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維的特征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4-03-20 17:54: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思維的特征知識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微課程設計“問題連續體”
一、以“問題連續體”為特征的微課程設計來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評估思維能力包括:三維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形象思維。資產評估課程教材中不同屬性的內容可以培養不同的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評估思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特點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通常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它體現了提出思考問題的重要性。科學的設計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及興趣,讓學生樂于思考,激發調動出儲存的各種信息,達到深入探究問題的目的,使學生融入“發現者、研究者”的位置,并隨著評估案例的細化展開,不斷發現、思考,獲得理性認
2.以“問題連續體”為特征的微課程適用于不同水平的學生
Geziers和ScocenteMichal(1976,1967)提出的問題類型擴展了“問題的連續性”概念。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某一個學習課題,設計一系列問題,并根據問題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從簡單到復雜形成了一個問題系列。Meck,Alin和Nielsen等人在研究中增加了第三類問題及第四類問題,從而構成了問題的連續體,被稱為“梅克—斯克維的問題類型連續體”。筆者認為,在資產評估微課程研究中,通過形成“問題連續體”的問題,來完成某一知識點的學習,能夠有利于學生不同認知水平的發展,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統一。它的重要特征是將“問題的結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放在與“問題的結論”相同的水平上,按照這三個要素的知否,問題類型可以分為五種類型。“問題連續體”的結構、方法和結論表明,從一元到多元呈現出多樣性特點。首先,問題的結構是變化的,第一類型問題的定義是明確的,問題結構性較強;而第五類型問題的定義是開放的,問題結構性較弱。其次,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在變化的,第一類型問題解決辦法只有一種,而第五類型問題可能會有諸多的方法來得出某一個結論,問題解決者可以選擇最簡單的方法來結論。最后,問題的答案也在變化,第一類型問題正確的結論較為單一,第五類型問題答案的“正確”與否通常是具有高度主觀性的,它取決于所選擇的方法和引入的問題是如何被預先界定或解釋的。
二、以“問題連續體”為特征的資產評估微課程教學設計思路研究
筆者認為,以“問題連續體”為特征的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資產評估微課程教學設計思路應遵循如下幾個步驟:
1.采用“微內容結構腳本”微型化處理知識點
首先,我們必須理性地在傳統教學中合理切割整個教學內容,使用“微內容結構腳本”對知識點進行微型化處理:分割成三個部分,即“主題—話題—學習對象”。而最終的視頻設計和制作應落在學習對象的模塊上,其中,每個學習對象帶有一個單獨的知識點。
2.根據問題類型的分類,合理采用視聽媒體技術,將微教學內容按邏輯順序進行微課程教學
媒體設計決定微課程最終的形式,這在)微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微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問題認知水平的要求比較低,采用PPT式微課程的制作模式,通過形象的動畫和直觀的圖片,配以音樂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右腦思維,調用感知覺和記憶來學習。如果一個微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問題認知水平要求較高,由于學生已經學過本節的相關知識了,可直接進入典型例題的講解,教師可采用講課式微課程制作模式,在黑板、電子白板上通過手寫板書的方式,甚至是白紙和簽字筆,通常用簡潔的符號,通過字幕的強調和提示,言簡意賅地帶領學習者不斷地學習和思考。
篇2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305-01
數學課程要求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以及和諧發展為目標,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學生全面、持續及和諧發展的目標。隨著在數學教學中體現的學習和技能技巧的優勢被發掘,思維導圖在數學教育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筆記方法,通過形象的展示來體現知識,便于高效的記錄和思考,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創造性思維的開發。結合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能夠很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通過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以及歸納能力的提高,最終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思維導圖要注重結合知識點的關鍵詞、圖片以及顏色等,將知識點蘊含到思維導圖中。思維導圖能夠集中學習者的精神和注意力,因此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思維導圖根據大腦思考的方式,以圖文的形式將主觀意圖表現出來,清晰、科學的思維導圖能夠將各階段的數學內容進行串聯,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和復習。
二、思維導圖在預習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前預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預習數學知識就是概覽教材知識,形成初步知識印象,這樣的預習難以達到預習的目標。而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數學知識的預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效果較好。首先,讓學生在空白紙的中央畫上一個橢圓,利用關鍵詞來體現本屆內容的主要知識點,并以此為中心;然后,以主題為中心,向外輻射分支,將每小節內容的關鍵詞填在分支上;最后,再對每個分支進行細分,形成較為全面的知識概念圖。學生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大腦也處于不斷思考的狀態,不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閱讀數學知識,還能夠加深印象。當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后,要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上進行標記。例如,各分支內容上明白的地方標注出“已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標注“不明白”等字樣,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對知識點的認知情況。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數學的預習,能夠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瀏覽數學教材時也能夠加以思考,在較短時間內把握學習的重點,歸納出知識點。