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時間:2024-03-13 17:03: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縣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完善人防基本指揮所、機動指揮所和應急指揮中心的信息化建設,構建“三位一體:指揮平臺。
首先,以“0603”工程信息系統建設為契機,加速市級人防信息化設施的升級改造。年5月,經過反復論證和修改,“0603”工程信息系統技術方案通過了省內外多名人防專家參加的專家評審,并完成招標采購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信息系統技術方案的深化設計,并著手進行設備供貨和安裝。其次,進一步完善市、縣兩級人防機動指揮通信系統。在實現短波、衛星、集群通信功能的基礎上,實現3G圖傳功能,提高人防機動指揮車的視頻傳輸能力,確保戰時各縣市區指揮通信的暢通。定期組織人防機動指揮通信系統訓練演練,鍛煉人防機動指揮通信隊伍。年5月,我辦組織了市首次人防機動指揮車跨區域拉動訓練,集中檢驗了人防機動指揮通信系統建設成果,進一步提升了跨區域支援能力和機動通信保障能力。最后,規范和指導縣級人防信息化建設。為規范縣級人防信息系統建設管理程序,統一設計標準,制定了《市縣級人民防空信息系統建設管理程序》和《市縣級人防指揮所信息系統工程設計標準》,為構建全市統一的指揮決策平臺、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鋪平道路。繼續推進縣級人防地面應急指揮中心音響、顯控系統建設,提高縣級人防組織指揮能力和音視頻傳輸能力。
二、加強人防指揮通信網絡平臺建設,充分發揮信息系統效能。
一是繼續加強防空警報建設。年,我辦共有固定警報器376臺,電聲警報器比例達到70%以上,全市城區(含新建城區)警報音響覆蓋率達到100%。全市警報統控網絡已經建設完成,實現警報信號統一發放控制。圓滿完成“8.15”防空警報試鳴活動,檢驗了全市警報統控網絡和防空警報器的可靠性。二是建設和完善人防指揮通信網絡。根據省防辦統一部署,對省人防信息化專網進行升級,配套建設了“三網合一”設備和軍用電話交換設備,實現多業務同傳,為空情接收和軍地通信奠定基礎。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實現人防視頻會議系統由軍網遷移至市電子政務內網。建設光纖接入市應急辦,與17部門共同組建全市綜合應急信息系統互聯平臺。以市人防基本指揮所為核心,組建市人防綜合信息網,提高了市、縣兩級音視頻傳輸能力。制定完成了市人防重要目標監控網絡技術方案,為重要經濟目標、人防工程口部監控打下基礎,提高快速獲取現場情況的能力。完成了衛星地面站建設并實現與省防辦衛星通信對接。為配合“0603”工程的建設,今年將衛星地面站遷移至人防基本指揮所,2013年正式啟用。三是加強人防指揮軟件平臺升級改造,提高智能指揮決策能力。根據全省統一安排,建設了人防電子政務綜合管理平臺,并實現與省級中心平臺互聯互通和市人防辦公自動化。為了強化人防工程管理力度,促進各軟件平臺之間的資源共享,我辦對電子地理信息系統實施改造,實現與人防工程管理軟件系統對接;穩步推進縣級人防地理系統安裝工作,制定人防數據庫錄入制度,加快數據信息采集和錄入工作進度。
篇2
應急物流設施選址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物資供應與需求,這是救災應急物流中心配送的對象,救災物資數量是隨配送規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救災物資增長率越高,對配送中心選址的合理性要求越高。運輸的交通路線。交通環境是提高發運效率、節約運輸成本、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建設用地條件,物資儲備和周轉量大,物流中心規模大,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土地供應水平以及土地的供應價格都是必須考慮在內的,這直接關系到物流中心的建設成本。綜合因素的考慮,包括社會治安狀況、周邊環境、服務水平、國家政策,人員素質等。救災儲備中心主要就是采用綜合因素評價法來選址的,現代綜合因素評價法主要包括成分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等。綜合全面地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確定綜合指標體系,收集數據,對不同方案進行評價、打分,以找出最優的選址方案。該方法的特點是考慮各選址影響因素,通過一些特殊方法將多個指標同時完成,根據不同影響程度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加權處理。此類方法需要根據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必要因素來排除某些不合適位置,然后再對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因素進行量化之來評價各方案的優劣。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建設項目選址在安寧市思邑村委會多衣者村民小組華里山。其距離讀書鋪火車站10公里,距離小桃花樞紐貨運站5公里;距離年內即將建成通車的安晉高速公路輔道出口2公里,該庫最大儲存物資量可滿足轉移安置70萬人的物資需求。已基本形成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省屬分庫、州市縣所在地救災物資儲備庫三級結合的、布局合理的、輻射全省的救災物資儲備網絡。截至2012年年底,共建設救災物資儲備庫109個,其中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個,分庫5個,州級庫11個,縣級庫92個,建設倉庫面積5.4萬平方米。其中,省救災物資儲備中心項目建設規模大、建設標準高、功能設計完善,各項設計建造標準已達到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大型庫標準,為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救災物資儲備庫,現已報請國家民政部批準同意列為中央救災物資昆明儲備庫管理。通過儲備大量的救災物資,建立靈活儲備和調度制度,促進了應急救災工作的快速、有效開展,可確保首批救災物資在災后24小時內運抵災區。
二、應急救災物資運輸路線選擇問題
救災物資運輸調度指揮系統是救災應急物流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需求為:收集災區及周邊區域的運輸環境信息;綜合分析災區運輸環境、救災物資需求地點和需求量、救災物資供應地點和供應量等因素,科學制定和及時調整運輸方案;通過調用最合適的運輸工具,規劃最高效的運輸線路,提供最及時的導航信息,實現救災物資的及時和準確到達。救災應急物流的特性決定著救災物資的運輸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次生災害可能在重災區以外更加廣泛的區域內隨時發生,對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造成破壞;救災車輛大量向災區集中,造成道路阻塞等。這些不利因素,都會使救災物資運輸更加的復雜和困難。建立高效的救災物資調度指揮系統,對救災任務的順利完成起著重要作用。交通環境監測主要通過衛星監測、飛機監測、地面監測實現。交通環境信息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情況、路線行駛圖、運輸裝備實力、應急物流中心地址等,這些信息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可能會不斷的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損毀情況、運輸裝備實力變化、天氣變化情況、道路擁堵情況、已派出運力的運行情況等。發生地震、泥石流等突發性、高破壞性自然災害時,災區道路監控設備、通信設備往往遭到巨大破壞,難以正常獲取和傳遞信息,就必須依靠動用飛機、衛星等設備,才可以獲取災區交通環境信息。運輸調度指揮中心應急物流運輸調度指揮中心是整個體系的中樞神經機構,發揮著指揮與決策的核心作用,其他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組成要素都是在應急物流調度指揮中心的統一調度下活動。具體來說,應急物流調度指揮中心通過領導活動、計劃活動、組織活動、控制活動等實現對整個物流系統的管理,應急物流供應鏈中心的采購、倉儲、運輸、配送、分發與應急物流信息中心的信息處理都是通過應急物流指揮中心整合起來,相互配合地發揮作用。對救災物資運輸路線進行優化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選擇最短運輸路徑,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救災物資運往救災地點。
