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研究范文

時間:2024-04-12 11:24: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研究

篇1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問題,對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提出有效的創新意識培養策略,對促進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相關問題展開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

一、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數學在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之前,追本溯源其真正的來源是生活實踐。人們在漫長的歲月里,在生活實踐中經常要用到各種各樣的數量關系和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人們逐步從這些應用中發現了它們蘊含的數學知識,漸漸的這些源于生活實踐的數學知識形成了數學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習數學也要從數學知識的本源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聯系生活的實踐認識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的內在規律,通過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認識數學的定理、法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實踐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性的教學情境中,體悟到看似抽象的數學知識其實是來源于具體生活實踐中的,要讓學生在生活實踐的教學情境中學會發現數學問題,學會提出數學問題,學會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促進小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師在講授圓的知識時,這部分數學教學內容在小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教學內容,要開展好這部分教學,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量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實踐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出示與圓這部分知識緊密關聯的動態教學內容,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教師可以出示一個熊貓的動畫形象,讓熊貓騎著自行車前進,熊貓所騎自行車車輪的形狀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熊貓騎的是三角形的輪子,而有的熊貓騎的是橢圓形的輪子,還有的熊貓騎的是五邊形的輪子,最后一個出場的是騎著圓形輪子的熊貓。這時教師可以抓住時機提問學生,你們看看哪一個熊貓騎得最快,這樣的問題一經提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在強烈求知欲的驅使下創新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激發,在彼此的合作與探究中,將抽象圓的知識通過生活實踐情境的創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二、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創新意識培養的原動力,只有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感興趣了,才能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圍繞教師的教學活動而展開。教師對數學知識的機械講授難以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因此,要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樂于探究,樂于思考,樂于創新,通過探究興趣的有效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解決疑難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是一個豐富的寶庫,在浩如煙海的數學知識中,有的知識相對來說較為淺顯易懂,易于理解和掌握,而有的數學知識則較為深奧,需要付出艱辛的探索才能探尋出它的答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發現一些看似不難的問題對小學生來說卻是難度非常大的,要解決好這些疑難問題,就要求教師備課伊始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不斷拓展教學思路,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探尋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善于發現這些疑難問題的內在規律,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創新途徑,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疑難問題的解決促進小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培養。

例如:教師在教“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時,舉這樣兩個例子,一個是540÷73,另一個是95÷25。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對于被除數與除數而言,二者的試商情況有什么差別?”這樣的問題一經提出,學生的探究熱情會一下子被點燃起來,學生針對這個問題會不斷思考,踴躍發言,提出各不相同的創新觀點與創新發現,在彼此的合作探究中疑難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重視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工作,對促進小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此為視角對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篇2

[關鍵詞]創新情境;實踐活動;創新意識;創新思維

1 創新情境數學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由情境可認啟發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特的想法與思路,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思維,并積極主動地發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數據,并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2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的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要注意采用新鮮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

3 通過交互合作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學生之間的交互式合作能夠形成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對其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學生通過交流可以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不同角度的認識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新意識。通過交互式的合作,在學生之間能夠對問題進行廣泛討論,也能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4 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5 教師要營造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氛圍

創新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腦力活動,它是我們發現新知識、新問題、新方法的過程。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創新的主體,沒有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像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從談起。而在輕松、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會產生好奇心,激發自己的求知欲,進而形成創新意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展開想象、開闊思維,激發創新意識,促進自己創新能力的形成。為學生營造創新學習的課堂氣氛需要教師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能是配角和觀眾。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當打破師道尊嚴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傳統的以教師為權威的教育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性,因此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把自己放在指導者的位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見解,互相交流思想,進而激活自己的創新思維,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6 通過教師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引導學生不斷創新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并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恰當的評價,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

