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會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4:12: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管理會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財務管理會計論文

篇1

參考文獻

[1]梁慧.基于云計算的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信息化探討[J].財經界,2015(14).

[2]劉兵.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企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機電兵船檔案,2015(2).

[3]楊雯.云計算環境下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的信息化發展[J].經營管理者,2015(10).

[4]李善貴.淺談基于云計算的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信息化[J].中國總會計師,2015(2).

參考文獻:

[1]曹鋼.財務管理與會計的關系及發展趨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7:395-396.

[2]劉清.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比較分析及其發展趨勢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0,04:260+258.

[3]楊瑞青.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及發展趨勢[J].企業研究,2012,16:64+68.

[4]樊林堉,何世鼎.淺析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基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對比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16:225-226.

【參考文獻】

[1]張愛民.中國公辦和民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研究[J].新會計,2009(9):4-6.

[2]劉芳.政府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界限——基于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的會計比較[J].現代經濟信息,2010(12):120.

[3]孫瑩.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財務運作模式異同比較研究[J].當代經濟,2011(9):108-109.

[4]徐梅蘭.美國公立和私立高校財務報告要求之比較[J].事業財會,2003(6):23-25.

參考文獻:

[1]廖家生.管理會計:企業應對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工具[J].財務與會計,2015(01).

[2]智建成.分析企業財務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3(09).

篇2

管理會計是二十世紀初產生的一門新興的會計分支學科,它把會計信息應用于企業管理,為經營決策優化和提高經營效率提供各種有用的方案和資料,從而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界特別是大中型企業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為更多的決策者、理財人所掌握和利用,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管理會計運用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但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必將對資源的優化配置、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起到促進的作用。

一、管理會計運用于高校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會計的職能是包括反映、監督和參與經營預測和決策。財務會計主要注重前兩個基本職能,而管理會計注重預測和決策。管理會計在經濟業務活動過程的主要目的有四個:一是預測,為編制財務計劃提供依據;二是控制,在執行過程中進行核算并跟蹤管理;三是決策,通過核算結果對可選方案提出最優方案;四是評價,對實際業績進行考核并為下一會計期間積累資料。管理會計運用于會計的一些方法,為規劃、決策、控制與考核提供資料信息,為決策者提供最終決策依據。管理會計偏重于為單位內部管理服務。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構、投資渠道、培養方式等教育體制狀況不一。但財務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異,大都采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核算,很少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未能行使管理會計的職能。面對各種不同的條件和對象,如何運用管理會計的內容進行規劃、預測、控制、評價是現今財務管理的一項主要目標。管理會計中獨特的預測方法,可以根據各種不同備選方案選出最優方案,進而可以為高校投資發展決策,制定招生計劃及確定最低收費標準等提供決策依據。因此,高等學校在其經濟活動中充分運用管理會計這一手段,對其經濟活動加以反映、監督、預測和控制,從而提供決策的依據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一)投資決策的應用

目前,我國高校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大多數高校需要擴大辦學規模,投資需求大。如何能使資金增值,避免財務風險,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實現低成本擴張,將是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校可以運用管理會計中的貨幣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兩個基礎概念進行決策分析。如果將資金存入銀行,可以獲得利息,幾乎沒有風險;如果將資金購買股票,可獲得高于銀行存款利息幾倍的報酬,但風險卻較大。高校財務管理可以運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對風險和報酬做出科學的比較。以現金凈流量,內含報酬率為評價指標,采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優化投資組合,形成一個財務風險相對分散而投資效益達到最大點的投資組合。管理會計中的投資決策方法將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二)預算管理的應用

管理會計的規劃控制職能主要是通過全面預算來實現,其中財務預算處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單位在編制財務預算時,一般是以以前各種費用的實際支出數為基礎,對預算期內的變化因素進行調整來確定。這種做法的一般缺點是將原來不合理的費用支出甚至錯誤決策帶來的不必要支出繼續存在下去,從而繼續造成浪費,既不符合真實性,也缺乏客觀性。特別是在高等學校由于實行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原則,支出又不盡均衡,如一次高額購入大型實驗設備即作為設備購置費一次列支,而不是以折舊形式計入成本(支出),以“以前實際支出數”為基礎的不合理性顯而易見,或造成經費支出浪費、或造成經費安排不到位。零基預算就是以“零”為基礎編制計劃和預算的方法,或者說,零基預算是寫在“白紙”上的預算。這種編制預算的方法不從原有的基礎出發,根本不考慮基期的費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為起點,從根本上來考慮各個費用項目的必要性及開支規模。具體到高校就是要根據年度或預算期的事業發展規劃以及教學計劃、科研計劃、購置計劃、維修計劃等,充分考慮支出的必要性以及價格質量等因素,按照有關的定額、標準進行編制。為了發揮預算對支出的控制作用,預算的編制要力求明晰、詳盡,增強預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對支出規模支出過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錢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難說”的模糊預算,起不到應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虛設,計劃要切實可行、預算要執行嚴格,同時要考慮執行中的變化因素,安排預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發事件和確保資金周轉。同時還需要做好有關標準、定額資料的積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應用

現代管理會計的成本二分法不僅適用于生產企業的財務管理,同樣也適用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它通過分析學生數量與辦學成本的依存關系,可以清楚地掌握學生數量對哪些項目產生影響,從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資源和節約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具體表現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內不受學生數量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如:離退休費、儀器設備或教學設備等。另外,管理會計還將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數額在實際工作中能否改變,進一步細分為酌量性成本和約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當局的決策行為能改變其數額的成本,如培訓費、招生廣告費等。約束性成本:指管理當局的決策行為不能改變其數額的成本,如離退休費、房屋及設備租金等。對固定成本,高校在編制預算時,其應用主要包括:要分清那些經費項目是屬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還是約束性成本;在編制預算時,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須從精打細算,厲行節約,減少絕對額著手;降低約束性成本,要從經濟合理、規模適度地利用高校的擴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與就業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總額控制、定額管理、費用包干、專項下達的管理模式。

2.變動成本:指總額在相關范圍內隨學生數量的變動而發生相應變動的成本。如獎學金、物價補貼等。對其應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經費項目是變動成本,并熟悉其特點,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總額不隨學生數量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如設備購置費、修繕費等,對其應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經費項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響因素。同時應用回歸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確定其成本性態的影響金額。

4.實證分析。筆者引用某高校2001-2003年之間教育事業費中設備購置費、公務費的實際支出情況,分析辦學成本與學生數量的關系從中可見,2001-2003年學生數量從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設備費總額3年來基本持平,不受學生數量增減影響。而公務費卻隨學生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從生均來看,隨學生數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減少趨勢,而生均變動成本卻增加。

(四)責任中心的應用

責任會計是管理會計的一個子系統,是為了適應經費責任制的要求,對內部各職能部門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和考核。所謂責任中心,就是單位內部有專人承擔規定責任和行使相應職權的內部單位。搞好責任會計,設置好各責任中心,有利于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充分發揮各層領導的聰明才智。

(五)量本利的分析應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習性分析基礎上,對業務量、成本、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的分析,其中的方法對高校財務管理具有指導性意義。在高校中,“量”為學生人數,“本”為辦學成本或辦學投入,“利”為事業結余。從財務角度分析,在是否擴大招生規模的決策中,在不增加新的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假設生源充足,則取決擴大招生規模能否帶來貢獻毛益,即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增加的教育成本。只要擴大招生規模能帶來貢獻毛益,補償部分固定成本,則擴大招生就是可行的。隨著高校辦學自的進一步擴大,在保證完成教育科研任務的前提下,高校可開展各種形式的辦學活動。這些活動是有償進行的。作為學校就要考慮到至少招多少學生才能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這時可以利用量本利分析原理,預測招生人數的盈虧臨界點,通過計算確定最低的招生人數。