三、救災工作的反饋
篇3
關鍵詞:高度集成 便攜 操作方便
1 概述
本論文基于目前大多數會議系統的應用標準對快速架設及便攜性技術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優化方法。為了對技術細節的深入探討作鋪墊,先簡要介紹一下目前會議系統技的應用。系統連接線纜比較復雜,設備安裝零亂,控制不方便等。
2 便攜指揮所總體設計
便攜式指揮所系統可遂行應急指揮任務,到達現場后可建立起臨時指揮所,實現現場指揮及辦公,搭配便攜式通信箱,可以實現包括:音、視頻信息,數據的雙向傳輸和通信聯絡,實現現場指揮調度、遠程指揮調度、視頻會議、專網接入和公網接入等功能,為應急指揮和信息上報提供有力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便攜性,可以形成機動迅速、開設快捷、組網靈活的保障能力。
2.1 總體技術要求 ①完備的指揮所功能:便攜式指揮系統可作為獨立的區域指揮中心,支持各類監控信息接入,采用本地會議模式,完成第一時間內的決策、指揮、調度。畢竟,在應急環境下“搶時間”是第一要務。系統也可作為全地域指揮系統的關鍵節點,支持信息的上傳下達,采用視頻會商+本地指揮的模式,實現應急指揮的全地域無縫覆蓋。②便攜性:整個系統的全部設備撤收合裝后,可集成在三個便攜式箱體內,分別是主控分機箱、兩個音視頻分機箱和終端分機構成。③操作簡單、可靠性高、維修性好:系統采用板卡級設計,接頭均為航空插頭;操作模式多樣,既有硬件控制,也有軟件控制,硬件控制按鈕全部集成在主控分機的上面板位置,軟件控制具備有一鍵操作模式,便于使用。系統在3人操作情況下展開和撤收的時間均可控制在15分鐘內。④經濟實用:系統可作為日常人防機構的辦公常設設備,應急時可作為指揮中心,設備使用率高,避免了設備長期不用帶來的老化和操作問題。降低了對載車的依賴,即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產品的適應性。⑤環境條件:溫度條件:工作溫度0~55℃,存儲溫度-20~-55℃。相對濕度:30℃ 95±3%。
2.2 主要功能 整個系統具備以下幾大功能:①音視頻處理:多路音視頻信號接入處理、四畫面切換輸出、計算機信號處理、音視頻記錄回放。②視頻會議:建立分會場、與主會場召開視頻會議。③屏幕顯示:字幕顯示、音視頻播放。④網絡及通訊功能:3個物理隔離的計算機網絡、小型集團電話、800M數字集群。⑤軟件控制功能:集成式設備控制軟件、具有一鍵式操作。
3 系統方案設計
固定指揮所系統是城市應急救援的固定應急指揮平臺,擔負著通信、指揮、協調等任務,與機動指揮所和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構成應急指揮體系。但是固定指揮所開設不夠便捷,設備可能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以及設備不能夠得到有效使用,都形成了固定指揮所在使用中的不便。便攜式指揮所正是基于上述固定指揮所的特點,針對用戶對小型、超機動指揮中心的需要,提出總體架構設想并進行設計。整個系統采用便攜式箱體設計,實現日常會議、音視頻處理,三網接入,部署常用辦公軟件,實現視頻會議等功能。本系統方案的設計思想可以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
系統硬件設計思想:硬件應采用模塊化、標準化結構,便于容量擴充和引入新的硬件模塊,容納新業務和新技術。
3.1 硬件子系統 此系統組成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主控分機、終端交換分機和音視頻分機。
3.2 主控分機 主控分機集成獨立的數字集群、計算機控制、數字音視頻會議、集團電話、音視頻的記錄、存儲和刻錄。主控分機是整個系統的通訊以及控制的核心,其內部集成串口服務器并配合本機串口,提供9個串口控制功能,用以對調音臺、音視頻矩陣、LED顯示屏進行中央控制。
系統采用一體化設備集成箱實現,使用分層方式設計,能夠實現指揮控制的各項業務功能。平臺以統一的結構化設計和技術標準將會議、通訊、音視頻處理等所有資源整合在便攜式指揮系統中。音視頻矩陣與硬盤錄像機相連,可實現音視頻數據的編解碼、壓縮、存儲等功能;視頻分配器、四畫面處理器可實現畫面分割切換處理;系統通過各種接口、三網獨立交換機、無線網關和視頻會議終端可與固定指揮中心的會議指揮系統等實現對接。
3.3 音視頻、終端交換分機 通過音視頻分機的LED屏顯示,時間、會標、氣象信息等,并對會場的視頻信息進行采集。集成了兩個功放,以應對本系統的音頻輸出的需要。音視頻分機在結構設計上也體現了便攜式的特點,其內部從物理結構上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可以將我們的一些外設進行存放,節省了儲存空間,從而更好的達到便攜式設計的目的,會場聲音進行播放。
終端交換分機提供電腦VGA信號、數字話筒接口、電話、網絡、電源等接口進行交換處理。主要是對外部輸入信號進行中心交換,以達到和主控分機通訊的目的。
終端交換分機可以進行任意級聯,并都處于同一物理位置層,與主控分機可以進行并行交換,從而達到了本系統的任意擴展性。
3.4 接口擴展設計 本系統具有接口擴展設計,能夠很好的將便攜式衛星通信、3G無線技術、微波圖像傳輸系統等接口進行兼容。
3.5 集中控制軟件 本系統軟件采用VC6.0IDE集成環境進行通訊部分的功能開發,采用flash as3.0語言進行前臺界面開發。通過集中控制軟件可實現系統全部功能的控制,并針對用戶需要開發了兩個一鍵式集成控制功能,分別實現本地會議模式和遠程視頻會商模式。系統軟件設計思想:①軟件采用分層的模塊化結構設計,模塊之間的通信按規定接口進行。任何一層的任何一個模塊的維護和更新以及新模塊的追加都不應影響其他模塊。②系統參數、用戶數據與處理程序應有相對的獨立性。③系統平臺具有良好的開放性,支持各種應有的接入,提供多種接入方式。
4 結構設計
整套系統采用高度精密集成化功能設計,有效降低了設備體積。貼近實戰的結構設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當設備清單中的全部設備撤收合裝后,成為三個便攜式箱體。
5 總結
便攜式指揮所的設計,較好地解決了困擾指揮所在建設推進中碰到的困惑和疑慮。街道鄉鎮指揮所通信與信息系統能否與區縣應急指揮體系實現互聯互通。街道鄉鎮指揮工程通常硬件都比較簡陋,通風除濕條件差,又缺少專門的使用維護管理人員,指揮通信與信息系統建成后的管理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指揮通信與信息系統安裝均采用固定模式,加上系統平時使用少,設備長年放在地下室容易因潮濕而發生故障,系統設備運行維護經費高且浪費大。該產品的設計,較好地解決了上述這些問題,平時不使用時,可存放在地面條件較好的房間內,一旦需要使用,3人即可將設備搬到指定的指揮位置,15分鐘內即可開通。平時也可作為街道鄉鎮對區縣政府的會議視頻系統使用或會議室擴音、投影系統使用。
參考文獻:
[1]李健.我國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1-05-08.
