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11:2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模塊化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通過對產品的構成進行分析,考察其中的功能互換性與結構互換性的關系,將立體車庫模塊劃分為鋼結構、橫移機構、載車板等幾大模塊,包括了系統級模塊、部件級模塊和零件級模塊,以模塊為基礎進行接口,通過模塊的組合來滿足不同車庫產品的設計。同時對工藝進行優化,達到同類型零部件工藝的統一。
1.1鋼結構的模塊化設計
對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鋼結構立柱、前后橫梁、縱梁、斜撐等進行通用化設計,無論立體車庫方案如何變化,只要方案中的結構能由現有結構配型得到,就只需對現有結構進行橫向、縱向、豎向的組合,無法通過組合得到的,只需對不匹配模塊進行更改,以項目圖紙形式對項目模塊進行匹配搭建。新式六層升降橫移立體車庫鋼結構如圖1所示。
1.2鋼絲繩設備橫移機構與鏈條設備橫移機構的
模塊化設計
將橫移機構分解為橫移傳動系統、提升傳動系統和橫移框架3個主模塊,通過使用相同型材和改變鋼絲繩纏繞方式,實現了兩種類型橫移框架的模塊化設計(前后吊點中心距、防墜鉤中心距、定位針中心距等關鍵配合尺寸一致),達到了兩種類型的橫移機構共用一套橫移傳動系統的目的,也為鋼絲繩設備與鏈條式設備載車板的統一奠定了基礎。1.3載車板的模塊化設計載車板對邊梁結構形式進行了模塊化設計,提高了邊梁模塊的通用性,并確定了載車板自帶斜坡與載車板無斜坡兩種載車板結構,通過對斜坡的優化設計使兩種載車板結構除斜坡外其他橫向構件模塊完全通用,通過對橫向構件進行選型調整來實現載車板與設備的匹配。
1.4工藝的模塊化設計
以傳動軸的加工為例:模塊化前的傳動軸如圖5所示,模塊化后的傳動軸如圖6所示。對比可以看到,所有傳動軸(包括提升、橫移)軸身由原來的必須經過車床倒角、車內孔、齊總長的工序變為現在的直接鋸床下料;軸頭由原來的指定尺寸改為根據無縫管材料內徑的進行配車,并將原來較長的階梯進行分段處理,以方便鏈輪的安裝,焊縫由原來的角焊縫改為縫焊縫,通過工裝對焊縫寬度的調節來實現對傳動軸總長的尺寸控制,這樣極大地簡化了大軸、長軸的加工工藝,節省了工時。
2模塊化機械設計的優勢
通過前述模塊化設計在升降橫移立體車庫設計中的應用可以明顯地看出模塊化設計具有以下優勢。1)盡管升降橫移立體車庫形式多樣,具體項目方案千變萬化,給設計帶來極大不便,但是模塊化設計可以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顧客定制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對于設計者來說設計任務趨于簡單化、輕量化,設計周期大大縮短,可以給產品的生產加工與安裝留出更多的緩沖時間。2)模塊化設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圖紙的數量,同一零件可以在多種產品上使用,從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紙張,也方便了圖紙的管理。3)很多通用化的零件可以批量地進行儲備式生產,這必然帶來成本的降低和人力、物力投入的減少,并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多個項目同時開工生產時加工工期緊張的問題,尤其是當安裝過程中項目現場零件丟或失損壞時,可以直接跳過加工,直接從備品庫中出庫發貨,節約了時間,有助于合同的按期兌現。
3結語
模塊化設計理念已被引進立體車庫的機械設計中,特別是在常規的升降橫移立體車庫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模塊化給機械設計帶來效率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作者:丁翔 單位: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專業方向課 課程模塊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1-0123-02
經濟全球化促使各國經貿活動更加頻繁、領域更加廣泛。因而,在外貿經濟活動中,只有理論知識基礎而缺少實踐能力的外貿工作者很難適應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國貿的跨國公司經營管理專業方向課模塊化教學為例,探討具有大致就業方向而非確有具體就業職位特性的專業方向課程的模塊化教學,力圖深化模塊化教學在國貿專業或其他專業的專業方向課教育中的應用,促進學生認知某類工作的實踐技能。
一、模塊化教學方法
劉學超等專業課教學者體驗到,模塊式教學適合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幫助其掌握專業技能。這些采用模塊化教學的老師的理論依據皆緣于模塊式技能培訓、能力本位教育這兩種表性的模塊化教學模式。
模塊式技能培訓。這種模塊化教學,首先要求教學發起者全面掌握授課對象工作單位的規范崗位設置與崗位管理的內容;然后,教學承擔者按照單位現有崗位設置崗位模塊,再根據各崗位需要的行為、知識、技能等要求的不同,設置更為具體的功能性小單元模塊;最后教育培訓者以模塊為基礎,模塊單元為基本內容對各崗位單元內容展開教學大綱、學習時間、學習考核等的設置。模塊式技能培訓模塊化教學的優點是:立足職業崗位需求,縮短培訓與就業的距離;幫助選修最感興趣和最為需要的內容,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模塊短小、目標明確,利于保持學習熱情;增刪模塊或單元以調整內容,保證培訓內容總體上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能力本位教育。這種模塊化教學,首先要求教學發起者全面掌握某具體職業或崗位的核心職責、典型問題、職業工作環境等崗位描述;然后把工作任務目標分解給予其相關的工作人員,使每個人的工作任務具體而清楚;最后根據分解的這些任務及它們的各種靈活組合,教育發起者準備需要傳授的知識及技能,并把這些內容串聯成各種教學模塊。能力本位教育的長處是:提高學生能力是教學的核心目標,對學習者原有經驗所獲得的能力經考核后予以承認;管理科學,辦學形式靈活多樣;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為核心,能確保職業能力培養目標順利達成。
這兩種典型的模塊教學方法的共性是注重實用和能力,前者著力于工作任務的基本能力,后者著力于具體崗位的職業能力。故而,國貿專業方向課的模塊化教學應綜合它們的優點和長處,構建自己的模塊化教學體系。
二、國貿專業方向課模塊教學的構建
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是一些高校國貿專業的專業方向課,其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了解跨國公司的有關理論和初步認知經營管理實務。其學習所需知識結構為,一是具備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基本知識,二是具有與跨國公司經營管理相聯系的經濟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三是具有外貿法規、財政金融、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應到達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與專業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溝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能力主要是組織管理能力、財稅管理能力、國際營銷能力、經濟交易管理能力等。依據上述目標、知識結構、能力要求,提出以下跨國公司經營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塊。
(一)專業方向基礎模塊
專業方向基礎模塊是學習專業方向課的模塊基礎,分為專業方向簡介、專業方向理論、專業基本技能三大分模塊,其具體構成見表1。
(二)專業應用模塊
專業應用模塊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課程模塊,可分為全球戰略、對外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工商管理基礎、國際規范五大分模塊,其具體構成見表2。
(三)專業拓展模塊
專業拓展模塊主要由畢業論文寫作模塊、就業單位提前實習模塊構成。它的目的,一是要讓學生把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于理論分析,培養理性觀察、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二是用所學書本知識去印證實際工作活動如何展開,促其思考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異同,深化學生的知識視野,有利于開發學生在職業崗位上潛在的創造力。
畢業論文寫作模塊。寫作畢業論文可以促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模塊主要適用于畢業論文選題與跨國公司有關的學生。首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與跨國企業關聯的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其基本情況。其次,學生擬定研究方案,師生之間組織討論,確定可行的研究方案。最后,學生獨立完成寫作。
到單位提前實習模塊。本模塊主要適用于就業單位要求提前工作實習的學生,學校老師或學生盡量與就業單位就學生畢業前實習內容進行溝通,即按照企業部門的組織形式,將學生派到若干崗位觀摩或處理相關的業務。學生實習回校后,老師組織學生分析其經歷的一系列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交流、討論,培養其綜合的職業崗位能力。
上述根據模塊化教學方法構建的專業方向課模塊化教學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在每個模塊的教學中都能有機結合,教學內容便于掌握,教學效果容易檢查。
三、結論
近一兩年的專業方向課模塊化教學實踐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突出了實用性、專業知識的通融性,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幫助學生積累成功經驗,催生學生積極地自我暗示等。但是,專業方向課模塊化教學的實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課程模塊的進一步優化,教學參考資源的進一步精煉,與學生實習單位的溝通聯系等都還需要完善、改進。
[ 參 考 文 獻 ]
[1] 周海平,李濤鋒. 淺談職校專業課模塊式一體化教學[J]. 科技資訊,2010.