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從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研究探討。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包括情境時教學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實踐活動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篇3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教育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我們比較側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溝通、經驗交流、心智啟迪,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新課程改革給我們點燃了指路明燈,讓我們關注知識獲取的同時,關注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一切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開展創新教育首先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前提,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首先要從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開始,把小學生的潛能開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落實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才能喚醒、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本能,才能更好地發揮小學生數學求知欲,為小學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二十一世紀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主要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所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和光榮使命。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應從數學知識的傳授中,從數學現象的分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精神,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引發學生自主探究數學中的新知,自主思考,從數學角度有所發現,提出疑慮,發現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小學數學中的某些定理、公式、例題的結論要進行反復推敲、驗證和比較,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創新意識具有求異性、探索性、開創性。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觀念必須變通,必須創新,教學思維要學會轉換,自身能力和教學水平要不斷提高。要求教師基本功扎實,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具有駕御全局,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開展數學活動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能力。通過數學課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注重例題的選擇及變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民主氛圍,激發主體意識是關鍵;鼓勵學生有不同意見,營造良好的學習互動氛圍,動手和動腦相結合,釋放學生時間,拓展和延伸學習空間等。

二、開展創新教育學生自主學習是根本

灌輸式學習已經成為創新教育最大的障礙,成為阻礙學生發展的絆腳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為主,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學習新知識。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輕學習結果。它把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首位,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放在突出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大膽想象,不怕出錯,給學生廣闊的探究空間,開展個性化的學習。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喜悅、自信,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習慣時,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好奇心,培養小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數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小學生從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這樣做不僅能發展小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小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加強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與輻射。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要多看學生的成績和優點,多看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時予以鼓勵。對喜歡提古怪問題的學生,不要動輒訓斥,輕易否定,而要善于發現他們思想的閃光點,要采取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的成熟給現代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促進,其強大的圖形處理功能和動畫處理功能,為教師數學課的出色完成提供了便利。小學數學是一門集數形關系知識于一體的基礎學科,而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靈活性,正好符合數學教學的要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可以在數學課的開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緒帶進特定的數學學習情境。只有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才會事半功倍。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對一堂數學課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傳統的數學課直白的提問、復習、引入新課過程平淡無奇,如果能夠運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形、圖像的滾動、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聲響效果,則必將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閘門,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輕松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多媒體強大的交互性,讓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能自由調整和控制學習進程。尤其是對于數學重難點知識的鞏固練習上效果明顯,能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娛樂性的分層測驗,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目的。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小學數學課堂,確實是一次深刻的變革,尚處在探索、實驗和研究階段,作為教師,我們要借助這一現代化的工具真正豐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遵循現代教學規律,遵循學科特點,以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思,創新精神,把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小學數學的健康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參考文獻】

1.夏: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1.2.

2.陳保睿: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6.

3.付士紅: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8.35.

篇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由情境可認啟發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特的想法與思路,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思維,并積極主動地發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數據,并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的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要注意采用新鮮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數學課上教師還要注重將數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拉近數學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左右、上下、前后”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座位編號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座位編號并進行確認練習,學生在相互認識的互動中對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認識,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通過交互合作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學生之間的交互式合作能夠形成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對其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學生通過交流可以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不同角度的認識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新意識。通過交互式的合作,在學生之間能夠對問題進行廣泛討論,也能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走曲徑小路,觀賞美景時就可以假設問題:對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計算出它的長度?并號召學生展開討論,學生有的說用尺子,有的說用步測……通過學生之間交互式的合作討論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啟發,這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型的思維方式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勢必會增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訓練方法來實現,例如逆向思維的訓練,有時會對數學問題的解答產生更為簡便高效的作用;聯想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全面思考問題具有很好的效果,聯想能夠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創新意識培養的基礎。

 

四、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從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研究探討。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包括情境時教學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實踐活動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篇5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創新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07-01

一個人的創新意識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要從小培養他們形成具有創新的意識,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這也就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老師們要盡全力為學生們創設活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地嘗試,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 堅持有利于創新意識培養的教學原則