篇4
一、文化方面。考評內容:州上綜合考評縣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分值X分)。重點考評全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開展情況,送文化下鄉送戲曲進農村開展情況,分批配置村級文化器材,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舉辦文藝活動情況。
開展情況:此項工作X年州上對我縣評定分值為X分,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一是已編制X年送戲下鄉送戲曲進農村實施方案,計劃開展送戲下鄉活動X場次,范圍覆蓋X個鄉鎮X個行政村,并在五一、七一、十一、元旦、春節開展太平鼓展演、廣場舞大賽、秧歌匯演等大型文藝活動;二是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推進方面,計劃建設X個鄉鎮圖書分館,已和相關鄉鎮對接完成,概算投資X萬元,建設資金從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補助資金中籌集。另外,籌集資金對現有的圖書館、文化館進行提升改造,不斷提升可使用性;三是將省級統一配置的文化器材(每村價值X萬元設備),按時發放到相關行政村;四是匯報縣政府成立縣級非遺評審小組,初步人員已遴選完成,待縣政府批復后,對縣級X項非遺項目和相關傳承人進行評審公示。省州考評時間:X年X月
二、體育方面。工作要點:加快X縣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進度,爭取X年完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完成X年度X萬元體育彩票銷售任務。
開展情況:X縣社區全民健身中心概算投資X萬元,到位資金X萬元,缺口資金X萬元。已在X年招標后,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正通過中央促進經濟發展增補項目,申請解決缺口資金。X年體育彩票銷售完成X萬元,完成任務的X%。計劃完成時限:X年底
三、文物方面(州上考評分值X分)。考評內容:重點對X處省級文化遺址、X處縣級文物遺址和X處一般文物遺址的保護。根據X縣博物館布展方案,完成X縣博物館開展,經省上評估通過后,申請恢復X縣博物館免費開放經費。
開展情況:X年州上對文物考評分值X分,我縣得分X分。一是已完成對省級、縣級文物遺址的立碑,并樹立了責任公示牌。請示縣政府同意后,以縣政府名義公布了全縣境內的文物遺址保護范圍,并對各鄉鎮印發了文物保護有關方案和通知,正在準備簽訂X年度文物保護責任書;二是積極籌備博物館布展經費,征集布展品,按照布展陳列大綱,完成布展,爭取今年完成布展評估,從X年開始恢復開放經費。省州考評時間:X年X月
四、旅游方面。工作要點:持續推動廁所革命,完成X座旅游廁所建設任務;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加快X建設進程,加快X山上山索道安裝運行進程,積極創建A級景區,大力發展冬春季旅游,力爭X年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長X%以上。
完成情況:X座旅游廁所已完成意向性選址,正在積極準備開工建設;多渠道申報籌備X項目,加快x山索道安裝和A級景區創建進程;計劃籌辦X次鄉村花海旅游節會,不斷提升接待能力。省州驗收時間:X年X月底
五、廣電方面。工作要點:全面完成X縣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工程,保障了X個廣播電視發射基站、轉播臺的正常運行。
完成情況:一是X縣應急廣播系統工程投資X萬元,自X年招標開工建設后,已完成縣級指揮中心機房前端和土橋、新集X個村的末端設備,計劃X月份全面完成剩余村級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待驗收。二是繼續發揚X年度全州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先進集體的優良傳統,全面保障X個發射基站和轉播臺的常規維護運行。省州驗收時間:X年X月底
篇5
根據安排,現將我縣防汛救災安全生產工作情況作如下匯報,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今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防汛救災安全生產批示及近期防汛救災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深刻吸取省內外汛期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事故教訓,有序有效抓實防汛救災安全生產工作,有力維護了全縣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精心應對,深入抓好汛期排查。一是高度重視,及時安排部署。縣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及時安排部署,分別于X月X日、X月X日組織召開全縣防汛救災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救災和安全生產工作。X月X日,我縣召開第三季度暨防汛救災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啟動會議。X月X日全省、全市安全生產工作緊急會議召開后,我縣迅速對全縣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深刻吸取各類事故教訓、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扎實開展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全力以赴抓實當前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協同配合,全力抓好排查。縣應急管理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合力出擊,深入抓好X個在冊地災點汛期巡查,督促嚴密落實群防群策機制。X月X日至X日,我縣成立X個督查組,對全縣X個鄉鎮(街道)、X個縣直部門防汛救災安全生產、應急物資儲備、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等工作開展全面督查。X月X日,我縣印發《全縣防汛救災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工作方案》,開展為期X天的防汛救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全縣X名縣級領導牽頭開展河長制安全度汛巡河,縣防汛辦組織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重拳整治侵占河道、臨河非法建設等行為。全縣上下緊緊圍繞“防風險、治隱患、遏事故、減災害”目標,全力抓好山澇易災、低洼易澇及臨河臨溝地面災險的排查工作。
二、精細應變,統籌抓好應急演練。一是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縣防汛辦會同水務部門對X個鄉鎮(街道)防汛專項預案及X處小二型以上水庫(水電站)、X個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方案進行審定,科學做好災害防范應對。二是開展防汛搶險演練。縣政府組織開展山洪地災地震綜合演練,X個鄉鎮(街道)分別開展綜合演練,X個地災點及X個易災易澇村寨,均開展逃生避險演練,有效提升群眾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健全災害防治隊伍。全縣X個村(居)均配齊了災害信息員,分鄉鎮(街道)完成業務培訓,充分發揮其監測預警、應急響應、避險轉移及查災報災等“第一響應人”作用。
三、精專應戰,培育鑄造應急鐵軍。一是大力推進X人的民兵應急連規范化建設,著力抓好水上救援、山地救援等技能訓練,聯合做好專業設備儲備,實現軍地協同聯動。二是全力推進X人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著力抓好作戰隊伍編隊、救援設備使用、基本救援操法等訓練,實現部門力量聯合。三是全面推進X人的危化、礦山、工業領域專業救援隊伍實戰性建設,分類抓好事故災害處置訓練,實現專業隊伍聯建。四是探索推進基層救援中隊建設,優化調整基層安監力量,試點組建鄉鎮(街道)應急救援中隊,構建鄉鎮(街道)綜合救援、專職消防、民兵應急“三位一體”力量體系,加快社區基層單元應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二合一”整合運行。
四、精確應災,周密做好應急保障。及時分類制定縣級、鄉鎮(街道)、村(居)應急物資儲備清單,分級做好應急物資儲備。一是示范探索縣級應急物資聯儲聯管聯調機制,定期清庫、及時補庫、分類儲備、統一調配、資源共享。二是試點推進鄉鎮(街道)應急物資統儲統管統調,實現X個鄉鎮(街道)地災、救災及森防、汛防、消防“兩災三防”應急物資集中儲存管理、統一調度使用。三是針對村級主災種應對,分類分批完成X個山洪地災、地質災害等村(居)緊缺應急物資配備。
篇6
的水上交通應急救援體系。
關鍵詞:杭甬運河水上交通 應急救援體系
杭甬運河蕭山段始于浦陽江三江口過新壩船閘至吟龍閘,全長31.5公里,是國家按四等級航道標準改造可通航500噸級船舶的高等級航道,日均通航船220余艘 ,交通繁忙。從近年來水上交通事故的救助和打撈情況看,應急救助體系相對滯后。
目前杭甬運河蕭山段應急救助情況
1、指揮機構情況
指揮機構分為專業指揮小組和協同部門指揮小組,水上專業指揮小組由海事部門人員組成,負責水上相關救助及協調,協同部門指揮小組由相關應急單位成員組成,負責除水上專業救助以外所有救助行動。
目前協同部門指揮小組有待完善。2012年蕭山地方海事處建立了蕭山水上指揮中心,并完善了各項應急制度,包括指揮中心的職能、機構及流程制度,其中流程包括事故接警處置流程、事故應急救助流程、交通管制流程、110社會應急聯動處置流程。針對不同等級的內河交通事故,專業指揮機構進行各部門的協調,出警并處警。而協同部門指揮小組則在制度中尚未體現。
制度中規定了特定轄區發生的特定事故由特定的海事人員進行處置。但除海事專業救助以外的救助并未做具體規定,例如船員出現傷亡情況,并未指向特定轄區醫療機構,船舶發生火災,并未指向就近消防部門,船舶擱淺需要過駁貨物,并未指向最近、最合適的起吊設備單位。
以去年一起觸損事故為例:2012年8月6日,“浙蕭山貨23707”裝載黃砂由上海駛往紹興,當日10:00時該船途經杭甬運河新壩船閘內引航道水域時觸碰航障,導致船艏底部破損,前艙進水,后船舶坐淺航道,大艙進水。新壩船閘被迫停止放行。海事人員在接到報警后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經現場查看,需對船舶貨艙黃砂過駁,才能脫淺,而該航區難以找到合適的船載挖機。幾經輾轉,從紹興調進,船舶才脫淺獲救。主航道斷航24小時,影響了救助的效率。
2、應急隊伍有待完善
應急隊伍是應急搶險的保證,沒有強有力的應急隊伍,應急搶險工作就無從開展。目前,內河航區整體存在應急隊伍不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無專門的水上交通事故應急隊伍,目前杭甬運河蕭山段的應急救助工作主要由處警的海事人員根據事故情況臨時組建。不管是現場海事人員還是參與救助的船員以及其他社會力量,都沒有針對性的定期開展技能培訓。一方面影響了處置成效,另一方面人員自身安全及經濟情況不能得到保障。
專業應急硬件建設滯后。以打撈為例,目前整個杭州的主要打撈力量為養管處和杭州水上救撈中心。養管處新建打撈船舶的打撈能力只有120噸;而水上救撈中心打撈能力最高為300噸級,而且只在錢江下游進行打撈作業,且設備老化,完全制約了打撈能力和效率,無法適應打撈需要。甚至在杭甬運河蕭山段,很難找到合適的打撈設備和過駁設備。
船員對應急參與力度有待加強。目前部分船員對突發事件意識淡薄,警惕性不高,盡管每年都組織人員深入航區范圍內開展法律法規宣傳,但因種種原因,船員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對其他遇險船舶的施救并不積極。
從關鍵方面入手,建立高效的應急救助體系
完善指揮機構,加強與應急預案的對接。尤其是縣級以下的轄區指揮機構和預案應該更具體,指向更明確。拓寬“一指揮中心五站所”的應急救助體系。將各轄區水域就近的醫療機構、消防機構、環境機構、及打撈過駁單位納入,并備案。海事人員在接到事故報警后,到達現場能夠根據事故情況有效利用應急資源快速處置。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及效果。
