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范文

時間:2024-01-30 17:5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

篇1

關鍵詞: 學前教育 小學化 銜接 策略措施

一、提出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內容上的銜接的背景

(一)學前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已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

當今社會,實施了科教興國的教育戰略,全社會都開始尊重人才,重視教育;再加上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逐漸有意識也有能力開始對教育進行投資。從早期的大學、高中,再到近年來的初中、小學,人們的擇校觀念越來越強。再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孩子們的學前教育問題。家長們對學前教育的要求已不再僅僅是能夠讓孩子入托有人照顧,而對新時期社會中的學前教育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階段中的重要作用。

學前教育是從家庭教育到小學教育之間的重要過渡階段,它通過一系列學前教育的基本目標、方法、手段、要求對學前兒童進行知識的啟蒙、人生的啟發,并且有效地對兒童進行集體生活的意識的培養,可以說學前教育是人生終身教育的基礎,是小學教育的起始階段。搞好學前教育,對基礎教育的鞏固和發展,對于提高國民素質,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乃至提升綜合國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三)當前的學前教育在與小學教育內容的銜接上存在的問題。

1.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嚴重。

在當前的公立學前教育學校不能完全滿足公眾需要的前提之下,一些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再加上一些家長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一些私立幼兒園的招生情況甚至超過了公立學校。而這些私立幼兒園對幼兒不同階段的教育研究顯然不夠充分,在倉促辦學、以營利為目的等因素的影響之下,他們大多完全照搬小學教育的教育模式,不但在知識教育上提前教授小學知識,而且在作息制度、課程模式、教學形式、學習環境等方面完全照搬。

2.在學前教育的活動性、綜合性、生活性、游戲性與為升入小學教育做準備兩者之間的平衡不夠。

如,在學前教育的字體書寫指導中,不同的階段應該有不同的側重,如小班要側重激發學生對字體書寫的興趣,而到中班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與姿勢,到大班才要進行專門的指導訓練,學寫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即可。而現實情況是許多幼兒園一入園便開始漢字書寫教育,還要求速度與數量,更有甚者開設雙語教學,出現了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與常規要求嚴重的不匹配,造成學生到了小學成績下降甚至厭學。

二、解決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內容上的銜接問題的措施與策略

(一)有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

1.堅決制止各種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

本著教育公平的原則,各小學學校應堅定不移地遵循“就近入學”原則,不能搞特殊化,在功利思想的驅動下,不少小學學校變著法兒地組織各種形式的入學考試,其實這種考試所占的優勢并不可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考試的成績對學生的素質并沒有參考價值,并且還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查處力度,堅決取締各種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給學前教育一個純凈發展的空間。

2.應加強對學前教育有關單位學校的監管與扶持。

從一些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來看,對于制止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有關部門及時監管和處理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應制定相應的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讓學前教育單位能夠有章可循,積極做好宣傳,在社會與家長的心中樹立一個正確的學前教育觀念。另外,鑒于學前教育的特殊地位,有關部門還應該投入???,用于對學前教育的管理和培訓,為學前教育保駕護航。

(二)對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問題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明確方向,建立目標。

1.根據小、中、大班的學前學制規律,應該在課時、時間的制定上體現逐步向小學靠攏的傾向,進而培養兒童課堂時間的觀念與習慣。比如,應該按小、中、大班的順序逐步延長課堂時間,對課堂上的游戲活動的參與也要逐步削弱,以便更好地完成學生由學前到小學的過渡。

2.在學前教育的內容中,應更多地體現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基本日常生活常識的教育。在學前教育的內容制定上,應該采用多種方式,有必要的話可以和家長聯系,逐步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任務意識、獨立交往、團隊合作、責任感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等,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參考文獻:

[1]周蔓雪.對幼小銜接工作有關問題的新認識[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S1).

[2]陳景凡.淺析我國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11).

篇2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銜接;問題;改進

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研究是為了通過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幼兒實現從幼兒教育階段到小學階段的順利過渡,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通俗來講,學前教育是為學生更高階段學習做準備,是以探究如何開展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為更高階段的扎實學習打好基礎,讓學生能更快融入到新的教學模式當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展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工作的研究意義

從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以來,為促使學生健康學習,能盡快適應更高階段的學習,教育工作者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但其研究的目標多數是小學、初中、高中等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學方法,而學前教育作為兒童到學生的過渡初始階段,并不受關注。初入小學,很多學生因為無法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新的課程壓力而導致厭學逃學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對小學教育基礎工作產生了阻礙。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可使學生消除對新的學習環境的陌生感,使其更快融入到集體當中;可以促進學生體、智、德、美等全面發展,為更高階段的學習做準備?,F階段的學前教育體系因未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很多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在教學期間因教學方式方法的不同,學生學習基礎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這對教學的銜接帶來了很大影響。下面筆者就現階段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針對問題探究其改進方法,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二、銜接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在銜接時容易出現以下幾個問題:學前教學方式不當、銜接協調工作未做到位、家長的教育理念落后等。

