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政治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04:2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政治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微信對大學生造成的認知偏差
微信的時實對講功能包括短小錄音、表情、文字,極大地滿足了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自由性,并且微信無需付話費,只需開通上網功能就可以通過聲音傳達信息,讓溝通更頻繁、更親近。大學生把這種溝通看作“潮流”,在對微信產生依賴后,將會對他們心理、人格、道德、認知等方面產生影響。在虛擬世界里,大學生很容易被誤導,甚至出現心理疾病。
(二)微信對大學生價值觀造成影響
以往大學生接受教師傳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都是通過面對面或文件的傳播模式。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更愿意接受互播模式,通過微信的溝通使他們的人際往來更為頻繁,所接受的知識面更廣,但無疑會產生大學生接收的信息渠道多、種類雜、層次不齊等情況,使他們的價值觀念難以整合。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對自身約束力不強,很容易接受外來信息。如果學生接受的信息低級、直觀且生動,會逐漸影響和改變他們的心理結構和思維模式,增加大學教育對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難度。
(三)微信使大學生癡迷網絡
學生通過微信不僅可以增加溝通,還可以向好友展示自己,這種一對多的朋友圈傳播方式滿足了大學生對自我空間的要求,同時又滿足他們表達自己情感的需要,拓展了他們交流的平臺,但也為微信網絡監控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跟風”心理使微信內容產生了趨同的局面,因此,在微信內傳播內容性強、激發自我意識的教育性問題,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偏激理念②。
二、應對微信帶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策略
(一)整合網絡
新媒體的誕生可方便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平臺,院校方面需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理念,讓傳播的信息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價值觀的建立。提高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將大學生的思想主張進行正確引導,同時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全面跟進社會進步與發展③。
(二)走進學生、拉近距離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題是交流困難。為打破這種現狀,教師可將所想所感通過微信形式傳達給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發出各種活動,將活動盡量與校園文化相結合,通過圖片、語言等豐富的表達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此外,教師加強引導,利用微信使學生聚集網絡,在網絡上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關懷,提升學生思想教育的吸引力④。
(三)資源共享、共同討論
微信的紅色標注功能使每位學生在看到新信息時基本上都會點開觀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功能,實現資源共享,進而讓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來,使他們各抒己見。
(四)安全互動
篇2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不到位《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獨立學院認為自己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因此要不走尋常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顯得相對散漫,不夠重視,所以落實起來效果并不顯著。
2.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綜合素質較低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問題。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很多獨立學院還沒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無法保證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這對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是一大硬傷。
3.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設置不盡合理很多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都定位在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上。然而現實中,某些利益相關部門把這一“有利條件”視為直接獲利的途徑。所以,獨立學院更多的傾向于關注數字,關注畢業生的就業率,這樣就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設置的合理性,不利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氛圍不濃厚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具備濃厚的校園環境氛圍,才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優良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并且起到相互感染、熏陶和激勵的作用。這對獨立學院來說就是一個軟環境的建設,但很多忽視了這一點,顯然這也是一個不足之處。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鑒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加強改善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迫在眉睫,建議對策如下:
(一)大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獨立學院要加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大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搭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平臺,對改進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意義重大。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新工具,在校園貼吧、BBS以及博客等載體上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工隊伍一個相對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應當包括獨立學院的相關黨政負責人、共青團干部、輔導員、“兩課”教師(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以及班主任等,他們是一個相對龐大的群體,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因此,獨立學院必須加緊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工隊伍,這樣才能勝任這一教育工作。具體來說,可以從輔導員隊伍著手,首先做好班級輔導員的選拔和培養工作,然后逐漸建設起一支專兼結合的輔導員隊伍,從而不斷夯實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
