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垃圾分類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20 16:25: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院垃圾分類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院垃圾分類制度

篇1

【摘要】 目的 加強普通病區的醫療垃圾收集管理,防止醫源性感染。方法 應用5S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5個經典步驟對醫療垃圾進行管理,完善醫療垃圾收集處理的制度、流程和職責,并由專人不定時檢查整改。結果 病區的醫療垃圾收集分類明確,容器選擇合理,處理及時到位,人人知曉收集流程,杜絕了因醫療垃圾而引起的院內感染。 結論 5S管理法能有效規范病區醫療垃圾的收集。

【關鍵詞】 醫療垃圾;普通病區;5S管理法

“5S”管理是日本企業的一種獨特管理方法,5S是5個日文的簡稱,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1]。醫療垃圾是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對醫療垃圾的有效管理是控制疾病擴散的重要環節和途徑[2]。醫院一大部分的醫療垃圾是在普通病區產生的,所以普通病區醫療垃圾的收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為此,我們醫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運用了5S管理法管理醫療垃圾的收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普通病區醫療垃圾收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各類醫療垃圾之間混放或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

生活垃圾是指:病人或醫務人員用過的生活廢棄物,如報紙、瓜皮果殼、紙巾、雜物等。醫療垃圾又可分為:感染性垃圾、損傷性垃圾、病理性垃圾、化學性垃圾、藥物性垃圾。由于臨床上部分醫務人員對垃圾分類概念不清或習慣不良等原因,經常會出現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混放的現象,嚴重違反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的醫療垃圾收集規范,存在安全隱患。

1.2 部分人員對醫療垃圾收集規范認識不夠

部分在職醫務人員、實習醫生或護士、保潔人員、配餐員、后勤人員等對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不熟悉,處理程序不了解,意識不強,無相關的獎罰制度,導致各類垃圾隨意丟棄、垃圾滿出桶外、垃圾無分類放置等不規范的現象。

1.3 各病區缺乏醫療垃圾收集的制度流程

1.3.1 垃圾無定量管理,經常會發現醫療垃圾過滿灑落地上,垃圾運送人員因各種原因無法及時下病區輸送垃圾,工作人員不知醫療垃圾在病區內的允許儲放時間,無法起監督提醒的作用。各類醫療垃圾無封口、無標簽、無分袋的現象屢屢出現。

1.3.2 病區內缺乏專人管理醫療垃圾,各類垃圾桶無定位放置,無明確的標識,無定時監督自查的措施,未定期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及考核,導致院感檢查均出現較多的問題,存在不安全現象。

2 5S管理法的實施

2.1 管理目標

病區內所有醫務人員包括在職臨床醫生護士、實習醫生或護士、保潔人員、配餐員、后勤人員等都要重視醫療垃圾帶來的危害,明確醫療垃圾分類,分清醫療垃圾儲存容器,正確收集醫療垃圾,人人知曉醫療垃圾收集制度及流程,杜絕院感發生。

2.2 實施前準備

首先成立科室5S活動管理小組,由院感護士擔任組長兼總負責人,全面監督管理科室醫療垃圾收集情況,再由全科人員參與,并召開動員大會,學習5S管理相關知識,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尤其是保潔人員也要參與。做到人人知曉“5S”,人人參與“5S”。

2.3 實施的內容和方法

(1)整理:對科內所有醫療垃圾產生區域進行一次徹底的整理,根據臨床各個空間的主要用途,將垃圾收集桶分為需要與不需要,將需要的垃圾收集桶留下,不需要的丟棄。嚴格按醫療垃圾的分類標準準備垃圾收集桶。通過整理,各個空間都非常干凈,無遺留死角,無不必要的垃圾桶。

(2)整頓:首先結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建立科室醫療垃圾收集管理制度及流程、獎懲制度,并上墻明示。將配置室、診療室及垃圾處置室等垃圾產生較多的區域列入重點管理區域,設專人管理,責任到人。以5S的“三定”原則,即“定點、定容、定量”,結合臨床實際操作的簡便性及不違反無菌原則的標準來確立垃圾桶的放置地點,結合垃圾的分類、垃圾的量,確定垃圾桶的種類及大小,分別標上標識,并嚴格按要求定量管理(要求垃圾桶滿2/3時需及時傾倒)。垃圾桶的種類可按顏色分為:黃色(感染性、損傷性、藥物性、病理性、化學性)、白色(一次性物品外包裝袋)、黑色(生活垃圾)、紅色(放射性垃圾)。

(3)清掃:責任人每天對各區域的垃圾收集情況進行不定期督查,將不規范的現象記錄或拍下照片,制作多媒體并加以點評或下達反饋意見書[3],每月匯總一次,月初晨會后進行全面反饋,并與個人考核掛鉤。

(4)清潔: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各班嚴格按照垃圾收集管理制度和流程執行,嚴格垃圾分類,保持各個區域環境整潔不留衛生死角。

(5)素養: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是5S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做到這一步,我們必須強調人人按制度行事,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在工作中養成盡職盡責的習慣[4]。在剛開始實施階段組長需增加督促檢查的力度和次數,檢查結果與個人考核成績掛鉤,對于不合理之處及時提出再大會討論整改,漸漸養成人人“形式化-行事化-習慣化”,達到人人“5S”的好習慣。

3 效果

通過對科室醫療垃圾收集管理進行5S管理法后,科室人員對醫療垃圾收集規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各類醫療垃圾分類明確,各個垃圾收集容器、放置地點符合院感要求,標識明確,各個區域環境亮麗,無衛生死角,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了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杜絕了因醫療垃圾而引起的院內感染。

4 討論

4.1 提高了全體醫務人員對醫療垃圾收集處理相關知識的認識 通過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學習,進一步明確了醫療垃圾收集處理工作的相關知識,人人知曉垃圾分類,標識明顯,徹底杜絕了垃圾混放現象。既提高了自我保護意識也降低了院感的發生率。

4.2 進一步完善了醫療垃圾處理相關制度及流程 在細化醫療垃圾處理制度及流程的過程中,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參與和討論,從而提高了醫務人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5]。

4.3 改善病區環境提升醫院的形象 實施5S管理后,病區的環境整潔、舒適,無衛生死角,無臭味,提升了病人及家屬對科室和整個醫院的印象,大大提高了醫院的信譽度,從而給醫院帶來了經濟效益。

4.4 提高了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 通過5S管理活動,醫務人員的責任心明顯增強,人人養成按規章制度行事、認真負責、相互監督的良好工作習慣,提高工作主動性,提升人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高玲,.5S管理法在手術間物品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08(2):97-98.

[2] 艾德梅,鞠建新,王穎.醫院醫療垃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1,34(4):38-38.