(一)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1.學前教學方式不當。目前,國內學前教育形式、方法并不統一。很多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教學時采用小學教學模式,要求幼兒以學習為主,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學前教學不僅違背了幼兒教育的初始目的,更扼殺了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對小學教育產生恐懼心理和厭學情緒。2.銜接工作未做到位。幼兒模仿、學習能力強,但因為是獨身子女,所以在獨立自理能力方面較為薄弱,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學前教育期間,一切事宜都由教師或家長等打理,過渡到小學學習階段,一切事宜皆由自己完成,還要面對稍顯繁重的作業。如在此期間無教師或家長從旁疏導,幼兒會出現焦慮、緊張甚至厭學等情緒,并且難以融入到整個學習環境當中,無法正常與同齡人交往。3.家長的教育理念落后?,F代很多家長在判斷一個學生的好壞時,常常以成績單上的分數決定。在學前教育期間,家長注重的不是對幼兒興趣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是為其報多個培訓班或提早學習小學知識,完全未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習能力與承受度等,導致在進行小學教育時出現一些問題。如入學初期,學生在擁有儲備知識后感到學習很輕松,上課不認真;在后期知識越難時,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適應困難,導致出現學習缺乏動力等問題,使得學前到小學教育銜接難以順利開展。

(二)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的改進措施

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是一個連續的過渡任務。銜接需要達到的基本標準是:幼兒對小學學習產生興趣,能融入集體,擁有基本的獨立自主能力。要使得學生在小學教育時達到標準,使幼、小銜接工作順利進行,就需要學前教育機構、家長、小學三方共同創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1]。1.幼兒園。幼兒園在辦學時要明確教學目的是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多方面的發展能力。所以,在學前教育期間,要注重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新與合作能力;加強教師的學習,培養對小學與幼兒教育方式都了解的教師;加強與小學的溝通,尤其是在大班下學期,開展好幼、小銜接工作,通過帶領幼兒參觀小學、邀請專家進行講座等活動,幫助家長和幼兒做好幼、小過渡工作。2.家長。家長作為幼兒教育的主體,在幼兒學習期間應多注重其興趣的培養,在額外學習其他課程前多了解其學習的能力與興趣,多與幼兒進行互動,在銜接中多與其溝通,了解幼兒心理狀態,有問題時及時進行疏導。3.小學。小學入學初期,教師要多關注幼兒的心理狀態及情緒,幫助幼兒及時調整焦慮等情緒,使其能夠更快地融入集體。

三、結語

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其實就是幼兒學習的過渡階段,為促使幼兒更好地學習,需要小學、學前教育機構、家長等的全力配合。小學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狀況提早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使幼兒更快地融入到小學教學中。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

一、前言

學期教育,又稱幼兒教育,是指幼兒在邁出家門之后,進入正式的學校教育之前,所接受的過渡性教育。通常,這一過程在幼兒園里完成。而幼兒園,就成為兒童早期經歷中影響最大的教育環境之一,也是幼兒最早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它要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而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指把學前兒童,當成小學生來進行教育。這種教育對幼兒的發展極為不利。當今社會,這種現象十分嚴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許多家長,為自己還在幼兒園的孩子,惡補拼音、寫字、算術,更有甚者,送孩子進各式各樣的特長班,什么舞蹈班啊,繪畫班啊,鋼琴班啊,試圖把孩子培養成為舞蹈家,畫家和音樂家。殊不知,這樣會給兒童造成多大的痛苦和負擔。

二、危害

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嚴重影響孩子心理的各方面發展。

1.生理基礎

幼兒的心理發展,必須有其生理基礎。幼兒教育,主要為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兒童智力,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多樣的游戲,充分的交流,積極的氛圍,能夠促進幼兒骨骼的成長,身體的強健,生理素質得到加強。

而幼兒教育小學化,則使得日常生活安排不合理,幼兒上課時間長、戶外體育活動嚴重不足,教師也不組織幼兒參加游戲活動。而且,幼兒需要被密切關注,但小學化的教育中,教師講的多,幼兒活動少,還要進行識字、算術等不符合年齡的課程。比如教孩子寫字,因為幼兒手上的小肌肉發育尚未成熟,正確握筆和控制筆畫的能力都還很差,硬要其寫字,還要求大量寫字,對于手上肌肉的發展必產生不利影響。

些都違背了孩子的生理成長規律,可能致使兒童發育受到影響,造成一定的損傷。

2.言語

幼兒期是一生中詞匯數量增加最快的時期[1]。幼兒的教育需要充分互動,才能促進其言語的發展。相反,如果每天只是進行枯燥的知識教育,幼兒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機會,言語發展必受到阻滯。

3.認知

幼兒階段,孩子的無意識記憶占優勢,多為形象記憶。然而,小學化的教育,總是要求孩子有意識的去進行識記和計算等活動,違背了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這樣,一方面會使幼兒感到厭煩,失去興趣;另一方面,由于發展跟不上老師的要求,可能產生挫折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孩子主動、自信的培養和形成。

4.思維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它的具體形象性以及進行初步抽象思維概括的可能性。這就需要用具體的實物演示,來滿足孩子的特點;耐心的進行引導,把進行初步抽象思維概括的可能性轉換為事實。小學化的教育,用第二信號系統的教育代替了第一信號系統的教育,不利于孩子思維的充分發展。

5.個性與社會化

規范的小學化教育,不能讓幼兒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也不能讓師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這就不能讓幼兒更好的認識自己,不能更好的完成社會化。

最后,主要說明游戲對兒童心理各個方面的影響。

人類社會從古到今,任何地區、任何民族的兒童都喜愛游戲。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形式[1]。

然而,現在的幼兒園中,當學習知識取代了游戲的主導地位,必然會導致幼兒的心理發展受到影響,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極為不利。

