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05 18:1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現代管理制度

篇1

關鍵詞:企業;現代管理制度;理論誤區;制度創新策略

一、緒論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繁榮昌盛,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卻讓企業的經營管理日益困難。因此,為順應目前的社會經濟環境變化,現代企業必須及時進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這是企業維持安穩發展的保證,更是經濟社會穩定和諧的保障。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改革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人事制度、決策制度、組織制度、管理思想等內容,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的創新是一個企業能否立足于動蕩社會的重要舉措,將決定企業的前途和命運。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迫在眉睫。[1]

二、企業管理制度的內涵

從廣義上來說,企業的管理制度是包括組織制度和產權制度在內的企業現代管理三大制度的一部分。企業的管理制度內容豐富,涉及企業的經營戰略、人才開發、領導制度、組織機構、文化特色及激勵機制等方面。而狹義上的企業管理制度被稱為規章制度或管理標準,是企業用書面的形式來表達的,用于規范企業技術、經濟和生產等各項經營活動的規則、程序的集合。它在利益、權利和責任等方面對企業的機構及個體進行設定和約束,具體表達了企業的管理流程和管理體系,同時也是企業和員工所共同遵守和遵從的約束和準則。[2]企業的管理制度與社會的生產結合密切,與社會化的生產共同發展和進步。

三、企業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完善的企業制度能保證企業工作的正常進行,而某些企業的管理制度已經無法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企業管理制度的缺陷會極大地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要特別重視并尋找出原因及時糾正解決。

(1)企業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1)缺陷之一:制定管理制度時考慮不完善。企業沒有將“綜合管理”“人性化”等管理理念融入企業的管理制度制定當中,使得管理制度在指導思想上出現偏差。同時制定企業的管理制度時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和多樣性,側重生產的企業往往只重視產品的生產而忽視安全生產的管理及質量的管理制度。這可能會引起企業的經營危機,對企業的發展不利。[3] 2)缺陷之二:執行管理制度時缺乏足夠的力度。有些企業能夠較好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能制定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卻缺乏應有的執行力度,制度執行很不到位。這大多是由于企業管理者缺乏執行力,思想弊病較嚴重。例如,在一些民營企業中的友情化及親情化關系致使政策難以執行等。

(2)企業管理制度出現缺陷的原因。企業管理制度出現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條: 1)理念因素。企業管理制度健康地產生與發展離不開先進領先的企業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如果落后,勢必導致落后的管理制度。因此,企業管理理念要與時俱進,切不可不思進取。2)人為因素。一切企業的管理都是人的管理,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來完成,所以人員的素質將決定企業管理制度的合理完善的制定以及有力的執行。3)物資因素。物資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保證,將為企業的發展運營及制度的創新和改革提供堅實的物質保證,沒有充足的物資將使企業步步難行。

四、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策略方法

當今社會中,企業要尋求發展,做大做強,離不開創新。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不斷升級自己的管理理念,認真研究制度問題、管理問題。同時要進行自我管理制度的否定及定位,按照新的市場需求創立和創新方法,新觀念及新的管理制度。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策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條。[4]

(1)領導指揮中心要辦實事、講規范、肯執行。企業的核心目的是獲取利潤,這取決于領導班子能否具有足夠的管理指揮素質。良好的領導班子可以開發出優質的產品,可以開拓更大的市場,可以改善經營環境。而不稱職的領導只會把企業掏空,所以選擇培育優秀的管理領導者是實現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根本。

(2)構建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素質和形象。企業精神是支撐企業持續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及文化將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從而制定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

(3)切實抓好內部經營及管理,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對于不適合當前市場經濟的制度要敢于拋棄,而適合的制度則要堅決保留并堅持貫徹。[5]要特別抓好資金、成本、質量和營銷等四項管理,全面堅持質量管理,并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五、總結

創新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靈魂。作為企業管理者,要時時刻刻關注企業的發展,關注企業的管理。同時考慮企業當前的管理制度是否適應市場的需要,能否帶動企業盈利和發展。本文重點闡釋了企業管理制度的含義,并分析了企業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策略方法,希望能為我國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杜紅勇.淺談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創新[J].中國商貿,2013(02):35-36.

[2] 張田,嚴春華.淺析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創新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8):162.

[3] 李曉蓉.試論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J].經營管理者,2009(06):36.

篇2

(一)企業員工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普遍素質偏

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各種新情況、新要求的不斷涌現,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具備相應的現財觀念和手段,然而仍有一些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創新精神,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體制已不適合現代財務管理模式。

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是市場的元素,而市場的競爭在于人才的競爭,因此人才是評價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長期以來,我國財務人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缺失、創新能力和主動性欠缺,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巨大阻力。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基層財務人員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國家為了解決人員素質問題,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然而對財務管理方面的人才關心不夠。

(二)財務管理體制不適應現代管理。在工作中,企業往往將財務工作放在會計上,對企業籌資、投資、資金運作及財務狀況的預測分析等工作做得很少,盡管企業已面向市場經濟環境,但仍存在諸多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各層理財權責不明,如企業管理層設置與總會計師職責不明晰,常出現業務交叉的現象。此外,財務管理職能不能充分發揮,企業的財會機構往往將會計與財務混二為一,在實際工作中,財會機構常常將重點放在會計上,對企業的資金運作、籌資、投資、財務狀況的預測分析等工作做得較少。正因為如此,企業就難以重視先進的理財方法和管理手段。

內部監督機制是企業進行正常財務管理活動的保障。然而在實際中并非如此,難以發揮規范和監督作用。一方面表現在內部監督機制中相關制度和規定缺乏必要的改進與創新,不能對其有效監督和控制,使問題常常向負面擴大。另一方面,有效的監督制度和規定需要有強制力的配合才能充分履行其功能和作用,就現階段大多企業而言,其執行的不嚴格性與隨意性比制度本身還要嚴重得多,因此必須予以重點關注。

二、適應現代化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的途徑

(一)樹立全新的財務管理觀念,加強財務人員的素質培訓工作。21世紀強調企業管理應以人為本,因此企業必須轉變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全新管理觀念。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就是以人處于管理的中心與主導地位,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人、財、物等要素進行管理。從某種意義來講,培訓亦是投資且其收益遠大于投入。因此落實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是每個企業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這個條件需要財務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共同負責組織。培訓內容應當涵蓋價值觀、企業文化、知識、技能、積極性和工作態度等多方面內容,還應因地制宜,根據企業需要進行特色化培訓。

