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前教育范文
時間:2024-01-26 17:29: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學前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學前教育 師范生 生活滿意度 感戴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 Students'
Gratitude and School Life Satisfaction
XU Qi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2)
Abstract Using gratitude questionnaires, lif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for 178 Preschool teachers' health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wear more intense sense of orientation, life satisfaction situation in general; pre-professional sense of normal students to wear and lif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Gratitude is an effective catalyst for school life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normal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gratitude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感戴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感戴是指個體用感激認知、情感和行為了解或回應因他人的恩惠或幫助而使自己獲得積極經驗或結果的心理傾向。①隨著大學擴招和就業壓力增大,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大,導致出現各種問題,因此他們在校期間的生活滿意度狀況急需關注。學校生活滿意度是指一個人根據自己選擇的標準對學校生活質量所做的總體評價,是一般生活滿意度在學校領域的具體表現。②③文獻表明,感戴和生活滿意度密切相關,④但以往針對學前教育師范生這一群體的研究相當缺乏。感戴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特質對作為教書育人的后備人才的學前師范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學前師范生的感戴現狀和生活滿意度進行調查,考察了感戴與學校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以期為針對學前師范生開展感恩教育和提高生活滿意度提供實證支持,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整群抽取湖北省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本科)200人進行調查,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178份,有效率89.0%,其中男生27人,占15.2%,女生151人,84.8%。
1.2 調查工具
(1)感戴問卷。采用魏昶等人修訂的McCullough等人編制的感戴問卷,⑤該問卷包括6個項目,采用七點計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其中項目3和6為反向計分題。計算6個項目的平均分,分數越高表示感戴傾向越強。(2)生活滿意度量表。采用Diener等人編制的生活滿意度量表,⑥包括5個項目,如“我的生活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接近于我的理想”,采用七級評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計算五個項目的均分代表被試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滿意度水平越高。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描述統計
表1列出了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感戴和生活滿意度得分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表1 各變量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2.2 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生活滿意度和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
表2列出了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相關分析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感戴和生活滿意度顯著正相關(r 值為0.169, P
表2 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感戴和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分析(r)
注:* p < 0.05,** p < 0.01,*** p < 0.001。
3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感戴意識較為強烈,這和以往的研究結論相一致。⑦感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代大學生從小就在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感戴佳句的影響中長大,社會、家庭、學校一直教育他們“成才先成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要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以一己之力回報社會的關愛,回報師長的培養,回報親友的幫助,這些都使得大學生對他人心存感激。再者,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作為廣大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他們更多的時間是待在學校,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各類文字資料中記載的類似于“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等感戴名言和故事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此外,他們所接觸的人群是主要是教師和同學,環境相對比較單一,這樣的環境使得他們看到了生活更多的美好面,為他們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供了土壤。
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生活滿意度得分不高,這可能與當前高校普遍擴招,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有關。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很多人還是延續著以前的思想,認為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寒窗苦讀十余載,通過辛勤付出終于步入高校,卻發現先前的夢想與現實有許多差異,很多學生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來適應現在的生活,對現存的狀態心存較多不滿。
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感戴和生活滿意度顯著正相關,即高感戴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生活滿意度也較高。這和以為的研究結論相一致。楊強、葉寶娟對1319名青少年調查發現,感戴與生活滿意度顯著正相關;⑧何朝峰等人研究發現,小學生高恩越強其生活滿意度越高;⑨謝振旺對1000名高職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感戴可以通過影響寢室關系進而影響學生生活滿意度。⑩同時,積極情感理論認為感戴是通過積極情緒的保護作用對幸福感起作用的,積極情緒是個體幸福感的促進因子,感戴與大量積極情緒顯著正相關, 這些有助于提升個體生活滿意度。本研究認為一方面高感戴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從而增加了其良好的社會適應,進而提高了其生活滿意度;另一方面高感戴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更容易看到生活中的積極方面,增加了他們積極正向的情緒,從而提高了學校生活滿意度。
注釋
① 喻承甫,張衛,李董平,肖婕婷.感恩及其與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7):1110-1121.
② Gilman R. Review of life satisfaction measures for adolescents[J].Behave Change,2000.17(3).
③ 孫配貞,鄭雪,余祖偉.初中生感戴狀況與學校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1).
④ 楊強,葉寶娟.感恩對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領悟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及壓力性生活事件的調節作用[J].心理科學,2014.37(3).
⑤ 魏昶,吳慧婷,孔祥娜,等.感恩問卷GQ-6的修訂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10).
⑥⑧陳姝羽.大學生學業壓力、心理彈性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⑦ 喻承甫,吳慧婷,劉國銳.青少年感恩的現狀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4).
