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8:05: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學實踐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分析化學任務驅動
分析化學是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對后續的專業課程如藥物分析等的學習起到了支撐作用。由于該課程理論知識多且雜,內容抽象,教學課時較少,學生普遍感覺學習困難,教學效果有限。如何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利用新的教學手段,實現有效教學,成為我們的關注點。數字化時代,信息化的普及不僅改變了人們生活與學習的習慣,也在深刻地推動著課堂教學的轉型與突破。當學生和老師處在同一個信息環境中的時候,以傳授知識、答疑解惑、習題演練為主的傳統課堂,與學生們持續學習的激情與向往漸行漸遠,僅僅依靠在課堂吸引力、策略方法上做改進,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運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來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開發大腦的潛能、學會透過知識獲取智慧、學會有勇氣面對未知世界的未知問題,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本文以藥物分析課程重點內容色譜法概述為例,探討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分析
第一,目標分析。色譜法是現代分析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應用非常廣泛,在《中國藥典》中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是課程的重點內容。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使學生掌握色譜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色譜法的理論基礎;能進行簡單的色譜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第二,學情分析。授課班級的學生為藥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高職二年級,具有一定的理論學習的基礎,動手操作能力強,有一定的團隊協作意識。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方法欠佳,想學不會學,且很難隨時得到幫助。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我們建立了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互動平臺,依托該平臺和網絡學習環境,運用信息化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及手段,采用任務教學法,加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力求實現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二教學實施
“講給別人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為了使學生能學會自主思考,主動學習,根據本節課特點,并結合翻轉課堂理念,我們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技術,把任務和任務準備置于課前、評價拓展留在課后,集中寶貴的課堂時間解決最關鍵的問題。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支持。1.學習任務。為了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對本節課內容有具體了解,不浮于課本中的文字,需要有具體的學習任務書。因為首次介紹色譜法,學習任務的確定對以后教學的展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任務書需要考慮到學生基礎,既能通過任務書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又不會出現因為太難不知從何下手的情況,便于學生具體操作。教師提前把任務書上傳至課程的教學平臺,督促學生按照要求開展自主學習,同時利用平臺與學生就困難問題展開討論。2.實施學習過程。第一,任務分解,學生分組。把本節內容分為色譜法分離原理和分類、色譜法基本概念、色譜法定性分析、色譜法定量分析4個學習項目。每10人左右組成一個小組,每組學生認領一個學習項目。第二,確定組長,分析任務。小組成員確定后,選出組長是關鍵。如果只是通過學生選舉,通常組長都是綜合素質較為突出的學生,承擔組內的大部分工作,但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因此,教師綜合每次小組活動情況指定組長,為每位學生提供鍛煉綜合能力的機會。各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分析任務并初步制定學習策略,做好分工并詳細記錄上傳至教學平臺。第三,搜集資料,互動學習。傳統的教學活動多是課堂上的老師教和學生學。色譜法理論知識多、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學效果事倍功半。數字化教學資料的出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材內容成為完成任務所需的骨架,而所需要的血肉則需要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和圖書資源搜集補充。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適時在教學平臺上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料,比如企業液相色譜儀培訓資料、重點內容微課、圖庫、案例庫等,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自學理解程度;推薦的一系列優秀學習網站和圖書資源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充分利用教學平臺的手機版APP,保持師生間的有效溝通,隨時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對于各組的進度,教師也是通過互動教學平臺及時了解。各組在規定時間上傳學習進度,教師及時進行反饋,保證學生各司其職,都能得到鍛煉。第四,準備課件,深入理解。課件制作,不僅督促學生深入研究關于色譜法的新知識,也是對可能涉及的舊知識的應用。學生在前期搜集到的各項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課件的制作。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小組的討論修改,學生都能在現有分析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做到直觀形象、利于理解。例如,有的小組利用專業色譜網站上制作的動畫,說明色譜法重要的基本概念的定義,擺脫了此前枯燥的文字介紹。對該節教學難點色譜法分離原理,學生利用PPT的動畫功能自制了動畫,演示了混合物在色譜柱中的分離過程,使原本通過描述不能理解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在眼前,突破教學難點。而色譜法的定量分析是色譜法的教學重點,學生通過DryLab軟件模擬了用色譜法進行分析的實驗過程,不僅突出了這一教學重點,而且啟發了學生的思考。第五,課堂展示,總結提高。經過充分的準備,在教師的把關下,各組派出代表進行授課,展示本組的任務完成情況。第一組在分類的介紹中,通過思維導圖軟件清晰地列出了色譜法的幾大種類,還展現了現代色譜的發展歷史和重要作用。第二組結合實例,形象地介紹了各個重要概念。為了避免知識過于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學生充分利用了搜集到的動畫軟件,模擬色譜原理,展開實時互動和現場講解,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第三、四組把應用于藥物的分析實例相結合,介紹了基本的分析方法,并通過模擬軟件的輔助進行現場分析,使知識形象化。各小組的展示內容猶如一粒粒珍珠,需要教師的總結作為一根線把它們串在一起。在總結中教師對各小組的展示進行評價,對不當內容如給予糾正,對忽略的內容進行補充,保證學生對色譜法基本概念這一節內容有完整清晰的理解。通過總結講評,學生收獲了成就感,提高了學習興趣。第六,應用拓展,查缺補漏。學生有了前期運用信息資源自主學習的基礎,教師進而提出具體藥物的色譜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項,既讓理論知識得到了延伸,又為相關專業知識的討論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在文獻數據庫的檢索,發現色譜法在現代藥品檢驗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細讀相關論文,并撰寫筆記上傳到學習平臺的討論空間,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加強了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有效銜接。學生在教學平成本節內容的測試,查找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鞏固提高。而教師根據測試情況,對薄弱環節加強指導。3.評價學習效果。課后各小組上傳課件和總結性材料,交流學習心得。最后,學生在教學平臺上針對本小組成員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自動形成小組互評成績;教師根據學生承擔的任務和完成情況、自測成績等給出教師評價成績;教學平臺自動記錄學生參與討論的活躍度、電子資料學習程度等情況形成過程性評價成績。這三者構成了本次學習的綜合成績。平臺上的成績排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性學習氛圍。