(三)切實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考慮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性,它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影響到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所以,筆者認為,獨立學院應當加強相關方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內容設置不合理的癥結所在并找出解決辦法,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繼續開展。其次,要切實做到創新教學模式,切忌紙上談兵。教師應從現實生活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真正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入耳、入腦、入心,真正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保障。在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后,就要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這對獨立學院后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意義重大。
三、結語
篇3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成為了社會發展和祖國建設的中流砥柱,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是社會和諧、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由于大學生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創新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將學生培養成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優化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模式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開展不同的教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教師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不斷完善,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轉變教學觀念。
開展創新教學需要教師改變舊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創新。在傳統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不利于教學順利進行。所以,隨著創新教育的開展,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此外,還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創新教師團隊,對教學現狀進行討論和分析,使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進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把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根據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教學,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1)從學生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在進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特點,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創新教學。教師要通過引導使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結合時代精神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他們思想政治素質有效提高。(2)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善于傾聽他們的想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為教育目的,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來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在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關注,在遇到問題時對他們進行指導,使其能夠有效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提高學習效率。
3.建立師生互動機制。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使教學順利進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師需要完善師生間的互動機制,使課堂教學在師生的積極互動中順利完成。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根據學習內容進行信息和情感的傳遞,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互動主要有以下方式。(1)在課堂學習時進行師生互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是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學生認真探究思想政治理論,增強他們的信念。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2)通過網絡進行師生互動。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在進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來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例如,教師通過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網站來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識,讓學生從他們自身做起,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還可以設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教師根據社會發展中的熱點提出問題,讓學生從思想政治角度進行分析,并讓他們把自己的見解寫到博客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熱情。通過網上積極的互動,能夠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認識,使他們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3)加強師生間的心理互動。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為了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教師要從心理上關注學生,引導他們采用正確的方法緩解壓力。在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通過給學生分析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讓學生了解到在面對挑戰的同時還存在機遇,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用健康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壓力。
4.在創新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諸多環節和多種因素,是一項具有綜合性質的系統工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育主體、客體、環境及載體的不同調整正確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就能夠大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燦爛的傳統文化,以及勤勞、勇敢、誠實、堅強的優良傳統。這些豐富的寶貴資源和精神財富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現代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可以將現代社會發展的精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結合起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條具有繼承性、借鑒性和創新性的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新途徑。
