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幼兒幫扶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9 05:56: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困幼兒幫扶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貧困幼兒幫扶工作計劃

篇1

區教育脫貧工作,緊緊圍繞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大局,認真貫徹中省市區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現將2020年上半年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抓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教育脫貧工作計劃,明確了工作目標、具體任務和保障措施等,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印發了《2020年寒假期間開展教師“大家訪”和結對幫扶活動方案》的通知,安排了假期“大家訪”和結對幫扶的相關工作。 4月對各鎮辦問題整改工作進行督查,對存在問題的鎮村下達整改通知,限期銷號。5月對全區義務教育階段6-15周歲適齡兒童開展“四個系統”比對,進一步摸清了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底數。

(二)抓控輟保學。緊盯“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這一剛性要求,完善行政、教育“雙線”包抓機制和義務教育入學聯控聯保機制,根據扶貧對象動態調整和新學期學生的變化,今年分兩次對全區建檔立卡6-15周歲適齡兒童進行摸排比對,確保底數精準。對發現疑似輟學的學生進行了勸返和送教上門。同時加大控輟保學動態監測,嚴格落實周匯報、月考核、季度評比、“七長責任制”等10 項控輟保學制度,深入開展“千名教師大家訪活動”和“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對貧困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學習輔導和政策宣導,實時記錄幫扶情況,對建檔立卡學生開展“扶志扶智扶心”幫扶活動,確保貧困學生不輟學、不厭學、學得好。

(三)抓精準資助。落實“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資助政策,建立了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育全程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全區農村建檔立卡學生資助面達到100%。2020年春季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到位,資助總人數14861人785.04萬元。其中,發放學前困難幼兒生活費補助2206人82.725萬元,義務教育“一補”資金9079人343.9125萬元,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878人288.6萬元,中職教育助學金698人69.8萬元。

(四)抓政策宣傳。加強教育資助政策宣傳,印發了《商州區教育脫貧攻堅精準扶持政策一覽表》30000份,資助政策一覽表宣傳折頁5000份。各學校(幼兒園)均采取教師會、班會、黑板報、廣播、電子屏、微信公眾號、家訪等形式向全體師生及家長進行資助政策宣傳,提高了政策知曉率。

(五)抓項目建設。江蘇省援建的的藥王坪幼兒園和李河幼兒園9月1日份已經開園。異地搬遷點的安置點(幼兒園)和謝灣安置點楊峪河初級中學改擴建項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中我區53所學校的旱廁改造項目,目前53個項目,6月24日已經全部竣工投入。

(六)抓寧商協作。按照《2020年教育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和工作計劃。

(七)抓校地合作。春節前,學院開展文化扶貧送溫暖活動,書法愛好者為七星村群眾義務寫春聯。和政府協商并簽訂了《職業技術學院結對助力脫貧攻堅2020年度幫扶協議》,明確了雙方職責。學院采取餐廳消費、職工福利、推銷產品和校園零售等形式扎實開展消費扶貧,累計消費農產品11萬余元。合作共建的實驗中學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顯著提高;重視第四幼兒園產學研基地建設,其辦園特色成為幼兒教育的亮點。

(八)抓問題整改。深入開展問題自查自改,對于各級反饋問題,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分管領導包抓,鎮辦中心校、區直學校具體實施,在保證教學秩序的情況下,全力推進問題整改工作,實現問題排查徹底、整改清零。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控輟保學合力不夠。部分鎮辦、村級層面對控輟保學工作重視不夠,未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自身工作職責含糊不清,認為現階段控輟保學工作仍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職責。

(二)區外就讀學生資助掌握不精準。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放區外建檔立卡學生資助享受咨詢函5164份,收回了1083份,回收率21%。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扎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進一步夯實各級控輟保學責任,扎實落實輟學學生勸返、登記和書面報告制度,健全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確保建檔立卡家庭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加強送教上門工作督查指導,提高送教質量。

篇2

1、實施精準扶貧。組織實施《__鄉2015年“雙聯”和駐村幫扶工作計劃》,建立健全精準扶貧、駐村幫扶等工作機制,廣泛開展走窮親活動,協調相關部門全覆蓋走訪貧困戶222戶并分戶建立信息檔案,全面摸清貧困戶家底,研究制定針對性的扶貧幫扶措施。結合《__鄉2015年扶貧項目實施方案》,利用全鄉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新機遇,引導108戶貧困戶發展土雜雞養殖、核桃種植等產業,努力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能力。

2、加快產業轉型。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完成前期投資400余萬元的嚴灣村500余畝高標準獼猴桃基地建設,帶動全鄉新發展獼猴桃800余畝,配合鄉域外投資企業做好農戶土地流轉引導工作,預計今年秋收后將實施規模1000畝的第二期獼猴桃基地建設項目;穩妥落實全鄉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新發展茶葉600余畝,核桃500余畝。

3、落實民生工程。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完成職中招生12人;推進就業促進工程,引導城鎮新增就業1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人;完成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2074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6002人;實行低保動態管理,嚴格申辦流程,清退不符合條件15人,新增符合條件10人,城市、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助標準分別達到195元和140元以上;完成16戶農戶危房改造檢查驗收并進入補助資金申報程序,戶補助資金8500元。

4、狠抓環境治理。深入開展“五亂”治理、城鄉垃圾治理、“三線”環境治理以及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專項治理工作,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環境治理長效機制,組建村級垃圾治理小隊4支共計33人,配備再生資源回收員4名,建成垃圾中轉站1個,新建、維護垃圾收集池23個,建立再生資源回收點1個,擬建大型垃圾收集池2個。

5、優化社會管理。完成國家級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12對,新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4%,三查率達96%,對辦證的獨生子女獎勵經費100%兌現到位,積極落實計生“三結合”幫扶政策,規范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加強全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完成省級農民健身工程嚴灣村籃球場建設,成功舉辦__鄉“金馬賀歲”迎新春聯歡會,支持引導各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6、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和干部下訪活動,建立健全突出問題應急工作機制,在重大節日、敏感時期實行穩定信息零報告制度和動態信息通報制度,切實做好重點人員教育穩控工作,無越級上訪事件發生。全面落實 “大調解”工作領導責任制,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健全維穩工作臺帳,積極協調解決土地糾紛、民工工資矛盾糾紛20余起。

7、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建設,向上爭取資金7萬元實施270米通組公路硬化工程,妥善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即將開工建設。督促胡灣水庫引水工程順利實施,工程完工后可解決650人安全飲水問題。組建九黃路(__段)改造工程指揮部,穩妥推進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加快落實鄉衛生院建設、__學校改造及

幼兒園新建工程前期準備工作。8、推進土地確權。實行“四小組”工作法,分村組建數據收集、信息登記、檔案管理和糾紛調解4個工作小組,按照責任分工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全面完成全鄉1936戶農戶土地基礎數據收集并分戶建立信息數據檔案。

9、力促農業發展。強化養殖技術培訓,新增規模養殖場5個,出欄生豬0.8萬頭、肉兔2.6萬只、家禽2.5萬只,禽流感、豬瘟、口蹄疫、狂犬病免疫密度達到95%,有效抗體合格率達到70%,無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發生。全面推進林業發展“兩大工程”成果鞏固提升,無違法占用林地及違法采伐行為發生,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

10、狠抓安全工作。堅持安全工作“一崗雙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定期召開安全生產例會,強化安全宣傳教育和監管,實行聯合執法,深入開展重點領域“打非治違”行動,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上半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一般傷亡事故穩中有降。大力開展交通安全整治,形成部門聯動機制,協同片區派出所民警、鄉交管辦人員、安監辦人員對鄉域內機動車輛實行定期不定期排查,嚴厲整治機動車超載超速,實行“警示教育+處罰”機制,切實加強農村交通安全整治,全鄉交通安全形勢穩定。

1、缺乏政策扶持。我鄉沒有列入全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規劃,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和招商引資,廣大農民對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仍然不高,全鄉產業結構調整的比例不到30%,規模效應不能充分發揮,大部分農民仍處于觀望狀態。

2、資金籌集較難。雖然我鄉引進了__帝莊農業科技公司建設高標準獼猴桃核心示范基地,發揮了較好的帶動作用,但是自發種植的規模戶限于自身實力和融資不暢,降低了種植投入和技術標準,可能影響長期效益。同時,由于我鄉的茶葉、獼猴桃、核桃產業都處于起步階段,技術人才儲備不足,鄉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跟不上。

3、基礎設施薄弱。雖然我鄉境內通村通組道路已基本硬化,但出境主通道九黃路犍為段和__至黃丹段都路況較差,經濟發展制約瓶頸逐步凸顯。原有水利設施受損嚴重,缺乏政策資金投入,加之__地形屬斷頭山,水資源匱乏,農業水利設施嚴重滯后于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制約了現代農業發展。

1、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設施建設,盡快設施同心村一組通組道路硬化工程;強化協調配合,穩妥推進九黃路(__段)改造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力促項目開工建設。全面落實胡灣水庫引水工程,盡早解決農戶飲水難題。加快推進鄉衛生院建設工程,落實__學校改建及幼兒園新建工程。

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嚴灣高標準獼猴桃基地輻射帶動效應,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加大農戶土地流轉引導力度,力爭順利實施規模1000畝的第二期獼猴桃基地建設項目,穩妥實施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新發展茶葉800畝、核桃600畝。

篇3

在2009年法治XX建設八件實事中,涉及區教育局的實事項目是第6項“健全助學制度”,具體內容為除繼續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和課本費外,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免除城鄉低保家庭和低收入純農戶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各項費用,減免非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家庭學生的學費。對所有來寧務工人員子女全面免除雜費,使在我區就學的外來民工子女,享受雜費、課本費和借讀費三項全免的同城待遇。今年,我區將投入140萬元,繼續推行幼兒助學券政策,從幼兒教育到高中階段,讓各類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全面普享政府“綠色助學”的惠民措施。

