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生幫扶實施方案范文

時間:2024-03-13 17:03: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困生幫扶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貧困生幫扶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按照“扶貧先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總體思路,遵循“教師全員參與”的工作原則,深入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提升貧困學生的自我發展,為學困生提供物質上、精神上援助,使他們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去求學機會,而成為未來孤立無援的社會弱勢者。通過教師支持和貧困生自己的努力,促進貧困生健康成長,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幫扶對象共2人,分別是劉佳佳、余林,經過觀察與了解,幾個學生存在以下問題:

余世林的自律性差,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思維不活躍,學習習慣較差,課堂上不主動發言,積極思考。劉佳智力殘疾,沒有學習能力。

三、幫扶目標

把貧困生的扶貧工作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幫助貧困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減輕他們思想上的負擔,開展關愛活動。

1、經常深入了解貧困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動態。

2、確保教育質量的提高。

四、具體幫扶措施

針對上述原因,為了使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特制定如下幫扶措施。

1、思想上解惑

鑒于貧困生的家庭特殊,缺少家庭的關愛,因而要從情感上貼近他們,學習上關心他們,生活上幫助他們,經常與他們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要不定時對他們進行家訪,了解他們在家的學習計劃、時間安排、學習情況,與其父母進行溝通,用誠心、耐心、細心、信心去感化引導他們。有的放矢地化解他們心中的困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動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2、學習上幫助提高

篇2

xx縣今年的扶貧開發工作目標任務:減少農村貧困人口x萬人,為x個貧困鄉鎮"摘帽",x個貧困村"出列",x個空殼村"脫殼".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政策文件上,出臺了《xx縣減貧摘帽。同步小康實施意見》、《xx縣扶貧攻堅"531工程"實施方案》、《干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結親十幫工作方案》、《駐村工作重點推進精準扶貧的實施方案》、《實施強基固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等,高位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在投入上,整合了縣財政預算投入減貧摘帽專項資金x萬元,扶貧產業資金x萬元,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園區建設資金x萬元,新農村建設資金x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x萬元,用于扶貧開發工作。同時,通過三資轉換、小額扶貧貸款貼息、貸款風險分擔,拉動信貸資金投入,破解資金瓶頸制約。現正著手出臺《扶貧小額信貸實施方案》,每年由縣財政貼息x萬元、上級扶貧專項資金貼息x萬元,拉動信用社低息貸款x億元(年息x%),解決x戶貧困戶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在脫貧路徑上,一是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實行精準扶貧與產業扶貧結合,發展馬鈴薯這一"短平快"產業,實現年畝產值近萬元,2015年示范種植x畝,帶動全縣種植x萬畝。集中連片規劃種植x萬畝核桃,春季已完成15541畝,冬季計劃種植x畝,現全縣已發展x萬畝,建成示范點37個,特別是縣財政今年投入x萬元,強化撫育管理x畝核桃示范基地,掛果好,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發展扶貧養羊x戶x只,項目效益和群眾積極性、滿意度提升。實行提子、刺梨產業大戶帶動,提子發展到現在的x畝,其中x畝已掛果、產量x萬公斤,畝均產值x萬元。貧困戶每年在提子基地務工收入x萬元。此外,建成稻魚共生等精準扶貧示范點35個、面積x畝,畝均產值x元。發展辣椒訂單種植x萬畝左右,畝均產值x元。二是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大戶、合作組織帶動貧困戶同發展、調結構、增收入。目前,共引進培育大戶x多人,家庭農場x余家,專業合作社x余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x家,省級農業園x個以上,流轉土地x萬畝,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三是實行統籌推進精準扶貧與全面小康同步走。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為抓手,把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結構調整、鄉村旅游結合起來,一個新農村示范點就是一個黨建示范點、一個小康示范點,一棟黔北民居就是一個產業孵化器,建鄉村旅館x家x張床位,農民文化家園、文體活動場所x個x萬平方米,黔北民居改造x戶,示范點x個。今年1至5月,鄉村旅游接待游客x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x億元。

2.幾點啟示

啟示一:精準扶貧不是"數據扶貧".數據是衡量貧困情況的可視化指標,但一些地區、一些人為了按時完成脫貧任務,在數據注水上大費心機,表現為擅改脫貧人口數量、篡改衡量貧困的指標。這次,在xx縣的座談會上,該縣扶貧和移民辦主任就向我們考察組一行直言不諱,為了趕進度,他們和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存在"數據扶貧"的現象。對此錯誤傾向,我們一定要警惕起來。確實,信息化時代,扶貧工作離不開準確的數據。真實準確的數據有助于決策部門掌握貧困實情,但注水虛假的數據卻可能影響整體脫貧的進程。因此,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精、準"二字,無論是"精確識別貧困人口",還是"精確投放扶貧資金",都要做到數據精確、真實、可信,容不得半點水分。

啟示二:精準扶貧不能等同于送錢送物。交流中,xx縣干部反映,當前,有些干部對精準扶貧存在錯誤認識,認為精準扶貧就是簡單的送錢送物,只要錢和物送到位了,就算幫助貧困戶脫貧了。對此錯誤傾向,我們必須警惕起來。畢竟,錢和物只是杯水抽薪,只能解決貧困戶眼前的生計,要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真正脫貧,遠不于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幫助貧困戶真正脫貧,最重要的還是要讓貧困戶掌握脫貧增收的方法。比如,可從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入手,讓有條件的貧困家庭每戶都有1個以上勞動力參加培訓,并實現轉移就業、增加收入,從而擺脫貧困。

啟示三:精準扶貧要注重產業扶貧。產業扶貧是"造血"扶貧,是持續穩定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是根本的長遠的扶貧。在這一點上,xx縣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比如,他們把精準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突出扶貧攻堅"x"工程,大力發展核桃、刺梨、特色蔬菜、有機高粱、牛羊稻魚等產業,推動貧困群眾盡快實現脫貧。我們抓精準扶貧,一定要與產業扶貧結合起來。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袋子才能鼓起來,貧困戶才能真正走出貧困。

3.幾點建議

建議一:推進精準扶貧,要突出產業扶貧。一是要加大資金扶持。要在財政扶貧資金中直接安排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并逐步增加,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撐。要開展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等試點工作,逐步擴大試點范圍。要探索建立扶貧產業發展擔保公司,創新扶貧產業融資模式,積極開辦各種類型的小額貸款業務,為產業扶貧提供便利的融資服務。二是要堅持龍頭帶動。要大力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采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等形式,做大做強扶貧產業。要加大對貧困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入社率達到50%以上。要積極鼓勵、引導和支持各類投資主體到貧困村投資興業,帶動貧困村發展和貧困戶增收。三是要加強科技扶貧。要圍繞農業優勢產業,積極推廣新技術,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和發展水平。要建立健全農技推廣隊伍,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切實增強貧困戶運用科技致富的能力。

篇3

2016年,局在市委、市政府扶貧攻堅工作統一部署下,積極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局黨組將定點扶貧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并精心組織實施,對聯系幫扶村和幫扶群眾采取實際舉措,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來推動扶貧攻堅工作,現將2016年定點扶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明確責任

2016年初以來,局就將定點扶貧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局日常工作考評,成立以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局黨組會就定點扶貧工作進行安排和部署,安排局班子成員、副局長負責定點扶貧攻堅的具體工作,切實保障了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市林業局按工作職責和職能分工,要求局有關科室在林區道路建設、退耕還林任務落實、造林項目發展和林下經濟的統籌安排中,向定點村傾斜,開展扶貧攻堅工作。

二、基礎先行、項目牽引

我局堅持統籌安排,通過項目建設,有計劃地對聯系幫扶村展開扶貧工作,主要項目投入如下:

(一)產業道路建設

今年我局投資*萬元為該村修建了生產公路,這是我局投資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是我局扶貧行動的具體體現,生產公路是一條脫貧致富路,公路的修建盤活了*多畝土地,使元寶屯人均田地增加到一畝左右,為實現該屯60多戶210多人的脫貧目標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為下步開發的旅游資源提供了支持。

(二)開展技術培訓

為發揮利用豐富的竹資源優勢,加快山區脫貧步伐,針對竹編工藝品具有成本較低、勞動密集型、技術易于掌握、市場前景好的特點和適合資金缺乏、發展產業路徑少、勞動力豐富的貧困戶實施的情況,投資*萬元在村組織了一期扶貧竹編初級培訓班,通過培訓,貧困戶學習了先進的竹編工藝品技術,為實施技術扶貧,發展成為穩定的增收產業,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一條途徑。

(三) 積極開展扶貧日活動

10月17日是全國“扶貧日”,開展“扶貧日”活動,對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人心向善的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政府和社會協同推進扶貧開發的工作格局都將發揮積極的帶動作用,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為此,我局全面部署,廣泛動員,積極開展活動:一是局黨組高度重視,召開了班子會,專題研究部署“扶貧日”宣傳工作;二是在全局積極開展獻愛心活動,活動日當天捐款*元,衣服圖書*件套,折合資金*元;三是對本村范圍內的扶貧戶開展走訪慰問,宣傳國家扶貧政策和送溫暖活動,深得群眾好評。

