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范文

時間:2023-04-09 05:49: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心理健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心理健康

篇1

甲:大家好,又和大家見面了。心理健康和我們聯系精密,現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丙: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長的百般呵護,因此也使我們的身心存在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談談有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請聽《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乙: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甲:(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乙:(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丙:(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于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甲:(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乙:(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于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丙:(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征相吻合。

甲:請同學們在聽了之后結合上面的標準進行自我測試,不好的方面我們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們要堅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情!

乙: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衷心地祝愿:“金色童年”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愿它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愿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為了使它辦得更好,也真誠地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表示衷心的感謝。紅領巾廣播站——我們大家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它吧!接著說說我們必備的小學生守則。

一、 會唱國歌、隊歌,升國旗時肅立,敬隊禮規范。

二、會用禮貌用語,尊敬師長懂禮貌,友愛同學,不欺負弱小。

三、遵守學校紀律,按時到校,不無故缺席,有事請假。

四、熱愛科學,認真學習,開動腦筋,主動尋找答案。

五、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認真做好預復習。

六、誠實勇敢,不說謊話,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

七、堅持鍛煉身體,講究衛生,熱愛勞動,服裝整潔。

八、遵守活動規則,遵守公共秩序,給老弱病殘讓座。

九、節約用水,愛惜糧食,愛護花木,保護環境,熱心公益活動。

篇2

2.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方向點滴談——訪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增強陳虹,吳九君,李益倩

3.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在學習障礙的診斷和干預上的價值張微,宋紅艷

4.小學生工作記憶廣度與心算能力關系研究——以五年級學生為例張麗華,徐微

5.國內近十年來聾啞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評李嵐

6.兒童的閱讀障礙與眼動王福興,陳珺,段婷

7.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資優教育模式初探黃騏

8.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促進孩子大腦發展,并設法成功陳虹,吳九君

9.生態模式下的多動行為咨詢和治療——一例小學生行為問題矯正的案例報告王軍利

10.我不想孤單——一例初中生人際交往障礙的輔導潘蓓蕾

11.封面人物檔案

12.青春期教育過程中的嘗試與體會封華

13.高三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干預周博

14.正視抑郁心理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黃愛武

15.離異家庭孩子主要心理問題及應對技巧周麗華

16.小學品德教育與勞技教學的有效整合顧建英,湯麗娟

17.高中生睡眠問題解決策略初探李云希,劉醴湘

18.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杜紅梅

19.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王文貞

20.花開無聲文有聲——作文教學四步走孫玲玲

21.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努力匡正的心理誤區(一)閻立欽

22.班主任應妥善用"怒"謝濤

23.讓學生學會微笑李磊

24."南風效應"對教育的啟示王銀華

25.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召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啟動大會孫燕,劉欣

1."馭人"才會"育人"黃鶯

2.教師自我效能感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重要影響洪秀敏

3.國內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探析曾靜雯,黃建偉,藍敏

4.以心為本走向美好幸福——區域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梁劍玲

5.心理測試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韓鑫桐

6.讓"孤雁"不再孤單——農村初中單親家庭學生"孤雁"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對策施建國,朱文英

