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籌資的優缺點范文
時間:2024-03-27 11:1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負債籌資的優缺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銀行借款籌資,債券籌資,籌資建議
一、企業為何青睞于銀行借款
中國上市公司負債構成的部分分析
比率
短期借款占負債總額比率
長期借款占負債總額比率
應付債券占負債總額比率
2006年末
33.87%
17.07%
11.70%
2007年末
28.92%
16.55%
3.64%
2008年末
28.21%
17.71%
3.87%
2009年末
26.09%
19.48%
5.16%
2010年末
21.44%
19.08%
4.73%
五年平均
27.706%
篇2
一、財務管理基礎知識實踐教學
1.1財務管理概述。學生通過會計學原理的學習,對財務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財務管理是站在企業管理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審視資金的運作。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對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有比較清晰的理解,并對財務管理所面臨的各種環境和財務管理的目標有清楚的認識。知識目標培養方面,財務管理的五個工作環節: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學生應該熟練掌握。
1.2理解資金時間價值的含義。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對于一般人來講,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在教學能力目標培養方面,學生能夠對資金時間價值進行各種運算。知識目標培養方面,能夠進行單利的計算、復利的計算、年金的計算和貼現率的計算。教學訓練步驟是:①演示:單利的現值和終值計算;②演示:復利的現值和終值計算;③演示:各種年金的計算:普通年金、預付年金、遞延年金、永續年金,重點是普通年金的計算;④演示:貼現率的計算。可展示的結果是居民買房的計算。
二、籌資管理實踐教學
2.1財務預算。在能力目標培養方面,學生能夠認識財務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同時學生要能夠掌握財務預算的基本理論知識。在知識目標培養方面,學生能夠掌握固定預算和彈性預算、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的編制方法,熟練掌握現金預算和預算財務報表的基本編制程序。教學訓練步驟是:①分析:各種財務預算的方法;②分析:現金預算和財務報表的編制。
2.2企業籌資方式分析。在學生能力目標方面,能對企業籌資的相關理論和各種籌資的方式有詳細理解,并且對企業的籌資渠道有深刻認識。在知識目標培養方面,學生能夠詳細了解各種權益資金的籌集和負債資金的籌集。教學訓練步驟是:①分析:各種權益資金的籌集;②分析:各種負債資金的籌集;③比較:各種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籌集的優缺點。可展示的結果是大企業籌資與學生自己創業籌資的不同。
2.3資本成本及資本結構。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夠闡述資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資本結構的含義以及如何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在知識目標方面,學生能夠計算個別資本成本、加權資本成本,了解經營杠杠、財務杠杠和總杠杠的含義和計算與分析。教學訓練步驟是:①分析:個別資本成本、加權資本成本的計算;②討論:經營杠杠、財務杠杠和總杠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③討論:資本結構對企業籌資成本的影響。可展示的結果是大企業的資本結構與學生自己創業的資本結構的不同。
三、投資管理實踐教學
3.1項目投資管理。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了解投資的概念和種類,熟悉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基本內容,掌握投資回收期、平均報酬率的計算和運用。在知識目標方面,學生能夠重點掌握凈現值、現值指數、內含報酬率的計算和運用,了解投資決策指標的基本運用。教學訓練步驟是:①認識:投資的含義和種類;②分析:現金流量分析;③計算: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計算。可展示的結果是學生創業的投資可行性分析。
3.2營運資金管理。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了解營運資金的含義,認識流動資產的類型以及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種營營運資金的基本內容。在知識目標方面,掌握各種營運資金的作用、成本與風險,重點掌握企業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學訓練步驟是:①現金管理;②應收賬款管理;③存貨管理。選取一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可展示的結果是能對某一上市公司進行經營決策的基本分析。
3.3證券投資管理。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認識股票、債券、基金的概念和種類,了解證劵投資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知識目標方面,學生能夠掌握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及基金投資的價格確定和收益計算,教學訓練步驟是:①認識:股票、債券、基金;②計算:股票、債券、基金投資的收益計算;③分析:股票、債券、基金投資收益評價。可展示的結果是不同的證券產品適合不同企業的投資。
四、收入與利潤分配管理實踐教學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夠認識主營業務收入對于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在知識目標方面,學生能夠掌握銷售預測分析和銷售定價管理的基本內容。教學訓練步驟是:①全班同學分組進行討論:主營業務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組討論各種銷售預測方法;③各小組討論銷售定價管理的影響因素及定價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結果是學生今后自己創業應注意的問題。
4.2利潤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夠掌握幾種比較常見的利潤分配政策以及利潤分配原則,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內容。在知識目標方面,學生應了解我國企業利潤分配的一般步驟以及影響利潤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學訓練步驟是:①利潤分配的基本原則和內容②利潤分配的股利理論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結果是各種股利分配的優缺點。
五、財務分析與評價實踐教學
5.1企業財務分析。在能力目標方面,學生能夠掌握財務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內容以及分析意義;熟悉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對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計算應該熟練掌握,而且對財務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對上市公司的特殊財務指標的分析的計算應熟練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爾評分法的含義和計算。教學訓練步驟是:①財務分析的含義和內容;②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討論對比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優缺點;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凈資產的計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爾評分法的計算。選取一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可展示的結果是能對某一上市公司進行財務的基本分析。
篇3
第一章 財務管理總論
第一節 財務管理的內容
第二節 財務管理的環境
第三節 財務管理的目標
第四節 財務管理的環節
第二章 資金時間價值與風險分析
第一節 資金時間價值
第二節 風險分析
第三章 企業籌資方式
第一節 企業籌資概述
第二節 權益資金的籌集
第三節 負債資金的籌集
第四章 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
第一節 資金成本
第二節 杠桿原理
第三節 資金結構
第五章 投資概述
第一節 投資的含義與種類
第二節 投資風險與投資收益
第三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六章 項目投資
第一節 項目投資概述
第二節 現金流量及其計算
第三節 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指標及其計算
第四節 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運用
第七章 證券投資
第一節 證券投資概述
第二節 債券投資
第三節 股票投資
第四節 基金投資
第八章 營運資金
第一節 營運資金的含義與特點
第二節 現金
第三節 應收賬款
第四節 存貨
第九章 利潤分配
第一節 利潤分配概述
第二節 股利政策
第三節 利潤分配程序與方案
第四節 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第十章 財務預算
第一節 財務預算的含義與體系
第二節 預算的編制方法
第三節 財務預算的編制
第十一章 財務控制
第一節 財務控制的含義與體系
第二節 財務控制的要素與方式
第三節 責任中心
第四節 責任預算、責任報告與業績考核
第五節 責任結算與核算
第十二章 財務分析
第一節 財務分析的意義與內容
第二節 財務分析的方法
第三節 財務指標分析
第四節 財務綜合分析
第一章 財務管理總論
[基本要求]
(一)掌握財務、財務管理的概念;
(二)掌握財務活動、財務關系的含義與類型;
(三)掌握財務管理的金融環境;
(四)掌握財務管理的目標;
(五)熟悉財務管理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
(六)了解財務管理的環節。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務管理的內容
一、財務管理的概念
企業財務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利益關系。
財務管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的管理,是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
二、財務活動
財務活動是指資金的籌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為。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籌資活動,是指企業為了滿足投資和用資的需要,籌措和集中所需資金的過程。
(二)投資活動,企業投資可以分為兩類:廣義的投資和狹義的投資。
前者包括企業內部使用資金的過程和對外投放資金的過程,后者僅指對外投資。
(三)資金營運活動,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資金收付活動。
(四)分配活動,廣義的分配是指企業對各種收入進行分割和分派的過程;
狹義的分配僅指對凈利潤的分配。
三、財務關系
企業財務關系就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過程中與有關各方所發生的經濟利益關系,包括:
(1)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的投資者向企業投入資金,企業向投資者支付報酬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2)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向債權人借入資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規定按時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3)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以購買股票或直接投資的形式向其他企業投資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4)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將其資金以購買債券、提供借款或商業信用等形式出借給其他單位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5)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強制和無償參與企業利潤分配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6)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在生產經營各環節中相互提品或勞務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7)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向職工支付勞動報酬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第二節 財務管理的環境
一、財務管理環境的概念
財務管理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作用的各種內部和外部條件,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金融環境。
二、經濟環境
財務管理的經濟環境主要包括經濟周期、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政策等。
三、法律環境
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形式方面的法規和稅收法規。
企業組織形式主要包括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制企業三種形式。
稅法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征納關系及其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稅法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征稅人、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計稅依據、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法律責任等。
我國現行稅法規定的主要稅種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
四、金融環境
財務管理的金融環境主要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和利率四個方面。
(一)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各種商業銀行以及政策性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動中產生的、能夠證明債權債務關系并據以進行貨幣資金交易的合法憑證,它對于債權債務雙方所應承擔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四個基本特征。
金融工具按其期限不同可分為貨幣市場工具和資本市場工具,前者主要有商業票據、國庫券(國債)、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回購協議;后者主要是股票和債券等。
(三)金融市場
1.金融市場的含義與要素
金融市場是辦理各種票據、有價證券、外匯和金融衍生品買賣,以及同業之間進行貨幣借貸的場所。
金融市場的要素主要有:市場主體、金融工具、交易價格和組織形式。
2.金融市場的分類
(1)按期限分為短期金融市場和長期金融市場,即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2)按證券交易的方式和次數分為初級市場和次級市場,即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或稱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3)按金融工具的屬性分為基礎性金融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
(四)利率
1.利率的類型
利率也稱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從資金的借貸關系看,利率是一定時期運用資金資源的交易價格。