三、積極開展“一幫一聯”活動

根據統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積極開展“一幫一聯”工作:一是制定我局幫扶貧困戶聯系貧困生活動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途徑和要求;二是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明確分工,并在局辦成立了“一幫一聯”活動辦公室,協調有關工作;三是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我局干部職工對元寶村貧困戶的結對幫扶,中層以上在編干部均有幫聯任務,處級干部同時結對幫扶貧困戶中的在校學生,特別是大學生。目前我局67名干部職工聯系元寶村68戶貧困戶(全村128戶貧困戶)。我局幫聯人采取實地走訪和電話聯系的方式,通過幫思想、幫創收、幫信息和技術、幫資金、幫子女入學與就業、幫就醫等途徑,促進了“一幫一聯”工作的有效落實。

三、面對困難,謀劃明年工作

2016年定點扶貧攻堅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效,完成了118戶的脫貧任務,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的脫貧還是建立在上級的大力幫扶和政策紅利的基礎上,脫貧也還不穩定,隨著今年脫貧任務的完成,雖說有些政策還可以繼續享受,但多數政策也將不可持續,再加上特色產業的培育還在初步階段,穩定脫貧壓力猶在,2017年任務更加艱巨,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繼續做好聯系村的扶貧工作。開展謀劃產業扶貧,用經濟的發展來拉動群眾脫貧致富。

篇4

按照省督導團督查“兩基”工作的反饋意見和市政府“兩基”督查辦公會議精神,縣委、政府于4月22日召開了“兩基”攻堅工作推進會議,對“兩基”工作進行再細化、再安排、再部署,各鄉鎮、教育系統、縣處級領導和掛鉤部門按照推進會議精神,圍繞“五個一票否決”指標,采取超常規措施狠抓“控輟保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截至目前,全縣有總人口411528人,適齡兒童52383人,已入學5099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7.3%,秋季學期有小學在校生62709人,春季學期有在校生58777人,年度輟學3932人,已返校435人;適齡少年26221人,初中階段在校生20978人,初中毛入學率80%,秋季學期有初中在校生20942人,春季學期初中在校生18059人,年度輟學2604人,已返校443人,返校率17%。

一、“兩基”攻堅工作開展情況

(一)及時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各鄉鎮把“兩基”攻堅工作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超常規的工作,自4月23日起,各鄉鎮相繼召開鄉、村、社三級干部會議,對“兩基”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進一步明確了職責和目標任務,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領導力度得到強化。各鄉鎮調整充實了以鄉鎮黨委書記任組長或總指揮的“兩基”工作領導組,下設執法組、宣傳組、業務組、督查組等職能組開展工作。同時,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鎮長任常務副組長、分管教育的副鄉鎮長、派出所長、司法所長為副組長,鄉直各站所、村支書、中小學校長為成員的“普九”教育執法隊,加大義務教育執法力度,為“兩基”攻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三)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責任考核考評機制。各鄉鎮針對本鄉鎮實際制定出臺了一系措施,嚴格實行“兩線四包”責任制,明確鄉鎮長和村主任是轄區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入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把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的入學工作落實到每個鄉村干部和教師,分片包干,包戶到人,確保入學率和鞏固率達標。如,文屏鎮制定出臺了1個辦法、2個方案和2個制度。即:《文屏鎮控輟保學管理辦法》、《文屏鎮兩基迎檢實施方案》、《文屏鎮兩基迎檢宣傳方案》、《文屏鎮“兩基”攻堅迎檢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和《文屏鎮“兩基”迎檢實行掛鉤工作組長聯系學校教育工作制度》。桃源鄉制定了《桃源回族鄉—失輟學學生“清理核實”及動返方案》、《桃源回族鄉16—18周歲青少年“補償教育”開班方案》、《桃源回族鄉“兩基”攻堅再動員、再宣傳方案》等一系列方案。

(四)建立健全利益導向機制。鄉鎮黨委、政府按照各學校提供的輟學學生名單,組織鄉、村、社干部和教師進村入戶進行動員,向家長或監護人發出《限期送子女入學通知書》,對拒不送子女入學的家長或監護人,暫緩兌現國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對執法不力的相關人員給予責任追究。如,梭山鄉對拒不送子女入學的家長給予500元至300(來源:文秘站 )0元罰款,并取消各級政府給予的補助和優惠政策;樂紅鄉黨委、政府規定每動員1名輟學生返校,給工作隊50元的獎勵,按時完成任務的優先考慮年終考核為優,工作不力者就地解聘。火德紅鄉對拒不送適齡子女入學的家長或監護人,凍結所有惠農政策;桃源鄉采取鄉、村、社干部、中小學教師“一對一”掛鉤方式,每人負責動員3至5名輟學生返校,并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對工作不力,影響“兩基”進程的鄉、村、社干部,停發當月工資,年終考核不合格;小寨對貧困生實行掛鉤幫扶,書記、鄉長不低于3名貧困生,副科級干部不少于2名貧困生,站、所職工及教師不少于1名貧困生,幫扶金額每生每年不低于100元。同時,鄉政府與干部職工、村兩委、村民小組長分別簽訂責任書,對完不成任務的扣除全年風險金,年終考核不合格;文屏鎮對完不成任務的,扣除工作風險金。家有輟學生的農戶,一律不納入惠農政策范圍。

(五)宣傳成效明顯。利用 標語、廣播、文藝、演講、板報、家長會、村、社干部會議等形式,加大《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和“兩免一補”惠民政策宣傳,提高了家長依法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全縣書寫永久性大型標語500余條,發放宣傳資料6.5萬份,組織干部、教師和學生8萬余人深入村寨開展“兩基”宣傳,依法動員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桃源鄉將《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和“兩免一補”惠民政策刻錄成光盤,分發至各村校及清真寺,每天至少播放兩次。小寨鄉將《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印成小冊子,組織干部教師發放至農戶家中,提高家長依法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新街鄉組織鄉、村干部和教師佩戴“兩基”字樣袖標,深入村社宣傳、動員流失學生返校。文屏鎮舉辦“兩基”宣傳活動暨圖書捐贈儀式,捐贈圖書1萬余冊。各學校通過班會、校會、家長會、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兩基”工作,在全縣營造了良好的“兩基”攻堅氛圍。

(六)大力開展幫扶關愛活動。各學校大力開展關愛學生活動,鼓勵學生完成學業,使返學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如,樂紅鄉采取“一對一”幫扶救助貧困生,對家庭貧困的每位失輟學返校生,由鄉黨委、政府預支每周30元生活費,順利畢業預支費不償還;水磨鎮對經動員返校的困難家庭學生提供生活費、被子、床單、衣服和學習用品;新街鄉畜牧獸醫站站長曹玉學、新街村村主任葉斌,每人分別捐資1000元資助新街中學吳豐艷等四位同學完成學業。梭山中學校長蔡江先后對宋建春、陳乾春2位學生進行每月不少于100元的生活費資助;水磨中學副校長王永宗資助營地小學元,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火德紅中學肖釋仙同學因患腦瘤住院治療,全鄉干部職工捐資6000余元為其治病。

(七)強化學校管理。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做好減負提質工作,提升辦學質量。經動員返校的學生,班主任加強了管理和教育,同時,對流失學生動員不力或造成學生再次流失、影響入學率和完學率的教師,扣除當月工資和年終考核不稱職。

(八)積極開展視察和督促檢查。5月14日至15日,縣人大、政協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梭山、水磨兩鄉鎮“兩基”工作進行了視察。視察組通過聽取鄉鎮“兩基”工作情況匯報,查看“兩基”檔案資料,召開座談會,查看校容校貌及學校管理情況等形式,對兩鄉鎮“兩基”工作進行深入調研。縣教育局及時召開全縣教育行政會議,安排部署“兩基”推進工作,采取局領導和機關股室掛鉤鄉鎮,蹲點至各鄉鎮學校督促指導,與鄉鎮黨委、政府對照驗收指標認真查找問題,找準工作突破口,制定“兩基”攻堅措施辦法,加大整改力度,嚴格實行獎懲,對工作遲緩和影響“兩基”達標的,嚴格行政問責和責任追究。通過以上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二、輟學學生返校情況

從目前來看,江底鄉、新街鄉、樂紅鄉返校工作成效明顯,龍樹鄉、龍頭山鎮、水磨鎮較為滯后。各鄉鎮“控輟保學”按返校率高低排名如下:

1、江底鄉。全鄉總人口28310人,適齡少年1806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926人,春季學期在校生771人,年度輟學148人,已返校50人,返校率34%。

2、新街鄉:全鄉總人口19757人,適齡少年1308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844人,春季學期校生704人,年度輟學93人,已返校30人,返校率32%。

3、樂紅鄉:全鄉總人口34379人,適齡少年2013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1123人,春季學期在校生1028人,年度輟學75人,已返校23人,返校率31%。

4、火德紅鄉:全鄉總人口20141人,適齡少年1023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846人,春季學期在校生738人,年度輟學78人,已返校21人,返校率27%。

5、桃源鄉:全鄉總人口37322人,適齡少年2573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1484人,春季學期在校生1257人,年度輟學157人,已返校40人,返校率25%。

6、文屏鎮:全鎮總人口60227人,適齡少年4118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6616人,春季學期在校生6149人,年度輟學430人,已返校103人,返校率24%。

7、茨院鄉:全鄉總人口27252人,適齡少年1768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20__人,春季學期在校生1615人,年度輟學341人,已返校60人,返校率18%。

8、梭山鄉:全鄉總人口32937人,適齡少年2074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1526人,春季學期在校生1373人,年度輟學153人,已返校24人,返校率16%。

9、水磨鎮:全鄉總人口38607人,適齡少年2316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1311人,春季學期在校生920人,年度輟學391人,已返校47人,返校率12%。

