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三優化班級管理策略

時間:2022-06-28 03:30:20

導語:淺談高三優化班級管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高三優化班級管理策略

摘要:基于對高三這個特殊階段學生心理的認識,“在下一個路口等你”這句話引發了對高三班級管理策略的思考,并將思考付諸班級管理的實踐,助力班級整體學習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班級管理;信任;賞識;夢想

據說,有人請牛津大學的校長談談教育的成功經驗,校長只說了一句話:“在下一個路口等你!”這句話看似簡潔,其實充滿著教育智慧,引發我們思索。他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我以為,大到整個學校的教育,小到一個班級的管理,這句話折射出的深刻內涵同樣給我們以無盡的啟迪。

一、“在下一個路口等你”,要表達的是一種“信任”的情感激勵

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因此應重視人的發展,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個性,維護人的尊嚴。而對學生充分信任,就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尊嚴的維護。信任是教育的起點,充分信任學生,教育才富有人情味,才更易于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對于高三學生,信任的力量更強大。學生是各有所長的,本身沒有優差之分,因為有了統一的標準和統一的考試,所以才出現了“拔尖”和“扶弱”的問題。特別是普通班學生,后進生比例很大,他們面對自己成績一次次的不理想,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筆者認為,在高三后階段,做好“扶弱”比“拔尖”更為重要。“扶弱”本身就是一種尊重和關愛,一開始他們也許會覺得無所依傍,但馬上就會意識到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不放棄。“在下一個路口等你”,他們會體會到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一種認可與期待。于是,這種信任會成為他們奮發前行的勇氣、動力和信念,并在努力的過程中,隨著目標的接近,又漸漸會積聚起一種信心。“扶弱”是一項系統的情感工程,需要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培育對象共同完成,其中我們班主任應發揮主導作用。首先要選定培育對象,對象選定之后,筆者就著手開展以下一系列常態化工作。一是“微團體輔導”形成正向激勵。筆者在這里所指的“微團體輔導”,就是利用自修課和靜校時間,邀請任課教師“以開小灶”的方式對班級后進生(一般以5名學生為一個團體)開展專題輔導,內容可以包括學科疑難問題解答、備考建議、目標規劃以及心理情感輔導等。筆者認為后進生微團體輔導旨在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和心理狀態的轉變,而不僅僅死盯著成績的進退。其根本目的是通過一次次團體輔導,端正后進生學習態度,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自信心,從而形成后進生之間的正向影響。二是“家校溝通”傳遞信心鼓勵。筆者認為良好的“家校溝通交流”尤為重要,頻率一般為每月一次。交流的形式可以是翼校通短信,可以是班級家長微信群,也可以是直接電話溝通。這里對于“后進生”轉化對象一般采取直接電話溝通,這種溝通一般以表揚鼓勵為主,給家長信心,同時可以借助與家長的對話,給學生信心。所以筆者一般會把與家長的對話錄下來,或者把家長微信聊天記錄截屏下來,選擇合適的機會把信息傳遞給學生,筆者認為這種家校溝通的成效遠遠勝于溝通本身,有時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三是“考后分析”抓住教育契機。科學制定每個培育對象的“成績動態表”和“目標記錄單”,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客觀分析單次考試,關注目標完成率,在分析之后,還要跟蹤反思,要讓學生把考后悔恨的淚水、成功的喜悅和許下的承諾、制定的目標,都要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時不時進行鞭策鼓勵。筆者相信這種考后成績分析也是一次很好的心理輔導契機,更是一次互相信任的情感激勵。