教育教學應該是民主的,民主教學就是指老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老師們要通過一種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形成一種自由民主的教學秩序,讓學生可以在自由的教學秩序中學習,按照學生自己的意圖和計劃做事,讓學生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學生規規矩矩地坐著,面無表情的聽著,小心翼翼的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樣的課堂氣氛,除了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以外沒有其他的優點。所以要想讓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有所發展,就必須要有自由和融洽的學習氛圍。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來說,自由就是指要盡量的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的限制,讓他們有足夠多的表現自我的機會,融洽就是指老師與學生的之間的關系要融洽,教師們盡量不要對學生的獨特見解和獨特的思維意識進行批評和指導,讓學生從心底消除對老師的害怕,排除學生害怕老師的心理障礙,從而獲得創新的環境,敢于和勇于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既創新意識。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前提是,老師必須要有創造性的課堂教學設計,為學生創設出民主、融洽、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到身心愉悅,有安全感,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學生們自由地、敏捷地探求知識,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他們都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贊揚,所以老師在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時,要采用激勵的原則。所謂激勵原則就是指老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來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要注重引導學生的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等。老師們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就必須要創新動機,樹立成功的意識。精神是源于動機的,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但是學生們往往缺乏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必須先激發他們的創新動機,讓他們樹立起創新的意識。老師們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感、意識和行為等客觀規律,做到準確的把握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英語教學課堂中老師要全面地正確地評價學生,以發展的觀點肯定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真誠地鼓勵學生繼續取得進步,老師們不要吝嗇說出鼓勵贊揚的詞匯,這樣就能鼓勵學生不斷地進步,提高學習英語的信心。

2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英語作為一種常用且越來越流行的語言交際工具,它需要不斷地積極地練習,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用語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超越一些語言的限制,成為語言的呃創造者,達到交際目的和豐富自身的同時,創造或創造出內涵深刻、多式多樣的語言。當代教學論一致認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了整個教學,就英語教學來說,教學的實際其實就是交際,因為英語本來就是一種交際語言。英語如同語文一樣包括著聽說讀寫四中語言特有的技能。所以,根據小學英語這門課的特點,老師們可以從學生掌握聽說讀寫這些技能的情況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聽,可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語音聽力訓練和老師日常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創設的語言環境來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說,可以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通過教師為其創造的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盡情的釋放自己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在這種環境總無拘無束的發揮想象力并進行創造。讀,可以挖掘創新思維的因素,學生們通過讀前預測和讀后質疑來豐富自己的想象,主動的去思維。寫,它是一種表現出創新思維的手段。

3 開展有啟發性的課外活動來培養創新意識

課堂只是學生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老師們要鼓勵學生大膽的運用英語在自己日常交際的使用。英語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進行交際,激發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興趣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英語的課外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基礎階段,通過學校或者社會舉行的各類知識大賽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階段,通過大量的輸入讓學生把知識升華成自己的技能。實踐階段,老師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造仿真的語言交際環境,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才能主動的去彌補這些不足,變缺點為優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想要學習英語的欲望。

4 結語

學生要學好英語這門課,就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活動和練習,這樣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思路,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提高,還能促進他們的讀寫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從傳統教育中的被動者轉變為了課堂的積極參與者、主動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篇6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教學意識

創造性作為有別于常規的一種思維觀念,人人都有。有些人的創造性在學習和實踐中表現出來了,有些人的創造性卻處于萌芽狀態沒有激發和發揮出來,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處在萌芽階段,創造性地學習是其主要表現,即在學習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用自己獨特的新設想、新方法,富有成效地學習。教師是小學生學習和思維的引導者、教育者,要改變過去把課堂教學當作簡單分析教材、傳授書本知識的陳舊觀念,改變過于傳統單一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教師要調整好自身角色,在課堂中努力創設生動而有活力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培育,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或基本知識激活學生的潛能,真正把教學當作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首先,在思想意識上,小學教師要認清和把握學生所處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把學生看作是有人格的、平等的、具有創造潛質的人,從而做到用新的現代教育觀念因材施教,不管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和學習能力如何,要相信每個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發展獲得成功;其次在實際操作和運用上,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外在的環境和氣氛對其影響很大,在寬松、活潑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比平時更加活躍,參與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也比較高,容易在交流和討論中閃現創新的火花。因此,教師要改變知識權威者的形象,用探討、商量式的親切口吻組織教學,不斷啟發和激勵小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大膽設問,大膽參與探討與交流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要鼓勵小學生圍繞主題表達出與眾不同,甚至是讓人感到荒誕可笑的想法,進而尊重和引導小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問題。第三,在行為方式上,教師應該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相長的教學觀念,努力融入到小學生群體之中,在師生身份界別不明顯的創設環境中,三尺“講臺”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舞臺,教師與學生一起學,通過挖掘教材知識中潛在樂趣,變枯燥的知識為生動活潑的事例,著力創造沒有界限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下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在參與和體驗中讓所有的學生都品嘗成功的喜悅。通過教師的行為方式,促使學生樂于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培養操作性思維,提高創新意識。

