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共享實訓體會范文
時間:2024-02-29 17:4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共享實訓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ERP-U8;實踐操作能力;應用經驗
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多輪創業的驅動下,大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大量的外資企業也不斷的涌入中國,伴隨的是對財會類專業人才的旺盛需求,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財務管理、會計學等專業。用友公司董事長王文京先生指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這一階段確定的目標中,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這兩個目標的實現,企業是重要的參與者,技術創新是最直接的引擎。企業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生產制造、銷售、物流、營銷推廣以及融資等正全面加速集中化和集成化,企業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供應鏈和產業鏈向資源共享、業務協作的融合創新正快速演進,企業原有的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商業規則逐漸被顛覆。企業的智能化、互聯網化正成為其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這些都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和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囿于硬件、軟件、師資等因素,許多高校都重視財務會計理論知識方面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財會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導致學生對書本知識理解不深刻,比較膚淺;另一方面許多學生畢業后無法盡快勝任企業實際的財務處理工作,心理壓力較大。因此,結合西安工業大學ERP-U8軟件的使用實際情況,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一、財會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用友ERP-U8軟件產品簡介
用友ERP-U8是一套企業信息化集成解決方案,U8全面集成了財務、生產制造、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辦公自動化等領域的整合,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產品解決方案。用友ERP-U8升級版的定位為成長型企業構建集精細管理、產業鏈協同與社交化運營為一體的智能化、互聯網化軟件產品和服務,實現企業的精細管理、敏捷制造、智能辦公、產業鏈緊密協同,是全方位的企業信息化管理解決方案。
2、財會專業學生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現代管理學認為,企業的基本要素有人財物、銷,伴隨著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循環,而這些都離不開財務工作。歷史上意大利出現的“借貸記賬法”奠定了世界通用的會計記賬的基礎。而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費用=利潤”為基礎的會計報表編制使得會計成為世界通用的商業語言。財會類學生在大學需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包括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報表編制等課程,此外還有高等數學、英語等課程,部分課程難度也比較大。這些都使得財會類的學生普遍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使得財會類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培養被邊緣化,不受重視。然而,這些和現代教育精神是相違背的。“只有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基于云計算、移動、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技術應用的創新型企業對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會類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應該引起師生的共同高度重視。
3、財會專業學生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計算機硬件技術的不斷成熟完善,計算機的價格也在不斷的下降,許多高校也購進了許多配置較高的計算機,為財會類學生的上機操作提供了硬件條件。在軟件方面,據統計,德國的SAP軟件在超過80%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廣泛使用,SAP公司成立了于1972年,總部位于德國的沃爾夫市,全稱是數據處理方面的系統應用和產品。美國的Oracle公司也有很大的市場。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南金蝶、北用友”的格局,用友公司的ERP-U8軟件為企業提供了多種應用模式,包括營銷服務一體化、電子商務、供應鏈協同、設計制造一體化、精益生產、精細管控、人力資源、辦公協同、移動應用、大數據分析、社交化協同和云服務等。財會類學生通過學習ERP-U8軟件,可以進一步的完善知識結構,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的認識,增強就業技能,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勞本信在文章中構建了分年級的實驗教學體系的具體實施方案。強調要以ERP-U8實驗平臺為依托,開展大量綜合性的實訓項目,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用友ERP-U8軟件在財會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中的應用經驗
1、進一步加深了對財會類理論知識的理解
參加ERP實訓的學生都學過了基礎會計等課程,掌握了基本的借貸記賬法、會計科目、會計恒等式、會計分錄、記賬憑證和財務報表等知識,有了會計業務處理基本流程的概念。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通過軟件的操作訓練,學生完成了賬套建立過程,真正體會了賬套的本質是一個文件夾,對編碼方案有了更深的理解,學會了為用戶增加權限的內部控制思想,通過啟用各個功能模塊,體會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思想,通過憑證填制,熟悉了會計分錄,到最后成功的生成報表,進一步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興趣。實訓完成后,同學們普遍反映收獲很大。
2、深刻體會“流程+表單”的思想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企業的深刻變革,需要領導層強有力的支持和全體員工的認可、參與,同時要采用國際先進的ERP軟件的思想。通過實訓,學生進一步深刻體會了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流程思想,以及相應節點的表單處理(圖1)體會了企業的規范化高效管理。
篇2
一、加大實驗室的建設力度
根據專業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可以著力建好兩個會計實驗室:
1.設置仿真實驗場地。一個仿真實驗室應主要配備財務部門,同時簡要配備仿真企業的供應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等企業主要部門;以及外部仿真企業的開戶銀行、所在地稅務機關、公路或鐵路運輸企業、與仿真企業有業務往來的對方企業及其開戶銀行等。
2.財務部門分崗設置,并配置相應的設施。財務部門按可分會計主管、出納、流動資產核算、固定資產核算、投資核算、存貨核算、工資核算、成本核算、利潤核算、往來核算、總賬報表、稽核、綜合分析等設定會計崗位:按崗位配備桌子,另配備電腦一臺、會計科目章一盒、財務通用章一盒、財務公章一枚、印鑒、直尺、剪儀、橡皮擦、鉛筆、黑色筆、紅色筆、大頭針、回形針以及裝訂記賬憑證所需的裝訂機、線若干;另外還需準備好各種空白的、逼真的業務單據、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等財務所需的單據。實驗室墻壁上懸掛相應的業務流程圖以及各崗位職責。講臺上配備高科展臺,能夠展示各種紙質的實驗單據、賬簿等,同時配備多媒體設備,以便播放收集或拍攝到得各種與會計有關的影像資料。
1.硬件建設
校園網建設為開展會計信息化教學和網上模擬實驗提供了支撐平臺。首先應將實驗室建成具有教師機、多功能演示設備、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加密服務器、學生機等的局域網,實現小范圍內信息共享和傳遞,再將會計信息化實驗室局域網與校園網絡連接。同時,還可將校園網布線到教師家庭、教室和學生宿舍,擴大實驗教學的范圍,實現全校范圍內信息共享和傳輸。
2.軟件、信息資源
綜合性會計信息化實驗室建成后,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提供下列軟件和信息資源并開設相關課程。如會計實訓軟件、商業銀行模擬實訓軟件、審計軟件、電子商務軟件、ERP軟件,電子沙盤軟件、習題庫、精品課程庫、會計信息庫等。
二、建立和完善實驗項目
實驗項目的設計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管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應該逐步建立和完善手工實驗—信息化實驗;模塊實驗—綜合實驗;模擬實驗—ERP實驗—電子沙盤模擬實驗的實踐性教學體系,體現出實驗的漸進性和數據利用的共享性和相互印證性。對于會計學的入門課程,比如,基礎會計應該在仿真模擬實驗室進行,并全部采用手工處理,這樣才能使學生熟悉各項數據的來源以及業務的處理流程。對于中級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開發與工程會計、管理會計、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高級會計等課程應該根據課程特點設計模塊實驗,使實驗項目涉及各種企業類型和各種業務項目,實驗方式可以是手工操作與各種實訓軟件相結合,從而為綜合模擬實驗打下基礎。綜合模擬實驗可以設計一個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其下屬子公司有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企業、旅游企業、建筑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貿企業等,根據企業特點設計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的經濟業務。要求學生在會計信息化實驗室運用ERP財務軟件先完成各公司的經濟業務處理并編制出個別財務報表,昀后編制企業集團的合并財務報表。對于金融會計、審計、稅務會計等課程我們可以利用銀行模擬軟件、審計軟件、電子報稅實訓軟件進行實訓。昀后進行電子沙盤模擬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企業運營管理的各項決策,掌握真實企業運營中會遇到的各種決策情況,并對出現的問題和運營結果進行有效分析與評估,從而有效的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三、合理設置實驗課時,提高教師素質
按照教育部下發的《制定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中理論課時、實踐課時的比例應為6:4”,也就是說會計實踐教學應占總教學時間的40%左右。各院校要本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出發,制定出合理的實驗教學計劃,并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同時要提高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會計實驗教師的培養,提供或鼓勵教師深入會計一線體會工作和提高操作技能。加大“雙師”型人才的培養。
四、配備專職管理員,嚴格管理制度
會計模擬實驗是一個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過程,模擬實驗前資料的準備是一個繁瑣工作,整個實驗內容安排需要經過精心的籌劃。要建立好實驗室,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必須要有作風踏實、技術精湛、結構合理、安心實驗室工作的專職管理員。管理員負責保證實驗設備的正常運作和網絡的暢通,維護好實驗室的各種系統和教學應用軟件的正常使用。
篇3
關鍵詞:財務管理 實驗教學 課程體系
一、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瓶頸及設計思路
目前,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瓶頸主要有兩點:一是校內專業課程實驗項目缺乏創新。目前,國內大多數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依附于理論課程,實驗教學環節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二是現行實驗教學不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前的實驗內容涉及到的綜合性、設計性的內容少,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略顯不足,尤其缺乏對學生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的培養。
為此,本文提出以下設計思路:一是確立“由單項到綜合,突出核心能力培養”的整體實驗教學設計思路,讓學生立足本專業的同時,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讓學生真正地學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所學知識。二是深入探索實施“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課程體系改革。分析財務管理專業面向的工作崗位、對應的工作任務及其工作流程,確定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執業能力要求,整合具有課程開發價值的典型工作任務,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二、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優化
(一)實踐課程體系設計
1.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審計》為主線的實踐課程體系。前序課程《基礎會計》采用的是籌資、采購、生產、銷售、經營成果計算的架構來講解復式記賬法在實務工作中的應用;中間課程《財務會計》作為企業業務鏈的重要環節,在新的課程體系下也是按照“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內容,即:籌資業務、長期資產構建業務、存貨采購與付款業務、生產活動業務、銷售與收款業務、投資業務、利潤及利潤分配業務等;后續課程《審計》在實務中也是采用“業務循環”審計。因此,三門核心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應保持一致。《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課程實驗教學側重于會計核算工作的實訓。對企業進行資產核算、負債核算、所有者權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費用核算、利潤核算等。在此過程中具體項目包括:建立財務賬、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試算表、編制調整分錄、調整后試算表、結賬、報表編制、會計報告。建賬、原始憑證的填制、記賬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等工作嚴格遵守會計工作規范化要求。對已完成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進行裝訂、整理存檔。
《審計》課程實驗教學側重于會計核算事后監督。設計八個實驗項目:審計承接業務、安排審計工作、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貨幣資金審計、審計報告的編寫等。實踐課程體系設計如下頁表1所示。
2.以《稅法》、《財務管理》為延伸的實踐課程體系。(1)《稅法》是為適應財務管理實踐的需要而從企業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相對獨立的分支。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各稅種的計算、賬務處理及納稅申報,能進行納稅調整的相關會計處理。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性,只有給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實驗機會,才能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縮短就業適應期。(2)《財務管理》實驗教學著重采用“案例教學法”,運用財務管理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分析籌資、投資、資本分配等一系列理財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提交完成分析報告。
(二)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1.“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實驗教學方法。在“職業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下,以任務驅動引導教學的全過程。根據財務管理工作任務過程設立了實驗情景后,每一個技能目標的實現,都以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驅動完成。具體教學步驟如下:任務描述與導入;任務分析;小組討論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實例練習實現技能目標;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
2.“角色扮演”實驗教學方法。通過設置仿真的學習情景,在完成每一個學習任務時,我們根據分工的要求,設計了對應的工作角色。通過讓學生擔任具體角色進行實訓學習,從而更好地體會財務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在具體的情境下促進學生執業行為的養成。
3.“多元化實踐教學法”實驗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中建立多元化的實驗教學體系,針對教學任務同時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之后利用校內的仿真實訓環境進行綜合實訓;再利用校外的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使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此外引入網上實驗教學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網絡課程利用率,實驗過程以下達任務、總結評價為主,課外輔導、作業練習、答疑解難、問題討論等通過網絡課程完成,打破傳統教學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增強了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率,從而使實踐體系更加完善。
(注: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整體優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516)
參考文獻:
1.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5,(12).
