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式教學范文
時間:2023-03-19 03:1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模塊式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模塊式教學(簡稱MES)是國際勞工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出來的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模式。人們都在不斷地摸索、嘗試、完善它。讀了一些模塊式教學的文章,有點膚淺的認識:模塊教學突出技能,強調動手能力和技藝要求;課程設置努力做到教、學、用一致,按需施教,剔除程序式的知識灌輸;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唯分數論;語文教學模塊的分類說法不一,有三大模塊(基礎模塊、提高模塊、特色模塊)、四大模塊(閱讀模塊、寫作模塊、口語交際模塊、語文實踐模塊)、五大模塊(聽模塊、說模塊、讀模塊、寫模塊、素養模塊)之說,但不論哪家之言,都是以學生為本位,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標。我把這種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事實也證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有了更強的適應競爭社會的能力。在貫徹這一模式的過程中,我認為,有兩點顯得尤為重要,其一是轉變觀念,其二是改變模式。
一、轉變觀念
即轉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固有的思想觀念,摒棄“滿堂灌”,甩掉“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方式。這一轉變過程中,包括教師“教”的觀念的轉變與學生“學”的觀念的轉變。
(1)教師“教”的觀念轉變。教師必須用科學發展的思想武裝頭腦,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許多事實證明,高分低能兒是背離教育規律的犧牲品。而現實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許多從職業學校畢業走上就業崗位的學生總是感嘆在學校里學的實用的東西太少,甚至一個職中畢業生,連用普通話開口作自我介紹的勇氣都沒有,這是學生本人的懈怠,還是學校教育的失職?面對此種情況,教師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責任,我們的教育氛圍太壓抑,我們的教育理念太陳舊,教育界需要來一場變革,讓它來洗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頭腦,以適應這日新月異的偉大的時代。但萬丈高樓平地起,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變革中,我們應繼承保留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精華部分,并非一味地求新求異。
(2)學生“學”的觀念轉變。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熏陶出來的孩子,缺少創新的思想,他們似乎也習慣了上課認真聽講,按老師標準答案完成作業的學習模式,到了職業學校,甚至還攜帶著不少的言行心態上的不良因素——認為讀職校沒出息,認定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于是破罐破摔,消極厭學,鬧出許多違紀怪異的現象。如果不在思想上作很好的疏通,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訓練目標,要想達到預定的效果也很難。進入職校,對新生先不急于依照教材按部就班授課,而是通過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選擇,明確兩年三年后的去向,了解將來的就業環境,從而樹立學習的目標,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腳踏實地,配合教師進行相關的訓練。如果把學生的理想、學習的目標比成機器的發動機,一旦發動機出故障了,再用多少外力去推動它也無濟于事。由此看出學生觀念的轉變在模塊式教學中是多么重要。
二、改變模式
改變模式包括改變現有課堂模式和考核模式?,F有課堂模式大多還是傳統的教師本位主義,以教師為中心,過于教條,缺少人性化;現有考核模式也單一刻板,唯分數論。改變模式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改變單調刻板的授課模式。要讓課堂生動起來,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教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思想動態、興趣好惡。只有把握了對象的特點,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單調刻板的說教肯定是過時的,讓人昏昏欲睡的。語文課堂上,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配合所學內容,讓他們唱歌、畫畫、表演、欣賞,讓他們展開辯論、作短時間演講、現場求職、主持會議,讓他們參與作家作品的介紹、當當小老師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豐富多樣的訓練方式中,教師既要做好指導、點評,又要如實地作好記錄,及時地納入到學生的學習檔案中去。
(2)改變以單一教材為講授內容的模式。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延伸,把知識的傳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書本延伸到實踐,由校內延伸到校外。新課程積極倡導“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突破“課文”的限制,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如注重由語文學科向其他學科的滲透;注重課文與生活的聯系,課文與中職學生實際的聯系,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學到更多、品味更多、收獲更多,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我,關注他人,關注世態人生、體會人間百味,以達到“功在課內,利在長遠”的目的。
(3)變革考核辦法。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分數向來是各界很看重的。學校老師看重它,以它作為評定三好學生的唯一依據;學生家長看重它,以它作為孩子將來發展的唯一籌碼;教育界各級人士看重它,以它作為升學、推薦、就業的唯一依據;這樣,大大小小的孩子更看重它,它就是自信自卑的分水嶺。于是,孩子們編起了兒歌來唱它: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這樣的考核機制是令人擔憂的。我認為,只有采用強化能力的考核辦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如職高學生必須要憑硬性指標方可結業,普通話訓練,要通過普通話等級測試。口語練習中,必須能夠登臺演講。寫的能力要求方面,要能寫一筆整潔美觀的字,有書法作品為證,要能撰寫各類格式規范、條理清楚的常用應用文等。
篇2
CAD/CAM(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 turing)是職業學校機械制造、模具、機電、數控等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它將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科學相互結合,協助生產人員進行產品的設計、計算和研發,改變了傳統的設計、制造、組織和生產方法。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CAD/CAM軟件進行產品的開發和生產。
1 CAD/CAM課程特點
CAD/CAM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分析零件圖紙、三維模型繪制、零件加工工藝分析及制定、選擇加工方式方法、選擇刀具材質及參數、生成刀具軌跡、輸出NC加工代碼并最終在生產車間內加工制造出合格零件的技能。而達到上述目的就涉及到基礎設計理論、機械制圖、公差測量、工程材料、機械制造工藝、機械設備及數控編程等多門學科,因此,CAD/CAM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非常強。
2 基于模塊的教學方法的提出
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注重操作步驟的演練,而不重視命令以外的知識,學生就不會宏觀地、整體地把握事物的內涵。如果學生所學的知識缺乏連貫性,那么獨立操作、運用軟件的技術就不會到達更高水平。經過多年的教學,筆者發現:教師在授課前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透教材,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正確地處理教材上的知識點,把課程分解設計成若干個小模塊,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效率。
3 基于模塊的教學內涵
