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踐教學總結報告范文
時間:2024-03-20 16:25: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校實踐教學總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創新創業;計算機基礎;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2-0126-03
引言:
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融合到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與基礎課、專業課的開展沒有形成有機的聯系,現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幾種形式:第一,開設《創業教育》等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作為選修課。第二,開設課外實踐的“第二課堂”,如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創業計劃大賽等,將“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擴展,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第三,開辟高校創業園區或者成立企業孵化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在校創業支持。這些形式都是學生利用選修課或者是課余時間參與創新創業教育,這些形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是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與現有的課程體系脫節。
課程創新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創新實踐活動具有很多優勢:形式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沒有固定的選題和內容,能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能力水平;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受限制,基本由學生自己掌握;創新實踐活動多以團隊為主要形式,能有效促進合作交流能力。面向創新創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實踐,就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融入到現有的基礎課程教學中去,以達到創新創業教育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全過程、全方位的融合。
一、增加與專業結合的課外實踐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與其他科學技術的融合,使得各個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基礎性地位日益鞏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創新的開始,思維不受禁錮、勇于質疑、敢于探索是創業的基本。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相結合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經途徑。增加與專業相結合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開放實驗、項目開發訓練、課外研討等形式,增加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課外投入計算機基礎學習的時間,這樣使得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
(一)項目開發訓練案例――以人力資源專業“開發應用程序”為例
實踐活動名稱:項目開發訓練。
面向專業:人力資源專業。
實踐活動學時:4+20。
實踐活動環境:自主創新實驗室 硬件:微機 軟件: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極域。
項目開發任務分析
1.任務。設計并實現一個人事管理系統,能夠方便對企業員工人事信息管理等操作的管理,具體要求如下:(1)按時按量完成小組分配的任務。(2)模塊代碼能正常運行。(3)提供合理的測試數據。(4)撰寫項目開發總結報告。
2.參與者分析。(1)參與者是已經基本掌握了VFP的操作技能:創建數據庫和表、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表單的設計、菜單的設計等。(2)具有搜索資料的能力。(3)大部分的參與者還沒有把所學過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具體實例的經歷,沒有掌握應用程序開發的一般流程。
實踐活動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綜合運用VFP中的各項功能,創建數據庫、表等;正確編寫代碼,熟練運用SQL語句;了解可視化編程的一般步驟。
2.思維與方法方面。學會程序開發的一般步驟,分析需求,小組分工合作,在小組分工合作過程中學習如何與他人有效地溝通交流。
3.習慣和態度方面。提升小組合作意識。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需求分析中的功能,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完成項目設計任務,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繼續學習的熱情。
4.創新創業方面。鼓勵學生樂于創新、敢于創新,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項目開發模擬創業場景,使學生體驗到創業過程中的艱辛以及創業成功后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通過與專業相結合的項目開發任務,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批判性地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專業中遇到的問題。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發掘有創業潛能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進一步培養。
項目開發訓練設計
1.準備階段(1學時)。教師講解項目開發要求及評分標準,記錄分組情況,介紹網絡教學平臺上微視頻、ppt課件等的下載方式;學生則根據教師提出的分組原則,展示自身優勢,自行分組;通過分組,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2.實施階段(開發實驗室,學生自行安排時間,建議20學時)。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可以在網上查找需要的資料,關注學生的項目進度;學生則查詢資料,確定需求,小組討論,分配任務,根據分工不同,分頭完成子任務,遇到疑難時在網絡平臺上下載微視頻進行學習;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協作,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微課的學習,培養獨立性,通過項目開發,培養學生計算機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3.答辯階段(3個學時)。教師點評小組提交的作品;學生則在展示作品的同時,介紹小組的分工情況及任務完成情況,交流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及體會,最總提交項目開發總結報告;通過項目總結展示作品,使參與者體驗到創業帶來的成就感。
實踐活動評價設計
項目答辯時,需要提交小組作品及項目開發總結報告。評價時除了關注項目成果及提交的項目開發總結報告外,加入了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創新能力的發展的評價。評分包含項目成果、項目開發總結報告、答辯表現、創新性等四個方面,評分標準如下:
1.項目成果(40分)。評分標準:操作人性化,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測試數據豐富。
2.開發總結報告(20分)。評分標準:需求分析和功能描述翔實,數據庫設計與實現合理,界面設計美觀,測試結果無誤。
3.答辯表現(20分)。評分標準:重點突出、闡述清楚,表現自然、準確回答問題。
4.創新性(20分)。評分標準:設計思路、方法、功能等方面有突出的創新。
(二)項目開發訓練實踐總結和反思
在項目開發訓練中,由教師布置與專業相關的選題范疇,由學生自主選題,通過課程中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設計解決方法并實現。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經歷了項目開發的整個過程,選題、設計、實現、形成報告、答辯。項目開發訓練,只提出了選題和評分標準,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
微課將課堂教學延展到了課外,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實踐活動時間地點也由學生自行安排,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綜合開發的經驗,學生的積極性高,但是認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有效指導,這樣才能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最終完成項目。學生素質不一,也存在著有少數學生渾水摸魚,應付了事,這需要教師完善評分細則,杜絕這類情況發生。
在項目開發訓練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了大膽懷疑和小心求證的創新精神,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
二、充分發揮教師科研的帶動作用
教育部早在2012年2月就下發了“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建立本科生參與的各種科研項目,搭建本科生的科研平臺,鼓勵本科生參與到各種科研項目中去。
民辦高校可以利用現有的科研優勢,結合“導師制”的科學管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到可以項目任務的執行中,學生在實際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漸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養成了良好的科研習慣,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此為依托,將科研項目中涉及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點內容,以學科前沿介紹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逐步體會到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之間的聯系。
三、“以賽促建”的推動模式
民辦高校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倦怠情緒,對教學內容理解不夠深入,一知半解,多數認為不是專業課,對今后工作用處不大,可以放低要求。學生缺乏競爭,缺乏與實際應用的結合,一直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源頭。
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各級計算機類創新創業競賽,以競賽來推動民辦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學生在競賽中成長和歷練,不僅可以增強競爭意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以賽促建”案例――以“你做我看”創新設計大賽為例
在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的同時,漢口學院公共計算機課部主辦、教務處協辦“你做我看”創新設計大賽,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進行參賽準備的過程,“以賽促學”、“以賽促建”,以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OFFICE系列軟件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積極性,提高其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其信息素養和創新精神,提高其創新能力。
大賽的活動策劃如下:
“你做我看”創新設計大賽活動策劃
為促進我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同時貫徹實施我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提高我校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及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水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競爭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展示我校的教學成果,特舉辦漢口學院首屆“你做我看”創新設計大賽。
1.大賽內容。此次大賽分為WORD應用、EXCEL應用、POWERPOINT應用三個組,要求參賽者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設計具有較高水平的完整作品。
2.參賽對象及形式。參賽對象:全校非計算機專業大一學生;參賽形式:個人參賽,每位選手可以同時報名多項。
3.活動口號:你做我看。
4.大賽安排。
前期宣傳階段
時間:9月23日―9月30日
方式:(1)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宣傳。(2)在校內張貼海報進行宣傳。
初賽
時間:10月1號―12月1號
方式:在網上提交參賽作品,網上互評
決賽
時間:12月14日
方式:(1)由入圍選手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任課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對初賽作品進行修改指導,在決賽時進行展示比拼。(2)邀請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團,對展示作品進行點評。
5.作品形式及要求。(1)作品題材不限,要求主題明確,內容積極向上。(2)要求作品為原創,不得抄襲、套改。(3)要求形式活潑,色彩豐富,素材最好為原創性。(4)提交作品以學號命名,于12月1日前上傳。
6.評分規則。(1)充分展示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2)注重創意和感染力。
7.獎項設置。本次大賽共設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四名,三等獎八名。
(二)“以賽促建”實踐總結和反思
本次大賽是在大一的上學期舉辦,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時間相吻合,任課教師和大一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大賽中來。任課教師之間增加了交流,改進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學生中形成了比作品、比創新的競爭氛圍,通過大賽,學生將計算機基礎知識學以致用,創造出具有創新性的作品,通過對其他同學作品的評閱中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網上互評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確保了評價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實踐證明,“你做我看”創新設計大賽的方式,此次“你做我看”創新設計大賽全體大一學習計算機基礎的學生都參與了,參與面廣,對所有參賽者的創新創業能力都有促進作用,促進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增強了學生計算機基礎實踐應用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相結合,規范和完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其中。
四、搭建實踐平臺
開放創新實驗室,配備高性能的計算機及相關軟件和網絡設備,為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計算機大賽提供準備場所,并配備實驗管理人員和專業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服務。
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組建大學生計算機服務公司,讓學生參與到企業的運作中。將學校的部分與計算機相關的業務外包,如精品課程網站建設、計算機設備維護、校園標識系統的設計制作等,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信息化建設中來。
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外的實訓基地,增加綜合設計類的實驗項目,由企業選派技術人員到學校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真實的項目中來,讓學生具備具體的工作崗位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偉銘,黎春燕,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3,(6):46-51.
