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教育范文

時間:2023-03-19 17:4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境設計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境設計教育

篇1

關鍵詞:高校環境設計教育;實踐教學;校企合作;設計實踐教學

國家的經濟實力穩步發展,帶動了整體社會環境的快速前行,其中國家導向的城市規劃與發展,從建筑空間布局的變化到大眾對周圍環境的要求不斷地提高,都為各類公共環境的主觀營造提出了要求,并引發了許多對空間環境的深層次思考。功能合理、綠色節能、生態環保乃至情操提高、心靈陶冶等都為環境設計專業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課題。隨著專業工作的具體落實,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細化分類也在加速進行著。從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到系部分工,以及從之前的全能化教育向專屬設計類型轉化,環境設計工作的培養方向在不斷演變,行業專業化將成為設計教育的新目標。在教學中進行環境設計校企合作的設計實踐活動,深化環境設計各教學環節,促進環境設計教育教學協同創新,培養服務行(企)業需求的環境設計專門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環境設計教育實踐教學開展的基本方法

高校環境設計教育實踐教學開展的方法類似于中醫的“望聞問切”。“望”指在優秀案例中參觀,找到從圖紙中看不到的具體空間實施的效果,如空間尺度、材料、光色、施工水平等方面,并從中檢驗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此階段是調研設計是否合理的重要環節。不是所有的設計都能滿足空間使用者的全部需求,環境設計的重點在于協調空間中各類使用者對設計之后環境的認同?!奥劇敝竿ㄟ^問詢獲得各方需求的技術指標,或以問卷及網絡調研形式,從委托方及使用方獲取相關反饋信息,過程包括許多現場工作。其積累的經驗及與人溝通的方法技巧,如果控制得當,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皢枴笔侵缚臻g設計中各個環節及其工種配合相當緊密,如不及時協調,就會產生許多調整工作。整個環境設計實施過程中的改動可能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后果。所以,前期的問詢以及設計實施過程中的各專業協調是十分重要的?!扒小敝冈谠O計實施中親身參與動手實踐。環境設計的過程不可脫離現實憑空想象,其必定會受到材料、工藝、技術規范等制約。親身參與實施過程,才能了解到具體可能遇到的問題,學會處理現場問題的方法以及發現在專業課堂上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這些都可能成為環境設計的絆腳石,這也是環境設計實踐最有價值的環節。

二、高校環境設計教育實踐教學開展的實現

在高校環境設計教育中,考察與采風類課程旨在調動學生對地域文化及歷史文脈等方面的興趣,并在其中找到現代環境設計的切入點。專業調研類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當下環境設計中所用的材料、規格、價格、質量等許多現實條件,課堂上的圖片和樣板與觀摩這些實物相比,在認知上是沒有可比性的。建構實驗類課程會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切身感受真實的空間感。對于環境設計專業學生來講,培養強烈的虛擬空間感受,是成為專業設計人員非常重要的技能。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除了包括固定的實踐課程之外,還有其他許多課程都可以融入到實踐環節中,如在設計類課程中結合模擬發投標方式,既能豐富課堂氛圍,也能調動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補充了只有在真正做方案投標時才能了解到的各個環節及注意事項。在安排專業設計課程時,應結合行業競賽時間同步進行,讓學生做有具體限制要求的實例類設計,最終成果與國內其他高校以至專業團隊進行切磋和橫向比較。學校通過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深入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了解自身所學行業的業態,而設計實踐教學要求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專業知識發展到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應用環節當中,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習過程。自主分工、團隊協作、任務分配、特長發揮、問題攻關、成果展示等系列環節,讓設計實踐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設計實踐教學是在環境設計實踐教學大框架下需要厘清的重要教學環節。這個環節的教學成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在進入實際環境設計工作中的個人能力與專業水平。

三、高校環境設計教育實踐教學成果的評價

任何學科的建設都應以評價體系為依托,高效的實踐教學當然不可能以犧牲教學質量為代價,所以,必須設計出相應的評價機制,學科才能科學、合理地發展。在高校環境設計類專業教學過程中,對實踐課程質量的評價可分步進行,一部分是教師為學生打分,這個環節由每門課的任課教師負責,以教學大綱為基礎,根據學生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以及最終成果展示的科學性、合理性、創新性、綜合藝術體現等多角度進行評價,過程機動靈活,占大部分分數比例,評價的主動權應以任課教師為主。另一部分是學生為課程打分,這樣的評價體系才是雙向、客觀的,對于課堂的教學質量、課程滿意度等都應有所反饋,這部分由學生完成。另外,對于實踐教學專有的特性,實踐企業、實驗室實驗員、學生團隊負責人等都有對課程評價的責任。對于評價標準,應建立各個環節分檔次的相應標準,隨著教學實踐的進行,注重能力素質的客觀評價,并將多種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向高校、實習企業進行反饋,讓其找到自身的不足,從而為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積累原始數據。

四、高校環境設計教育實踐教學開展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選題的重要性。設計題目由任課教師或課題組提供,方向應是剛剛立項、報建或正在實施并能從設計概念上不斷延續的真實題目,這類項目在全國各類城市廣泛存在,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也存在個別轉型失誤的案例。所以,引導學生在實施理論設計的同時,又能分別從建筑保護、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環境設計等多個角度開展設計實踐,為多元化的設計成果奠定基礎。二是嚴把設計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質量關。在教學實施的各個環節,教師與學生要充分溝通,既考慮到實踐環節的進程,也要結合教學計劃的實際情況,指定一個詳細的切實可行的進度,并且嚴格執行。一定要做到各實踐教學環節內容詳實、要求明確,對于現場調研等關鍵環節,要單獨列出詳細的任務要求,才能很好地控制過程質量。三是構建網絡教學管理平臺。高校教學機構應在其網站建有專門的子項目,并且由指導教師建立對應項目的各類信息交流平臺,實現教師對學生的實時指導,甚至是跨地域指導。對于計劃安排、任務要求等也可通過網絡讓所有參與人員及時獲悉。四是重視宣傳,擴大影響。實踐教學的過程和內容都是多元化的,對于相關專業的師生以及企業單位都是有參考價值的。在活動開始之初,應確定網絡宣傳、圖書出版、作品展示等多種宣傳手段。尤其對于此類活動作品集的設計任務,強調的不是最終的設計成果,而是全過程的跟蹤記錄。從選題到答辯全過程的設計、照片、草圖、討論、隨筆心得、教師評語等,都要呈現出整個設計實踐的生命周期。

參考文獻:

〔1〕潘魯生.設計藝術教育筆談〔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7.

篇2

一、對高校環境設計教育培養人才的體系進行定位

自從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建筑行業的發展較為迅速。環境設計教育體系面臨的市場需求比較多元化,因此,由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領域代替了傳統的較為單一的裝飾功能領域。環境設計不應僅僅局限于單純的“設計”,應該延伸到構成社會整體形態的融合性設計。但是,現階段的我國部分高校在環境教育體系上的教學模式相對滯后,培養模式還有待健全,也就影響了環境設計教育的發展,而對設計人才教育培養模式進行轉變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1.構建全新的環境設計教育標準體系

高校培養學生的模式可以由重視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培養代替原來的較為單一的理論授課模式。在對環境設計課程進行設置過程中,要結合社會環境設計行業的實際需求,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又能夠凸顯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能夠進行有機的融合,使高校對學生的培養方向能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并對時展的高素質環境設計人才進行引導。

2.使環境設計教育培養人才的模式多元化

在進行高校環境設計教育時,所構建的培養模式要與培養目標一致,該模式的建立專業方向是應用型、專業型和綜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目標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提高;專業型人才培養主要目標是對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進行提升;綜合型人才培養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對交叉學科的運用能力和掌握能力進行增加。培養模式不是固定的,要以不同學生的專業興趣以及個性特點來建設,幫助學生激發其學習環境設計專業知識的興趣,從而對未來的環境設計領域進行職業規劃,進一步促進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3.進行環境設計特色專業的建立