三、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推廣應用管理會計的途徑

(一)在高校財務部門設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管理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資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會計活動是根據基本的財務管理信息,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較為復雜的數學方法。如果手工計算,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在會計網絡化的基礎上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建立專業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人員素質較低,基礎教育比較落后。傳統的管理會計教育模式不注重與實際相結合,所用理論基本沿用西方的。因此,要提倡理論研究的現實性、靈活性和綜合性,培育一支素質高、觀念新,能適應現實之需的專業管理會計人員隊伍,并充實到高校財務管理人員隊伍當中。

(三)轉變觀念,改進財務管理方法

首先,高校領導者應更新觀念,切實改變以往墨守成規的財務管理僵化模式,增強創新意識,引導財務人員積極參與決策。其次,財務人員應改變一貫的事后報賬算賬的財務管理模式,變被動為主動,找出一條在集權模式、權威被認同的思想下而財務管理能動性、主動性又能充分發揮的路徑,實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財務管理,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四)完善管理會計理論,使之與我國高校的會計實踐相適應

篇3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做好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率,緩解高校資金壓力,優化配置高校資源,促進高校良性發展,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我國高校財務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目前,高校財務制度中最大的缺陷是所有者缺位。國家是高等教育的投資者,高校資金的所有者是國家,國家為高校提供大量資金供其發展,但并沒有要求其償還,也沒有要求高校以營利為目的,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指導下,這些國有資產交給高校進行自行管理和調控。國家為高校投資,但并沒有對高校資金的使用和投入實行嚴格的規劃控制,致使資金所有者缺位:高等學校行使法人權力,但其并不承擔相關的委托責任。因此,對高校資產的管理和監督有所缺失,高校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核算盈利、虧損和相關成本支出,具有較大的財務彈性,沒有發揮高校的財務管理功能。

(二)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缺乏系統的評價指標

我國高校的教育資源、辦學規模、師資力量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不斷壯大。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社會主義體制不斷完善,加快了高校融入市場的進程。然而,高校經濟活動形式內容多種多樣,日益豐富,與此同時,也加大了高校財務風險,對高校財務體制提出了挑戰。因此,高校財務對管理會計和財務分析內容越來越重視。雖然高校財務設置了統一的指標,對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財務分析,但這些指標尚未將高校發展的規模、效益、速度等方面的內容包括在內,還不能滿足高校的發展要求;就高校財務現狀來看,財務分析在高校財務工作中并未引起足夠重視,高校并未對財務數據的內在聯系進行研究,也未對其進行分析,無法通過財務分析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高校的財務管理缺乏合理性和規范性,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指標和標準,不健全的體系制度忽視了財務管理在高校的作用,缺少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影響了高校財務管理作用的發揮。

(三)高等學校財務運行機制不健全

高校財務管理體制遵循“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原則,即高校校長直接領導財務管理工作,財務部門直接對高層領導負責,而不是對高校的實際情況負責,這種方式必然會造成財權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財務統一領導的狀況有兩方面不足,一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追求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我國學校普遍是校長負責制,在這種制度下,高校財政分配權在校長和中層領導手中,這樣盡管加強了財政調配權力,但沒有形成相應的經濟責任制,或者雖然建立了相關責任制度,但并不具有實際意義,不發揮應有作用,在使用審批支出權力的同時,沒有將支出后果、學校收入等因素考慮在內,這就與高校的實際經濟活動相背離,沒有很好地保障高校良好發展,不利于高校財務運行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二、管理會計應用于高校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當今企業的財務部門,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財務業務的核算,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財務管理。高校過去采用的傳統會計核算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日益發展的市場經濟環境的需求,應以改革促進高校財務體制的發展。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運用還不夠成熟,處于初級階段,應將管理會計引入高校,從而對高校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規范會計核算程序和財務管理。將管理會計引入高校,可以發揮以下作用: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會計管理,增強核心競爭力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不可分離、相輔相成的,將二者有效結合可以提高高校經營管理水平。財務會計是對外報告會計,主要向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管理會計是對內報告會計,主要為企業內部各管理層提供相關信息,為其作出有效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對高校來說,管理會計對評價高校內部管理和提供外部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在會計核算完成之后,可以運用管理會計提供的相關指標衡量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程度,可以為管理者作出決策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實現高校的財務管理和控制規劃。管理會計可以幫助高校合理引進各種教學設備,更新、興建固定資產,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保障學生的就業率,進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吸引優質生源,形成良性循環。

(二)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決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亟需改革,走轉型發展道路。高校的財務人員不僅要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還應對未來發展提供準確的預算和有效的經濟規劃。管理會計結合之前的計劃成本資料和實際成本資料,運用科學的管理會計方法,分析教育成本和學生人數之間的關系,將成本細化,為編制預算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提高高校辦學質量,加速高校的發展。另外,管理會計在引進科研技術、利用外資、更新或購置教學和實驗設備等方面也可以進行有效的經濟評價,推動高校健康快速發展。

(三)管理會計為高校財務保駕護航

管理會計在企業運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好財務會計可以節約企業財務成本,為企業開拓市場等提供很好的資金支持。高校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同樣需要資金,需要適當擴大規模,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的辦學形式多樣化、籌資渠道多元化,學校與其他學校、與企業之間在研究項目、科研成本、管理費用等方面均有競爭。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推廣管理會計,幫助高校節約成本、避免財務風險,為高校的發展保駕護航。

(四)有利于學校領導對下屬的考核

管理會計可以對整個學校的經營環節進行監控,同時將高校管理的預算、成本進行比較、分析、評價,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統,監控財務核算和分析的全過程。因此,管理會計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和收入、支出、成本、利潤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考核、評價,為學校管理層決策提供有效信息,加強學校管理層對各部門的監督和控制。

三、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管理會計在高校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已處于加速發展時期,很多高校正在努力擴大辦學規模,因此對投資有較大需求。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提高資金使用率,規避投資風險,降低投資成本。投資決策中包含兩個重要因素,一是貨幣的時間價值,二是投資的風險價值。資金具有時間價值,同樣的資金在不同的時點上具有不同的價值。因此,計算資金價值時,應將貨幣時間因素考慮在內,將不同時間的資金按照統一時間進行折算,這樣比較才更科學。高校可以將貨幣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運用到管理會計中,以便更好地進行決策分析,同時充分考慮風險和報酬,運用概率分析權衡二者關系。以凈現金流量、投資回收期、內含報酬率等為評價指標評價投資項目和經營業績,采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合理配置資金資源,優化投資組合,達到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一般來說投資項目的風險大、周期長、環節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一旦決策失誤,就會嚴重影響高校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因此,項目投資應該在調查研究后,按照管理會計中的科學投資決策程序進行分析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有效。具體來說:高校投資項目的提出是根據其長遠發展戰略和投資環境的變化,在把握良好的投資機會的情況下提出的,可以由高校的高層管理人員結合本校的長遠戰略提出,也可以由相關部門領導根據學校的現狀提出戰術性的投資;投資項目的評價主要由高校相關部門和財務部門協同完成;投資項目的決策則由學校高層領導或是相關部門領導制定;項目投資經商討同意實行后,財務部門應積極籌集資金開始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嚴格考核控制工程進度、施工成本、工程質量等,使投資按預算保質保量完成;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要遵循既定的方針、程序,另一方面應對原來的投資決策和實施計劃進行評價,并且根據變化的情況作出合理、適當的更改,保證投資項目完整有序進行。