利用網絡系統對現有的應急力量進行整合、優化。目前,各應急力量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指揮機構完善后,定期召開各部門聯席會議,通報應急救助情況;通過網絡平臺,與公安、氣象、水利、醫療、打撈救助單位等部門無縫對接,并將救助力量、救助設備、救助人員結構信息在網上公開,實現信息資源第一時間共享。與此同時,各部門對事故預防、事故應急處置等方案進行規范完善,確保指揮控制、情報信息、應急行動一體互通。
建立專門的應急救助隊伍和打撈基地。為確保精干管用,建立綜合訓練基地,增配相應能力的救助打撈船舶,水上消防、基本的醫療救助等專業裝備器材,建立基于海事人員、船員和地方專業應急力量隊伍一體統訓模式,加強應急救助人才的培養,促進戰斗力提升。
篇7
一、科學有效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全市衛生系統要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充分準備、加強監測、立足“四早”,果斷處置,繼續遵循“依法、科學、規范、統一”的原則,落實防控措施,科學應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確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有序、有度開展,堅持科學有度,突出重點,早診早治,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圍繞最大程度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發生這一目標,要將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和患者救治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診療能力,確保檢測試劑和抗病毒藥物及時、足量配備到醫療機構,落實“四早”措施,按照“四集中”原則,積極救治患者;進一步強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重癥肺炎病例、流感樣病例和外環境監測等基礎工作,擴大除哨點醫院外的流感樣病例監測范圍,加強風險評估,做好疫情趨勢研判,嚴格執行病例診斷報告制度;繼續發揮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的優勢,加強信息溝通和統籌協調,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和加強活禽市場消毒、休市、關閉等源頭控制措施;繼續公開透明、及時信息,普及防控知識,加強輿情監測,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應對疫情。
二、強化完善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與120聯網建設
根據省、市政府制定的《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市級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平臺,強化縣級衛生應急決策指揮中心基礎建設,完善指揮軟件系統,加強應急指揮決策軟件系統與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對接融合,完善應急指揮決策平臺的后臺數據支撐,提高實戰運用能力,發揮指揮協調作用。同時,結合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建設的相關硬件要求,加快視頻交換平臺的更新,完成視頻會議系統的改造建設。完成各轄市120與省聯網任務,加強全市120聯網運行管理,及時準確做好車輛調度單網絡填報,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0%,確保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系統及時啟動,快速高效搶救患者及傷員。
三、基本完成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任務
全面完成市、縣兩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任務。江大附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分別作為市級綜合類、核和輻射類、燒傷類、中毒類和傳染病類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丹陽、揚中、句容三個轄市人民醫院作為縣級綜合類和傳染病類兩類緊急醫學救援基地,要認真對照《省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管理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建設進度,全面完成基地建設,實現我市緊急醫學救援資源、力量和網絡在市、縣二級全面覆蓋。市和轄市兩級要探索建立基地“平戰結合”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日常管理和內涵建設,提升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平時”要做到組織架構健全、職責任務明確、規章制度完善、預案流程清晰、人員分工科學、硬件設施達標、物資儲備到位、培訓演練嚴格;“戰時”要做到應急響應迅速快捷、各個環節銜接嚴密、整體運行順暢高效,隊伍拉得出、傷員收得下,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科學有序展開。
四、全面提升各類衛生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
市和各轄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對照標準和實際需求,繼續加大對各類應急物資和實驗室檢測設備的配備力度,根據中毒處置、核和輻射、水質監測等應急檢測要求,以及各類突發事件現場處置所需個人防護裝備和現場快速檢測設備購置計劃,依托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全市衛生應急實驗室網絡,錯位發展,根據不同特色建立專業參比實驗室,完善公共衛生應急聯合檢測工作機制,逐步構建區域性衛生檢測中心。繼續按最需要原則添置實驗室(含移動實驗室)儀器設施等裝備,加快疾控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檢測能力水平,強化衛生應急庫建設和應急物資的儲備,全面提升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滿足及時、快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需要。
五、深入推進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工作
繼續加強各類突發急性傳染病監測、檢測和應對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預警研判機制,切實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以及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防控工作,提升疾病的早期發現、報告意識和能力。依托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系統,進一步加強網絡輿情實時監測分析、研判和引導,整合利用120、12320等相關資源信息,初步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指標體系,提升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早期研判能力。全面深入推進全市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工作,加強風險評估技術培訓,開展風險評估報告(表)質量抽查和督導檢查,市和七個轄市區疾控機構須按要求定期完成風險評估報告,一旦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及時進行專題風險評估。要加強與農林、檢驗檢疫部門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共享,建立并完善同時調查、信息共享、共同處置的應急處置機制,定期開展形勢會商和風險評估,實現突發事件由被動處置向主動預防轉變,提高風險監測、識別和管理水平。
六、切實加強和完善衛生應急隊伍處置能力
全面加強全市各級應急隊伍建設,合理設置傳染病處置、中毒處置、核輻射衛生應急處置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優化隊伍結構,強化培訓,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演練,進一步加強隊伍能力建設,全面提升衛生應急救援能力。今年下半年,將組織開展一次由市衛生局牽頭,全市各相關醫療衛生單位和市級專業應急隊伍共同參與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以全面提升應急隊伍處置能力。全市各級衛生部門應合理有效落實衛生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儲備,確保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要求。健全完善各級衛生應急隊伍日常管理和應急調用機制,組織衛生應急專家針對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調研評估活動。加強市、縣兩級衛生應急師資、骨干培訓,積極組織參加全省突發事件醫療救治技術、急性中毒處置、人禽流感防治知識等業務培訓,提高我市各級應急隊伍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現場處置能力。
七、高標準完成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達標任務
以貫徹省衛生廳《省衛生應急能力評估工作實施方案》和市政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切實履行〈國際衛生條例(2005)〉加快推進我市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為契機,認真制定和落實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整改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構建組織健全、功能齊備的衛生應急工作體系。市和各轄市區要全面系統制定、修訂原有應急專項預案,各轄市區要制定利于操作、實用便捷的工作簡案,確保各項衛生應急相關政策、法規和預案得以有效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和處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市和各轄市區要對照標準逐級開展對各自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的檢查評估和督導,做好迎接國家衛生計生委和省衛生廳對我市督導檢查的準備工作,確保2014年6月前實現《國際衛生條例(2005)》規定的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目標要求,2015年底前市、縣兩級衛生應急能力要通過整改全部真正位居全省前列。
八、積極開展應急示范市(區)創建工作
對照國家和省《衛生應急示范縣(市、區)建設標準》,有條件的地區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基礎臺帳資料,強化應急決策指揮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努力加快國家級和省級衛生應急示范市(區)創建。同時,各地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層衛生應急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模式,以衛生應急示范市(區)創建為抓手,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公眾,積極開展群眾性衛生應急科普知識宣傳和培訓演練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活動,大力普及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提高居民衛生應急知識知曉率和行為素養。