篇3
【關鍵詞】 畢業設計;輔助系統;Drupal
一、遠程教育畢業設計輔導
系統的結構設計
畢業設計是遠程教育中的重要的一環,利用網絡開展畢業設計輔導是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中關注的熱點。傳統的遠程教育畢業設計輔導系統功能簡單,大多只有信息和查詢、提交等相關功能,對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的直接輔導很少。真正的面向學生的輔導系統功能應多樣化,而且操作便利。本文使用UML中的用例(Use Case),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對輔導過程加以分析。系統的參與者包括:STU(做畢業設計的學生)、TUTOR(論文指導老師)、ACD(教學管理員)如圖1所示:
與STU相關的用例有5個,分別是寫作、參考資料下載、知識記錄、特殊工具應用和交流用例,用例寫作包括兩個子例是分別是寫開題報告與撰寫論文。另外有四個擴展用例,分別是開題報告的擴展用例即提交開題報告、參考資料下載的擴展用例即資料搜索,知識記錄的擴展用例即Feed聚合和移動學習。與TUTOR相關的用例是交流,交流有三個子例分別對應著對開題報告的交流、論文撰寫過程中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與教學管理人員相關的用例是查收開題報告和查看師生之間交流情況。
本研究的畢業設計輔導支持系統采用B/S結構以適應遠程教育的要求。通過Internet,學生可以在不同地點,以不同網絡接入方式請求服務,所有數據都保持到服務器端,方便學生隨時訪問,系統提供的各種服務和資源可隨時共享,具有易用性、共享性、安全性和靈活性的特點。系統采用三層架構有利于系統標準化,有利于各層邏輯的復用,開發人員只需關注所在的那一層,容易用新的技術實現來更換原來實現的部分。輔導系統的設計包括資源子系統、學生子系統和教師子系統三部分,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二、Drupal內容管理系統的功能特征
Drupal是一個基于PHP語言的內容管理系統,與一般的學習管理系統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模塊化的開源Web內容管理系統,重點建立在合作之上,是一個可擴展的,適應標準的,保持簡潔代碼和較小腳本的系統。[1]Drupal的所有文本數據以及圖形、音頻等其它文件類型的文本指針都以數據庫的形式儲存,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對Drupal發送請求,而Drupal 則動態的從數據庫中讀取數據生成靜態網頁發送給用戶。Drupal的功能異常強大,幾乎可以完成任何你想讓它完成的事情, Drupal高度模組化的設計提供極大的彈性,它甚至被開發人員視為一種開發框架。
Drupal的系統所設置的一般功能包括:聯合協作文檔編寫(Collaborative Book)、友好URL(Friendly URLs)、模塊(Modules)、個性化(Personalization)、基于許可權限的用戶組管理系統(Role based permission system)、內容索引及搜索(Searching)等。Drupal強大的功能在于支持模塊擴展,正因為有了它,可以實現想到的任何應用。此外, Drupal擁有強大的在線幫助系統以及完善的文檔庫,并且Drupal是完全開源的,Drupal基于 GPL許可,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它、再它、使用它。
Drupal配合Mysql和Apache應用較多,穩定性和兼容性得到國內外許多應用的證實,Drupal的整體架構符合軟件架構體系中的三層架構思想。
三、基于DRUPAL的網絡畢業
設計輔導系統的實現
1. 畢業設計輔導系統的Mysql數據庫實現
畢業設計輔導系統為學生、老師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幫助學生高質量、高效地完成論文。系統采用完全模塊化的Drupal框架,所涉及到的數據表較多,主要包括資源子系統、學生個人頁面及教師個人頁面,各個模塊功能與數據庫表相互對應(如圖3所示)。
圖3中三大模塊的每一個功能并非完全獨立,它們之間相互協調工作,有些功能對應數據庫中的一類表而不是一個數據表。為了方便設計與操作,人為將其劃分出來。Drupal采用mysql數據庫,在數據字段命名上有其自己的規范,除了上圖所描述的數據表以外,系統還自帶一套邏輯表。Drupal系統默認安裝了許多底層數據表,在實現時需結合對應的數據字典修改相應的數據表。
2. 資源子系統的實現
資源子系統是畢業設計輔導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來源包括教師提供的相關資料、案例分析和例文等。外部鏈接資源庫包括:高校數字化圖書館,外部擴展搜索(如:Google學術),站內搜索,Feed聚合器搜集實時有用信息。資源系統為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提供多形式,多類別的資源,資源系統不是完全獨立的,而與其他子系統協同工作。
本系統支持每位教師為資源庫添加資源,在添加時候選擇分類,最后系統將所有分類資源呈現出來供學生參閱,學生可以根據上載資源時所設定的標簽來搜索自己所需的資源。本功能主要用到Drupal中常用模塊Taxonomy、CCK和Views。資源內容類型建立后,系統結合分類模塊設置術語標簽,再用Views將內容按需求呈現出來,添加后的資源匯總到分類資源庫,點擊資源庫導航欄中的條目進入資源分類展示頁面。
資源子系統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方便學生有效精確地檢索資源,資源搜索包括對系統內部資源的檢索和外接搜索引擎,例如:Baidu、Google及Yahoo。內部檢索利用Drupal系統的search模塊,外部檢索利用外部API接口。搜索功能與其他子系統協同工作。
Feed聚合器可以為學生聚合所需的信息,學生可以自己添加聚合的種子,如管理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添加一個有feed種子的權威站點,系統會將聚合的信息發送到學生頁面,方便學生隨時查閱最新信息,為學生提供一個“活資源”。本功能的實現需綜合利用cck、views和aggregator模塊。
3. 學生子系統的實現
學生個人頁面是學生接觸的主要頁面,在底層運行的是學生個人系統,包括學生寫作系統與個人管理系統。寫作系統提供在線寫作功能,應用的模塊包括CCK及其擴展模塊、Views及其擴展模塊、Books模塊。先利用CCK結合Book Page類型創建文章類型,再用創建新的Views來提取所需信息,并將其呈現給學生及教師。用文章類型創建的文章節點允許訪客訪問及評論,文章在導航欄中以章節的形式呈現大綱,訪問者可以靈活地定位到具體章節,在線寫作導航頁面效果如圖4所示:
當學生對個人信息、文章、收藏論文、筆記本和所加入的學習共同體進行管理時,可以利用筆記本功能記錄零碎的信息,方便記錄論文撰寫過程的思路。筆記本功能由筆記系統支持,學生自己建立筆記節點。系統將節點統一存儲主要涉及到CCK及其擴展模塊、Views及其擴展模塊中。由CCK模塊結合Page類型創建筆記類型,用Views將學生創建的筆記類型節點顯示出來。在訪問控制方面,需要利用Flite模塊進行篩選。在個人管理系統中采用Author Pane用戶管理模塊、Flag Friend用戶關聯模塊和Flag Note書簽收藏模塊進行信息管理。
4. 教師子系統的實現
教師個人頁面是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工作的主要活動場所,教師頁面由系統的教師子系統支撐,系統需要聚合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信息及論文情況,本研究主要采用評論的方式對學生論文進行評閱,教師與學生交流并提供指導性意見。教師指導界面如圖5所示:
與學生個人管理系統類似,教師子系統同樣集成了教師個人管理系統,管理教師個人信息和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信息,并跟蹤學生的論文寫作進度。
5. 交流功能的實現
交流功能是畢業設計輔導系統的關鍵,本系統實現了同步和異步的交流功能,以多種交流方式來彌補師生間交流的不足。同步交流方面主要靈活利用第三方插件,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插件所提供的多種方式的交流如MSN、QQ、TM、Yahoo!、Skype等。
異步交流除了對學生的文章進行評論這種方式外,系統還設置了論壇討論區,能方便地將一些公共性問題設為主題開展討論。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創建討論主題,并有權限對主題進行修改,這一功能主要應用了系統的forum模塊實現。
6. 后臺管理實現
Drupal提供了靈活的后臺管理機制,管理員賬號具有最高權限,包括所有設置、創建及編輯權限。本研究通過對系統基本信息的設置和對Drupal中靈活的區塊設置,以構建方便簡潔的管理界面(如圖6)。
訪問控制也是本系統中較為重要的部分,系統所涉及的用戶角色較多,各種角色之間的區別較大,所擁有的權限也不盡相同。利用Drupal提供的權限群組管理,可以對不同角色權限進行整體設置或修改,也可以對特殊賬戶進行特殊處理??紤]到系統的安全性問題,可以制定相應的訪問規則,防止受到惡意攻擊。
Drupal后臺中可以很直接地管理上傳資源及查詢所有用戶的活動情況,方便教務管理老師監控導師與學生在做論文過程中指導過程的詳細情況。
四、網絡畢業設計輔導系統的應用
本研究設計的網絡畢業設計輔導系統主要用于輔導網院學生基于Internet完成畢業設計。首先,系統為每位學生和導師分配獨立賬號,通過此賬號關聯學生個人頁面和導師個人頁面。同一個導師的學生連同他們的導師組成一個基于網絡的學習組,并通過本系統開展協作學習,學生登錄其個人頁面完成資料搜集與查詢,開題報告和各章節的寫作,并通過實時或非實時的方式與小組中其他同學交流。教師登錄其個人頁面可了解小組中學生當前論文的完成狀態,通過實時與非實時的方式指導學生研究,學生最終通過不斷的積累、討論、修改完成畢業設計。在完成畢業設計的整個過程,網院教學管理員通過后臺可查看所有學習組的狀態,實時跟蹤所有學習組的完成進度,為學習小組提供所需的學習支持服務。
本系統在中山大學網絡教育學院09級開展畢業設計階段,請50位學生試用本系統,筆者和中山大學6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研究生作為輔導老師開展輔導,組成6個學習組,列舉19個選題進行試用。系統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平臺建立了意見反饋專貼,邀請試用者對系統功能及使用情況進行在線反饋。
調查表明,本研究設計的畢業設計輔導系統能有效滿足開展學生畢業設計輔導工作的要求,系統具有功能完備、先進性、可擴展性、開發靈便等特性,能較好實現核心功能。但使用中也發現一些體現個性化的功能尚未實現,原型所呈現出來的系統不夠完善,在界面上和功能上還有待改善。
五、結束語
網絡畢業設計輔導系統在設計上包含了Web2.0、移動學習、社會性學習的思想,Drupal高度模塊化開發給系統實現帶來很大便利,能完全實現所有設計的功能,所實現的系統具有功能完備的優勢,在輔導系統的使用中,可以不斷設計和改進新的模塊以增強其功能,具有極強的擴展性。Drupal還可用于教育領域的其它平臺建設,它為教師提供了各種有用的工具,如在線指導、協作學習、教學評價、資源庫、播客、虛擬實驗室等,需進一步挖掘其潛力。[2]
參考文獻
[1] John K. VanDyk. Pro Drupal Development(drupal 6.x 用戶手冊) [Z].
[2] Bill Fitzgerald. Drupal for Education and E-Learning, [M].
Birmingham,UK: Packt Publishing Ltd,2008.
篇4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模塊化課程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19
Research on the Trend of Modular Courses for Bachelor Degree
