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體系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19:28: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境會計體系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境會計體系論文

篇1

關鍵詞:

環境會計

信息披露

模式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人類為了生存就必須開采資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的發展,環境信息披露問題是人們越來越關注的焦點。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實務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生產過程是一個消耗過程,任何企業一旦投入運營必將消耗資源同時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它應把恢復和治理環境作為自己的義務,應積極對外披露環境信息。然而環境會計雖然在近30年的發展進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理論和實務尚不成熟,尤其是我國環境會計理論主要來源于西方國家,沒有形成自己的環境信息披露理論和特色。在企業層面、系統地披露其環境會計信息實務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環境會計計量理論研究的不完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機制也正在形成“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企業使用環境資源,就必須對所耗用的自然資源和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不僅需要采用一定的計量手段量化在財務報表中,還必須確定一個合理的分配標準,將環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環境資源的不同企業、單位和部門之間予以分配,以充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由于環境會計計量理論研究的不完善,實務上很難找到這樣一個合理的分配標準,使得企業很難反映和控制其環境資源及耗費和補償情況。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科學的定量方法。傳統會計核算只考慮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很少考慮環境因素,現行的財務報表中提供的貨幣信息局限于能夠按以貨幣計量的業務和事項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綜合性。信息使用者無法了解企業的具體情況,由于缺乏科學的定量方法及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使得需用貨幣計量的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這將直接影響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

3.會計準則的制定未充分考慮環境責任和環境風險。傳統會計理論對產品生產中環境成本未加考慮,在宏觀層面上虛增國家財富,為此,建立一套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對經濟發展中環境資源的耗費和補償進行反映非常必要。但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對環境會計要素沒有給子確認,由于缺乏環境會計行為規范標準,也無法統一環境會計核算的對象及披露模式,給環境信息的披露帶來一些困難,現行的會計制度中,僅在企業“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中設置了“排污費”,和“綠化費”,項目,缺乏相應的核算體系。因此,應盡快制定有關環境會計準則,建立與我國環保要求相適應的會計核算體系,讓企業如實記錄和反映環境管理活動,充分披露其現實和潛在的環境責任及其面臨的環境風險。

4.環境法規體系不健全不利于運用環境會計披露。在特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社會要求的可持續發展發生矛盾時,如果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制度的強制性要求,多數企業不會主動犧牲自身經濟利益,也不會自覺地增加環境支出,即使增加了相關環保支出,企業也因怕損害其環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仍不愿意主動向社會披露其環境信息,近年來,我國雖相繼了一些與環境要素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環境法規體系仍不健全,內容籠統,與實務操作之間有很大的距離,立法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執法的力度都需進一步明確和加強,這些因素不利于在實務中運用環境會計披露環境信息,傳統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無法完全適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現代會計應考慮環境信息的披露

在傳統會計核算中,資產負債表對部分環境負債未作確認,利潤表中同樣未確認企業采取環境治理措施發生的支出,最終導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客觀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此,現代會計應增加環境信息的披露內容:

1.環境信息應納入會計報表范疇。大量的環境信息,如環保經常性支出,環保研究開發費用,環保治理費用等可以采用一定的計量手段量化反映在財務報表中。負債的確認,以及利潤表中成本與費用的確認,應充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盡管環境成本如環境污染補償成本、環境損失成本、環境治理成本等被認為是社會成本部分,而非個別企業生產成本部分,但不久的將來人們會接受環境成本是企業總成本的構成,企業應對所耗用的自然資源和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付出一定的代價,其目的是考慮可持續發展,這一觀念的轉變將使環境信息被納入會計報表范疇。

2.會計的作用在于提供企業經濟和財務信息,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家環境管理部門需要了解企業執行了環保法律法規的情況,評價企業的環境業績。二是由于環境問題預示著未來的受益和風險,聯系著未來的負債和費用,因而,許多投資者愿意將傳統財務報表中的收益能力與環境信息聯系起來進行各項財務指標的分析。而且,近來有些國家的投資者出現了將收益與環境并重地看待而不能只看中收益,投資對象的“綠色投資”趨向。三是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有的將環境保護作為一個重要的信貸決策依據,甚至有的還成立專門的“綠色銀行”了,把環境問題作為首要的方面考察。四是消費者與社會公眾隨著環保教育水平的提高,日益注重企業的環保形象。會計為了能使提供的信息符合上述各方的需要,勢必被要求向國家各職能部門提供所需的環境信息。若會計消極對待環境信息的報告,與那些注重環境并在環境改善方面有所支出的企業相比,在對外報告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不很理想,但無疑破壞了企業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將不利于環境保護。

三、構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會計學界提出的綠色會計、生態會計或可持續發展會計,其目標就是解決會計如何向外界提供企業環境信息問題。由于環境會計起步較晚,環境會計準則尚未出臺,因此環境會計報告體系尚無統一的要求。筆者認為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應采用獨立報告披露和專題報告分析兩種模式。

1.采用獨立報告披露模式。選擇一些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對國民經濟影響比較大的國家重點建設行業或上市公司作為試點,在傳統財務會計報告中,可以在文字說明、補充資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環境會計信息。重污染企業一般可以按照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如某地區污染企業數量,總量比重法、萬元產值平均法等方法進行判斷。中國證監會應要求企業在上市時將企業是否屬于重污染企業重點披露。在會計核算上,環境會計的核算內容可以暫不納入日常的會計核算體系,可從現有的會計資料中取得與環境會計有關的資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環境會計信息。如果這些信息可用一些準確的數據指標或貨幣指標予以披露,并可輔之以文字說明;如果在日前狀況下,不能獲取相對準確的數量信息,則可用文字加以敘述。獨立報告披露模式的內容應包括企業簡介與環保方針、政策,環境標準如廢棄物、產品包裝、產品污染排放、循環使用等信息、環境會計信息包括環境資產,環境支出、環境負債、環境治理準備金、環境收入等以及環境業績信息如環境治理與投資、獎勵和環境審計報告。

2.采用專題報告分析模式。在現有財務報告的基礎上,可以增加會計科目會計報表和報告內容的方式報告企業環境信息。并通過報表分析如大氣污染指標;水質污染指標;噪音污染指標;資源破壞程度指標等評價環境污染程度。通過報表分析如主要用于描述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廢水最終排放量減少的程度,資源產出率;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萬元國內生產總值水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率;廢鋼鐵回收利用率;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降低率等指標反映通過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從源頭上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降低廢物最終排放量、減輕環境污染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完善的環保法規,并充分發揮其環境執法的效力;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使資源產品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反映消耗的自然資源價值;形成比較完整的環境會計理論與方法,逐步消除實務操作中的主要障礙,如環境信息計量障礙、環境成本分配障礙等;制定出完善的環境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使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實現實務的可操作性與統一性;制定出統一的環境審計標準,實現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

參考文獻

[1]高雅軍 信小娟 試論建立我國環境會計的必要性

林業科技情報 2004.3

[2]林光僑 環境成本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煤炭經濟研究 2004.6

[3]安慶釗

環境信息披露模式探析

經濟師

2004。2

[4]蔡榮芳 尹玲燕

試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經濟師

篇2

寫作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重要實踐環節之一,是實施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實現培養目標的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是對學生學業水平和研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學生在校期間,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獲得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訓練。這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和保證合格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畢業生必須十分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確保畢業論文寫作任務的完成。

二、畢業論文(設計)可選擇三種類型:

1、畢業論文:結合專業特點和實際工作內容選擇適當題目,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或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

2、方案設計:對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某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較完善解決方案或制度設計。

3、調研報告:對與本專業相關的某一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說明。

注意:無論哪種類型,都必須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實習工作崗位,最后成果要求對本單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或對某一領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論指導作用。

三、可選擇的指導老師信息

教師姓名

聯系電話

五、提醒

1、項目、提綱和文稿完成后及時以電子文檔發給指導教師,接受指導教師的指導并在指導教師要求的時間內補充、完善。畢業論文(設計)(字數在3000字以上),要求結合實習單位和實習工作實際,主題突出,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語言流暢,結構嚴謹,分析現象探索實質,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措施。

  2、學生與指導老師雙向選擇;

  3、論文題目僅供參考,具體請與指導老師商量溝通后定題;題目選定后,報經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動一次。

  4、選定指導老師后,非報經系上同意,不得隨意變動;

  5、請每位同學積極按時完成各階段任務,凡有未及時完成的,警告一次,相應成績降低一個等級,但仍需在15日內補齊;出現第二次,取消成績。

6、如果不按規定時間完成論文寫作步驟,或者在論文寫作中不認真寫作、敷衍了事,指導老師可以拒絕繼續指導論文寫作。

  7、超過論文定稿時間一周,仍未定稿者,視為論文未通過,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為不及格。

六、參考題目

(一)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接合工作實際與指導老師共同確定,也可參考以下題:

會計部分

1、 會計假設的歷史演變及其未來發展

2、 談談會計國際化問題

3、 略論我國會計模式的構建

4、 論知識經濟時代會計重心的轉移

5、 淺談人力資源的計量方法

6、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職能的轉變

7、 淺談市場經濟與會計的服務職能

8、 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特殊性

9、 從虛擬公司的興起談會計主體假設

10、 論環境會計主體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11、 從會計環境的變化看我國實證會計范式的發展

12、 淺析實證會計理論

13、 論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征及管理

14、 淺論人力資源會計

15、 論21世紀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面臨新的挑戰

16、 論會計控制對象──受托責任的完成過程和結果

17、 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及其確認與計量

18、 試論會計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19、 構建宏觀會計與戰略會計的初步設想

20、 論穩健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

21、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22、 淺談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核算方法

23、 切實加快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改革

24、 中國傳統會計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淺析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確定

26、 知識經濟與會計創新--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會計理論的探討

27、 芻議權責發生制

28、 試論會計信息的失真

29、 論商譽及其會計處理

30、 初探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平行、互動關系

31、 淺談我國會計服務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32、 虛擬公司對傳統會計的挑戰

33、 會計學與法學的邊緣學科探析

34、 知識經濟對會計報告模式的挑戰

35、 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識別與防范

36、 虛假會計信息探源與對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理論的挑戰

38、 會計國際化的新格局及我們的對策

39、 淺談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40、 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會計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的作用

42、 淺議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43、 會計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對策

44、 證券市場發展對會計的影響

45、 我國會計現代化的哲學思考

46、 關于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

47、 試論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

48、 試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49、 非貨幣交易會計問題研究

50、 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

51、 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

52、 關于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3、 會計報表附注與表外信息問題研究

54、 機構投資者與委托投票權競爭研究

55、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治理問題

56、 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財務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實證研究

58、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問題研究

59、 上市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研究

60、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問題研究

61、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62、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63、 企業重組與并購財務問題研究

64、 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65、 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

66、 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

67、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68、 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研究

69、 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政策研究

70、 企業/企業集團投資政策研究

71、 試論企業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72、 企業并購與重組的風險研究

73、 企業投資決策結構體系研究

74、 關于金融互換與資本結構問題的探討

75、 企業集團股利政策研究

76、 關于投資財務標準研究

77、 關于企業價值研究

78、 預算管理與預算機制的環境保障體系

79、 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題目宜具體化)

80、 企業集團存量資產重組研究

81、 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總監委派制研究

82、 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研究

83、 對企業理財務目標再認識

84、 企業投資結構研究

85、 關于財務的分層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

87、 企業集團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88、 對自由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評估問題的探討

89、 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

90、 企業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業稅收籌劃

92、 關于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基礎分析(題目宜具體化)

96、 財務學科課程體系探討

97、 非盈利組織財務問題研究

98、 跨國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國公司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100、 試論資本市場與信息控制

101、 企業財務本質研究

102、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103、 負債經營風險的防范和對策(企業負債經營問題的探索

104、 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

105、 家族式企業經營方式的優勢

106、 中小企業激勵機制的探索

107、 債券融資對我國公司治理影響研究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部分

108、 管理會計方法的創新

109、 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

110、 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研究

111、 論管理會計的假設前提與原則

112、 投資決策分析方法比較研究

113、 關于管理會計師及其職業道德研究

114、 預算管理研究,業績評價體系與方法研究

115、 論成本的經濟實質

116、 關于ABC法的研究

117、 責任會計的研究

118、 關于投資項目決策的研究

119、 標準成本的研究

120、 戰略管理會計研究

121、 關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122、 關于成本差異分析的研究

123、 關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討

124、 關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現代工業的特點及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財務危害

127、 關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128、 試論成本效益原則

129、 淺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

審計與會計制度設計部分

130、 關于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問題的探討

131、 論市場經濟下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132、 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

133、 論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的獲取

134、 論審計與經濟監督系統

135、 論我國審計組織體系的健全與發展

136、 論我國審計體制的改革與完善

137、 論審計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

138、 論審計執法與處罰力度的強化

139、 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140、 企業對外擔保內部會計制度研究

141、 論經濟效益審計

142、 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143、 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

144、 論會計報表及附注的設計

145、 獨立審計風險問題探討

146、 對資產評估中有關問題的探討

147、 審計工作策略探討

148、 論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制度基礎審計探討)

149、 論審計方式方法體系的完善

150、 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151、 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152、 論審計工作質量的控制與考核

153、 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154、 論企業內部審計建設

155、 獨立審計準則研究(可選一個準則進行研究)

156、 注冊會計師誠信建設研究

157、 論會計估計變更的審計

五、會計電算化部分

158、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設計

159、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容錯性及可操作性問題

160、 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的子系統劃分研究

161、 會計電算化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162、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方法的影響探討

163、 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研究

164、 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65、 網絡會計研究

166、 論網絡經濟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167、 論網絡時代會計目標下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

168、 網絡財務風險及其防范

169、 網絡時代的會計發展

170、 電子商務時代會計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71、 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模式

篇3

[關鍵詞]任務驅動 實踐教學 會計專業 高職院校

[作者簡介]史新浩(1970- ),男,山東萊西人,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會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理論與實務、高等職業教育;周志紅(1975- ),女,山東安丘人,山東經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高等職業教育。(山東 濰坊 261011)

[課題項目]本文系2009年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任務驅動’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09482,課題主持人:史新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分析

1.專業入口教育教學薄弱。大一新生在專業認知、企業認知和職業認知等方面存在認知模糊、過分依賴、擇業偏執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專業入口教育教學薄弱,入口教育教學未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或進行教學體系設計。有的學校對專業認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組織一次專題講座或者一次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完成。有的學校的企業認知和職業認知教育要么沒有開設相關課程,要么開設時間滯后。專業入口教育教學薄弱致使學生頭腦里缺乏對企業和會計工作的整體認知,無從感知專業學習與日后工作的緊密聯系。這不利于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專業角色,不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

2.校內實踐能力訓練效果不理想。筆者對國家示范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大多數院校會計專業校內實踐課時比例不到30%,雖然人才培養方案中整個實踐課時比例達到50%,但其中相當一部分課時為第六學期畢業實習環節的課時。校內實踐課時安排不足,無法使學生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盡快適應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內實踐訓練多采取先理論課程學習后集中實訓的教學模式,割裂了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訓練的內在聯系。其明顯弊端是: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不透徹,對業務處理掌握不扎實,面對實訓業務單據時茫然無措;負責任的教師會分析講解經濟業務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賬務處理,不負責任的教師會直接告知學生答案,由學生根據答案完成賬務處理。

3.專業頂崗實習難以實現。會計職業的特殊性和會計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業對接收學生頂崗實習普遍持謹慎或拒絕態度,學生成批量頂崗實習更不現實。當然,也有少數學生利用親朋好友的關系找到實習單位并得以在會計崗位實習。有的企業利用學校舉辦招聘會的時機選聘學生實習,以便將來留用,但企業數量和崗位數量極其有限。筆者所在學校2012屆畢業生雙選會上,招聘會計人員的企業數量占比僅為18.36%,招聘學生數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實頂崗實習教學環節成為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共同面臨的難題之一。

4.畢業論文形式單一、效果不佳。多數高職院校采取了與本科院校相同的論文形式,即讓學生撰寫純理論性論文。畢業論文形式單一,內容類同,抄襲嚴重。這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以及高職學生的特點是極不適應的。高職院校應敢于打破常規,從不同途徑,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訓練學生撰寫畢業論文。

二、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構建了由六個模塊構成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如下圖)。

1.專業入口教育模塊。本模塊是實踐教學體系的起點,更是有效組織實施實踐教學的基礎。入口教育模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第一學期完成,可以安排30個學時。項目1主要向學生介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職業技能要求、三年學習進程等方面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增強專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項目2主要向學生介紹企業類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等內容以及企業系統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員流、資金流和物質流等流動規程,使學生了解企業的性質和類型、各類企業的組織機構和內部管理層級、生產經營過程、財務部門和人員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將來面臨的生存環境,了解企業作為經濟體是自己將來工作的依靠。項目3向學生介紹會計職業準入的基本條件、會計崗位設置、會計職稱職務系列等級、會計職業能力要求等內容,使學生了解會計職業環境,充分認識當前專業學習與將來進入這一職業的相關性,為將來就業未雨綢繆。

2.“一體化”課程學習模塊。“一體化”課程學習模塊是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形成的關鍵。“一體化”課程是指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同時還有實踐技能訓練的安排,使專業知識及時應用于技能訓練,通過技能訓練鞏固和深化專業知識,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有效協同。為此,需將原來獨立開設的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圍繞專業核心能力進行有機整合。