九、快速有效做好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工作
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其它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兩大任務,各級衛生部門要把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效應對和科學處置每一起突發事件,千方百計救治傷病人員,科學開展實驗室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加強中東呼吸綜合癥等輸入性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檢測技術儲備和應對能力建設,提高早期鑒別能力;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要終始保持高度警覺和24小時通信聯絡暢通,特別加強節假日、重要敏感時段的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要每天關注疫情、輿情,開展網絡輿情實時監測、分析研判和引導回應,高度重視突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溝通和信息工作。加強部門合作,健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相互通報機制,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合力。要科學研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規律,把握各類事件的特殊性和階段性,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既全力應對,又不浪費資源;既全面出擊,又不引起社會恐慌。認真做好各類重大活動(會議)應急保障。建立環境污染損害健康事件發現、研判及處置的預防控制體系,認真做好重污染天氣健康防護及醫療保障的衛生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工作。協助省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搶救費用結算工作,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基本實現發票機打分割,確保救助基金工作順利開展。
篇8
____月19日,縣政協副主席____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對我縣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情況進行視察。在縣衛計委和總醫院等負責人陪同下,委員們實地察看了縣總醫院120急救中心、縣衛生應急指揮中心、應急物資儲備庫、資料室、值班室等,并召開了座談會,觀看了衛生應急宣傳片,聽取了縣衛計委主要負責人關于我縣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情況的匯報,委員們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縣衛計委以創建“省級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為切入點,多舉措強化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并重、常態與非常態結合,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基本形成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了全縣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體表現在: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健全機制上下功夫
根據《____縣“____”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____1—____5年)》通知要求,及時制定了《____縣衛生系統“____”期間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成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和衛生應急專家庫,抽調各相關單位業務骨干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縣總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華康醫院等民營醫院和22個鄉鎮衛生院均成立了領導小組,并相應成立了應急辦,確定專人負責。全縣已建立起“政府統籌協調,社會廣泛參與,防范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衛生應急工作機制。
(二)強化工作舉措,在完善預案上下功夫
按照“政府負責、分級管理、社會參與”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相互銜接”的原則,縣政府分別制定了《____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____縣救災防病應急預案》等四個總體預案,明確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衛生系統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先后制定了2____個應急預案、32個技術處理方案,收集整理了54 項制度與35項職責,并匯編成冊;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分別制定了常用的衛生應急預案,并結合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對預案進行修改完善,確保了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
(三)強化專業培訓,在提升技能上下功夫
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對衛生技術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各類應急預案、傳染病防控和衛生應急等知識培訓,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和現場處置能力。及時派員參加省、市舉辦的業務培訓班,并邀請省、市衛生應急專家來____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培訓;每年對縣、鄉鎮、村三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衛生應急信息員隊伍人員進行最少2 次重點傳染病防控知識、衛生應急技術培訓,切實做到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四)強化實戰演練,在臨陣操作上下功夫
積極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演練,近年來,先后組織開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細菌性痢疾疫情、食物中毒、洪澇災害救災防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演練____次。
(五)強化監測報告,在暢通網絡上下功夫
近年來,縣衛計委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網絡設備投入,各網絡直報單位電腦設備齊全,網絡暢通完好;縣疾控中心加強對疫情報告系統管理,及時更新疫情報告系統。全縣基層衛生單位全部實現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并及時組織人員對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分析和預警,建立重大事件電話登記、報告制度。此外,對于疫情高發的教育系統,實行常年晨午檢制度,開展學生因病缺課監測,實行因病缺課“日統計、日報告”制度。
(六)強化應急保障,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
縣政府制定了《____縣應急物資儲備和管理制度》,衛生系統根據《安徽省衛生應急基本物資儲備目錄》要求,分別在縣總醫院和縣疾控中心建立了縣衛生應急物資貯備庫,貯備庫有專人負責管理,在物資使用上嚴格執行物資調用和管理制度,目前已貯備物資金額達70余萬元,統一調配,資源共享,應對突發事件。初步形成了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基本滿足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要求。
(七)強化健教宣傳,在普及常識上下功夫
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為衛生應急工作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各醫療衛生單位根據“五進”方案,大力開展衛生應急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
企業、進家庭活動。在縣城繁華地段安裝大型戶外衛生應急宣傳廣告牌,擴大衛生應急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印制《衛生應急工作簡報》《衛生應急知識手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宣傳手冊》和各類健康教育處方等宣傳品免費發放。提高了廣大群眾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曉度,增強了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八)強化聯動機制,在齊抓共管上下功夫
進一步加強衛生、安監、公安、農業、教育、交通等部門之間合作,充分利用各相關職能部門資源,建立多部門協調合作的衛生應急工作體系,在信息溝通、聯合執法、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全縣衛生應急工作綜合防控能力。縣衛計委與相關部門聯合建立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合作機制、人畜共患傳染病合作機制、應對氣象條件引發公共安全問題的合作機制等,并不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形成聯動合作單位信息互通,及時有效地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一)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以及縣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縣總醫院未獨立設置衛生應急管理機構,衛生應急工作由其他部門兼職負責,人手不足,設備設施不完善,影響工作開展。
(二)縣級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政府在衛生應急處置善后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衛生應急工作經費不能滿足衛生應急管理工作需要。
(三)衛生行政部門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未完善,預案體系還不完備,一些已制定的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還不強,開展日常風險評估不夠全面。
(四)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亟待提高,衛生應急隊伍中“核和輻射處置”“中毒處置”“心理救援”等方面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處置設施、設備較為缺乏。個別類別應急隊伍裝備不能滿足應急處置需要。
(五)政府或相關部門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及使用制度不健全,衛生應急物資實物儲備不能滿足應急工作實際需要。