通過游戲,兒童的思維、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游戲還幫助兒童學會表達和控制情緒,學會處理焦慮和內心沖突,對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1]。而小學化的教育,缺乏應有的游戲活動,必定對學前兒童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原因

既然學前教育小學化有那么多的危害,那么為什么該趨勢不退反漲呢?究其根源,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復雜的。長久下去,必定會影響幼兒教育。下面,將從家長、老師、幼兒園和社會四方面的心理傾向與態度分別作為切入點,來探尋“小學化”原因。

期望過度和攀比心理導致家長們支持“學前教育小學化”。

家長們往往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希望。于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多一項技能多一條路,便把他們送到了各式各樣的學習班、特長班,以期待孩子們早日“成才”。

現在,很多家長衡量一個幼兒園的好壞,只看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做多少算術題,這讓很多幼兒園很難堅持基本的辦學原理[2]。因為家長們的信任是幼兒園的生存之本,于是,為了迎合家長們,各種識字、算術、英語課程應運而生。

同時,孩子常常是家長們交流的主題。這,直接導致了家長們的攀比之風。為了證明自家的孩子更聰明,更優秀,便逼著孩子們進行超負荷的學習。

2.教師

一些教師心理學知識基礎欠缺,也是“小學化”的根源。

教師業務素質偏低也是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因素[2]。許多幼教并沒有經過深入系統的培訓,不知道皮亞杰,沒聽過維果斯基。所以他們大都不懂得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懂得幼兒教育培養規律;不懂得怎樣利用最近發展區;不能有效的開發幼兒的潛力。

于是,他們只能教教算術、識字等立見成效的課程。同時,家長們也能看到外顯的成果,教師們的這一行為也由此得到強化,并相信他們的行為是正確合理的。

3.幼兒園

園長心理知識水平低和“利益最大化”心理直接決定幼兒園方向。

一方面,一些園長的素質不夠高,和上面提到的教師一樣,不懂得孩子,這就使整個幼兒園的運行發生了偏離。以為自己教出的孩子認識的字多,會計算,就是最大的成功。甚至,還拿此作為成績炫耀。殊不知,這樣不是對孩子的負責,不是學前教育的目標,而是對孩子發展的阻滯。

另一方面,隨著對孩子的重視,幼兒園迅速普及,即個體園越來越多。雖然這增加了幼兒園數量,緩解了幼兒入園的緊張情況,但質量難以保障。個體園往往以盈利為目標,不重視孩子的發展問題。同時,個體園的設施、器械也相對落后一些,他們不愿花這種“冤枉錢”。

4.社會

社會對于兒童、教育的心理觀念不夠科學。

廣泛的社會觀念對兒童有一定偏頗:如傳統的兒童觀,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讓他學是為他好,幼兒受到了輕視。像社會上的教育觀,人才也往往認為文化知識才算教育。

這些觀念,必定會給幼兒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當然,除了思想觀念等心理因素外,國家應試政策、教師培養和檢驗體制等大環境也導致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大趨勢,在這里不做詳細探討。

四、展望

從心理視角分析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和原因,就不難找到對策。這就要求對癥下藥,糾正家長、社會的不科學心理傾向與態度;加強教師、幼兒園園長的心理學教育,提高其素質修養。這一切,都決定了學前教育的質量保障,能夠有效避免其小學化傾向。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科學發展,讓素質教育真正從娃娃抓起。

參考文獻

篇4

學前教育“小學化”不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中的新問題,但近年來,此種現象日益凸顯,令人擔憂。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其主要表現是幼兒園在辦園過程中不遵循幼兒成長和學前教育規律,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以課堂灌輸為基本形式,搬用小學教學內容和教材,按照小學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和管理。學前教育“小學化”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會寫字、會拼音、會算術,甚至明確把小學培養目標照搬為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幼兒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幼兒的危害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是把小學的知識拿到幼兒園來教,或者以小學的方式開展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幼兒園會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評價等方面向小學靠攏,甚至模仿和照抄小學教育。其結果是使學前教育這種啟蒙性、奠基性的重要教育窄化為為小學做準備,甚至是提前入學。其危害巨大,影響深遠,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嚴重扼殺幼兒的天性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超越幼兒心理和身體發展的水平超負荷的教育嚴重影響其身體和心理素質成長和正常發育很多幼兒眼睛過早近視化的現狀和不健康的體型一再彰顯了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幼兒身心成長的傷害。同時字前教育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過早就凝固了幼兒的思維和興趣極大抹殺了幼兒的天性和個性不利于幼兒們的創新品質的培養和發展。

(二)違背生理損害健康

幼兒在“小學化”的教育中,經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小動作。這種表現與其大腦的生理特點有關。幼兒的大腦皮層容易興奮不容易抑制,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疲勞,在沒有興趣的活動中更是如此。幼兒眼睛的晶狀體調節能力強,視近距離短,幼兒若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經常近距離或偏斜地看書寫字,不僅會造成近視、弱視、斜視等視力問題,而且會形成駝背消瘦等身體健康問題。

(三)打擊自信個性失健

自信是積極的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對于個性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交往和社會適應以及積極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的自我評價正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兩個主要特點: 一是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 二是評價不客觀、比較情緒化。如果在這一時期內讓幼兒獲得較多的積極情緒、成功體驗和正面反饋,會非常有助于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從而具有較強的自信心。