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將課程的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再將知識點按內在邏輯組合成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各個模塊具有對應的教學目標,每個模塊既有一定的關聯又相互獨立,可根據專業技能要求進行取舍,也可根據不同的條件和需要對相應模塊進行更新。針對每個模塊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和考核形式,模塊式教學的優點是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的運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4 CAD/CAM教學的模塊劃分
以CAD/CAM中的常用軟件CAXA制造工程師為例,該門課程主要內容有:基礎知識、曲線繪制與線架造型、曲面造型、實體造型、實體曲面復合造型、二維銑削自動編程、三軸及三軸以上銑削自動編程。常規的教學方法是按部就班,按章節順序進行,學生大部分時間花在各種造型過程的學習和練習上,后面的銑削自動編程內容所用學時很少,而此部分內容恰好是CAD/CAM課程的重點所在,這部分學時不充足就極易造成教學內容的虎頭蛇尾,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打破教材章節限制的模塊化教學,如圖1所示,用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模塊來保證各部分內容的正常教學。
5 模塊式教學CADCAM課程應注重以下幾點
5.1 盡可能根據工廠生產實際設計學生學習和練習用的實例
CADCAM教材中的實例有時不能滿足教學需要,上課教師應在授課前收集相關的資料,購買相關圖書,把工廠中的產品圖紙轉化為各個模塊中的項目或練習題。并進行優化篩選,為自建教材做準備。
5.2 項目化推動各模塊的學習
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后,盡可能采用小組的教學組織形式,四-五人為一組并定期更換。在每個模塊的教學過程中分配各組一個項目課題,由小組分析項目課題并最終提出見解和實施計劃,在討論和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學習和探討,在出現問題和困難時可以群策群力加以解決。
5.3 注重學生綜合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各個模塊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考慮如何提高繪圖效率和質量,正確的選用各種命令,合理確定繪制方案與流程,如何合理的選擇數控加工方式、方法及參數,刀具軌跡路的合理與否的判定等等,確保學生面對不同的項目都能夠自主完成,不產生依賴思想。
5.4 優化考核方法
采用模塊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考核也要一改過去“一卷定成績“或“一圖定成績”的習慣性做法。學生的最終成績分別由幾個模塊,不同時期的平時成績、上機成績及項目成績組成。采用模塊式的教學,經過幾個年級的教學實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篇3
【關鍵詞】高中語文;模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將“模塊”概念引進高中語文教學,就是試圖突破傳統的單篇教學模式,將每一單元中的數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視為一個教與學的“模塊”,進行有目標、有組織、有系列的教學活動。每一模塊都是相對獨立的教學、學習和評價單位,它具有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意。
一、模塊教學的組織形式
將模塊理論運用于教學領域,對模塊可理解為“為某課題(單元、分單元、課主題)而精心編制組裝的一套供教學用的材料”,這套材料包括信息單、活動單、作業單、技能單、問題群、研究問題、學生評估及其他等材料。模塊的設計可以是一個單元或幾個單元知識的組合,也可以是一本書的整合,從小的方面說,也可以是一節課、一個小的學習點。以模塊的形式設計課程便于教學,也便于學生反饋。學生由學期末的反饋變成模塊的反饋,使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進展,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指導。
二、模塊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運用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課程結構按模塊進行設計。高中語文要實現模塊式教學,就有必要按模塊式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將具有同類功能的知識點或能力項進行整合,分化出同類型知識密集的一個個模塊,各模塊下根據需要可以設置一定數量的子模塊,也可以不設。無論是哪一級的目標,都應是可以衡量的行為目標,且每個完整的行為目標都應由條件、行為、標準三要素組成。條件是指場地、制約因素、附屬設施、材料、工具、設備等;行為是學生必須表現出的可以衡量的行為,由可操作性的行為動詞構成;標準是指期望達到的數量和質量。
小節課題就是每一節的授課題目,課題下編排的內容是教學的核心。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目標、重點難點等之外,關鍵是要根據模塊式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精心編制一套模塊材料,如信息單、活動單等。其中信息單也叫資料單,但其信息量不僅僅是書本知識,還應包含雜志、報紙、網絡、新聞及其他參考書目上收集到的、經過教師精心遴選、匯總后單獨成冊的資料,這些材料主要是供學生掌握信息用?;顒訂尉褪腔顒又改?,其實質就是一個便攜式清單,即要求學生第一步做什么事,第二步做什么事,如何去組織材料,例如讓學生怎樣去調查、撰寫新聞稿件等,教師提供的讓學生去完成的流程步驟就是一個活動單,它能給學生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作業單必須由教師親自制定,必須以信息單為基礎,使學生能在信息單中找到一些具體的材料,便于鞏固知識,也便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重點內容上。技能單在實驗課程中比較常見,就是根據實習步驟制定出具體的任務、整個實驗限定時間等,并對每一個步驟分配一定的分值,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予以賦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借鑒。問題群就是對同類問題舉一反三,讓學生在練中學,在練中會。
三、高中語文模塊教學的意義
(一)教師觀念轉變 確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單元模塊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地位,從原來身居講臺、居高臨下、灌輸知識的“指揮者”變成“教練”、“導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發表意見的一席之地,老師是和他們一起參加學習活動、共同研究的“同道者”。其次,教師要從單篇課文教學的框框中跳出來,運用系統論的“整體原理”把握教材;要從課文的“園囿”中解放出來,著眼于教材的拓展、延伸,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信息。再者,教師的作用不僅在于教會學生什么,更重要的是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在單元模塊教學中,教師的設計立意要高,考慮要周全,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如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掘他們的潛在能力。
(二)學習積極性提高,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單元模塊教學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使學生從封閉的教學空間走向了社會大課堂,從單一的課本信息來源變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學生充滿好奇、充滿渴望,表現出極高的積極性和非凡的創造力,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入各項活動:新聞單元模塊教學中,學生自辦模擬電視臺,設計臺標,外出采訪,自編自導,忙得不亦樂乎;古文單元模塊教學中,學生進行成語改編,自編自演小品,將成語編成繪畫故事等,表現了聰明才智;名城介紹單元中,學生自由組團,收集資料,拍攝照片,采集民謠,繪畫配樂,編制出一本本富有特色的集子。
(三) 陶冶情操,培養熱愛民族優秀文化的情感
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它除了教會學生必要的知識以外,還承擔著陶冶學生豐富情感,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的使命。高中語文教材充分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精華,在單元模塊教學中,我們注意將分散在各篇課文中的情感因素聚“點”成“塊”,培養學生體驗作者情感并將情感內化為自身行為的能力。培養情感,不靠說教,在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學中,老師注重氛圍的創設,讓學生在這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產生情感。散文教學中,老師用感情朗讀課文、繪制散文意境圖等方法,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
參考文獻
[1] 吳恩兵.高中語文過程性評價的多元化構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1) .