2.袁春生.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內容設計及質量控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3).
3.彭曉英,張慶華.財務管理綜合仿真實驗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9).
篇4
一、課程建設意義
解讀《關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文件,我們深刻理解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而實踐教學又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1,2]。會計綜合模擬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對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實現學生向企業員工角色轉換的橋梁。以往的財務綜合模擬課程設置在會計模擬、稅務模擬等各方面,是相互獨立分散的,課程建設方面的特色不突出。本文分析了本校財務綜合模擬課程建設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財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的建議。
二、課程建設現狀分析
1.會計模擬課程分散、獨立。會計模擬課程涉及到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財務軟件應用、會計手工模擬、稅務綜合實訓、ERP沙盤模擬[3]等多門課程,這些課程的各知識點分散,任課教師一般只注重選擇與自己所授課程或知識點相關的案例或實驗數據,這樣很難讓學生對企業整體會計工作有一個全面深刻的領會。
2.實訓教材傳統。會計模擬實訓教材雖然是經過反復篩選獲取的,但由于各個高校學生的群體差異、地區文化差異、經濟側重點差異等內容,在實用性、可操作性和提升學生興趣點方面并未起到預期的效果。
3.任課教師隊伍理論強、實踐弱。現在高校引進教師,大多要求博士、碩士學歷,從現實來講,這些老師在校讀書期間都是研究型的人,缺乏實踐經驗。
4.教學方法缺少因課、因人施教的靈活性。由于缺少實踐經驗,實踐課教師很難能夠結合實訓課特征和學生個人特質來進行指導授課,缺少因課、因人施教的靈活性。
三、課程建設目標
鑒于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致力于會計綜合模擬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在分析會計專業職業定位和學科定位的基礎上,深刻剖析了目前該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會計綜合模擬課程體系一體化建設模式,即以會計專業基礎課群模塊為依托、以ERP財務軟件模擬課群模塊為重點、以稅務模擬課群模塊為補充,整合會計專業綜合模擬課程,合理構建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架構[4],提升學生課程理解和實際運用的能力。
四、課程建設措施
1.打通實訓課程接口。打通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財務軟件應用、會計手工模擬、稅務綜合實訓等實訓課程之間的接口,在實現課程實訓一體化的基礎上,構建一體化會計綜合模擬課程體系,為學生全面、真實模擬公司憑證處理、報表數據分析以及報稅等真實企業業務提供完整的流程實訓。
2.構建一體化會計綜合模擬體系架構。構建財務軟件模擬課程與稅務模擬課程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模擬課程數據一體化。例如,將稅務模擬中的納稅模塊數據與會計憑證模擬中的增值稅等數據進行整合,以一套數據貫穿所有財務綜合模擬模塊,使學生能夠全面、真實、完整地模擬企業的運作流程,為學生盡快適應社會需求搭建橋梁[5],構建會計教學、技能、崗前三位一體模塊化綜合實驗平臺。
3.建設實用性強的系列化教材。在主講教師綜合國內多版《會計電算化》教材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比較知名的教材,編寫更加適合本地區高校學生學習的《會計電算化》教材、習題集和實驗指導書等。實現知名教材、針對性教材綜合支撐課程實訓的效果。
4.完善任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和科研能力強、教學效果好、職業能力強的高水平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該課程教師隊伍中既有科研水平深厚的教授、副教授,又有企業經驗豐富的講師、助教,教師隊伍同時具有“雙師型”和“層次性”特征。
5.建立課程負責人說課機制。課程負責人學院要對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包括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日志及教師的教案、課件等認真進行檢查,建立比較完善的課程建設管理制度。教學過程中,課程負責人定期召開討論會,商討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學生情況、專業情況、學科發展情況等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適當補充修改。
6.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項目驅動法、演示法、情境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方法相結合。例如,將用人和實習單位的資料進行整合,編成案例進行典型案例教學。讓學生在實訓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協作完成出納、會計、會計主管、賬套主管等角色,讓學生真正感受實際工作的氛圍。
講授法:會計電算化理論和會計軟件的基本功能等內容主要以講授法為主,通過講授讓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理論有個初步的認識,以了解會計電算化的基本功能,并根據目前商品化會計軟件的市場,介紹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項目驅動法:以中小企業電算會計崗位實際工作任務為驅動,將各項任務劃分為若干教學項目,每一個項目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一個問題。我們將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分十一個項目?M織教學,各個項目又根據工作的需要劃分為若干的學習任務,通過對各任務的學習,學生能全面掌握會計軟件在會計中的運用。
演示教學法:演示教學法就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安排上我們采用了二三制排課法,即二節課講授、三節課操作。盡管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起到直觀、真實的教學效果,但是往往是看似容易、做起來難,每堂課后進行上機操作時學生總會遇到各種想象不到的問題,如權限分配、軟件之間的前后聯系等問題,必須通過實踐操作才能得到解決。
情境教?W法:學生在學習中四人為一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協作,完成出納、會計、會計主管、賬套主管等角色,讓學生真正感受實際工作的氛圍。
討論教學法:對于財務軟件操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進行互相討論,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一些操作障礙,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完成,如憑證中出納不能簽字、已審核的憑證不能刪除、各個子模塊傳來的憑證能否在總賬中進行刪除等,這些操作不能進行的原因是什么?問題可能出在哪里?讓學生討論后再進行回答。學生回答不完整的部分由老師作進一步補充,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解決學習中的難點,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案例教學法:將用人和實習單位的資料進行整合,編成案例,進行典型案例教學。在專業實訓中,我們以各案推導一般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篇5
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施實踐教學的基礎和首要條件,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解決技能人才培養瓶頸的關鍵措施。《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把工學結合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這是職業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體現“三化”“四個結合”。即能力培養的專業化、教學環境企業化、教學內容的職業化。教學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與質量評價標準的制定要企業與學校相結合;教學過程要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學生的角色要與企業員工的角色相結合;學習的內容要與職業崗位的內容相結合。為此,需要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案進行研究,為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借鑒。
1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背景
“十三五”期間,圍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主線,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以強化基礎性、通用性技術技能實訓為重點,加強基本教學型技能實訓設施建設,增強職業學校基本實踐教學能力;以強化崗位專業技能實訓為重點,以校企合作模式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或兼具生產、教學功能的專業化實訓基地;以職業和就業能力建設為重點,建設區域性、行業性公共實訓中心,突出模塊化實訓特色,促進職業技能實訓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向包括職業院校在內的全社會開放。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穩定和擴大培養培訓規模。
貴州省商業學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采用“課崗對接,理實交融”的培養模式,以優質核心課程建設為契機,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開發,以行動導向進行教學模式改革。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為導向,圍繞學生在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以及崗位提升能力的需求,在真實的企業化環境中,依據觀摩―體驗―模擬―訓練―實戰五步遞進的方式,通過對企業工作任務的實施,開展課程教學和實戰訓練。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營銷單項操作技能及營銷綜合技能。進一步對我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實訓條件提出更大的需求。
2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基本原則
2.1 導向性原則實訓基地建設要發揮導向作用,考慮把優質教育資源與行業企業生產有效結合起來,以項目建設的形式完善學校重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實訓基地真實的職業環境,按照與職業崗位群對接的要求,開展各種技能訓練。
2.2 共享性原則實訓基地建設目標定位要準確,要綜合利用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輻射相關專業。各實訓室的建設不僅滿足本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也要滿足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訓需要。
2.3 效益性原則實訓室建設應與各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和市場對技能型專門人才需求狀況相匹配,要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創新管理理念,注重開辟新思路、實行新機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實訓基地的經濟效益。
2.4 持續性原則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軟、硬件設施建設水平,增強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能力。要堅持依靠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原則進行建設,在保證完成實踐教學的前提下,創新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企業化服務管理,形成管理、運行、發展的長效機制,使其成為集教學、培訓、生產、科研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實體,確保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3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目標
實訓基地是集理論與實踐的專業能力培訓和職業素質訓導為一體的職業教育的場所。實訓是培養和提高人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受訓者通過實地體驗、實際操作、實戰演練從而習得技術技能的過程。實訓的目的是以提升實訓者的技術技能為主;實訓的內容是以實際操作技能為主;實訓的手段是以實物操作和仿真模擬為主;實訓的功能是以是否促進就業來體現。
通過校企合作的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實現企業、學校優質資源融合、教學科研協同、學校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實驗教學新模式,探索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需要的實驗室建設和教學改革方向,建立創新人才成長環境,支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服務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營銷專業綜合實訓中心將承載以下功能。
3.1 實踐教學基地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成后將作為我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進行自我認知、企業認知、專業技能訓練、崗位能力培養、企業運營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基地。