二、應對“學前教育小學化”趨勢的策略

(一)加強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養合格幼兒師資隊伍

要改變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狀況,培養一支懂得學前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具有愛心、耐心,具備以游戲為基本教學手段、能創設良好游戲教學環境等能力的教師隊伍是關鍵。當前,幼教師資隊伍既數量不足,又質量不夠,不少民辦幼兒園的教師缺少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缺少學前教育職業能力培訓,影響了學前教育的質量。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合格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初中起點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既要有系統的學科知識、理論知識,還要有唱、跳、畫、手工等方面的才藝,更要有以愛心、耐心、細心為核心的職業道德素養。而初中畢業生人生價值觀在形成之中,身體發育可塑性強,技能技巧容易提高,從初中畢業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學前教育理論和技能培養,對于緩解幼教師資緊缺狀況,提高幼教師資隊伍素質是很好的途徑。五年一貫制培養的學前教育師資,會以他們比中專幼師畢業生更系統的理論知識、比高師幼師畢業生更好的技能技巧、比本科幼師畢業生更穩定的從業思想,受到幼兒園、家長、社會的歡迎。

(二)清醒應對現實情況

在應試教育的社會大背景下,面對家長和小學的壓力,學前教育工作者既要對自己的職業和兒童發展有一個清醒的理解,也要敢于堅持自己的專業自信。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僅體現在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上課) 水平上,而且還體現在諸多方面。《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指出,幼兒園教師具有七項專業能力: 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對兒童的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梢姡變簣@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非常寬廣的。一個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能夠科學地發展幼兒的潛能,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教師是自信的,也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他們會通過家園合作和家長溝通改變家長的觀念,也會在與小學教師的積極溝通中互相學習,使幼兒順利適應并熱愛小學生活,走上通向發展的良性軌道。這種局面一旦形成,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就可以不治而愈了。

篇5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育質量;全面發展

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有哪些?

一、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v觀很多中小學,對教育行政部門關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規范教學行為的精神置若罔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幼兒園是小學的生源地,理所當然自覺適應小學的教育觀、質量觀。

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認識膚淺

初中小學教育質量觀都偏失了,眾多家長認識水平還會超越學校嗎?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于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里灌輸知識。讓其背書、寫字、做計算,盡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后慢慢消化。

三、學前教育師資隊伍落后,不適應幼兒全面發展需要

大道理要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可是誰來促進?誰來引導?主要在教師。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要有全面的素質,要有過硬的本領。而今,很多地區尤其西部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才起步,進入學前教育師資隊伍門檻低、職業考核標準低、工作待遇低。很多教師沒有一技之長,除了教幼兒識字計算外,別無他法,怎么能引導幼兒全面發展呢?

四、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機制不健全

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學前教育綜合評估的標準僅僅是個框架,評估形式單一、評估過程流于形式,對辦園思想方面往往避重就輕,從主管部門到幼兒園就如何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措施乏力。

作為幼兒教師,理應自覺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以下是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制訂不同年級幼兒發展目標,與家長互動

按照教育部《幼兒園教育綱要》提出的幼兒園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擬定各年段幼兒在體質、心理素質、認知、閱讀、記憶等各方面的發展目標,并印發致家長,引導家長如何正確全面評價幼兒的發展進步。我常常在家長會上與家長探討這幾個問題:1.你在家中是怎樣輔導寶寶學習的?2.你從哪些方面認為你的寶寶是否聰明?3.你認為你的寶寶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我對家長的意見進行了尊重性評價,再告訴他們:教育專家積極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用手去操作,用思維去判斷,有利于培養幼兒認知分辨能力,動手動腦能力,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學習。

二、廣泛宣傳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對幼兒成長的危害,讓社會參與

通過板報、簡報、家訪等形式,擴大社會宣傳,讓更多的人們認識到:過多在幼兒大腦里灌輸呆板而沒有理解的東西,過早地讓幼兒用死辦法重復計算,不加思考地書寫,只能是剝奪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抹殺幼兒發問、好奇、思考、探索、創新的積極性,進而形成孤僻、內向、挑食、軟弱、呆板等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對今后長遠的學習和成長產生極大的危害。如曾經報導:某省一名男孩13歲就考入大學,17歲前往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但20歲時卻不得不退學,原因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三、制訂科學合理的活動計劃,讓幼兒樂有所學,學有所得

專家認為:幼兒在集體中玩,在游戲中玩,不僅能學數、學字,更能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精神、動手動腦能力、探索創新意識,還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文明禮貌、愛整潔、講衛生、不挑食、愛鍛煉的行為習慣。

篇6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化;危害;策略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危害分析

1.對幼兒的身心發育不利

幼兒的身體發育處在初級階段,這一階段幼兒身體的發育還不算完善,其中不僅幼兒的肌肉發育還不成熟,骨骼也是如此。在開展幼兒學前教育的過程中,過早進行小學化幼兒教育對幼兒的發育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利于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更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目前學前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做法,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幼兒的成長帶來潛在的傷害,這種潛在傷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會給幼兒未來的成長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例如,在一些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識字量非常重視,希望幼兒通過大量識字為其小學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往往事與愿違。為了讓兒童在幼兒階段掌握大量的生字,必須讓幼兒進行大量書寫,而幼兒手上的肌肉群還沒有形成極強的控制能力,對筆的控制力是比較弱的,長期超負荷寫字,不利于幼兒手部肌肉群的健康發育。同時,長期低頭也會嚴重傷害幼兒的視力,不利于幼兒視力的健康發育。此外,幼兒對身體的控制力遠遠不如小學生,不正確的寫字姿勢勢必會影響幼兒脊椎的正常發育,這對幼兒的身體傷害是非常大的。