進行環境設計特色專業的建立的注意事項是:首先,要對高校的優勢學科進行凸顯,使環境設計專業與其他優勢專業相互結合,從而使環境設計教育具有一定的特色;其次,要對高校的區域經濟產業和地區經濟產業的優勢進行凸顯,以市場經濟作為建設導向,從而使環境設計教育得到全面發展;最后,要對高校的復合學科特色進行凸顯,其核心學科設為環境設計專業,使其他專業方向的學科都能收到該專業的輻射,所建立的教學模式要基于綜合課程和課程設計,使相互交叉的共同專業課程體系得以有效建立,從而為市場提供該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二、使“工作室制”的環境設計教育改革得到進一步落實,建設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根據近年來市場對高校畢業生反饋信息的表明,一部分高校學生在畢業進入企業后并不能馬上勝任該項工作崗位,企業往往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對其培訓,方能完成工作任務。因此,針對于環境設計工作崗位,高校要培養學生的方向是符合企業發展的新型設計人才,學生要對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進行提高,從而使高校學生能在畢業后迅速的投身到工作崗位中。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具有獨特的性質,目前,一部分高校所設的該實踐教學往往容易流于形式,較多的課程仍然滯留在圖紙極端,因此,學生的環境設計實踐操作經驗和能力還有待增強。為了使該行業得到長足發展,環境設計教育要基于市場經濟的需求,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務進行落實。環境設計專業具有較強實用性和較高技能要求的性質,在進行設計高校該專業教學體系時,要大力推行“工作室制”,而且推行過程要具有針對性的特點,較好的培養學生符合職業特點和行業的需求?;诃h境設計崗位的需求,該課程的載體是實際項目,教育途徑是工作室,教育主線是培養學生職業教育,同時與工學進行相互作用的雙軌制培養模式被稱為“工作室制”。目前,部分發達國家的設計院校采用了這種教育體制,使專業縱向組合得到有效的落實,在實踐教學中完成課堂、工作室與社會的協調統一。在實際項目教學中,該模式充分發揮了其優勢,使學生的學習環境設計課程中得到實踐與工作的體驗,讓高校學生直接參與到項目施工、設計或管理工作中去,使其專業技能與知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同時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這種“工作室制”的環境設計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合作意識、主動學習意識進一步的發揮出來,為更好的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三、對“產學研”三位一體的環境設計教學改革模式進行應用

篇3

【關鍵詞】分布式虛擬現實;虛擬展覽館;人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5―0073―03

一 問題的提出

當前,人文教學的“工具性教育”弊端呈現突出?!肮ぞ咝越逃笔侵赴讶伺囵B成工具,把教育當作工具來使用的一種觀念形態的教育思想。[1]學生對“工具性教育”往往采取消極與反抗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的嚴重缺失,開始從潛在危機走向具體的社會精神缺陷。[2] [3]由于人文精神的匱乏,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逐漸消失,不利于民族的發展。針對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探討如何利用成熟的條件和資源加以改進。學校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資源特別是詩歌、歷史文化資源容易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發展,因而提出利用虛擬展覽館開展詩歌人文教育。本文在分析基于ABnet的分布式虛擬現實的基礎上,依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分布式中國古代詩歌文化虛擬展覽館系統,并與多種現代教育技術媒體結合,結合傳統的現實展覽館和多媒體放映館的特點,通過網絡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身臨其境,以逼真的視、聽、觸覺為一體的虛擬學習環境和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機制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 虛擬展覽館系統設計的理論分析

1 分布式虛擬現實概述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是指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通過多種傳感設備使用戶投入到該環境中,實現用戶與該環境直接進行自然交互技術。[4]虛擬現實分為桌面虛擬現實(desktop virtual reality)、沉浸式虛擬現實(immersive)、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型虛擬現實、分布式虛擬現實(distributed)等類型。分布式虛擬現實是指在多個地理上相互獨立的用戶,實時的通過計算機網絡連接在一起,共同分享一個虛擬空間,一起體驗虛擬經歷,使虛擬用戶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桌面型的的分布式虛擬現實的實現方法很多,如:借助于Java進行實時通訊的Vrml語言設計的分布式虛擬現實、利用VirTools Dev和Multi-user Sevre快速高效制作的多人連線應用程序、利用Atomsphere服務器建立的分布式虛擬現實等,它們在性能上各有其優缺點。本文采用ABnet與Vrml語言構建分布式虛擬現實,其中,ABnet[5]是由美國人Rick基于java開發三維多人在線聊天服務器。

2 虛擬展覽館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

虛擬展覽館系統的設計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之所以產生,是由于一個主動的、自我調整的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經驗和獲取經驗的環境中獲得意義,從而建構個人意識。每個學習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以其特殊的方式在特定的環境下建構的。學習者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于自身經驗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6]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四大要素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虛擬現實技術在虛擬展覽館、虛擬博物館、網絡游戲等領域的應用,體現了建構主義的意義和思想。虛擬現實技術是指通過特殊的輸入設備和一些能實現三維圖形和三維音效的特殊輸出設備來模擬人和環境間的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圖形、聲音和圖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學習者身臨其境。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中,虛擬現實技術能構造出最佳的課堂教學環境,將學生置身于其中,以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它能創造和展示各種趨于現實的學習情境,把抽象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融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它可以克服傳統班級授課制限制學生主動性和獨立性的缺點。用虛擬現實技術“構筑”的課堂,學習者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教學模式可以多樣化,教學方法可以任意選擇,教學進度可以多方控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同教師一起成為教學的設計者和控制者,使師生的主體性都得以發揮。

三 虛擬展覽館系統的運行環境及其實現

1 虛擬展覽館系統的運行環境

以Web為運行平臺,采用瀏覽器/服務器(B/S)結構在Web上進行分布式展示和交互,系統接受來自客戶端可視化輸入和交互操作,并根據客戶端的不同請求以逼真視覺、震撼的立體聲、交互觸覺向瀏覽者展示不同的虛擬效果。在服務器端配置IIS服務(支持論壇和個人空間)和AbnetServer服務(支持分布式虛擬展覽館)。在客戶端安裝相應的三維瀏覽插件,如:BS Contact VRML-X3D、Complayer、Cortona??蛻舳朔哲浖?,如AbnetClient.exe。瀏覽者利用Web通過相關的插件對虛擬展覽館進行瀏覽和多人連線交互。

整個虛擬展覽館系統由三維展覽廳、二維論壇以及個人空間組成。展覽廳在3DMax建模的基礎上利用虛擬現實語言Vrml對各種模型進行整合來實現,與以往Flash實現的二維虛擬現實環境相比,具有更強大的沉浸性和音效性,給瀏覽者提供了一個更加接近現實的逼真環境。論壇和個人空間通過ASP、PHP等技術來實現,這方面的技術在國內相當成熟,與三維空間相結合從而使系統更加的完善,功能更強大。

2 虛擬展覽館系統的實現

(1)展覽廳的設計

以時間為分割線把展覽廳分為東周春秋展覽館、漢朝展覽館、唐朝展覽館和宋朝展覽館四個部分。

按照朝代順序把中國歷史上眾多優秀的詩歌文化都清晰的展現出來,符合人們的邏輯思維,更容易被學習者記憶和接受。展覽廳在三維虛擬空間里,通過相關的詩詞、雕塑、圖片、聲音、視頻以及相應的發言平臺向學生展示中國古代詩歌文化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從而使其在現代社會得到傳承和發展。在展覽廳里,學生可以自由的漫游,還可以看到其他同學,賦予展覽廳情感色彩,如同在真實的展覽廳里,逼真的虛擬場景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的“情境”構建。學生點擊相關的圖片、雕塑和詩歌,打開其詳細的網頁介紹,使知識的呈現更加的詳實。點擊圖片、雕塑和詩歌附近的按鈕,可以打開相應的聲音介紹和視頻介紹,使知識更直觀化、形象化,容易為學生所獲取。在展覽廳下方設有“學生即時發言”板塊,學生在展覽廳里可以通過這個“即時發言”板塊進行相互交流。

(2)論壇的設計

論壇主要用于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學生可以在論壇里對不同的詩歌文化內容板塊發表自己的觀點,利用論壇的文字、語音視頻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教師通過論壇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交流討論。論壇具有記錄功能,記錄學生在展覽廳點擊內容的次數,根據次數在論壇的熱點知識庫中對內容進行排名,教師按照熱點知識的排名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論壇提供了相關的學習資源,如電子書籍、教學課件等。論壇根據每個學生發表觀點或評論的次數給每個學生積分,學生憑積分可兌換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此外,論壇系統具有一定的過濾功能,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檢索,防止不文明語言的出現。論壇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評價反饋機制,充分體現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強化”的聯結,學生在不斷的“刺激―反應―強化”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詩歌文化學習。

(3)個人空間的設計

學生注冊后,系統會自動分配個人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平臺,有利于學生展示自我,發表學習心得體會。空間會跟蹤記錄進入個人空間的訪客,有利于回訪,由一個點向四面八方延伸,最大程度促進資源共享。學生可以修改個人空間,如空間布局、背景圖案、空間形象、空間動畫重新裝飾、設計??臻g系統提供相應的優秀學習資源供學生使用,但學生必須通過論壇積分才能獲得,這勢必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此外,系統根據學生的論壇積分給學生一定的權限,部分或全部獲得優秀資源,但是有一定的使用時間限制,如同玩家在網絡游戲獲得游戲裝備,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

四 虛擬展覽館在人文教育中的應用

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虛擬展覽館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然后組織學生由登錄用戶界面進入虛擬展覽館。(如圖2所示)

教師在展覽館作為組織者、輔導者,扮演虛擬角色組織學生學習。學生進入展覽館后,扮演虛擬角色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發言系統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展覽廳里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來獲得知識,學生之間通過發言系統、論壇進行交流。在虛擬展覽廳的自主學習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系統論壇自動記錄學生點擊內容的次數并將內容按點擊數由高到低自動排序。教師依據論壇信息對學生進行分組,組織學生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進行交流討論。教師根據發帖的數量和質量給學生加分,同時系統也會根據關鍵詞和發帖的數量自動給學生加分,最后由教師來對各小組作出點評,學生通過積分兌換精美的課件和各種優秀的電子書籍。教師可以圍繞一個關于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的主題給學生安排相關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個人空間學習任務和個人的觀點,鼓勵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積分來設計自己的空間。教師定期對學生的空間從個性化風格設計到內容質量進行評比和檢查,對優秀學生給與積分獎勵。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形成了一個不斷循環的良好學習環境。