――A Case Study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LIU Yang,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notion and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modular courses in the degree level in universities. Then, we made a comparison of modular course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n different areas. At last, we made an overall plan of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ment of modular courses i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modular course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1 概述
武漢商學院是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在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基礎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由原先的高職高專教育轉變為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一所學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其培養目標是重點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辦學層次的提升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手段也必須同步提升,從而才能提升學生的能力。而模塊化課程的建設有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與應用水平的提升。
模塊化課程的建設將模塊內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分門別類,形成不同的知識模塊,并按照普通人正常的認知邏輯合理的編排,使模塊內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同時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達到應有的學習目的。
模塊化課程的建設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各教學內容以專業方向、能力應用需求為依據構建模塊,將相互之間有邏輯關系的部分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學習模塊,學生根據需要選擇相應模塊,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并提高學生就業的市場適應性。
將模塊化課程的建設應用到我校開設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上來,常見的模塊化建設的方式為專業設置模塊化。專業設置模塊化首先要設定本專業不同方向的培養目標,通過對就業市場的研究及自身師資狀況的剖析,確立此專業設置不同專業方向的可能性,從而確定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學重點,開發不同的專業方向相對獨立的課程模K,培養學生在不同專業方向上的應用能力。
較為典型的專業設置模塊化有香港理工大學樓宇設備工程專業和天津城建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香港理工大學樓宇設備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專業于專業方向上進行模塊化設置,將專業分為通風與空調方向、建筑消防安全方向、建筑電氣安裝方向,不同的專業方向有一組專業課程與其對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取相應的課程模塊進行學習。
天津城建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實施“2+2+1”專業核心課程模塊。課程模塊包括:兩個專業基礎課平臺模塊――以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構成第一專業基礎課平臺及以建筑環境學、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和流體輸配管網構成第二專業基礎平臺;兩個專業方向專業課程模塊――暖通空調方向專業課程模塊和城市燃氣方向專業模塊;一組反映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發展前沿和滿足學生需求的特色專業選修課程模塊。
2 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專業方向模塊化課程建設簡介
2.1 內地高校專業方向模塊化建設簡介――以天津城建大學為例
在天津城建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專業分為了兩個專業方向:暖通空調方向和燃氣工程方向。不同的專業方向的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基本相同,但是專業課分為了兩個模塊。兩個模塊會有不同的專業課程,暖通空調方向偏向于學習供熱、通風和空調工程,而燃氣工程方向偏向于學習燃氣燃燒與燃氣輸配工程。兩個專業方向的學生也要求對對方專業方向的知識也要有所了解。
兩個專業方向模塊化課程的組成雖然差別較小,但每個課程的側重點不同,分為A、B兩個難度、深度級別,各難度級別對應于各專業方向。如暖通方向所學空調工程課程的難度為A,燃氣方向所學空調工程課程的難度為B;與此對應,燃氣方向所學燃氣輸配課程的難度為A,暖通方向所學燃氣輸配課程的難度為B。
當然,不同的專業方向也會對應于不同的專業選修課模塊。天津城建大學在模塊化建設中除了專業方向課分為兩大模塊外,還有一組反映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發展前沿和滿足學生需求的特色專業選修課程模塊,通過選修課的學習從而加深對本專業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2.2 香港高校專業方向模塊化建設簡介――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
香港理工大學在專業方向模塊化上的建設情況在香港地區的高校具有代表性。香港理工大學的屋宇設備工程專業(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與內地高校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專業較為相近,都包含了供暖、通風、空調、燃氣等專業內容。除了以上內容,香港理工大學的屋宇設備工程專業還包括消防、建筑電氣、建筑內運輸設備(如電梯)、建筑信息系統。顯然香港理工大學的屋宇設備工程專業所包含的內容比內地的建能專業要寬泛得多。雖然作為一名合格的建筑設備工程師,需要較為全面的建筑領域相關知識,但想要將這些(暖通、消防、給排水、通風、空調、燃氣、電氣)專業知識在一個本科階段完成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他們是如何在有限的三年時間里,將如此繁雜的內容講授給學生呢?答案就是模塊化。
給出了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專業課程的整體框架。在此框架中,所有的課程都分為了兩部分:專業技術課程模塊和基本素質模塊,每個模塊中又分為三個等級。其中第一等級為基礎課,第二等級為專業基礎課,在這一階段學生將把建筑設備專業各方向所共通的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完畢。從專業設計(services design)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市場的發展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來進行專業系統設計。每年的專業設計課程除了鍛煉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外,還充當了不同學年、不同層次的聯結作用。
學生在最后一年從10種不同的選修課程中,選擇4種不同的課程,從而為自己的后期的畢業研究和畢業設計做準備。在學習完相應的選修課后,需要完成兩個不同的項目才能畢業。一個是畢業論文(research project),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不同的研究課題(通風、空調、消防、電氣),會有不同的老師來指導。研究課題大多是反映了指導老師的近期研究興趣或行業內的發展方向。第二個項目是畢業設計(design project),主要是整合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同樣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及市場的發展來共同確定設計內容。
3 高校專業方向模塊化課程建設的特點分析
通過內地與香港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專業模塊化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模塊化課程的一些特點。內地的高校在建能專業通過模塊化的課程將專業分為兩個方向,但其更偏向于廣度的拓展,雖然分為了兩個專業方向,但要求對對方方向的專業課程也要有所了解,但學習的難易程度、學習的內容會有區別。與其相對應的是,香港的高校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將基礎打牢后,其在專業方向的劃分上更偏向于深度區分,方向不同,選修課不同,畢業研究(論文)和畢業設計也不同。廣度的拓展更利于學生的就業,擴大學生的就業面;深度的拓展更利于學生對專業的理解,提高學生知識的提煉、掌握及綜合運用能力,也利于向就業市場提供多樣化的人才。當然深度的拓展也需要相應的本專業不同專業方向的師資的支持。
4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定位于應用型本科的武漢商學院,我校的模塊化建設應博采眾長,充分領悟并吸收以上高校在模塊化建設方面的優勢,并結合實際加以發揮和利用。結合我校本專業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師資有限,而且絕大多數從事的為本專業的暖通方向,從事燃氣、消防、電氣方向的師資較少,所以在現階段實施專業方向上的模塊化課程尚比較困難。當然,在校領導的關心和鼓勵下,在崗教師可以通過培訓、學習和掛職鍛煉來補充本專業其他方向的專業知識,后期在人才引進時也可引進相關的人才。故本專業目前的模塊化建設方面應該在教學深度上加以拓展,使學生提高已有的知識的掌握水平和綜合應用能力,以更扎實的基本功來迎接市場的挑戰。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我校建能專業能實現專業方向模塊化課程建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本專業廣度和深度的雙重提升,并努力將我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專業建設成品牌特色專業。
基金支持:2015年武漢商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2015 Y016)和2015年市屬高校教學研究項目(2015098)基金
參考文獻
[1] 杜惠潔,李家麗.模塊化: 德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爭論[J].教育發展研究,2009(11):64-68.