[2] 李外平.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學情調查報告[J]. 中學語文,2011(12).
篇4
本文在分析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特點和設計特性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單元模塊教學的實踐策略進行了探究性反思,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思考
單元模塊式教學的運用,既能夠引起教師對各個單元教學重點內容的重視,同時也能夠讓教師逐漸的依照單元計劃來進行教學。而對于學生來講,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或者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不會迷惘,這對日常的預習與復習都有一定的益處。
一、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的特點
1.全局性
單元模塊式教學是將小學數學教學整體化,各子系統不是孤立存在,并且不是簡單的相加。傳統的數學教學單元是將知識點孤立化,每節課的內容單獨存在,忽略了內在的知識結構,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性不高,考慮問題欠佳。單元模塊式教學正是針對這一問題作出的探索,要從整體上對知識點進行設計和把握,以全局觀念統攬,明確知識點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各知識點間的聯系。
2.計劃性
單元模塊式教學是一種非常強調單元規劃的教學,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分析本單元內容在整冊書中的地位和作用,乃至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數。②從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布局,了解課標對本單元知識的要求和目標定位。③深入細致的研究每一課時的內容,包括學生學情中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基礎等情況,并確定新課和練習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的課時比例,循序漸進的安排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
3.聯結性
小學數學的單元模塊化就是要立足整體,抓中每個單元,突出重點難點,做好聯結,構建整體知識框架,使學生學習更為系統,有條不紊,深入淺出,融會貫通。
4.主體性
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知識體驗的基礎,要在學生熟知的基礎上對知識點加固,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圍繞學生的需要,圍繞塑造學生的基本理念,尊重學生,尊重客觀條件,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通過對學生內驅力的激發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以學生為主體。
二、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的設計特性
1.模塊化
該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單元模塊化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關注某數學課程內容體系,然后就該體系下數學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類化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一單元內部知識的銜接和遞進進行系統性的研究。新課程教學標準將西師版的數學教學內容分為了四個體系,即數和代數、統計與概率、圖形和幾何、綜合與實踐。其中,每一個體系都具有自己的具體內容,并且相對獨立。因此,教師在對其中的一個體系進行課程教學編排時,應該按照起始課―后續新授課―練習課―反思性復習課的流程進行教學。
2.綜合性
該模式主要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將各類型的教學要素內容之間的聯系和功能進行有效的整合,用整體性和聯系性的觀念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并且,從模塊化教學的本質來看,其綜合性和相對獨立性較強,同時,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可以依次展開單元具體內容間的遞進關系,使單元模塊設計的類型更加多樣化,體現出較強的數學邏輯性,從而使設計出的單元組織形式更加立體,具有交叉感,呈現網絡狀。
三、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策略
1.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設計
單元模塊式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整個課本進行了解,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至少要對講解的單元完全了解,找到教學重點與難點,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在進行單元模塊式教學設計時,要以全面考慮為基礎,以整體性設計為原則。單元模塊式教學模式注重整體性,只有整體功能超過了部分功能,教學效果才能夠突顯出來。
2.加強師生間的溝通
教學活動講究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與學生勤加溝通,掌握學生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依據這些差異進行單元模塊式教學設定,尤其是對于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提前設定好解決方案,這樣才會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比如有關可能性的教學內容中,在進行這一節講解之前,教師完全可以與學生進行預先的溝通,了解一下學生對于可能性存在著的誤區,比如有些學生會混淆頻率與概率之間的概念,還有些學生對可能性的問題理解并不深入,無法將其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教師在講解時就可以有側重的講解這些問題,不至于使學生繼續迷惑。該章節的重點是利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問題,這樣就與前幾章節所學的分數問題聯系起來。教師預先就需要準備好硬幣等教學工具,通過拋硬幣的方式,記錄下硬幣的正反面。教師與學生通過不斷的試驗,引出如何利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
3.教師要掌握教學節奏,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雖然教學方案已經設計好,課堂教學也都是按照教學設計方案來進行教學,但是教學設計方案不可能完全預料到課堂上發生的所有問題。面對這些突況,教師要能夠捕捉這其中利于教學的信息,并且將這些教學信息記錄下來,生成新的教學資源,這樣一來,教學資源也會越來越豐富。雖然小學數學的整本教科書并沒有幾個單元,在進行單元模塊式教學時看似并不困難,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每個單元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卻比較多,而且還有些新的知識在不斷的融入其中,還有些知識在進行刪減,因此教師在課下總結教學經驗的同時,更需要在課堂之上積累教學經驗,這樣才能夠靈活處理每一個模塊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中,有一個章節是關于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在最初階段,很多學生都認為長方體頂點應該是角。面對這樣以一個問題,教師預先沒有設想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拿著長方體模型,來告訴學生長方體的頂點是三條邊長交叉的點,而角則是另一個概念,同時教師還要求學生自己來找角。這樣學生就能夠區分出什么是角,什么是點。這一教學小插曲,完全可以成為日后教學資料。
參考文獻:
[1]王芳.淺談模塊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大家.2011,(17).