五 結束語

分布式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曾經在網絡游戲中發揮的淋漓盡致,逼真地三維虛擬環境,震撼的立體聲音、強大的交互功能使玩家如癡如醉。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斷提高,學習環境的構建顯得越來越重要。分布式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構建上的獨特優勢及強大虛擬交互功能、跨越時空的特性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本文從視覺、聽覺和觸覺三個方面研究了基于ABnet的分布式虛擬展覽館在中國古代詩歌文化展覽中的多人在線技術、交互技術以及聲音和視頻的展示技術,與以往的基于HTML標記語言構建的網上展覽館相比,更加顯示出它的沉浸性和環境的逼真性,其三維立體音響功效也是二維展覽館所無法比擬的,甚至可以與現實展覽館相媲美。這將對傳統教育環境造成一定的沖擊,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分布式虛擬現實技術與教育的結合必將對遠程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馮建軍.工具性教育及其反思[J].江蘇高教,1999,(2):67.

[2]王曉燕.論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傳統人文精神教育[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3]戚永祥.人文教育例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4):111.

[4]湯躍明.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5-26.

篇4

關鍵詞:Mashup技術;個性化;學習門戶;知識融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Learning by digital knowledge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in the Knowledge Fusion era.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services are generally provided through the portal to show. Currently,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ortal will fu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pplications, services to provide users with a deeper level, professional, personalized service entrance, but lack of technical environmental studies, knowledge services is only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including discovering knowledge, push knowledge, mining knowledge etc. Therefore, the paper proposes a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for personalized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ervice portal. It designed by knowledge fusion process. Th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support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ized knowledge service.

一、 背 景

隨著終身教育、泛在學習(U-Learning)等理念的盛行,人們有了知識獲取與知識創新的渴望。同時,知識的增長、傳播、轉化、創新都非常迅速,知識生產者和傳播者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信息是形成知識的原始素材,知識是信息發展的高級形式。然而,信息本身存在可信度低、結構冗雜、重復度高、隱藏信息多、同一對象多種描述等特點。因此,在信息爆炸且人們對知識的需求空前膨脹的情況下,提高信息資源可信度和純凈度,對信息進行合理轉化、集成、融合,提高知識的獲取效率,完成知識的協同、共享和進一步挖掘,實現知識價值的最大化是當今時代的要求,我們稱這樣的時代為知識融合時代。要實現知識的快速、高效融合,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如下具體的學習要求:

(1)需要開放式的學習平臺。提供靈活、普適性的知識服務框架,融合各種資源和應用,通過統一的標準共享結構化的數據,實現各子系統的服務以一種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平臺。

(2)需要個性化的學習服務。知識融合的過程是個體對于信息進行加工、轉化,從而改變其內部認知結構以獲得新知識的過程,這是一個特殊個體不斷轉化、提升的個性化過程。因此,知識融合的過程應滿足個性化要求。

(3)需要生態化的學習環境。知識融合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化環境,將硬件設施、資源、服務等多種要素進行集成,實現和諧發展。

(4)需要融合化的技術支撐。知識融合必然需要相關融合技術的支持。隨著web2.0的發展和Web3.0的萌芽,SOA/WOA、REST、SOAP、Mashup等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具有很好的開放性、自主性、交互性,為知識的有效融合解決了技術障礙。

數字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知識獲取與創新的重要方式。起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計劃(MIT OCW)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引領了世界范圍內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歐洲的遠程教育機構組織已經發起了三大開放教育資源計劃,分別是:英國開放大學的開放學習計劃(Open Learn),荷蘭開放大學的開放教育資源計劃(Open ER)和歐洲遠程教育大學協會自主學習中的多語言開放資源計劃(MORIL),都為用戶提供各種基于數字教育資源的學習服務。另外,世界上有很多標準化組織研究網絡教育資源標準,IMS、LOM、Dublin Core、SCORM等。國外還出現了一些開源社區,如Sakai、MOODLE等,促進了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開發的軟件工程化,并支持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提供。國內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雛形已初步形成。實施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建成國家基礎教育網絡資源庫,并已建成了多個職業與成人教育網絡課程和多媒體教學素材庫、建設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知網(CNKI)等多個知識服務平臺。這樣,“服務”的理念順理成章的引入到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之中,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概念由此提出。數字教育資源服務是以數字教育資源為基礎,以網絡為平臺,通過研究用戶信息需求,有針對性的傳播、加工數字信息資源、組織相關應用服務,實現數字教育資源的增值,并通過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以滿足用戶的學習需求。數字教育資源的采集、組織、加工、融合等都是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范疇。

數字教育資源服務一般通過門戶的形式提供、展現。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單一的服務模式與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虛擬化的體驗模式與人們渴望進一步深度參與和創造、實現“情感化網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隨著Web2.0的發展和Web3.0的推出,網絡技術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服務方式的更新與完善,更是服務理念的人性化發展。同時,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以及融合技術的發展必然要求對分布的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進行融合,并按服務流程進行鏈接,實現統一、全面的資源、應用、服務、用戶之間的協作。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作為門戶網站中一個重要部分也遵循這個發展歷程。目前,教育領域的門戶網站也都將進行信息資源、應用、服務的融合,為用戶提供一個更深層次、專業化、個性化的教育信息資源服務入口。可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知識服務將成為學習門戶的發展趨勢??茽柦饘€性化教育資源服務做了如下闡述:是在適當的時候向適當的人提供適當的信息。因此,個性化教育信息資源服務即獲取用戶個性化的知識需求,提高信息資源可信度和純凈度,建立多種用戶網絡行為的跟蹤渠道,自主整合有效的信息,對符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實現知識服務。

國外的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正從在線課程、政府網站門戶、培訓認證等功能單一的網站發展為綜合的集咨詢、資源、服務、課程、培訓于一體的綜合門戶,更加關注依據知識流程的個性化服務的提供。我國在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的建設上也取得不小的成就,專業的內容服務、個性化的學習檔案、互動性強的交流平臺等都是我國個性化的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的突出特點。但是,目前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在技術環境的研究方面比較缺乏,對于發現知識、推送知識、挖掘知識等知識服務僅是初步探索。因此,在知識融合時代背景下,提出一種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技術環境,從技術環境角度按照知識融合流程設計了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融合的支持技術,并將各種技術合理結合,形成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Mashup知識應用融合生態環境。

二、 知識融合技術一般架構

知識融合是知識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對各類信息源進行智能化處理,對知識進行轉化、集成和融合,實現知識協同工作和共享,并對知識進一步挖掘,以獲取有價值的新知識。知識融合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累加、組合的過程,而是根據學習服務的需求,不斷的對知識對象的內涵進行優化組織、挖掘,從而實現基于知識的各種應用服務的連續過程。從1995年以來,知識融合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以知識融合為主題的研究項目越來越多,所涉及到與知識融合相關的技術也隨之增加。

(一)以應用為中心的融合架構

以應用為中心的融合架構是以實現與其他應用程序共享資源和軟件的理念為目標,并通過應用服務器提供相關服務。盡管應用程序部署在分散、孤立的應用服務器上,服務器本身仍然能夠運行所有可用的服務。應用服務器允許企業級的集成。企業集成設計的重點是圍繞如何管理各種協議和中間件而展開的,在各種不同系統中處理分布式事務、基于隊列的關鍵數據交付、或者各種其他類型的服務。圖1是一個企業集成案例。各類服務、主機和數據庫通過JMS(Java Message Service,Java消息服務)、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數據庫連接)、IIOP(Internet Inter-ORB Protocol,互聯網內部對象請求協議)、CICS(Customer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客戶信息控制系統)、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簡單對象訪問協議)等API、協議融合成企業級應用,形成企業級的融合環境。

(二)以服務為中心的融合架構

Web2.0時代的到來,存在一類HTTP級別的一般融合。應用程序通常是圍繞一組數據來設計的,通過HTTP協議以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屬性狀態轉移)方式展現。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富互聯網應用程序)能夠混合這些數據以創造新的情境,這些新應用的產生可能連數據的提供者都沒有預想到。如:將地圖應用程序與招聘信息管理工具混合以創造一個可視化的地圖,地圖上會顯示招聘信息單位的具置。這樣兩組數據就融合起來創造一個新的應用。圖2展示了這種融合的案例。通過數據庫信息形成各種應用,并且將這些符合HTTP協議的應用通過Mashup環境,融合創造出新的服務,形成Web2.0風格的融合。這樣,很容易隨著用戶的增加對應用程序做小規模的擴充,并且應用程序能夠調用其他各種應用,反之亦然。