三教學效果反思
分析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理論多而且抽象,學生學習困難。通過引入演示動畫等多種信息化資料,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增加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實現了學習資料共享、師生和生生的實時互動和教學效果的多元高效評價,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經過實踐證明,把信息化技術合理地應用于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吳志芳.依托慕課理念探索我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5(21)
[2]劉颯.翻轉課堂及其在中國應用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李爽,鐘瑤,喻忱,等.基于行為序列分析對在線學習參與模式的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7(3)
[4]朱宏潔,朱贅.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8)
篇2
關鍵詞: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優化
《禮記•樂記》中描述,“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音樂作為特殊的藝術門類,蘊含著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以唱為基本表現形式,直抒胸臆、陶冶情操。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起步階段,對社會的認識與感知尚欠,思想情感還不成熟。班級合唱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小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現狀
班級合唱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可觀的實踐意義,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支持。新課程改革標準下,縱觀我國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已取得了諸多成效,未來發展前景好。就客觀角度分析,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依然存在不足,最終導致收效與理想狀態差之甚遠。班級合唱教學作為一項體系化工程,對音樂器材配備有著較高的要求。目前,在國家教育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小學音樂教學器材配備雖有明顯改善,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滯后、閑置現象,其功能和價值未得到有效挖掘。從教學質量上來看,由于應試教育觀念禁錮,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內容、方法設置較為單一,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和體現不足,影響了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二、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優化策略
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優化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一)優化教學選材。從教育的維度講,創新與實踐是其實現發展目標的關鍵所在。在日常的班級合唱教學實踐中,由于個性差異的客觀存在,學生歌唱水平參差不齊,加之自身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對合唱成功的體驗不夠,直接影響了他們對美的感悟和認知。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從合唱歌曲選材上從簡、從優,以學生興趣為著手點,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驅動力,并合理配置各聲部人員,增強其存在感、榮譽感,繼而引導學生感知音樂魅力。以人音版一年級上冊第四課《動物說話》為例,原有單聲部旋律簡單,容易引起學生的枯燥感,而在編者的二度創編之后,其生動活潑性逐漸凸顯,使學生演唱意猶未盡,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自主學習習慣。(二)創新教學方法。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是一種團隊精神風貌的表現藝術,其立足點在于培育學生音樂知識、聲音技巧、情感認知等綜合素養,這亦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單一形式的教學已經難以滿足需求,應從不同層面提高學生合唱素質。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可采取分層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發展實際,在秉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上,制訂科學合理的規劃,協調好重難點配比關系,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同時,小學音樂教師還可引入合作競賽,即將學生群體分為幾個合作小組,選定合適的合唱歌曲,由各小組分別進行演繹,并作出及時恰當的指導。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一定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演唱熱情。(三)改善教學環境。物質環境及師資環境匱乏是現階段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對此,學校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準確定位班級合唱教學的價值和功能,并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增加相關投入,購置足量、先進的音樂設備,以滿足教學需求。同時,制訂完善的教學資源分配制度,合理調配使用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學生發展服務。在師資環境建設方面上,學校需積極引入素質教育理念,進一步明確班級合唱教學目標及要求,并重新審視既有師資結構,善于發現其中的不足,繼而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活動。在此過程中,學校可邀請業界專家及其他優秀教師等組織會談,及時更新音樂教師認知,夯實其學識基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開展相關工作尤為必要。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小學音樂教育實踐存在差異,本文作出的研究尚有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學術界的大家持續關注小學音樂教育發展,深度剖析班級合唱教學的價值及現狀,并針對其中隱存問題,提出更多有效優化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教化功能,引導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作者:蒲玉鳳 單位:甘肅省禮縣城關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王亞紅.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7(4):175-176.
