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范文

時間:2023-03-22 20:07: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三化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三化學

篇1

1.(11海一25)(13分)甲是一種鹽,由A 、B 、C 、D 、E 五種元素組成,其中四種是短周期元

素。甲溶于水后可電離出三種離子,其中含有由A 、B 形成的10電子陽離子。A 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比E 的少1,D 、E 處于同主族。 用甲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甲的晶體溶于蒸餾水配成溶液;

②取少量甲溶液于試管中滴入KSCN 溶液,無現象,再滴入氯水,溶液呈紅色; ③取少量甲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NaOH 溶液,加熱;

④取少量甲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稀鹽酸,再加入BaCl 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問題:

(1)C 的元素符號是,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實驗②中現象的原因:。 (3)實驗③中出現的現象是。

(4)經測定甲晶體的摩爾質量為392 g/mol,其中陽離子與陰離子物質的量之比為3:2,則甲晶體的化學式為。

2.(11西一25) (14分) Q 、W 、X 、Y 、Z 是5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逐漸增大,Q 與W 組

成的化合物是一種溫室氣體,W 與Y 、X 與Y 組成的化合物是機動車排出的大氣污染物,Y 和Z 能形成原子個數比為1∶1和1∶2的兩種離子化合物。 (1)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Z 2Y 的電子式是。

(2)工業合成XQ 3是放熱反應。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應速率,又能提高原料轉化率的是。 a .升高溫度 b .加入催化劑

c .將XQ 3及時分離出去 d .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

(3)2.24 L(標準狀況)XQ 3被200 mL 1 mol/L QXY3溶液吸收后,所得溶液中離子濃度從大

到小的順序是。

(4)WQ 4Y 與Y 2的反應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其工作原理

如右圖所示,a 極的電極反應式是。

(5)已知:W(s)+ Y2 (g)= WY2(g) ΔH =-393.5 kJ/mol

WY(g)+ 1

Y 2 (g)= WY2(g) ΔH =-283.0 kJ/mol

2

24 g W與一定量的Y 2反應,放出熱量362.5 kJ,所得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6)X 和Z 組成的一種離子化合物,能與水反應生成兩種堿,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11海二25)(15分)X 、Y 、Z 是三種短周期元素,X 和Z 的質子數之和與Y 的質子數相等,

Z 的電子層數是X 的電子層數的2倍。A 、B 、C 、D 、E 、F 是中學化學中的常見物質,它們由上述三種元素中的一種、兩種或三種組成,其中A 是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D 、E 是兩種酸,F 是一種單質,反應③④均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其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Z 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A 的電子式為,E 的化學式為。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 ③。

(4)A 和E 反應生成G ,Z 2Y 是一種麻醉劑,由G 在210℃分解生成,該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11西二25)(14分)A 、B 、D 、E 、Y 為5種短周期元素。

① A、B 、D 位于同一周期,D 、Y 位于同一主族。A 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 其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

② D的氫化物是最常用的溶劑,E 的單質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金屬。 請回答:

(1)AD 2中具有的化學鍵的類型是。 (2)高溫時,6 g A的單質與D 的氣態氫化物反應,生成兩種還原性氣體,吸收的熱量為65.75 kJ,

其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3)D 與氫元素可組成含有10個電子的X ,與X 組成元素相同,原子數個數比也相同的分子

的電子式是。

(4)將盛有一定量紅棕色氣體BD 2的4L 容器壓縮至2L ,待氣體顏色不再變化時,容器內的壓強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來的2倍,原因是。

(5)E 的某種化合物可用作凈水時的混凝劑,其原理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6)YD 2氣體通入足量BaCl 2和B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混合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和

無色氣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5.(11海二27)(15分)煤的氣化是高效、清潔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徑之一。

(1)在25℃、101kPa 時,H 2與O 2化合生成1 mol H2O(g)放出241.8kJ 的熱量,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又知:①C(s)+ O2 (g) ==== CO2 (g) ΔH =-393.5 kJ/mol

②CO(g) +

1

O 2 (g) ==== CO2 (g) ΔH = -283.0 kJ/mol 2

焦炭與水蒸氣反應是將固體煤變為氣體燃料的方法,C(s) + H2O(g) ==== CO(g) + H2(g) ΔH = kJ/mol。

(2)CO 可以與H 2O(g)進一步發生反應:CO(g) + H2O(g)

CO 2(g)+H2(g) ΔH <0

在甲、乙、丙三個恒容密閉容器中,起始時按照下表進行投料,在800℃時達到平衡狀態,

K =1.0。

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②平衡時,甲容器中CO 的轉化率是;

容器中CO 的轉化率:乙甲;丙甲。(填“>”、“=”或“

③丙容器中,通過改變溫度,使CO 的平衡轉化率升高,則溫度(填“升高”或“降低”)。 6. (12海一25)(14分)工業上利用CO 和水蒸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制取氫氣:

CO(g)+H 2O(g)

CO 2(g)+H 2(g)H =-41 kJ/mol

某小組研究在相同溫度下該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他們分別在體積均為V L的兩個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應物,使其在相同溫度下發生反應。相關數據如下:

(1)該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分子化學鍵斷裂時所吸收的總能量(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生成物分子化學鍵形成時所釋放的總能量。 (2)容器①中反應達平衡時,CO 的轉化率為%。 (3)計算容器②中反應的平衡常數K =。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 a .平衡時,兩容器中H 2的體積分數相等

b .容器②中反應達平衡狀態時,Q > 65.6 kJ c .反應開始時,兩容器中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相等 d .容器①中,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的熱化學方程式:。

(6)容器①中反應進行到t min時,測得混合氣體中CO 2的物質的量為0.6 mol。若用

200 mL 5 mol/L的NaOH 溶液將其完全吸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用一個離子方 程式表示)。

7.(12西一25)(14分)常溫下,濃度均為0.1 mol/L的6種溶液pH 如下:

υ(H 2O ) =

4

mol /(L ?min) Vt 1

(5)已知:2H 2 (g) + O2 (g) == 2H2O (g) ΔH =-484 kJ/mol,寫出CO 完全燃燒生成CO 2

請由上表數據回答:

(1)非金屬性SiC (填“>”或“

(5)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濃度,可向氯水中加入上表中的物質是(填化學式), 用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解釋其原因:。

8. (12海二28)(15分)最新研究發現,用隔膜電解法處理高濃度乙醛廢水具

有工藝流程簡單、電耗較低等優點,其原理是使乙醛分別在陰、 陽極發生反應,轉化為乙醇和乙酸,總反應為:

電解 2CH 3CHO + H2O === CH3CH 2OH + CH3COOH

實驗室中,以一定濃度的乙醛—Na 2SO 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模擬乙醛廢水的處理過程,其裝置示意圖如右圖所示。

(1) 若以甲烷燃料電池為直流電源,則燃料電池中b 極應通入

(填化學式)氣體。

(2)電解過程中,兩極除分別生成乙酸和乙醇外,均產生無色氣體。電極反應如下:

陽極:① 4OH- - 4e- == O2+ 2H2O ② 陰極:①

② CH3CHO + 2e- + 2H2O == CH3CH 2OH + 2OH-

(3)電解過程中,陰極區Na 2SO 4的物質的量(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電解過程中,某時刻測定了陽極區溶液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其中Na 2SO 4與

CH 3COOH 的物質的量相同。下列關于陽極區溶液中各微粒濃度關系的說法 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

a. c (Na+) 不一定是

c (SO42-) 的2倍b. c (Na+) = 2c (CH3COOH) + 2c (CH3COO -)

c. c (Na+) + c (H+) =c (SO42-) + c (CH3COO -) + c (OH-) d. c (Na+) >c (CH3COOH) >c (CH3COO -) >c (OH-)

(5)已知:乙醛、乙醇的沸點分別為20.8℃、78.4℃。從電解后陰極區的溶液中分離

出乙醇粗品的方法是。

(6)在實際工藝處理中,陰極區乙醛的去除率可達60%。若在兩極區分別注入1 m3

乙醛的含量為3000 mg/L的廢水,可得到乙醇kg (計算結果保留小 數點后1位)。

9.(10北京25)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甲同學欲探究X 的組成。...X 是某抗酸藥的有效成分。查閱資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抗酸藥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氫鈉、碳酸鎂、氫氧化鋁、硅酸鎂鋁、磷酸鋁、堿式碳酸鎂鋁。②Al 3+在pH =5.0時沉淀完全;Mg 2+在pH =8.8時開始沉淀,在pH =11.4時沉淀完全。 實驗過程:

Ⅰ.向化合物X 粉末中加入過量鹽酸,產生氣體A ,得到無色溶液。 Ⅱ.用鉑絲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燒,無黃色火焰。

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調節pH 至5~6,產生白色沉淀B ,過濾。 Ⅳ.向沉淀B 中加過量NaOH 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濾液中滴加NaOH 溶液,調節pH 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

(1) Ⅰ中氣體A 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A 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由Ⅰ、Ⅱ判斷X 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_____。 ..

(2) Ⅲ中生成B 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 Ⅳ中B 溶解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 沉淀C 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

(5) 若上述n (A ):n (B ):n (C )=1:1:3,則X 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 10(11北京25).(12分) 在溫度t 1和t 2下,X 2(g)和H 2反應生成HX 的平衡常數如下表: 化學方程式 F 2+H2Cl 2+H2Br 2+H2I 2+H2

2HF

K(t1)

K(t2)

1.8×1036 1.9×1032

9.3×106 34

2HCl 9.7×1012 4.2×1011 2HBr 5.6×107 2HI

43

⑴已知t 2>t1,HX 的生成反應是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⑵HX 的電子式是。

⑶共價鍵的極性隨共用電子對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強,HX 共價鍵的極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⑷X 2都能與H 2反應生成HX ,用原子結構解釋原因:。

⑸K 的變化體現出X 2化學性質的遞變性,用原子結構解釋原因:,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⑹僅依據K 的變化,可以推斷出:隨著鹵素原子核電荷數的增加,(選填字母)。 a. 在相同條件下,平衡時X 2的轉化率逐漸降低b. X2與H 2反應的劇烈程度逐漸減弱 c.HX 的還原性逐漸減弱d.HX 的穩定性逐漸減弱

11. (12北京25)(13分) 直接排放含SO 2的煙氣會形成酸雨,危害環境。利用鈉堿循環法可脫除煙氣中的SO 2.