2.容易使幼兒出現厭學情緒

幼兒有其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幼兒與小學生相比較,其好奇心應該更強,更具想象力。同時幼兒學習一樣東西更多地取決于他們對這一事物是否感興趣,如果幼兒對所學習的內容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這項內容的學習之中;與之相反,如果幼兒對所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他們就很難投入其中,學習效率也會因此而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學前教育中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教育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還不算難,但是對于幼兒來說,還是會讓他們感到非常枯燥,同時也會感到學習內容非常難,經常會在學習之中遇到一些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再加上教師在采用小學化的教學方式時,經常喜歡將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長此以往,幼兒對這樣的學習會逐步失去學習興趣,乏味的教學方式難以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這種小學化的教學方式會很容易造成幼兒出現厭學情緒。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便是在學前階段學習了再多的小學知識,對于幼兒的長遠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3.容易使幼兒形成不良的心理

在幼兒階段開展小學化傾向的學前教育對幼兒健康心理形成是非常不利的[1]。這樣的教育與幼兒心理發展的水平是不相適應的,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會造成極壞的影響。幼兒階段其系統的學習能力沒有有效形成,幼兒的學習主要是在興趣的驅使下,在游戲化的活動中加以實現,這樣的學習內容顯然是小學化的教學內容所不能給予的。因此,在幼兒階段采用小學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難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過早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兒形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幼兒健康心理發展。過早地在幼兒階段開展學前化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兒童形成畸形的心理,這對幼兒未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二、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策略

1.加大管理的力度,形成幼兒教育的正確理念

從目前學前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在一些幼兒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的心目中,小學化的幼兒學前教育觀念依然根深蒂固[2]。面對這樣的狀況,相關主管部門應該高度重視目前幼兒學前教育方面存在的小學化傾向問題,加大管理和宣傳力度,讓每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能夠在思想的深處認識到幼兒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實際危害,讓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形成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在社會化的宣傳和報道中,形成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充分了解幼兒教育的宗旨,深刻理解幼兒辦學的現實意義。要加強科學化幼兒教育制度的制定,加強幼兒教育的監督和管理,開展行之有效的考核和評估,對各種幼兒辦學的活動加以有效的規范和督導,以此規范幼兒辦學行為,改善幼兒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尤其是針對現階段一些私立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小學化辦學傾向問題,更要加以重視,對出現相關問題的幼兒園要加強整改,要讓相關宣傳活動深入人心,對私立幼兒園存在的一些突出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加以解決,以此促進幼兒學前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轉變家長觀念,依照幼教法規實施

盡管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國家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我們應該承認學校以及社會依然以分數作為一個重要的選拔人才的標準,在現實生活中,分數比較高的學生,其選擇的余地會非常大;而與之相反,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會極大地影響其未來的發展,不利于其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受到這些因素影響,在一些幼兒家長的心目中提升幼兒的考試成績,讓幼兒掌握更多的系統化知識就變得異常重要。如一些幼兒家長片面認為,只要幼兒在起始階段掌握更多的小學知識,就能夠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觀念引領下,幼兒家長小學化的學前教育意識是非常強的。要改變這樣的教育局面,相關主管部門就要針對家長存在的小學化學前教育的錯誤認識,加大教育的力度,要將一些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失敗的反面案例對家長進行宣傳,讓家長們深刻認識到幼兒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通過講座以及資料搜集的方式,切實轉變幼兒家長的一些錯誤的幼教觀念,通過家長幼教觀念的改變,促進幼兒學前教育工作的實施。與此同時,要依據幼兒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以相關幼教法規的有效落實,促進幼教工作的高效開展。

3.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

在以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中,有相當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認為,一個人的成才與其幼兒階段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幼兒教育階段在整個教育階段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幼兒教育階段只是人才培養的啟蒙階段,幼兒教育階段并不是成才的階段。因此,幼兒教育的實施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讓幼兒掌握多少知識,形成哪些技能,而是通過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幼兒的基本素質以及培養幼兒參與學習的興趣。幼兒教育要著眼于幼兒的全面發展,而不是著眼于對幼兒技能和知識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要開展好幼兒學前教育,就要規范教師教學行為,要改變教師在幼兒學前教育中小學化的教學行為,要依據幼兒教育的規范和相關規定,將一些在幼兒學前教育實施中的一些小學化的教育行為加以制止,以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教育取代以往幼兒小學化的學前教育,要將幼兒學前教育與小學化教育嚴格區分開,以規范的幼兒學前教育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提升。

開展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相關問題研究對促進幼兒學前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目前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本文以此為視角,對相關問題展開了嘗試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幼小銜接  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  分析探討

         一、幼小銜接導向及其對于學前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學前教育是向小學階段學習過渡的一個前置階段,它通過一系列學前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手段和方法對兒童進行知識的啟蒙和啟發,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兒童進行集體生活和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而在這個過程中同時也要參考小學階段對于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并進行相關教育環節、教育內容及教學手段和方法的設計。