[2]王曉勇,方躍峰,等.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7):39-42.
[3]楊建磊.關于我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2.
[4]鄒顯春,張小莉等.基于網絡環境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分類分層次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6):213-219.
[5]鐘琦,武志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26-33.
[6]鄭莉.培養計算思維,篤行創新實踐――清華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改革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3,(8):106-108.
[7]常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創新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大學,2008.
[8]歐小松,劉洪宇等.創新教育學[M].長沙:長沙中南工大學出版社,2001:9.
篇2
關鍵詞:研究生教學;實踐教學;故障診斷;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I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0-0135-02
一、引言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汽車故障診斷主要由專業的維修工程師借助專業設備來完成,靠維修工程師的豐富經驗來實現準確的故障診斷,認為理論基礎不深。其實不然,隨著汽車技術的日益發展,其整體結構已經形成了一個集機械、液壓、電器與電子控制于一體的綜合體,診斷技術也逐漸從傳統的人工經驗模式向智能化儀器方向發展。《汽車故障診斷學》被許多高校列為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專業課。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理論講授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根據研究生教學培養的要求,在專業課學習時,應注重理論學習、文獻閱讀、工程實踐、歸納總結等環節的提高,筆者結合自己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時經歷的美國高校研究生專業課學習中課堂教學、文獻閱讀、工程實踐等幾個環節,結合美國高校在工科研究生專業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提出在《汽車故障診斷學》的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幾個改進點,并應用于實際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學改進方法
改進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在完成基本的理論教學的同時設置專業文獻閱讀、工程實踐與課程設計、總結報告撰寫等環節,每個環節要求學員認真閱讀資料、嚴密組織實驗、詳細分析實驗數據、撰寫總結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報告,課終按正式論文格式撰寫學術論文,并以各環節的打分來綜合評定最終課程成績。
1.基本課堂教學。《汽車故障診斷學》的教學內容涉及了工程數學、可靠性理論、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在課堂教學中,除了介紹基本的概念、診斷參數的獲取、特征信號分析、狀態識別方法外,還需要給研究生灌輸本領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方法,如小波分析、神經網絡診斷原理、模糊診斷與模糊神經網絡、專家系統診斷原理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在講解時以筆者從事汽車故障診斷方面的科研項目為牽引。
采用這種方式可以讓學員進一步了解本課程學習內容與工程活動的密切關系,并結合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展開聯想,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2.文獻閱讀。文獻閱讀是研究生學習期間的一個重要的環節,為提高學員的學術能力,在課程教學中引入文獻閱讀模塊。多年來有一些重要的學術期刊,如國內期刊《振動、測試與診斷》、《振動工程學報》等,國際期刊《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ock and Vibration》等,這些期刊為本環節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具體做法是課前搜集本領域的最新研究論文,布置給學員帶著問題去閱讀這些論文,進行歸納總結,提出存在的問題,最后總結形成報告,在課堂上做口頭報告,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這樣既鍛煉了學員的文獻閱讀、分析歸納、口頭演講的能力,也使學員對投稿期刊有所了解,對于研究生學習有著重要幫助。
3.工程實踐與課程設計。工程實踐是專業課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對于《汽車故障診斷學》這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環節中,合理設計工程實踐過程、確定課程設計題目是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結合知識點設計工程實踐內容,如以“柴油發動機故障信號采集與分析”為題設計工程實踐內容,如表1所示,明確了實驗對象和實驗工具,涉及內容涵蓋了故障診斷研究必須經歷的信號采集、特征提取、模式識別等內容,并對實驗過程提出了具體要求。
完成實驗后,要求學員寫出實驗報告,對數據處理與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并在課堂上向其他同學進行口頭匯報,分享實驗過程的心得與體會,通過交流,使學員能充分掌握實驗中的細節問題,形成完整的實驗報告,給出合理的數據計算結果,熟悉相關知識點。
4.課終論文。在完成專業課的課程教學后,需要學員根據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的學習,撰寫學術論文,該部分的要求應緊密結合教學的知識點,依據實驗中采集的數據,也可以根據論文題目的需要,引導學員自主完成需要補充的數據,為論文撰寫提供支撐。具體實施時采用教師命題、學員自主組合選擇的方式來開展,表2列出了最近一期教學中布置的論文題目與完成人員。
5.成績評定。課程考核根據各教學環節的學習情況給出綜合評定。在課程學習之初,對各環節成績的比例、評定方式給出明確說明,在每個環節完成后按照評定標準進行嚴格打分,最終根據各環節的打分計算本課程的成績。具體成績組成與標準如表3所示。
三、結論
在《汽車故障診斷學》中進行教學改革,引入文獻閱讀、工程實踐、論文撰寫等環節,使學員在學習本課程基本知識點的同時,還鍛煉了文獻理解、歸納總結、動手實驗、語言表達、綜合分析等能力,通過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學員普遍反映本課程的學習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對自主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有較大提高。
參考文獻:
[1]肖云魁.汽車故障診斷學[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鄭妮娜,楊溥,李英民.美國工科研究生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方法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5,(3):66-69.
[3]李政民卿,王黎娜,陸鳳霞,等.美國基礎教育給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的啟示[J].大學教育,2014,(11):22-23.
[4]蘇紹Z,王躍科.工科研究生實驗教學精品課程建設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29):183-184.