[2]王敏勤.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2007,(06).
篇5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研究
1.單元模塊式數學的教學策略
(1)掌握數學教學本質,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數學的專業知識是由學科本身的知識內容同利用該學科進行實踐后所得的知識內容相融合產生的。其中,學科知識是教授知識的教師其自身的專業能力的保障,實踐知識則是教師通過日常的教學與反思得到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模塊化教學時,一定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技能,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水平,如此才能保證該單元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在單元模塊式教學中還指出,教師不僅要全面地掌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還需要綜合地考慮其知識構成,針對學生的學習規律與知識的構成特點,進行整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保證本單元的每堂課之間都能夠形成一定的聯系。對此,數學教師不但要全面地研究和分析每單元的教學內容、任務、目標、節與節之間存在的聯系,還需要根據掌握的這些情況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綜合利用每堂課的特點,將不同類型的課堂充分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整合、動態、系統性強的綜合性新型教育體系。
(2)全面了解學生基礎,合理定位學習點。課堂教學可以為師生間相互交流、溝通和互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上,學生可以全面地展示出自己以往的知識積累情況、學習水平、個性特征以及興趣愛好等自身因素,教師則需要根據這些因素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要想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就必須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找出學生的學習規律、習慣和特點,從而預估出在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并根據這些情況來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設計,從中找出本堂課的教學起點。另外,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這里所講的全面了解學生情況,不能只靠幾次談話或者是從對作業的批改中了解,而是需要對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行為習慣與個性特征進行全面的觀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設計出學生的學習起點,并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本單元與課時的教學任務,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單元模塊式教學設計
(1)模塊化。該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單元模塊化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關注某數學課程內容體系,然后就該體系下數學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類化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一單元內部知識的銜接和遞進進行系統性的研究。新課程教學標準將人教版的數學教學內容分為了四個體系,即數和代數、統計與概率、圖形和幾何、綜合與實踐。其中,每一個體系都具有自己的具體內容,并且相對獨立。因此,教師在對其中的一個體系進行課程教學編排時,應該按照起始課―后續新授課―練習課―反思性復習課的流程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空間的拓展和創新,采用靈活的思維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最大化地發揮出教學效益,從而為學生創造出一個更好的體驗和學習知識的環境,進而明白知識同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實踐能力。
(2)綜合性。該模式主要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將各類型的教學要素內容之間的聯系和功能進行有效的整合,用整體性和聯系性的觀念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并且,從模塊化教學的本質來看,其綜合性和相對獨立性較強,所以,采用此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將單元內部鏈條更好地連接起來,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加系統性的知識。同時,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可以依次展開單元具體內容間的遞進關系,使單元模塊設計的類型更加多樣化,體現出較強的數學邏輯性,從而使設計出的單元組織形式更加立體,具有交叉感,呈現網絡狀。
總而言之,本文是以當前單元模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為起點,以調整教學策略為終點進行研究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小學數學教師轉變當前的思維模式,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整體的單元設計的思維模式,從而發現單元形式教學重點內容,設計出適應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郭 華.一種整體的教學視野―― “模塊”的意義及其教學要求[J].人民教育,2005(Z3).
篇6
【關鍵詞】技工教育;單片機;傳統教學法;模塊式教學法;Keil uVision2軟件
一、引言
單片機技術在現代電子工程領域應用廣泛,尤其在儀器儀表、工業控制、數據處理、自動檢測、汽車、智能家電及通信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適應市場需求和生產實際的需要,《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課程已成為技工院校中設立的機電一體化、電子裝配等相關專業的重要專業課,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及幫助學生通過單片機這一工具深入認識所學專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綜合了軟件和硬件設計,綜合性較強,且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難學。近年來針對該課程興起了所謂的“模塊式教學法”,很多技工院校用此種方法代替了普遍認為枯燥、難學的傳統式教學方法。作者在承擔該課程教學任務時曾使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作者認為,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并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最終選用傳統方法教授本門課程。故本文以單片機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為基礎,根據單片機教學的特點和作者的經驗,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中心,針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對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二、傳統教學方法與模塊式教學方法比較
1、模塊式教學法的優劣分析
近幾年新興的模塊式教學方法注重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先從構建一個小的單片機系統開始,逐漸過渡到較大的單片機系統,在此過程中逐漸地、相對零散地滲透單片機的結構、指令系統及各組成部分的知識。該方法的優勢在于能使學生在學習這門相對枯燥的課程之初,就能體會到自己搭建簡單系統的樂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并通過動手實踐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但該方法也有其弊端。比如技工院校中相關專業由于受課時和其它條件限制,并不開設《微機原理》等專業基礎課,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電路理論課程時,往往也是學完了還一知半解,而該方法應建立在學生對計算機組成、基本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且有較好的《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理論和實驗基礎,否則,反而會增加對學生知識點理解的難度,其優勢也很難體現。