“一體化”課程體系包括:會計基礎(含原基礎會計和基礎會計實訓)、初級會計實務(含原初級會計實務和會計分崗位實訓)、成本核算與分析(含原成本會計和成本會計實訓)、稅務核算與申報(含原稅法、稅務會計和納稅申報實訓)、會計電算化(含原會計電算化和財務軟件應用)等。以初級會計實務“一體化”課程為例,在講完“存貨”項目后,隨即安排“存貨崗位”的實訓教學,實現“學中有做、做中有學、學做一體”,解決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脫節帶來的弊端。

3.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一體化”課程體系模塊的完成,為本模塊的綜合訓練奠定了基礎。本模塊培養學生的資料檢索閱讀能力、會計分析能力和會計判斷能力,是對企業會計崗位各項業務技能的一種全面訓練。本模塊主要訓練內容包括設賬建賬、原始單據經濟業務分析、憑證填制、記賬、對賬、結賬、報表編制以及財務分析等。手工會計綜合訓練需要4個教學周,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在第四學期完成。

4.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除了培養學生手工會計綜合處理能力,還應當培養學生熟悉電算化操作流程與基本方法,熟練掌握企業常用財務軟件的使用。本模塊主要根據手工會計綜合訓練的資料,訓練學生利用財務軟件完成電算化賬務處理,以電算化處理結果驗證手工會計實訓結果,實現手工賬務處理與電算化賬務處理有效結合。本模塊需要1個教學周,可安排在第四學期。

5.頂崗實習模塊。前面模塊的訓練采用的是虛擬公司的虛擬業務數據,如何獲得企業真實業務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會計工作的真實性是本實踐階段的關鍵。因此,頂崗實習可考慮通過“校中廠”和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來實現。“校中廠”的建立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資,以企方代表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內場所建立會計師事務所、會計記賬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二是引進社會中介機構在校內落腳辦公。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是校企雙方具有實質性合作內容和項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廠”和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免費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機會。該模塊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學期,絕大部分學生在此期間可以輪流、分批次接觸到真實會計工作環境和真實環境下的真實會計業務。

6.畢業論文模塊。該模塊不再要求論文拘泥于一種形式,拘泥于字數和格式的要求。畢業論文可以考慮采用社會調查報告、企業財務問題解決方案等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實踐環節主要考核和觀察論文是否體現了一定的專業相關性,是否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該模塊安排在第六學期完成。

三、“任務驅動”模式嵌入

在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的基礎上,將各模塊內容進行細化,分解出若干個項目和任務,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嵌入到每一個模塊中,通過實施和評價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來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1.專業入口教育模塊的任務嵌入。如圖1所示,該模塊內容分解為3個項目。項目1由專業教研室主任組織實施,依據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個教學班安排6學時。本項目下安排1項學習任務,即要求學生寫出專業認知體會。

項目2由專任教師具體實施,組織形式是講解企業有關知識,觀看知名企業宣傳片,觀看典型生產營運流程視頻,介紹企業成長發展史,進行企業經營ERP沙盤演練,探討財務問題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等。每個教學班安排18學時,本項目下安排1項任務,要求學生寫出企業認知體會。

項目3由兼職教師或兼職教授具體實施,每個教學班安排6學時。本項目組織形式是介紹企業會計機構設置及其人員配備、會計人員職稱職務系列及晉升要求,講解會計職業準入要求、會計人員專業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種類及其報考條件,分析我國會計職業環境以及會計工作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本項目安排2項學習任務,任務1要求學生寫出職業認知體會,任務2要求學生寫出三年學習打算和未來工作規劃。

2.“一體化”課程模塊的任務嵌入。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將每門“一體化”課程內容整合、序化為若干個學習項目,在每個項目中嵌入不同的學習性任務與實訓性任務,兩類任務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穿行,通過任務的驅動來開展課程內容的教學。以“一體化”課程“初級會計實務”為例,說明任務驅動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崗位和工作要求將該課程內容整合為12個學習項目,然后依據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應達到的工作能力,將每個學習項目分解為若干項任務。

3.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的任務嵌入。本模塊以一個虛擬企業為會計主體,以包含各種業務類型和經濟內容的虛擬會計單據為資料,以手工處理方式完成一個會計期間的全部賬務處理流程,訓練學生個體運用“一體化”課程所學知識對各項經濟業務的綜合處理能力。本模塊嵌入9項任務,包括設賬建賬;原始單據填制、審核與分析;分析經濟業務內容,完成相關計算,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等。

4.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的任務嵌入。本模塊根據第3模塊的綜合性資料和結果,利用企業常用財務軟件,完成從賬套建立到報表生成的電算化全過程賬務處理,實現手工賬與電算賬處理結果的相互驗證和處理手段的有機結合。本模塊嵌入6項任務,包括賬套初始化,使用供應鏈、總賬等子系統等。

5.頂崗實習模塊的任務嵌入。頂崗實習是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的必經途徑。無論在“校中廠”頂崗實習,還是在校外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實習,學生均需完成兩項任務,任務1是根據真實工作環境下的真實業務,完成真實性的會計作品,任務2是撰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或實習報告。

6.畢業論文模塊的任務嵌入。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對其專業知識綜合應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種檢驗,也是對其會計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有效途徑。畢業論文模塊強調論文的實質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塊可提供如下幾項任務供學生選擇,但不局限于這幾種任務形式:任務1是撰寫財務報表分析報告,可以是綜合性分析報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報告;任務2是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即調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或現象,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分析;任務3是撰寫企業運營問題診斷報告,即以實習企業運營為研究對象,針對某一方面運營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辦法;任務4是撰寫企業財務問題解決方案,即以實習企業財務工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行分析,提供幾種解決方案,并從中擇優。學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項任務即可。

四、實踐教學評價

實踐教學評價是指根據實踐教學體系中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對每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水平作出客觀公正的考核與等級評價,并記入學生實踐能力評價檔案。

1.建立實踐能力評價檔案。為每名學生建立會計專業實踐能力評價檔案,檔案中詳細記載三年期間每一實踐模塊中每項任務的考核成績和評價等級。

2.確定考核成績和評價等級。根據學生出勤、完成任務的數量和質量、實訓作品或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等方面來確定考核成績,其中,專業入口教育模塊:出勤成績(10%)+專業認知體會(20%)+企業認知體會(30%)+職業認知體會(20%)+三年學習打算和未來工作規劃(20%);“一體化”課程學習模塊:出勤成績(10%)+實訓性任務評定成績(40%)+學習性任務考試成績(50%);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和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出勤成績(10%)+學生相互自評(30%)+指導教師評定(60%);頂崗實習模塊:出勤成績(10%)+真實性會計作品(60%)+頂崗實習心得體會或實習報告(30%);畢業論文模塊:專業相關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據考核成績確定評價等級,考核成績(90—100)為優秀,(70—90)為良好,(60—70)為合格,(0—60)為不合格。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資源會計,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

跨入21世紀的“十五”期間,我國在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仍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中國將從大規模生態赤字時代轉向大規模生態建設時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資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經濟資源和其他資源兩大類,經濟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信息資源。可持續發展概念中的資源主要是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信息資源。而傳統會計的資源范圍以資本資源為主,對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的探討始于20世紀60年代。當前,在中國以至全球正在全面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經濟環境下,會計工作應當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節約方面有所作為,對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全貌從會計的角度加以反映和審視,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有用的決策工具。現代會計的新分支―資源會計,隨時代的召喚應運而生。本文將就建立資源會計核算涉及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探討,促進其發展。科技論文。

一資源會計及其現實意義

所謂“資源會計”,就是從會計的角度全面研究資源經濟循環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態循環各階段的投入產出關系,全面核算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加工整理出能夠滿足決策需要的資源會計信息。它從會計的角度系統地專門研究作為“可持續發展”問題核心之一的資源的形成、開發、配置、運用、儲存、保護和再生各個階段的經濟效益核算問題,同時又以整個生態循環的視角來考察研究資源經濟循環,并運用會計的一些專門方法對信息進行系統的加工、整理,從而有利于提高我國生態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資源會計的研究對發展中的中國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他將成為21世紀會計科學領域里發展和研究的一個新的視點。

二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

資源會計主要研究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環境中的消耗與補償問題,并以資源的良性循環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因此,它的理論基礎除了一般會計學理論之外,還與發展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生態經濟科學和環境科學具有一定的聯系,各學科的某些觀點也對資源會計學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著重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需求與生態環境資源的供給之間的矛盾運動過程,揭示可持續發展經濟現象中所體現的普遍的、必然的和具有內在聯系的客觀規律性,探索使現代經濟成為生態代價和社會成本最低的經濟和它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的規律。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體系以及對資源生態循環規律的揭示,可以對我們研究資源會計的內部要素結構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資源經濟學著重研究如何經濟、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各種資源。在資源經濟學研究內容中所涉及到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政策,自然資源在時間上的配置,資源保護的邏輯,自然資源和國家,資源評價,土地利用政策,自然環境的保護,污染排放控制等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及其有關資源的開采、定價和租賃等問題的理論構成了資源會計基礎理論研究中各個具體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