7.關于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翟寧

8.用"敘事"的態度話說校園"手機依賴"林盛

9.心理咨詢中空椅法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熊猛,葉一舵

10.為你驕傲為你幸福——小學生"交往困境"心理輔導個例唐敏

11.我學會交往了李立軍,趙立平

12.教師情緒管理培訓初探余明

13.相悅身心靈——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工作坊側記李微

14.淺析高考考生的考試應激和心理調適洪水蘭

15.習作教學與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左海電,樓說行

16.善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孫金翠

17.班主任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田光華

18.前進路上誰是對手——淺談中學生競爭心理高常霞

19.中學生計劃學習的盲點及對策宋紅艷

20.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學科中的滲透汪良英

21.信息動態

22.話說賞識教育與欣賞式探詢單海林

23.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情緒調節高手雷泓霈

1."涂鴉"也是一種風景劉寶山

2.積極心理學: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繼承與發展白玉萍

3.學校要倡導"心本教育"吳發科,任旭明

4.新瓶裝雞尾酒——對心本教育的認識和理解陳萍

5.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學習不良青少年的社會行為問題探究張連云

6.青春期教育對提高初中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探究金燕

7.積極心理學在積極教育中的應用——英國學校"慶祝優秀品質"項目陳虹,吳九君

8.淺析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課堂回應"潘蓓蕾

9.生命的歷程川,梁輝燦

10.我是一個不幸的人——一則高三學生危機干預輔導案例周有玉

11.喚回東風靠什么——由一則"戒除網癮"的教育案例引發的思考張慧曉

12.教師生命質量的失落與找尋廖娟,張雁軍

13.用愛心為學生護航——班主任工作的點滴反思唐中云

14.信息動態

15."積極心理教育走進懷柔實驗小學"心理活動觀摩課觀后感陳虹,吳九君

16.一個都不能落下顧建英

17."立體式活動"促進班級學生自尊自信品質發展的探索林群安

18.讓小學低段學生從懶散走向勤奮鄭潔賢

19.小學生習作心理淺探石井

20.培養良好學習心理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李娜

21.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周成潔

22.建立與小學生溝通的橋梁金星輝

23.摩霄志在潛修羽會接鸞凰別葦叢——走向完美的人格塑造(下)閻立欽

24.你的表揚我難以承受毛春鏵

1.教育也應多"變頻"吉祥棗

2.對中小學懲罰教育的心理學思考陳明利

3.父親在子女教育中的缺失及重建張晶

4.青少年親子沖突研究概述尹紅霞,時公衛

5.中職生自我和諧與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廖友國,林燕

6.青少年型人格障礙形成與干預對策吳偉強

7.優化教師心理品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楊敏毅,鞠瑞利

8.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研究毛春梅,張玲,張愛

9.毛毛蟲在歌唱——學會成長黃莉莉

10.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解開心結,重塑心靈王曉慶

11.從孤獨中走出來——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個案陳靜琴

1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談學校心理教師的情緒調節黃海亞

13.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科學填報中考志愿李家華

1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生的認知建構黃寧

15.快樂地牽起孩子的手張鳳玲

16.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錢進春

17.潛移默化,相機熏陶——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周帥群

18.以人為本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效應——浙江省德清縣禹越中學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概述高江春

19.教育是一種發現張立敏

20.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發展的積極訴求李正

21.當代家庭的監護誤區及其應對策略王穎,王相武

22.別讓愛成傷害陶慧

篇3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與人際關系的復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不正之風橫行、腐敗現象日益加劇,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沖擊,這也波及到了我們的學校、學生,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與社會對其的寵愛等原因,造成日益增多的心理問題,其中患有心理缺陷與疾病的學生不在少數,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責任。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影響他們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校的教育就更為突出與重要。為此,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常識尤為關鍵。

健康,人們總認為它指的是人身體無病無害,這有點片面。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麥靈格是一位精神病學者,他對健康的理解是“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境及相互間具有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于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這樣也就是說,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一般情況下,家庭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而學校教育是一種系統的、有計劃的、有意識的。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在著重學生智能發展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教學心理。如果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的教育,不僅對學生智能的教育是一種影響,還會損害其身心的健康。學校應該將心理教學滲透到各科的教學與日常管理中去。因為不同的教師所帶的學生也存在不小差異,教師也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影響學生。首先教師自己要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對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認知能力。有獨創性,能運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和諧相處,擁有積極態度。教師的心理常態應是不卑不亢、不慍不哀、寬嚴適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師無論處于何種狀態下,都必須表現出心理狀態的穩定性;教師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過學生,要做到豁達大度、心胸寬廣、氣量宏大、能容人之過、甘當人梯,喜歡學生超過自己。舉止大方、態度端莊、不論何時都不忘記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做到言傳身教。如果學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教師,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執,能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尊重自己的事業、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會怎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模仿性很強,這樣的教師一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

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質教育都是無從談起的。總之,小學階段是人生長發育初期,這一時期生理發育很快,而心理則幾乎從零開始,盡管孩子入學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響,但是這與學校教育階段相比,則顯得微乎其微,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將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礎,一個人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人格、興趣愛好及各種技能等都將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人的潛能也將初步得到開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總體結構中的奠基性工程。