二、注重引導啟發,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會學”本領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社會閱歷和社會實踐還非常淺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總體還處在萌芽狀態,但是,小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以自己獨特童真角度去感受、去了解事物,如“皇帝的新裝”故事描述的那樣,也許他們的一個簡單設問,就是一個石破天驚的“秘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對小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在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側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方法,促進他們帶著求知的興趣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在發現新問題、新知識中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路徑。教師課堂教學的“教”轉變為教師的“引”,學生被動的“學”也轉變為主動的“學”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對“引”的步驟設計和情景創設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讓學生感到新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引導有方,學生就會對課堂內容充滿新奇而感到有趣,提高創造性思維;二是要貼近學生。學生對與自己有關的知識、事例總有親切感,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發現學生身邊的案例,使學生感到知識并不深奧,并非遙不可及,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三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生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和了解知識的能力還非常淺弱,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創設一些比較直觀的、淺見的,甚至是腦筋急轉彎的事例,吸引學生敢于動腦思考,敢于發揮想象,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四是把握一定的深度,坡度。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不能苛求一步到位,要在課題教學中注意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循循誘導,逐步引導學生隨著教師的步驟從表象到實質,從知識到方法,一點一點培養創造性思維。

教師講究教法,積極引導學生,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更好地掌握學習的方法,另外,教師還要十分注意學生的學法,注意學生“學”的設計。比較常見和適用的方法是,教師在課前把問題拋出來,讓學生思考去預習、去自學,這樣學生會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獲取“首次見面”的印象和思考,并把疑問記錄下來,慢慢掌握自我學習的技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步驟和基礎。同時讓小學生在學習中多帶著“為什么”,通過不斷設問,去理解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關鍵環節。另外,教師應該認識到,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年半載,一課兩課能實現的,只有日積月累,堅持引導,注意方法,注意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逐步教育和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重視提供探索材料,積極培養學生突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篇7

【關鍵詞】小學科學 興趣 創新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42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在實驗過程中,其路徑相對較多,但結果只有一種。所以,科學課教學中對小學生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尤為重要。首先,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才競爭是國家富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決定力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開創祖國未來。其次,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經之路。

一、首先要鼓勵質疑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鼓勵小學生勇于質疑是創造性思維培養的起始,可以將小學生帶入創造性思維的殿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進而提出質疑,為小學生專心尋找問題答案提供良好的動機條件。例如:在《大樹的觀察》教學中,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可能提出“大樹的樹皮為什么自己裂開”、“樹皮裂開后怎么辦”等系列問題,待問題提出之后,教師不可急于為學生解答,而是引導學生帶著疑問深入學習,最終尋找問題的答案。該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使學生享受問題解決過程和得到答案的快樂。

二、其次要根據學生特點,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個性的人,扼殺個性就是扼殺創造性。在我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有成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則落實到課堂上的每一節課中,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對那些反應較快、能力較強而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多注意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對那些反應較慢、能力較弱的學生,更多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那些發現快、有較多解決辦法的同學,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點的問題讓他們思考,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對動手能力較差,反應也較慢的同學,我則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逐點引導。這樣一來,使大家都把自身的個性充分發揮出來,施展了各自的創造才能。

三、加強問題引導

對問題做出猜想、假設、預測、收集證據、證明,這是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表現過程,這對兒童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兒童的表現,蘊涵著他們對自然與社會的無限好奇,蘊涵著他們對自身力量的一種嘗試和試驗。

心理學家皮亞杰所創立的發展階段理論,將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劃分為感知運動、前操作、具體操作和抽象操作等四個階段。小學生一般處于認知發展的前操作和具體操作階段,在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動手操作比用抽象的語言講授課本更加適合兒童認知發展,兒童比較容易接受親身體驗所獲得的知識。小學生的“探究活動”重要的是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培養他們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因此,只要學生能夠真正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即使探究結果沒有得到預期的結論,但學生卻經歷了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激發了求知的欲望,即使他們得到的結論是錯誤的,但失敗的教訓同樣是一種收益。要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給予積極的評價。我們應該用一種全新的、賞識的眼光來積極評價孩子們的探究活動。要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把他們遭遇的挫折和失敗轉化成再探索再學習的動力。這是保護和促進兒童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熱情的關鍵。新課標指出:“教師不要把上下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科學教育不能“以問題開始,以答案結束,”而要“以問}開始,以問題結束”,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再通過學習來生成新的問題,打破時空界限,開展課后的后續性研究活動。

