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方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00:5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指導方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語言材料聽讀領先篇章閱讀
近年來,語言學習與語言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外語界對第二語言及學習過程的本質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語言是交際工具,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但是不能因此而簡單地說高中階段的外語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目的就是能使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素材進行交際活動。高中階段外語教學的最重要目的,應該是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外語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的含義,除包括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外,最主要的是使學生積累一些對今后的學習最有用的語言素材。
目前在筆者所在學校外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兩種片面做法:一種是在語言教學實踐中只重視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對語言技能的訓練以及對語言的實際接觸和運用;另一種是只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當進行大量的交際性語言實踐,但不重視語言習得過程的循序漸進性,忽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性學習。上述這兩種做法從表面上看起來是相互對立的,可實際上兩者具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未能重視學生對所學語言素材的有意識積累。
怎樣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穩固地積累語言素材呢?讓我們先對外語教學的過程做一番分析。
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活動方式亦無外乎聽、說、讀、寫這四種方式,通過這四種方式接觸語言并試著運用語言。其中聽和讀是以向學習者輸入信息為形式,達到輸入語言材料的目的,說和寫是以讓學習者用所學語言輸出信息為形式,達到訓練和強化語言材料的目的。因此,課堂上針對一定語言材料的教學過程包含著語言材料(教學內容)的輸入和輸出兩個過程。
那么,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四者之間的關系,即語言材料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陳賢純同志指出,在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中,流行的看法認為“說”是首要的,可是這種看法不對,作為外語教學首先應該培養的能力是理解,尤其是閱讀理解。這是陳賢純同志所指出的“現行外語教學體系中存在的三大問題”之中的一個。她所指出的“三大問題”中還有一個問題,也值得在這里提出來,那就是現行的外語教學中常常是要求學生語言輸出的量大于輸入的量,然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恰恰相反,外語學習過程中語言輸入的量一定要大大多于輸出的量。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語言輸出的前提,首先是輸入。輸入在整個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用的。教學法家馬塞勒(ClaudeV.A.Marcel)指出,外語教學應該把感受放在表達之前。胡春洞教授說:在人類學習或習得語言的實踐中,吸收總是領先于表達,也可以說輸入總是領先于輸出。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本族語和外語的學習都是如此。在通常所說的“四會”中,聽和讀屬于吸收性的、輸入性的;說和寫屬于表達性的、輸出性的。因此,高中英語教學路子應該體現“聽讀領先,說寫跟上”的規律,在處理“四會”關系上吸取自然教學途徑的合理內核。
理解是表達的基礎,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足量的理解性輸入。在教學過程中狠抓語言材料的輸入和鞏固,其意義是巨大的。首先,語言材料是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識的載體,因此對語言材料的認識、記憶和復習,是認識和記憶上述所有知識、技能的前提和保證;同時,對語言材料的認識、記憶、復習過程,也是對上述所有知識、技能的認識、記憶和復習的過程。其次,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強化聽和讀的訓練,有利于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而“語感是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核心,教學的成敗最終要落實到語感的強弱”。有的同志可能提出,學習外語的目的是為了交際,如果教學過程中不強調對所學語言材料進行交際性、創造性的運用,怎樣體現語言教學的交際性呢?這個問題應當從這樣幾方面來看:(1)運用語言是語言學習的目的,或者說是語言學習的結果,而更重要的是從教學過程中挖掘交際因素。(2)不光說和寫是交際,聽和讀也是交際。(3)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最重用的交際因素是語境,只有課文或語篇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際單位,上下文是最根本的交際情景之一。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語言習得的假設:情感過濾假設。國外語言學界對語言材料假設已接受。克拉申認為,英語學習者通過略高于他們現有水平的語言材料,即i+1(i為現有水平,1為略高于i的水平),而習得語言。現以筆者所承擔的英語閱讀教學為例,談談在閱讀教學中語言材料輸入的方法。
詞匯的掌握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單詞時,應避免因為怕學生記不住單詞而急于將單詞的音、形、意一齊教給學生這一做法。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樣做學生會先把單詞記住,實際上,因為是脫離課文和語境學習單詞,這樣做的成效是很低的。實驗證明,人們在感知和記憶語句時,不是把孤立的詞作為感知和記憶的基本單位,而是常常傾向于把若干個單詞組成的一個短語結構或者片語作為基本單位。多數學生都有一個不好的閱讀習慣,即要把遇到的每一個生詞都查清,才肯往下讀。結果閱讀速度慢得驚人,常常是讀到后面,前面的內容已忘記。“整體閱讀”法要求閱讀者集中注意力于整個篇章內容,而不是個別詞語。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辨認出篇章開頭的某些關鍵性詞語時,頭腦立刻開始了對篇章內容的預測;接著在繼續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部分詞語的辨認而不斷證實、修正、擴展開始時的預測,或者對它否定而產生新的預測,最后達到對篇章內容的全面理解。通過“整體閱讀”訓練,多數學生都能放棄原來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逐詞逐句閱讀法,采用新的方法。掌握“整體閱讀”法后,學生閱讀水平提高很快,在對篇章內容的把握方面進步尤為明顯。
英語閱讀教學切忌把分析性學習放在了語言教學的首要位置,忘記了語言輸入“整體領先、綜合先行”的原則。心理學家馮特(WilhelmWundt)指出,語言心理中起主導作用的不是思維,而是感覺。因此,引入意識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隨的刺激,應當盡可能具有感覺的成分。而教師在英語講授中要讓學生感知語言材料,首先就是在特定的語境下感知整體的語言材料,然后才注意到其中的某一局部重點。
參考文獻:
[1]中國中學英語教育百科全書.東北大學出版社,1995.121-176.