[5]常瑞,陳文智,郭玉東,職玉峰.面向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EPI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6,(3):71-7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under New Situation
ZENG Rui-li,MEI Jian-min,ZHAO Hui-min,SHEN Hong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篇3
關鍵詞:頂崗實習 網絡 平臺
頂崗實習是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一門重要的課程,是在真實職業環境下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為加強高校畢業生頂崗實習的管理工作,確保頂崗實習的質量和效果,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和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建立了與之配套的“頂崗實習網絡管理平臺”(網址為:chinahuman.省略/)。我們探索制定了如下工作要求,并切實做到,工作落實、監控有力、效果顯著。
1.專業帶頭人修訂《頂崗實習》課程標準。《頂崗實習》課程標準是學生完成頂崗實習工作的指導性教學文件,是確定學生實習崗位、明確工作職責、順利完成實習的重要指導資料。《頂崗實習》課程標準一定要明確本專業頂崗實習的實習目標、主要崗位、崗位職責、崗位要求、注意事項等。學院教務處負責至頂崗實習網絡管理平臺,供學生和企業指導教師參考。
2.各系落實學生頂崗實習單位。請各系落實畢業生頂崗實習單位,確保學生即可到實習單位進行實習。頂崗實習單位可以是學生的預就業單位,也可以是各系集中或分散安排的其它單位,但頂崗實習的崗位,要符合《頂崗實習》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原則上要求學生的實習崗位要與專業培養目標相對應。
3.各系確定頂崗實習管理教師。請各系根據各專業培養目標及要求,確定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教師,并由教務秘書登錄頂崗實習網絡管理平臺,將相關學生分配至管理教師名下,在管理教師和學生間建立對應關系,每位管理教師指導的學生不超過15人。為加強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技術指導,原則上要求管理教師為相應專業的專業課教師,以指導學生的專業技術。
4.學生填寫頂崗實習登記表。為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考核,注重對實習的過程進行監控、指導和管理,學院要求頂崗實習學生在開始頂崗實習工作之前登錄該管理系統,認真、如實填寫頂崗實習登記表。如在頂崗實習期間,實習單位或崗位發生變化,請及時在網上更新。
5.學生每兩周提交一次“技術小結”。學院要求學生每兩周一次通過網絡向學校管理教師提交“技術小結”,將頂崗實習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工作過程(流程)、與所學專業知識的關系、主要收獲、對改進工作的建議等信息提交給管理教師,請同學們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錯過時間系統將自動關閉。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累計2次未提交技術小結,頂崗實習成績考核為不合格。
學院要求學生在撰寫技術小結和總結報告時,一定要結合崗位工作和專業實踐,突出知識運用和技能訓練的“技術”特色,將工藝流程、設備運用、技術手段、基本工具、調整測試、質量控制、安全防范等寫入技術小結。
6.教師點評和指導技術小結。管理教師肩負著管理與指導的工作職責,要經常與學生保持聯系,并對學生撰寫的技術小結進行點評和指導,解答學生在頂崗實習工作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管理教師的點評和指導要認真、負責和細致,一是體現在教師的點評和指導一定要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有幫助、有價值、有意義;二是要細致到學生的“技術報告”中的錯別字、錯誤排版格式等均應指出,并要求學生予以更正。
7.撰寫頂崗實習技術總結報告。學生在頂崗實習結束前,要按照學院統一的格式和內容要求撰寫《頂崗實習技術總結報告》,具體要求可在網站下載。
8.組織頂崗實習答辯與成績評定。在組織評閱學生的《頂崗實習技術總結報告》后,要求各系原則上統一組織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答辯。
(1)對在省內實習的學生,應統一安排時間,要求學生回校參加各專業組織的頂崗實習答辯。
(2)對在省外實習的學生,可視學生人數及集中程度進行靈活的工作安排:有較多學生在同一企業實習的(參考人數在10人以上),各系要統一安排教師前往企業組織答辯;有較多學生在某一區域內分散實習的(參考人數在15人以上),各系可選擇學生相對集中地(擇一中間地,其它各地與之往返車程不超過半天)組織答辯。
(3)對在外地組織的答辯,考慮學生可能屬于校內的不同專業和系部,答辯組可以由不同系部、不同專業的教師共同構成。
(4)未參加答辯的學生,其頂崗實習成績原則上最高為“良好”。
篇4
[關鍵詞]專業課程設計 光電通信 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TN29
一、引言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我國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能綜合應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敏銳的觀察力等都是能力的具體體現。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而注重從“應用型”向“設計型”人才培養的轉變,已成為各大高校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專業課程設計屬于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其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對前期理論與實踐教學效果的檢驗[1-3]。為實現“設計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程設計中同樣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創新思維引導。
“信息工程(光電通信)”專業是本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新發展的本科專業方向之一,其相對應的教學體系還處于不斷探索與發展的階段。目前,專業課程設計安排在大四秋季學期,共3周時間。在過去幾年,專業課程設計都采用“信息工程”大專業統一進行的模式,內容一般包括4次講課、5個基本實驗和1個完整的專題設計。其目標是通過幾個基本實驗使學生了解典型的電路或系統結構、分析方法和設計實現方法;通過專題設計是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專業知識、EDA設計工具、新器件、新方法解決專業問題。因此,本專業過去的課程設計采用了傳統的組織模式,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專業課程設計的內容也沒有體現“光電通信”專業的特點。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對本專業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并根據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結構,設置具有“光電通信”專業特點的課程設計題目,使學生能應用現有理論知識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在設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為畢業設計及以后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奠定基礎。
二、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
為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得知識,平時的課堂教學大多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式獲取知識的模式。專業課程設計的教學不同于平時的課堂教學,應采用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方式。借鑒校內外其它專業課程設計的組織模式,并結合本校“光電通信”專業現有的教學體系結構,將本專業的課程設計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驗收階段[4]。
1)準備階段。指導教師以加深基礎知識、增強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和提高創新研究能力為主線,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根據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結構,設置課程設計題目,在此過程中盡量做到以下幾點:①設計內容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②在突出本專業課程重點內容的基礎上所覆蓋的知識面盡可能廣;③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④難易適中,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針對設計內容中學生還未學到的理論,安排理論輔導課。
學生根據大綱提供的課程設計選題范圍,并結合個人愛好及特長確定題目,為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工作量,需限制每個題目的選擇人數。題目選定之后,組織小組內討論,明確個人分工。
2)實施階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組內討論,運用所學知識對選定的題目進行分析、設計,完成設計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明確設計任務與要求;②提出設計方案,給出總體原理框圖;③對所選方案進行理論分析、仿真或實驗;④討論設計結果的可行性。
在此環節,教師進行啟發與引導,只講解難點,充分尊重學生的設計思想,并在中期檢查每組設計的進展情況,及時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原理錯誤及設計缺陷,對于細節上的小錯誤,可以由學生自己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和修改。
3)驗收階段。學生進行總結,完成課程設計報告并進行結果演示與答辯。教師根據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的總體表現、書面總結報告、設計結果演示及答辯情況評定最后的成績。
在上述三個階段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任務在于抓住關鍵環節組織教學,將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研究式教學融會其中,給學生最大的發揮空間,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啟發其創造性思維,培養其綜合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三、課程設計的實踐
按照上述課程設計的組織模式,本專業的課程設計已完成了三次實踐。下面分階段總結實踐情況。
1)在準備階段,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并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設置了9個專業課程設計題目,如表1所示。表中的設計內容以光通信及光信息處理中常用的光器件設計和光學成像原理應用為主,其中包括4個應用型和5個設計型題目,具體內容稍有難易差別,學生根據自己的專長和基礎水平,選擇相應的設計題目,每個設計題目由3名學生分工完成。此外,根據學生當前還缺少的專業知識,相應地安排了6學時的理論課及2學時的答疑時間。
2)在實施階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和組內討論完成設計內容,在中期檢查中,每個學生進行階段總結,匯報設計任務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提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學生進一步查閱文獻資料,完成設計任務。
3)在驗收階段,學生總結課程設計內容,撰寫報告,并進行結果演示和現場答辯。最后考核包括了平時表現、書面報告及答辯三部分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20%、60%和20%。這樣的考核方式將評價標準分解在了學生課程設計的三個階段中,因而可以比較全面、公正地反映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情況。
四、實踐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從最后的考核結果來看,80%以上的學生態度認真,能主動找老師答疑;每組都實現了課程設計的內容,有的組還進行了擴展;有半數以上的學生總結了自己在課程設計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收獲體會,還有學生指出了當前結果的不完善之處。同時,也存在個別學生自己不做,抄襲別人的情況。另外,在課程設計總結報告中要求對結果進行討論,但從報告及最終答辯情況看,學生對設計結果,主要是結果曲線的討論很少,大部分學生只是單純得完成了設計任務,對結果所反映的物理意義及應用價值理解較淺。綜合評定后有60%的學生成績為“良好”以上,也有不到10%的學生為“及格”。
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今后還需進一步啟發學生多查閱文獻,了解每個設計題目的實際應用方向,使學生能體會到學有所用,認識到專業課程設計的重要性,盡可能消除個別學生完全不動手的情況,讓每組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程設計中來。
五、學生的體會
學生在書面總結報告中這樣寫道:“雖然在設計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在一開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但是在不斷地停滯不前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大腦得到充實,知識得到豐富,思維更加敏銳,總之是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認識到理論方面的知識也是比較有趣的,結合以往學到的一些知識,比較順利地解決了課設中遇到的問題,更加激發起了我學習的熱情。”
“對于知識,需要經常回顧,否則再熟悉的技術也會變得非常陌生。”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也鍛煉了我程序編寫的能力。同時,小組的同學,相互協助,各司其職,也是我們能順利完成這個設計題目的重要原因。”
從這些切身的體會可以看出,學生對本專業課程設計的積極性比較高,在專業知識應用與設計能力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并對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更高的認識。
六、結束語
專業課程設計是學生大學教育期間各階段所學知識回顧和提高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結合本校“光電通信”專業的教學體系現狀,我們對本專業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改革與實踐。在實踐中注重從“應用型”向“設計型”人才培養的轉變,盡可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課程設計的選題、查閱文獻、任務分工,到設計內容的實現、調試與總結答辯,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還需不斷探討本專業課程設計的內容和組織模式,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創新設計的能力。
基金項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立項項目
[參考文獻]
[1]胡兵.信息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28(2): 28-30.