(二)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機制。面對經濟環境的風云變幻,找到一種合適的財務管理模式,是時代賦予會計人員的使命。因此應當不斷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要把財務的戰略運籌和決策職能落到實處,突出超前性、有用性,強化執行力、影響力。公司財務部門應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機制,將經營核算管理、財務計劃的編制、財務紀律監督等工作落實到位。其次,企業可聘請高質量的會計人員,指導財務管理工作,使其更加正規,嚴謹。再次,應當依據《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健全適合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企業應當全面認識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圍繞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財產安全完整和確保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來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找出管理漏洞與薄弱環節,采取更可靠的措施,真正將財務工作提高到現代管理的水平。

篇3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財務會計機構;會計管理模式;會計管理體系

一、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

由于現代企業集團化、跨地區經營的特點,企業總機構必須妥善處理好與下屬分支機構之間的財務管理關系。處理好統一性與自主性的關系,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做到既能靈活地集中財力,保證生產重點需要,使資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調動下屬分支機構的積極性。使其在保證完成總機構下達的各項經濟任務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應的經濟權益并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由于現代企業的經營范圍廣、分支機構多、物資流量和資金流量大,企業必須從商品經營為主轉變為以資本經營為主。總機構應成為投資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機構成為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要適當劃分各級管理權限,費用計劃管理,資金有償使用。以資本增值最大化為目標,為股東或投資者謀求最大的回報。

適當集中財權,強化管理。資金調度權、資產處置權、投資權、收益分配權、財力人員的任免權要集中總機構,各分支機構只有經營權,實現由分權型管理向集權型管理的根本轉變。同時,縮小管理半徑,盡量少設三級或以下的分公司,減少管理層次,有利于適當集中財權,實現有效監控。

健全內部機制,強化財務監管。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須保證財務管理的權威地位。財務管理機構設置要科學,財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統一,執行要有剛性,檢查、監管要到位。設立內部結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資金和加強監控。實行公司內部財務信息聯網,提高財務監控質量。

實行目標管理,健全激勵機制。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考核最終成果為核心的現代管理方式,實現對下屬分公司的績效評價與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勵方式,對調動下屬分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來說,是一種強制約束機制。

統一采購物資。實行類似政府采購制度的統一采購制度,以利降低采購成本,減少倉儲費用,加速資金周轉。

二、建立符合現代企業特點會計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確立自主理財的主體經營服務地位。“政企分開”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已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法人資格,變為經濟實體,確立了主體地位。會計作為企業專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成為服務于企業經營和管理的理財主體,并確立了理財的主體地位。因此,應按照企業賦予它的理財職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確立自主理財的清產核資規范制度。“產權清晰”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前提。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分離組合日益頻繁,企業間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單一的國有企業將向合資、合作、聯營、承包、股份制、集約化公司等多種企業組織形式轉化,這樣必然帶來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產權的轉移和變化,形成價值形態的變化和流動。

確立自主理財的資金管理運作中心。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說到底都是資金運動的過程。而資金運動既有起點,又有終點;既有實物形態,又有價值形態;既有動態,又有靜態(相對而言)。因此,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從理財的角度,如何全方位管好資金的變化與走向,是建立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的關鍵所在。

確立自主理財的成本核算管理網絡。建立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目標成本中心;二是要建立成本核算體系;三是要建立成本考核制度。要以責任成本為重點,形成成本管理系統網絡。

確立自主理財的效益目標考核機制。建立現代企業的會計管理模式,根本目的,就是實行集約化管理,確保效益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財會工作要以追求最大效益為理財重心,建立效益目標考核機制,做到優化資金使用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獲取最大的效益。?

確立自主理財的決策參與管理機制。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自主經營和管理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會計為其服務的主體地位。會計是反映資金運動全過程的,企業的一切經營和管理服務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要。

三、對我國企業現行會計管理三種模式的比較分析[1]

就加強企業會計管理而言,主要是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建立和健全會計管理制度,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資金運行和經營狀況,做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其中更重要的是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包括會計人員的管理和會計企業管理兩大部分。會計人員管理涉及選用、考核、獎懲等,會計業務管理包括財務收支計劃、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與分析、日常會計基礎工作等。建立和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必須體現出先進、合理、高效的原則,使會計管理職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綜觀我國企業現行會計管理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由各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第二種交叉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由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會計業務由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第三種是統一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統一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下面就這三種會計管理模式作一比較分析。

其一,分散型管理模式。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采用這種管理模式,它的特點是: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由各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會計人員在核算第一線,有利于會計人員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運行狀況,對責任單位的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管理,堅持會計核算的相關原則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受控于責任單位,在會計核算上易導致按責任單位的意圖辦事,而不顧全企業整體利益。如在責任或成本核算上,該進入當期成本的而不進入,甚至亂攤、亂擠成本;在責任利潤核算上會出現虛列成本減少利潤,或少列成本虛列盈利,該處理的損失得不到及時處理。同時又因會計人員自身利益與所在責任單位的利益息息相關,容易發生會計人員不按會計制度去處理會計業務。有的會計人員害怕打擊報復或怕得罪領導,不敢堅持原則和制度,使會計監督職能無法履行。由于各責任單位的工作和企業會計部門的工作配合不夠,使一些急辦的事不能及時落實與處理,影響會計工作的整體效率。同時,由于會計人員缺乏,一些業務素質不高的人員從事了會計核算工作,必將影響核算質量。此外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難以得到保證。?由于企業把實現整體利益作為首要目的,把獲取局部利益只是作為一種保證手段,而推行責任會計核算旨在強化會計管理,確保企業的整體利益。在這種分散型管理體制下,各責任單位的人、財、物三權融為一體,各自為政,企業也就無法實行有效控制,整體利益得不到保證。權衡利弊這種模式往往弊多利少。?

其二,交叉型管理模式。它的特點是:由于會計業務歸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對會計人員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業務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人和事兩者又必須緊密結合,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所以這種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為科學管理的原則。管理體制上的這種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現對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難時就互相推諉,易造成工作混亂。?