(二)管理會計在高校預算管理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高校預算管理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沒有樹立預算管理意識,國家財政撥款是我國高等學校資金的主要來源,學校獲得財政支持后無償使用這些資金。這樣導致部分高校使用資金時不能將資金合理有效地統籌安排,缺乏成本管理意識,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預算管理及監督機制還不健全,高校預算管理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第二,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預算編制的內容不全面,編制程序缺乏科學性、客觀性,對優化預算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第三,沒有強有力的預算執行約束力,很多高校缺乏預算激勵機制,使用過程中節約預算經費的沒有得到獎勵,預算經費不足的又給予其追加,預算執行過程中隨意性較大,對資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約束力。第四,沒有健全、完善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很多高校的預算將關注點放在資金的投入上,沒有重視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未對資金的使用結果進行后續評價,沒有建立對資金投入的投資狀況和使用績效的監督和考核機制。高校財務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兩部分組成。收入預算是指年度內高校在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中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的計劃,具體包括財政補助收入、教育事業收入、經營收入;支出預算是指年度內高校在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中支出資金的計劃,具體包括經營支出、基本建設支出、事業支出和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預算。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高校的預算控制與管理,合理籌集、分配和使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我們應運用管理會計相關知識、指標和方法對高校預算進行管理,促進高校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市場經濟日益發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管理會計要求全面預算的編制和實施更加科學規范。預算管理需要通過科學的編制方法來實現,編制預算時應以年度計劃、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為內容,結合相關的預算編制原則,采用零基預算和績效預算兩種預算編制方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建立在認真仔細分析上年度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的完成情況之上,通過分析預算和實際的數據資料,總結經驗,找出差距,為下一年度財務預算打下可靠的基礎。做預算時應及時將學校的收入和支出項目納入預算中,以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為依據,對各院系和部門的資金分配、資源配置、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成本費用支出的標準和相關規定等,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其加以論證,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客觀、透明,科學合理分配資金,避免資金浪費。建立清晰明了的預算機制,規范資金收入和支出,使預算更加準確。總之,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執行預算時要嚴格,而且應將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變化因素考慮到,留有使用資金的空間,避免資金周轉困難。預算管理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做好預算管理不是學校財務處一個部門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全校各個部門和院系相互協調、共同參與、通力配合,將資源優化配置。

(三)本量利的分析應用

運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是管理會計中很重要的基本分析方法,可以幫助高校確定年度利潤、確定招生保本點、預測各種相關費用,進而指導學校的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1.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數據資料

根據年度招生規模,分析年初制定的招生計劃資料,按照學生人數收集預算出的學生學費和住宿費水平、計劃投入教學和科研的成本等資料。另外,進行本量利分析,應以一個基本假定為前提,即成本性態為標準,將高校支出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變動成本指直接費用中隨學生人數變動而變動的部分,例如各學院、系等部門所使用的電話費,雜志報刊、材料費,低值易耗品等;固定成本指直接費用中不隨學生人數變動而變動的費用,例如各學院、系等部門支付的教職工的基本工資、保險費、教工福利費、獎金績效等費用;將間接費用列入固定成本,高校的間接費用主要包括高校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費用,如計提的壞賬準備和無形資產攤銷、教育科研費、借款的利息支出、銀行手續費。另外,對于財政專項支出,我們對其進行專項反映,不進行成本性態模型分析。

2.確定高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數學模型

利潤=收入總額-成本總額=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業務量×單價-業務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即:L=px-bx-a,其中:L為利潤(事業結余),b為單位變動成本(人均教育事業支出),a為固定成本總額,x為業務量(招生人數),p為單價(人均教育事業收入)。資料1:假設某高校經營辦學,2012年人均教育事業收入為p元,人均教育事業支出(變動成本)為b元,應分攤的固定成本為a元,則:該校事業結余L=(單位教育事業收入-單位教育事業支出)×招生人數-固定成本=(p-b)x-a

3.確定高校招生保本點

學生人數達到某一點時,可以使其業務收入正好等于業務成本,這時高校經營不盈不虧,這一點即保本點。若要盈利,必須擴大業務量,超過保本點。高校辦學業務保本點一般利用邊際貢獻法來確定。假設某高校經營辦學,2012年有關單位人均教育事業收入、單位人均教育事業支出應分攤的固定成本數據同資料1。據此計算如下:(1)單位邊際貢獻(y單)=單位教育事業收入-單位教育事業支出=p-b(2)單位邊際貢獻率(z)=單位邊際貢獻/單位教育事業收入×100%=(p-b)/p×100%(3)保本業務量(x)=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a(/p-b)(4)保本業務收入(w)=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率=a[/(p-b)/p×100%]通過以上計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該高校的保本業務量(在校生規模)為x名,業務收入保本額為w元,超過保本點才可獲得收益;在保本點上,只能獲得邊際貢獻總額y總元,等于固定成本總額,盈虧平衡。

4.預測學校計劃年度的目標利潤(事業結余)

資料2:某高校2013年預計招生人數X名,業務收入(教育事業總收入)為Y元,其中,財政人均撥款、學費收入等人均教育事業收入為(Y/X)元,教學成本等變動成本(人均教育事業支出)為Z元,安全邊際為(X-保本點x)。經過計算得出:(1)邊際貢獻=業務收入-變動成本=Y/X-Z(2)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業務收入)×100%=(Y/X-Z)/Y×100%(3)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業務收入)×100%=(X-x)/Y×100%(4)事業利潤率=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5)目標利潤=預計招生數額×邊際貢獻率-固定成本5.已知目標利潤計算相關的指標(1)目標利潤下的招生人數=(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總額)/單位邊際貢獻(2)目標利潤下的人均教育支出=人均教育事業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總額)/招生人數(3)目標利潤下的固定成本總額=預計招生數×(人均教育事業收入-預計人均教育事業支出)-目標利潤

(四)戰略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

戰略管理會計是將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相結合應運而生的,它擴展了管理會計核算運用的范圍,注重市場競爭,用戰略性眼光看待市場、產品信息、企業內部信息,分析企業行業狀況,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的會計。如果將戰略管理會計應用于高校將會給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帶來很多新鮮血液:第一,能突破單一會計主體的限制,注重高校外部環境和競爭對手。戰略管理會計站在企業整體的高度審視企業外部環境,關注外部情況,為高校提供超越自身財務會計內容的信息,這些信息更為廣泛,對高校制定財務方針、優化資金配置具有重要意義。第二,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相關性,為高校提供更多有助于高校積極正確經營的非財務信息,使管理會計真正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在如今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許多非財務信息對高校的長遠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就業率、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生的滿意度、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等,都會影響學校的生源質量,而生源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校的未來發展是否順利。第三,更加注重人力資源的應用。傳統財務會計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各種實物,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計價,對于管理事物的主體“人”卻很少涉及。而這一點在高校的教師管理中尤為重要,比如如何培養優秀教師、如何留住內部優秀教師、如何吸引外部優秀的教師以及管理人員加入學校的教職工隊伍,這些對高校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戰略管理會計在管理會計人員的職能范圍內增加了新的內容,在財務會計和戰略管理領域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接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四、在高校推廣應用管理會計的途徑

(一)在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設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為管理會計在高校中的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管理會計的產生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了有價值的決策信息,滿足了企業內部經營者的需求,促進了企業發展。管理會計以相關的數學分析方法為基礎,借助數學模型和相關公式,對財務信息進行規劃、預測、決策、控制和評價,這是通過以前的手工計算難以實現的。因此,高校應加強會計信息化業務知識學習,將信息化引入管理會計,建立高校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提高高校會計業務核算質量和管理水平。

(二)轉變高校領導觀念,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建立專業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

我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現象,使管理會計在高校中的推廣應用受阻,如領導者理念觀念落后,管理會計人員業務水平較低、專業知識不扎實等。改變這種狀態,首先,高校領導學習先進理念,轉變財務管理模式,使用正確管理方法,加強會計專業學習,樹立創新意識,帶領財務人員積極投身于財務決策中。其次,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鼓勵創新,塑造一支業務扎實、靈活性強、觀念新的高校財務管理隊伍,促進高校財務管理事業的發展。再次,財務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對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屬于“報賬型”會計,今后應站在整體的高度,重視對事前的預測決策進行分析,向“管理型”會計轉變,將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時,管理會計人員在工作時,應堅持客觀公正、廉潔自律、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四項基本職業道德標準。

(三)完善管理會計理論,使其適用于我國高校管理會計的實踐

我國管理會計現存理論體系形成于20世紀中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管理會計不斷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但其先進性和實踐性方面明顯不足。要使管理會計更好地應用于高校,應從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其理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對現有的管理會計理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訂,完善現有管理會計理論,并深入研究高校管理會計相關理論,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點的、適合高校發展的管理會計理論。同時,提高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使其投身到管理會計的實踐之中,推進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深入發展。

(四)協調好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及時總結應用經驗,使之與高校的會計實踐相適應

管理會計的許多信息來自財務會計的有關報告,可以說是財務會計的再加工。因此,在高校財務管理過程中要將二者兼顧,逐步加強管理會計的運用,而不應只注重財務會計。同時,高校應將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在財務部門及相關部門的指導推動下,發揮管理會計在高校中的財務管理作用。我國管理會計理論最早來源于西方,借鑒西方先進思想的同時應結合我國國情和高校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與高校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會計理論。因此,要通過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增加實踐經驗,使管理會計理論在高校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推廣和應用高效、實用的方法,提高辦事效率。

五、結論

篇4

    會計財務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杜興強,曾泉,杜穎潔.政治聯系、過度投資與公司價值——基于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11(8):93-110.

