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制度的制定依據范文
時間:2024-03-27 11:1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制度的制定依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現將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關于一九九八年度住房公積金核定審批有關問題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關于一九九八年度住房公積金核定審批有關問題的通知》
京財建(1998)546號 一九九八年六月五日
市屬各局(總公司)、各市屬機構、區(縣)財政局、地方稅務局:
為使我市住房公積金制度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95)京房改辦字第37號《關于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有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95)京房改辦字第39號《關于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建立住房公積金有關問題的通知》、京財建(95)1494號《關于計提職工住房公積金工資總額基數的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中的有關規定,現將1998年度住房公積金核定審批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于1998年建立、交存住房公積金的有關問題
(一)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均應建立住房公積金;
(二)建立住房公積金的單位原則上以具有法人資格獨立核算的單位為準:
(三)公積金年度是指本自然年度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如1998公積金年度為1998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
(四)1998公積金年度交存比例為8%。1995年以前建立住房公積金的單位,交存比例已高于規定比例的,不得再提高,高于規定比例的單位交存額部分不得列入成本或使用財政撥款。
二、關于住房公積金的列支問題
(一)建立住房公積金的行政事業單位,單位交存部分首先從單位住房基金中列支,不足部分凡同財政撥款的預算單位,經財政審核后酌情補助;
單位交存額中使用財政撥款部分應納入正常預算管理;
(二)建立住房公積金的企業單位,單位交存部分首先從住房周轉金中支付,不足部分在管理費用中列支;在管理費用中列支金額不得超過建立住房公積金職工的工資總額乘以年公積金交存比例;
(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比照企業執行
三、繼續做好住房公積金的資格認定工作。
(一)按有關規定在新的公積金年度開始前,單位應對建立住房公積金的職工人數、住房公積金交存比例、職工工資總額重新確定,據此對住房公積金交存額(包括個人交存額和單位交存額)重新計算、交存;
(二)1993年底以前按標準價優惠購房的職工,按照(95)京房改辦字第056號《關于購房職工調整住房等有關問題的試行規定的通知》補交售房款后,夫婦雙方均可建立住房公積金;
(三)按有關規定1993年底以前按標準價優惠購房的職工及配偶均不得建立住房公積金。在1998年住房公積金核定工作中,各單位要認真做好每個職工建立住房公積金的資格認定工作,夫婦雙方均未優惠購房的,可建立住房公積金。本單位職工配偶在外單位的,需由配偶所在單位開具未按優惠價購房或按有關規定已補交房款的證明;
(四)在資格認定工作中,對已建立住房公積金但不具備資格的職工(夫婦雙方任何一方1993年底以前按標準價優惠購房并未按有關規定補交房款的,對該職工已建立的住房公積金要撤銷,單位交存額及利息由單位收回,該職工個人交存額及利息退還本人。
四、關于1998年住房公積金的核定審批工作。1998公積金年度,市本級行政事業、企業單位須做好公積金測算、列支工作,并報上級主管部門核定,主管部門要將所屬單位核定審批情況進行匯總,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集體企業公積金列入成本部分報地方稅務局備案。
篇2
(一)制度缺乏政策法規依據
出臺財務管理制度規定,不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而是脫離學校實際情況,不合乎相關規定,缺乏嚴肅性。
(二)制度不健全不合理
制度建設嚴重缺位,相關內容片面、籠統、不規范,有的內容已不符合當前實際,失去其合理性,不利于操作。
(三)制度制訂過程簡易化
宣傳工作做的不夠,不能虛心廣泛征求教職員工意見,制度不能被廣泛理解和接受,不能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
(四)制度執行約束力軟化
制度只能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落實不到工作上,流于形式。
二、高校內部財務制度建設的政策法律依據
國家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是高校制定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政策和法律依據。《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制度》規定的原則精神是高校制定內部財務制度的直接依據。它明確規定。
(一)高校財務管理基本原則
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堅持勤工儉學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學校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
(二)高校財務管理體制
“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和規模較大的學校可以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高校財務工作實行校(院)長負責制。高校應單獨設置一級財務機構,統一管理學校財務工作。
(三)高校財務管理遵循的一般原則
預算編制應遵循“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事業基金管理應遵循收支平衡原則;專用基金管理應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專款專用原則;資產處置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競爭和擇優原則,按科學規劃、從嚴控制、保障事業發展需要的原則合理配置資產等。
三、高校內部財務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
主要包括高校財務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專項資金管理、結余分配管理、專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后勤保障財務管理等諸多方面制度。
(一)根據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編制年度財務收支預算
區分不同性質收入來源,合理組織收入;根據資金支出性質、用途,加強支出管理;專項資金、結轉和結余、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管理應專款專用、單獨核算。