生態經濟學側重從人、資源和環境的整體作用上,探討人類物質生產所依賴的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多元關系。在生態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中所涉及到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調控、平衡和生態經濟效益等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對資源會計理論體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環境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即研究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理論、方法和政策,經濟學中有關環境治理,保護資源及其經濟效益測定的方法體系,可以作為資源會計有關資源耗費和資源成本等問題研究時的重要參考。科技論文。

發展經濟學專門探討一個國家的經濟如何從落后形態發展到現代化形態的過程和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應該采取的戰略和政策,它注重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性,尤為注重研究不同國家的資源條件、發展階段和國民收入的高低等問題,在探討欠發達國家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投資標準才有資源的最優分配時,著重強調應當根據不同的目標函數和發展階段來選優。在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上,它所涉及的資源分配、用于發展的國內資源、資源的部門分配、外國資源與經濟發展、資本資源與經濟發展、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等問題及其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對全面認識和理解資源會計的對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三資源會計的研究范圍及方位

資源會計作為會計總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具有一般會計的共性,同時,因其反映和監督對象的特殊性,也有其自身的個性。資源會計屬于一種區域性會計,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已經把自然資源與環境核算方法納入國民核算體系的研究優先項目計劃,明確提出要“建立綜合的經濟與資源環境核算體系”,并要求該體系“至少應當包括一個自然資源的衛星賬戶系統”。按照我國有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要求,資源會計主要是“研究完善不同層次(國家、省、縣)自然資源核算指標的體系及定價核算方法”。長期以來,資源會計被劃作為區域性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在核算方式上也是以實物量核算為主,因而,他還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會計。目前在研究范圍的界定上暫時可限定在與自然資源有關的會計問題,研究的立足點既可就某一類別資源會計問題進行研究,也可就某一實體資源會計問題進行研究。

四資源會計的方法基礎

由于資源會計對象的復雜性和資源會計目標要求上的特殊性,資源會計的基本方法就應當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可由資源會計核算方法、資源會計管理方法、資源價值計量方法與資源循環效益考核方法四個部分所構成。資源會計核算方法是資源會計的基礎方法,它主要涉及到通過采用一定的方式來對各種資源的存量和變量進行核算,在形式上有價值核算和實物核算,主要采用價值核算。由于資源會計從本質上講是財務會計的一個分支,因此,其具體方式就不可避免地要沿用財務會計在核算上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會計科目的設計、會計賬戶的設置、成本費用的核算和會計報表的編制等。資源會計管理方法主要涉及到采用一定的方式對資源經濟循環過程和結果進行必要的控制等,在形式上表現為對資源經濟循環各個階段經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記錄、計算、分析、控制、檢查、考核和反饋等各項具體工作。資源價值計量方法是資源會計核算和管理方法的基礎,主要有資源價值評估法、交換價格分析法和統計信息分析法等。資源循環效益考核方法是專門用來對資源循環過程和結果所預定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價的方法。它應當包括資源生態循環效益考核的方法和資源經濟循環效益考核的方法兩個部分,其主要方式是設計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界定考核指標的基本構成因素,確定各因素數據資料的有效來源和確定組織考核的時間間隔等。基于以上認識,資源會計方法的形成基礎主要有:

1.基礎會計學。基礎會計學的基礎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已經成形的會計方法的全面運用,如設置賬戶、復式記賬等,二是部分會計方法的選用,如成本計算方法、折舊的計算方法、費用的攤提方法和稅收會計方法等,三是對部分會計方法的改造,譬如會計報表的方法就應當在財務會計報表基本種類和結構的基礎上,結合資源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改造,根據資源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增設必要項目。

2.相關會計學。相關會計學對資源會計產生的影響主要范圍是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社會責任會計和經濟效益會計等,影響的主要方式有:一是相關會計方法的引入與借鑒,譬如社會責任會計中的計量方法等,二是相關會計方法內容的改造與創新,如環境會計中的環境負債的理論與方法等。

3.統計學。從會計與統計的發展歷史上看,統計方法與會計方法存在著天然的交叉使用的問題。美國著名會計學家利特爾頓曾經指出:會計從數學屬性方面而言,它與統計學是相同的。資源會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滿足其需要的信息,以有助于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提高。這種與通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目的基本一致的特點,就必然會使其方法體系與統計方法存在多方面的聯系。科技論文。

篇5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科學、財務管理理論、會計及審計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獨立調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初步掌握解決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方面問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撰寫畢業論文程序

撰寫畢業論文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選題(選題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題目選定)

畢業論文作為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選題上應理論結合實際,注重實證研究,以反映出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符合培養目標,達到會計學專業專科層次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⒈選題的范圍應根據市場營銷專業要求,盡可能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難易適當,避免過于宏觀的論題。

⒉要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選題應盡可能與實踐有機結合。

⒊要有豐富的參考資料來源。

⒋自擬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須經過指導教師審查、確認。

(二)撰寫開題報告

選題結束后,學生應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寫作格式見附件二。

(三)撰寫提綱、收集資料階段

在做好畢業論文準備的基礎上,擬定論文大綱,即論文寫作提綱。其實質是安排全文的結構,明確論文中心論點,對所論述問題大體安排順序,形成論文輪廓,注意結構的完整性。論文大綱經論文指導教師審查通過后再撰寫初稿。根據論文大綱收集必要的論文素材,為論文寫作做好充分準備。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數字,也可以是圖表、報表、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寫作階段

撰寫論文,修改定稿,是論文的完成階段。這一階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調整結構,推敲論點,潤飾語言和論文援引材料。最后按畢業論文格式要求,打印、裝訂,提交論文。

三、撰寫論文要求(論文統一用A4紙打印)

撰寫畢業論文要求,即是本教學環節應達到的規格,也是考核學生畢業實踐環節的基本依據。

(一)論文質量

1、科學性——指論文內容應反映客觀事物發展規律。

2、創造性——指論文應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是簡單重復前人的觀點。

3、現實性——指論文選題和提出的理論觀點,應反映企業現實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

(二)論文結構

1、引言——提出論文主題,闡述論文寫作意義。

2、正文——提出論點、論據,闡述原理、概念,計算繪圖,論證分析,以揭示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某一課題的本質特征及其發展規律。正文可分段論述。

3、結論——全文總結。根據對主題的分析論證,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論文表達

1、觀點正確,分析透徹,重點突出,論據充分。

2、層次清晰,文字通順,計算準確,打印規范。

(四)論文字數:8000字左右。

(五)論文格式:

第一頁:封面

第二頁:扉頁

第三頁:論文提綱

第四頁:正文

論文題目:黑體,2號字

班級學號姓名(五號字)

內容摘要:*************(五號字)

關鍵字:***************(五號字)

一、題目(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4號字)

(一)子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小4)

*****************************************************************。

1.小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小4)

*************************************************************************。

參考文獻:按引用文獻的順序,編號列后。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文章標題、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頁碼;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月、頁碼;互聯網資料:作者.文章標題,完整網址,年代

四、論文成績評定

按照學院統一要求,由論文指導組的指導老師、評審老師及論文答辯組的老師就寫作過程、寫作論文的質量及答辯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檔給出畢業論文成績。

五、畢業論文撰寫應注意的問題

㈠、學生選題應慎重,充分考慮自身的駕馭能力。論文方向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隨

意更改者,取消答辯資格。

㈡、畢業論文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及畢業實習的總結,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不得抄襲。有抄

襲者一經發現,取消答辯資格。

㈢、論文要求概念清楚、內容正確、條理分明、語言流暢、結構嚴謹,符合專業規范。

㈣、按質按量按期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并做好答辯的準備工作。如未按時間及指導老師的相關要求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取消答辯資格。

六、畢業論文撰寫的時間安排

㈠、畢業論文動員及布置

時間: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在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布置相關內容。

㈡、畢業論文的選題

自2006年9月18日開始進行選題,2006年10月15日前將選定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及時交給班長,未按時上交“開題報告”的視為自動放棄論文答辯資格。

班長將學生填寫好的“開題報告”于2006年10月22前務必交給至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224或222房間,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按照選題指定論文指導老師。

㈢、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提綱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畢業生準時到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與指導老師見面,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寫作提綱。

㈣、論文初稿的寫作

在畢業設計期間,學生應緊密與指導老師聯系,并結合所選題目及實習內容進行畢業論文的初稿寫作。論文初稿必須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

㈤、論文修改

論文最后的修改應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畢業論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導老師可根據學生完成論文的質量自行確定修改次數,學生應按照指導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論文的修改工作。

㈥、論文定稿及上交

論文定稿并完成裝訂時間為2006年12月1日前。在進行論文裝訂之前,必須經指導老師同意,才能定稿及裝訂。裝訂完畢的畢業論文必須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導教師處。