篇4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并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這為廣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心理游戲能有針對性地指導解決學生存在的自我意識、學習潛能、情緒調控、溝通交往、生存意志、心靈成長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幫助班主任解決在班級集體建設中面對的如環境適應、成功激勵、合作競爭、感恩責任、創新拓展等難題,符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完全可以作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抓手。

玉門油田外國語實驗學校將心理游戲引入小學課堂,探索嘗試一種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校在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中實施了“‘松鼠’搬家”游戲,要求參與者每三人為一組,其中兩人雙手舉起對撐,搭成一個“小木屋”,另一個人扮作“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根據主持人的口令,參與者要作出相應的變化,如“松鼠搬家”(“小松鼠”調換到其他的“小木屋”)、“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兩個人分開,尋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變成“樵夫”,“樵夫”可以變成“小松鼠”)。

一名學生在游戲結束后寫道:“剛開始,我只是抱著試試的心理去漫不經心地玩這個游戲,可是漸漸地,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情景 :一個大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松鼠,他們都有自己的家,有的是一只一個窩,有的是兩只一個窩,它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比如松鼠搬家、森林大火……但是它們總能安全地度過難關,繼續快樂地生活。我和另一個同學搭窩時,看著四周無家可歸的‘松鼠’,總會慷慨地收留他們,因為我總能從他們臉上捕捉到一點無助、焦慮。當我們每個人找不到容納自己的‘家’時,心里同樣是這種感受吧!誰不希望擁有一個可以依靠的集體呢?我們的班級就是一個這樣的集體。它很大,大到能給所有人力量;它很小,小到只有一個人就可以破壞它。身為這個集體的一員,我們應該時刻約束自己,逐漸把自己融入集體中,不像游戲中的‘松鼠’一樣被人無情地拒之門外,也不像那些面無表情的‘窩’一樣不肯收留其他‘松鼠’。讓我們每個人都努力為班級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集體盡一份力吧!”

我校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中實施了“多元排隊”游戲:全體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大家面向圓心站立。主持人宣布排隊開始,大家根據某一特征要求調整自己的位置,在調整過程中,不允許用語言交流。首先請大家按個子高矮排隊,高個子排在主持人左邊,按順時針方向從高到矮依次排列。第二次請大家按出生月、日的順序排隊,1月1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的左邊,按順時針方向從月、日的小至大依次排列。第三次請大家按體重排隊,按順時針方向由重至輕依次排列。每次排完后,都通過說出自己的身高或出生月日或體重數來檢查是否有人排錯了隊,排錯者需說明理由,大家一起幫助澄清。

一名學生在參加完“多元排隊”游戲后寫道:“人生有許多種排隊——身高、體重、年齡、成績等,有時你可能排在前幾名,有時可能排在中間,有時也許排在最后。排在后面的通過調整方法、付出努力,名次有可能前進,而有些排隊縱使你使出十八般武藝,也不能讓自己更靠前時,我們也要欣然面對。”

我校在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中實施了“看我‘走過來’”游戲:事先準備背景音樂的CD以及球、花、書、報等能夠表現生活、學習、運動等場景的實物。主持人宣布:游戲要求每一位學生面對大家,從十米外“走過來”;在“走過來”時,可以運用各種道具,但不允許重復別人的表現方式;所有學生都走完后,評選出“最自信”“最熱情”“最幽默”“最佳創意”“最具活力”“最佳搭檔”等獎項。

一名學生在參加游戲后寫道:“‘走’似乎是一種十分簡單的動作,但在這個游戲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看了班內同學的表演,我捧腹大笑,同時又感到后悔不迭——為什么自己沒有萌生出這樣的創意?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都是智慧火花的迸濺。我羨慕那些得到‘獎’的同學,同樣也欽佩每一位上場的同學,畢竟我們都參與了,都展示了,都得到了啟迪與美好的回憶。”