2009年以來,我局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八件實事項目工作,現將工作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會議、文件精神,我區認真貫徹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助學政策,依據市教育局《關于建立健全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實施意見》,對具有全日制正式學籍的一、二年級的中職學生按月發放助學金,2009年,我區每月發放2200人,發放助學款共計330萬元。

2009年,全區免收義務教育階段雜費共計47850人次,免收金額568.59萬元;提供免費教科書總金額376.09萬元,享受人數為59752人;對困難家庭實施教育救助共計2565人次,減免學習費用91.68萬元(其中高中、職校528人次,減免金額60.09萬元;幼兒園59人,減免4.72萬元)。總數中對低保家庭、低收入純農戶家庭分別減免1963人次、403人次,減免金額分別為56.40萬元、24.85萬元。為抓好文件的貫徹落實,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確責任分工,落實機制保障。根據XX區依法治區領導小組關于“法治XX”建設八件實事的工作安排,經區教育局局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對涉及的實事進一步分解,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分別由計財科、普教科、成職教科與托幼辦負責,并成立領導小組,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相關科室定期匯報工作實施進展情況,以確保涉及的實事按期保質保量完成。

第二,嚴格執行文件,確保救助到位。根據《區政府關于促進低收入純農戶增收的意見》及修訂后《教育救助實施辦法》的要求,同時結合市教育局《關于修改“助學券”制度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們進一步擴大了“助學券”制度的發放范圍,包括原享受本市城市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在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的學生,新增納入XX市低收入純農戶家庭在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的學生,同時也擴大了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救助范圍,對低收入純農戶家庭子女就讀區內、外公辦高中(含職高)學校的,高中階段學費、住宿費全免或者全額補助。同時為了更好地落實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關于做好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工作的通知及市教育局關于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的工作意見精神,我們召開了中小學校長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分管校長和收費管理人員進行了專門學習,對免收課本費及雜費工作的實施內容、方法、范圍、標準進行傳達部署,確保學校能夠正確運用政策,做到應免盡免。2009年春、秋季開學,區財政均將應免雜費的專項經費及時撥付到學校,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免費提供的教科書已由省財政統一支付。

第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曉程度。要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使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家庭都能了解政府出臺的教育政策,讓困難家庭子女都能及時得到教育救助,關鍵在于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政策知曉率。為此,我們采取三種形式,在三個不同層面開展宣傳工作,確保政策宣傳到位。一是充分利用區“一報兩臺”、XX教育信息網等信息傳媒,在全區范圍進行廣泛宣傳。二是學校通過宣傳欄、廣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直接宣傳。三是各街道、各社區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載體,對居民尤其是困難家庭進行重點宣傳。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這樣的宣傳方法,及時提示困難家庭學生或家長按時到規定地點辦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深入調查摸底,健全工作臺帳。我們在每學年開學前開展細致調研,及時了解掌握全區各街道困難家庭的狀況,制訂出全區年度教育救助工作計劃和目標,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各學校都建立了困難家庭學生救助臺帳,全面完整的反映受救助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救助渠道,保證每一戶困難家庭子女都能得到救助。同時,各學校還對本校困難家庭學生的救助情況進行公示,使教育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開,接受社會的廣泛監督。

第五,拓展救助渠道,擴大惠民范圍。充分發揮教育系統黨、團組織的作用,通過設立愛心基金、建立獎學金制度、開展勤工儉學等,不斷加大對貧困生的幫扶力度。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機關企事業單位送溫暖、社會團體、個人捐助和愛心班、春蕾班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積極主動和企業、系統、部門等單位或個人聯系,為貧困生爭取更多的救助資源,拓展教育救助、捐助渠道。

篇4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宣教培訓

常年在縣電視臺開辟“蒸水安監”宣傳專欄,對全縣人民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常識宣傳。投入6萬余元,在我縣境內高速公路出口和主要道路旁新增4塊高標準的大型安全生產戶外宣傳牌。 6月16日,我局牽頭組織縣直相關單位在夏明翰廣場舉行“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1000余人次。縣住建局、安監局聯合舉辦建筑施工項目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安全生產專題教育培訓班。縣安監局、人社局聯合舉辦全縣鄉鎮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暨工傷保險業務培訓班。上半年,縣安培中心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期,1100余人參加了安全教育培訓并通過考核。

(二)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1、嚴正行政許可。嚴格安全生產行政許可條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推行安全生產行政許可現場審查把關制,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一律不予行政許可。上半年,共對110家煙花爆竹零售經營網點、5家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農藥、油漆店)進行頒證和換證。督促3家非煤礦山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另有 6家采石場安全生產許可證申報資料已報市局,安全生產許可證正在申辦當中。

2、嚴明執法檢查。緊緊抓住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等主要節假日,突出礦山、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等直管行業領域,嚴格依法進行安全檢查。上半年,共出動行政執法人員499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47家,查處各類安全隱患215條,督促整改到位210條。加強對制鞋、箱包、水泥、陶瓷、礦山等職業危害相對嚴重企業的職業衛生監管,督促用工單位做好職工體檢工作,建立職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3、嚴肅隱患治理。充分發揮安委辦綜合協調平臺作用,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分級分類建立臺帳,對重大安全隱患,由縣安委掛牌督辦。上半年,共下發安全生產隱患《督辦令》、《督辦函》13份。3月份,縣安委接到縣教育局報告,稱大安鄉天翼幼兒園后面山體出現開裂、移動現象,整座山體向該幼兒園墻體方向移動約20公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對該幼兒園300余名師生人身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縣安委辦分別給縣國土資源局、縣教育局下達了督辦函,要求其迅速落實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目前,該處隱患現已按要求整改到位。

4、嚴格復產驗收。嚴格落實省、市關于高危企業節后復工復產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逐行業制訂了節后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復工復產程序和標準,嚴把高危企業復工復產驗收關。對不符合復工復產條件的和經整改后仍達不到復工復產條件的高危企業,堅決不予以復工復產,同時,由屬地鄉鎮人民政府安排專人進行盯守監控。

5、嚴密防汛保安。我局多次召開重點礦山和尾礦庫企業主要負責人防汛保安專題工作會議,下發加強防汛工作的相關文件,要求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儲備應急救援物資,安排專人、專班實行24小時值守。同時,明確了聯系尾礦庫汛期安全的縣級領導、鄉鎮領導和部門領導,督促企業建立健全汛期防災應急救援體系,突出抓好尾礦庫安全度汛、地下礦山防排水、露天礦山及在建項目防山洪地質災害三個重點,確保將防汛措施細化落實到每個企業、每個崗位,確保安全度汛。

(三)持續深化安全生產“打非治違”

我局始終保持安全生產“打非治違”的高壓態勢,按照省、市、縣“安全監管執法年”活動的統一部署,我局對日常檢查中發現的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單位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單位,組織開展集中執法行動,堅決予以打擊取締。今年3—4月,我局會同商務、市場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聯合開展2次加油站專項整治行動,取締非法加油站點4個。5—6月,我局對縣城建成區范圍內煙花爆竹經營網點開展常態執法,取締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經營網點24家,依法收繳非法煙花爆竹200余件。同時,我局還加大對企業安全生產違規違章行為執法力度,今年上半年,我局依法下達有關執法文書237份,對35家企業進行立案調查,行政處罰32.6萬元。

(四)穩步推進安全生產達標創建

1、企業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

今年來,我局不斷加大企業標準化建設工作力度,在強力推進高危企業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同時,將此項工作向工貿行業拓展。上半年,我縣2家非煤礦山企業、2家危險化學品企業通過三級標準化驗收。工貿行業領域,業美紙業、榮爾電氣等2家企業已通過三級標準化驗收,雅典娜石英石有限公司、三泰化工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正在積極創建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

2、示范縣、示范鄉鎮創建進展良好

4月14日,我縣組織召開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各鄉鎮、縣直相關單位示范縣創建工作任務和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行動,示范縣創建工作有序推進。井頭、樟樹等鄉鎮正在積極創建省級安全生產示范鄉鎮,曲蘭、樟木等兩個鄉鎮也正在積極努力,完善相關工作,為創建市級安全生產示范鄉鎮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統籌兼顧做好其他各項工作

全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局高度重視,把學習教育活動作為2016年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研究制訂下發《關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組織全局黨員干部職工認真開展學習,組織專題討論,深刻查擺問題,嚴格對照檢查,切實抓好整改,第一專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得到了縣委督導組的充分肯定。杉橋鎮兩塘村作為我局精準扶貧村,局黨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駐村扶貧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龍建斌帶領班子成員和工作隊員經常深入兩塘村了解相關情況,與村支兩委一道共同商討了兩塘村2016年扶貧工作計劃。結合兩塘村實際情況,出臺了詳細的貧困戶發展產業扶貧以獎代補方案。局班子成員、工作隊員與兩塘村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幫扶,扶持他們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我局在工作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2萬元扶貧資金,支持幫助兩塘村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二、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干部還沒有把安全生產當作底線工作來抓,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真正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不夠、深入基層發現解決問題不多,積極主動抓安全生產能動性不夠,部分領導干部帶隊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執行不到位。

(二)安全監管不到位。部分單位不能很好的履行自身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對情況復雜、基礎較差、難度較大的,不想管、不愿管、不會管,以致在安全監管中出現薄弱環節。

(三)安全投入不到位。部分單位對重大隱患的消除、重大問題的解決,缺乏足夠的決心和負責任的精神,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則省。部分企業舍不得花救命錢、保命錢,安全培訓敷衍了事,隱患治理能拖則拖,象征性進行安全投入,個別企業甚至沒有安全投入。