㈦、畢業論文答辯時間及地點

時間: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點: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

七、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論文封面、評閱書、答辯委員會記錄可以從成人教育學院的網上下載

網址:

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附件二: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

附件錄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學生可根據以下為畢業論文的參考選題范圍擬定論文題目,也可超出選題范圍自定論文題目,但須事先與指導老師聯系,經過指導老師同意后才能予以確認。)

一:會計類

1.財務報表附注問題研究

2.上市公司會計制度設計問題探討

3.分部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4.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問題探討

5.會計調整問題探討

6.轉換債券的會計處理

7.合并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8.企業商譽會計問題探討

9.證券市場中的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0.外幣會計問題探討

11.技術進步對會計的影響

12.環境會計探討

13.期貨會計探討

14.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

15.我國會計電算化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

16.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17.企業管理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18.企業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的關系

19.上市公司財務會計特點

20.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要求與特點

21.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管理問題探討

22.質量成本會計探討

23.人力資源會計探討

24.股東權益稀釋會計探討

25.現金流量會計探討

26.資本成本會計探討

27.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28.無形資產核算的若干問題研究

29.企業兼并重組會計問題探討

30.建筑合同會計問題探討

31.財務報告改進問題研究

32.非貨幣易會計問題探討

33.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34.投資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35.財務會計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36.管理會計的控制理論與方法探討

37.管理會計核算系統探討

38.戰略管理會計問題探討

39.管理會計規范化問題探討

40.企業業績評價問題探討

41.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問題探討

42.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43.全面收益會計問題探討

44.金融會計制度問題探討

45.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46.稅務調整后的會計處理問題

47.現金流量表的理論與實務

48.會計管理體制問題探討

49.作業成本會計的原理與應用前景

50.信息資源會計問題探討

51.互聯網與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52.會計信息系統的新思路

53.中國特色的會計問題研究

54.《會計法》責任主體問題研究

55.成本會計發展趨勢問題研究

56.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模式

57.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規范體系研究

58.會計監督體系的研究

59.穩健原則和會計中的不確定性

60.會計模式問題研究

61.中國的會計環境分析

62.中美投資會計準則差異比較與分析

63.非貨幣交易會計處理的中美比較

64.穩健原則在我國上市公司運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65.無形資產會計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66.行為會計問題研究

67.稅務會計問題研究

68.收入確認問題探討

69.論每股收益會計

70.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研究

71.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分析

72.會計造假與會計政策

73.如何加強政府對會計政策的監督

74.會計政策的國際國內比較

75.會計政策內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誠信問題探討

78.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環境分析

79.我國《財務報告條例》和《會計準則》對會計的影響分析

80.責任會計問題探討

81.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的異同研究

82.預算會計改革問題探討

83.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問題研究

84.關聯方交易的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85.長期投資差異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86.所得稅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87.借款利息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二、財務管理及財務分析類

1.跨國公司的外匯交易風險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財問題研究

3.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問題探索

4.企業流動資產管理方法探討

5.流動資產投資總額和結構問題探討

6.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研究

7.企業直接籌資的環境問題探討

8.公司籌資策略

9.我國公司籌資現狀調查與分析

10.我國公司籌資成本調查與分析

11.我國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與分析

12.我國公司籌資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研究

13.公司投資策略

14.我國公司投資決策現狀與分析

15.我國公司投資結構現狀與分析

16.我國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分析

17.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18.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重心及其體系問題探討

19.公司成長性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探討

20.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21.企業失敗預測問題探討

22.企業風險控制問題探討

23.公司理財目的與理財方法間的關系問題研究

24.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研究

25.我國控股公司的實踐及問題

26.資產經營與資本經營間關系問題研究

27.財務管理創新問題研究

28.財務總監制度問題研究

29.論企業資金結構的優化問題

30.負債經營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問題分析

31.企業分立的財務問題研究

32.我國公司在國內和國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國企業債券發行的實證分析

34.資本運營與公司重組問題探討

35.全面預算管理研究

36.公司業績考評指標研究

37.財務預算的新方法與理論

38.財務預算的激勵原理研究

39.財務制度設計的理論與方

40.公司購并的財務分析問題

41.我國公司收購中存在的問題

42.我國公司分立中存在的問題

43.公司治理與公司財務的關系問題研究

44.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45.我國公司財務目標的實證研究

46.我國可轉換債券的實踐與存在問題研究

47.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實證研究

三、審計類

1.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探討

2.試論社會審計的風險及控制

3.論審計監督的地位及對策

4.或有負債及其審計

5.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的問題及其對策

6.論審計職業風險

7.內部控制的制度化與程序化

8.現代企業制度與審計監督

9.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避免與控制

10.關于企業注冊資本登記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1.會計監督與注冊會計師

12.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13.論審計職業道德

14.論審計會計信息聯網共享

15.論注冊會計師合伙制的法律責任

16.中立審計準則之比較

17.審計程序與法律責任

18.論會計信息失真對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影響

19.國有企業年度審計問題

20.審計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資產評估的合法性及應用

22.論審計重要性水平

23.論審計期后事項的處理及審計人員相應的責任

24.論審計信息內涵

25.持續經營能力及其審計

26.審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27.利用計算機審計的問題探討

28.上市公司審計意見實證分析

29.會計估計審計

30.注冊會計師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問題研究

31.我國上市公司審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32.或有事項及其審計

33.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34.審計責任界定問題探討

35.內部審計問題探討

36.管理審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探討

37.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探討

38.離任審計問題探討

四、稅務籌劃類

1.增值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2.營業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3.所得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4.消費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5.稅務籌劃理論問題的研究

附件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2006屆專科畢業生論文題目審批表

專業:班級: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論文(設計)題目

選題內容:

開題報告情況及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年月日

教研室審查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字:

年月日

篇6

關鍵詞 經濟管理 實驗課程 模擬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背景

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要求、培養具有較強應用能力、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經管實驗課程建設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下展開。實驗教學課程是經管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的重要環節。實驗課程與理論教學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尤其在建設以基礎扎實,特色突出應用型人才為宗旨的民辦本科院校, 立足院校傳統優勢,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和完善的實驗條件為保障;構建完整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2 課程建設及內容

2.1 課程體系概要

按照應用型本科辦學定位,確立以學生為本、知識能力并重、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專業技能訓練、專業實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經濟管理學科應用能力訓練為主線,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實驗的方法步驟,在實驗教師指導下較熟練地獨立完成各項實驗,并能掌握數據處理的方法,完成各類論文。根據院校所在的地域性特征,應用型人才培養符合企業實際需要作為實驗教學的理念,并把它體現在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中,貫穿在日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職業能力,使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實踐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強化學生在運籌學、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課程科目的應用能力,建立合理的會計學,企業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學科實訓課程規劃。

2.2 實驗教材的選用

基于實驗教育和理論教學的差異性,在引入一部分外校以及外聘教師優秀實驗教材的同時根據本校教學實際需要,加大自編實驗教材的力度,形成一批適應本校專業定位、內容新穎、貼近經濟發展的教材,包括自編案例討論教材、實驗指導、實訓等。

2.3 實驗教學隊伍建設

(1)提升教學團隊的業務能力,聘用一批有研究能力、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實驗教學任務,選調中青年教學和技術骨干去企業第一線鍛煉和摸索經驗。(2)改善實驗教學隊伍的結構。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法,更好地服務實踐教學、技能培養、職業訓練工作。以紫金學院為例,引進具有多年會計財務從業經驗的某置業集團財務總監,高級會計師郝文老師充實到會計實驗教學隊伍中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3)施行雙導師制,打破理論與實驗教學界限,實行師資互動,解決理論與實驗教學的脫節問題。在實驗報告、小論文、畢業論文等各方面與校外企事業單位中具有實際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導師制度,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2.4 實驗室建設

依托計算機和網絡,經管專業的大部分實驗課程使用統一的平臺。按教學需求從實際出發,合理利用資源,重視教學效果。采購設備和教學軟件系統,從提高利用率出發,配置合理,既滿足教學需求,又不浪費資金重復采購。軟件選購傾向于B/S模式,可以極大提高服務器的使用率,降低因電腦故障而導致教學受到的影響。如simtrade國際貿易實務模擬系統,只需分配給學生登陸號和密碼,即便下課后,學生只要在學院內上網都可以繼續做國際貿易實務實驗。

3 實驗教學的幾點革新

3.1 教學方法

(1)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經驗傳授向啟發引導轉變。鼓勵學生關注生活、深入企業、積極參與生產生活和社會經濟建設。以專業模擬實驗室為基礎,可以安排學生的部分課程到企業去完成,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相結合,學習環境模擬工作環境,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2)增強實驗教學開放性,經管實驗教學系統多為服務器/客戶機模式。利用網絡系統,學生也可以在實驗室空間以外任何有網絡接入的地方做實驗;同時學生不僅在課堂內可以做實驗,也可以在課外時間自主進行。不同專業、不同學時、只要對經管專業領域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申請選做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方案設計和實驗項目。