[2]杜曉瞭.產權性質、債券融資與過度投資一一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與管理,2012(8):23-28.

[3]范海峰,胡玉明.機構投資者持股與公司股權融資成本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2):44-50.

[4]黃少安,鐘衛東.股權融資成本軟約束與股權融資偏好——對中國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進一步解釋[J].財經問題研究,2012(12):3-10.

[5]黃乾富,沈紅波.債務來源、債務期限結構與現金流的過度投資——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金融研究,2009(9):143-155.

[6]蔣琰,陸正飛.公司治理與股權融資成本——單一與綜合機制的治理效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60-75.

[7]姜付秀,伊志宏,蘇飛,等.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8]李維安,姜濤.公司治理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財貿經濟,2007(12):56-61.

[9]劉昌國.公司治理機制、自由現金流量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研究[J].經濟科學’2006(4):50-58.

[10]羅進,李延喜.管理者過度自信對股權融資成本的影響一一基于信息透明度的視角[J].技術經濟,2013(12):112-117.

[11]毛新述,葉康濤,張頓.上市公司權益資本成本的測度與評價——基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檢驗[J]會計研究,2012(11):12-22.

[12]潘敏,金巖.信息不對稱、股權制度安排與上市企業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3(1):36-45.

[13]龐明川.中國的投資效率與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7(7):46-52.

[14]屈冬冬.制度環境股權再融資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_屈冬冬[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11):43-50.

[15]盛明泉.預算軟約束、過度投資與股權再融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4):84-90.

[16]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政府干預、GDP增長與地方國企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10(8):33-48.

[17]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7(7):44-52.

[18]汪平,孫士霞.自由現金流量、股權結構與我國上市公司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當代財經,2009(4):123-129.

[19]王曉梅.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權融資成本研究——基于原始股東視角看IPO融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5):49-54.

[20]王彥超?融資約束、現金持有與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9(7):121-133.

[21]魏明海,柳建華.國企分紅、治理因素與過度投資[J].管理世界,2007(4):88-95.

[22]鄔國梅.控制權收益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來自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8(5):115-119.

[23]肖浩,夏新平.政府干預、政治關聯與權益資本成本[J].管理學報,2010(6):921-925.

[24]楊華軍,胡奕明.制度環境與自由現金流的過度投資[J].管理世界,2007(9):99-106.

[25]楊興全,張照南,吳昊旻.治理環境、超額持有現金與過度投資——基于我國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0(5):61-69.

[26]楊興全,魏卉.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因素綜述與啟示[J].新疆農墾經濟,2011(8):75-80.

[27]葉康濤,陸正飛.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5):127-131.

[28]俞紅海,徐龍炳,陳百助.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與自由現金流過度投資[J].經濟研究,2010(8):103-114.

[29]張洪輝,王宗軍.政府干預、政府目標與國有上市公司的過度投資[J].南開管理評論,2010(3):101-108.

[30]祝繼高,陸正飛.融資需求、產權性質與股權融資歧視一一基于企業上市問題的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2(4):141-150.

會計財務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 曾永藝, 吳世農, 吳冉劼. 我國創業板高超募之謎: 利益驅使或制度使然[J]. 中國工業經濟,2011(09): 140-150

[2] 張強, 張寶. 機構投資者情緒、承銷商聲譽與融資超募: 來自中國創業板市場的證據[J]. 經濟經緯, 2012(02)

[3] 衣龍新, 楊峰. 創業板上市公司首發“超募”動因分析與實證檢驗[J]. 深圳大學學報, 2012(03):112-117

[4] 衣龍新. 市場熱度、券商利益與 IPO 超募[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2(05): 85-91

[5] 郭泓, 趙震宇. 承銷商聲譽對 IPO 公司定價、初始和長期回報影響實證研究[J]. 管理世界,2006(03): 122-128

[6] 蔣順才, 蔣永明, 胡琦. 不同發行制度下我國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 管理世界, 2006(07):132-138

[7] 徐浩萍, 羅煒. 投資銀行聲譽機制有效性——執業質量與市場份額雙重視角的研究[J]. 經濟研究, 2007(02): 124-136

[8] 張丹, 廖士光.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情緒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 2009(10): 61-68

[9] 夏峰, 謝詠生, 張霖等. 創業板投資者整體情況及交易行為特征分析[J]. 證券市場導報,2009(11): 42-47

[10] 劉文虎. 基于 Malmquis 指數的中國股市羊群效應測度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 2009(08):72-77

[11] 郭海星, 萬迪昉. 創業板 IPO 發行定價合理嗎?[J]. 中國軟科學, 2011(09): 156-166

[12] 郭海星, 萬迪昉,吳祖光. 承銷商值得信任嗎——來自創業板的證據[J]. 南開管理評論,2011(03): 101-109

[13] 莊虔華, 張文, 郭良鵬. 創業板投資行為分析[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12): 49-57

[14] 張強, 張寶. IPO 發行成本與中介機構聲譽——來自中國創業板市場的證據[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12): 4-10

[15] 劉志遠, 鄭凱, 何亞南. 詢價對象之間是競爭還是合謀——基于 IPO 網下配售特征的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 2011(03): 35-44

[16] 陳煒, 吳世農. 交易信息、訂單簿透明度與投資者訂單提交策略[J]. 證券市場導報, 2012(12):66-73

[17] 張亦春, 洪圖. 創業板 IPO 市盈率與超募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券商聲譽及私募股權投資的實證分析[J]. 廈門大學學報, 2012(03): 42-49

[18] 范漢熙. 股票首次公開發行抑價現象理論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05): 176-177

[19] 陳見麗. 承銷商聲譽、融資超募與超募資金使用效率——基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2(03): 47-57

[20]王彥超.融資約束、現金持有與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9(7).

[21]馮巍.內部現金流和公司投資.經濟科學.1999(1).

[22]何金耿,丁加華.上市公司投資決策行為的實證分析.證券市場導報.2001(9).

[23]郝項超.公司治理、財務信息質量與投資者保護——基于最終控制人視角的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24]郝穎,劉星,伍良華.基于內部人尋租的扭曲性過度投資行為研究.系統工程學報.2007(2).

[25]劉昌國.公司治理機制、自由現金流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研究.經濟科學.2006(4).

[26]梁光紅,龔蜜.公司過度投資國內外文獻綜述[J].財會通訊,2011(12).

[27]李青原.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資本配置效率.南開管理評論,2009(2).

[28]李青原.會計信息質量、審計監督與公司投資效率[J].審計研究,200%4).