[3] 黃曉琴,汪玉霞,張林,等.“五常法”在潔凈手術室保潔維護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31-532

篇2

【關鍵詞】 傳染病醫院 醫院廢物 管理

醫療廢物是因醫用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傳播疾病。為控制醫院傳染病的流行,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及防止廢棄物流入社會造成危害,我們傳染病醫院根據衛生部《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及《醫療衛生機構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由院感科監督指導。指派專人管理,加強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儲存,運送,集中處置管理。

一 醫療廢物的分類

由于我院是傳染病專科醫院,衛生部對傳染醫院的醫療廢物有嚴格的要求,病區所產生的垃圾都屬醫用垃圾(包括病區病人的生活垃圾)。因此,醫院所有人員,特別是醫生和護士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用廢物,有責任把醫用廢物正確分類放置,將不同的廢物分類放入相應容器內,由專職工作人員(如護士,病區保潔員等),在廢物產生地即對廢物進行分類包裝。所有以用垃圾都應放入黃色的廢物袋中,并在裝滿3/4時負責封袋,粘帖危險標識,填寫科室、類別和出科日期。我院按照醫療廢物儲存污染管理規定,建造標準的醫療廢物儲存室。

醫療廢物分類目錄

二 醫療廢物的危害

醫療廢物所造成的危害有含感染性微生物,致畸致突變物質,有毒的危險性化學制品或藥物,放射性物品和銳器等造成的危害,比較突出的是醫療廢物造成的健康危害。感染性廢物中的病原體可能通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肌膚上的傷口,通過黏膜等途徑進入人體,另外體液也是病原體的傳播途徑。所以在醫院內,醫生,護士、醫療互輔助人員、從事洗滌、廢物處理及運輸工作人員都是處于潛在的危險之中,均屬高危人群。一旦銳器被HIV、HBV、HCV污染,被刺者就有可能發生相關傳染病的感染,所以醫療廢物是傳染病的重要傳染源之一,要加強管理。

三 加強培訓 專人管理

篇3

近年來,由于相關部門對醫療垃圾管理不嚴、處理不當引起的環境污染和社會問題,使得人們對醫療垃圾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醫療垃圾被列為“《國家危險廢物名錄》HW01號危險廢物”,其對環境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因此,醫療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自20世紀60年代起,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相繼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醫療垃圾管理、處理法律制度。而我國對醫療垃圾的研究及系統管理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國家先后頒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示規定》《醫療廢物行政處罰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使我國的醫療垃圾進入法制管理的軌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們也應當認識到,我國的醫療垃圾管理仍然存在著相關法律規定滯后、管理執法不嚴、監督體系不完善以及公眾環保意識薄弱等問題,我國對醫療垃圾處置技術的研究投入也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完善我國醫療垃圾管理法律制度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具有現實意義,可以為我國醫療垃圾科學、無害化處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一、對醫療垃圾的界定

(一)醫療垃圾的定義及特點

醫療垃圾亦稱醫療廢物或醫療廢棄物,目前,在世界各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對此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衛生保健廢物是指衛生保健機構、研究機構和實驗室產生的所有廢物及各個分散點(如家庭衛生保健所)產生的廢物,并將衛生保健廢物分為一般性廢物和危險性廢物,而危險性廢物又包括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組織、體液)、鋒利物、藥物性廢物等[1]。美國環保局采用醫療廢物的稱謂,將其定義為在診斷治療病人和動物及相關研究、生物實驗及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廢物[2]。在日本則采用感染性廢物的稱謂,其在法律上是指醫院、診所、動物醫院、研究機構等醫療機構產生的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體的廢物,包括血液、手術后廢棄的病理廢物、殘留血液的銳利物等,及病原微生物實驗用培養物、器具、殘留血液的手套等[3]。我國采用了醫療廢物的稱謂,在2003年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將醫療廢物定義為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俗稱“醫療垃圾”。它主要包括傳染性廢物、病理廢物、利器廢物、制藥廢物、基因污染物、化學品廢物、放射性廢物等。與一般的生活垃圾相比,醫療垃圾的環境污染風險更大,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導致環境受到污染,還會形成危險的疾病傳播源。醫療垃圾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高度傳染性。醫療垃圾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在收集、貯存、運輸等環節若稍有不慎,這些醫療垃圾就會成為傳染病傳播、流傳的重要源頭。二是生物毒性。醫療垃圾含有多種病原菌和各種有機、無機化學成分,這些都可能通過人體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傷口、黏膜、體液等途徑進入人體,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三是多樣性。醫療垃圾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包括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等,各分類中又包含多種小的類別,體系紛繁復雜。四是二次污染性。由于技術、資金限制,在醫療垃圾的處理上存在著諸多問題,致使一部分細菌殘留而產生新的危害性物質,這都在一定程度上給環境造成了二次污染。而且用于處理醫療垃圾的消毒物質清理不干凈也會造成環境污染。

(二)加強醫療垃圾管理的必要性

醫療垃圾對環境造成污染以及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非法利益的驅動。例如:由于我國醫療垃圾管理工作起步比較晚,管理理念相對落后,管理體制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導致一些具有高度傳染性的醫療垃圾流入生活垃圾之中,這對環境的污染相當嚴重。由于利益的驅使,很多人從事醫療垃圾的非法買賣活動,更有一些黑心商販將經過簡單消毒或者未經消毒的醫療垃圾再次利用并以成品的形式流入市場,對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在規范醫療垃圾的處理中,既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通過嚴格的管理制度、科學的管理體制以及良好的法治環境,來預防其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是防止醫療垃圾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的基礎。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產生的醫療垃圾量逐年增多,2010年我國產生的醫療垃圾已達100萬噸以上,如不加強管理,任其流散到人們的生活環境中,就會污染環境、傳播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無論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還是從衛生防疫的角度,加強對醫療垃圾的科學管理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醫療垃圾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先后出臺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醫療廢物行政處罰辦法》等多項法律法規以規范醫療垃圾的管理工作,并建設了大量的醫療垃圾處置設施。但在實際中,醫療垃圾管理現狀堪憂,醫療垃圾污染環境、傳播疾病的報道和投訴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醫療垃圾非法買賣在有些城市甚至成為公開的商業活動[4]。由此可見,我國在醫療垃圾的管理、法律體系和監管體系的完善、環保意識的增強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缺陷。

(一)醫療垃圾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不能滿足醫療垃圾全過程管理處置的要求,還存在許多法律上的漏洞和不足。盡管我國先后出臺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來規范醫療垃圾的管理工作,對醫療垃圾的產生、運輸、儲存、處置等過程做了相應規定,但是這些規定都過于寬泛,缺乏實施的細則。《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垃圾的分類過于籠統,對不同性質的醫療垃圾的分類過于模糊。例如:國內因胎盤、死胎是否為醫療垃圾而引起的糾紛已見諸報道[5];醫療衛生機構(疾控機構)產生的污水目前沒有列入醫療廢物的分類目錄中;現行有效的GB18466-2001《醫療機構污水排放要求》中尚無疾控、檢驗等相應機構的污水排放標準及化學性醫療廢物處置或排放標準[6]。此外,對于醫療垃圾管理處置過程中的登記制度,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缺乏嚴格的執法力度。醫療垃圾的登記制度應當包括對產生醫療垃圾的醫療機構的登記、醫療垃圾的登記以及處置產業資質的申報登記?,F階段我國法律對此都有相應的規定,各省、市也對登記制度頒布了相應的政策和辦法,但還未對這些登記形成有效的監督,存在不少漏登、錯登的現象。例如:很多個體診所未申報登記醫療垃圾處理,而將產生的醫療垃圾私自處理或混入生活垃圾之中;一些不具有醫療垃圾處置資質的企業逃避申報登記。對于這些違反登記制度的行為,法律并未有相應的制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這些不法行為。此外,在相關配套法律制度上,缺乏對醫療垃圾處理程序的相應技術規范,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醫療垃圾處理處置者的任職要求沒有明確的限制、對醫療垃圾的正確處理也沒有明確的標準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國醫療垃圾法律體系中亟待完善的問題。

(二)醫療垃圾的管理主體職責不明確

1.醫療垃圾行政管理主體職權劃分不合理醫療垃圾的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環境、社會公眾利益、經濟和技術等多種因素,涉及的權、責、利的行政部門有衛生防疫、環境保護、環境衛生等?!夺t療廢物管理條例》第34、35條規定了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醫療垃圾處置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梢姡鞑块T之間職責不夠明確,存在著執法交叉沖突的現象,這是一般環境行政執法中經常遇到的老、大、難問題。由于政出多門,使得醫療垃圾的監管工作更趨復雜、效率更加低下。2.醫療機構管理者消極行使管理職權一些大型醫療機構的醫療垃圾處理制度相對比較完善,而大部分中小醫院和鄉鎮醫院、個體診所以及鄉村衛生所的醫療垃圾處理問題比較突出。一般情況下,部分醫療機構只重視醫療質量和經濟效益,忽視了對醫療垃圾的處理。醫療機構的領導往往由于處理醫療垃圾的成本太高,而政府又無相應的貼補政策,導致其對醫療垃圾的管理抱有消極的態度,使醫療垃圾管理處置制度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此外,各類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導致醫療垃圾分類混亂,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的醫療機構,醫療垃圾常常與普通生活垃圾混雜在一起,有的醫療機構把醫療垃圾承包給缺乏處置能力的個人或者其他單位處置,醫療機構的相關管理者消極地行使其管理權。