三、結語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語言博大精深,中國的漢字蘊意深刻,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對于后代傳承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義。在現今的大學學科當中語文學科仍然是學校教育的主課課程之一,語文教育一直貫穿于小學到大學教育當中。語文教育涉及到諸多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有著相應的影響力,做好大學語文教育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對于強化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增添語文教育的趣味性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本文就詳細的從以下幾方面內容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如下。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其教育的主旨就是品德教育。在語文學科的文學作品當中通常體現著作者的人文思想,這些人文思想中滲透出來的價值觀對于大學生具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意識,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點從幾個方面能夠看出,首先,在大學語文的課程設置當中,很多很多都是圍繞著語文這一學科自身來講的,不論是古代文學教育還是當代文學課程,這種課程設置的方式就會將大學語文教育局限于狹窄的發展空間當中。這樣既不利于語文課程的良好發展,未能積極貫徹好國家相關教育方針-開展多學科教育的要求,將多種學科教育綜合起來的教學方式才能充分的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優勢。其次,大學語文課程當中的文學作品對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文學作品都有著固定的人物形象,比如雷鋒、張海迪、愛迪生等等,諸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能夠起到巨大的勵志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雖然有別于其他學科,然而教育的宗旨都相同,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某種目標,大學語文課程當中的勵志教學就能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近些年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前赴后繼的涌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但是這些思想教育工作的展開實際上并未取得有效的成果,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所起到的作用并不顯著,這樣也就使得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入發展的瓶頸期當中。然而將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大學語文課程當中,正是一種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文學作品能夠很大程度上疏導學生的心理,比如課文中的一些優秀詩詞、美文,學生可以通過對此的學習提升審美觀,形成一顆良好的心態來加強與同學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同時,文學作品中的勵志內容也能夠讓學生潛在生成對比心理,由此認識到自身的幸福,保證樂觀的心態,逐漸形成優良健全的人格。
二、大學語文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分析
近些年來,國內外的形勢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從思想政治的視角上進行分析,文化教育的大環境下對于當今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心理特征等均發生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影響也越發明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與此同時也帶動了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與創新需要國際中的技術交流,隨著各類交流的廣泛深入,一些西方國家企圖借此機會向我國滲透。我國社會現階段正處于經濟的轉型期,此階段的種種變化均能夠通過人們的思想意識或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予以體現。黨的十七大召開將腐朽思想列為了查辦的重點,然而社會中一些不良風氣仍然屢禁不止,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等,都在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下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教育是立國之本,其中的德育教育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大力倡導,然而直至今日教育的情況仍然不樂觀,而教育基礎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因此,只有在關鍵的階段打好教育基礎,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以理論教育為主,而教育形勢也是應試教育,因此對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均過分注重理論的灌輸,盲目追求教學效果,完全是為了完成“教學”而教學,明顯忽視了應有的人格教育。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育,它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渲染,通過一系列的感染教育來實現教育的目的。而當前的教育模式顯然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只是為了完成教學指標強行灌輸,不能言傳身教進行情感的投資的思想政治教育顯然難以達成要求。并且存在著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單一,學校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的現象,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比較形式化的闡述思想品德教育,這些形式上簡單的教導,往往會造成學生對思想品德的理解上的失誤,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添學生的反感心理,尤其是對當代的大學生來講,其思想政治觀念已經基本形成,心智也較為成熟,因此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是因為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依然停留于知識理論層面,做不好良好的滲透,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強化語文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隨著國民經濟的進步,文化也正在逐步發展,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逐漸重視學校教育。然而良好的大學語文教育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良好途徑。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并進行大膽創新,通過文學作品的教學來潛移默化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學習中有效樹立正確的思維觀念與道德意識。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大學語文課程當中分析相關文學作品,然而這些文學作品中都具備著作者情感的寫照,以及作者的人文關懷,在眾多的文學作品當中都凝聚著一定的價值觀,大學生通過文學作品的學習能夠對一些自然規律產生明確的認知,有利于拓展知識面及提升認知和培養審美情操。在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全部都是經過篩選出來的優秀作品,傳承和發揚著我國的特色文化,其中的無私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內容都深刻體現出積極樂觀和健康向上的良好情操。