以應用為中心的應用程序一般通過外部實體來增加或減少應用程序功能模塊,如可通過WebSphere(電子商務平臺軟件)這樣的軟件來進行過程管理和狀態復制。以服務為中心的設計提供了一個更整合化的增加或減少應用程序功能模塊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中應用服務器都包含內置的縮放機制來自動增加或減少功能模塊。這兩種應用融合各有利弊。以應用為中心的設計更易于開發者編程,通常采用外部軟件來管理以應用為中心的程序,而以服務為中心的融合具有更好的擴展性、可維護性、更易于管理和用戶使用。同時,應用程序圍繞數據設計并通過HTTP以REST風格公開后通過Mashup混合和匹配,以創建新的應用情景,因此,采取以服務為中心的應用融合。

三、 Mashup技術分析

隨著對Web服務的研究和更多新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服務更加簡便,用戶自主進行開發式體驗越來越容易,Mashup應運而生。早在2008年,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美國Gartner咨詢公司就指出“人們期待的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十大信息技術中最重要的四種就是――綠色IT、統一通信、虛擬化和Mashup?!辈㈩A測Mashup將是未來十年最有前途的技術之一。

Mashup源于流行音樂,是藝術家組合或者混合兩首不同流派的歌曲的音樂和歌詞來創作新的歌曲。目前對Mashup的界定不統一。維基百科對Mashup做了如下釋義:指整合網絡上多個資料來源或功能合并到一個集成化工具,以創造新服務的網絡應用程式。programmable Web中定義的Mashup是從兩個或以上的外部在線資源連接數據所形成的一個Web頁面或應用程序。全球領先的應用基礎結構軟件公司BEA認為Mashup是將一些數據源和服務組合到一起創建一種具有新功能的Web服務。《2006――2007互聯網前沿發展大趨勢》中認為Mashup是一種概念或理念,將成為未來內容創新性組合的全新方式。本文認為:Mashup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應用、服務,更是一種理念。通過不同的融合技術為用戶提供來自不同數據、資源、應用、服務的融合化的獨具特色、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增值體驗。

(一)Mashup架構

Mashup的架構包括三個部分:API/內容提供者、Mashup站點和Mashup瀏覽器。圖3展示了一般的Mashup架構。

其中API/內容提供者是將內部的、外部的資源、應用、服務通過一定的Web協議和相關技術實現數據提供。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資源獲取方式。一般的Web頁面內容通過屏幕抓取技術獲取、資源數據通過RSS/ATOM技術獲取、應用和服務則通過SOAP或REST獲取。Mashup站點是Mashup邏輯的位置,Mashup站點利用API/內容提供者提供的內部或外部的數據、應用等進行結合,創造新的內容。主要包括資源獲取、組件封裝、組件注冊、融合組織過程。即是通過不同的獲取技術,把這些資源、應用、服務封裝成標準組件,進行組件的注冊、、、調用、管理,并通過服務器端或客戶端兩種可能的方式進行融合組織。如果是客戶端融合即將Mashup頁面中嵌入的代碼與外部引用的API或嵌入網頁中的applet進行組合,是直接客戶機端的瀏覽器中通過客戶機端腳本(JavaScript)或applet生成,這就是富Internet應用(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其主要的優勢在于減輕服務器端負載,并能在不刷新整個頁面的前提下實現對內容的部分更新。如果是服務器端融合即直接使用服務器端動態生成技術(如:Java servlets、PHP、ASP等)完成融合。為Mashup應用者提供個性化的資源、應用、服務應用模式。Mashup瀏覽器實現內容圖形化呈現和用戶交互式體驗。下面將對Mashup架構中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做簡單介紹。

(二)關鍵技術介紹

1. 服務架構

4. 組建注冊技術

組件注冊技術主要負責完成Mashup組件的注冊、、、調用等功能。可以通過內部的或外部的服務器完成。一個Mashup組件只有在注冊、后才能夠被其他系統進行調用。主要通過UDDI(Universal Deseription,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統一描述、發現和集成)、WSDL(Web Service Definition Language,網絡服務描述語言)等實現。UDDI是基于XML的跨平臺的描述規范,實現不同服務提供商在互聯網上自己所提供的服務。WSDL用于描述Web Services以及如何對它們進行訪問。

5. 融合組織技術

組件注冊、形成完整的組件接口后,就可以由Mashup的應用者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組件完成融合。融合包括服務器端融合和瀏覽器端融合。

服務器端融合根據Mashup應用者的需求,通過SOAP、REST等協議向API/內容提供者提出請求,根據API/內容提供者返回的響應在Mashup服務器中按照合理的方式融合,然后將融合結果發送給Mashup瀏覽器完成信息交互。這種情況下,Mashup服務器處理功能較強,多使用重量級的編程語言、服務,對開發人員要求較高,負擔較重,隨著訪問量的增加,Mashup服務器的處理工作大大增加。Mashup瀏覽器承擔工作很少,因此對于用戶來說使用中的可擴展性很低。圖4展示了服務器端融合的過程。

瀏覽器端融合是在通過輕量級編程語言,如Ajax等與各種資源、服務以及Mashup服務器間的異步交互,或直接通過SOAP、REST等協議響應,并對不同來源的內容進行分析、封裝等,在Mashup瀏覽器端通過腳本語言或applet實現融合。這種情況下,Mashup服務器可以理解為,主要負責轉發Mashup瀏覽器端的請求。瀏覽器端融合結構簡單,開發容易,資源、應用、服務等可以實現瀏覽器與API/內容提供者的直接傳遞,因而服務器端負載減輕,并通過異步交互實現局部刷新,擴展性強,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無縫、統一的用戶體驗。圖5展示了瀏覽器端融合的過程??梢姡瑸g覽器端融合具有更大的優勢,本文在技術架構設計中將采取瀏覽器端融合。

四、 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技術環境設計

知識應用融合技術架構中介紹的以服務為中心的融合架構具有更好的擴展性、可維護性、更易于管理和用戶使用, 提供了一個可伸縮的知識融合解決方案。同時,應用程序圍繞數據、服務進行設計,并通過HTTP以REST風格公開后通過Mashup混合和匹配。Mashup不需要安裝、升級、插件、管理權限,只需要各種瀏覽器以及運行Mashup的URL網址,因此它是一種純粹的服務軟件(SaaS,軟件即服務),具有選型簡單、開發周期短、使用門檻低等優勢,從多個分散的站點獲取信息源,以創建新的應用情景,這將是未來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開發的主要模式之一。圖6是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Mashup知識應用融合生態環境。

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Mashup知識應用融合生態環境首先將對來自“十網一庫”并結合其他外部源的內容通過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這種靈活、普適性的模式提供精確定義、封裝完善、可重用、集成化的一系列教育信息、教育資源、教育應用、教育服務等,通過Widget進行標準組件的封裝,并經由各類規范化的接口,實現服務組件的可互操作、可定制和重構等功能,并應用RSS/ATOM Feed進行信息、資源聚合,選擇更加簡單、擴展性更強,伸縮性強,更能滿足Mashup架構需求的REST進行應用、服務融合。通過減輕服務器端負載、擴展性強、能夠局部刷新、提供無縫、統一用戶體驗的RIA技術進行瀏覽器端融合,并能夠通過基于不同技術的瀏覽器經由不同的終端,為學習者提供單點登錄、個性化定制、內容及應用的主動推送及各個應用服務的統一接入,實現交互式界面展示,以用戶為中心隨時隨地提供精準的個性化知識應用融合的學習服務。該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Mashup知識應用融合生態環境充分體現了Mashup及相關技術在信息、資源獲取的信度和效度,提高學習者之間的深層次、多角度的交流、互動,并為學習者提供“一站式”的學習體驗,并提高網絡學習環境的靈活性、敏捷性、豐富性。總之,Mashup的應用實現了教育信息、資源、應用、服務的融合,為教育領域拓展了嶄新的學習空間,構建了知識應用融合的全新學習環境。

五、 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技術環境實踐

在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Mashup知識應用融合技術生態環境的支持下,對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進行總體設計、功能模塊設計、環境配置等,初期以上海終身學習網()和上海教育資源庫()作為主要的應用試驗環境,用戶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定制內容,快速、準確、智能化定位資源,并基于多系統聯合實現再生技術環境,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模板,實現教學互動,完成“知識收集――知識利用――知識擴展――知識共享”的知識管理過程。上海終身學習網和上海教育資源庫已經完成初步的融合,將為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的改進和進一步融合提供堅實的基礎。

六、 總結與展望

通過對知識應用融合技術一般架構的分析,選擇具有更好擴展性、可維護性、更易于管理和使用的以服務為中心的融合架構,并結合知識融合技術的典型代表――Mashup技術,設計了基于Mashup資源融合的一般架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個性化數字教育信息資源服務門戶的Mashup知識應用融合技術生態環境設計,為實現教育信息、資源、應用、服務的知識融合,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專業化學習需求,構建知識應用融合的全新學習環境提供支持。但是,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門戶技術環境在接口設計、融合內容確定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還需要更多的實踐來完善、改進該環境的設計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Brian Lamb.Dr.Mashup or, Why Educators should Learn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Remix [M].Educause review,July/August 2007,14―20.