(二)重視學校資產、負債和成本費用管理
加強財務管理科學性、真實性、有效性、均衡性,降低風險;建立基本建設投資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經濟責任制度,財務信息披露制度,財務清算制度,定期報送財務分析和財務報告。
四、高校內部財務制度建設的保障實施
高校內部財務制度是高校開展財務工作,加強財務管理監督的直接依據。高校、財政、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應切實依法行使監督職能,與高校形成合力,保障財務制度的貫徹執行。
(一)履行監督檢查職能
財政部門應定期檢查高校財務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管理措施是否有力,落實到位。監督高校專項補助撥款使用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
(二)重大財務事項報告制度
高校應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如有會計核算方法的改變、重大預決算方案變更、重大財務制度實施,應向財政部門報告,并自覺接受檢查。
(三)財政部門、主管部門的審批制度
高校的重大項目建設、重大設備購置,按財政管理制度規定,應實行報批和招標采購程序,高校進行必要的可行性論證,合理配置資源。
五、高校內部財務制度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篇3
關鍵詞:新醫院財務制度;醫院財務管理;影響分析
一、新財務制度下各醫院財務預算體系更加完整
新財務制度指出國家對各類醫院的預算管理辦法為:“核定收支、超收上繳、定項補助、結余按規定使用”,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為響應該制度規定,各大醫院的預算制定、執行、監督體系將全面建立。
1.預算的制定與審批將更加規范
新財務制度指出所有的醫院收支均須歸入預算編制,而且一定要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之原則。因此,預算的編制與審批不會像原先單純的上報、下達,相反,必須拿以往預算執行狀況總結分析出的結果為依據,根據醫院本階段的運營情況合理編訂;審批制度也將更加嚴格,在院方決策層審核認可后,還須報請上級主管單位進行審核,再經由財政部門批復后才能進入執行階段。
根據新規定,為了保證預算的全面性與科學性,可以將之細化到各個臨床單位和項目;而且可以針對項目性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變化性比較強的醫療收入宜以滾動預算模式、相對固定的辦公經費項目以定額預算模式、專項基建項目費用預算以零基預算模式,這樣既使預算編制更為靈活,而且實用性更強,更有利于預算的后期執行。
2.預算的執行力度將進一步增強
在新制度下,預算的執行須具體落實到各級部門與個人,另外還須進行定期檢查相關的執行狀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也就是說:醫院預算進入執行階段以后,各個部門都會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該部門預算的執行,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之上,對于預算執行狀況做到實時監控;并且財務部門定期上報階段執行結果,與相關的單位及個人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不足并拿出改進建議;而且醫院各項預算執行的最終結果應當與相應單位與個人的工作收益掛勾,切實保證預算的執行力度。
二、新財務制度下各醫院財務核算體系更加規范
新財務制度下,醫院的財務核算體系有了以下新變化:
1.權責發生制的適度引入
由于原先的收付實現核算制度下,醫院經常出現賬面收入虛高,無法真實反映院方資產情況,流動風險過大的問題,非常不利于醫院所有流動以及固定資產的管理以及財務風險的防范;而且還為醫院的內部資金及成本控制制造了障礙。因此,在新的財務制度實施以后,在收入確認、固定資產后續計量部分,各類醫院適當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上級財政補助以及院方本有資金構成的部分,全部計提折舊;對于無形資產,從取得之日算起,在有效使用期內管理費用均攤。這些有效提高了院方資產價值反映的準確度,并且有利于醫院運營成本的合理確定。
2.成本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
由于舊財務制度中沒有成本獨立核算的相關規定,醫院運營中所有的成本、費用會部列入支出項,導致運營成本與運營費用相互交叉,混亂不清晰。新財務制度中“成本管理”為單獨的一個章節,新制度下,醫院為了全面科學地反映醫院成本情況,強化工作人中的成本意識,成本管理工作工執行的是“院、科、單病種或項目”三級成本核算體系,明確了成本的開支內容,強化醫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提高了醫院內部管理效率。
三、新財務制度下各醫院的財務分析評價監督體系進一步健全
新的財務制度下,醫院進一步增強了財務分析與控制手段,健全了監督與評價體系,財務行為得到了非常有效的規范。
1.醫院財務工作分析與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
新制度下,為了尋求醫院運營管理與經營目標的平衡,找出問題,找到改進的方法,更為了切實反映醫院固定與無形資產運營收益情況,完成對具體部門與職工的工作評價,科學總結醫院實際的財務狀況,各級醫院開展了長效的財務分析評價工作,對于預算、收入、支出、結余、資產、負債、投資以及凈資產管理工作廣泛實行了監督機制,并建立了財務效益、資產運營效率、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等系統化專業化的分析評價指標。在無損于廣大患者基本利益的基礎上,切實健全了醫院內部財務工作的分析評價體系。
2.醫院內部的財務控制工作得以強化
在新財務制度實行以前,國內各類醫院財務內控機制大多數都不健全,固定資產、藥品材料購置、債務、對外投資方面均沒有完整科學的控制體系,為醫院財務管理的正常開展造成了很大障礙。而新制度中設立了“財務監督”專章,在此指導下,醫院建立了包括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等在內的內部監督機制,并由內部財務部門負責此項工作,同時也受到其它財政單位、審計部門與上級行政主管單位的監督。
四、結束語
新醫院財務制度的實施,使醫院長期以來存在的諸多財務管理問題得到了解決,在為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導與制度保障的同時,也對醫療系統的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各級醫院的財務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在對新財務制度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為醫院提供詳實財務數據,為院方做出科學決策提供準確依據,為醫改進一步深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 坦:新《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下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與會計支出的勾稽關系[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8):90-92.