[2]鄒道生,黃光華.獨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6): 89-91.
[3]王少剛.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J].中國大學教學, 2007(8): 23-25.
篇5
關鍵詞:“教、學、議、做、考”一體化;建構主義;研究性教學;啟發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239-02
一、建構主義教學觀的含義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是由瑞士學者讓·皮亞杰最早提出來的。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由于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得到了當代最新信息技術成果的強有力支持,這就使建構主義理論日益與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普遍地結合起來,從而成為國內外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議、做、考” 一體化模式的內涵
“教、學、議、做、考” 一體化模式是課題組在文獻分析各種建構主義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出的適應管理類課程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見圖1)。
該模式的內涵如下:“教”不僅指基本理論的傳授,還包括教師設置學習目標和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修正下主動設置學習目標,利用多種媒體在課堂、網絡、企業主動學習;“議”指教學要素中的會話、討論、互動,是師生共同確立教學目標,或老師對學生的有效傳遞知識點,亦是學生通過學習小組、案例、討論等方式進行團體學習的表現;“做”是指學生在合理的教學情景中,通過教學游戲、情景模擬、實驗、實訓、企業實習等方式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考”一方面體現在“重素質及能力的過程考”—— 在整個學期,學生在以老師“教”引導下的“考”、“學”、“議”、“做”的學習過程表現,“考”另一方面體現在“重理論及應用的效果考”——以期末閉卷考試及課程設計為載體實施。
“一體化”主要指在教學手段上,實現“教”、“學”、“議”、“做”、“考”各環節的“一體化”,此外,還包括在教學目標上,實現知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價值使命 “一體化”;在培養載體上,實現課堂、網絡、企業的“一體化”;在教學環節中,實現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實踐環節、考核、教學效果評價各環節的“一體化”。
三、“教、學、議、做、考”教學實施、教學方法
(一)“教、學、議、做、考”一體化教學實施及方法
“教”:課上理論教學,講解管理類課程的基本概念、理論、方法、技術、規律。課上理論教學方法可包含講授法、理論教學后,給學生提出案例、問題或其他方式設計情景,由學生課后通過小組的方式共同學習,教師通過QQ群等方式與學生進行課后的溝通與互動,幫助“議”過程中要進行主題發言的小組完善發言內容,各發言小組通過QQ群在上課前就和全班同學共享發言的簡要內容。
“學”:課后學生自學。課后學生自學實施的媒介為網絡教學資源庫、教學光盤、教學網站。開課伊始,教師給學生一份教學光盤,學生拷到自己電腦。
“議”:在“議”的過程中,由教師引導進行案例分析、提問交流、主題發言等內容。同時,每次“議”的環節的實施要做好發言學生的貢獻的評價及成績記錄,若個別議題在課堂未進行充分的展開或有延伸的,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后再作總結報告,共享到QQ群中,教師還要再對報告作點評,總之,“議”的環節要進行“過程考”的實施。
“做”:以《物流學》課程為例,通過到企業進行參觀、實習提高學生對物流設備及實際運作的體驗,在通過課程試驗等方式實現學生對各物流環節的理解;通過課程設計等實訓環節鍛煉學生將所學理論在實際中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考”:考一般以學生的實驗報告、總結報告、試驗結果、課程設計報告來進行“過程考”及“結果考”。
(二)“教、學、議、做、考”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在老師指導下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獨立性、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為指導思想,學生完全通過自己的學習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研究性教學方法,實際上是一種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諸如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等,都是利用來自實踐或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案例或問題進行類似研究的訓練。在研究性教學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問題,問題的設計、提煉、概括、表達以及它的形式,是影響研究性教學的關鍵。研究性教學具有開放性、問題性、過程性、自主性等特點,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說,研究性教學是使學生的主動性發揮最大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
[2] 張春莉.從建構主義觀點論課堂教學評價[J].教育研究,2002,(7).
[3] 高文,徐斌艷.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Management Courses "teaching,learning,discussion,doing,testing" integration
LI Wei-wei,ZHAO Hong-mei,WANG Chun-me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篇6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對財務會計人員的稅法知識和納稅實務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中高端納稅服務業務和從業人員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傳統的稅務課程教學方式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改革與創新。作為一名高校會計系稅務教師,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享高校稅務課程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二、稅務課程的改革目標
稅務課程教學改革應該以培養具備稅務專業知識和實務能力的應用型財會人才為目標,通過模擬實務讓學生理解稅務知識的同時并掌握必要的實務技巧。就目前而言,學生對稅收理論知識學習普遍缺乏興趣,但是對稅收實務操作和案例研究卻有較濃厚的興趣。因此,稅務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應該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果。
為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課程改革可以推行“知識探究―案例分析―實踐運用”三位一體的改革方案,將理論教學與實務模擬有機融合,銜接課程間的知識和觀點,提高本專業稅務課程的綜合化程度,把專業知識、實務處理技巧充實到教學內容當中。
三、稅務課程改革方案設計
上述方案的實施需要從“理論探究―案例分析―實踐運用”三方面展開,以稅收類課程為改革載體,改變傳統“知識講授型”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研究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主體,實現教學資源的高度整合和創新運用。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
1.以案例導學解釋理論知識
為了讓學生理解稅務理論知識的客觀真實性和實踐性,明確學習目的。教師必須在課前案例,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從而提高理論學習的效率。教師則結合案例深入淺出地解釋案例所涵蓋的稅務知識,比如稅種的屬性特點以及征納關系等等,讓學生了解客觀事實同時厘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為后續的案例分析教學和實務模擬奠定理論基礎。
2.通過案例教學聯系理論與實踐
在這一環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獨立自主地深入探索,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學習的內容包括:案例研讀、資料收集、方案籌劃等。然后,教師再根據小組展示的成果按照具體標準進行評價,同時讓小組互相提問相互評價,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3.運用模擬軟件檢驗案例分析結果
結合以上環節的研究學習成果,師生運用學院配置的“稅務模擬”軟件進行稅務登記、稅種鑒定、納稅人身份認定、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申報等等方面實務模擬操作。作為本次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這一環節為師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更好地模擬稅收征納關系以及實務環境,本方案在這一階段對師生進行角色分工(具體關系如下圖所示)。教師在這一環節主要負責學生管理、教學資源管理、系統維護。扮演稅局端的學生角色需要模擬兩卡發行,發票發售及發票收回等操作,而扮演企業端的學生角色則需要按照具體要求完成開票,納稅申報等操作。
課程結束之后,教師會組織學生通過討論等形式,交流總結在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將自己對企業稅務實務的理解和感受撰寫成課程總結報告,最后由指導老師對學生成績作出綜合評價和建議,并將相關經驗和成果轉化為詳盡的評估報告。
四、稅務課程改革方案的適用延伸
篇7
關鍵詞:軟件開發;能力培養;案例教學
當前計算機專業或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存在著學用脫節、實際開發能力偏弱等問題。盡管很多高校計算機專業、軟件工程專業在軟件方面的課程體系上是將整個學科專業的知識按一定順序和層次分解,使得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和掌握知識,這無疑是行之有效的。但掌握了軟件開發領域的知識,并不意味著同時具備了軟件開發的能力。事實上,學生雖然接受了系統的軟件開發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軟件開發技術應用的訓練,但軟件開發能力低下的情況還相當普遍。要從軟件開發的“菜鳥”,成長為軟件開發的高手,或者稱之為“高級藍領”,必須通過長期的歷練,沒有捷徑。但好的教學案例和人才培養模式,對促進軟件人才的成長和開發能力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1]。