3.2 師資隊伍培訓基地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成后將服務于國內、省內市場營銷專業師資隊伍提供實踐教學課程、實踐教學方法與教學信息化領域的研修與服務。
3.3 優質課程體系建設平臺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成后,應加快市場營銷專業優質課程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組織專業(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市場營銷重點教材。
3.4 貴州省精品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通過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專業實驗與專業訓練、專業技能培養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打造貼近實際的模擬、虛擬、仿真實驗環境,實現專業實驗與科學研究、社會實際、社會應用相結合。探索學校與產業、行業、企業協同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為用人單位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3.5 社會咨詢服務、培訓基地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成后將作為企業、營銷就業人員、創業青年及相關單位提供營銷能力提升培訓和咨詢服務。
3.6 示范基地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著力打造實訓環境仿真、平臺仿真、業務仿真;開發及引進優質新型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加強實訓中心管理及示范推廣。建成后將作為校企合作優質營銷人才培養基地、實踐教學基地、師資研修基地。打造特色卓越營銷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等。
4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規劃
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路徑規劃分為認知、熟知、實戰三個階段。
認知階段:即認知自我、認知企業。通過實訓讓學生認知自我,透析自我人格特質;認知企業,讓學生體驗企業經營管理流程、在競爭環境下生存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綜合素質。
熟知階段:即進行專業基礎實訓和專業綜合實訓。在實訓中進行營銷典型任務、掌握營銷工具、認知營銷對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
實戰階段:即進入搭建的虛擬商業社會環境,通過對現代制造業、流通業及其與現代服務業進行全方位的模擬經營及管理,使學生感知企業內外部組織管理流程、業務流程及各組織間的關系;學生根據組織崗位任務完成相應的工作;在此基礎之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協調溝通能力、綜合決策能力。
通過實踐教學人才培養路徑中三階段細分為認知實訓、專業基礎實訓、專業綜合實訓、校內綜合仿真實習四個功能區。
(1)認知實訓區,包括先天沙盤實訓室、企業模擬經營實訓室。主要面向學生開展認知類實訓。通過實訓讓學生認知自我,透析自我人格特質;認知企業,讓學生體驗企業經營管理流程、在競爭環境下生存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綜合素質。
(2)專業基礎實訓區,包括信任溝通實訓室、策略銷售沙盤實訓室、營銷實戰實訓室。針對當今及未來社會人才需求,以營銷崗位技能訓練為目標。在實訓中感知營銷典型任務、掌握營銷工具、認知營銷對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
(3)專業綜合實訓區,包括B2C門店營銷綜合實訓室、B2B大項目營銷綜合實訓室。通過分層級模式,使學生掌握B2C門店營銷能力和B2B大項目營銷能力。
(4)校內綜合仿真實習區,通過多專業協同實訓為手段,以打造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為目標,通過對現代制造業、流通業及其與現代服務業進行全方位的模擬經營及管理,學生在多類社會組織中從事不同職業崗位工作。使學生感知企業內外部組織管理流程、業務流程及各組織間的關系;學生根據組織崗位任務完成相應的工作;在此基礎之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協調溝通能力、綜合決策能力。
5 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教學平臺建設
5.1 認知實訓區
5.1.1 認知實訓區――先天特質沙盤實訓室
先天特質測評是圍繞心智結構,以人才測評基本內容為基礎,將動物行為學和人類行為學融合,利用老虎、海豚、企鵝、蜜蜂、八爪魚五種動物顯性屬性反映人類思維與行為特質,讓學生了解到不同人群之間的思維差異,學會根據不同特質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行為溝通模式。通過學習達成學生自我認知、職業規劃、了解他人、高效溝通的課程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訓練各項創業就業素質,使之成為一門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體驗式演練課程。
互動式教學:通過現場舉例問答互動、固定場景模擬演繹、觀看教學視頻回答問題,提高學習興趣,輕松掌握課程內容;體驗式教學:通過沙盤與教具卡片,讓學員自主思考及親身體驗,動腦又動手完成基本行為特質在溝通的有效運用,提升學習成效;趣味式教學:通過科學測驗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我和行為標準,以案例視頻、卡牌桌游、情景表演等多種生動有趣的教學環節設計,增強課程趣味度。
5.1.2 認知實訓區――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室
企業經營管理沙盤系統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體驗企業,體驗企業經營管理流程、體驗企業在競爭環境下生存、發展的過程以及為此過程而必須做出的關鍵決策。系統地體驗制造業企業的完整運營流程,理解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協同過程;深刻理解企業戰略的重要性,學會用戰略的眼光看待企業的業務和經營,保證業務與戰略的一致;掌握常用的營銷方法和營銷策略,學會分析市場、制定營銷策略,進行競爭對手分析;了解生產運作管理的基本內容,感受生產與銷售、采購的密切關系;理解“現金”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學會解讀財務報表,進行簡單的財務分析;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樹立全局觀念及共贏理念;體會信息化對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理解企業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管理引起的變革。
5.2 專業基礎實訓區
5.2.1 專業基礎實訓區――信任溝通沙盤實訓室
信任溝通沙盤是以銷售拜訪過程為主線,精品視頻、情境演練為主要輔助教學工具和方法,通過對銷售拜訪流程的逐步展開和真實、貼切、深刻、對照鮮明的視頻嵌入式教學,配合連續、階段性案例設計,模擬客戶真實情景進行銷售拜訪與推進,讓學生能夠在視聽、互動和現場演練中體會到銷售拜訪的全流程與溝通技巧。了解客戶決策思維過程;認知基于客戶認知的銷售溝通流程,并制訂拜訪計劃;了解關注客戶感受的思維方式;熟悉雙贏拜訪溝通技巧;感知專業化銷售能力;了解銷售內部共同語言、提升溝通效率。
銷售的成功,是由銷售和客戶一次次面對面的有效拜訪構成的,每次客戶拜訪決定了銷售策略的執行、項目推進效果和質量。只有見面,彼此才會建立信任,只有建立信任,客戶才會購買。
5.2.2 專業基礎實訓區――策略銷售沙盤實訓室
策略營銷沙盤模擬訓練課程借助直觀的沙盤教具,在公開透明的市場上進行經營競爭模擬,學生分別擔當制造商、總和零售終端的角色,共同協作實現整條供應鏈的高效運作。通過項目的生動案例進行沙盤實戰演練,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復雜銷售的精髓,掌握銷售中識局、拆局和布局的策略制定。同時,以量化的工具對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將戰略營銷管理的知識和技能融于整個模擬訓練之中,使學生感悟知己知彼、謀定而動、行動前計劃的重要性,在團隊中建立對于銷售策略的共同認知,統一銷售語言,從而獲得解決銷售困境的能力。
5.2.3 專業基礎實訓區――營銷實戰實訓室
營銷實戰沙盤模擬一家公司公開招聘組建營銷團隊,經過共同進行目標市場分析、客戶價值定位、營銷規劃、專賣店、加盟店設計與建設、市場品牌傳播與活動策劃等準備工作,進行交易會集中競單,并完成訂貨、交貨及客戶服務的營銷完整過程,并做出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分析,對各個崗位和關鍵任務進行績效評價。體驗營銷組織營銷規劃和營銷業務全貌,以全局視角縱觀營銷;通過角色分工,體驗各主要崗位角色典型任務、關鍵工作、分析決策事項;團隊協作,跨部門分析制定策略和業務規劃,體驗各角色協調合作重要性;通過制訂業務計劃、收入費用預算等,體驗業績與營銷費用管理的重要性;體驗規劃、渠道、市場、銷售、交付、客服、銷售管理、財務等全業務流程;培養團隊協同合作意識、控制營銷風險,強化按計劃規范有序經營的意識。
5.3 專業綜合實訓區
5.3.1 專業綜合實訓區――B2C門店營銷綜合實訓
以門店營銷崗位技能訓練為目標,通過營銷門店的實訓,使學生熟悉門店營銷業務、流程與工具;了解并體驗職業形象、基本禮儀、銷售溝通、商品導購、陳列、收銀等幾大核心技能,并能有效應用;了解門店管理及運營流程、關鍵業務及營銷技能,認知門店管理及銷售典型任務。在真實環境中,針對不同的顧客,門店銷售會用一定的方法來根據不同顧客的購買需求,通過接近、需求探尋、有效引導、有效推介、銷售溝通,為顧客提供愉悅的體驗和專業建議,以滿足顧客真正的需求及獲得價值。通過小組討論、方案確定、角色扮演、總結分析等方式,充分調用之前所學,鍛煉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能力。
5.3.2 專業綜合實訓區――B2B營銷綜合實訓
營銷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是以實際營銷業務、營銷案例為背景,讓每個學生置身于門店營銷實戰的場景中,以各自代表的角色和崗位,通過業務模擬的方式進行營銷實戰的實踐教學。采用開放式教學設計,基于任務,面向問題,在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尋找方案、行動體驗、總結反思等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學習,學以致用。教師作為實習內容的設計者和指導者,給予一定輔導。整個教學過程按企業銷售流程劃分為職業認知中心、知識中心、顧客認知中心、形象禮儀中心、銷售中心、陳列中心、商品管理中心、顧客服務中心、銷售管理中心等九大中心,構建了完整的全真銷售環境。以任務為導向,以流程為主線,每個典型任務都有相應的知識點在線學習、典型任務工作流程指引、相應工具使用說明,以學生任務開放自主、社會協調的設計理念幫助學生學習,并配套了多種輔助教學資源。
篇6
關鍵詞:創新型會計人才會計人才培養ERP仿真教學
一、引言
所謂創新型人才是指富于開拓性,具有創造能力,能開創新局面,對社會發展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會計領域從事創新活動并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就是創新型會計人才。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化,人類社會已進入全面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無論是宏觀經濟決策與微觀經營管理,還是全方位的會計改革與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階段,都要求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及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加強,“會計職業領域已從傳統的記賬、算賬、報賬為主,拓展到內部控制、投融資決策、企業并購、價值管理、戰略規劃、公司治理、會計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領域。”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計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即能科學地組織會計工作,統籌、協調和實施崗位、部門和企業之間的會計事務工作;正確的處理各方面的公共關系,創造良好的人際氛圍,處理好企業與債權人、債務人、投資者、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等外單位的公共關系;處理好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關系。這些工作都沒有現成的規定可以照抄照搬,無不需要會計人員的智慧,需要會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財政部于2009年正式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要推進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并推進會計教育信息化建設。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在會計信息化建設中普遍采用的是ERP管理軟件,因此在會計教育中ERP仿真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ERP仿真教學有何特點,如何利用ERP仿真教學平臺進行教育創新以促進創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是本文要研究的問題。
二、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基礎—教育創新