(三)醫療垃圾處理收費標準不統一

在我國,醫療垃圾的收集和處理都是有償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31條明確規定,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規定支付的醫療廢物的處置費用,可以納入醫療成本。但是法律卻未規定一個明確的收費標準,導致各地醫療垃圾處理的收費標準不統一。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醫院是按照實際床位數或實際占用的床位數收取醫療垃圾的處置費用的,例如,杭州、湖州、深圳、珠海、廣州、西安等醫院,大約按每床1.7~2.5元收?。?]。有的醫院則按產生的醫療垃圾的重量來收取,例如北京等地,收購1kg的垃圾應向處理中心繳納3元的處理費用[8]。收費標準的不統一增加了醫療垃圾的管理處置難度,不合理的醫療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重了醫院的負擔,若盲目地將醫療垃圾的處置費用納入醫療成本,也可能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四)缺乏科學有效的經濟效益刺激機制

醫療垃圾是一種高度危險的廢物,它的收集、運輸、處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療垃圾處置產業屬于公益事業。公益事業是政府的一攬子工程,從投資到建設、運營以及監管都由政府承擔,這樣的處理模式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缺陷。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薄弱,在醫療垃圾處理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各地醫療垃圾處理發展水平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的醫療機構雖然建立了醫療垃圾的焚燒設備,但由于資金有限,設備大多簡單、粗陋,很難達到《醫療垃圾焚燒環境衛生標準》的要求,一些地方醫療機構甚至并未建立專門的回收處理機構。資金投入較少也使得我國在醫療垃圾處置的科研力量培養和技術成果研究等方面相對落后,嚴重滯后于人們對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迫切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正在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機制,以調動全社會投資醫療垃圾處置產業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其中,政府應該扮演什么角色,并為醫療企業提供哪些優惠條件等成為有效處理醫療垃圾問題的關鍵。現階段,各地醫療垃圾收費標準不統一,使得一些醫療垃圾處置產業出現一定程度的虧損,有的難以繼續經營,現行的法律法規或地方政策也未對這些處置產業有相應的扶持,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投資熱情。同時,一次性醫療器具二次利用過程中的高額利潤使得許多處置產業不惜鋌而走險。缺乏科學、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醫療垃圾處置產業就難有健康的市場環境。

(五)缺乏健全的監督機制

目前,我國醫療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但醫療垃圾處理的監督機制還未健全,醫療垃圾的產生機構、監督管理機構、處置機構及其他相關機構之間的分工不夠明確,法律責任不夠清晰,導致監督管理機構缺少對醫療垃圾處理的有效監督措施。此外,設施建設完工試運行管理程序以及相應監測的可靠性、驗收程序的可操作性還存在一些問題;醫療垃圾處置設施運行監督管理還缺乏足夠的依據,缺乏完整的執法監督體系,缺乏持續的、全面的、嚴格的、規程性的監督管理手段,難以保證有效的監督管理[9]。一旦監督機制出現漏洞,醫療垃圾的收集、貯存、運輸體系就會相繼出現問題,致使醫療垃圾不能得到科學無害的處理,反而流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為不法商家回收利用,成為傳播病毒和細菌的重要污染源。同時,我國大部分公眾對醫療垃圾的危害性認識不夠,醫療垃圾的管理缺乏群眾參與和主動監督。雖然我國在2003年頒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但是根據某地的調查資料顯示,公眾對一次性醫療廢棄物管理的認知、了解程度為:4%完全了解、30%基本了解、39%了解一點、27%完全不了解[10]。因此,公眾遇到某些醫院不合理處理醫療垃圾的情況時,往往不能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或者采取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態度,在接觸有醫療垃圾的環境時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防護,致使自身健康或日常生活環境受到醫療垃圾污染。

三、完善我國醫療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健全醫療垃圾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1.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制訂相關的實施細則醫療垃圾立法既屬于環境立法范疇,也涉及產業立法領域,要通過立法來促進醫療垃圾的合理、科學化管理及其處置產業的發展。醫療垃圾的管理體制、技術標準以及相關部門的責任與義務等都應當通過法律的規定使之明確化,完善醫療垃圾管理的法律體系,使醫療垃圾處理做到有法可依。例如:德國在1972年通過了第一版《廢棄物法》,提出了建設無害化的處理設施,隨后在1986年通過了第四版《廢棄物法》,首次提出了垃圾的回收利用,在1994年再次對該法進行了修改,提出要遵循物質閉合循環的廢棄物管理,實在不能利用的,則要采用環境無害化的方法處置[11]。此外,還應當對相關規定進行細化,如醫療垃圾的分類應當更加明確、具體,將醫療廢水、死胎、胎盤等納入醫療垃圾范疇中,明確規定可回收利用的和不可回收利用的醫療垃圾;制訂詳細的《醫療垃圾處置標準》及實施細則,保證醫療垃圾的科學化、無害化處理;制訂《醫療垃圾處置技術規范》,將環境保護制度中的“三同時”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納入其中,對醫療垃圾處理設施的標準和程序、醫療垃圾處理者的資質認證都應有詳細的規定。2.明確醫療垃圾管理處置過程中的法律責任醫療垃圾管理處置過程中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以及刑事責任,不僅涉及行政部門,還涉及產生醫療垃圾的醫療機構、醫療垃圾處置企業以及一些個體商戶等。任何一個機構違反了國家或地方有關醫療垃圾的法律法規,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例如:醫療機構違規將醫療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嚴重后果的;相關行政部門在監督過程中放縱違法行為,導致環境污染事故的;一些個體商販違法倒賣一次性醫療器具的,應根據主體的性質、違法行為的性質、造成危害的后果等,確定其應承擔的責任,違法主體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國《環境保護法》第41條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個人賠償損失??梢娢覈h境法中對污染環境的行為人采取無過錯責任的原則,這項原則同樣適用于醫療垃圾的管理處置過程。明確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既有事前的警示和預防作用,又有事后的懲罰和補救作用,可避免由醫療垃圾處理不當而引起的事故或災害。

