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景觀設計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5: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模塊化景觀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南京地鐵,可靠性,模塊化,修程優化
0 引言
目前,南京地鐵設備維修模式同國內大多同行類似,均依照大鐵路的維修經驗對設備進行定期的預防性維修和“事后維修”,定期預防修如三月檢、定修,維修作業內容復繁雜,特別是對地鐵關鍵設備,維修內容冗余程度較大,且存在著維修針對性不強,維修效益不高甚至造成破壞性維修,導致設備維護成本高、可靠性不足等情況。因此,有必要對南京地鐵關鍵設備維修規程進行優化研究。
1 可靠性維修優化理論
1.1 RCM分析法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是用于確定設備在其運行環境下維修需求的方法[1],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對設備進行功能與故障分析,明確設備各故障的后果,用規范化的邏輯決斷方法,確定各故障的預防性維修對策。在實施RCM維修優化分析時,基本流程可按照以下的七步作業法進行,如圖1所示。
圖1 實施RCM的七步作業法
1.2 修程模塊化
模塊化設計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設計方法之一。模塊化大約是20 世紀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標準化形式,維修模塊化設計是處理復雜維修系統的一種直觀簡化方法[2],以模塊為基礎,將各個維修內容所需要的維修工器具、備品備件材料、維修作業人力資源以及相關制度規范等包絡在各個修程模塊中模塊化,,形成較小的維修模塊以便于保證作業的靈活性和管理控制有效性,通過維修模塊的分工合作,實現高效保質維修操作。
在確定關鍵設備維修模塊時,可以設備維修部件為單元模塊進行劃分??紤]到不同維修模塊之間有著多種聯系和約束的,因此,需要通過數據收集與集中調研,確定相應的維修維修模塊信息,包括:模塊編號、作業內容、相應維修作業標準、模塊作業所需人員數量、人員應具備技能、必備工器具名稱及其數量、消耗維修備件名稱和數量、作業所需時間、特殊維修條件要求、作業流程順序要求、模塊維修風險程度及其維修周期要求等,如下表1、2所示。只有充分掌握各個模塊的基本信息,才能更好的為維修模塊優化奠定數據基礎。
表1 維修模塊基本信息
表2 維修模塊故障數據信息
2 基于可靠性的維修優化技術
結合以上所述的RCM可靠性分析方法及模塊化理論,設計基于可靠性的地鐵關鍵設備維修修程優化方法,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首先,對關鍵設備技術狀態進行分析,確定實際維修需求,指導維修修程的更新,這是維修模塊化設計的前提,模塊化首先要保證模塊所覆蓋的維修內容是全面的合理的,因此,需要借助科學的手段更新現有的維修修程。在本文中,依托上述的RCM可靠性分析法,對地鐵的關鍵設備進行分析,確定相應的實際維修需求更新原有維修內容。
其次,劃分維修模塊,模塊的劃分可以大到整個設備的維護保養,也可以小到螺帽電容等更換,模塊范圍定義得大了起不到模塊化應有的作用,而劃分得越細,維修管理的模塊也越多,管理起來也越繁瑣,因此,需要找到合理的模塊界定范圍,劃分出合理的維修模塊。
第三,調查收集模塊附屬信息,包括模塊名稱,模塊內容,相應維修作業標準,模塊作業所需人員數量,人員應具備技能模塊化,必備工器具名稱及其數量,消耗維修備件名稱和數量,作業所需時間,特殊維修條件要求,模塊維修風險程度,模塊維修方式及其維修周期要求等。對于不能明確的模塊,需要根據需要進行跟蹤調查。
第四,模塊化維修修程重組優化,在由可靠性分析確定各個維修模塊最佳維修周期基礎上,以追求模塊化維修效益最高、可靠性最大為目標,優化重組關鍵設備的維修模塊,包括維修模塊的組合以及維修時機等。
第五,積累各個維修模塊相關歷史故障數據,為閉環反饋和持續進行可靠性維修修程優化做好數據支持。
3 結論
通過RCM分析,剔除不增值的冗余維修環節,更新維修作業內容,不僅使設備維修更具有針對性,也保障設備可靠性,在RCM可靠性分析基礎上進行模塊化維修修程優化,使得在保障關鍵設備技術可靠的前提下實現維修管理與維修質量的最佳平衡,進一步提升設備維修價值。對實現維修可靠性、經濟性的維修大綱優化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莫布雷.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7-8.
[2]陸良,楊殿閣,顧錚珉等.采用模塊化思想的汽車電器智能化設計方法[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0, 44(5):111-115.
篇2
【關鍵詞】:物流中心,系統,建筑
中途分類號:F407.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引言
物流產業的發展,對物流中心的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F代化的物流中心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倉庫、停車場的概念,而是集物品、景觀、能量、信息的流動為一體的現代化、低能耗的建筑群體。越來越全面的要求使得建筑與建筑之間、建筑與環境之間、建筑與物品、信息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物流中心的每個功能區塊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本文提出了以“系統論”的概念來設計物流中心,將整個物流中心看作一個整體的系統運行來考慮。下面以某物流中心的設計入手,簡要分析了現代化的物流中心的一些設計理念和手法。
2、項目概況
某物流中心由物流倉儲版塊、IDC中心版塊、配套服務版塊、生態環境版塊四大版塊組成。
3、設計要求
3.1城市性
該物流中心應以連續、完整的姿態為城市提升整體品質,一期建設形成沿街規模,二期預留用地較為規整。
3.2先進性
該物流中心應以多功能的構成、高效率的管理,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物流倉儲中心。
3.3高效性
功能集約,流線清晰,安全可靠,充分保證物流中心的各功能高效運行,真正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對接”。
3.4生態性
遵循生態節能的原則,創造綠色環保的現代物流中心。
4、設計理念
根據甲方需求和用地特點,以及當今國內外物流中心設計的發展思路和先進的設計手法,我們提出了“系統”的概念,將整個中心看作幾個有條不紊運行的系統來設計。同時我們根據建筑的具體特點,提出了“系統流動”的概念。
4.1系統流動的概念
在項目總體規劃上,我們提出了“流動”的概念。物品的流動、建筑的流動、景觀的流動、能量的流動、信息的流動。我們從這五個方面貫徹強化“流動”這一概念。
(1)物品的流動:方案設計根據物流中心基本的功能作為設計的主旨,圍繞物品的流動進行設計的展開。
(2)建筑的流動:采用飄逸的流動線條,結合起伏的地貌、原始的水塘形成了極富動感的景觀建筑群,與大地融為一體。
(3)景觀的流動: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形、地貌進行景觀設計,小橋流水、山水相宜,構成了一幅連續不斷的景觀畫面。
(4)能量的流動:充分利用太陽能和雨水等自然資源,通過中心水系和綠色節能技術做到能量的流動和循環,減少能耗。
(5)信息的流動:在建筑的信息化設計中,方案提出了“信息流”的概念,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的通訊指揮技術以及“物聯網”的設計理念,組織貨物、車輛、人員的流動。
4.2系統模塊化的概念
在建筑單體的設計上,我們提出了“模塊化”的概念。“模塊化”設計將主要功能體塊以及建筑單體設計成一個個標準的模塊,每個模塊自成體系,相對獨立,同時可根據發展的需要,增加或減少模塊,對整體的規劃不會產生影響,從而達到建筑設計的集約性,提高物流中心的使用效率。
4.3生態景觀系統
在景觀設計上,方案結合原始的地形、地貌,設計了中心水系和濕地景觀生態園,運用綠色節能的新技術,提出了“能量自循環系統”的概念,力求減少能量的消耗和資金投入。
5、設計方案
5.1總體系統規劃
(1)功能分區
方案將主要區塊倉儲物流部分布置在基地的東部,機房和附屬用房部分布置在基地的西南處,在基地的西北處結合中心水系設計了生態景觀區塊,同時也為二期的發展預留了空間。通過道路的組織和劃分將整個基地基本分為了四大版塊:物流倉儲版塊、IDC中心版塊、配套服務版塊、生態環境和二期預留版塊。四個版塊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在總體規劃上又融為一體。并且一期建設易于形成沿街規模,二期用地也較為規整。
(2)倉儲物流的交通組織