比如《論語四則》一文,語文課程當中的人文思想情況不同于單純的思想教育灌輸,在《論語四則》當中既是一種儒家思想的傳播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內容,講的就是人才的造就和國家的治理問題,提出了人才的形成需要先經過一些艱難困苦的磨練,而不應該貪圖享樂,否則將一事無成。文章言辭有力,道理說的透徹樸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適當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大學語文教育當中有利于幫助學生由內而外提升綜合素質與情感道德意識。由此可見,教師只有在教學時潛移默化的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才能更好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改善傳統教育方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社會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要求學校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才能真正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語文教學中。例如采用人本教育的方式,所謂的人本管理的思想品德教學,實際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本”在人本管理中實際有兩方面含義,第一方面,目的和中心,也就是指學生本身是管理活動開展的主體,一切管理活動都要以學生作為核心來開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主要前提。第二方面是根本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生本身是思想品德教育課管理活動的根本。所以,人本管理的思想品德教育課中心是讓學生得到全面的解放,包括學生的思想、性格等方面,意在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從教師的管理目的來分析,要盡可能的發揮學校師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從管理內容來分析,語文教師要通過人本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管理方法,實現高校師生的自我課堂管理。從管理方法來分析,是要通過積極的鼓勵、充分地信任與理解來進行管理的。
(三)通過大量閱讀來提升學生人格
篇5
隨著整句翻譯的形式逐漸地出現在大學英語的一些考試當中,在對英語翻譯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現階段的發展要求,很多院校的英語教師在對英語翻譯進行講解的時候,還是停留在單個的詞句翻譯上,對整個句型沒有做出深刻的剖析,使得學生只是在被動地學習和接受,學生不僅會厭煩,有效的整句翻譯技巧也很難予以掌握;教師有時也是就題論題,對英譯漢和漢譯英的整句翻譯方式沒有有效地結合起來。
二、提升大學英語整句翻譯的措施
(一)具體的翻譯方式
1.對時態要正確地判斷對整句進行翻譯的時候,首先應該理解漢語或者英語的句子,判斷出語境所處的時態,這是在翻譯整句時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在大學英語的翻譯中不可能會像中學階段那樣簡單,往往會有很多個動詞存在于一個整句當中,在對各個動詞的應用時態上進行判斷的時候,要依據動作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判斷,對英語中幾種時態的用法進行扎實的掌握是學生完成這部分工作的重點所在。例如這樣的教學案例,教師組織學生對這個句子進行翻譯:這種樹木要想很好地生長就要有專門培育它的土壤。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因為這是一般的陳述,可以斷定它是一般現在時,但是還有其它的動詞包含在句子當中,比如說“培育”,用什么時態來反映出這個動詞,要看主句“生長”這個動詞與“培育”之間的關系,以及具體語境中的順序,很明顯會看到是在生長之前進行培育工作,所以應該用現在完成時。2.選擇句型和句式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用什么樣的句型及句式進行翻譯是判斷完句子時態之后需要解決的問題,每個教師和學生都會明白英漢之間會有比較大的差別,在這當中,“意合”是漢語比較注重的一個方面,相反“形合”是英語在翻譯過程中的一大特征,所以不管是在漢譯英還是在英譯漢的翻譯中,為了達到“意合”或者“形合”的目的就需要對正確的句型和句式進行選擇。例如這樣的教學案例:財富沒有健康重要,因為健康不想它那樣能夠給人幸福。這個句子在構成的時候用逗號分開,形成了兩個小句子,怎樣把這兩個小的句子連接在一起,是翻譯時應該需要判斷、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后面句子當中存在著一個“它”字,“它”指的是上一個句子中的“財富”,因此在對這個句子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就能利用定語從句完成,這樣呈現出來的英語句型就會顯得非常緊湊。3.翻譯句子中的重點詞和短語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或者重要的考試中,對重點詞匯和短語的理解及應用也是翻譯過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種翻譯能力。因此,在平時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扎實掌握英語中的重點詞匯和短語,尤其是相似詞匯和短語。但是,相似詞匯、短語這種微妙差別的題型在大學四六級的考試中并不多見,而對某一個詞匯及短語在英語中的慣用翻譯方式卻是經常考察的主要側重點。4.學會將詞組成完整句子在對之前幾步按照正確的方式完成以后,就可以把相應的詞匯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在這個步驟當中,對詞匯之間、句子之間、詞匯之間的邏輯關系,句子之間、短語和詞匯之間的模式問題等都是要非常注意的問題,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絕非是將句子單純地堆砌起來,這樣會使閱卷老師覺得沒有形成邏輯關系,譯語會讓人非常不理解。5.最后檢查這是對整句進行翻譯的重要一步,也是最后一步,要用自己的常識、語感、語法常識對自己翻譯的句子進行判斷,看其和西方人的語言方式、具體的規范、邏輯關系等方面是否相符。此外,還要審閱語法、詞匯的書寫上有沒有出現紕漏、錯誤的地方,及時修改,養成檢查的良好習慣。
第一,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英語翻譯的教學大綱,對學生英語翻譯的能力一定要重視起來;第二,提升翻譯教學的比例;第三,在高校英語的改革中應該積極地引導教師們參與進來,為積極開展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第四,加大投資力度,將大學英語翻譯的具體平臺構建起來,使廣大師生在進行英語翻譯的溝通與學習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廣闊的平臺。
(三)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英語翻譯的教學方式
對英語實踐運用技能上的培養和發展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當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將英語翻譯教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
三、結語
篇6
1.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
1.1有助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增強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現在的大學生“生在蜜罐里,長在紅旗下”,從小生活在家庭、學校營造的良好環境中,對國家的真實國情缺乏了解。通過社會實踐能夠讓他們對我國發展的真實現狀有最直觀的了解,讓他們能夠真正有所想、有所感,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2]。
1.2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
所謂社會實踐,就是將在學校里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在實踐中來檢驗、發現自身理論學習的不足之處,用實踐來指導理論的學習。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逐步加快,特別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變化更是日新月異。而社會的快速變化對大學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由于教科書的更新會遠遠滯后于社會的需求,這導致學生剛學到的有些知識在他們離開校門的時候就已經落伍,這就要求學生到社會中去驗證自己的所學,并讓他們知道社會需要什么,在社會中更新自身的知識。[3]