(六)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應急全員培訓及公眾宣傳教育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或醫療衛生機構在衛生應急應用性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較為薄弱。
(一)突出規劃引領。將完善公共衛生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我縣衛生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統籌規劃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工作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整合現有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衛生信息網絡等各類應急衛生資源,有重點、分步驟地推進和完成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目標和任務。
(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變完善常態化的工作機構和運行機制,形成扁平化管理,層次化結構,真正做到“政府有組織,部門有機構,基層單位有隊伍”。 要明確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和發展各項任務的責任主體和工作職責,并不斷完善決策指揮體系,加強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部門間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強化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全覆蓋、大張旗鼓的加強衛生應急宣傳,對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衛生應急健康教育,指導公眾樹立衛生應急意識,進一步提高公眾自我防護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爭取黨委政府更加重視,努力營造公共衛生建設的良好氛圍。
(四)加大經費投入。要形成常態化的投入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社會各方面投入相結合的衛生應急資金保障機制,拓寬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做好防治物資儲備和資金保障,切實做到有備無患,以適應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要求。
篇9
1.1編制目的
繼續鞏固我縣鼠疫防治成果,有效預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傳入、暴發和流行,依法行政、有效預防、積極應對,最大限度地減輕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特制訂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遼寧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規定》、《遼寧省鼠疫控制應急預案》、《*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鼠疫控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相關預案。
1.3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依法規范、科學防控;政府負責、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加強宣傳;強化監測、綜合治理;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的原則。
1.4鼠疫疫情分級
根據鼠疫發生地點、病型、例數、流行范圍和趨勢及對社會危害程度,將人間鼠疫疫情劃分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1.4.1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
(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發生,并有擴散趨勢;
(2)相關聯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3)發生鼠疫菌強毒株丟失事件。
1.4.2重大鼠疫疫情(Ⅱ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鼠疫疫情(Ⅱ級)
(1)在1個縣(市)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下同)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或敗血癥鼠疫病例;
(2)相關聯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個以上縣(市),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3)在1個縣行政區域內發生腺鼠疫流行,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生20例以上,或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市(地)。
1.4.3較大鼠疫疫情(Ⅲ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鼠疫疫情(Ⅲ級)
(1)在1個縣(市)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發生肺鼠疫或敗血癥鼠疫病例數1~4例;
(2)在1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腺鼠疫流行,1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19例,或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縣(市)。
1.4.4一般鼠疫疫情(Ⅳ級)
腺鼠疫在1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1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1~9例。
2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2.1應急指揮機構
縣鼠疫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鼠疫疫情發生后,縣政府根據縣衛生局的建議和特別重大、重大、較大鼠疫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成立縣鼠疫應急指揮部,縣政府分管衛生工作的領導擔任總指揮,縣衛生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鼠疫疫情應急處理的協調和指揮,做出本行政區域內鼠疫疫情處理的決策,決定擬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事項。相應職責如下:
(1)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鼠疫應急處理工作。
(2)根據鼠疫應急處理工作需要,調集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3)劃定控制區域:發生鼠疫疫情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報請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疫區范圍;經省人民政府核準,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疫區實施封鎖。
(4)人群聚集活動控制:當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采取限制或者停工、停業、停課,停止集市、集會,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5)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人口采取預防管理措施,對鼠疫患者、疑似鼠疫患者采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等措施,對密切接觸者視情況采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
(6)交通衛生檢疫:在縣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相關鄉(鎮)組織轄區鐵路、交通、質檢等部門在交通站點和出入道口設置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對出入境、進出疫區和運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人員和物資、宿主動物進行檢疫查驗,對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臨時隔離、留驗和向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衛生機構移交。
(7)信息:鼠疫事件發生后,疫情發生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要求,做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及時、準確、客觀、全面。
(8)開展群防群控:街道、鄉(鎮)以及居委會、村委會應協助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人員轉移或隔離及公共衛生措施的實施。
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鼠疫疫情應急處理的需要確定,主要有縣衛生局、縣委宣傳部、縣廣電站、縣發改局、縣經濟局、縣教育局、縣科技局、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愛衛辦、縣交通局、縣林業局、縣商貿局、縣旅游局、縣食藥監局、縣動監局、縣外經局、縣工商局、縣紅十字會、縣武裝部、聯通法庫分公司、網通法庫分公司、移動法庫分公司等。
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如下:
縣衛生局:負責組織制訂鼠疫防治技術方案;提出啟動鼠疫疫情應急反應和組建市鼠疫應急指揮部的建議;組織實施鼠疫疫情的調查、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和應急醫療救治工作;開展疫區衛生處理,對疫情做出全面評估;根據鼠疫防控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離、封鎖鼠疫疫區的建議。
縣委宣傳部、縣廣電站:按照疫情控制的統一部署和有關要求,做好疫情處理情況的宣傳報道。宣傳鼠疫防治知識,提高公眾防疫與保健意識。
縣發改局:根據鼠疫防治實際情況,加強重點地區鼠疫防控基礎設施建設。
縣經濟局:根據縣鼠疫領導小組的指示,負責組織我縣工業企業生產、儲備和調度疫區急需的應急藥品、醫療設備、器械及防護用品。
縣教育局:對學生進行鼠疫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縣科技局:協助提供鼠疫疫區處理所需技術,支持相關科學技術研究。
縣公安局:協助做好鼠疫疫區封鎖,加強疫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
縣民政局:對符合救助條件的鼠疫患者提供醫療、生活救助;做好疑似鼠疫或鼠疫死亡人員的尸體火化工作。
縣財政局:做好鼠疫控制應急資金的安排并及時撥付,加強資金管理監督。
縣愛衛會:負責組織全社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
縣交通局:按《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及其實施辦法,負責各自職責范圍內的交通衛生檢疫工作,優先運送疫情處理人員、藥品器械和有關物資。
縣林業局:負責疫區野生動物異常情況的監測,并在疫情發生時,協助做好疫情發生地的隔離工作。