(一)創新型會計人才的特征 創新型會計人才應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會計是反映性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問題和新業務層出不窮,如何準確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些經濟事項;每個企業具有各自的特點,如何設計出最和企業特點匹配的會計制度;會計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難以解決的會計難題,如何解決這些歷史遺留的會計難題,作為創新型會計人才應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面對這些問題時,勇于探索、樂于鉆研,不會把知識學習局限在課堂,而是主動尋求多種學習途徑,主動地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研究、社會實踐,以探求問題的最佳解決途徑。(2)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在遇到一個會計難題時,傳統的會計人才往往按傳統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很難突破原先的框架。創新型會計人才應能不受傳統模式的羈絆,善于從不為常人關注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想象力十分豐富。(3)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進行創新活動首先要能發現問題,然后敢于提出問題,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創新型會計人才應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在思想和認識方面決不盲目附和別人的觀點,具有強烈的自信心和首創精神,對事物的認識能另辟蹊徑,能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4)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實踐是創新的根本,從本質上講,創新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沒有實踐,沒有實踐能力,就沒有創新,就沒有創新能力。創新型會計人才在實踐方面往往表現為,善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在學習過程中,不放棄任何實踐的機會,不滿足于一般的驗證性實驗,在實驗中能總結出規律性的認識。(5)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如會計準則的不斷更新,辦公環境的變化,新業務的層出不窮等,學校的會計教育不可能把一名經驗豐富的職業會計師或財務總監所需要的所有知識和技能都傳授給學生。創新型會計人才應具有獲取和保持職業資格所需要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才能應對當今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快速變化和多樣化發展的需要。(6)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鍥而不舍的毅力。創新型會計人才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不是抽象的,具體體現在對家庭、他人、集體、國家、民族的情感、態度、責任和義務上。只有樹立了正確理想信念,才會自覺的學習知識、增長本領,爭取創新貢獻。另外創新型會計人才還要具有創新毅力。一個人事業要成功,特別是要做出比較大的創新貢獻,需要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毅力,需要十年磨一劍的恒心,需要對真知執著不懈地追求,需要自強、自立、自信的奮斗精神,甚至還要面對失敗的風險。這在現在社會大環境還比較浮躁,急功近利的風氣還比較濃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二)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會計人才的需要 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已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會計人才的需要。(1)重知識傳承,輕知識創造。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內容多以書本為主,教學形式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則是被動的聽講。教師往往缺乏對企業實際的了解和案例教學的研究,學生的主要精力則用于記筆記、應付考試。這種模式因循守舊,開放性不夠,缺少情境式、研討式教學,師生間缺乏互動,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開放不夠,知識更新較慢,與學科前沿的結合與邊緣學科的交叉都很少。(2)實踐環節脫離企業實際。現在多數企業已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事務處理和業務管理,對系統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慮,不愿接納學生在企業實習,即使接受也大多不愿意讓沒有經驗的人接觸系統。所以財會專業的學生到企業親身實踐的機會很少。而在教學實踐環節,一些學校在進行會計學核算實踐時,為了使所學的理論能對號入座,人為地設置一些實驗資料,脫離了企業會計的實際情況,要求學生利用剛剛學過并不系統甚至沒有理解的理論、方法去解決一些枯燥的問題,使學生在短期內進行填鴨式實踐,而不能真實的在企業運行中體會會計實踐環節,很難使學生產生興趣。所以實踐環節,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使理論在實踐環節升華,不能用理論去指導實踐,更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實踐環節失去了應有的本意。由于實踐教學不足,以往的畢業生到企業中很難快速適應環境并實現業務創新。
(三)教育創新-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基礎培養創新型會計人才的關鍵在于教育創新。(1)教育理念創新-教育創新的前提和靈魂。培養創新型會計會計人才必須更新傳統教育觀念。“傳統教育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現代教育目標主要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前者是以社會為本,后者是以學生個體為本。現代教育制度設計應積極推動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其成為積極適應社會的人才。傳統的教育使命是教授前人的知識,現代教育的使命是使人獲得持續發展能力。教育不再是簡單知識的傳遞,而是使當代學生獲得發展的能力。傳統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工業經濟基礎上的,是按工業經濟的要求來培養學生。現代教育則反映知識經濟對人的需求,教育方式、教育過程強調個體化、個性化。傳統的教育組織形式是以學科、課堂為基礎體系,現代教育強調建立以問題為中心的跨學科結構。現代教育應該突出問題取向的方式,讓學生提高面對現代問題的解決能力。傳統教育講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現代教育更加強調機會平等、過程平等,是尊重個人發展性的教育。傳統教育過程是傳授和讀書,現代教育強調實踐性的過程和創新。教育的根本是要使人獲得廣泛的生活經驗、完整的生活概念。”以上六條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如果能夠把上述思想滲透到創新教育實踐中,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必將取得很好的效果。(2)教育教學改革-教育創新的必經之路。一是改革課程體系。據報道,美國每年淘汰5%的課程,增加9%的新課程。而現階段,我國財經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一直變化不大,課程設置也存在重專業知識講解,輕學科間的滲透;重理論講解,輕實踐與創新;重必修課,輕選修課的問題,不利于創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因此,培養創新型會計人才,首先要從改革現有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入手,注意課程更新,淘汰過時課程,增設有利于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新課程,加大選修課的比重,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增加創造性思維的鍛造。二是調整教學方法。現有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上多以教師講解準則規定為主,學生則忙于記筆記,以應付考試。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缺少充分的思考空間,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可選擇案例教學法、團隊項目、角色模擬等國際通行的教學方法,適量引入思考性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使教學過程帶有探索和研究的色彩。這種探索精神就是創新思維的啟蒙。三是更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內容主要是更新教材。據報道美國平均5年教材就更新一次,把新知識,新理念及時吸納到教材中去。而我國當下會計專業的教材雖然種類多,但內容多陳舊、重復,精品少。學校施行教學改革,選用的教材應合理壓縮傳統教學內容,補充綜合性和個性化的課程,旨在搭建更合理的知識網絡結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發散性思維是學生創新的源泉,多角度的思考勢必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四是升級教學手段。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教師上課還必須善于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聲音、圖像、內容”的有機統一。這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增強。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構建校級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庫,利用遠程教學,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進現代化的仿真教學軟件、仿真教學工具,為創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五是革新考評方式。我國財經院校應逐步革新原有以考試為主的單一考評方式,實行多元化的考評標準。納入創新目標,將知識與能力的鍛煉兩方面結合起來考核。根據課程內容、形式可采取開卷、閉卷考試與開卷考試結合、口試與筆試結合等形式;平時要增加小論文、提問題等發散性作業形式,并加大平時成績比例,全面考核、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新型會計人才與ERP仿真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一)ERP仿真教學為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平臺 (1)將企業搬進課堂,“仿真企業環境;仿真職能崗位;仿真企業流程”。通過ERP沙盤對抗演練及軟件模擬實驗,使學生置身于仿真的企業環境,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完全不同于理論課堂的狀態,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規劃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步驟,主動加入到團隊中去完成實驗。在模擬實驗中學生可以模擬企業中的不同崗位,每個崗位都有相應的責、權、利,學生可以在角色模擬中得到體驗。在仿真企業環境中,以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將各個業務部門、各個崗位有機的連接在一起,將系統性的經濟業務理論與實踐全面結合,使每個實驗者深刻的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體會自己在流程中所處的位置和應完成的工作,體會到企業基于流程的運作模式。(2)教師為輔,學生為主,充分挖掘學生潛能。ERP仿真教學使會計教學從以教師教為主,變為以學生學為主,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習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的作用從以課堂講授為主轉向以教學設計、組織、指導、監控、考核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如學生在做沙盤模擬對抗中就需要思考應以何種方式籌資,是短期借款還是長期貸款或是票據貼現?是要購建新廠房還是租賃廠房?是否要上新生產線?是否要開發新產品?是否要開拓新市場?如何做好預算?如何進行資金管理和控制成本?如何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并做出決策?如何及時洞悉資金短缺前兆以采取相應措施?這些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3)角色模擬,體驗式教學寓教于樂。你讓我快樂學習,我會自己去獲取知識,”ERP軟件操作,學生可以模擬會計、出納、采購主管、銷售主管、生產主管等不同的角色進行操作。ERP沙盤模擬對抗中,學生可分別扮演CFO,CEO,CIO,CMO,COO等角色,親身操作,在對抗中體會了企業運營的全流程及各個角色在企業中的作用。這種形式寓教于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培養創新型會計人才的ERP仿真教學模式創新 ERP仿真教學雖然優勢眾多,但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要想組織好一堂ERP沙盤模擬對抗課程就需要教師具備會計、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生產制造等各學科的知識,但教師往往受專業限制,課程深度挖掘不夠,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ERP課程單一,一般只有會計電算化課程和ERP沙盤模擬對抗課程,未形成體系。這樣一方面對ERP教學資源利用不夠,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簡單的幾門課程也難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所以有必要對ERP仿真教學的模式進行創新研究,使其更有利于創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1)建立ERP實訓課程體系。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實訓課程體系分為:第一階段:企業認知,培養通用技能。課程設置:會計手工模擬、ERP沙盤模擬訓練等。第二階段:專業實訓,培養專業技能。課程設置:會計信息化、審計信息化、管理會計實訓、財務業務一體化實訓、公司理財實訓課程等。第三階段:崗位模擬,培養綜合技能。課程設置:企業信息化綜合實踐課(包括ERP軟件操作和沙盤模擬)、行業實訓、數字化模擬工廠等。第四階段:數據分析,智能決策階段,培養決策技能。課程設置:專家財務分析、管理駕駛倉、資金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等。第五階段:創業設計,創業實踐階段,培養創業技能。課程設置:創業者沙盤、商機識別能力、市場信息分析能力、財務能力、溝通能力、融資能力、創業計劃書撰寫能力、領導決策能力與團隊管理能力等。其中第一階段和第五階段在以往ERP課程體系中缺乏。第一階段可使學生感知企業,了解企業運作、企業組織設置、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形成總體印象,有利于下一階段的學習。創業設計,創業實踐階段則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為將來走入社會,實施創業做好儲備。(2)學生教師跨專業組合。ERP課程的授課對象分別來自管理類不同專業,如工商管理、會計、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等,可由不同專業學生組成一個新的“虛擬班級”,實施綜合模擬實踐教學。他們在一起組建公司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組織企業運作,進行賬務處理,編制財務報告,進行經營決策。各個團隊組成同類型的各個公司,進行激烈的競爭,企業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不僅能夠讓不同專業學生鞏固專業知識,更能夠通過一起交流切磋拓展知識面。