篇2
近年來,心理問題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人們逐步認識到,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而且還會通過生物的和社會的途徑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從而全面性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各個年齡段的人———學前兒童、學齡兒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可能遭遇心理問題,因此針對各種人群的心理健康研究也越來越多。當前,隨著媒體對一些存在極端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個案的披露,公眾才了解到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所具有的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2002年3月,媒體曝光了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故意“傷熊”一事。這起事件令人深思,也促使人們高度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發生在劉海洋身上的事情絕非個別現象,在青少年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人民網在報導這起傷熊事件時還提供了一個統計數字———據了解,目前全國有3000萬心理有問題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大學生有心理障礙者占16%至25.4%。而且,近幾年又有上升的趨勢。傷熊事件再次說明,真正的健康應該包括心理健康,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礙,不僅影響其正常成長,而且還會導致犯罪,甚至釀成悲劇。這種案例近年來屢見報端,2004年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殘忍地殺死4名同學,也是一個例證。像馬加爵這樣的大學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在師生面前是好學生,在村民眼中是好青年,為何成了命案的制造者呢?
而且,被他殺害的都是自己的同窗同學,他如何下得了手啊?這再次引起我們的反思:馬加爵事件暴露了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漏洞。當前,在高校里,由于老師平時工作壓力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大,老師對學生顧及不了那么多,特別是關心不夠,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學生自控能力差,老師處理的方式比較簡單等,這是普遍存在的現狀。所以,像馬加爵這樣的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在生活當中有很多東西不能釋放出來,如果達到難以承受的程度,就可能產生極端行為。令人憂慮的是,像馬加爵這樣的血案隨后又時有發生。當我們看到媒體以“又一個馬加爵”為標題的類似報道時,作為教育者,我們被震動了,我們不能再無動于衷和袖手旁觀,必須關注身邊這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他們正面的引導,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建設社會的有用之材,而不是夭折在校園里。
現在,高等學校都非常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普查,并采取種種措施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長沙師范學校已升格為高等院校,目前生源情況不一,有初招生,有高招生;有來自農村的,有來自城鎮的,再加上大多數學生的年齡偏低尚處于未成年期,因而在來校深造的過程中可能由于不適應而出現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在教育教學中,老師們反映幾乎在每個班均能發現一些心理或行為表現異常的學生。做學生工作的老師,尤其是學生工作干事、輔導員和班主任們,由于經常與學生打交道而對他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這些老師也反映,目前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不在少數,有些學生存在非常嚴重的心理障礙。在學校的初招生學生群體中,有些學生由于在入校前就學業成績不良,入校后仍然對學習缺乏興趣甚至厭惡學習,這些學生往往在各個方面對自己降低要求,有的還以“破罐子破摔”的態度對待一切事情。這些學生實際上已經存在某種程度的人格障礙———極度自卑、自我認同度低等,因而在金錢、美食、漂亮衣服的誘惑下,很容易迷失方向而走上歧途。再者,學校的女生比較多,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女生,這種性別比率失衡的情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還有,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入校后就開始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這也容易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問題。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以便發現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對他們的心理教育。
二、調查研究
(一)被試
采用隨機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按系別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隨機抽取被試348名。其中教育系176名,英語系57名,音樂舞蹈系25名,美術動畫系59名,信息工程系31名。
(二)工具
采用王征宇翻譯的SCL-90量表。該量表共有9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制:1~5分別表示“從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內容涉及感覺、情緒、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方面,包含:軀體化(somatization)、強迫(obsessive-compulsive)、人際關系敏感(interpersonalsensitivity)、抑郁(depression)、焦慮(anxiety)、敵對(hostility)、恐怖(phobicanxiety)、偏執(paranoidideation)、精神病性(psychotism)和其他(others)等10個因子。
(三)方法
采用團體測試的方法,由各班輔導員按班級統一施測。施測前由主試制定統一指導語,以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施測者能正確解答研究對象的疑問。測試于2006年4~7月間完成。原始數據嚴格按統一格式錄入,最后由研究者進行數據匯總并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
(一)信度檢驗
我們用Cronbach的同質性信度α系數與Spearman-Brown的分半信度s來考查SCL-90量表的信度,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SCL-90各因子的α系數在0.77~0.91之間,s在0.73~0.88之間,整個量表的α系數為0.97,s為0.97,表明SCL-90在本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信度。
(二)效度檢驗
我們采用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檢驗SCL-90的內容效度,采用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是否超過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檢驗SCL-90的結構效度,結果見表3。從表3可見,SCL-90各因子分的相關在0.607~0.830之間,各因子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809~0.922之間且均大于各因子之間的相關,表明SCL-90在本研究中具有非常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
(三)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從表4可見,在本研究中有39.4%的學生存在各種輕微的不良心理反應,有6.0%的學生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問題,并主要表現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抑郁、焦慮和偏執等癥狀。這一結果與國內大量的相關研究是一致的。
(四)與全國青年常模的比較
由表5可見,本研究樣本SCL-90的所有因子分均非常顯著地高于全國青年常模。這一結果提示我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五)不同性別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較研究