類似這樣的感言學生們寫了很多,這樣的自悟遠勝于課堂生硬的說教,這也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諦所在,“心理游戲”完全可以成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抓手。

篇5

【關鍵詞】良好心理狀態;小學生;健康成長

Prinmrymentalhealthisthekeytogrowth,lg 一(XitmForeignLanguageSchoolPirmarySchool Xihn Shaanxi 710000)【Abstract】Studentsgrowupwithagoodmemalstateiskeytoitshealthygrowth.Ministiy\'ofEducation,“onthestrengtheningofprimaryandsec-ondaryeducationinanumberofviewsofmentalhealht,”pointedout:goodpsychological qulaityofpeople~overallqulaityoftheimoprtantpart.Mentalhealhteducationistoimprovethespycholoigcalqualityofeducationinprimaryandsecondayr,isanimoprtantpartofqualityeducation.Student~spycho-Iogicalstateofgoodnadbad,candirectlyafectthelearningabilityandlearning,self—evidentimpactonfuturegrowth.【Keywords】Goodstateofmind;Students;Healthygrowth1.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及狀況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處于懵懂的接受事物時期,這一階段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可是隨著各類現代化信息的介入和家庭環境的變化,部分小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及障礙,造成上述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成因是:教育、教師素質、家庭及社會環境的影響。而教師往往對學生的認知、學習,個性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小學生個性發展中存在種種不良傾向,大多數和 自我意識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1.I 怯懦。小學生的心理焦慮主要表現在考試上。面對考試,多數小學生情緒緊張,高年級學生因面臨的壓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已能體驗或預計到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脅,因此擔憂更加明顯。

I.2 厭學。學校理應是孩子們學習的樂園,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小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具體體現在學習“不主動”或“有時主動”,坐到書桌前準備學習時,會馬上或有時感到厭煩 ,會在對學習厭煩時找“頭痛”或“肚子痛”等借口,對學校的環境不適應,主要體現在由于不喜歡某老師而討厭其執教學科。“一提起學習即心煩意亂”。

1.3 自私。我們經常會發現 ,看電視遇到傷心、感人的情節,多數小學生不會流淚,或認為那是假的而無動于衷。家長認為,孩子對平時能鮮明感情反應的刺激表現平淡,缺乏與之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和表情,表現出冷漠,不關心的態度,認為與自己無關。高年級的學生坐座位上 ,旁邊站著爺爺奶奶。部分低年級的學生上學來是家長幫忙背書包,一放學馬上把書包扔給家長。

1.4 敵對。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批評、委屈、挫折,常表現出“逆反”、“小氣”等心理,或出現與教師、家長、同學相對立的現象,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很多學生會在別人踩了一腳時予以報復 ,包括語言上的(罵)和有形的(反踩一腳)行為。筆者曾經碰到過很多類似的事情,學生吵架打架,尋其原因都說是人家先動手,然后 自己才反擊。在學習、活動方面,多數小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競爭、合作意識 ,甚至有些學生會因別人的學業、比賽成績超過自己而妒忌或產生故意找碴行為。遇到批評不能正確對待,消極放棄或抵觸的情緒大有人在。

1.5 自卑。由于教育問題的累積、學生家庭及 自身條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學生,始終認為自己“不優秀”、“不如人”。特別是潛能生,自卑感特別重。在他們的心理,失敗的陰影籠罩著;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燦爛的笑容。他們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笨”或“題 目難”,學習上的自卑,衍生了他們羞怯、膽怯等不良傾向,家中來了客人,怕談及學業情況不好意思而故意避開,見了長輩不好意思。心理失衡 ,產生消極情趣,自我感覺變得越來越差。

2.造成當前小學生心里健康問題的原因2.1 教育對學生心理的影響。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重視 ,但鑒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普及不夠,方法簡單。重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輕教師育人技巧的攀升 ;重教師教學業績的考核,輕教師健康心理的養成。沒有心理健康的教師,誠然會出現諸多的學生心理問題。素質教育喊得震天響,新課程改革理念與踐行嚴重游離 ,學生學業越來越重,考試越來越頻繁,分數越來越看重,導致教師無心關注學生的心理教育。