1軟件開發人員能力要求
由于軟件開發是一項技術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因此,企業對軟件開發人員能力的要求也是綜合性的[2]。按照教育部對軟件學院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和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3],軟件學院的學生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既要能將用戶的需求映射到良好的軟件體系結構,在進行應用軟件總體設計時有大思路和大局觀,也要能運用現代軟件設計方法和編程技術在進行詳細設計時關注細節,實現高質量的軟件;在考慮軟件實際應用時,既要支持國際化及本地化的應用要求,也要支持軟件及運行平臺升級、操作系統遷
移的應用要求;在技術應用能力上,既要對使用的編程語言和開發環境有很好的把握,也要能綜合運用前期所學的操作系統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編程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專門技術;在軟件工程素質上,既要具有軟件工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交流和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上述這些就是現代IT企業對軟件開發人員的能力要求。
2案例實踐教學對軟件人才培養的意義
案例實踐教學對軟件人才培養具有以下優勢:
1) 學生通過案例學習不僅對理解和掌握計算機軟件的抽象概念及原理十分有用,而且對學習先進的軟件編程方法、使用先進的軟件開發技術、提高自身的軟件開發能力大有益處。
2) 學生通過對案例代碼的閱讀分析,可以使一些一知半解的概念突然變得清晰易懂,使一些久思不解的問題變得豁然開朗。
3) 通過案例學習,學生能夠零距離接觸到軟件高手,深深為他們巧妙的方法、過硬的技術、認真細致的精神、追求完美的態度所折服。
3實踐教學案例的設計
案例設計的內容、質量以及案例教學的水平是案例實踐教學的基礎,是案例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
作者簡介:蔡建平,男,教授,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嵌入式軟件測試和數字媒體技術。
3.1案例設計要求
設計支持軟件開發能力,特別是綜合開發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案例是許多高校計算機軟件類專業教學面臨的問題。
首先,這樣的案例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涉及到他們前期所學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各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如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編程、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數據庫、網絡通信、圖形圖像處理、人機交互、軟件體系結構,等等;另外,要幫助這些學生在通過案例學習后,建立起軟件開發的大思路或大局觀,對軟件的質量要求(特別是可靠性要求)、維護要求(特別是軟件功能擴充及升級要求)有很清晰地了解,并能夠反映到軟件的設計和實現上。最后,學生學習完案例后,要了解支持軟件跨地域、跨平臺和跨時間的應用需求,并掌握保證這些需求得以實現的相關技術,如軟件的國際化和本地化、軟件及平臺的升級、平臺移植或系統遷移等技術。
在案例設計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案例能夠在各高校無障礙地推廣,不要因為經費、實驗環境等問題使案例設計成果沒有應用價值。因此,案例設計要求全部使用開源代碼或開源技術。事實上,開源軟件的使用,不僅有利于通過免費的開源軟件大大降低搭建實驗環境所需的條件,使學生能夠零距離地學習優秀軟件,全面提升自身的軟件開發能力和軟件開發素質,而且學生可以根據專業興趣或學時安排,有選擇地對其中的軟件和技術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專門的研究,形成自身的技術特長和研究方向。
案例設計中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所選擇的案例不要涉及很深的領域專業知識,又是人們感興趣、經常接觸到的東西,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希望案例涉及多種計算機軟件開發的主流技術,如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技術、客戶/服務器技術、多線程技術、網絡編程技術、數據庫技術、圖形學、GUI等眾多軟件技術;最后,希望所設計的案例是綜合性的應用軟件,以適合學生綜合開發能力的訓練。
3.2案例詳細設計
基于上述的案例設計要求,以及早期項目的研發經歷,我們選擇股票軟件作為軟件綜合開發實踐教學的案例。首先,股票軟件不涉及很深的領域專業知識,又是現代社會人們非常關注、感興趣、且有可能經常接觸或身陷其中的事物,學生容易入門和感興趣;另一方面,這類軟件其工作模式主要是客戶/服務器的工作模式,涉及到面向對象編程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圖形技術、用戶界面技術以及數據結構與算法等眾多軟件技術,其綜合性很強,對學生綜合開發能力的訓練非常合適;最后,我們所選擇的股票軟件Stock-0.0.9是一個早期的開源股票軟件,它是一個股票軟件的雛形,易于學生學習和完善,包括做第二次開發。將該軟件作為案例進行實踐教學可讓學生接觸和應用如下開源技術:
1)Linux操作系統及虛擬機技術;
2)GCC程序設計技術(包括編譯技術、調試技術及集成開發技術等);
3)MySQL數據庫應用技術(基于C/C++應用編程接口API的MySQL數據庫開發技術);
4) 基于套接字編程的網絡通信技術(支持TCP/IP協議的開源liptcp++庫的應用);
5) 基于Gtk+的界面設計技術(應用Glade支持界面的設計及應用框架的生成);
6) 股票軟件的結構化程序設計及面向對象編程技術等。
在對Stock-0.0.9進行編譯生成可執行目標代碼并建立其運行環境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和了解到程序設計的強類型機制、可靠性編程思想、軟件構造方法、C/S工作模式實現手段、開發環境及應用環境升級對策、軟件國際化及本地化應用要素、操作系統遷移或移植問題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真正掌握基于復雜圖形用戶界面的大型應用軟件開發的方法和技術,理解現代軟件開發方法學和現代程序設計思想,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
4案例教學實踐及成果
4.1實踐情況
軟件學院針對教育部對軟件學院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高要求和軟件工程碩士復合型工程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學院學生(特別是非在職的工程碩士研究生)綜合性實踐能力太弱等實際情況,經充分論證,確定了提升學生軟件綜合開發能力的培養目標,分別于2006年下半年在學院為本科生開設了“界面設計”課程,為軟件工程碩士開設了“高級軟件編程技術”課程。這兩門選用同樣案例,講授了10多次,受益學生達800多人。在這期間,課程的教學案例和實踐資源也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
4.2實踐成果――教材建設
學院考慮到案例實踐教學的效果以及教學案例和實踐資源的成熟與完整,決定將案例和課程資源進行總結與提升,出版與之配套的實踐教材,推廣相關的實踐教學經驗,讓國內高等學校計算機和軟件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從中受益。學校對此工作提供了經費支持,同時在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下,完成了《軟件綜合開發案例教程――Linux、GCC、MySQL、Socket、Gtk+與開源軟件》的編寫工作,該教材已于2011年2月出版發行。
1) 教材的主要內容。
除了有大量篇幅講述計算機應用的主要開源技術外(如Linux操作系統、GCC編程語言、網絡Socket編程通信、MySQL數據庫管理、Gtk+界面設計),特別通過實際案例――Stock股票軟件將這些技術融會貫通在一起,并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對軟件體系結構、應用軟件開發模式、軟件的國際化與本地化,軟件開發和應用環境升級方法以及平臺移植技術等充分地介紹和實例說明,以此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可以說這是一本集各種主要的計算機開源技術應用于一體的軟件綜合開發實踐教材。
2) 教材的特色。
① 能夠滿足計算機、軟件工程及相近專業高年級學生在前期學習了程序設計、操作系統、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等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后,急需通過一個案例或一個項目來應用這些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術進行綜合性實驗或實踐,提高自身計算機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需求。
② 除了對主流的計算機開源技術做了詳細地介紹和舉例分析外,還特別地突出了計算機開源技術在實際股票軟件項目中的應用,很好地支持著案例驅動式的實踐教學。
③ 教材所涉及到的實驗教學資源相當豐富,覆蓋面相當廣,且全是開源軟件或開源工具,保證了國內許多院校在辦學條件不足,實驗教學經費有限,無法全方位引進商用軟件工具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開設出軟件綜合性開發的實踐課程。
總之,該教材作為案例實踐教材,自始至終強調和灌輸現代軟件開發方法學和現代程序設計思想,強調軟件綜合開發能力的培養。該教材所涵蓋的大量技術內容、實操案例及問題解決方案,如果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并能實際地用于軟件項目的開發,從軟件開發能力上說已達到一個高級藍領的要求了。
5案例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
北京工業大學軟件學院在學生軟件綜合開發能力培養上分別針對軟件工程本科專業的學生和軟件工程專業學位的學生開設了選擇同樣案例和教材的不同課程――“界面設計”和“高級軟件編程技術”。下面我們主要以本科生為例,介紹在“界面設計”課程中案例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或課程大綱。
5.1課程設計目的
學院在四年制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的教學計劃中,為大三的學生在第二學期安排了“界面設計”的課程,60學時,2學分,共15個實驗單元(每個單元4學時)。
“界面設計”課程是按照教育部對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培養工程化軟件實用人才的要求,以界面設計為立足點,對前期所學的主要計算機技術(如軟件開發、程序設計、網絡編程、數據庫應用等)進行綜合訓練。