由表6可見,女生在SCL-90各指標上的得分和男生的得分并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系別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較研究
由表7可見,各個系之間,除恐怖因子外,其余9個因子并無顯著差異。教育系和英語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恐怖因子上要顯著高于其他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整體來看,英語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各因子得分較高,音樂舞蹈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各因子得分較低。
(七)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較研究
由表8可見,除人際敏感、恐怖、偏執和其他因子外,其余6個因子都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整體來看,高年級學生比新生在各因子的得分上更高,這一結果提示我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還有待加強。四、討論SCL-90是心理衛生研究和臨床工作中應用非常廣泛的心理健康評定工具之一,近年來被大量地應用于正常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測查,因此動態地評估該量表在不同群體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的結果表明,SCL-90總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為0.97,分半信度為0.97,各因子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809~0.922之間,其中有7個因子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858以上,顯著性水平均達0.0001以上。據此我們認為,SCL-90至少在本研究范圍內是評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可靠、有效的工具。
篇3
一、“教”與“玩”結合的提出依據
1.小學生的情趣特點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小學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 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 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
2.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其骨骼硬度小,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負氧能力差,易疲勞。這些都表明少年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能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非但起不到通過上體育課來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把“教”與“玩”有機結合,使少年學生在上體育課過程中有張有弛,無疑是必要的。
3.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 情況,這就說明體育教學只強調“教”是不夠的,還必須同“玩”結合起來,通過做游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 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
4.小學生的成才需求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育人,即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應體現出能夠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的精心教導和學生的自我鍛煉,“教”,可以使學生明確體育課的目的、原則、方法?!巴妗?,則可以促進學生消化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有目的 的“玩”,還可以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其個性,增強其創造能力。
二、“教”與“玩”結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結合。就是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集中一段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和練習規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體育游戲形式進行應用。
2.課間穿插。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趣味游戲,以活躍體育課堂氣氛,刺激學生運動神經的活躍。
3.命題發揮。就是在教授某種體育運動規范后,由教師統一命題,提出運動量和鍛煉目的,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體育活動項目,自己組織體育游戲活動。
4.內外聯系。就是把校內體育教學與校外學生體育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體育規范要求進行,實現校外“玩”為校內“教”服務。
三、“教”與“玩”結合的原則要求
1.服務中心。即為教學教改這個中心服務,把改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體育 教學中“教”與“玩”結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純的玩,即無要求無目的的憑興趣玩,一種是有要求 要實現一定目的的“玩”,兩種玩雖都以身體的運動為主要形式,但實際意義則完全不同。在體育教學中,提 出“教”與“玩”相結合,是把“玩”作為教的輔導手段,以“玩”助學,以“玩”促練,也就是在“玩”的 過程中要體現教的意圖,實現教的目的。
3.循序漸進。從引導、誘導
的角度,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在漸進過程中使“教”與“玩”的形式、內容 在結合上日益緊密,使學生一步一步地按照體育教學的要求有目的地進行各種“玩”的活動,如在低年級學生中練習躲閃能力可組織開展比較簡單的“老鷹捉小雞”游戲活動。到了高年級,則應組織帶球躲人等難度大的 躲閃游戲活動。
4.活而不亂?!巴妗笔侵敖獭钡囊环N手段。因此,體育教學中應用“教”與“玩”結合的方法必須注意 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需要組織必要的“玩”,防止“玩”偏問題的發生。
四、“教”與“玩”結合的實踐效果
1.增強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教”與“玩”的結合,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和體育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實現了教者與學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鳴。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精神飽滿,興高采烈,自覺、主動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2.強化了學生的體能鍛煉。在體育教學中,由于穿插了一些體育游戲,吸引了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使 學生的運動量增加,達到了運動負荷。通過“玩”達到了學生運動量,促進了體能的增強。
3.加快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敖獭迸c“玩”的結合,為體育教學營造了一個比較自由、民主的寬松環境,賦予了學生一些獨立自主的權力,使學生可以根據主觀愿望,運用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選擇與個人愛好和體 能實際相適應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健康的情趣,鍛煉堅強的意志,促進了學生個人性格、氣質的發展。
篇4
這件事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一個大學生,知識不可謂不豐富;見識不可謂不廣博,我們先不談他會對社會有多少回報,對國家有多少奉獻,就連自己的親生母親都要連刺9刀,那還有什么可談……
現實生活中子女不孝的事屢見不鮮,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很難去理解“孝順”兩個字。自我意識太強,從來都是父母為他服務,沒有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的想法。當然,古代的孝道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如何在學校對小學生進行孝道教育,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開展工作:
讓學生了解“孝心”
要對父母盡“孝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如何讓孩子懂得這樣的道理呢?