(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SO 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應:。

(2)在鈉堿循環法中,Na 2SO 3溶液作為吸收液,可由NaOH 溶液吸收SO 2制得,該反應的離子方程

式是 .

2--

(3)吸收液吸收SO 2的過程中,pH 隨n (SO 3) :n (HSO 3) 變化關系如下表:

①上表判斷NaHSO 3溶液顯性,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

②當吸收液呈中性時,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選填字母) :。

2---2-a . c (Na +) =2c (SO 3) +c (HSO 3) b . c (Na +) >c (HSO 3) >c (SO 3) >c (H +) =c (OH -) 2--c . c (Na +) +c (H

+) =c

(SO

3) +c (HSO 3) +c (OH -)

(4)當吸收液的pH 降至約為6時,需送至電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圖如下:

-①HSO 3在陽極放電的電極反應式是。

②當陰極室中溶液pH 升至8以上時,吸收液再生并循環利用。簡述再生原理:。 12. (12北京26)(12分)

用Cl 2生產某些含氯有機物時會產生副產物HC1。利用反應A ,可實現氯的循環利用。反應A :

(1)已知:Ⅰ反應A 中, 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 的熱量。

①H 2O 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反應A 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斷開1 mol H—O 鍵與斷開 1 mol H—Cl 鍵所需能量相差約為_______kJ,H 2O 中H-O 鍵比HCl 中H —Cl 鍵(填“強”或“弱”)_______________。

(2)對于反應A ,下圖是4種投料比[n(HCl):n(O2) ,分別為1:1、2:1、4:1、6:1]下,反應溫度對HCl 平衡轉化率影響的曲線。

①曲線b 對應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____.

②當曲線b, c, d對應的投料比達到相同的HCl 平衡轉化率時,對應的反應溫度與投料比的關系是_________。

③投料比為2:1、溫度為400℃時,平衡混合氣中Cl 2的物質的量分數是_____________。

13.(11海一)(15分)某電鍍銅廠有兩種廢水需要處理,一種廢水中含有CN -離子,另一種廢水中

含有Cr 2O 72-離子。該廠擬定如圖19所示的廢水處理流程。

圖19

回答以下問題:

(1)上述處理廢水的流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

(2)②中使用的NaClO 溶液呈堿性,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原因。 (3)②中反應后無氣體放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③中反應時,每0.4 mol Cr2O 72-轉移2.4 mol e-,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5)取少量待檢水樣于試管中,先加入NaOH 溶液,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生成,繼續加入NaOH 溶液,直到不再產生藍色沉淀為止,再加入Na 2S 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且藍色沉淀逐漸減少。請你使用化學用語,結合必要的文字解釋其原因。

14.(11西一26)(14分)鉻鐵礦的主要成分可表示為FeO·Cr 2O 3,還含有SiO 2、Al 2O 3等雜質,

以鉻鐵礦為原料制備重鉻酸鉀(K 2Cr 2O 7)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已知:① NaFeO2遇水強烈水解。 ② Cr2O 72+ H2O 2CrO 42+ 2H+

請回答:

(1)K 2Cr 2O 7中Cr 元素的化合價是。

(2)生成濾渣1中紅褐色物質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濾液1的成分除Na 2CrO 4外,還含有(填化學式)。

(3)利用濾渣2,可制得兩種氧化物,其中一種氧化物經電解冶煉可獲得金屬,該電解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是。

(4)由濾液2轉化為Na 2Cr 2O 7溶液應采取的措施是。

(5)向Na 2Cr 2O 7溶液中加入KCl 固體,獲得K 2Cr 2O 7晶體的操作依次是:加熱濃縮、、過濾、

洗滌、干燥。

(6)煅燒鉻鐵礦生成Na 2CrO 4和NaFeO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5.(11西二26)(16分)某廢金屬屑中主要成分為Cu 、Fe 、Al ,還含有少量的銅銹[Cu 2(O H ) 2C O 3]、

少量的鐵銹和少量的氧化鋁,用上述廢金屬屑制取膽礬(CuSO 4·5H 2O )、無水AlCl 3和鐵紅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已知:① Al3+、A l (O H ) 3、AlO 2有如下轉化關系:

--

OH OH -3+

AlO Al A l (O H ) 23++ H H

②碳酸不能溶解A l (O H ) 3。請回答:

(1)在廢金屬屑粉末中加入試劑A ,生成氣體1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溶液2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是;氣體2的成分是。 (3)溶液2轉化為固體3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4)固體2制取CuSO 4溶液有多種方法。

①在固體2中加入濃H 2SO 4,并加熱,使固體2全部溶解得CuSO 4溶液,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是。

②在固體2中加入稀H 2SO 4后,通入O 2并加熱,使固體2全部溶解得CuSO 4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5)溶液1轉化為溶液4過程中,不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試劑C ,理由是。 (6)直接加熱

AlCl 3·6H 2O 不能得到無水AlCl 3。SOCl 2為無色液體,極易與水反應生成HCl 和一

種具有漂白性的氣體。AlCl 3·6H 2O 與SOCl 2混合加熱制取無水AlCl 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6. (12海一26)(15分)工業上,以鈦鐵礦為原料制備二氧化鈦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鈦鐵礦主要成分為鈦酸亞鐵(FeTiO ),其中一部分鐵元素在風化過程中會轉化為+3價。

已知:TiOSO 4遇水會水解。

(1)步驟②中,用鐵粉將Fe 3+轉化為Fe 2+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步驟③中,實現混合物的分離是利用物質的(填字母序號)。

a. 熔沸點差異 b. 溶解性差異 c. 氧化性、還原性差異 (3)步驟②、③、④中,均需用到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稱)。

(4)請結合化學用語用化學平衡理論解釋步驟④中將TiO 2+轉化為H 2TiO 3的原理:

(5)可以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廢液與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 2)反應生產硫酸錳(MnSO 4,易溶于水),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6)研究發現,可以用石墨作陽極、鈦網作陰極、熔融CaF 2-CaO 作電解質,利用下圖所示裝置獲得金屬鈣,并以鈣為還原劑,還原二氧化鈦制備金屬鈦。

①寫出陽極所發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

②在制備金屬鈦前后,CaO 的總量不變,其原因是(請結合化學用語解釋)。

17.(12西一26)( 14分)工業上以粗食鹽(含有少量Ca 2+、Mg 2+

雜質)、氨、石灰石等為原料,可以制備Na 2CO 3。其過程如下圖所示。

(1)在處理粗鹽水的過程中,可加入石灰乳和純堿作為沉淀劑,則所得濾渣的成分 除過量的沉淀劑外還有。

(2)將CaO 投入含有大量的NH 4Cl 的母液中,能生成可循環使用的NH 3,該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是。

(3)向飽和食鹽水中首先通入的氣體是,過程Ⅲ中生成NaHCO 3晶體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4)碳酸鈉晶體失水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如下:

Na 2CO 3·H 2O (s) 脫水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5)產品純堿中常含有NaCl 。取a g 混合物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加熱、蒸干、 灼燒,得b g固體。則該產品中Na 2CO 3的質量分數是。

(6)熔融Na 2CO 3可作甲烷——空氣燃料電池的電解質,該電池負極的反應式是。

18. (10北京26)某氮肥廠氨氮廢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 4+和MH 3?H 2O 的形式存在,該廢水的處

理流程如下:

(1) 過程Ⅰ:加NaOH 溶液,調節pH 至9后,升溫至30℃,通空氣將氨趕出并回收。

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 溶液的作用:。 ②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通空氣的目的:。

-(2) 過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條件下,NH 4+經過兩步反應被氧化成NO 3。兩步反應的能量

變化示意圖如下:

①第一步反應是反應(選題“放熱”或“吸熱”),判斷依據是。

-②1mol NH4+(aq)全部氧化成NO 3(aq ) 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3)過程Ⅲ:一定條件下,向廢水中加入CH 3OH ,將HNO 3還原成N 2。若該反應消耗32g CH 3OH 轉移6mol 電子,則參加反應的還原劑和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19. (11北京26)(14分)氯堿工業中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原理示意圖如右圖所示。 ⑴溶液A 的溶質是。

⑵電解飽和食鹽水的離子方程式是。

⑶電解時用鹽酸控制陽極區溶液的pH 在2~3。用化學平衡移

原理解釋鹽酸的作用:。

⑷電解所用的鹽水需精制,去除有影響的Ca 2、Mg 2、NH 4、SO 42[c(SO42)>c(Ca2)]。精制流

程如下(淡鹽水和溶液A 來自電解池):

①鹽泥a 除泥沙外,還含有的物質是。 ②過程I 中將NH 4轉化為N 2的離子方程式是。

③BaSO 4的溶解度比BaCO 3的小。過程II 中除去的離子有。

④經過程III 處理,要求鹽水c 中剩余Na 2SO 3的含量小于5mg/L。若鹽水b 中NaClO 的含量是7.45mg/L,則處理10m 3鹽水b ,至多添加10% Na2SO 3溶液kg (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20. (11海一)(14分)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進行了如下系列實驗。

【實驗1】銅與濃硫酸反應,實驗裝置如圖20所示。

圖20 實驗步驟:

①先連接好裝置,檢驗氣密性,加入試劑; ②加熱A 試管直到B 中品紅褪色,熄滅酒精燈; ③將Cu 絲上提離開液面。

(1)裝置A 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熄滅酒精燈后,因為有導管D 的存在,B 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其原因是。

(3)拆除裝置前,不需打開膠塞,就可使裝置中殘留氣體完全被吸收,應當采取的操作是。 【實驗2】實驗中發現試管內除了產生白色固體外,在銅絲表面還產生黑色固體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銅、硫化銅、硫化亞銅,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亞銅。 查閱資料:

①氧化亞銅在酸性環境下會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u 2+和銅單質,在氧氣流中煅燒,可以轉化為氧化銅。

②硫化銅和硫化亞銅常溫下都不溶于稀鹽酸,在氧氣流中煅燒,硫化銅和硫化亞銅都轉化為氧化銅和二氧化硫。

為了研究甲的成分,該小組同學在收集到足夠量的固體甲后,進行了如圖21的實驗:

圖(4)②中檢驗濾渣是否洗滌干凈的實驗方法是。 (5)③中在煅燒過程中一定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下列對于固體甲的成分的判斷中,正確的是(填字母選項)。

A .固體甲中,CuS 和Cu 2S 不能同時存在B .固體甲中,CuO 和Cu 2O 至少有一種 C .固體甲中若沒有

Cu 2O ,則一定有Cu 2SD .固體甲中若存在Cu 2O ,也可能有Cu 2S

21.(11西一27)(14分)氯化銅是一種廣泛用于生產顏料、木材防腐劑等的化工產品。某研究小

組用粗銅(含雜質Fe )按下述流程制備氯化銅晶體(CuCl 2·2H 2O )。

粗銅

Cl 2

加稀鹽酸

至固體完全溶解

2 2

CuCl 2·2H 2O

固體溶液

(1)實驗室采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可將粗銅與Cl 2反應轉化為固體1(部分儀器和夾持裝置已略去)。

①儀器A 的名稱是。

②裝置B 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③有同學認為應在濃硫酸洗氣瓶前增加吸收HCl 的裝置,你認為是否必要 (填“是”或“否”)。

(2)試劑X 用于調節pH 以除去雜質, X 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填序號)。

a .NaOH b .NH 3·H 2O c .CuO d .Cu 2(OH) 2CO 3 e .CuSO 4

(3)在溶液2轉化為CuCl 2·2H 2O 的操作過程中,發現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綠色。小組同學欲

探究其原因。

已知:在氯化銅溶液中有如下轉化關系:

Cu(H2O) 42+(aq) +4Cl(aq) CuCl 42(aq) +4H2O(l)

藍色黃色

①上述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是K =。若增大氯離子濃度,K 值(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取氯化銅晶體配制成藍綠色溶液Y ,進行如下實驗,其中能夠證明CuCl 2溶液中有上述轉化關系的是(填序號)。 a .將Y 稀釋,發現溶液呈藍色

b .在Y 中加入CuCl 2晶體,溶液變為綠色 c .在Y 中加入NaCl 固體,溶液變為綠色 d .取Y 進行電解,溶液顏色最終消失

22.(11海二26)(14分)某實驗小組分別用圖1、2裝置測定某種鈣片中碳酸鈣的含量,夾持裝置已略去。提供的試劑:研細的鈣片粉末(鈣片中的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2mol/L 鹽酸、5%NaOH溶液、飽和Na 2CO 3溶液、飽和NaHCO 3溶液和蒸餾水。

圖1 圖2

實驗過程:

I .檢查兩套裝置的氣密性。

II .在A 、C 的右邊加入0.25 g 鈣片粉末,左邊加入3 mL 2mol/L鹽酸,塞緊塞子。在B 、E 中均加入飽和NaHCO 3溶液,如圖所示,記下量氣管讀數。

Ⅲ.將A 、C 傾斜,使液體與固體混合,實驗結束并冷卻后讀出量氣管讀數,測得 B 中收集到的氣體為41.90 mL,E 中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為39.20 mL(以上氣體體積均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回答下列問題:

(1)I 中檢查圖1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2)A 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D 中加入的試劑為。

(3)實驗前左右兩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讀數時右管的液面高于左管的液面,

應進行的操作是。

(4)圖2實驗所得鈣片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圖1實驗比圖2實驗所得

鈣片中的碳酸鈣含量偏高,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偏高的原因:。 23.(11西二27)(12分)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研究。

請回答:

(1)用上述裝置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①圓底燒瓶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②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以生成9.0 mL氣體為計時終點,結果為t >t 。

比較實驗Ⅰ和Ⅱ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實驗過程中,對量氣管的操作是。

③若將鋅片換成含雜質的粗鋅片,且控制其他條件使其與上述實驗完全一致,所測得的反應速率均大于上述實驗對應的數據。粗鋅片中所含雜質可能是(填序號)。

a .石墨 b .銀 c .銅 d .沙粒(二氧化硅) (2)用上述裝置驗證生鐵在潮濕空氣中會發生吸氧腐蝕。 ①圓底燒瓶中的試劑可選用(填序號)。

a .NaOH 溶液 b .C 2H 5OH c .NaCl 溶液 d .稀硫酸 ②能證明生鐵在潮濕空氣中會發生吸氧腐蝕的現象是。

24. (12海一27)(15分)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通過實驗研究NO 2的性質。

已知:2NO 2 + 2NaOH=== NaNO3 + NaNO2 + H2O

任務1: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探究NO 2能否被NH 3還原(K 1、K 2為止水夾,夾持固定裝

置略去)。

(1)E 裝置中制取NO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若NO 2能夠被NH 3還原,預期觀察到C 裝置中的現象是。

(3)實驗過程中,未能觀察到C 裝置中的預期現象。該小組同學從反應原理的角度分

析了原因,認為可能是:

①NH 3還原性較弱,不能將NO 2還原;②在此條件下,NO2的轉化率極低; ③。

(4)此實驗裝置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是。

任務2:探究NO 2能否與Na 2O 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5)實驗前,該小組同學提出三種假設。

假設1:二者不反應;

假設2:NO 2能被Na 2O 2氧化; 假設3:。

(6)為了驗證假設2,該小組同學選用任務1中的B 、D 、E 裝置,

將B 中的藥品更換為Na 2O 2,另選F 裝置(如右圖所示),重 新組裝,進行實驗。

①裝置的合理連接順序是(某些裝置可以重復使用)。

②實驗過程中,B 裝置中淡黃色粉末逐漸變成白色。經檢驗,該白色物質為純凈物,

且無其他物質生成。推測B 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5.(12西一27)(14分)某研究小組探究SO 2和Fe(NO3) 3溶液的反應。

F

已知: 1.0 mol/L的Fe(NO3) 3溶液的pH=1 請回答:

(1)裝置A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為排除空氣對實驗的干擾,滴加濃硫酸之前應進行的操作是。 (3)裝置B 中產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說明SO 2具有性。 (4)分析B 中產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觀點1:;

觀點2:SO 2與Fe 3+反應;

觀點3:在酸性條件下SO 2與NO 3反應;

①按觀點2,裝置B 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證明該觀點應進一步確認生成的新物質,其實驗

操作及現象是。

②按觀點3,只需將裝置B 中的 Fe(NO3) 3溶液替換為等體積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條 件下進行實驗。應選擇的試劑是(填序號)。

a .0.1 mol/L 稀硝酸 b .1.5 mol/L Fe(NO3) 2溶液

c .6.0 mol/L NaNO3和0.2 mol/L鹽酸等體積混合的溶液

26. (10北京27)為驗證鹵素單質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某小組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驗)。

試驗過程:

Ⅰ. 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 ,滴加濃鹽酸。 Ⅱ. 當B 和C 中的溶液都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 Ⅲ. 當B 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棕色時,關閉活塞a 。 Ⅳ………

(1)A 中產生黃綠色氣體,其電子式是。 (2)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的實驗現象是。 (3)B 中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4)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的操作和現象是。 (5)過程Ⅲ實驗的目的是。

(6)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27. (12海二27)(12分)某同學欲在實驗室中對Fe 3+與I -的反應進行探究,實現Fe 2+與Fe 3+的相

互轉化。

(1)該同學最初的實驗操作和現象如下:

①實驗I 的現象為。

②FeCl 2溶液與新制氯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該同學分析了導致實驗II 現象的可能原因,并對實驗方案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

實驗操作和現象如下:

根據實驗III ,甲同學認為Fe 有可能與I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請結合實驗現象用簡

明的文字說明他得出上述結論的理由。

(3)該同學認為需要進一步設計實驗證明根據實驗III 中現象得出的結論。請補全下表中

的實驗方案。 應的Fe 3+與I -的物質的量相同。該同學結合上述實驗結論,分析了實驗III 中加入 KSCN 后溶液變紅的原因,認為Fe 3+與I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寫為 。

28. (11北京27)(15分)甲、乙兩同學為探究SO 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能否反應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和A 中加熱裝置已略,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 操作 加熱

現象

B 中有氣泡冒出,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C 中產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顯淺棕色并逐漸消失

打開彈簧夾,通入N 2,停止加熱, 一段時間后關閉

從B 、C 中分別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鹽酸

⑴A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⑵C 中白色沉淀是,該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具有性。 ⑶C 中液面上方生成淺棕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

⑷分析B 中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產生的原因,甲認為是空氣參與反應,乙認為是白霧參與反應。 ①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該操作是; 乙在A 、B 間增加洗氣瓶D ,D 中盛放的試劑是。 ②進行實驗,B 中現象:

檢驗白色沉淀,發現均不溶于稀鹽酸。結合離子方程式解釋實驗現象異同的原因:。

⑸合并⑷中兩同學的方案進行實驗。B 中無沉淀生成,而C 中產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29. (12北京27)(15分)

有文獻記載:在強堿條件下,加熱銀氨溶液可能析出銀鏡。某同學進行如下驗證和對比實驗。

甲 大量白色沉淀 乙 少量白色沉淀 均未發現白色沉淀溶解

關閉彈簧夾,滴加一定量濃硫酸,A 中有白霧生成,銅片表面產生氣泡

該同學欲分析實驗Ⅰ和實驗Ⅱ的差異,查閱資料: a .

b .AgOH 不穩定,極易分解為黑色Ag 2O (1)配制銀氨溶液所需的藥品是。

(2)經檢驗,實驗Ⅰ的氣體中有NH 3, 黑色物質中有Ag 2O.