篇2
關鍵詞:棘手;汲取精華;古為今用;舉一反三
高中的語文學習,文言文名篇越來越多。從我自身感受來說,對于現在的高中生來說,學習文言文還是困難很大,尤其是高考的文言文,分值大,注釋少,多數篇目是人物傳記,文中地名、官職居多,不好準確翻譯。不僅對我們這里的學生,就是對其他地方的高中生來說都很棘手。我想談幾點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看法和廣大高中師生共享。
一、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汲取精華、發揚光大
讀《陳情表》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這教會了我們要孝敬父母,百行孝為先;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知道天下為公,道不拾遺,夜不閉戶,使我們明白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讀《孟子》,知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讓我們明白在人生道路上要不停奮斗,積極進??;讀《莊子?秋水》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激勵我們努力攀登,永不停息;讀《荊軻刺秦王》知道見侮而不斗,辱也,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二、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文言文的作用:古為今用,繼承發展
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直接了解古人的思想,歷史文化。很多知識都來自于文言文,三山五岳,三皇五帝……我們都可以從古書典籍中查閱。古人的思想觀念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據記載,中醫就是起源于形成于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辯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F在,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很多人一直認為中醫很神奇,而文言文一直是中醫考試的必考科目,也是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攻克的一個大關。史料記載: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所以單單對于醫學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非常豐富的智慧。
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提高現代漢語的語言修養和表達能力;可以使學生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知道更多精彩誘人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應用于寫作之中,引經據典,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傳承祖國文化遺產,學習我們中華民族先人的偉大精神、崇高品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振興中華的雄心壯志,提高學生的思想、知識、文化素質,從而提升人生價值。
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游刃有余地利用古代典籍來解決問題。我國古代典籍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有大量資料可供現代研究之用。但是,古籍的絕大部分是用文言寫的,如果不懂文言文,則無法利用。只要學會了文言,學生就能不受時代限制,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自由汲取需要的營養。在過翻譯關時加以運用,可以事半功倍。
文言的兩個特點“歷久不變”和“脫離口語”?!皻v久不變”指無論先秦兩漢,還是宋元明清的文言作品,它們的基本詞匯、語法都大致相同,這在客觀上給我們方便?!懊撾x口語”的特點使文言深奧難懂。從魏晉南北朝起直到今天,要學會文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代相隔太遠,學生對文言的詞匯意義、語法特點感到陌生;古籍中記載的歷史文化、典章制度,學生或者不熟悉,或者從來沒有接觸。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文言的困難。然而,要讀古籍就必須學會文言。文言是躺在文化遺產寶庫門前的一只攔路虎,要想使寶庫的大門向我們的學生敞開,就要下決心降伏這只老虎,在這只老虎面前猶豫、畏懼,不敢去碰,寶庫的大門關閉著,我們的損失也將是巨大的。
所以文言文的特點既為我們的學生閱讀文言文提供了方便,同時也帶來了困難。我們可以教會學生遵循“不變”去尋找規律,再加以變通,就好理解句段的意思了,攔路虎自然就離開我們了。我們要從心理上不懼怕文言文。
三、要教學生學會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熟讀成誦,出口成章
文言文簡練、典雅,抑揚頓挫,讀起來有很強的美感。根據我自己的一點教學文言文心得,我認為讀通、讀順文言文了,理解現代文就容易多了。文言文的閱讀,從這個層面上看,是為現代文閱讀服務的。只有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功底,才能在現代文的閱讀中感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只有在感情上對文言文的閱讀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才會真正體會中華上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真正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才會增強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才能成為我們探索中華文化的巨大動力。
四、如何有效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1.指導學生背誦
文言文這種文體,不經過大量的背誦肯定是不管用的。其實對于參加高考的學子們來說,把課本上的全部古文、詩詞都背過,是毫無疑問的。背多了,見識多了,遇到問題就會立刻想到背過的句子,到時候就有了語感,自然而然理解起來就輕松了。
2.幫助學生歸納總結
要會翻譯,字字落實。翻譯一定要通順,不通順要加以潤色。就文言文的翻譯來說,比較難的就是文言虛詞和文言實詞。對于那些文言虛詞,比如:之、乎、者、何、其就那么十幾個字,在上課的時候就注意讓學生積累,這樣就一次性地把一個字的全部意思和例句匯總到一起了,就很容易搞清楚,然后再結合虛詞做幾個題目,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常見的虛詞問題了。至于文言實詞,因為實在太多了,無法系統整理,怎么辦呢?通過背誦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多半,因為高考考題雖然分值大,但考點不多,重點實詞也就有數十個,背誦不能解決的實詞,可以通過古今意義的對比,并聯系上下文的意思,把句子理通順就沒什么大問題了。
3.教會學生看注釋
文章下的注釋很重要,通過它可以使學生明確文章的出處,聯系背過的類似文章,可以對選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可以幫助學生疏通文義。對選文中的虛詞、實詞等的注釋,可以幫學生精確地翻譯句子。
4.重點掌握基本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常見的幾種固定句式是必須要掌握的。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否定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之類的特殊語序。句式的學習通過總結歸納,然后加上理解,再背過,一次就能搞清楚。而且可以舉一反三、一勞永逸。
5.理解作者的用意,根據作者的意思理解文意會更加順暢
學習文言文對學生來說雖然困難重重,但還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繼續總結,減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篇3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系統表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取系統知識的主要學習材料.只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多質疑,多釋疑,才能逐步提高學習水平.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后閱讀.
(1)課前閱讀,要求學生有的放矢.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教師先按大綱要求,擬出幾個閱讀提綱,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邊讀邊想.通過閱讀,使學生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這樣既能逐漸養成學生良好的預習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閱讀,對于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可以是齊讀或默讀,邊讀邊記.對于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志,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閱讀時,若遇疑難,要反復推敲,為什么這樣說,能不能那樣說?為什么?弄清其原團究竟.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同時也可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3)課后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后,引導學生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復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現解,使知識得到升華.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廣聯博思.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主要晝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儀器、掛圖、投影、錄像懂等直觀敦具和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等,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深入細致地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變化條件.①觀察要有主次:在觀察前教師要講清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求,使學生明確觀察什么和怎樣觀察。②觀察要有步驟:復雜的物理現象,應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步地仔細觀察.③觀察時要思考:如在引入“牛鋇第一運動定律”前做有關演示時,當學生觀察了同一高度處的小車從斜面上分別經過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時運動的距離越來越遠后,可引導學生思考: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小跟什么有關?當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摩擦力很小時,運動的距離很大嗎?當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無阻力)運動時,運動的距離將有多遠?經過觀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掘物理概念和規律。得預期的效果.萬一演示失敗,必須找出原因,重新演示,給學生以有益的影響.教師還要創造條件,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邊學邊實驗,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機會.實踐表明,邊學邊實驗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直接參與了教學活動,課堂上表現出學習積極性特別高.
在學生實驗中,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接觸實驗器材,了解實驗目的和原理,指導學生嚴格按使用規則和程序親自操作,作必要的記錄,根據實驗內容得出結論,促使學生手、眼、腦并用.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規律,學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技能和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實驗教學中,還要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啟發學生勤于思考,通過這樣的邊實驗邊思考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
4、多思考,細比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孔子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在物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結合教材中的“想想議議”,進行巧妙的設疑,啟發學生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
對教材上的各種結論,引導學生不僅要善于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是不是都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過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結論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本身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區別.如某些現象相似,但實質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師遇到什么講什么,學生遇到什么學什么,學生頭腦中就會覺得很亂,容易導致學生應用時混淆不清.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找出異同和聯系,掌握知識的本質.例如,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就可列表比較.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質量和重力、壓力和重力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較.通過比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5、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周期,使知識信息貯存得牢固.指導學生科學地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科學記憶.
(1)理解透徹,記得牢
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2)語言簡煉,記得快
教師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為:“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為:“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叉屬并聯”.