其三,統一型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克服了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之處,能有效地發揮會計職能和作用。它的特點是各責任單位核算機構是企業會計部門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會計部門的派出機構,為各責任單位服務,同時執行好會計職能。這種統一型的管理體制,有以下三大好處:?各責任單位的會計管理受企業會計部門統一領導,給會計人員實行會計監督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會計人員執行制度,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通過企業會計部門直接考核、評比和獎懲,有利于會計人員鉆研業務、提高技能,做好會計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企業會計部門實行計劃、資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調節與控制,在擴大責任單位生產經營自的同時,有利于實現企業的整體效益。

四.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會計管理體系[2]

根據我國企業的會計實踐和現代企業的要求,企業會計管理體系應該分為一般會計,責任會計和管理會計三個層次。

一般會計即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處理企業各類賬目,按時向稅務部門與社會保險等部門交納稅費。一般會計是企業會計管理體系的基礎,它完整地記錄企業經營活動的收支情況,并通過分類賬、損益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向外報送財務報告,為企業的管理層財務分析與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同時提供投資者(國家)和股東作為投資的參考。

在西方現代管理會計中,責任會計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主要是通過解決企業內部會計管理上責任不清的問題,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二戰以后,特別是6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大公司對內推行了分權管理,事業部制應運而生。對事業部制的管理控制,在會計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責任會計。事業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無一不是采取責任會計的方法進行的。在我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標管理、指標層層分解與考核、廠內銀行結算等,豐富了我國責任會計的內容

管理會計是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積累資料,以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為主,面向未來的規劃和控制日常發生的一切經濟活動,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數據資料。它主要通過對企業價值的預測、計劃、控制和決策,包括企業財務目標的制訂、利潤規劃、財務預算的編制、財務控制與成本控制、投資決策和融資決策,新產品開發預測和銷售預測等,為加強企業管理,參與決策服務。

參考文獻:

篇4

1.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由于現代企業集團化、跨地區經營的特點,企業總機構必須妥善處理好與下屬分支機構之間的財務管理關系。處理好統一性與自主性的關系,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做到既能靈活地集中財力,保證生產重點需要,使資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調動下屬分支機構的積極性。使其在保證完成總機構下達的各項經濟任務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應的經濟權益并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由于現代企業的經營范圍廣、分支機構多、物資流量和資金流量大,企業必須從商品經營為主轉變為以資本經營為主。總機構應成為投資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機構成為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要適當劃分各級管理權限,費用計劃管理,資金有償使用。以資本增值最大化為目標,為股東或投資者謀求最大的回報。

(1)適當集中財權,強化管理。資金調度權、資產處置權、投資權、收益分配權、財力人員的任免權要集中總機構,各分支機構只有經營權,實現由分權型管理向集權型管理的根本轉變。同時,縮小管理半徑,盡量少設三級或以下的分公司,減少管理層次,有利于適當集中財權,實現有效監控。

(2)健全內部機制,強化財務監管。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須保證財務管理的權威地位。財務管理機構設置要科學,財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統一,執行要有剛性,檢查、監管要到位。設立內部結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資金和加強監控。實行公司內部財務信息聯網,提高財務監控質量。

(3)實行目標管理,健全激勵機制。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考核最終成果為核心的現代管理方式,實現對下屬分公司的績效評價與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勵方式,對調動下屬分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來說,是一種強制約束機制。

(4)統一采購物資。實行類似政府采購制度的統一采購制度,以利降低采購成本,減少倉儲費用,加速資金周轉。

2.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財務會計組織機構。國際上企業財務會計組織機構分為三種類型:

(1)超脫型。即在董事長下設財務總監,分管企業財務會計業務。這種機構體現了董事會的授權,又有利于充分體現財務會計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維護股東或投資者的權益。

(2)專家型。即在總經理下設與副總經理平行的總會計師,負責分管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目前我國企業大多采用這種設置。這種機構充分體現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專業性和決策中專家意見的權威性。

(3)分權型。即在總經理下設負責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副總經理。這在美國的企業中比較常見。在這種機構中,負責業務的高層主管都擁有財務副經理的頭銜。直接向總經理報告財務情況。

就我國企業來說,股份制企業可以實行第一種超脫型,而實行公司制的企業實行第二種專家型比較適合我國的情況。財務會計機構還是不必分設為好,更有利于講求效率。

3.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會計管理體系。根據我國企業的會計實踐和現代企業的要求,企業會計管理體系應該分為一般會計,責任會計和管理會計三個層次。

(1)一般會計。即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處理企業各類賬目,按時向稅務部門與社會保險等部門交納稅費。一般會計是企業會計管理體系的基礎,它完整地記錄企業經營活動的收支情況,并通過分類賬、損益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向外報送財務報告,為企業的管理層財務分析與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同時提供投資者(國家)和股東作為投資的參考。

(2)責任會計。在西方現代管理會計中,責任會計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主要是通過解決企業內部會計管理上責任不清的問題,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二戰以后,特別是6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大公司對內推行了分權管理,事業部制應運而生。對事業部制的管理控制,在會計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責任會計。事業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無一不是采取責任會計的方法進行的。在我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標管理、指標層層分解與考核、廠內銀行結算等,豐富了我國責任會計的內容。

篇5

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河南安陽鋼鐵公司用現代化管理理念、制度創新為突破,創建的特色激勵制度,即:目標績效管理考核在指標設置、考核理念、過程考核方面的措施,持續改進的具體做法及取得的成績。

關鍵詞 :創新現代化管理理念激勵制度

隨著原材料的漲價,成本的增加,市場需求大幅萎縮,鋼鐵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鋼鐵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安鋼作為一家具有50多年歷史的國有大型鋼鐵企業,在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行業形勢面前,打破傳統的經營發展理念,從企業自身入手,通過經營管理的變革來增強自身體魄。

面對企業的生存,大家越來越認識到人才的重要,人作為企業的一種有效資源如何開發是每個企業面臨的問題,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就更為重要。

安鋼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深化改革,已形成以制度文化為支撐,以過程管理為抓手,以考核體系為手段,建立了不同層面的激勵制度,構筑了特色的考核管理體系,有效地促進了生產經營管理改革的發展。

一、制度文化的建立,以適應企業發展

“制度第一,管理第二”是管理學的一句名言,這句話強調了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基礎作用。為此,安鋼從建立現代化制度出發,全面構建文件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平臺,努力提升管理質量和檔次,融合ISO9000、ISO9004,版先進管理模式,吸取管理精髓,運用系統原理、動力原理、人本原理等現代管理理念,系統設計管理體系文件,全面創新和升華各模塊的管理內涵,制定了包括安全、生產、工藝質量、設備技術、行政、政工、人力資源、財務基礎管理共十一個模塊,219個管理文件,兩千余條款,30萬余字的管理制度,構筑了一個覆蓋面廣、系統性強,科學嚴謹、先進適用的文件化管理體系,實現制度再升級,特色管理精彩紛呈。