(二)加強對醫療垃圾的規范化行政管理

1.對醫療垃圾的管理堅持減量化、集中處理化、無害化原則醫療垃圾處理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減量化、集中處理化和無害化的效果,許多國家的醫療垃圾處理已經達到這個標準,他們建立了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并且開發了相應的處置裝置和技術。歐共體在醫療垃圾的處理問題上設立了特別委員會,提出了歐共體各國共同遵守的規定,如:確定醫療垃圾包括切除的人體臟器、血液、體液、排泄物及實驗動物尸體等;床位在100個以上的醫院設立專職的管理人員;將醫療垃圾分類為安全的和危險的兩類,危險醫療垃圾要完全消毒焚燒,并對焚燒爐的構造和使用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對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貯存、運輸以及有關的技術等程序都制訂了詳細的規章制度[12]。我國更應該在醫療垃圾的管理與處置過程中堅持減量化、集中處理化、無害化原則,并將這些原則貫徹始終。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醫療垃圾管理模式,逐步改善我國醫療垃圾管理落后的局面,形成國家立法指導、專業公司社會化服務、行政部門監管的醫療垃圾管理新模式[13]。同時,還要加強技術研發,引進先進的處理技術,確保做到無害化處理,并集中處理,節約資源,有計劃地建立相應的規模化的處理中心。2.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加強部門間的合作與監督《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使得醫療垃圾的管理更加規范化,相關行政部門除了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還要明確各自的職責,在職責范圍內做好醫療垃圾處置的管理工作。筆者認為,可由衛生防疫行政部門負責醫療垃圾產生的管理工作,由環衛部門負責醫療垃圾的貯存、運輸、處置過程的管理工作,由環保行政機構負責全過程的監督工作,定期抽查、檢查等。同時,各級部門間的行政關系也要明確。市、縣級的相關行政部門負責當地醫療垃圾的管理處置工作,省級相關行政部門應該加強協調、組織工作。各部門之間責任明確,分工細致,就可以避免出現管理混亂的局面。3.完善醫療垃圾處理的登記制度和收費制度針對醫療垃圾登記制度存在的問題,管理部門應當制訂詳細的登記規則,相關的行政機構應嚴格把好登記關,由衛生防疫部門做好各醫療垃圾產生者的登記工作,包括私人診所、鄉村醫院等,由環保部門做好醫療垃圾處置企業的申報登記工作,而醫療垃圾的暫時貯存則由醫院的專門部門做好每天的登記工作。還要不定期地抽查登記記錄,有錯登、漏登現象的要及時更正和補充。醫療垃圾的收費應當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標準。可采取按床位計費為主、按重量計費為輔的方式收取醫療垃圾處理費用。按照醫院的規模、級別確定交費方式,如大型醫院、傳染病醫院等產生醫療垃圾量多的就采取按床位收費,一些個體小診所、精神病院等無床位或者產生醫療垃圾少的就按重量收費。具體的收費數額應當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而定。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大型醫院為逃脫高額的處置費用而將醫療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時,環境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負責收取醫療垃圾處置費用,并將大部分費用交給處置單位,其中一部分費用用于醫療機構分類收集和暫時貯存醫療垃圾的工作,例如用于購買裝醫療垃圾的特殊垃圾袋、桶,建設符合標準的暫時貯存點,對負責收集、貯存工作的相關人員的培訓等。這樣既能保證處置產業的運行成本,又能減輕醫院的經濟負擔。4.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保證資金投入,支持醫療垃圾處理技術改革醫療垃圾的處置設施、技術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除了處置單位應當加大投資以外,政府也應給予一定的補貼,并且利用行政手段保證資金的順利到位。醫療垃圾的處置涉及的不僅僅是醫療機構與相關行政部門,還關系到我們生存環境的質量和廣大群眾的健康。因此,醫療垃圾的處置屬于社會公益事業,政府應當發揮政府職能,保證該項事業的順利開展。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爭取一些國際合作的機會,引進國外的先進處理技術,并采取一些獎勵性措施,鼓勵關于醫療垃圾的科研項目,鼓勵開發、使用新技術,從而減少處理過程中對環境的二次污染,也可以實現一些可回收醫療垃圾的再利用,減少能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

(三)建立科學規范的經濟運行機制

目前,我國醫療垃圾的處理模式基本是政府監管、醫療垃圾處置企業負責運輸和集中處置,這種模式也是最為可行的。但是醫療垃圾處置產業屬于公益事業,具有投資大、回報小、風險高、技術要求高等特點,倘若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經濟運行機制,投資者便會缺乏熱情,處置單位則為了節約成本、提高利潤而不愿意改進技術,使得醫療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置。經濟運行機制的建立是推進醫療垃圾可持續管理的必要支撐手段。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圍繞工程建設、設施運營環境等實際需求出發,通過商業化協作、財政補貼、減少稅收、低息貸款等一系列政策,鼓勵投資者對醫療垃圾處置產業的投資,并且將回收利用權交給處置產業,增加企業的利潤回收率,從而提高企業的投資熱情,同時減小企業對技術投入的壓力。具體的經濟運行模式如下可知,將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垃圾交由處置產業,處置產業嚴格做好分類,將可回收利用的醫療垃圾予以回收利用,由此獲得的經濟收益成為其利潤的一部分;對于不可回收利用的,就直接處理掉。醫療機構所繳納的醫療垃圾處理費,則由行政部門(環衛部門)收取,收取后將大部分費用劃撥給處置產業,剩余部分用于醫療機構分類收集和暫時貯存工作。同時,政府制訂相關的財政補貼、減少稅收、低息貸款等政策,提高處置產業的投資熱情,相關行政部門予以監督。這樣的運行機制,既減輕了醫療機構和處置產業工作者的負擔,減少了醫療垃圾的流失,并保證了醫療垃圾集中處置單位得以正常運轉,同時又可獲得可觀的利潤,政府也能在此過程中充分地發揮監督管理職能。

篇4

1 急診科醫院感染隱患

1.1 空氣污染 急診科由于不同患者病情各異病種復雜,一些急慢性傳染病及病原攜帶者?;祀s其中,通過講話、咳嗽、噴嚏或人員走動、物品傳遞導致氣流流動,而污染空氣,患者的血液、體液、尿液、嘔吐物濺落地面污染環境,再加之由于是基層醫院,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社會背景不盡相同、衛生習慣參次不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保潔未做到隨臟隨掃、清潔消毒,易引發醫院交叉感染。

1.2急診科管理的特殊性 由于急診科實施是開放式管理,人員流動性大而難以監控,雖然貼有標識字,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颊卟∏橹兀∨闳硕啵覍偻憩F為驚慌失措,根本顧不上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隨便出入,增加了醫院感染潛在危險性。

1.3 手部污染的危險性 眾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在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中,包栝醫務人員手被污染引起的交叉感染。醫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間接由手傳播,這一途徑比空氣傳播更具有危險性,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病原菌造成的醫院感染約占30.0%[1,2]。急診科患者來的重急,緊急搶救技術操作多,實施搶救時少數人不戴口罩、洗手不徹底易忽視無菌技術操作,增加了間接污染機會。

1.4 醫療廢物分類不清 由于患者來的比較急,病情重,人員緊張易出現工作忙亂,時有將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銳器未放入專用銳器盒內,一次性醫療用品未進行合理處置。這時醫務人員最易發生銳器傷。少數醫護人員忽視操作、洗手,易造成交叉感染。

1.5 職業危害 醫務人員與患者接觸最早、距離最近、頻繁最多,接觸的病原體早期處于未知狀態,而對于新發傳染病又認識不足,因此時常還要受到傳染病者潛在威脅。加之急診患者常常因煩躁不能配合各項檢查,須醫護人員守護在患者身邊,而大多數醫護人員因放射知識和防護用具缺乏易受輻射傷。再者醫護人員長期處于繁重的工作量,快節奏的工作、護患之間的誤解沖突、經常面臨患者死亡狀態和死亡現象刺激等,這些均可能導致護士焦躁不安,疲憊感及睡眠質量不好,使醫護人員身體心理受到傷害,從而削弱了機體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使自身抵抗力下降,從而使醫護人員易發生院內感染。

2 對策

2.1 重視環境清潔 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 min。常規應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地面、臺面、救護車等。對患者血液、體液、尿液、嘔吐物濺落地面用1000 mg/L有效氯覆蓋消毒30 min,再用清水沖洗,同時配合紫外線消毒。急診科門口貼一些健康宣傳畫,也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滾動播放,讓每一位患者及家屬都知道維護環境及手衛生的重要性。還可以下發宣傳冊,工作被動變主動,使患者有一個干干凈凈就醫及治療環境。

2.2 重視醫療廢物管理 注射器、輸液器等一次性醫療用品按要求集中放置,統一處理。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類分開放置。銳器物放在銳器盒內。專人收集,科室內進出記錄,避免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污染環境。