相對“虛擬班級”可以組建“虛擬教師隊伍”,授課教師可以來自工商管理、信息管理、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財經類不同專業。對于ERP綜合實踐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由虛擬教師隊伍共同研究解決,這樣就可以解決在沙盤模擬和上機試驗中出現的企業管理應用、會計準則、信息化管理等企業常見涉及不同專業的問題。(3)建立綜合實訓中心。建立ERP綜合實訓中心,首先可以滿足財會類大學生教學實驗和實習的需要,使學生能夠在全真的環境中進行教學實驗、階段性教學實習及畢業實習,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技能訓練平臺;其次ERP綜合實訓中心還可成為一個科研開發平臺,激發大學生對專業方向的科研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科研攻關水平。另外,實訓中心也可為學生參加ERP操作技能大賽,ERP企業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提供場地,創造條件。(4)考核方式為“理論測試+上機操作+沙盤對抗+實驗報告”。在ERP仿真實踐環節的教學過程中,要留有一定的考核空間,通過對學生實踐教學進行考核,可以檢驗學生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保證教學的質量。實踐考核應該以“理論測試+上機操作+沙盤對抗+實驗報告”的綜合形式作為考核方式。首先,通過理論測試檢驗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其次,ERP軟件操作,通過初始化、數據輸入、業務處理、數據查詢、數據分析、數據安全性等操作環節考核,檢驗學生對ERP軟件系統的操作能力。再有通過沙盤企業模擬對抗,對學生的團隊協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和系統思考等綜合能力進行評價。最后,要提交上機操作和沙盤企業模擬對抗的實驗報告。通過讓學生對實踐進行總結,使其理論進一步升華。(5)組織學生參加ERP操作技能大賽,ERP企業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用友杯”全國大學生管理信息化應用技能及創業大賽分資格賽和總決賽,比賽的重點分別在于管理信息化應用技能及創業和企業業務設計。決賽分兩個階段,各個代表隊以團隊形式,以一家虛擬公司為背景,進行創業設計,按時提交創業方案后才可參加最終決賽。“用友杯”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對抗賽,以生產型企業為背景,以手工沙盤及創業者沙盤為平臺,把創業設計與企業經營模擬對抗緊密結合,大賽分為校內賽、省市選拔賽、全國總決賽,通過創業設計和模擬企業管理信息化經營的形式,以比賽方式提高大學生實踐綜合能力,激發大學生的創新靈感,培養其對商業機會的把握能力,實現其由創意到創業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奚潔人:《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2010年)。
[3]UFIDA用友培訓教育:《用友20年院校合作回顧與展望》(1988-20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2010)。
[5]張香蘭:《后現代教學過程觀與ERP仿真教學模式創新》,《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第13卷第1期。
篇7
1 仿真綜合實訓的基本教學模式
針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整合現有的實訓教學資源,仿真企業經營過程,構建校內虛擬商業社會環境,使學生在該環境中完成從求職到職場,從職場到創業,從企業創立到企業經營,以及商業競爭的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的體驗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經營決策、業務往來等環節,作為學生參與真實的商業社會競爭之前的演練,也為學生將來自主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現有的實訓教學資源,構建仿真綜合實訓的基本教學模式。
1.1 仿真的商業社會環境
將真實的商業社會環境中的各關鍵要素進行抽象,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整合及自制實訓軟件和教具,構建起虛擬的商業社會環境(見圖1)。該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分為制造企業、政府部門、服務機構和其他企業四部分組成。其中,仿真的若干家制造型企業屬于同一行業,并具有競爭關系,它們是整個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的核心,在這些制造企業中設置行政、生產、財務、營銷、采購等部門;政府部門主要包括工商局、稅務局、招投標中心等,為制造企業提供注冊登記、工商年檢、納稅申報和招投標等服務;服務機構主要包括銀行、會計師事務所、新聞中心等,主要為制造企業提供支付、存貸款、會計事務、審計、新聞等服務;其他企業主要包括物流公司、商貿公司、貨代公司等。
圖 1 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結構圖
1.2 仿真的企業運營過程
在搭建好仿真的實訓環境后,學生需要組成團隊,作為不同的企業或機構參與實訓過程,每個學生都扮演某個角色,學習和訓練在該角色崗位上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感受企業創立和經營管理的決策過程。
例如制造企業該如何投放廣告開拓市場,如何按照每期的訂單組織采購和生產活動,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進行融資,何時需向銀行貸款及貸款類型和金額,固定資產的投入與折舊,財務會計處理,成本與利潤的計算,風險的控制,何時進行納稅申報,如何與商貿、貨代公司開展合作等,都需要由擔任不同角色的同學自行決定。
在政府部門、服務機構和其他企業中參與實訓的學生同樣需要開展仿真的崗位業務活動,通過各項業務處理過程,企業在商業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相關的要素。整個實訓過程以制造企業的運營過程為主線,通過多次崗位角色的輪換使學生全面體驗創業與企業運營過程,全面提升創業素質。
1.3 綜合創業能力實訓
目前,多數院校的學生實訓都是穿插在某門課程中,進行驗證性實訓、流程性實訓以及課程結束前的專業綜合實訓。
這些實訓環節能夠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但由于各自的專業局限性,對于學生形成跨專業知識和技能體系效果甚微,而創業能力就是一種多專業交叉的綜合能力,需要專門進行綜合實訓,才能夠逐步訓練學生的創業能力。
以會計學專業為例,實訓環節主要體現在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的驗證性和流程性實訓,如:“手工會計處理”、“會計憑證填寫”、“會計電算化”、“會計綜合業務處理”等,實訓內容都是會計學專業的基本技能訓練,學生很少能夠接觸到工商業務、稅務處理、銀行實務和企業運營等與會計專業密切相關的跨專業實訓內容,不利于學生創業能力和技能的獲取。仿真的綜合創業能力實訓正彌補了這一不足。會計學專業的同學不僅可以在仿真制造企業的財務崗位工作,也可以在整個虛擬的商業社會環境中體驗不同類型企業、政府部門、服務機構和其他類型公司的不同崗位。學生通過在不同崗位上進行體驗式、沉浸式的演練,不僅深化和拓展了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體系,還習得了多專業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升了未來進行創業實踐的能力和相關技能,進一步提高了創新創業素質。
2 仿真綜合實訓的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創新
2.1 跨專業的教學團隊
基于仿真綜合實訓的創業能力培養模式需要一支具有多專業背景的教學團隊。以經管類專業教師為核心,從各相關專業選出實訓指導教師并由教務部門統一組織參訓學生,科學整合及改造現有的實訓場地、用品和計算機軟硬件等實訓資源。
2.1.1 多專業背景的實訓指導教師。
在開展仿真綜合的創業能力實訓時,由林業經濟管理系、林產工業系、林業信息工程系等部門派出經管類、林產類和信息類專業的實訓指導老師,組成跨專業實訓教師團隊。在團隊中,企管專業教師指導仿真制造企業的學生進行經營決策,國貿專業教師指導貿易企業業務活動,會計專業教師對各企業財務業務活動及會計師事務所實訓內容進行指導,財稅專業教師指導稅務相關實訓活動,金融專業教師對銀行相關實訓內容進行指導等。各專業教師在實訓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整個綜合實訓過程。同時,各專業的教師通過互相交流、學習和參訓,互通有無,逐漸培養出具有多專業背景的復合式創業指導教師。
2.1.2 教務部門統一組織參訓學生。
創業能力培養綜合實訓需要在仿真商業社會環境中進行,這就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扮演環境中不同的崗位角色,因此需要打破現有的以系部為單位組織教學活動的方式,由教務部門集中安排時間和地點,統一組織各專業的學生同時參加實訓。
2.1.3 科學整合及改造現有實訓資源。
為提高仿真綜合實訓過程的競爭性,模擬創業競爭過程,仿真綜合實訓平臺設置了10余家模擬企業和外圍服務機構,近200個工作崗位。如此大規模的實訓教學任務成本較高,無法由單個教學單位獨立承擔。為此,需要統籌安排、充分利用和改造現有的分布在各個部門實訓場地、實訓用品及計算機軟硬件等相關的實訓資源,進行整合升級,以較低的成本打造出適合學院實際需求的創業能力培養實訓環境,并在全院實現最大范圍的資源共享。
2.2 跨專業的實訓內容
仿真綜合實訓在實訓內容上將各專業的單項實訓進行有機整合,實現了跨專業的綜合實訓。
2.2.1 實訓項目的綜合跨專業性。
傳統的實訓項目主要是分布在各專業課程中的單項實訓或專業內綜合實訓,比如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訓項目一般是虛擬某個公司的財務背景,讓學生根據該公司某個期間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和會計報表。
這些實訓項目雖然能提升財務崗位的專項職業技能,但都是作業題形式,即學生看到的原始憑證都是設定好的,只能訓練學生根據原始憑證進行賬務處理的技能,并不能訓練學生的管理決策能力,更不能有效的獲取與創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而跨專業的綜合實訓是將多個專業的學生混編在一起,在虛擬商業社會環境中扮演不同角色,進行角色輪換反復演練,整個實訓內容不僅涉及制造企業內部的管理活動,還需要與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以及商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各類服務機構進行協同業務處理,并且還將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整個供應鏈上相關的業務活動有機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仿真環境當中思考和感受創業過程。
這樣一來,即便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同學也能參與企業從創立到經營決策的全過程,從而為日后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做好充分的技能準備,使其不斷累積創業能力,提升創業素質。
2.2.2 實訓項目的競爭趣味性。
為了提高學生參加實訓的積極性,創業能力培養平臺中設置了多個存在競爭關系的制造企業,并在實訓案例和數據中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競爭矛盾和利益沖突點,盡可能仿真了現實的商戰過程。
例如,核心制造企業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后都可取得等額的經營資本。代表制造企業各部門的學生小組在接下來的實訓過程中,需要根據瞬息萬變競爭環境,科學決策,合理利用原始資本,獲得盡可能多的所有者權益,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將體會到競爭的殘酷性與合作的互補性,感受商業博弈的趣味性與管理決策的科學性。例如:如何把握期初市場的需求量,如何獲得適合本企業的訂單,應向銀行貸款多少、投入什么類型的廠房和生產線,在供應鏈條中如何與上下游企業展開合作實現共贏,如何評估自身的生產能力、資金周轉能力、降低風險等。由于競爭的廣泛存在,每個虛擬企業都希望自己在競爭中取勝,對于經營著虛擬企業的學生來說,將最大化的激發其個人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為了商戰的勝利,往往主動獲取相關知識和技能,積極參與討論與合作,其創造性也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2.2.3 實訓項目的團隊合作性。
創業和企業經營管理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緊密協作才能成功。團隊是整體效用大于部分之和的有機整體,團隊中的管理者應該能夠把每個成員團結在團隊目標周圍,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潛力,平衡團隊內部的矛盾,這對于創業成功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創業能力培養平臺盡可能真實的模擬出虛擬商業社會環境中相關企事業單位的主要組織結構,設置了組成這些機構的主要工作崗位和典型業務流程。
例如,作為平臺核心的制造企業中,設置有行政、市場、財務、生產、人事、采購等部門,以及CEO、財務主管、市場總監、生產總監、人事主管和相應的助理崗位,學生輪換著在不同部門的不同崗位上任職,各部門與各職位之間既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又存在微妙的競爭關系,企業的CEO需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以達成企業的戰略目標,各部門的主管同樣需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團結部門員工與其他部門合作等。以接單安排生產為例,需要訓練作為企業CEO的學生召集各部門負責人進行集體決策的能力。市場部門要根據市場供需情況,提出使利潤最大化的接單方案;生產部門要根據企業目前的產能,制定出可選的多種生產方案以及是否新建生產線、生產線類型的建議;采購部要根據生產方案制定原材料的采購計劃;財務部要對整個采購、生產、銷售各環節所涉及的資金的情況做出分析等。這需要訓練不同角色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業務活動過程中與他人協調與合作的能力。
不僅企業內部各部門與人員之間需要相互協作,現代企業作為整個供應鏈的一環,不可避免的要與上下游企業展開廣泛的合作。例如,制造企業與貿易企業、貨代企業、物流企業之間的供應鏈關系,其與工商局、稅務局、會計師事務所、商業銀行、招投標中心之間的服務關系。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創業者和企業管理者動態的維護企業生存環境中的諸多合作關系。因此,在創業能力培養平臺中,實訓項目的設計處處體現了團隊的合作性。
2.3 綜合的教學管理模式