主要的倉儲物流功能區塊中,提出了“物流廣場”的概念,通過廣場的組織,有效減少了物流中不必要的路程和交叉,達到了物流的快捷、便利、井井有條。在倉儲版塊中部設置了60多米寬的物流廣場,作為倉儲的進貨、出貨等輔助區域,廣場十分寬闊,做到了單向4車道,并且還預留了倉儲停車位,此外在廣場的盡端設置了圓形的回車廣場充分滿足了車輛進出貨物的需求。倉儲庫房采用了“U”型庫的形式,有效減少了車輛的流線和路程,增加了物流的使用效率。倉儲版塊中消防環路貫通,并設有次入口作為應急使用,在東側的主入口設計了物流的一些輔助用房和貨車停放、緩沖區域,和一些管理、休餐飲等用房,方便了使用,提高了效用。同時,結合景觀空間為二期預留了空間,隨著今后的發展,最終將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條不紊的物流體系。
5.2系統中的單體設計
在建筑單體的設計上,方案遵照“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在倉儲的模塊中,采用了標準化的工業模數。物流倉庫采用耐火等級一級,根據工藝的要求,倉庫采用單層高架庫的形式,具有以下優勢:空間利用率高、庫容量大、占地少、能實現機械化自動化、適合存放品種多數量大的各種單元化貨物。
庫內動線采用U型動線流程,設置有月臺、進出貨暫存區、庫存儲藏區、檢貨區、叉車充電區和配套輔助管理區。利用倉儲版塊中心寬敞的物流廣場進行車輛進出的組織,流線通暢、貫通、互不交叉,整個模塊運行上井井有條。輔助模塊主要布置了餐廳、辦公、宿舍,在主入口處設計了接待大廳和監控中心。這種模塊化的設計方式提高了空間的使用效率,同時二期的建設也不會影響整個規劃體系,表達了建筑設計的集約性特色。
5.3系統中的景觀設計
在景觀設計上,方案最大限度結合原始地形、地貌,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風以及原有的景觀資源。在基地的中部,利用保留水塘設計了自然生態的中心水系,結合步道、涼亭、起伏的地貌以及生態果園、農田形成一個小橋流水、步移景異的原始生態濕地景觀系統。
此外利用水系作為景觀設計的中心,多用鋪裝與綠化相結合的手法進行設計,跌水、戶外地板、沙池、樹陣等景觀元素穿插其中。盡量簡化泊岸,利用貫穿湖面的木棧道,使視野更為寬闊。蜿蜒的道路會讓散步之人深感樂趣,硬鋪地、帶草鋪地、完全植被的多層次景觀細節處理,穿插設計了生態果園和農田,更加增添了園區綠色生態的景觀氛圍。在建筑技術上,方案結合起伏的屋面,運用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綠籬、雨水收集系統等生態建筑的設計手法。
太陽能光伏發電為無電場合提供電源,解決物流中心照明部分用電、輔助用房照明部分用電、辦公電腦用電、住宿用電、太陽能路燈和太陽能草地各種燈具等。建筑綠籬墻的使用,有效地減少了汽車尾氣、噪音、視覺的干擾,同時也為基地提供了良好的景觀環境。利用倉儲部分大面積的屋面,方案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統,并結合中水系統為物流中心提供輔助用水。
方案結合濕地景觀系統和綠色節能技術的運用,通過屋面將雨水收集到中心水系,經過中水系統處理,灌溉果園、農田、沖洗車輛等輔助功能使用。生態果園、農田再為基地人員提供綠色食物,從而達到一個“能量自循環”的系統,力求使得整個基地達到“生態建筑”的標準。
5.4建筑的信息化設計
在建筑的信息化等軟環境設計中,方案也為將來的使用做了充分的考慮。充分利用視屏監控、圖像跟蹤、識別、車輛定位、權限控制、信息顯示等新技術,并且引入“物聯網”的設計理念,希望使得整個基地形成一個井井有條的體系,做到前期的建筑規劃和業主后期的使用的完美結合。
整個物流中心分區合理,交通組織便利,有機結合景觀,充分利用了綠色節能技術,使得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渾然天成。飄逸的流線、起伏的建筑、優美的景觀、生態的環境共同編織了一個節能、便捷、智能化的物流中心。
篇3
關鍵詞: 潔凈車間 模塊化 GMP 生態
正文
一 項目概況
項目用地位于昆明市區東南側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東臨規劃18號路,南臨規劃31號路,北臨規劃21號路,西側與已建成廠區相鄰??傆玫孛娣e為61909.2平方米。規劃建設成為現代化的GMP潔凈制藥廠區??偨ㄖ娣e為181383.5平方米,其中地上150572平方米,地下30811.5平方米。
項目分為四個板塊,分別為西側潔凈廠房板塊、中央景觀綠地及倉庫物流板塊、非潔凈廠房及動力板塊、研發辦公及配套服務板塊。潔凈廠房板塊包括5座標準潔凈廠房,地上5層,地下一層,建筑高度為31米;非潔凈廠房及動力板塊,地上5層,地下一層,建筑高度為23.5米;研發辦公及配套服務板塊,地上22層,地下2層,作為辦公停車及設備機房,建筑高度為93.6米。
本次設計將生態人文與現代科技融合在一起,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高新技術研發生產基地示范性的生態潔凈廠區。
二 潔凈廠區設計要點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意為"良好作業規范",或是"優良制造標準",是一種特別注重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對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潔凈廠房--是空氣中懸浮粒子受控的生產空間。
選址--潔凈廠房廠址選擇要適宜,廠區規劃要合理,生產、行政、生活和輔助區域不得互相妨礙,廠區的生活環境要整潔,路面平整應在大氣含塵和有害氣體濃度較低、自然環境較好的區域。同時,應遠離有嚴重空氣污染、振動或噪聲干擾的區域,或位于最大頻率風向上風側,或全年最小頻率風向下風側。潔凈廠房應布置在廠區內環境清潔、人流、物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周圍宜設置環形消防車道。同時,應與市政交通干道之間宜保持距離,并在周圍進行綠化。
三 設計構思
1、四大設計要點
新建廠區改變了以往工業廠房給人的傻大黑粗的印象,采用生態、現代、新型的方式打造新時GMP潔凈廠房的標志性形象。如果說挺拔的高層建筑展現出科技的力量,那么中央景觀平臺的公共活動區則表達了人文關懷,整個廠區體現出生態人文與現代科技的融合,主要表現在以下五點:
(1)模塊化的設計
本次設計為現代化高科技潔凈廠房,其特點是新材料,新形象,新技術,造型簡潔?,F代廠區規劃設計十分注重項目的可變性及靈活性。由于用地內有一條220KV高壓電線自南向北穿越,因此在用地內退讓出寬度為30M的高壓走廊,使得原本有限的空間更為緊缺。經分析和設計,本次方案采用標志性主樓加單元模塊化的廠房,加中央景觀平臺連接體的思路。通過不同策略,實現集約用地,有機生長,彈性發展,形成空間錯落有致、疏密得當、富于變化、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標志性建筑群。
(2)生態綠谷,公園廠區
云南大地,山川縱橫,江河奔流,林海滔滔,湖光山色。昆明四季如春,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素以"春城"、"山水城市"而享譽中外,其厚重獨特的"古滇文化"至今散發著迷人氣息。本方案在設計中充分考慮昆明特有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尊重昆明的地理特征和生態環境,充分考慮與環境相融合。
現代生物醫藥廠區十分注重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本方案規劃設計中,通過潔凈廠區、非潔凈廠區、研發辦公及配套服務區圍合出中央景觀平臺。中央景觀平臺上有草地、鋪地、疊瀑、石凳等園林小品,四周的裙樓隔絕了外界的喧囂,將中央景觀平臺環抱其中,同時使在周邊工作的人員可以觀賞到綠地景觀,放松身心,消除疲勞,從而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中央平臺的花池里,還散布了多個光導管,為首層的庫房提供照明,成為低碳節能的措施。本方案同時還采用了地源熱泵、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屋頂光導管采光、雨水收集、中水利用、智能控制等多項低碳節能和綠色生態的措施,實現節能環保及生態辦公。
(3)TOTAL CARE
Total care是現代建筑設計的新理念,是指在園區規劃設計中,通過合理布置服務及休閑空間,企業文化展示廊、人工綠植,座椅等活動設施,實現對園區的整體支持,滿足高效、便捷,人性化的要求。
公共的活動空間可以吸引人們到其中散步、小憩、駐足、游戲,從而促成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促進員工的團隊精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這也是在現今的企業競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次設計利用了場地內的高壓走廊設計了集中綠地,在方正的建筑群體之中中穿插了靈動清秀、溫和圓潤的景觀曲線,展現春城昆明既科技現代又生態優美的形象。