3.2 教學手段

(1)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電子教案、終端服務技術等現代化手段為實驗教學服務,完善教學資料,把教師講解、示范、投影和動畫等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驗環境中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角色體驗、分析,認識和掌握各項實際業務,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開通經管實驗教學中心網站,通過網絡實驗項目、公布實驗信息和操作規程,可用于實驗預習、課件觀看、課堂錄像觀看、教學效果反饋等,充分共享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生通過各種不同實驗教學方式的學習,達到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優的教學效果。

3.3 教學考核機制

建立新的成績評價體系和考核方法。在方法上,實驗課程改變傳統的答卷考試,采取上機無紙化考試,以社會崗位需要為考核內容,包括綜合素質和行業崗位需要的知識和能力。通過激勵措施鼓勵學生參加行業組織制定的職業能力證書和國家統一從業資格證書。例如,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結合國家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大綱要求,確定考核內容,對于已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同學,可以免修會計電算化、會計政策法規等課程。

增加實踐考核的內容,部分課程實行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由于平時上機也要進行實踐考核,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強,更加注重實驗及平時的實驗模塊內容的練習。有些課程實踐考核比例是100%,比如紫金學院開設的國際商務模擬實習課的基礎理論已安排在專業基礎課國際貿易和專業課國際貿易實務中學習過,因此這門課的主要任務是國際貿易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學生能夠自學,老師只要適當加以輔導就行,學生其主要精力放在實際應用,內容安排注意實用性,明顯增強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應手。

篇7

物流企業論文寫完了那么我們就要著手寫物流企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了,我們在論文當中引用的論點、數據、學術研究等,這些都是要在論文末尾列出參考文獻的,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物流企業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欣賞。

物流企業論文參考文獻:

[1]盧奇.中小物流企業信息管理系統設計[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9(10)

[2]趙新慧.零擔物流運輸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交通信息與安全.2009(01)

[3]咸大鵬.改進的醫院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09

[4]顏菲.現代網絡教育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09

[5]秦殿軍,周立軍.中小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19)

[6]蔣楠.基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會計信息系統重構研究[D].廈門大學2008

[7]牛紅霞.中小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08(05)

[8]董耀華,謝宏,姜文博.基于RFID的物流運輸管理系統的構建[J].電子設計應用.2007(07)

[9]彭江平,李賽娟.信息集成環境下會計業務流程的自動處理技術[J].財會月刊.2007(14)

[10]盧宏偉.第三方物流企業集成一體化信息平臺體系的設計[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7(05)

[11]尹黎.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評教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1

[12]孔令波.制造業管理型信息系統評價體系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6

[13]楊華.醫療保險定點醫院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08

[14]董繼睿.高校就業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08

[15]王濤,陳玉蓮.運輸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物流科技.2007(05)

[16]羅聞泉.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2)

物流企業論文參考文獻:

[1]滕旭達.東陵供電分公司ERP系統研究[D].東北大學2011

[2]喬保科.BG公司財務成本系統改造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東北大學2011

[3]熊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成本研究[D].東北大學2009

[4]王瑩.武漢鋼能電氣有限公司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開發[D].東北大學2011

[5]艾傳美.跨省域中小物流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D].東北大學2012

[6]李存磊.省內范圍的中小物流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D].東北大學2012

[7]高藝影.拌合企業ERP環境下成本管理系統建立與設計[D].東北大學2009

[8]楊秀云.基于價值鏈分析的投資決策方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0

[9]王維國.中小型連鎖超市配送中心配送管理系統的設計研究[D].東北大學2008

[10]王沁.富宏集團ERP-財務供應鏈系統方案設計研究[D].東北大學2008

[11]郭靜.基于XBRL的財務報表分析系統設計與開發[D].東北大學2007

[12]趙常生.基于C/S模式的會計模擬實驗系統設計與開發[D].東北大學2011

物流企業論文參考文獻:

[1]李蘇劍.鋼鐵行業物流系統建設綜述[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8(04)

[2]宋紀偉.中小企業銷售物流模式選擇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6

[3]韓影.春雨公司汽車銷售物流模式改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

[4]王福生.天脊集團銷售物流系統的分析與改善研究[D].天津大學2008

[5]李立偉.制造業銷售物流精益設計[D].北京工業大學2007

[6]許鋼.寶鋼銷售物流管理及其信息系統構建研究[D].東北大學2008

[7]侍青發.淺論馳騁集團銷售物流[D].內蒙古大學2007

[8]殷志宏.鋼材銷售物流市場主體功能定位研究[D].同濟大學2008

[9]邴吉云.鞍山鋼鐵公司鋼鐵銷售物流的優化與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9

篇8

一,課程名稱:(會計畢業論文)課程負責人:

二,學時與學分:14學時14學分

三,適用專業:會計本科專業

四,課程教材:無

五,參考教材:無

六,開課單位: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系

七,課程的目的,性質和任務

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八,課程的主要內容

論文選題;

查閱相關資料;

撰寫論文提綱;

修改論文提綱;

撰寫論文;

修改論文;

論文定稿.

九,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

1,學生應在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應觀點明確,材料翔實,結構合理嚴謹,語言通順.

2,畢業論文選題應在所學專業范圍以內,其形式可以是學術論文,也可以是調查報告.

3,畢業論文要求卷面整潔,字跡工整,使用正規稿紙,字數不少于15000字,正文前必須附有寫作提綱.

十,說明

1,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寫作態度和論文質量給出建議成績;

2,經過口頭答辯,由答辯小組根據畢業論文與答辯情況給予評定成績;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標準:畢業論文成績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優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觀點明確,能深入進行分析,并有獨到見解.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工作或學術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中心突出,論據充足,層次清楚,結構合理,語言流暢.答辯中回答問題正確,重點突出,語言簡練.

2,良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明確,分析比較深入.中心明確,論據較充足,層次清楚,語言通順,結構合理.答辯中回答問題正確.

3,及格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基本上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但內容尚欠充實.中心論題較明確,材料較充足,具體但不夠典型.尚能聯系經濟工作實際,但論證不夠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條理,一定的論據,文字尚通順.答辯中回答問題基本正確.

4,不及格

不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或在經濟理論上有原則性錯誤,未掌握已學的有關專業知識,技能差.文章無中心,層次混淆不清,主要論據短缺.論點論據脫節或嚴重搭配不當.抄襲他人文章,成果,書籍者.凡具有以上條款之一者,應判為不及格.在答辯中對大多數問題都不能正確回答者,也應判為不及格.

十二,學時分配

全脫產學習的學生畢業論文在第七學期末布置,第八學期完成寫作和考核工作.

會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會計改革必須與經濟改革同步進行,實行會計模式的重大轉變,以促進工作的全面發展和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

一、現代會計的內涵及特點

會計是以憑證為依據、以貨幣為主要量度,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控制在生產過程的資金運動,旨在提高經濟效益,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和價值管理活動。會計既是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進行價值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必須遵循真實性、一致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原則:

1.真實性。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會計要進行核算,取得和填制憑證,經審核后,以合法的憑證為依據,按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在帳薄上進行登記和反映,以保證提供真實的正確的會計信息。

2.統一性。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會計,主要是進行價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夠用貨幣表現的方面。以實物量度作為貨幣量度的基礎,有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尺度,把各種性質相同或不同的經濟業務加以綜合,對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觀念總結”。

3.連續性。連續性是指會計對發生的經濟業務,要按照其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不間斷地進行記錄。

4.系統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匯總,然后進行系統地加工處理,以便提供各種有關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全面反映其來龍去脈,加以記錄,同時,所屬會計應當反映的經濟業務,都必須全部加以記錄,不允許遺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近年來,會計工作發展變化很迅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為:[/b]

1.內涵的變化。由于會計的地位、作用增強和對會計的要求日益提高,從而使會計的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發生了三個明顯的轉變,即由原來主要對外編送報表、報告財務狀況轉向對內加強管理;由原來主要是事后核算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時進行;由原來的主要是反映情況、提供信息,轉向綜合提供并運用信息,干預生產、推動經營和參與決策。

2.會計方法發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現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標準成本、變動成本、彈性預算等。同時為了滿足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的需要,會計方法中還增加充分運用高等數學、運籌學等數學工具和分析方法,進行預測決策工作。

3.會計工作組織變化。改變過去那種單純按管理職能建立起全面綜合管理體制,主要圍繞投資、利潤、成本三項目標建立起的各級責任中心來組建會計工作,以實現其全面經濟核算的功能。