二、制定精確、公平的目標績效管理體系

目標績效管理就是要讓全體員工認識、理解企業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發展方向,生產經營任務,按照“兩個基于做三定”管理要求,即單位和職工“基于對上級工作目標的理解和基于自身對企業發展目標的理解,自己定任務,自已定計劃”。安鋼的目標績效考核就是集于以目標績效管理為中心,全面實施“目標-認同-評價-考核—-強化”五段式管理為模式,設計出了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內容及方法。

1.明確目標績效管理思想,制定科學的計算考核框架

目標績效管理考核體系,按照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運營層面和基礎管理、學習成長個層面進行目標的建立與分解,采用平衡計分法統計技術,系統設計考核機制,優化整合考核要素,建立了績效目標相互關聯、過程終端因果對應、保障措施逐級支撐的目標績效考核體系。

2.建立過程質量考核機制,培育職工自主管理意識

安鋼不斷完善并建立單位、廠處級和中層管理崗位績效考核體系。單位績效考核是公司每年度的績效考核辦法,主要對各二級單位完成公司下達的年度考核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考核,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兌現二級單位獎金水平,這樣促使二級單位根據公司指標分解給車間、班組和個人,形成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和層層考核互動局面,共同支撐公司大績效目標的完成。在管理考核中,往往重終端結果,輕過程指標考核現象;注重量化指標考核,而忽略質化指標的考核。為此,根據生產特點,管理要求采取如下管理手段:第一,在車間的過程考核上,設置了安全過程管理審核、質量過程管理審核、設備過程管理審核及綜合管理審核。第二,在員工過程上,通過管理寫實、工作留痕等手段,注重對過程管理痕跡的追溯和驗證,形成對非量化指標的測量、回饋考核機制,從而公正、準確、量化評價員工的管理效果和管理貢獻程度,使個人績效目標完成質量與獎金收入真正掛起鉤來。促進員工關注個人工作業績,注重個人能力發揮,為員工成長和工作績效改善提供了一個管理平臺。從而,全面構筑起與績效目標相互關聯,過程終端因果對應,保障措施逐級支撐的考核體系。第三,對工程技術人員按《對工程技術人員實行項目承包工資制試行辦法》進行考核,通過技術留痕和創新留痕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才干。第四,在中層干部管理上,下發《科級干部績效考核方案》對中層干部建立起以三年績效目標管理為導向,以量化管理責任為手段,根據職責管理差異,建立了一人一策績效測量、痕跡管理的管理責任制,通過管理留痕,量化考核中層干部工作質量、工作素質和工作能力。對于管理失職、管理不作為和績效退步的中層干部將實行管理問責制度,從而激發中層干部的管理活力。第五,對廠處級按《對處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實行模擬年薪制試行辦法》,按照年度工作會上簽訂的責任書,對只完成預算計劃指標80%以下的解聘主要領導,在80%~90%之間的只發生活費,完成90%以上的按實際考核結果予以年薪兌現。其中主要考量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德、勤、能、績等方面的工作情況,按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與模擬年薪掛鉤。力求將工資的激勵作用發揮到極致,為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促進安鋼核心管理層工作績效全面提升。

三、建立日成本、日利潤核算體系

日成本、日利潤核算體系的建立,是企業強化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它通過引入市場價格、行業各工序產品的單位價格,結合工序生產的特征,確定產線、工序、班組的每日成本和利潤,從而更直觀地將市場與生產崗位有機結合,為公司決策者提供及時可靠的成本、利潤等核算信息,便于及時調整應對市場的策略。

通過構建分產品、分品種,分規格的日成本、日利潤核算體系,實現了對工序、班組和崗位的日核算(日成本、日利潤)、日考核、日評價的工資體系。

四、建立了以效益為中心,完善考核獎懲體系

第一,以效益為中心,突出利潤、成本評價與考核,引入經濟增加值、板塊聯動考核等考核指標。經濟增加值考以有效優化投資管理,提高資產質量,準確梳理出管理體系存在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推動管理進步。

第二,收入向利潤貢獻大的工序傾斜,控制虧損工序工資額度。實行輔助工序指標完成好壞與主要利潤工序掛鉤。

第三,考核重點是合理設置指標權重,適度拉開獎懲差距,突出考核獎勵的重點對象,主要是部室(分廠)、車間(工段)和崗位的獎金和重要管理人員的獎金等。

第四,突出考核的重點內容。對生產單位評價考核重點是工序成本、工序利潤和可控費用;而對輔助單位評價考核重點是內部利潤、與服務主體單位掛鉤指標和可控費用。

第五,生產單位評價考核,工序成本占工資收入的60%,工序利潤占工資收入40%,可控費用作為專項考核,節約1元,工資收入按10%獎勵,超支1元,工資收入按100%扣罰。

第六,輔助單位評價考核,內部利潤占工資收入的70%,掛鉤考核占工資收入為30%,主體單位工序成本,由于工作服務不到位造成主體單位損失的,按損失額的50%~100%進行賠償。可控費用作為專項考核,節約1元,工資收入按10%獎勵,超支1元,工資收入按100%扣罰。

第七,堅持按照年初實施的員工獎金與公司利潤掛鉤的考核辦法,實施月度效益評價考核辦法等。

新的激勵機制,給經營嚴重困難之中的安鋼帶來了新的生機,堅持使用“經濟料”2014年10月取得噸鐵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0.32元、行業排名第25名的好成績,全年共降本增效 5.65億元。2014年,安鋼實現銷售收入470億元,同比增加65.4億元,增幅16.6%;實現利稅16億元,同比增加7.1億元,增幅79.77%。

五、依托企業制度文化建設,拓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激勵機制,構建了以低成本戰略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快速反應、靈活高效的特色激勵制度。創建了符合安鋼實際的企業文化,倡導的“真誠、奉獻、精益、俱進”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學習、創新、奮進、爭雄”的企業精神”以及“嚴、高、細、實、恒”的企業工作作風,充分體現了企業文化的內涵。在企業精神帶動下,追求卓越、不斷提升的工作質量,追求最大、最優、最好的企業目標,不斷實施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創新創效能力持續提高,強有力地增加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安鋼企業文化內編

篇6

建立現代海關制度應當與時俱進,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高舉治理、善治的理論旗幟,占領這一理論制高點和道德制高點,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中更好地為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服務。從1994年總署黨組開始確立現代海關制度的目標,到1998年初提出建立現代海關制度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再到今年年初做出的關于實現建立現代海關制度第二步發展目標的重大舉措,都可以看做向世人展示中國海關尊重貿易實際、弘揚公平公正、推動貿易便利、促進治理和善治的成功范例。7年以來,中國海關不僅在隊伍建設、依法行政、確保中央稅收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在服務經濟、促進發展方面同樣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這些成就與治理和善治理論所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治理和善治理論本身可以為建立現代海關制度提供可資利用的理論資源和方法論武器。