10、龍頭山鎮:全鎮總人口51921人,適齡少年3216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2232人,春季學期在校生1913人,年度輟學323人,已返校26人,返校率8%。

11、龍樹鄉:全鄉總人口39288人,適齡少年2593人,秋季學期初中在校生2023人,春季學期在校生1591人,年度輟學415人,已返校19人,返校率5%。

三、檔案建設情況。為加強“兩基”業務培訓和檔案資料的建設,縣教育局由掛鉤副局長、相關股室和縣“兩基”辦人員,蹲點至各掛鉤鄉鎮學校,指導開展“兩基”業務工作;各鄉鎮4月22日后,再次組織鄉、村干部和中小學教師進村入戶,清理核實文化戶冊、0—18周歲人口冊、失輟學生名冊等相關表冊,基本核清了轄區人口和文化狀況,鄉鎮“兩基”辦組織業務人員,根據摸底核實的情況,目前,正在進一步規范、完善相關檔案表冊。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篇5

關鍵詞:教育救助;城鄉統籌;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273-02

一、教育救助在城鄉統籌中的作用

教育救助是指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物質、資金、師資力量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在不同階段所提供的幫助。其特點是通過減免、資助等方式幫助貧困適齡學生完成相關階段的學習,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終解決他們的可持續生計問題。作為對教育投資不足的一種補充,教育救助是社會救助中一項重要的但發展較晚的項目。教育救助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貧困代際轉移的有效手段。

2008年9月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重慶市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提出了改革試驗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市委書記指出:統籌城鄉發展,教育是一個突破口,是一種推動力量。只有統籌城鄉教育發展,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才能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以城鄉教育的統籌帶動城鄉經濟的統籌,以西部的發展縮小東西部的差距(轉引自渝教辦[2008]85號文件)。由此可見,統籌城鄉教育應該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背景下,要推動城鄉教育的統籌發展,使城鄉教育的統籌發展為城鄉統籌發展提供支持,不容忽略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解決城鄉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接受教育的問題。重慶是直轄市中唯一的一個農業大市,貧困問題比較突出,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由于貧困的存在,使貧困地區無法提供正常教學的基本設施和條件,貧困家庭無力承擔他們的子女接受高層次教育所發生的支出。通過對城鄉貧困地區、貧困群體實施教育救助,縮小區域間、城鄉間、群體間的差距,使城鄉教育得到統籌發展。因而,針對市情,加快建立和健全城鄉教育救助制度,努力實現城鄉教育統籌,從而推動重慶市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重慶市教育救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城鄉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教育救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級民政、教育行政部門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開展教育救助工作,通過教育對口幫扶、“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等捐資助學活動,為城鄉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較好地保障貧困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如2009年重慶市政府出臺了資助城鄉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學生學費救助政策,重慶兩級財政投入資金2 850萬元,資助19 294名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免交學費就讀普通高中。雖然政府部門在教育救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整體看,重慶市教育救助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救助管理機構不健全,統籌功能不強,救助項目雜亂,資源缺乏有機整合

教育救助涉及多個部門,其中教育部門實施的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屬于政府政策性資助,而團委、婦聯、殘聯、慈善組織等開展的幫扶助學則由各團體根據自身職能自行開展救助。由于不同的部門實施不同的救助項目,彼此之間缺少溝通聯系和統一規劃,救助資源缺乏有機整合,使救助體系整體效應難以發揮,造成社會救助資源分散,增加了救助成本,降低了救助效果。同時,由于各項救助之間彼此互不通氣,而且救助標準不一,難免造成重復救助、多頭救助等問題。

(二)救助方式不規范,救助程序煩瑣,管理滯后

目前教育救助措施具有臨時性特點,沒有整體、長遠的規劃,缺乏穩定的、可持續的資金來源,隨意性較大,實施者往往根據所掌握的經濟資源來決定救助方式,無法滿足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需要。同時,現行的救助程序煩瑣且不規范,救助資金的發放程序、經手的機關和部門多,容易形成資金的遲發、挪用或截留現象。

(三)政府救助資金不足,社會救助不力,覆蓋面狹窄

教育救助對象需求量大與政府救助資金有限的矛盾突出。2009年底全市農村低保對象為116萬人,占農業人口的4.97%,全市城市低保為70.5萬人,占非農人口的7.76%,但2009年重慶市政府財政僅資助近兩萬名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免交學費就讀普通高中。由于資金的短缺和投入不足,存在救助面窄、力度不夠、缺乏穩定性等問題。同時,社會對慈善行為的作用和認識淡薄,社會組織及個人的教育捐助不足以應對社會現實的需求,社會力量在教育救助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較微小。

三、重慶市教育救助政策建議

(一)加強教育救助立法、規范教育救助管理

完善的立法是教育救助經常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快制定操作性強的教育救助專門法規,如《貧困群體教育救助實施辦法》,對貧困群體教育救助的政府責任、組織管理、經費來源等做出明確規定,提升教育救助的法律地位。其次,要規范貧困群體教育救助管理,加快組建和完善專職管理機構,如“貧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管理中心”,全面統籌規劃、安排教育貧困群體的救助工作,統籌和協調現有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和相關團體力量,實現救助體系的整合,協調并監督各部門、社會各團體教育救助資金的使用,以規范學生救助管理工作。

(二)開掘教育救助融資渠道

1.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各級政府是實施教育救助的主導力量,政府應把貧困家庭的教育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來抓,高度重視貧困群體的教育救助問題,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責。因此,站在政府的角度,應改革教育救助投資體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教育救助資金納入政府年度預算保障,設立專項資金,取消多頭管理的模式,賦予教育行政部門教育救助專項資金管理的責任。

2.適時開征教育稅。把教育費附加上升至稅收的層次,用以彌補政府預算內的教育救助經費不足,并減少教育經費被挪用、擠占的現象。

3.發展社會救助力量,鼓勵多種形式的民間救助。政府應該出臺相應政策措施(比如稅收優惠等)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慈善事業和教育救助活動。鼓勵企業、社會建立民間助學基金,允許這些基金免費給貧困生提供無償資助,允許他們把資助大學生完成高等教育當做一個投資機會,允許其有一定的回報。在政府相關機構的引導和廣大媒體的關注下,積極引導社會高收入階層對低收入階層的幫扶,發揚互助精神,采取一加一幫扶等形式,主動參與到教育救助事業中去。在當前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銀行制度不足以充分滿足貧困學生貸款需求的情況下,讓民間組織來彌補不足,可以說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三)建立科學的教育救助運行機制

教育救助系統的運行機制包括教育救助對象的確定、救助的申請與受理、救助資金的管理等。要保證教育救助各環節的嚴密科學,需要建立一個從基層到管理、監督機構的透明、完善的教育救助網絡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對教育救助對象的基本情況及領取教育救助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管理,確保教育救助資金的準確發放。通過網絡平臺,將教育救助檔案和資助情況進行公開,使教育救助工作的運行得到社會輿論的監督。利用網絡平臺對貸款學生進行跟蹤,減少銀行貸款時對學生誠信的擔心。同時,借助于該網絡平臺,還可以用來作為貧困學生的統計工作,為財政、教育、民政以及地方政府的基層組織提供一個順暢的溝通渠道。

參考文獻:

[1]孫瑩,周曉春.中國城市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問題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3).

[2]賈匯亮,黃崴.教育弱勢群體救助:制度安排與保障體系[J].中國教育學刊,2006,(4).

篇6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2012年度全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對2011年工作進行總結,對2012年的工作進行部署。首先,我謹代表省教育廳向一年來,大家所付出的辛勞表示衷心的感謝,并通過你們向全省基礎教育戰線上的各位老師表示誠摯的問候。

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我省基礎教育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是我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成績十分顯著的一年。一年來,全省基礎教育系統各級領導、師生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云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斷深化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各項改革,推動基礎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又好又快發展。

一、優先發展、穩步推進,2011年基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教育系統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我省基礎教育工作圍繞普及、公平、優質“三大目標”,落實規劃、經費、公共資源“三個優先”,促進教育規模、結構、質量“三個協調”,著力構建起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強活力、更富特色、更具保障力的現代教育體系,開啟了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教育資源大幅度增加

至2011年,全省共有幼兒園(班)4 257所,比2010年增加了467所,在園(班)人數108.59萬人,比上年增加98 966人;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達到66.02萬人,比2010年增加2.75萬人,增長4.34%,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在校生比達1∶1.02;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44.3%,比2010年提高了6.83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70%,較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二)教育改革深入推進

積極實施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努力推進基礎教育機制創新。從2010年下半年起,按照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全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省教育廳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兩個國家級改革試點工作,明確了改革試點的主要目標任務、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并對分年度的工作重點進行了安排。各地工作開展中,大膽探索大膽試驗,創造出了一些難能可貴的經驗。

(三)教育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鞏固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制定了我省的綱要,確定了我省“一進入,兩基本,三共同”的教育改革發展中長期目標,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辦法。在省綱要確定的“九大教育發展任務”基礎上,針對基礎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相繼出臺并采取了一系重大舉措。

一是學前教育以制度建設促發展。對全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確定了玉溪市及其江川縣為全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試點地區和試點縣。省政府出臺了《云南省學前教育3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和《云南省學前教育重點工作任務分解方案》,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戰略任務。成立了由高峰副省長擔任組長,各有關廳局為成員的云南省學前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完成了《云南省學前教育條例》的前期立法工作。目前,省政府常務會議已經討論通過并報省人大審議;制定下發了《云南省一級示范幼兒園對口幫扶薄弱幼兒園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推進全省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作了部署。合理統籌和使用農村中小學閑置資源,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學前教育資源進一步得到擴大。截至2011年,全省有民辦幼兒園3431所,在園幼兒51.85萬人,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規模占全省幼兒園總數的47.75%。