 幼小銜接是學前教育中的一個基本要求,它著眼于兒童后繼小學階段的學習和要求,提前在幼兒階段學前教育中給予適當涉及并對兒童的心理和智慧進行塑造和啟迪。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學前教育中幼小銜接導向對于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的貢獻率為37.5%,大大超過了其他方面的影響程度,同時該調查報告也顯示,兒童后繼小學階段的基本能力和素質中的要素與其學前階段的幼小銜接導向的培養效果呈現出0.45的相關系數和強度,由此可見幼小銜接導向在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二、目前學前教育在幼小銜接導向上現狀存在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整個教育系統改革的逐漸推進和深入以及在學前教育中每年平均5%的遞增投入幅度,目前學前教育取得了長足進展,表現在幼小銜接導向上體現為兒童進入小學階段的適應指標和學習生活等基本素質指標2009年較1998年相比平均每年上升了7.8個百分點,學前教育對于小學階段教育的貢獻率同期也實現了每年5.7個百分點的增加。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目前在幼小銜接導向上學前教育中存在問題及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幼兒教育中的班級課堂時間設置與小學教育階段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造成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難以適應常規班級時間的設置,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甚至厭學的情形。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應該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鐘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實踐證明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其次,幼兒教育中的教師對于兒童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常規要求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特點及常規要求出現嚴重的不匹配,造成了小學教育特別是小學一年級教育的困難境地。比如字體書寫上,在幼兒園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再次,幼兒教育中的對于兒童的自理能力以及自我約束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狀況不滿足小學教育階段對于學生日常生活能力的要求和基本目標。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

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最后,幼兒教育中兒童的閱讀能力沒有得到相應提高,造成了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效率和質量的下降,從而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作用。閱讀能力可以使人與書產生互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增長。擁有這樣的基礎進入小學,會給小學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

        三、基于幼小銜接學前教育的建議和對策

         根據幼兒銜接導向的學前教育及其基本內涵作用和意義的闡述,在分析了目前學前教育中基于幼小銜接導向中基本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幼小教育的知識和理論,同時借鑒國外幼小教育先進國家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就我國目前學前教育中幼小銜接問題提出如下建議和對策。

         第一,幼兒教育中課堂班級時間設置要與小學階段的課堂班級標準相近或一致,以此培養學生的課堂班級時間觀念和思維。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游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是多靜少動,并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鐘,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第二,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習慣規律和常規要求,在幼兒教育中進行前置,即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的質量要求和培養規格以相對較寬的要求進行提前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幼兒教育中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高年級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

         第三,在學前教育中加強和提高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常識的教育,采用多種方式以適合兒童心智發展的特點進行教育。使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小學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后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第四,有目的有規劃有計劃地在學前教育中提高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并輔之以拼音教學對學生的認字、寫字及讀字能力進行培養。堅持開展閱讀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閱讀和老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兩種。這兩種活動,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選擇閱讀內容的機會,又能得到老師的引導,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中,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

         總之,學前教育對于培養兒童的后繼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它是為兒童正式進入小學階段學習和生活的準備階段,對于兒童心理和智慧的形成和發展意義重大。本文基于幼小銜接的導向分析了目前學前教育在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和配套問題上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并針對當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提出了建議和對策,從學前教育課堂時間參照小學階段進行設置、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向小學看齊、教會兒童進行日常生活學習的管理以及培養其進行閱讀思考的能力,目前這幾個方面是學前教育中基于幼小銜接導向中的重點和關鍵問題,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討論有助于學前教育中幼小銜接導向問題的順利解決和改觀。 

參考文獻

【1】周蔓雪.對幼小銜接工作有關問題的新認識[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s1)

篇8

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指將小學教育中的教學內容、管理模式下移到幼兒園,要求幼兒園的孩子像小學生一樣上課、做作業、守紀律,甚至參加考試。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狀況在民營幼兒園比公辦幼兒園更為突出,大班比中班、小班更為嚴重。在一些民辦幼兒園,從中班開始教授拼音、識字、算術、少兒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不僅像小學一樣上午、下午安排上課,而且還給孩子留家庭作業,甚至還有期中、期末考試。有的幼兒園甚至在孩子入小學前將小學三年級語文、算術知識基本學完。

著名教育家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說,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焙⒆犹崆皩W習拼音、算術、英語等課程雖然“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超前學習將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比如,讓孩子過早學寫字,會造成孩子駝背和脊柱側彎;長時間看書、寫字會影響孩子視力發育,容易形成近視眼;缺少與同伴游戲和共同活動的時間,將直接影響孩子的社會化,損害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孩子提前學習小學內容,當進入小學低年級階段時又重復學習那些課本內容,將讓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等等。

導致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升學競爭向幼兒園蔓延

盡管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出臺各種政策、法規和措施,但基礎教育中的應試之風并沒有絲毫改變。2001年開始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希望以此來推動素質教育進程,遺憾的是,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總結出許多課程改革的經驗,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升學壓力大的現象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基礎教育新課程和素質教育,在強大的升學競爭壓力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應試、升學競爭從高考一步一步向下蔓延到幼兒園。

各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層層選拔好生源。小學、初中本屬于義務教育,小學無須考試直接升入初中。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初中學校特別是優質的初中學校或者初中學校的“重點班”,可以公開組織考試,選拔優秀的小學畢業生。同樣,一些小學為了迎合這種選拔又不得不向幼兒園選拔好生源,孩子在入讀小學一年級前就要經過名目繁多的測試,而測試的內容恰好是小學的學科知識。一些名牌小學的“小考”錄取率甚至比中考、高考還低。據《升學壓力逼近學齡前兒童》報道,一所招生不到300人的小學有3000人報名?!翱既 泵菩W成了幼兒園辦學的唯一目標,并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學拼音、學寫字、學算術、學英語就成了幼兒園課程的主要內容,想不教都不行。