[2]韓斌斌:新《醫院財務制度》中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優化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12):73-74.
篇4
【關鍵詞】高校財務管理;問題;措施
一、 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實施依據及前提
一切經濟活動都要有可遵循的依據作為實施前提,財務制度就是高效財務管理的這個前提。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在很多高校并沒有建立起相關的財務制度,這導致在高校進行財務活動時,財務部門缺少了對活動過程的監督及管理。當大筆的經費下撥到二級學院時,與之對應的接收和分配則會更不完善。財務部門對學院關于經費的使用行為缺乏控制,終會致使經費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在近年來的財務制度改革中,即便有部分高校已經制定了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規定,但是這些規定并沒有對經費的使用設定明確的量化指標,導致經費在使用過程中各項費用所占比例嚴重失衡,對于重要方面的投資明顯缺少,降低了經費的使用效率。
(二)管理制度制定缺陷
以往財務制度在制定的時候,都是由財務部門單獨負責完成的。制度的完善與否,也是由財務部門承擔起全部責任。財務部門作為財務制度制定過程的中堅力量,對起草好的制度,并沒有對其整體水平進行審核評價,也沒有在內部組織對其全面性進行討論研究,而是直接上交到部門領導手中,由領導審核、批示。部門領導公務繁忙,不能細細瀏覽初稿,只是聽下級簡單匯報就確定執行。這就使得高校內部雖然有財務制度的相關規定,但是很難緊密結合高校的實習情況,可執行性相對較差。
(三)財務管理預算控制不足
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是對預算的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成分,預算管理的內容包括預算編制、執行及控制等方面。預算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現象在部分高等學校普遍存在,編制過程過于簡單,所使用的方法通常是基數增長法,且沒有科學依據指導預算編制的完成,使得預算經費不足以滿足現實情況的需要,預算超支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對預算的控制力度較弱,對追加經費的原因審核不夠嚴格,從而不能形成對經費使用者足夠的約束力。部分單位對經費的花銷沒有節制,項目重要環節卻提供不出足額的經費,致使該項目不能順利完成。預算的管理失誤最終使得高校的收支出現嚴重不平衡。
(四)效益觀念淡薄
由于體制原因,高校財務管理部門尚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缺乏科學的理財意識,普遍存在著“等、靠、要”等現象,在開拓市場、開辟財源等方面缺乏積極進取精神。高校重大的投資決策沒有科學、真實、可靠地可行性研究報告,盲目性較大,造成了部分高校一方面辦學經費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資金產生的效益卻又低下。許多高校在利用自身優勢、挖掘自身潛力方面顯得不足,高校的智力資源和科研優勢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開發,高校作為科學技術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校辦企業和高校科研優勢及智力資源優勢尚未有機結合,限制了高校的發展。
二、改善高校財務管理的主要措施
針對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加強高校財務管理。
(一)加強財務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加強財務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護學校資產、保護干部繼續進行的工作。高校要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結合實際情況,堅持不相容職務必須分離的原則,科學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強化財務控制,是一切資金流動和價值轉移都必須納入財務部門的統一管理之中;強化工作崗位職責控制,增加崗位間的約束力;強化審批權限控制,使各級人員權限和責任明確;加強會計信息的監督,避免因會計信息失真而導致決策失誤等現象的發生。在日常的內部管理中,建立一套適合學校具體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如人員經費之處定額、公用經費之處定額及業務招待費等單項或綜合支出定額,并形成相互牽制、相互制約、預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建立事前請示時候監督體系,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各項業務收支等活動進行日常和周期性檢查。通過常規審計、離任審計、效益審計等手段,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控制和監督,強化對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檢查和考核。
(二)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實行具體工作專人負責
財務管理人員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素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財務工作的優劣。因此,財務人員應加強對相關專業的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培養自身嚴密的工作習慣,提高工作效率,對各部門經費的使用情況切實負起監督的責任。
在制定預算的過程中,要將預算的各項內容劃分成各個單元,每個單元由對應的財務人員負責,根據單位的實際來制定合理的預算定額,上報財務報表。學校也應該隨時對經費的各項支出情況進行檢查,提高經費的利用率。財務人員所負責任一旦確定,就要切實執行。
(三)轉變觀念
要強化高校成本效益觀念。高校財務制度改革必須強制要求高校加強成本費用核算,編制和報送成本報表,為高校發展計劃、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成本費用信息資料。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會計核算基礎必須做根本的改革,即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合理規定高校活動成本范圍、成本項目、成本計算方法和費用支出分配方法,以便真實、可靠、準確、完整的核算高校活動的資源耗費情況。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先進理念的發展為財務管理實現精細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高校最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部門,應根據學校的發展情況,優化配置人力資源,充分利用高校中人才與技術的長處,運用科學技術,努力建設符合高校自身的精細化財務制度,使得科學技術真正向生產力的方向發展。只有高校財務管理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能為實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篇5
2012年,財政部先后了《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以下簡稱財務規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會計準則),并于2012年4月1日和2013年1月1日起施行。這些制度的實施對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大有裨益。本文通過對財務規則與會計準則兩者之間關系的分析,以加深認識和理解,為執行好這些制度提供幫助。
一、財務規則與會計準則之間的聯系