思維導圖中的標注則提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側重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教師通過檢查學生的思維導圖,能夠快速找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難點,從而確定課堂教學的側重點和難點,數學課堂更具備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三、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1、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數學的催化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充分運用插圖,引導小學生從圖中獲樂趣,到圖中找情境,在圖中求真知;并通過有關插圖,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情感,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角色,積極地參與活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例如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分別從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兩個方向進行教學,教學中每個圖形在于生活中的常見例子聯系起來,并且讓學生自己開拓思維,自己動手繪制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既符合小學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小學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構建新知,發展思維。
2、利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的概念理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數學概念是對事物數、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小學兒童在數學學習方面呈現著共同的特征,他們對抽象的概念的認識大都是在對具體事物的操作和直觀圖形的觀察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的。在提問和講解后,老師把整幅思維導圖進行系統的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教育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認識角》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引出角的概念以及每一種的的形狀特點以及相關的概念,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的將相關的概念與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建立系統思維,將每一個部分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圖1 《認識角》思維導圖
篇3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提問原則
一、課堂提問要注重趣味性
合理設置課堂提問環節,能夠提升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對知識點也起到鞏固作用。在對問題進行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生是否會對問題產生興趣,進而思考解決。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好奇,同時也不能缺失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可以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數學例子,教師講解完后由學生進行補充,這樣學生都能夠踴躍參與到課堂知識的問答中。學習效率提升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情況提出一些拓展知識。由此可見趣味性的重要意義。
二、課堂提問要富有啟發性
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引導意義,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能夠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產生興趣。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斷將課本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對于比較復雜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反復舉例,從同一問題出發,以不同的形式給學生引出問題。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多變性,解題過程中也會嘗試將知識點變通。例如,在提問6÷2=?的時候,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后,教師可以繼續深入提問,讓學生列舉出還有哪些10以內的除法結果與它相同。這種拓展練習的方法,更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對知識的掌握也更輕松。
三、課堂提問要注重邏輯性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只是小學生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設計問題時要體現出這一特征。教師在提問時還需要考慮提問的邏輯性,根據小學生所有的問題之間存在的邏輯性,讓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更加深刻,以思考問題的模式進行提問,一般可以采用由易到難的題目,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面積公式,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來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提高數學教學,讓學生更加熱愛數學,以此培養出具有清晰數學思路的人才,滿足現代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對人才提出的新需求。
篇4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加大科學課程改革力度,注重小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好奇心,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提倡科學課程和教學方法貼近小學生的特點。因為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鍛造科學精神的黃金時期[1]。所以小學科學教育必須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親身體驗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保持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加深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一般方式方法,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如何達到科學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策略?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以此為出發點,總結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方法,例如:探究發現法、實驗探索法、現狀調查法、作品制作法、模擬創造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為我們開展科學教學提供了參考,促進了科學教學的發展。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前人的教學經驗,我們總結了“三述”教學法,即“背述”教學法、“串述”教學法和“推述”教學法。背述、串述、推述三種教學方法相互聯系,構成“三述”教學法。