篇5
關鍵詞:工程機械 模塊化 模塊重組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046-02
在市場風云變幻的今天,企業是否能夠快速生產出高性價比的產品來滿足顧客的需要成為企業立足壯大的關鍵所在。而模塊化設計允許企業通過重組等手段快速形成新產品而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通過對一定范圍內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創建并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需求,這種方法就稱為模塊化設計。
機械工程作為現代工業技術發展的基礎和支撐,為科學技術、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和國防建設等提供了必要的產品裝備。本世紀初的幾年,依靠國家基礎建設投資、房地產業、倉儲物流裝卸等行業,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總體規模得到了空前發展。但隨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蔓延、4萬億投資引發的通貨膨脹、2011年來,投資、消費和出口的全面下滑,經濟二次探底、近兩年國內房地產業的下滑等,使得工程機械產品遭受冷遇。新的經濟形勢對工程機械裝備提出了全面和苛刻的要求:高性能、高機動性、高可靠性、良好的維修性和經濟性等。而模塊化設計方法的應用為上述問題的解決和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 工程機械產品模塊化流程
現有模塊化設計的方法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按照功能劃分,這種劃分方式主要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將整個產品系統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功能單元,通過對模塊的不同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產品;二是按照產品或零部件的形狀結構劃分,這種劃分方式主要用于產品比較簡單,但個別零部件形狀結構較復雜的產品。
現代工程機械產品大多是一個由若干裝置、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機構或結構形式組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機械系統。因此,工程機械產品具有整體性、相關性、層次性和可分性的特征,這就使按照功能分解或形狀結構劃分對產品實施模塊化設計成為可能。工程機械的模塊化研究和開發,主要有兩種情形:
(1)新產品系列的模塊化設計;
(2)已有產品系列的適應性模塊化設計;
對于新產品而言,系統性比較強,從整個產品角度著手,以功能分解為主的模塊化設計方法比較合適;而對于已有產品而言,更多考慮的是零部件的變型改造設計,因此以形狀特征為主的模塊化設計方法更適合。
對新產品系列進行以功能分解為主的模塊化設計,優點是進行了充分的市場調查和顧客需求分析,從整個產品著手,系統性更強,提供了整套的方案評估方法,對設計的優劣可以進行有效分析;缺點是對產品功能進行了重點的分解分析,而缺乏對產品結構方面的考慮,有一定的局限性。新產品系列模塊化設計的流程如圖1所示。
對已有產品系列的適應性模塊化設計,優點是有針對性的對產品零部件的結構充分分析,完成模塊的變型改造設計,快速形成新的產品以滿足需求;缺點是針對性的變型改造設計使用范圍較窄。已有產品系列的適應性模塊化設計流程如圖2所示。
2 國際知名工程機械產品的模塊化應用
近年來,工程機械裝備逐漸朝向一機多用、作業功能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擴大了工程機械的應用領域。如液壓挖掘機同一主機,通過配備不同的作業模塊(如挖掘、裝載、壓實、剪切和破碎等)就可以完成多樣化作業。在國際知名工程機械公司中均可見到模塊化設計的“身影”。如世界最大的塔機制造商―― 利勃海爾,構建了利勃海爾模塊化系統,使其生產的塔機作為標準配置,可以以多種方式進行組合和擴展;世界最大的土方工程機械和建筑機械廠商―― 卡特彼勒,設計出平地機模塊化后輪軸、輪式裝載機模塊化散熱器、履帶式推土機模塊化動力傳動系統等;還有如寶峨、德馬格、馬尼托瓦克等公司,均利用模塊化設計發揮其產品的最大潛能。其中,馬尼托瓦克起重集團的所有產品在設計時均采用了模塊化的概念,通過新單元的增加快速擴展了其產品功能。
3 結語
對工程機械產品進行模塊化設計,通過分析評價模塊劃分過程,面向不同客戶組合模塊實現產品創新,使企業獲得面向客戶的競爭優勢;通過模塊的升級換代逐步使產品升級換代,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對變化的市場和機遇做出敏捷的反應;縮短設計、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模塊間明確的功能分割,使得發生故障后易于判斷,縮短了故障診斷時間,提高用戶滿意度;以模塊為單位進行維修,顯著改善維修條件,加快維修速度,提高服務質量等。
現如今,模塊化設計已經在武器裝備(方艙、雷達、航空電子設備等)、建筑、機械(數控機床、模具、減速機等)、電力、船舶、電工電子(微機、通信設備、電動控制儀表等)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效益。我國要有工程機械的制造大國向工程機械制造強國轉變,模塊化設計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賈延林.模塊化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2] 施進發,梁錫昌.機械模塊學理論[J].中國機械工程,1997(6):53-55.