1.3有助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如今的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一直備受呵護,家庭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溫室環境,從小到大很少遇到挫折,這導致他們平日里自視甚高,可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容易顯示出信心不足、垂頭喪氣。因此,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成為如今大學生的一種普遍癥狀,這些學生在剛進入社會的時候經常會難以適應社會的環境。而社會實踐就為他們提供一個緩沖的機會。社會實踐并不僅僅是為了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還讓他們在實踐的挫折與困難中逐漸鍛煉其意志,培養其承受困難和挫折的能力,使其畢業時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生存環境。
1.4有助于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時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數時候不是獨立的,需要在一個團隊中與其他成員去共同努力協作完成任務。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大學生能夠逐漸了解到每個人的優點及其對團隊的價值所在,了解到團隊中每個人的職責,了解到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對工作的重要意義,并且在其中逐漸學會如何去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如與同事的關系、與指導老師等的關系。通過團隊學習,大學生會樹立應有的責任心,學習別人的優點,不斷提高自身的素。
1.5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調查顯示: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大學生擇業觀的偏差和社會對大學生素質要求與大學生自身素質不匹配這兩方面。[4]擇業觀的偏差主要體現在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匱乏,在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長期利益與眼前利益發生沖突時缺乏處理能力。社會實踐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社會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形成更理性、更長遠的擇業觀。調查顯示企業在選擇大學生時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集中在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專業知識以及個性特長等方面。社會實踐能夠讓學生對更早的知道企業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他們能夠較早地針對企業要求拓展自身素質,在將來的就業中占取先機。
2.當前社會實踐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
自80年代開始,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和各個高校的努力下,社會實踐經過不斷探索和發展,已經越來越貼近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成長需要。但由于各種原因,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部分老師認識不到社會實踐對學生培養的重要意義,認為社會實踐只不過就是學校交代的一項沒有多大意義的工作,不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提供應有的指導。而部分學生則不知道社會實踐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學習專業知識才是最重要的,而去參加社會實踐只是浪費時間,經常隨便找個單位蓋章敷衍了事。由于這些原因,導致社會實踐在好多學校和學生那里失去了其原來的價值,而成為一個應付的差事。
2.2學校與企業的脫節
由于社會分工的不同,學校主要進行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究,而企業則更注重工程應用技術的開發;學校注重學生的培養,而企業則更注重其生產秩序和生產任務。這些差別導致在大學生實踐安排的時候學校難以與企業尋找到共同點,實踐工作難以推行下去。
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社會實踐工作的一些建議
3.1學校要加強社會實踐工作重要性的教育
學校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使老師和學生明白社會實踐工作的重要意義,讓他們總根本上轉變認識和態度,強化他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參加的方式由被動的應付進行轉變為主動的爭取參與。只有師生在思想認識上的統一、態度上轉變,才能切實有效地將社會實踐工作推行下去,社會實踐工作才能起到其應有的效果。
3.2要建立長效的社會實踐機制
要建立長效的社會實踐機制,保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制度化、有序化地進行。這就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共同配合協作進行。企業要主動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也要認識到大學生在企業實踐對企業帶來的好處。通過“官產學”共同協作,逐步建立起長效的社會實踐機制。
3.3學校要明確其定位并合理安排社會實踐的內容
篇7
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樹立服務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學生,對于學生不喜歡的教育方式,比如,批評式教育、灌輸式教育、傳教式教育,要予以取締,通過與學生談心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同時,堅持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教育管理與實踐的結合,摒棄脫離社會實際的內容,反對只對學生進行理論傳播,而忽視社會實際的教育行為,立足學生的實際,積極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力圖增強教育內容的現實意義,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同時,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要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做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要能夠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能夠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要能夠積極創新教育管理模式,能夠以學生生活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系,關注人的生活世界,力圖提高人的生活質量,進行教學模式創新,以此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觀,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一,思想政治管理可以實現從課堂教育到生活化教育的轉移,教師認真研究書本教育內容,把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融入到生活活動中去,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知知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會這些教育內容,發展學生的思想認識。