首先、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是有相同法律效力的部門規章。2012年2月7日,財政部第68號財政部令,公布修訂后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2012年12月6日,財政部第72號財政部令,公布修訂后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均是由財政部以部門令公布實施的部門規章,因此它們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兩者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的,其內容體現著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事業單位財務活動的基本要求,它們既是國家對事業單位進行財務管理,制定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以及事業單位制定本文由收集整理內部財務管理辦法的基本依據,也是所有事業單位從事財務活動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的公布實施為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建設,為事業單位依法理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有相同的適用范圍。財務規則第二條與會計準則第二條規定,規則(準則)適用各級各類事業單位,這說明財務規則與會計準則適用的范圍是相同的。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分布于十多個行業,事業單位性質又可以分為許多種,由于行業、性質等方面的差異,原有的財務制度曾對各級各類事業單位區別對待,引起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報表體系等方面的諸多不同,造成了有關部門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困難。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行統一的管理制度既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實需要,也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趨勢,新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第三、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同為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體系包括財務規則、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內部制約制度等。財務規則與會計準則是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體系的兩項重要制度,是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國家財政部門制定并實施一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為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與監督,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提供了制度依據。
二、財務規則與會計準則之間的區別
首先,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調整的對象不同。財務規則第一條明確提出,為了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的財務行為,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制定本規則。據此可以看出,財務規則針對的是事業財務管理,調整的是財務管理行為;會計準則第一條則提出,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制定本準則。由此可見,會計準則針對的是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質量,調整的是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行為。
其次,財務規則與會計準則在財務管理制度體系中的層級不同。財務規則是財務制度中頂層的制度設計,是財務管理方面的政策性設定;而會計準則則是中層的制度設計,是會計方面的方法性的設定。例如:財務規則第四十條對固定資產的表述為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墓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此條對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做出了明確規定,是一種政策性的規定。會計準則第二十一條對固定資產的表述是固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此條對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方法做出了規定。
第三,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在內容上涵蓋的范圍不同。財務和會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盡管兩者都與資金的運行有很大關系,但范疇是不同的,因此,也引起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在內容范圍上的不同。財務規則涵蓋了財務活動的所有方面包括:單位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結轉和結余管理、專用基金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事業單位清算、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財務監督等活動。而會計準則則僅涵蓋了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或者費用幾個方面。財務活動包含會計核算,會計核算僅僅是財務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第四,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對財務事項的處理不同。財務規則是對財務事項的規定和要求。例如:第十六條事業單位應當將各項收入全部納入單位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會計準則則是對經濟業務事項的確認和計量。如會計準則第三十四條、事業單位的收入一般應當在收到款項時予以確認,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進行計量。
篇6
財務預算是一項綜合管理工作,預算的編制不僅是財務工作,更是站在全局角度上的資源配置、統籌規劃,因此,各級工會必須樹立財務預算綜合管理觀念。以預算管理為基礎,規范財務工作,就必須遵循工會預算編制原則“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真實合法,精細高效”。作為一級工會而言,編制預算不僅僅是編制一張報表上的數字,更深層次的是要通過預算統籌考慮本級工會年度工作的安排。因此,預算在編制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本級工會的重點工作有資金保障,能夠順利完成,同時還要能夠兼顧一般性的日常工作需要。各級工會要高度重視預算工作,充分認識預算不僅僅是加強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切實體現工會財務為工會履行各項社會職能提供物質保證所采取的重要管理手段,預算編制要與工會工作的計劃緊密結合;在實際操作中要以預算為導向,將工會資金主要投入到工會的重點工作中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控制行政經費的過快增長,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服務工會工作和職工群眾。預算的編制要按照項目編制,預算項目要和工作內容緊密結合,由業務部門或業務人員結合業務工作編制,不能單純由財務人員來編制,要將項目與工作內容緊密結合編制預算,能夠更好地實施各項業務工作。例如某基層工會計劃做10項工作,按照計劃編制10個項目預算,那么工作人員就能明確來年需要開展哪些工作,等到來年工作時還可以對照計劃開展,明確還有哪些工作還未開展,有利于提高經費使用績效和工會財務管理水平。
二、樹立財務制度不可或缺觀念
財務制度是規范人員行為的標準和依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人辦事都要遵循制度,任何事都在制度的約束下進行,各級工會都是一級獨立的法人,有獨立的賬戶,對經費依法獨立管理,就必須嚴格執行《工會會計制度》,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要結合本級財務工作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各級工會的財務制度實施細則應當由財務部門起草,經本級委員會(主席辦公會)通過,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一級工會如果沒有本級執行《工會會計制度》的實施細則,在一定程度上,工作將無法開展。例如某工作人員進行采購或其他經濟業務,如果本級工會沒有財務制度,就不清楚如何辦理簽字報銷手續,財務管理的作用就不能很好發揮,必然影響工作的開展。制定財務制度的責任在于工會的法定代表人,作為一級工會組織的法定代表人是工會主席,有責任主持制定本級的財務管理的各項制度。財務人員要負責起草、修訂本級工會的財務制度。每一級工會都應該按照相關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有針對性的、符合本單位實際工作情況的財務制度,并嚴格執行,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確保財務工作有規章可循。對于一級工會而言,對財務制度的執行必須根據工作需要作出具體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財務管理的實效性。