四、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開放式教學

科學課是一門綜合課程,它包括的內容也很廣,有天文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它強調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經歷,積極提倡讓學生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對周圍世界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就說明科學課的教學內容就不是教科書,而是學生生活周圍廣闊的自然環境。因此,科學課的教學也不應只局限于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社會、家庭、網絡、課外讀物等多種教學資源,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學生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的科學現象的體現。例如,在教學《未來農業》這一課時,我利用許多學生家庭都有一個后院種植農作物的特點,讓學生回去進行嫁接活動和改良試驗。在教學《節約用水》這一課時,我利用我校近河涌的特點,組織學生對河涌周圍的環境進行調查,分析河水受污染的情況等。這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起到很大的作用。

五、運用科學評價機制,激發自主創新

篇8

一、科學課中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很多教師和學生依然未能轉變觀念,沿用傳統的“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師演生看”的“填鴨式”授課方式,授課過程缺乏互動性,未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依然采用記憶背誦的方式來應付考試,甚至還會因此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其實踐創新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長此以往,也會束縛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只聽不問、惰于思考的習慣,打擊壓抑了其好奇、好問的天性,不利于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 小學,尤其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持久且無意注意顯著。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提出問題讓他們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創新意識。根據小學生年齡小,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學時應結合教學內容采用直觀教學的手段,如實物模型、掛圖、投影、簡筆畫、多媒體教學等,以此來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必需的環境,坦誠將會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這種環境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讓學生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地進行各種嘗試,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發揮,學生的創造個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思維 科學研究與發明創造始于人類活動中的真實問題,沒有發現問題就不可能形成探究意識。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問題由教師提出,學生練就的僅僅是解決虛擬問題的能力,自己卻不會發現真正的問題。真正的、有意義的問題是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通過觀察自然現象而產生的。因此,教師需要沖破傳統教學觀念,用新異的方式處理問題。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多結論的問題,鼓勵學生全方位思考,開拓創新,全面總結。

3.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創新能力 在科學課教學實踐中,好奇心是培養和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內在動力,是科學課學習的起點,大到日月星空,小至花鳥蟲魚,對這些事物的好奇心如果能加以合理引導,也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望,并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力,但是這一切工作最終都需要切實落實至實踐活動中。對于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至科學課教學實踐中則可從如下兩方面開展相應的工作:拓寬創新空間和重視創新實踐。如設立學生自制標本展櫥,擺放各種植物以及學生自己制作的標本,還可組織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如觀察、科學知識競賽、小組課題研究等等,以此為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平臺空間。在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我們也強調并推薦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培養其實踐能力,如對于一些輔助實驗小器材的準備:皮筋、氣球、乒乓球等自己去準備,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雖然有些材料的準備并不符合規范標準,但據此得出的結果多樣性也更有利于引發大家思考的興趣,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不斷深入探索,增強課堂趣味性。對于實踐能力培養,還可以建議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廢棄物,結合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通過課前課后的仔細觀察增強與實踐的聯系,讓學生真正去觀察,真正動手去做,將手、腦、眼、耳等多種感官運用到實踐操作活動中去,參與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層面,并通過實踐結果的總結歸納來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

4.指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就告訴我們動手實踐的重要性??茖W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好動、喜動的特點,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實驗,并讓實驗與思維聯系起來,讓實驗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讓創新意識在實驗中萌發。傳統的實驗教學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實驗的結果在未實驗之前學生們都已知道。這類實驗即使過程和結果很精彩,也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方式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和提高。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開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獨立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實施上,就是要在教材上現有實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實驗,自己進行實驗設計和動手操作,以驗證想法是否正確。

篇9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創新 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更是如此。小學數學教材從選材上更加注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使得數學知識不再空洞枯燥。因此,教師一定要明確教材內容知識要點,根據學生實際和自身業務水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關的數學知識為切入點,把數學教學融入生活。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親近數學并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要激勵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因此要對小學數學教育進行創新,可以從探究學習著手。