(4)九宮格的布局
在建筑形象上取意中國傳統九宮格的形制,九宮格相傳為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創制。將模塊化的廠房結合九宮格的形制布置整個廠區,表現了集團公司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在世界大舞臺盡情表現的豪邁情懷。
2、功能布局
本項目功能布局主要分為潔凈廠房區、非潔凈廠房區、辦公及配套服務區、倉儲及物流中心區、動力區五個核心功能區,以及入口景觀帶、中央景觀平臺、企業文化景觀帶三個綠化景觀區。
項目用地北、南、東側臨城市主干道,西側臨其他廠區,高壓走廊自南向北將用地分為東西兩塊用地,西側用地面積較大、相對規整而且處于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因此將潔凈廠房區及倉儲物流區布置在西側用地,非潔凈廠房區、辦公及配套服務區布置在東側臨城市干道一側用地內,在平面上實現了潔污分區。
在西側用地內,將廠房沿用地周邊布置,在西側用地中央自然圍合出一個集中的景觀平臺,方便整個廠區的人員到達,形成整個項目的核心景觀及主入口的對景,在景觀平臺下,設計了整個廠區的物流倉儲中心,可以方便的對周邊廠房進行物流配送,簡化了整個廠區的物流流線。
在東側用地內,沿城市道路由南向北依次布置了研發辦公及配套服務區,非潔凈廠房區,并結合非潔凈廠房區布置了為整個廠區提供熱水、電力等能源的動力區。東南角設計為百米的高層辦公樓,成為整個廠區的標志性建筑物,并對周邊城市提供了醒目的標識性;非潔凈廠房及動力區布置在整個用地的西北角,位于知道風向的下風向,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對用地內潔凈廠房的影響。
3、交通分析
項目用地沿建筑周邊形成環路,組織用地內機動車交通并滿足消防需求。
廠區主入口設置在用地東側,結合辦公樓與非潔凈廠房的整體建筑組合,形成宏大的入口門廳,及禮儀廣場,與內部的中央景觀平臺形成對景,成為廠區的地標性展示面。
貨運出入口沿北側規劃21號路設置,機動車進入基地內部后沿西側環路分別到達不同廠房的貨物出口,或沿西側地下車庫入口進入地下停車場,將生產成品裝載,運出。將原材料與成品流線分別設置在地上一層與地下一層,形成了豎向上的分流,更好的實現了潔物分區。
廠區的人員從東部主入口進入廠區,可通過中央景觀平臺到達各自廠房,避免人車混行,實現了人車分流的人性化流線組織方式。
4、生態景觀分析
生態景觀設計的出發點是最大限度的考慮建筑空間與生態自然的融合,形成一個集入口廣場綠化,中央景觀平臺綠化,屋頂花園綠化以及共享中庭綠化與一體的全方位的綠化模式,創造一個舒適宜人的生產和辦公環境。
設計的平面構成線條流暢,從容大度,空間分布錯落有致,變化豐富,廠區的植物隨季節變換造成的景觀變遷,使整個景觀設計正真成為一個四維空間作品,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平視鳥瞰,都能令人獲得愉悅的立體視覺效果。
同時,本設計中自然生態的理念一直貫穿始終,體現了尊重自然而不僅僅是改造自然的現代設計思想,追求人造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密切結合,相互輝應,相得益彰。
四 結語
在昆明高新區GMP潔凈制藥廠區項目的設計中,我們的設計團隊力爭在滿足現代高技術工業廠房設計要求的同時,深入挖掘昆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從以人為本,生態低碳的設計理念出發,打造技術先進、環境優美、綠色生態的新型示范性潔凈廠區。
作者簡介:
篇4
1.1知識結構體系不明確
教育部專業目錄委員會在2012年本??茖I命名目錄中提出,環境設計專業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所涉及的學科很廣泛,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通過一定的組織、圍合手段、對空間界面(室內外墻柱面、地面、頂棚、門窗等)進行藝術處理(形態、色彩、質地等),運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飾物的布置、造型等設計語言,以及植物花卉、水體、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內外空間環境體現出特定的氛圍和一定的風格,來滿足人們的功能使用及視覺審美上的需要.與環境設計相似的專業在中國高校里有建筑、工程院校的景觀設計專業和農林院校的園林專業.然而,不同體系背景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力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是,縱觀我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比較凌亂,廣泛而不夠深入,先修課和后續課的銜接性不強,知識結構體系的主旨體現的不夠明確.學生普遍反映學的課程種類太多但是學得都不夠深入,有些課程出現內容交疊重復的現象.這些弊端直接導致學生對專業方向感到迷茫,對以后就業方向把握不準,進而導致缺乏學習積極性.
1.2學生對各課程的銜接了解甚少
在整個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很重要的設置原則是注意各課程所承載的知識點,進而由淺入深的使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系統的掌握本學科的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學科的課程體系設置不了解,也根本不去思考各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更談不上融會貫通的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些現象都導致了畢業生無法勝任實際工作.
1.3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實踐脫離
環境設計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這對于教師的要求更加嚴格.不但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但是,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高校的多數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背景卻缺乏必要的行業從業背景.另外,在高校的考核評價體系中,過分強調教師的科研能力,使得教師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發文章、找項目、評職稱的工作上.無暇顧及本專業的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更新.無法深入到實際工程實踐中.
2模塊化教學理念剖析
2.1核心理念
模塊化教育模式是以“MES”的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和以“CBE”的以執行能力為依據確定模塊,以從事某種職業應當具備的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主線的能力模塊”的兩種教育體系.它主要強調以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通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緊密地結合來構建“模塊”,從而取代傳統教學體系的“課程”.使“模塊”作為面向專業能力培養的基本教學構成單位。模塊化教學的核心理念是改變傳統的以知識輸入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取而代之的是以知識輸出為導向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利用模塊組合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根據市場需求及變化設計并更新模塊,從而培養學生在其未來職業生涯中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這一核心理念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相契合.因此,作為內涵建設的課程改革理應關注這一理念的具體實施.
2.2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思路
合肥學院作為我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排頭兵,已對一批專業及課程進行了模塊化教學改革.將以往傳統的課程轉化為各種能力模塊進行整合.構建以下宏觀模塊.