三、樹立績效評價量化考核觀念
工會資金屬于全體會員職工,要用于全體會員職工,資金的使用也要按照使用效果進行評價,要以群眾滿意,職工歡迎為目的,服務好廣大會員職工。那么如何評價項目是否符合會員職工的需求?這就需要樹立績效評價量化考核觀念。對一個工會組織來說,如果開展的活動項目群眾滿意度、參與度高,那么今后就應該繼續推進開展;如果這項活動群眾不滿意、參與度不高,那么就要對這項活動進行調整。通過這種績效評價機制可以為項目的開展、資金的使用指明方向,確保本級工會開展的活動都是職工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樹立績效評價量化考核觀念,有助于提高工會資金的使用績效,對工會的財務日常工作起到風向標的作用,確保各項活動的開展符合職工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篇7
關鍵詞:財務制度;稅法;會計準則;關系;探討
中圖分類號:D9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1
一、引言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我國的會計管理制度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制度型向準則型逐步轉化,此項改革具有重大意義,不僅能夠規范企業的會計事項處理,而且還能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也是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換的重大舉措。新型的具體的會計準則的頒布,必須對原有的財務制度與稅法政策進行改革,平衡三者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二、財務制度、稅法與會計準則是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關系的平衡點
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發現財務制度、稅收和會計準則之間的關系也會存在差別,但始終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三者在平衡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關系上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盡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漸成熟,這個結論照樣適用,只是在不同的所有制結構下三者的結合方式會有所不同。
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前,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基本成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按勞分配制度來實現社會資源的配置以及社會總產品的分配。這種經濟運作方式也被許多的集體企業等非國有企業競相模仿。按照馬克思經典理論中所闡釋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首先對社會總產品同意進行分配,以國家為分配的主體,從而形成補償基金和消費發展基金,使社會實現再生產。財務制度作為基金分割的直接依據,已經形成了資金投入、成本補償等諸多標準。國家稅收的基礎是財務制度,其包含的補償標準和收益確認標準是稅收基礎的最直接的依據。會計制度歸根到底來說是在財務制度和稅法要求下的報告格式和核算內容,其本質就是薄記制度。
多年的實踐證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建立的財務制度、稅收和會計準則的定位缺點甚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分配權力掌握在國家手中,權力過于集中,導致企業對補償基金和消費、發展基金無法掌握自,從職工的福利分配到企業的設施的更換再到項目建設都無法自行解決,都必須經由政府部門決定。
2.分配過程制約不明顯。國家在進行分配時對于社會總產品的總體分配,比如有多少用于補償基金,多少用于發展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預算,有時甚至違背了經濟生活的自身發展規律。
無論在何種社會和經濟體制下,社會總產品都是在補償基金、消費基金和發展基金之間進行分配,所不同的是不同的經濟體制下三者分配的主體、層次和根據會有所不同。計劃經濟體制下,這種分配的層次是國家,這是弊端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要將這種分配層次改為以企業,由企業掌握主動權和自。
三、財務制度與會計準則的關系
1.會計準則是人們經過市場經濟的長期實踐得來的,經過數百年的市場的催化,準則的邏輯越來越嚴密,概念體系也越來越規范。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固有方式的形成原則例如真實公允、謹慎等時刻地規范著會計事務,使會計工作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資本的存量與增量的分割更加科學合理。
2.會計準則是處理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企業職工、政府部門等諸多關系的內在穩定器和平衡點。而企業則是所有利益關系的紐帶和結合點。廣泛的經濟利益既包含直接的經濟利益,也包含以經濟信息形式存在的間接利益,即擁有更多的信息者則掌握了更多了決策權,也就間接獲得了更高的經濟利益。
在資源的配置和分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國家法律對資源進行配制和優化,都是在國家的計劃和指導下進行的。所有者或者是管理部門決定資金的投入方向和多少以及利潤的分配原則。國家主要是考慮社會秩序、保障債權人的利益作出一系列的宏觀調控。而國有企業卻與上述情況有很大區別,在國企中,國家是所有者,也是財務的管理者,對企業掌控全部的決策權,行使所有的職能。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資本的管理和控制對于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即是國家,因此國家管理和執行全部資本的投放和收益。
2.國有經濟成分作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特殊的經濟成分,不僅是實現社會主義經濟最終目標的重要手段,也負擔著許多其他的社會目標,例如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解決就業問題等。
3.國有企業比私有企業的約束機制要弱得多,所承受的經營風險也要大得多。非國營企業大多由自己授權,風險意識要遠遠高于國有企業。
四、稅法與會計準則的關系
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財務制度是稅法和會計準則的依據,會計準則根據其制定資產計價和收益標準,稅法則根據財務制度確定稅基。
關于會計準則和稅法之間關系的討論主要分為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稅收屬于會計學科的一個分支,主要是集中處理與稅收相關的會計業務,包括增值稅的會計處理、所得稅和消費稅的會計處理。另一種觀點是根據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目的的不同性以及現實差異建立獨立的稅收學科。
五、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日趨成熟,企業具體的會計準則的陸續頒布和實施,企業的會計準則體系必將越來越成熟和完善。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的有機結合會使會計準則更加適用,也會進一步促進稅法的不斷完善,與會計準則協調起來,共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新環境;財務制度;思考