二是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保障機制。嚴格落實教育稅費征收、管理和使用規定,督促8個州市補撥了教育經費4.1億元。全省基礎教育基本辦學條件有了大幅度改善。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規劃到2020年底云南省129個縣(區、市)將全部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各個階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各州(市)、縣(市、區)在資源均衡配置、校長教師交流、城鄉學校對口幫扶、優質資源共享平臺建設、貧困生資助政策落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效探索和實踐,城鄉、區域和校際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擇校現象有所緩解。

(四)教育均衡發展和公平發展不斷推進

一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在中央支持下,省州按比例共同分擔,全年下達全省義務教育保障資金60.68億元,其中下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專項資金32.45億元,共惠及學生590.96萬人。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在2010年的基礎上生均再提高100元,已達到小學500元/生·年,初中700元/生·年;下達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免學雜費資金0.52億元,補助學生38.06萬人;為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共627.67萬人提供了免費教科書,其中小學425.77萬人,初中201.4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4 120人;下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資金21.36億元,補助人數達到248.21萬人,補助人數比上年增加18.41萬人。

篇7

[關鍵詞]輔導員;家訪;形式;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7-0059-03

一、輔導員家訪工作形式研究

利用寒暑假期開展輔導員家訪活動,既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輔導員加強自身建設和檢驗工作效果的重要內容。在家訪形式上,如何能做到既突出重點,又覆蓋大面,最大限度地做到點面結合,根據遼東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輔導員家訪工作形式的研究中,應該確定重點:品學兼優的特困生由學院領導和輔導員集體家訪、學生干部和特殊群體學生由輔導員個人家訪、家在外省距離較遠的學生由輔導員電話家訪三種家訪工作形式,通過這三種形式做到輔導員家訪工作各個層面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一)重點品學兼優的特困生由學院領導和輔導員集體家訪。如何讓品學兼優的特困生學生和學生家長感受到學院全體對學生關心關懷;如何把家長對孩子培養的意見最真實的直接反饋給學院領導;如何激發品學兼優的特困生學生努力奮斗、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我認為對這部分學生家訪應該邀請學院黨總支書和主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副書記一起走進貧困學生家庭里,與學生家長和當地有關部門負責人直接交流。

1.學院集體家訪對象選擇

學院領導集體家訪不可能面面俱到,走進很多特困學生家庭。所以,學院集體家訪的特困學生一定要有代表性,在學院里要有一定的影響力,家訪對象的選擇要從學院18名特困學生中選取,同時兼顧品學兼優而定。學院集體家訪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幫助這個特困生的家庭,另一方面還可以真實的了解這個特困家庭的實際情況,從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更有針對性的幫助計劃。因此,集體家訪對象的選擇一定要認真仔細甄別和選擇。

例如:2015年寒假遼東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集體家訪對象卜仁鳳。卜仁鳳:遼東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13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生,家庭住址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紅旗營子鄉繭場嶺村汞洞溝組37號,家中有六口人。該生家境貧困,生活簡樸,其主家庭要經濟來源靠種農田及父親常年體力勞動貼補家用,無其他任何經濟來源。前些年其母親因為患有嚴重的胃病,以至于需要有專人照顧,經過四處治療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并欠下債務,現其母親因過度勞累,需長期服用止疼藥物來維持,目前花銷也很大。其父親小時候腿上受過傷,這些年也因為過量的體力勞動陡增了不少新傷,其父母親也年齡都不小了,不僅要忙著賺錢養家,還因特殊原因要照顧一個七歲侄女成長,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家庭的負擔。卜仁鳳家里的日常生活全靠父母種幾畝責任田來維持。其哥哥剛剛結婚,同時也欠了債,現在多數還沒還清,生活依舊清貧。年過半百的父母親為了全家生活,還要靠繁重的體力工作來賺錢養家。

卜仁鳳在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就讀這兩年來,在學習方面,認真端正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努力地學好每一門功課,牢固的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刻苦努力,多次獲得了校級以上獎學金,并順利通過國家英語和普通話等級考試。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校一等獎學金;2013-2014學年度下學期校二等獎學金;2013-2014學年度國家勵志獎學金;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校一等獎學金;2014-2015學年度下學期校二等獎學金;2014-2015學年度國家勵志獎學金;2015年3月通過全國英語三級考試(口語);2015年9月通過全國英語三級考試(筆答);2013年12月18日榮獲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二級甲等。

2.學院集體家訪特困大學生工作分析

現代大學生,大多過著安逸的生活,嚴重缺乏承受挫折和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特困生更是承受了太多的苦難與磨礪,但是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以積極的直面慘淡、笑對人生,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面對苦難,這是普通大學生缺乏的精神。還有許多和卜仁鳳情況相似的特困學生,在他們的大學學習生活中,雖然生活窘迫,但他們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不怕苦、不怕難,為了理想而奮斗。這是一些堅強的孩子,他們相信美好的明天。特困學生的自尊心比一般人強,容易受傷。近幾年國家對貧困大學生的經濟上資助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解決了貧困大學生的燃眉之急,可謂雪中送炭。但同時,這種方式的經濟資助的副作用也慢慢地表現了出來。本來應該與同班同學平等的感覺不平衡了――因為自己是特困生,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被提醒是特困生,每當此時,他們的心都在灼痛。

在學院集體家訪特困生過程中,學院領導和輔導員能對特困生家長介紹孩子在校期間的優秀表現,與此同時也能宣傳了黨、政府和學校對家庭困難學生的各種資助政策,讓院領導和輔導員設身處地的了解當前特困大學生中存在的困難;了解特困大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能讓所有參與走訪的人感觸頗深。特困學生各自家庭境況不同,擺脫貧困卻是他們共同的渴望,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單純靠校方的力量就能完全改變的。他們需要來自全社會的援助之手,需要自強不息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能為特困生創造勤工助學工作的機會;如果有時間與特困生談談心聊聊天,了解他們的境況和所需;如果能在他們的學習上、生活上多幫助他們;如果在他們畢業擇業時能為他們聯系一個稱心的工作;如果……。我們大家都盡全力做吧,他們太需要理解、幫助、關注、關愛!

(二)學生干部和特殊群體學生輔導員個人家訪。除了邀請學院領導集體家訪外,針對部分學生會干部和特殊群體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還要輔導員專門登門家訪,和家長進行交流,根據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與學生家長一起探討如何讓學生進步和更好的幫扶辦法等問題。例如:周子聰,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學生會主席;宋超,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公寓管理委員會主任等。

(三)家在外省距離較遠的學生輔導員電話家訪。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對于家庭距離非常遠的同學家訪有一定局限性,受到時間、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登門家訪。但為了更好地把輔導員家訪工作面鋪開,輔導員在兩個假期要更多地進行了電話家訪,打破這種時間、經濟條件的限制,能在更好地完成輔導員家訪工作的同時也節約大量的資金。在放假前,輔導員要通過對分管的學生調查和了解,整理出電話家訪的學生名單,這些學生要涵蓋各個年級和班級、各個專業,其中要有貧困學生;要有掛科較多的學生;要有學生干部;要有心里有障礙的等各種類型的代表人物。在寒暑假期,輔導員要利用家長空閑時間,春節拜年的時間等,與這些家長進行電話家訪。電話家訪覆蓋面廣,更是以上兩種家訪形式的最有效的補充。

二、輔導員家訪工作對象及家訪內容研究

在輔導員家訪工作中,主要針對四個方面學生進行有效的家訪,做到“四個方面,重點引導”。所謂四個方面的家訪,即貧困學生的家訪、掛科較多學生的家訪、學生干部的家訪、心理有障礙學生的家訪。在家訪過程中,輔導員要結合這四方面學生的特點,和學生家長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在今后的工作中對這些學生進行積極引導。

(一)貧困學生的家訪。貧困生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經濟上,但往往此類學生學習成績都很突出。因此,在針對貧困生的家訪,要傾向于關心慰問,讓學生、家長感覺到學校、學院和領導、輔導員都一直在幫助、鼓勵他,督促他前進。所以,這類學生要請學院領導集體家訪。比如:前面提到的卜仁鳳等。

(二)掛科較多學生的家訪。掛科較多學生的家訪主要問題集中在學習成績較差,此類學生家訪時別把家訪變成登門告狀但還必須要說明來意,應該是一定要從這類學生身長找到閃光點,和家長談好的方面先報喜再報憂,先讓學生家長多多鼓勵學生,然后,在學習成績的問題上,應該策略的告知家長。解決掛科較多學生學習成績的方法和過程主要應做在學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當中,而不應責備性的帶到學生家里,粗暴的告狀和問責。

(三)學生干部的家訪。學生干部家訪內容集中在工作方法和人際交往上,此類學生家訪時,輔導員應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與兩、三名住的較近學生干部一起去,把輔導員家訪變成走訪或同學聚會等形式,讓同學們指出該學生干部在校期間工作方法和人際交往上的優缺點,這樣做可以達到很多優點繼續發揚,很多問題自行消退的良好效果。