一、小學科學教學難點分析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2]。翻開科學教材我們不難看出,圖片占據了教材絕大多數版面。科學教師在課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設計教案、準備材料、制作教具,但是在課堂上要么學生提不出問題,要么是問題問不到點上,課前準備的材料經常是匆匆走了過場。討論、交流時,學生往往淺嘗輒止。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難以總結正確全面的結論。課堂上熱熱鬧鬧,氣氛熱烈踴躍,有時一次探究活動下來,學生什么結論都沒有得到。總結分析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一是教材知識點多而廣;二是科學教學引導不易;三是教師對如何構建學生科學知識體系缺乏有效方法。
二、“三述”教學法的基本方法
小學科學課程作為一門科學啟蒙課程,我們可以將其內容理解成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3]。“三述”教學法中的“背述”教學法針對基礎知識點,用于形成學生的基本概念、定義和對基礎知識的認知,作為科學學習的基礎。“串述”教學法針對各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適用于知識點的發散學習。“推述”教學法針對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系,適用于各知識點學習的不斷深入。“三述”教學法的目的就是要構建一個系統的科學教學的知識體系,把新的知識點通過“串述”和“推述”的方法不斷納入以“背述”為基礎構建的知識體系之中。
1.“背述”教學法
“背述”教學法針對基礎知識點,以認識和記憶為主,通過觀察客觀的具體形象,描述物體的基本特征等方法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事物的模型,構建基礎知識點。例如:長度、溫度、質量、時間等。一條直線、一支鉛筆、一把尺子都可以成為我們認識長度的一個模型。科學教師應通過形象具體的事物為學生建立基礎的知識點,通過對事物的特征的描述,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抽象的思維模型[4]。
2.“串述”教學法
“串述”教學法是在已知的基礎知識點的基礎上,利用基礎知識點與新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為建立科學知識體系引入新的知識點的方法。“串述”教學法注重把握新知識點和已知的基礎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例如,我們學習了長度以后,就可以進一步引入寬度、高度、距離等概念。“串述”教學法是在基礎知識點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點的發散,從而引入新的知識點,把握新的知識點與基礎知識點的相同、相反等特征,達到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建立新知識點抽象模型的方法,從而逐步完善學生的科學知識體系。
3.“推述”教學法
“推述”教學法是在已知知識點的基礎上,利用已知知識點與新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系,為建立科學知識體系引入新的知識點的方法。“推述”教學法注重把握新知識點和已知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系,是在已學習的知識點的基礎上,對已知知識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重點把握新知識點和以知知識點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聯系,是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例如,我們學習了長、寬、高,就可以根據長乘寬引入面積的概念,長寬高相乘引入體積的概念;學習了長度,就可以進一步引入長度的度量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等概念;學習了時間,引入時間的度量單位,根據六十秒為一分鐘,六十分鐘為一小時,二十四小時為一天,逐步推述到星期、月、年等等。“推述”就是把握已知知識點和新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遞進式的學習和構建科學知識體系。
三、“三述”教學法的運用
“三述”教學法以“背述”為基礎,“串述”為手段,“推述”為重點,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構建科學知識體系,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三述”教學法既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掌握科學探索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在實際運用和實踐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找準“背述”的切入點
“背述”是三述教學法的基礎,是作為“串述”和“推述”的出發點,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用“背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要通讀教材,對教材要熟練掌握,如果說整個科學教材的知識是一棵樹,那么“背述”的知識點就是這棵樹的根。選定“背述”的基礎知識點,并把這些基礎知識點講懂,講透徹是下一步教學的基礎。建議采用圖表法將教材的內容列出來,可以使我們直觀地看到各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便于選取“背述”的基礎知識點和下一步的“串述”和“推述”。
2.“串述”要把握適度原則
“串述”是在“背述”基礎上的發散,既要以教材為依據,又必須適度的補充,在教學準備階段應當根據要學習的知識點多查找相關資料,充分準備,對所學知識適度發散,切忌“天馬行空”,要緊密把握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串述”注重引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但注意不要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
3.“推述”要準確把握事物的內部邏輯關系
篇5
關鍵詞:區域地理學習;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101-02
區域是指地球表層一個具有范圍界線的區域空間,它是分析地理環境各種要素的綜合體,它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還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規律,區域地理是地理學習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我國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實際學習中,學生普遍并不討厭地理知識,但是卻不喜歡區域地理,教師在教學中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區域地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課本內容太枯燥。學生會對科學知識感興趣,通常第一原因是好奇,如果接下來覺得知識內容很有趣,能吸引他們繼續研究下去,但是如果這些知識又枯燥又困難,甚至還得花精力強行記住,他們通常就對這門科學不感興趣。目前地理教材中關于區域性知識的內容,都普遍顯得很抽象,教學的形式嚴肅枯燥,需要記背的知識點多,學生普遍覺得沒有興趣。