2.3 完善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規章制度是各項管理工作的依據和工作人員行為的準則,流程管理所強調的管理對象是流程,具有目標性、整體性、層次性、邏輯性、動態性等特點[3,4]。對急診科環境、物體表面、地面及墻壁的擦拭消毒,均應制定嚴格的工作程序及消毒制度,使醫務人員執行各項操作時更具有慎獨精神。做到制度落實,質量保證。

2.4 強化急診科全體人員醫院感染理念 采取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內容包括標準預防、手衛生、消毒隔離、無菌技術操作、銳器傷處理、化學消毒劑使用、防護品使用及醫療廢物分類感染性疾病預防等知識。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其工作質量與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復、與醫院環境和醫院感染的密切關系及重要性,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5]。

2.5 合理排班 根據急診科特點,合理安排班次,保證護理人員有足夠的休息、睡眠,保持良好人際關系,提高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減少心理疲勞的產生。

2.6 嚴格監管防微肚漸 完善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不能流于形式,更要認真落實。感染管理科作為管理部門要經常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督促整改。同時定期對急診科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的手、消毒液進行監測,確保達到標準為患者提供相對安全就醫環境。

參 考 文 獻

[1] 何紅燕,林偉青,黃雪琴,等.手污染的控制與醫院感染的預防.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0):14071409.

[2] 尚少梅,鄭修霞,王宜芝,等.醫院感染與洗手.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1):7880.

[3] 吳修榮,孫伯英.醫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與循證醫學的應用.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6):805808.

篇5

(1)加強全員醫療廢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訓,捉高其管理的意識,人人參與管理,落實到位,責任到人。

(2)嚴格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上述廢物必須分類,不得混合放置

--感染性廢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排瀉物污染的棉球棉簽、紗布、注射器、輸液皮條等一次性醫療物品、廢棄的被服、被隔離收治的傳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菌種、廢棄的醫學標本血液、血清等。

管理辦法:病區、門診、檢驗科、產房、手術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簽、紗布,注射器、輸液皮條等感染性醫療垃圾、傳染病區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專用的黃色塑料袋存放。

--損傷性廢物:包括廢棄的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手術、備皮刀、玻璃試管、安瓿等。管理辦法:病區、門診、檢驗科、產房、手術室將廢棄的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手術、備皮刀放入專用的利器盒中。

--藥物性廢物:包括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廢棄的藥品。管理辦法:藥劑科、病區、門診等科室如有上述藥物性廢物一律用黃色塑料袋存放。 醫務人員、行政辦公室、醫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3)各科室在存放醫療廢物前,仔細檢查塑料袋有無破損、滲漏,存放的醫療廢物只能達到塑料袋的3/4后必須進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內的所有醫療廢物不得再取出。

(4)科室、病區必須按照醫院規定的時間和道路運送醫療廢物、垃圾至醫院指定的暫存點。

(5)存放垃圾的容器、運送垃圾的車輛每日用含氯消毒劑1500/L或0 5%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和清潔。

(6)對一次性醫療廢物,由專人進行回收,做好交接、數量登記,交科室當班人員簽名。

(7)醫院醫療廢物一律由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進行處置。醫療廢物暫存區域禁止吸煙、飲食,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定期用含氯消毒劑1500/L或0.5%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和清潔。

(8)各科室不得私自處理上述任何污染廢物,如發現有違規者,由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承擔全部責任。

2、后勤保障制度(通訊、車輛、設備、藥品、物資保障制度)

(1)、成立以分管院長為組長的物資保障領導小組,負責突發事件通訊、車輛、醫療設備、藥品和防護物資的需求計劃和分配計劃的制定,溝通與屬地突發事件工作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聯系渠道,保證醫療應急救援一線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醫療機構應急處置工作的醫療設備、常用藥品、防護物資的基本情況,了解相關的供求狀況,多渠道組織資源。

(3)、對部分采購困難的藥品,制定采購預案,疏通供應渠道,確保藥品的供應。

(4)、對緊急需求的物資、藥品、設備提出調配的方案,并負責落實。

篇6

【關鍵詞】基層醫院兒科病房;院內感染;管理;控制

【中國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292-01

院內感染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它不僅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經濟負擔。我院是一個縣級基層醫院,兒科為綜合性病房,病種多樣,易導致院內感染。因此要把院內感染的管理及控制工作做好以下幾點。

1 建立完善的管理監督體系

醫院成立三級醫院管理網絡,即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各級組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剖裔t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室兼職監控醫生、護士組成,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杜絕醫院感染的爆發流行。護士長要把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提高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作為科室中心工作之一,堅決把好醫院感染這一關。醫院感染管理科對病房醫院感染管理進行指導、監督、重點監控及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醫院感染科實行每月一次監測:物體表面監測(醫務人員的手、治療室操作臺、使用中及備用的暖箱、藍光箱內以及濕化瓶內),空氣監測(治療室、搶救室、病房),對病房的無菌操作、消毒隔離、消毒液的效能、消毒效果與質量,醫療垃圾的處理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2 不斷完善消毒隔離制度

消毒隔離制度是控制醫院感染行之有效的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的制定必須對執行者、檢查者都是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可糾。但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依照新的行政法規及順應新的技術發展不斷更新完善。

2.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醫護人員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接觸病人前后要洗手。無菌物品放置專柜,注射、輸液應采用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滅菌。并做好手的消毒。對置有留置針的患兒要經常觀察局部有無紅腫、滲液等癥狀。

2.2環境管理:病房環境衛生必須保持清潔,空氣保持新鮮,每日開窗通風兩次,每次30分鐘。向陪人宣教限制探視人員,探視時間不可過久,護理人員做好晨晚間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督促衛生人員每天0.25%的消佳凈溶液一床一巾擦拭床頭柜、房間門把,每日濕拖病房一次,注意清潔區與污染區的拖把分開,拖把用后懸掛。出院后病床單位進行終末消毒。

2.3物品管理:無菌物品有明顯標志,專柜專放。注射、治療時,應鋪無菌盤,配制的藥液超過兩小時不得使用。開啟的無菌溶液必須在四小時內使用,各種溶酶不得超過24小時,并注明開啟時間。最好采用小包裝一次性使用溶酶。碘酒、酒精瓶應保持密閉,每周更換滅菌1-2次。治療車擺放: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使用中的蘭光箱、暖箱每日用清水從里到外一箱一巾擦拭,并更換水槽內的溶液,溶液為蒸餾水。使用后的箱用0.25%消佳凈進行終末消毒,倒盡水槽內的水,晾干待備用。蘭光箱每次使用均有登記入箱時間,出箱時間,累計時間 ,終末消毒者,使用超過1000小時更換燈管。使用氧氣的患兒每日更換氧管及濕化瓶內溶液,用過的濕化瓶用0.5%消佳凈浸泡消毒。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時應注意產品是否合格,如有破損、過期、污染、字跡模糊等均不可使用。

2.4醫療廢物管理: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醫療廢物的收集存放,處理進行嚴格的管理,嚴格執行回收,專人專車專線的管理宗旨,并制定了醫療廢物泄露應急預案。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開收集,醫療垃圾裝入黃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裝入黑色袋收集,輸血完畢廢棄血袋及時統一送回輸血科集中處理,并且做到人人明確分類標準,按規定分類收集處理。

2.5人員管理:樹立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遵守標準預防原則、觀念,工作別強調:手衛生是預防、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護士長隨時抽查“七步洗手法”執行情況。培訓督促保潔人員遵守消毒隔離制度的基本內容,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洗手、預防針刺傷的方法,識別區域劃分的標準。另外加強對實習生洗手的指導與督促,護士長和醫院感染科人員不定時對科內人員進行督查。

3. 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由科主任、監控醫生牽頭、定期組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講座,教育科室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全科室醫生認真學習醫院下發的相關抗菌藥物使用制度。根據藥敏試驗結果正確選用抗菌藥物,及時觀察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特別對住院時間和使用高級抗菌藥物的患者,應認真觀察口腔和大便情況,及時發現真菌感染的先兆癥狀,給予對癥處理。

4. 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定期對科內醫護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再教育,經常灌輸醫院感染的新知識和新觀念,目的是不斷增強醫護人員的感染意識。說明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性,每月組織全科醫務人員學習有關醫院感染的知識,在不斷強化教育下,我科全體醫務人員都樹立了較強的預防感染意識,工作中能主動地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配合醫院感染專職人員進行各項監測,虛心接受和采納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把關,共同把醫院感染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易文華,張永成,張柔玲。醫院感染經濟損失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0):1140.