篇5

在企業會計活動中,財務會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掌握著企業的經濟命脈。財務會計沿用了傳統的會計模式進行核算企業的經營活動,對會計主體發生的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記錄,最終形成財務報告,故俗稱為“傳統會計”。主要側重對企業的投資人、債權人及政府部門等利益主體,提供相關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能力等信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資金走向起著監督和管理作用,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非同小可。管理會計是以企業內部會計管理為主,通過信息的確認、計量、分析等過程,對企業內部資金的管理和監督進行嚴格把控,最終為企業決策者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提供出重要的參考數據,達到企業組織目標的實現、組織文化的形成。因此,有著“內部報告會計”之稱,具有指導企業決策者、部門負責人等規劃經濟活動,實現內部資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企業價值的高效創造及價值的合理維護的功能。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異同點及相互關系

在企業會計領域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作為兩個不同的分支,在實踐過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兩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第一,管理會計主要對企業內部決策管理層,提供企業者所需的信息;財務會計主要對外部信息需求者,向外提供報告信息。但是,兩者都是以提高企業經濟為目的,正確記錄、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對企業中的價值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第二,財務會計的對象是企業已發生的、過去的生產經營情況,反映經濟活動主體的全部經濟活動狀況,是一種“報賬型會計”;而管理會計則是對財務會計反映的狀況進行再加工,反映出現在和未來的經濟活動的預期狀況,具有前瞻性,屬于“經營型會計”;但兩者都是以物資運動和價值運動為基礎進行信息的采集,體現企業社會生產關系的生產過程。第三,財務會計在核算過程中,有著固定的原則和標準,企業必須遵守特定主體的規定,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如《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統一會計制度等,向有關部門提交財務報告;管理會計則作為企業內部的活動反映,不受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法律法規的限制,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助于企業的改進管理,提高企業效率為宗旨的方式,靈活地應用預測學、控制論等管理理論,進行隨時調整,提交適應的報告格式和標準。但兩者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現代企業會計服務,共同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目標,滿足外部及各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的必然性

在會計體系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共同組成了一個耦合的開放系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輔相成,密切相連,財務會計是基礎,會計質量是管理會計分析的重要保證。財務會計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要管理會計進行提升,只有準確和廣泛的財務會計數據,才能使管理會計所采用的多種科學理論和方法,加工的數據信息得以全面、高質地反饋企業的經營過程。因此,將企業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整合為體系,兩者相互滲透,對財務會計數據進行預測分析、決策分析等管理會計手段,在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組織中的管理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都有著積極的幫助。面對現代企業管理的總體要求,內外配合、互相反饋,共同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實現會計最原始和終極的目標,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大融合,是社會經濟形勢發展的趨勢,也是時代的要求,是會計活動向外延展的結果,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和重點。

四、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相融措施分析

為了使財務會計制度更加完善和管理會計的發展,建立一種全能的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為企業和社會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的真實完整,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步伐已經加快,無法割裂地發揮著它們的作用。

(一)構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模型,保證信息輸入的融合

在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技術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原始數據信息進行及時的采集,并把這些數據傳遞到相關部門進行合并、加工、整理,有效地、及時地滿足各方的需求,具體可以通過建立原始信息目錄清單、設置共用的會計憑證模板,將財務會計方面的各類報表,諸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計算公式及相應提示設計在數據庫管理系統中,便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會計數據庫中自由取數,建立各自對應的處理報表。目前,我國在軟件設計中,ERP管理系統實現了會計一體化,產銷一條龍的操作,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得到了加強。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在企業供、產、銷過程中的具體運用,體現生產控制過程的融合

1.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主要通過企業運用的各類會計工具的溝通作用來實現融合。從供應鏈開始,到產品的銷售資金回籠,直到出示財務報表,體現財務會計的過程,為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提供了明確、具體的依據,便于管理會計為企業未來的經濟預算、經營績效進行規劃和考核。形成兩種會計活動回路循環的路線:計劃-控制-反饋-考核。

2.值得強調的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在成本控制核算方面,兩者的成本考慮因素不盡相同。財務會計是據實反映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材料、制造費用和人工費用等在產品中的分配,以此確認產品的成本價值。管理會計的成本計算則采用作業成本計算法。(1)建立產品品種編碼表和成本動因編碼表。這種編碼制,可以有效地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數據對應起來。在數據庫中,對各類產品品種進行規律性的編碼,根據成本動因態勢,勾勒出產品與作業的對應關系。(2)分部門、分項目地與成本庫的成本核算數據產生對應關系,形成一個成本庫編碼表。財務會計成本類科目必須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設置,在輔助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下設的明細與管理會計中作業成本間必須建立相應的聯系,可以通過作業成本下設一級、二級科目、或者過渡科目的設置,形成對應關系。

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都生成了一系列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信息,交叉構成了企業的對外報告和對內報告。顯示出的企業經營成果效益,不僅供內部人員使用,而且向外部人員傳遞的會計信息,包含交叉了許多的內部資料,比如:現在的上市公司,年報中所披露的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以及企業的治理結構等信息,本質上應屬于企業的內部管理性的信息,現在也被外部人員所獲取。內部的兩張報表也擴大了內容,利潤表也向綜合收益表方向轉化,原有的單純財務報表,增加了非財務信息的項目,豐富了財務報表的內容,使財務會計的標準上了一個臺階。

4.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員工的績效考核指標,實施一系列的內部控制數據,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有效地防范,這些都與財務數據相關。管理層、投資者對企業進行評估及估值的參考資料,企業員工也需要從會計信息中了解其薪酬受影響的情況。因此,財務信息的重要性被管理者等相關人員的關注度都是有增無減的。這促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交叉,兩者的界限不會那么絕對明顯,相互融合的程度越來越高。

(三)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抓好預算編制與控制的各個環節,擴大兩者的融合度

在企業的內部管理過程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相互結合在一起,混合使用的,具有較強的內在契合性,管理會計也貫穿了企業整個價值鏈的環節,為企業的目標戰略執行情況起著監督、調整業務活動的作用。全面地預算管理,滲透了企業的銷售、生產、成本等各個預算模塊,與收入、費用、資產與財務需要合為一體,是一種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及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推動現代企業貫徹落實經營戰略的一種管理工具,將各種關鍵問題在一個體系中進行評價、控制和解決的有力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持橫向、縱向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信息更加的準確及時。

1.預算編制中的融合。在財務預算報表編制過程中,通過對企業制訂生產產量、各項成本以及現金收支等方面的預算,歸集數據的邏輯與編制實際的財務報表的流程相一致,按統一的計量標準,經濟事項的確認,由財務人員按照財務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歸納,并綜合考慮企業利潤目標及銷售預計方案的編制,形成預期的企業資產、負債和現金流量。最終編制預計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使企業管理層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心中有數,并對經營過程中的目標控制加以有效管理。

2.預算控制環節的融合。要達到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控制的效果,不僅要編制合理的財務預測,而且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完整的預算控制制度,形成一個多環節的聯合體系,實施“計劃—控制—反饋—考核”的持續改進循環,建立各項指標的勾稽關系,對各項預算考評指標進行量化,倘若計劃數與實際數據偏差較大,要及時關注并調整。必須保證預算與戰略、預算與獎懲制度、預算與預算動因之間,有著密切的邏輯關系,真正實現預算對企業前進的推動作用。

五、結語

篇6

國際互聯網(Internet)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信息交流和館息共事;企業內部網(Intranet)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則使企業走出封閉的局域系統,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對外實時開放,同時使企業內部包括財務部門在內的所有部門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

網絡會計信息處理具有以下特點:在線反饋功能。網絡技術的應用,使企業每一項變動都可以實時予以反映。全面反映功能。通過在線訪問,信息需求者可以獲得網上所有企業開放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實時分析比較功能。網絡環境下,在線數據庫包括了網上所有企業信息。企業內財務人員可在此基礎上得到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有關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比較,準確地預測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網絡會計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

對權責發生制的沖擊。權責發生制的主要作用是在傳統財務管理中限定期間內費用和收人的分配,而網絡會計中的會計期間等同于交易期間,所以無跨期分攤收入和費用的問題。因此,權責發生制就失去應有的作用。

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的沖擊。由于網絡公司是個臨時性組織,網絡會計否定了持續經營假設,所以它的成本計價按現行價值,可變價值等于公允價值。歷史成本對網絡會計已無意義可言。

對會計報表的挑戰。提供財務報表的目的是為決策者提供真實、可靠、及時的會計數據。傳統會計中,報表是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后編制的,所以無論是動態報表還是靜態報表都有面向歷史的缺陷,用網絡會計的電子財務報表更適應決策的需要。海量的數據,多形態、多形式、多方面的情況反饋,這在以往會計報表中是無法比擬和想象的。