一、建立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根據我國目前發展的狀況可以看出會計工作是從會計業的秩序來進行合理規劃,可是現在的會計行業秩序比較混亂,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發展規劃,只是在一定的領域內出現一些很多虛假的信息,從而打亂了企業發展的遠景目標,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為了有效的控制好企業內控財務制度,我們必須進行會計行業內部嚴格管理。經過一系列的革新后,我們發現當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與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要加大建立適合中國經濟市場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從而形成有效的促進整個企業合理的進行經營,這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我們通過分析一些違法亂紀的情況,可以有效的進行會計行業自律建設,這將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第一,我們要結合目前財務制度來進行有效的控制好企業的發展,從抓好企業資源管理開始,逐步讓企業的生產率得到有效提高,這將是企業在未來道路上發展的關鍵,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新環境下企業內控財務制度來有效控制財務危機事件的發生。第二,新環境下,未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建立,同時,也需要一些必要的約束和規范制度。因為企業的內控制度建立是有效的控制好員工在具體工作中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這對于當前社會市場經濟來講將是一種最大經濟效益。我們在不斷的探索中,可以看到利用好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二、企業內部控制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當我們調查企業內部情況時,發現一些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因素,這些因素也將制約著企業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的加快企業發展,主要堅持以下幾點: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從企業內部每個員工的工作時間來講,我們必須依靠一定的創造力和潛力,這樣才能有效的將員工的潛力挖掘出來,從而為整個企業內控財務制度的建立,起到積極作用。第二、注重監督的原則。在遇到企業內部產生的矛盾時,我們一定要從具體工作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對一些不利于企業發展的矛盾給予合理的化解,這需要配合完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堅持符合企業成本效益的原則。我們要結合企業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為基準,合理調整控制范圍,從而有效的減少冗余的工作人員,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意義很大。第四、堅持良好協調的原則。這種原則,主要在于企業的每個部門都要相互配合,從而形成工作人員之間的調性與合作。良好的協調原則可以增進企業內部有序開展工作,利于企業的經營。第五、堅持創新的原則。如今的社會是在不斷更新與發展中邁進,我們要結合實際,研究那些是有利于企業發展因素,那些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因素,我們都必須弄清楚,這樣才能調整好內控財務制度。
三、建立內控財務制度的思路
研究企業內控財務制度,一定要結合當前實際,有效的控制好企業內部管理機制:
(一)建立規范化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我們在研究企業財務管理機制時,一定要將企業的發展作為一種工作的中心,依據發生的結果,通常我們會將著力點放在控制方面擔負作用大小上。
依據目前發展的情況而言,筆者認為,只有將企業的財務管理規范好,才能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發展地位,這是未來企業發展應該關注的焦點問題。這也是達到良好的效果的根本。通常情況下,我們主要依據具體的財務內控制度來調節好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從而有利于整個企業的科學化發展。
(二)控制企業的內部信息系統。我們要緊緊控制好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的校對和核實,這樣可以有效的轉化相互之間的信息,為實現企業目標,建立一系列可以通過約束機制來有效財務控制資金的管理活動,這也是一個企業所要從根本上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為了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我們需要將企業財務制度的進行合理的優化,從而達到控制企業的內部信息的目的,這也是控制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重點所在。我們在建立控制企業的內部信息系統時,要將過程中發生的情況及時給予反饋,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要更好的進行解決問題,及時總結經驗,便于企業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從而有利于整個企業進行控制信息。
(三)規范好財務制度的企業文化我們要結合實際企業發展的情況來處理企業文化。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塑造,這也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堅守的重點所在。就如像是在宣傳企業內部的管理和經營發展狀況一樣,不能沒有計劃的進行,一定要制定好發展的目標,規范好企業財務制度文化的宣傳,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學習,這樣才是發展好企業財務工作。
四、結束語
篇9
關鍵詞:財務制度;會計核算;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日趨完善。企業財務制度的建設也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視,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可以加強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規范性,防范企業經營風險。保護其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在企業內部形成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較為嚴密的,完整的財務控制制度體系。
一、企業財務制度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財務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
(1)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缺乏合理性。由于部分企業過分重視生產經營,而忽略了企業內部的控制管理,在制度的設計方面沒能綜合考慮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規模、行業特征、崗位設置等情況,造成企業財務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因得不到有效執行而流于形式。使企業的約束和防范機制沒有真正完整的建立,也導致財務內部控制的組織結構不健全,使財務管理與會計控制措施在企業中無法充分發揮出自身應有的作用。
(2)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不夠全面。企業一般對資金等有形資產的制度設計較為完備,但是在員工素質、信息以及會計控制的執行力等一些無形的資源上往往較為忽視,導致企業無法實施有效的控制。而這種只重視有形資源,卻忽視無形資源的做法,對財務內部控制的執行力造成了直接影響,也無法使其功效得到充分發揮。
(3)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缺乏科學性及有效性。當前,許多企業在設計財務制度時沒有與績效考核有效結合,沒有與各部門的崗位責任制有效結合,也沒有對不相容崗位做特別規定,使得監督、牽制機制相對靠后,財務控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事后錯誤的補救,缺乏對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也導致了企業財務控制目標的難以實現。
2.會計核算缺乏標準化和規范化
(1)會計核算是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核心與重點。當前我國許多企業由于財務制度的缺失,普遍存在著財務管理混亂,內部責權分配不清,會計核算體系不明確,部分企業領導對會計核算基礎工作認識不足,績效考核機制不健全,監督、檢查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問題。導致企業財務基礎工作不扎實,信息失真,財務數據質量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2)缺乏有效的財務監督約束制度。核算與監督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企業應當積極建立和健全企業內部控制的財務監督機制。然而當前大多數企業沒有對會計監督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建立起完善和科學的監督考核機制,甚至有些企業因為制度的不健全或不明確,使得財務監督工作無據可查、無章可循,對業務部門不能形成有效控制,企業會計部門的監督職能也無法得以有效的發揮,進而影響到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水平。