篇3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國網民數已達到2.1億人。中國網民數增長迅速,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萬,年增長率為53.3%。目前中國的網民人數略低于美國的2.15億,位于世界第二位。
作為以Internet為平臺的電子商務其網上購物和網上銷售又是商務平臺工具的重要體現。2007年12月,中國網民網絡購物比例是22.1%,購物人數規模達到4640萬,而美國2006年8月網上購物的比例已達到了71%。
據統計,1998年全球電子商務貿易額為30億美元,2000年為900億美元,到2001年達到1200億美元,到2005年,這一數字達到了8000億元。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其交易規模已由2000年的771.6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4075億元,年增長速度45%以上。
據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
二、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建設現狀
電子商務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性學科,其涉及面廣,實踐要求高,但其在我國發展時間卻很短,這使得電子商務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相對薄弱,可謂處于“年輕”狀態。所以關于電子商務課程體系應如何建設,教學內容應如何確立,實驗方法應如何改進等一系列問題便接踵而至。
由于電子商務涉及經濟、管理、法律、技術、物流等各個方面,所以各高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首先定位就未明確,無法結合自身特點與優勢。正因為該學科的交叉性,而被部分學校理解為簡單的“學科拼湊”。以至于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在面臨擇業時出現,“找技術類工作不如IT類專業,找商務類工作又不如管理類專業”。盡管從我國當前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我國需要大量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而另一方面卻是大量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于大學生平均就業率水平。
其次,教學教材良莠不齊,電子商務這一概念由國外引進,因此現在高校書籍來源一是國外原版引進或中文翻譯,二是國內學者自己編著,第一類教材可讀性不強,甚至有部分學校為求與國際接軌,強制引進原版外文教材,而不結合學生實際水平,以至于學到最后,弄的學生云里霧里。第二類教材也大部分是由國內學者參照第一類教材編寫而成,一些概念和理論過于陳舊,筆者曾經歷過,在學習計算機基礎過程中學校用的教材竟然還是90年代初出版,像這樣一門富有時代特征的學科,很多過時的概念和技術在現如今很難與實際要求相適應。另外國內大部分教材也都局限于概念的介紹,至于實際生活中的能否適用,交易細節等則很少有見涉及。
另外,專業教師的缺乏也是制約電子商務建設的一大瓶頸之一。現在教授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師中大部分是從事其它專業的教師,如IT類、管理、經濟類等。筆者曾親見一位老教授在給學生講授“商務網站建設”課程時,竟全程使用課本附送的幻燈片,一門操作要求如此高的課程,竟被生生演化成理論教學,而衡量該門課程是否達標的標準,也就是一門名詞解釋的考試。
實踐教學的缺乏,使學生無法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理論和實踐難以結合,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動口,不會動手。而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又恰恰是目前高校最主要的培養形式,教師努力地教,學生被動地學,這也是影響學生最終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市場需求什么樣的電子商務人才
據2004年,國際電子商務師認證委員會(中國)研發中心(CCIEBSCHINA)對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情況調查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15是,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20%,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已達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于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
電子商務按目前國內市場需求定義為既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又通曉商貿理論與實務,能通過電子方式來進行商貿活的一種復合型人才。按層次又可分為操作層、實施層、決策層。據上海市電子商務發展與人才需求調查:目前的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主要集中在企業領域,而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最集中的領域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通過互聯網產品與服務信息(77.54%)、通過網絡進行商務溝通(72.03%)、訂立電子合同的比例很低,只有16.53%。而電子商務人才應具備的具體知識與技能主要按需求的優先排名有:第一位信息資源管理、第二位企業戰略管理、第三位客戶關系管理、第四位項目策劃、第五位資本運營管理、第六位市場營銷、第七位網絡營銷、第八位項目管理、第九位電子支付、第十位標準化管理。結合圖表調查情況和目前我國電子商務與企業整合的發展方向,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也將從單純的技術方向轉向復合、實踐型。
四、相關問題應對措施
首先,應明確專業方向,各高校應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將電子商務專業開設方向分為商務或技術類,并分清方向的重點教學方向,在開設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協作組制定的電子商務專業10門核心課程:網絡經濟學、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管理、網絡營銷、網上支付與結算、電子商務物流、電子商務系統、電子商務安全、電子商務技術基礎和電子商務經濟法的基礎上再突出本學校的優勢和其它學校之間的差異。
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發展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增加實際操作鍛煉能力,引進師資,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而不要只是停留在教師資格水平上,應重視教師的實際操作應用水平。
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主體,培養適合市場實際需求的人才,突出本專業的針對性、實用性和突出性。
五、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參與電子商務活動人數的增多,電子商務這一便捷的、全新的活動方式,必將給我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2]熊勵.上海市電子商務人才調查報告[R].互聯網,2006,6.
[3]劉宏.電子商務專業建設之拙見[J].計算機教育,2007,7.
[4]劉滔,徐靜.中外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6,8.
篇4
“交流—互動”教學的基本模式結構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
1.教師啟動——“交流—互動”的前提
在“交流—互動”的教學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
2.學生自學——“交流—互動”的基礎
在新授課伊始,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上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階梯式”的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學生個人自學,讓其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為小組討論做好準備。例如,SEFC1ALesson50AbrahamLincoln一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
1)Learnusefulexpressions:nomorethan,inall,inone''''ssparetime,breakaw
ayfrom,breakout,setup,ofone''''sown,joinup,consider…as…
2)Haveadeepunderstandingofthetext.
3)Beabletorecitethetext.
4)BeabletotellsomethingaboutAbrahamLincoln,usingtheusefulexpressionsin
thetext.
3.小組討論——“交流—互動”的主體
在學生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開始小組討論。小組一般由4人(優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組成,永遠保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學習程度。在課堂上,小組匯報自學情況,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各小組的成員用英語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主要回答本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目標,組內成員采用輪流提問題的形式;小組長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巡視和參與,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能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基本上能正確回答問題,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回答不夠完整,這時,教師不能講解、包辦過多,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設問、答疑。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她)“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她)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通過學生自學,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組內同學相互學習,團結協助,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
4.組際交流——“交流—互動”的關鍵
在小組討論后,進行組際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教師先讓討論得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該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各組提出本組的疑難問題,組際之間進行討論、解答。經過一陣激烈的討論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調控,讓學生的討論始終圍繞課文中心和話題,突出關鍵問題;最后,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師生共同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這樣,不僅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換各自的看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的語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發揮;更重要是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膽怯等不良心理品質。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有的組提出:WhydidtheAmericanpeopleloveAbrahamLincolnsomuch?通過引導、解答,并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獲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5.練習評定——“交流—互動”的檢測
在組際交流后,教師按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個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而課內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從知識的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練習測試。在學生自練的基礎上,讓其互評、互議、互批、互改,對其中出現的代表性問題,教師也不急于講解,而是采取全班講座的形式,通過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手段來解決。“交流—互動”教學采用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的方法,反饋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如,在本課的練習中,我用課文的一句話:Shedidallshecouldtohelphim.讓學生進行句型轉換練習。他們積極思維,大膽思考,很快能把這句轉換成如下幾個句子:
1)Shedidherbesttohelphim.