①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NH 3產生的現象是。 ②產生Ag 2O 的原因是。

(3)該同學對產生銀鏡的原因提出瑕設:可能是NaOH 還原Ag 2O 。實驗及現象:向AgNO 3 溶液中加入,出現黑色沉淀; 水浴加熱,未出現銀鏡。 (4)重新假設:在NaOH 存在下. 可能是NH 3,還原Ag 2O 。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現象:出現銀鏡。在虛線框內畫出用生石灰和濃氨水制取NH 3的裝置簡圖(夾持儀器略) 。

(5)該同學認為在(4)的實驗中會有

Ag(NH3) 2OH 生成. 由此又提出假設:在NaOH 存在下,可能是Ag(NH3) 2OH 也參與了NH 3還原Ag 2O 的反應. 進行如下實驗:

①有部分Ag 2O 溶解在氨水中,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實驗結果證實假設成立,依據的現象是。

③用HNO 3溶液, 清洗試管壁上的Ag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答案

1.(13分)

(1)Fe 第3周期VIA 族(2)2Fe 2++Cl2===2Cl-+2Fe3+ Fe 3++3SCN-Fe(SCN)3(等號給分)(3)有

白色絮狀沉淀生成,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2分),加熱有大量刺激

性氣味氣體生成(或有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2分)。

(4)(NH4) 2Fe(SO4) 2·6H 2O [或Fe(NH4) 2(SO4) 2·6H 2O ,未寫出結晶水給1分] 2.(14分)

(1)(2分)第二周期IV A 族(2分)

(2)(2分)d (3)(2分)c (NO3) >c (H) >c (NH4) >c (OH)

(4)(2分)CH 3OH -6e + 8OH=CO 32+ 6H2O (5)(2分)n (CO2) ∶n (CO)=1∶3

+

+

(6)(2分)Na 3N + 4H2O =3NaOH + NH3·H 2O 3.(15分)

(1)(2)

HNO 3

微生物

(3)①4NH 3 + 5O2 4NO + 6H2O ③2NH 3 + 3O2 ==== 2HNO2 + 2H2O

210℃ 2O + 2H2O (4)NH 4NO 3 ==== N4.(14分)

(1)(2分)極性共價鍵(2)(2分)C(s) + H2O(g) = CO(g) + H2(g) ΔH =+131.5 kJ/mol (3)(2分) (4)(2分)小于

(2分)2NO 2 N 2O 4為可逆反應,當將其體積壓縮為原來的一半時,平衡向右移動,

容器內氣體分子總數減少,容器內壓強小于原來的2倍。

+

(5()2分)Al 3++3H2O Al(OH)3+3H(6)(2分)3Ba 2++3SO2 +2NO3+2H2O = 3BaSO4+2NO+4H+

5.(15分) (1)H 2(g) +

1

O 2(g) ==== H2O(g) ΔH = -241.8 kJ/mol+131.3(不寫“+”,扣1分) 2

(2)①K =6.(14分)

c (CO 2) ?c (H 2)

②50% >= ③降低·····························(各2分)

c (CO ) ?c (H 2O )

(1)小于(答“

(5)2CO(g) + O2(g) === 2CO2(g) H = -566 kJ/mol (3分)(未標明物質的狀態扣1分,H 錯扣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6)3CO 2 + 5OH- === 2CO32- + HCO3- + 2H2O 7.(14分)

(1)<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2)bca (3)CO 32+H2O

HCO 3+OH(4)NaHSO 3

H ++Cl+HClO, NaHCO 3(或NaClO )消耗H +,平衡

(5)NaHCO 3(或NaClO )因為Cl 2 + H 2O

正向移動,使溶液中次氯酸濃度增大 8.(15分)

(1)CH 4 (2)CH 3CHO -2e- + H2O == CH3COOH + 2H+ 4H ++ 4e- == 2H2或4H 2O + 4e- == 2H2+ 4OH-

(寫成“2H ++ 2e- == H2”不扣分)

(3)不變(3)abd (3分,對1個得1分,錯寫1個扣1分,多寫1個扣1分,扣完為止) (5)蒸餾(6)1.9 9.(14分)

(1)CO 2 (2) 鈉硅 (3)Al3++3NH3·H 2O=Al(OH)3+NH4+ (4) Al(OH)3+OH-=AlO2-+2H2O

(5)Mg (OH)2(6)Mg3Al (OH)7CO 3

10. ⑴放熱⑵H:X: ⑶HF 、HCl 、HBr 、HI ⑷鹵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7 ⑸同一主族元素從

上到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依次增多⑹ad 11

12

13.(15分)

(1)氧化還原法(2)ClO - + H2O

HClO+OH-(3)CN - + ClO- === CNO-+ Cl-

(4)3S 2O 32- + 4Cr2O 72- +26H+ === 6SO42- + 8Cr3+ + 13H2O

(5)待檢水樣中還有Cu 2+(1分)Cu 2++2OH- === Cu(OH)2(1分) Cu(OH)2(s)+S2-(aq)=== CuS(s)+2OH-(aq)

(1分,未標狀態給分,或Cu(OH)2(1分,或溶解度更小) 14.(14分)

(1)(1分)+6 (2)(2分)NaFeO 2 + 2H2O =NaOH + Fe(OH)3(各1分)NaAlO 2、Na 2SiO 3和NaOH

電解

Cu 2++2OH-;Cu 2++S2-===CuS給分) CuS 比Cu(OH)2更難溶

(3)(2分)2Al 2O 3(熔融) 4Al + 3O2(4)(2分)加硫酸酸化(5)(2分)冷卻結晶

煅燒(6)(2分)4FeO·Cr 2O 3 + 7O2 + 20NaOH 8Na 2CrO 4 + 4NaFeO2+ 10H2O

15.(16分)

(1)(2分)2Al+2OH+2H2O=2 AlO2+3H2(2)(2分)Fe 2+(2分)CO 2和H 2

(3)(2分)4Fe 2++8OH+O2+2H2O = 4Fe(OH)3

(4)(2分)①Cu+2H2SO 4(濃2+2H2O (2分)② 2Cu+4H++O22Cu 2+(5)(2分)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鹽酸,會使溶液4中混有試劑A 中的陽離子(如Na +等),

而不是純凈的AlCl 3溶液

3+12HCl+6SO2 (6)(2分)AlCl 3·6H 2O+6SOCl2 AlCl

16.(12海淀一摸26)(15分)

(1)2Fe 3+ + Fe === 3Fe2+ (2)b (3)過濾 (4)溶液中存在平衡:TiO 2+ + 2H2O 平衡正向移動,生成H 2TiO 3。(3分)

(說明:寫出離子方程式或化學方程式得1分,從稀釋和升溫角度正確分析平衡移動各得1分。) (5)MnO 2 + 2Fe2+ + 4H+ === Mn2+ + 2Fe3+ + 2H2O

(6)① 2O2- - 4e- == O2(同時寫出C + O2 == CO2不扣分)或 C + 2O2- - 4e- == CO2

通電 一定條件 ②制備TiO 2時,在電解槽發生如下反應:2CaO === 2Ca + O 2Ca + TiO2 ====== Ti + 2CaO, 2,

H 2TiO 3 + 2H+,當加入熱水稀釋、升溫后,

由此可見,CaO 的量不變。(兩個方程式各1分,不寫“一定條件”不扣分)或:制備TiO 2時,在電

一定條件 解槽發生如下反應:陰極:2Ca 2+ + 4e- == 2Ca 陽極:2O 2- - 4e- == O22Ca + TiO2 ====== Ti +

2CaO ,由此可見,CaO 的量不變。(電極反應式和化學方程式各1分,不寫“一定條件”不扣分)。 17.(2012西城一摸26) (14分)

(1)CaCO 3、Mg(OH)2(漏寫得1分,錯答得0分)(2)2NH 4Cl+CaO=CaCl2+2NH3+H2O (3)NH 3 NH 3+H2O+CO2+NaCl =NaHCO3+NH4Cl

(4)Na 2CO 3·H 2O(s)= Na2CO 3(s) +H2O(g) ΔH = + 58.73 kJ·mol 1

(5)106(b -a )/11a (6)CH 4-8e +4CO32=5CO2+2H2O

118. (1)

NH 3+H2O 的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利于除氨

2廢水中的NH3被空氣帶走,NH 3·H 2O

1放熱 ΔH=-273kJ/mol

(ap )+2O2(g)

2H+( ap)+ H2O(l) ΔH=-346 kJ/mol (3)5:6

通電

19. ⑴NaOH ⑵2Cl +2H2O ???H 2+Cl2+2OH― ⑶Cl 2與水反應:Cl 2+H2O ④1.76

20.(2011海淀一摸28)(14分) (1)2H 2SO 4(濃)+CuA 中

(3)從D 管口向A 中大量鼓氣

(4)取最后一次洗滌后所得液體于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產生,則說明沉淀洗

滌干凈;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未洗干凈

(5)2CuS+3O

HCl+HClO,增大HCl 的濃度使平衡逆向移動。減少Cl 2在水中的溶解,

有利于Cl 2的逸出 ⑷①M g (O H ) 2 ②2NH4+3Cl2+8OH―N 2+6Cl+8H2O ③SO42、Ca 2

CuSO 4+SO2+2H2O (2)試管2 (條件也可為“煅燒”) ???????(3分)