2、傳統式教學法的優劣分析及改進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的傳統式教學方法的優點在于注重理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起點低,適合基礎較差的學生。但因為該課程實踐性強,所以該方法對理論知識的強調使得教學中要花費大量時間講授程序設計方法和硬件工作原理,忽視了實踐,在教學效果上有很多不理想的方面。其缺點主要體現在采用該方法時很多初學者往往是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枯燥、沒有成就感而放棄。
本文提出的Keil uVision2軟件應用在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方法,可以發揮前述兩種方法優點,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者的缺點。針對技工院校學生的種種特點,作者認為傳統式教學方法更適合沒有學過相關課程或基礎較差的學生。該方法可以有效激發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打消部分電路基礎較差的學生的顧慮,并在后續學習中使用該軟件進行仿真,也讓學生體驗到動手的樂趣,能實時觀察單片機內部變化。相比之下,該方法更高效,起點更低,也更節約教學成本。
三、 Keil uVision2在傳統模式教學法中的應用
1、Keil uVision2軟件簡介
Keil uVision2是美國Keil Software公司出品的51系列兼容單片機C語言軟件開發系統,使用接近于傳統C語言的語法來開發。在該環境下,我們也可以直接用匯編語言來編寫程序,并通過其提供的一系列工具觀察單片機在執行程序過程中的變化,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單片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同時該軟件支持主流單片機編程語言——C語言,為學生以后使用單片機提供了方便。
2、Keil uVision2在傳統模式教學法中的應用
在單片機的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內部結構、指令系統、基本結構程序設計、系統擴展及接口擴展等。教學時應充分考慮課程特點并根據課程內容合理安排仿真教學內容。下面以MCS一51系列單片機為例介紹Keil uVision2軟件在單片機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針對5l系列單片機所提供的存儲器(包括ROM和RAM)資源,在理論講解其組織形式的基礎上,可以在Keil uVision2軟件單步運行仿真實例的情況打開相應窗口查看寄存器內容。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對單片機內部的存儲器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更能使學生掌握其實際使用和程序調試方法。
在指令系統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使用此方法,結合存儲器知識和對每條指令執行時存儲器變化情況的觀察,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各條指令本身及指令對存儲器和特殊寄存器的影響,為以后的程序設計打下扎實的基礎。例如,在講解帶進位的加法指令ADDC時,可以在軟件的寄存器窗口看到這條指令執行后對CY、AC、OV、P等標志位的影響,并根據具體的簡單程序實例觀察到程序執行后對內部RAM區內容的改變,從而在學習新指令的同時,更進一步熟悉了內部RAM區的結構。
對于基本結構程序設計的教學,利用仿真軟件演示具體語句的執行效果、算法的具體實現、程序中語法錯誤的檢查和邏輯錯誤的驗證等內容。例如,在執行簡單的循環結構的程序時,可以在學生通過單步執行每條指令熟悉程序結構和指令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PC指針的值的變化,以使學生更易理解相對抽象的PC指針的概念。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這一方法對于解決PC指針抽象、難學的問題效果明顯。
有了上述這些實踐過程,系統擴展及接口擴展教學時,學生已基本能夠自己調試一些小的程序,在這個階段應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端口的變化,結合對理論教學實例的分析,對比調試的結果,無需在實驗箱或實驗板上外接擴展電路就可達到使學生學會用單片機控制簡單設備的教學目標。當然有條件的話這時就可以適當加入實際的電路搭接的教學內容。此時學生搭接電路時已對單片機有個系統、完整的了解,再進入實踐環節會更加輕松。避免了模塊式教學法中學生開始就用單片機構建系統導致很多學生構建了幾個系統以后還一頭霧水,不知道單片機究竟是怎樣工作的;也避免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做純粹的理論灌輸,使學生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
3、利用Keil uVision2軟件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應用的優點
利用該仿真軟件教學具有許多優勢:第一、效率高。程序修改、編譯后馬上就可以看到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課堂教學效果好。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將仿真結果投影在大屏幕上,統一分
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3)評價。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小組與個人,形成組間交流,組內小結,及時總結經驗和方法的學習習慣。教師對各小組的作品和協作情況加以評定,給出分數。每次實踐課都可展示優秀的作品,激發學生追求完美的品質,同時優秀的小組和個人要給予加分。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組織學習進行組間評比吸取他人的長處為自己所用。
四、結語
以上是計算機教學的幾種方法,當然還有其他方法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不同的知識模塊適合不同的教學方法,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涵蓋所有教學內容,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局限性。因此,教師要善于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使之融會貫通,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計算機的能力。
【注釋】
[1]田海梅,張燕.基于任務驅動的計算機專業課教學模式[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05).
[2]吳魁.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思考[J] .學理論,2010(04).
[3]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篇7
【關鍵詞】土木土程綜合實驗 改革與整合 獨立設課 創新能力
一直以來,在我國,土木工程實驗都是作為學生理論課程的附屬物而存在,把實驗安排在相關的教學環節中,而沒有從總體上去對實驗教學進行定位,從而使實驗缺乏系統性。而如今,在我國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對實驗課進行了改革,對實驗內容進行了整合和優化,讓“土木工程綜合實驗”課獨立出來,單獨成為教學的一個模塊,從而滿足不同課程的需要。這樣,不僅使實驗教學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時,對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對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水平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一、土木工程學科綜合實驗模塊式改革的內容設置情況
在這有限的學時范圍內,要完成綜合實驗模塊的教學,并提升土木工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對于教學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于土工程這個專業來講,需求是分好幾個層次的,那在對原先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就不能僅僅是對原來的分散的實驗內容的一個簡單的收集,而應在原來的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變原來的培養方案,讓原來的實驗按著一定的規律組合成一個整體,并按著學科將其進行歸納。在土木工程實驗的整體學科中,主要將實驗分為三個模塊。