4.現代新技術的運用。由于會計任務、方法、工作組織發生了變化,對會計數據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數據提供的及時性、數據運算的精確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復雜化。因此,電子計算機一問世,就很快被應用于會計數據處理工作中,出現了會計電算化,并在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會計工作的現狀

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一直重視會計工作,自1985年制定會計法以來,對我國會計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我國會計現代化進程。中國會計現代化從本質上講是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結合的問題。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于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于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實現中國現代化,首先要會計現代化。會計觀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觀環境制約的,并受管理的對象及要素、手段的影響。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會計觀念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觀念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會計觀念只有受到時代的、客觀條件的沖擊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為主的新的觀念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實現中國會計現代化,要求會計理論現代化。會計理論現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預測和解釋,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積累和分析,準確科學地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科學、合符邏輯地預測未來。第三,中國會計的現代化要求會計研究角度的現代化。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的參照系統,由過去縱向比較轉變為縱向與橫向比較,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以及國內與國外的比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工作,并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為實現三個面向作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為經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明確規定必需依法辦理會計事務,同時,又加大了對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懲治力度。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并給予法律保護,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嚴禁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些規范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推動會計工作規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將進一步加速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會計法律制度,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發揮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況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會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會計秩序比較混亂。

1.條線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條而行于塊,也就是說,出臺的法不能說少,著書立學的學者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于企業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于地方政府,塊強線弱。

2.執法檢查之彈性化。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系等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檢查中發現一企業有意偷漏稅X萬元,處理結果:鑒于被查單位態度良好,考慮到實際困難,免去罰款而補交較少的款數等。

3.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占著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會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

4.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可如今在輿論導向上卻重效益輕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先進事跡時,有關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比比皆是,而在維護法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少得可憐,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三、加強會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經濟管理,嚴格規范會計工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會計在經濟工作的作用,加強工作,建議如下:

1.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要繼續貫徹好各項財務制度和“會計法”,保證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實。各級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人員,要深入一線,研究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情況,指導和幫助企業執行好新制度;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新的核算方法,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深化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改革。會計人員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改革還尚未全面展開,政府部門對會計管理的職能、方式仍需進一步轉變。因此,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會計管理體制。

2.繼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不僅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方面,也是轉變會計管理職能,保證會計規則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要不斷宣傳、學習、貫徹會計有關法規,采取切實措施,認真查處會計規則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規制度貫徹實施的同時,積累經驗,使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具體化,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

篇9

摘 要:近些年,隨著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政府明確提出將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一時間低碳經濟下的綠色會計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探究熱點。論文在綜述了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低碳經濟下綠色會計的發展現狀,發現其在我國發展中存在的諸如綠色會計理念并未確立、綠色會計體系不成熟、綠色會計發展的監管不足、專業綠色會計人才匱乏等問題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和原因提出有意義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會計;利益相關者

一、引言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低碳經濟主題躍然成為學術界探究熱點,中國政府在2009年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中明確提出將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為國家長期戰略,并嚴格制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約束性指標,將低碳經濟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可見,低碳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中國經濟進入低碳經濟時代。

在中國,綠色會計的發展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它涉及了情況十分復雜的各個方面。綠色會計并不僅僅是會計行業的問題,也是針對現階段的主要社會、環境問題應運而生的主要內容,它是以政府和企業合作為前提,需要政府對其進行大量推廣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做好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文獻回顧

發達國家對于綠色會計(早期稱為環境會計)的定義研究起步很早。英國學者比蒙斯(1971)在期刊《會計學月刊》上就發表了論文論述了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的研究。而在1973年,馬林討論了污染的會計問題,這是兩篇開啟綠色會計研究的文獻。Stewart Jones(2008)最早提出了“碳會計”這一全新的定義,他定義了碳排放會計,認為碳排放會計是將碳排放及其排放權交易和相關鑒證等的會計問題的統稱。Alan Mann(2012)認為將碳成本與實際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量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成功應對全球氣溫升高造成的威脅。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會計從業者開始對綠色會計展開了研究與討論,但遺憾的是由于環保意識欠缺,導致整個社會對其關注度很低。中國的綠色會計理論是從介紹發達國家綠色會計的研究情況為起步點。在綠色會計的袁增申(2011)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強調綠色會計是一門具有傳統會計特征,更兼有可持續發展觀的哲學特點的綜合科學。

三、低碳經濟與綠色會計

低碳經濟顧名思義就是要將“低碳”和“經濟”歸集于一體,它是現代社會在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實現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低碳經濟具有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程度低等三大基本特征,其核心在于兩大技術分別是能源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

綠色會計又可以稱為環境會計,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國家。傳統會計將能源和原材料等歸入了成本,但并沒有將環境成本核算到其中。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不同,它運用了綠色理念對傳統會計理論體系進行進一步整合,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獨立的核算與控制的綜合管理。

綠色會計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來看綠色會計的提出,是因為機器化大生產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全球氣溫升高、社會經濟發展遭到環境的威脅的背景下而造成的,綠色會計的提出是為了跳出傳統會計的局限性,為經濟模式的轉變服務,堅持走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就是為了實現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綠色會計體系的健全。

四、低碳經濟下的綠色會計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綠色會計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綠色會計對于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以及環境污染的現狀的改善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綠色會計牽涉到一系列的復雜問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境。

綠色會計的體系還沒有完全成型。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水平,所以還有許多環保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綠色會計體系需要較長時間的理論構建和反復實踐證明才能夠完整地建立起來,在這段體系構建的時期內必然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綠色會計事務的混亂。

綠色會計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存在諸多漏洞。環境污染長期得不到解決,與政府的監管力度密切相關,綠色會計制度的發展也缺乏相應的監督,導致了發展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國的綠色會計發展水平,需要政府、社會以及企業自身的廣泛參與,對綠色會計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

企業對于綠色會計的了解不夠深入,在目前的外部環境下也不夠重視綠色會計相關人才的儲備,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方法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規范等問題。但是,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我國的綠色會計理念提出的時間不是很長,在企業內還沒有完全確立,綠色會計的體系還不夠完善,其概念也還沒有被人民群眾廣泛地熟知。

五、政策建議

(一)強化利益相關者綠色會計意識

對于企業來說,由于其經營活動具有外部性,尤其是有些制造型企業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排放到環境中會產生污染,產生負的外部性。綠色會計制度的實施通過影響企業的成本對企業的經營決策產生影響,管理者在做出決策時就必須要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從而在源頭上達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目的。對于公眾來說,要提高他們的綠色會計意識,可以通過媒體的宣傳來達到效果,例如在電視上投放公益廣告,在網絡上積極宣揚環保小措施,以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健全會計準則,完善綠色會計體系

要保證我國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綠色會計體系就是實現這種發展的基礎。積極引導企業實施綠色會計制度,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鼓勵企業的會計制度改革,根據研究出來的綠色會計理論框架,補充具體的綠色會計實施制度,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要,積極實施綠色會計核算制度對促進企業建立科學完善的綠色會計體制有巨大的作用。

(三)加強利益相關者監督力度

加強對于綠色會計實施過程的監管,需要針對各個階段的不同情況分別進行,不能夠一刀切,以免對企業造成不良的影響。企業每年獨立編制環境報告書,對綠色費用和收益、資源資產和折耗等表內信息,以及廢棄物利用水平、環境規定落實情況、質量狀況等表外信息進行披露,而且要結合多個專業領域的專門機構對此加以評估和審計,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

參考文獻:

[1] 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J].會計學月刊,1971,(3):24-28.

[2] 馬林(J.T.Marlin).污染的會計問題[J].會計學月刊,1973,(2):18-22.

篇10

關鍵詞:行業特色;會計學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275-3

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強的應用型學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會計理論與方法,更要培養學生應用會計理論與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到校外企業實習,是過去多數院校習慣采用的一種會計實踐教學方法。但由于企業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數企業一般不愿意接收會計本科生的專業實習。即使有些企業接收了,由于指導老師擔心出現賬務處理錯誤,也不愿意放手讓學生操作,學生在實習單位很難接觸到原始的會計資料,動手能力得不到鍛煉,校外會計實習收效甚微。因此,對包括行業特色院校在內的本科會計教育而言,完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整合會計實踐教學內容、搭建會計實踐教學平臺,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會計方法與技能越來越重要。

一、行業特色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育面臨的挑戰

行業特色高校主要指那些源于行業管理,在世紀之交高教管理體制改革中劃入教育部特別是省區市為主管理的原行業部門所屬高等學校(高文兵,2007)。這些高校達到500多所,具有顯著的行業辦學特色與突出的學科群優勢,大多數開設了會計學本科專業。新時期,我國行業特色院校會計學專業積極利用自身的辦學資源和條件,在發展目標定位、發展路徑選擇、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服務行業與區域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在創新辦學模式、拓展辦學空間等方面顯示了一定的特色。同時,行業特色院校會計學專業發展中的困境也日漸凸顯,具體表現在:

1.人才培養路徑面臨挑戰

行業特色院校原有的行政隸屬關系已不復存在,原有的資金鏈條發生裂變,與原行業部門和行業組織的聯系變得松散。會計學專業緊貼行業實際經營業務、挖掘或獲取行業第一手經營資料進行專業教學的優勢逐漸喪失,以行業企業為依托的校外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面臨嚴重挑戰,實踐教學的“實”效要打一定的折扣。

2.培養規格難以適應行業發展需要

行業特色院校存在的價值或主要任務在于培養行業發展急需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然而,隨著專業數量的增加、招生規模的擴大以及人才培養口徑的拓寬,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及工程能力的訓練出現弱化傾向,難以滿足行業企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更多的是考慮通用會計技能的培養,忽視了職業道德、心理抗壓等非智力素質的潛在影響,參與行業經營分析的能力與深度不足,實踐教學的內容、重點及方法體系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3.會計本科教育在激烈競爭中處境艱難

由于原有的行業競爭優勢被打破,行業特色大學面臨來自綜合大學、傳統財經類院校及其他類型大學的嚴峻挑戰,辦學時間較短的會計學專業很難在短期內形成優勢,在大眾化或特色化之間搖擺不定,在培養專業人才和拓展學生綜合素養之間左右為難,在重理論與強實踐之間彷徨,制約著會計學專業辦學質量的提升。

二、行業特色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戰略導向

建立符合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充分體現“強化應用、重視實踐、突出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科學地設計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使之整體貫通邏輯順暢。

1.特色戰略

依托行業協會及其企業開展資源共享,探索會計實踐教育與行業經濟結合的新途徑,是會計專業特色辦學戰略的重要體現。行業高校會計學的特色在于對行業業務的深入分析與反映,也是其競爭優勢所在。走與行業契合的特色型發展道路,不僅是行業高校會計學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支撐行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徐虹,林鐘高,2008)。彰顯行業特色的會計辦學之路,有利于行業特色高校會計實踐教育準確定位發展方向,合理設置培養方案,促進會計實踐創新。以價值提升為目的,將會計功能與特定行業(產業)的價值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追蹤、核算、預測、評價行業價值鏈,對行業資金的流量、流速、流向及可能產生的裂變進行預警,引導企業管理人員及時調整戰略,可以促進資金流動的合理和優化。

2.聯盟戰略

行業特色高校會計學專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開展全方位的產學研合作,建立牢固互利的產學研聯盟。全方位開展產學研結合,就是要與本行業的骨干企業建立廣泛的、緊密的合作關系,熟悉企業的經營流程。從基礎研究的探索到應用研究的開展;從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攻關,新技術的開發,到系統集成和成套技術;從日常的經營活動到重大的戰略投資,從產品成本的核算到管理費用的歸集,均可以找到會計的用武之地,這也是培養會計實踐能力的絕好方式。行業(紡織、化工、冶金、機電、建筑、地質、石油、農業)特色院校會計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繼續汲取“思維嚴謹,長于動手”的校園文化,打上了深深的“行業烙印”,塑造出兼具行業素養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3.階梯戰略

提出構建“梯度進階式”即“階梯戰略”實踐教育模式,強調堅持以學生為本、個性化發展和循序漸進的規則,在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能力、特長的差異,構建(期限、內容、側重點)柔性化、階梯式的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機制,做到圍繞所在行業業務流程反映、監督與優化的需要,實現因材施教、因時施教與因境施教的融合。行業特色院校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假期行業認知體驗―行業素材案例分析―行業經營會計模擬實驗(含手工模擬與計算機模擬)―行業特色會計崗位實習。即從行業認知實習,到會計參與式行業實習,再到會計診斷式行業實習,逐層深入。

多年來,行業特色高校的會計學專業教育對區域、行業會計管理活動發揮了引領性和支撐性的作用。例如,圍繞企業戰略,將價值創造、企業戰略與財務管理的重構有機結合,構筑財務戰略理論體系和實施系統,并將其有效地應用到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弘揚傳統優勢加強與行業契合,走特色型專業發展道路,不僅是行業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育的需要,也是優化行業高校會計教育結構和支撐行業會計持續發展的需要。

三、行業特色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的設置

行業特色院校多數屬于以工科為主的大學,實驗基礎設施優良。若充分利用工科的硬件基礎合理制定實踐能力培養計劃,就可以揚長避短,克服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固有弊端,鍛造出新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式,適應網絡信息時代對會計人才技能的要求。因此,行業特色院校會計學專業的實踐課程應當著力培養基于行業經濟活動的會計處理與分析能力,以更好地服務行業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OA 軟件基礎應用》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上機操作,使學生掌握OA 的基本方法與技能,熟悉文字處理、EXCEL、POWERPOINT等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應用。

《會計學原理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初級會計學課程設計》,使學生熟悉手工賬務處理使用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等基本的會計工具;掌握會計憑證的填制方法;掌握賬簿的登記方法和要求;掌握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賬務處理程序與要求;掌握基本會計賬戶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熟悉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及其編制方法;熟悉利潤表的結構及其編制方法。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較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存貨的核算;掌握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核算;掌握借款、稅金以及其他流動負債的核算;掌握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應付債券的核算;熟悉各項生產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計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費用及利潤形成與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潤表的結構,掌握利潤表編制方法;熟悉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掌握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熟悉現金流量表的結構,掌握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ERP課程設計》包括手工環境的ERP沙盤模擬實驗和計算機環境下的ERP軟件模擬實驗。通過本課程設計,使學生對企業運營管理有一個全面的體驗,對企業戰略和關鍵成功因素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學會運用戰略眼光審視該行業的業務決策和運營活動,學會使用資金預算、財務數據處理、財務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蹤企業運行狀況,樹立適時調整企業發展方向的戰略觀念以維持公司創造價值的持續能力。

《財務分析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該課程設計要求結合ERP 課程設計所形成的“模擬公司數據”以及“ 財務分析”課程,運用EXCEL等計算軟件,建立財務分析模型,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形成系統的財務分析報告。

《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安排在最后一學期,要求學生到行業內相關企業的財務部門實習。通過實習,熟悉行業內企業的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狀況,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收集相關材料。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財務視角探討該行業經營活動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完成論文資料的收集整理、論文大綱的擬定、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等工作,以行業為依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技能。

四、行業特色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

為了保證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實施,行業特色院校應積極整合現有的實驗教學資源,構建包括會計手工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ERP 實驗中心等在內的專業實驗平臺。

1.會計手工實驗室

會計手工實驗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環境下的會計業務實驗。各行業特色院校可以根據本校的特點,采用與行業業務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如:(1)每個學生獨立完成模擬實驗內容。即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該行業內某企業的模擬業務,每個學生從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總賬、明細賬、日記賬、計算成本、利潤到編制會計報表整個會計核算過程進行系統操作。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獲得每個會計崗位的模擬訓練,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個企業的會計業務。(2)分組、分崗共同完成實驗內容。即將會計手工實驗室布置成一個模擬財會中心,分設若干個會計崗位,在每個崗位上標出崗位名稱及職責,規定每個崗位任務與職責等。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增強會計實驗的仿真性。

2.會計電算化實驗室

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主要安排計算機環境下的行業經營活動中的會計業務實驗,涉及會計學專業教學中的全部課內實驗。例如,《管理會計》課內實驗的內容主要是以解決管理會計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使學生在分析和解決管理會計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Excel 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決行業具體經營業務的技能。《會計信息系統》課內實驗要求學生根據手工操作環境下實驗指導書所提供的行業經營活動的原始數據,借助財務軟件完成憑證錄入、賬簿數據生成和打印報表等工作,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的區別與聯系,學會運用通用財務軟件記賬、報表輸出等基本操作。

3.ERP 實驗中心

ERP 實驗中心主要安排手工環境下ERP沙盤模擬實驗和計算機環境下的ERP軟件模擬實驗。ERP 沙盤模擬實驗課程的開展主要是針對該行業中一個特定的模擬企業,把戰略規劃、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組織、物資采購、設備投資與改造、財務核算與管理等該模擬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設計為ERP模擬實驗課程的主體內容,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一系列的約束條件,由學生組成該行業中若干個相互競爭的模擬企業,通過模擬企業3―5年的經營,使學生在分析行業市場、制定業務戰略、組織生產、財務管理等一系列活動中,領悟科學的管理規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計算機局域網絡環境下的ERP軟件模擬實驗主要是利用ERP軟件提供的包括資金、供應、生產制造、銷售、人力資源、OA等整套系統軟件,以行業企業經營業務為實例,使學生能夠實景模擬該行業從采購、生產、銷售等企業經營流程,身臨其境地模擬行業經營活動中的資金處理與運作,把握ERP的核心理念,培養有效服務于行業經營活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高文兵.新時期行業特色高校發展戰略思考[J]. 中國高等教育,2007,(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