(四)心理有障礙學生的家訪。心理有障礙學生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心理上,此類學生家訪時,最好單獨和學生家長交流,不要讓學生本人在當場。和學生家長交流,主要探討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最初原因,今后如何進行疏導。目前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的學生還沒有心里問題嚴重的,但也有性格孤僻、獨來獨往、不愛交流等心理障礙問題學生的存在。

篇8

(一)突出三大重點,塑造了教育新形象

1、透視焦點,優化整合了教育資源

(1)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20*年,預計教育事業總支出5億元,其中區財政對教育事業撥款達到21285萬元,比上年增長9.15%。教育附加收入達到3350萬元,比上年增長16.93%。人民教育基金收入達到2355萬元。20*年,專門調整、完善了教育撥款政策,確保了中小學校的正常運轉,提高了教育經費的使用績效。同時,順利地接收了*發電廠子弟學校,平穩地移交了界牌中學,使教育資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

(2)加強了管理監督力度。對學校資金的使用進行了審計,完善了教育經費使用制度。20*年,共對62所學校、幼兒園的財務進行了專項審計,對部分學校的審計還委托社會中介進行。積極配合區審計局對我局的經濟責任審計,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組織全局上下認真剖析,并根據審計要求,逐項抓好整改,有力地規范了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了學校財務管理水平。同時,加大“一費制”的宣傳和監督力度,堅決遏制教育亂收費行為,嚴格執行教育收費政策。健全了收費公示制和教育收費違規追究責任制,加強了對收費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以執行“一費制”和公辦高中“三限”政策為重點,對學校財務及收費進行定期檢查,進一步規范教育收費行為。

(3)加快了教育集團組建力度。20*年,創辦了*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成立*區職業教育集團,加強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打造“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內涵提升,認真落實省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面向市場,接軌就業,普職比繼續保持1:1。區職業中專順利地通過了市中等職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評估。整合優質幼教資源,鼓勵幼兒教育集團化,20*年,相繼成立了時光、苡君、幼藝三大幼教集團。職教、幼教資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和優化。

2、展示亮點,促進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1)教育創新卓有成效。舉辦了“中國教育改革實驗區(*)”第一輪課題結題鑒定會暨第二輪課題開題論證會;開展了“現代學校制度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改革”觀摩課活動;在“21世紀校長高級論壇”上我區“區域推進學校效能評估的研究和實踐”作了交流;10月,向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匯報了“現代學校制度視野下的*教育改革”實驗區階段性成果,并對下階段的探索提出思路,受到了領導和專家的肯定;編著了近40萬字的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現代學校制度的實踐發展》一書,全面總結了近四年來*現代學校制度實踐探索的成果;出臺了《*區中小學效能評估體系》,并在全區中小學普遍實施。我區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央教科所授予“國家基礎教育現代學校制度先進實驗區”榮譽稱號,開展的現代學校制度探索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2)中考高考再創佳績。不斷加強“三考”的研究工作,完善了《*區高考進步獎勵辦法》,中考高考再創輝煌。20*年,全市四個省級首批課改實驗區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中,我區的平均分、及格率、高分段人數比率分別高于四個實驗區平均值的19.84分、6.5%、3.34%,均居全市第一。高考的各項指標穩步上升,全區高考上線學生3301人,上線萬人比為68.24,位居全市首位,比全市平均值高出12.65;純文、理科上重點人數259人,比2005年增加20人,上重點線萬人比為5.69,全市第三;全市文、理各前10名中,我區占4名;藝術體育等上本科線人數為269人,比2005年增加47人,實現了“三區第一,全市三強”的目標。

(3)免學雜費工作全面啟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免雜費工作是區政府20*年十大為民辦實事之一,我們把全面推進和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免雜費工作作為工作重點來抓,出臺了《*市*區義務教育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的實施方案》,專門組織有關人員,加強監督檢查,認真統計與核實全區學校免雜費學生人數,確保免雜費政策落到實處。經過半年努力,全區共發放513萬元資金,對46496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雜費,切實減輕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

(4)名師工程全速打造。切實加強對省第九批特級教師評選推薦工作,20*年共有3位教師被評為*省第九批特級教師,至此,我區已擁有11位省特級教師,按專任教師比例計算為全市第一。認真做好省、市教壇新秀推薦評選工作,經過嚴格考核,3位教師被評為省教壇新秀、6位教師被評為市教壇新秀;同時,向市里推薦了9名市名師名校長。目前,我區名師名校長已經達到36名。修改和完善了《*區星級教師管理辦法》,開展第十二屆星級教師評選活動,20*年共增加星級教師51名,至此,全區共有星級教師626名。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20*年共引進外地教壇新秀等中青年優秀骨干教師18名。提高了校長崗位職級津貼,調動了校長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完善了區特聘教師制度,狠抓名師下鄉支教工作,扎實做好省特級教師、市名師和區星級教師下鄉支教及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工作,充分發揮了優秀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

(5)教育執法評議成效顯著。堅持依法治教和認真履行教育行政執法職責方面有了新的進展,重點抓了人大對教育行政執法評議工作。專門成立了接受評議領導小組,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切實開展整改活動。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并視察中小學校園,為教育獻計獻策;分別召開南片、北片、城區片中小學校長座談會,廣泛征求整改意見;先后在*二中、下陳中心校開展教育“懇談日”活動,傾聽基層教師心聲;相繼出臺了《*區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暫行辦法》、《*區農村現代化學校辦學的基本要求》等五個政策性文件,圓滿完成了人大對教育執法評議工作,并受到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主要領導的好評。

3、關注熱點,加強了教育管理

(1)加強了學校安全工作。繼續推進“平安校園”創建,全區70%的校園達到了*省“平安校園”創建標準;20*年,先后召開全區性教育系統安全工作會議和安全緊急會議4次,周密部署學校安全工作;加強學校普及安全知識教育,開展了“三個一”暑期安全教育活動;舉辦“全國第五個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發放宣傳資料2000多份;開展“警校共建”活動,實行學校交通協管員制度;編發《學生安全知識讀本》,對學校附近的江河池塘設立安全警示標記;實施“家校通”工程,為學校、家長聯系搭建信息平臺;開展學校周邊環境專項整治和校園安全大排查,開展學生接送車專項整治。加強學校衛生工作,有2所學校成為*省食堂衛生等級量化管理A級單位,有37所學校被確定為各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2)狠抓了學校德育工作。堅持抓宣傳,定標準,重實踐的原則,多措并舉開展德育工作。召開了“生態德育”工作座談會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座談會;對全區學校日常行為規范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進一步加強了國防教育,開展了軍訓、主題班會、模擬防空演練等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活動;積極開展民族精神教育,進行紀念勝利七十周年的歌詠比賽、書畫比賽、演講賽等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教育活動,召開區青少年樹立社會義榮辱觀誓師大會;開展烈士陵園掃墓活動、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公德、愛心、誠信教育等;召開“德育導師制”工作經驗交流會,開展德育先進評比工作,做好團隊工作,成功舉辦了*區第三屆少先隊鼓號隊檢閱活動。

(3)強化了師德師風建設。認真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開展以“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練師能”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評選出“十佳師德標兵”,組織了9場、有4000名教師參加的“十佳師德標兵”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大力弘揚了教師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高尚精神;舉辦了*教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檔次最高的以“健康、快樂、和諧”為主題的慶祝教師節千名教師大合唱活動,營造了團結、合作、競爭、和諧的良好氛圍;嚴肅整治教師有償補課、違規帶生行為,開展為期6天的暑期各中小學師德專題培訓;20*年評選出各級各類先進個人98人。積極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建設,推行教代會票決制度,進一步加強了凝聚力工程建設。

(4)完善了教育行政監察工作。完善黨風廉政建設、紀律監察工作機制,開展對基建招投標、物資采購、人事、招生等熱點敏感問題的行政監察,加大了政務、校務公開力度和、查案力度,受理直線電話和件267件(次),按時報結率100%,滿意率99%,無督辦件發生。認真組織了“兩會”議提案答復辦理,20*年共收到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共41件,完結率、滿意率均為100%。加強對各類招生、考試的過程監督,嚴肅考試紀律,確保錄取工作規范、有序。出臺了《*區教育系統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實施方案》,召開了治理商業賄賂工作部署會議,立足自查自糾,在全區各學校、局機關各科室全面開展了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工作。

(5)加強了理論學習和教育宣傳工作。狠抓局機關干部的素質提高,堅持每兩周一次的機關干部“自由論壇”學習制度。加強了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行政執法意識。制定了《*區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勾勒*教育事業的發展藍圖。多層次、多角度地宣傳*教育新舉措、新成就,召開全區教育系統宣傳信息工作會議,確保教育信息及時地完成;改版了*教育門戶網站,共報發信息890條;編發《*教育》簡報13期;出色完成向區級各部門的信息上報工作,榮獲區政府信息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強化社會宣傳工作,分別在人民政協報、*日報、*教育信息報、今日早報、*日報、*商報等報刊上發表教育新聞、通訊和調研論文文章共52篇,在*電視臺開辟《*教育》欄目6期,樹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編印*教育畫冊,大張旗鼓地宣傳*教育的新形象。