2.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能否有效率地學習,跟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教師很擅長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很懂得怎樣鼓勵學生學習,通常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很高,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師方法不當,學生的學習效率普遍降低,目前絕大多數的教師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區域性教學依然使用劃重點、劃難點的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就覺得記背區域性地理知識就是很大的負擔,特別是區域地理學習中,需要填圖、看圖填空等知識,學生光查資料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他們覺得光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就是很沉重的負擔,更不可能愿意主動學習。
3.學生生理特點原因。通常學生會因為對新鮮的事物好奇對區域地理學習產生興趣,可是接下來,男生因為比較擅長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愿意研究表格和地理圖形,掌握區域地理知識還比較容易,可是女生會比較喜歡閱讀,喜歡能讓她們產生感情的東西,抽象的圖表、圖片、表格,她們會覺得沒有興趣研究,由于沒有興趣,掌握區域地理知識感覺更困難。因此女生對區域地理知識掌握得普遍比較差。
4.生活與知識沒有聯系。區域地理中的知識涉及的范圍廣、內容豐富,他們涉及的很多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沒有直接聯系,談到區域地理的知識,有些學生學習地理的知識,只是為了了解地理常識,了解風土人情,只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文生活,為了日后出行旅游打基礎,而區域地理知識對學生來說實用性太小,因此學生也普遍不喜歡學習區域地理知識。
二、區域地址學習存在問題的對策
1.從學生學習態度入手。①教師重新定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這個新的教學思想是要讓教師意識到,單純用灌輸的方法讓學生死記知識點,學生不僅感到學習很枯燥、學習效率低下,甚至還會有逆反的心理,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自己只是一個輔導者、引導者,自己只要引導學生愿意接觸這些知識點、樂于接觸知識點,學生自己就會有濃厚的興趣鉆研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要能從思想上和教學方法上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達到教學要求。②培養學習情感。區域地理知識不是一門死記硬背的知識,在區域地理知識中,含有大量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等,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審美的藝術。這些都與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教師要讓學生在地理學習時,感受審美情感。③借助信息化教學。如果地理學知識只是一堆圖表,那么學生會感到很枯燥,很難以理解,但是如果利用信息化的技術讓枯燥的圖表“活”起來,那么這些抽象的知識立刻變為形象的印象。通過實踐可以看到,如果把枯燥的圖片放在地圖中,用鮮明的顏色、特殊的符號、明晰的線條標記,學生立刻能牢記這些圖片中表達的含義與數據,對區域地理學知識會產生興趣。對于學生無法牢記每個地區的經緯度與每塊地形的區別,可以推薦學生直接去打“大航海時代”,這款電子游戲與“文明”一樣是全世界唯一在知識性方面被認可,而且沒有任何負作用的電子游戲,具有相當的教育意義。許多不喜歡區域地理的學生,因為想通過游戲的關卡,在一周之內背完全部的區域地理圖片與各大重要城市的經緯度與所處地理位置,學生由于喜歡,培養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
2.從學習方法入手。①用掌握關鍵字的方法學習。對于每個位置的地理特征,如果學生要記背所有的知識點,會耗費大量的精力,最后背得暈天黑地還是記混了,因此可以讓學生把需要掌握的知識用一或兩個關鍵字進行聯系,只要掌握了關鍵字,學生就能掌握這片區域最重要的特征。②用抓住主線的方法學習。學生通常覺得區域各大城市在哪里記不住,每個區域的氣候環境記不住,地勢地形記不住,背得一團亂麻,覺得很困難,因此可以讓學生嘗試記住一條主線。比如,在全世界范圍內最長的幾條河流,先牢記這條河流具體的形象和流勢,以河流為中心,再牢記這條河流從上游到下游有哪幾個國家,由于以一條河流為主線,他們的地理位置、氣侯變化都與這條河流有關系,學生很容易記得住。學生只要把幾條河流與幾條河流相關的問題記住,就能記住很多知識點。③掌握讀圖技巧方法學習。運用地圖進行學習,是學習區域地理的一個基本方法,在區域地理學習中要大量地讀地圖,學生在圖地圖時,要掌握讀圖的技巧:記地圖的特征,對于這片地圖,有哪幾個基本形狀特征,只要掌握形狀特征就不會輕易弄錯;記地圖的主題,在這片地圖區域中,有哪兩三個關鍵字,這關鍵字要反映地圖位置的重要特征;記主題的內容,這些關鍵字的特征反映在哪些內容上;記聯系點,在不同的區域地圖中,有哪些聯系點。學生可以通過由于點及線、由線及網的邏輯方法記住圖形。④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學習。區域地理的特征,就是一片區域一個案例,在這片區域中有大量的知識點,如果單純地記下每一個案例,很容易記錯、記漏、記混,因此,在區域地理學習中,學生要掌握對比的方法,比如對比相似的區域、相反的區域,再對比相似的地方是哪些地方相似,相反是哪些地方相反,通過對比,學生能記憶深;歸納法要求學生了解一塊區域時,先要歸納,掌握區域的哪幾個知識點,對知識點的內容進行精煉地總結等。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學生才能比較輕松地學習區域地理。比如在學習西北地區特征時,先總結出關鍵詞:干旱,再由干旱聯想到地形的原因、氣候的特征。通過聯想法,學生能輕松地記憶抽象的知識。
區域地理的知識是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師在教學中,自己先要排除畏難的情緒,才能鼓勵學生不要畏難,接下來再和學生一起找到學習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攻克區域地理知識學習的難點。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成為學生學習知識上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溫秀琴.新課程理念下區域地理教學的變化[J].中小學教材教學(月刊),2005,(12).
篇6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課改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B-0034-02
現在高中地理課改的實施,讓課堂教學改變了原有教師占據主導的模式,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性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是,由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僅是初步發展,所以,現行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
(一)板書圖形教學
高中地理是圖形結合理論分析的一門綜合課程,教師在講解時需要對所講內容進行圖形講解,比如說鋒面雨、地理位置標注或是熱力環流的循環方式。利用這些圖形進行講解可以使學生直觀的看到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表現,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