利率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1)按利率之間的變動關系,分為基準利率和套算利率;
(2)按利率與市場資金供求情況的關系,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3)按利率形成機制不同,分為市場利率和法定利率。
2.利率的一般計算公式
利率通常由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和風險收益率三部分構成。利率的一般計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利率=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風險收益率
純利率是指沒有風險和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均衡點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是指由于持續的通貨膨脹會不斷降低貨幣的實際購買力,為補償其購買力損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風險收益率包括違約風險收益率、流動性風險收益率和期限風險收益率。其中,違約風險收益率是指為了彌補因債務人無法按時還本付息而帶來的風險,由債權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動性風險收益率是指為了彌補因債務人流動不好而帶來的風險,由債權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期限風險收益率是指為了彌補因償債期長而帶來的風險,由債權人要求提高的利率。
第三節 財務管理的目標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含義
財務管理目標是在特定的理財環境中,通過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要達到的目的。有關財務管理目標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三種:
(一)利潤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目標是假定企業財務管理行為將朝著有利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方向發展。這個目標的主要缺點有:
(1)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
(2)沒有反映創造的利潤與投入資本之間的關系;
(3)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4)可能導致短期行為。
(二)資本利潤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潤最大化
資本利潤率是凈利潤與資本額的比率。每股利潤是凈利潤與普通股股數的比值。這一目標的優點是便于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期間之間的比較。其缺點是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也不能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價值是指企業的市場價值,它反映了企業潛在或預期獲利能力。這一目標的優點主要表現在:
(1)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
(2)反映了對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為;
(4)有利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較為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協調
(一)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矛盾與協調
經營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經營者希望在提高企業價值和股東財富的同時,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東則希望經營者以較小的享受成本帶來更高的企業價值或股東財富。
為了協調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勵等措施。
解聘是一種通過所有者約束經營者的辦法。所有者對經營者予以監督,如果經營者未能使企業價值達最大,就解聘經營者。為此,經營者會因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實現財務管理目標。
接收是一種通過市場約束經營者的辦法。如果經營者經營決策失誤、經營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業價值提高,該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強行接收或吞并,相應經營者也會被解聘。為此,經營者為了避免這種接收,必須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價。
激勵是指將經營者的報酬與其績效掛鉤,以使經營者自覺采取能滿足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措施。激勵有兩種基本方式:
(1)“股票選擇權“方式。它是允許經營者以固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當股票的價格越高于固定價格時,經營者所得的報酬就越多。經營者為了獲取更大的股票漲價益處,就必然主動采取能夠提高股價的行動;
(2)“績效股“形式。它是公司運用每股利潤、資產收益率等指標來評價經營者的業績,視其業績大小經營者數量不等的股票作為報酬。如果公司的經營業績未能達到規定目標時,經營者將部分喪失原先持有“績效股“。這種方式使經營者不僅為了多得“績效股“而不斷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經營業績,而且為了使每股市價最大化,也采取各種措施使股票市價穩定上升。
(二)所有者與債權人的矛盾與協調
所有者與債權人的矛盾主要表現在:
(1)所有者可能未經債權人同意,要求經營者投資于比債權人約定的風險高的項目,這會增大償債的風險。
(2)所有者或股東未征得現有債權人同意,而要求經營者發行新債券或舉借新債,致使舊債券或老債的價值降低。
為協調所有者與債權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債、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債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條款,如規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擔保條款和借款的信用條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當債權人發現公司有侵蝕其債權價值的意圖時,采取收回債僅和不給予公司增加放款,從而保護自身的權益。
第四節 財務管理的環節
財務管理的環節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
一、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是根據財務活動的歷史資料,考慮現實的要求和條件,對企業未來的財務活動和成果作出科學的預計和測算。
二、財務決策
財務決策是指財務人員按照財務管理目標的總體要求,利用專門方法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并從中選出最佳方案的過程。
三、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是指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數量方法,對未來財務活動的內容及指標所進行的具體規劃。
四、財務控制
財務控制是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利用有關信息和特定手段,對企業財務活動所施加的影響或進行的調節。
五、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是根據核算資料,運用有關指標和方法,對企業財務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的一項工作。
第二章 資金時間價值與風險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終值與現值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二)掌握年金終值與年金現值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三)掌握折現率、期間和利率的推算方法;
(四)掌握風險的類別和衡量方法;掌握期望值、方差、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的計算;
(五)掌握風險收益的含義與計算;
(六)熟悉風險對策;
(七)了解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
(八)了解風險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資金時間價值
一、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
資金時間價值是指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差額。通常情況下,它相當于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這是利潤平均化規律作用的結果。
二、終值與現值
終值又稱將來值,是現在一定量現金在未來某一時點上的價值,俗稱本利和,通常記作F。
現值又稱本金,是指未來某一時點上的一定量現金折合到現在的價值,通常記作P。
單利計息方式下,利息的計算公式為:I=P·i·n
單利計息方式下,終值的計算公式為:F=P·(1+i·n)
單利現值與單利終值互為逆運算,其計算公式為:
P=F/(1+i·n)
復利終值的計算公式為:F=P·(1+i)n
式中(1+i)n簡稱“復利終值系數“,記作(F/P,i,n)。
復利現值與復利終值互為逆運算,其計算公式為:P=F·(1+i)-n
式中(1+i)-n簡稱“復利現值系數“,記作(P/F,i,n)。
三、年金的終值與現值
年金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次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通常記作A。
年金按其每次收付款項發生的時點不同,可以分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遞延年金、永續年金等類型。
(一)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從第一期起,在一定時期內每期期末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又稱為后付年金。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分式稱作“年金終值系數“,記作(F/A,i,n)。
償債基金是指為了在約定的未來一定時點清償某筆債務或積聚一定數額的資金而必須分次等額提取的存款準備金。
償債基金與年金終值互為逆運算,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分式稱作“償債基金系數“,記作(A/F,i,n),等于年金終值系數的倒數。
普通年金現值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分式稱作“年金現值系數“,記作(P/A,i,n)。
年資本回收額是指在約定年限內等額回收初始投入資本或清償所欠債務的金額。
年資本回收額與年金現值互為逆運算,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分式稱作“資本回收系數“,記作(A/P,i,n),等于年金現值系數的倒數。
(二)即付年金
即付年金是指從第一期起,在一定時期內每期期初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又稱先付年金。即付年金與普通年金的區別僅在于付款時間的不同。
即付年金終值的計算公式為:F=A·[(F/A,i,n+1)-1]
即付年金現值的計算公式為:P=A·[(P/A,i,n-1)+1]
(三)遞延年金
遞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發生時間與第一期無關,而是隔若干期(m)后才開始發生的系列等額收付款項。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其計算公式主要有:
P=A·(P/A,i,n)·(P/F,i,m)
P=A·[(P/A,i,m+n)-(P/A,i,m)]
P=A·(F/A,i,n)·(P/F,i,n+m)
(四)永續年金
永續年金是指無限期等額收付的特種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即期限趨于無窮的普通年金。其計算公式為:P=A/i
四、折現率、期間和利率的推算
(一)折現率的推算
對于一次性收付款項,根據其復利終值或現值的計算公式可得出折現率的計算公式為:
永續年金的折現率可以通過其現值計算公式求得:i=A/P
若所求的折現率為i,對應的年金現值系數為α;i1、i2分別為與i相鄰的兩個折現率,且i1
,則
普通年金折現率的推算公式為:
即付年金折現率的推算可以參照普通年金折現率的推算方法。
(二)期間的推算
若所求的折現期間為n,對應的年金現值系數為、n1、n2分別為相鄰的兩個折現期間,且n1
(三)利率的換算
當每年復利次數超過一次時,這時的年利率叫作名義利率,而每年只復利一次的利率才是實際利率。
將名義利率調整為實際利率的換算公式為:
i=(1+r/m)m-1
式中:i為實際利率;r為名義利率;m為每年復利次數。
第二節 風險分析
一、風險的概念與類別
(一)風險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風險是對企業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損失三個要素所構成。
(二)風險的類別
1.按照風險損害的對象,可分為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責任風險和信用風險;
2.按照風險導致的后果,可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3.按照風險發生的原因,可分為自然風險、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
4.按照風險能否被分散,可分為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
5.按照風險的起源與影響,可分為基本風險與特定風險(或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企業特定風險又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二、風險衡量
(一)概率
概率是用百分數或小數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及出現結果可能性大小的數值。將隨機事件各種可能的結果按一定的規則進行排列,同時列出各種結果出現的相應概率,這一完整的描述稱為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可分為離散型分布與連續型分布兩種類型。
(二)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個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結果,以各自相對應的概率為權數計算的加權平均值。其計算公式為:
(三)離散程度
離散程度是用以衡量風險大小的指標。表示隨機變量離散程度的指標主要有方差、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等。
1.方差
方差是用來表示隨機變量與期望值之間的離散程度的一個數值,其計算公式為:
2.標準離差
標準離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種可能結果對期望值的偏離程度的一個數值。其計算公式為:
標準離差是以絕對數來衡量待決策方案的風險,在期望值相同的情況下,標準離差越大,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越小,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個絕對數,只適用于相同期望值決策方案風險程度的比較。
3.標準差率
標準離差率是標準離差與期望值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標準離差率是以相對數來衡量待決策方案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率越小,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指標的適用范圍較廣,尤其適用于期望值不同的決策方案風險程度的比較。
三、風險收益率
風險收益率是指投資者因冒風險進行投資而要求的、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的那部分額外的收益率。風險收益率、風險價值系數和標準離差率之間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RR=b·V
式中:RR為風險收益率;b為風險價值系數;V為標準離差率。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投資的總收益率(R)為:
R=RF+RR=RF+b·V
上式中,R為投資收益率;RF為無風險收益率。其中無風險收益率RF可用加上通貨膨脹溢價的時間價值來確定。在財務管理實務中,一般把短期政府債券(如短期國庫券)的收益率作為無風險收益率。
四、風險對策
(一)規避風險
當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項目可能獲得收益予以抵消時,應當放棄該項目,以規避風險。例如,拒絕與不守信用的廠商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
(二)減少風險
減少風險主要有兩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減少風險的常用方法有:進行準確的預測;對決策進行多方案優選和相機替代;及時與政府部門溝通獲取政策信息;在發展新產品前,充分進行市場調研;采用多領域、多地域、多項目、多品種的投資以分散風險。
(三)轉移風險
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項目,企業應以一定代價,采取某種方式轉移風險。如向保險公司投保;采取合資、聯營、聯合開發等措施實現風險共擔;通過技術轉讓、租賃經營和業務外包等實現風險轉移。
(四)接受風險
接受風險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風險自擔是指風險損失發生時,直接將損失攤入成本或費用,或沖減利潤;風險自保是指企業預留一筆風險金或隨著生產經營的進行,有計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
第三章 企業籌資方式
[基本要求]
(一)掌握籌資的分類;掌握籌資的渠道與方式;
(二)掌握企業資金需要量預測的銷售額比率法、直線回歸法和高低點法;
(三)掌握吸收直接投資的含義和優缺點;
(四)掌握普通股的含義、特征與分類、普通股的價值與價格,普通股的權利,普通股籌資的優缺點;
(五)掌握優先股的性質、動機與分類、優先股的權利和優缺點;
(六)掌握認股權證的含義、特征、種類、要素、價值與作用;
(七)掌握銀行借款的種類、與借款有關的信用條件、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和銀行借款籌資的優缺點;
(八)掌握債券的含義與特征、債券的基本要素、債券的種類、債券的發行與償還、債券籌資的優缺點;掌握可轉換債券的性質、基本要素和優缺點;
(九)掌握融資租賃的含義、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區別、融資租賃的形式與程序、融資租賃租金的計算;
(十)掌握商業信用的形式、商業信用條件、現金折扣成本的計算、利用商業信用籌資的優缺點;
(十一)掌握杠桿收購的含義、利用杠桿收購籌資的特點;
(十二)熟悉籌資的含義與動機;
(十三)熟悉吸收直接投資的種類與出資方式;
(十四)熟悉銀行借款的程序;
(十五)熟悉普通股的發行與上市要求;
(十六)了解籌資的基本原則;
(十七)了解企業資金需要量預測的定性預測法。
[考試內容]
第一節
企業籌資概述
一、企業籌資的含義與動機
企業籌資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等活動對資金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采取適當的方式,獲取所需資金的一種行為。
企業籌資的動機可分為四類:設立籌資、擴張籌資、償債籌資和混合籌資。
二、籌資的分類
1.按照資金的來源渠道不同,分為權益籌資和負債籌資。
2.按照是否通過金融機構,分為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3.按照資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為內源籌資和外源籌資。
4.按照籌資的結果是否在資產負債表上得以反映,分為表內籌資和表外籌資。
5.按照所籌資金使用期限的長短,分為短期資金籌集與長期資金籌集。
三、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
籌資渠道是指客觀存在的籌措資金的來源方向與通道。我國企業目前的籌資渠道主要包括:
(1)銀行信貸資金;
(2)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
(3)其他企業資金;
(4)居民個人資金;
(5)國家財政資金;
(6)企業自留資金。
籌資方式是指可供企業在籌措資金時選用的具體籌資形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向銀行借款、利用商業信用、發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利用留存收益和杠桿收購等。
四、籌資原則
企業籌資必須遵循“規模適當、籌措及時、來源合理和方式經濟“等基本原則。
五、企業資金需要量預測
企業資金需要量的預測可以采用定性預測法、比率預測法和資金習性預測法。
(一)定性預測法
定性預測法是指利用直觀的資料,依靠個人的經驗和主觀分析、判斷能力,對未來資金需要量作出預測。
(二)比率預測法
比率預測法是依據有關財務比率與資金需要量之間的關系預測資金需要量的方法。常用的比率預測法是銷售額比率法,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A為隨銷售變化的資產(變動資產);B為隨銷售變化的負債(變動負債);S1為基期銷售額;S2為預測期銷售額;ΔS為銷售的變動額;P為銷售凈利率;E為收益留存比率;為單位銷售額所需的資產數量,即變動資產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為單位銷售額所產生的自然負債數量,即變動負債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三)資金習性預測法
資金習性預測法是根據資金習性預測未來資金需要量的一種方法。所謂資金習性,是指資金變動與產銷量變動之間的依存關系。按照資金習性可將資金分為不變資金、變動資金和半變動資金。
資金習性預測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根據資金占用總額同產銷量的關系來預測資金需要量;另一種是采用先分項后匯總的方式預測資金需要量。
設產銷量為自變量x,資金占用量為因變量y,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y=a+bx
式中:a為不變資金,b為單位產銷量所需變動資金,其數值可采用高低點法或回歸直線法求得。
高低點法的計算公式為:
a=最高收入期資金占用量-b×最高銷售收入
或:a
=最低收入期資金占用量-b×最低銷售收入
回歸直線法的計算公式為:
或:
式中,yi為第i期的資金占用量;xi為第i期的產銷量。
第二節 權益資金的籌集
一、吸收直接投資
(一)吸收直接投資的含義與種類
吸收直接投資是指企業按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的原則直接吸收國家、法人、個人投入資金的一種籌資方式。
吸收直接投資的種類包括:吸收國家投資、吸收法人投資和吸收個人投資。
(二)吸收直接投資中的出資方式
吸收直接投資中的出資方式主要包括:以現金出資、以實物出資、以工業產權出資和以土地使用權出資等。
(三)吸收直接投資的優缺點
優點:有利于增強企業信譽;有利于盡快形成生產能力;有利于降低財務風險。
缺點:資金成本較高;容易分散企業控制權。
二、發行普通股
(一)股票的含義、特征與分類
1.股票的含義與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并據以獲得股利的一種可轉讓的書面憑證。股票作為一種籌資工具,具有法定性、收益性、風險性、參與性、無限期性、可轉讓性和價格波動性等特點。
2.股票的分類
按股東權利和義務的不同,可將股票分為普通股票和優先股票;按股票票面是否記名,可將股票分為記名股票和無記名股票;按股票票面有無金額,可將股票分為有面值股票和無面值股票;按股票發行時間的先后,可將股票分為始發股和新發股;按發行對象和上市地區,可將股票分為A股、B股、H股和N股等。
(二)股票價值、股票價格與股價指數
1.股票價值
股票的價值有票面價值、賬面價值、清算價值和市場價值。
2.股票價格
股票價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股票價格就是股票交易價格。廣義的股票價格則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價格兩種形式。股票交易價格具有事先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性特點。
3.股價指數
股價指數是指金融機構通過對股票市場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發行的股票價格進行平均計算和動態對比后得出的數值。他是用以表示多種股票平均價格水平及其變動并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標。股價指數的計算方法有簡單算術平均法、綜合平均法、幾何平均法和加權綜合法等。
(三)普通股股東的權利
普通股股東的權利包括:
(1)公司管理權,包括投票權、查賬權和阻止越權經營的權利;
(2)分享盈余權;
(3)出讓股份權;
(4)優先認股權;
(5)剩余財產要求權。
(四)股票發行
1.股票發行條件
股票發行分為新設發行、改組發行和增資發行等形式。股份公司發行股票必須符合《證券法》和《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規定的發行條件。
2.股票發行程序
股票發行的基本程序如下:作出新股發行決議;做好新股發行準備;提出發行股票申請;提交有關機構審核;簽署股票承銷協議;公布招股說明書;按規定程序招股;認股人繳納股款;向認股人交割股票等。
3.股票發行價格
股票的發行價格有等價、時價和中間價。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發行股票不準折價發行。發行價格的確定方法主要有市盈率法、凈資產倍率法、競價確定法和現金流量折現法等。
(五)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指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經批準在證券交易所進行掛牌交易。
公司股票上市的好處主要有:
(1)有助于改善財務狀況;
(2)便于利用股票收購其他公司;
(3)利用股票市場客觀評價企業;
(4)利用股票可激勵職員;
(5)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顧客。
公司股票上市的不利影響主要有:
(1)使公司失去隱私權;
(2)限制經理人員操作的自由度;
(3)公開上市需要很高的費用。
(六)普通股籌資的優缺點
優點:
(1)沒有固定利息負擔;
(2)沒有固定到期日,也不用償還;
(3)籌資風險小;
(4)能提高公司的信譽;
(5)籌資限制少。
缺點:
(1)資金成本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權。
三、發行優先股
(一)優先股的性質
優先股是一種特別股票,它雖然屬于自有資金但卻兼有債券的某些性質。
(二)發行優先股的動機
企業發行優先股的動機包括:防止股權分散化;調劑現金余缺;改善資本結構;維持舉債能力。
(三)優先股的種類
按不同標準,可對優先股作不同分類。
1.按股利能否累積,可分為累積優先股和非累積優先股
累積優先股是指在任何營業年度內未支付的股利可累積起來,由以后營業年度的盈利-
起支付的優先股股票。一般而言,一個公司只有把所欠的優先股股利全部支付以后,才能支付普通股股利。
非累積優先股是僅按當年利潤分取股利。如果本年度的盈利不足以支付全部優先股股利,對所積欠的部分,公司不予累積計算,優先股股東也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后年度中予以補發。
2.按是否可轉換為普通股股票,可分位可轉換優先股與不可轉換優先股
可轉換優先股是股東可在一定時期內按一定比例把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的股票。轉換的比例是事先確
定的,其數值大小取決于優先股與普通股的現行價格。
不可轉換優先股是指不能轉換成普通股的股票。不可轉換優先股只能獲得固定股利報酬,而不能獲得
轉換收益。
3.按能否參與剩余利潤分配,可分為參與優先股和非參與優先股
參與優先股是指不僅能取得固定股利,還有權與普通股一同參與利潤分配的股票。根據參與利潤分配
的方式不同,又可分為全部參與分配的優先股和部分參與分配的優先股。前者表現為優先股股東有權與普通股股東共同等額分享本期剩余利潤,后者則表現為優先股股東有權按規定額度與普通股股東共同參與利潤分配,超過規定額度部分的利潤,歸普通股股東所有。
非參與優先股是指不能參與剩余利潤分配,只能取得固定股利的優先股。
4.按是否有贖回優先股票的權利,可分為可贖回優先股和不可贖回優先股
可贖回優先股又稱為可收回優先股,是指股份公司可以按一定價格收回的優先股票。在發行這種股票時,一般都附有收回條款,并規定了贖回該股票的價格。此價格一般略高于股票的面值。至于是否收回,在什么時候收回,則由發行股票的公司來決定。
不可贖回優先股是指不能收回的優先股股票。因為優先股都有固定股利,所以,不可贖回優先股一經發行,便會成為一項永久性的財務負擔。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優先股均是可贖回優先股。
(四)優先股的權利
優先股股東的權利包括:優先分配股利權;優先分配剩余財產權;部分管理權。
(五)優先股籌資的優缺點
優點:沒有固定到日期,不用償還本金;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彈性;有利于提高公司信譽。
缺點:籌資成本高;籌資限制多;財務負擔重。
四、發行認股權證
(一)認股權證的含義與特點
認股權證是由股份公司發行的,能夠按特定的價格,在特定的時間內購買一定數量該公司股票的選擇權憑證。
認股權證的特點:
(1)認股權證作為一種特殊的籌資手段,對于公司發行新債券或優先股股票具有促銷作用。
(2)持有人在認股之前,既不擁有債權也不擁有股權,只擁有股票認購權。
(3)用認股權證購買普通股票,其價格一般低于市價。
(二)認股權證的種類
1.按允許購買的期限長短,分為長期認股權證與短期認股權證。
2.按認股權證的發行方式不同,分為單獨發行認股權證與附帶發行認股權證。
(三)認股權證的基本要素
認股權證的基本要素包括:
(1)認購數量;
(2)認購價格;
(3)認購期限;
(4)贖回條款。
(四)認股權證的價值
認股權證的價值有理論價值與實際價值之分。其理論價值可用下式計算:
認股權證理論價值=(普通股市場價格-普通股認購價格)×認股權證換股比率
影響認股權證理論價值的主要因素有:
(1)換股比率;
(2)普通股市價;
(3)執行價格;
(4)剩余有效期間。
認股權證的實際價值是認股權證在證券市場上的市場價格或售價。認股權證的實際價值大于理論價值的部分稱為超理論價值的溢價。
(五)認股權證的作用
1.為公司籌集額外現金。
2.促進其他籌資方式的運用。
第三節 負債資金的籌集
負債資金的籌集主要包括向銀行借款、發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利用商業信用和杠桿收購等。
一、向銀行借款
(一)銀行借款的分類
按不同標準可將銀行借款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借款;信用借款、擔保借款和票據貼現;政策性銀行借款和商業銀行借款。
(二)銀行借款籌資的程序
銀行借款籌資的一般程序是:企業提出借款申請,填寫《借款申請書》;銀行審查借款申請;雙方簽訂借款合同;企業取得貸款;企業還本付息。
(三)與銀行借款有關的信用條件
銀行發放貸款時,往往涉及以下信用條款:
1.信貸額度
信貸額度亦即貸款限額,是借款人與銀行在協議中規定的允許借款人借款的最高限額。如借款人超過規定限額繼續向銀行借款,銀行則停止辦理。此外,如果企業信譽惡化,即使銀行曾經同意按信貸額提供貸款,企業也可能因銀行終止放貸而得不到借款。
2.周轉信貸協定
周轉信貸協定是銀行從法律上承諾向企業提供不超過某一最高限額的貸款協定。在協定的有效期內,只要企業借款總額未超過最高限額,銀行必須滿足企業任何時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業享用周轉協定,通常要對貸款限額的未使用部分付給銀行一筆承諾費。
3.補償性余額
補償性余額是銀行要求借款人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用額的一定百分比(通常為10%~20%)計算的最低存款余額。補償性余額有助于銀行降低貸款風險,補償其可能遭受的損失;但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的計算公式為:
4.借款抵押
銀行向財務風險較大、信譽不好的企業發放貸款,往往需要有抵押品擔保,以減少自己蒙受損失的風險。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業的應收賬款、存貨、股票、債券以及房屋等。銀行接受抵押品后,將根據抵押品的賬面價值決定貸款金額,一般為抵押品賬面價值的30%至50%。這一比率的高低取決于抵押品的變現能力和銀行的風險偏好。抵押借款的資金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這是因為銀行主要向信譽好的客戶提供非抵押貸款,而將抵押貸款視為一種風險貸款,因而收取較高的利息;此外,銀行管理抵押貸款比管理非抵押貸款更為困難,為此往往另外收取手續費。企業取得抵押借款還會限制其抵押財產的使用和將來的借款能力。
5.償還條件
無論何種借款,一般都會規定還款的期限。根據我國金融制度的規定,貸款到期后仍無能力償還的,視為逾期貸款,銀行要照章加收逾期罰息。貸款的償還有到期一次償還和在貸款期內定期等額償還兩種方式。一般來說,企業不希望采用后種方式,因為這會提高貸款的實際利率;而銀行則不希望采用前種方式,因為這會加重企業還款時的財務負擔,增加企業的拒付風險,同時會降低實際貸款利率。
6.以實際交易為貸款條件
當企業發生經營性臨時資金需求,向銀行申請貸款以求解決時,銀行則以企業將要進行的實際交易為貸款基礎,單獨立項,單獨審批,最后做出決定并確定貸款的相應條件和信用保證。如某承包商因完成某項承包任務缺少資金而向銀行借款,當他收到委托承包者付款時,立即歸還此筆借款。對這種一次性借款,銀行要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經營情況進行個別評價,然后才能確定貸款的利息率、期限和數量。
(四)銀行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1.利隨本清法