二、加強企業財務制度建設的意義和措施
1.建立健全企業財務制度
企業財務制度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實施財務內部控制,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基本準則與行為規范。為此,企業應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要求,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真正建立起一套合法、適用、科學、全面的企業財務制度,這既是加強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企業會計核算質量的制度保障。
首先,企業的財務中心應將建立和健全企業財務制度作為整個財務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通過結合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及管理要求,制定出從資金管理、成本費用核算到利潤分配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企業財務制度;其次,企業各部門應嚴格執行企業財務制度,實施財務的內部控制,堅決制止和杜絕出現各行其是和無法可依的現象,從而保證企業各部門和各環節中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都能依據企業統一的財務制度,科學、有序、健康、合理的運行。
2.實施會計核算的標準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對會計管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越來越深入。企業通過實施會計核算的標準化管理,通過標準來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同時,企業要加快信息化進程,利用現代企業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及系統工程建立一個能以最佳方式處理數據資料和達到資源共享的信息系統,從而提高企業會計工作效率,提高會計核算信息的質量,而且使得會計核算能更加系統、科學、規范,進而有效保證企業財務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為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要真正落實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標準化,企業應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以實現:
第一,完善財務制度,加強財務控制。
(1)企業應嚴格按照《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等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業會計核算制度和會計核算流程。并以此來規范會計核算工作,使會計核算工作標準化、規范化,使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及時、準確、客觀的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企業通過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從會計基礎工作著手,真正實現強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2)企業應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保護企業財產安全,有效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如:對資產的采購、領用、處置等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將資產的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崗位納入不相容崗位,從而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完善資產盤點制度,在保護企業資產安全的前提下,督促資產管理人員時刻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企業通過對資產的一系列控制行為,從而有效避免了會計造假、會計報表虛報瞞報等財務問題。
(3)企業應當構建合理、科學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以保證財務資料的完整性。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特別是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有完整的財務資料,用于會計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實現管理策略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的需要。
第二,加強會計監督,嚴肅財務紀律。
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實施會計監督,是財務人員的重要職責與神圣使命。企業財務人員應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法規、規章及制度的規定,依據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認真履行職責,忠于職守,維護財務管理紀律的嚴肅性。
(1)應加強對企業財務收支計劃、投資計劃、資金使用等眾多財務會計事項的監督與管理,從而為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發展起到把關定向的作用。
(2)應加強對企業各部門及各生產環節在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監督,加強業務數據的準確性及實用性的監督,堅決杜絕違法亂紀、以公謀私等現象的發生,保護企業財產的完整與安全。
(3)應加強對企業各部門中實體財務收支的監督,確保財務收支情況的合法性與合規性,杜絕和制止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收支,并通過正確、標準化的會計核算,準確的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成果。
3.加強財務隊伍建設,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企業應著力打造一支思想作風好、業務素質高的財務隊伍,這是做好企業財務工作及實現良好財務控制的基本前提與保證。目前企業普遍存在財務人員業務能力單一,學習能力不足,綜合素質偏低的現象。在財務隊伍中甚至存在沒有經過專業化、系統化財務知識培訓的人員或無證上崗,一人在多處兼崗的人員。加強企業財務隊伍建設,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化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1)企業財務中心要因事設崗,因才用人,注重各業務之間的配合性和協調性。其次企業要注重培養會計人員的敬業精神、責任感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財務人員要以身作則維護國家法制和企業制度的尊嚴,以確保投資者的利益。
(2)企業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考核機制。對某些財務人員沒有良好的工作責任心,疏忽大意,常造成會計處理不及時或者會計核算頻頻出錯,導致企業財務信息質量差,不能及時、準確、規范地提供財務數據,降低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和效率的行為應納入績效考核,限期督促整改。
(3)企業要完善財務培訓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提高財務人員及時掌握新形勢、新知識、新技術,并能熟練應用的能力,以適應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和會計核算電算化的需要。企業可以通過輪崗等形式,培養業務能力多面手,堅絕杜絕財務人員業務技術壟斷和業務能力單一。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訓等多種途經,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以適應新的財務管理理念。