要求學生在掌握界面設計的原則、方法和常用技術,掌握當前主流的開源界面開發工具Gtk+和開源界面設計工具Glade進行界面設計及實現等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案例――股票行情分析軟件,將計算機軟件開發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綜合在一起,開展實踐活動。
通過該實踐課程,除了使學生掌握界面設計的全部流程和技術,培養學生界面的設計能力外,可使學生接觸和學習基于復雜圖形用戶界面的大型軟件開發的方法和技術,了解Linux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程序設計、編譯應用、圖形界面、數據庫、網絡通信、軟件體系結構、應用軟件開發模式以及平臺移植等技術在實際軟件開發或應用項目中的具體應用,達到增強他們工程實踐能力的目的。
5.2課時安排
該課程設計以《軟件綜合開發案例教程》為實踐教材,其實踐教學方案主要是按照15個實驗單元并依據教材內容和知識單元組織進行制定的。
第1單元:對課程設計提要求,對Linux操作系統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安排學生進行Linux操作系統的實際應用,學會Linux虛擬機的安裝、配置和使用。
第2單元:對應用GCC進行軟件開發知識點進行講解,安排學生進行GCC開發應用實踐,學會編寫工程文件、用GCC編譯C/C++程序、調試程序、建立集成開發環境。
第3單元:對網絡通信及Socket編程知識點進行講解,安排學生進行網絡通信的Socket編程實踐,學會在libtcp++環境下建立客戶/服務器的工作模式。
第4單元:對MySQL數據庫應用知識點進行講解,安排學生進行MySQL應用的相關實踐,學會用MySQL C API進行數據庫應用的簡單開發。
第5單元:對Gtk+用于界面設計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安排學生進行Gtk+的界面設計實踐,學會用Gtk+和Glade進行簡單界面的開發。
第6單元:介紹股票交易的相關知識、股票軟件一般包含的內容和所涉及到的技術,安排學生學習和使用國內主流的股票軟件,學會股票軟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流程。
第7單元:對開源股票軟件Stock進行分析講解,并帶領學生將Stock源碼編譯成可執行的二進制碼,要求學生學會處理編譯和連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強類型問題。
第8單元:對應用軟件國際化和本地化相關知識和技術進行講解,對Stock軟件的Gtk+1.2界面實現方法進行分析,并帶領學生解決Stock軟件中文顯示問題,要求學生掌握在Gtk+的界面控件上和繪圖區中正確地顯示中文、英文及數字方法。
第9單元:對Stock軟件的數據庫應用編程、網絡通信編程等實現方法進行分析,帶領學生解決股票數據庫的建立、股票數據的導入等問題,要求學生掌握Stock軟件中用MySQL C API進行股票數據庫應用、用Socket進行網絡通信的開發技術。
第10單元:對Gtk+2.0特點進行講解,帶領學生解決Stock軟件從Gtk+1.2到Gtk+2.0升級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求學生掌握確保軟件能夠升級的軟件設計思想和問題解決方法。
第11單元:對在Windows上進行Gtk+應用程序設計的方法進行講解,帶領學生將Stock軟件從Linux上移植到Cygwin和MS VC上,并解決移植過程中的問題,要求學生掌握一般軟件移植的基本要點和基本方法。
第12單元―第13單元:學生按分工要求開展獨立實踐活動,并撰寫實踐報告。
第14單元―第15單元:學生按分工要求進行PPT的實踐匯報和實踐成果的演示。
5.3課程設計組織
課程設計以課題組形式開展,6人一組,每組必須完成6篇報告(Linux虛擬機使用總結報告、Linux下GCC編程總結報告、MySQL數據庫應用總結報告、基于TCP/IP的Socket編程總結報告、用Gtk+設計圖形用戶界面總結報告以及股票分析軟件實現技術總結報告),指定課題組長(完成報告6),課題組其他成員分別完成報告1~5,每人1個,不能重復。
課程設計以實踐為主,完成教材中所布置的實驗習題。作業以電子方式交付。
5.4課程設計考核
對每位學生,課程設計考核包括四部分:
1) 電子版課程設計報告(40分),對于報告其撰寫要求如下:
① 每個報告不少于1萬字(不能以圖表代文,論述為主);
② 報告的基礎是每章的實驗習題;
③ 報告可分4~5章(第一章概述,最后一章總結,其他章節自行組織);
④ 報告以教材為樣式進行排版;
⑤ 報告不要出現網上拷貝的痕跡,網上摘錄的要進行相應處理,嚴禁聊天用語、博客用語以及混亂的控制符和全角符號;
⑥ 圖表要清晰,重要的圖表要親自畫或截,不要拷貝。
2) 每位同學要準備總結報告的PPT匯報(10分鐘的匯報),匯報成績20分。
3) 每位同學要進行所選報告的成果演示,演示成績20分。
4) 考勤成績20分。考勤10次,每次2分,考勤缺席5次的無成績。
5.5基于案例的“界面設計”實踐教學效果
“界面設計”課程自2006年開設以來,學生普遍反映良好,口碑頗佳,軟件開發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最近,我們對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體會和感想進行了調查,學生普遍認為案例內容和實驗方案豐富、實用和生動,大大地開拓了他們的眼界。通過基于復雜圖形用戶界面的大型應用軟件開發方法和技術的學習和實踐,對現代軟件開發方法學和現代程序設計思想有了更進一步地理解,增強了軟件綜合開發和解決復雜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特別是對軟件開發有了大局觀,對軟件開發中軟件設計和高質量代碼編寫的重要性有了新認識,對優秀開源軟件和開源技術有了極大的興趣。下面是部分學生在課程設計實驗報告中對“界面設計”的案例教學談到的心得體會:
1) 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基本掌握了Linux虛擬機的使用,以及Linux下的GCC編程,應用軟件圖形用戶界面GUI的界面設計,網絡數據庫應用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并能進行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程序的開發,提高了應用C/S模式、管理數據庫數據等實際應用能力。由于平常主要都是理論課程,實踐機會比較少,大家組隊進行開發就更少了。通過此次實踐,我體驗到了團隊開發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合作開發,并大大提高了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工作學習增加了豐富的經驗。
2) 以前學習Linux時僅把它當作一種單純的操作系統,沒有在上面做開發,導致對Linux了解不多。經過半個學期基于Linux的股票案例學習后,我收獲頗多。我主動收集和閱讀了大量資料,并鍛煉了實際動手能力。我學到了如何在Linux環境下搭建開發環境、進行編程和開發,并對MySQL,GCC,Gtk+等開源軟件在Linux下的應用有了初步的認識,加深了對Linux下編程整體流程和工作細節的理解,知道了Linux下調試程序的方法,真正了解了程序在Linux下從編譯到運行以及排錯的全過程。
3) 這次課程設計我們的收獲非常多的,首先大家對于一款良好的軟件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功能和性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這對于我們以后在軟件開發乃至今后的工作都是有益處的。其次,這次復雜的課程設計鍛煉了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團隊合作、資料查找、學習、融會貫通以及查錯能力,等等。可以說對我們的綜合能力是一次極大的考驗。在整個工程的過程里,大家接觸了很多以前沒有觸及過的知識并對其有了較為深切的理解。最后,本次課程設計溝通了我們幾位同學之間的感情,在辛苦工作的同時,也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4) 我覺得這門課對我很有幫助,讓我學會了一個我以前不會也沒接觸過的有用的軟件,學會了如何使用Gtk+來進行圖形界面的設計。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課上聽老師對一些知識的講解,對Linux更加熟識了,對如何在Linux下安裝各種有用的軟件更加清楚。在課后我們組成小組,分工明確,每個人認真地負責自己的那部分的工作,查資料,學相關的知識,然后再給小組的每個組員講,使組內的成員對大家的工作都很熟識,這樣合作起來就更加的融洽,而且也可以互相討論和幫助。在這門課上學到了很多知識,也鍛煉了動手能力,最后作報告培養了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總之,我覺得這門課很有意義。
5)Stock股票軟件的成功運行讓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了信心。從最開始我們興致勃勃地組成一個小組,憧憬著成功的那一天開始,一路磕絆,直到今天我們看到一個完整的軟件,這里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有著我們為之付出的艱辛努力。這與我們小組成員的團結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負責編譯、調試和排錯的組員。課程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不但沒有將我們擊垮,而且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使得我們對許多知識又有了新的理解。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門自己動手的課程,它對提高我們的編程能力非常有幫助。
6) 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建立起一種堅持到底不放棄的精神。之前的我總是缺乏恒心,一旦進展不順即想放棄。這次強迫我接觸很多不會的新東西,而且時間上有限制,令我不得不一次次與失敗和不順打交道。在翻越這一道道“溝壑”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的毛躁在逐漸退去,變得越來越穩健。我想精神上的成長可能比知識的增多對我來說意義更大。
6結語
我校專家對這種模式的案例實踐教學給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計算機學院或軟件學院學生的軟件開發綜合能力培養一直是高等院校軟件人才培養的一個“短板”,一直缺少好的實踐教學方案、好的實踐教學案例和好的實踐教學教材。因此,軟件開發綜合能力培養的案例教學在傳統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做了很有意義的探索和實踐,其成果顯著、資源完整,具有很好的推廣和普及基礎。學校為了強化該項成果在軟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力培養上的轉化和推廣,將研究生的“高級軟件編程技術”課程列為學校重點建設的精品課程。因此,我們相信,隨著精品課程建設的深入開展,軟件開發綜合能力培養的案例教學基礎將進一步夯實,其成果將會進一步凝練、宣傳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蔡建平. 軟件綜合開發案例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序
[2] 陳紅霞,毛京一,滕月鵬. 計算機藍領到軟件藍領:高職軟件開發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10(1):135-137.