一、創新是學習數學的新的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小學生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通常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為什么”,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我們經??吹疆斝『⒆訉ν婢哕嚍槭裁磿詣有凶吒械胶闷鏁r,不惜破壞自己心愛的玩具一探究竟。那是孩子們探索的“天性”,是一種求知的“欲望”。小學生學習數學更需要自主探索,需要不斷創新,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營造研究探索的氛圍,開展觀察、實驗、猜想、推理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發現數學,創造數學。“不會創新,就沒有進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進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外,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采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相互傾聽、解釋、思考、交流,讓學生在多元、豐富和生動的學習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老師只需要適時點撥、評價就可以了。

二、喚起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造欲望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之想創造。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對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確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

我認為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產生疑問,從而生發好奇心,這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造這樣的環境。課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問題:“你能根據9+幾的計算方法計算8+幾嗎?”“你知道為什么車輪要制成圓的?”……學生之間也常常開展互相質疑活動。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激發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的意識。

三、確立小學數學探究型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課堂教學。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初步培養其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精神,了解進行獨立學習必須具備的精神、氣質和品格,知道什么是合作精神,什么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價值觀;初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初步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問題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初步了解科學思維方法,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初步養成動腦筋、提問題、想問題、找資料、找答案的習慣;初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生敢創造

創新精神是指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付諸探索行為的精神狀態,創新過程不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要有敢于創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以及對真理執著追求的勇氣。數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于創造。

我認為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關鍵是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新課程強調“人”的意識和覺醒,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長和教師加工的材料”,而是獨立于家長和教師之外的有自己的意志與愿望的人。學生是一個個充滿情感、有理想、有個性的完整的生命體。教師的任務也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促進受教育者作為“人”實現全面發展。

篇10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07-02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從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上入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正把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落到實處,激發學生潛能。

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是21世紀最具競爭力,最受歡迎的人才。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數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某些定理、公式、例題的結論或其本身進行深人、延伸或推廣。創新意識具有求異性、探索性、開創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教學要創新,教學思維要創新,教師能力和教學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師基本功扎實,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具有駕御全局,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開展數學活動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能力。創新意識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具有發現新規律、新事物、新理論、新學說、新概念、新設計、新方法的強烈愿望和主動探索精神,是一切發明和創造的源泉。

通過數學課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注重例題的選擇及變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民主氛圍,激發主體意識是關鍵;允許"插嘴",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空間,動手和動腦相結合,釋放學生時間,拓延學習空間等。

2.克服學生的不穩定情緒,培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一般是九周歲,這時學生的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少年兒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數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

3.1 自然引出,水到渠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二位數的乘法知識,我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準備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在講解準備時,我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學生的知識經驗一方面來自原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經驗。由于我堅持按照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區別情況加以運用這些知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新知識。

3.2 合理組織,張弛相間。由于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性還較差,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采用三個環節組織課堂教學,自然的引入已使學生興奮的情緒得以穩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礎上,講授新課成了中心環節,教師應抓緊時機在上半節課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內,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階段,讓學生對新知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師生可以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理解和運用。正是因為張弛并用,學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學習知識,充分地利用了課堂。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啟發學生思維創造

在我國新的教育理念大環境下,學校教育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怎樣去學習,如何獨立的去汲取新知識。教師講課是學生在學校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被動的接受知識,然后消化吸收后據為己用,但是,當學生脫離學校,融入社會這個大環境中時,面對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如何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進而不被社會淘汰成為當下我國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考驗。因此,教給學生如何去自我學習成為重中之重,教是為了不教,不教就是不讓學生系統性的接受知識,讓他們主動去學習探索知識,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潛在能力,一旦具備這種能力,學生就可以獨立的在陌生的生活環境中學習知識技能。同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在學校課堂的學習效率,學生通過自己的思S方式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更有效的掌握老師教授的內容,從而為自己所用。例如,著名數學家高斯,在小學學習數學時,老師讓計算1到100相加,高斯并沒有按照已有算法計算,而是利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快速簡單的得到了答案。因此,在三年級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給與學生更大的空間,引導學生去學習,積極肯定學生提出的不同想法,并幫助他們去解決,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想,否定學生的觀念,這樣的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充分調度了學對學習數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