眠較嚴重的患者要告知醫生必要時給促進睡眠的藥物,囑咐患者術前晚清潔全身皮膚,術晨刷牙保持口腔清潔。穿棉質衣褲和棉襪,不涂口紅,不戴金器和義齒;詢問患者是否有疑問,如手術中怕痛,怕有后遺癥,怕切除女性器官會引起性方面的障礙等,護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釋,消除其緊張心理,并對其麻醉方式作出講解,作好心理上的準備[1]。
2.2麻醉手術中的舒適護理[2,3]
2.2.1營造手術舒適的環境手術間溫度保持在24℃~26℃,濕度45%~55%,配上優雅的背景音樂,手術床單、被套、推車單是潔凈的,呈墨綠色,視覺上感覺很舒適,手術床、推車性能良好,保證接送病人安全、平穩。
2.2.2麻醉配合時的舒適護理患者入室后都特別緊張,護士要陪護在身邊,用鼓勵性、安慰性的語言溝通,協助麻醉師擺好,在椎管內置管時,穿刺針較粗,穿刺時后背有酸脹感,這都是正常的,囑咐病人不要亂動,有利于麻醉穿刺成功。
2.2.3做好手術中的護理擺放時除了按手術要求擺放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平臥時,手臂不可外展過度,測量血壓的手可用中單包在身旁;截石位時,托腿架要調節好高度和外展度,老年人外展度不宜太大,以免骨折;四肢有畸形的,在關節下墊軟枕,要保持其功能位置。2.2.4做好生理舒適的護理手術時要注意給暴露在外的皮膚蓋上布單保暖;消毒時,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如有嘔吐,囑其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潔凈病人的面部;靜脈輸液時,要力求一針見血,并遵守無菌操作,手術時間較長時的輸液輸血采用輸液加溫器,讓進入體內的液體與體溫接近,減少溫度過冷對機體的刺激;留置導尿管時,應在麻醉起效以后,方可操作,可以減少插導尿管給患者造成的尿脹、尿痛等不舒適的感覺,插管時動作輕柔,并遵守無菌操作。
2.2.5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4]多數病人是初次入手術室,手術中大多是清醒的,會有焦慮、急躁等心理,我們應給予安慰體貼,盡可能地減輕思想苦悶,積極配合手術,我們可以輕輕用手撫病人的頭部,病人會感到安慰,將暴露的隱私部分及時蓋住,避免病人因怕羞而不安。如果病人的術中病理切片結果是不好和惡性的,我們要注意不讓病人知道病情,以免焦慮和恐慌。
2.2.6手術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嚴密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準確及時地執行醫囑,如遇到生命體征異常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地處理,切忌不要大聲說話,怕引起病人的緊張。
2.2.7手術結束后搬運病人時的護理手術結束后推車要靠床平穩,各種引流管、引流袋、輸液管要妥善放置,防止導管脫出,四人平穩地將病人抬至推車上,將干凈的蓋被蓋在病人身上,防止著涼,在護送途中,密切觀察病人的面色和神志。
2.3術后隨訪的舒適護理手術后第2天,手術室護士到病房做術后訪視,要求護士儀表整潔,言語親切,溝通講究技巧,通過交談,了解病人術后的心理狀況,鼓勵病人樹立康復的信心。詢問是否下床活動,講解術后下床活動的意義,有利于傷口的愈合,詢問傷口是否疼痛,及時與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聯系,將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
【參考文獻】
1姜乾余.醫學心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1.
2姜壽葆.外科護理學,第4版.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5-70.
篇10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截石位手術的患者,入選患者均無靜脈栓塞、心腦血管疾患,同時排除下肢外傷史、脊椎外傷史以及下肢局部皮膚損傷。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1.2±3.8)歲;手術持續時間52~83min,平均手術持續時間(63.2±12.1)min;22例為椎管內麻醉,18例為全身麻醉。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3.4±4.1)歲;手術持續時間53~82min,平均手術持續時間(66.4±11.8)min;21例為椎管內麻醉,19例為全身麻醉。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麻醉方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案,包括截石位護理、血壓、心率及脈搏等生命指標監測、飲食指導、健康宣教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手術室優質護理方案,具體內容如下:①術前訪視。術前應對患者展開細致、全面的訪視,根據既定訪視流程、方法以及指引,確保評估結果的合理性與全面性。②術中護理。手術室護士應積極迎接患者,以真誠、親切的態度以及溫柔委婉的話語與患者溝通交流,緩解其焦慮情緒,并引導患者快速熟悉手術室環境,平復心情,做好迎接手術的準備。此外,應告知患者術中儀器設備監測可能發出的各類聲音、麻醉效果以及因麻醉產生的感覺,以免患者因不適感而出現突發事件。③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不可急于搬動患者或將其下肢快速平放,而應輕拍患者小腿肌肉,同時觀察其心率以及血壓波動,引導患者做被動屈膝運動,3~5min后可將另一側下肢放平。此外,在復蘇過程中患者可能伴有神經興奮性癥狀,對此,護理人員應予以密切監護,以免患者躁動而發生墜故。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下肢神經、血管受壓情況、皮膚壓瘡發生率、足背靜脈怒張發生率、下肢運動感覺異常情況(包括足外側、足背以及小腿外側位置喪失感、皮膚麻木以及針刺感)。
1.4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組護理滿意度,具體內容涉及護理工作人員操作技術、服務態度、患者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是否與放置、麻醉以及手術積極配合,問卷滿分為100分,>90分提示為滿意;60~90分提示為一般;<60分提示為不滿意。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于手術患者而言,手術本身也屬于一種應激源,其術創程度往往與患者生理及心理反應成正比。患者一旦產生過激反應,則會對其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產生不良影響,同時還會導致手術耐受力以及機體抵抗力的降低,不利于麻醉與手術的實施。特別是截石位導致患者隱私部位完全暴露,加之患者對麻醉以及手術方式不甚了解,對于醫護人員和手術室環境較為陌生,因此經常出現焦慮、羞恥以及焦躁恐懼等負性情緒,患者在此情況下處于嚴重的心理應激狀態,導致其手術依從性減弱,不利于術中配合。從臨床角度分析來說,截石位是為了確保患者適應手術需要而做出的一種強迫姿勢,具有較高的擺放要求,同時難度也相對較大,一旦擺放不當則會造成軟組織挫傷、大腿根部皮膚以及血管神經受壓。此外,患者下肢懸吊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血液回流障礙,繼而引發麻木、酸痛、腫脹以及瘀血等合并癥;腓骨小頭受壓則會引發腓總神經受損。在重力影響下,患者頭高腳低位時雙肩部以及頭枕部負擔較重,術后多發酸痛不適,甚至出現壓瘡。臨床研究表明,在流體靜力學效果下,長時間截石位會導致心臟輸出量改變,手術結束后若未合理擺放下肢則會造成突發性低血壓。所以臨床護理人員面臨著更為專業和嚴格的要求。在護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人本理念,從患者角度出發,不斷提升個人護理技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手術室優質護理方案,分別從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對患者展開全方位護理,有效避免了膝關節按壓、腓骨小頭擠壓以及腓總神經受損的現象,同時也規避了傳統截石位導致雙下肢懸吊引發血液回流障礙以及根部皮膚受壓的問題。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