模塊一中包含了主要學科的全部實驗內容,主要由四部分組成,除了土木工程材料外,還有建筑結構試驗與建筑結構檢測技術,同時,還有橋梁與道路檢測技術。其主要的實驗種類有三種,除了鋼筋受拉實驗和混凝土立方體試塊受壓及劈裂試驗外,另一個就是凝土樓主體受壓及劈裂試驗。其中,在綜合模塊試驗中,還有很多子實驗。
模塊二的主要內容就是筋混凝土設計原理學,主要進行的就是兩種實驗,即RC簡支梁加載實驗,以及鋼筋混凝土偏心柱受壓試驗。這兩個實驗分別以以集中荷載下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加載實驗的單筋無腹筋梁、單筋有腹筋梁、雙筋有腹筋梁、雙筋無腹筋梁,剪跨比均分別為A=0.5,1, 2, 3,縱筋率分別為p=0.5, 1. 2. 3,每類有20種情況,共有100種情祝和鋼筋混凝土偏心柱受壓試驗等。這些實驗都屬于模塊二的內容。而且,這些實驗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具有對比性,即便是單一實驗也具有綜合性。
模塊三的主要內容是巖體力學和巖體力學檢測技術。關于這方面的實驗,除了巖石剪切試驗和巖石抗壓及抗拉試驗外,還有巖石現場剪切試驗,以及巖石三軸及變形試驗。
二、土木工程綜合實驗模塊式教學的改革思路
(一)合理進行課程內容設置
在現階段土木工程綜合性實驗課程的建立過程中,應該優化基本的課程設置,從而為學生們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內容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基礎性試驗內容的建立過程中,由于基礎性實驗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本專業學生最基礎知識和能力。同時,必須參加試驗且通過實驗的測試才能獲得學分。眾所周知,基礎實驗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并圍繞課程內容,將實驗與基礎理論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將基礎知識進行融匯貫通,并在實驗中將本專業的一些概念、知識和定理等知識進行總結,從而提升做實驗的技能。其次,綜合性實驗,顧名思義,就是綜合性很強,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質。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可以在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整合及比較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做這些實驗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分析題目類型和含義的過程中,與課本的公式或例題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自己實驗的結果。最后,是創新性試驗內容,在創新性土木工程專業的建立過程中,整個實驗的內容具有創新性的特點,通過實驗內容的創新不僅可以提高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可以為教育事業的改革提供充分性的保證。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興趣的培養,可以不斷的進行知識的探索。但是,對于創新性試驗而言,在整個內容的建立過程中,其整個難度會高于傳統性的實驗,因此,就需要教師進行科學性的引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建立提供創新性的基礎。
(二)強化軟硬件的建設
在土木工程試驗內容的建立過程中,為了充分滿足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相關院校應該逐漸加強土木工程系的試驗教學軟硬件建設,應該進行必要設備的投入,強化試驗設施的建設,從而保證整個綜合性的試驗可以在充足的資源下進行。對于實驗室的指導老師而言,他們的專業性較強,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實驗經驗,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可以為整個實驗內容的建立營造良好的空間。例如,在混凝土抗壓強度、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壓以及鋼筋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的綜合性試驗探究過程中,實驗是應該配備充足的電液伺服式長柱壓力試驗機、ZY-10拉拔儀以及ZY-30秒干拉拔儀等裝置,從而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全面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技巧,通過與課程內容的結合提高專業技能,從而為整個綜合性試驗內容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證,同時也為工程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適用型的人才。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土木工程綜合性試驗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該逐漸優化課程設置的基本內容,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性意識,從而為學生們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提高學生們動手操作的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土木工程綜合性試驗內容的建立,可以順應整個時代的發展,優化課程內容的改革,從而為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洪興,吳京,工恒華,等.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09).
篇8
一、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改革成效
近年來,全國很多高校增設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河北水利電力學院也順應時展潮流,設立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到目前已有十余年的專業辦學經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需求的提高,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創新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模式、深化專業改革是發展之需,也讓我們看到了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實踐型主導教學體系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過開展職業教育改革,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形成了“校企合作雙循環”教學模式。對傳統的“5+1” 模式(“5”――前5個學期在校進行理論學習與校內實踐,“1”――第6個學期到校外合作單位或就業單位進行頂崗實習)進行了改革。本著重視實踐、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形成了“校企合作雙循環”的教學模式,即“2+0.5+2.5+1”(“2”――前2學期在校進行基礎課、測繪技能課的學習與校內實踐訓練;“0.5”――第3學期前10周進行測繪技能的企業實踐;“2.5”――第3學期后半學期至第5學期進行工程測量技能課學習與校內實踐訓練;“1”――第6學期在就業單位或合作單位進行頂崗實踐)的時間安排,在校三年學制中完成 “學校學習―企業鍛煉”的校企雙循環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主要能力的培養力度,即測繪能力、工程測量(測設)與綜合能力,真正達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校企合作雙循環”教學模式見圖1。
二、模塊化實踐環節遞進式教學
模塊化教學是20世紀末以來在歐美國家影響最廣泛、最深刻的高等教育改革,模塊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習者對知識的認識和能力的把握,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發散性,極大地解決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脫節問題, 從而構建專業知識與素質、能力全面提高的新機制。設置實踐教學模塊,可縮短傳統課堂教學中將知識點轉化為相應的能力的時間,讓知識傳授變靜態為動態、變平面為立體。[1]