這種能力十分強調地理老師的作圖能力和地理知識的專業能力,需要能夠清楚地知道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邊界形狀、氣流循環等,并能夠準確地畫出來,所以要求地理老師具有開闊的思維,會融合多方面知識進行講課,對于課堂上學生的臨時提問能夠變通地回答。
(二)學生合作探究性加強
隨著新課改的到來,高中課堂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強調減少老師的理論教學,多增加學生的實踐討論。這種方式目前應用于所有學科,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老師會針對特定問題對學生提問,學生被分成不同小組,通過討論得出結論,以此促進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習慣性地刨根問底,自主找到答案。比如通過劃分小組,讓學生共同討論東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影響因素和發展現狀等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知識面的延伸,而且加強了學生的互動學習,從其他同學身上學習新知識。
并且新課改的實施,使高中地理的知識點也越來越向探究性和實踐性發展,比如計算題型結合實際傾向于對各種時差、經緯度的計算,還有對GPS定位、交通發展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題型。這些都促使學生必須加強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好地理,更好的在實踐中應用。
(三)運用多種科學記憶方法
由于高中地理涵蓋了地形、海洋、交通等不同類型的知識點,所以十分復雜,地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會采用多種科學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記住細致的知識點,比如口訣法、地圖記憶、類比法等。根據不同的題型,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地理知識記憶更加深刻。比如對于各國領土面積的記憶,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記住,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是英國的38倍,這樣學生就可以大致知道其他國家的領土面積,便于記憶。
采用多種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地理課堂最常用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知識點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高中地理課改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討論效果不明顯
新課改后,課堂教學越來越傾向學生占據主導、老師引導的教學模式,所以不斷加強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自主學習是推行新課改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課堂現狀就是以這種教學模式為主,但是通過調查發現,這種課堂討論的教學形式質量并不明顯,學生也未有長進。比如在講解地理問題時,教師會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但是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基本都是在聊天,根本不注重問題內容,或者討論,也是讓成績好的同學來說,缺乏課堂討論的普遍學習性。
(二)知識點雜亂,缺乏整理
高中地理在課改后知識點更加注重實踐性、科學性,必修一主要以天體和海洋知識為主,二是以產業經濟發展為主,三是以陸地有關知識為主,獨立學習時會感覺知識點很清晰,很輕松的學習。但是課堂教學是根據教學進度講解,知識點并非按照同類知識歸納整理,而且地理題型知識需要用多方面地理思維回答,并非專注針對某一方面的知識點,一旦相結合學習,學生就會陷入迷茫,不知道一道題中涵蓋了哪些知識點,只能依靠經驗作答,不能保證準確性。比如:分析松花江河流成因,不能單單將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全部寫上,還需要分析經緯度、植被供給、地形地勢帶來的影響,這就不能僅從經驗來說,需要發散思維,想到地理學習中的全部內容。
并且課改后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發揮學生自我總結知識能力,但是地理理論與題型相結合后,知識點就會顯得雜亂無章,學生總結能力低,很難自行總結規律和相同點,所以,課改后的內容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三)教師與學生互動性差
地理老師在講課時主要講解理論知識,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打下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深層次的知識點。但是教師雖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可是課堂與學生的互動性差,學生不敢提出問題,而老師又不知學生的基礎薄弱環節在哪,導致學生對于理論知識聽完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記不住。這就使得學生上一章基礎知識還未掌握,又進入到了下一章的學習,各方面知識只懂一點卻又不會融會貫通,所以教學質量差,學生不理解的現象頻頻發生。比如在講解農業時,教師會講解多地農業的發展狀況,澳大利亞、中國、加拿大等,對于這些農業的分析,學生容易將各地區主要作物、土壤、科技水平等方面混淆,但是對于這些固定的知識點,教師不會反復講解,而學生混亂記憶卻又不知道錯在哪里,雙方缺乏交流導致教學質量差。
(四)學生參與度低
新課改后,翻轉課堂的形式越來越受推崇,但是在實際應用時發現,學生占據主導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因為學生對于這種形式的參與程度極低。地理教學本身理論知識濃,對于同一問題都有不同的答案,學生占據主導自主學習的方式根本無法讓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點融合應用,所以面對問題時學生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疑惑或問題。而對于老師的提問,學生也不敢隨便回答,當老師得不到回應時,也不會強迫學生一定要對此問題掌握,而是耐心給學生講解,可是學生的聽課狀態也不能有老師進行掌控。
三、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
(一)加強多媒體應用
地理題中有大量的運用圖形分析的知識,以往教師通過自身板書作圖給學生講解,這種方式雖然效果好,但是板書作圖一是耗費課堂時間,二是黑板太小無法滿足大型圖片。所以,針對此問題,地理課堂教學應該多利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計算機一是通過網絡連接可以隨時在網上尋找相關知識點的圖形,二是多媒體屏幕大、圖形是立體的,可以多方向展示各個部分的知識點。比如:澳大利亞地理知識的講解,利用多媒體可以先看到澳大利亞立體的地形地勢情況,標注動態的環流結構,精確的經緯度和季風區的分布,然后再指定某一地點(如墨爾本)分析其礦產分布或是其他資源的發展情況,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完整的搜索找到,方便了老師的課堂教學,而且也能讓學生看到完整的立體圖形,更加容易記憶。
(二)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
高中地理知識點多而雜亂,學生自主學習無法保證知識點的總結完整和應用得當,如果出錯會影響學生的答題思路,所以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即老師總結經驗和知識點,學生記住后通過做題來驗證理論的學習方法。比如:問某地旱澇災害的形成原因,老師可以先總結影響旱澇災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引導學生說出當地地勢、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原因的影響,再引導其他學生說出人為破壞的影響。如此先總結經驗,然后將經驗運用到實際題型中,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自我總結。