(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催化

不知從何時開始,“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一些家長認為“起跑早”“起跑快”肯定不會輸,于是紛紛將孩子早早地推到小學課程學習中。即使幼兒園不教,家長也會向幼兒園提出要求,只有看到孩子每天能學到拼音、算術,能認字、背詩,家長才安心。在如此強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下,幼兒園只好引進小學教育的教學管理模式,以迎合家長的需要。

(三)校外教育機構故意“造勢”,推波助瀾

一些社會上的早教和培訓機構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開設各種所謂“針對性”的訓練班和“幼小銜接班”。為了吸引生源,針對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大肆鼓吹早教的重要性,甚至對家長展開一些功利、虛假的教育宣傳,似乎不讓孩子超前學習將耽誤孩子的一生。再加上家長對學前教育缺乏科學的認識,在被各種宣傳口號和標語弄得眼花繚亂的情形下,抱著“學了總比不學好”的心態,一批批家長早早地把孩子送上了“小學化”教育的征途。

(四)幼兒園教師隊伍素質不高,將學前教育簡單化

學前教育是為3~6歲兒童實施的為人生奠基的教育,是啟蒙教育,要貫徹“保教結合”的原則,其主要教育形式應該是寓教于樂?!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學前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教育打好基礎”?!队變簣@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教育的工作原則是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相互滲透,有機結合;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寓教育于各種活動之中。

學前教育的性質、任務和形式決定了它對教育者素質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在愛孩子、讀懂孩子的基礎上,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創編各種活動,綜合運用提問、講解、觀察、示范、游戲等方式,滲透人文、科學、語言、藝術等教育內容,把對孩子良好習慣和行為的培養貫穿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這對當前大多數沒有經過專業教育和訓練的幼兒教師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他們將無法勝任。

再加上多數幼兒園基礎設施簡陋,很難滿足各種幼兒活動的需求。與其讓老師勞神費力地去創編游戲活動,不如掛一塊黑板、拿一支粉筆,教孩子讀幾個拼音、認幾個數字來得簡單方便,省錢省事。更何況,搞活動還要考慮安全問題,一旦有什么閃失,誰也負不起責任。總之,安排幾十個孩子安安穩穩地坐著,給他們教學一些拼音、算術,既安全,又省事,還贏得家長的滿意,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要改變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狀況必須從觀念到行動進行綜合治理,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篇9

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教學觀念落后。在當前的應試教育環境下,老師普遍對于體育學科這種非應試科目不夠重視,因為學生在升學的過程中,并不需要對體育學科進行考察,所以,學校為了提升升學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體育教學的時間,教學的重點也都放在考試科目上。其次,體育教學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疏導。當前的小學體育教育形式十分單一,老師一般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開展教學,缺乏教學方式的創新升級,這些傳統的體育教學形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教育發展形式,學生在體育課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興趣的培養與疏導更是沒有提到體育教學的計劃之中“。最后,缺乏一定的體育課前準備活動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由于缺乏一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直接讓小學生做一些體育運動,并不注重課前準備活動,這很可能使小學生在劇烈運動的過程中造成相應的損傷,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二、提升體育游戲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轉變傳統的觀念,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 

任何變革都要從觀念的改變開始。提升游戲化教學的有效性,要求小學體育教師轉變傳統觀念,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的內涵,以及游戲化教學對學前教育的積極作用,并準確定位教師自身在游戲教學中的角色。舉例來說,在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占據主動地位,是課堂的領導者、組織者、施教者、管理者。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則要轉變為游戲的一份子,成為觀察者、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當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遇到困難或難以繼續時,要以同伴的身份給予意見和建議,從而推動游戲的順利進行。當游戲結束時候,教師要進行總結和評價,加深學生對于體育的認知和理解。另外,小學作為義務教育的基本實施單位,要積極開展體育游戲化教學的相關培訓,幫助教師提升自身能力素質,確保教師適應游戲化教學的教學需求。 

(二)轉變體育游戲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游戲教學實踐中,影響游戲教學質量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單一陳舊,教學過程十分枯燥乏味,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想有效提升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老師應該在更新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敢于打破傳統教學形式的約束,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逐漸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特點的全新教學路徑。這就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并且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化差異,摒棄傳統的一刀切式教學形式,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教育,從而有效提升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注重游戲教學實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體育游戲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開展體育游戲時候,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成長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體育游戲選擇和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對策,逐漸弱化自己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轉變。除此之外,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強化學生自主運動能力的培養,重點關注學生個體的體育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育和提升計劃,使每個小學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提升。 

篇10

關鍵詞:法國政府;私立學校;購買學校教育服務;協作合同;簡單合同

在法國,公共服務可由公共部門提供,也可由個體、私企或其他私立性質的機構在公共部門的資助和監督下提供。公共服務包括三類: 一是政府性公共服務,如司法、外交、國防等;二是非商業性公共服務,如教育、文化、衛生等;三是商業性公共服務,如能源、交通等。教育屬于非商業性公共服務,通常是免費(或低收費)的。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是稅收或強制性分攤金。2010年,法國教育經費總額為1348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 其中,初等教育(小學、幼兒園)經費占27.0%, 中等教育(初、高中)經費占41.2%, 高等教育經費占21.2%,繼續教育(培訓)及其他校外活動經費占10.6%。在這些經費中,中央政府經費占56.8%,地方政府經費占25.0%,家庭經費占11.1%,企業經費占6.5%,其他公共部門經費占0.6%。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經費合計超過80%。