二、“在下一個路口等你”,要營造的是一種“賞識與勵志”的環境激勵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說過:“人性中最深刻的稟賦,就是渴望別人對自己的賞識。”“在下一個路口等你”,暗含著班主任希望看到他們歷盡艱辛后鳳凰涅槃的那一刻,那是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高三就像一場馬拉松,他們體驗著一路奔跑的艱辛,經歷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新審視,感受著追求目標過程的各種得失,從而走向人生的成熟,正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的賞識與勵志教育對他們來說恰是正好需要的心靈雞湯。一是賞識教育,鼓舞斗志。高三學習生活狀態及學生心理特點,決定了高三學生更需要賞識教育。賞識教育是最貼心的教育藝術,當學生最本質的需求和渴望得到了尊重和賞識時,他們就會自信與樂觀,為了目標迸發出強大的動力。高三后階段,隨著學習的緊張、壓力的增大以及期望值的過高等,學生極容易情緒波動,意志消沉,乃至對前途悲觀失望。這個時候,班主任就要扮演好“鼓動師”的角色,善于抓好身邊的榜樣,適時地、恰到好處地鼓舞學生的斗志。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創新和嘗試,利用班級后面的黑板,開辟了“班級明星墻”。在每次大型考試結束后,把成績突出和進步明顯的同學的照片印出來,做成海報噴繪。如此一來,既是對尖子學生和進步學生的巨大賞識,讓他們有一種當明星的感覺,對他們來說又是一種壓力和鞭策,促使他們下次表現得更好。同時,又能夠激勵其他沒上榜同學的拼搏意識,讓后面的同學時刻保持一種爭取下次上榜的沖勁。對于任課教師來說,平時也可以借機表揚和鼓勵;還能利用家長會的時機,引起家長們關注,給上榜同學的家長賞識與信心,筆者認為這種“賞識教育”的環境營造,達到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有了賞識,有了愛,就能夠使他們堅定地走完高三最后的旅程。二是勵志教育,觸動心靈。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晨會和班會,加強勵志教育,激發學習動力。通過“‘我的大學夢’晨會三分鐘演講”“優秀校友備考經驗交流”“我早起•我加油•我改變”晨讀簽到活動以及《高考大贏家》主題班會等系列活動,積極營造高三勵志氛圍。同時,抓住學校統一組織的“十八歲成人禮”“高三百日誓師”等大型活動契機,在班里配套開展“我有話對你說”勵志小論壇,讓任教教師分享“他們的十八歲”“他們的高三”,增加學生的“儀式感”,流露真情,引發共鳴。這種氛圍的激勵,不同程度潛移默化地觸動了高三后期學生的內心,成為他們自覺行動的對照,對“別人都是這么過來的,存在即是合理的”這句話,他們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體會,既端正了心態,又進一步提升了意志力和內驅力。

三、“在下一個路口等你”,要傳遞的是一種“為目標奮斗”的夢想激勵

給學生定下一個奮斗目標,讓學生知道下一個路口在哪里,叫什么,大致方位,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有了目標才能把握方向,作出選擇。高三,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和學生容易浮躁的心態,我們總要給學生一個目標、一個定位,他們才有前進的方向。一是構筑共同“奮斗目標”。夢想引領未來,目標激發動力,沒有一個夢想的強大支撐,我覺得無論個人和班級都無法圓滿地走完這段艱辛難忘的旅程。所以高三一開始,筆者就制定了一個班級共同的“奮斗目標”,以“班級夢”助推“個人夢”。在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中,這個“奮斗目標”會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去奮力實現大家的“班級夢”。那么這個“班級夢”的實現,我以為應該從抓常規開始。有些班主任認為,到高三了,最主要的就是抓學習,其他紀律、衛生、跑操都可以放一放了,筆者覺得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抓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抓好“一日常規”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精氣神,可以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力。事實證明常規工作做得好的班級,整個班級狀態和最終的高考都不會差。所以在高三后階段,建立班級榮譽公約和奮斗目標很有必要,它能夠進一步提升班級認同感和凝聚力,從而形成班級強大的筑夢合力。二是讓學生自主管理目標。班主任在幫助學生確立目標之后,要學會放開,要讓學生意識到,要想到達“下一個路口”,只能靠自己,必須自己動腦子。走哪條路,用什么方式走,按圖索驥還是投石問路,全由自己做主。人的自主意識是需要激發的,當學生意識到高考這條路只能靠自己走的時候,他們就會以主人翁的精神狀態,主動去尋找最有效的途徑,想方設法去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這個過程中,責任心有了,主動性有了,意志、干勁有了,潛能就得到充分發揮,這個時候,離“苦盡甘來、水到渠成”也就不遠了。三是身體力行傳遞“勤字當頭”正能量。《禮記》記載,“勤者,有事則收之”。很多學校都把“勤”作為學校文化加以傳承與弘揚,并不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筆者認為“勤”也應當是高三階段班級目標管理的核心,同時,要以班主任的“勤”來帶動學生的“更勤”。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職責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筆者也經常用自己的細節行動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努力向學生傳遞著“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的思想。在高三后期,班主任的“起早摸黑”一定會對學生有觸動、對班級管理有幫助。筆者堅持做到每天6點半進教室,組織學生晨讀,哪怕剛開始只有幾名學生,依然督促學生“入座即讀”,構建起良好的晨讀氛圍;中午放棄休息時間,坐鎮班級,陪伴學生自習;晚自習期間,找學生交流談心。“老班”的勤勞苦干是一種率先垂范,更是一種夢想的陪伴,讓學生掙扎易動的內心變得踏實、有依靠。

“在下一個路口等你”,如果你真的到不了,我也絕不會放棄你,但我希望的是,能夠等到你!

作者:施彬彬 王榮德 單位:浙湖州市菱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