篇6
關鍵詞:參數化組合方式 體量拆分指標計算像素化排列
中圖分類號:[F2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建筑體量的模塊化拆分
模塊化思維可以理解為一種處理復雜系統分解成為更好的可管理的簡單模塊的方式。它可以通過在不同組件設定不同的功能,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多個小的獨立、互相作用的組件,來處理復雜、大型的問題。模塊化思維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模塊化的拆分,模塊化拆分就是指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時自上而下逐層把整體系統劃分成若干模塊的過程。被拆分的每個模塊都具有一個特定的子功能,各自服務于整體。在模塊化住宅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借助參數化設計工具對大量復雜的單元模塊進行組合、分解和更換,更需要將設計過程明朗化、簡單化,因此在住宅設計中引入這種模塊化拆分的思維方式,無疑對量化設計指標、簡化設計過程起到重要作用。
由盧曉亮和王韶寧設計的SOHO辦公兼老人居住建筑方案就采用了模塊化拆分的思維方式。設計的任務是在基地部分改建并新建一座SOHO商住樓,通過調研發現原有基地是一片以老年人居住為主的老居住區,原有的建筑有其特有的風格。因此,希望能引入新的建筑功能和使用人群的同時,保留一部分原有的建筑和使用人群,使得當地的歷史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和體現。根據老年人和年輕人對空間使用要求的特點,用Rhino Scripting參照云形成的邏輯來生成許多混合的可能性,并根據形態的要求從中進行選擇,最后落實成為最終建筑。具體的設計方法為,將基地原有的老年住宅建筑通過模塊化的拆分,形成網格系統,便于與新系統相融合;同時將計劃新建的年輕人SOHO住宅體量也通過模塊化拆分打散;然后將老年住宅與青年SOHO各自的模塊進行融合、重組與變異來最終形成模塊化的建筑形態。
2設計指標的最優化計算
由MVRDV和ADEPT共同設計的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獨立的塔式高樓--“天空村”,該摩天大樓高116米,可以看做是一個具有高度適應性的模塊化住宅村莊。設計的基本結構是一個靈活的框架,每一個“模塊單元”(或稱為“點”)尺寸為7.8m*7.8m*4m(平面尺寸同樣符合停車位的模數尺寸),面積為60平方米,這些“模塊單元”圍繞著中間的核心筒布置,并且可以輕松地容納大量的各種不同的住戶,例如年輕人希望居住在離家較近的公寓或具有小型辦公室和家庭辦公室功能垂直SOHO單元,相鄰的單元也可以連接在一起,形成較大的空間,以容納更大的公寓,酒店房間或辦公室。大樓的底部是公共空間,包括零售、餐館和辦公室等。這是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住宅結構。
大樓的體量生成設計采用參數化的生成方式,將組成體量的各個模塊視為微小的“點”,并將各個“點”的基本信息(如每個單元所需日照量及遮擋狀況等)、整體的設計指標(所需單元數量、結構承載極限、屋頂綠化率等)和對建筑形態的生成邏輯與最初愿景輸入程序,由電腦自動計算最優方案。生成結果為各個單元通過一定規律的堆疊,形成各種個性化的錯落有致的露臺、陽臺空間,而且不能互相遮擋陽光與視線,整體上大樓中部向北凸起,這樣使南向形成了“梯田”狀的開放空間,以此來最大程度的接受日照與景觀,“梯田”上可以布置各式各樣的“空中花園”。
3單元組合的像素化排列
單元體組合是以單元體為基本元素,是一種重復式的秩序組織空間和形體的一種方法。組合的最終目的是由單元體,擬制一個系統,構成一個有機體,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生活秩序,從而實現一個觀念、事件、經濟、文化一體的綜合環境。這種空間和形體的構成方法是實現具有特色的建筑單體、建筑群乃至城市規劃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當今借助計算機手段對模塊單元體進行像素化的排列組合而形成的更加具有肌理化的建筑體量,則讓模塊化單元擺脫了部分對整體性的制約關系,使模塊具有了一種表皮的性質,從而使模塊化的類型和特點更加多樣化。
“跳城”計劃是北京CU office(超城建筑)的主持建筑師車飛帶領其團隊所進行的一項關于中國未來城市的可持續性的研究項目。跳城研究針對當代高層高密度的城市化發展,以快速城市化擴張的北京為模型城市,發展出一種當代城市的社會空間性的結構化概念,運用這種方法理解與解碼當代的城市發展。跳城是一種建立在現有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之上的實驗模型,它是一種由高層永久性結構與平層自建獨宅相結合的全新城市開發模式。每一個獨立的結構內都是由各種具有功能不確定性的居住單元所組成,大量的居住單元通過一定的序列組合形成具有肌理化的建筑外表皮,從而減弱了模塊單元對建筑整體的影響,成為一種像素化的結構。
參考文獻:
篇7
內容摘要:復雜產品系統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本文以復雜產品系統的概念和特性、復雜產品系統與模塊化的關系以及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的研究現狀為理論基礎,基于復雜產品與企業間關系的視角,構建了三種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即單一復雜產品內部形成的模塊化創新模式、產品內企業間形成的面向協作和配套的模塊化創新模式及基于資源互補的產品間模塊化創新模式,并詳細闡述了每種模式及其適用性。最后,指出了上述三種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情況。
關鍵詞:復雜產品系統 模塊化 模塊化創新 模塊化創新模式
復雜產品系統(Complex of Product System,簡稱COPS)是由大型技術系統(Large technical systems)概念演化而來,這一概念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由Hobday,Rush等著名教授較為系統地提出。他們認為復雜產品系統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型產品和系統,雖然生產產量小,但由于其規模大、單價高,所以整個復雜產品系統產業的總產值占GDP的比例比較高,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但在我國,復雜產品系統的研究還處于概念引進階段,尤其是對于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的研究更少,有待于學者進行更多的專門研究。
復雜產品系統理論概述
國外學者Mike Hobday (1996,1998),Hansen和Rush(1998),Andrea Prencipe(2000),Gershenson,Prasad和Zhang Y.(2003)及國內學者張煒(2001),楊志剛和吳貴生(2003),陳勁、周永慶等(2004)對復雜產品系統概念進行了研究。綜合國內外研究,本文將復雜產品系統界定為:研發成本較高、子系統(或模塊)較多、界面復雜、涉及多種知識和技能、產品架構具有層級性特征、用戶定制化需求的大型產品或系統。
復雜產品系統一般可以為特定用戶以單件/小批量進行定制生產,其研發與生產往往融合在一起,生產與制造的重點在于研究、開發和模塊系統的集成。一個復雜產品系統要實現具有模塊化的功能基本上要涉及到兩個過程:模塊分解化和模塊集中化。模塊化能降低系統開發的復雜性,進而可以降低系統的開發費用(Clark,1989;Clark & Fujimoto,1991)。模塊化技術很好地解決了產品設計與制造的復雜性問題,通過產品的模塊化分解,降低了整體研發和制造的復雜程度,提高了創新的效率。模塊化能實現系統的并行開發,使模塊生產的各方從事自己所擅長的工作,縮短開發時快速響應市場需求(Rothel & Gardliner,1990;Sanderson & Uzumeri,1997)。復雜產品系統特性決定了其模塊化特征,從模塊化與復雜產品系統的關系可以看出,需要用模塊化創新理論分析復雜產品系統的創新。
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研究現狀
Tim Brady和Andrew Davies(2004)等從價值鏈增值角度提出復雜產品系統的創新過程模式,將復雜產品系統的創新過程分為早期階段、制造、系統集成、運營、提供服務、最終消費者,注重整個開發的價值傳遞過程,更為注重開發過程中需要經歷的若干階段。陳勁(2004)提出了一個復雜產品系統創新三階段漏斗模型,該模型認為復雜產品系統創新分為涌現式創新、設計式創新和指導下創新三個階段,強調復雜產品系統研發過程管理,關注復雜產品系統是如何被開發出來,模塊化和外包是復雜產品系統開發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上述兩模型都強調復雜產品系統的結構復雜,陳勁運用模塊開發和任務包側面反映了COPS的結構復雜性,Tim Brady和Andrew Davies運用設計、建構、系統集成來反映。
從以上分析可知,現有文獻對于復雜產品系統創新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復雜產品系統創新過程、研發過程、價值傳遞過程等方面。而對于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未進行深入探討,基于復雜產品與企業間關系視角的研究更是很少涉及,因此需要構建新的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
基于復雜產品與企業間關系的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選擇
在國內外關于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研究基礎上,本文基于復雜產品與企業間關系的視角,構建了復雜產品系統的三種模塊化創新模式。把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模式分為單一復雜產品內部形成的模塊化創新模式、產品內企業間形成的面向協作和配套的模塊化創新模式,基于資源互補的產品間模塊化創新模式。
(一)單一復雜產品企業內部形成的模塊化創新模式
單一復雜產品企業內部形成的模塊化創新模式是指在企業內部進行模塊化產品的設計、制造和組裝,產品生產過程再分解過程中而進行的相關部門的協調和配合。模塊在設計、制造之前,集成企業的系統設計師負責確定系統的設計規則。此時,集成企業的系統設計往往是企業內部的一個相關部門。
系統集成部門通過企業市場分析部門對整體裝備的市場需求,再針對長期客戶群的意見和建議分析產品所需具備的新的功能特征,在分析的基礎上,將各個功能分解到各個模塊生產部門中實現。而同時,各模塊的設計、制造部門在系統的設計規則約束下,確定個別的設計規則并獨立開展各自的活動。系統設計師和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是自上而下單向流動的,各部門沒有信息反饋給系統設計師。各部門的模塊設計活動開始后,即使系統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也只有系統設計師有權決定改變系統的設計規則,各部門在此過程中沒有任何決策的權力。
單一復雜產品企業內部形成的模塊化創新模式主要適用于縱向整合能力較強、產品研發和生產的每個環節均在企業內部完成的企業。
(二)復雜產品內企業間形成的模塊化創新模式
復雜產品內企業間形成的面向協作和配套的模塊化創新模式可以分為技術聯盟模式和核心企業協調下的模塊化創新模式。
1.復雜產品系統的技術聯盟模塊化創新模式。復雜產品系統的技術聯盟模塊化創新模式是指復雜產品系統的集成制造商在尋求技術產品外包時還尋求在行業內有著重要影響的、同時能夠和自己資源和市場互補或相互促進的企業結成同盟,形成更富有影響力的、技術能力更高的復雜產品系統開發聯盟。復雜產品系統的集成企業出于實際需要,組建跨企業的技術聯盟,建立以復雜產品系統創新為導向、以合同契約為保證的跨企業的技術聯盟。系統集成制造企業與技術聯盟企業往往在研發、生產等方面能力相當,二者構成的聯盟所起到的作用明顯區別于其他企業或模塊供應商。 聯盟內部企業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往往通過聯盟形式來進行合作。在技術聯盟中,企業和其他機構應注重企業間的協調機制,不同于傳統制造過程中注重邊界清晰的各個企業之間的交易,是單純的買賣關系。聯盟內部企業間的關系緊密,共同領導著包括外部模塊供應商在內的整個復雜產品系統開發組織。在跨企業的技術聯盟建立的同時,各成員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組成聯盟管理委員會,負責合作各方的協調工作,主要目的是健全復雜產品系統創新過程的監測和應變機制,協調各方利益,減少各成員之間的磨擦,提高合作各方的創新效率,降低復雜產品系統創新的風險。