按照善治的標準來衡量,中國海關在建設現代海關制度方面取得了不少積極的進展。以下將按照善治的有關標準來探討中國海關在邁向善治目標,逐步確立現代海關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合法性:現代社會中政權的合法性來自于民選,而政府機構的合法性則來自于“職權法定”,這是實現治理和善治目標的大前提。“職權法定”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重要理念,指政府機構所行使的公共權力的范圍由法律規定,即“無法律便無行政”,“無授權則無行政”,惟有法律設定的權力才是真正的權力。實施現代海關制度戰略7年來的實踐表明在全體關員中確立“職權法定”的觀念,既有利于防止海關權力膨脹,又有利于保障海關在法定框架內有效管理。正如牟署長在去年召開的全國海關法制工作會上就法治問題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依法行政是海關一切行政行為必須遵循的最高準則,其本質是要做到職權法定、程序法定、嚴格執法、接受監督,實現海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海關法制工作是從制度上、法律上把‘三個代表’思想落實到海關各個方面的根本性措施。”

(2)法治:法治是善治的一項重要內容。自94年規劃現代海關制度宏偉藍圖以來,中國海關在實行法治方面不斷邁出新的步伐。首先,從“促進為主”到“依法行政,為國把關”工作指導方針的變化,反映出中國海關對實行法治的認識在質上的飛躍。跨入新世紀之際,新一代總署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進一步提出了“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指導方針,從而實現了在法治問題上意義更加重大的認識飛躍。7年來,海關通過參與對海關法的修訂,從立法上健全了緝私體制,增加了海關的執法手段。同時,組織起草修訂了與海關法配套的行政法規。為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海關總署對3000余件海關行政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實踐證明,海關的一切業務活動,實質上都是行政執法行為;因此,要努力把改革與立法結合起來,把法制建設貫穿于建立現代海關制度的整個過程,現代海關制度的逐步確立實質上就是現代海關法治體系的形成、完善過程。

(3)透明性。政治透明度是善治的重要內容,其主要內容是指行政執法的依據、過程和結果應當向管理相對人和社會公開,即所謂行政執法的公開透明。政務公開透明旨在保護公民的知情權。在現代法治社會,知情權是公民參政議政、實現民主的一項最重要的權利。增強政務透明度,有利于加強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的參與和監督,同時也為評判行政執法活動是否符合現代文明標準提供了一種便捷的衡量尺度。在實施現代海關制度第一步發展戰略進程中,為了給國內外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預見的進出口環境,中國海關在清理、修訂海關法規及相關規定,改革和減少行政審批的基礎上,加快推行關務公開。目前已實施《海關通關現場關務公開基本標準》,凡屬于海關執法依據、辦事程序和時限、海關關員職責、海關廉政措施以及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等內容的,都要予以公開,以全面接受社會監督。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電子口岸、無紙報關、網上付稅工程,拉近了海關與貿易界的距離,提高了海關對公民社會的親和力。

(4)責任性:建立責任政府,增強官員的責任感是善治的重要內容。實行關銜制度作為增強海關隊伍責任感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促進海關更好地履行把關、服務職能,更加自覺地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培養榮譽感和責任心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關銜不僅是一種崇高的榮譽,更是一種神圣的責任,意味著黨和人民對海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實行關銜制度也是推進現代海關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海關工作的性質、任務和要求所決定的。海關是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實行垂直領導體制,具有很強的統一性和涉外性,必須嚴格依法行政。實行關銜制度,建立一支準軍事化紀律隊伍,有利于強化海關垂直領導體制和監督管理職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國家法律賦予海關的各項任務。海關是把守國家經濟大門的執法機關,面向企業、服務社會,各環節都必須做到公開、公正 、透明,實行關銜制有利于規范執法和接受社會、群眾監督,促使每一個海關工作人員增強組織紀律觀念,自覺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加自覺地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推動海關廉政建設。

(5)回應性:政府能否及時對公民的要求作出反應,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是衡量善治程度的重要內容。隨著建設現代海關制度進程的深入,中國海關越來越意識到海關與政府各部門和企業之間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提高海關執法的社會回應性對完善現代海關制度致關重要。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廣泛合作理念已得到各國海關的普遍接受并成為國際海關的普遍共識。實踐表明,提高海關社會回應性,海關一方面要加強與政府其他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合作;另一方面要與企業、商界開展旨在促進企業守法自律、與企業共同維護進出口秩序方面的合作。

(6)參與:公民特別是利害相關者參與決策,是政策獲得公民支持與合作的基本條件。公民政治參與的程度是衡量善治實現程度的一條重要標準。在海關現代化進程中尤其要注重人的現代化,堅持“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政策,造就一支有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的適應海關現代化需要的海關隊伍,這包括倡導人才結構多樣化,加強對海關人員的培訓,充分調動海關關員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進現代海關文化建設,培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提高海關工作水平,鼓勵關員參與海關改革。要特別注意讓更多的基層關員參與現代海關制度建設,無論是在海關改革的研究過程還是在實施階段,都要把發揮現場關員的作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管理和監督水平,把部分權力下放給現場關員,讓他們在現代海關業務制度中發揮一定的管理作用。

(7)有效:效能或有效性是善治的重要內容。尋求執法和通關效率的平衡是各國海關現代化戰略共同追求的目標。海關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首先必須通過執法來履行國家賦予的各項職能,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際經濟的協調,海關職能已經從傳統的征稅、緝私等向社會安全、環境保護、知識產權、戰略武器控制等方面擴展。同時,受納稅人“雇用”的政府必須更多地為納稅人的利益服務,最大限度地促進貿易效率。不但要管得了,而且要管得好。因而,實現執法和促進貿易效率兩者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貿易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構成了現代海關制度重要特征。這與傳統海關為執法犧牲貿易效率,或者為效率犧牲執法效果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篇7

 

一、政府與學校關系的制度安排

 

1、在進一步“簡政放權”的同時,加強職業教育監管

 

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顯示出我國職業教育的管理重心在不斷下移。在中央的宏觀統籌指導下,逐步把管理職業教育的管理權下放給地方政府,給予了地方政府和學校更多的管理權和自主權,調動了地方政府和學校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我們當前要做的是,就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地方政府與職業學校的辦學積極性,同時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監督管理。