2)Shetriedherbesttohelphim.
3)Shedidwhatshecouldtohelphim.
4)Shedideverything(that)shecouldtohelphim.
5)Shetriedeverything(that)shecouldtohelphim.
6)Shethoughtofallkindsofwaystohelphim.
二、“交流—互動”教學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1.著眼于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交流—互動”教學立足于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突出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在程序式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英語新教材,從數量和內容等方面加強和豐富了各種類型的訓練。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注意知識的遷移,提高解題能力。在學會使用某個知識點后,可以練習一些演變題。通過演變這些練習題,可以對所學的知識及時遷移,使認識的范圍更廣,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復習定語從句時,可以將一組易混定語從句作整理進行比較,讓學生選擇填空:
1)Isthisroomyouoncelivedin?
2)Isthistheroomyouoncelived?
3)Isthistheroominyouoncelived?
4)Isthistheonlyroomyouoncelivedin?
5)Isittheroomyouoncelivedin?
A.whichB.whereC.theoneD.that
答案分別是:1)B,2)B,3)A,4)D,5)D。
2.突出以自學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素質
“交流—互動”教學是以學生個人自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首先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閱讀教材,然后去思考問題,探求知識,如在進行“SEFC1ALesson50AbrahamLincoln”學習時,學生要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閱讀課文,先用較快速度瀏覽課文,了解此節課的結構及段落,明確重、難點;然后仔細閱讀,準確完整地理解內容;最后重點閱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素質,讓學生學會學習。
3.強調團結互助,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
篇5
對于地方院校的教師教育專業而言,全程實踐教學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階段性實踐教學模式,是在和中小學、幼兒園合作的基礎上將實踐貫穿于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與實踐的過程。無論在時間分布、規模形式還是實踐內容上,它有別于過去“蜻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也不同于傳統實踐教學的內容單一的實踐學習,全程實踐教學更突顯實踐性,注重全程化,有層次有步驟地推進,實踐內容豐富,在增強師范生職業認同,提高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生成方面效果顯著。
(一)從核心理念上來看,全程實踐教學更突出實踐性,注重全程化教師職業的“雙專業性”決定了其養成時間及過程絕不可能一次成型,而是一個長期的、反復學習與提高的過程。教師的養成需經歷一個“外化—內化—外化”的過程,即首先要從認知上進行教育技能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其次內化為教師實踐性知識,再次通過教育、教學行為上表現出來,這一系列的過程決定了實踐教學活動的長期性。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容易將實踐學習與理論學習分隔開來,課外實踐學習變成課堂理論學習的附屬品,而全程實踐教學旨在將課堂理論學習與課內外實踐學習緊密結合,突顯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地位,體現實踐的全程性,是一個四年一貫、連續不斷的養成教育過程。
(二)從操作過程中顯現,全程實踐教學更體現過程的漸進性和層次性傳統實踐教學模式雖然著重實踐教學環節,卻弱化了實踐教學的整體功能。全程實踐教學著眼于實踐教學的整體性,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通過系統梳理、整體優化,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巧妙地將各個階段、多個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構筑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隨著實踐環節的計劃性引導,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自然而然逐步養成。以新鄉學院為例,教師教育專業第一學期開設“專業思想導引課”,邀請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教務主任、優秀教師進入大學課堂,并安排學生走進中小學、幼兒園參觀,了解教師職業工作的基本特點,確定自身教師的職業認同性;第二學期主要通過觀摩和指導教師的指導,體驗教師工作,初步了解中小學、幼兒園的常規教學活動;第三、四學期觀察并記錄中小學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言行,進行模仿學習,在大學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案例分析、討論行為背后的實踐性知識;第五、六學期結合專業知識進行應用,實踐操作,“在做中學”,實踐過程中進行反思;第七學期進行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并在模仿、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結合自身優勢進行創新實踐,形成個人教育、教學特色;第八學期在實踐的過程中做好教育教學活動的記錄、調查與分析,撰寫實踐論文,并進入職業選擇與定崗階段。
(三)從師生關系上來講,全程實踐教學引用雙導師制師生關系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顯著作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多是在高校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實踐活動,而全程實踐教學采用雙導師制,即在高校配備專業導師,同時在中小學、幼兒園聘請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大學專業導師與中小學、幼兒園指導教師分工協作,共同培養、提高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推進其職業發展,在四年時間里使得師范生的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師職業技能得到全面、系統的指導和訓練,綜合能力與心理素養得到整體提升,實現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生涯的“無縫對接”。三、地方院校心理學專業全程實踐教學的效果評估經過實踐探索,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極大地促進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再覺得理論枯燥無用,而是帶著實踐中的問題進入課堂學習,憑著理論知識進入一線實踐,理論和實踐交叉融合,螺旋上升。通過對新鄉學院2013級教師教育專業發放《全程實踐教學效果調查問卷》,結果顯示:60%的學生對實踐改革模式持積極參與的態度,33.7%的學生愿意“嘗試看看”;48.7%的學生反映在實踐過程中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中小學指導教師,26%的學生覺得實踐過程中接觸的中小學生、幼兒給予自己的影響最大;62.6%的學生認為“教師專業思想導引課”的開設很有必要;97.3%的學生認為全程實踐教學模式對自身教師素質提高有幫助。實踐合作單位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也普遍反映全程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校期間便有機會接觸一線實踐,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較快的適應能力。
二、地方院校教師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的深化與反思