對會計職能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計過渡到管理型。因此,對網絡會計核算、網絡會計監督等職能就有了新的要求。網絡會計管理方法要適應時代要求,特別是會計監督要與之相適應。會計監督在網絡會計的整個交易過程中分為交易前監督,交易中監督,交易后監督。只有嚴格執行這些監督制度,才能保證網絡會計工作的安全有效運作。

網絡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在網絡環境下,數據信息通過網絡得以傳遞,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磁介質代替了紙介質,財務數據流動過程中的鑒章等傳統確認手段不再存在,所以很難保證信息的完整與真實。財務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財務機密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網絡系統的安全性也是容易產生風險的。由于網絡上任意一臺計算機都可獲得其他計算機的信息資源,所以企業在網上進行貿易時,也易處于風險之中。主要是一些非法操作,如網上黑客的惡意攻擊等,病毒也是網絡安全的一大勁敵,要采取適當的防病毒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加強對數據輸入的管理。對輸入的數據、代碼等進行必要的校栓,以保證其合法性和真實性;根據會計核算的要求和網絡系統的特點,可以把同類憑證按憑證號順序分成幾組進行輸入。同時,加強對數據處理的控制。為了保證數據處理的及時性,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權式兩種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是由網絡服務器統一對各數據庫進行管理,服務器將這些數據傳送到各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分別在本站處理各自的業務。授權式是當工作站有業務需要訪問網絡服務器中的數據時,服務器可以根據當時的忙閑決定是否允許訪問,若閑則可授權訪同,否則不允許。

篇7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指的是“事業單位在開展相應的業務活動當中,關于經費的監管、報銷、投放和籌集等的管理行為。”事業單位中的專用基金、負債、資產、支出、收人、預算等的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單位預算”是指“事業單位按照一年內發展的規劃,預計單位在這一年內的財務支出與收入。”單位預算包括支出預算與收入預算兩種。“資產”是指“事業單位所擁有的經濟資源以及可以使用的經濟資源。”在事業單位的資產中,國有資產所占的比重最多。“負債”是指“事業單位承受的各種債務。”“專用基金”是指“事業單位根據相關要求設立專門使用的資金”。

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一)促使事業單位深化變革資產管理機制

資產管理是當前事業單位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在以往的財務管理機制中一直處在監管缺失的狀態下。事業單位以前關于捐贈資金均不列入賬目,這就造成捐贈資產沒有很好的納入到財務管理工作當中。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出臺以后,對捐贈資產做出了十分明確的說明,規定必須將捐贈資產嚴格按照名義金額進行入賬,還要求在會計報表當中附注說明。該項工作要求使得事業單位資產得到了保障,也使得賬目相符。關于資產的減值處理,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作了明確說明,規定必須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對無形資產必須采取攤銷,該項工作要求也使得各種資產價值與實際更加相符。這些種種新財務管理工作要求使得事業單位開始重新對本單位的資產管理機制進行評價,并針對資產變動和資產入賬價值等重新制訂更加符合實際的管理機制。

(二)促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和精細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針對會計核算系統作了“精細化”要求,對會計構成要素重新進行了5大類劃分,包括收入、支出、資產、凈資產和負債5大類。對會計科目的核算范圍也作了“精細化”的說明,比如說: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對于基本支出核算范圍以外的部分不可以再模糊地歸入到“事業支出”科目一欄,需要根據專項與基本分別建立明細科目再實施核算。該項工作要求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精細化目標提供了基礎材料。再例如,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變了過去在期末結轉上統一由“事業結余”科目改為區分財政和非財政補助進行分別結轉的形式,新加入了財政補助結余等五個科目的分類核算。這些新的財務管理工作要求,讓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向更加科學和精細。

(三)促使財務核算更加規范、會計信息質量更高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會計信息的完整性上作出了更加高的規范,規定必須把事業單位發生的一切經濟業務均納入到核算系統當中,以便全方位的反應事業單位的預算實施準概況以及財務情況。要求必須把基建會計數據納入到事業單位的基本賬務當中,能夠全面的反應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情況。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全方位的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做出了全面的規范,扭轉了以往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者面對復雜狀況無計可施的尷尬局面,大大提升了會計信息的質量,為科學的決策、評價提供了保障。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還將財務報告系統方面的變革舉措引進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這不僅有利于進一步健全財務報告系統,而且有利于全方位的反應事業單位的財務情況與預算實施狀況,為科學報表提供了準確、真實的信息,促使財務核算更加規范、會計信息質量更高。

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要求責權更加分明,健全內控機制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財務管理過程當中更加責權分明,必須建立健全完善的責權機制,作到責權明確,各負其責才可以促使財務管理工作到位、有成效。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事業單位必須在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過程當中執行責權分配,把財務預決算、成本核算、項目管理等管理工作再分工,而且要求明確規定各項權責的范圍,還針對執行的責權成效進行考核并與業績掛鉤。如此一來,大大地規范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必須作好單位財務內控工作,健全單位內控機制,并確保內控機制覆蓋到資產折舊、項目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力求把內控機制落實到財務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當中,以便降低單位成本、提高工作時效。

(二)要求財務管理工作更加注重計劃和計劃的達成度

1.要求更加注重對財務計劃的設定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當中,應當更加注重財務計劃和計劃的達成情況。一是需要按照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狀況編制科學合理的部門預算,合理合規的安排單位收支以及經費使用情況,嚴格遵守預算執行制度,不斷加強對事業單位的決算管理工作。作到嚴格根據財務計劃進行支出、控制支出,并且不隨便改動財務收支預算計劃。二是需要及時對信息進行公開,并接受他人對財務計劃進行監督,確保單位財務預算的透明度,并促使依照計劃執行。

2.要求更加注重對財務計劃的執行和達成已制訂的財務計劃,一定要按照計劃嚴格執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增加了對大額度收入和支出必須嚴格監控的要求,在單位支出時關于政府采購、票據管理等內容也作出了新要求,要求把單位所有的經濟行為均納入到財務計劃中,而且對非財政撥款結余和財政撥款結余的使用也做出了明確說明,要求根據財務計劃嚴格執行專款專用、嚴禁挪用,且要嚴格監控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和達成進度。

(三)要求把價值管理和實務管理互相結合在一起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當中,不可以僅僅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評估,需要把單位的實際價值資產納入到其中,對那些諸如專利、技術、知識、人才等沒有固定期限的無形資產,應當引入無形資產攤銷與資產折舊,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還要求在執行無形資產攤銷與資產折舊的時侯需并入到非流動性資產基金當中,這一作法改變了以往將其并入支出的方式,如此一來,更加有利于事業單位作到把價值管理和實務管理互相結合。

(四)要求把內部與外部監督互相結合在一起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需要作到財務內部和單位其它職工監督相結合、單位內部員工和外部群眾監督相結合,以及對財務內部的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內控。除此之外,還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規范財務行為,防范財務腐敗等。這些均是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五)要求健全完善科學、有效的數據庫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健全完善科學、有效的數據庫,尤其采集數據的時侯需盡可能的收集對領導決策有用的信息,而且做到挑選的數據信息需真實、準確、有效。然后,把采集到的有效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創建龐大而又方便查詢的數據庫,有針對性的為決策者作出前瞻性預測,為單位發展作出科學合理規劃與指導。

四、強化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要求的措施

篇8

1.對銀行存在的各項業務之間會計核算不統一的問題

而這種問題又往往造成銀行在會計核算管理條塊上分割和財務收支不準確以及會計秩序不協調的困局。針對這一點,會計核算管理體制應從分級分散向集中統一狀態轉變,在全行推行一套完整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對會計電算化軟件進行統一規定,建立起會計核算管理的基本框架。具體而言,可以由財務部門對銀行新出現的業務進行會計核算規定,同時報上級進行審定。實行賬務核算統一,將銀行的本外幣資金活動和財務核算統一交由同級會計部門辦理,各個業務經營部門賬務并入所管轄行的會計部門,對相關的會計報表、憑證等有關會計核算要素進行統一規范管理。