 

2、理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轉變政府部門管理職能

 

針對目前我國校企合作中企業動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可以借鑒多數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做法,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落實職業教育的稅費減免和資金扶持政策,促進企業的利益驅動。通過對企業進行專項補助或者提供長期貸款的形式給與企業扶持,激勵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增強學校活力的內部管理體制安排

 

進一步完善職業學校內部組織結構,建立高效的職業學校管理體制,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需要作必要的制度安排。

 

1、減少內部管理中間環節,建立兩級管理體制

 

建立職業學校兩級內部管理體制,可以減少職業學校內部管理的中間環節,解決由于管理層次過多引起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種內部管理體制的優點是學校的內部責任明確,辦事能直接找的責任人。使得任務的落實能力比較強,能有效提高職校的內部管理效率。

 

2、建立專業法人制度

 

建立“專業法人制度”可以明確教師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責權利,可以有效地激勵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主動了解市場信息,使得學校的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促使學校專業與產業的結合。

 

3、構建多元內部治理結構,建立董事會制度

 

在董事會制度下,董事會可以監督職業學校校長的行為,促使校長管理好職業學校。

 

三、健全和完善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教

 

目前來說,首先應該對《職業教育法》做出相應的修改與完善。從法律上明確各個參與職業教育主體的責任與義務。明確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防止互相之間推脫責任。明確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責任與義務,體現企業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一員所必須要承擔發展職業教育的社會責任。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增加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四、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1、在法律的規定下,校企之間簽訂契約

 

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企業、事業組織委托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的,應當簽訂委托合同。”校企雙方應該在法律規定下,本著意識自治、平等互利的原則簽訂契約,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保障校企雙方的合法利益,同時約束雙方的不利行為,保證校企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建立專門的校企合作組織機構

 

從實踐中看,學校邀請行業、企業的專家,同職業學校骨干人員一起組成委員會,為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計、人才培養提供咨詢意見,出謀劃策,以促進校企合作的有效運行。

 

3、發揮行業組織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和地區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發展中行業組織的作用。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行業組織具有對本行業的企業進行組織與監督管理的職能。

 

五、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制度建設

 

1、建立健全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培訓制度

 

(1)拓寬師資培養培訓渠道,加大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

 

(2)建立職業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制度,倡導終身學習。

 

(3)落實和完善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落實和完善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要把到企業實踐作為提高職教教師實踐能力的重要形式。

 

2、建立和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準入制度

 

建立靈活的職業教育教師的資格證書制度,針對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高級技能的人才,適當降低學歷標準,讓這些擁有高級技能的人才能夠加入到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中來。采用教師資格年審制度,定期考核教師,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符合教師資格標準。

 

六、小結

 

本文針對職業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政府與學校關系問題,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轉變政府部門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的同時,加強職業教育的監管。針對學校與企業之間存在的機制問題,建立校企之間專門的組織機構;發揮行業組織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在法律規定下,簽訂校企之間的契約;職業學校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建立為校企合作服務的運行機制;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積極推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雙師型教師制度,充分調動職業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教。

 

作者:趙立銘 來源:知識文庫

篇8

【關鍵詞】現代醫院;國內;管理制度;保障機制

隨著現代醫療衛生服務供求關系的改變,不管是醫療設備和技術的應用,還是對患者的吸引,均是現代醫院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1]。現代醫院圍繞該焦點問題在醫院發展和管理過程中需不斷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制度,以便推動現代醫療事業快速且健康的發展。而現代醫院完善的管理制度往往離不開與之配套和協調的保障體制作為支撐。隨著醫藥體制改革的深入,現代醫療市場得到不斷發展,管理制度也得到不斷完善。一方面,我國不斷對公立醫院加大改革力度,提倡公立醫院公益性,將保護大眾健康權益作為醫療服務的首位。國家通過采取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以及非營利和營利分開的方式,引導公立醫院不斷轉變醫院管理方式,向著現代醫學的方向進行發展,進而提高其在醫療服務市場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家積極提倡社會辦醫,擴寬醫院發展多元化,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醫院在不斷轉變管理體制的過程中,管理制度并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其中高效的管理制度除了與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有關之外,同時還需具有良好的保障體制。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現階段醫院管理制度依然具有一系列尚待解決的問題,如保障機制不完善和健全對現代醫院管理帶來極大影響[2]。

1建立和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面臨的問題

1.1醫院職能部門協作不良

當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保障機制復雜性較高,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積極參與和共同支持。行政管理機制在醫療服務體系中需多個部門參與,但國內醫院監管部門多而繁雜,這使得職能交叉管理內容繁多、定位不清晰、職責不確定、工作隨意性大、制度不規范,各個部門其工作重心和政策目標有差異,辦事程序繁瑣,部門之間無法有效協助。此外醫院行政隸屬關系復雜,實際管理過程中較易出現管理調控錯位和越位,無法發揮有效的監管作用,使得醫院成本不斷提升,而執行力和約束力不斷下降。甚至行政管理部門在利益驅使下濫用職權,使行業秩序遭到破壞[3]。

1.2補償機制不完善

目前政府財政補助方式不利于醫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差額補助方式,醫院在收入越少的情況下,其醫療成本將越高,這將極大影響醫療增收節支動力。在各級醫院中,政府財政補助缺少靈活性。財政融資方式以及對醫院投入過少,另外物價管理部門又對基本醫療服務費用進行嚴格限制,醫務人員收入所得無法跟上市場發展步伐,并低于成本水平,這就使得醫院不得以采取“以藥補醫”的方式進行補償,從而造成醫療費用居高不下。在當下醫院總體收入中,藥品加成收入所占的比例較高,僅通過醫療收入無法維持收支平衡。目前公立醫院通過改革,取消了藥品加成,并通過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種方式進行補償。然而國家財力投入有限,短時間內政府無法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補償,而醫療技術服務定價機制尚不明確,保障和補償機制并未同步實施,這對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立造成嚴重制約。

1.3政府監管不到位

在計劃經濟時代,醫院本身往往不具有自主權和法人產權,這使得醫院經營管理靈活性不強。雖然當下計劃經濟逐漸轉換為市場經濟,然而該種行政管理方式并未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政府對醫院擁有的監管權力過大,醫院管理層完全由上級部門任命,醫院院長負責全面工作,但無法選取副職,管理能力和權力不能正常行使。政府對醫院事務影響程度過大,難以實現衛生資源的有效配置,這必將對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效率和公平性帶來極大影響。政府在調整權責時,考慮權、責和利一致性的要求,需不斷強化責任,然而實際過程中僅僅重視集中鞏固衛生管理部門權力,但對應的責任卻無法有效強化。另外,衛生行政部門作為醫院監督者,與醫院經營者間的信息往往不對稱,無法實時測量醫院經營績效,衛生行政部門在日常監管期間缺少收集信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建立確保我國現代醫療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