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發展學生的價值觀,使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學生成為知識點被動接受者,而實現生活化教學模式,就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能夠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明白善惡,辨別真假,培養學生的高尚的人格,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比如,現在很多學生都是享樂主義者,要引導學生摒棄這種觀念,就要使學生參與社會勞動,學校可以多為學生聯系一些假期或業余時間的短期工,使學生能夠通過辛勤工作,體驗到父母的不易,感受到享樂主義是可恥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實現,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基礎進行設計,這種教育模式的實施不是為了加大對學生思想的鉗制,相反,是為了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自由探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發展自己的認識。這種教育模式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要突出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內容要強調理解和包容,只有真正的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積極構建民主參與的開放式管理模式
民主參與開放式的管理模式的成功構建,需要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學生的主動性,作為教師,要精心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育內容要有針對性,同時要有吸引力、感染力,這樣,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教育者和被教育著在這種開放式的教育過程中,地位是平等的,只有他們共同參與其中,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管理中,選擇教育內容,相互之間共同決策,共同制定好的教育措施;相互交流,不斷溝通,才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這種教育模式要能夠改變傳統的校、系、班三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立足開放性和服務性,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積極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教育,促進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其成功實施,都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創新,也不例外,需要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輔導員和兼職班主任為主體的專兼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這些教師與學生進行密切接觸,更有利于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隊伍,需要有過高的政治素養,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具有優秀的領導才華,作為學校,要對這部分教師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修養和業務素養,更要通過有效的策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堅力量。
五、結語
篇8
1.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缺失。大學生是以現實的人的視界感悟世界的,但現實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脫離大學生正在經受和正在體驗著的生活世界的缺陷。不僅教育目標高遠單一,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階級性和意識形態性,脫離現實生活的實際和學生的發展特點;并且教育內容抽象空洞,偏政治化、知識化、教條化,缺少生活根基和生活底蘊的支撐,失去了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說服力;還有教育方式單一,載體單薄,教育資源匱乏狹隘,只注重單向灌輸,不重視互動反饋。思想政治教育構筑的應然世界與大學生實際體悟到的實然世界不完全契合,同時由于社會多元價值的濡化,大學生是將主流價值觀作為認同的資源,還是將其他多元價值觀作為認同的資源,成了一個不確定的局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被他們所接受。不依托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關心學生的成長發展,不能及時解決大學生的人生困惑,不能有針對性地詮釋社會問題,不能切實引導大學生實現理想追求,最終將流于形式,走向虛無。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傾向明顯。在實際操作層面,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置于工具理性視域之下,價值導向功能被忽視,功利性傾向明顯。工具理性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視為純粹管理的對象,學生被物化,造成教育中“人”的缺位,思想政治教育管人的功能被彰顯,育人的功能被隱退;工具理性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僅注重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認知和對文本知識的記憶,忽視情感教育、人格教育、養成教育、個性化教育,造成認知與情感的分離、認知與行為的脫節;工具理性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側重對人的管理和對問題的處理,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等同于生產線的運行過程,是線性的、靜態的、非人性的模本教育,在教育效果上追求及時、顯性、短期、暫時的教育效果。迷失了終極價值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而使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質疑和對抗,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化和外化發生斷裂,不僅不能將主流價值觀納入學生自身思想品德結構中,成為支配自己思想、感情、行為的內在力量,更不能形成與這些信念、價值相適應的自覺行動。
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途徑探索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人本化。首先,要重視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大學生的主體性具有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特點,能夠對接觸到的信息加以認知、選擇、比較、分析、整合、內化,進而自覺地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予以定向、調控和推進的同時,要真正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精神需求,研究大學生的需求層次與需求結構,適時激發、準確把握,全面引導大學生的內在精神需求,使外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變成個體內部自覺的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應從教育者教授的視角轉向受教育者接受的視角,視大學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構建者,變對立單向的關系為平等對話的關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與大學生的接受活動相適應、相契合,使接受主體既渴望接受,又有能力接受,實現教授與接受的統一。其次,服務學生的發展利益。反復強調:“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堅持教育群眾和服務群眾相統一,既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又要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思想政治教育要轉變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單一角色,改變嚴肅抽象的作風和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增強服務者角色意識,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主動高效地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服務,把教育學生和關心學生結合起來,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的學習、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做到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幫學生所需、分學生所憂、解學生所困,為學生的情感發展、人際交往、興趣志向、學業指導、心理健康、理想信念提供全面、及時、貼心的指導和服務。