(一)實踐參與者的反思與提高1.實踐者的角色轉變社會角色是個人在社會關系體系中處于特定的社會地位、并符合社會要求的一套個人行為模式,師范生在參與全程實踐活動中會發生“學生”與“教師”角色的來回轉變,也同時承擔著既為“學習者”又是“教學者”的雙重角色。多重角色之間、新舊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角色沖突,而處理角色沖突的有效方法就是角色學習,通過對教師的模仿學習、觀念的培養和技能的訓練,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扮演。同時也需要指導教師對實踐參與學生平等對待,不要僅僅把他們當成被指導的學生,而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同行,以加快他們的角色適應。角色轉變是全程實踐教學活動的關鍵,當實踐學生進入中小學、幼兒園一線現場,只有深刻地以教師的角色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學習、形成教師實踐性知識,才能更深入地認識教師的職業要求,這時候所有關于教育教學的理論和概念便開始和實踐融合,付諸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2.實踐者的態度意愿問題態度和意愿是決定實踐者參與行為的投入度和深度,如果實踐者對教師職業有強烈的投入度,會更有助于全程實踐教學效果的呈現。實踐者的態度和意愿一方面來源于個人內在的動機和需要,一方面也需要學校給予積極引導、動員,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積極強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能夠發現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并用之有效,便可起到正強化的作用。
(二)實踐內容的細化與深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通過個體的經驗建構起來的。知識的真正獲得不是靠知者的“告訴(telling)”,而在于學習者的“親身體驗(personalexperiences)”所得。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很好地回答了知識的來源與形成過程。20世紀初,杜威倡導的從“做中學(learningbydoing)”的教學思想是建構主義知識觀的實踐層面的操作具體化。全程實踐教學就是倡導從做中學的理念,在實踐過程中做什么、如何做,需要基于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水平進行計劃,要細化實踐內容,否則學生進入實踐“場”后不知道該做什么,能做什么,處于茫然的狀態。全程實踐教學的內容根據學期發展循序漸進,整體上來講,大學一年級、二年級應該是學徒型,主要是觀察學習,以模仿為主,對實踐環境和活動內容有全局的了解,分析教育現場的事件、行為;三年級是應用型,以實踐為主,邊做邊學,邊實踐邊思考,將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結合,在實踐中應用、檢驗;四年級是融合型,在前期模仿、應用的基礎上實現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結合個人特點與優勢進行創新實踐,逐步成長為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新秀。要促使全程實踐教學內容得以深化,不停留于表面,需要指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以團體的形式就某一教學內容進行“焦點深化”,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從外顯行為到內在心理,從行動到知識進行總結、思考、內化。
篇6
1、加大實訓室的硬件環境建設
實訓車間內應掛各種制度要求和實訓項目的操作過程圖解,有條件可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以便教師采用模像直觀教學模式,演示建筑現場拍攝的錄像和教學課件,與學生的作業成果和操作準確性進行直觀比較。同時應根據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配置必要的防護設施和用品,確保實訓的安全進行,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做到符合教學需要、符合學校發展需要,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2、帶領學生認識身邊建筑的基本構造
初中生的生活經驗較少,不具備基本專業知識,沒到過工地,剛接觸建筑專業,直接灌輸理論或要求學生動手是非常難的。上課之前可帶學生參觀學校的建筑物、實驗室、實訓場,或結合課程內容到工地進行見習,學校在實訓基地建設中也應購建各種建筑構造、結構構件實際模型,以便學生在教學中學。參觀見習應由專業教師帶隊并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對部分參觀內容以圖形予以表述,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
3、老師制作各類建筑模型
建筑是創造空間的專業,其產品是三維立體的,各種構件也是三維的,且有多種層次,結構構件或材料組成往往是被隱蔽的,在實際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觀察,學生在教學中接觸的教學內容多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展現,這大多是二維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體形像,空間想象能力難于得到煅煉,模型制作恰可彌補這一缺陷。教師可把教學中的各種構件、系統要求學生畫出圖紙,制成立體模型。材料可用硬紙板、鐵絲、線、軟木條、薄膠合板,經濟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鋼尺、大頭針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圖中的三維空間、基本形體、組合形體可用硬紙板制作,建筑結構中桁架用軟木條制作,梁、板、柱用鐵絲作鋼筋、紙板作為模板,甚至整個結構體系也可制作模型。施工技術、技能操作前要求學生用模型進行預演。在模型制過程中,學生通過材料預算、決算,構件合理選取、連接,充分理解建筑的強度、剛度、穩定性、經濟性。
4、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
建筑工程是一個復雜的體系,要在口頭上講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繪,也是非難的,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給教師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制作的各種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現場施工環境,為專業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使學生對一些抽象的實驗、試驗過程和現場才能看到的操作過程更好地理解,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單調模式,使學習落到實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圖紙、詳圖,也可把一些施工操作過程拍攝成錄像在課堂上播放,或用動畫的方式演示一些構件的破壞過程,在課堂講解時更容易讓學生理解。
5、注重頂崗實習的效果,實現“雙證制”,加強學生職業能力考核
在加大專業實習教學的基礎上,實踐教學體系中引入“雙證制”,即在獲取文化素質證書(含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證)的前提下,學生畢業前還應獲取土建施工員、土建造價員、材料員、質檢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和鋼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建筑技能上崗證書。為畢業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并且在較短時間內能夠頂崗打下良好的基礎。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采取派出進修,引進等多種形式,提高專職教師隊伍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方面鼓勵在職專業教師通過參與產學研究、專業實踐能力培訓,參加注冊執業資格考試等形式,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施工現場,每年在施工企業鍛煉最少保證達到兩個月。
二、小結
篇7
就像“舌尖上中國”一樣,美味源自新鮮的食材。要想做到“教學內容是如何影響學生的”,就必須建造豐富多樣、與時俱進的實驗內容。首先應在實踐內容進行優化,達到引導學生、吸引學生去主動學習的目的。