利隨本清法又稱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時向銀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借款的名義利率等于其實際利率。
2.貼現法
貼現法是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時,先從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時借款企業再償還全部本金的一種計息方法。貼現法的實際貸款利率公式為:
(五)銀行借款籌資的優缺點
優點:籌資速度快;籌資成本低;借款彈性好。
缺點:財務風險較大;限制條件較多;籌資數額有限。
二、發行公司債券
(一)債券的含義與特征
債券是債務人依照法定程序發行,承諾按約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償還本金的書面債務憑證。
公司債券與股票的區別有:
(1)債券是債務憑證,股票是所有權憑證;
(2)債券是固定收益證券,股票多為變動收益證券;
(3)債券風險較小,股票風險較大;
(4)債券到期必須還本付息,股票一般不退還股本;
(5)債券在剩余財產分配中優先于股票。
(二)債券的基本要素
債券的基本要素包括面值、票面利率、債券期限和發行價格等。
(三)債券的的種類
債券可按以下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1.按有無抵押擔保分類
按有無抵押擔保,可將債券分為信用債券、抵押債券和擔保債券。
(1)信用債券。信用債券包括無擔保債券和附屬信用債券。無擔保債券是僅憑債券發行者的信用發行的、沒有抵押品作抵押或擔保人作擔保的債券;附屬信用債券是對債券發行者的普通資產和收益擁有次級要求權的信用債券。企業發行信用債券往往有許多限制條件,這些限制條件中最重要的稱為反抵押條款,即禁止企業將其財產抵押給其他債權人。由于這種債券沒有具體財產做抵押,因此,只有歷史悠久,信譽良好的公司才能發行這種債券。
(2)抵押債券。抵押債券是指以一定抵押品作抵押而發行的債券。當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償還債券時,債權人可將抵押品拍賣以獲取資金。抵押債券按抵押物品的不同,又可分為不動產抵押債券、設備抵押債券和證券抵押債券。
(3)擔保債券。擔保債券是指由一定保證人作擔保而發行的債券。當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償還債券時,債權人可要求保證人償還。保證人應是符合《擔保法》的企業法人,且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①凈資產不能抵于被保證人擬發行債券的本息;
②近三年連續盈利,且有良好的業績前景;
③不涉及改組、解散等事宜或重大訴訟案件;④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2.按債券是否記名分類
根據債券的票面上是否記名,可以將債券分成記名債券和無記名債券。
(1)記名債券,是指在券面上注明債權人姓名或名稱,同時在發行公司的債權人名冊上進行登記的債券。轉讓記名債券時,除要交付債券外,還要在債券上背書和在公司債權人名冊上更換債權人姓名或名稱。投資者須憑印鑒領取本息。這種債券的優點是比較安全,缺點是轉讓時手續復雜。
(2)無記名債券,是指債券票面未注明債權人姓名或名稱,也不用在債權人名冊上登記債權人姓名或名稱的債券。無記名債券在轉讓同時隨即生效,無需背書,因而比較方便。
3.債券的其他分類
除按上述幾種標準分類外,還有其他一些形式的債券,這些債券主要有:
(1)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按規定的價格或一定比例,由持有人自由地選擇轉換為普通股的債券。
(2)零票面利率債券。零票面利率債券是指票面利率為零或票面上不標明利息,按面值折價出售,到期按面值歸還本金的債券。債券的面值與買價的差異就是投資人的收益。
(3)浮動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是指利息率隨基本利率(一般是國庫券利率或銀行同業拆放利率)變動而變動的債券。發行浮動利率債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付通貨膨脹。
(4)收益債券。收益債券是指在企業不盈利時,可暫時不付利息,而到獲利時支付累積利息的債券。
(四)債券的發行
1.債券的發行條件
發行公司債券,必須符合《公司法》、《證券法》規定的有關條件。
2.債券的發行價格
債券的發行價格有三種:等價、折價和溢價。在按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情況下,債券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為:
如果企業發行不計復利、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則其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為:
債券發行價格=M·(1+i2·n)·(P/F,i1,n)
式中:M為票面金額;n為債券期限;i1為市場利率;i2為票面利率。
(五)債券的還本付息
1.債券的償還
債券償還時間按其實際發生與規定的到期日之間的關系,分為到期償還、提前償還與滯后償還三類。
(1)到期償還
到期償還是指當債券到期后還清債券所載明的義務,又包括分批償還和一次償還兩種。
(2)提前償還
提前償還又稱提前贖回或收回,是指在債券尚未到期之前就予以償還。只有在企業發行債券的契約中明確規定了有關允許提前償還的條款,企業才可以進行此項操作。提前償還所支付的價格通常要高于債券的面值,并隨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浙下降。具有提前償還條款的債券可使企業融資有較大的彈性。當企業資金有結余時,可提前贖回債券;當預測利率下降時,也可提前贖回債券,而后以較低的利率來發行新債券。
贖回有三種形式:強制性贖回、通知贖回和選擇性贖回。
①強制性贖回,又有償債基金和贖債基金兩種形式。
償債基金主要是為分期償還未到期債券而設。它要求發行人在債券到期前陸續償還債務,因而縮短了債務的有效期限,同時分散了還本付息的壓力,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違約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在市場看好時(如市場價格高于面值),強制性贖回使投資人遭受損失,舉債公司要給予補償,通常的辦法是提高贖回價格。
贖債基金同樣是舉債人為提前償還債券設立的基金,與償債基金不同的是,贖債基金是債券持有人強制舉債公司收回債券。贖債基金只能從二級市場上購回自己的債券,其主要任務是支持自己的債券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
②通知贖回是指舉債公司在到期日前準備贖回債券時,要提前一段時間向債券持有人發出贖債通知,告知贖回債券的日期和條件。債券持有人的這種權利稱為提前售回優先權。
③選擇性贖回是指舉債公司有選擇債券到期前贖回全部或部分債券的權利。選擇性贖回的利息率略高于其他同類債券。
通知贖回中對于債券持有人,還有一種提前售回選擇權,指債券持有人有權選擇在債券到期前某一或某幾個指定日期、按指定價格把債券售回舉債公司,這和選擇性贖回的選擇主體正好相反。
(3)滯后償還
債券在到期日之后償還叫滯后償還。這種償還條款一般在發行時便定立,主要是給予持有人延長持有債券的選擇權。滯后償還有轉期和轉換兩種形式。
①轉期:指將較早到期的債券換成到期日較晚的債券,實際上是將債務的期限延長。常用的辦法有兩種:直接以新債券兌換舊債券;用發行新債券得到的資金來贖回舊債券。
②轉換: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債券可以按一定的條件轉換成本公司的股票。
2.債券的付息
債券的付息主要表現在利息率的確定、付息頻率和付息方式三個方面。利息率的確定有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形式。債券付息頻率主要有按年付息、按半年付息、按季付息或按月付息和一次性付息(利隨本清、貼現發行)五種。付息方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采取現金、支票或匯款的方式;一種是息票債券的方式。
(六)債券籌資的優缺點
相對股票籌資而言,債券籌資的優點有:資金成本較低;保證控制權;具有財務杠桿作用。缺點:籌資風險高;限制條件多;籌資額有限。
(七)可轉換債券
1.可轉換債券的性質
可轉換債券賦予持有者一種特殊的選擇權,即按事先約定在一定時間內將其轉換為公司股票的選擇權,在轉換權行使之前屬于公司的債務資本,權利行使之后則成為發行公司的所有權資本。
2.可轉換債券的基本要素
(1)基準股票。又稱相關股票,即可轉換債券的標的物,一般是發行公司的普通股。
(2)票面利率。可轉換債券的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債券,因為其持有人有一種特殊的選擇權。
(3)轉換價格。轉換價格是指可轉換債券在轉換期內轉換成普通股的每股價格。轉換價格一般高于發行當時相關股票價格的10%~30%,在轉換期內,隨著股票分割或股利分配要調整其轉換價格。
(4)轉換比率。轉換比率是指每份可轉換債券可轉換成普通股的股數。
(5)轉換期限。轉換期限是指可轉換債券轉換成股票的起始日至結束日。一般有兩種規定:一種是發行公司制定一個特定的轉換期限;另一種是不限制轉換的具體期限。
3.可轉換債券籌資的優缺點
優點:
(1)可轉換為普通股,有利于穩定股票市價;
(2)利率低于普通債券,可節約利息支出;
(3)可增強籌資靈活性。
缺點:
(1)若股價低迷,面臨兌付債券本金的壓力;
(2)存在回售風險。
三、融資租賃
(一)融資租賃的含義
租賃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給予一定收益的條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約定的期限內占有和使用財產權利的一種契約性行為。
融資租賃也稱為資本租賃或財務租賃,是區別于經營租賃的一種長期租賃形式。
(二)融資租賃的形式
融資租賃包括售后租回、直接租賃和杠桿租賃三種形式。
1.售后租回,是指企業根據協議,將某資產賣給出租人,再將其租回使用。采用這種租賃形式,出售資產的企業可得到相當于售價的一筆資金,同時仍然可以使用資產。當然,在此期間,該企業要支付租金,并失去了財產所有權。從事售后租回的出租人為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
2.直接租賃,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租入所需要的資產,并付出租金。直接租賃的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廠商、租賃公司。
3.杠桿租賃。此種租賃方式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資金出借者三方當事人。從承租人的角度來看,這種租賃與其他租賃形式并無區別,同樣是按合同的規定,在基本租賃期內定期支付定額租金,取得資產的使用權。但對出租人卻不同,出租人只出購買資產所需的部分資金(如30%),作為自己的投資;另外以該資產作為擔保向資金出借者借入其余資金(如70%)。因此,它既是出租人又是借款人,同時擁有對資產的所有權,既收取租金又要償付債務。如果出租人不能按期償還借款,那么資產的所有權就要轉歸資金出借者。
(三)融資租賃的程序
融資租賃的程序是:
(1)選擇租賃公司;
(2)辦理租賃委托;
(3)簽訂購貨協議;
(4)簽訂租賃合同;
(5)辦理驗貨與投保;
(6)支付租金;
(7)處理租賃期滿的設備。
(四)融資租賃的租金
1.融資租賃租金的構成
融資租賃租金包括設備價款和租息兩部分,租息又可分為租賃公司的融資成本、租賃手續費等。
2.融資租賃租金的支付形式
租金通常采用分次支付的方式,具體類型有:
(1)按支付間隔期的長短,可以分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等方式。
(2)按支付時期先后,可以分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兩種。
(3)按每期支付金額,可以分為等額支付和不等額支付兩種。
3.融資租賃租金的計算方法
(1)后付租金的計算。根據年資本回收額的計算公式,可得出后付租金方式下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數額的計算公式:A=P/(P/A,i,n)
(2)先付租金的計算。根據即付年金的現值公式,可得出先付等額租金的計算公式:
A=P/[(P/A,i,n-1)+1]
(五)融資租賃籌資的優缺點
優點:融資速度快;限制條款少;設備淘汰風險小;財務風險小;稅收負擔輕等。
缺點:資金成本較高,固定租金負擔重。
四、利用商業信用
(一)商業信用的含義與形式
商業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貨所形成的借貸關系,其形式主要有賒購商品、預收貨款和商業匯票。
(二)商業信用條件
商業信用條件是銷貨人對付款時間和現金折扣所作的具體規定,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預收貨款;延期付款,但不涉及現金折扣;延期付款,但早付款可享受現金折扣。
(三)現金折扣成本的計算
如果購貨方放棄現金折扣,就可能承擔較大的機會成本,其計算公式為:
(四)商業信用籌資的優缺點
采用商業信用籌資非常方便,而且籌資成本相對較低,限制條件較少,但其期限一般較短。
五、杠桿收購籌資
(一)杠桿收購籌資的含義
杠桿收購籌資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于收購行為的一種籌資活動。
(二)杠桿收購籌資的優缺點
杠桿收購籌資的特點:
(1)杠桿收購籌資的財務杠桿比率非常高;
(2)以杠桿籌資方式進行企業兼并、改組,有助于促進企業的優勝劣汰;
(3)對于銀行而言,貸款的安全性保障程度高;
(4)籌資企業利用杠桿收購籌資有時還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即所收購企業的資產增值;
(5)杠桿收購可以充分調動參股者的積極性,提高投資者的收益能力。
第四章 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
[基本要求]
(一)掌握個別資金成本的一般計算公式、掌握債券成本、銀行借款成本、優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方法;
(二)掌握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和資金邊際成本的計算方法;
(三)掌握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計量方法;
(四)掌握資金結構理論;
(五)掌握最優資金結構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比較資金成本法、公司價值分析法;
(六)熟悉成本按習性分類的方法;
(七)熟悉資金結構的調整;
(八)熟悉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九)熟悉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以及復合杠桿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十)了解資金成本的概念與作用;
(十一)了解資金結構的概念;
(十二)了解影響資金結構的因素。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資金成本
一、資金成本的概念與作用
(一)資金成本的概念
資金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用資費用籌資費用和兩部分。
用資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投資過程中因使用資金而付出的費用,如股利和利息。籌資費用是指企業在籌措資金過程中為獲取資金而付出的費用,如證券發行費。
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資金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總額-籌資費用)
(二)資金成本的作用
資金成本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的作用表現為:
(1)資金成本是影響企業籌資總額的重要因素;
(2)資金成本是企業選擇資金來源的基本依據;
(3)資金成本是企業選用籌資方式的參考標準;
(4)資金成本是確定最優資金結構的主要參數。
資金成本在投資決策中的作用表現為:
(1)在利用凈現值指標進行投資決策時,常以資金成本作為折現率;
(2)在利用內部收益率指標進行決策時,一般以資金成本作為基準收益率。
二、個別資金成本
個別資金成本是指各種籌資方式的成本,包括債券成本、銀行借款成本、優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二者可統稱為負債資金成本,后三者統稱為權益資金成本。
1.債券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2.銀行借款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3.優先股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4.普通股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三種:股利折現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
在每年股利固定的情況下,采用股利折現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為:
在股利增長率固定的情況下,采用股利折現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為:
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為:
Kc=Rf+β·(Rm-Rf)
式中:Kc為普通股成本;Rf為無風險利率;β為某公司股票收益相對于市場投資組合期望收益率的變動幅度。
用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計算普通股股票籌資的資金成本公式為:
Kc=Rf+Rp
式中,Rp為風險溢價。
5.