[2]石娜,徐衛,舒雪芹,等。手術部位感染直接經濟損失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6):601-602.

[3]劉陽,郭代紅,陳超,等。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經濟學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2):1400-1402.

[4]秦元梅。醫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3):306.

[5]繚素萍。醫護人員標準預防能力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2):179-180.

篇7

【關鍵詞】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5-0110-02

1 門診手術室工作特點

1.1手術種類繁多:門診手術主要包括各種局麻整形美容小手術,如:隆鼻、雙眼皮成型術、眼袋成型術等。各種體表腫物切除,包皮環切術、腋臭切除、乳腺腫塊切除等。

1.2交叉感染機會大:馮婷認為【2】主要原因是人員走動頻繁容易引起塵埃飛揚,導致手術室環境污染,術前檢查不足,如乙肝、性病、艾滋病等術前未確診。消毒措施相對欠缺。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或手術污染。

1.3手術安排計劃差:手術室病人多,門診手術室護士工作繁雜,除門診手術室工作外還負責換藥、治療及診室管理等工作,護士人手相對不足,但為方便病人,外地病人或一些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即到即做無法做到術前計劃。

2 門診手術室感染來源

(1)手術室空氣污染:空氣中的飛沫,塵??赡軘y帶病原菌。

(2)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的手是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來源。

(3)手術物品:誤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器械、敷料造成嚴重感染,術中一次性無菌物品包裝破損、過期未被發現也是感染因素。

(4)手術室無菌技術操作不嚴

(5)手術后污染物、器械敷料、病人的血、膿、分泌物、沖洗液處理不徹底均會引起手術病人的污染,也會引起醫護人員感染。

3 門診手術室感染易感因素

(1)門診手術室利用率高、進出手術室人員較多,增加了醫院感染的機會(2)部分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出入已消毒和正在消毒的環境中使空氣污染(3)無菌意識不強,甚至違反無菌操作原則如:認為手術小、時間短、手套、無菌巾等破損或者污染不及時更換,污染器械切除物在術中隨意亂放,忽視洗手等操作環節(4)感染性廢物處理不當如被患者血液、體液等污染的污物與生活垃圾混放均可引起醫源性感染。

4 加強質量管理

4.1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 制定一系列相關的消毒隔離,無菌操作,一次性物品管理,清潔衛生,值班及參觀等制度,使門診手術室預防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強調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4.2.提高感染控制意識 醫務人員面對許許多多的無菌物品,經常是一個人完成無菌操作,需要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無菌觀點,具有嚴格的無菌操作意識,針對工作人員情況定期組織學習班,學習醫院感染的控制,各種監測制度以及監測手段,提高相關人員的認識和感染控制的依從性,自覺執行規范的技術操作。

4.3.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組 負責手術室的微生物監測、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以及感染管理督促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進行效果評價。

5 落實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

5.1手術室人員管理 指定經過相關培訓的護士管理門診手術室,主要責任門診手術室內的手術器械、醫療用品和室內基礎設施的保管、安全并定期清查。手術時勸阻家屬不進入手術室,控制與手術無關的人員進出。手術結束后負責清點器械并及時清理。

5.2手術室環境管理 (1)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0-22℃、濕度在50%-60%,嚴格空氣消毒(2)功能布局合理,實行潔污分開,嚴格區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3)拖把、抹布清潔工具專室專用,每周大掃除一次。

5.3手術物品器械的管理 手術器械和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類放置,無菌物品按消毒先后順序排列。手術室盡可能采用一次性使用物品,可以有效的控制醫源性感染,【3】

5.4醫護人員手的控制 醫院感染可以通過醫務人員的手直接和間接傳播,這一途徑比空氣傳播更具危險性,因為醫務人員通過手傳播的醫源性感染約占30%【4】,而徹底洗手可使醫院感染下降50%【5】。應做好手的保護和檢測洗手效果,定期監測保證工作人員手指帶菌數不超過5cuf/m3,術中發現手套破損立即更換。

5.5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無菌物品使用時嚴格檢查無菌物品的包裝、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無菌包應保持完整干燥,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誤放不潔處,均視為污染不可作為無菌物品使用。戴上無菌手套后不能觸碰未滅菌物品,不能戴著污染手套取膠布或到遠處走廊污染空氣。脫手套時不能強拉手套邊緣,手套上的血、膿濺的到處飛,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5.6手術室醫用廢棄物的分類及無害化處理 對醫療垃圾的收集存放處理進行嚴格的管理,醫療廢物分類放置在垃圾桶和銳器盒內,生活垃圾放在黑色塑料袋內,醫用垃圾放入黃色塑料袋。利器盒入口高度離地面80-90cm,全院垃圾集中后由物業公司專人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

小結:

隨著現代化護理管理模式的轉變,護理服務對象日趨擴大,門診手術室管理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也逐漸系統化、規范化、全面化。實施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門診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管理。每一個環結都應引起高度重視,把每一項措施落到實處,把握每一個環節質量才能提高門診手術室護理質量,控制醫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祝湘萍. 醫院門診手術室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J].當代護士,2009,4(2):89.

[2]馮婷. 淺談綜合性醫院門診手術室管理[J]. 實用醫學雜志,2008,22(22):2686.

[3]陳靜,裴紅生,凌漢棟,等.醫療廢物管理體制現狀及調查[J]. 中華醫院感染管理學雜志,2004,14(9):1025.

[4]李蘭蘭,李毅萍,黃春芬. 醫院感染管理在門診手術室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104-105.

篇8

關鍵詞:血液透析, 醫院; 交叉感染

【中圖分類號】R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507-01

血液透析是目前應用最廣泛,同時操作也相對安全、簡單,是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疾病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1-2]。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大多數是長期接受該項治療,因此,這部分患者常常合并有免疫功能低下、貧血、營養不良等諸多感染的高危因素,而致使感染成為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死亡因素之一。同時血液凈化中心也成為醫院內部感染的高危區域[3]。那么我們如何做好血液凈化中心對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就成了醫院必須面對的問題。我院將具體的預防措施制度化、細節化,貫穿于整個透析過程,目前在血液凈化中心的感染預防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血液凈化中心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1.1 患者因素:長期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大多數為腎臟衰竭、尿毒癥或者是其他藥物中毒患者,而且多為長期治療。長期的慢性疾病常常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和貧血,機體免疫力下降,成為感染的好發人群。

1.2 消毒、隔離制度執行不徹底:嚴格的消毒滅菌、隔離是預防和控制院內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工作中環節較多,部分醫務人員工作態度懶散,無菌意識淡漠,有章不循,消毒、隔離監督管理力度不夠,操作不規范、污染血液凈化器具,造成交叉感染。

1.3 環境因素:血液凈化中心作為醫院內部感染的高危區域,其建筑結構的設計、內部環境的布局、人物流向、分區要求等均有相應要求,如不能達到管理要求,同樣是導致污染的重要因素。