2.3.1 教學管理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由于創業能力培養平臺提供了一個虛擬的商業社會環境,學生在實訓中都是虛擬公司或虛擬服務機構中的一員,都有明確的工作崗位和需要完成的業務活動,所以每一位參與實訓的學生都把自己定位為一名職場人士,都為自己所在的公司(機構)業績加班加點地工作著。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每家公司(機構)的總經理負責對本單位的員工進行考核,并伴有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獎懲機制。所以,學生參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雖然可以有百余名學生同時在實訓室里參加實訓,但實訓秩序卻可以井然有序。
2.3.2 教學管理注重過程,教學效果考核注重結果。
還以核心制造企業為例,評估學生的實訓效果,一方面需要參考該企業的經營記錄,如:是否按規定進行了工商注冊,是否依法進行了納稅申報和繳納,是否按時完成了財務報表與審計工作等;另一方面考核該企業的經營業績,如:根據該企業的戰略目標評估關鍵績效指標的完成情況,計算該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和排名情況等。通過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讓參訓學生認識到在企
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把握好的關鍵要素才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4 學生創業能力提升
教學團隊、內容和管理三個方面的創新培養模式共同促進了學生創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對于創業所需的知識、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積累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這些理論知識是孤立的、零散的,很難在短期內形成有價值的創業能力。采用仿真綜合實訓的方式可以將多個專業的學生組織起來,沉浸在一個仿真的商業社會環境當中,將理論知識有機的串聯起來并應用于實踐,體驗創業的具體過程,是學生日后自主創業的演習,必將大幅提升學生的創業綜合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4.1使學生對自主創業的認識從感性層次提升到理性層次。
在鼓勵創業的大背景下,學生對于“自主創業”并不陌生,但大多停留在媒體宣傳、課堂教學的感性認識層面,很少有學生具備低成本、低風險創業實踐的機會。仿真綜合實訓將使得所有學生都可以體驗創業過程,將對于自主創業的認識提升到理性層面,提高日后真實創業的成功率。
2.4.2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業技能。
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其知識構成和具備的專業技能是不同的,但創業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仿真綜合實訓將使得學生在虛擬企業創立和運營的過程當中,通過角色互換,主動的獲取市場營銷、客戶關系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訓練企業創建、納稅申報、財務會計、產品宣傳、企業融資等各方面的技能,其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業能力的效果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
2.4.3 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業素質。
創業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活動,創業僅僅依靠墨守成規的知識、按部就班技能是無法成功的,創業的成功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創業素質。學生在參與仿真綜合實訓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產生創業嗅覺,提高發現創業機會的敏感度,形成自己的創業理念,對于創業活動形成整體認識,并不自覺的以創業思維觀察社會,帶著創業渴望、創業理想甚至創業計劃進入社會。因此,仿真綜合實訓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業素質會有較大的幫助,為學生日后創業的成功提供不竭的原動力。
3 仿真綜合實訓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創業能力培養的仿真綜合實訓涉及學院多個部門、多個專業的教師、學生和實訓教學硬件,在教學組織上與傳統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學院高層領導支持,統一協調各教學資源,以確保實訓的順利進行。
3.1 實訓時間安排
由于各專業都有各自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開設計劃,且創業能力培養綜合實訓需要集中時間和人力統一進行。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排課計劃,增設小學期專門進行創業能力培養綜合實訓,并將創業能力培養仿真綜合實訓納入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3.2 教師團隊建設
創業能力培養仿真綜合實訓涉及企業創立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團隊聯合進行實訓指導。同時,實訓教師還要不斷學習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系統有全面的了解,逐漸成長為具備多專業知識的復合型創業人才和創業指導教師。
4 仿真綜合實訓效果分析
在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仿真綜合實訓的過程中,對參訓的200余名學生進行調查,收集到反映實訓效果的關鍵指標,對比分析實訓前后的指標數據如下圖(圖2)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學生主動參與實訓的積極性較高,這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學生通過實訓過程感受到了企業創立、企業經營管理相關活動的全過程,大大提升了學生自主創業的自信心,創業渴望也有大幅提高。學生對于自身掌握的創業技能的認知程度也有較大的改善。
通過對參訓學生的調查還發現已有3名學生借助電子商務形式開展了創業活動,在線銷售家鄉土特產品。另外,還有5個學生團隊正在編制商業計劃書,準備籌建小微企業,向社會提供餐飲、3D打印和家教輔導等方面的服務。可見,仿真綜合實訓能夠提高學生創業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提升學生創業綜合能力,培養創業素質方面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篇8
關鍵詞:ERP;仿真性;實踐性
基金項目:華僑大學2012年實驗教學改革與建設課題(課題編號:66661214Y)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3月4日
ERP實訓教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能夠很好地彌補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中實踐環節的不足,讓大學生就業之前就初步了解企業的運作規律和流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思維。因此,將ERP系統引入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改革,以ERP實驗室建設為基礎構建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是一項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ERP綜合實訓課程的特點
ERP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訓課程,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綜合性。ERP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整合了營銷、管理、財務、生產等各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是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的一門新型課程。它不同于以往的專業課程,專業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教學中存在知識點多且分散的問題,而ERP綜合實訓課程則以綜合性實驗為主導,將這些知識點整合起來并貫穿于企業運作的整個流程,使學生對企業有更深入、全面、具體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二)仿真性。ERP課程是一門實務課,它與傳統的實驗課程有著本質的區別。ERP綜合實訓課程,基本上采取了模擬仿真的經營狀況;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建立沙盤模擬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建立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管理的真實場景,并通過和相關企業的合作,以企業真實的數據作為藍本進行仿真體驗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實踐性。ERP課程通過企業仿真經營實訓、案例體驗等實驗項目,將校外實習引入校內,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并通過于國家權威部門開展職業認證合作,直接與就業接軌。彌補目前高校學生畢業實習場所缺乏的不足,建立校內畢業實習平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例如,我們深入安踏集團、361度等企業,就企業經濟活動經過科學的抽象、概括而產生實驗項目。通過這些實驗項目的訓練,不僅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企業的主要資源,認識企業經濟活動的基本環節和基本流程,而且將專業知識直接運用于企業經營的模擬實踐活動,體現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操作性、應用性等特點,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為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ERP仿真實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的簡稱,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工商管理專業各科知識體系,為企業資源的有效運行提供決策管理平臺。ERP實訓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突破口。ERP實踐教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重大改革,變傳統的“驗證式”、“演示式”教學為體驗式、互動式模擬實驗教學。ERP仿真實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特色三個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整的、全面面向管理學科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
(一)ERP仿真實訓教學內容。ERP仿真實訓教學內容主要通過ERP沙盤推演、ERP軟件應用、ERP仿真實訓三個層次來實現。通過ERP仿真的綜合項目實訓,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各模塊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數據傳遞和數據接口以及各子系統之間協調工作等問題,從而加深對ERP系統性的理解。
1、ERP沙盤推演。通過直觀的企業經營沙盤來模擬企業運行狀況,每5位學生組成一個模擬企業,模擬6個年度的經營和團隊間的對抗競爭,讓學生在分析市場、制定戰略、組織生產、整體營銷和財務結算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企業經營運作的全過程、認識企業資源的有限性,從而深刻理解管理思想、領悟科學管理規范,進而提升相應的管理能力。
2、ERP軟件應用。根據各個ERP虛擬班學生不同的專業知識背景,結合實際案例,給學生講解ERP系統的總賬系統、采購和應付、生產計劃管理和車間管理、銷售管理和應收、庫存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業務功能模塊的業務流程、數據流程和操作流程,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掌握一個商業ERP軟件的基本應用技能,同時掌握ERP軟件的系統配置和管理技術。
3、ERP仿真實訓。在ERP沙盤推演和軟件應用教學的基礎上,利用校內的ERP仿真環境,讓學生在仿真平臺上,利用校內的ERP仿真環境,讓學生在仿真平臺上體驗銷售、采購、生產、物流、倉儲、財務等企業經營全過程,為學生掌握在信息化環境下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能力,培養他們進入企業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及團隊合作素質,適應管理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ERP仿真實訓教學方法。ERP仿真實訓教學方法應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啟發式講授、分組討論、實戰模擬、角色扮演、專題講座等方式,鼓勵學生勤于思考,踴躍發言,培養學生對所經歷的事件進行歸納、總結的習慣。
1、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于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教學經驗的積累,啟發式教學將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于: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ERP仿真實訓教學在模擬企業運行狀況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才能避免發生企業破產的情況。
2、情境式教學。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教學倡導“情趣”和“意象”,ERP仿真實訓教學為學生創設和開拓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能促進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組情境之中,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從而克服一定的困難和障礙,掌握學習的主動性。