(3)反復強化,記得準對有些知識,需反復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系,并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6、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教師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這樣,不僅可提高
篇4
水稻紋枯病又稱云紋病,是水稻生產上的一種常發性、普發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階段均可發生,一般從分蘗期開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發病高峰,到蠟熟期逐漸停止蔓延。
1、發生因素
1.1品種。一般來說,矮稈品種比高稈品種發病重,粳稻比秈稻發病重,早熟品種比中、晚熟品種發病重。
1.2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地塊。此類田由于長期積水,不能很好的曬田,田間濕度大,容易形成高溫高濕條件,有利于紋枯病的發生蔓延。
1.3施肥不合理,發病嚴重。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增施磷鉀肥,稻株生長健壯、通風透光好的稻田發病輕。氮肥施用過多過遲,或集中施用,禾苗猛發徒長,提早封行,田間郁閉,通風透光不良,株間濕度增高,則紋枯病發生重。
1.4氣候條件。稻紋枯病是一種高溫高濕病害。當田間氣溫達23℃以上,相對濕度90%以上,紋枯病開始發生,當株棵間氣溫高達25~31℃,相對濕度達97%時,病害發展最為迅速,當溫度在10℃以下或40℃以上時,病害停止發展,在12~15℃時開始形成菌核,但以30~32℃之間形成最多,水稻抽穗到乳熟階段是菌核形成的高峰期。
2、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紋枯病,應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長環境條件,對歷年發病嚴重的田塊及早用藥進行保護。
2.1農業措施
(1)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時打撈浮在水面上的浪渣,集中處理,消滅菌核。為徹底打撈,田面要整平,灌水可深一些。(2)淺水灌溉,適時曬田。一般分蘗盛期前灌淺水,分蘗末期開始曬田,孕穗以后干干濕濕,干濕交替,淺水勤灌,以降低田間濕度,控制無效分蘗,防止過早封行,減輕病害發生。(3)合理施肥。應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應做到前期不徒長,不過早封行,后期不貪青,不倒伏,既能高產,又能控制病害。
2.2化學防治
當叢發病率達20%時,可作為藥劑防治指標,施藥時期以抽穗前后為宜,高肥田塊應在封行前開始用藥,以后視病情發展情況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劑有5%井岡霉素水劑1 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125 g/h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125g/hm2,對水1 125kg/hm2噴霧。施藥時一定要保證用藥量,藥液要噴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時施藥,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水稻稻曲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發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稱為“烏米”,又稱青粉病、綠黑穗病、谷花病,多發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豐收果。近年來,在各地稻區均有發生,因本病原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發生危害不斷擴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危害程度越來越重。此病雖然對產量影響不大,一般減產5%~10%。但是該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僅降低稻米品質,而且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害。
1、影響因素
1.1品種。一般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發病重;稈矮、穗大、葉片較寬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適宜密植的品種,易發生稻曲病。此外,穎殼表面粗糙無茸毛的品種發病重。
1.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過大,灌水過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穎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長茂盛,若氮肥施用過多,造成水稻貪青晚熟,劍葉含氮量偏多,會加重病情的發展,病穗病粒也相應增多。
1.3氣候條件。氣候條件是影響稻曲病菌發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溫度為24~32℃均能發育,以26~28℃最為適宜,34℃以上不能生長。同時,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風雨侵入花器,因此影響稻曲病菌發育和侵染的氣候因素以降雨為主。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間濕度大,日照少,一般發病較重。
2、綜合防治措施
2.1農業防治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水稻不同品種間抗性差異明顯,選用抗病良種并選用無病區域的稻種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術措施。因此,要淘汰感病品種,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品種和比較抗病品種。二是消滅初侵染源。清除田間雜草,深翻土地;翻耕整地時,結合防治紋枯病,撈除浮渣,消滅越冬菌核;發現田間有病株應及早拔除并深埋,發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應進行深翻,以便將菌核埋入土中。避免在病田留種,及早將發病的秕谷燒掉,以免病菌傳播;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是消滅種子帶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種子消毒可選用2%~3%石灰水、50%多菌靈500倍液、70% 402抗菌劑1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強氯精500倍液浸種12h。三是合理施肥,科學管水。施肥上應科學合理施肥,氮、磷、鉀肥應配合使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強稻株抗病能力,切忌遲施、偏施氮肥。水分管理上要合理灌溉,稻田宜干干濕濕,適時適度曬田,增強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以減輕發病。
2.2化學防治
篇5
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重視朗讀訓練,這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蓪嶋H操作中,效果仍是不盡人意,主要體現在:朗讀訓練沒有找準“著眼點”、朗讀情感未激發、缺乏必要的朗讀技巧指導等等問題。在此,本人根據自己多年教學經歷,略談一下有關學生語文朗讀方面的幾點方法:
一、充分備課,準備指導
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因此,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一)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懷念母親》一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的,語速緩慢、語調低沉的。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二)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應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我在備課時,重點設計了這個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二、潤物無聲,細心指導