[2]. Charles Severance.Functionality Mash Up――Evolving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R].JA-Sig Conference,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2008:2.

[3]. 韓蓄,張景,李軍懷.基于角色的個性化門戶網站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年第四期,153-155.

[4]. 馬小強.Mashup的教育價值及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8,(9):56―60.

[5]. 王萍, 張際平.Mashup聚合技術與網絡學習[J].電化教育研究,2008,(3):63―66.

[6]. 沈涌.數字信息資源整合策略與服務共享模式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吉林大學情報學,2009.

[7]. 張妍妍.學科信息門戶個性化服務調查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長春:東北師范大學信息資源管理,2008.

篇5

環境藝術設計(簡稱環藝),屬于藝術類專業。其內容主要包括環境的美化、建筑物的景觀設計、人類衣食住行的設計、現代各項器械以及各種運動設施的設計等。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性極強,主要包括室內設計和室外環境設計。作為一門新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在設計教育實踐中面臨著很多困難,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此的重視,不斷進行有效改進。

一、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30年的發展,對環境品質提升、社會發展以及城市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而設計教育在我國尚未成熟,所以,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仍然存在很大問題。經分析與探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育資金供給不足

教育資金的短缺造成了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未能很好發展。我國設計教育并不成熟,學校給予設計教育的重視也遠遠不如其他類教育,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極少。學校對于設計教育的輕視尤其體現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而設計專業的學習,更需要來自實踐。創新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是極為重要的。

(二)實踐機會太少

目前,我國設計教育的發展未能足夠成熟,導致教育資金供給不足。同時,學校由于對學生的安全問題的重視,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減少學生外出實踐機會。而環境藝術設計恰好是一個重實踐的專業,學生需要更多的外出觀景以及寫生的機會。正因為如此,學生缺少開拓眼界的機會及創造新思維的能力。

(三)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因設計教育尚未成熟,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教學模式的陳舊也影響到該課程的順利發展。環境藝術設計主要以市場為導向,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陳舊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藝術熏陶不夠,人文修養的欠缺以及缺少外出實踐的機會。為了更有效地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學生的藝術熏陶和人文修養都有待提高。

二、解決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問題的對策

設計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并不被看好,為了促進祖國未來教育的發展,筆者經過實踐研究為設計教育提供了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鼎力支持設計教育

國家對于設計教育應該采取“放長線,釣大魚”的手段,對待教育事業更應該如此。設計教育雖然在目前并未被國家看中,可是在對城市建設以及社會發展中,環境藝術設計更是在源源不斷地給予支持。因此,國家應大力地開展設計教育,對設計教育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設計教育走上正軌。無論在經濟還是在精神上都應該對設計教育做出最大的支持,幫助設計教育更好地發展。

(二)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室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專業,作為設計專業,其實踐操作能力必不可少。許多學??紤]到安全因素問題,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都采取了多為理論性的知識學習,沒有考慮到學生更需要通過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學習設計的學生,更注重的是外界事物對于他們的視覺沖擊以及思維能力的創新。因此,學??刹捎媒ㄔO設計室的方式,既能夠避免學生出現意外,對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是有幫助的。

開設設計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將設計理論與外界公司接軌,使其更快速地融入社會。這樣的方式,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其以后步入社會也是有所幫助的。

(三)借鑒“包豪斯”教學體制

陳舊的教學體制阻礙了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采用新的教學體制是很有必要的。包豪斯作為引領者,為現代藝術更是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其宗旨是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倡導學以致用,為社會更好地提供服務。許多高??山梃b包豪斯的教學模式,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會有很大幫助。

在傳統的設計院校里,大多將理論知識教授于學生,而包豪斯教育體系則采用的是“作坊式”教學,在課程中得到實踐,在實踐中體會課程。通俗來說,就是將學生投入到建筑工地、設計工作室以及與設計有關的行業領域里實習。通過對學生進行考核,方可獲得畢業資格證。這樣的教學體系,使學生可以在實踐操作中學到理論知識,也能為其走出校門打下夯實的基礎。

篇6

畢業設計(論文)是本專業教學計劃中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也是學生畢業和取得學士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撰寫畢業設計(論文),有助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得到從事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訓練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在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的原則,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做到科學選題、規范管理、全程監測,確保畢業設計工作的質量。

一、以往畢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環境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按照畢業設計課程選題―市場調研―設計方案形成―設計表現―成果提交―畢業答辯―成績評定的程序進行。各個階段的工作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任何一個環節的工作存在問題,都將影響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經過近幾年的研究,筆者發現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畢I設計的選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設計題目類型單一,涉及面窄,缺乏設計意義和新穎性,可操作性差。第二,學生過分依賴網絡,收集到的信息資料不夠全面,缺乏真實性,主觀意識比較強,導致對設計題目的理解深度不夠甚至存在偏差,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和表現點模糊。第三,由于畢業設計課程的后半期與單位實習和就業等時間有沖突,部分同學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較低,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第四,畢業設計評分辦法規則不夠系統,老師評分時主觀性較強,造成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的客觀性、公平性和真實性偏低。

二、優化畢業設計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提高全系師生對畢業設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畢業設計是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畢業設計成績既反映了學生專業水平,又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聲譽。因此,系領導和專業負責人非常重視這項工作,明確要求全體師生必須嚴格執行學院對畢業設計設定的各項規定,嚴禁指導老師不按正當手續批準學生離校進行畢業設計的現象,同時還將輔導員的工作態度、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作為教職員工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將學生參加畢業設計的時間作為評價畢業設計成績的一個指標,從制度上促使全系師生深刻認識到畢業設計工作的嚴肅性、規范性、重要性。

(二)精心組織,嚴謹細致地把好選題關

畢業設計選題對畢業設計的教學目的、教學質量影響很大。為此,教師從畢業設計的選題開始,做到明確選題原則、規范選題程序、精心選派導師、抓好選題及審題控制。本專業畢業設計題目難度適中,能鞏固、深化、擴大學生所學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得到專業訓練以及對過去所學知識點的綜合運用,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選題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

選題必須體現本專業綜合訓練內容,使學生受到比較全面的鍛煉,并初步具備助理設計師的能力。畢業設計(論文)的第一步是聘請具備高水平的導師,除了本校專職教師,本專業還從母體學校、其他院校以及設計院聘請導師,他們都具備較高的科研水平、較強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有著指導學生設計的豐富經驗,同時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高度負責,這確保了本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有一個較高的起點。

2.畢業設計課題應盡可能聯系實際,以應用為主

針對環境設計選題容易過大過寬、選題過虛的問題,必須聯系實際,抓住重點來解決。獨立學院的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要適當,使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經過努力能夠完成,且能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選題過大,超出了本科生研究能力的范圍,難以深入研究,這一直是環境設計類本科畢業設計的通病。鑒于此,本專業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堅持一人一題,對于工作量大的課題,可組織數名學生協同攻關、分工設計,但須明確每人一個子課題,或用副標題區別,子課題要立足于大題,分別展開;明確每個學生需獨立完成且能滿足教學基本要求,使其達到全面綜合訓練的目的。

3.選題原則清晰,審題符合規范

本專業畢業設計選題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選題要反映四年來的學習內容;選題內容不能太大,大題目可以由幾個人共同完成;每個教師最多選兩個題目,同一個專業方向只能帶一個;嚴禁使用過去做過的設計內容;在設計公司完成的畢業設計由設計公司確定題目,禁止拿設計公司的圖紙匯報。

選題、審題的工作程序符合規范化要求,選題由指導教師提出(學生自選課題也須經教師審定),上報選題的內容除學院規定的要求外,必須附上選題的平面圖和選題的教學目的,說明選題是如何對四年教學總結和提高的思考。選題嚴格按照學院規定程序進行,首先報專業負責人審批,專業負責人組織審定后,報系主任批準確定,選題經系主任批準后方可向學生公布。

(三)積極采取措施,強化全過程規范化管理

學院2010年購置了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并投入使用,2013年又做了更新,強化畢業設計全過程全方位的規范化管理,對畢業設計各個重要環節都規定了完成的時間節點要求,并將實施結果定期公布,有力地保證了畢業設計各個環節的時間進度,切實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

本專業為了確保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按時、保質完成,在組織管理上實現了規范化和制度化。建筑與藝術系和專業組精心組織,包括尋找指導教師、組建指導小組、學習上級精神、聽取課題介紹、完成選題審題、下達任務書、擬定開題報告、完成和修改初稿、中期檢查、考核導師、定稿、審核答辯資格、安排集中互評、組織答辯、專家重點檢查、評優以及論文文檔留存和歸檔等,整個過程中的各環節都執行嚴格、規范的程序,保證本專業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質量完成畢業論文工作。主要流程如下:

1.成立以系主任為組長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組

指定專職教師具體負責畢業設計工作,形成畢業設計工作組、設計指導小組、專業負責人、專業聯系人、系秘書辦、輔導員等各負其責的嚴密組織機構。專業負責人及論文聯絡員定期通過畢業設計管理系統檢查、了解畢業設計(論文)各環節的進展情況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2.畢業設計(論文)動員及培訓

要做好畢業設計(論文)動員及培訓,明確目的和意義,了解畢業設計的過程、方法和規范化要求。

3.制定詳細的工作進程安排

建筑與藝術系按周制定了詳細的工作進程安排,確保在每一個重要節點都有檢查,保證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度。畢業設計(論文)的檢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

(1)前期主要檢查課題落實情況、指導教師到位情況以及進行課題所必需的條件是否具備,檢查任務書是否按要求填寫并進入畢業設計管理系統;

(2)中期主要檢查學生譯文、課題報告完成情況以及前期的工作進展情況,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和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檢查結果通過在畢業設計管理系統中填寫中期檢查表來呈現;

(3)后期檢查畢業設計(論文)文檔的規范性及答辯評分情況。

(四)嚴把評閱、答辯關,確保畢業設計作品質量

1.采取初次試答辯和最終答辯相結合的方式,認真把好設計作品質量關

專門聘請校外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參加畢業設計的指導、評審和答辯工作,采取初次試答辯和最終答辯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畢業設計完成初稿時,組織校外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初次答辯,對每位學生給予認真的指導。學生根據指導意見及建議對設計作品修改完善后,再進行最終答辯。

2.采取面上答辯和評優答辯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畢業設計質量及成均衡

為了保證設計作品質量及成績評定的科學合理,面上答辯分組進行,優秀設計的答辯在專業范圍內統一組織、一次性進行(稱之為“評優答辯”),且優秀論文比例不超過15%。

3.采取相似度檢測(),嚴格工作紀律,確保論文真實性

為使學生認真、嚴肅地完成設計的各項工作,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切實用自己四年來所學知識完成設計報告,學院購買了軟件,相關通知,布置檢測工作。本專業按照學院要求,評閱之前要求學生自查3次,提交自查報告,指導老師審核。答辯后,全院組織抽查,本專業畢業設計結果顯示,全部符合要求。

4.加強展示交流,不斷完善作品質量

為使學生的設計理念有互補性的提高,系里每年舉辦畢業設計作品展,面向全校展出,以便促進各專業、同學之間的交流。

三、結語

總之,以往環境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為了優化畢業設計,學院必須進行畢業設計課程改革,注重提高全系師生對畢業設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精心組織,嚴謹細致地把好選題關,積極采取措施,強化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嚴把評閱、答辯關,確保畢業設計作品質量。

篇7

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藝術類專業招生及專業設置的問題

目前我國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主要是注重設計藝術效果的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和注重技術結構的建筑設計類專業人才,但兩類人才及行業之間的交流協作還存在諸多問題。而相關院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把環境藝術設計歸類為單純的藝術學科,加上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眾多院校為賺取利益,不管硬件、軟件、師資等資源是否配備齊整,紛紛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這樣放低專業門檻進行擴招的方式已成為許多文化課成績差、綜合素質低,甚至對藝術設計專業毫無興趣的考生通過藝考圓大學夢的捷徑。生源質量逐年下降給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和問題,同時勢必影響學生就業及行業發展。

(二)師資力量薄弱

造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師資薄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許多學校在硬件、軟件、師資等資源沒有配備齊整的情況下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造成從事專業教學的師資緊缺;另一方面有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藝術創作、個體表現、視覺沖擊力,而忽視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教學,這就使得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根本無法獨立完成環境設計項目。另外教師受自身能力、知識面等所限,加上缺乏行業實踐經驗,不能用科學合理的思想和方法進行教學。

(三)教學體系陳舊,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首先,目前還有很多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仍然沿用傳統藝術和美術教育的方針,開設的課程多、雜、無側重點,教學內容落后,各科知識之間缺少關聯和銜接;其次,現有的實習、實踐環節時間短暫,忽略了高職院校設計教育應對接產業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學生往往無法將所學知識形成體系,不能很好地對接實踐;再次,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形式,部分學校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沒有按照市場要求和行業結構來進行建設,存在結構不合理、管理體系不健全、實訓項目匱乏等問題,造成實訓不能達到真正與市場對接的目的,從而導致應屆畢業生的實際技能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無法就業。

(四)學生缺乏創造性思維能力

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設計的核心就是創造性思維。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往往重技術、輕理念;重制作、輕創造,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設計僅僅是對名家的設計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修改、拼湊。

二、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與實踐措施

(一)對接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地建構教學體系

摒棄陳舊和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崗位核心能力和企業職位用人標準為依據,因地制宜地根據具體院校所在區域的經濟、文化、生源特點等科學構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體系,充分做到科學、藝術、技術、人文的有機結合,按職業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務進行設計教學,切實與市場需求接軌。

(二)加大校企合作深度,拓展實踐教學渠道

高職院校應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將教學、研究、實踐三者融為一體,建立“廠中校”和“校中廠”的工作坊模式,按企業所需培養人才。將原來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項目相結合,充分發揮高校與企業各自優勢,加大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為社會培養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筛鶕袌鲂枨?,結合專業特點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教學模式,依托企業實際工作項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校內通過實驗室、工作室等特定的“校中廠”教學窗口與社會和企業接軌,系統性、針對性地創造培養學生適應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實踐環境。同時結合“廠中校”,讓校內師生到項目一線與行業和企業專家共同協作參與實體項目,把企業、施工現場作為實踐教學的平臺,以工作過程為教學內容,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校企雙方共同協作按企業工作管理體系全過程規范和監控實踐教學環節,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和開發符合職業規范、體現崗位能力要求、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促進教、學、做統一,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結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師資隊伍的能力與素養直接決定學校的教學水平,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應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多領域、多渠道引進高端人才,如聘請企業一線專家與校內教師共同參與到學校的專業教學、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中來;其次,通過學術交流等形式來培養和提升校內教師綜合能力;第三,建立激勵制度,發揮教師潛能,讓校內教師“走出去”,如激勵校內教師通過到企業一線進修學習,提高自身的行業專業知識技能,取得有權威的證書,成為真正了解行業前沿動態且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從而使教學順應市場的需求。

(四)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實際的專業教育中,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能力,不斷挖掘學生的設計潛力及個性化表達能力,充分調動其創作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不斷開拓與創造的能力。

三、結語

篇8

關鍵詞:地域文化;環境藝術設計;教育

一、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新了,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環境藝術設計在市場的推動下飛速發展,這門新興學科成為當前的熱門專業之一,全國大多數院校開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并且招生人數不斷增加。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畢業生數量迅速增長,且不同類型的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辦學模式大不相同:工科類院校側重建筑空間與工程技術能力的教育,師范類院校則更側重空間藝術造型和陳設裝飾藝術教育。另外,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發展迅速,社會對于相關的人才需求也各不相同,不同院校所擁有的校園文化和辦學條件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提倡多元的、多層面的、富有地域個性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地域文化特殊意義

1.地域文化是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落腳點

環境藝術設計是強調多學科相互滲透、融合的專業,目標是為人類設計舒適的生活空間。所謂生存空間,以人類日常生活的建筑內外環境為主。其中,建筑外部環境設計又被稱為景觀設計,“景觀”一詞由英文landscape翻譯而來,英文landscape源于荷蘭語landschap,意為“地區,一片土地”。其設計空間不是無限延伸的自然空間,而有一定的界限。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景觀設計必須巧妙地結合選址,整合周邊資源,推動景觀生態建設。從傳承地域文化的角度來說,人類所生活的建筑內外環境處于特定的區域中,該地區的文化與習俗也深受當地環境的影響,從而形成地方區域共同的審美傾向和文化特征,展現出鮮明的地方色彩。因此,不得不說地域文化是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落腳點,因為環境藝術設計最終會服務于某個特定區域,所以需要將該地域豐富多彩的文化以環境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反過來,地域文化也可在某種程度上促進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更高層次上取得特色化、個性化的發展,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更優秀的設計人才。如,我國地域遼闊,北有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南有山清水秀的嶺南園林,東有玲瓏纖秀的蘇州園林。位于不同地域的環境空間,也受到該區域的地域文化影響。將環境空間與地域文化結合,利用當地包羅萬象的自然與人文要素,形成富有場地識別感的空間,這是長期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們與自然環境的一種智慧的相處方式,形成了個人和民族的充滿歸屬感的可持續發展場所。具體而言,當地自然與人文要素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依據和創意源泉,脫離這些因素或忽視這些設計經驗是不可取的。另外,在當前如火如荼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部分人向往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的環境模式,其環境往往表現為對稱大廣場、人工湖、熱帶植物等樣貌,一些設計師刻意模仿發達城市的環境設計,缺少對自身所處的設計場地的文化解讀。