2.2 家庭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當今的小學生都擔負著“振興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輩都把自己未實現的夢寄托在孩子身上,編織著“偉大”的“圓夢”計劃。他們對子女愛得過分 ,照顧過度,期望過高。

轉貼于 一 味地溺愛、遷就孩子,使孩子們長期處于養尊處優的境地。相當一部分家長缺乏“施愛”的技巧,因而孩子們無法體會“被愛”的溫暖。男一方面 ,在孩子的學業上又加大了法碼 ,星期六令其上輔導班,星期天為其請家教,教輔用書、過關練習一大套,做完課內做課外。這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獨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開始在孩子之間流行起來,攀比講排場有求必應,以往的艱苦樸素作風早拋到腦后,也是造成不良心理的原因。

3.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其健康成長3.1 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心理狀態有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與其自覺能動的心理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處于優勢心理狀態的學生,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強 ;而處于不良心理狀態的學生,學習能力受到影響。作為老師,大家都很清楚這一點。學生心理狀態的良與差,可直接影響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學習積極性表現的“指標”。在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都處于優勢心理狀態的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就越強,那些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不佳,對學習感到厭惡,缺乏自信心,他(她)往往將興趣投向了其他方面,如看武俠小說、玩電腦游戲、或讀言情小說 結果上課不聽講、不思考 ,作業不認真完成,預習不充分,復習效果差,對學習反感、厭惡。這時教師應該找合適的一個切入點,和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家長交流溝通,了解孩子更多的心理切入點。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就沒有感悟,就沒有情感。也無法注意到學生的心理狀態 。

將不能使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習、生活。因此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 ,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生活等能力。

3.2 重視學生的心理導向。當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心理狀態不佳時,就要重視、更要引導使其向良好心態方面轉化。如“甲1”喜歡玩電腦游戲;“丙 2”比較貪玩;“丁3”愛讀言情小說 。他(她)們在課堂上經常表現為 :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興趣不濃厚 ,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作為教師要承擔經常與他們坦誠交流、敞開心扉地聊天,想方設法與他們縮短心理距離。經常觀察和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有意地幫助他們消除不良心理 ,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當在課堂上發現他們處在不 良心理狀態時,就努力地去讀懂他們,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回到優勢心理狀態中。

3.3 盡力做到與學生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吸引、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倘若不相容,則表現為相互排斥、相互歧視、相互猜疑、相互埋怨等。教師應該主動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看看他們在想些什么?常玩些什么?做些什么?為什么會那樣去做?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應該想想他們為什么會 出現這樣的錯誤,他們在做這樣的事時 ,心里想些什么?然后,再來處理他們的錯誤問題,在處理時盡快和他們溝通 ,讓他們 自己認識到錯誤,讓他們從小做到勇于承認錯誤,敢于承擔責任。盡量體諒學生還不成熟的心理表現。因為師生問的心理相容,能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能夠體會到老師是在相信他,關心他,熱愛他。這樣使他們增強了自信,激發了他們 的 良好心態 。

3.4 正確引導學生面對來 自社會的因素造成的心理問題。雖然小學生還沒有直接接觸社會,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無不在給他們灌輸一個事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傳播的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機制無處不在,這使得小學生不得不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 ,導致他們對現實充滿迷茫和困惑。產生無所適從的心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在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凈化的情況下,法規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不健康東西的泛濫,一部分人的社會道德水平滑落,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兒童,這些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坦然面社會現象,讓學生明白每個人成長都經歷過許多的蒼桑和磨難,只有坦然面對,才能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從容地去克服困難。

4.總之

現在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同時現在教育也迫切的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多了解兒童心理健康的知識,講究教育的藝術通過多渠道多方位把學生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更要 了解當代教育的重心,善于把握孩子的多種心理活動,觀察孩子的生活背景,重視孩子的各種變化,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讓孩子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成長。