(一)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于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二)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說過,“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痹谧髡叩恼Z言引導下,想象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里,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象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讀。
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腦海里有了鮮活、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象和感受文本背后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一個母親對兒子平凡而又令人回味的深情,體驗到親情的美好。
(三)技巧指導,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三、精彩展示,提升能力
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除了課前悉心準備,課堂上有效指導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朗讀展示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展示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滿足感,促進朗讀的積極性。而更多學生則在榜樣的影響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讀的欲望,“我也可以讀得這么好!”“我可以讀得更好”等念頭在學生的腦中閃現,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整體朗讀水平的提高。
篇6
關鍵詞:雜交水稻;黑條矮縮病;癥狀識別;防治技術;貴州榕江
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的一種病毒病。據榕江縣植保站、種子管理站調查,該病在榕江縣最初發生于2002年,近幾年危害逐年加重。2009年,榕江縣第1代灰飛虱發生量極大,帶毒率高,在全縣19個鄉鎮都不同程度發生,是近年來榕江縣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較為嚴重的一次。一般發病田塊損失產量1~2成,重者損失3~5成,有的稻田甚至因此絕收,成為雜交水稻的突發性病害,給水稻生產帶來嚴重威脅[1-2]?,F將其發病癥狀和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癥狀識別
雜交水稻黑條矮縮病的共同特征是:病株明顯矮縮,分蘗增多,葉色濃綠,葉片僵直,新葉有的出現扭曲皺縮。
1.1秧苗期癥狀
病株顏色深綠,心葉抽生緩慢,心葉葉片短小而僵直,葉枕間距縮短,其葉鞘被包裹在下葉鞘里。植株矮小,不會抽穗。由除草劑藥害引起的是枯黃;由植物生長調節劑藥害引起的是扭曲畸形;由雜交稻種性不純引起的雜株在秧苗期一般看不出來。
1.2分蘗期癥狀
病株分蘗增多、叢生,上部數張葉片的葉枕重疊,心葉破下葉葉鞘而出或從下葉枕口呈螺旋狀伸出,葉片短而僵直,葉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莖及早生分蘗尚能抽穗,但穗頭難以結實,或包穗,或穗小。處于分蘗期的藥害病株,其所在葉片均質地剛直,心葉扭曲畸形,邊緣白化;雜交稻種性不純的雜株則生長都比較正常,一般為株形矮小,葉片寬窄和色條變化等[3]。
1.3抽穗期癥狀
全株矮縮叢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對抽穗遲而小,半包在葉鞘里,劍葉短小僵直;在中上部葉片基部可見縱向褶皺;在莖稈下部節間和節上可見蠟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條脈腫;在感病的稻株莖稈上可見白蠟狀突起的脈腫斑。這是當前黑條矮縮病最突出的表現癥狀。
2防治技術措施
水稻黑條矮縮病最好的防控措施是切斷病毒鏈。農戶在水稻收獲后,要及時焚燒發病稻草,并清除干凈稻田里的雜草,否則染毒稻株可能成為來年的毒源。翌年春耕的秧田應盡量選擇遠離重病田,提倡秧田集中連片培育秧苗。不要將有病秧苗運到無病區,以防人為擴散毒源。
2.1農業防治
目前在生產上主栽的雜交水稻普遍感病,據調查,優質米及香系列品種較一般品種感病重,在榕江縣近年來易感病的雜交水稻品種有:Ⅱ優725、Q優6號、揚兩優6號、宜香725、川香優6號、凱香1號、宜香1979、宜香2292、宜香9號、瀘香615、內香8156、黔香優2000等。據分析,耕作制度多元化、栽培方式多變化、農田生態多樣化,加上冬季氣候趨暖,是2009年水稻黑條矮縮病擴散的主要原因,與水稻品種和種子質量無關。
(1)合理田間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做好作物布局,合理安排寄主作物與非寄主作物,盡量做到連片種植,創造一個不利于灰飛虱生存的生態環境,阻斷灰飛虱傳毒。
(2)在水稻播種前及時做好秧田四周雜草上的灰飛虱防治,阻斷媒介昆蟲在上下季作物、不同熟期之間和雜草之間的遷移傳病。
(3)避免在病源地附近培育秧苗。秧田應盡量選擇遠離重病田的田塊,提倡秧田集中連片培育。若以田頭零角做秧田,秧苗受染傳毒幾率較高。
(4)加強秧苗期管理。秧苗期應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施氮肥過頭,嚴控秧苗過嫩過綠,否則易招誘灰飛虱傳毒發病。在重病區,應改兩段育秧為單段育秧,秧苗不能培育過稀過強,其秧苗密度應相應提高。秧苗相對弱勢則抗病力較好。
(5)適當提高雜交水稻栽插株數和栽插密度。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系統染的病毒病,單株插一旦發病則成叢矮縮。在重病區適當提高栽插株數和栽插密度,可減少相對侵染幾率,減輕傳毒侵染發病。
2.2化學防治
(1)全面開展藥劑浸種、拌種。結合水稻種傳病害防治,大力推廣35%稻拌成、5%銳勁特、25%吡蟲啉等藥劑浸種、拌種,利用藥劑的內吸傳導作用控制秧苗早期灰飛虱傳毒。
(2)策略性防治。做好田邊、溝邊雜草灰飛虱全面藥劑防治,在水稻播種前做好田間的化學除草,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盡量減少傳毒來源[4]。
(3)秧田期和大田初期防治。雜交水稻秧苗二至七葉期是灰飛虱傳毒的關鍵期,做好秧苗期和大田初期治虱防矮是控制黑條矮縮病的關鍵措施。據調查,在水稻秧苗五葉期前后施藥防治2次,時間間隔5~7d,效果很好。移栽返青后,一般在栽后7~10d,再施1次藥防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控制該病的大發生危害。
(4)藥劑防治技術。選準藥劑,用足藥量,持效性藥劑與速效性藥劑配合,不同藥劑配方交替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緩抗性。選擇持效性較好的5%銳勁特、25%噻嗪酮、20%啶蟲脒、25%吡蟲啉(博得、先凈)等,與速效性較好的毒死蜱(48%新一佳、40%新農寶)、異丙威、仲丁威、混滅威、敵敵畏等結合使用。確立以秧苗二至六葉期為重點、大田初期為補充的防治適期,并適當提高使用劑量。在水稻黑條矮縮病的常發區,在治虱防病時,選用菌克毒克等病毒鈍化劑預防1~2次,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減輕發病危害程度。要注意交替用藥,延緩灰飛虱抗藥性產生,并注意毒死蜱、敵敵畏等農藥的安全使用。改進防治次數,在發病流行區增加防治次數,凡每次防治后其殘存蟲量仍達到防治指標的需繼續進行防治。為了有效控制發病流行,應改單家獨戶防治為群防連治,做到統一時間,統一防治,確保全區域有效控制。
2.3補救措施
(1)為防止該病發生造成經濟損失,移栽時在正常的行間或寬窄行的寬行間預插一定數量的秧苗,以備黑條矮縮病發生流行時補秧苗,即在雜交水稻移栽后20d內及時拔除病株,并從行間或寬窄行的寬行間預插的秧苗拔除,移栽在拔除病叢留下的空穴處。如在雜交水稻移栽后20d內,大田沒有發生黑條矮縮病,也要將預插在行間或寬窄行的寬行間的秧苗拔除,以利正常移栽稻株的生長發育。
(2)在移栽時沒有預插秧苗的田塊,及時去蘗補栽是應急補救的重要措施,即在雜交水稻移栽后20d內及時拔除病株(叢),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從健叢中取出一半分蘗移栽到拔除病叢留下的空穴處,并適當加施速效肥,可促使稻苗恢復群體生長,其他照常管理。在已見較重發病的情況下,此措施具有良好的除病保產效應。
3參考文獻
[1]劉彩霞,馬寧,楊國兆.泗陽縣水稻黑條矮縮發病原因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178,184.
[2]吳濤,馮錦剛,鄒游,等.荊州市晚稻黑條矮縮病發生及防治方法[J].湖北植保,2010(1):21.