2.地域文化豐富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課程資源

導致目前城市環境設計存在雷同現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忽視培養本土設計師。本土設計師通常更熟悉地域文化、風土人情,面對城鄉建設面貌雷同、文化差異縮小的問題,本土設計師的培養就顯得特別重要。如何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培養優秀的本土設計師是地方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解決的問題。高校在培養人才時,可以有計劃地將地域文化引入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因為地域文化不但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意源泉,而且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可為其所用,使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具有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考察、調研當地的地域文化,并解讀、歸納、發散這些地域文化特征,最終結合地域文化展開環境藝術創意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還能夠賦予地域文化更多的活力。地域文化是人們身邊的一種特殊文化,包括村落文化、建筑(民居)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活習俗等內容,從某種程度而言是該地區人們的鄉音鄉情、民族信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既豐富多彩又獨一無二,既是一種民族力量,又是一種無形的地域資源,更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寶貴的課程資源,是地方院校有別于其他院校的一種特殊資源。另外,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引入對本土文化的深入關注,并使其得到批判性的開發和傳承,可以讓一部分人擺脫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AutoCAD+3dsMax”的固有印象,取而代之的是藝術基礎和文化張力。而且,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融入地域文化以后,其教學將直接反映該地區的社會現象、經濟特點、文化特征等內容,可以更有效地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與社會接軌,縮短畢業生適應社會的時間,提高學生的自信。

3.地域文化促進學生的創作興趣

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融入地域文化后,不僅加速更新了教育理念,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使教育回歸本源、回歸人。因為,地域文化是一種源于生活的本土文化,是學生在生活當中切身體會到的文化,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該地區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也有利于該地區的健康、和諧、快速發展??傊?,地域文化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殊文化,是一個區域的物質根源和精神的凝聚力,每個特定區域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它涵蓋了方言、戲曲、特色小吃、文化遺產、風俗等內容。這些內容反映了各地域文化之間的差異,在全球化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更應該培養學生立足本土文化、支持文化差異,引導學生用現代的藝術設計形式表達傳統的地域文化,使地域文化具有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具體來說,傳承地域文化并非簡單地復制某個文化符號,而是通過教育的途徑引導學生傳遞文化、解構文化,并能夠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解讀、傳承、開發地域文化,使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既富有傳統地域文化的歸屬感,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三、傳承地域文化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途徑

1.激活地域文化情感

首先,地域文化是指不同地域的飲食、建筑、風俗、宗教、語言等內容塑造了該地域人們的感知和觀念,從而體現出的地域性或本土化的文化,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安徽的徽文化、蘇州的文儒文化等。這種由文化形成的精神體驗促成了地域文化情感。其次,激活學生的地域文化情感,并使學生將其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是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要點。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按家鄉分組,讓其討論,并引導學生通過圖片、手繪、文字的形式,展示家鄉的地標、飲食、風俗、地圖等內容,最后以ppt的形式分組匯報,通過這種形式達到激活學生的地域文化情感的目的,并為下一步構建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環境藝術設計做好基礎資料準備。如,某個信陽地區的小組選擇以信陽毛尖茶的地域特征作為廣場設計的著眼點,與信陽毛尖有關的緣起、種植、采摘、泡制、形態、色彩、推廣等內容,甚至是信陽毛尖的神話傳說、國外的茶文化等,都構成了其設計的基礎資料,為后期創作富有生命力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2.開設地域特色的課程

地域特色的課程將本區域特有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通過課程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在課堂當中,其特點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地域文化。如,作為中華文明之源的中原文化內涵豐富,擁有內斂圓潤的瓷器文化、多元包容的民族文化、端莊秀麗的建筑文化、與時俱進的戲曲文化等。豫劇、汴繡、開封年畫獨具魅力,至今仍舊被眾多愛好者喜愛。這些地域文化對于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而言既珍貴又獨特。再如,作為毛尖的發源地,信陽素有“山水茶都”之稱;不僅如此,信陽人文薈萃,在文化領域也有眾多成就,如,信陽的羅山皮影、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楚風豫韻皖情,藝術特色鮮明,受到眾多人的喜愛。這些地域文化藝術正是獨具特色的教育資源、創作資源。信陽師范學院利用這一地域優勢,開設了茶包裝專題設計、茶展廳設計、信陽民歌鑒賞等特色課程,這類特色課程為學生打開了傳承創新之門。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富有生命力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更應該飽含地域文化情感。通過激活地域文化情感,對地域文化進行解讀,最終通過環境藝術設計的形式進行表達和展現,讓人們可感、可觸、可觀、可聽,這種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方法不僅豐富了教學形式,還深化了人們對地域文化的理解,并達到了傳承地域文化的目的。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16-GH-030);信陽師范學院青年基金項目(2015-QNJX-20150115)。

參考文獻:

[1]林菁.關于中國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現狀的思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教育研究分會,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第三屆全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篇9

[關鍵詞]創業教育模擬環境組成結構功能模塊內容模擬

[作者簡介]黃莉(1972- ),女,廣西柳州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就業與創業。(廣西柳州545006)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廣西高等學??茖W研究立項項目“基于環境模擬的高職創業教育實踐過程研究”(項目編號:SK13LX582)和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模式研究――以柳州市為例”(項目編號:桂教科學[2013]13號)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5-0180-02

對高職院校的創業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也是提升高職院校畢業學生綜合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創業能力相對于高職院校目前傳統的各種專業技能的培養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能力培養領域,因此通過對高職院校創業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掌握和具備一些和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一樣的能力,這對高職院校畢業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提升作用。

然而創業教育所要求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都比較高,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相對于綜合型的本科院校要弱得多,這直接阻礙了很多高職院校開展高質量的創業教育。為了避免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切實做到對高職院校綜合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環境模擬的高職院校創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案。這種教學方案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模擬環境來模擬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通過在模擬環境的實踐和練習來達到提升學生創業能力的目標。然而模擬環境的建設和設計一直是困擾高職院校教學條件和環境建設的一個難題。本文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對創業教育中的模擬環境建設進行了詳細的設計。

一、模擬環境總體結構設計

環境模擬的總體設計目標是為高職院校進行創業教育提供一個盡可能真實、逼真的模擬教學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能夠感受和體會到與真實創業過程相類似的過程、環境和真實的用戶體驗。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學條件和資源有限,因此模擬環境的設計目標要在有限的資源條件基礎上構建一個盡可能真實的模擬教學環境。

根據模擬環境的建設目標,可以確定模擬環境在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首先,教學模擬環境應該盡可能采用通用化的模擬技術,所模擬出來的場地、對象應用具有通用性。由于對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可能需要采用多種不同的場景、流程,這一培養過程都要借助于模擬環境來實現,因此要求模擬環境中所構建的模擬對象具有較強的通用性,使得一個模擬對象能夠在多個場景、多種能力培養過程中得到應用。其次,模擬環境中所設計的角色也應該具有可復用性的特點,能夠在多個場景、多種不同應用過程中發揮角色模擬的特點。除此之外,整個模擬過程應該以具體的業務內容為牽引,通過各種具體的業務內容,來組織和安排模擬的環境和模擬過程,讓學生有明確的模擬目標和實踐內容,使得學生在模擬過程中具有足夠的激情和熱情參與到教學模擬過程中,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其創業能力。

基于這一設計原則,本文設計了如181頁圖所示的模擬環境總體設計結構圖。在整個模擬環境總體組成結構中,場地模擬、角色模擬、業務內容模擬和參與的用戶都是多個對象,每一個單元里面都將包括多個不同種類、不同功能的模擬對象,整個模擬過程以業務內容的模擬為牽引,在整個模擬過程中,通過上層的管理系統來管理和維持整個模擬環境的正常運行。而管理系統要通過上層的任務角來具體安排真正要模擬的業務內容,并且在模擬過程中,通過時刻監測任務的執行情況來掌握用戶的模擬過程,還可以通過這種實時監測的機制來動態調整環境的模擬。除此之外還包括評價標準,使得上層用戶能夠根據用戶的模擬狀況給出客觀的評價,使學生的創業能力能夠科學、平穩地得到提升。

二、 業務內容模擬設計

業務內容的模擬設計是整個模擬環境建設的核心和關鍵。在對業務內容進行模擬設計時,一般采用如下流程開展設計:

1.業務流程采集。業務內容模擬的目標是針對創業過程中的一些典型業務環節、業務過程進行模擬,因此在進行業務內容模擬之前首先需要對真實的實體業務進行分析和采集,將學生畢業之后可能面臨的各種真實的創業過程、創業中的一些關鍵流程進行采集和提取,作為業務內容模擬的基本素材和前提條件。

2.業務特征提取。每一個業務的真實過程往往比較復雜,而且每個業務內容在具體實現時還具有非常繁瑣的特點。本文所研究的模擬環境,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目的并不是真正要去做某一種特定的功能業務。因此在進行業務內容模擬時,最核心的是對這項業務的關鍵特征、關鍵流程進行提取,而不是對整個業務的實現細節進行完整的復制。在進行業務流程采集之后,重點要對業務特征進行提取,使得業務的實現過程能夠得到簡化,業務的核心環節能夠得到提升和強化。讓學生在依托這種業務內容進行模擬訓練時,既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地使其創業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又能夠縮短學生的培養時間和實踐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業務節點模擬。一個具體的業務可能又分為多個業務實現節點,對于每一個業務實現節點都需要進行模擬,其模擬的內容包括業務的內容和參與角色的模擬,因此業務節點的模擬是整個業務內容模擬的核心和關鍵。對業務節點內容模擬的質量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業務內容模擬的總體效果。因此,在開展業務節點模擬時,重點要研究每個業務節點的功能劃分和功能范圍,在此基礎上確定這一業務節點的具體業務內容,以及參與的用戶角色,并將各種用戶角色和用戶業務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