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需分普通股股利固定和普通股股利逐年固定增長兩種情況:
在普通股股利固定的情況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在普通股股利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三、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是指分別以各種資金成本為基礎,以各種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為權數計算出來的綜合資金成本。它是綜合反映資金成本總體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四、資金的邊際成本
資金的邊際成本是指資金每增加一個單位而增加的成本。
計算確定資金邊際成本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1)確定最優資金結構;
(2)確定各種方式的資金成本;
(3)計算籌資總額分界點;
(4)計算資金的邊際成本。
第二節 杠桿原理
一、杠桿效應的含義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于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量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量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三種形式。
二、成本習性、邊際貢獻與息稅前利潤
(一)成本習性及分類
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總額與業務量(如產量、銷量或產銷量)之間在數量上的依存關系。成本按習性可劃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隨業務量發生任何變動的那部分成本。屬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線法計提的折舊費、保險費、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等。單位固定成本將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浙變小。
固定成本還可進一步區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兩類:
(1)約束性固定成本,屬于企業“經營能力“成本,是企業為維持一定的業務量所必須負擔的最低成本,如廠房,機器設備折舊費、長期租賃費等。企業的經營能力一經形成,在短期內很難有重大改變,因而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約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屬于企業“經營方針“成本,是企業根據經營方針確定的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的成本,如廣告費、與開發費、職工培訓費等。
應當指出的是,固定成本總額只是在一定時期和業務量的一定范圍(通常稱為相關范圍)內保持不變。
2.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其總額隨著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屬于變動成本,但產品單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將保持不變。
與固定成本相同,變動成本也存在相關范圍。
3.混合成本
有些成本雖然也隨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但不成同比例變動,這類成本稱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的關系又可分為半變動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半變動成本。它通常有一個初始量,類似于固定成本,在這個初始量的基礎上隨產量的增長而增長,又類似于變動成本。
(2)半固定成本。這類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呈階梯型增長,產量在一定限度內,這種成本不變,當產量增長到一定限度后,這種成本就跳躍到一個新水平。
總成本習性模型為:y=a+bx
其中,y指總成本,a指固定成本,b指單位變動成本,x指業務量(如產銷量,這里假定產量與銷量相等,下同)。
(二)邊際貢獻及其計算
邊際貢獻是指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以后的差額,計算公式為:
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產銷量
=單位邊際貢獻×產銷量
(三)息稅前利潤及其計算
息稅前利潤是指企業支付利息和交納所得稅前的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
=(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產銷量-固定成本
=邊際貢獻總額-固定成本
三、經營杠桿
(一)經營杠桿的含義
經營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二)經營杠桿的計量
對經營杠桿的計量最常用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或經營杠桿度。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的簡化公式為:
(三)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
經營杠桿系數、固定成本和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其關系可表示為:
四、財務杠桿
(一)財務杠桿的含義
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二)財務杠桿的計量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計算公式為:
對于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三)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了破產機會或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財務杠桿會加大財務風險,企業舉債比重越大,財務杠桿效應越強,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可通過計算分析不同資金結構下普通股每股利潤及其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來進行測試。
五、復合杠桿
(一)復合杠桿的概念
復合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大于產銷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二)復合杠桿的計量
對復合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復合杠桿系數或復合杠桿度。復合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產銷量變動率的倍數。其計算公式為:
或: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三)復合杠桿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由于復合杠桿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波動而造成的風險,稱為復合風險。復合風險直接反映企業的整體風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復合杠桿系數越大,復合風險越大;復合杠桿系數越小,復合風險越小。通過計算分析復合杠桿系數及普通股每股利潤的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可以揭示復合杠桿同復合風險的內在聯系。
第三節 資金結構
一、資金結構概述
(一)資金結構的概念
資金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金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金結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資金結構是指長期資金結構;廣義的資金結構是指全部資金(包括長期資金、短期資金)的結構。本章所指資金結構是指狹義的資金結構。
(二)影響資金結構的因素
影響資金結構的因素包括:
(1)企業財務狀況;
(2)企業資產結構;
(3)企業產品銷售情況;
(4)投資者和管理人員的態度;
(5)貸款人和信用評級機構的影響;
(6)行業因素;
(7)所得稅稅率的高低;
(8)利率水平的變動趨勢等。
(三)資金結構理論
資金結構理論包括凈收益理論、凈營業收益理論、傳統折衷理論、MM理論、平衡理論、理論和等級籌資理論等。
1.凈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由于債務成本一般較低,所以,負債程度越高,綜合資金成本越低,企業價值越大。當負債比率達到100%時,企業價值將達到最大。
2.凈營業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資金結構與企業的價值無關,決定企業價值高低的關鍵要素是企業的凈營業收益。不論企業的財務杠桿程度如何,其整體的資金成本不變,因而不存在最佳資金結構。
3.傳統折衷理論
該理論認為,企業利用財務杠桿盡管會導致權益成本上升,但在一定范圍內并不會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較低的債務所帶來的好處,因此會使綜合資金成本下降、企業價值上升;但一旦超過某一限度,綜合資金成本又會上升。綜合資金成本由下降變為上升的轉折點,資金結構達到最優。
4.MM理論
MM理論認為,在沒有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企業的價值不受有無負債及負債程度的影響;但由于存在所得稅及稅額庇護利益,企業價值會隨負債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東也可獲得更多好處。于是,負債越多,企業價值也會越大。
5.平衡理論
該理論認為,當負債程度較低時,企業價值因稅額庇護利益的存在會隨負債水平的上升而增加;當負債達到一定界限時,負債稅額庇護利益開始為財務危機成本所抵消。當邊際負債稅額庇護利益等于邊際財務危機成本時,企業價值最大,資金結構最優。
6.理論
理論認為,債權籌資能夠促使經理多努力工作,少個人享受,并且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從而降低由于兩權分離而產生的成本;但是,負債籌資可能導致另一種成本,即企業接受債權人監督而產生的成本。均衡的企業所有權結構是由股權成本和債權成本之間的平衡關系來決定的。
7.等級籌資理論
由于企業所得稅的節稅利益,負債籌資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即負債越多,企業價值增加越多,這是負債的第一種效應;但是,財務危機成本期望值的現值和成本的現值會導致企業價值的下降,即負債越多,企業價值減少額越大,這是負債的第二種效應。由于上述兩種效應相抵消,企業應適度負債。最后,由于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企業需要保留一定的負債容量以便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來臨時可發行債券,避免以太高的成本發行新股。
從成熟的證券市場來看,企業的籌資優序模式首先是內部籌資,其次是借款、發行債券、可轉換債券,最后是發行新股籌資。
二、最佳資金結構的確定
最佳資金結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金結構。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有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比較資金成本法和公司價值分析法。
(一)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又稱息稅前利潤-每股利潤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過分析資金結構與每股利潤之間的關系,計算各種籌資方案的每股利潤的無差別點,進而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的方法。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I1,I2為兩種籌資方式下的年利息;D1,D2為兩種籌資方式下的優先股股利;N1,N2為兩種籌資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如公司沒有發行優先股,上式可簡化為:
這種方法只考慮了資金結構對每股利潤的影響,并假定每股利潤最大,股票價格也就最高。最佳資金結構亦即每股利潤最大的資金結構。
(二)比較資金成本法
比較資金成本法,是通過計算各方案加權平均的資金成本,并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高低來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最佳資金結構亦即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的資金結構。
(三)公司價值分析法
公司價值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和比較各種資金結構下公司的市場總價值來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最佳資金結構亦即公司市場價值最大的資金結構。
公司的市場總價值=股票的總價值+債券的價值
為簡化起見,假定債券的市場價值等于其面值。股票市場價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五、資金結構的調整
企業調整資金結構的方法有:
(一)存量調整
其方法主要有:債轉股、股轉債;增發新股償還債務;調整現有負債結構;調整權益資金結構。
(二)增量調整
其主要途徑是從外部取得增量資本,如發行新債、舉借新貸款、進行融資租賃、發行新股票等。
(三)減量調整
其主要途徑有提前歸還借款,收回發行在外的可提前收回債券,股票回購減少公司股本,進行企業分立等。
第五章
投
資
概
述
[基本要求]
(一)掌握投資的含義與動機
(二)掌握企業投資的種類及各類投資的主要特征
(三)掌握投資收益的類型和必要投資收益的計算公式
(四)掌握由兩項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的總風險的計算及評價;掌握投資組合的總風險的構成內容及其在風險分散中的變動規律
(五)掌握投資組合的系數的計算方法;掌握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率的計算
(六)熟悉導致投資風險產生的原因
(七)熟悉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計算方法;熟悉投資組合風險的分散化的意義及方法
(八)了解投機與投資的關系;了解投機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九)了解投資風險和投資組合的定義;了解協方差和相關系數在投資組合風險分析中的作用
(十)了解單項資產的系數的意義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投資的含義與種類
一、投資的定義
投資是指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使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機向一定領域的標的物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等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從特定企業角度看,投資就是企業為獲取收益而向一定對象投放資金的經濟行為。
二、投資的動機
企業投資的動機包括行為動機、經濟動機和戰略動機三個層次;按其功能可以劃分為獲利動機、擴張動機、分散風險動機和控制動機等類型。
三、投機與投資的關系
投機是一種承擔特殊風險獲取特殊收益的行為。
投機是投資的一種特殊形式;兩者的目的基本一致;兩者的未來收益都帶有不確定性,都包含有風險因素,都要承擔本金損失的危險。
投機與投資在行為期限的長短、利益著眼點、承擔風險的大小和交易的方式等方面有所區別。
在經濟生活中,投機能起到導向、平衡、動力、保護等積極作用。
過度投機或違法投機存在不利于社會安定、造成市場混亂和形成泡沫經濟等消極作用。
四、投資的分類
(一)按照投入行為的介入程度不同,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二)按照投資對象的不同,分為實物投資和金融投資;
(三)按照投入的領域不同,分為生產性投資和非生產性投資;
(四)按經營目標的不同,分為盈利性投資和政策性投資;
(五)按照投資的方向不同,分為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
(六)按照投資的內容不同,分為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開辦費投資、流動資金投資、房地產投資、有價證券投資、期貨與期權投資、信托投資、保險投資等多種形式。
第二節
投資風險與投資收益
一、投資風險的含義
投資風險是指由于投資活動受到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共同影響,而使得實際投資出現不利結果的可能性。
導致投資風險產生的原因包括:投資成本的不確定性、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因金融市場變化所導致的購買力風險和利率風險、政治風險和自然災害,以及投資決策失誤等多個方面。
二、投資收益的含義
投資收益又稱投資報酬,是指投資者從投資中獲取的補償,包括:期望投資收益、實際投資收益、無風險收益和必要投資收益等類型。其中,期望投資收益是指在投資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按估計的各種可能收益水平及其發生的概率計算的加權平均數;實際投資收益則是指特定投資項目具體實施之后,在一定時期內得到真實收益,又稱真實投資收益;無風險收益等于資金的時間價值與通貨膨脹補貼(又稱通貨膨脹貼水)之和;必要投資收益等于無風險收益與風險收益之和,計算公式如下: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資金時間價值+通貨膨脹補貼(率)+風險收益(率)
三、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率的計算
投資者同時以兩個或兩個以上資產作為投資對象而發生的投資,就是投資組合。如果同時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有價證券作為投資對象,稱為證券組合。
(一)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
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是組成投資組合的各種投資項目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其權數等于各種投資項目在整個投資組合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為:
式中,為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Wj為投資于第j項資產的資金占總投資額的比例;為投資于第j項資產的期望收益率;m為投資組合中不同投資項目的總數。
(二)兩項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的風險
1.協方差
協方差是一個用于測量投資組合中某一具體投資項目相對于另一投資項目風險的統計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Cov(R1,R2)為投資于兩種資產收益率的協方差,R1i為在第i種投資結構下投資于第一種資產的投資收益率,為投資于第一種資產的期望投資收益率,R2i為在第i種投資結構下投資于第二種資產的投資收益率,R2為投資于第二種資產的期望投資收益率,n為不同投資組合的種類數。
當協方差為正值時,表示兩種資產的收益率呈同方向變動;協方差為負值時,表示兩種資產的收益率呈相反方向變化。
2.相關系數
相關系數是協方差與兩個投資方案投資收益標準差之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第一種和第二種投資收益率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投資于第一種資產和投資于第二種資產的收益率的標準離差。
相關系數總是在-1到+1之間的范圍內變動,-1代表完全負相關,+1代表完全正相關,0則表示不相關。
3.兩項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的總風險
投資組合的總風險由投資組合收益率的方差和標準離差來衡量。由兩種資產組合而成的投資組合收益率方差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VP為投資組合的方差,W1,W2分別為第一、二項資產在總投資額中所占的比重。
由兩種資產組合而成的投資組合收益率的標準離差
的計算公式為:
不論投資組合中兩項資產之間的相關系數如何,只要投資比例不變,各項資產的期望收益率不變,則該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不變。
(三)多項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及其分散化
投資組合的總風險由非系統風險和系統風險兩部分內容所構成。
非系統風險(可分散風險)是指由于某一種特定原因對某一特定資產收益率造成影響的可能性。通過分散投資,非系統性風險能夠被降低,如果分散充分有效的話,這種風險就能被完全消除。非系統風險的具體構成內容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部分。