(4)企業要注意選拔和培養具有高層次的復合型財務人才,對于不具備任職資格、考核不合格的財務人員,應堅決予以淘汰,以確保企業具備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財務隊伍,以滿足企業財務良好內部控制及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總結
我國企業在近年來管理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也得到了不斷的規范,但由于內部控制體系起步較晚,經濟環境較為復雜,這也導致國內許多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多流于形式,控制手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而為了切實做好企業財務的內部控制,則必須從建立健全的財務制度、實施會計核算的標準化以及加強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等多個角度入手,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進而確保企業的良好運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建波.企業內部控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篇10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組織;計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1
一、財務管理的目的
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防范風險、平衡一些較大的風險,規避風險,以實現企業的產值、利潤、股東財富以及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的是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但風險與收益總是相伴而行,企業追求經濟利益必然要承擔相應的風險,有效的風險管理是企業避免經營失敗、實現經營目標的必要手段。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更為復雜多變,競爭也更為激烈,經營風險也隨之加劇。風險管理正在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發展中的一個核心環節,而信息的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流動速度也越來越快,風險及其因素的識別和確認并非易事,財務管理者必須在風險管理方面有更多投入。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進行風險和風險因素的識別、確認和評估。其次,對于企業風險,要根據公司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經濟的狀況,選擇合適的避險方案,在不增大企業風險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每一種避險方案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三、財務管理的戰略性措施
1.組織制定公司財務政策、財務制度及財務規劃
財務政策是企業在國家財務政策的指導下,根據總體目標和現實要求所制定或選擇的一套行動指南,它涉及到企業財務活動的方方面面,一般包括風險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資管理政策、營運資金管理政策、投資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
企業內部財務制度是依據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而存在,同時符合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特點及管理要求。企業內部財務制度應包括資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潤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資金指標的分解、歸口分級管理辦法、資金使用的審批權限、信用制度、收賬制度、進貨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費用審批權限、成本降低指標以及分解等;利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潤分配程序、利潤分配原則、股利政策等。
財務規劃是企業市場戰略導向下的適應未來的財務管理,其實質就是如何進行企業價值管理。價值管理即管理企業未來的財富創造,它有兩個方面:從企業所有者來講是選取和如何使用VBM工具增加其權益資本財富;從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講是選取和如何使用VBM工具,調動、激勵企業資源創造財富,獲得成功。企業價值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由此而帶來的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要素也有兩個基本方面,一是企業理念、管理、環境等,另一個是市場、產品、技術、人力、設備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要看企業目標的價值導向,它決定了企業的財務目標、財務戰略和財務管理的職能支持體系。
2.財務收支計劃與管理
(1)計劃的編制。按照全口徑預算編制的要求,各單位按照實事求是、勤儉節約的原則,結合本單位的生產任務和上年費用支出情況,統籌財力,合理安排,在上級所下達的預算框架內,量入為出,反復測算,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全年各項收入支出計劃。
(2)計劃的執行。按照全面預算管理辦法,各單位嚴格執行財務收支計劃,在收支計劃內使用資金,一般情況不予調整收支計劃。堅持“有預算不超支,無預算不支出”的原則,嚴格按照預算組織生產,堅持以收定支原則,合理安排生產支出。如因特殊情況,必須調整財務收支計劃時,應按規定程序報批。
(3)會計核算與監督。實行會計核算的網絡化管理。網絡化管理不僅可以提供更為方便的服務,還能更好地提高財務收支計劃管理的約束力和透明度,從而提高財務收支計劃管理的監督能力;強化預算考核體系,加強對預算行情況的監督,按月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嚴格控制無預算、超預算支出。對全口徑預算虧欠的單位,將予以考核。
3.財務預算、決算與成本核算管理
財務管理者根據公司經營目標,組織編制財務預算。財務預算包括銷售、生產、人力、費用等各項預算,按照會計核算方法將其編制成預算報告,并列示對預算報表具有輔助說明作用的信息,報告完成后,預算管理人員按照會計核算方法編制出預算報告,預算報告含預算利潤表、預算假設條件、預算附注及重要經濟指標列示。預算報告最終提交企業決策機構,由決策層簽署后下發企業各職能部門按計劃實施。
審核財務預算、成本計劃、利潤計劃:
根據公司經營情況,修正財務預算;監督公司整體預算的執行情況;定期組織財務決算、成本核算,確保成本信息的真實準確。
4.財務、會計監督與資產管理
財務管理者通過財務監督,指導、組織不良債權處置;定期指導下級組織資金清查,分析資金流向,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增值;監督指導會計、現金出納管理;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公司資產的優良性。
財務監督應貫穿于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監督的內容應該是企業的整個財務活動。財務監督包括預算管理監督、收支情況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監督、資產管理與使用監督、專用基金、專項資金及周轉金監督以及其它方面的監督。
5.完善財務制度、強化公司治理
財務核心能力的形成依賴于良好的公司治理,企業要完善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權力的制約機制。只有理順各相關主體的關系,才能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相互協調配合,發揮最大的合力。此外,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對于財務核心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財務制度是依據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特征和財務人員特點制定的,企業要理順各種財務關系,規范在籌資、投資和分配中的財務活動,增強在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各環節的管理的水平,建立起一套具有競爭力的財務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吳昌秀.企業全面預算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