3、案例式教學。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在ERP仿真實訓教學過程中,模仿企業案例教學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導學生提前閱讀,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或爭論,形成反復的互動與交流,并且案例教學一般要結合一定理論,通過各種信息、知識、經驗、觀點的碰撞來達到啟示理論和啟迪思維的目的。傳統的教學只告訴學員怎么去做,而且其內容在實踐中可能不實用,且非常乏味無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員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但ERP仿真實訓教學案例教學沒人會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創造,使得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ERP仿真實訓小組中每位學員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通過這種經驗的交流:一是可取長補短、促進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
4、研討式教學。研討法體現的主要教學原則是學生主體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及和諧性原則。在ERP仿真實訓教學過程中,學生占據課堂教學主體地位。ERP仿真實訓教學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它的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和討論問題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創設一種有助于探索研究的開放的情景和途徑,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主動地搜本索、選擇、加工處理信息,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它不僅能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還有助于師生共同探索、發現和研究,進而密切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
(三)ERP仿真實訓教學評價方法。ERP實訓教學中,學生學習以合作學習方式為主,而合作學習又是建立在小組學習基礎上,因此,小組學習成果與每個個體的學習成果密不可分。因此,評價的方法、評價的內容也是建立在小組集體基礎上。在評價的方法上,采取“三結合”,即個體定性評價與合作學習小組學習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合作學習小組學習評價相結合、相對評價與合作學習小組學習評價相結合;在評價的內容上,將個體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緒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價和合作學習小組積極合作學習的過程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在評價的形式上,將個體的發展評價與定量評價、絕對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應用現代教學評價要求的多種評價手段,促進合作學習達到最佳效果,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隨著信息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國際國內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育教學,要面向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與科學化等外部環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社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要求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要培養與信息化社會相融合的跨專業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經濟管理類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要迎合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時代要求,設計基于ERP實驗平臺的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加速培養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來滿足社會的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洪君,趙輝.創新教育思考在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中的現象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5.
[2]楊叔子.創新源于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8.
[3]張學軍,王鎖萍.全面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1.
[4]鄧子新.實驗室重在培養創新型的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3.
篇9
目前,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袁硬件設施有所改善袁基本都能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教室上課,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幾乎每門會計電算化專業課都有配套的實訓,在現階段,本學院所設置的會計電算化專業配套課程有:財務會計應用與實務與財務會計實訓(手工)曰基礎會計與基礎會計模擬實訓(手工);成本會計實務與成本會計實訓(網中網軟件);稅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模擬實訓(網中網軟件);會計電算化用友軟件實訓以及會計分崗位實訓等。然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為財務會計課程學的內容比較多,在學習過程中又不能到實際的工作單位去實習,教與學沒有形成真正的一體化遙在以“規范堯整頓堯充實堯提高”為教學方針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以“以生為本袁強化教學過程監管曰協同育人袁全面提升培養質量”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增設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主干課程葉財務會計曳等課程的微課程,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袁改變傳統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分開授課的局面,打破原有的會計電算化課程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教學模式已經刻不容緩。
二、建立財務會計“微課程”的必要性
(一)微課的概述。“微課”是一種以時長5至10分鐘甚至更短為單元的微型課程。它是以電算化和多媒體形式的教學設計為標準,主要以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微課程的某個知識點(包括重點、難點、疑點等)或某個教學環節而展示的短小而過程又比較完整的教學活動。其特點是:
1. 微課的內容簡單高效。微課能化繁為簡,只學核心,不學陪襯,沒有繁瑣的理論,只有簡單的方法曰只學最需要的和最有用的,讓學習更高效,一次一小點,積少成多,四兩撥千斤。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微課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因為它更能夠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2. 微課的學習能隨時隨地。想什么時候學習,就什么時候學習曰想在哪學,就在哪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45分鐘一節課來說,“微課”可以稱為“課程片段”或“微課程”。
3. 微課占用的內存容量較少且形式多樣。微課的信息資源所占用的內存空間一般只有數十兆,而且格式不拘一格,教師和學生能隨時隨地在線觀看和下載微課視頻、查看教案、課件等;其傳播形式多樣,如網上視頻、手機播放、微博、微信討論等,非常適合于教師、學生以及監管教師的人員的評價和研究。
4. 微課的展示趨于“情境化”。因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的集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于一體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展示,這樣就營造了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的微教學環境,教師也可以從微課中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也可以不斷豐富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
5. 微課是趣味無窮的創作。因為微課視頻使用了大量的圖片、音樂、故事等生動化素材,讓學習視覺化曰去除了簡單的說教,借鑒了影視片當中的懸疑、意外、問題等刺激元素,讓課程趣味十足,富有視覺黏性。
6. 微課的信息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由于微課能隨時隨地進行,與傳統的反饋措施如聽課、評課等活動相比,微課具有“現炒現賣”的感覺。另外微課在某種程度上能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不用擔心教學的“失敗”,因為微課是課前準備的,不是現場拍攝的,所以,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會受到來自現場的壓力。
(二)必要性。當前國內的網絡發展現狀已經具備了承接線上教學模式的基本條件。本學院的財務會計微課程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財務會計課程的如校內財會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場所和《中級財務會計》精品課程等現有資源,依托當前會計發展的優勢和“微課”熱,打造全新的財務會計微課程,真正實現教、學、做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顛覆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因此,對于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特別是財務會計教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去制作,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技術、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所以,通過對財務會計微課程的研究,可以不斷提高財務會計教師的專業素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從而達到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甚至提高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目的;對于學生來說,“微課”既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激發他們對比較枯燥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對財務會計工作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他們的專業綜合實踐技能,最終提高他們的專業就業能力。
三、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模式
在實際工作中,微課程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目標模式,二是過程模式。
(一)目標模式。目標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即制定目標一根據學生和社會的需求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一反饋信息并加以評價。這種模式具有明確的目標,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其優點在于有具體的行為目標,思路清晰,所以便于操作和評價,而且這種模式把行為目標作為該設計的核心,既是課程設計的起點,也是教學活動的終點。其缺點是這種模式將目標層層分解,使課程與學生學習的整體性被拆散了,學生的課程體驗支離破碎。這是因為這種行為目標包括了外在行為和諸如學生對課程的體驗、自我意識等內在行為,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內在行為比外在行為更加重要。再者,這種目標模式對課程的知識只是作了簡單的闡述,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社會關系沒有加以說明。為了彌補這種模式的不足,一種新的設計模式應運而生,這就是過程模式即Addie模型和Kolb實踐式學習模型。
(二)過程模式。
1.Addie模型。Addie模型是最為經典的教學設計模型之一,它把整個教學系統設計過程分為分析一設計一開發一實施一評價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具體的任務,環環相扣,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分析”是將研究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并分別加以考察的認識活動,“分析”的意義在于細致地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并以此解決問題。這里的“分析”指將教學內容分為哪些部分,哪些是學習者要學的東西。“設計”,從純粹觀念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改造客觀世界的構思和想法,從學科發展演變的角度來看是一種行業性的稱呼。這里的“設計”是指教師針對學生要學的東西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的一種選擇。“開發”是近年來我國課程研究者從西方教育文獻中引進的新名詞。學者們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對校本課程開發作了許多不同的界定。其實,對課程開發的界定應從字面上和內容上加以把握,同時,應該弄清楚與課程開發相關的一些問題。這里的“開發”是指教師如何對微課內容或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實施”是整個課程工作的實踐環節,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理性地認識課程實施,對其進行理念性的革新與實踐,以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評價”是組織和重新組織課程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其目的是要看課程是否具有目標,或者是否實現了這些目標一以便于對課程進行改進。