系統風險(不可分散風險)是指市場收益率整體變化所引起的市場上所有資產的收益率的變動性,它是由那些影響整個市場的風險因素引起的,因而又稱為市場風險。系統風險是影響所有資產的風險,因而不能被分散掉。
第三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一、系數
(一)單項資產的系數
單項資產的系數是指可以反映單項資產收益率與市場上全部資產的平均收益率之間變動關系的一個量化指標,即單項資產所含的系統風險對市場組合平均風險的影響程度,也稱為系統風險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系數還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Cov(R1,R2)為單個資產i資產與市場資產組合的協方差(表示該資產對系統風險的影響),Rm為當全部資產作為一個市場投資組合的方差(即該市場的系統風險)。
當=1時,表示該單項資產的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收益率呈相同比例的變化,其風險情況與市場投資組合的風險情況一致;如果>1,說明該單項資產的風險大于整個市場投資組合的風險;如果<1,說明該單項資產的風險程度小于整個市場投資組合的風險。
(二)投資組合的系數
對于投資組合來說,其系統風險程度也可以用系數來衡量。投資組合的系數是所有單項資產系數的加權平均數,權數為各種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所占的比重。計算公式為:
投資組合的系數受到單項資產的系數和各種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所占比重兩個因素的影響。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內容
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基本表達式
在特定條件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基本表達式如下:
式中,E(Ri)為第i種資產或第i種投資組合的必要收益率,RF為無風險收益率,
為第i種資產或第i種投資組合的系數,Rm為市場組合的平均收益率。
單項資產或特定投資組合的必要收益率受到無風險收益率、市場組合的平均收益率和系數三個因素的影響。
2.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率的計算
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率也受到市場組合的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和投資組合的系數三個因素的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風險收益率與投資組合的系數成正比,系數越大,風險收益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投資組合的系數推算
在已知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率E(Rp),市場組合的平均收益率Rm和無風險收益率RF的基礎上,可以推導出特定投資組合的系數,計算公式為:
(二)建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所依據的假定條件
建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假定條件有:
(1)在市場中存在許多投資者;
(2)所有投資者都計劃只在一個周期內持有資產;
(3)投資者只能交易公開交易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債券等),并假定投資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以固定的無風險利率借貸;
(4)市場環境不存在摩擦;
篇4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企業 籌資管理 概述 問題 措施
資金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企業能夠取得長遠發展和經營的動力源泉。而籌資則是企業最為原始、最為古老的財務活動,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經濟業務和財務工作之一。籌資是確保企業能夠順利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保證和前提條件。隨著我國實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來,逐漸暴露出企業在籌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加強新會計準則下的籌資管理工作,是當前企業急需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就企業籌資管理的概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強化措施,以期提高企業籌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促進和推動企業的不斷壯大發展。
一、企業籌資管理的概述
(一)企業籌資管理的含義
企業籌資管理主要指的是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和要求,通過多種不同的籌資方法和合理有效的籌資模式,并在盡可能防范企業各種風險的情況下,獲取到的能夠維持企業正常運轉資金的一種管理行為。
企業籌資管理是企業進行資金周轉行為最根本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它直接關系著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運行情況和規模,關系著企業財務管理的規模和經濟效益,是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保持不敗地位的重要保障和手段。
(二)企業籌資管理的基本原則
企業籌資的總體原則是在適度、適時、適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以最小的資本成本籌集到最多的企業所需資本。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則:
1、適度性。適度性的原則主要指的是企業全部資本中負債的比重要適度。全部資本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權益資本越多,則企業的財務實力越強,經營狀況越穩定、安全,風險的概率也就越低。同時,債務資本則關系著企業的擴張和發展,通過負債經營創造企業財富是當前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方案。
2、及時性。及時性的原則主要指的是要及時、恰當的進行企業的籌資。企業要根據資本投放使用的情況來恰當、合理的安排籌資。確保用資與籌資的時間銜接性,以避免因籌資時間不當造成的資金使用的不合理。
3、合理性。合理性的原則主要指的是籌資數量的切實、合理。企業在進行籌資前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科學、合理、切實的確定需要籌集的資本量,以確保企業資金在需求量和籌集量之間達到平衡。
4、效益性。效益性的原則主要指的是盡可能的降低籌集所需的成本。影響企業籌資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籌資的方式、籌資的渠道、籌資的風險和籌資的難易程度等等。因此,在籌資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方面的籌資耗費成本,盡可能的用最小的資本籌得最多的資金。
(三)企業籌資管理的作用
企業籌資最大的意義和作用就是確保企業能夠順利的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其具體內容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能夠更好的進行企業資本的結構調整。企業資本的結構調整能夠減少企業的資金投入成本,降低企業的籌資風險,優化企業總資金的構成比例,從而提高企業籌資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2、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企業籌資管理的最根本也是最經常的目的就是確保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通常情況下,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即簡單維持企業常規的再生產經營和擴大企業的再生產,因此,企業的籌資管理也相應的分為兩種對應類型:一種是籌集企業常態化的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另一種則是籌集企業擴展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3、保證企業的正常設立。我國法律規定公司或者企業的設立,必須要到相應的工商管理主管部門繳納一定數額的法定資本金,才予以批準成立營業。因此,對資本金的籌集活動室保證企業能夠順利注冊開業的條件和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二、企業籌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在新會計準則實施下,我國企業在進行籌資管理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對籌資管理的意識不足
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起步較晚,使得我國目前有部分企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資金籌集成本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影響和作用,忽視了對資本籌集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從而嚴重影響到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
(二)籌資模式單一
目前,我國企業的籌資模式主要包括兩種,即銀行貸款和籌集自由資金。這兩種籌資方法各有其優缺點,銀行借款的優點是籌資的速度快、成本低、彈性大等;缺點是籌資的資金數額有限、限制條款較多等。而自由資金的籌資優點是在資金的數額和條款上的限制較小;缺點是受影響的因素較多,成本高、速度慢。
(三)企業缺乏合理的商業信用利用制度和內部資金的管理制度,資金浪費現象時有發生
由于企業對商業信用的利用不當,對內部資金的管理混亂等問題,造成資金不能充分、合理的運用到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去,在加上缺乏科學、有效的閑置資金管理制度,更加劇了企業管理中資金浪費現象的發生。
(四)企業缺乏合理的籌資規模
目前,我國的很多企業在進行資金的籌集活動時,沒有事先進行科學、合理的資金需求量和籌集量的計算和預策,使得企業在審計的資金籌集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致使企業的資金在需求量和籌集量之間出現失衡,籌資金額不能充分的滿足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的資金需要,進而影響到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篇5
在當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企業融資財務管理過程顯現和潛在的風險日益加劇,籌資風險管理問題亟待整體分析論證,規避風險。
(一)資金鏈上:負債絕對、相對量過高
一般認為,負債規模是企業負債的絕對金額大小或企業負債比例在企業資金總額中所占的相對比例高低。一方面,企業在負債的絕對量越大,相應償付的利息就越多,隨之而來的是企業收益不確定性導致無法到期償債甚至破產的幾率也會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負債占其資金總額的相對比例較高,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加大了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致使每股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大,雖然正向的財務杠桿利益增加的可能性會加大,但負向的財務杠桿損失的可能性也在加大。當統計數據可以說明投資規模與企業財務風險的直接關系時,我們可以明確看到這個問題的極端重要性。資產負債率低于40%的公司盈利能力顯著;資產負債率高于40%的公司其盈利能力與資產負債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財務失敗比重顯著增加。
(二)籌資方式上:優序行為倒錯
我國目前金融市場所提供的籌資渠道,企業所能選的主要籌資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銀行借款、發行普通股和發行企業債。因為不同籌資方式各自有其籌資的硬性規定及自身的不同優缺點。如果選擇的隨意性過強,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籌資成本、減少企業相應的收益,甚至會影響企業資金周轉進而形成財務風險。不考慮企業內部籌資,企業按照籌資排序理論選擇外部籌資時,理應先考慮債券籌資,再考慮股票籌資。但是由于我國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國有股股東權利行使權缺失,中小股東利益保護制度不完善,致使債券籌資成本高于普通股籌資成本,甚至使普通股籌資方式成為“借市斂錢”工具,并且由于普通股籌資無需到期還本付息,又不必承擔借款財務風險。使股票籌資逆序成為企業籌資的最佳選擇。這固然與客觀上的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國家增加上市公司數量的宏觀政策有關系;也與企業主觀把發行普通股作為資產重組的手段和解決財務危機的方法有關,把發行普通股作為最優籌資方式取向。
(三)籌資后決策上:資金使用監督缺失
籌資后資金流向,必須嚴格監督監管,如果違背了金融市場的內在規律和企業股份制發展的最初構想,就會使股份制公司不得不面對過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從企業所有制的角度來看,股份制發展的主要動因是改變企業籌資方式,特別是優化了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但由于我國股份公司中社會公眾股比例較小,且公眾股分散度較高,使小股東無法監督和約束企業的經營管理;國有股份的產權關系不明確,致使本應作為股份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的股東大會無權可行,企業經營管理無法得到股東大會應有的監督。另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完善使股東大會、監事會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權力膨脹的董事會使公司籌集資金使用的隨意性過強,甚至被浪費、揮霍。如不按招配股說明書所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不對資金的用途予以披露。有些上市公司甚至擅自改變資金的用途――將長期融資用以補充流動資金,長期籌資用以改善或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及長期償債能力,僅僅用于提高企業資金的流動性,違背了籌資的初衷。由于資金使用監督缺失,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的內在規律。
二、企業投資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一)市場上:虛假信息負面制約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在爆發的信息當中自然也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和泡沫信息。市場經濟容易促成和縱容信息流無序甚或反向泛濫,在這股形式越發不健康的信息潮流中,獲益者往往是造假者及其關系鏈上的同利者。在信用危機空前的國際資本市場上,虛假信息與造假行為聯動,使得投資意向和行為選擇被誤導,并使投資者的意愿特別是利益受到損害和傷害,這個惡性循環的狀態,究其根源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投資者所擁有和利用的信息呈現虛假和泡沫狀態。因此,我們必須極大警惕和關注在資本投資市場上,通過會計造假操縱利潤,擾亂社會經濟信息秩序的現象,加大對這個我國財經領域迫在眉睫的問題的解決力度。
(二)戰略上:可行性分析弱化
當前,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在進行項目投資時缺乏戰略管理。在企業的外部環境上缺乏行業研究,對本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狀況、行業內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認識不清,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機會和風險反應遲鈍;在企業內部經營上缺乏戰略性規劃,對企業的長期經營方向、業務范圍、發展目標、優化資源配置等缺乏系統研究;在投資項目研究上缺乏可行性分析,對投資相關的時機、對象、市場需求、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調研分析。很多企業的項目投資決策還停留在依靠企業管理者的以往經驗和主觀直覺上,或者盲目復制目標企業的投資方案,未對建立信息收集系統,沒有進行事前研究、分析、論證。因此投資決策事物的概率較大。縱觀現在很多企業的投資分析構成,不但很少進行不可行性分析論證,就連十分重要的可行性分析論證,也往往重視戰術考慮較多,忽視宏觀、長遠、可持續性的戰略論證,可行性分析急功近利,呈現弱化和草率的傾向。企業投資必須分析論證在前,戰術與戰略選擇辯證統一,基于不可行性分析,強化、做足可行性分析,這樣的企業投資行為才能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贏得效益。
(三)制度上:內部控制不健全
篇6
【關鍵詞】財務分析 經營管理 實際運用
一、資產負債表分析
(一)資產結構情況
通過對資產項目結構比重分析,若流動資產比重大,說明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若存貨比重降低,說明企業存貨資金占用減少,財務風險降低。
(二)運營能力分析
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判斷流動資產的流轉質量。一般來說,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表明企業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應收賬款的質量越好,可以減少收賬費用和壞賬損失,從而相對增加企業流動資產的投資效益;企業存貨周轉率越大,表明企業的生產周期越短,其變現速度越快,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用于存貨上的資金越低,資金的利用效率越高,相應的獲利能力也越大。反之則相反。
(三)負債結構分析
負債結構是指企業負債中各種負債數量的比例關系。根據債務到期的長短,負債籌資分為短期負債籌資(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籌資(非流動負債)兩類,負債結構就是指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短期負債籌資和長期負債籌資利弊不同,企業應統籌安排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的結構比例關系。
一般原則:流動負債支撐流動資產;長期負債支撐長期資產(資本性投入),切記避免短貸長投,這樣運用資金存在很大的風險。
(四)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分析
所有者權益向投資者、債權人提供有關資本來源、凈資產的增減變動等信息。所有者權益結構分析主要是分析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所有者權益中的比重及其變動。其目的是揭示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原因。
(五)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企業生存的前提,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償債能力的大小,對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等至關重要,有利于債權人判斷其自身債權收回的保障程度;有利于所有者判斷投入資本的保全程度;有利于經營者優化融資結構和降低融資成本,防范財務風險。
二、利潤表分析
(一)利潤表重點分析
1.利潤的構成(即收益質量)。利潤的構成的主要項目有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凈額等。應重點分析營業利潤在企業總利潤中所占的比重及其變動趨勢。營業利潤在利潤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說明企業利潤來源越穩定、持久,利潤質量越高;反之。則說明該企業的利潤質量有問題,企業管理當局應當仔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化解可能產生的風險。
2.預算差異分析(主要針對內部分析)。通過預算差異分析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是否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各類耗費是否控制在預算額度以內,在經營中是否精打細算、開源節流、是否按時足額上繳稅費等,一方面反映企業的預算編制基礎和編制依據是否選擇合理并嚴格執行,是否另一方面也是企業上級管理部門考核評價經營者的重要依據。
(二)利潤表中的收益質量分析