(6)BCD (選對兩個選項得1分,只選對一個選項不得分, 多答、錯答不得分)(2分) 21.(2011西城一摸27)(14分)

(1)①(2分)分液漏斗 ②(2分)MnO 2 +4H++2Cl 2++ Cl2+2H2O

③(2分)否(2)(2分)c d

(3)①(2分)(2分)不變②(2分)abc 22.(2011海淀二摸26)

(1)往B 中右側量氣管中加水,一段時間后量氣裝置左右液面差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 (2)CaCO 3 + 2H+ ==== Ca2+ + CO2 + H2O H 2O )

(3)向下移動右管,使左右兩管液面相平(4)70%(或用小數、分數表示)HCO 3— + H+ ==== CO2

+ H2O

23.(2011年西城27)(12分)

(1)①(2分)Zn+2H+=Zn2++H2②(2分)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化學反應速率隨反應物濃度的增大而增大

(2分)調整量氣管,使其左右管中水面始終持平③(2分)abc

(2)①(2分)ac ②(2分)量氣管左管的水面上升,右管的水面下降 24.(2012海淀一摸27)(15分)

(1)Cu + 4HNO3 (濃) === Cu(NO3) 2 + 2NO2+ 2H2O

(2)C 裝置中混合氣體顏色變淺(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3)在此條件下,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極慢。

(4)缺少尾氣吸收裝置(5)NO 2能被Na 2O 2還原(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6)①EDBDF 或EDBF ② 2NO2 + Na2O 2 === 2NaNO3(3分,不配平扣1分) 25.(14分)

(1)Na 2SO 3+H2SO 4(濃)=Na2SO 4+SO2+H2O

(2)打開彈簧夾,向裝置中通入一段時間的N ,關閉彈簧夾(1分)(3)BaSO 4還原性 2.....(4)觀點1:SO 2和Fe 3+、酸性條件下NO 3都反應(1分)

①SO 2+2Fe3++Ba2++2H2O=BaSO4+2Fe2++4H+(可分兩步寫,各1分)

取少量B 中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少量鐵氰化鉀[K3Fe(CN)6]溶液產生藍色沉淀,則溶液中有Fe 2+,觀.........點2合理

②c 26. (13分)

-- (1):CL:CL: (2)淀粉KI 試紙變藍(3)CL +2Br =Br+2CL22......

(4)打開活塞b ,將少量C 中溶液滴入D 中,關閉活塞b ,取下D 震蕩。靜至后CCL 4層溶液變為紫紅色

(5)確認C 的黃色溶液中無CL 2,排除CL 2對溴置換碘實驗的干擾。(6)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27.(12分)

(1)①滴加KSCN 后溶液無明顯變化,加入氯水后溶液變成紅色(各1分)②2Fe 2+ + Cl2 === 2Fe3+ + 2Cl-

(2)溶液變成黃色,推測生成了I 2(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3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4)2Fe 3+ + 2I-28. ⑴Cu+2H2SO 4

2Fe 2+ + I2(3分,不寫可逆符號扣2分) CuSO 4+SO2+2H2O ⑵BaSO 4還原⑶2NO+O2

2-

2+

2NO 2

⑷①通N 2一段時間,排除裝置

2+

中的空氣飽和NaHSO 3溶液②甲:SO 4+BaBaSO 4,乙:2Ba +2SO2+O2+2H2O 2BaSO 4+4H

篇2

一、抓住課本,注重基礎

高考試題萬變不離其宗,追根還應源于課本,而課本、《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是高考復習的指揮棒,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了解命題趨向和要求,明確復習要點,這必然會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復習的效率,特別是在新教材使用后考試內容有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兩綱”把握更顯重要。在復習過程中要做到以課本、“兩綱”為依托,靈活運用課本知識,并通過知識的實際應用上升到“兩綱”要求必備的能力。要切實做到重視課本而不完全完全依賴課本,從而實現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這一命題指導思想,做到瘦身減肥、扔掉包袱、輕裝上陣。

二、重視實驗,形成創新

近向年的理綜試題材特別注重對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實驗設計能力的考查,為此要高度重視對化學實驗的復習。高考實驗試題一般具備以下特點:重視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反應原理和實驗原理的考查;試題考查方式體現由淺入深,從課本到創新;出現了開放性試題;試題設置滲透或含有學科間綜合內容(如與壓強相關的氣壓裝置);實驗儀器、裝置、現象、操作、設計均在考查范圍之中。針對以上特點,應努力做到:認真復習課本實驗,弄清實驗原理、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等實驗基礎知識并能做到舉一反三;復習實驗要做實驗,只有創設實驗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做實驗的情境中才能做好實驗題;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創新能力以適應開放性試題。這樣可使學生在遇到新的實驗情境時,聯想到已學過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將其合理地遷移到新情境中去解決新的實驗題。在注重課本實驗復習的同時,還要科學地設置實驗訓練題,使學生見多識廣,在應考中從容應答。

三、落實反思,及時總結

所謂反思,就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多層次地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過程,并進而產生新的發現。反思是進行學習,獲取知識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學總復習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積極所思,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1、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約有220多個,它們構建了中學化學的基礎,其復習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起奠基、支撐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須注意這一環節的復習。對眾多的知識點,要仔細比較,認真琢磨。

2、及時歸納總結。每個單元或章節復習完后,要反思本單元劃章節主要研究了哪些問題?重難點是什么?通過反思融匯同類知識而形成有效的知識塊,使零碎的知識系統化。

3、認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試結束后要求學生認真填寫失分統計表,要回頭看一看,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復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等到了鞏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問題,以便在今后的復習中對癥下藥,自我提高。努力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達到“會做的保證對、錯過的不再錯”。

四、精講精練,提高效益

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不但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知識,也要求教師兼容并包。必要數量的習題是復習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習題重在質而不在量。有人統計,復習中演練過的習題有60%是重復的,有300個左右題目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復習內容并能取得理想效果。我們除了建立自己的題庫之外,還有選擇地選用外省或外校的習題,但老師應嚴格把關,多中求少,少中求優,爭取把學生負擔減小到最低限度。

五、調整心理,消除隱患

篇3

不同內容三到位的要求不同?;A知識到位,就是認真掌握知識的要點、概念、概念間的異同點及其聯系。思維方法到位,就是要求想問題時深層次理解教材內容,善于思考,全方位的掌握事物的本質和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到位,就是理解問題要深刻,推理要嚴密,能舉一反三,以一貫十,靈活的遷移知識,綜合運用知識,學會選準解題的思路,優化解題思路,能靈活規范地操作重要的實驗。為此,在復習過程中切不可超越教材要求把知識任意伸展,也不要把較高要求的內容作為復習的重點,更不能搞題海戰術,造成事倍功半。具體復習方法如下:

一、閱讀教材,以本為綱

課本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據專家透露,高考命題只參考課本教材,沒有資料。因此,閱讀教材要注意:書上例題,課后習題,課本演示實驗和有關的分組實驗,課后資料連線等。

復習不是單純的重復,如果一味的看書,不細讀、精讀,是必引起味同嚼蠟之感。因此,在看書前必須明確章節學習目標。如化學平衡一章,要知道這一章是中學化學重要理論部分之一,它用動態的觀點揭示了可逆反應的基本規律。這一章的重點在于動態和平衡,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在閱讀中著重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應用。同時,必須通過看書對課本知識進行整理歸納,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絡,可通過表解形式、圖解形式加以歸納。

二、抓好基礎、全面復習

復習中,要在打好基礎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上,不要獵奇,不要搞“偏、難、高”的內容。對于大綱不要求的內容,要堅決刪掉。如磷酸鹽和堿的反應,電子式的書寫,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以及涉及量的關系的一類離子反應,硝酸鹽的分解產物,過氧化納與某些混和氣體反應后氣體體積變化方面的內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礎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關鍵上。舉例來說,高一化學第一章《鹵素》,重點應是第一節“氯氣”。關于氯氣的性質、制法、用途這些都是相互聯系的,對每一塊都要逐個分解進行理解。單就制法而言,從反應原理、特點到具體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凈化干燥、驗滿、尾氣處理各部分都必須注意到。對于其它“鹵族元素”的學習,類似的內容就不必這樣很深入地討論,只討論本族元素的變化規律。另外在有機物的學習中,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是基礎,也是很重要的知識。根據有機物中官能團的特點來分析有機物的性質和相互衍變關系,通過物質的性質去理解物質的制法和用途。只要全面抓住這一系列內容,近年高考中出現的有機信息題、合成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我們學習時必須善于抓住基礎,理解基礎,掌握基礎。如果在復習中往高、難兩方面延伸,做練習往難題、偏題、怪題等方面發展,就會使自己誤入歧途、自找苦吃。

三、適時練習、注意總結

做題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是學習成功的關鍵之一。但決不是搞題海戰術,逢題便做,浪費精力和時間卻達不到復習的目的。因此,在總復習過程中,要根據章節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做適量的練習。目的在于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些問題已經模糊的,從而為精讀打下基礎。

四、自我強化,自測自評

高考是對學生五種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個章節復習結束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驗收,自己對自己也要進行驗收。特別是綜合復習階段,要進行自我強化。強化的辦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選擇適當的試題,最好是近年來的高考題材和各類摸擬題。像統一考試有人監考一樣,在規定時間內答卷,然后,對照標準答案,辨明正誤,自我評分。通過自測自評,發現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查閱資料,及時補缺。對典型題目展開思路,尋求規律,總結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類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應試能力,使高考乃至終生受益。