篇7
葉文在該文“聚焦”中明確指出,“分析說理能力不足”是中學生議論文寫作的一個硬傷,并指出其有三個表現:單向思維、單層論證、感情用事。就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這三點歸納到位,屬于對“現象”的一種比較準確的概括。在其后的“實驗”與“策略”兩個版塊中,葉文結合李建生老師的教學案例進行了細致的論述,對此拙作暫不贅述,只就提高學生在議論文中的“分析說理能力”,談談自己的淺顯觀點。
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單向思維、單層論證、感情用事,這樣的描述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帶有批評的色彩,但有意思的是,當教師將這樣的陳述說與學生時,學生即使會接受,對其議論文的寫作也不會有質的改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知道自己如此作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筆者以為,從時序的角度來看,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一是歷史原因。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已經有過議論文的學習經歷,雖然真正動筆寫議論文的情形不多,但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寫作(騰訊空間的“說說”或者“微博”)中,已經含有大量的議論文性質的只言片語,凡與學生為網絡好友者,應當皆知此事。這樣的前置性閱讀與寫作經驗,使得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后的議論文寫作中,充滿著葉文所批評的三點表現。
二是學生原因。這里所說的學生原因主要是指學生的判斷力與邏輯思維的能力。議論文是為“說理”而來,而“分析”實際上是邏輯思維能力的表現,因此學生的“分析說理能力不足”,實際上就是不會分析,不會說理。根據筆者的觀察,即使高中學生在面對一個觀點時,常常表現為盲從的狀態,即喪失自我判斷的狀態。尤其是對網絡上的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這種情形之下更多的是附和,這就是葉文所說的“單向思維”;而對于不同觀點,又容易極端反擊。這就是葉文所說的“感情用事”;而無論是在課堂上的議論文寫作中,還是在網絡寫作中,為了說明自己的某個觀點,自然會引用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論述,這就是“單層論證”。
當我們將歷史原因與學生角度的判斷與邏輯思維原因結合起來時,就發現學生出現“分析說理能力不足”及其三個表現是有因可循的了。
二、方法論視角下的矯正策略
由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要想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有效地讓學生形成“分析說理”能力,糾纏于學生的已有歷史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單向批評學生的三種現象是沒有用的,真正有效的著力點,應當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基于方法論視角所作出的判斷。
“方法論”本屬哲學范疇,其指向“怎么辦”。方法論本身是合乎邏輯的,譬如就本文而言,在尋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之后,就該尋找解決方法,這本身是邏輯。而所尋找的方法又必須符合邏輯,這就是方法論的基本觀點。
就學生的判斷力培養而言,筆者的觀點是堅持辯證的觀點去看問題。高中階段議論文寫作實際上不是為了證實某個觀點,有時更是為了看學生的判斷力。傳統高中作文教學中曾經出現過“非此即彼”的情形,但其并不利于學生判斷力的形成。辯證意味著不極端,意味著視角可以觸及到思維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就“勤奮出人才”這一觀點而言,勤奮能出人才,但人才卻不盡出于勤奮;就“社會需要誠信”而言,如果學生的視角夠獨特,恐怕也能作出“水至清則無魚”的雖看起來荒謬,但邏輯卻能絲絲合扣的議論文來。
就學生的邏輯能力培養而言,筆者的觀點是堅持邏輯方法去論證。邏輯方法包括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等等,高中學生對此是不太清楚的,或者即使偶爾用過卻不知道其意義。高中議論文教學結合具體的作文講評并重點滲透一些邏輯方法卻是必要的。其實,關于邏輯方法的教學,無論是教材中的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有大量現成的例子可用,因此日常語文教學又是一個極好的邏輯方法培養的機會,只是常常囿于傳統的教學習慣被忽視了而已。
議論文本身是需要方法的,因此議論文的教學必須堅持基本的方法論,由此徑邁入,可能才會找到提高分析說理能力的源頭。
三、緊扣“分析”與“說理”作議論文
回到作文本身上來,簡單點說,作文就是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議論文應當就是通過文字來分析與說理,分析為了說理,說理基于分析,這就是論點與論據的關系。這里需要關注葉文所提出的,“有關議論文寫作的指導,大多都圍繞例證法開發相應的策略……對于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體性的思考”。
葉文給出的解決之道是“概念分析”,筆者對此的觀點表示贊同,但覺得跟學生更應該強調的是“分析”與“說理”這兩個概念,因這兩個概念學生更容易聽得懂,尤其是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發現高中學生一方面喜歡寫議論文,因為他們有說理的勁頭,但有時又怕寫議論文,因為他們怕分析。這就說明議論文的教學重心之一,還是應當培養學生的說理能力。而理如何說,自然是基于上面提到的方法論基礎,基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篇8
[關鍵詞] 系統工程;畢業論文寫作;霍爾三維模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2)03?0042?04
一、畢業論文與系統工程
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鍛煉大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綜合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畢業論文的撰寫,使學生能夠以社會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來匯集知識以解決問題,把所學的理論和技能與社會實踐結合。畢業論文寫作是我國高校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對于社會應用型人才、科技型人才的創新意識和技能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畢業論文也是對大學生所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其解決問題的水平直接反映著一所高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1]。教育部高度重視高校畢業論文寫作這一教學實踐環節,強調確保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性,在本科教學評估中,畢業論文寫作是集中反映高校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考評環節。從國外的情況看,國外大學生畢業論文成果常常是對一個學生全部大學生涯的一次終結性體現,對于學業成績的等級劃分、學位的授予,以至勞動就業市場上雇主的決定和研究生導師的選擇均是至關重要的顯性成果[2]。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整體下滑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探尋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和完善現有畢業論文教學模式乃至學生培養模式,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成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當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決的課題。
在大學教學研究中,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質量和水平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從CNKI中國知網搜索“本科畢業論文”,2000年以來有700條文獻在討論和研究有關畢業論文的問題,并且呈現研究數量逐年增加、研究質量逐年提高的現象。對于目前大學教育作為一種“國民教育”,畢業論文是一種大學生從學生走向社會的學習階段檢驗,對于教學主導型大學來說尤為重要。
作為特定實踐范疇的系統工程,是一個綜合集成的實踐體系或行動體系。它運用系統科學的思想、方法與技術,將解決特定領域問題的工作,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即“系統”,進而針對系統的目標,高效地綜合集成各學科、各領域的成果及資源(如法律、制度、標準、人才、技術、設備、信息、文化、藝術、資金等等),認識目標系統的規律,并努力使特定的目標系統變得最好、最佳或最優。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國的神舟載人航天計劃等,都是具體的大規模系統工程。畢業論文是針對某一領域問題而探尋規律及解決辦法,也是一個系統工程。
二、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 缺乏研究問題的辨識與界定能力
選題是確定實踐問題的內容選擇,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寫作成敗的關鍵。如果不能夠確定一個研究的科學問題,那么后面環節的意義就無從談起。在大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選題環節,目前通常由專業教師依據制定的培養目標,根據現實社會存在的客觀問題來擬訂,或者由大學生與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共同商定,很少有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選擇題目的。學生不直接參與選題,不是自己去發現現實社會中的科學問題,導致大學生缺乏科學問題的辨識能力。表現在選題時常常是選擇的問題只看到表面現象而不明實質,找到一些偽問題來研究,根本談不上會有什么好的成果和創新觀點。如《某產業市場營銷戰略分析》,學生往往集中于市場競爭戰術的分析,對營銷手段、廣告方式等的分析耗費了大量篇幅,到了“戰略”研究,卻一筆帶過,忽略了企業市場競爭的市場細分、市場定位,以及產品創新等競爭戰略問題,從而缺乏對問題的辨識和研究范圍的界定。
目前,在我國中學和大學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論學習,以學習的知識為中心去找問題,而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為中心,形成為解決問題的理論知識集合,這也是我們常討論的系統工程,是把社會系統由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集合。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是我們高等教育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要求我們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我們大學生目前恰恰缺乏對實際問題的辨識和以問題為中心來形成理論和知識的集合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2. 缺乏論文的謀篇布局能力
論文結構和問題功能分析是解決實踐問題的重要研究手段,缺乏研究問題結構和功能的分析,不知道“為什么?”談到論文,很多學生對論文整體模糊不清。缺乏畢業論文問題的實際認識與分析能力。選題意義是什么?問題的結構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何定?對這些問題沒有“成竹在胸”,所以就不知解決問題從哪里開始。找不到專業知識和理論對問題的解釋,更難形成自己應對所研究問題的理論知識體系。同時,系統分析問題和科學表達問題能力下降,突出表現在論文謀篇布局上,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清楚問題的邏輯結構,無能力進行問題的系統分析,寫出來的論文令人無法判斷其問題的系統結構,論點與論據偏離,歸納演繹等混亂,立論、本論和結論無法統一等。