再次,在與大學生共境體驗中保持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判斷問題的準確性、增強解決問題的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接觸并體驗受教育者的生活領域,善于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要把對學生的深厚感情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借助各種教育情境資源營造具有感染性的情感氛圍,通過體驗情感共鳴,感悟心靈契合,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增強學生的理性判斷,在潛移默化中驅動并引導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
2.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生活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生活化。不僅要將抽象性、理論性的原理與內容回歸生活,找到與現實生活的邏輯相結合的基點,將理論教育現實化、生動化、具體化;還要將社會生活領域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新熱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價值的資源,補充和豐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去;更要立足于現實社會中遇到的各種思想上的、道德上的、觀念上的問題與困惑,選擇和設計教育內容,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解決人生困惑、詮釋社會問題、提升生存意義、引領價值觀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單向灌輸的說理講授方法,以實際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注重教育雙方的雙向交流互動,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為共同提出問題、共同探討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吸引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教育內容的內化與外化。要從大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視角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積極探索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接受形式,可以借鑒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實踐感悟法、專題教育法、情境體驗法等。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要貼近生活,彰顯規范性與生動性、哲理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動了解、熟悉并進入大學生熟悉的語言環境,縮小與大學生之間的話語鴻溝,拉近與大學生的心理距離,進而將深奧、抽象的教育內容以平實、生動、豐富的形式展現給大學生。
篇9
加強大學生廉政法制教育,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過程中追本溯源的關鍵環節,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公共利益、公共資源、公共關系,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成為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設性力量,從而打牢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社會基礎。高校廉政法制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培養塑造人的社會生態系統,或者說是宏觀社會生態系統當中的一個子系統,運用生態學的分析方法來研究高校廉政法制教育可以把教育有效性問題以及有效運行過程問題的分析放置到生態系統的視域當中進行探討。
一方面,高校廉政法制教育的生態問題內涵應該包括靜態和動態系統兩方面。從靜態角度研究構成高校廉政法制生態的各個環境系統或者社會要素各自的特性和對于廉政教育的意義;從動態的角度研究廉政法制生態的發生機制,即研究廉政生態形成與維持的能動性過程。從靜態的角度來看,構成一個社會廉政存在的社會環境要素,包括社會價值取向要素、家庭要素、學校要素、法律要素和文化要素。首先是社會價值取向問題。教育部提出大學階段廉潔教育的目標和主要內容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和主導,加強法制和誠信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組織學習黨和國家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引導大學生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的職業觀念。”在家庭環境的影響方面,由于家長對廉政法制教育認識不到位,忽視了家長對子女的影響力。如有些家長對其單位領導的不廉政不是客觀評析,而是在子女面前帶著羨慕的口吻對單位領導的行為進行不恰當的評價。這樣的言辭往往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塑造,子女也往往會按照家長的說法去努力,從而導致部分大學生缺乏廉政、誠信意識。再次是學校廉政法制教育方面的問題。學校在片面追求就業率的狀態下,往往會“忽視”對學生的廉政法制教育。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對機制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所導致的。其實,廉政法制文化具有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和穿透力,廉政法制文化通過潛在的熏陶和滲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廉政光榮,貪污可恥”的生態性理念,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另外,法律體系的完善是廉政法制教育的本身要素,是廉政法制教育的基本條件。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廉政法制生態的形成與維系過程就是一個各種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因此,我們在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的基礎上通盤考慮廉政法制生態系統的社會價值取向要素、家庭要素、學校要素、法律要素和文化要素。
另一方面,高校廉政法制教育的生態學基本理念包括整體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動態平衡原則。整體性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特征。黑格爾認為,“自然界自在地是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整體,即生態系統本身,完完全全地創造并模塑著它的組成部分”。正因為高校大學生廉政法制教育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一個相對整體,而其中各組成部分同樣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有機部分;各要素之間及要素與外在系統之間是開放性、動態互關系,因此對大學生廉政法制教育的既要重視整體,又要重視局部和要素,要努力保證整體與局部在的動態平衡。廉政法制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態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美國學者B.科莫涅爾認為,“一切事物與一切事物有關”是生態學最重要的規律,生態學研究一切事物與其他事物的關系。大學廉政法制教育生態系統是由相互依賴的若干要素組成,各要素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系,構成一個綜合的整體,以實現一定的功能。它包括大環境和小環境,宏觀和微觀以及各個因素,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生態系統內部各生態要素之間是彼此關聯統一的、相互影響的,并且這種影響將持續不斷。系統論的基本原理之一是開放性,如果教育者能夠運用系統論的眼光分析廉政法制教育的構造,就能夠關注教育系統各要素之間的協調性,充分發揮各要素的積極性和能力,從而提高教育系統的運行效果。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能夠長期保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廉政法制教育系統中的生態平衡強調了具有系統與其所處的生態環境之間的能量與物質之間的交換,主要表現為教育系統與外在環境之間結構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等。因此,高校廉政法制教育生態系統與社會生態系統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中要保持一種有序性和持續性,形成教育生態系統與社會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二、大學生廉政法制教育的實現機制