3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思路
3.1打破課程本位思想,以模塊為單位帶動教學
模塊化教學的核心是以知識輸出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以能力要素串聯知識要素,可以更好的融匯專業中的各個知識點.學生從填鴨式、被動式的知識輸入向主動學習的知識輸出學習形式轉變.根據我校的應用型辦學定位及本系師資及學生特點,環境設計專業做出以下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①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相關工程技術知識;②有較強的寫作組織能力及外語閱讀能力;③掌握專業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和技術科學基礎理論知識;④掌握本專業扎實的技術基礎理論和裝飾藝術設計知識;⑤具有較強的市場敏感力和初步的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能力;⑥具有科學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⑦具有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⑧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適應科技發展應變能力;⑨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手繪制圖能力.
3.2強調以項目帶動教學,教學活動融入更多的實踐環節
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活動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應該采取更多的知識吸取的形式.目的一是擴充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二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對于教學形式的改革,有以下幾點思考(1)學生作業作品的展覽和跳蚤市場常態化.在設計基礎模塊的學習中主要強調對學生的造型、色彩、肌理等能力的培養.其中會制作大量的作業作品.很多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如果把這些作品組織常態化的展覽或者舉辦小型跳蚤市場,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又能直觀展現學生的設計水平.(2)加強校企聯合辦學,高年級以項目帶動教學.由于環境設計專業與市場的緊密結合性,應加強教學單位與設計、施工企業的合作.多角度的給予學生全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聘請設計師來開展講座、帶領學生去施工場地參觀學習、更可以讓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到設計施工的實際項目工作中去.把“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落到實處.讓教師形成團隊,在課堂教學上相互交流,在項目指導中取長補短.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建立項目考核評分制度.(3)鼓勵教師參與社會職業注冊制度,建立工作室,積極主動走向市場.教師不能一味等項目找上門,而要積極開拓市場.通過招投標或者委托的方式積極主動的走出去.
4結語
篇5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 構架 探討
【基金項目】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6年質量工程項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249-01
《園林規劃設計》是園林技術專業主干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修課程。對于該門課程,學生應該具備《植物學》、《觀賞植物應用》、《美術基礎》和《植物生產技術》等知識;同時,該門課程也需要學生有比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目前,該門課程一般的教學模式是:理論+實踐。理論課程講完,學生再安排實踐操作課程。這對于該門要求實踐操作比較強的課程來說,存在很大弊端。學生再學習完理論后,再來學習實踐操作,難免遺忘之前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掌握該門課程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高職高專園林專業如何合理構建該門課程模塊是我們首先探討的首要問題。
1.高職高專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我系園林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具備扎實的職業發展基礎和基本職業素質,掌握園林植物培育、園林綠地景觀設計和園林工程施工組織管理的基本知識和綜合職業能力,能在園林綠化企事業、城市公園、園林苗圃等領域從事園林苗木生產、病蟲害防治、園林植物修剪造型、園林植物養護、園林綠地景觀設計和園林工程施工組織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實用技能型人才。以上目標定位,主要就是培養高素質實用技能型人才,而目前的課程體系而言,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無法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到實際園林規劃施工的相關具體的實踐操作,導致學生理論脫離實際情況仍然存在。
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課程的理論教學應當與實踐具體的結合起來,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傳統的課程教學,主要是在教室這個封閉的環境中由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師結合一些圖片進行講解教授,學生只是旁聽者,而不是參與者,無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1]。從實踐教學可以看出,由于一個班人數較多,無法讓每一個學生都直接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大多數的實踐教學只能采用參觀、調查的模式進行,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少。
另一方面,學生專業技術不扎實,大多數學生美術、計算機功底差,特別是園林工程方面的知識掌握不牢,不扎實,在真正面對園林制圖時,缺乏想象力,導致無法應對課程教學及實踐教學的需要。久而久之,學生缺乏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3.高職高?!秷@林規劃設計》課程構架模式改革
3.1《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學生學完理論,再轉到實踐W習,導致理論課程完全忘記,要重新開始再學習一遍,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哈佛大學是國際上創辦景觀專業的最早的教育機構,在教學過程中哈佛十分重視生物景觀教學,將植物課程模塊化,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教學環節組合,并貫穿整個學習階段,使學生能持續不斷認識植物在景觀中的動態性[2]。因此,《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應當將其分為不同的模塊,并將這些模塊作為學生的拓展能力進行選修。根據不同學生知識的欠缺進行選擇(表一)。而作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園林規劃設計》則重點把握園林規劃設計方面。
表一《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模塊構建
3.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能力非常強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原有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學生缺少對園林工程整個項目的參與度。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因此,在理論教學環節方面,應當讓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在理論教學中增加實踐教學模塊,讓學生成為主體,加大與老師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理論教學中,適當的增加外出實踐教學課程,讓學生到園林施工現場,更加直觀的去對現場環境的調查與記錄,要求學生必需學會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去總結說明調查結果,這樣可以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3]。
3.3加強校企合作
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是高職高專院校加強學生實踐技能最好的一個途徑。邀請行業、企業能手、技術員作為本專業的外聘教師,能夠更加直觀、更加實用的將生產方面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更快的融入到相關領域。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到這些合作企業頂崗實習,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參與到企業中相關項目的設計,從而提高學生本專業能力。
4.結語
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園林技術專業一方面應加大與行業、企業結合,共同培養學生;另一方面,應加大對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加大任課教師參與企業相關工程項目和設計,進修、訪學,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劉行,安軍超.高職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24):150-153