復雜產品系統的技術聯盟模塊化創新模式主要適用于自身能力強大,但由于資源有限,獨自承擔某項復雜產品系統的設計制造工程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因此需要尋找同盟伙伴共同完成的情況。
2.產品內企業間核心企業協調下的模塊化創新模式。核心型企業協調下的模塊化創新模式根據核心企業的不同類型而細分為以模塊集成商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以模塊供應商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及以行業協會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
在以模塊集成商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中,核心企業即模塊集成商在該模式組織中發揮著領導作用,體現出很強的網絡控制力,模塊集成商可以通過并購、合資、合作、技術聯盟、戰略聯盟等各種方式實現對非核心模塊的控制。模塊集成商負責確定系統的設計規則,從而確定各模塊之間的結構、界面和標準。各模塊制造商在此規則的指導下,獨立地開展本模塊的設計、制造活動。
在以模塊供應商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中,模塊供應商已經發展成為完全的服務供應商,他們通過供應鏈管理來整合零部件的生產,以使既定模塊能夠達到最優的設計。這類供應商會進行先期的市場調研,從不同的模塊構建供應商(即通用模塊供應商和專用模塊供應商)處采購不同性能的模塊或零部件,將這些組合裝配成為一組部件或一個大的模塊,然后將組合好的模塊提供給系統集成制造商。他們積極與系統集成制造商進行合作,共同致力于降低供應鏈成本和產品制造復雜程度。
在以行業協會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中,第三方的行業標準協會常常在模塊的標準化和通用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以行業協會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一般出現于兩種情況:一種是產業幾乎未發展,同時行業內并未出現任何實力明顯的寡頭組織,此時,產業內對與產品設計規則均只有較淺的認識,而行業的力量又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對產業的發展趨勢把握較準確,從而擔當起系統規則的設計者,產業內的組織圍繞著行業標準進行生產制造和銷售。另一種情況是產業發展較成熟,這是因為只有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產業,產業內的企業才能形成對系統規則設置標準的共同認識,使產業內規則趨于同一化。
核心企業協調下的模塊化創新模式主要適用于系統集成商一體化整合能力強大、與供應商之間形成了長期緊密的相互依存關系并且對供應商的控制力強的情況。
3.基于資源互補的復雜產品間模塊化創新模式。基于資源互補的復雜產品間模塊化創新模式是指大量的系統集成制造商、模塊集成供應商和模塊構件供應商(通用模塊供應商和專業模塊供應商)集聚于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間,共同從事模塊化產品或服務的設計、制造和整合。在集群式模塊化創新模式所形成的網絡組織中,沒有哪個成員處于控制和支配的地位。系統的設計規則是由系統集成制造商、模塊構件供應商、模塊集成供應商、行業標準協會以及其他一些中介機構通過市場選擇或共同協商來決定的,系統設計規則的確立是一個不斷演化完善的過程。
基于資源互補的復雜產品間模塊化創新模式是模塊化發展的最終方向,只有在市場成熟到一定程度、行業發展到完全競爭的時候,才會出現真正的集群態勢。
結論
在目前和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復雜產品系統的集中趨勢還在加大,單一復雜產品企業內部形成的模塊化創新模式、技術聯盟模塊化創新模式和以模塊集成商為核心的模塊化創新模式將是我國復雜產品系統模塊化創新的主要模式。以模塊供應商為核心和行業協會為核心的模塊化新模式及基于資源互補的復雜產品間模塊化創新模式將成為我國復雜產品系統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陳勁,桂彬旺,陳任芬.基于模塊化的復雜產品系統創新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6).
2.陳勁,周永慶等.復雜產品系統創新的過程模式案例研究[J].經濟管理,2004,14
3.桂彬旺.基于模塊化的復雜產品系統創新因素與作用路徑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06
4.尹建華,王兆華.復雜產品模塊化制造的網絡運作模式研究[J].經濟管理,2008(6)
篇8
隨著高校的擴招和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如何提高畢業論文的選題管理效率成為畢業論文工作面臨的一個難題。2012年,全國具備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學校有2492所,本??飘厴I生人數600多萬人,50%以上的高校對畢業論文收集、處理、檢索、更新采用人工處理,已經無法達到信息化處理的要求,效率非常低。而其它大多數教學管理應用已實現數字化管理操作,絕大多數高校都已經擁有自己的機房,校園網,這就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礎,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打造畢業論文的網上管理。一個可行的解決思路就是依托建好的校園網,采用技術,通過C#2005編程,后臺采用MS SQLSERVER2005數據庫平臺,構建基于Web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
本系統旨在使畢業論文信息管理網絡化,可以直接在網絡對學生論文進行管理。首先,學生通過網絡選擇論文題目,待教師審核通過后,完成論文并提交;其次,教師(包括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教師)通過網絡對論文進行評分;最后,由系統計算出學生的綜合成績,供學生在網上查閱。
2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
該畢業論文評分系統需要滿足來自三方面的需求,分別是學生、教師和管理員。
學生對該系統的需求主要是查詢學生個人基本信息、查詢可選課題情況并進行選擇、提交選題申請、查詢已選課題、下載論文所需的相關文件、上傳論文、查看畢業論文成績、修改密碼等功能。
教師的需求是查詢教師個人基本信息、課題、課題審核、上傳文件、下載文件、對學生的論文、答辯情況等進行評分,修改密碼等功能。
管理員的功能包括對公告、文件、學生、教師、論文、分組、成績、用戶等8個模塊進行管理和維護,包括添加新教師、添加新生、添加公告、上傳文件、進行學生和老師的分組、審核成績、修改管理員密碼等,并對模塊的信息進行查詢、修改、刪除等操作。
2.2性能需求
根據用戶對本系統的要求,確定系統在界面、響應時間、可靠性、安全等方面有較高的性能要求。
2.2.1界面需求
(1)頁面內容:主題突出,站點定義、術語和行文格式統一、規范、明確,欄目、菜單設置和布局合理,傳遞的信息準確、及時。內容豐富,文字準確,語句通順;專用術語規范,行文格式統一規范。
(2)導航結構:頁面具有明確的導航指示,且便于理解,方便用戶使用。
(3)技術環境:頁面大小適當,能用各種常用瀏覽器以不同分辨率瀏覽;無錯誤鏈接和空鏈接;采用CSS處理,控制字體大小和版面布局。
(4)藝術風格:界面、版面形象清新悅目、布局合理,字號大小適宜、字體選擇合理,前后一致,美觀大方;動與靜搭配恰當,動靜效果好;色彩和諧自然,與主題內容相協調。
2.2.2響應時間需求
無論是客戶端和管理端,當用戶登錄,進行任何操作的時候,系統應該及時的進行反應,反應的時間在5秒以內。系統應能監測出各種非正常情況,如與設備的通信中斷,無法連接數據庫服務器等,避免出現長時間等待甚至無響應。
2.2.3安全性需求
系統有嚴格的權限管理功能,各功能模塊需有相應的權限方能進入。系統需能夠防止各類誤操作可能造成的數據丟失,破壞。防止用戶非法獲取網頁以及內容。
2.2.4開放性需求
系統應具有十分的靈活性,以適應將來功能擴展的需求。
3系統設計
3.1系統功能設計
本系統依據用戶角色劃分主要由三大模塊組成:管理員功能模塊、教師功能模塊和學生功能模塊。其中管理員模塊又包括公告管理、文件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論文管理、分組管理、成績管理、用戶管理以及退出系統等子模塊。
3.2數據庫設計
3.2.1 數據庫結構設計
E-R圖是一種用于描述靜態數據結構的概念模式,它直接使用信息世界中的術語來表示現實世界中的聯系。E-R模型的基本元素包括:
實體:它是客觀存在可以相互區別的事物
屬性:指實體的某一特征。
聯系:表示一個或多個實體之間的關聯關系。
3.2.2 系統E-R圖
4模塊設計與實現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分工精細、緊密合作,系統主要分為以下模塊:公告管理、文件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論文管理、分組管理、成績管理、用戶管理、退出系統等子模塊,在這些子模塊下包括對公告信息、文件信息、學生信息、教師信息、論文信息、分組信息、成績信息以及用戶信息的添加、查詢、修改、刪除等操作。
以下僅以論文管理頁面為例進行簡單描述。
當用戶名和密碼都正確時,管理員進入界面默認是論文管理頁面,如圖2所示。管理員可以根據論文編號、題目和指導老師查詢相關的論文信息,并適時對論文信息進行更新和刪除操作。另外,頁面左邊導航欄論文管理下面還提供了一個“添加論文”鏈接,單擊此鏈接,頁面將跳轉到添加論文信息頁面,管理員可以在添加論文信息頁面上添加新增的論文信息。
5系統測試
系統的各功能模塊需要進行測試,對于模塊化應用程序,軟件開發的最后一部分就是不斷的測試程序,該階段主要對系統的正確性及完整性等方面進行測試。主要進行:功能確認測試、運行測試、健壯性測試、安全性測試以及查錯方面的測試等,系統測試由測試組成員(或質量保證人員)或測試組成員與用戶共同測試,在整個系統開發完成,即將交付用戶使用前進行。測試階段的信息流如圖3:
在這一階段,為使系統最終能夠順利運行,對整個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測試。嚴格按照軟件測試步驟從管理員模塊測試開始到系統集成測試止,所有測試都追溯到學生、教師以及管理人員的要求,這種測試符合現代軟件測試準則從“小規?!睖y試開始逐步進行“大規?!睖y試。并嚴格按照程序內部的邏輯測試程序,檢查程序中的主要執行通路是否能按照預定要求正確工作。
在測試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檢驗數據顯示區域的GridView控件是否能夠按要求格式正確顯示輸入數據。
(2)檢驗數據顯示區域的GridView控件的相關列是否能夠實現數據的刪除及更新操作。
(3)檢驗能否對輸入數據進行適時查詢并作相應更新操作。
(4)檢驗功能模塊中所涉及的所有功能的實現及健壯性。
在整個系統調試程序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某些內在的錯誤影響程序的運行,在采用上述調試方法對程序進行反復修改調試后,程序運行情況良好,達到了預期的設計目標,基本上可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程不功,龍躍進,卓林. 2.0動態網站開發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4(1).