法國政府規定,適齡青少年(6~16歲)必須到?;蛟诩彝ィㄉ贁担┙邮芰x務教育。法國的中小學校分為公立和私立兩類,絕大多數學生(83%)就讀于公立學校,其他學生(17%)就讀于私立學校。政府對公立學校的投入包括教師工資、運行經費和其他投資經費(如校舍建設等)。公立學校嚴格按照政府制定的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活動,其教師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私立學校分兩類,即簽約私立學校和非簽約私立學校。簽約私立學校是指那些與政府簽署協作合同的私立學校(中學或小學)或簡單合同的私立學校(僅限于小學)。與政府簽署協作合同的私立學校的教師工資和運行經費均由政府撥款支付,其他投資(如校舍建設、維護等)通常由學校自行負責。而與政府簽署簡單合同的私立學校,政府僅支付其教師工資。私立學校中98%的學生在簽約私立學校就讀。這些學校的部分教師屬于國家公務員,其余則是僅與學校簽約的合同教師。簽約私立學校按照政府制定的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活動。但是,與政府簽署簡單合同的私立學校則擁有較大的自,可自行安排教學內容。非簽約私立學校是指那些沒有與政府簽約的私立學校(只占極少部分)。政府不對這類學校進行經費投入,學校自行解決全部費用,教師聘用及教學計劃也由學校自行決定。

私立學校大多屬于教會學校,部分私立學校是根據社會的某些特殊需要而創辦的。例如,學生在認知或學業上遇到較大困難時,家長不希望孩子進入公立學校,就會去尋找對孩子照顧比較周全的私立學校。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職責,私立學??稍谝欢ǔ潭壬暇徑庹k學的壓力,為學生入學提供更多的選擇。政府與私立學校簽約并給予資助被視為政府購買學校教育服務的主要形式。在2010年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私立學校教育經費中,政府(包括中央、地方)經費投入比例占77.5%。

一、購買內容

政府向私立學校購買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務通常包括12項內容: 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和技術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中后教育、入學特殊設施、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活動、學校運行管理、教師初始教育和繼續教育、教師補缺、課外輔導等。

二、承接主體

符合與政府簽約條件的私立學校是政府購買學校教育服務的承接主體。私立學校的法律屬性可以是協會(Association loi 1901,通稱為符合1901年法律的協會),也可以是企業(如有限責任公司、個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等)。確定學校的法律屬性對辦學很重要,因為它關系到收費、納稅、人員聘用制度等諸多工作的開展。

三、購買程序

私立學校與政府簽約、獲得政府經費的過程,就是政府購買學校教育服務的過程。一般程序為: 創辦學校-提出申請-獲準簽約-執行合同。如果私立學校希望與政府簽約,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辦學條件: 第一,學校創建時間達5年以上(在郊區新區創建的學校須1年以上);第二,教師的學歷學位、身體狀況、品行記錄,以及校長的資歷等都要符合要求;第三,校舍安全、衛生狀況達標。符合條件的學校可以于每年1月31日前向政府提出申請,獲準后簽約。簽約的一方是代表校方的校長和校舍管理機構負責人,另一方是政府代表(一般是省長)。合同一般在當年9月份生效,學校獲得政府相應的經費支持。

四、資金管理

私立學校的經費并非全部由政府提供。政府對簽約的私立學校只提供教師工資及一些補助資金,用于學校的正常運轉。學??梢韵驅W生家庭收取一定的學費作為補充。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學費各有不同。學校作為非營利性機構,須依法辦學,收費遵循非營利原則,經費使用遵守財務制度,學校財務置于國家監督之下。

五、績效管理

學校與政府簽約后,須嚴格按照合同要求辦學,如遵循政府制定的教學大綱和規章制度,執行與公立學校類似的課時安排和作息時間,不得選用政府禁止的教材等。簡單合同至少為期3年,無上限;協作合同的期限沒有硬性的規定。兩種合同期滿后,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續簽。達到要求的與政府簽署簡單合同的私立學校,可以申請轉為協作合同私立學?;蛏暾埐⑷牍W校。與政府簽約的私立學校辦學受政府督導,如果出現辦學違反法律法規或嚴重不遵循合同的現象,經專門委員會審核確認后,由省長宣布解除合同。

六、工作機制

第一,法國允許自由創辦學校。在法國,符合條件的個人或機構均可創辦學校。法國中小學公立與私立學校并存,且以公立為主,私立為輔。私立學校的存在是政府購買學校教育服務的前提。

第二,政府通過簽約購買學校教育服務。政府通過與私立學校簽約的方式直接向校方購買學校教育服務。

第三,政府投入與監管并重。政府對簽約的私立學校投入較多的經費,對其教學管理和督導也比較嚴格,類似于公立學校(尤其是對簽署協作合同的私立學校)。但是,簽約的私立學校在辦學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設置政府經費介入程度不同的兩種合同,可以使政府購買學校教育服務的方式變得更為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