[2]顧文蕓.高職高專園林專業植物模塊課程構架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8):175-176
[3]劉麗霞.《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的改革體會與探討[J].教育教學研究,2011(2):106-108
篇6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 “平臺+模塊”培養模式 運用研究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騰飛,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前景日益廣闊。然而,近些年來該專業的持續擴招,使就業問題凸顯出來,再加之人們對工作、生活品質追求的提高,使該專業所培養人才難以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因此,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而“平臺+模塊”這一教育培養新模式正是為順應時展應運而生。它以公共性課程作為平臺基礎,以專業性課程作為輔助模塊,成為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培養實踐性和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的成功應用將改變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固有模式,極大地推進教學改革,為社會提供更具適應性的應用型環境設計專業人才。
一 “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的優勢
作為一門新興的高校設計專業,環境設計專業橫跨了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等許多專業領域。因此,依靠傳統的單一培養模式無法培養出適應于社會各門環境設計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采取契合于當前經濟發展形勢的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新的教育培養模式勢在必行,而“平臺+模塊”正是順應教育變革趨勢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教育培養模式,它通過對課程體系的拓展達到基礎性教育與專業性教育的結合,實現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目標,使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多元化與個性化,為社會提供應用型與復合型人才,因而,這種新的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應用將具有顯著的優勢。
1、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的體系優勢?!捌脚_+模塊”培養模式采取的是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優勢在于保持了傳統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保證了我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統一性和基礎性,而在此基礎上又構建出適應于社會環境設計領域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前者為平臺課程,而后者即為模塊課程,通過這樣的課程體系構建,實現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
2、社會需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發展優勢。“平臺+模塊”培養模式通過平臺課程實現具有共性特點的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針對社會對環境設計領域需求的熱點學科來設置模塊課程,從而達到滿足社會需求的發展目標,而學生則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特點、興趣等來選擇適合于自身未來事業發展的專業模塊課程,通過自主選擇與學習來達到個性化發展的目標,從而為社會需求提供真正有用的人才。
3、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優勢?!捌脚_+模塊”培養模式通過通識課程教育,使學生能夠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和思想素養,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而在模塊課程教育中,則更多地加入創新性內容,盡力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各種環境設計實踐課程來激發學生設計的創新性,從而為社會環境設計領域培養教育具有高素質的專業創新人才。
二 “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的難點
雖然“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的應用具有顯著的優勢,但是現階段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普遍開展“平臺+模塊”培養模式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困難,特別是在一些條件較為薄弱的高校,其困難更為明顯。具體地來說,“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的難點主要為以下幾點:
1、優秀師資與優質課源不足。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平臺+模塊”的培養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對擔任專業模塊課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優秀的師資是“平臺+模塊”培養模式能否成功開展的關鍵因素,沒有優秀的師資就無法形成優質課程。就目前而言,除少數重點高校以外,多數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模塊課程教師缺乏,或專業性不強,或非該專業領域領先教師,從而直接導致“平臺+模塊”培養模式難以開展或效果不佳,并缺少優質課、精品課。
2、硬件資源與實踐平臺不足?!捌脚_+模塊”培養模式需要構建遠較傳統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因而需要更為充足的教學設備和實踐平臺,以此來支撐“平臺+模塊”課程群教學的順利開展,然而就目前而言,各高校在開展“平臺+模塊”培養模式的硬件條件均嚴重不足。一方面,各高校的持續擴招造成硬件資源緊張,另一方面則是缺乏相應的財力支持。在硬件資源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傳統的培養模式甚至都受到影響,而“平臺+模塊”的培養模式更是難以成功構建。
3、教學管理者和學生認知不足?!捌脚_+模塊”培養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遠未得到普遍開展,許多教學管理者習慣了傳統的培養模式,對“平臺+模塊”認知不足或沒有認知,在慣性教學思維下,教學管理者無法為學生提供“平臺+模塊”培養模式的有效指導,而學生也普遍缺乏對“平臺+模塊”培養模式的認知,許多高校學生對自身的專業需求和未來就業缺乏規劃,在選擇專業課程時缺乏主動性。認知的嚴重不足也是影響“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成功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平_+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的策略
“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的應用盡管面臨種種困難,而我們應當在發現困難之后迎難而上,統一思想、加強認知,采取切實有效的應用策略加以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平臺+模塊”培養模式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得到真正應用。
1、加強核心教學團隊建設?!捌脚_+模塊”培養模式的教學重點為應用型課程,重點加強建筑設計學、城市規劃學、景觀設計學、公共藝術設計學、室內設計學等應用型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工作,打造一支過硬的復合型專業教學團隊。其一是優化和調整師資隊伍,努力提高教學專業素質水平,形成年齡、學歷、水平層次合理的教學團隊;其二是重視培養和引進學科帶頭人,借助學科帶頭人或骨干帶動其他教師,并采取積極的激勵措施,促使教師以學科典范為目標,通過學習與實踐努力提升自我;其三,完善教學管理團隊,提高教學管理團隊對培養模式的認知,并充分發揮對教學過程和教學團隊的監督與管理職能。
2、加強優質課程的建設。優質課程是“平臺+模塊”培養模式成功應用的保證,應重點加強環境設計專業核心課程的優質課程的建設,以優質課建設為突破口,廣泛吸收與借鑒國內外環境設計專業在“平臺+模塊”教學課程建設的成果。優質課程的建設要根據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社會需求來確定,構建應用型優質課程。因此,優質課不僅由學校來評判,還應征詢環境設計公司、機構以及環境設計專家意見,并根據其意見進行調整與提高。