(四)責任追究不到位。發現問題不能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普遍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側重于事后追責,對事前問責力度不夠。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大宣教培訓力度。繼續采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做到安全生產入腦、入心,宣傳到鄉、到村、到戶;繼續大力開展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做到高危企業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全覆蓋,同時,積極穩妥向工商貿行業推進。

(二)進一步深化 “打非治違”。定期組織各鄉鎮、縣直相關單位對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進行全面細致的摸排,對排查出來的非法違法企業,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堅決予以打擊,確保取得實效。

(三)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四大三基”行動和“三三”重點工作,結合示范鄉鎮創建、示范縣創建、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進一步規范、完善和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全縣安全生產本質水平,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篇5

省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現將XX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采取多種措施認真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凝聚未成年人保護合力。市委、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把《未成年人保護法》納入“七五”普法規劃及重點普法目錄。相關職能部門各盡其職、各負其責,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發展進步。發揮校園陣地作用,不斷提升校園安全防范能力,同時強化檢察、審判、司法職能,創造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治環境。

(二)強化宣傳教育,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意識。一是加強陣地建設。在公共場所和網絡平臺,廣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營造濃厚普法氛圍,市級媒體機構播發相關稿件、公益廣告16000多次。二是加強隊伍培訓。以“法律六進”活動為載體,定期組織普法、執法隊伍開展專項培訓,市檢察院、市法院組建專班開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進課堂教師團隊培訓。三是加強課堂教育。全力推進法治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活動,將法治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通過聘任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法律顧問,開辟法治教育第二課堂,專題講授《未成年人保護法》1000多次。四是加強實踐指導。開展“法治文化校園行”、“法治進校園”、“檢察院開放日”等行動,通過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參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等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護能力。

(三)推進社會治理,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一是優化社會文化環境。在有條件的縣市區推進“四館一中心”、農家書屋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面向未成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近年來取締經營性娛樂場所147家,查繳各類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1100余件,查處網吧相關違法行為186起,刪除、封控涉“黃賭毒”類有害網絡信息6萬余條。二是優化校園周邊環境。開展校園周邊治安隱患排查1000余次,妥善化解涉校糾紛133起,整改安全隱患323處。持續開展“護蕾行動”,在中小學、幼兒園設立“護學崗“,增設交通警示牌,扣留、責令整改非法改裝、改型接送學生車輛。三是優化校園內部環境。進行校園安全隱患大排查,整改安全隱患300多處。積極開展市級“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四是優化社會用工環境。持續開展用人單位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和執法監察工作,未發現使用童工及侵害未成年工合法權益情況。積極開展“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

(四)落實關愛幫扶,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一是完善“控輟保學”機制。采取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適齡殘疾兒童送教上門、貧困生資助等多種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近三年以來,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5%以上。經常性開展適齡殘疾兒童送教上門。二是關愛特殊群體未成年人。在全市各鄉鎮積極選配兒童督導員、村(社區)兒童主任。探索建立留守兒童活動基地,目前依托枝江市掛牌了2個留守兒童活動基地。積極開展建檔立卡留守兒童“雙結雙促”關愛幫扶工作,組織師生與留守兒童、困難兒童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扶關愛10918人次;團市委開展暑期關愛留守兒童“希望家園”活動,關愛留守兒童超萬人人次;市民政局定期為全市孤兒發放生活保障金及慰問金。三是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立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輔導站和青少年維權觀測站,打造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及服務團隊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為967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心理輔導。每學年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20節次,實現有條件的學校心理咨詢室全覆蓋,為15350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四是提供司法援助和救護。市司法局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青少年維權崗,開辟綠色通道,確保未成年人得到及時、便捷、精準的法律援助。五是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團市委通過“希望工程”系列助學濟困活動,爭取助學資金500余萬元;市婦聯組織女企業家協會、關愛單親家庭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愛心助學、公益朗讀等活動,先后為困難兒童及家庭捐款捐物40余萬元。

(五)提升教育質效,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一是抓好教育教學改革。啟動研學旅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中招生考試以及新高考等教學改革;出臺義務教育學校“賦能提質”新八條,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完成普通高中高一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及選科走班工作;深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改革,與企業合建實訓基地9個,聯合冠名辦班培訓學生460余人;推進特殊教育學校開辦高中班,實現12年免費教育。二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目標,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推動生態小公民向生態好市民的轉變。夷陵區、枝江市“生態小公民”活動獲全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高度肯定。三是抓好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結合“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4.25”全國計劃免疫宣傳日、世界衛生日等各類宣傳日活動,開展結核病、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等重點傳染病專題健康教育。每年開展學生健康體檢,建立學生體檢健康檔案。每年秋季學期開展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和補種工作,2019年,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率100%,補證111人,補證率100%;補種275針次,補種率98.21%。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聯動機制。目前我市未保工作各部門職責相對分散,工作銜接困難。例如家庭教育,教育、婦聯、村(社區)等單位履行家庭教育職責時,普遍反映缺乏專業力量;而我市家庭教育專家志愿者自發組織的公益講座,卻難以組織家長參加。這就需要我們將碎片化的未保職責和資源整合成自上而下、系統化的機制體制,形成多部門聯動的“反應堆”。

二是未成年人“四道防線”存在漏洞。近三年來,我市均審理過被告人為未成年人、被害人為未成年人的案件,反映出我市未成年人“四道防線”存在漏洞,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層面更加重視。主要表現為監護人缺失、缺位,學校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安全,社會網絡不良文化沖擊大,群眾法律意識淡薄。

三是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工作有待加強。由于監護人監管不力、關愛缺失,留守兒童易出現感情失落、學業失教、生活失助、健康失保、安全失防、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等情況。我市雖然已建立“三留守”群體關愛聯席會議機制,開展了“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行動,但物質層面資助偏多,精神層面關愛不足,還需在滿足留守兒童心理需求、學業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精耕細作、落細落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責任機制,協調各部門將問題、信息、經驗鏈接共享,增強全社會共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力。

(二)進一步筑牢未成年人保護防線。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采取多種形式繼續辦好家長學校,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發揮好學校主陣地作用,加強對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法治社會環境,全力推進《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鼓勵群眾及時舉報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督促監護人明確自身職責,引導未成年人遠離危害、防范侵害。

篇6

近年來,云南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安排,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在政策制度、經費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云嶺大地,校園變美了,教學設備先進了,優質學位增多了,好學校多了;進行了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教育均衡步履堅實,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云南在探索中前行

義務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礎。我國九年義務教育2011年底全面普及之后,均衡發展成為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體現。

2006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規定,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責任。2010年頒布實施的教育規劃綱要,明確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地位和目標。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黨的十報告把“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作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云南省委、省政府突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中之重的地位,先后安排了5.8億元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對已通過國家認定的9個縣市區和今年申報國家評估認定的49個縣市區,每縣市區安排1 000萬元的專項資金,著力解決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短板”問題。

2015年底,昆明市五華等9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楚雄等17個縣(市、區)通過省級督導評估。2016年又有盤龍等32個縣(市、區)通過省級督導評估。若今年申報基本均衡的49個縣(市、區)都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我省就將有58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目標,占全省129個縣(市、區) 的45 % ,基本達到全國去年的水平。這將標志著云南義務教育事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開始新的征程,面臨新的目標任務。

“確保2019年全省129個縣(市、區)全部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當前,我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 9月12日,在易門縣召開的全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評估現場推進會上,省委高校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周榮吹響了云南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工作沖鋒的號角。

為確保到2019年全省129個縣(市、區)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這一總體目標,推進會強調,必須按期完成4個階段性工作任務:2015年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的五華區等9個縣(市、區)必須抓好鞏固提高工作,要經得起國家的檢測和復查,在確保基本均衡基礎上向優質均衡邁進;2016年申請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盤龍區等49個縣(市、區)要加強整改,確保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2017年規劃實現基本均衡的呈貢區等40個縣(市、區)要將義務教育均衡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盡快安排部署;2018年、2019年規劃實現基本均衡的昭陽區等31個縣(市、區)底子薄難度大,要提早謀劃。

“要繼續加大投入保障,加快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均衡配置教師;進一步強化控輟保學工作,消除厭學輟學現象;逐步消除大班額現象;繼續抓好關愛幫扶,促進教育公平;健全督導機構,強化教育督導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確保到2019年我省所有縣市區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周榮廳長在講話中對今后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明確的安排部署。

昆明五華區:萬紫千紅春滿園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實現教育均衡,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一直是五華區教育的努力方向。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積極打基礎、探路子、提質量,創新管理模式。近年來,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征程中,五華區一步步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五華區政府堅持規劃優先、投入優先、資源配置優先,不斷改進辦學條件。

4年來,先后實施“校園標準化建設”等20多個重點項目,3年來新增教育用地近380畝。2012―2015年,教育財政撥款逐年增長,增長比例分別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0.13、0.3、0.14和9.76個百分點。扎實推進“校安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建校舍153 461平方米,抗震加固校舍6 042平方米,消除危房5萬余平方米,增加公辦學位5 900個。加強教育設施設備建設,“十二五”期間投入6 434萬元購置教學設施設備。

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目標,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五華區探索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新路子。深入推進教師人事規范化管理,堅持校園編制每年動態調整。實行校(園)長公開選聘任用制度,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2014年啟動實施“51336教育人才培養計劃”(即:5年內在中小學幼兒園培養出10個優勢學科,30位名校園長,30位專家級名師,600名精英后備軍)。同時,把引進高水平教師也納入全區人才引進規劃,3年來共引進省內外高級教師15名。五華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注重優化學生學習方式,圍繞素質教育需求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創新教育質量監督評價體系建設,啟動“昆明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試點工作。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 2005年以來,五華區初中公辦學校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連續11年位居昆明市第一。在積極推進教育公平上,五華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能助盡助的教育資助政策。成立學生資助中心,建立學生家庭信息動態管理系統,綜合采取減免、補貼、獎勵、貸款等方法助貧助殘。深入實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云南省“醫教結合”實驗區項目。2014年,投入“兩免一補”、營養改善計劃資助金和其他各類助學資金約2 200余萬元。五華區著力消除大班額,成績突出。56~65人以下的班級數,從2012年的213個下降至2015年的104個;66人以上的班級數,同期從49個下降至9個。落實“兩為主”原則,安排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成績喜人。