1.4 醫療廢棄物處理不當:醫療廢物作為特殊的污染物,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或污染環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當醫療廢棄物不能按規定分類,對各種血液透析器等沒有分類包裝, 銳利器械等未及時入利器盒造成人員傷害?;颊叩难?、體液、污物不按垃圾分類統一處理, 易造成環境污染、醫院感染的發生。

2 建立正規的分類管理制度

2.1 正規的管理

2.1.1 制度管理:正規的管理,制度是前提。為使血液凈化中心正常操作規范化、制度化,制定相應的制度就勢在必行。制度化管理不僅能保證中心日常工作的流程化、規范化,同樣可以把很多潛在的危險因素遏制在搖籃中。合理的制度,必須具有可評估性,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斷完善、改進,力爭將中心的感染率控制在期望值以內。

2.1.2 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人員在血液凈化中心的作用和地位都是非常重要,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不僅能有效完成工作,控制環境、器具污染,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因此,工作人員的管理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 新進工作人員必須首先對其進行崗前培訓,以使其熟悉具體的操作規章制度、流程、注意事項。(2)所有的工作人員應定期學習醫院感染的相關制度,并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在工作中不斷改進。(3)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要求, 進入血液透析室需更換專用服裝。在進行操作前后均用流動水沖洗或快速手消毒液, 戴無菌手套,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4) 強化保潔人員無菌意識: 院內保潔人員在感染知識方面的欠缺,因此,應加強對其感染知識的宣教,保證血液凈化中心的無菌環境。 (5) 醫護人員應定期體檢。檢查有異常時, 暫時調離工作崗位。

2.1.3 患者及其家屬管理:作為病人及其家屬,日常生活中的通路護理知識及預防感染知識都必不可少。因此,在患者入院接受正規治療時,應加強對其相關知識的宣教。提高患者、陪護人員的主動預防醫院感染意識。

2.1.4 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凈化中心應保持清潔、整齊,布局合理,區域劃分明確,并配有空氣消毒設備。工作中盡量減少人員走動, 限制無關人員進入血液透析室。中心內應每日消毒, 每月進行1 次空氣細菌監測。床單被子保證沒人用后就更換, 床單位保證一人一用一消毒。

2.1.5 患者瘺管的護理:血管通路是導致感染的重要環節。因此,保持靜脈留置管的患肢必須保證其干燥、清潔,及時更換敷料。對使用靜脈留置管的患者要保持局部的干燥與清潔, 及時更換敷料。在治療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換藥包一次性使用。

2.1.6 廢棄物的管理:醫療廢棄物應按規定分類,對各種血液透析器等分類包裝?;颊叩难骸Ⅲw液、污物按垃圾分類統一處理, 避免造成環境、醫院感染的發生。

2.2 全面的監測:血液透析室的環境微生物學監測,血液凈化中心的透析用水、透析液需要每月進行細菌培養,每季度檢測內毒素, 每年檢測一次化學污染物。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嚴重感染病例時, 應增加采樣點。

3 科學的預防

工作人員在進入血液凈化中心后,應更換外衣、鞋;接觸污染物品時, 必須佩戴口罩、帽子、手套, 以避免在接觸污染物的過程中, 感染物飛濺到皮膚黏膜上。其次是預防針刺傷。如被HBV、HCV 血源性傳播疾病或疑似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暴露, 須根據暴露者自身情況進行處理, 注射高效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同時進行血液乙型肝炎標志物檢查。工作中注重消毒、隔離。對于肝炎及HIV病毒攜帶者應分別設置獨立的房間, 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具, 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所有一次性器具使用前,應檢查其密封程度,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更換。在使用一次性器具時,必須按照無菌操作規定一次性使用,后分類處理,不能混入生活垃圾中。只有嚴格地加強醫院感染管理, 把控制措施落實到實處, 才能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提高醫療質量, 確?;颊甙踩? 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醫院感染率。

參考文獻

[1] 俞承權, 劉鋒.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9): 469-470

篇9

作者:葛年春 單位:咸寧市中醫醫院兒科

職業暴露的防護設施還不完善;醫療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不夠規范,出現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混合存放的現象;保潔工文化素質較低,流動性大,醫院感染知識欠缺,他們承擔著環境衛生的清潔、醫療廢棄物的搬運、處理等工作,是密切接觸傳染源的高危人群,如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難以預料的嚴重后果,以上均是醫院感染傳播的危險因素,必須采取有效的干預對策,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6]。

加強工作人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加強工作人員醫院感染有關法規的知識培訓,定期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醫院隔離技術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棄物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定《兒科病房消毒隔離制度》,對新職工和保潔工人上崗前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強化消毒隔離制度并實行崗位責任制 強化兒科病房消毒隔離制度,指派監測護士定期采集樣本進行監測;對病房的空氣、工作人員手、物體表面、消毒液、手套、泡手液、霧化器、一次性醫療用品等監測樣本送到檢驗科細菌室進行細菌數及種類的檢測,并及時取回報告,如有細菌數超標則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直到合格才能投入使用。專業監測護士還要負責消毒隔離制度的檢查與落實,包括消毒液的配制濃度與定期更換的時間,當事人應簽名確認。 改善工作環境 醫院可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加強采光通風,改善工作環境,按照生物安全標準,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更新洗手設施,安裝非觸摸式水龍頭和干手機,將洗手肥皂改為干式懸吊法,擦手毛巾應實行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條件不夠也可采用消毒紙巾擦手[7]?!p少病區人員流量 盡量縮短患兒住院時間,堅持執行探視制度,做好床單元消毒和必要的床邊隔離,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

工作人員預防醫院感染和職業暴露的措施 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進行醫療活動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接觸傳染源時要穿隔離服。要提高洗手的依從性,嚴格執行六步洗手法,必要時用橡膠手套,在醫療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兩例患兒治療間隙,護士必須洗手或進行手消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和不必要的醫患糾紛。醫師和護士注射、手術時容易被銳器、針頭、刀片刺傷,如遇到上述情況,要立即擠壓傷口、排出血液、清洗消毒,必要時根據污染物攜帶的病毒及細菌種類,及時注射相應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加以預防[3]。 醫療器械的無害化處理 對能回收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使用后送往供應室清洗、消毒、滅菌,根據器械的性能,選擇使用壓力蒸汽或環氧乙烷滅菌,滅菌后的醫療器械才能重復使用[8]。

醫用廢棄物管理 醫用廢棄物應建立處理流程,使用后應由專人回收,集中登記后經高壓滅菌、焚燒、消毒劑浸泡處理。醫用垃圾用黃色塑料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包裝,分類進行無害化處理。堅持執行保潔制度 每天工作前、后用有效氯消毒劑擦拭病房工作臺面、治療盤、地面,實行每天小清掃1次,每周大清掃1次,每月大掃除1次。兒科病房醫院感染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為了兒童的健康,為了工作人員的安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須持之以恒。

篇10

【關鍵詞】醫療廢物;管理;焚燒;微波;高壓消毒壓實法

【中圖分類號】R124.3【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276-02

The experience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t home and broad

Wang Zhao1 Wang Xiaokun2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eaknes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make some examples of excellent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t last it makes a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burning; microwave; autoclaved compaction

醫療廢物是指在對人和動物診斷、化驗、處置、疾病預防等醫療活動和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固態或液態廢物,主要包括傳染性廢物、病理廢物、利器廢物、制藥廢物、基因污染物、化學品廢物和放射性廢物等(定義和分類見CT/T3083-1999)。《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規定醫院臨床廢物和醫藥廢物為危險廢物。即從醫院、醫療中心和診所的醫療服務中產生的臨床廢物,包括手術、包扎殘余物、生物培養、動物實驗殘余物、傳染性廢物、廢水處理污泥等[1]。這些廢物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微生物、重金屬、放射性元素等,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蝕性。