3、加強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平臺+模塊”培養模式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因而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夠保證應用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并有利于創新性實踐教學方法的探索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訓基地主要包括在校內建設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工作室、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建設企業教學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學生們可以通過實際的環境設計項目在雙師型、雙能型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專業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其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趙蕓鴿.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訓平臺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裝飾(理論).2016(03)
篇7
關鍵詞:震區醫院 規劃 設計
Abstract:In addition to mee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general planning and design, earthquake area hospitals’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focus on its earthquake resistance, functionality, practicality and safety, must be noted that the integrity of the structure, rul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macro side, and focus on key parts of the micro details.
Keywords:Earthquake area hospitals Planning Design
一、醫院規劃設計原則
(一)用地選擇
醫院用地應選擇在自然條件好、環境優美安靜的地段,遠離工廠、車站等污染源和噪聲源。醫院應有專用的獨立地段,保證建筑物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地段最好有兩個側邊臨街,便于設置出入口、劃分功能區和組織內部流線。用地面積應充足,以保證較低的建筑密度,盡量留有發展余地。應盡量選擇市政條件良好的地段,以保證醫院有較高的衛生條件。
(二)總平面布置
醫院用地按使用性質一般可分為廣場集散區、醫療區、后勤區、預留發展區和集中綠化區。各區并非明確劃分,可因醫院規模而異。后勤區主要配置醫院輔助建筑,如鍋爐房、垃圾處理、太平間等,最好臨街并有單獨出入口。100張床以下的醫院,一般至少有兩個出入口,一個供患者使用,一個供工作人員或后勤區使用。100張床以上的醫院,須按具體情況增設出入口。院內交通路線應便捷、明確、安全,傳染病區須有單獨的道路系統。運送潔物(如食品、藥品、干凈被服等)的路線最好與運送污物(如垃圾、尸體、污染被服等)的路線分開。
(三)內部功能設計
門診大廳是門診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人流最集中的區域,對醫院整體的功能和形象起著關鍵作用,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門診大廳已從過去的單一空間,向今天的復合化、休閑化空間轉變,空間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門診部應設有足夠面積的候診室,且分科候診,以減少患者相互傳染的機會。兒科、感染科應有自己專用的出入口和醫療區。
設計住院部時,對病房安靜、清潔、采光和通風等條件應認真考慮;其次應設置醫護工作區,使醫護人員工作方便,同時避免交叉感染。病房與服務性用房,如營養廚房、洗衣房、供應室等要有方便的交通聯系,分清潔污路線。為方便患者,提高醫療工作效率,減少交叉感染,對每一護理單元的位置安排及組合,必須考慮到各科不同的特點。
二、震區醫院規劃設計原則
震區醫院的規劃設計除滿足上述基本原則外,更應注重其抗震性。
(一)實用原則
建筑設計屬于藝術范疇,但醫院建筑有其特殊性,尤其是震區醫院規劃設計,更應注重其功能性、實用性和安全性,醫院的服務主體是患者,必須確?;颊叩氖孢m和安全。同時,震區醫院還應具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自然災害和重大事故的能力。
(二)抗震原則
震區醫院設計應嚴格貫徹國家有關規范,選擇最經濟可靠的結構形式,靈活運用抗震設計準則,全面合理地解決建筑最基本的安全問題。既要考慮總體布局上的宏觀方面,又要注重關鍵部位的微觀細節,從根本上提高結構的抗震能力。
(三)注重細節
建筑專業的抗震設計必須注意到結構的整體性和規則性,在滿足醫院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平面要盡量規整,立面要簡潔,不設錯層,聯接合理,柱網的開間、進深、層高要實行三統一原則,體型盡量簡單,減少局部凸出、凹進,懸挑上下對齊。在三統一的原則下,只要用心設計,同樣能做出豐富的空間組合及立面造型,而不顯單調。便捷的疏散也是抗震設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樓梯的設置除滿足防火疏散要求外,還應該考慮地震災害來臨時的迅速逃生,因此應提高設計標準。
三、工程實例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天津市對口支援陜西省震后重建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天津市建筑設計院緊急成立了對口支援陜西省地震災后重建項目工作組,迅速開展援建工作,并承擔起寧強縣醫院的新院整體規劃設計工作。
(一)規劃選址
寧強縣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地帶,四周多為低矮丘陵和低山,交通較便利,土地資源相對豐富。
原寧強縣醫院震損嚴重,無法繼續安全使用,擬新建400張病床規模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功能輻射寧強全縣及其周邊區域。由于原址用地局促,不能滿足建設要求,故異地新建,項目選址位于縣城西南側,位于老城與新區之間,用地面積49680,總建筑面積34000m2。
選址用地較平緩,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未見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災害可能,是適宜的建設場地,為結構抗震設計建立了良好的基礎。規劃用地南側為玉帶河及12m寬的沿河規劃路,北側為30m寬的縣城主干道羌州南路,東側為16m寬的高家坪路,交通便捷。
(二)規劃布局
1.建設內容
新建醫院包括:門診、急診、藥房、功能檢查、中心檢驗、影像科、內窺鏡、透析、病理、手術部、ICU、中心供應、住院部、職工食堂、營養廚房、報告廳、行政辦公、后勤保障、感染科等功能區。
2.入口選擇
主入口的定位決定了醫院的總體布局及內部流線組織。首先,在城市人流方面,醫院主入口所承載的人流、車流量最大,應選擇等級較高道路設置;其次,在技術經濟方面,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醫院總體布局采用經典的南北軸模式及模塊化布局,使交通便捷、流線簡單。經過比選分析,醫院主入口設在羌州南路,急診入口及污物出口分別設在高家坪路。
3.功能分區
醫院主體建筑位于基地中央,主入口設集散廣場,西側預留發展用地、東側設置康復花園,基地東南角沿高家坪路設置感染科及后勤用房,分區明確。圍繞主體建筑設置健身廣場及綠地。主體建筑功能劃分為:門診、急診、醫技、住院、食堂及辦公,各功能區由醫院主街聯系。
4.流線設計
外部流線為患者流線、急診流線、探視流線、醫生流線、污物流線,分別由各自入口進出,做到人流、物流,潔物、污物分離。感染科布置在附屬建筑內,避免交叉感染。內部流線為魚骨式布局,以醫院街為主軸聯系各功能分區。
(三)景觀設計
醫院景觀設計分為四大分區:
主體建筑西側設置預留發展用地,遠期建設之前,作為醫院集中綠地及景觀花園。
主體建筑北側,醫院主入口設置集散廣場及綠化景觀小品,形成整個院區標志性景觀。
主體建筑東側設置康復花園及健身廣場,是患者戶外散步和健身的主要場所。
沿主體建筑周邊及單元模塊之間,設置綠地及內庭院,內庭院可起到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采光的作用。
(四)建筑設計
1.內部設計
首層:設門診科室、功能檢查、藥房、急診、放射、內鏡、透析、中心供應、職工食堂等。門診大廳采用兩層高共享空間。各功能區沿醫院街布置,各自有獨立候診空間。門診模塊間以內庭院分隔。
二層:設門診科室、中心檢驗、病理、手術部、ICU、產科及營養廚房。功能組織方式與首層相同。手術部按凈化流程設計。各功能科室均做到醫患分流、潔污分流。
三至五層為住院部,三層局部設報告廳。住院部每層分設三個護理單元,每個護理單元均采用雙走道布局,南向全部為病房,北向為醫護用房,作到醫患分區。每個護理單元設40張病床。交通核分設病人電梯、探視電梯、手術電梯,每個護理單元端部設一部污物電梯,做到潔污分流。
六層為行政辦公用房。
2.外觀設計
依據震后重建“親民、惠民”的方針,采用現代簡約風格,力求簡潔大方,凸顯醫療建筑的功能性。主樓涂料飾面,裙樓真石漆飾面,局部少量配合玻璃幕墻,主樓頂部采用塔式造型,形成全院標志性景觀。主入口采用圓弧造型,晶瑩剔透,彰顯現代化醫院特色。
四、結束語
天津市對口支援陜西省寧強縣震后重建醫院項目于2009年12月竣工。
醫院投入使用后,受到該縣及周邊地區各界的一致好評。新建醫院極大地改善了當地醫療衛生條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偨Y其規劃設計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采用現代化醫院標準,以醫院街為主導的半集中式布局、模塊化空間組合,體現功能設計的合理性。
篇8
引言:
環境藝術是藝術設計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滿足人對于功能上的滿足同時,也能給予人們美好的審美體驗。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切設計思路都要以環境為基礎,設計出來的成果要和其周圍的環境相互的統一。時代的不斷進步環境藝術設計已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人在生活世界中構造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設計實踐,它與人類其它的主動創造性行為一樣,它不是單純某個設計師個人行為,而是人類的共同體的行為。設計是規劃未來,是規劃未來的生活方式,規劃人性的發展變化。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就是要將科技與人文恰當的融合,設計規劃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生活環境與方式。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應當吸收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新成果,積極致力于將新技術、新成果運用于將低碳環保生活理念轉入現實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轉變原有的發展方式和思維方式,構建集約永續的資源利用體系。以人和自然共贏為本,構建生態友好的宜居環境體系。如在景觀設計中加強雨水的收集與綜合利用,采用滲水路面技術,利用雨水涵養地表水源;結合建筑、綠化和沿河濕地建設雨水收集凈化設施,作為綠化用水和景觀補充用水。這些都結合了環境景觀建設和節水的要求,選擇本地適生植物類型,使得規劃綠地系統建成后,除滿足城市景觀、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滯塵帶,調溫當地小氣候環境,并結合各項生態環保管理措施的實施,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水平。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特點
環境設計的最大的宗旨就是合理的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同時給人以美的享受?,F在環境設計的有著整體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個體的特性應該在整體中得到體現,并重視同一作品在不同環境下的效果差別。總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注重其特色性,其具體的特點如下:
1、環境藝術要強調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服務功能。因此,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必須尊重人類的基本利益。
2、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是無害性和積極性互相統一,其無害性的主旨就是人與自然的統一,環境藝術設計要有科學依據,同時無論是對人類還是對自然,設計過程及設計作品都不應產生任何不良影響。而其積極性是指環境藝術設計作品要以積極性的、正面的意識為主體,同時不帶給人消極的情緒。
3、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強調整體性與多樣性互相統一,首先環境藝術作品的設計要具有正確的、統一的理念,并能夠滿足不同審美對象的需求,實現整體性與多樣性的并存和統一。
4、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強調實用性與美觀性互相統一,也就是說,現代藝術作品除了滿足人類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審美需要外,還要適合人類的基本生活,具有實用性。
三、環境藝術設計的要素
1、基于實用要求的設計出發點
環境的使用功能是容納受眾的生存和生活,比如一個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個前提,就是這個空間中為受眾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雖然環境的采光系統、通風系統、安全系統并不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工作內容,但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全過程,不能與這些系統的部署要求相抵觸。我們可能設計出一個非常有美感且宜居的公共空間環境,但如果這個公共空間環境存在倒塌、窒息等危險,或者沒有保證良好的逃生通道致使在火災等極端條件下沒有暢通的逃生通道且可能導致踩踏等次生事故的危險。這個環境即便再美觀也不能算作成功的設計。
另外,環境藝術設計給受眾提供的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綜合感官體驗,并不僅僅是視覺的范疇,我們應該在五感上給客戶綜合的享受,同時還應該就環境的控制及休息空間等功能空間的實現進行全面的滿足。
2、增進感官的設計模塊化處理
我們以酒店大廳為例,一般包括迎賓區、休息區、吧臺區、值班區等關鍵模塊每個模塊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長期工作中都總結了較為完善的設計方法和實現方式,這些設計方法和實現方式進行組合,然后在整體上進行創新和演進,就可以構成一個較為完美的酒店大廳設計。而對于居室的設計,我們也會分為電視墻、主題墻、餐飲區、起居區等必要組成部分,通過對于每個具體組成部分進行單獨設計且對于具體組成部分之間的銜接進行處理,就可以得到較為負荷大眾觀點的設計成果。
環境藝術設計目前的狀態,恰恰是在這種既定的模塊化設計模式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之間尋求平衡的生存狀態。環境藝術設計師的絕大部分工作,是就此模塊化基礎上給予創新和演進。
3、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
在80~90年代,家居起居室的主要使用技術,與當前家居起居室的主要實用技術有著本質的區別,底板和墻面的處理方式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其他空間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可以調用的技術手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就是說,新技術和新材料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實現方法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的。
設計師在設計一個空間之前,會首先拿到該空間的系統設計方案進行研究,對于先行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工程實例,設計師也會查看現有的可用技術研究給某些技術系統提供容納空間和通道。
4、養生觀念與奢華觀念的平衡與依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越來越強烈,所以在當前的高端住宅及生活空間的環境藝術設計中,養生理念逐漸超過了奢華理念。大量原生態材質的使用,使得當代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作品更加的“復古”,藤編、實木、真皮、亞麻、天然石材等材質,逐漸取代了一些人造材料,使得整個家居呈現出越來越貼近自然的風格。目前的田園風格、地中海風格、簡約風格的大量使用,化工產品逐漸退出室內裝潢舞臺,這都是當前養生觀念發展到極致的體現。
在大量原生態材料得以應用的同時,浴室和廚房在家居環境藝術設計中體現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人們對于浴室和廚房的改裝投入,甚至接近了購買整套房產的投入。對于公共空間,特別是高檔酒店的設計中,浴室的設計也更加高檔化,這也充分的與受眾的養生觀念結合起來。
5、國內外文化交融以及民族符號的表達
目前,環境藝術設計的交流活動,與服裝設計、影視文化的交流活動一起,被稱為最活躍的三大世界文化交流領域。以北京798藝術中心為例,每年的國際交流活動達到上千場。幾乎每天都有多場不同規模的國際化的藝術交流活動在一個數公頃的場館內密集進行。在頻繁的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從上海世博會會場、北京奧體中心、國家圖書館、國家大劇院等,雖然也體現出來較為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但其表現方式和手法上,引進了更多的國外表現方式。特別是以“和”文化和“太極”文化為核心表現元素的國家大劇院,從外觀上看,已經很難與國內傳統文化相提并論。民族符號在當前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定義。而這個定義的前提,是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已經與世界完全接軌和融合。
篇9
關鍵詞:綜合體建筑;綠色建筑;優化設計
1. 概述
1.1綠色建筑定義
2006年建設部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給出了綠色建筑定義,即“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而綠色建筑設計就為提供這樣的建筑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1.2項目概況
海口望海科技廣場項目地處氣候炎熱地區,項目基地東側為明陽荷泰酒店及住宅,西側為在建 4 層商業,北側為舊居民區,南側為城市主干道海秀東路。主要人流、車流來自南側的海秀路,新增建筑物會對東側、北側現有住宅的日照及環境噪聲有影響。但是設計者巧妙的解決了不利因素,將集合了會所、酒店式公寓、SOHO辦公、茶室、夜總會、康體、餐廳、商業、迪廳等多種功能的多個體塊、多種人群形成一個連接體,同時為建筑內部導入自然通風系統和自然光線,在豎向上營造出多個半開放及開放的綠化平臺,讓不同使用者在不同層次共享空間的同時,還為其保留了獨享的區域。
2、綜合體建筑綠色設計技術措施
2.1總體布局
用地西南角布置高層建筑,裙房部分滿足規劃后退紅線距離要求、綜合體建筑周圍具有消防環形車道的同時擁有景觀宜人的前綠化廣場。 建筑地上部分融合了八個不同業態功能,盡量延展和豐富塔樓面向主街道的南立面和周長,加強建筑與西側商業建筑的聯系,吸引人流。
2.2流線設計
在一層建筑物內部布置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通道,在解決辦公、商業、餐廳、酒店式公寓入口的同時,又延長了內部商業建筑的臨街面。通過對裙房立面的退讓,在建筑四周分別創造多個入口空間,其中西側布置迪廳、康體、夜總會及 VIP 入口,東北側布置后勤工作人員及貨運入口。同時每個功能都有便利的水平和垂直交通通道,保證了一定的私密性,避免了干擾。機動車由用地西側進入,在用地北側進入地下停車場,在用地東側出地面并前往海秀路,同時消防車道環繞用地四周。很好解決了人車的交通壓力和不同需求人員的流線問題,做到定位清晰合理,節約時間成本。
2.2日照設計