企業的報告收益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每個部分對于盈利的持續性和重要性不一樣。由此,企業的利潤可以分為:一是營業利潤與非營業利潤。一個企業的營業利潤應該遠遠高于非營業利潤(如投資收益、處置固定資產收益等)。二是經常業務利潤和偶然利潤。經常性業務收入因其可以持續不斷地發生而成為收入的主力。一次性收入是沒有保障的,不代表企業的盈利能力。三是內部利潤和外部利潤。外部收益比例越大,收益的質量越低。
(三)現金流量表分析
一是現金流量表基本情況分析。二是現金流量具體項目分析。三是根據現金流量的數據對企業現金流量表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四是現金流量表的結構分析。一般包括流入結構分析、流出結構分析、流入流出比分析。五是現金流量趨勢分析主要是對不同時期現金流量指標進行對比以確定其增減差異和變動趨勢的分析。通過分析可以揭示企業現金流入、流出及其凈額發生的變化情況,為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決策提供依據。
同時還要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相結合才能對企業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往往需要通過連續幾年的現金流量表的資料進行分析。對于一個健康、正在成長的企業來說,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通常是正數;投資活動的凈現金流量通常是負數;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則正負相間。但需注意的是,現金流量分析還應結合企業產品的壽命周期進行。
(四)存在問題
1.由于市場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和管理人員的管理決策很少依靠財務信息支持,甚至有些企業基本不做財務分析,另外加上企業管理層諸多思想上的誤區,財務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不高,使分析人員的積極性不高,沒有開拓精神,財務分析報告的質量也就不高。
2.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中的比率法和比較分析法,無論是何種方法均是對過去的經濟活動所進行的反映。用過去的數據去判斷企業目前甚至將來的財務狀況,往往不切實際。同時,可比性是兩種分析法的靈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標采用比較分析才有價值,由于報表數據的局限,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數據缺乏可比性,所以,這兩種分析法的運用必然受到影響。
3.企業重財務指標的分析,輕非財務指標分析,分析的過程中從大結果到小結果,只出數字結果,而不清楚數字的內涵,始終找不到產生結果的驅動因素,更沒有涉及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
(五)應對措施
1.企業應當重視財務分析工作,定期召開財務分析會議,充分利用財務報告反映的綜合信息,全面分析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總會計師或分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應當在財務分析和利用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2.提高財務分析的質量,以財務指標和相關統計指標為主要依據。如:企業營銷部門對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情況、客戶接受程度、貨款回收情況等綜合銷售分析;生產部門的產值、產量指標、投入產出比、產品合格率、勞動效率、設備利用率等的綜合生產分析,都是財務分析質量的基礎保障,更能客觀有效地反映企業運營特點及發展趨勢。
篇7
關鍵詞:財務管理;改革;任務
一、課程內容改革思路
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為企業培養符合實際工作需要的專業人才,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企業財務管理崗位技能需求,整合財務管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能。本次課程內容改革以職業教育發展為依托,面向企業用工需求,總結一線教學經驗,把傳統的課程內容打散,按照典型的工作任務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工作流程的需要選擇必須的、應會的知識,設計課程內容。依托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四類典型活動,籌資管理活動、投資管理活動、營運資金管理活動和利潤分配管理活動進行項目導向設計,將職業素養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務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相融合的一體化課程內容體系。
二、課程內容具體舉措
(一)按工作任務整合教學內容
1.財務管理教學內容整體設計
課程設計是對課程內容和結構的一種安排,最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理念,也是展示學生專業技能的過程。課程整體設計中明確項目任務、技能點和章節分配。圍繞項目設計教學情景,合理安排教學單元,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前需要做大量的調研,充分了解企業需求、學生學情、教學條件,然后深入思考整門課分哪幾個部分,介紹哪些內容,講解的先后順序、時間安排、學時分配、評價分值比重等問題。筆者結合財務管理崗位特點,整合財務管理知識體系內容,將本課程內容設計為五個項目,每個項目設置不同的2-5個工作任務,每個任務對應知識技能點和章節知識點。學生做工作任務完成工作項目最終學會財務管理崗位知識和崗位技能,也就學會了整個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財務管理課程內容整體設計見表1。
2.財務股管理課程具體任務實施
籌資管理是企業重要的財務管理活動之一,籌資的數量、質量和風險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因此,本次課程設計以上市公司籌資管理為例詳細介紹工作任務導向的課程設計思路。傳統的籌資管理知識體系一般分成三部分,包括企業籌集資金需要量管理、資金成本和風險管理、最佳資金結構管理。(1)企業籌集資金需要量管理。主要介紹企業的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比較不同來源和方式資金的優缺點。分小節展開介紹包括企業籌資的含義與分類、渠道與方式;利用因素分析法、銷售百分比法進行資金需要量預測;分籌資方式展開介紹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含義和優缺點。(2)資金成本和風險管理。主要介紹資金成本的測算方法。包括資金成本的含義和意義、個別資金成本的計算和加權綜合資金成本計算;衡量風險的杠桿效應,包括三種杠桿的計算和風險關系分析。(3)最佳資金結構管理。主要介紹確定最佳的資金結構的兩種方法。內容包括資本成本比較法和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方法。課程內容改革前企業籌資管理的知識點比較分散,內容枯燥、抽象,不連貫,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介紹后面的知識點時前面的相關知識已經被遺忘,教師講著難,學生聽著累,而且教師講完學生也不知這些知識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學習興趣不高。課程改革后我們把企業籌資管理作為一個完整學習情境(教學任務),按企業典型的工作流程來構建教學內容。課改前后教學內容安排有了質的變化,見表2。
3.籌資管理課程內容設計案例工作流程
下面以企業籌資工作任務為例分步介紹具體工作流程。(1)學習情景假設。假設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家具生產企業,企業財務部門正在編制10月份融資方案。該公司經營狀況穩定,庫存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等資產和應付賬款的負債與銷售收入成固定比率,銷售收入增長較為穩定,可以準確地進行預測。根據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略)完成籌資管理。(2)分發教學資料。根據教學任務不同,教師應提前準備項目任務書,任務書中應明確任務描述、任務要求、時間分配和評價標準,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3)教學任務實施。教師首先對學生分組,分角色,明確工作步驟。第一步,預測資金需要量,采用銷售百分比法預測公司資金需要量和外部融資需求;第二步,籌資方式分析(單一的籌資方式或籌資組合),包括確定負債籌資還是權益籌資還是兩者兼而有之;第三步,成本分析,包括個別資金成本和加權資金成本,通過比較不同籌資方案的資金成本,確定備選方案;第四步,風險分析,通過計算杠桿系數確定風險變化;第五步,選擇最佳籌資方案,通過計算每股收益、加權資金成本和企業價值,找到每股收益最高、加權資本成本最低且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4)任務模擬。教師設計一個與教學任務點相似的工作任務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務,作為對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檢驗。新任務的完成就是要重復教學任務的相同步驟,只是教學內容稍有不同。所以,教學任務的設計要尊重學習規律,循序漸進,先簡單后復雜,根據學生的領悟程度適當增加內容。(5)任務評價。任務完成后應及時評價,包括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師生互評,最后進行教師的總結,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快速進步。
(二)完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體系是課程改革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許多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通過考試,因此考核評價體系就是指揮棒,考什么學生就會學什么。評價應該采取多角化的方式,將期末卷面成績和平時課堂成績進行結合,將專業知識考核與職業技能考核相結合。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重視師生間的評價,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應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對教師評價能夠讓教師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間的互評能促進學生從同齡人角度發現自己的不足;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上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三、課程內容改革成效
任務型教學設計不僅使教學活動更具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而且使學生從單純的知識記憶中解放出來,集中于工作任務的完成。在完成整個工作任務過程中,學生為了能夠完成工作任務,就會主動思考需要學習哪些知識。當學生完成了工作任務并獲得教師的好評時,內心就會產生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更愿意學,老師更喜歡教,任務導向型教學內容改革,使教學內容模塊化,一個典型教學設計任務涵蓋多個知識點和技能點,學生在工作任務中領悟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教師最后的總結,又能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反思。
參考文獻
[1]吳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08):262-263.
篇8
(一)近三年考試分值表 如表1所示:
(二)考試分值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財務管理》考題中近三年總題量保持在51題,且題型保持相對的穩定;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分值比例為55%和45%,主觀題的題量雖只有6道題,但分數比重較大;而且對考生的計算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較高。
二、2010年《財務管理》教材變化情況與基本結構
(一)教材變化情況2010年教材與2009年相比較,內容變化很大。由原來十二章的內容改為八章的內容:刪除了原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將原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合并成新教材的第三章(籌資管理),將原第九章、第十一章的部分內容合并成新教材的第六章(收益與分配管理);新增了一章稅務管理,為新教材的第七章;原教材的第一章(財務管理總論)、第十章(財務預算)、第四章(項目投資)、第六章(營運資金)、第十二章(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改為新教材的第一章(總論)、第二章(預算管理)、第四章(投資管理)、第五章(營運資金管理)、第八章(財務分析與評價)。
從圖1可以看出,《財務管理》教材共八章,分為三大部分。其知識體系的脈絡是非常清楚的,具體的命題要點分析如下:
一是基礎知識,本部分為第一章總論,主要出客觀題。第一章,主要介紹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環節、財務管理體制以及財務管理環境,為以后章節的內容奠定基礎。本章一般會出四、五道客觀題,要求考生根據考試大綱的基本要求,閱讀教材、熟悉基本內容。第一節重點掌握四種財務管理目標的優缺點;第二節重點注意各環節之間的關系;第三節重點注意分權與集權的選擇;第四節重點注意經濟環境和金融環境。
二是財務管理的主體內容。本部分包括籌資管理(第三章)、投資管理(第四章)、營運資金管理(第五章)、收益與分配管理(第六章)、稅務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內容,為本課程的重點內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觀題,也是主觀題的主要出題點。第三章,第一節注意資本金制度;第二節注意股權籌資中有關普通股籌資和留存收益籌資的優缺點,掌握股權籌資的特點;第三節注意融資租賃的租金構成和租金的計算,掌握各種長期負債籌資的特點;第四節掌握可轉換債券籌資和認股權證籌資的優缺點;第五節注意掌握銷售百分比法及高低點法;第六節注意掌握個別成本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掌握三個杠桿的計算與分析,掌握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第四章,第一節注意投資決策及其影響因素、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節注意凈現金流量的內容和估算,掌握凈現金流量的計算;第三節著重掌握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的計算;第四節掌握獨立方案財務可行性評價,多個互斥方案的決策(尤其是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年等額凈回收額法和計算期統一法的應用)以及特殊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第五章,第一節注意營運資金管理戰略;第二節注意目標現金余額的確定以及現金管理模式;第三節著重掌握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和收賬政策的決策問題;第四節注意掌握存貨經濟批量模型及再訂貨點的確定;第五節掌握與銀行借款有關的信用條件的規定,放棄現金折扣成本的計算及其運用,短期融資券的優缺點和應收賬款保理。第六章,第一節注意收益與分配管理的內容;第二節注意掌握指數平滑法以及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第三節注意掌握標準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的考核指標的計算;第四節注意股利理論,掌握確定收益分配政策時應考慮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運用(與其他章結合出計算題或綜合題),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購的特點;第七章,第一節注意稅務管理的各內容構成;第二節注意掌握債務籌資、股權籌資的稅收籌劃;第三節注意掌握研發稅收籌劃及直接投資稅收籌劃;第四節注意掌握采購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的稅收籌劃;第五節注意掌握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及虧損彌補的稅務管理;第六節注意稅務風險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
三是財務管理的主要環節。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兩章內容,為全書次重點。本部分除了出客觀題,也是主觀題的主要出題點。第二章,第二節掌握彈性預算、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的優缺點;第三節注意目標利潤的測算方法,銷售預算的編制,直接材料采購預算的編制以及現金預算的編制。第八章,第一節掌握因素分析法的應用;第二節注意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第三節著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績效評價的評價指標。
三、近三年《財務管理》命題規律
(一)嚴格命題范圍:考試大綱與指定考試用書考試大綱是考核時的綱領性資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框架;指定用書是大綱的具體化和細化,是考生最應該認真掌握的內容。考試大綱和指定用書既是考生復習的范圍,也是考試命題的基本依據。從這些年考試的試題來看,基本上沒有超過考試大綱和考試用書范圍的試題。因此,考生應當以書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試用書的基本內容。
(二)考試命題重實務性,兼顧理論性且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財務管理》考試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實務為重、結合理論。因為會計資格考試的對象主要是從事實務工作的會計從業人員,考核目標是檢驗考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論水平。因此,考試的重點在于對實務方法的掌握,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尤其是理論在實務中的運用。不過近幾年考試中,涉及到理論方面的試題多圍繞基本理論,難題、偏題、怪題較少。因此,考生在準備理論部分時,關鍵是要真正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方法。如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等客觀性試題中多會出現理論性問題,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這些概念與原理。而實務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計算題和綜合題,這類題目綜合性強,側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考生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礎上,積極思考,特別是結合平時實務經驗,仔細體會、理解基本理論在實際中的運用,最好嘗試用基本理論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思路。思考不僅僅有利于通過考試,也可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強調的是《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和《經濟法》課程有一個重大區別,就是絕大部分內容不存在準則、法律規定,許多決策和分析都要依靠決策者自己的職業判斷,因此,對于綜合性強的試題,教材上往往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積極的思考,有意培養思路,才可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三)考試涉及面廣,題量大、綜合性強,重點難點突出總體看來,各年的題量都在50道左右,題量較大。仔細看來,各年試題考點覆蓋面很廣,考題的綜合性強。特別在多選題、計算題和綜合題中,涉及到多個考點,因此,考生不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對教材各章內容融會貫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近幾年命題中,雖然各章的內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點比較明確,難點也較突出,如第三章資金需求量預測的銷售百分比法與其他章節的結合,
息稅前利潤的計算與第四章凈現金流量、凈現值以及內部收益率的結合,每股收益分析法與第七章權益籌資、債務籌資的稅務管理的結合,杠桿的計算與第六章投資中心的評價指標的計算以及第八章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結合等。
四、2010年《財務管理》命題趨勢預測
(一)題型、題量預測題型、題量將保持穩定,題型仍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計算題及綜合題五種。題量將在51題左右。客觀題和主觀題分別占55%和45%左右,其中,計算題應在4題左右,綜合題在2題左右。