如今,五華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已順利通過國檢,在新的起點上、五華區確立了新的目標、有了新的展望。

在進一步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礎之上,在2016-2018年,五華區將投入資金近40億元,增加教育用地725畝,新建或改擴建5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新建和改擴建校舍面積達43萬平方米,增加2億余元的教學設備。今年區政府專門提供統建公租房711套,為實現全區教職工安居樂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9月3日,五華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實施方案已通過政府常務會,按照400~800元/月不等的標準進行發放,少數民族教師適當提高標準,教師節前已落實到位。

開遠市:腳步鏗鏘拓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路

開遠市地處云南東南部。現有小學42所,教學點101個,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中13所,職業高中1所。有教職工4 112人,在校學生53 508人。

近年來,開遠市緊緊圍繞“有學上”“上得起”“上好學”三大主題,以構建“幸福教育”體系為目標,銳意進取、高位推進、統籌發展,形成了城鄉教育工作一體化推進、一盤棋運行的良好格局。于2015年11月順利通過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檢查。

開遠市以政府主導,通過實行政策優先、投入優先、組織保障優先,確保學校硬件均衡。開遠市把教育工作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先后出臺了《加快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定》《加快城鄉教育均等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等20多個文件。2012―2015年,全市教育總投入分別為4.21億元、5.29億元、4.68億元、5.78億元。同時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間,投入農村校安工程資金約占全市校舍總投入的三分之二。實行市級四套班子領導聯系包保學校制度;將教育指標納入鄉鎮(街道)和各部門年度考核體系;選強配齊督學隊伍和督導評估專家隊伍,形成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強大合力。

以優化配置,以科學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確保校際辦學差距逐步縮小,抓好校際均衡。2012年以來撤并小學5所、校點19個。同時為農村薄弱地區、城區學生集中區域新建標準化學校,促進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累計投入校安工程資金4.1億元,建成標準化學校22所,在建6所。推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實施。2010年和2013年,分別投入資金1 400余萬元和3 388萬元,為全市中小學配置標準化教學所需設施設備,2015年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通過“國檢”后,又投入資金444萬元,增配和升級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全市城鄉學校標準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7 000余萬元。建成教育門戶網站;完小以上學校建成校園網、校園網絡安全監控和校園廣播系統;建成網絡視頻示教系統、互聯網絡評卷系統、繼續教育遠程全員培訓系統。

以完善政策措施,讓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實現“零擇校”,讓貧困學生不因貧困失學,讓殘疾學生不掉隊,讓留守兒童不孤單,讓隨遷子女不受歧視,全力保障各類學生受教育權利。開遠市建立了從學前幼兒到博士研究生的一條龍資助獎勵體系。2012年至2015年,共發放學生資助金2 412.27萬元,受惠學生47 070人次,兌現了“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實施“陽光教育行動計劃”,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的合法權益。目前,全市中小學招收適齡殘疾學生160名,開設智障兒童特殊教育班2個。近3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中小學校就讀率保持在95%以上。

經過多年努力,開遠市城鄉義務教育差距正逐步縮小,均衡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成效明顯。201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平均分比全州高66.86分,高考一本上線率15.7%,600分以上33人;2016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平均分比全州高35.77分,高考一本上線率17.5%,600分以上51人。

彌渡縣:實現適齡兒童少年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

彌渡自古就是“文獻名邦”,素有“興學重教”的優良傳統。一直以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入實施“教育強縣”戰略,以“窮縣辦大教育”的決心和勇氣,舉全縣之力,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5年11月,全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并于今年2月23日被教育部予以了公示確認,彌渡縣順利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實現了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根本轉變。

彌渡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成立高規格的工作領導組,細化工作方案,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工作要求、部門職責、責任領導,完善責任監督和問責機制,全力推動工作落實。

彌渡是全省7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是典型的窮縣辦教育。但為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彌渡縣舉全縣之力。

從2010年起每年安排教育經費1 000萬元。2012年以來從土地收益金總價款中計提2%的教育資金1 014.03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3年5 397萬元中計提3 759.91萬元、3年足額征收教育附加1 367萬元。2012年至2014年,全縣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撥款分別為28 496萬元、35 073.8萬元、44 224.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67%、23.08%、50.26%,確保了“三個增長”,做到各類教育專項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專款專用。2009年以來,全縣投資5.3億元(其中:縣級財政投入近1億元),新建校舍31萬平方米,排除危房25萬平方米,新征土地987畝,整體搬遷學校18所,改擴建學校88所,建成教師宿舍1 013套,山區、壩區、城鎮學校的辦學條件差距明顯縮小。

2008年以來,全縣累計招聘教師609人,并將大部分新招錄教師充實到山區、農村中小學校任教,促進校際間師資力量均衡。目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生師比小學為17.22∶1,初中為13.80∶1。堅持待遇、職稱向山區傾斜,鼓勵教師到山區任教,鄉鎮教師晉升初、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受結構比例限制,每年表彰20名長期在山區和艱苦地方工作的教師,有效穩定了山區和農村學校的教師隊伍。

彌渡縣還特別加大標準化學校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力度,注重各類設施設備配置,保證全縣中小學山區、農村、城鎮辦學條件基本均衡,保證適齡兒童少年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抓實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工作,實現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全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00%由公辦學校接納,“三類殘疾”兒童100%入學。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51所學校實行營養早餐,52所學校實行營養午餐的供餐,覆蓋面達100%,做到食品采購規范、資金管理嚴格,學生體質健康明顯改善。做好“兩免一補”普惠工作,及時、足額發放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資金。積極建立健全兒童少年關愛體系,創建“留守兒童之家”16個,“鄉村學校少年宮”5個,為兒童少年搭建了集課外學習、心靈溝通、才藝展示、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活動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兒童少年的快樂成長和全面發展。

臨翔區:補齊短板抓均衡

臨翔區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全區脫貧摘帽的前提條件,放到奮戰扶貧攻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進一步找準發展定位,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夯實發展基礎,強力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根據區內學校布局情況、城鎮建設和均衡發展需要,臨翔區制定了《臨翔區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使學校數量、學校分布、辦學規模、服務半徑更趨合理。2010年以來統籌資金7.4億元,創新實施“校安工程”“全面改薄”、標準化學校建設、“10.7”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項目,辦學條件普遍改善。增加投入,補齊短板。2010年以來,共投入資金5 108.64萬元配備多媒體電子白板,學科實驗室、音體美設施、圖書、計算機等教學設備,全區中小學設施設備配備水平整體提升。

為有效支撐均衡發展,臨翔區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機制。制定了《臨翔區中小學幼兒園及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意見》,明確了編制標準,滿足教學需要。2012年以來,全區共招聘教師436名,全部安排到農村或薄弱學校任教。建立城鄉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推行“強校”+“弱校”結對幫扶模式,有序推進城鄉、校際教師合理流動;同時,與華中科技大學開展以思想引領、學生資助等方式實施教育精準扶貧,成效明顯。臨翔區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在績效工資和崗位補貼上向農村教師傾斜,農村教師月績效工資平均水平高出城區學校教師520~800元,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

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完學率、鞏固率,提升學校發展內涵,著力促進質量均衡。臨翔區切實加強《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建立義務教育入學機制,實行按區域劃片招生,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建立關愛機制,建立了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學生的關愛機制。抓實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的控輟保學領導小組,建立了各級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共同負責的控輟保學多級聯動機制,有效落實控輟保學工作。全面落實惠民助學政策。探索覆蓋學前教育到大學的救助體系。2010年以來,累計下撥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制生活補助9 781.45萬元、惠及學生19.9萬人次,認真實施農村學生(含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區財政投入2 028.55萬元,受益學生13.94萬人次。實施“名師入臨”工程,開展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品位特色創建活動,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實施“以校長專業成長促進品牌學校建設”科研項目;認定區級特色教師279名,強化特色辦學,促進內涵發展。

易門縣:換擋提速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易門縣深入推進“數字校園、綠色校園、文化校園、平安校園、質量校園”五化校園建設,充分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愿望,全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效明顯,60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條件均達7項及以上省級指標,2002年至今,全縣中考(學業水平考試)平均分連續15年居玉溪市第一,報考率、優生率位居玉溪市前列。今年6月,易門縣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通過了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

易門縣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投入責任,優先安排義務教育經費支出,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2012―2015年,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撥款從20 158萬元增至33 811.6萬元,年均增長18.8%;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小學從4 565.9元增至9 905.3元,年均增長29.5%,初中從5 351.3元增至12 784.2元、年均增長33.7%;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小學從862.5元增至3 072.2元,年均增長52.7%,初中從945元增至6 363元,年均增長88.8%;教職工年人均工資從52 557.5元增至66 968.8元,年均增長8.4%。農村稅費改革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累計3 915.6萬元,用于義務教育2 174.7萬元,比例達55.54%。2016年,縣財政投入資金1 459.5萬元,加省級專項獎補資金1 000萬元,全部用于義務教育設備配備及教師培訓支出,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態度和決心。