(二)構筑四大平臺,提升了教育綜合實力

1、師資提升平臺。建立教師業務素質考試制度,組織全區中小學教師進行了教師業務素質和“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和考試;加強了教師年度考核工作,規范教師檔案管理;加強新教師見習期培訓,組織了277名新教師的見習期培訓,141名已畢業轉正。抓好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組織了以“回顧、展望、創新、提升”為主題的暑期校長讀書會,發放《三特叢書》,舉辦了首屆校長論壇,有15位校長走上講壇,就如何“發現教育理想,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為”作了演講,聘請了*大學、省教科院3位教授作點評,有力地促進了校長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組織37名校長后備干部進行為期1年的崗位培訓,選送12位中小學校長到上海、江蘇等名校掛職鍛煉;加大了對校長班子考核調整力度,共調整充實了44位中小學校長班子成員。支持鼓勵中小學教師參加高一層次學歷進修,全區中小學教師合格學歷大幅提升,小學、初中、普高、職高分別達到99.95%、99.51%、96.78%、85.89%;高一層次學歷,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8.71%、72.65%,居全市首位。

2、素質教育平臺。進一步規范了學校的體藝衛工作的開展;順利通過了省體藝衛工作專項督查,編制*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方案,建立實施素質教育評估導向機制;成功舉辦區第十五屆中小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舉辦*區首屆中小學生體育節;參加*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組織工作,榮獲“*區參加*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先進集體”稱號。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市第一中學承辦了*省第二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1人獲獎,其中一等獎14人;參加第十二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賽區),共有5名學生獲獎。加強中學學科競賽的管理和指導,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一等獎2人、二等獎5人;*省初中科學競賽一等獎2人、二等獎4人;*省高中數學競賽二等獎3人,全國物理競賽獲獎5人。

3、新課改平臺。以新理念指導下的課程改革為突破口,開展“學科培訓——學科調研——成果展示”為模式的新課改活動,組織了28次學科培訓,開設了16個學科專題講座,調研了18所小學和13所初中新課程教學。出版了四期《課改動態》,組織召開了校本教研和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經驗交流會。加強課題研究。目前區級立項113項、市級立項36項,送省級立項8項。其中《現代學校制度視野下的*教育改革》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制度的理論與研究”結題成果評選中被中央教科所、總課題組評為優秀成果一等獎。辦精辦好《自主教育》和《*家教》刊物,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4、現代裝備平臺。重視教育裝備投入,促進教育裝備現代化。20*年共投入620萬元采購教學儀器及電教設備,新增學生課桌椅4220套,新增多媒體設備358套(其中簡易85套),新增計算機610臺。到目前為止,全區中小學擁有多媒體設備1100套,擁有計算機6900臺。多媒體設備基本普及到每一個新課程教學班;學生數與計算機數的比達到10:1,基本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

(三)夯實五大基礎,提高了教育美譽度

1、夯實幼教基礎,實現幼兒教育規范發展。幼兒教育規范發展,全區每一街道(鎮)均建成一所中心幼兒園,在園幼兒17681人,入園率96%,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9%。出臺了《關于全面實施幼兒園“結對幫扶工程”的若干意見》,完善城鄉結對幫扶制度。加強了街道(鎮)中心幼兒園建設,6月份在花園中心幼兒園召開了“街道(鎮)中心幼兒園管理現場會”。召開“親子活動”暨托班教學活動現場會,拉開了*區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的序幕。積極開展示范性幼兒園的爭創活動,省示范性幼兒園達到6所,市示范性幼兒園達到7所。開展試辦幼兒園的全面檢查,關閉7所違規開辦的村完小學前班。

2、夯實義教基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放兩頭、保中間、活全局”的發展戰略,鞏固了“兩基”成果,基本達到高標準。強化了學籍管理,我區學校學籍管理被評為*省學籍管理先進集體。完善了質量監測體系,啟動了城區小學教學質量抽考備案制度。加強示范性學校創建,已有11所學校被評為省、市示范性學校。狠抓了“五項工程”建設,全面開展“校舍隱患”排查工作,啟動省定食宿改造工程項目,全年投入資金2200萬元,完成田徑場、改廚改廁、硬化綠化等基建項目42個;“愛心營養餐工程”和“貧困生擴面工程”落實到位,投入資金152萬元,發放營養餐券781張,義務教育券9983張,資助面達到10.9%。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達到99.81%,鞏固率達到99.98%。盲、聾啞、弱智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8.02%。“三殘”適齡兒童少年、低保線以下貧困家庭子女均享受全免費的十五年基礎教育,由民政部門認定的其他貧困家庭子女亦享受全免費的義務教育。

3、夯實高中段教育基礎,促進高中教育優質發展。實施高中入學成績準入制度,設定普通高中、綜合高中最低錄取分數線。積極推進高中新課改,組織校長、教師外出考察學習。制定實施了《綜合高中分流獎勵辦法》,提高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初升高比例達到98.32%,比2000年提高29.7個百分點。全區擁有高中段學校15所,其中省級及以上重點高中增加到5所,已基本形成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綜合高中齊發展的高中段教育新格局。

篇9

2015年,全縣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總要求,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機制,推動各類教育健康協調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

2015年,全縣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大力實施以“鎖定一個目標,抓住一條主線,突出一個核心,推進五項工程”為主要內容的“1115”計劃。即鎖定建設教育強縣這一目標,抓住促進教育公平這條主線,突出提高教育質量這一核心,全力推進學校安全工程、數字化教育體系建設工程、教師培訓工程、音體美器材配套工程、實用人才培養工程,推動全縣教育水平再上新臺階。

三、重點工作

(一)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2015年規劃新建項目19個,新征土地514.56畝,新建校舍總面積146148平方米,規劃投資23467萬元。新建高標準塑膠運動場4個(規劃投資1410萬元。新建“211工程”改廁項目4個,改廁面積1238平方米,規劃投資120萬元。完成續建項目4個。規劃完成校安工程加固項目32個,加固校舍面積54547平方米,規劃投資2027.5萬元。

(二)建設數字化教育體系,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在課堂錄播系統建設的基礎上,開始建設課堂教學實時測評系統和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建設2處高考考點的網上巡察系統。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對現有教學設備進行排查,及時更新維護,確保發揮作用。

(三)實施教師培訓工程,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方案,對校長、班主任、教師等實施分類培訓。進一步發揮教研室和各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專業示范引領作用,加大骨干教師的培養和管理力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職工職業素養,打造思想過硬、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四)突出教學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嚴格落實《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加大全面落實課程方案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課程實施水平。繼續推進“高效課堂示范學校”創建,努力提高課堂效率。不斷完善高中“選課走班”制,并逐步探索向初中延伸。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逐步完善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五)提高教育經費保障水平,落實各項惠民政策。統一城鄉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并逐步提高,努力提高經費利用效率。堅持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繼續實施“兩免一補”“三免惠民”工程及農村小學生乘校車補助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好貧困生救助、學生意外傷害保險及高校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

(六)實施音體美器材配套工程,切實加強學校藝體教育。按照《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加快藝體教育教學設備、器材的配備、更新,提高藝體教育水平。

(七)逐步理順學前教育辦學體制,加快學前教育發展。制定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政府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積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推進托幼一體化。

(八)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培養實用人才。加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打造精品專業,積極爭創“技師學院”,提高職業教育服務發展的能力。培養骨干教師,培育實用型人才,高標準承辦全市中職學校師生技能大賽。

(九)實施學校安全工程,全面加強學校安全工作。進一步完善各項安全制度,強化安全責任;認真落實安全教育課,加強師生自救自護教育;落實“三防”措施,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以落實各級規劃綱要和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重點,實現教育科學發展。

按照各級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工作會議要求,結合全縣實際,制定并實施教育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深入研究分析全縣教育面臨的困難與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十二五”期間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準確把握全縣經濟社會快速、跨越發展的態勢和教育發展階段性重點,遵循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科學謀劃,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構建有利于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職工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和水平。

(二)強化培訓,加強管理,努力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深入開展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為主要內容的師德教育活動。探索新形勢下師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創新師德教育形式和載體,提高師德教育的成效。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和獎懲機制,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職務聘任、進修深造的重要依據,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發現、培養和樹立師德典型,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完善教代會制度,加強學校民主管理,切實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做好困難教職工幫扶工作,努力為教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做好老干部管理與服務工作,加強老教師活動中心的建設與管理。

加強校長隊伍管理,制定校長管理辦法,完善校長培養、選拔、考核、交流、監督機制。加強班主任管理,制定班主任管理辦法,并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積極探索支教的新途徑、新辦法,確保支教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完善教師補充機制,根據學科需求和編制規劃,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開展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名校長”評選,發揮其骨干帶動和榜樣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區域內校長、教師的交流、調配制度,增強辦學活力。

實施教師培訓工程,進一步提高隊伍的業務素質。強化校長高級研修。與師范大學聯合舉辦一期校長高級研修班,選拔德才兼備、有培養前途的校長出國研修。深化班主任培訓。通過分層次(高中、初中、小學)組織“創新班主任”專題講座、實施班主任帶教、開辟班主任論壇、班主任工作沙龍等形式,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利用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平臺、教師教育網平臺等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培訓、小學教師學科全員培訓,安排1000名教師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突出抓好音體美教師技能培訓。實施“名師帶教”。與師范大學聯合,通過名師診教、名師交流、學員匯報課等有效手段,提高全縣名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發揮教研員和學科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積極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促進教師實用教學技能的的提升。重視語言文字的基礎陣地作用。通過普通話培訓、測試及各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創建,切實提高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水平,確保順利通過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驗收。

(三)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按照《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要求,加快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和校舍安全工程。將標準化建設與學校布局調整、薄弱學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音體美教學器材配備和更新等結合起來,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優化城區教育資源配置。嚴格劃定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范圍,加強對學校招生工作的指導,嚴格核定學校招生人數,保證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能夠接受與流入地居民子女同等條件的義務教育。