篇6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剛要》中明確指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的正確思維觀念是教師的義務和職責。小學生思維和心智尚不成熟,易受到不良文化影響,很多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是在小學階段養成。心理健康教育影響著學生性格和行為,是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引導其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小學生人格形成起著積極作用。近些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社會環境日益復雜,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挑戰,且當前大多家庭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備受爺爺奶奶及父母的寵愛,使得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很大一部學生存在心理異常現象,研究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小學生不良心理的誘發入手展開分析,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1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關鍵階段,影響著學生認知能力,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與認知教育相對的教育概念,是完整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很大幫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心理狀態決定著人的行為,影響著人對事物對錯的判斷。想要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學會控制行為、控制情緒,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心理認知特點,運用心理教育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活動,不僅能夠起到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還能夠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實施途徑有: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等等。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具有一定的預防性和補救性,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

2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誘因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小學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想要實施具有實效性、有效性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就要弄清引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從而針對問題“對癥下藥”,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誘因:

2.1心理受到傷害。

當前很多教師教學思維還停留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缺乏對學生個體的關注與尊重,教學過程中經常體罰學生,對學生不尊重,學生內心受到傷害,易產生自卑、失落、逆反等心理,誘發心理健康問題。

2.2教育缺失。

很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沒有一個正確認識,教學活動開展中關注的往往學生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心理狀態,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最終誘發心理疾病。

2.3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教師綜合素質往往決定著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然而當前許多教師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不展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中力不從心,效果較差,無法取得預期教育效果。

3如何在更好的開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想要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健康,教師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學校應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和學習,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使其能夠掌握一定的心理較快教育知識,能夠勝任崗位,能夠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3.2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地位。

小學教育中應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積極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教育當中,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公益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使其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

3.3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導致,教師應擔負起“引導者”的責任,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消除了師生之間的界限,與學生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小學生大多是天真活潑的,是樂于接受幫助和鼓勵的,只有積極地引導學生,他們才能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有成熟的心理。

3.4積極開展班級文體活動。

想要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就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的說教或課堂模式,應積極轉變教育思路,利用實踐活動或班級文體活動來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心理教育。小學生天性好動,死板的說教只會令學生反感,甚至一些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反而適得其反。因此,在小學心理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課內外文體活動,從而通過這些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鍛煉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在具體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教師的鼓勵往往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對于學生學習動力的產生,成績的提高都有著很大幫助。另外,文體活動還能夠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緩和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這對于學生不良心理矯正有著重要意義。活動開展時應以小組為單位,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對各小組表現進行評價,評選優秀小組,同時對活動中的不足進行反思和總結,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完整的教育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遞,更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關鍵。健康的心理是人健康成長的基礎,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蔣艷菊,時金獻.《小學教育心理學》,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

[2]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

[3]覃奇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初探.《廣西教育》,2005,(1).

篇7

【關 鍵 詞】基礎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1)06-0030-0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所謂素質,就是指一個人穩定的本質特征。素質教育就是“針對人的本質特征進行教育培養,使良好行為或品質固定下來并具有恒常特性的教育過程”。[1]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和社會性素質教育。而心理素質教育又涵蓋情感教育、意志鍛煉和性格培養、學習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抗挫折耐力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用來防治學生各種異常心理和行為,更要幫助學生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個性性格的完善發展、心理潛能的最大開發。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全體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同時,也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3]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職責和內涵,而不是狹隘意義上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當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當中,既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過分夸大其職能,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并不能替代“醫院”的功能,也不要將其等同于學校教育當中的心理學、德育、美育等課程。雖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免與它們有交叉、滲透甚至共融,但心理健康教育更強調人格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用原上海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張聲遠的話說,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是一種消極目的,預防和發展才是積極目的。對此,曾有專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概括為:“兩個關鍵”(教師是關鍵,課堂教學與學科滲透是關鍵);“三個主體”(以學生、教師、家長為主體);“四個發展”(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創造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五個方面”(讓學生在學習能力、自我意識、人際關系、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五大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4]可以說,這種概括是比較全面和到位的。如果在各種教育活動中,予以有效地貫徹、遵循和實施,就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的“五有”人才: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平等、團結、協作的精神,善于、易于和他人相處和溝通,并且誠實守信,善于自律;具有較強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等,最終使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健康、全面、充分的發展,并為日后卓有成效地回饋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大勢所趨,也勢在必行。