1.實踐教學模塊設計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以國務院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契機,保證專業改革與教育成果跟上社會步伐,履行培養合格職業人才的使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經過大量的調研、走訪與資料分析,遵循教育規律和認知規律,結合專業特點,按照實踐教學活動各環節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探索和實踐,按能力層次將嵌入式課內實踐、校內集中實踐、校外綜合實踐遞進式的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互相銜接、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模塊,實施模塊化實踐環節教學。[2]具體來說,就是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合理配置,[3]以職業應用能力為培養目標,構建專業“模塊化實踐環節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全面、合理的層次遞進式四大實踐教學模塊:基礎技能模塊、專業技能模塊、認證技能模塊、綜合技能模塊(如圖2)。以基本技能為基礎,專業技能(測繪技能與測設技能)為核心,專業綜合技能為目標,把職業崗位技能培養貫穿于整個實踐教學中。這樣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基本上不需要適應期,能很快進入角色頂崗工作,體現了高職教育的職業針對性。[4]專業辦學思路和理念更先進,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自覺性更強,教與學的效率均有明顯提高,有效地消除了近幾年職業高校學生整體素質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
2.實踐環節模塊化的實施
這種實踐環節模塊化、層次遞式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基礎技能模塊主要內容為電子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常用的語言編程以及常用計算機軟件的安裝與使用等。測繪技能模塊主要內容為專業基礎課(主要為地形測量、數字測圖、地籍測量等課程),培養使用測繪儀器的基本技能、地形地籍測量技能及利用測繪軟件進行繪圖的技能,在這個模塊教學過程中還進行了中期校外企業、實習基地測繪技能的頂崗實踐,使學生測繪技能得到鞏固和提高。測繪技能模塊主要培養工程施工測量技能,主要服務于土木工程建設中的放樣工作。認證與綜合模塊主要針對職業技能考核進行專項實踐訓練,同時采用模擬實際工程項目的項目化教學方式進行模擬演練,并進行一個學期的校外企業頂崗實踐,這可以讓學生的綜合技能得到提升,同時也滿足了畢業生雙證書教育的要求,畢業生就業時能達到專業培養目標,就業單位也能接收到合格的應用技能型專業人才。從中可以看出,實踐環節模塊化、層次遞進式的教學過程符合校內―企業―校內―企業的“校企合作雙循環”教學模式,能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完美統一。
三、優勢與保障
為了提高企業接洽實習學生的積極性,實踐環節模塊化教學充分注重了教學過程的合理銜接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環節模塊化、遞進式教學能促進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上一個新臺階,也能增加校企合作單位數量的增加,提高專業學生進入企業接受鍛煉的機會。
篇9
一、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用問題作主線,以培養思維能力為核心。從它的結構看,問題貫穿教學全過程,問題既是教學的起點和主線,又是教學的終點和延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不僅僅是為了增進知識,更主要的是為了啟發思維,激發創新。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既是對信息進行篩選綜合、重組的過程,又是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
(二)師生角色的轉換。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促進者。教師的作用體現在:一是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思維。二是巧妙地設置符合學生最近發展的問題,使每個學生學有所思,探有所得。三是開發學生的潛能,排除思維障礙,啟發學生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四是學法指導,組織討論,控制教學活動的進程。五是總結評價,延伸問題。學生由知識的被動建構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內驅力的作用下變被動發展為主動發展,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
(三)模式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模式包含問題的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交流反饋―應用鞏固的縱向開放結構,為學生獨立求解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有利于學生的自評、糾錯和能力的發展。探究過程中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拓展了知識獲取的渠道。
二、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典型模塊中的應用
(一)金屬鈉的性質。提問是課堂互動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技能。實驗往往可以和其他提問方式巧妙結合,從而使提問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演示實驗或者分組實驗等實驗方式,讓學生親眼看到現象或者親手進行操作,用于加深印象。例如鈉的化學性質這一節就可以這樣設計問題:
提出問題:(1)小魔術“滴水點燈”:在酒精燈燈芯藏一小塊鈉,實驗時在燈芯上滴一滴水。這個實驗可以設計如下問題:為什么滴水可以點燈呢?金屬鈉在這里的作用是什么?金屬鈉有哪些性質?
(2)取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煤油,用刀切開,觀察新切面的顏色及變化(觀察金屬鈉切開前的表面,與切開后進行比較),將斷面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繼續觀察。金屬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顏色和光澤為什么會發生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將一塊綠豆大小的金屬鈉放入水中。設計問題如下:生成的氣體是什么,如何收集并檢驗生成的氣體?金屬鈉為什么浮在水面上?溶液變紅的原因又是什么?如果再把鈉投入酸中、鹽溶液(硫酸銅溶液)中那么現象如何呢?
實驗一:在酒精燈燈芯藏一小塊鈉,實驗時在燈芯上滴一滴水。酒精燈燃燒了起來。得出結論:說明金屬鈉遇水放熱。
實驗二:取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煤油,用刀切開,觀察新切面的顏色及變化,將斷面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繼續觀察。得出結論:金屬鈉非?;顫姡鲆娍諝饩蜁l生化學變化生成氧化鈉。
實驗三:將一塊綠豆大小的金屬鈉放入水中,會觀察到“浮”“游”“熔”“響”“紅”。得出結論:金屬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四處游動,說明有氣體產生;熔化成小球說明反應放熱也說明鈉的熔點低;發出嘶嘶的響聲,說明反應很劇烈;酚酞溶液變紅,說明有堿生成。
(二)原電池。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原電池這一節的教學中,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是一個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內容,學生往往一時難以理解和領悟,我們可以把這節課化整為零,化難到易,設計成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降低問題的難度。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配合相應的實驗完成。
提出問題一:組成原電池是否需要兩個活潑性不同的電極。
實驗: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將鋅片和鋅片;銅片和銅片;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同時插入稀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在電路中連接一個靈敏電流計,觀察電流計的指針是否偏轉?