五、考試認真,重視講評

高三復習以“知識升華”為能力,“提高成績”為目的。一次考試或練習,實際上是一次信息反饋過程。試卷的講評,是教師根據學生試卷反饋回來的信息,將知識清晰化、脈絡化的過程。教師必然要通過錯題分析,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總結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結合出現錯誤的性質,找出發生錯誤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還要歸納每類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一題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學生本身要像對待高考一樣,認真參加每次考評,專心聽取老師對試卷的分析。老師的講評課聽好了,就可開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培養化學學科素養、規范答題

①方程式書寫不規范,如化學式字母大(下轉第114頁)(上接第112頁)小寫錯誤、反應條件沒有注明,未配平,有機反應寫成了“=”,沉淀與氣體符號漏寫等,特別是生成物中小分子容易漏掉;

②化學用語用字錯誤,包括物質名稱錯誤,如,“酯化反應”寫成“脂化反應”,氨、胺、銨錯寫;

③無機物化學式書寫不規范,有機物的結構式也不規范,元素符號與單質的化學式錯寫等;

④不按要求答題,如名稱與符號錯寫等;

⑤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⑥條理不清,關鍵性的文字說明沒有,如沒有表述“各取少量”、“加水溶解”、“加試劑,說操作”“不注明試劑狀態”等。

七、堅定信心、勝利在望

篇4

【關鍵詞】 優化 課堂設計 提高 效率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2(b)-0086-01

1 問題提出

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和培養,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從近幾年的高考題來看,充分體現以化學主干知識為載體,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全面考察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傳統的高三化學課堂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課堂缺少個性,缺少探索,老師灌的多、學生想的少;復習課枯燥乏味,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課外疲憊不堪,倦意不消,承受心理和生理雙重壓力;填鴨式的復習把知識往學生頭腦里塞,學生成了記憶知識的機器,何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能力呢?這不僅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而且造成了復習效率難以提高的惡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高三化學復習的效率呢?我認為,最大的可為空間就是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優化。

2 優化設計

2.1 讀好課本、用好課本

課本是學生復習的依據,也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更是教師編、選一切練習題、測試題的依據。化學教材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多,反應多,物質多,實驗多,現象多。有不少學生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高三復習完了,有些課本上的知識點根本沒印象,原因是不重視教材,內容不熟。要讓學生課后自己看課本那幾乎不可能,因為他們習慣做題,不習慣看書。我的做法是每堂復習課提出幾個問題,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去解決這幾個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教材,以提高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

2.2 整合知識、創新復習

比如在進行原電池、電解池、電鍍池的復習時,傳統的復習方法是老師先對各池舉一個典型的裝置圖,一個一個分析透徹后,輔以適當的練習加以鞏固。這種方法可能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生缺乏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和提高能力。我在復習時這樣設計:自選材料和用品,請大家設計出一個原電池、一個電解池和一個電鍍池,并寫出各池的電極名稱、電極反應式、總反應,并標出各池的電流方向、電子流動方向和離子運動方向。任務一布置下去,學生就開始忙開了,基礎好一點的學生直接就開始設計了,不少學生選擇翻課本、翻以前的筆記,邊看邊設計或者依葫蘆畫瓢。不管哪一層次的學生他們都真正動起來了。待多數同學任務完成后,再給出了第二個任務:同組的兩個同學互相交換自己的設計,幫同學指出設計中的錯誤,并討論錯誤的原因。任務一布置學生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都想知道別人做得怎么樣。幾分鐘的激烈討論后再選出代表以自己的設計為例對這幾種池的原理進行講解,學生互評,老師作適當的點評,并讓學生比較這幾種池的異同點。又如中學教材中幾個重要的定量實驗是非復習不可的。(1)溶液配制(2)中和滴定(3)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的測定。平鋪直敘,機械羅列實驗原理、操作步驟、主要儀器、注意事項,讓學生記憶也能在某種程度上達成教學目標,但課堂缺少生氣,思維得不到展開和訓練,更談不上創新意識的培養。我進行了如下設計:提出問題:如何利用部分風化的碳酸鈉晶體配制500mL1.0mol/L的碳酸鈉溶液?交流討論: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會運用所學知識,大膽設想,提出各種不同的實驗方案。實踐中學生的方案有五、六種之多。提煉觀點:根據學生的方案,確定兩條思路:一是將樣品灼燒,制得無水鹽,用無水鹽配制溶液;二是測定已風化的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用樣品直接配制溶液。設計實驗:要求學生分別根據兩條思路,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列出實驗目的、儀器藥品、操作步驟。沿著思路一設計方案時,自然復習鞏固了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測定的相關實驗內容。沿著思路二設計方案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滴定法確定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在這一過程中復習鞏固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計算方法及誤差判斷。

2.3 嘗試回憶、強化記憶

根據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告訴我們,記憶過的東西20分鐘后遺忘了42%,一個小時后遺忘了56%,而且遺忘總是先快后慢的。一堂課就幾十分鐘,在學生未忘記之前讓學生再回顧一遍,勢必能加深該堂課的印象。我的做法是每堂課開始的幾分鐘帶著學生將上節課的內容嘗試回顧一遍,課堂總結讓學生采用嘗試回憶來進行,遇到想不起來的時候再看書看筆記,再合上書嘗試回憶,直到能完全記清楚為止。通過課堂上的嘗試回憶,使學生對當堂內容印象深刻、培養了學生愛動腦筋的習慣。

篇5

【關鍵詞】課堂環境;原則;方法;策略

1.創設課堂環境應遵循的原則

清代學者王國維曾說:學有三大境界,其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其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高三的化學學習,本就是那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自己高中化學學習的一次驀然回首,是求得“真”與“是”的快樂,是為之“不悔”,為之“憔悴”后的喜悅。

針對高三化學教學的特點和學生心理發展水平,我們認為,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展示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結構性原則和延伸性原則。

2.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問題情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引發認知沖突的條件,對于教師來說,是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意外的情境,不對應的情境,選擇的情境,沖突的情境,反駁的情境等。在化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有以下幾種基本方法:

2.1通過實驗或教學媒體展現化學現象創設課堂環境。

在進行“次氯酸漂白性”的教學時,先演示氯氣分別和干燥的有色布條、潮濕的有色布條作用的實驗,然后引出問題:“為什么氯氣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而能使潮濕的有色布條褪色?”這樣,通過實驗設置問題,能自然激起學生對新課題的興趣。

2.2呈現要加以理論揭示的事例或事實創設課堂環境。

在進行有關“分子運動論”的教學時,教師舉例提出問題“將一勺白糖放到水中,攪拌后為什么看不見了?”,“為什么人們離花很遠的時候就能夠聞到花的香味?”這雖然是學生們熟知的事實,但學生在學習這一課題知識之前卻難以做出正確的解釋,于是很容易產生為了解答問題的內在需要,進入問題情境。

2.3提出知識實際應用的相關問題創設課堂環境。

在進行“乙醛的還原性”的教學時,教師講述:“在遙遠的古代,如果能擁有一面銅鏡,就足以讓人羨慕,可今天人們常用的平面鏡要比銅鏡好的多。你知道平面鏡上的銀是怎樣鍍上去的嗎?學完這節課,也許你自己就能親手制做。下面讓我們來觀察一個能在玻璃表面鍍上一層銀的實驗?!边@種由知識的實際應用創設的問題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接下來學生的學習便是興趣盎然。

2.4由舊知識的拓展引出新問題創設課堂環境。

在講解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反應時,先引導學生回憶燃燒的概念(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劇烈的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然后提出“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嗎?”這種情境下,學生可能得出“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的錯誤結論,但在觀察了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實驗后,學生自然會得出正確的認識,并且這種認識會終生難忘。

此外還可以通過日常觀念和科學概念的矛盾引出課堂環境,提出猜想并加以檢驗,創設課堂環境兩種方法。

3.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

基于上述認識和理論支撐,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按如下具體操作范式進行的:

資料的收集,資料的分類,習題的整合,習題創新性修改或自編,范例題組課堂使用。

3.1高三化學不同復習階段范例題的“精制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每堂課寶貴而有限的時間,精心構建問題情境,使其蘊含豐富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問題圖示。

從空間和時間看,在不同的復習階段,在不同場合使用(課堂范例、課后練習、考試檢測),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習題選用、整合、改編的方式和價值定位必然不同。

從功能和目的上看:為實現特定的教學功能或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題組時也不盡相同,如:為了解決一定時期,學生身上的特定的問題,就會自編有針對性糾正性練習題組(我們曾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書寫能力,專門自編過一些題組,一般一周2題),這里僅以我校高三化學一輪和二輪復習中范例題組的選用的實踐為例。

3.2二輪復習中課堂范例題有效開發。

二輪復習在很多時候被部分老師演變成重復性的一輪復習,只不過無法全面復習,不得已放棄了一些點而重復復習了另一些點。

我們的理解是:二輪復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提升學生參加高考的實戰水平而準備的,既然如此,很多時候“懂不懂“有時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聽過太多的學生下了考場就抱怨本來會做的題怎么就錯了。既然講實戰水平,我們順利成章的想到《孫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古訓,

綜上所述,課堂環境的創設必須與學科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否則難以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該學科的興趣,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創設化學教學的問題情境必須與具體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等知識結合起來,不能追求那種只注重情境而忽視問題本身與具體知識相聯系的純粹性問題情境,根據生活和生產的實際而提出問題,創設實際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習的現實意義,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價值,這樣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參考文獻

[1] 楊啟亮.困惑與抉擇――20世紀的新教學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10.