3. 缺乏對所研究問題的系統思考
大學教育在理論學習階段忽視了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造成大學生以考試為中心,以知識點為中心,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不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不斷強化學生的思維定勢,使學生缺乏針對實際問題來綜合集成知識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不是以問題為中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發現問題,更不會以問題為中心來綜合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往往表現在雖然學生已經獲取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常常無法發現現實問題,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不能夠以問題為中心集成理論知識去解決問題。課堂教學側重于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沒有主觀能動性。
4. 缺乏研究問題的建模能力
建模是指通過對實際問題進行抽象、簡化,確定變量和參數,建立起變量、參數之間確定的關系,求解該數學問題,解釋、驗證所得到的解,從而確定能否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多次循環、不斷深化的過程。建模是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結合點,是啟迪創新意識、鍛煉創新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以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成為大學生應用能力水平的重要體現,是理論課和實踐課之間的橋梁。目前,大學生對建模的興趣和熱情較高,但由于缺乏建模相關系統理論的指導,集成知識和理論的能力欠缺,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他們沒有能力構建所研究問題的模型[4]。
5. 缺乏搜集資料的方法與手段,不會搞調查研究
對于選題的資料收集是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由于大學生對很多問題的認識僅僅是通過查閱期刊、借閱圖書或查詢網絡資源等手段獲得第二手資料,不注重實地調查,沒有第一手材料的支撐,無法形成對選題準確定位,導致論文不符合實際,也無法形成切實的論證,畢業論文既沒有理論意義也無實踐意義。直接觀察法是指對所發生的事或人的行為的直接觀察和記錄,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例如,在進行商場調查時,調研人員并不訪問任何人,只是觀察現場的基本情況,然后記錄備案,一般調研的內容有某段時間的客流量、顧客在各柜臺的停留時間、各組的銷售狀況、顧客的基本特征、售貨員的服務態度等方面的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深入的調查研究是論文寫作的基石,對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占有和文獻資料收集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重要一環[5]。
三、用系統工程理論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
1. 系統方法論是思考和研究問題的方法論基礎
系統論是研究現實系統或者可能系統的一般規律和性質的理論。系統概念已普遍運用于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中,不僅應用于技術方面,而且也被應用于研究社會系統上。系統論的整體性、系統與環境、結構與功能,以及系統分析、系統建模、系統決策等對于培養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突破思維瓶頸,提高科研素質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 系統工程概念與畢業論文選題的辨識能力
顧名思義,“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就是科學地認識和運用特定事物或問題(即“原型系統”)的規律,使特定事物(即“原型系統”)達到滿意狀態或特定問題(即“原型系統”)得到滿意解決的工程實踐,當然也包括這個工程實踐全過程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在畢業論文寫作中,學生往往善于抓住問題的部分進行深入研究,把局部研究的結論等同于總體問題的結論。其實不然,因為局部因素的特征和規律無法替代和代表整體。
在質量管理中,常常用魚刺圖來分析解決問題,產品質量是由人、機器、材料、方法、環境、測量六大因素組成。當分析機器對產品質量所產生影響時,我們會把研究中心專注于機器去解決問題,而忽視了產品質量整體因素,機器與人、材料、方法、環境、測量都是相關聯的變量,它們的整體才是產品質量的整體。毋庸質疑,整體性的思考才是思考的科學方法,系統概念的整體性和系統工程概念的運用將是我們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和理論基礎。
3. 系統邏輯思維能力與畢業論文研究問題邏輯
邏輯關系是任何系統中的基本關系之一,邏輯結構也是任何系統中的基本結構之一。思維的邏輯性,是思維的品質之一,指的是善于在思考問題時遵循邏輯規律,如因果邏輯、并列邏輯、時間邏輯等。在人的各項素質中,邏輯思維素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系統工程的這一法則要求研究和解決任何問題,都要把握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以及邏輯結構。培養系統的邏輯構造能力或邏輯思維能力,可以使寫作論文時的思維更加縝密、更加流暢。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使表達者思維清晰,語言精練,結構緊湊,具有邏輯性。強化系統的邏輯構造能力或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畢業論文將是一個培養系統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
系統分析的目的,就是構建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模型。根據系統的關聯性,系統內部與外部間在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任何單個關聯要素的變化可能引起系統其他要素的變化,最終在整體上影響系統的特性與功能。發現關聯性,是透過現象抓本質的重要手段。數據挖掘、預測科學、系統動力學等方法與技術的關鍵,就是探尋系統內外各要素(包括數據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因此,對任何事物、問題或系統進行分析、研究時,必須顯化并理清其關聯性。
4. 系統結構與層次的分析和畢業論文研究問題結構與層次
馬克思提到:“系統的結構表示的各要素之間組成的形式。結構是系統的構成形式,是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方式,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結構?!碑厴I論文作為一個研究問題的對象系統,它有不同的結構,畢業論文問題界定的系統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系統本質的變化,在研究中如果想要系統功能優化,必須注重系統的結構分析。
任何系統組成都有著自己的不同層次性。任何一個系統都可以成為包括該系統在內的更龐大系統的要素,同樣,作為系統的要素也具有內部結構,相對于下一層次它又是一個系統。企業的公司系統包含了人力資源系統、財務系統、生產系統等。人力資源系統包含了招聘系統、考核系統、培訓系統等。畢業論文的問題層次也是一樣的,我們要善于劃分問題的層次,并能夠根據問題的層次性來構造和研究問題[6]。
5. 系統工程定量方法的應用
任何事物或任何系統,既具有質的規定性,也具有量的規定性。17世紀,數學研究出現了巨大的轉折——人類創造出了變量(變數)概念,得以研究事物變化中的量與量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和圖形間的相互變換,從而使數學成為描述運動規律和辯證規律的工具。數學理論和方法往往具有非常抽象的表現形式,但正是這種非常抽象的表現形式,極其深刻地反映了現實世界中的各種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因此可以廣泛應用于人類科學技術、社會科學和人類活動的所有其他領域,通過構造和運用各種數學模型,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先進手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地把握事物或系統,自然比單純定量地把握系統,更進了一步。正如馬克思所言:“一門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p>
定量化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引入數學方法后出現的新術語,是指將原先只用定性方式描述的問題,也用數學的定量方式來描述。定量化的成果使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問題的表述更加科學、更加完整,也是人類科學(尤其是仍以定性描述為主的自然科學學科和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常用的數量化方法有指數法、累積分數法、統計分析法、綜合判斷法等。定量化革命是在原先定性描述、定性研究基礎上質的飛躍。它能夠揭示事物發展程度,提煉一些普適性的規律。研究問題只進行定性分析不能準確描述一個系統,只有運用定量化分析方法后,人類對事物或系統的認識才能由模糊變得清晰,由抽象變得具體。
6. 霍爾三維模型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
霍爾的三維結構模式(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又稱硬系統方法論(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國系統工程專家霍爾(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論。它的出現,為解決大型復雜系統的規劃、組織、管理問題提供了一種統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應用?;魻柸S結構是將系統工程整個活動過程分為由時間維、邏輯維和知識維所組成的三維空間結構,這為我們系統思考畢業論文的寫作問題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在時間維度上,我們系統思考學科培養計劃和培養過程,分析存在的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問題。邏輯維是指時間維的每一個階段內所要進行的培養內容和應該遵循的思維程序,包括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系統綜合、系統分析、優化、決策、實施7個邏輯步驟,也是我們論文研究選題的邏輯。知識維表明我們研究問題所需要的經濟、管理、商業、法律、社會科學、藝術、等各種知識和技能,以問題為對象,形成理論和知識的集合,來解決實際問題[7]。三維結構體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統工程研究的框架,對其中任一階段和每一個步驟,又可進一步展開,形成了分層次的樹狀體系,這給我們思考各層次的論文寫作問題提供了一個思考范式。
四、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見,系統工程理論應該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理論基礎。因此,大學本科課程學習階段應加強《系統工程》理論的學習和系統工程方法的訓練,這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問題為中心集成理論和知識的能力將是一個提升,能為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新廳,付宗堂,周偉,等.本科畢業論文系統模式構建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09(4):132-153.