縣商貿局:及時組織疫區人民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
縣旅游局:組織旅游行業認真做好鼠疫疫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工作。
縣食藥監局:負責鼠疫應急處理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
縣動監局:負責做好疫區家畜的鼠疫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工作。
縣外經局:做好鼠疫應急處理的有關涉外事務,接待國際組織考察、爭取國際援助等方面工作。
縣工商局:加強市場監管,嚴把市場主體準入關,依法查處集貿市場上非法收購、出售和加工旱獺等鼠疫宿主動物及其產品的單位、個人。
縣紅十字會: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協助相關部門在企業、社區、鄉村、學校等廣泛開展鼠疫預防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的防護意識。
縣武裝部:負責協調武警和本縣民兵預備役部隊參與鼠疫疫情應急處理行動,配合公安部門做好鼠疫疫情現場控制等工作。
聯通法庫分公司、網通法庫分公司、移動法庫分公司:在職責范圍內負責為疫情應急處理(包括報告)提供通信保障等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根據本部門職責和鼠疫應急處理的需要,組織做好緊急物資的進口、市場監管、污染擴散的控制及市鼠疫應急指揮部交辦的相關工作等。
2.2日常管理機構
縣衛生局衛生應急辦公室(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全縣鼠疫疫情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軍隊、武警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或本系統內鼠疫疫情日常管理協調工作。
2.3鼠疫應急處理專業機構和救治機構及其任務
2.3.1應急處理專業機構: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的專門機構是鼠疫應急處理的專業機構。
具體任務:
(1)負責鼠疫疫情的監測,做好疫情信息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為預警提供依據。
(2)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疫情控制的技術方案;開展對鼠疫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的追蹤調查;對人群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與分析;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提出并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情況。
(3)按照相關規定,對鼠疫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復核、確定并上報實驗室診斷結果。
(4)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各區縣(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應急培訓和技術支援;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鄉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應急培訓和技術指導。
2.3.2應急處理救治機構:各級醫療機構是鼠疫應急處理的救治機構。確定*市傳染病院作為市本級定點救治醫院,縣中心醫院為本行政區域定點救治機構。
具體任務:
(1)開展病人接診、隔離、治療和轉運工作;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對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治療等。
(2)及時報告疫情,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完成標本的采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3)做好醫院內的感染控制工作,實施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防止出現院內交叉感染;嚴格處理醫療垃圾和污水,避免環境污染。
(4)負責或協助完成鼠疫患者死亡后尸體的解剖、消毒、焚燒等處理工作。
3監測與預警
3.1建立市、區縣(市)、街道(鄉鎮)三級鼠疫監測體系。根據《全國鼠疫監測方案》、《遼寧省鼠疫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和《*市鼠疫監測工作實施細則》,各級鼠疫監測單位按照有關要求開展鼠疫日常監測工作。必要時,在疫源不明地區或新發現的鼠疫疫源地區開展鼠疫自然疫源地調查工作。
3.2縣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本行政區域鼠疫監測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對鼠疫監測、動物鼠疫疫情處理及鼠疫自然疫源地調查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保證調查和監測質量。
3.3縣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報告的鼠疫疫情危害性和緊急程度,及時、調整和解除預警信息。預警信息包括鼠疫型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機關等。
3.3.1預警信息的單位:I級為衛生部,Ⅱ級為省級衛生行政部門,Ⅲ級為市級衛生行政部門,Ⅳ級為縣級衛生行政部門。
3.3.2按本預案鼠疫疫情分級,預警級別對應如下: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重大鼠疫疫情(Ⅱ級)為I級預警,較大鼠疫疫情(Ⅲ級)為Ⅱ級預警,一般鼠疫疫情(Ⅳ級)為Ⅲ級預警,動物間鼠疫疫情達到下列強度時為IV級預警:在黃鼠鼠疫疫源地發生動物鼠疫大流行,流行范圍≥200km2;或局部地區出現動物鼠疫暴發流行,且波及到縣級以上城市;或動物鼠疫發生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區,對人群構成嚴重威脅。
4信息管理與報告
4.1信息管理
4.1.1完善全市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統,構建覆蓋市及區、縣(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專門機構的信息網絡,承擔鼠疫疫情相關信息收集、處理、分析、報告等工作。
4.1.2縣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鼠疫防治管理信息工作的組織實施、管理和平臺建設,不斷完善本轄區內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統,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
4.1.3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機構承擔責任范圍內鼠疫疫情監測、信息報告與管理,負責收集、分析核實轄區內疫情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資料。
4.2信息報告
4.2.1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人員是人間鼠疫疫情的責任報告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鼠疫防治專門機構為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
4.2.2醫療機構發現疑似鼠疫病例,應立即向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專業機構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專業機構在判定人間鼠疫或疑似人間鼠疫疫情后,按規定時限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
4.2.3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鼠疫防治專業機構是動物鼠疫疫情的責任報告單位。在判定發生動物鼠疫疫情后,責任報告單位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
4.2.4在開展鼠疫疫情監測期間,鼠疫監測數據由縣級鼠疫防治機構隨時報告,或按規定報告階段性鼠疫監測數據,并視監測情況隨時進行網絡直報,報告間隔最長不得超過4個監測周期(28天)。發現異常情況時,相關數據及時進行網絡直報。
5鼠疫疫情的分級反應
發生人間或動物間鼠疫疫情時,疫情發生地的縣(市)級、市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做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根據鼠疫疫情發展趨勢和防控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鼠疫疫情和減少危害,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5.1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和重大鼠疫疫情(Ⅱ級)的應急反應
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和重大鼠疫疫情(Ⅱ級)應急處理工作由國務院、省政府統一領導,市政府按照上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迅速組織有關部門以及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開展鼠疫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
5.2較大鼠疫疫情(Ⅲ級)應急反應
5.2.1較大鼠疫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由市政府組織領導。根據市衛生局的建議和疫情處理的需要,市政府成立鼠疫應急指揮部,迅速掌握和分析疫情態勢,確定應急處理工作任務并組織實施,及時將疫情變化和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省政府。同時通報*警備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5.2.2市衛生局迅速了解疫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傳染源、發病情況,確定疫情嚴重程度,分析疫情發展趨勢和提出應急工作建議,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同時報省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疫情變化和工作進展,適時建議市政府召集有關部門通報疫情和疫區控制情況,研究后續的應急處理對策;根據疫情和我市實際情況的需要,請求省衛生廳給予必要的技術和物質支持,在省級專家的指導下,開展鼠疫疫情防控工作。
5.2.3市政府有關部門設立臨時性鼠疫應急處理機構,負責部門之間以及與區縣(市)政府之間的協調,開展職責范圍內的應急處理工作。
5.2.4疫情涉及的區、縣(市)政府要按照市政府或市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開展鼠疫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
5.2.5市政府根據疫情處置的實際需要,必要時可向省政府請求提供緊急支援。
5.3一般鼠疫疫情(Ⅳ級)的應急反應
5.3.1一般鼠疫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由疫情發生地的區、縣(市)政府組織領導。根據縣衛生局的建議和疫情處理的需要,縣政府成立鼠疫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救治鼠疫患者,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做好疫區內生產、生活安排,保證疫情控制工作順利進行。