二、當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在這里,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重復這個話題,是因為當下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甚至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只是流于形式:表面上轟轟烈烈,看似“功能”齊全,實則一副空架子。中小學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日益明顯,且呈現擴大化的傾向,乃至于影響到大學階段的繼續教育。即在中小學時期長期積壓、被強行管制掩蓋下的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種種弊端的隱患,往往到大學以后,便會全盤爆發。盡管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時期存在著心理問題。但是,曾有專家通過個案分析得出結論:2/3成人的心理疾病產生于中小學時期。

鑒于此,早在1999年8月,教育部在頒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就指出,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

當下,中小學學生所表現出來各種看似無關緊要的癥狀,都必須引起教育者和相關人員的關注,如學生學習壓力大、適應環境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性格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焦慮、偏執現象等。這些小隱患,若不被重視和及時消除,很可能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日益放大,不只是個人心理狀況的扭曲,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那樣,人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受社會、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是可變的、可逆的和發展的。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它所要面向的是全體學生,通過普遍地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積極的認識,并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中小學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切實有效地將所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 通過學校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教育,也可以結合德育、美育等課程環節,并有意識地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如課堂上的辯論、演講、表演、專題講座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在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個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除了運用相關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外,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提倡學生的“五自”訓練法,即一種以強調自覺、自信、自強、自制、自我調適為主的心理訓練方法,使學生養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習慣。

3. 還應注意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特點和發展需要,在小學、初中、高中的不同階段,側重選擇不同的內容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中則注重青春期教育、學習能力的提高;高中通常以人格培養、人生觀教育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應考慮上述各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之間的銜接與系統性,體現循序漸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特點,以期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體系。

4. 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綜上所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關注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培養,更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它不僅是相當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應成為教育環節當中的一個常態,且會更加歷久彌新。

注釋:

[1]李士金.關于中國素質教育的哲學思考[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

[2]范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難點問題,.

篇8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小學生在學校教學實踐中,心理健康活動課有不同的稱謂,有的稱為“學校心理課程”,有的稱為“心理輔導課程”,有的稱為“心理教育活動課程”,有的則不愿稱其為課程,代稱為“心理素質培養”或“心理教育活動”,這些稱謂很相似,但在實際運用中,不同的人對其賦予不同的內涵。在眾多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中,心理健康活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活動課是有目的地運用心理學知識,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課程,其總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需要。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要緊緊地以活動為中心,開展一些適合小學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動。結合理論及實踐的一些經驗,下面就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實施途徑和方法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一、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的途徑

1.利用童話、寓言故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童話、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富有童趣,深受兒童喜愛。另外,童話、寓言故事能把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和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用很有代表意義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線寶寶等)傳遞給兒童,可以使兒童開闊視野,豐富情感。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選編培養學生同情心、毅力、樂觀向上、誠實、獨立等心理品質的國內外優秀童話、寓言故事,推薦給學生閱讀,并鼓勵學生每學期利用班隊活動課和校園藝術節的機會,選取喜歡的童話故事自由組合進行編排和表演。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劇中的表演,來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況,并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

2.利用錄音、錄像、碟片等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

由于小學生天真活潑,樂于接受鼓勵,樂于參加活動,能大膽地與教師、同學交流,有的同學甚至還把心中的秘密告訴大家。

3.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優良心理品質

教師要善于觀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在課程中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議論、思考,培養學生優良品質。

二、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方法

1.角色扮演訓練法

角色扮演訓練法,就是由學生扮演各種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來調節、變換自己的角色,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學會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學生通過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現實生活情境,可以宣泄和釋放壓抑的情感,達到排除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目的。

2.游戲法

將游戲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娛樂中領悟心理體驗,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養成真誠、寬容、謙讓、合作、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質,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提高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3.情境創設法

通過問題的創設,使學生置身其中,如身臨其境,形成情感互動、感悟體驗的氛圍,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活動課就是要提供創設和模擬學生的生活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鍛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