(三)對課堂嚴格管理,增強互動調動氣氛
有些老師認為高中生已經成年,有自控能力,所以在課堂上對學生不加約束,導致學生課堂紀律渙散,不聽講已是常態,針對此問題,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嚴格管理,避免讓學生出現睡覺、聊天、吃東西的現象,這不僅對課堂不尊重,而且會影響其他聽講的同學。老師應該多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可以采取課堂走動演講的形式,不應該一直站在講臺上,一方面可以掌控后面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克制了學生的不良習慣,并且走進學生可以更方便互動,對于學生不會的問題,一對一進行指導,可以更直觀、更細致。
(四)課堂討論小組成員提出不同觀點
課堂討論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一是學生沒有學習欲望,二是學生缺乏知識理解,三是小組討論被好同學掌控。所以,要提升小組討論的質量就需要改變小組結構,首先小組人員的設置最好在4~6人之間;其次小組內形成競爭,不論成績好壞,組內成員不要有一致觀點,要有不同觀點進行闡述,讓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才能學會將知識融匯應用;最后每日每個小組提出一個問題,全班進行討論總結,學生之所以地理知識掌握不全,就是因為不會設置問題,缺乏解決問題的實例,所以,每日小組討論一個不會解決的問題,不僅可以帶動全班的想象空間,也可以增強討論的趣味性。
從大體上講,高中地理新課改后的教學模式已然有所改進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由于課堂的不穩定性和學生思維的跳躍性,可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全程掌握,致使降低教學質量。所以,對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進需要針對課堂的性質隨時變換,不要只用經驗進行教學。對于課堂中的問題學會總結,與其他老師深層探討,找到引導學生思維的正確教學方法,實施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黃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譚麗.廣西高中地理新課程實施現狀調查[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慕湘.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4
[4]呂顏海.高中地理課堂導入教學方法與實施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劉小燕.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策略探析[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3(07)
[6]李亞茹.解析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17)
[7]呂恒.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篇7
關鍵詞:初中數學;類比思想;學習策略
類比法主要是指借助對兩個研究對象的相互對比,結合其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處,包括研究對象的屬性以及關系等,進而推出研究對象間在其他方面的相同點的推理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講,通過類比法得到的結果是對研究對象觀察分析與聯想研究的基礎上完成。具體來說,運用類比法能夠鍛煉其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本文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類比思想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 巧用類比,引出概念
1.1 生活中的分類課件上出現幾件大人和孩子的衣服、褲子以及裙子,提出了“星期天,媽媽把全家四人的好多衣服都洗了,晚上你幫媽媽疊好衣服后,你是如何處理這些的呢?”請學生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分類,并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第一,你的分類標準是什么?第二,假如分類標準一樣,則分類是否唯一?第三,你有其他分類方法嗎?
1.2 數的分類
你能把下面的數分分類嗎?-5.6,-3,-2.5,0.3,0,-3,14.5%,0.618, 16/7,-61/4,10。分類之后回答:第一,你是根據什么特征來分類的?第二,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由組代表集中發言,其他組進行補充完善)
衣物分類目的在于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感受到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出現的分類現象,然后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使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分類方法以及分類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當學生能夠對衣物分類有一個相對準確的理解之后,就會進一步明確分類的重要價值,之后再出示數,要求學生對其分類,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運用衣物類比的方法來操作,從而延伸出多種分類方法,比如有的學生按照數的正負性質來分,有的學生按照數的整和分來分類。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理解并掌握了有理數的兩種不同分類方法,學生比較有成就感,樂于去繼續探索,后面的教學就順暢了許多。
類比思想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還能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 通過類比,建立概念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數學概念屬于數學思維細胞,同時也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過程中的重要元素,屬于數學基礎知識的關鍵內容。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構建科學化的數學概念是一項相對來說比較困難的學習任務,怎樣有效進行后續突破呢?概念化類比教學就是一種高效化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分式這一章節時,注意到分式和分數就像姐妹一樣,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在分式的身上能很容易地找到分數的影子。教學時就可以把分式和分數作類比,這樣新知識較易為學生所接受與掌握。“分式的概念”一課具體教學過程如下:首先,復習小學學過的分數概念: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商數)3÷3/5.
整數÷整數=分數;然后類比于被除式÷除式= 被除式/除式(商式)2a÷(a-b)=2a/(a-b),整式÷整式=分式。這樣就很自然地建立了分式的概念。在其后講“分式的基本性質”時,也可以先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推想分式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寫出幾個與分數18/36的值相等的分數。(生:1/2,2/4,12/24,…)
請問你的依據是什么?(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分數的值不變。)
設問:分式是一般化了的分數,分式也有分數的這一類似的性質嗎?