5.3.2縣衛生局和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了解疫情態勢,確定疫情嚴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議,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同時上報市衛生局。
5.3.3市衛生局負責協調和指導疫區控制工作,協助分析疫情趨勢,提出應急處理工作的建議。市政府根據疫情和區、縣(市)政府請求,確定對疫區進行緊急支援的任務和時限。
5.3.4必要時,市衛生局將向省衛生廳請求給予必要的技術和物資支持。
5.4Ⅳ級預警(即動物間鼠疫疫情發生)后應采取的控制措施
5.4.1縣政府建立疫區處理領導機構,組織有關部門迅速采取緊急處理措施。縣衛生行政部門要迅速了解情況,掌握疫情態勢,確定疫情嚴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議,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并通報當地駐軍領導機關。同時迅速逐級上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直至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5.4.2市衛生局協調和指導疫區控制工作,分析疫情趨勢,提出應急處理工作的建議。市政府根據疫情和縣人民政府請求,對疫區做出應急反應。
5.4.3根據疫情處置的實際需要,必要時,縣衛生局可通過市衛生局請求省衛生廳給予必要的人力和物資支持。
5.5毗鄰地區的應急反應
發生鼠疫疫情地區的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向毗鄰地區衛生行政部門通報疫情和已采取的措施。
與發生鼠疫疫情相毗鄰的地區,應根據疫情特點、發生區域和發展趨勢,主動分析本地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密切保持與鼠疫發生地區的聯系,及時獲取相關信息;組織做好本行政區域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加強鼠疫監測和報告工作;開展鼠疫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決定,開展聯防聯控和提供技術、物資支援。
6應急反應等級的確認、終止及評估
6.1鼠疫應急反應等級的確認
按本方案1.4分級原則,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由衛生部予以確認;重大鼠疫疫情(Ⅱ級)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予以確認;較大鼠疫疫情(Ⅲ級)由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予以確認;一般鼠疫疫情(Ⅳ級)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予以確認。
6.2鼠疫應急反應的終止
鼠疫疫區控制工作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人間鼠疫疫區處理標準及原則GB15978一1995》的要求全部完成相應應急處置工作,經驗收大、小隔離圈內已達到滅鼠滅蚤標準及環境衛生標準,連續9天內無繼發病例,疫區疫情控制臨時指揮部可提交解除疫區封鎖申請。
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的終止按國務院或國家鼠疫應急指揮部的決定執行;重大鼠疫疫情(Ⅱ級)的終止按省衛生廳或省鼠疫應急指揮部的決定執行。
較大鼠疫疫情(Ⅲ級)和一般鼠疫疫情(Ⅳ級)分別由市、區縣(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或本級鼠疫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執行,并向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6.3鼠疫疫情處理工作評估
6.3.1評估人員組織。對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重大鼠疫疫情(Ⅱ級)、較大鼠疫疫情(Ⅲ級)、一般鼠疫疫情(Ⅳ級)處理情況的評估,分別由衛生部和省、市、區縣(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相關人員組成評估小組,開展評估工作。
6.3.2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疫區自然地理概況,發生疫情的原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流行因素,疫情發生、發展和控制過程,患者構成,治療效果,染疫動物、蚤種類的分布,染疫動物密度和蚤指數,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
7保障措施
7.1技術保障
7.1.1完善市、縣兩級鼠疫監測體系,逐步達到國家級和省級鼠疫監測點的能力標準。各級鼠疫監測點實行系統監測,積累資料并開展應用性科研。各級醫療機構應開展鼠疫防治知識培訓工作,對鼠疫病例(含疑似病例)實行“首診醫生責任制”。
7.1.2提高鼠疫的應急反應能力。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鼠疫應急裝備標準”,規范各地鼠疫應急隊伍、裝備和應急物資儲備。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嚴格按照“鼠疫實驗室建筑規范”和“鼠疫實驗室裝備規范”要求,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鼠疫防治專業機構的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條件。加強鼠疫防治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通過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隊伍的反應水平和能力。
7.1.3改進鼠疫監測實驗室檢驗技術和方法。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要求,改進鼠疫監測常規檢驗檢測方法,提高檢驗水平。
7.2物資、經費保障
7.2.1物資儲備: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鼠疫應急物資儲備機制。發生鼠疫疫情時,應根據應急處理工作需要調用儲備物資。衛生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后要及時補充,短時效和過期物品要及時更換。
7.2.2經費保障:各級人民政府應落實鼠疫防治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經費,保障鼠疫防治和疫情應急處理經費,確保鼠疫防治和應急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8預案的制訂
本預案由縣衛生局組織制訂,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以政府名義下發。
9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縣衛生局負責解釋。
篇10
1電力系統通信網
南方電網電力通信包括傳輸系統、數據通信系統、語音交換系統、衛星通信系統、電視電話會議系統、通信電源及相應的輔助系統,同時包括對通信網運行起支撐作用的通信管理網、數字同步網、網絡安全系統等。電力通信網絡分為主干通信網絡、省通信網絡、地區通信網絡三層,通信電路分三級管理:一級通信電路是指南網公司總部、總調使用的通信電路,二級通信電路是指各分、子公司本部、中調使用的通信電路,三級通信電路是指地區供電局使用的通信電路。近年來,光纖通信技術的使用將電力通信網帶進了大發展時期,截止到2009年底,所有110kV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光纜全部覆蓋,2010年底,所有35kV以上電壓等級的縣級電網光纜均全部覆蓋,大量的電力ADSS、OPGW、OPPC特種光纜得以運用。目前,貴州電網公司已建成SDH光傳輸系統A網、B網兩套互為冗余的網絡,在運行中實現了N一1備份,各地區供電局同期已建成了互為冗余的A、B網SDH傳輸網絡。
2六盤水電網光傳輸網現狀及存在問題
2.1光傳輸網現狀
六盤水供電局光纖傳輸網在2009年底已全部建成覆蓋供電區域內所有110kV以上變電站,骨干網絡為2.5G自愈環網,局部地區建成622M及155M環網。所轄110kV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的調度電話、遠動實時業務均由地區B網光傳輸系統承載。
2.2存在問題
六盤水供電局地區光傳輸B網環網率較低,主要供電區域內的六枝地區、盤縣地區分別與水城地區的主干通信光纜連接表現得尤為突出:六枝地區與水城地區的主干通信光纜連接僅一條濫六線(OPGW),盤縣地區與水城地區的主干通信光纜連接為盤縣電廠(ADSS)一楊梅變一玉舍變(OPGW)至水城變(OPGW)光纜,六枝地區與盤縣地區無互聯光纜,均不滿足N一1要求。一旦220kV濫六線光纜或盤縣電廠至水城變間110kV(土楊松茅線+玉楊白線+水玉線)光纜中斷,將完全導致地區網水城地區與六枝地區、盤縣地區的專網調度通信、自動化、信息業務全部中斷,地調對盤縣片區和六枝片區電網失去監控,將嚴重影響六盤水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
3六盤水電網通信應急保障方案
2011年1月,貴州省再次遭受冰雪凝凍災害,六盤水供電局通信管理部門積極探索,超前謀劃,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措施,為六盤水電網抗冰保電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圓滿完成了冰雪凝凍期間地區電網通信保障工作,各項具體工作及成效分析如下:成立六盤水供電局通信抗冰保電應急指揮組(含各縣供電局專業人員),下設搶修救災工作小組、后勤工作小組和通信調度指揮工作小組,成立了抗凝凍通信搶修隊伍。完善了抗冰保電通信應急保障方案和各項應急預案,對盤水電力通信網的薄弱環節進行了分析,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六盤水供電局2011年抗冰保電通信應急方案》,通過與省調通信科的技術協調,分別在220kV六枝變、220kV紅果變和配調樓地區B網和省B網光傳輸設備上加裝了省、地光傳輸B網聯網光板,經網管模擬操作試驗驗證,達到了在六枝、盤縣與水城片區聯絡光纜中斷的情況下,利用省B網平臺作為保護路由的目的,提高了通信運行的可靠性,實現了省、地兩級電力通信網資源共享互為冗余保護的運行模式。分析了六盤水電網已建成的應急衛星小站現狀及存在問題,積極聯系省信通中心相關管理維護部門,經過多層次、跨區域、跨平臺設備數據庫數據的修改,將六盤水供電局調度交換機用戶與衛星小站單機用戶實現了互撥,保證在光纜全斷的極端情況下中調、地調、應急指揮中心與220kV紅果變、220kV六枝變、220kV濫壩變、220kV北郊變、野馬寨電廠和盤縣電廠的調度通信。對所有110kV以上變電站調度電話通信方式進行核查,除安排行政交換機用戶、調度交換機用戶外,還要求安裝一門公網電話或移動座機作為極端全斷情況下的備用。為保障重要通信站通信電源和光傳輸設備、保護和安穩通道正常運行,安排專人在500kV六盤水變電站、紅果變、六枝變進行值守,并安排人員每El對水城片區的無人值班變電站及220kV變電站進行通信電源和光傳輸設備、保護和安穩通道巡檢。對地區通信網的通信資源進行了整理,編制了《六盤水供電局生產實時控制業務通道清單》、《六盤水供電局110kV及以上變電站通信光纜重要程度統計表》和《六盤水供電局110kV及以上變電站通信光纜空余纖芯統計表》,達到了進一步摸清現狀,應對極端情況下,快速采取有效措施的目的。對所有110kV及以上變電站通信機房電纜溝進行封堵,防止老鼠等小動物串入通信機房或通信設備柜咬斷光纜引起通信業務中斷。加強租用電信公網2M業務通道的測試,保證在電力通信專網光纜全斷極端狀態下上傳中調的TASE.2業務的正常倒換運行。與各通信設備廠家、電信運營商、有關外援單位等第三方建立了聯動機制,及時有效地處置故障異常。突破常規的管理模式,在六盤水供電系統“大通信”的范疇內,現場搶修工作安排,不分專業、不分單位(地區局、縣局)、不分班組,人員統一調度,有效整合了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