此外,易門縣采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等有效措施,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易門縣制定《易門縣2012―2020年中小學校點布局規劃》,通過并、遷、擴等措施,全縣共撤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8所,搬遷新建學校3所,改擴建中小學57所,學校布局、校園規劃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齊全。先后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美麗100校園行動計劃、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中西部農村初中改造、“全面改薄”5類項目。2013―2015年,共拆除D級危房4萬平方米,加固B、C級危房13.88萬平方米,新建校舍9.2萬平方米。按照“統一標準、均衡配置,建設一校、達標一校”的原則,落實人員,明確職責,科學規劃,投入資金6 957萬元,均衡配置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器材、多媒體遠程教育設備、圖書等資源,建成集教學、管理、評價為一體教育云平臺,深化玉溪“互聯網+教育”應用。全縣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易門縣建立并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將全縣初中、小學分為5大學區,通過實施“人才交流、資源共享、教研聯片、名校帶動、共同發展”工程,搭建互動交流平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補齊薄弱學校師資短板。2013―2015年,全縣城鄉校際間校長交流45人,教師交流558人次;學區內教師交流1 015人次。通過公開招聘、縣外選調補充義務教育階段短缺學科教師。2013―2015年,共招聘短缺學科教師147人,縣外選調23人。面向全體教師,完善分崗、分類、分層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體系,建設“菜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教師培訓服務平臺,實施骨干教師培養工程。2013―2015年,全縣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8 948人次,平均每年培訓達2 982人次。現有省級骨干教師5人,市級骨干教師30人。

值得一提的是,易門縣所有公辦學校招生向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開放,與本地戶籍學生享受完全同等的政策。2015年9月至今,共有隨遷子女726人,達到100%安排就讀。積極開展關愛殘疾兒童少年活動,給予生活、學習、活動上優先照顧和幫扶。2013―2015年,三類殘疾兒童少年校內外適齡人口215人,在校生210人,入學率97.7%。全面落實“三免一補”惠民政策,2012―2015年,全縣下撥“三免一補”資金6 411.21萬元。

篇7

一、廣河縣基礎教育基本情況

廣河縣地處隴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方,全縣轄6鎮3鄉,102個行政村,1121個合作社,總人口有22萬。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東鄉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7.7%,是一個少數民族高度聚居縣。全縣各類學校125所,其中獨立高中1所,初中7所,小學110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培訓中心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幼兒園5所(民辦3所)。全縣現有中小學教職員工2237人,專任教師2046人。其中初中專任教師441人,學歷合格率為98.8%;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1471人,學歷合格率為98.1%。2011年,全縣在校學生44820人,其中初中10997人,小學31986人。

二、廣河縣基礎教育的現狀分析

1.教育理念相對滯后。較之一些發達城市和地區的基礎教育,我縣整體上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大部分教師還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創新意識不強是影響基礎教育發展的主要障礙。

2.教師隊伍嚴重不足,代課教師過多,影響基礎教育發展的進程。自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縣上教師資源嚴重不足,為應對教師缺編現象,縣上陸續聘請了一部分高中或初中畢業的學生到各學校擔任代課教師。截止2010年為止,全縣各學校尚有近350名代課教師,而且有的代課教師教齡達到25年之多,比例將近占公派教師的16%。由于專業水平、工資收入、福利待遇上存在較大差距,代課教師的素質、工作積極性、教學能力等,影響著全縣基礎教育的質量和實施。

3.當地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群眾普遍文化水平低,學生流失嚴重,影響基礎教育的發展。我縣是農業縣,全縣95%的人口是農業人口。縣內無任何礦物資源,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大部分學校辦學條件差,尤其是一些農村(山區)學校。教師待遇不高,加上群眾整體文化水平低,對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甚至有一些群眾受“讀書無用”思想的毒害,不認真履行對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義務,孩子還沒有接受完義務教育就讓學生外出打工或學做生意。思想保守一些的家長,堅決不讓女生上初中,小學沒畢業就讓女孩在家操持家務活。種種現象導致學生流失嚴重,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五至九年級中更為明顯,給基礎教育的普及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4.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對現有的師資培訓不力,現有的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制約著基礎教育的發展。由于我縣大部分學校是農村(山區)學校,雖然自2006年以來,國家對學校的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進行保障,但農村(山區)學校生源不足,按照學生數撥付經費對于農村(山區)生源嚴重不足的學校財力顯得十分困難,只能勉強維持辦公,談不上發展學校。

5.對教研工作不夠重視,學校內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校和教師都非常關注教學成績的高低,對教研工作始終不夠重視。即便是開展了一些教研活動,也是停留在相當膚淺的層面上;對教研工作的定位不準,學校領導、教師對教研工作的觀念沒有徹底轉變;平時自我學習不夠,自主探究和研究教材不夠,教學理念一直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對自己平時的教學行為不認真反思;學校對教研活動投入經費不夠,嚴重制約著教研工作的開展。還有很多學校的“專業引領”工作深入落實不夠,學校內現有的骨干教師帶動作用不大,導致各學校的教研工作還處在一個低層次、低檔次的層面上。

三、探索我縣農村(山區)基礎教育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轉變觀念是加快基礎教育進程的優先選擇。我縣的基礎教育要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全縣上至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下至每一位教師必須要提高認識,徹底轉變觀念。根據不同學校的不同實際情況,制訂切合學校實際的中、長期學校(基礎教育)發展文本計劃,逐步修改和完善學校的各種管理制度、常規,尤其是一些農村(山區)學校更要重視學校的制度建設。以學區(學校)為單位逐步改進和完善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方式,在考核學校和教師的工作時,把對過程管理做為重點進行考核(評價)教師,由結論性評價方式逐漸轉變為過程性評價方式,體現學校管理與教師考核的人文性、科學性。始終把“學校得到發展,教師專業水平得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作為重點來抓,努力發展縣域基礎教育,促使素質教育得到長足發展。

2.充實教師資源,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培養現有的骨干教師,提高師資隊伍整體專業素質水平。針對我縣代課教師過多,教師隊伍嚴重不足的問題,建議政府部門研究增加農村(山區)教師編制,并根據貧困、偏遠地區學校的實際需要設置農村教師崗位,每年安排一些編制將多年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優秀代課教師轉為公派教師,對不合格、工作不力或無力承擔教學任務的代課教師逐漸清退。并從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中用考錄的方式爭取教師名額,用最快的速度彌補師資緊缺的問題。另外,當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教師培訓。通過項目培訓,校與校之間的交流學習,鼓勵教師進行學歷繼續教育,提高專業素質水平,學校內的骨干教師要承擔對年輕教師的培訓任務,切實加強和提高現有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

3.重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財政分擔體制,增加農村(山區)學校經費投入,促進各學校均衡發展。對于比較偏遠和落后的農村(山區)學校,建議政府、財政部門根據學校的生源情況和辦學條件,增加政府投入力度,對相關費用可采用國家保障經費傾斜,地方財政撥付。以農村(山區)學校為主,盡力改善農村(山區)學校的辦學條件,地方政府還應拓寬教育經費投入渠道,動員社會各界支持辦學,實行縣直部門幫扶對口學校等方式,共同發展我縣的基礎教育事業。

4.創新學校教研工作機制,加強學校教研工作。學校要高度重視教研工作,確立“教研興校”的戰略,制訂學校教研工作計劃,根據不同學校的不同規模,可設立教研機構,狠抓學校教研工作。具體的措施上可以采用開展教師“五項”基本素質達標活動;“優質課”競賽活動;觀看優秀教師(專家)講座或碟片;組織教師到外面一些先進學校參觀學習;加強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每學期針對學校的一些薄弱學科(環節)確立教研課題,并圍繞課題開展教研活動,真正落實教師教研工作的主體地位,有條件的學校可每學期召開一次教研工作會議,邀請知名專家作輔導講座,切實發揮“專家引領”的作用。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主學習”的教研工作模式,實現學校教研工作的大眾化,以提高學校的教研工作水平,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篇8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做好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工作,省關工委組織調查組從2002年10月下旬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開始,先后到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雞西、綏化等6市,會同市關工委的同志深入到15個區、4縣(市)和基層社區、中小學、幼兒園、少年犯管教所等單位,分別召開了有黨政領導同志、有關部門及離退休老同志座談會,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總的看,所到市、縣的關工委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為廣大青少年辦了大量的實事、好事,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迫切需要各級黨委給以高度重視,切實做好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的工作。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當前,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中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

1、特困學生。據對2個縣、2個街道、3所中學、1所小學校的不完全統計,在校生中有特困生15598名,占在校生總數的9.5%。這些特困生繳納不起學雜費,買不起學習用品,甚至連吃飯都比較困難。

2、輟學生、流失生。現在中小學生輟學、流失現象值得注意,特別是農村比較嚴重。據對一個縣的調查,在小學階段輟學、流失的學生占20%,在初中階段輟學、流失的學生占50%,鞏固率僅占一半。有些輟學、流失生流浪街頭巷尾,染上不良習慣,甚至走向犯罪,影響了社會治安穩定。據齊齊哈爾鐵鋒區調查,在有劣跡的青少年中,30%是初中沒畢業的流失生。牡丹江市少年管教所對20名16歲至17歲勞教人員的分析,有17人是輟學生。

3、初中沒考上高中,高中沒考上大學的落榜生。2002年,全省應屆高中畢業生考取各種大專院校占70%。而初中畢業考上高中的只占39.8%,特別是縣里高級中學少,又過于集中,農村初中畢業生能考上高中的數量很少。據對一市一縣的調查,市里有42所中學,2001年農

村報考高中的學生1733名,考取448名,占25.8%,縣里有18所中學,報考高中的1501名,考取473名,占31%。據省少年犯管教所調查,在近兩年關押的少年犯中,初、高中畢業沒有升學的就有797名,占全所青少年犯的61.7%。

4、家庭結構不健全的子女。據對2個區、l個街道、6所中小學校的調查,家庭結構不健全的子女有3080名,占在校學生總數的8.5%。其中:父母雙亡的孤困少年兒童95名,占3%;父母一方死亡的單親子女有645名,占21%;父母離異的子女2340名,占76%。這些孩子由于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和約束,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有些人甚至喪失生活和學習的信心,經常出沒于網吧和“三廳一室”,在一些有劣跡行為的人影響和教唆下,違法犯罪。