廉政法制教育生態系統作為一個多元因素構成的復雜整體,其所有要素是以一個網狀的關系而使彼此相互關聯,在這個關系中,所有的教育要素都是相互依賴的。因此,生態學理論的廉政法制教育路徑必然始終關注各種要素之間的配合和銜接。基于此,我們將從發揮多元主體能動性和多種載體的廉政法制教育功能兩方面闡釋廉政法制教育實現機制。
首先,從發揮不同主體的能動性出發,高校廉政法制教育必須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個人四位一體的體系。根據社會協同理論,高校論證法制教育需要一個多方資源共同配合的平臺。實踐證明,學校、家庭、社會、個人在高校廉政法制教育中雖然所處的角色不同,但均可以逐步形成優勢互補的運行狀態,從而將單一主體整合在一起,發揮出各自最大的能量。“建立健全廉政教育教學的績效評價機制并注重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以此全面了解和衡量大學生的廉政意識、廉政表現及其發展水平,激發廣大師生廉政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其中,學校理所當然地成為廉政法制教育的“主陣地”,在完成國家規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基礎上,重點在廉政法制文化建設方面尋找突破口;高校教師同樣要扮演廉政法制教育的“主角”,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法律知識豐富等方面的優勢,在課堂上傳授正能量,培養學生的廉政法制意識。在大學,家長雖然從主角退居配角,但其在廉政法制教育方面的功能依然是主角,因此家長必須繼續保持優良的傳統,從正面的視角要求子女自覺塑造自己的廉政法制意識。
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單一、落后
伴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無疑被帶進了一個全新的信息科技時代,越來越多的創新觀念被人們理解接受并且服務著人們的日常工作于生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高校的必要課程,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但是就目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看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授課形式上,教學方法的陳舊導致學生已經很難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僅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建立,同時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思維的發展具有嚴重的阻礙。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陳舊,缺乏實用性
縱觀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過于陳舊,并且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伴隨著生活化的到來以往的教育內容很難適用并體現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育信息的滯后以及與現實生活的脫離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有同學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無。現如今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并且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改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其實踐能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確保思政教育的與時俱進。
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相應措施
(一)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生活實踐相聯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作為未來社會建設者的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到實踐中去。只有真正的實踐于外界的大環境后,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自主生活、學習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才能真正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想更好的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為學生創造適合的實踐機會與條件,以此來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發展。
(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獲得理想的成果,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尤為重要。高校之所以成為人們學習的目標無疑都是為了將來獲得更好的就業前景,但是伴隨著社會競爭意識的增強,許多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很難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合理的就業方向。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滲透到大學生的擇業過程中,積極的引導大學生進行真確的自我評價,積極調整心態,更好的幫助大學生解決擇業難的問題。其次伴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工具。大學生作為多媒體時代的領軍人物,更是花費了許多時間在互聯網上。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平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動態,通過網絡平臺更好的幫助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
(三)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實際生活的緊密連接
要想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的生活化,在確保教育理念、內容的改革基礎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實際生活緊密連接是思政教育生活化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本身就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實學生的精神文化。要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首先要幫助學生將他們認為不可實現的理想轉變為現實,其次還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性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培養。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