[3]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工作的通知[S]. 教高廳(2007)4號.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s Based on Case Teaching
CAI Jianping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篇8
1.一導轉。在大一的時候就實施本導制。轉專業。學院要堅持重點培養的教學思路,大一的學生學習的課程主要為英語、數學等以及基礎課程,還無法學習專業課程,為了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形成志存高遠,求取進步的的良好學風,學校可以通過長期醞釀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不斷發展本科生導師工作制。本導制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這項工作也是學院為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主要是充分的體現本導工作的有效作用,為學生的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實現個性化、全方面的發展。學院的本導制按照“1211”的計劃實施,本導要具體的指導學生在大學生的生活、專業方面的學習以及科研發展等一些方面。本導生一個月要寫一份學習匯報,其中包含的內容有這段時間學習上面的突破,生活方面的問題、科研方面的進步,然后上交給本導。本導沒兩個月向所在的系,上交本導工作表。各系本導之間每一個學期開展一次總結會議,并對這一學期自己的本導工作進行總結,將總結報告上交給學院教務辦。學院每年也要開展一次本導大會,對表現突出的本導和學生進行鼓勵和表彰。采用本導制加強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為學生的轉專業和大類分流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2.二專業的分流。大類招生一般在第一、第二學學期是不分專業的,開設的課程都是按照大類專業,從第三學期開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和發展方向在專業大類中進行專業選擇,然后學校再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志愿和興趣等,確定學生選擇學習的專業。專業分流主要依據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學生的成績。分流的重要依據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學生第一學期到第三學期教學計劃中的規定的必修課、限選課的平均學分績點進行合理的排序,將此作為學生對專業方向的選擇權,如果獲得校級及以上學科的相關獎勵或者是競賽得到過榮譽的學生在相同的排序下會有優先擇取的權利。其次就是學生自己的志愿,學校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滿足每個學生的志愿。最后就是有些專業和該專業的發展方向對學習的課程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學院要在學生填寫志愿表之前進行講解和公布,讓學生有所了解,為學生填寫志愿起到參考作用。
3.三專引。在大三就要開始進行專業方面的引導。結合大一本導制的基礎,在全院學生學習完基礎課程之后,學院在專業范圍內再次實施二次本導分配,要求每個學生都有相對應的指導老師,專業的指導專業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對現有問題的處理,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還要考慮到學院公共管理和城市經濟學科出現交叉的特點,培養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的能力。
篇9
關鍵詞:食品專業 實踐教學 綜合能力
食品科學與工程是一門多學科集合的邊緣學科,是以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為基礎,聯系農業和加工業的應用學科。本科生在基礎課教育的前提下,側重于專業基礎理論,如加工技術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等的教學,同時全面了解食品行業中的基本加工技術。由于學科覆蓋面大,涉及知識面廣,兩年的專業課學習很難使學生深入地掌握該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加工技術,因此,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
食品專業本科生的實踐教學內容分為:實驗課教學、實習(包括參觀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以往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多處于被動狀態,加上課程設置欠合理,致使教學效果不太突出。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通過多年實踐和參考中外院校的成功經驗,我認為通過以下途徑能更有效地增強實踐教學效果,達到強化實踐教學的目的。
一、實驗課教學
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為了改變以往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被動學習、應付實驗的現象,學校要減少驗證性實驗,多安排一些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由學生自己確定實驗方案和方法,獨立完成實驗。我們認為:可將現行先實驗后寫實驗報告的方法改為先寫設計報告后做實驗再寫實驗總結報告的方法。以往學生實驗,其預備實驗和實驗準備工作均由教師完成,采用這種方式,學生100%成功地完成了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很少出錯,無法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實驗報告為八股文式的,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學生課后不知道實驗課上做了些什么。實驗課性質和形式的改變,可使學生通過設計報告對實驗進行了解和思考,并通過思考和書面形式對實驗的目的、實驗準備到實驗后總結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較好地改變以往實驗的被動局面,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生產實踐教學,實習內容盡量與當前企業的生產、管理接軌,使專業技術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思維方式和綜合運用各方面知識解決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生產實習,讓學生熟悉典型生產線主要工序的工藝操作技能,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生產技術知識和經驗,驗證和發展已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安排食品專業學生的生產實習時,要做到在教師及工廠技術人員的共同指導下,讓學生投身食品工業生產實踐,對許多工藝技術問題深入現場作細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經過反復的實踐探索、體驗、學習和鍛煉,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實踐能力。
三、畢業實踐
“畢業實踐”教學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學生在教師及工程技術人員指導下,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生產實際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對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進行總結,這是從學校學習過渡到實際工作的關鍵性環節。只有通過畢業實踐,才能使畢業生勝任食品工業產品的開發、研制技術改造等工作,提高人才綜合素質。對于畢業實習,以往食品專業學生以收集畢業設計資料為目的,參觀相關企業。我們認為:現在應該針對就業形勢的改變,結合學生就業方向,在收集資料的同時,讓學生有一定的自由度,使他們可利用畢業實習的時間,到有就業意向的相關企業實習,根據實際情況跟班生產。這樣,既不影響學生畢業實習,又能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同時由于學生已有就業意向,因此產生的動力就使學生變得較為主動和積極,使畢業實習收到很好的效果。畢業論文(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一環,為此要注重指導教師素質的提高,并注重課題的選擇,學生也可自擬題目。課題須有一定難度和意義,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利用先進技術;可以采用學生選指導教師、指導教師選學生的雙向選擇方法,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度。要嚴格規范畢業實踐,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相結合,加強對畢業實踐的考核,充分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素養。
四、大力提倡學生課外參與教師科研活動或自選課題研究
讓學生參與科研工作,學生也可根據社會需求或自身需要主動申請進入實驗室工作。大部分學生對參與科研是抱有好奇和向往心理的,是想學習的,這是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好機會。學生直接進入高層次的研究過程中,更能理解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不足,理解學科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系,更重視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對課程學習、能力培養都有極大的好處。同時,還能改變學生懶散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態,使學生變得認真、積極和主動。只有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親自動手完成實驗所有的工作,才能使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科研工作,將所學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真正了解食品科學,為今后的就業確定方向。實踐證明,將上述四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可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
“第二課堂”的科技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了解最新的科技發展成果,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學校還可通過積極開展創業設計大賽,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和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并積極倡導實行導師制,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鼓勵學生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吸收優秀學生參加教師的課題,通過實際的科研工作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篇10
關鍵詞: 教學學術 高校教學管理 管理改革
新時代,當下社會已經成了以知識經濟為主的高層次人才競爭的新社會。因而,我國各大高校不僅背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還背負著培養高層次、高技術人才的使命。現階段,我國高校不斷對教學管理進行改革,是當下教育管理任務的核心之一。高校教學質量是衡量高校綜合發展的重要依據。不斷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就是要以科學化、規范化的教學管理為重要前提和基礎,從而不斷提升高校教學管理的高層次水平,最終實現教學管理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綜合人才。
一、教學學術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概念界定
(一)教學學術的概念。