[2] 張平,賈偉.建立畢業設計(論文)四階段三層次全程質量監控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7(01):31-35.
[3] 高艷陽,郭艷麗.強化質量監控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6(02):88-90.
[4] 曹成茂,李玉潔.畢業設計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6(05):113-118.
[5] 江臘生.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的跟蹤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78(02):18-20.
篇9
音樂教育的研究方法雖然早已為人們關注過,并在有些專著中作了章節性的闡述,但是,作為一個專門性的學術課題來研究,并以專著形式體現其成果,在國內尚屬首例。因此,其新穎獨到之處顯而易見,開拓意義自不待言。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在課題命名上的“科學”二字的定位,既將音樂教育作為一門科學來認識,又賦予研究方法以科學的定位,不僅體現了與一般方法論的區別,而且也表明了作者更高的學術追求。當這一主導動機通過研究實踐轉化為學術成果后,我們不難發現這種科學精神不僅賦予專著以嚴密的邏輯思考和周密的系統安排,而且有了許多新的學術見解和新的內容表述。例如作者為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所確立的六大基本原則雖然具有較多的學術共性,但是作為一種“基本原則”經過篩選重組運用于此不僅必要,而且也有一定的新意。再如作者提出的“行動研究法”在以往的音樂教育研究中,很少有人關注它,而作者就此立論,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也頗具匠心。學術研究貴在創新,《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書無論是在選題的視角方面,還是在具體的成果內容上,都傾注著作者對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執著追求,所以全書新意盎然,給讀者以許多有益的啟迪。
《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書的又一特色是它的內容翔實。在這部長達48萬字的專著中,作者從本課題的意義任務、原則、過程到多種方法都分別進行了恰如其分的闡述,有簡有繁,重點突出,將研究的中心投放在那些與音樂教育實踐密切相關的可操作性環節的研討上,很難找到“灌水式”的文字。諸如本書把“音樂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專門列為一節,從研究課題的確定、查閱文獻、提出研究假設、制定研究計劃到搜集資料、分析研究、做出結論,直至最后成果的完成,都分別進行了簡要的論述,從而較完整地包容了研究的全過程。再如實驗法在以往的音樂教育研究中,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采用者為數不多。而本書對此特別給予關注,不僅全面論述了實驗法的概念、方法和步驟,而且以較多的篇幅列舉了實驗研究的示例,從實踐的角度論證了理論的闡述。當然,讀者也會發現本書的“附錄”篇幅過大,這似乎有喧賓奪主之嫌。但是當我們以質疑的心態審視這六部分附件時,則感到它們與音樂教育的研究方法密切相關,或是指導文件,或是成果目錄,對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研討和學習,是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將它們與“文本”融為一冊,既是對理論的檢驗,也是給實踐的參考,是有一定價值的。
作為一本學術專著,深入的理論探討是必要的。但是,音樂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它的研究必須從實踐的操作出發,在進行充分理性思考的基礎上,予以理論的歸納和升華,其研究成果必須回歸到教育實踐的層面上,對其科學性進行檢驗。因此,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也必須遵循這一客觀規則,否則它的研究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就更談不上以人為本了。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書不僅是音樂教育研究實踐的理論提升,而且也是實踐檢驗理論的有效論證。一些精彩的音樂教育研究成果遍及全書各個章節,是實例,也是示例,既論證了相應方法論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也給讀者實踐研究方法以有益的啟迪,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此外,音樂教育論文寫作是廣大音樂教師普遍關心和焦心的難題,應該說寫不出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科學的方法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書將《音樂教育論文寫作》列為一章,進行了專門性地細致闡述,從論文的結構、格式到論文的選題、類型,逐一作了詳盡的介紹。這些對于徘徊于音樂教育研究大門內外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份難得的學習資料,其實用性必將轉化為音樂教育科研的生產力。而這些側重于應用性的章節的加入,也豐富和完整了科學方法論的整體構建。
篇10
學術期刊是展示學科動態的重要載體,對期刊論文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洞察學科研究主題的變化、研究重心的轉移,把握學科研究的發展現狀,預測學科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本文選取1994-2014年《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五本期刊所載的有關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420篇文章為研究對象,對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以期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做出較為清晰的研判。
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分析
在420篇有關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文中,運用傳統研究方法的論文388篇,比例高達92.3%,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運用量化研究方法的論文19篇,約占4.6%;運用質性研究方法的論文13篇,約占3.1%(見下表)。就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運用現狀而言,總體還處于傳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范式,偏重于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和理論思辨,少有實證研究、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對二手文獻以及翻譯文本的解讀基礎上,同質化研究較多。這說明目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尚不成熟,理論化、系統化、科學化的方法體系還未建立起來。
1.經驗總結法居首位,實用主義傾向較為明顯
經驗總結法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近20年來,使用經驗總結法的論文數量不斷攀升,所占比重在43.5%~60.4%之間波動(見圖1),平均占論文總數的51.9%(見表)。這些研究成果題名大多包含啟示借鑒思考探析等詞匯。研究方法服務于研究目的,經驗總結法的突出地位反映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實踐取向和應用性特點--立足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獲取域外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吸收借鑒相關的理論和經驗,將研究成果運用于完善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領域,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質言之,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借鑒和應用為主要目的,以服務實踐為落腳點。這對于解決我國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影響,然而受借鑒模式自身的束縛,存在缺乏理論深度的現象,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實用主義取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一門分支學科,比較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知識特性;同任何應用學科一樣,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研究離不開學術性指導,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然而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側重于對外國具體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介紹及學習,鮮有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進行系統思考與探索,這使得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某種程度上缺乏方法論指導和方法自覺。
2.傳統思辨方法仍占優勢
思辨法也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較為常見的研究方法,比例為32.1%,居第二位(見表),如果對經驗總結類文章進行細分,其中多數論文均具有思辨的成分,即使是劃入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的文章,也滲透著思辨法的身影。由于學界傳統的學術訓練以思辨為主,因此較容易得到研究者的認同和采行,在其他研究方法上尚難有較大突破。有學者在總結我國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時認為,運用歸納的理論化方法進行體系建構,在這一致思路徑下,多數學者立足文獻證據,致力于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梳理、介紹和闡釋以及對各國實踐經驗、規律、趨勢的調查與追蹤,在此基礎上形成關于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定義、對象、方法等抽象概念的認識.通過邏輯推理的思辨研究抽象出基本的概念和范疇并建構學科知識體系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非常倚重的方法,但如果研究者只乞靈于邏輯思辨,忽視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缺乏對現象形成的脈絡、根源和背景的實證研究,就可能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3.定量研究和質性研究方法開始采行