2.Kolb體驗式學習模型。該模型也叫“經驗學習圈理論”,是由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包括院具體實踐一觀察反思一形成抽象概念一再實踐。具體實踐是讓學習者完全投人一種新的體驗;觀察反思是學習者在停下的時候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形成抽象概念是學習者必須達到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為合乎邏輯的概念曰到了再實踐階段,學習者要驗證這些概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制定策略、解決問題之中去。學習過程有兩個基本結構維度,第一個稱為領悟維度,包括兩個對立的掌握經驗的模式:一是通過直接領悟具體經驗;二是通過間接理解符號代表的經驗。第二個稱為改造維度,包括兩個對立的經驗改造模式院一是通過內在的反思;二是通過外在的行動。在學習過程中兩者缺一不可。經驗學習過程是不斷的經驗領悟和改造的過程。
這兩種模式都強調重視學生以往的經歷和經驗,學生在實踐中進行體驗,形成理論,又不斷地實踐,這樣,學生就有一種成就感,因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納設計理念。在本研究中通過微課程的設置,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感悟與體會,并進行交流反思和互動評價,進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四、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對財務會計微課程進行合理的定位。財務會計微課程是對財務會計課程傳統教學的改革,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區別,傳統財務會計課程強調理論,而微課程突出實踐曰傳統財務會計課程突出前沿,而微課程突出不容易變化的、可重復的部分曰傳統財務會計課程講授復雜的會計問題,而微課程講授最基本的會計問題,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二)財務會計微課程資源的開發。
1. 規劃財務會計微課程的內容。首先確定好建設目標,設計好方案和進程,做好財務會計微課程內容的整體規劃,進一步形成建設規范和體系,避免重復和無序開發。微課程內容規劃還要按照新課程標準并結合本學院使用的教材,組織相關的教師和學生共同確定該課程的知識點,在征求意見后統一,供相關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
2. 依托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趨勢的平臺,打造和開發財務會計微課程。通過對影響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專業教學微課程的因素進行研究與分析,結合當前的形勢,打造全新的會計電算化專業財務會計微課程,并付諸于實踐,在實踐中尋找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建立會計電算化微課平臺,形成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境。制訂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發展微課程的評價標準,形成一個完整的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從而有意識地調節與控制影響微課程體系發展的有關因素,促進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3. 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應用和交流。微課程終歸是要讓學生來用,否則就成為了擱置的資源。目前,很多學校都開始開展微課程的應用,財務會計作為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核心課程,理應將微課程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對于微課程的應用,需要合理地設置實施方案,同時應該對財務會計微課程進行開發、應用與共享并及時評價和反饋。
(三)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打造財務會計微課程的方法。微課有許多類型,比如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實驗類、練習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等。本文介紹了以下幾種主要方法院
1. 調查問卷法。調查問卷法也稱“書面調查法”,或稱“填表法”,是用書面形式間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種調查手段。通過向調查者發出簡明扼要的征詢單(表),請示填寫對有關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來間接獲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種方法。對于財務會計微課程來說,它圍繞與財務會計微課程相關問題開展社會調查,通過對高職院校以及不同行業的會計人員進行不同的問卷調查,可以及時發現和分析問題,總結現有經驗,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財務會計知識,為打造財務會計微課程提供依據。
2. 講授教學法。講授教學法又稱傳授教學法,也叫做“講授一接受”教學模式。是指通過教師的系統講解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而使學生獲得大量知識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逐漸演化而來的,主要用于系統知識、技能的學習。它偏重于教師的活動,學生比較被動,其功能是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知識。這是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財務會計微課程教學模式。
3.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及執行業務能力的方法,案例分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從高職院校中抽取若干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措施,從而進一步總結發現微課的普遍性和規律性。
4. 演示法。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通過呈現實物、模型、圖片等直觀教具或通過示范性操作實驗和電教手段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教學方法。適用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如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展示給學生看,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5. 啟發式教學法。就是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去解決、分析、批評、判斷和歸納,因而可以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6.任務驅動法。通過模擬一個某項業務核算的任務來解決公司在會計業務處理中出現的問題,以證實財務會計微課程的實用性。具體程序是院由公司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由幾名學生負責與教師一起共同解決問題;將解決問題結果反饋給該公司,使微課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四)管理者的支持措施。管理者的支持措施主要有研究制定政策機制曰認真選拔培育課程曰大力開展微課培訓曰組建技術支持隊伍;注重宣傳推廣應用。
篇10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能力為主的職業技能培訓,其特點就是“以能力為中心”,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強調職業性和適應性,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針對職業崗位完成一般性的職業崗位訓練,畢業時成為合格的就業人員,具備某一崗位群所必需的最基本一般的知識、技術和能力,上崗后能基本履行崗位職責,承擔本職工作,不需要較長的適應期。突出技能,就要整合課程,特別是整合核心課程。筆者參與了高職會計課程改革的討論、網絡課件、課程資源庫建設,對高職院校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的做出了一些探討,現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思考,談一些體會。
一、探討如何對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整合,選擇適合的教材
會計核心課程教學內容重復:目前,各門會計學核心課程的教材版本很多,但總體體系和內容基本相同,只是具體內容的前后排列順序、例題采用的數據有所不同,沒有大的改革與創新,課程間內容大量重復。比如:《基礎會計學》與《財務會計學》課程內容在報表部分大量重復(財務會計報告概述、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會計報表附注內容三者均有);在會計核算基礎部分大量重復(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及其要求,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內容兩者均有)。在公允價值計量上,《財務會計學》在各章資產核算的資產減值中分別介紹公允價值計量,《財務管理學》用一章的內容專門介紹公允價值計量,不僅造成財務會計學各章之間的重復,而且造成兩門課程間的重復。還有《稅法》課程及《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也有內容重復等。
根據會計學科的特點,綜合運用會計教學的有關原理,結合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突出以能力為核心的教育思想,闡明重新探索財經類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整合和建立教學資源庫的必要性。比如在修訂教學計劃時,針對2+1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應組織專家和教學團隊進行了專業核心課程整合的嘗試,把核心課程《基礎會計》實訓部分和《計算技術》《票據結算》《出納實務》等幾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整合,建立《會計基本技能》教學資源庫,開發設計成“操作示范動畫”“操作示范視頻”“電子教材”“圖片庫”“案例庫”等14個教學資源包,使每個資源包資源達到20個以上。采用實戰、直觀的教學方法,模塊教學,項目訓練,這樣的改革,不僅增加趣味性,既能夠滿足學生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同時,還應根據會計行業標準及相關職業考證要求來制定教學目標,規范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達到相關職業資格水平,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輔助學生自主學習,支持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滿足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需要,又能對協作學習給予適當的支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加快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二、通過改革與探索,建立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
在具體操作上,對會計專業需要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結合本學院特點和會計行業發展趨勢,依據情境性、科學性、人本性原則,根據職業特點和典型工作任務在內容上進行重新整合和排序,開發適合會計行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同時在原《基礎會計》《涉外會計》《財務管理》等精品課程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建立新的適合學生個別化學習、協作學習的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資源庫,幫助學生達到相關職業資格水平,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在形式上主要有視頻庫、動畫庫、案例庫、試題庫、電子教材庫、教學PPT庫、練習小軟件庫。而視頻又可以分為教學視頻、操作示范視頻、比賽視頻;案例庫又可以分為靜態案例和動態案例(即文字案例和視頻案例)。采用主流媒體和網站平臺來共享資源,利用微博、QQ群等形式課程公告等。讓所有教育工作者與企業工作人員可以隨時登陸平臺進行相關資源的自創及上傳,通過后臺專家評審通過后對外,使資源庫的建設因為得到來自社會各方的參與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強化會計考證課堂教學
職業教育,強調資格認證+能力,每個要素本身都是一個優勢,擁有能力和經驗再加上證書,才更具備競爭優勢。按照“教學內容與職業要求合一、技能標準與技能考證合一”的要求,從課程定位、課程內容的選取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手段設計、課程評價標準的編制等方面著手進行課程改革,考證很大程度就要自主學習,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按考試大綱組織教學,讓學生背考點,然后做大量練習題,學生很快會感到厭煩,不愿學,學生考證過級率低,也會影響學生“雙證”畢業的目標。教學資源庫運用生本教育理念“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可以有效地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個別學習、協作學習,運用于會計考證教學,提高考證合格率,才能增強競爭和就業率。
針對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學科制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會計學核心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以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這里所說的整合不只是對各門課程重復內容的刪減,而是改變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原有的學科制,將全部會計學核心課程內容重新歸納、組合,使教學內容更加規范化、具體化。課程整合要考慮高職教育特色、地區特點和校情等具體問題。高職課程整合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適應崗位群就業為目標,加強崗位針對性,突出專業性和技能性。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實用性、適應性、創造性,為高職業素養的人才服務。
- 上一篇:社區安全文化建設
- 下一篇:村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