[2]鄧文英,陳惠貞,陳俊華.挑戰ASP與網頁數據庫設計[M].中國鐵路出版社,2004.
篇9
(新鄉學院教育科學系,河南新鄉453003)
摘要:本文在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模塊化課程的優勢特征,提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樹立的課程觀,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課程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課程建設;構建思路;模塊化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8—0004—03
收稿日期:2014—04—18
作者簡介:王麗霞(1979— ),女,河南輝縣人。新鄉學院教育科學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課程構建的現狀分析
(一)普遍采用學科課程,不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要能在一線的生產、管理崗位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因此,要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類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不能過分強調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以及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而更多的是要強調知識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為更好地適應就業崗位和專業自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目前,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仍是過于強調學科導向的課程體系,偏離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傳統專業設置及其課程體系很多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不能滿足就業市場對新的人才職業素質要求,“學非所用”造成了學校所培養的學生與畢業生就業市場變化之間的突出矛盾,傳統專業知識體系“塑造”的人才用不上,新興就業職業領域所需的人才十分緊缺。當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脫節,培養的畢業生無法適應職業崗位就業需求。大量的新興產業,包括一些傳統的職業行業缺乏相應的職業對口人才,還有大量的職業崗位找不到相應專業的畢業生。
(二)過分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充斥著大量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從而導致偏重理論教學的現象,甚至會出現很多教師感到課時不夠,完不成教學任務的現象。所以,學生的實踐教學時間往往被壓縮或大打折扣。加上很多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不足,并缺少實踐教學的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所以,教育部多次下發文件,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強實踐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過于強調學科體系完整,造成教學內容重復
學科是按照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不同類型進行劃分的,不僅不同的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就是同一學科中的不同課程或領域之間也有著內在關聯。一般來說,課程內容體系中各個知識點的編排都是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由于學科課程強調的是本學科知識或本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所以,教師在教授本門課程時面面俱到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專業設置的情況來看,它的課程內容往往會同時涉及幾門學科和同一學科的不同領域,非常容易造成相關課程內容的重復或重合,如果采用模塊化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二、模塊化課程的優勢
(一)解決了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
模塊化教學強調智能一體、知行合一,強調理論、實踐、練習、研討的同步式一體化的教與學,強調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把理論學習與實踐等環節緊密結合,通過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解決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1]此外,模塊化教學還可以將過去分散的、零散的實驗綜合起來,形成系統化的實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
(二)有利于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模塊化課程既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強調知識的實際應用。它改變了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單方面講授、學生被動聽課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可以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模塊化課程的設置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平臺。通過此平臺,師生可以共同探討相關問題,擴充彼此的知識面,這為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于拓展學生個性和特長
模塊化教學內容的設計是以知識單元為基礎建設起來的,它把教學內容關系密切或有內在邏輯聯系的部分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學習模塊,一個模塊有一個突出的核心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進行模塊內容選擇,為強化和突出學生個性、特長發展,每個模塊還可設計若干個子模塊供學生選修。[2]
(四)教學安排更加靈活
模塊化課程體系中的每一個模塊,都由不同的教學活動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能,在其組合過程中以及組合完成后,可以對其進行再改造或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模塊,且各個模塊均可以被其他模塊所替換。多種多樣的模塊組成的模塊化體系非常靈活,只要模塊間的學分相當(或差別不大),對模塊進行重新組合或再改造是很容易實現的,從而使得教學的安排更加靈活。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樹立的課程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堅持“能力本位”的課程觀,通過實施模塊化課程、活動課程、綜合課程、隱性課程以及學科課程等多種課程形式來承載和展示教學內容。其課程設計思路一般是:經過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形成能力培養目標,再將能力培養目標分解和轉化為課程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課程教學目標來組織、構建教學內容和確定教學方法,最后檢測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課程建設應體現以下思想: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角、中心和權威,而應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甚至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的重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二是突出實踐教學。要強調理論學習的目標在于應用,理論知識夠用即可,理論知識不再是評判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要讓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參與實踐,使他們通過實踐學習達到發展能力和提升素質的目的。三是體系大教學觀。教學是教與學雙方的事,不能認為只有課堂教學才是教學,教學既有課堂內教學,也有課堂外教學;既有校內教學,也有校外教學;既有理論教學,也有實踐教學,所以,要樹立大課程觀,充分發揮不同課程類型的教育作用。
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課程建設的有益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既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素養,同時還要有相應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所學的知識一定要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密切的聯系,與將來要從事的職業緊密結合。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借助模塊化教學內容,建構起了各門學科之間知識相互交叉的課程體系,實現了課程內容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進步。[3]借鑒德國模塊化課程改革的思路,結合當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課程建設的現狀,把課程體系設置為三大模塊:宏觀模塊、中觀模塊和微觀模塊。每個微觀模塊都對應不同的能力要素,將這些若干個微觀模塊按照一定的教學規律,遵循由淺入深、相對獨立、相互支撐、環環相扣的原則進行排列,組合成中觀模塊、宏觀模塊,最后形成整個專業的模塊化課程框架方案。
(一)宏觀模塊
宏觀模塊是專業模塊的頂層設計,統領和指導整個專業的模塊化設計。宏觀模塊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確定專業方向的教學重點,并圍繞特定專業方向的要求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綜合來看,可建立三大模塊: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和個性拓展模塊?;舅刭|模塊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專業基礎模塊主要是培養學生從事某一行業或職業的基本能力和素質,也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它是整個模塊的主體和基石。個性拓展模塊是按照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群設計了若干個選修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選修模塊,以拓展自身的特長。
(二)中觀模塊
中觀模塊在整個模塊課程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指導微觀模塊的構建,同時又是宏觀模塊建設的基本依據。中觀模塊是根據培養目標側重點的不同對宏觀模塊課程的進一步細化。細化到某個專業,首先應確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每一個專業方向的教學重點,嘗試從不同的專業方向建設比較獨立的課程模塊,重點培養學生在這一專業方向的實踐應用技能,同時要依據特定專業方向的要求合理規劃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統籌考慮某一專業方向培養的人才應達到的基本素養和能力要求,把宏觀模塊課程具體分解到該專業方向所包括的具體課程。[4]
(三)微觀模塊