篇9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探析。利用陜西某高校"國培"計劃培訓及暑期函授面授機會,對280余名小學教師集中施測,收回有效問卷256份。其中男教師116名,女教師140名;重點小學教師96名,普通小學教師160名;縣城小學教師90名,農牧區小學教師166名。使用SPSS13.0錄入、整理和分析數據。

2結果

2.1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描述性統計分析顯示小學教師SCL-90總均分及除強迫癥狀外的其他因子均為正常得分(M<2),強迫癥狀因子顯示為癥狀得分(M=2.21,SD=0.66)。心理問題檢出率(總均分≥2)為35.0%,其中輕度心理問題為33.3%,中度心理問題為1.7%,未檢出重度心理問題。

2.2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全國常模得分比較

檢驗發現小學教師SCL-90量表9項得分及總均分均在統計學意義上高于常模(p=0.000)。

2.3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性別、校別及城鄉特征

檢驗發現小學男教師軀體化、抑郁得分在統計學意義上顯著低于小學女教師(p=0.000),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及總均分均顯著低于小學女教師(p<0.01,p<0.05,p<0.05,p<0.01)。(縣)城市小學教師除強迫、抑郁得分高于農牧區小學教師外,其他各項得分都低于農牧區小學教師,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重點小學教師SCL-90得分中人際敏感、抑郁、偏執得分及總均分低于普通小學教師,其他各項得分均高于普通小學教師,其中強迫癥狀具有顯著差異(p<0.05)。

3分析與討論

3.1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研究顯示小學教師總體上不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全國常模。是一個地理與人文環境和內地存在較大差異的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條件較差,教育資源匱乏,家長尤其是農牧區家長不重視適齡兒童入學教育,長期以來兒童大多是強制入學,厭學現象嚴重。近年來此種狀況有所改善,但教師依然要下大力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小學教師也有一定的內地班升學壓力。從1985年開始,我國先后在內地20個省、直轄市的中學開設了班和學校。國家每年都會給一些名額,選取成績優異的小學畢業生到內地讀書。內地班學生所有的學費、生活費都是國家負擔。學生在內地讀完初中可以繼續考內地高中班。為了提高內地班升學率,小學教師需要像中學教師那樣竭盡全力地應對升學考試。因此可以說特殊的職業壓力是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的重要原因。小學教師強迫因子顯示為癥狀得分,其原因主要是小學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年齡小,工作時間長,工作單調重復所致。本研究也顯示小學教師SCL-90量表9項得分及總均分均極顯著高于常模,康育文對內地藏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測查、李占立等對蘇州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測查也有類似結果,其原因可能與常模制定時間較早有關。目前通用的本常模制定于1986年,現在有些因子分值已明顯提高。

3.2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具體特征

篇10

一、教師應有健康的心理

每個學生都存在著 “向師性”心理,他們對自己所喜愛的教師信任有加,并會模仿教師的行為。因此,要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首先必須擁有健康的心態,如果一個教師的精神狀態萎靡不振,情緒反復無常,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有心理健康問題的老師會對小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專制的老師以粗暴的態度對待他們的學生,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精神,使學生焦慮憂郁,造成學生對學校產生消極的態度。據某大城市的一項調查,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48%。其中12%有明顯的心理癥狀,2%較為嚴重。因此,老師的心理健康就成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老師應掌握有關教育的理論及與教育相關的理論,如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處理自己的心理難題,更有能力去教育調皮的、內向的學生,同時,能夠對學生們的消極行為采取正確的態度。

二、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職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小學生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對心理問題的消除和防范,在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和優良品格的培養上重視不夠,關注所謂“問題學生”多,而缺乏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因此,應轉變傳統觀念,確立全體性原則,通過體驗、實踐、感悟的方式,以培養小學生積極的思維、認知方式、情緒、人格和意志品質為目標,最終達到形成健全人格的終極目標。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也重點涉及到如何面對困難挫折、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等問題,但多流于空洞的說教,缺乏積極的情緒體驗,與此相關的心理訓練活動開展嚴重不足,沒有建立有效的積極力量培養與增長機制。因此,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創設情境,以積極、正面的教育引導為主,調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心理。

三、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是實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校園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聯合居委會等社區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四、全體與個別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