有害物質未經正確處理而排放到土壤和大氣環境中,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危害人類和生態健康,所以國家將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排在危險廢物名錄中的第1位[2]。

1 我國醫療廢物管理存在問題

1.1 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現在國內各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基本上是自行分散處置,方法很不規范。許多傳染性醫療廢物僅簡易消毒或根本不經任何消毒就混入生活垃圾運走。而國內大多生活垃圾都進入填埋場進行簡單填埋處理。填埋場一般很簡陋、無襯層結構?;罾谢烊脶t療廢物,會帶入很多致病菌和重金屬,對周圍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構成很大威脅。

1.2 小型焚燒爐污染嚴重:有些醫療機構會對廢物采用焚燒處理,但目前都采用結構簡單、廉價的間歇式固定床焚燒爐,而且一般都不配置煙氣凈化裝置,這將會使醫療廢物產生更具環境毒性的二英類物質,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而大多數醫院沒有固定的設備管理和操作人員,操作工均未經嚴格培訓就上崗操作。這不僅對操作人員的自身健康有很大威脅,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為廢棄醫療用品的非法收購提供了可能。

1.3 輸運體系不完備,容器和人員都不規范:衛生部和國家環??偩謱︶t療廢物的運輸頒布了有關包裝袋、利器盒和周轉箱的相關規定:包裝袋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不應出現滲漏、破裂和穿孔;顏色為淡黃,顏色應符合GB/T 3181 中Y06 的要求,包裝袋的明顯處應印制警示標志和警告語;包裝袋外觀質量:表面基本平整、無皺褶、污跡和雜質,無劃痕、氣泡、縮孔、針孔以及其他缺陷。利器盒整體為硬質材料制成,封閉且防刺穿;整體顏色為淡黃,顏色應符合GB/T 3181 中Y06 的要求。利器盒側面明顯處應印警示標志,警告語為“警告!損傷性廢物”;滿盛裝量的利器盒從1.2m 高處自由跌落至水泥地面,連續3次,不會出現破裂、被刺穿等情況[3]。而國內大部分醫療廢物收集袋過薄易破,造成污物滲漏。有些與普通生活垃圾帶沒有區別,對分類收集處理很不利。針頭等利器收集也不規范,廢物周轉運輸設備簡陋,極易造成收運人員的感染和損傷。

1.4 監管體制不完善,實行力度不夠:缺乏規范的法律法規體系、嚴格的執法人員和統一標準的收費罰款措施。管理困難較大,各地區管理水平差別明顯。

2 國內外優秀管理經驗

2.1 美國:大部分醫院廢物在離開醫院運抵最終處理之前需在醫院的初級處理點進行適當的集中和整理。有些廢物在初級處理點還需進行初級處理,包括壓縮,磨碎或打漿。簡單的將廢物體積壓縮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經濟效益,但如有合適的填埋場所,廢物經壓縮體積并填埋仍不失為最經濟的處理方法。另外,醫療廢物在美國的處理也在嘗試非焚燒法,以減少強毒性二英類物質的生成。其中技術上比較成熟的有:高壓消毒的壓實法、機械-化學消毒法和微波法[4]。高壓消毒壓實法主要是將高溫蒸汽消毒和壓實過程結合起來,經濟實用。優點在于需求空間小,設備簡單,但是其滅菌效果受到接觸面,蒸汽壓力高低的影響。而且處理過程易產生有毒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廢液。而機械-化學消毒法主要是利用漂白粉、次氯酸鈉等進行消毒處理,但會產生余氯的污染問題,增加有害污水排放。微波法的無害化效果好,最近幾年才被加以應用,但是經濟成本較前兩種高一些,而且存在電磁波危害的可能。

2.2 香港:香港的醫療廢棄物處理方法為較傳統的焚燒和填埋。但是醫院本身對于醫療廢物的分類和管理比較嚴格。有很多優秀經驗:如設立了跨專業的醫療廢物管理委員會,有對問題進行科學化研究和統籌改善措施;制定了《醫療廢物管理守則》;加強了醫院感染控制組的功能及統籌網絡;并且把醫療廢物管理的改善工作結合到醫院每年工作計劃及服務承諾上來。并且對醫院員工進行有關教育;對政府部門、環保署、立法局議員、傳播媒介、市民進行教育及游說[5]。從而保證了醫療廢物處理的科學環保性。

2.3 日本[6]:日本的垃圾處理法經過幾次修正,對帶有感染性的特別管理性垃圾的處理作出了具體規定,且制訂出了較為詳細的操作規程,特別是新的修正法中強化了感染性垃圾排放者的責任,同時加強了對垃圾處理者的處罰條例。2000年6月2日公布了新修正的垃圾處理法案,對違法投棄垃圾及無許可輸出垃圾等有關事項的處罰法則進行了強化。2001年4月再次對垃圾處理法規進行修正,禁止垃圾野外燒毀,強化了以前的產業垃圾管理票制度(此制度是日本產業垃圾處理推進中心發行的賬票,是從委托到最終處理的全過程的記錄。對于特別管理性垃圾在法律上規定義務使用)。此外,對醫療垃圾排出者、醫療衛生單位主管的刑事責任及高金額的處罰規定也在此法中具體列出。日本醫師協會也成立了醫療垃圾處理檢討委員會,針對修正后法案的具體規定、要求,指導醫療衛生單位對醫療垃圾進行適當的安全處理。

2.4 英國[7]:英國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比較嚴格,對每一類廢物都有相應的處理措施,見表1。

表1 英國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及處理簡要

另外,醫療廢物絕不允許與其它廢物混裝。所有醫療廢物都應放入內置黃色塑料袋的垃圾箱內,塑料袋上應有“醫療廢物,必須焚燒”字樣。醫療廢物的搬運必須使用專門的容器和設備,運輸使用全封閉式卡車,醫療廢物最終處置是送入廢物焚燒爐高溫焚燒。

3 經驗的借鑒和探討

醫療廢物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8],從我國醫療廢物處理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我國的醫療廢物處理還處在很不規范的階段,技術不成熟,管理不嚴格,環境污染仍然比較嚴重。而且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和日漸增長的人口數量,這個問題如果不加重視,產生的危害加愈發嚴重。因此,我國需要借鑒國內外醫療廢物管理的優秀經驗來完善這一體制。首先從技術來說,焚燒爐仍為一種較通用而經濟的處理設備,在最終處理時效果最為徹底,但需要配合嚴格的分類和管理,以減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高壓消毒壓實法和微波法也是很有潛力的處理技術,國內的大型醫院可以嘗試與焚燒配合進行。對難處理、高感染性的廢物進行焚燒;而普通醫療廢物則采用高壓消毒壓實法。另外,在技術達不到的時候,進行嚴格的管理也是經濟有效。香港和英國的經驗證明,只要加強人員培訓和醫療廢物分類、運輸和管理,也可以很有效的控制醫療廢物的污染問題。尤其是對中小型醫院最為合適。而日本的醫療垃圾處理管理則突出了立法的強制性作用,事實證明效果良好,提示了我國應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推進醫療廢物處理的嚴格化、統一化、環?;?。

總的說來,我國的醫療廢物管理水平是隨著生活廢物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漸發展的,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值得探索,需要所有醫院管理者,政府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政策法規司.中國環境保護法規全書(1997―1999)[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68

[2] 張炳新,陳義芬,伍繼新等.淺談醫療廢物的管理[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0,16(1):60-61

[3] HJ 421-2008,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S].

[4] 陳揚,王開宇,劉富強.醫療廢物非焚燒處理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探討[J].工程與技術,2005,7:57-58

[5] 何兆煒.科學化的醫療品質管理―香港醫療廢物管理的經驗[J].中國醫院管理,1997,17(7):27-28

[6] 李前喜,罔本真一.日本的醫療垃圾處理系統[J].中國環保產業,2004,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