教學學術的理論性概念,是由美國著名教學家之一博耶提出的。博耶認為,教學就應當以學術研究的視角進行研究與看待。教學工作除了包括高校教師對專業領域的研究、高校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外,還包括對高校教學的創造性研究發展。同時,高校教師將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成果,逐漸應用到高校教學活動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校教學與學術的可行性結合。教學學術活動的本質就可以描述為教與術的學術運動。
(二)高校教學管理體制的內涵。
高校教學管理主要是指高校為了進一步開展教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相對較為正常的教學秩序,而開展的高校教學管理。通常情況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就是高校行政管理機構通過教學管理的工作,運用合理、科學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管理的制度。因此,高校教學管理應以教學規律為前提,重視高校的現實情況,實現高校教學工作的高效運轉。教學學術視角下的高校教學管理,不僅可以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最終推動高校教學既好又快地發展。
二、高校教學管理學術性缺失的原因
(一)教學管理觀念落后。
長期以來,高校管理者對教學管理工作一直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高校管理者認為,高校的工作重點是科研,并且要長期以科研至上的理念作為高校的管理理念。在現實情況中,某些高校管理者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的重要性。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某些高校管理者不曾認為教學就是學術,更沒有意識到教學本身對于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性,導致高校教學管理存在一定的弊端。同時,部分管理者根本就不了解教學學術的思想,更不用提教學學術視角下的教學管理研究。
由于職稱方面與評估方面的導向作用,讓少數高校教師認為,研究相對來說較為高深的文章和發展文章,才是真正的學術。并且,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其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科研上,導致教學精力與科研研究相比較微乎其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高校教學研究不理想。雖說高校科研人員能夠在科研方面獲得很好的成績與成果,但對于高校教學來說卻不能像對待科研一樣,最終進一步影響我國高校的科學、合理發展。
(二)評價體系不合理。
在教學學術背景下,我國高校在管理過程中對于教師的評價都會以教師自身科研方面的成績和教學效果為重要評判依據。但在現實情況下,我國高校對于教師的評價依舊會以科研為主,對于教學效果方面只是做參考,并不能成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指標。某些高校教師對于教學工作任務不重視,無責任意識,這就嚴重影響了我國教學學術的合理、科學發展。
現階段,雖然我國高校教師已經逐漸采用教學學術,但由于某些高校缺乏教學學術的重要氛圍,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教師對教學學術的重要認識存在偏差。并且一些高校沒有及時為教師提供合理、科學的發展平臺,最終制約了我國高校教學學術的重要傳播。再加上一些高校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依舊存在不完善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傳統學術觀念,制約教師對教學的學術性體現。
一些高校教師開始工作之后,因為自身存在的學術觀念,將大部分精力投在科研方面。本質上,雖然教師可能會在科研方面獲取一定的成功,但在科研方面的成功并不一定決定在教學方面的成功。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沒有相對完善的培訓體系,忽視新教師入職后的培訓課程,使得新入職的高校教師不能及時、全面地快速掌握教育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師只能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并不能深層次地為學生進行講述,最終制約了高校教師的進一步發展。然而,據相關研究發現,一些教師并不愿意將自己的教學報告進行公開化展示,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師認為這是自身的知識產權不想外露。一些教師認為,教學報告是對自身的一系列方式的總結,并不愿意將教學報告公開化。高校教師對教學的認識與理解,直接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甚至水平。
(四)科研為主導的學術氛圍,導致一些管理者對教學不夠重視。
高校的教學氣氛尤其是教學學術的氛圍,對于高校教學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高校教學管理者一致認為,應該逐漸加大對教師的鼓勵與贊賞,更提高對高校教師的重視程度。并且,要經常組織高校教師參加教學研討會。與此同時,高校領導要不斷關注新的教育思想和及學術性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師的教W教育水平。綜上可以得知,教師不愿意將教學總結報告進行公開化展示,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的教學學術氛圍需進一步強化。因此,高校以科研為主導的學術氛圍,不僅會影響高校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校管理者對教學不重視。
三、教學學術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策略
(一)倡導“教學學術”管理理念。
行為是觀念的一種表現,觀念則是行為的一種靈魂。因而,要想將教學學術的理念逐漸運用到實踐中,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轉變高校諸多教師在思想上的認識,讓高校教師懂得教學學術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要想進一步落實高校教學理念,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改變教師對教學本職工作的認識
要想進一步改變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認識,就要讓高校教師認識到應逐漸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教學學術的地位,最終將教學與學術研究結合。
2.轉變高校管理人的認識
現階段在高校管理過程中,高校教學效果的評估標準主要是由行政管理人員制定的。在以往的評價標準中,如果高校只是重視教師的科研成果,那么高校的教學效果就會被忽略。逐漸轉變高校管理工作者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3.深化教學學術理念
在我國高校中,要想深化教學學術理念,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教學學術的宣傳工作,讓高校教師在工作過程中,以教學學術的理念不斷引導行為,最終主動且積極地投入教學中,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
(二)創建合理的學術評價制度體系。
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依靠于教師在認清教學學術的基礎上,通過發揮創造力,對高校教學工作進行有效評價。然而,要想改革學校對于教學評價的態度,就要以擴大學術評價范圍為主要前提,逐漸把教學學術納入新的評價體系,最終使得教學學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肯定,同樣使高校教師的教學創新等得到一定的認同。高校中教學學術應當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并將其合理分配,最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高校教學學術的特定和不確定性。現階段,部分高校還將教師的科研成果與論文的發表作為衡量的指標。然而,這種教師學術指標本就是不全面與相對較為客觀的,在一定程度上相對功利化。因此,在高校中創建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學術基礎上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1.提倡在實踐中反思教學學術
在我國高校中,高校教師應逐漸總結工作經驗,不斷增強科學性,逐漸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強化高校教學能力。由于影響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不斷對自身的工作進行總結,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最終提出對策。
一方面,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每日記錄工作日志的方式,對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認真的分析與進一步思考,從而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總結經驗,最終提升教學學術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優勢,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進一步引導學生懂得主動思考。除此之外,高校教師還應將教學備課c課后反思有效結合,及時總結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失誤與成功經驗,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規范高校教學管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化,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面臨的問題日益增加,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我國高校應順從時代的發展,將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以提高教學管理質量為重要標準。第一,高校可以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饋的渠道,制定合理、科學的學生信息制度,最終形成相對較為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第二,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應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出一條適合高校發展的道路。第三,高校應嚴格堅持以教學管理工作,為高校管理的改革創建相對民主的環境,進一步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我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得到一定的重視,才能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為高校服務,最終提高高校教學管理質量。
(四)營造基于教學學術的教學氛圍。
高校的教學氛圍,對于高校教師開展教學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學術的背景下,我國高校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教師的創造能力。
與此同時,教學工作應以遵循教育工作規律為前提,不斷提高我國高校的教學水平。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十分重要,營造基于教學學術的教學氛圍,對加強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王艷春.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創新探析[J].才智,2014(32):56-60.
[2]趙湘雯.淺談高校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的必然性[J].品牌,2015(04):22-23.
[3]馬亞平.教學學術視角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3):17-19.
[4]李恒,施群榮,徐新艷.教學學術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16):28-30.
- 上一篇: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 下一篇:醫院垃圾分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