為滿足周邊住宅上午時間擁有充足的日照,在布局時優先選擇將塔樓置于場地的西南角。同時在北側逐級減少體量的進深,以更多的滿足日照要求,并通過眾智日照軟件進行測算,滿足綜合體自身采光需求以及對周邊住宅建筑無遮擋。
2.3通風設計
該項目地處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區,季風更替顯著,冬季西北風和冬季東北風占總數一半還多,春季則多為東南風,夏季也以東南風居多,秋季更接近于冬季氣候。針對海口的氣候,利用綜合體建筑設計可以有效改善氣候通風條件,通過塑造一個南北貫穿的空洞,來滿足南北向通風的需求。在秋冬季節,這種綜合體建筑可以有效阻擋西北風,為室內的餐廳及其他運動場地提供良好的通風條件;而春夏季節中,較低建筑則不必遮攔刮風,這樣利于在建筑內部形成一種具有過渡特點的自然通風環境。自然通風設計應該說在促進建筑內部自然通風和整體布局方面要整體劃一,部分空間設計在上下兩個不同高度位置通過外窗啟閉可以形成自然通風。本項目綜合體建筑的外窗總面積比例達到了58.90%,而玻璃幕墻總的啟閉面積則也達到了20.18%,這樣為穿堂風提供了便利條件。每個建筑單體還專門設計了一組約為20m2的中央天井,自底層至室外樓梯間可引入自然風,并利用熱壓原理形成拔風效應,由此帶動建筑內部的氣流組織。通過模擬試驗可以得知,各個區域的通風換氣頻次均為8次/h。建筑內部空間的整體通風性良好,可以確保室內空氣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2.4綠化設計
綜合體建筑不僅指結構自身,相較于其他建筑結構類型,與周邊環境乃至整個城區的景觀協調性是基本要求。通常,商住綜合體建筑包羅萬象,多包括如商業鋪面、功能空間、街區、廣場和園林等多個元素,從這一點講,對于綜合體建筑環境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是考慮整體性的基本要求。
為能夠保證大眾對于商住綜合體建筑的直觀感受更具綠色性,本項目采用了多層次化的綠色景觀設計方案,通過穿插多個盒子創造出更多層次的綠化平臺。在不同的高度上通過塑造下沉平臺,在豎向上創造多個屋頂花園豐富體量變化。而建筑地面部分具有大面積的綠化廣場。從建筑底部到頂部都有不同層次不同位置的綠化。底層以喬、灌木鋪設為主,建筑單體東立面以垂直綠化為主,屋頂則以方便維護保養的景天科植被進行混種處理,本項目屋頂綠化面積達到了72%之多,由此更好地體現出屋頂的保溫隔熱性能。而垂直綠化主要以模塊化和爬藤化混合的方式保證其立面感更強,同時促進整個建筑物更具生機,也是綜合體綠色建設設計最具特色的一點。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本文從綜合體建筑的綠色設計角度進行幾點分析,提供了主要綠色設計思路,并以??谕?萍紡V場項目為例,分析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功能和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該項目的綠色設計手段,并沒有對綠色技術進行細致應用分析。希望通過分析敘述,提出相應的設計策略,僅供參考與交流。
參考文獻
[1] 宋志輝,張永利,張明.石家莊裕華萬達廣場商業綜合體綠色建筑設計[J].科技展望,2015(09)
[2] 周軍,樊海彬.高層商住綜合體建筑設計問題與策略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學,2015(02)
篇10
關鍵詞:辦公樓;建筑設計;人性化;立面構造
中圖分類號: TU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項目概況
該工程是大亞灣核電基地工程公司AE辦公樓,建筑用地面積為12347㎡,建筑高度為32m,總建筑面積為49045㎡,建筑容積率為3.24,綠地率為30.21%。對該辦公樓采取精心的建筑設計,設計重在對項目中的人性、自然和文化內涵的關注和挖掘,結合人們以及人們對所處環境的反應,構造適宜的大小空間,利用自然把人的感官需求要素編織到設計中去,從而引發人的共鳴。
2.辦公樓設計構想
依據對辦公樓建筑規劃的認識,認真兼顧到了每一位業主的需求,對辦公樓建筑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如下的設計目標,對于辦公樓的設計應當根據建筑的區域項目優勢,而判斷其設計是否需要具有一定的標志性。同時對辦公樓的設計應當盡量體現不斷進步的設計思想以展望未來的形象。針對辦公樓發展趨勢,追求建筑環境的有機統一是辦公樓建筑設計理念的強調點,對于辦公樓室外景觀、綠化以及燈光效果等應當采取設計協調一致,這也是辦公樓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在可持續發展的倡導下,尤其是對于辦公樓這種能源消耗較大的建筑,其建筑設計應當體現出對節能環保的重視,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從以上對辦公樓建筑設計的構思,總的來說辦公樓建筑設計適宜采取“科技、人文、生態”的辦公樓建筑特色,設計中試圖把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藝術與哲理的表現“科技、人文、生態”的主題,體現出繼承與發展的特點,充分展示辦公樓嶄新的形象風貌;突出生態化、信息化以及企業文化的辦公樓建筑主題,與周邊環境有機結合,創建生態的、可持續的以及無害化的環境品質;現代社會極速三級網絡信息交流、交通聯系、資源利用的高效性發展迅猛,本方案設計為之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以人為本,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創造充滿活力的辦公交流場所。本單體西北緊鄰國道及運河河道,建筑立面豐富了景觀帶,整個建筑單體的獨特造型使之成為小區中的標志性建筑。塑造極具特色的空間環境,通過塑造軸線、對景、建筑形態、開放空間布局等相關要素的利用,在場地內形成具有特色的可辨識的景觀軸線,同時在建筑內外形成良好的交流環境。
3.本項目設計理念
通過對上述對辦公樓的設計構思,本辦公樓項目設計重在對項目中的人性、自然和文化內涵的關注和挖掘,結合人們以及人們對所處環境的反應,構造適宜的大小空間,利用自然把人的感官需求要素編織到設計中去,從而引發人的共鳴。對辦公樓的環境設計方面,綜合考慮辦公樓所處地區的自然環境、地方氣候條件和交通體系等,合理地規劃用地,創造現代企業舒適環境。對辦公樓空間設計上,采取全新的單元辦公模式組成有效的辦公空間,并配以共享與交流的空間。整齊的柱網為辦公空間靈活開放,內外交融提供了可行性。對辦公樓的文化設計上,以簡潔的模數化建筑語言尋求與中廣核標準化、規范化的企業文化相配的建筑新形象。通過對本項目辦公樓采取以上的設計理念,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AE辦公樓不僅把環境引入到建筑空間內,而且其本身模塊化的布局、優雅簡潔的設計,也能夠給人以強有力的秩序感,并體現了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使得辦公樓設計上獲得到便捷的交通組織、高效的空間利用、舒適的生態環境,有效地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使企業達到最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4.辦公樓規劃設計
本辦公樓項目規劃設計上以簡潔的模塊,順應現狀地形設計成“L”布局,采取全新的單元式模塊化辦公場所,通過結合休閑花園、樓電梯間等服飼空間串聯組合,即提供了辦公功能的靈活分配,又為辦公空間的內外交融提供了豐富的途徑;該樓以走廊式組合為主,在樓體2端朝陽面設置樓梯,朝陰面設置衛生間。外表整體平滑,但又有中部幕墻和兩端幕墻,讓建筑虛實結合,凹凸有別。在弱化了建筑體型的龐大感同時,消化了大進深的室內辦公空間,有效地促進了辦公環境獲得了更為理想的采光量和更大的視線角度。服飼空間盡量自然通風采光,也節約了大量空調能耗。
構筑開放性的辦公環境,塑造多重交往空間。開放性的辦公環境也是設計孜孜追求的新模式,對建設用地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建筑朝向好,充分利用自然光,在布局及高度等方面充分考慮與周邊已有規劃建筑的銜接,高低錯落有致,創造豐富的建筑空間,集中設置公共綠地,組織連續的步行休閑系統??紤]建筑立面的連續性、層次感和豐富效果,注意與城市景觀帶的關系。
建筑物功能的劃分設計屬于相當關鍵的設計部分,建筑物的功能劃分應當保持對持續多變的市場需求的足夠的敏感性以及靈活性,對于單體層面的設計上,平面使用應當凸顯空間的靈活性以及適應性,以有效地應對對未來市場需求的多變與多樣性。對于本項目的辦公樓方案中的平面劃分上,采取多種劃分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為市場提供了靈活性,也提供了大量的共性辦公空間。
5.辦公樓建筑形象和景觀設計
本項目辦公樓對于立面設計上順應公司本身的企業文化理念,立面追求現代簡潔明快的風格,突出虛實對比和體量感,強化立面的地標特性。作為一個現代的濱海辦公樓,建筑設計以現代建筑風格為主,AE辦公樓需要有通透的外表和較強的雕塑感造型,用以表現辦公建筑的簡練、高雅、清朗的氣質。造型新穎、獨特,整體建筑簡潔、協調、清新淡雅,平面布局時充分考慮公共部分的交通性,又保證在樓內辦公的各單位之間的相對獨立,盡可能避免互相干擾;在立面設計手法上又適當超前,采用了復合立面形式:玻璃窗與陶土格柵的完美結合,看似時尚前衛,實則具有完美的規律感和邏輯性,使建筑具有超塵脫俗的個性,體現了現代建筑崇尚的“簡約極致主義”。室內外實體部分材料,設計上選用清水混泥土來表現,這樣即沒有石材的奢侈感,但讓人更覺樸素而厚重,永恒雋永;同時又恰如其份地體現了核電站形象。
本辦公樓建筑整體性強,各房間聯系緊密,為突出建筑的入口處,,把門廳設置于建筑物中軸線處。在建筑的構成要素中,窗、凹進的部分以及實體中的透空部分,常給人以輕巧、通透感,故稱之為“虛”,而墻、垛、柱、欄板給人以厚重、封閉的感覺,稱之為“實”。該建筑恰當地處理了虛與實的關系,使建筑活潑、生動,有時代感。在細部處理上,該建筑比例協調、尺度宜人,在整體形式要求的前提下,統一中求變化,多樣中求統一。
AE辦公樓不僅需擁有現代的表皮,還應該擁有多元化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空間。在這個辦公空間里,人們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陽光和空氣,以及生態的親和力、優秀的視覺感受、合宜的人體尺度。
6.結論
本文通過對大亞灣核電基地工程公司AE辦公樓設計現實例子的確切分析,對辦公樓建筑設計展現出來自己的一些看法,與此同時對于該辦公樓建筑設計項目所注意的重要方面:關注人性、自然和文化底蘊的內涵,有效結合對生活的外界環境的感知,結合構建合適的空間,運用大自然將人所感知的需要有效結合到辦公樓建筑設計當中,進而引起人們的共同理念,為今后同一類別的項目所參鑒。
參考文獻:
[1] 吳綜澤.淺談現代商務辦公樓建筑設計[J].中華民居,2006,27(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