2.強化會計核算制度謹慎性原則。

嚴格按照謹慎性原則進行會計核算,確認銀行利息收入政策。由于某些利息收入確保政策與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存在沖突的可能性,銀行對此應改進和完善其利息收入確認的方法,比如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可以將銀行在貸款中所產生的利息計為收入,同時并入當期收益;而對貸款逾期產生的利息,則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將其作為收入確認的基礎,從而為是否將逾期貸款利息計入收入提供依據。此外,實行全面保證金制度,有助于保證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因此對具有風險的貸款業務實行貸款利息保證金制度,能夠減少銀行壞賬,有效防范銀行財務風險。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防范和規避業務風險

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銀行需要根據自身電子化發展程度和風險隱患,對有關會計各項規章制度進行梳理整合,制定出符合自身特點的會計電算化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上將業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遏制住。現在大多數銀行推行了會計委派制和會計人員定期輪換制,這可以通過對一線營業網點的負責人進行委派制,比如坐班主任和業務經理,對他們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按照上收一級的管理辦法進行,不直接與該網點業務經營的好壞進行掛鉤,從而使得會計核算工作人員能夠全心全意做好會計規范工作和會計監督工作。同時,對一線業務營業網點的坐班主任、柜員和會計主管等工作人員采用輪流交換崗位的形式,甚至采取強制輪休假的制度,使銀行的內部控制在每一個角落得到展現,不留管理死角,不留控制隱患。隨著業務范圍和業務規模的不斷發展,銀行也應及時調整和更新自身的內控制度,使銀行會計核算管理能夠有理有據,從而做到“有章必循,違章必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管理人員嚴格按照各項內控制度執行監督工作,因而銀行需要對這類管理監督人員實行獎懲適當的機制,確保內控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發揮制度所具有的作用。當然,在這過程中,歸根結底需要銀行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員工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從而使員工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以實現減少違規操作和規避業務風險的目標。

三、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控制和防范業務風險

針對不同的會計業務風險,銀行應當根據業務風險的情況差異,采用不同的控制和防范方法,并建立起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信息技術手段控制機制,借助監控系統實時監控的作用,控制會計業務風險的發生。因此,銀行應當不斷完善監控系統的功能,對各營業網點分散的監控系統進行集中管理和集中監控,從而實現對會計業務人員日常工作內容的全面監控。信息技術手段也是銀行實現對會計業務風險控制和防范的有效手段。

四、強化業務制約,防范業務風險

一是權力制衡。按照分級經營、分級授權的要求,建立比較完善的經營授權制度。如信用證的開立、大額匯票的簽發、大額現金和費用的支付等,都要明確各級審批的權限,建立領導考核制度。每年由銀行內部稽核部門對下級主管會計工作領導的本年度的經營管理情況、權力運用情況、制度執行情況等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價。二是程序制約。程序制約強調的是不相容的職務必須分離,即程序的不同環節要交由不同的部門和員工去完成,每一環節都能相互制約,任何個人都不能獨攬業務全過程。

五、加強銀行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業務人員綜合素質

首先是銀行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在思想上統一認識,重視會計工作在防范銀行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在崗位設置、人員配備上給予支持。尊重、信任會計人員,為員工提供展示自我、創造效益的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人員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其愛崗敬業,自覺、自愿地遵守操作規程。其次是加強制度教育。采取多種措施和形式,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規章制度培訓,使各項制度、措施深入到會計人員的思想中,從而增強其從嚴要求、合規經營的自覺性。三是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業務素質。會計人員應及時更新會計理念,掌握專業知識,拓展業務視野,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發展。

六、結語

篇9

醫院后勤會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

(一)工作在基層臨床一線,直接面對醫生、護士和病患者,提供物質供應和服務保障,工作環境往往又臟又差,工作人員非常辛苦。

(二)醫院后勤管理是一項綜合管理工作,服務面大,涉及到醫院人員所需要的各個方面,遠遠超過社會各個部門。僅工作層面比較廣,而且繁瑣,大至基建維修工程,小至一針一線,包羅萬象。

(三)后勤工作突發性較強,醫療臨床一線急需什么,就要第一時間提供什么,不能拖延、怠慢。后勤工作往往被人歧視,看不起,后勤會計和后勤人員一樣地位低,收入少,工作心理壓力大。

(四)會計處理變得更加復雜。目前產品的知識含量越來越高,即無形產品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力資源在企業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產品和資產的無形化,對傳統財務會計的記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來很大的沖擊。比如同一種無形資產計價方法不一致,如購入的專利與自制的專利,在確認金額時前者按交易價格反映,后者則只確認部分成本。還有不同的無形資產在攤銷年限上差異很大。

(五)隨著醫院改革與發展的不斷變化,醫院的人數、床位、設備、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先進技術和管理不斷引進,病患者的需求越來越高,而且要求多樣化服務,后勤工作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知識面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近年來醫院后勤管理走向社會化后,這都對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二、醫院后勤財物管控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不嚴格,領導不夠重視

大多數醫院后勤物資管理控制缺乏嚴格的制度和科學的管理辦法,致使醫院一些后勤工作者無章可循和有章不循形象較為突出,會計管理控制制度基礎較為薄弱,使內部會計管理控制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運行成本增加,制約后勤物資管理控制制度的落實

醫院后勤會計管理控制制度要正常運行,需建立健全嚴密的管理控制程序,更需要一定的運行成本。一些單位往往不愿投入很多的精力、物力、財力,使內部管理控制受到很大的制約。

(三)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水平不高

就目前整個后勤隊伍而言,素質不高,有相當一部分的會計人員沒有專業文憑和專業職稱,有的甚至沒有從業資格證書,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也少,其個別人員對崗位認識也不夠,缺乏主動性和責任性。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及執行人員的職業素養都會直接影響到醫院后勤會計管理控制的實施效果。

(四)會計電算化利用率低

在會計電算化中,大多數醫院的后勤財務人員也就是用計算機進行簡單的數據錄入、數據處理和報表計算等簡單工作,只是經營活動的事后核算,并不能利用計算機將處理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為管理者提供后勤經濟決策上的指導,以便于其進行經營管理。

三、醫院后勤會計在財物管控中的作用

醫院后勤會計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節約降耗,滿足醫療臨床和病人的雙向要求,明確后勤會計工作的工作目標。我認為,醫院后勤會計工作要從以下幾方面不斷深化。

(一)強化服務意識,堅持規范化管理

根據后勤會計工作的職責和特點,后勤會計工作者必須樹立一切為了醫療工作需要,主動服務于臨床一線,服務于病患者的意識。要經常深入科室、病房和門診,聽取醫護人員和病患者意見,為臨床提供全面、周到、優質的服務。要充分認識后勤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強化職業道德,學先進、樹典型,以實際行動和良好的賬務管理和后勤服務,贏得醫院領導和醫護人員的尊重和好評。

(二)強化自身素質,提高保障水平

后勤保障服務工作水平、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勤隊伍素質。為此提高現有后勤會計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非常必要;后勤會計要在基建維修、物資采購實行“陽光”操作方面發揮監督作用,做到公平、廉潔、依法辦事。

(三)強化成本核算,開源節流降耗

由于后勤會計工作直接與財務物資打交道,而且開支較大、項目較多,講究成本意識,加強成本核算,提高效益,是后勤會計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任務。成本核算是對后勤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歸集,并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成本核算是會計核算中最主要的核算,必須拋棄過去那種不計成本、不講效益的核算方法。后勤會計核算工作應按照成本核算的原則要求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的界限,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方法和價值結轉方法,以便合理劃分成本核算范圍。同時,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節能降耗,努力降低成本。醫院后勤物資消耗的定額制定方法主要應采用統計分析法,而辦公用品、小雜品等可采用以收定消法較為適宜。要健全各項招標采購制度,做好各項物資采購管理,在物資采購方面要按程序辦事,貨比三家,降低成本開支;在采購總量確定的前提下,要做到適時、適量采購,盡量使采購、庫存及保管總費用達到最低。