5、有嚴重不良行為和“兩放”青少年。據對4個區、2個街道、3所中小學的調查,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劣跡青少年479人。其中,齊齊哈爾鐵鋒區有246人,占青少年總數的7‰。他們有學不上,有業不就;拉幫結伙,打架斗毆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小偷小摸,酗酒賭博。另據對3個區、l個縣、2個街道的調查,近幾年,勞改、勞教的“兩放”青少年827人。由于接茬幫教和安置、管理工作跟不上,有些人又重操“舊業”,重新犯罪率呈上升趨勢。牡丹江市勞教所分析,在全所552名少年犯中,重新犯罪的就有265名,占48%。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社會上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雖然情況比較復雜,也不是只有以上幾種類型。但從總體上來說,他們中90%以上是中小學生,正處于尚未成熟的年齡段,可塑性最強的時期,發展的潛力很大,助其一臂之力,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會成為國家未來的有用之材。就是那些有嚴重不良行為和“兩放”的青少年也是處于教育、挽救、改好率最高時期,只要多給一些愛,多關心、多幫助他們,就能收到“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效果。因此,切實做好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各級關工委組織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做好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工作。

二、從實際出發,扎實有效地做好救助工作

l、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開展捐資助學。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困難而失學,各地都在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保證他們完成學業。大慶市關工委對四縣一區一院的536名特困生與市內二級單位結對子進行救助,直至完成學業。綏化市關工委組織企事業單位與特困學生結成助學對子。僅2002年全市共捐資544萬元,對28143名大中小學特困生進行了捐助。齊齊哈爾市從上到下形成了4條特困學生資助線:一是政府資助線,三年各級政府累計撥款519萬元,及時救助災區特困生;二是社會資助線,市五大班子領導帶頭與貧困生結對子幫扶,每人每年400元,社會各界共資助450多萬元;三是教育資助線,學校對困難學生免收學雜費,師生開展“大手拉小手”,同學間開展“手拉手”、“二幫一”等救助活動,全市共捐助2千多萬元;四是基金資助線,市政府出臺了《資助特困初、高中學生資金籌集的使用辦法亂設立資助特困學生的專項資金。這些措施有效地資助了特困學生,使他們完成學業。

2、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積極做好輟學生、流失生重返校園工作。一是在群眾中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同時依法制定控制中小學生輟學的有關規定,實行責任制。富裕縣從2000年起,鄉鎮、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并制定相關規定,常抓不懈,使輟學流失率由13.6%降到3.5%。二是組織離退休老同志配合學校做好輟學、流失生及其家長的工作,有效地控制輟學生和流失生。綏化市關工委組織“五老”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使157名高中生、4815名初中生、3685名小學生重返校園。三是農村中學增設專業技術課,培養適應農業發展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勞動者。呼蘭縣大用鎮中學85%以上的畢業生升不了學、學生流失率高達20%。針對就業無技術、致富無門路等問題,進行了學校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增設養殖、種植、農機維修、服裝、商服等專業課,并備有實驗室和實習基地,使學生既學到了文化課、又學到專業實用技術,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3、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做好落榜生的培養教育工作。對初中沒考上高中、高中沒考上大學的落榜生,要從戰略高度,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強疏導、教育和管理,使他們健康成長。一是積極辦好各種職業學校,吸納更多未考上高中的“落榜生”入校學習,既能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和就業技能,又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培養了合格的勞動后備軍。二是舉辦各種培訓班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哈市動力區兩年來通過辦技能培訓班等形式先后培訓了1127人次,其中90%以上找到了工作。三是充分發揮社區優勢,做好疏導和管理工作。對那些可以到社會就業的,加強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找職業、謀生路。

4、家庭、學校和社區緊密結合,做好家庭結構不健全子女的培育。一是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綏化八中有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父母雙亡的學生252名,占全校學生總數的9.5%。針對這些學生,學校組織教師和同學把自立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教育貫徹到全部教育活動中,開展了三項工程:(1)承包責任工程。建立學生檔案,實行領導承包,列入班主任工作計劃,開展愛心、關心、誠心、熱心和細心活動,給其體貼和尊重;(2)全面發展工程。根據每個人的特長、愛好,細心發現優點,因材施教,使個性獲得充分發揮;(3)心理教育工程。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他們自強自信的心理素質,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挺起胸膛做人。二是通過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家長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做到五個“不得”: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人單獨居住;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三個“應當”即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對監護人履行監護責任的監督制度,對認真履行監護職責、教子有方的典型及時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履行職責或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依法追究責任,并選擇典型公開處理;對經教育仍不改悔的監護人,申請法院判決,強制其履行監護人責任,情節嚴重惡劣的,撤銷其監護人資格,把那些家庭失教的孩子從家庭中剝離出來,為他們找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幫助那些不能很好履行監護職責的家庭,撫育孩子健康成長。哈爾濱市香坊區新城街道轄區內有不健全家庭子女126人。街道關工委為了不讓一個孩子走上邪路,對無人管護的孩子聘

請了家長。每次確定家長時,關工委都召開聘請大會,并建立檔案,確定專人負責與他們聯系;經常走訪,幫助家長排憂解難;定期總結,及時表彰,充分調動了家長真誠關愛的積極性,促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5、積極開展幫教工作,努力挽救失足劣跡青少年。組織老同志配合公安司法機關,對有嚴重不良行為和“兩放”青少年開展幫教活動,促使他們改過自新,成為社會有用之人。齊齊哈爾市由綜治委牽頭,司法機關和關工委組織積極配合,建立青少年維權崗342處,對失足劣跡青少年進行法律知識、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學法、懂法、守法。還組成失足劣跡青少年幫教小組4770個,成員12758人,與5020名失足劣跡青少年結成幫教對子。經過耐心細致的幫教工作,全市失足青少年改好率達85%以上。

三、緊緊依靠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充分發揮關工委組織的參謀助手作用

1、突出重點,精心組織。做好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工作,是各級關工委組織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

作。縣以上關工委要組織力量,主動與有關部門配合,搞好調查研究,摸清本地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具體情況和應該解決的重點問題,提出具體工作方案或工作計劃,報請黨委、政府批準,按照各有關部門的職能進行分工,明確任務,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總體推進,同心協力做好對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雪中送炭”工作;要經常了解工作開展的情況和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請示匯報,主動配合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工作;要培養和樹立先進典型,及時總結和推廣做好需要特別關心青少年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典型的帶動、影響和輻射作用,不斷推動這項工作向深廣發展。

2、加強指導,抓好基層。縣以上關工委必須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扎扎實實地把這項工作開展起來。要指導基層關工委組織配合有關部門對轄區和本單位需要特別關心的青少年登記造冊,建立起動態管理檔案,做到情況明,底數清;要把需要救助的青少年逐人落實到救助單位和救助人身上,明確救助任務和責任;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成績顯著的要總結經驗,給予表揚獎勵。要搞好輿論宣傳工作,營造一個全社會關愛、教育青少年的濃厚

篇9

一、積極推進建設教育強市的工作

為加快教育強市建設進程,在南海、順德通過省教育強區驗收后,市政府于去年月召開了建設教育強市工作會議,提出了××年把我市建成教育強市的目標。各級黨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先后召開了建設教育強區、強鎮工作會議,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建設教育強區、強鎮的熱潮,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局面。到今年月止,全市已有區個鎮街通過了省督導驗收。我市建設教育強區、強鎮工作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建設教育強市的基礎更為堅實。

為進一步加大教育強市建設力度,我局月底組成由市教育局領導,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教育局有關科室負責人參加的兩個調研組,對各區對照《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的意見》的目標和任務的要求,落實教育強市建設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為期二天的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各區在推進教育強區、強鎮建設進程中,成績是突出的,全市建設教育強市的進展勢頭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

㈠強化政府行為,全面鋪開教育強區、強鎮建設

⒈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都給予高度重視,真正做到思想統一、目標明確、行動迅速,切實強化政府行為,切實把創建工作擺上政府議事日程,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按照市的要求,結合當地經濟和教育發展實際,提出創建強區、強鎮策略,制定工作計劃,建立工作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分工,落實工作責任,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動員社會廣泛參與,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形成了強有力的工作機制。有的區還提出了“分步推進,以點帶面,重點幫扶”的工作策略,有力地推進創建工作的開展。

⒉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各級黨政真正做到教育工作“六個優先”: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工作優先研究,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人才優先引進,教育困難優先解決,教師待遇優先落實。各區千方百計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并形成了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鎮級教育投入比例更大,村一級辦學積極性也很高,形成了“黨政重教、部門支教、全民興教”的良好氛圍,為教育發展提供良好政策、環境和機制,保證教育適度超前發展。

㈡“硬件”、“軟件”一齊抓,促進教育的內涵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

在創建教育強區、強鎮過程中,各區、鎮緊緊扣住一個“強”字,在“強”字上做文章,堅持“硬件從實,軟件從嚴”的原則,“硬件”、“軟件”一齊抓,力爭“硬件”上檔次,“軟件”上層次,促進教育的內涵發展和整體質量水平的提升。

⒈扎實抓好教育“硬件”建設,為教育現代化夯實基礎。近兩年來,各區按照《佛山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積極推進等級學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創建等級學校是建設教育強區、強鎮的基礎工程。目前,全市區一級以上學校已有所,其中省一級所,市一級所,區一級所,使我市等級學校數量占學校總數的,特別是優質學位增幅較大,提高了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制高點,各區都加大投入,重點建設。目前,全市己有多所學校建成校園網,學校實現了“校校通”,學生人機比例達到:,居于全省前列。