4.業務流程組織。完成了業務節點之后,需要將整個業務節點按照業務流程組織在一起,對于一些有些復雜的業務流程,還需要按照整個業務流程不同的分析條件,將其組織成由多個分支線構成的一個綜合性的業務模擬流程。學生在開展業務內容模擬實踐過程中,能夠按照預先設定的場景,或者實時根據學生的模擬訓練情況,引導學生按不同的分支進行模擬訓練,對學生的多種創業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訓練。

三、分級式的場地模擬設計

場地模擬是整個模擬環境建設和設計過程的重要基礎,所有的模擬實踐操作都是基于場地模擬的基礎來開展,因此場景模擬對整個模擬環境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場地模擬同時又是一項特別復雜、投入巨大的工作,高職院校在進行場地模擬時可以采用分級式的場地模擬設計方案,其具體的實現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場地模擬特征提取。根據所需要模擬的實際場地情況和場地的應用目標,構建出一些典型的應用場地,并對這些應用場地的應用特征進行提取,抽出每一種應用環境和應用特征條件下,其所需要的場地特征和這種場地所對應需要模擬的各種要素信息。場地模擬特征提取過程中,其設計目標是盡可能地建立一個完善的場地模擬要素,使得能夠對真實的場地提供最為詳細的效果模擬。

2.場地模擬框架設計。場地模擬框架設計是在場地模擬特征提取的基礎上,對其中的一些關鍵節點和要素進行模擬和設計。由于一個現實的場地在模擬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細節很多,因此所提取出來的特征要素可能也很復雜,如果要對所有的要素進行設計和實現,必然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物力和人力。因此,場地模擬框架設計的目標是為場地模擬構建出一個最初的基本框架,使得用戶能夠在這種最初的框架下基本完成場地模擬的主要功能。

3.場地模擬功能分級設計。場地模擬功能分級設計的目的是根據具體的應用業務的差別和具體應用業務的需求,對場地模擬的功能按多種不同的分類劃分為多個級別。比如可以按場地模擬的顆粒度分為粗顆粒度和細顆粒度,也可以按照場地模擬功能實現的業務類型不同分為多種業務類型的場地模擬功能,還可以根據場地業務功能實現代價不同分為基本要素的場地模擬和高逼真度的場地模擬。通過這種場地模擬的功能分級設計,能夠讓用戶在后期進行真實的場地模擬設計時,靈活自主地選擇適合用戶真實應用需求的場地模擬。而且這種分級的場地模擬功能設計,也有助于用戶開發和設計功能各異、代價適中的真實場地模擬效果。

4.場地模擬功能升級與擴展。場地模擬功能升級與擴展主要是為了場地模擬在實踐和應用過程中,隨著用戶業務需求的變化和發展,可能用戶需要一些更精細的場地模擬,這時候可以通過對原有的場地模擬進行擴展和升級,來滿足未來更高的應用和需求。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未來的一些應用需求的變化,超出了原有的場地模擬特征設計,因此就要求所設計的場地模擬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能夠滿足和適應未來的一些未知的應用需求。

[參考文獻]

[1]何海宴.創業型經濟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基于江蘇省蘇北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的調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

[2]韓志宏.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

[3]劉學艷.高校如何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1(3).

[4]馬賢永.大學生創業能力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3).

[5]王多慈,孫桂瓊.基于就業視角下的創業教育問題探析[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6]謝鑫.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現實價值及基本內涵[J].河南教育,2011(2).

篇10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環境設計教學體系

對于注重于實踐教學和實踐經驗積累的專業性或者應用技術型院校,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尤其重視。比如高職院校的汽車專業;護理專業;飛行專業等等,又比如專業學院的藝術專業;設計專業等等。學生所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的是直接從實踐中獲取,實踐占據整個教學的70%內容,那么我們對于這樣的教學課堂或者專業課程的教學就是要建立在基本的實踐操作上。更為注重的是對整個實踐過程的理解和動手親力親為。實踐的內容很豐富,就想組裝一臺機器,雕刻一座模型,燒制一個瓷器,這些專業性強,技術型強的課程和專業都需要學生們從實踐中獲取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成就藝術的特質,那么,如何達到一種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環境設計的內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為了更進一步的在教學環境的設計實踐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達到教學實踐環境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拿捏教學實踐的內容,進一步的完善教學實踐環境設計的體系,用制度和文化氛圍來鞏固教學實踐環境設計的地位,從而帶動整個教學實踐的發展。

一、環境設計對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

應用技術型院校指的是專業性設計較強,具有實踐導向的職業學院或者藝術學院,隨著整個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應用技術型院校更加能夠不斷的意識到環境設計的重要性,更加能夠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而營造相應的發展環境和氛圍。理解環境設計對教學實踐的意義,尤其是應用技術型院校中的意義,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其一,應用型技術院校的專業屬性對實踐環節的要求很高。那么,實踐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在這種邏輯下,環境設計的內涵就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實踐的效果,可以說,環境設計的內容對于教學實踐非常的重要。正如同語言教學需要模擬出情景的設計,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在學習任何一種理論或者技術,都需要有一定的研究背景,我們說這些都可以與實踐的環境設計相提并論,因為他們是在該領域進行教學的必備元素。其二,應用技術型院校更加注重與市場和社會的對接,注重工作導向和實踐導向,也就是務求達到學以致用,或者學以現用的地步。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在學用脫節上的問題嚴重,為了更進一步的達到相應的實踐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徹底解決這樣的問題,增強專業教育的實踐能力培養,讓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直接為社會或者市場貢獻自身的力量,而不是上了學,與工作無關。其三,應用技術型院校需要有實踐文化的存在,因為實踐決定了院校教育的質量,學了修車的不能把車修好,學了護理不能科學的護理病人,學了設計,卻不具備設計出現實作品的能力,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增強院校教學的實踐性,讓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更為實用,讓實踐的環境更為高漲和完美才是提供一個良好學習氛圍的基本手段。

二、當前環境設計教學體系的現狀

當前很多應用技術型院校都謀劃和構建了環境設計教學體系,盡管有些院校剛起步,還處于摸索階段,也有的院校先行一步,做得比較扎實,但是總得來說,環境設計教學體系的發展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修正,當前環境設計教學體系存在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教學體系中存在大量的設計漏洞,也就是說在制度建設或者組織文化建設層面還有所缺失,大家能夠自覺的營造環境自身是好,但是不能夠自覺的營造,反而破壞環境就有失水準了,環境設計中充滿了實踐的針對性和嚴肅性,如果不能夠按照以教學為目的的原則去設計環境,反過來整個實踐環境只能淪為空架子,失去了開發和研究的必要。二是教學體系中環境設計的針對性不強。不能夠根據專業的特殊性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發-創新體系進行構建,而是大而全,多而不精,沒有能夠形成一個獨特的優勢,不能夠完全將市場打開,并融入整個專業市場,所以給我們的環境設計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三是環境設計缺少配合,這種配合來自與學校與老師的配合,來自于教師與學生的配合,來自于多方面的相互配合,盡管建設的環境設計體系并不完美,但是也能夠更加強烈的表達出實踐的意愿來。根據當前環境設計存在現狀,我們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體系研究與實踐。

三、環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在實踐需要和專業屬性的基本要求上來進行全方位的實踐教學設計,我們能夠把握到一個基本的教學實踐方法,在環境上把握住一定的原則來進行整體的教學體系設計和構建,然后不斷的充實整個教學體系中環境設計的重要環節,讓整個環境發展和實踐的過程中更加突出的表現出環境設計的重要意義,所以整個環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需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完善和重構。第一,環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需要把握專業性原則。為專業學習著提供一個專業的環境才能夠更好的付之于實踐。比如在汽修專業當中,只有營造出一個修配廠的基本環境,模擬一切流程和制度狀況,才能夠促使學習者更為真切的感受到實踐的環境,更加投入到整個實踐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也能夠在教學中更加全身心的投入。第二,環境設計逐漸用實景教學來代替,這是環境設計的最高境界,就是將真正的環境搬到現實當中,比如建筑設計,那么就直接到建筑體的施工單位處去感受,去理解,去真正的用視覺和感覺來記錄實踐的全部過程,并將之與學習內容相結合。第三,構建環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更為重要的是把握好教學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比如經費問題、比如人才問題等等,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整合所有的相關內容,整合所涉及到的具體運作體系,從而更好的提升教學實踐體系的品味。

參考文獻:

[1]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促進學習者發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4.

[2]杜尚榮.感悟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