學生自然而然說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其他諸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學習可以類比于一元一次方程;立方根的學習可以類比于平方根等等。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是比較密切的,從某種程度上講,數學新知識一般是諸多舊有知識點的引伸或者是重新組合。所以,我們可以將舊知識作為新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基礎條件,這時,類比法就會自然而然的成為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的重要紐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不同知識點間的縱向溝通,進而相對鮮明地展示數學知識的實際獲取過程,最終形成科學化的知識脈絡,將新知識有效納入到原有知識結構當中去。這種情況下,就會防止本質屬性相同的數學知識被孤立,從而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科學梳理,增強知識點的系統性。
3 橫縱類比,深化概念
3.1 運用類比,縱向溝通,“以點串線”
當正方形判定數學知識學習之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從正方形作為特殊平行四邊形處入手,將普通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所具有的特征進行類比,明確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加強縱向深化。從知識結構層面出發,準確把握不同四邊形性質,促進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
3.2 運用類比,橫向拓寬,“以點連線”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有著并列關系的數學對象,其相互之間的教學內容以及教材處理活動都具備一定的相似性。學生對新信息的接收是有意義的,是從已有的經驗與知識出發來學習新知識的,在這一建構與認識過程中,類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運用類比的思想方法,能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我們在學習一次函數的時候,給出一次函數的定義是一般地,形如y=kx+b(k≠0)的函數叫做一次函數,求函數解析式是用待定系數法;研究圖象是通過“列表、描點、用光滑的曲線連接”三步得到它的圖象是一條直線;研究圖象的性質可以從圖象經過的象限與增減性方面著手。
4 方法類比,突破難點
數學思維在呈現形式上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很難從教材當中進行獲取,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數學教師必須要在實際教學期間,針對性的實施思想方法滲透,進而借助數學思維類比,對數學知識學習中的問題進行引導,從而使其數學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從數學解題過程來看,若是學生遇到了相關的思維障礙,則采用類比推理方法就會使知識得到正遷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已學知識點的遷移,有助于新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篇8
一、注重學生的物理思維的培養
物理學思想指的是物理學家對于物理的熱愛和努力追求的態度.現在的高中教材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物理的難度,在知識的內容和要求上也做了很大程度的調整.物理學在這些年不僅自身得到了發展,也推動了像生物學、化學、天文學等學科和技術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于物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物理思維.
1.初中的物理是簡單直觀的,靜態的,只要是識記就行了.但是高中的物理相對就復雜多了,比如要用到定量分析法和推理法.所以這里就要求我們教師做到比較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特點,把握好這種跨級的物理知識點的連接性和區別性.
2.教師引導學生心中梳理高中物理知識框架,明確物理學習的要求和目的.學生只有站在宏觀的角度掌握整個物理知識的框架,才能擴寬思維范圍,做到心中有數.
3.運用聯系的方式去梳理知識點.對于物理的知識點,教師應該通過各個角度和層次去進行分析,把相同特點的知識點歸為一類,例如重力,彈力和二力平衡這些知識點規劃為一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把它們聯系起來,在學習第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也同時為了下一個類似特征的知識點學習做好鋪墊.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多數學生反映學習物理的過程是枯燥的,教師有責任改進他們的教學方式,并且確保課堂的有效率性.教師要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去學習新的知識和鍛煉學習能力.在這里我提出幾點:
1.多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可以采取學生分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張計分表,一段時間根據小組情況進行評比.課堂或者課后老師提問題,交給同學去自己探究解決.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興趣,也使物理不是那么枯燥.
2.在另一方面時還可以采取追溯科學歷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物理這門學科的探索上,很多重要的科學事件和物理發現是教育德育的一個很好的素材.教師可以幫助同學們樹立名族自豪感,或者推動他們的興趣和夢想.同時推薦一些名人和事跡幫助學生們心里樹立榜樣,激勵他們好好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3.多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作為引導者,也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參與者,多用啟發和鼓勵的語言,這樣學生才能很好地與教師溝通,也更加尊重老師,學習更加積極.
三、注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種規律和現場的一門學科.所以擁有好的觀察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像很多學科一樣,物理也是有一個由觀察再到動手自主思考的過程.在物理的實驗中,設立特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直觀的去觀察,由于不同現象和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物理的本質,再去動手或者動腦思考其原因和條件,不斷地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在物理教學中,靈活、科學的教學措施能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了提高教學實驗的質量,教師應該盡可能采取各種方法,加強實踐的力度,讓學生把理論轉化為實踐中和生活中,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和自主動手的能力.
四、注重物理實驗,提高課堂效率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該學科的主要學習方法就是把理論和實驗相結合.
例如,在講“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
篇9
關鍵詞:高一數學學習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很多是從父母的羽翼之下第一次獨立.雖然在精神層面或許有很多的獨立情結得到釋放的喜悅,但是或許更多的是要面對離開父母后生活、學習上更多的挑戰.生活上的事情很多不是大事,但是學習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尤為重要的.那么,高一年級的學生應該如何學好數學學科呢?
一、要認識到高一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很多學生好不容易從初中學習題海戰術中趟過來,覺得高中三年的學習才剛剛起步,似乎可以稍微放松一些,殊不知自己的這個心理有可能會斷送自己的數學學習.在高中三年的數學學習中,高一數學學習的知識點占到70%,這一年有很多的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由此可見,要想高中數學學得好,必須把握好高一數學學習.這是相當重要的認知.如果學生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不好的,哪怕高三年級花再多的時間恐怕也于事無補.