⒉不斷改革創新,增強教育發展活力。各區、鎮把創建教育強區作為推動教育創新的契機,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加大布局調整力度,撤并規模小的學校,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規模效益。據統計,今年撤并中小學達所。各區還抓好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建設,擴大優質高中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學位的需求。二是創新辦學體制,積極探索多元投入的辦學模式。采取了“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辦學,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三是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優化校長、教師隊伍。各區、鎮都出臺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如南海區全面開展了校長競爭上崗和教師全員聘任工作,三水區白坭鎮也改革了教師聘任制度。實踐證明,通過改革,校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

⒊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是各校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思想品德和政治課教學,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德育進網絡工作,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新路子,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創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結構,創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空間,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中學會學習。三是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探索計算機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四是加強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課改,堅持教科研為教育教學服務。五是突出英語、藝術、科技、信息技術教育等辦學特色,促進學生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

⒋加強教師繼續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教師隊伍是關鍵。各區、鎮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構建教師終身學習體系。原創:一是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二是加強骨干教師、名教師和名校長的培養。三是開辟“綠色通道”,引進高水平教師,優化隊伍結構。四是堅持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采取多途徑加強在崗教師的培訓。目前,全市教師的整體素質有較大提高。

㈢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優化育人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圍

創“強”工作,重在創建過程,重在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優化育人環境,逐步建立社區教育體系,為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⒈“以區為主”的管理體制得到較好的落實。部分區、鎮教師工資待遇有所提高,鎮屬學校與區屬學校差距逐步縮小。

⒉營造蓬勃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各學校不僅重視學校的綠化、凈化和美化,而且還注重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廣泛開展文體、藝術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熏陶,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條件。

⒊促進社區教育體系的形成。各區、鎮以創“強”為抓手,在抓好布局調整、資源整合、統籌發展的同時,重視社區教育體系的構建。區、鎮街都建有成人教育機構沒有的鎮正在建立、社區文化廣場、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站,開辦多門類、多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有力地促進了三個文明建設。

㈣存在問題

盡管我市創“強”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一些區、鎮教育投入困難不少,中小學布局調整以及學校上等級工作受到制約;信息技術教育的推廣應用不夠廣泛;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較突出;教師隊伍結構、水平、能力、流動機制、待遇、管理、繼續教育經費投入等問題還比較突出;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夠協調;義務教育“以區為主”的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落實等。

對于上述問題,市教育局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組織召開了各區教育局局長會議,提出了推進教育強市建設進程和重點解決突出問題的新措施。

二、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年月日,我市召開全市教學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今年我市教學工作的經驗和成果,對我市教學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突出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㈠完善素質教育運行機制

一年來,我市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進一步健全教學、教科研管理等規章制度,規范教育教學管理,完善了素質教育運行機制。我們出臺了《佛山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及其配套的《關于加快發展優質基礎教育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英語教學新跨越工程”的實施意見》等。這些規劃和意見,對于我們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端正教育教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提高我市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和保障作用。

㈡教學質量在改革中再上新臺階

⒈教學工作在不斷創新中取得豐碩成果。一年來,我們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鼓勵教師與課改一同成長,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與學生在國家和省級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據不完全統計,我市教師在全國及省級學科教改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觀摩活動、新教材教學課例、網絡課件及多媒體課件等評比中,有人獲全國一等獎,人獲全國二等獎,人獲全國三等獎。在全國“新課程經驗交流與成果評價大會”上我市獲一等獎項,二等獎項,三等獎項,市教研室獲“優秀指導組織獎”。我市中小學生在英語、化學、物理、生物、數學等全國競賽中,有人獲全國一等獎,人獲全國二等獎;人獲全國三等獎。

⒉教育特色在實踐中逐步凸顯。今年,我市信息技術和英語教育成績突出。教育信息化有兩個突出成果:一是“網絡教育應用‘全面解決技術方案’開發與應用”、“支持新課改的學科群教育資源網及其應用平臺的開發與應用”入選××年度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計劃;有件作品的作者獲邀參加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占全省參加面試作品數的,其中件作品獲全國一等獎,占全省的;件作品獲全國二等獎;今年月,我市還代表省在“第四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論壇”上作經驗介紹。二是我市出臺了《關于“英語教學新跨越工程”的實施意見》。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部分試驗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一些幼兒園也開始嘗試開設幼兒英語課程。率先在全省采用“人機對話”模式進行中考英語口試試點,定期選派英語教師到國外進修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⒊高考成績在連年提高的基礎上又有新突破。⑴上線總人數及上線率再創新高。今年,我市人參加高考,上線總人數人,上線率,比去年增加人,增幅達。其中第三批線以上人數達人,占考生總人數的,高出省個百分點,以極小差距位居全省第位。⑵高分層人數、重點線和本科線上線人數有較大增長。今年高考,全市總分分以上的考生人,分以上人,比去年增加了人,其中佛山一中葉樹蓁、柳昕同學的語文,南海石門中學歐陽尚夫同學的綜合科榮獲廣東省高考單科狀元。全市考生上重點線人數人,比去年增加人,增幅高達;上本科線以上人數人,比去年增加人,增幅達,創歷年增幅最高水平。⑶美術、音樂、體育類考生上線人數有新突破。全市美術、音樂、體育類考生上線總人數人,比去年增加人,其中本科線以上人,比去年同批增加了人;上第三批線人,比去年增加了人。美術類上線人,比去年增加人;音樂類人,比去年增加人;體育類人,比去年增加人,成為高考新的增長點。

㈢教育科研成果顯著

⒈科研力量增強。××年申報立項課題項,課題研究從縱向、橫向拓展,隊伍不斷壯大。

⒉科研課題等級高。近年來立項的課題,有全國“十五”科研規劃課題與其子課題、省與省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規劃課題項,全國和省其他有關部門的子課題、實驗校課題多項。××年獲得立項的課題中,重點規劃課題項,一般規劃課題項,備案課題項。

⒊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立項課題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圍繞發展優質教育、區域素質教育模式、新課程實驗、主體性發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與應用模式等開展研究。結集出版了《探索、求實、創新》、《區域教育新追求》兩本優秀教育論文集和一本教育課題研究優秀成果集《理念、探索、求真、創新》以及教育科研專題課題成果編著《區域教育現代化的研究與實踐》。

㈣義務教育階段課改初顯成效

課改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七大變化:一是教師角色的變化。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轉變為“平等中的參與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二是教學行為的變化。由以往的孤軍作戰過渡到團隊的緊密合作;由素質單向型教師過渡到素質綜合型教師;由拘泥于教材過渡到開發課程資源。三是教學方法的變化。教學方法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教師不再拒絕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法,也不再拒絕“超乎常規”的奇思妙想。四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開始嘗試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開始學會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敢于展現與眾不同的想象與創造。五是探索教育教學新思路。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論壇等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教學思路層出不窮。六是課堂的變化。課堂氛圍變活了,以教材知識為教學中心的現象減少了,教學面拓寬了,師生關系平等了,師生感情融洽了,與眾不同的見解越來越多了。七是考試制度與教學評價的變化。發展性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教學實踐的改進。

㈤招生考試工作進展順利

我們堅持“依法治考”,“依法治招”,營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試和招生環境。一是各級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安全保密工作萬無一失。二是考風考紀宣傳教育落實到位,涉考人員工作責任制有效防止了違紀作弊行為的發生。三是逐步推行網上巡考工作,推進考場建設。四是高中階段學校擴大面向全市招生規模,首次實行網上報名、填報志愿和錄取,實現檔案電子化,開展英語口語考試和信息技術考試試點工作,實行了計算機輔助考試(即“人機對話”),首次啟用中考網上指揮系統,確保了考試過程中考試信息的及時傳遞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五是小學、初中的入學辦法以居住地為依據,遵循屬地管理、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在戶籍所屬區的范圍內升學。同時制定了相關的照顧和優惠政策。

三、舉辦了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系列活動

今年月日是我國第二十個教師節,我局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㈠活動內容豐富,涉及面廣

我局制定了《佛山市教育系統××年教師節慶祝活動方案》,圍繞“安教樂教,豐碩人生”的主題,按照“隆重、熱烈、高雅、務實、簡樸”的原則,精心策劃了第二十個教師節慶祝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有教師節表彰大會,有教師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有慰問活動,有文藝匯演,有教師代表座談會,有教育行政機關籃球比賽等。例如,月日至日,由我市近年來獲得國家或省、市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稱號的名優秀教師組成的佛山市教育系統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優秀教師事跡報告團,先后赴各區作報告。名教師分別介紹了自己的感人事跡和“教書育人”的心得體會,每場報告會的聽眾均達多人。月日,我們分別召開了來自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和市直大、中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查找阻礙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出問題,共商教育改革發展大計。

㈡活動組織規格高,氣氛隆重

為開展好今年教師節系列慶祝活動,我局特別重視提高活動的組織規格,確保活動隆重展開。首先,成立了佛山市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活動領導小組,由局長馮彥榮任組長,副局長楊曉勤、蘇年福以及局紀檢組組長呂寶生、局助理調研員陳瑞虹任副組長,各區教育局局長和市教育局有關科室負責人任組員。在活動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和精心組織下,各項活動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第二,注重以政府名義開展活動,使活動定位較高,氣氛濃重而富有影響力。如月日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以市政府名義組織召開,廣東省委常委、佛山市委書記、佛山市人大主任黃龍云帶領市五套班子領導出席了大會。會議由副市長楊錫基主持,市委副書記、市長梁紹棠作了重要講話。五套班子領導還分別為今年被評為佛山市教育系統的個先進單位、名優秀教師和名先進教育工作者頒了獎。月日,組織有關人員分兩個組分別赴各區慰問生病住院治療的教師代表。這次慰問,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市教育局的領導參加,體現黨委、政府對教師的尊重與關懷。