1.面向對象的實踐內容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負責學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工程管理三個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同時還負責全校包括采礦工程、冶金工程和機械工程在內的二十余個本科專業的力學相關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存在著時間不確定、內容類型多,培養對象相對復雜的情況。中心不僅開設土木類課程的專業基礎實驗、集中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項目,同時還面向全校開設力學實驗公共選修和創新實踐內容,有基礎類、專業類、綜合創新類等幾十個子項目,培養的層次不統一,同樣的選修內容由于學生專業背景和學習層次不同,就要求指導內容和深度也不相同,造成實踐教學過程中規范化化難、量化指標不明顯。針對實踐教學中項目層次多、服務專業多,現場訓練與工程應用為主的特點,實驗中心構建了“一體化、二系列、三模塊、四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一體化”:對實驗中心所有實驗課進行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實驗內容體現“加強基礎,強調綜合,發展個性”的原則,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二系列”:根據專業特點,設計了土木類,非土木類兩個系列的實驗內容。“三模塊”:按照教學內容劃分了實驗與上機、課程設計與綜合實習、創新性實驗項目三個模塊。“四層次”:根據“加強基礎,突出實踐,引導創新”的思想,由淺至深設計了基礎型(驗證型)實驗、綜合型(鞏固型)實驗、應用型(提高型)實驗、創新型(研究探索型)實驗四個層次。這種科學的實驗體系保證了實驗教學模塊與理論教學同步,為培養學生實踐分模塊、分層次教學管理提供了保障。
2.階梯化能力培養模式
面向對象的實踐內容劃分和有效執行,必須逐項設計實踐內容的培養目標,明確每項實踐教學要培養學生何種能力。中心突破傳統觀念束縛,對于大部分實習和課程設計實踐項目在面向對象的基礎上,采用“階梯化能力培養”的模式,即針對能力培養目標劃分了等級,明確量化每項實驗能力培養目標,形成實踐內容的層次化。中心按照實踐內容難易程度和技術先進性,設計了ABCD四個級別的階梯能力培養目標,分別是A基礎操作能力、B綜合工程應用能力、C工程管理能力、D研究創新能力,中心階梯化能力培養模式。基礎訓練型實踐內容主要側重于基礎實驗和工程訓練,如材料力學實驗、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測量實習等,這些項目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綜合工程型實踐內容包括各類實習和設計,如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主要是通過實習和設計來加強學生的綜合應用、工程執行能力和工程管理的意識;應用實訓型實踐內容包括各類軟件的學習和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如建筑結構CAD、PKPM結構設計和注冊師實訓,這些項目主要是培養學生設計、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研究型的實踐內容相對靈活,選題可以是課外的科技活動、科學競賽和創新實驗,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結構設計大賽等,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土木工程行業最新工程技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當然,每項內容一項實驗內容能力培養可以是一種能力,也可以是多種能力綜合訓練。
二、實踐教學組織的科學設計
實踐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課堂,要引導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學習就必須有一個好的劇本,即好的教學組織設計。一個科學設計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實訓主觀能動性,更能讓學在實踐過程做到“在模仿中超越,在超越中創新”。正如杜威所說的那樣:“教學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對教材的加工和安排,使之最有效地在學生心中產生印象并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對于實踐環節來說,就是具體實踐教學組織。
1.實踐教學組織理念
每種實踐項目需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級別和類型是不一樣的,有的實踐項目培養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有的實踐項目培養的是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管理能力,有的實踐項目是側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形成。培養目標不同,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應該不同,中心針對不同類型實踐項目選取不同的理念進行指導,實踐教學組織理念如圖2所示。工程類實踐項目注重的是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因此按照職業資格教育的模式,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來組織具體的實踐內容,按照項目“構思—設計—實現—運作”四步來進行,如土木工程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研究探索型項目強調的是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執行,因此采用美國著名教學設計專家梅里爾(merrill)倡導的“五星教學模式”,即在“針對問題求解”的宗旨下,由不斷重復的四個階段的循環圈構成———激活原有知識、展示論證新知、嘗試練習應用、融會貫通掌握,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實踐項目根據實踐內容特點和能力培養級別選取相應的組織形式,可以是某一種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形式交叉進行。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理論驗證—實驗設計—綜合分析—創新思維各階段的實踐能力,從而最終具備工程應用和創新雙重能力。
2.實踐教學組織方式
對于綜合工程類項目采用項目管理形式進行實踐組織。將實習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實習內容則按任務下達,在任務展開以及工程進行過程中,學生會在不同環境中,產生種種不同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包括:①與教師互動;②到教材、指導書、規范等相關資料中求證;③學生之間研究協作;④小組之間相互交流;⑤實踐驗證等。以學生自己能采用的一切方法求解問題,以實習學生集體智慧和小組按建制的、充分的、獨立的、積極的運行完成項目,教師對研究過程和方法不做統一規定和要求。通過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互動協作完成項目,達到知識的驗證、升華、深化和總結,實現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于設計研究性項目,采用互助協作方式進行,讓老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為學習環境的創造者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學生互動協作學習的方案,采用集中觀摩與分配任務、項目展示評估、工程項目設計三種方式進行。①集中觀摩與分配任務是展示宣講實習主要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之初面對學習任務,建立實習關鍵問題,然后成立實習小組,分配具體工程任務,激發學生形成學習動機;②項目展示評估是讓學生在實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批判性學習,從互相檢查和自我檢查實踐學習的效果角度,促進理性思維學習。③工程項目設計環節是讓學習者通過實踐學習重新運用各方面知識綜合,進行創新設計。整個教學組織過程,通過形式上的多樣性、內容上的實踐性、方法上的啟發性將所有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中的所有信息聯系起來。
三、結語
篇8
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僅僅通過理論來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輔以有效且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缺乏生產、學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有機結合,不能充分反映三者之間的關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能很快完成身份的轉換,適應社會。產學研教育模式就是使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企業中,吸收企業中相應崗位的知識,并將生產實踐過程中對理論的需求反饋到學校的學習計劃制定中,從而達到培養的目的。