二、要知道高中數學和初中數學的差異
初中生的學習,因為其年齡特征和學科特性,很多都是教師牽著走路的,教師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非常差.但是到了高中,知識點的量促使教師在講授新知識的時候速度會加快,對于領悟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大多能很快適應高中教師的講課節奏,但是那些基礎一般的學生可能就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高中數學涵蓋的一些專門性的數學用語也特別抽象,如集合、函數、圖象構成等,都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在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在很多題目的解決上會跟學生交代清楚解題的步驟,條理清晰,有的學生硬生生記住類似題目的解題套路都能解決得基本差不多,但是高中數學要求學生的思維邏輯性更強,并且思維方式向更理性的層面發展,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舉一反三,需要整合其他的知識點,需要反復推理論證.初中的數學學習很多時候有很好的記憶力便能產生不錯的效果,解題時很多知識點在題目中能讓學生比較輕易地提取出來,而且每個知識點的鞏固和提高都會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完成,但是高中數學的學習尤其是高一數學,往往是一個知識點剛剛講完,或許有的學生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新的知R點就又出現了,而且新舊知識點之間的系統聯系是很多學生不易領悟的.相對說來,高中數學知識點的量非常大,短時期內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識點有很多,但是高中學習的九門文化課都會占用學生很多的學習時間,學生課內外消化的時間往往是不夠的.
三、掌握高中數學的學習技巧
1.改變陳舊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高中之前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是在教師的牽引下完成的,上課專心聽講,下課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思維方式上很大程度習慣于接受,形成被動的思維習慣,很少主動思索.有的學生不會自主地安排學習,缺乏自學能力.高中以后,學生應該主動改變自己的這些學習習慣,加強自學能力和逆向思維的培養,主動思索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獲得更多的感悟.
篇10
1.自主性學習的理論的特殊要求
自主性學習從狹義的角度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自主性學習是學生對知識的主體建構過程,教師要認真考慮學生先前的知識經驗,使要學習的科學知識落在學生可能的建構區范圍之內,并與學生的經驗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引起學生有意義的學習,不斷豐富、發展和改造自己的理解。這個過程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點為基礎,要求外部環境能提供學生所必需的幫助,所要建構的知識點應是在學生理解能力的范圍之內。要想使學生準確地把握建構所學的知識,所選擇的知識點應是適合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知識,是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建構獲得的知識。
2.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急劇變化發展的時期,獨立意識、自學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為自主性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自主性學習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責任意識,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后,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但高中學生尚處于發育階段,其自身的身心發展還未完全達到上述要求。
3.高中化學內容的特殊性
高中化學是在無數化學知識寶庫中選擇的最基礎的、能適應時展的、代表化學基本特征的知識點,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化學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有一定的取舍,許多高深的理論無法在中學階段介紹,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由于條件的限制,無法從根本上闡述,從而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礙,使得某些知識點很難以自主性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化學知識的自主性學習,還要充分考慮學校條件、周邊環境能否提供學習中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如:儀器設備、化學藥品、教學工具、活動場所、家長支持等各種外部環境,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保證,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將很難展開。
(1)化學基本概念
在課堂教學條件下,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學習一般包含下列階段:感知階段、加工階段、初步形成階段、聯想整合階段、應用階段。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形成本質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
具體概念的學習的一般心理過程是“刺激―反應”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表述概念的詞是前人已經確定了的,學生只能是接受性學習。定義概念是對事物內部關系、特征的陳述和概括的語言,是人們對事物內的某種內部實質性的涵義的表述,其學習過程是接受性學習。規則性概念是人們認識事物時對具有相同性質或結構的事物進行歸類形成的概念,其概念的內涵是規則,其規則的來源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角度,這類概念往往具有典型的例證,學生容易從實例中獲得結論,一般適合于自主性學習。
(2)化學基本理論
化學理論從特定的角度反映著一定范圍的化學現象的規律,是化學知識的特殊的組成部分,化學理論的學習過程可以按歸納的方式進行,也可以按演繹的方式進行。按歸納的方式進行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感知階段、歸納階段、驗證階段、聯系整合階段、應用階段。按演繹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準備階段、演繹推理階段、驗證階段、聯系整合階段、應用階段。
化學理論的學習要由有關的概念、典型的事例為基礎,通過嚴密的思維論證而得出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基本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辨別能力。因此,對于一些學生易于達到要求的較為淺顯的理論,可采用自主性學習,而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不便于選取典型事例的理論,則不宜采用自主性學習。
(3)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以化學概念為基礎,化學基本理論為工具,是對具體化學物質從感性知覺到理性思維的學習過程。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容相當豐富,又具有很大的適用性,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在社會生活、生產、國防、科技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特點使得學生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關的實例,并能具體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利于實現知識的遷移,從而使學生可以自主性地構建知識體系。
(4)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有機化學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由于立體幾何知識尚未學習,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再加上有機物結構復雜,種類繁多,對學生學習有機物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學生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有機物,但這些物質很少直接以單一物質所具有的特征呈現在學生面前,不便于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對于一些理論性較強、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需要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地傳授給學生,這部分內容,學生往往較難掌握,一般不適于自主性學習。當學生對有機物建立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有機物的知識點中某些規律性較強的、能應用演繹推理的方式獲得相關知識的內容,則可使學生通過自主性探討,尋找規律,掌握規律,最終實現對有機化學的掌握。
- 上一篇: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情況匯報
- 下一篇:公關危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