(二)試題難度預測由于教材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使得難度大大下降,所以,估計20IO年的試題難度比2009年還要有所下降。但是必須注意2010年的試題可能更偏重與實際結合。
(三)考點預測財務管理的五大核心內容(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收益與分配管理、稅務管理)和財務分析與評價仍是20lO年考核的重點。尤其是第3、4、5、7四章,考生要重點關注其中的計算和綜合分析題。
五、《財務管理》學習方法
(一)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制定一個詳細周密而又切實可行的計劃,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考生也可以根據輔導課程的進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筆者建議采用“有所側重”的原則來分配寶貴的學習時間,“有所側重”有兩層含義:前期側重理解性章節,如第3章、第4章,后期側重記憶章節,如第1章、第8章等;側重當年新增、變化的內容,因為當年新增、變化的內容一般要考到,如第7章。
(二)細讀教材三遍第一遍粗讀,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財務管理》一書的大概知識體系,對主要的內容快速瀏覽,做適當的標記;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教材各章節,適當選擇習題加以練習和鞏固主要知識點;第三遍,融會貫通,這一階段,要注意知識點的前后聯系,應快速看書,尋找自己還未記牢的知識點,對其進行重點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識點,反復演練習題,熟練掌握其原理和計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具體時間可按排如下:第一輪(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不做題目;第二輪(2、3月份):開始做題,同時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經科版《精選題庫》,每門課程一本,此外看根據做題進度精讀教材;第三輪(4月份):融會貫通,教材第三遍。要求開始做綜合專題,精做研做,徹底搞懂,舉一反三;第四輪(5月一考試前):補缺拾差,教材第四。要求做模擬題,回顧自己的專題總結,回顧歷年真題,完成全部教材學習。
(三)選擇典型的例題練習做練習既可檢驗看書的效果,又可增強看書的效果,對于應試非常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時,可就各章的內容做一些典型習題,力求掌握該章的重要知識點;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時,要選擇一些跨章節綜合題(歷年考題)演練,力求前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考前應做5-6套左右質量較高的模擬試題,兩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財務管理》的考試時間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續到考前,做完試題后,可針對做題的情況,再將教材瀏覽一遍,做最后一次補缺。這既可以檢驗自己綜合應試能力,也可以檢驗自己是否已進入考試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放棄書本,一味做題。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識點,系統地掌握全書的內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四)提高一次性計算準確的能力《財務管理》考試題量大、難度深,考的是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和臨場應變能力。考生在平時做題時只給自己一次計算的機會,不要養成檢查的習慣,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計算精確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時注意培養對數字的敏感性,多動手計算。
六、《財務管理》應試技巧
篇9
關鍵詞:金融危機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1利用財務預警分析指標和現金預算制度
1.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源是對財務風險的不當處理,財務風險是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情況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1.2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就短期而言,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性,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企業有利潤是預警的前提,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凈利潤。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盡早采取措施。
1.3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建立了風險預警系統后,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應收帳款增大,質量下降,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2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控制
市場經濟中,籌資活動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導致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后,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基本原則是既要敢于進行風險投資,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
企業財務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資金回收。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是應收賬款,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
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
2.1企業籌資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在提高借入資金對自有資金的比例時要充分考慮財務風險的大小。所以要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搞好籌資風險的控制,即確定最佳資本結構。
2.1.1進行籌資效益的預側分析企業在籌資前必須針對各種方案進行籌資效益預測分析,以最小的籌資資本實現最大的綜合經濟效益。投資收益和籌集資金的資金成本是決定應否籌資和籌資多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事先做好籌資效益分析。不同的資金來源有不同的資金方式,企業為了減少支出,需要分析各種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進行合理配置,具體方法可以計算綜合資金成本率指標(即不同資金來源所占比重乘以該項資金來源的資金成本之和)。
2.1.2確定合適的籌資方式、資金結構和還款期限確定合適的籌資方式,企業應比較各種籌資條件和籌資機會,確定合適的籌資方式。企業籌資的每種方式都有優缺點,并與金融市場密切相關,企業籌資時機的把握,籌資對象的確定,證券發行的價格,發行期限,發行方式以及利率的確定,付款方式和回收期限等的設立,都會對企業籌資成功與否,籌資成本大小,籌資風險的強弱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必須對各種籌資機會進行比較研究,通過計算其相關因素進行比較,以降低籌資風險。
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企業應根據本企業財務狀況,確定一個合理的資金結構。企業可以通過資產負債率、各種籌集資金所占比例及各種資金成本比率等因素來確定最佳籌資結構比率,從而控制企業籌資風險。確定合理的還款期限,企業應采用還款期限稍長于項目投資回收期的籌資方式,還款期限太長,可能造成長期借款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增加資金成本;反之會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無力償還負債。因此企業必須做好預期的核算工作,來確定還款期限,降低企業籌資風險。比如企業通過對預期資產回報率的計算企業可以更好的確定回款數額和日期,從而更好的確定還款期限,以減少損失。
2.1.3確定合理的借款額度,確保借款償還能力負債能否償還是建立在投資未來的收益上,只要未來的收益大于資金成本,應該說,舉債是安全的。財務管理上用稅息前盈余和每股收益分析法來確定企業合理的負債資本比例,這種分析法實際上說明企業收益能力對負債規模的影響。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在確定合理的負債規模時,還要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所處行業的經營特點、企業銷售的穩定性、企業籌資能力和資產變現能力等因素.對于經營周期性波動小、預期收入樂觀、籌資能力強的企業可適當擴大負債規模。企業應根據資金使用期限、預期現金流量狀況,確定借款期限,并要運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負債資產比率、長期適合率等因素指標的計算來衡量。
2.2企業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必然的。一個企業要在市場中生存、發展并取得收益,就必須敢于冒風險,富于開拓精神,善于捕捉時機,以便掌握主動權,取得較高的收益,但同時要學會控制風險,以最低的風險或代價,取得最高的收益。相反,不去冒險,過于謹慎小心,反而會使企業失去更多的機遇,從而抑制了企業的發展。
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合理取舍并加以適當控制,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2.3企業營運過程中的風險控制
2.3.1合法經營,規避資金使用風險合法經營是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也是規避資金使用風險的第一要素。企業必須知道和明確界定哪些業務活動是合法的、可以進行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像有些公司,在做進口時,不了解整個業務的全過程,對于客戶只收取費,而報關、對外付款等手續都沒有真正了解,這樣由于企業對所做行業沒有真正了解,企業不僅應該獲得的收入沒有獲得,甚至還可能虧本經營,使企業資金使用風險增大。再比如對于創業投資公司,國家明文規定其不能從事房地產投資,那么即使房地產行業的利潤再高,企業也不應該直接涉及。同時企業在進行風險投資時以及貨物賒銷時,應該充分考慮資金回收及回收期限問題。因為回收期限越長,企業所承受的利息負擔越大,利潤越低,并且企業要對賬款計提壞賬準備金,這樣企業又損失了所計提的壞賬準備金的機會成本。
2.3.2加強資金運作的程序化、規范化管理,降低資金使用風險對嚴禁從事的業務活動及財務活動,企業各部門要嚴格把關,不得從事。對于那些可以從事的業務活動,企業則一定要按規定章程辦事,這也是防范資金使用風險的最重要、最具體的措施。業務部門,要由業務員和主管部門的會計人員對客戶的資信情況進行了解,并按照還款情況進行信用等級評定。根據不同的信用等級,來核定出與各客戶的貿易條件、發貨限額和還款賬期,制定相應的監控程序和政策。
2.3.3全過程監控資金使用,防范資金使用風險付款以后,要對資金的活動情況進行全過程的監控,這是有效地防范資金使用風險的重要環節.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過程監控,要有業務部門的主管會計對客戶的應收款項做好原始記錄,隨時了解客戶的回款情況。同時可以通過相關因素分析,監督資金使用情況。如進行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因素指標的計算分析,查看資金使用情況。
參考文獻:
篇10
納稅籌劃;企業;財務管理
所謂納稅籌劃指的是,納稅人在按照稅法及相關法規的要求基礎上,充分對法律法規進行分析,行使自身的相關權利,對企業相關的籌資、投資、經營等行為進行合理安排,從而得到最優的納稅方案,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從以上不難看出,納稅籌劃也屬于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是在企業財務管理這個大的環境下進行的,需要遵循企業整體財務管理的要求,為企業最終實現科學合理財務管理而進行的。
1.納稅籌劃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企業開展納稅籌劃的最終目的就是在遵守相關法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從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合理高效。
在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實施納稅籌劃是企業的一項基本策略,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大前提下,合理的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從而降低企業整體的經營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收入,使企業的資金流量達到一個科學合理的位置。最終將企業的稅收負擔降到最低,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最終保證企業順利正常的發展壯大。企業稅收支出不同于其他的支出,稅收往往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的經濟利益,所以對企業的經營成本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企業的各種決策都必須要認真的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通過企業納稅籌劃,可以使企業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稅收負擔,權衡不同決策的不同影響情況下,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發展策略。
2.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納稅籌劃常常出現的誤區
A.單純注重個別案例的研究,忽視整體的重要性
在當前許多企業中,往往只是針對某一個項目或者稅種進行籌劃,而忽略從整體的高度去看問題,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還有的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只是簡單的去模仿其他企業的一些方法,根本沒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針對性的籌劃方案。此外,在進行納稅籌劃時,還應該對深層次的動因及原則進行具體研究,否則,只能夠完成表面上的文章,根本無法達到實際中的開展和推廣。
B.單純注重效益而忽略經營成本以及其中的風險
有些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把注意力單純的放在了籌劃能夠帶來的收益上,從而忽視了籌劃付出的成本以及籌劃風險。單純從理論上來看,納稅籌劃可以針對所有的經濟活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對成本和收益進行分析,籌劃風險和經濟可行性都需要進行分析,所以,只有很好的處理好收益和成本之間的關系,才能夠順利的開展納稅籌劃。
C.注重表面納稅籌劃,忽視一些動態因素的影響
很多企業在確定納稅籌劃方案以后,簡單的按照方案進行機械的實施過程,對于實施中各種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政策的改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使原本的籌劃方案失去了它的效果。此外,方案實施過程中的執行情況也對整個籌劃方案有著重要的影響。
D.注重理論型的東西,而忽略了實際情況
在一些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對于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考慮不到位,簡單的圍繞各種法律法規進行籌劃方案的制定,從而使得整個方案的理論性充足,但在企業的實際實施過程中,缺乏可操作性。
3.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納稅籌劃的改進策略
A.根據國家法律法規進行納稅籌劃
例如說,在新企業所得稅法頒布實施后,基本稅率調整為25%,因此,企業可以根據這一實際情況,調整自身的納稅籌劃方法。對于稅率增加的企業來說,較早確認收入和延緩費用的方法可以明顯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另外,我國的增值稅實施“消費型”政策以后,對于一些動產的購置,企業應該充分考慮時間影響,充分利用進項稅沖抵政策。企業所得稅在進行計算時,通常是利用營業利潤減去營業過程中的各項開支,最后乘以相應的稅率而來,在實際中,企業可以在營業過程中的各項開支中多下功夫,決不出現某一項遺漏的現象,結合企業實際選擇最利于企業自身的方案,從而減少稅收負擔。
B.利用融資方式借助財務杠桿開展納稅籌劃
企業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權益方式融資,二是負債方式融資。從財務效益角度考慮,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資本成本的差異,而所得稅的存在正是這種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新稅法的基本稅率33%降低到25%,但負債融資仍能夠獲得“稅收擋板”的好處。如果只考慮稅收負擔,不考慮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和負債的財務風險,負債籌資所具有的優勢在于,企業的借款利息可以在稅前作為費用列支,有抵稅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考慮到企業的最佳資本架構和負債的財務風險后,如何識別負債籌資方式與權益籌資方式的優越性以及不同規模的負債籌資的優缺點?這里以權益資本收益率來作為衡量標準。根據財務杠桿原理,只要企業利息稅前投資收益率高于負債成本率(稅前),增加負債額度,提高負債的比重,就會帶來權益資金收益水平提高的效應。但是隨著負債比例的提高,企業權益的財務風險及負債籌資成本必然相應增加,以致負債的稅前成本超過了利息稅前投資收益率,權益資金收益率就會隨著負債額度提高而下降。因此,企業必須確定負債的總規模,將負債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即負債籌資所帶來的收益要能抵消由于負債籌資比重的增大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及籌資風險成本的增加。
C.企業分支機構的創建形成的所得稅納稅籌劃
在新的企業所得稅稅法頒布實施后,國家對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方式進行了統一規定,企業以及取得收入的組織都是納稅人,對于那些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營業單位應該進行匯總和計算所得稅。從這一層面上來講,企業在創建自己的分支機構時也要進行納稅籌劃,并且對分公司還是子公司以及其注冊地點進行必要的選擇。
D.會計政策的選擇有利于納稅籌劃
所謂會計政策主要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使用的基本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企業在開展納稅籌劃時也要對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必要的籌劃,會計政策中也存在很多方面可以實施納稅籌劃,比方說,存貨計價法、固定資產折舊法、收入確認等等方面。在當前,融資租賃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實現納稅籌劃的方法,在融資租賃的各種費用中,承租方支付的手續費及安裝交付使用后的利息可以不被計入納稅部分,此外,對于租入設備的改良開銷,可以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在不短于五年時間內攤銷,如果是企業自身的設備只會增加納稅部分。因此從這兩方面來看,融資租賃更能夠很好的起到減輕稅收負擔的作用。
總之,稅收籌劃可以促使企業合理安排其經營管理活動,特別是財務管理活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因此,稅收籌劃不只是在稅負上避重就輕,更重要的是通過納稅方案的優化選擇,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增強企業納稅意識,從而促進其社會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 斌.納稅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之道.現代企業教育.2007.04
- 上一篇:財務制度不規范整改措施
- 下一篇:財務制度的制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