2實踐教學的實施
2.1課程實驗
課程實驗是實踐教學中的基礎環節,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不僅有助于理解和強化課程的理論知識,建立理論知識與應用的之間的聯系,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思考的能力。本專業約有一半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設置了課程實習任務,每門課的理論學習內容和實習內容按照1∶1的比例來設置。一般情況下,理論和實驗課程安排每周各一次,交替進行,實習類型以驗證型為主,綜合型和設計型為輔;實驗項目設置在傳統的實驗課程基礎上,一是要立足于企業對人才熟練的基本操作和邏輯推理能力的需求,二是要借助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科研項目豐富實習內容,既實現了學生對測量儀器、法規、GIS軟件開發、使用等內容的良好掌握,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和科研能力,加深課程的理論聯系實際。
2.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一個收集資料、設計課程方案、撰寫課程設計報告,以及形成設計成果的過程,是對所學課程的一種綜合性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主觀能動性,提高攻堅克難的素質,使之成為一個具有合理知識結構,素質過硬的專業化人才。課程設計設置與企業內部真實的項目管理和實施過程存在差異,不能充分地反映實際案例,忽視了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過分強調與課程本身之間的一一對應,缺乏綜合性、針對性和現實性。因此,在培養方案修改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產”、“學”、“研”三者中的概念進行課程設計,盡量增加生產與科研中素材及概念體系,循序漸進,抓住主要矛盾,使學生對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們的理論聯系實際水平,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3企業實習
企業實習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親眼目睹企業在資金、時間、產品質量以及客戶要求等多種條件約束下的標準化生產流程的實踐機會,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未來任職崗位的思考。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分成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階段來進行。認識實習:主要采用集中組織學生對本專業主要就業單位進行參觀的形式,例如測繪制圖公司、地圖設計院以及GIS軟件開發公司的參觀,增強學生對本專業就業方向及單位特點的感性認識,初步了解各種企業的生產特點、生產流程,使學生初步了解本行業的狀況。結合認識實習的目的和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實際操作的可行性,一般安排在專業基礎課集中的第五學期,時間為一周。生產實習:是一個學生鞏固專業基礎和理論知識的重要環節,使學生能夠通過工程技術方面的鍛煉獲得實際操作的嘗試,加深對測繪儀器、軟件開發以及數據處理流程方面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學習專業的積極性。實習采用實習基地訓練和專業基礎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實習基地訓練,在相關就業方向有關的公司建立實習基地,例如:地籍測量、工程測量,軟件開發以及數據處理等相關公司,安排學生在實習基地進行為期十二周的生產實習,使學生在實際的生產工作環境中鍛煉和培養,提高意志品質和專業技術能力。操作訓練按照以下三種技能進行開展:地籍圖的測量編繪和權屬調查,定位測量及變形監測,GIS軟件開發及地圖編繪,主要在實習基地針對測量儀器使用、測量、GIS軟件綜合使用、開發等基本技能展開訓練,訓練中以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基本要求為準,考核最終通過學生的完成水平以及與企業的要求之間的差異來進行打分。這兩種方式相互結合保證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和質量,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奠定了學習基礎畢業實習:是大學畢業前的一次實習,目的是通過綜合運用全部專業知識及有關基礎知識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獲取獨立的工作能力,在思想和業務上得到全面鍛煉,使學生進一步的掌握專業技術,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增強就業意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4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一種畢業之前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性練習的教學環節,是培養計劃中的最后一道考核,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和系統的訓練。為了進一步促進就業以及與用人單位的產學研結合,采用畢業設計、學生就業和學生實習三位一體的實習模式,時間安排在第7、8學期。設計題目一般從老師、企業或者老師與企業合作的科研項目中擬出,學生須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題,并在老師及企業工程師的輔導下完成設計,設計成果可以采取設計與論文的形式進行答辯。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學生或者老師可以將生產過程中的一些技術細節或難題包裝成論文題目,來為學生進行設計,這樣既利于解決企業的難題,也使學生快速的融入企業,養成愛動腦筋、喜歡思考的習慣和性格。
3存在的問題
在產學研教育模式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只有將下述問題解決好,這種模式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3.1教師的問題
教師企業經驗不足,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項目及行業經驗和基礎,了解行業發展現狀以及用人單位的關鍵的技術細節,只有具備這些基礎,才能使產學研教育模式落實的有效。當前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加緊豐富自己的行業經驗,項目經驗,關鍵的技術細節加緊攻關,科研項目申報與企業結合還不夠緊密,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脫節現象時有發生,所以必須盡快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和結構。
3.2加大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
現有的一些教學儀器設備在功能、型號上均落后于企業中使用的儀器設備,為了能夠順利提高實踐效果,應及時更新測量儀器及相關設備,充分發揮產學研實踐教學體系的作用。
3.3完善教學和實習基地的建設
篇9
數學實踐研究教學論文一、教師應當接受專業的培訓
教師通過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從原本單純的“教”,變成與學生互動,教學相長;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們學會了某一種數學知識,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更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這不但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堵死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道路。而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教材展開。教材也是連接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紐帶,依據教材,教師才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現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有些教師采取了趣味的教學方法而使課堂熱熱鬧鬧,卻忽略了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輕松了,興趣濃厚了,然而卻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知識,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熟悉教材中的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并且還應該掌握一至六年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應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制定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保證不“跑題”,從而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