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達到初中870元/生年,小學610元/生年。加強教育財務內部審計,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按寄宿生人數的10%和小學750元/生年,初中1000元/生年的補助標準做好貧困家庭寄宿生補助。落實各項惠民政策,繼續實施農村小學生乘校車補助工程、義務教育“三免惠民”工程、“儀器配套工程”和農村中小學“211”工程。強化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繼續做好貧困生救助、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和高校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

以實施教育數字化工程為重點,切實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實現優秀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逐步縮小學校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強化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管理和應用,加快中小學實驗室標準化、現代化建設步伐,年內5處初中、3處小學建成探究實驗室。以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制作和機器人競賽為突破口,推動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切實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宗旨,創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載體,不斷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努力構建社會、家庭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深入開展世情、國情、社情教育。加強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充分發揮縣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作用。

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強化課程管理,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深化選課走班制教學改革實驗,加強音、體、美及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教學,認真開好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人生指導等必修地方課程。加大學校課程開發力度,鼓勵和指導廣大中小學結合當地自然、人文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開設豐富多彩的學校課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為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設,建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題庫》;實行“評語+評價+成長檔案袋”評價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成長過程和期末考評結果的緊密結合。加強對中小學考試評價工作的管理,認真落實《普通中小學考試管理規定》,規范考試科目與次數,取消不必要的統考統練。加大對課程開設不全、考試次數過多、文體活動偏少、課外作業量過大等違規辦學行為的查處力度,建立對違規辦學行為的定期通報制度,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落實教學中心地位,不斷強化教育科研。開展“高效課堂示范校”創建活動,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消除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引導教師重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和課堂思維的深刻度,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深化“三好一星”活動,嚴抓過程管理,促進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年內創建省級“教學示范學校”初中、小學各1處。強化教育科研,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增強教研指導教學的能力。深入研究素質教育實施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方法、新途徑,實現教育科研與課程教學的緊密結合,突出教育科研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解決制約教學效率,影響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最實際、最具體的問題,避免工作中的“假、大、空”傾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強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對養成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制定開展養成教育的指導意見,明確各學段的訓練重點和方法要求,建立養成教育檢查考評機制,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閱讀、勞動、鍛煉、衛生等習慣。

加強學校特色建設,不斷豐富學校內涵。通過舉辦講座、專家論證等形式,進一步明確學校特色發展的內涵。指導學校認真謀劃,科學定位,扎實推進,努力辦出教育特色。認真開展好學生文學社團、社會實踐、興趣小組等活動,開拓學生視野。做好校史編輯工作,加強調度和指導,對各單位報送稿進行匯總、校勘,年內完成初稿及兩輪修改。以爭創省、市級規范化學校為抓手,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管理水平,年內力爭9處省規學校通過復評,10處市規學校通過復評。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實施音體美教學器材配套工程,強化學校藝體教育。加強學校食堂管理,調整膳食結構,注重營養搭配,制定適合各年齡段學生身體發展的食譜,努力提高飯菜質量。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落實大課間活動,切實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重視特殊教育,加強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的規范化。

(五)理順體制,科學規劃,加快學前教育發展。

貫徹落實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41號)要求,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制定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堅持“確保公益、促進均衡、豐富內涵、提高質量”的原則,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體制,完善縣、鎮、村(學區、社區)學前教育網絡體系,推動全縣學前教育健康發展。年內爭創市級示范、一類幼兒園2處,力爭5處幼兒園達到首批鄉鎮中心園認定標準并通過省級認定。積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推進托幼一體化。

加快南部城區實驗幼兒園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加強鎮辦中心園建設,新建中心園要達到省級示范園標準;由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鎮辦中心園,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將投資權限逐步收回;未完成高標準中心園建設的鎮辦年內完成規劃,力爭早日建成,同時積極做好村辦幼兒園的新建、改建與擴建工作。

加強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切實改善辦園條件,今后凡新建園都要按照《幼兒園基本辦園條件標準(試行)》建設和配備設施,已建成的幼兒園要對照標準逐步完善。加強幼兒園管理,規范辦園行為。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全縣無證辦園進行全面排查,督促整改,經整改達到相應標準的,頒發辦園許可證;整改后仍未達到保障幼兒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締。狠抓幼兒園常規管理,提高保教質量。認真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按照《學前教育機構教育教學基本規范》和《幼兒園一日工作規范》要求,進一步完善幼兒園常規管理工作,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堅決杜絕“小學化”傾向。

強化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增加招聘數量、鼓勵中小學任教的公辦幼兒教師調轉到幼兒園工作、中小學教師轉崗培訓等方式,逐步增加公辦幼兒教師比例,優化隊伍結構。制定關于加強幼兒教師管理的意見,對幼兒教師進行規范管理,落實幼兒教師待遇,保障非公辦幼兒教師最低工資不低于當地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的1.8倍(1285元/月)。

(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合格實用人才。

加快職業學校綜合實訓樓建設,完成內部設施配備,積極爭創“技師學院”和“國家改革與發展示范性中職學校”。優化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努力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通過開展教師課堂大賽、教案設計與展評、多媒體課件制作評選、教學論文評選、專業教師操作技能大賽等活動,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課教師隊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著力培養技能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新和創業能力。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打造骨干專業、精品專業。強化措施,改革招生辦法,力爭全年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圍繞企業需求,積極調整專業設置,進一步探索“校企對接”“訂單培養”等合作辦學模式。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城鎮再就業培訓工程,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的成人教育培訓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七)積極推進學校安全工程,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進一步健全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完善學校安全管理檔案,落實學校“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安全隊伍建設,加強對學校安全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素質。加大對學校重點部位的安全隱患治理力度,圍繞學校安全管理重點工作,大力開展校車安全、食品衛生安全、防雷電安全等方面的專項檢查和隨機抽查。強化安全教育,確保安全教育課計劃、課時、教師、教材、教案、質量評價“六落實”。積極開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防災減災日”等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修訂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積極開展食品衛生安全、交通安全、傳染病預防、緊急疏散等方面的安全應急演練,提高師生自救自護能力。嚴格落實學校安全工作報告制度,建立學生安全信息通報制度,形成學校安全工作報告常態化機制。

(八)加強作風建設,維護教育良好形象。

加強機關建設,改進工作作風,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全面落實各項工作制度,完善機關考核制度,增強機關干部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確保各項工作科學、協調運轉。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肅查辦違法違紀案件,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校園活動。開展教育行風民主評議活動,提高教育系統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規范教育收費,深化政務公開、校務公開,繼續堅持校長談話制度,定期開展“校務懇談日”活動。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電、來訪,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確保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制定實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規劃,繼續推進依法治教,以“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為抓手,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師生法律素質。

創新教育督導機制,改革學校評價辦法,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的評估。切實抓好督導整改,高標準迎接省、市政府教育綜合督導工作。建立實施督學責任區制度,充分發揮責任區督學作用,加強學校管理,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年初制定評估驗收項目計劃,統籌安排各項檢查、驗收、評比活動,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完善教育督察制度,加大督察力度。制定年度教育督察方案,采取明察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對中心工作和階段性重點工作的督察。定期通報督查情況,并將成績列入年終考核,促進工作落實,切實提高工作執行力。加強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督察,探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途徑。加強對學校領導干部業務指導能力的考察,促進校長專業素養的提升。

篇10

(一)中職教育財政管理政策

加大中職教育財政管理政策力度,是江西省政府推動中職教育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以教師管理為例,為加強中央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08年江西省財政廳、江西省教育廳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聘兼職教師的專項資金使用進行具體部署,主要包括對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經費,重點專業師資培訓方案教材開發經費,中等職業學校緊缺專業特聘兼職教師的資助等方面的管理。該項政策的出臺,為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師資的穩定與優化提供了支持,并豐富了江西省中職教師的聘用形式。當年全省240所中等職業學校共有在校教師11470人,相比2007年233所中等職業學校共12403名在校教職工,為兼職教師的引入騰出了較大的職位空間,因而大批的兼職教師被引入到中職學校。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聘兼職教師數額有明顯上漲,外聘教師一般都是資歷較高或者是學歷較高,外聘教師的引入,豐富了學校的學術講座、技能講座,提升了中職學校的教學水平及社會影響力,也有利于中職學校開發更好的培養模式,為中職學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該政策的出臺,使中職教育和一般學歷教育一樣,能夠吸引更多、更優秀的師資。

(二)中職學生資助政策

2006年12月,在中央有關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文件的精神背景下,江西省印發《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暫行管理辦法》,為幫助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中等職業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安排專項經費,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建構了以政府資助為主導,農村學生全惠及的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客觀上擴大了中職教育的財政投入,保證了中職教育的獎助支出,使中職教育和普通學歷教育一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獎助機制,推動中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職學生的素質水平。2007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支出總額達14.31億元,相比2006年的2.61億元,增長了近4.5倍;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投入占地方教育總投入的比重,由1.5%增長到5.02%,增長了近3.5個百分點。同年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支出達4510.13元,實現新高。