篇6

關鍵詞:高三;化學;二輪復習;策略

在高三一輪復習中學生對所學知識已進行了充分的回憶和加工建立了知識體系,因此在組織二輪復習時,不能簡單重復一輪內容,而是要把握主干知識,以教材為基礎,切實做到重視教材而不依賴教材,為專題復習打下基礎。

一、明確教師在二輪復習中的角色[1]

二輪復習不同于一輪復習,因此教師在二輪復習中要適當地轉換角色。在二輪復習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加強對考綱及考試說明的學習,把考點分散到課堂,重視知識的橫向與縱向深入,把握高考復習的正確方向。

(2)教師精心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體會新課標下高考的命題思想及考察方向。

(3)在備課組中加強全體教師間的溝通與研究,并引導全體同學探究化學復習方法,狠抓聽課效率和訓練質量。

(4)對例題、練習、試題,針對性的篩選,特別關注重點知識、熱點知識的落實情況。

(5)認真分析測試結果,及時調整復習計劃、訓練內容和輔導方式。

(6)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和情感交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困難。

二、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復習效率

如果說一輪復習是人體骨骼的話,二輪復習則是人體的血肉,復習時要注意以下方面:

(1)構建知識網絡[2]

二輪復習的主要任務是專題復習,構建知識網絡。化學知識具有“繁、雜、散”的特點,因此在復習中應特別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和規律性,注重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形成知識網絡。二輪復習的方法是以構建學科主干知識網絡為中心的復習方法,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基本方法。從知識層面上講,學科知識是有內在的、緊密聯系的,將這種聯系形成網絡,便于知識在頭腦中的激活和提取;從能力層面上講,知識的整理、歸納是提高分析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2)研究高考題,把握高考脈搏

分析近三年來的高考試題,總的變化規律是穩中求變,開放性和學科內綜合是化學學科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特點。第Ⅰ卷選擇題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為主,涉及STSE題、有機化合物基礎知識、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化學實驗、電化學原理、阿伏加德羅常數、離子反應和微粒共存、蓋斯定律和反應熱、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水溶液的離子平衡、元素化合物等。第Ⅱ卷非選擇題一般包括:必做題(實驗與探究題、無機綜合題、化學原理題)、選做題(化學與技術、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和性質)。在二輪復習中,對這幾種題型的特點、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點、能力層次要求要做細心的研究,并將考察重點應用于二輪復習,指導二輪復習。

(3)關注重點和熱點知識,增加時間、精力投入

分析近年理綜化學學科的試題,可以發現基礎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的結合仍然是高考命題的重點。突破這一重要考察方式,關鍵在于對理解和靈活應用,這就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讀死書,死讀書”。

(4)加強反思,提高學習效率

“學而不思則罔”,這是恒古不變的道理。反思的內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題者有什么意圖;題目設計的巧妙處何在;此題的關鍵何在;題目有何規律;是否可推廣成一類題型;此題為什么這樣做;做題過程中暴露了哪些弱點;這個問題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么樣的題目;另外,可以對一道典型習題反思,可以對一套試卷反思,也可以對學習環節反思。通過反思,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反思,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清晰,更加有條理。反思是發現的源泉,是訓練思維、優化思維品質的極好方法,也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索行為。

(5)規范答卷,注重審題,減少無謂的失分

縱觀多年的高考試卷,不難發現,答題不規范是學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考生的失分情況分析,有相當數量的考生因為“低級錯誤”而失分,主要表現在化學基本用語不規范、語言表達能力差、答題時超出答題區域等。這都是由于平時學習要求不嚴格,基礎訓練落實不到位所造成的。

(6)審題要慢,答題要快

強化審題:一是強化審題的態度,看完題再做題;二是強化審題的方法,抓重點詞、標重點字、理解題意后再做題;三是抓審題的能力,從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點信息、關鍵信息。 注重答題:一是書寫要快;二是腦與手要同步,緊密配合。

二輪復習是全程高考復習中最關鍵的一環,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只要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緊扣考綱,從高考命題角度思考教材,按高考審題方式去理解教材,按高考答題要求去記憶教材,講究策略,注重效率,扎扎實實的搞好最后階段的復習,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成功。[3]

參考文獻:

[1]劉國平.高三化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5

篇7

關鍵詞: 組成結構 發散思維 歸納與總結

化學需要大量記背,而反應方程式、化學實驗、化學特性等,相似相類,所以導致記背困難,應用時容易產生混亂的感覺,于是化學學不好。而化學學得好的同學,雖然經過多年的“填鴨式”教學,對化學的記背根本不在化學知識本身,而在于推導、衍生。但成績差的同學,多在“判斷、推導”上出現問題,這就立即形成了兩極分化的結果。下面筆者對學好化學基礎的著手點和突擊的方向談看法。

1.在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應從組成――結構入手

在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應從組成――結構入手,抓住組成和結構決定物質性質這一關鍵,按類別復習物質的性質、用途及制備等內容。在復習過程中要善于將知識點連成線,由線連成片,最后形成知識網。對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可以自己編制相互轉化和聯系的網絡圖,并清楚實現轉換的化學方程式,便于加強記憶。同時善于利用歸納、對比等方法,找出物質性質之間的共同性和差異性,以便記憶準確。比如:(1)鹵族元素在化合物中既可顯負價又可顯正價;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顯負價。(2)硅和二氧化硅一般不溶于酸,但可溶于氫氟酸。(3)一般由強酸制弱酸,但氫硫酸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可生成硫酸。(4)酸式鹽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氫鹽只有鉀、鈉、銨鹽可溶。(5)金屬單質與酸反應一般生成氫氣,但硝酸、濃硫酸與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對于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復習,可采用列表、對比和歸納總結規律要點的復習方法。

2.任何化學反應,從元素周期表角度考慮

無機化學的中心就是化合價,無機中,無論是氧化還原還是水解電離的知識點,都是化合價遷移的過程,所以整個中心點是化合價。而化合價的規律又來自周期表,所以學無機部分,必須以化合價為中心,堅持元素周期表、堅持特殊現象。物態的化合價基本符合元素周期律,只有少數多化合價的物質,要抄下牢記。做一個專門學化學的筆記本,這些都是高考化學考點與解題入手點,希望大家自己總結。如:通過復習反應方程式(按課本章節逐步復習出現的方程式),對照周期表思考,就能得出結論:參照最外電子層分布規律和同主族元素排列順序,一切的氧化還原,水解,電離,都變得清晰明了。

3.復習教學要注重判斷與推導,培養發散思維

無機化學重在判斷,判斷反應機理,反應原理,如化合價是否對等,能否參與反應,如何配平,都是基于周期表規律進行判斷和推導的。而有機化學的判斷,首先是官能團的判斷,而后是碳鏈的推導。抓住官能團的反應特性,然后根據碳鏈分布規律(4個鍵位),就能把知識點吃透,把題拿下。要培養發展思維,思維方法要學會怎樣想,其核心是思維方法。例如要學會將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問題的思維方法,學會將新情況下的問題還原成已知化學原理的思維方法,學會對實驗進行假設、操作、設計的實驗方法,學會尋找化學計算常規思路的解題方法等。要精心選擇近幾年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作為典型題(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進行分析、訓練,加強審題方法、解題思路、解題技巧的指導和總結,嚴格答題要求,及時反饋、矯正,使解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落實到位。

4.歸納與總結是學好化學的關鍵

能力立意已經是化學高考試卷的主要體現。高考中很多同學的失分與思維定勢有關,只記住練過的解題套路,而遇到新的情景就不能獨立思考。高考的考查是比較系統的,如果認識有偏差,恐怕解題時就會遇到困難。在復習中要重視構建知識網絡,加強學習過程的反思,不斷總結規律、解題方法和實驗方法。如在解計算題中常用的恒等:原子恒等、離子恒等、電子恒等、電荷恒等、電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差量法、歸一法、極限法、關系法、十字交叉法和估算法。另外,對新課程增加的內容(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熱化學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劑、還原劑、臭氧、過氧化氫、常見的生活環境污染和防治、原料與能源的合理利用、無機非金屬材料、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等),要特別關注。

綜上所述,不同學生各有側重,化學水平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可以先拿一些題目自我檢測,找出問題,然后進行知識的梳理。這樣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等到一個章節結束,進行總結和提高。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教師應先對學科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可以先找一些基礎題目進行練習,等到比較基礎的題目能夠掌握的時候再逐步提高,才能提高應用能力。復習結束的時候可以彌補漏洞,使知識得到鞏固。切忌急躁,如果教師一上來就做難題,則不僅會打擊學生的信心,而且學生也無法得到實際提高。

篇8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化學高考復習并沒有真正按照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所要求的來進行,而是把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主要目標,這使得許多教師在開展高三化學總復習時囿于復習的“怪圈”之中,其結果是復習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科學的復習備考方法,能提高復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采用學案教學法在高三化學復習中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一、學案設計的原則

1.課時化原則。分課時處理復習內容,一般一個小專題學案為1-2課時。這樣有利于控制本課時學習內容的知識量,加強授課的針對性、計劃性,較好的實現課時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3.參與化原則。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案設計中應充分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學案激發人人參與的興趣,培養人人參與的能力,提高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成功,內化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還課堂給學生。

4.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設計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展性。在引導學生形成基礎性學習方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等。

5.層次化原則。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在編寫學案時應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復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變無效課堂、低效課堂為高效課堂。

二、學案的編寫方法

1.先備課后設計學案。教師在編寫學案之前,一定要認真備課,吃透教材,對每一節課的教學要求,課程理念要非常清楚。明確目標,掌握重點、難點以及高考的考點,并將其體現在學案中。在備好課的基礎上,開始編寫學案,將所授知識設置成填空題、表格題、思考題等。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哪些讓學生填寫,哪些可以在學案上直接寫好,有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教學可行性,將課本內容進行重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2.多設計表格進行對比。在高三化學復習中,許多知識通過對比歸納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若課堂上在黑板上或通過多媒體畫出表格,學生記錄,會浪費太多的時間,因此可充分利用學案,將這些表格設計在學案中,既方便講解,又容易歸納總結。