(四)強化監督考核,完善財務審批制度

實行“一支筆”制度。任何一項后勤費用開支,必須由經辦人員和相關科室負責人初步審核并簽字,然后由財務科長審核,經院長實行一支筆批報,大額費用支出項目必須由院務會研究決定。建立內部牽制和財務監督制度。記帳人員與會計事項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產物資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界定清楚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重大后勤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應當透明,財產清查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并一以貫之。后勤會計嚴把三關對經辦人員負責。一是收支款項依據要充分,二是票據、經濟資料要真實,三是審批手續要齊全。嚴格手續,對自己負責。會計人員所經辦的每一筆會計事項必須有據可依。既要符合財經制度、財務計劃,又要符合合同條款,同時,審批手續必須齊全。特殊事項,必須有領導班子的決議或主管領導具體的簽批意見。讓數據替你說話,讓經濟資料代你說話。

(五)強化電算應用,加快信息化建設。后勤會計控制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業務支出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物資管理、辦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管理、專項資金管理等。它應與醫院的藥品管理系統和收費管理系統相聯系,組成醫院財務管理網絡。完成日常的后勤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主要通過計算機傳遞信息來實現,每月自動由計算機匯總,并通過計算機查找超支原因。

篇10

論文摘要:會計集中核算是融會計服務和管理監督為一體的新型會計管理模式,是對單位會計機構及人員管理體制、會計職能和部門之間利益的重大調整,如果不注意理順關系,完善配套措施,會導致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給核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些新問題。本文在分析當前核算單位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了有關加強和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會計集中核算是融會計服務和管理監督為一體的新型會計管理模式,其基本職能是:在納入集中核算單位的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和財務自不變的情況下,由會計核算中心各單位行使資金結算、會計核算職能,同時又行使其資金的監督職能。會計核算中心對各單位的財務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戶核算”的辦法。納入集中核算單位的各項資金收支由核算中心嚴格按規定的標準和相應的科目進行核算,實行預算內外資金統管。實行集中核算后,有效地防止了資金相互擠占、挪用現象,加強了對核算單位日常的財務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會計集中核算是對單位會計機構及人員管理體制、會計職能和部門之間利益的重大調整,如果不注意理順關系,完善配套措施,會導致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給核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些新問題。因此,如何加強和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對做好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核算單位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會計集中核算與單位財務管理脫節

一是會計核算職能從單位轉至會計核算中心后,由于雙方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導致認識上的錯位。或有被核算單位領導對本單位財務支出接受中心的制約和監督,產生抵觸情緒,有意放松或放棄財務管理。甚至想方設法規避會計監督,導致被核算單位與會計核算中心停留于簡單的“報賬與審核”關系,造成雙方財務管理上的脫節;二是中心記賬和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在時空上相脫離,中心核算會計承擔了多套帳務,業務量大,任務繁重,不可能做到對每一筆會計事項都進行嚴格審查,基本上都是按照單位報賬會計填寫的收支報賬匯總單的內容入賬,容易造成單位的收入、支出、資產、往來等不實情況;三是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有些財務開支標準從市場要求來看,已遠遠背離市場供應價格,在執行中缺乏可行性,不能調動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單位的財務管理。這種會計核算與管理職能相互分離的狀況,勢必會導致單位管理弱化的問題更加突出,如果不妥善解決,必將造成更大的財務管理漏洞。

2.單位資金使用效益低

實行集中核算后,有的單位認為各項收支已由會計核算中心審核把關,大可不必再實施內部監督檢查。由于對單位資金支出疏于管理,導致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低,具體表現為:一是單位資金濫支亂用,資金支出隨意性大,招待費、會議費、車輛維修費、燃油費、對人員的補貼等彈性支出呈非正常性增長,而且所占資金支出的比重較大,不僅加大單位的支出,甚至還造成資金的損失浪費;二是往來款項長期掛賬,而且余額偏大,大量資金長期體外循環,不僅嚴重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容易形成呆賬、濫帳,最終導致資金沉淀,國有資產流失。

3.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現在:一是單位負責人對支出審批把關不嚴,一些明顯不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的支出憑證仍能通過審批。沒有對單位內部容易發生、虛假冒領等行為的薄弱環節進行有效的監控;二是單位財產管理混亂,實行集中核算后,單位仍負責財產物資管理,按規定應健全財產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實物保管登記卡(或備查記錄),并及時與會計核算中心對帳,保證帳實相符;但在實際工作中,絕大部分單位沒有按規定建立相應的財產管理制度,更沒有設置專門的實物保管登記卡(或備查記錄),財產的增減變動沒有真實完整地反映在賬冊上,造成了單位財產管理的漏洞;三是內部監管執行弱化,有些往來業務發生較多的單位由于各種原因,對個別往來帳發生的時間和內容含糊不清,單位財務制度形同虛設,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4.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缺位

實行集中核算之前,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由單位會計、出納具體組織實施,集中核算后單位的會計人員減少了,財務管理的銜接和研究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卻沒有及時處理好。而單位報賬會計的工作局限于辦理本單位的日常的收入解繳、支出報賬、備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有的還兼顧單位的其他工作。待遇地位的不予肯定,影響了報賬會計的工作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導致單位財務的預算、計劃、分析、控制、監督等重要管理職能沒有做到專人、專職、專管,造成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空檔”和“缺位”,影響了單位經濟業務活動健康有序進行。

二、加強和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1.完善協作機制,整合單位財務管理職能

核算單位與會計中心要切實加強橫向交流聯系,建立互補、互促、互動的分工協作機制,切實解決會計中心與單位財務管理脫節的問題。核算單位要主動接受會計監督,認真聽取有關意見,及時進行溝通,使中心會計人員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從而對單位的各項支出進行更為有效的核算、監督和管理。

會計中心要加強與各單位的協調溝通,切實為各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熱情的會計服務,充分發揮好核算、監督、服務的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和參與單位的財務管理資金籌集、正確執行批復的部門預算以及財產物資管理、財務管理辦法、業務計劃的制定,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立足于加強單位財務管理,切實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完善會計信息反饋制度,拓寬信息傳遞渠道,及時、全面、準確地將預算執行等會計信息反饋給單位領導,協助單位領導加強對資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資金的損失浪費;二是實行單位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切實加強對單位資金運行過程的控制和風險預警,使單位領導及時調整資金使用計劃,把單位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確保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行;三是實行單位財務狀況評價報告制度,要定期對單位資金運行情況、存在的問題或應予重視的會計事項以及財務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評價,為單位領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搞好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四要積極指導和幫助單位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單位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五是上級部門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單位支出定額或開支標準,將其剛性與彈性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厲行節約的同時,確保單位工作及業務的正常開展和運轉。總之,會計核算中心應是各核算單位會計核算的承擔者,財務狀況的管理者,資金運行的監控者,財務關系的協調者,即融核算、管理、監控、協調于一身,為此會計核算中心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為核算單位領導的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2.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將全部收入、支出列到具體項目,切實解決單位資金濫支亂用的問題,為單位財務管理提供有力保證;二要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切實加強對單位政府采購支出的事前審核控制,防止單位盲目采購、重復采購和違規采購,防單位自行采購過程中的行為,嚴格依法實施采購,不斷規范單位的政府采購支出;三是核算單位要對往來款項全面清理,對屬于呆賬的及時核銷,對屬于能夠收回或支付的,中心應發揮預警作用,及時提醒單位組織清收或支付,切實解決單位資金體外循環的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完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各單位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業務活動特點和內部控制的弱點,進一步制定完善相應的內部財務制度,如財務預決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開支標準制度、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檢查制度、財產管理制度等。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對支出彈性大、容易發生舞弊行為的公務活動,要嚴格執行授權控制,加強實施過程監督;對一些不相容職務,要嚴格按財務制度規定分別設置,防止舞弊行為發生;單位的財產物資管理,要完善實物保管登記卡(或備查記錄),建立財產清查、盤點、處置、對帳制度等財產物資管理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各單位應逐步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管理控制體系,從制度上嚴格控制和預防各種濫支亂用、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等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發生,保證單位各項業務活動的健康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