2.1完善醫院內部管理的保障機制

醫院發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只有充分調動醫院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才能提高組織運營效率,所以醫院內部管理的保障機制中積極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十分關鍵。醫院可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薪酬制度來體現醫務人員自身價值,同時逐步取消職稱,建立專科醫生制度和住院醫師培訓制度,此外醫院應建立規范的人才評價體系,對進入人員采取公開招聘,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4]。

2.2建立合理科學的補償機制

(1)政府部門加強衛生區域規劃,明確財政補償方向和投入,確保對非盈利性醫院工作人員保險經費以及公立醫院虧損的補助;鼓勵社會捐贈,由地方政府部門出面進行融資,并用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投入。(2)政府部門建立基于醫院成本核算的補償機制,加大政府財政補償力度,建立醫保、財政和價格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對醫療服務價格作出合理調整,增加醫療服務補償力度,降低醫院運行成本。(3)政府部門應消化醫療建設中存在的債務,如由公立醫院將當年的收支結余作為債務償還的一部分,不足的地方由財政補償。(4)政府通過稅收政策調控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明確界定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非營利和營利醫院稅收機制,促進醫院合理發展。

2.3建立完善的外部監管體系

(1)政府部門通過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監管部門權力、義務以及職責,有效規范監管部門的行為,使得醫療服務監管逐步步入法制化軌道。(2)醫療機構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職能,做到政令落實通暢。(3)完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績效管理,通過激勵方式確保醫療服務市場運作和外部監管一致性和協調性。

3結語

現階段醫療衛生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6],急切需要一個防治相結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而現代醫院管理體制的建立十分關鍵。所以在現代醫院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現代醫院保障體制,加強不同環節間的互聯和融合,進而確保保障體系能高效運轉。

參考文獻

[1]朱瑜.醫院管理制度的制定與體會.現代醫院,2016,16(10):1413-1417.

[2]饒克勤.解析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4,30(10):728-730.

[3]冉利梅,王華,高歡,等.德國醫院透明管理制度與標準解讀.中國醫院管理,2013,33(4):14-16.

[4]閔銳,汪瓊,張霄艷,等.我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機制研究.中國醫院管理,2014,34(10):10-12.

篇9

[關鍵詞] 現代企業制度人力資本管理激勵

一、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人力資本的內涵

現代企業制度所具有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兩權分離”的特征促進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但正是基于“兩權分離”的客觀性,我們必須努力協調兩者的利益沖突,在確保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發揮人力資本的價值。

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如果想要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即企業經營者為實現企業所有者的目標而努力,就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按經營者達到的業績水平給予恰當的獎勵。行為者期望理論認為,人們采取某種行為方式是因為人們相信這種行為方式將產生他們期望得到的回報。根據行為者期望理論,企業激勵機制的作用就在于當行為者的行為有助于實現企業的目標時,企業就向他們提供他們期望得到的回報。企業激勵機制有助于協調企業委托人與人的矛盾,從而減少問題。

二、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人力資本的特性

1.人力資本的創新性。人力資本是具有創新性的資本,這是其他任何資本所不具有和無法比擬的。正是其所具有的創新性才能使其他的資本得以發揮它的價值。因此,人力資本的創新性是最大的生產力和社會財富,是科學技術得以不斷進步的動力和源泉。人力資本的創新性使得人力資本不但具有發揮自身能力的功能,而且具有吸收、消化、超越等功能。人力資本的創新性不僅具有強烈的吸收和消化外來技術的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改造自身技

術和推進其發展,形成企業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2.企業人力資本的雙重性。企業人力資本的雙重性是指它的專有性和專用性。專有性是指一種資源一旦從企業或組織中脫離,將給企業或組織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者說,專有性資源是一個企業或組織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其參與狀況直接影響到企業或組織規模的大小以及團隊其他成員價值的高低。專用性是指資產在用于特定用途以后,很難再移作他用的性質。經營者人力資本的專用性來自于經營者在特定企業中的實踐,是專門為支持某一特定團隊的生產而進行的持久性知識和技能的投資,它強調了經營者與企業這一環境之間形成的在知識或技能上的依賴性。一個具有某種專用性人力資本投資的人若退出企業,不僅會給企業帶來損失,而且會給自己造成損失,因為這種專用性形成的價值在企業外部將得不到充分體現。

3.人力資本效能的風險性。人力資本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潛藏在其所依附的個體身上的資本,其作用的發揮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從其內在的因素來看,他有做出努力和不做出努力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選擇,其選擇的過程和結果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種選擇又會影響其人力資本作用的發揮,從而又影響到了他所服務的公司。

三、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

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只不過發揮20%~30%,如果得到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則可以發揮到80%~90%。人力資本區別于其他形式資本的本質特征就在于人力資本存在于人體內,與其承載者密不可分。關于激勵機制,應該從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兩方面來分析。

1.物質利益激勵機制。物質利益激勵是對企業人力資本主體激勵的最基本的形式,主要體現在薪酬上。薪酬收入對于經營者來說不是最具激勵性的,但薪酬激勵效能確實很高。在現實中企業經營者常常把金錢視為對自身價值的補償以及對自己綜合評價的象征,因此,經營者對金錢的需要往往是很強烈的。薪酬設計是否合理,激勵水平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經營者人力資本的使用效率。經營者薪酬結構由三部分收入構成:基本薪金收入、貢獻收入和預期收入。這三部分收入的具體表現形式有日常收入、福利待遇、風險收入、股權收入、期權收入、職務消費等。基本薪金收入包括日常收入和福利待遇,屬于短期激勵;貢獻收入包括風險收入和股權收入,屬于中期激勵;預期收入包括期權收入和職務消費,屬于長期激勵。基本薪金收入主要是由企業規模(資產規模、利稅水平、職工人數等)、當地物價水平和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決定;貢獻收入根據企業的經濟效益水平確定,一般在制定薪酬方案時明確規定;預期收入按經營者供求狀況和企業對經營者的依賴程度,由企業和經營者協商確定,應嚴格控制職務消費,實行期權收入形式。企業激勵機制的關鍵在于這三部分收入的比例如何確定。如果基本薪金收入的比例確定過高,則會造成經營者短期行為與惰性,并不能將經營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貢獻收入與預期收入的比例太高也是不妥當的,容易使經營者對日常工作產生抵觸心理。