㈢活動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基于上述認識,我市把今年教師節慶祝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來抓。在各項活動中,省、市各家新聞媒體紛紛跟蹤報道,使活動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不少群眾和教師評價說,今年教師節活動內容如此豐富、組織規格如此之高,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教育,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努力創造有利條件發展教育。同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使全市廣大人民教師不斷增強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們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門的直接領導下,今后將繼續團結一致,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為建設教育強市,實現教育現代化,推進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城市建設而作出更大貢獻。

四、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

國家教育部決定,廣東、山東、海南、寧夏四省(區)作為我國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省,從今年秋季起全面啟動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按照國家、省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精心籌備、周密部署、大力推進我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

㈠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穩步推進課改實驗工作

順德、南海、禪城區在認真總結義務教育課改經驗的基礎上,今年秋季,高中一年級又進入課改實驗;三水、高明九年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的起始年級也于今年秋季開始全面進入課改實驗。要求教師做到“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

㈡積極開展課程創新,開發地方課程

我市從實際出發編寫了各具特色的南海、順德、佛山三套信息技術地方教材。南海區還開發了小學和初中的《綜合實踐活動》、《知識產權教育讀本》等地方課程教材。

㈢加強網絡環境建設,構建支持課改的創新平臺

我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入學科、深入課堂,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構建網上教學系統和網上教研系統,實現學科資源的有機整合和高度共享,使一大批既有出色的學科能力、又有過硬的信息技術水平的教師脫穎而出,成為網絡時代的新型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運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展示學科內容的豐富世界,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㈣大膽探索教學評價體系,改革教學評價,夯實課改基礎我們注意加強研究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關系,在評價的方式上重視創新。在完善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學習成長記錄袋的同時,還進行了學生作業評價的改革,學生測驗與考試的改革。不但關注教學中是否讓學生感受到理解、信任,而且意識到測試中的人文關懷對學生的重要性。隨著教師對評價認識的不斷深入,不少學校開始嘗試以人文化的測試來評定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情況,努力做到讓學生測試前輕松自信,卷面設計富有人文色彩,題目要求活潑有趣,測試內容注重整合,測試成績重在激勵。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心理,激勵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熱忱。

在世紀之交進行的這場新一輪課程改革,必將使基礎教育從教育思想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鮮明地反映時代特征。通過課程改革,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搞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對于推動我市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全市教育優質、均衡、持續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市已全面進入了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階段,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學校都把課改作為中心工作來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一費制”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

實行“一費制”收費辦法,是切實治理學校亂收費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一項重大舉措。“一費制”的推行,不僅有利于規范學校收費管理,減輕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而且有利于落實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推進義務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兩年多來,我市在實行“一費制”過程中,一方面堅決狠抓治理亂收費,一方面不斷加大了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齊抓共管以及全市教育系統廣大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一費制”工作不斷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

按省的部署,從××年秋季開始,我市中小學全面實行“一費制”收費,義務教育階段收取書雜費,高中收取學雜費。原創:全市中小學收費實行“五統一”,即統一實行教育收費公示,統一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統一亮證(廣東省教育收費許可證)收費,統一使用財政部門印制的中小學收費票據,統一實行中小學收費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實行“銀行代收,學校給票,財政返撥,教育監管”的模式。

××年底,按省“一費制”以外收費的有關通知精神,我市教育、物價、財政、糾風等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規范我市中小學“一費制”以外收費的通知》,經市政府批準下發執行。我市中小學“一費制”以外收費采取由市定項目、各區定標準的辦法,解決了我市實行“一費制”以后出現的新問題,使我市教育收費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我市“一費制”收費項目,一是“一費制”:義務教育階段書雜費,高中學雜費。二是“一費制”以外收費項目:⒈可統一管理收費項目(省定項目):住宿費、高中階段的擇校生擇校費、城鎮中小學生體檢費、高中階段會考費(畢業考試費)、軍訓(或實踐活動)發生的食宿費、城鎮中小學校服費等個項目。⒉可選擇性收費項目(市定項目):小學午休和課后托管費;補課費;代訂雜志、教學資料費;校外活動費;膳食費;校車接送交通費;節假日興趣活動費等個項目。

在落實“一費制”工作中,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是廣泛宣傳教育,提高執行“一費制”的自覺性。我市各級政府、學校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宣傳欄、板報等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國家、省、市的“一費制”政策,使“一費制”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營造了群眾監督的社會氛圍。

二是領導重視,齊抓共管,確保“一費制”工作得到落實。我市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實行“一費制”作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重要工作來抓。⒈成立了專門工作機構。由市糾風辦牽頭,成立了治理教育亂收費專項工作小組,并成立了治理亂收費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⒉統籌安排、專題研究工作。⒊市教育、糾風、物價、財政等部門分工合作、齊抓共管。

三是積極籌措經費,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全市實行“一費制”收費后,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但學校每學期約少收入億元。為了保證教育教學的正常運作,各級財政加大了投入。如順德區××年財政增撥教育經費億元,解決了教育經費及提高教師的工資福利問題;南海區平洲街道辦××年從財政增撥教育經費萬元,較好地解決了所屬學校經費不足問題。

四是加大對貧困生扶持力度,建立扶貧助學制度。我市特別重視解決經濟困難家庭子女上學難問題。××年全市中小學減免了特困學生人,累計減免書(學)雜費萬元(其中省補萬元),保證了每一個貧困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五是完善教育收費制度和健全監督機制。我市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加強對實行“一費制”的監管,有效地遏制了自立收費項目、擅提收費標準等違規收費行為,使教育收費管理工作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⒈落實收費管理責任制。各中小學校均有收費責任人,使教育收費管理責任制得到落實。強化了責任追究,有效地抵制亂收費行為的發生。⒉堅持開學初(春、秋季)的教育收費檢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將違規違紀收費現象消滅于萌芽之中。⒊全面推行校務公開制度。全市各學校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務公開領導小組,落實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增強了收費的透明度。⒋市、區兩級審計局、教育局都能適時對學校的收費進行專項審計,通過審計加大監管力度。⒌設立收費監督舉報電話。市、區已建立了群眾舉報制度,加快了電話舉報、來信來訪的處理速度,化解各種矛盾,穩定了社會大局。

當然,在實行“一費制”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突出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如“一費制”標準搞“一刀切”不盡合理。目前,全省“一費制”是以三類地區劃分標準(廣州、深圳、其他市),這與我市經濟水平相比,顯得相對偏低;以我市為例,雖屬一類地區,但高明、三水與南海、順德的經濟條件有明顯的差別,也劃分為一個收費標準,顯然不夠科學合理。小學的書雜費各年級差異甚大,但按一個標準收費;初中各年級的學習科目也有很大的差異,也按一個標準收費,這顯然不合理。再如,“一費制”標準偏低。⒈書雜費最高限價定位偏低。由于“一費制”書雜費包含了課本費、練習本費,而且收費標準比實行“一費制”以前有所降低。據禪城區統計,義務教育階段實行“一費制”前后對比,實行“一費制”一年減少收入約萬元,由此造成學校公用經費不足。⒉“一費制”的書雜費未能考慮到計算機、英語教學和目前開設的新課程改革的課本資料增價等因素,這無形中減少了學校的公用經費的開支。⒊課本費、練習本費應按實際發生數核支。現在的做法,主次不清,書費雜費不分,既容易出現書費雜費混用、互侵互占的現象,也不利于財務的管理和監督。

⒋練習本屬于個人消費,使用多少因人而異,“一費制”中涵蓋了練習本費是不合理的。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脫離學校實際,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亟待研究解決。

六、開展高校貧困生助學工作

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高校教育公平、確保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市根據國家、省、市的要求,結合本地高校實際,制定了一系列資助規定和辦法,完善了各種配套措施,保證了不少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年,我國開始推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隨著高學的擴招、市外生源及線學生的招收,我市高校貧困學生人數逐年遞增。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目前已建立起相應的高校“獎、助、貸、補、減”多元化的扶貧助學體系,如設立獎學金、推行學生貸款、開展勤工助學、實施特殊困難補助、實行學費減免等制度,還開辟了“綠色通道”制度和“學校從所收的學費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資助經濟困難學生”制度。經過實踐探索,這些政策措施發揮了巨大作用。據初步統計,××年全市在校貧困大學生人,受資助的貧困生人,占貧困生總數的,扶貧助學資金共萬元。其中,有人申請和辦理了助學貸款萬元;人了減免學費,總金額為萬元;人享受助學金,總金額為萬元;有位貧困生領取了獎學金,共萬元;有人次參加了勤工助學,學校支付勤工助學資金萬元。另外,有人辦理了緩交學費手續,緩繳學費萬元。順德高職院助學貸款工作做得比較好,××年助學貸款資金為萬元,××年為萬元,預計××年助學貸款資金將超過萬元。

為進一步做好高校扶貧助學工作,結合我市實際,我局最近制定了《佛山市實施教育扶貧助學工程指導意見》,已報市政府審批,待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七、成立國家公務員及工作人員服務行為考核小組

為切實抓好局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工作人員服務行為考核工作,我局月份成立了局機關國家公務員及工作人員服務行為考核小組。由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彥榮任組長,副局長、局紀檢組組長、局助理調研員任副組長,有關科室負責人任組員。考核小組日常工作由組織人事科負責。考核小組還向社會公開了局機關國家公務員及工作人員服務行為監督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此舉有效地約束和規范了局機關公務員和工作人員的服務行為。

八、出臺《佛山市教育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為提高對突發事件處置的應變能力,迅速有效地處理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將突發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局月出臺了《佛山市教育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預案》對重大突發事件進行了分類:一是因自然災害而引起的突發事件,如地震、水災、風災等。二是因人為因素而引起的突發事件,如建筑質量安全事故、爆炸、危險品污染或泄漏、火災、交通事故、中毒、疫情等。三是因社會對抗和沖突而引發的突發事件。重大如罷工、罷課、游行、示威、上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