自1994年以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文章在每個時間段僅有零星數篇,總共只有19篇,所占比例為4.6%(見表),但不可否認的是,運用經驗總結、思辨、歷史等傳統研究方法的文章也可能包含著學者對各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調查和實地考察。即使在19篇量化研究的文章中,也存在通過文本研究、已有數據分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現象。通過對量化研究文章的進一步分析發現,使用調查研究的作者大都來自高校,多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對國外某一院校通過短期的參觀考察開展學術活動。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得到新的發展,不能僅僅通過書本和網絡來進行,必須深入到別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中參觀調查、感受,獲得更多的一手資料,形成若干具有原創性的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復化的研究。當下很多學者提倡質性研究方法,在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質性研究應用還非常少,共有13篇(3.1%),其中12篇文章為個案研究,代表性論文有《美國公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的特點與啟示--以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敦分校為例》、[2]《美國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研究--以全美大學和雇主協會為例》、[3]《國外對閱讀與兒童道德成長關系的研究及其啟示--以〈哈利波特〉系列為例》。[4]
雖然定量研究和質性研究目前還稍顯薄弱,但是也開始逐漸進入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并呈現增長趨勢。質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間不是對立的,完全可以在不同的方法之間構筑橋梁,以服務于研究目的為原則。部分研究者除了采用質的描述性和分析性資料以外,同時引用了統計圖表和分析數據,方法的采用相互彌補、相得益彰,實現質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互補耦合。
4.歷史研究尚顯不足
從統計結果來看,僅有35篇文章使用了歷史研究法,約占論文總量的8.3%(見表)。從圖2可以看出,歷史研究法所占比重偏低,歷年來波動幅度也較大,最低為4.7%,最高為11.0%.歷史研究法應用較少,側面反映出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對民族性和文化性關注不足。歷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產生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從歷史中找尋解決當前問題的辦法,從事物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中去探索本質和規律。歷史與現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歷史研究法的缺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對國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理解與闡釋,若脫離歷史和文化的背景,忽略重要的社會歷史文化因素,無異于盲人摸象。以高峰、傅安洲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在歷史研究方面進行了探索,特別是對于美國品格教育、戰后德國政治教育狀況,以及中德、中美德育比較,從歷史的角度進行了詳盡的考察和研究。例如,《對美國品格教育的深層透視--兼論中西方德育的理路分野》[5]一文對美國品格教育的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淵源進行了剖析,厘清了不同歷史發展時期西方德育的歷史主題,并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比較分析中提出對美國品格教育所蘊含理念的借鑒和反思;《戰后德國學校政治教育課程發展及啟示》[6]一文梳理了德國學校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發展、完善的過程,揭示了德國學校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歷史研究法可以用來反思既定理論,避免只接受既定的概念和話語體系,而不追問概念和話語從何而來;不但可以修正流行的一般性概念,甚至還可以豐富和發展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體系。
二、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前瞻
研究方法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學科的健全程度與理論深度,影響甚至決定著該學科的研究趨向。通過對20年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使用情況的梳理,我們發現,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方法上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應以研究方法為利器,促進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發展。
1.實現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
多元整合研究,顧名思義是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綜合化以及多種研究方法的整合與平衡,以改變目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失衡的狀況。這種整合不是各種方法的簡單集合,而是各種方法之間內在聯系、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有機整合。打破某一種研究方法一統天下的局面,為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空間,消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對立狀態,為既定的研究目標擇取最佳研究方法,擴大研究方法的庫存,并致力于發展一種跨方法的對話。
定量研究與質性研究、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靜態研究與動態研究,在科學的整合作用下也能相得益彰。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在繼承和反思傳統研究方法的同時,還要積極吸取和借鑒其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并將它們合理地加以綜合運用,在此基礎上對日益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現象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分析和把握,摒棄單一的傳統研究取向,實現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突破和創新。
2.提高研究者的方法論意識
方法論指導的缺失、研究方法的單一導致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理論深度上踟躕不前。要扭轉這種局面,一方面需要強化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論意識。比較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社會科學,以國外經驗的借鑒和應用為落腳點無可厚非,但若缺乏科學方法論的支撐,必將制約其向縱深處發展。學科的發展訴求要求研究者必須對研究方法、論證邏輯給予高度的關注,在研究范式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和思考。只有使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具科學性和規范性,才能讓方法論的研究既能很好地服務于實踐,同時又能在具體的研究活動中實現方法的不斷更新與超越,從而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比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博士生研究方法的專門訓練。缺乏有效的研究訓練就難以做到準確、合理運用研究方法。高校是碩、博士的主要培養單位,也是高級研究人才的聚集地,尤其應當注重研究方法的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的研究方法意識,培養出既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又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的后備人才。
3.注重對歷史文化的觀照
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描述和引介為主,所使用的方法多是建立在對文獻資料的分析基礎上,單純依賴文獻資料進行的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隔離的,被研究者成為同質化的、悄無聲息的客體。由于缺乏相互的交往與對話,難以產生對被研究者內在精神生活和意義世界的洞察、理解和反思。研究者只有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其實踐活動,才能對所研究的問題有較為深入和全面的認識。為了更好地把握一個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有必要以歷史的視角,兼顧對民族文化和傳統的觀照。相比借鑒,我們更強調理解,提倡細致深入地探究發源于不同社會內部的異質文化自我演進的動因、背景、過程和機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事實與其特定的經濟基礎、文化背景、社會結構以及價值體系等聯系起來進行整體地考察,且充分考慮其流變性特征,[7]唯有如此,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能取得應有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欒天.我國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
[2]喬學斌.美國公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的特點與啟示--以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敦分校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3]田輝,王顯芳,葛玉良.美國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研究--以全美大學和雇主協會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4]徐萍.國外對閱讀與兒童道德成長關系的研究及其啟示--以《哈利波特》系列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06(23)
[5]高峰.對美國品格教育的深層透視--兼論中西方德育的理路分野[J].思想理論教育,2014(8)
[6]阮一帆,傅安洲,李戰勝.戰后德國學校政治教育課程發展及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