3.學案設計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高三化學復習中,有些知識需重組并細化。因此在編制學案時,要多使用數字標題,在大標題下多用一些小標題。這樣能幫助學生理清一節課的知識脈絡,條理清晰。同時,為了突出重點,可在字體、字號上有所改變,在重要字詞下加點或下劃線,也可在填寫時,要求學生用不同顏色筆寫,以示重點。

4.設置鞏固練習。學案要設置適當的鞏固練習。習題要精選,量不宜過多,應選擇一些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目(包括歷屆高考題),在其他練習冊中重復較多的習題如非必要則不宜再出現。另外,可以增加一些較難題、提高題以及原創題,以提高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

5.設置“考情分析”和“學習反思”欄目。在學案的開始設置考情分析欄目,讓學生明白這一節課在高考中的地位和近年來的命題趨勢。在學案的最后設置學習反思,讓學生對照考點要求來認真反思,檢查自己是否已全部掌握,有哪些收獲,解決了哪些問題,還存在哪些問題,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并在反思之后,將問題及時解決。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養成自我總結,自我彌補的好習慣。

6.頁面設置有講究。首先學案的大小以一節課一張雙面A4紙大小為最適宜,這樣有利于整理和檢查。其次,頁眉頁腳設置也要注意,要便于整理??梢栽趯W案的頁眉頁腳設置標題和頁碼,這樣在整理時比較方便,并且可以讓學生在遺漏了某一張學案時,根據頁眉頁腳迅速查出并及時補齊。

三、學案實施的策略

1.課前準備。教師將學案編寫好后于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復習目標,了解復習要點,做好課前的一切知識準備工作。如基礎知識部分可在課前完成,通過課前學習,對基礎知識中尚存在的疑難問題、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標記,以便在課堂中及時得到解決。同時在完成基礎知識時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優等生不準看教材、筆記,中等生提倡不看教材、筆記,學困生則在自己努力后可借助其他方法。

2.課堂學習。(1)知識結構的落實。課堂上對于基礎知識部分的教學可通過提問、學生主動發問等方式進行。對于重點的知識一般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研究模式進行,讓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探索、匯報學案中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促成各知識點的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對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在教師的點撥下完成。(2)認知方法的傳授。對于學案中的例題,可讓學生先嘗試解題,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題匯報中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解題見解,集思廣益,形成多途徑、多思路解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對學生解題中出現的錯誤,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經教師對解題思維、方法、技巧的歸納總結,形成規律性東西,真正達到把例題搞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對某些例題進行拓展,指導學生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3)技能訓練的實施。練習是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在課將結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方法和技巧。

篇9

關鍵詞:高三化學;限時訓練;設計

美國華盛頓大學有這樣一個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庇纱丝梢?,聽不如看,看不如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教學實效的內涵及衡量標準也由過去注重知識傳授傾向的實效觀逐漸向“生命課堂”的實效觀轉變。在這種背景下,不少學科,尤其在高三復習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引入了“限時訓練”這一至關重要的環節。

一、對限時訓練的界定

在學術界對于“限時訓練”并沒有一個明確正規的定義,筆者憑借多年教學實踐積累的經驗,做了如下的界定:

限時訓練是指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點撥下使學生感知并系統掌握本堂課知識的前提下,預留出一定的時間(最佳時間為整堂課的1/3),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練習,通過強化訓練來促成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結構。

限時訓練作為課堂練習之一,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課堂練習,二者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限時訓練有很嚴格的時間限定,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這樣就增強了學生解題的緊迫感,這種訓練模式對于即將走上高考戰場的高三學生而言,無疑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解題速度,從而使他們更從容地邁入高考考場。

二、課堂限時訓練的實施現狀

在全國,江蘇省洋思中學最先提出了“先學后教,當堂練習”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思想也成為對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影響最深遠的一個流派,而“當堂練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在這套理念下,洋思中學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教學成績。

課堂限時訓練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化學課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限時訓練,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教師所設計的題目,不僅可以當堂檢測學習的效果,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隨著不斷推廣,限時訓練在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實施,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發現,雖然都在強調限時訓練的編制及其重要性,但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題目選擇針對性不夠、題目沒有考慮學生的層次性、題型選擇太單調、限時訓練與講評無法統一等。

三、優化設計高三化學課堂限時訓練的思考

1.把握考綱,研究高考

限時訓練作為高三課堂當堂檢測的依據,限時訓練的針對性必須強,能夠體現本堂課的內容特點。而有些教師在編制練習的時候,抱著一種應付的態度,沒有從學科特點、所授內容的重難點、學情等因素出發,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導致練習質量不高,甚至漏洞百出,這樣就失去了限時訓練的意義。所以,在限時訓練的編制上要緊緊圍繞高考,提升限時訓練習題設置的有效性。

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明確考點,對重點知識要深入研究、解讀,同時對比歷年的《考試說明》,尋找變化點。同時,要對照近幾年的高考題,分析考試特點、尋找考試熱點以及在課本中的落腳點。在這個基礎上,編制習題,更有針對性。

結合試題的分析,限時訓練(實驗題)出題方向可以定為:

①化學儀器的識別:常見儀器的正確書寫;

②操作方法的掌握:物質分離與提純的方法、晶體的洗滌等;

③裝置功能的理解:取之常規實驗,卻又進一步提高;

④反應條件的選擇:從反應原理出發。

2.系統安排,把握全局

限時訓練的安排必須有全局觀、系統性,要有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計劃。因此,在提煉不同課型特點的基礎上著重研究限時訓練編制的特點和模式,要達到效率的最大化和實用性。

案例2:高三化學不同階段限時訓練編制研究

(1)一輪復習(梳理、整合階段),構建必要的知識網絡,總結重要的知識規律,歸納有效的方法技巧,遵循規范的解題模式等措施都可以給一輪基礎知識復習和基本技能培養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限時訓練的編制不僅要重視基礎,還要重視知識點間的串聯和整合。

編制中要注重:

①知識點覆蓋面要廣,重視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消除學習盲點;

②試題的選編要重視教材習題、高考試題的研究;

③選編習題與試題時要增設適當的開放性試題。

(2)二輪復習(理解、鞏固階段),由于知識點的不斷積累,題目綜合程度的提高,學生在后階段會出現知識點混淆、越學越糊涂等現象,因此,本階段往往要對專題進一步整合、融會貫通,此時限時訓練的編制,要將知識點滲透于習題中,通過解題來復習重要知識點,這樣也同時強化了知識點的應用。

編制中要注重:

①要有典型性和啟發性,能舉一反三;

②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能緊扣知識點和考點;

③練習題的類型要多樣,形式要靈活。

(3)三輪復習(拓展、提升階段),是學生應用能力提高時期,此時限時訓練的編制不再是單一知識點的考查,編制時要注重:

①要有對高考題較高的仿真度,側重訓練重要考點;

②要有情景題,緊扣考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③要有預測性和規范性考查,體現學生的能力(如數形結合能力,答題規范能力等)。

3.體現層次,凸顯主動

限時訓練面向全體學生,而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解題速度也不同,可是傳統限時訓練在編制上體現不出差異性,導致有學生已經完成了而有學生還有很多沒有做好,難度上也不能滿足不同特點的學生,因此,在限時訓練的設計上需要注意到這一特點,從編制層次性上進行研究。

在限時訓練編制中,可將題目分為三個層次:

①基礎型:重在對知識的檢查,在設計中盡可能的全方面地體現本知識點,難度適中,不能太大;

②應用型:在總結基礎上,根據學生易錯的題型,結合課堂的重點、難點和易考點進行強化訓練;

③提升型: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重視題目的發散性,培養學生的思維層次,提高學生的類比、遷移、聯想、歸納、綜合等能力,發展學生多向思維機智。

案例3:《鐵及其化合物性質》一輪復習限時訓練

檢驗及相互轉化,是一道基礎題,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第2題考查Fe2+和Fe3+性質、檢驗及相互轉化,要求學生能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同時結合硝酸的性質,要求80%的學生能夠完成,而第3題則是提升題,考查含鐵氧化還原和圖像問題,不僅考查性質,而且數形結合,吻合高考的要求,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讀圖識圖能力。

高三化學復習課堂使用限時訓練,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也讓教師改變原來“滿堂灌”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而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組織、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彌補不足,真正提升了高考復習的實效!

參考文獻:

篇10

一、        目標:

通過復習教學,使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初步構建整個高中化學的知識網絡,基本養成學生正確審題、答題的良好習慣。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二、        指導思想:

以考綱為依據,以教研室下達的教學計劃和方針為指導,充分合理利用剩余的時間,科學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保證一輪復習扎實、有效地順利進行,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三、        措施:

1、             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             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

3、             注重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4、             加強考練及作業批改;

5、             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科成績;

6、             加強學法指導,減少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四、        復習進度表:

 

 

周次

日期

主要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16

12.15-12.18

碳族元素

硅、二氧化硅、無機非金屬材料

5

17

12.19-12.25

氮和磷

氨、氨鹽、硝酸

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平衡原理及應用

9

18

12.26-12.31

電離平衡、水的電離

溶液的pH值

鹽類的水解

酸堿中和滴定

原電池、電解原理及其應用

膠體性質及其應用

鎂和鋁

7

19

2006.

1.3-1.6

鐵和鐵的化合物

金屬的冶煉

烷烴

5

20

1.8-1.15

烯烴、炔烴

苯、芳香烴及石油的分餾

溴乙烷、鹵代烴

醇和酚

醛類、有機物分子式和結構式的確定

12

21

1.16-1.23

乙酸、羧酸、酯

糖類、油脂、蛋白質、合成材料

4

注:本表為初定稿,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高三化學備課組  徐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