(三)中職教育免費政策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此背景下,江西省出臺了《<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城鎮低保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實施方案>的通知》,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江西省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城鎮低保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該舉措為那些貧困家庭的適齡學生創造了條件,原本讀不起中職學校的人,也能夠進入中職學校,拓寬了生源空間。2013年11月,江西省財政廳、江西省教育廳、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了《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擴大中職學校的免學費對象及范圍,對江西省公辦及民辦中職教育學費的補助方式做了詳細的規定,細則中對于政策實施的監管也做了相關的規定,該項政策實施將進一步擴大中職教育規模,據統計,2010年以來,江西省中職教育招生數額保持在20萬人左右,穩定了中職教育的生源,擴大了中職教育招生規模,有力促進了江西省中職教育發展。

二、江西省中職教育財政政策公平效果

江西省實施中職教育財政政策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從公平角度來分析,卻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具體而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區域差異比較明顯

據《江西統計年鑒》《江西省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1)數據,全省11個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約460所,這些學校不均勻的分布在全省各市區,由于各市區中職教育財政立場的不同,各市區間中職教育的投入差異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職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的區域差異。圖1為2010年江西省地方中職教育經費占教育投入比重的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全省中職教育投入比重曲線起伏較大,曲線較高點即投入比重較高的市區,萍鄉市中職投入占教育投入比重達18%;曲線較低點即投入比重較低的市區,南昌市及上饒市都不到5%,說明各市區中職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的比重差異較大。第二,中職教育支出與中職發展規模關系的區域差異。2010年全省中職教育支出排在前四的市區分別是贛州市、九江市、宜春市和萍鄉市,排在后四位的市區分別是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和撫州市;同年中職學校學生總數前四的市區分別是南昌市、贛州市、宜春市與新余市,學生總數排后四位的市區分別是景德鎮市、鷹潭市、萍鄉市及撫州市。可以發現,全省中職學生數較多的市區,中職教育經費支出一致性不高。表現在有些市區支出多,有些市區支出少。如宜春市學生數與支出都相對較多,南昌市學生數較多,而支出較少。中職學生較少的市區,中職教育經費支出一致性也不高。如景德鎮市、鷹潭市學生規模及支出情況相對都較少,而新余市學生規模不高,但支出較大。總體而言,江西省中職教育支出與中職發展規模一致性的區域差異明顯,即有些地區一致性高,有些地區較低。第三,中職教育支出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區域差異。這種關系同樣表現為,有些地區經濟收入高且中職投入高,有些地區經濟收入高而中職投入低;反之亦然。即中職教育支出與經濟發展相一致與不相一致的情況。比如南昌市的GDP在全省最高,但是南昌市中職教育投入排全省第七;贛州市的GDP排全省第二,中職教育投入一樣靠前,排在第一位。江西省中職教育投入與經濟發展一致性的區域差異明顯。

(二)城鄉差異較為顯著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普通高中一起,擔負著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化的艱巨作用。現行財政政策下,江西省中職教育并沒有得到公平全面的發展,有著顯著的城鄉財政差異。中等職業教育涵蓋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及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教育。因為中等專業學校與技工學校主要集中于城鎮地區,而職業高中存在著城鄉分布的特征,故探討江西省中職教育城鄉差異,關鍵要看職業高中教育。首先,職業高中的總體投資形勢城鄉差異顯著。據《江西省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1年),2010年江西省職業高中的總支出為10.8億元,其中農村職業高中總支出僅為1.2億元,農村職業高中支出只占職業高中總支出的11.1%。也就是說,江西省有近89%的職業高中總支出用于城鎮地區,城鎮投入總量是農村的8倍,反映出城鄉中職投入總體差異十分顯著。其次,各主體部門職業高中支出城鄉差異顯著。各部門存在著明顯的重城鎮而輕農村的現象。江西省教育部門對于職業高中教育經費總支出是7.3億元,其中農村職業高中的總支出是0.5億元,僅占總支出的6.8%;企業辦學中職業高中的總支出是30萬元,用于農村部分的為0元,即全部用于發展城鎮學校;民辦學校職業高中教育經費總支出為3.2億元,其中用于農村學校的為0.7億元,約占總支出的21.9%。通過上面的比較,不難發現,江西省職業高中教育投入方面,有著重城鎮地區而輕農村地區的特征,導致江西省職業高中財政的城鄉差異,進而產生了江西省中職教育財政的城鄉差異。

(三)校際差異不容忽視

財政投入的數額會制約到辦學條件及辦學規模,評價財政投入的充足與否,可以根據著名教育經濟學家靳希斌教授提出的教育投資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兩個一級評價指標:教育投入總量與生均教育經費。也就是將教育總支出與生均支出的實際情況作為比較的依據。江西省中職教育校際差異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不同辦學類型之間的校際差異。表1顯示,從總量上來看,江西省中職教育財政支出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占41.21%,職業高中占50.74%,兩種類型學校合占中職教育總支出的91.95%,反映出江西省中職教育支出主要集中于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與職業高中兩種類型的學校;從生均情況來看,成人中等專業學校高達11913元,而技工學校只有104元,相差11809元,即使是支出相近的職業高中與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之間生均支出也相差近1000元。明顯反應出江西省中職各辦學類型間校際差異的存在。第二,同一辦學類型內部間的校際差異。中職教育同一辦學類型中也存在不公平的財政狀況。即使是職業教育,也存在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的差異,公辦中職學校與民辦中職學校的差異,具體表現在師資力量、危房改造情況、圖書冊數、設備配置等基礎設施供應方面。往往重點中職學校師資學歷水平能普遍達標,“雙師型”與“技師型”師資充裕,而一般中職學校師資學歷水平達標率低,且稀缺專業師資更是緊缺;重點學校資金相對充裕,能及時進行危房改造,而一般學校的危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圖書及設備配置方面,重點學校也都比一般學校完備,這些方面,公辦學校又比私立學校優越,因而,總體又反映出江西省中職教育的校際差異顯著。

三、完善江西省中職教育財政政策公平的建議

目前來看,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政策的公平性不夠,有待完善。推動建構公平性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政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擴大中職教育財政投入,鼓勵民辦中職教育發展

雖然國家和地方都相繼出臺了一些對于中職教育貧困學生的幫扶政策,但是由于名額、數量等方面的限制,中職教育的資助程度還很有限。教育發展離不開財力的支撐,中等職業教育亦如此。中職教育的發展不能只是政策下的亦步亦趨,應該有所突破,要做好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財政預算,適當的對其財政傾斜,騰出更多的發展資金,尤其是擴大對省內薄弱地區的財政支持,因為任何一個亟待崛起的行業,其需求量都要比平時更高。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財政支持,其中包括擴寬貧困生的支持,擴寬相關專業的支持,逐步由支持涉農專業向非農專業擴展等;還可以鼓勵職業學校自辦企業,提高辦學效益,增強學校的造血功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IIEP)在研究報告中認為,如果發展中國家公立學校必須要獲得一部分成本補償的話,那么可以考慮兩種辦法,一是制定學費標準的時候必須同時考慮給低收入家庭提供補貼,二是在政府確實沒有能力擴大公立學校系統的規模時,積極扶持私立學校的發展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通過鼓勵民辦中職學校的發展,對于緩解政府中職教育的財政壓力,縮小區域教育財政差異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建立省級及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財政機制

教育財政公平,需要遵循“財政中立”原則,即每個地區的富裕程度有差異,但法律拒絕以此為由,使不同學區學生的生均經費不等。中職教育財政政策要保證任何財政狀況下的適齡青少年,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接受同樣的教育或者是最低保障的教育。雖然我們應該承認地區間的經濟差異,但全省各地區中職教育投資差距應控制在一定的區間內,以滿足學生教育機會的均等。所以應該做到:一方面,上一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應該按照制定富裕學區標準,運用財政轉移支付的手段對貧困學區給予補充,緩解與克服不同學區間、城鄉間教育經費的巨大差異。另一方面,應該建立省級和各市區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財政機制,保證中職教育所需的各項經費都能夠恰當分擔,足額到位。總體上還要從三個方面把握,第一,政策制定方面,明確各級政府在中職教育財政上的支出責任。第二,供給形式上,應該根據地方的實際財力,采取與之對應的供給方式,實行地方獨立供應,或者是省級專項撥款獨立供應,或者是省級與地方聯合供應的形式。第三,具體支出項目上,應該把中職教育的各項經費,包括學雜費、書本費、生活補助、公用經費以及教師工資等費用作出具體的規劃與安排,使每一級政府、每一個區域都能夠達到財權與事權相一致,保障免費教育的有效實施,推進中職教育財政公平。

(三)規范中職教育財政開支,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中職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財政支持是保證,規范開支則是關鍵。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是規范中職教育財政開支的最高追求。中職教育的發展不僅需要財政量的支撐,把握財政效率一樣很關鍵。江西省中職教育的財政支出本來就不富裕,不合理的、缺乏完備監督的財政開支,使得教育資金更是捉襟見肘,進而出現區域、城鄉及校際差異,迫切需要充分利用每一項財政經費,做好財政預算。首先,要恰當分配事業性經費和基建經費支出的份額,堅持應急性第一的原則,將用于危房改造、人才師資引進、學生補助及日常維護等方面的開銷排在前列。其次,要避免浪費和腐敗,不攀比、不虛報瞞報,爭取把每一分錢都用在中職教育質量提升上。再次,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努力建立中職財務公開體制,各教育部門層級監督,學校老師、家長及社會共同監督。做好政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府應在網站上設置中等職業教育專欄,及時統計學校的財政分配,客觀地進行公布;學校本身也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在校園專欄上對財政使用給予公示,進而建立公正公開完善的中職教育經費監督體系。

(四)健全中職教育轉移支付機制,尤其是各市區間的轉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