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方式與心理情感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在學習數學時的表現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應當多加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善于嚴密地思考,在某一處數學知識上,要把每一個點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就是不會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卻花費時間比較長,教師就應當教該學生如何篩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從而節約學習的時間。而有些學生善于跳躍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速度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卻容易因為馬虎粗心犯下錯誤,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把學生喜歡的事物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娛樂和游戲中學習,這比單純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還無法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適合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某一種學習方法對于某一個班級適合而對于另一個班級就未必適合,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適合大多數的學生,而對于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或者是專門針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于他們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不應當因為自己教學方法的問題而造成某些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應當符合這一要求。
五、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要想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單純地依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并認真寫好教案設計。在上課的時候會用到哪些教具,教師也應當在課前準備好。而在講完一堂課之后,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并且及時與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松。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課上的工作。
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教師不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僅要培養學生,而且要通過科研,培養自己,教研相長。一方面,教師研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育教學實踐,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服務的,它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才有價值。另一方面,教師的科研應體現在如何將已有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盡快地轉化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是一名學習者。首先,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學習者角色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主體。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正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其次,教師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始終的,只有學習行為日常化,教師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教師才不是在自己的領域里被動的工作,而是主動地創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燒得什么也沒有的蠟燭,而是用科研不斷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個只對教材做膚淺了解、按教案簡單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為攀登教育科學藝術高峰的實踐者。
篇10
第一步是確定歷史教學題目。2014年我們調查的課題是《渭南地區歷史遺存的保護與開發現狀調查研究》。首先這一題目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陜西是歷史文化大省,渭南自古是關中東大門,歷史遺產極其豐富,有充足的素材可供調查。其次我校學生分布于渭南各個市縣,讓他們調查當地的文物遺存,能激發積極性,促進他們對本地文化的了解,培養對國家歷史文化的熱愛。最后是具備實用價值。如歷史遺存的保護開發現狀,有哪些經驗與不足,這對保護、開發當地歷史文化遺產有重大現實意義。第二步是將學生分組。將同一地的學生分為一組,每組一個小題目,設組長一人,負責本組工作安排,如聯系組員假日調查,匯總調查材料,組織分析討論,總結討論結果等。分好組后,各小組討論決定本小組具體調查研究的對象。第三步是教師示范。到附近某處歷史遺址進行現場示范。先講解相關史實,再查看周邊環境,或測量,或拍照,或咨詢相關管理部門,或周邊居民,對其保護開發現狀做深入了解。最后分析討論,發現長處或不足,形成書面材料。這樣就使學生對具體調查研究過程有了初步了解。第四步是學生分組活動。先查找文獻,初步了解調查對象。再實地調查,匯總材料,寫出初步研究成果。這能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筆去討論、寫作。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使每個組員積極參與,保證調查研究過程的有效性。第五步是成果展示。利用課堂,每小組派代表將本組調查結果、發現的問題與不足,提出的解決辦法向全班同學匯報。各組取長補短,完善本組研究。教師適時引導、點評,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經過展示,每組成果進一步完善,形成最終研究結論。
二、實踐結果
這次歷史教學調查由于選題恰當,分組合理,示范充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歷史教學首先加深了學生對本地歷史文化的了解。有小組調查了白水縣的倉頡廟,調查前大多數學生只知道古廟歷史悠久,但里面紀念的是誰,為何紀念都不甚了解。這次調查使他們對這座古廟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其次使他們發現某些歷史遺跡保護中的問題。如有小組調查了某鄉鎮的唐朝慧照寺寶塔。經過實地調查他們發現,由于當地農民的開墾和年久失修,塔基已經遭到了嚴重破壞。最后,對歷史遺跡的開發提出自己的設想。例如,韓城小組調查的是司馬遷祠。這個遺跡保存很好,旅游價值高,但游客不多。他們對此提出自己的設想:將司馬遷祠與當地其他自然、人文景點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旅游線路,將自然風光游與歷史文化游相結合,充分展示當地迷人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次擴大宣傳,使更多人了解司馬遷的豐功偉績。這些方案有借鑒,更有獨創。在對方案教學進行分析比較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