微觀模塊是整個模塊的基礎,它劃分的依據是專業所對應的能力要素,即一個能力要素對應一個微觀模塊,將這些不同的能力要素封裝,就成為一個個具體的教學模塊。如工業設計專業基礎能力模塊,包含設計理念和思維、設計表現基礎、形態設計基礎能力、設計工程技術能力、產品工業設計能力、職業素質修養能力等六個基本能力,這六個基本能力可以分解出設計理念思維、設計表現基礎等25個能力要素,這些能力要素分別對應設計概論、設計史論、工業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基礎等25個微觀模塊。值得注意的是,在構建微觀模塊時,要盡可能地考慮模塊的大小,模塊過小,則會使綜合性、跨能力培養變得困難;模塊過大,又會使原本通過模塊化所帶來的靈活性及個性化、多樣化程度降低,還會導致教學組織上的困難,甚至使學生的學業時間加長。在德國,模塊大小一般是2~4~6周學時或是3~6~12學分,且盡量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教學任務。
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模塊化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為使學生對畢業后的就業崗位有充分了解,為就業做好準備,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為目標,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課程模塊化教學與其定位相一致。第一,需要增加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度和認同度。如,在模塊化課程體系里增設專業導論課程,每個專業在第一學期開設15~20學時的課程,使學生對本專業的特點及所研究的領域有一個初步認識,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第二,在實踐教學課程里增加認知實習學期,在第二學期暑期增加8~12 周的認知實習,讓學生在與自己專業相近的崗位上親身經歷所學專業在實際中的應用及具體要求,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更有目的地選擇課程模塊,合理規劃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開發適應模塊化課程的教材。組織全校教師從核心課程入手有計劃地進行編寫,然后逐漸覆蓋到其他課程;也可以嘗試從專業課程模塊開始,然后逐漸覆蓋至其他課程模塊,在編寫的過程中,逐漸積累,逐漸完善,最后建設相對比較完善的模塊化課程體系。[5]
(三)合理制定模塊化課程考核標準。每一個學習模塊都是一個相對獨立并培養學生一定能力的實體,一個模塊結束后,要及時檢驗學習效果。譬如,可以采取“N+2”的過程考試,變末端考試為過程監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中,“N”是教學過程的考核次數(N≥3,可以是小測驗,也可以是課程綜述、小論文等,占總成績的50%);“2”是期末考試和學習筆記,分別占總成績的40%和10%,涉及實踐目標的模塊還可以采取實驗考核的辦法,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6]
(四)模塊化課程的實施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雙師素質”。“雙師素質”指教師既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還要有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能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應通過有效的措施建立一支優秀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首先,鼓勵教師在職進修,特別是針對性較強的專題進修,向“雙師素質”目標邁進。其次,積極與相關企業聯系,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實踐鍛煉。再次,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某些子模塊或課題的教學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使教學更貼近生產實際,學生也進一步拓寬了視野。
[
參考文獻]
[1]趙國平.論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J].中國成人教育,2010(17).
[2]蔣乃平.模塊課程及其在課程改革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7(34).
[3]法爾克·赫恩.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的幾個特點[A].浙江省教育廳.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M].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
篇10
【論文摘 要】現代企業需求高級電氣維修專業人才,傳統的企業培養的模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以能力為本位的高級電氣維修工培養模式及其考核鑒定體系迫在眉睫。依據高級工等級標準,結合技能等級鑒定的方式和特點,考慮學員不同層次的特點,采用模塊式教學方式,深受學員歡迎,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電氣維修專業與國家職業標準相對應的職業名稱為維修電工,其職業定義為:從事機械設備和電氣系統線路及器件等的安裝、調試與維護、修理人員。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企業廣泛使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新設備顯然對從事維修工作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無論是從知識結構,還是從技術技能結構上都發生了變化,故傳統的企業培養的模式已無法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立以崗位需求為目標,以能力為本位的高級電氣維修工培養模式及其考核鑒定體系迫在眉睫。
1 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只具有達標性
我國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類似一把尺子,只具有達標性,是按照“標準參照考試”方式進行的,它是以某一個職業中某一個等級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操作熟練程度和職業道德要求等作為標準,檢查考生是否達到等級標準規定的要求。難度不是以考生通過率來確定,而是以要求的知識、技能量的特征(掌握多少、反應快慢等)和質的特征(復雜程度)來決定,對來自不同企業、具有不同工作經歷、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進行高級維修電工等級鑒定培訓,使他們大都能達到高級維修電工等級鑒定標準,目前尚無統一培訓模式,為提高培訓質量、滿足參訓學員不同的要求,在高級電工培訓教學中我們依據高級工等級標準,結合技能等級鑒定的方式和特點,考慮學員不同層次的特點,采用模塊式教學方式,使培訓教學能有章可依,參訓學員能各取所需。
2 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采用模塊式
2.1 模塊化的由來
“模塊”一詞是外來詞,其英文為module,模塊化作為一種高技術時代的技術開發、設計思想,最初出現在信息技術領域。國際勞工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出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模式——模塊式教學(簡稱mes),在我國一般稱之為“模塊式教學法”,它是在深入分析每個職業(工種)和技能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工作標準(崗位規范),將教學大綱和教材開發成不同的教學模塊,形成類似積木組合式的教學方式。培訓目標明確:每個模塊的學習都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為目的,主要以勝任本職業的能力要求為目標,每個模塊的課程設置,應在對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培養的人應具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按需施教、學用一致,干什么學什么,盡量精簡不必要的知識。
2.2高級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四大模塊教學
模塊式教學將高級維修電工應掌握的應知、應會內容分成四大模塊:基礎模塊、基本技能模塊、行業技能模塊、新技術應用模塊,特別是新技術應用模塊:高級維修電工要能利用可編程控制器(plc)、變頻器對舊的拖動線路進行改造,利用編程軟件進行編程設計,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通信等知識,該模塊以介紹新技術在電氣控制方面的應用為目的,是培訓的重點與難點。以可編程控制器為例:可編程控制器(簡稱plc)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綜合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訊技術而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工業控制裝置,它將傳統繼電器控制技術和現代計算機信息處理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成為工業自動化領域中最重要,應用最多的控制設備,并已躍居工業生產自動化三大支柱(可編程控制器、機器人、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的首位。
現代工業控制普遍采用plc的必然性:在plc問世之前,繼電器控制系統是針對各種控制要求而專門設計的;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的控制電路要使用大量的控制電器,需要通過人工布線,組裝來完成電路的連接,其通用性能差,只要控制要求改變,其控制接線就需進行改動。其二,單個繼電器觸點數目僅限于4~8對,若控盤線路較復雜,則需增加較多的中間繼電器,時間繼電器等器件,從而導致控制柜體積龐大,功能局限。其三,由于器件的老化,脫焊,觸點的開閉導致的電弧燒蝕、接觸不良等現象不可避免,控制系統的可靠性降低,導致維修工作耗資費時,若停產維修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鑒于上述缺陷,現代工控采用plc控制也就自然而然,plc用軟件代替大量的中間繼電器和時間繼電器,僅剩下與輸入和輸出有關的少量硬件,接線可減少繼電器控制系統的1/10~1/100,因觸點接觸不良造成的故障也大為減少。 plc優越的工控性能亦不再贅述。
2.3 高級維電plc改造模塊的針對性培訓
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雖分為應知、應會兩大部分,但由于維修電工對理論要求較高的特殊性,尤其可從高級維修電工的應會考試可以看出,高級維修電工的技能并不是純粹的操作,而突出的是理論指導實踐。因此,為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對各模塊教學時要用理論去分析解釋實際中的問題,將理論與實際中的應用結合起來,組織學員對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典型事例進行探討,提高學員的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模塊中的課時,是考慮到參訓學員有中級維修電工技能等級、有一定的工作經歷并利用在職業余培訓的特點計劃的,大量的消化和練習將由學員自己完成,教學以講授為主,指導練習、參觀為輔,若有學員想對某一模塊系統學習,可增加學時,參加專訓班學習。
總之,高級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內容模塊化分類,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員選擇學習項目,節約時間,節省培訓成本;有利于教師的備課和器件的準備;將培訓內容模塊化并將模塊中的內容公示,還有利于接受社會的監督。通過幾批次的運行操作,該模塊化教學方式利于提高學員的技能鑒定合格率,深受學員歡迎,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參考文獻:
[1]維修電工(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定教材》編審委員會,1998.10.
[2] 莊建源.維修電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高級)操作技能考試手冊.石油大學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