2.非物質利益激勵機制。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對于已經取得一定社會地位且生活無憂的企業經營者來說,物質利益的滿足只能消除其不滿意,并不能引起經營者的強烈興趣和推動其努力工作,他們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滿足:“自尊”、“歸宿感”和“自我實現”。對高級人力資本而言,“自我實現”已上升為第一位的需要。筆者認為,可以從經營者“自我實現”的層面對其進行非物質激勵。

(1)企業要提高人力資本主體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地位,對其進行充分的授權,使其在工作中不斷面臨問題和挑戰并體驗成就感,獲得更多的工作滿意度,從而實現個人目標與企業、股東目標的一致性。

(2)企業所有者要在培養出經營者愛好和能力的前提下,通過與企業經營者的溝通交流,為其制定一條符合其志趣和企業發展需求的職業道路,并向他們提供必需的開發培訓等方面的支持,這一措施有利于培養企業經營者的忠誠感,從而維護企業人力資本的穩定。

(3)在企業內營造良好的氛圍,使企業經營者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并具有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工作,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成本管理;目標;體現;對策

一、前言

在現代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企業要制定長期和短期的目標,在目標確定后,就要施行全方位的管理手段。在企業實現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成本管理是核心的內容。我國企業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在各個階段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漸加劇。這樣的局面給企業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出現了更大的難度。企業既要降低成本,又要保持利潤,提高經濟效益。在這樣的形勢下,每個企業都在根據自身的基本情況,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在資源利用方面、在管理思想方面、在管理手段方面,都要進行全面的整改。成本管理對企業的發展壯大,具有基礎性意義。加強成本管理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必然需要。在成本管理上實現新的突破,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內容。加強成本管理要堅持資源利用的合理性,要保持產品質量的優良,不能因為成本控制而影響了產品的質量和企業信譽。

二、企業成本管理的目標

(1)以提高營業效率為基礎性目標。成本管理目標的提出是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時期的過渡。自成本管理目標提出以來,企業在生產規模的擴大上,在分工合作上,在經營管理上、在資源利用上,都有了新的判斷。企業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協調中,不斷加強生產的組織協調、控制管理工作。在成本、預算上給予細致的分析。企業成本管理的基礎目標就是實現經營效率的提升。提高經營效率要從材料、工時、費用等方面多重考慮,在企業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實現通暢的生產協作。提高生產效率是提高經濟效果的重要途徑。

(2)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發展性目標。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的主要目標。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經濟效益決定了企業能否長期生存與發展。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經營的項目日漸復雜,企業必須要適應高度的靈活性市場機制。在企業的生產預測和制定決策的過程中,經濟效益是重要的參考因素。成本管理的發展性目標就是經濟效益,沒有經濟效益,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就沒有意義。經濟效益和經營效率是兩個不同意義的概念,效率是減少企業的消耗。效益是增強企業的經濟成果。成本管理是引導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3)以創造價值為終極目標。無論是傳統時期的企業,還是現代階段的企業,追求利益是企業的主要目標。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創造價值是企業的根本任務。企業的價值創造,不僅包括企業的產品價值,還包括企業的社會價值。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成為經濟的支撐點,同樣,也成為社會良好的服務者。企業在實現經濟職能的同時,也在實現社會職能。成本管理的重點就是在得到經濟效益的同時,做出有利于社會發展的貢獻,讓企業成為資源和環境共同發展的保證。

三、提高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效果的對策

(1)建立現代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管理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在我國的企業組成部分中,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點。國有企業擔負著國家建設的重要部位。同時,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私營企業同樣成為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參與者。因此,在建立現代企業成本管理中,要兼顧多方面的利益,要保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要從產品、技術、企業模式等多方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要求組織合理、方法科學。在經營理念、效益提升、開拓精神、法律保證等方面要有明確的規定。以方法現代化和管理現代化為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基礎原則。

(2)提高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意識。任何一項改革都要有必要的思想保證。在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發展中,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意識是首要的任務。在成本計算、成本預測、操作規程、財務管理等方面都要進行管理控制。在傳統的觀念中,成本管理雖然處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初期,但是,企業往往沒有將成本管理實行貫穿式管理。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權責分明,成本管理與其他企業管理處于平行的位置。在企業整體發展過程中,都要有成本管理活動進行跟隨,成本管理思想要貫穿于整個經營活動中。在思想意識層面提高企業成本管理的行為,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進步。從思想意識上加強了對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視,有利于在應對企業風險的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強有力的思想支持。

(3)調整經濟布局和資源配置。現代企業制度對于經濟布局調整具有獨到的見解。現代企業制度重視經濟布局的調整,是因為經濟布局從宏觀上掌控了企業的整體發展方向。企業在運行過程中,要高度依賴經濟布局的設置。

同時,在資源配置方面,企業的成本管理受到的直接影響因素就是資源情況。在成本控制中,資源的利用是重要的內容。資源的利用程度、利用方法,要依靠科學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濟布局和資源配置的合理化,是實現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中心環節。

(4)將成本管理過程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協調多種影響成本的市場因素。要不斷培訓市場體系,鼓勵公平競爭。例如在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等要素上,要健全管理規章,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下實現市場經營活動。在成本管理中,要注意制度化原則、規范化原則、法治化原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一定要注意經濟信號的傳遞,經濟信號是企業能夠迅速掌控市場的要素。企業在得到一定的提示后,要及時調整成本管理中的制度性措施,同時,要把成本管理的影響因素降低,在材料、時間、人員等方面做出適應需要的調整,達到短時期內成本管理的措施更新。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經濟運行保持在政策與規章的范圍內,使企業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四、結論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給我國企業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現代企業制度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在應對市場需求中,企業要時刻保持與市場經濟的緊密聯系。在面對企業內部控制上,要實現經濟增長和企業長期發展的協調。我國企業目前還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企業要面臨的社會問題和經濟發展問題還有很多。企業在保持自身前進的同時,還有注意與社會和經濟的協調共榮。通過研究企業成本管理,我們要從結論中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未來的競爭和發展中,保持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的企業管理,在各個方面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與外部管理,實現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上升趨勢。

參考文獻:

[1] 劉連新.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問題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2(17).

[2] 張偉君.企業成本控制存在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企業導報,2012(03).

[3] 白永祥.傳統成本管理與現代成本管理的對比研究[J].現代商業,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