通過實驗,學生就很容易掌握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再通過交流合作就很容易歸納總結出原電池組成的第一個條件。
提出問題二:組成原電池是否需要電解質溶液。
實驗:將銅片和鋅片分別插入乙醇、蔗糖、硫酸、鹽酸、氫氧化鈉等溶液。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組成原電池需要電解質溶液。
提出問題三:組成原電池是否需形成閉合回路。
實驗:將銅片和鋅片分開放在兩個不同的燒杯中,然后用導線相連;放在同一燒杯里用導線相連;將兩個金屬片緊靠在一起;形成合金。通過實驗可得,要組成原電池必須形成閉合回路。
篇10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98-02
一、引言
《機械設計基礎》是高等學校工科各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通過該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驗、課程設計等教學實踐,可使學生初步具備運用手冊設計簡單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為日后從事技術革新創造條件。
本文提出在理論教學環節采用模塊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以提高非機類工科專業的大學生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模塊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
《機械設計基礎》的理論教學部分主要研究機械中的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的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目前絕大多數教材采用的是先介紹機械原理(即常用機構)、后介紹機械設計(即通用零件)的編制方案,因此教師一般也按照先介紹平面機構、凸輪機構和齒輪機構等常用機構,然后介紹通用零件如齒輪、帶、軸等通用零件的教學安排來講授該課程。但機構本身是由零件組成的,且機構與零件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的,人為地把機構與零件分開來講授缺乏連貫性,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程。
本文提出了一種更符合教學規律的模塊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即把本門課程需要講授的相關內容分成,每一模塊由相關任務組成,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完成各個模塊的學習任務。在具體講授每個任務時,首先通過具體案例引出相關的設計任務;然后對設計任務進行分析分解,指出為了完成該任務必須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引出相關的學習內容;最后在講授完相關的教學內容后,指導并要求學生根據相關要求完成一個具體的設計任務,從而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最終,通過學習每一模塊及每一模塊中的相關任務,把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相關知識有機地統一起來。
下面以其中三個模塊為例,詳細論述該方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一)“常用機構的設計”模塊的實施過程
第一個模塊為“常用機構的設計”,該模塊把連桿機構和凸輪機構歸為一個整體,具體包括“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和“凸輪機構”三個章節的相關內容。該模塊由兩個任務組成: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和凸輪機構的設計。
在講授第一個任務時,首先通過“焊接夾具”和“公交車門啟閉機構”相關圖片和視頻的介紹,說明這些機構都是采用平面四桿機構的工作原理工作的,并引出@次任務是設計在生產生活實際中使用的平面四桿機構;接著對如何完成該任務進行分析和分解,即為了完成該任務,必須首先解決如下問題:①平面連桿機構有哪些類型?②各種不同類型的平面連桿機構在生產生活實際中有哪些應用?③它們有什么特點?④又怎樣進行設計?指出為了回答上述問題,并完成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任務,必須學習“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和“平面連桿機構”相關章節的內容;最后,在講授完相關的教學內容后,指導并要求學生完成焊接夾具的設計,要求給出具體的設計方案和設計計算過程。
第二個任務是按照預定要求設計凸輪機構。通過內燃機配氣機構和自動車床上的走刀機構等與凸輪機構有關的圖片和視頻信息,指出凸輪機構是機械中的一種常用機構,因其能實現預定的運動規律而在自動化和半自動化機械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引出本次任務;接著指出凸輪機構有不同的類型,要想完成設計任務必須首先明確我們要設計的是哪種類型的凸輪機構?其有什么樣的運動規律?怎樣設計凸輪機構?為了回答以上問題,必須學習“凸輪機構”相關章節的內容;最后學習完相關知識后,指導學生完成內燃機配氣機構中凸輪機構的設計。
(二)“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模塊的實施過程
把齒輪機構、輪系、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歸為“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模塊,該模塊包括三個任務:認識齒輪傳動、設計齒輪傳動和齒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第一個任務是認識在生產生活實踐中使用的齒輪傳動。首先通過機械式手表、一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卷揚機等圖片闡明齒輪傳動是現代機械設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機械傳動;接下來分析常用的齒輪傳動有很多類型,但具體有哪些類型?各自有什么特點?在生產生活實際中有哪些應用?什么是標準齒輪?兩個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配對使用應滿足哪些條件?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幾何尺寸如何計算?要想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學習“齒輪機構”相關章節的內容;最后學習完相關知識后,通過計算一個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幾何尺寸完成本次任務。
第二個任務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齒輪傳動。首先通過圓錐齒輪換向器、斜齒輪變速器、手動蝸桿卷揚機的圖片介紹指出在工程實際中,不僅應用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圓錐齒輪傳動、蝸桿傳動以及輪系的應用也很廣泛;那么,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在生產生活實際中有哪些應用?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如何設計?提出必須學習“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的相關知識才能回答以上問題;最后,學習完相關知識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單級閉式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從而完成本次任務。
第三個任務是熟悉輪系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使用,并完成一行星輪系傳動比的計算。首先,通過圖片分析轎車變速器的輪系、行星齒輪減速器,說明在機械傳動中僅由一對齒輪組成的齒輪機構往往滿足不了工作需要,采常用齒輪系來滿足使用要求;那么,輪系有哪些類型?能完成哪些功能?怎樣計算傳動比?指出在學習了“輪系”相關章節的知識后,不僅能回答以上問題,還能完成計算輪系傳動比計算的任務;最后學習完相關知識后,要求學生完成一行星減速裝置的傳動比計算。
(三)“常用連接的選用”模塊的實施過程
“常用連接的選用”模塊由兩個任務組成:螺紋聯接的選用和鍵聯接的選用,具體內容為“連接”章節的相關知識。
第一個任務是完成螺紋聯接的選用工作。首先,通過一減速器說明減速器的下上箱體、軸承蓋與箱體、視孔蓋與箱體的連接采用的都是螺紋聯接,且螺紋聯接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可靠、裝拆方便等優點,指出本次任務是掌握如何合理選用螺紋聯接;接著分析螺紋接在生產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那么螺紋是怎樣形成的?它的主要參數有哪些?常用的螺紋聯接有哪些常用類型?在使用過程中如何對其進行預緊和防松?指出在學習了“連接”相關章節的知識后,不僅能回答以上問題,還能完成減速器中螺栓和螺釘的選用;最后學習完相關知識后,要求學生完成減速器中螺栓和螺釘的選用工作,為后敘課程設計中減速器的設計打下基礎。
第二個任務是完成鍵聯接的選用工作。首先分析齒輪與軸通過鍵聯接,指出機器中通常要把旋轉件與軸連接到一起,使其以同一轉速轉動,這就要用到軸轂連接件---鍵;接下來提出要根據機器中載荷要求來完成選用鍵聯接的任務,必須具備以下知識:①鍵聯接的類型、特點及應用;②鍵聯接的選用方法;③剪切變形及強度計算;④鍵聯接的強度驗算。而要掌握這些知識,必須學習“連接”相關章節的知識。
三、結語
為提高《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文在理論教學環節提出了模塊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并以三個模塊為例詳細論述了該方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筆者已連續兩年在本校的非機械類工科專業開設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中采用了模塊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采用該方法后,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及教學效果都有了明顯提高,從而證明該教學方法更有助于促進機構與零件的相互融合,更符合實際情況,更有助于學生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該門課程。
參考文獻:
[1]楊可禎,程光蘊,李仲生.機械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學出版社,2006.
[2]嚴桂英.課程設計采用機構創新設計的探討[J].裝備制造技術,2007,(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