(一)聽故事
1、古代孝子的故事
我經常給學生講古代孝子的故事。如:黃香,東漢時人,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還有:吳猛,晉朝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孩子身邊的故事
發生在孩子身邊的故事更能激起孩子的愿望,我就將身邊發生故事講給他們聽,如:我以前教過的學生鄔同學,他的父母是擺地攤賣菜的,剛來到我們學校的時候經常抽煙、打架,二年級的孩子就像個社會小混混,更別說幫父母做什么事了!現在已經小學畢業,進入中學就讀了,那天我看到他了,他抱著一大包的菜朝著我走過來,我問他是怎么回事,他說爸爸媽媽各擺了一個菜攤,爸爸這邊城管來抓無證攤販了,他要把爸爸這邊的菜抱到媽媽那邊去賣!我又問他如果媽媽那邊有城管來,怎么辦呢?他說:“當然是把媽媽這邊的菜搬到爸爸那兒去嘍!”十二三歲的孩子就已經擔負起家庭的重擔……
二、怎樣做到有“孝心”
(一)利用課堂
1、晨會課
從日常小事中,提出孝敬父母的要求,如:在父母忙碌的時候,不吵不鬧,不打擾父母,如果有什么事,要等到父母空下來,再去找父母;在父母休息的時候,走路要輕,說話要低,不妨礙父母的休息;在父母教育的時候,要認真聽講,虛心接受父母的意見,聽從父母教育;在吃東西的時候,要把好的東西先給父母吃,讓爸爸媽媽高興。
2、班會課
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當中,孩子們體會了什么樣的舉動是對父母的孝順,并且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二)從課余時間入手
1、為父母洗腳
我布置了回家為爸爸媽媽洗腳的作業,第二天全班小朋友都完成了這一作業,并且得到了父母的表揚后心里美滋滋的,家長的話更是讓人感動,有個家長說:“孩子今天把水端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很感動,不僅覺得一天的勞累消失了,還讓我們有了更親密的交流。她能懂事,我們很欣慰!”還有的家長說:“女兒第一次為我洗腳,是在我疲憊的時候,我的心里暖暖的?!薄?/p>
2、為父母送祝福
我讓孩子親手做賀卡,上面寫上一些祝福的話,在父母的生日那一天,悄悄放在父母經??吹臅锘蛘叱S玫奈锲废旅妫o父母一個驚喜。
春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父親節、母親節……提醒孩子為父母送上一份祝福,哪怕就一句:“祝媽媽節日愉快!”
3、對父母說“謝謝”
在父母幫我們做任何事情時,都要真心的說一聲謝謝,謝謝父母的關心,謝謝父母的照顧,謝謝父母的辛苦……話語雖然不多,但要讓孩子心中有父母,時刻不要忘記父母的辛勞。
(三)利用家庭
讓家長明確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
1、改變家教觀念,盡量杜絕家長隨意打罵訓斥孩子和寵得過分、愛得過濃的行為。
首先,讓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消除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優越感,把孩子放在與家庭成員平等的地位。
其次,讓家長在處理部分家庭事情中,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也融入家庭之中,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我說的話爸爸媽媽也在認真考慮,這樣孩子就學會思考問題,學著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我要為家庭考慮,我要為父母考慮。
2、家長還應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開展各項活動。
篇5
【摘要】重視生命教育已成為現代人共同的話題。小學科學課作為一門啟蒙教育的基礎學科,有責任、有義務通過各種渠道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生活與生命的本質,以便能夠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生命教育;觀察;體驗;引導
《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生命世界”是其內容標準之一。其知識目標中提到: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更是指出:珍愛并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然而最近媒體頻頻爆出,有的青少年僅僅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就自殺,有的因為不懂自救而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中痛失生命。從這些事例中不難看出青少年對生命價值的漠視,對安全意識的淡薄。他們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與珍惜。為此,從小對孩子進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懂得保護自我等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科學課程中有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課的學科優勢,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給予適當的教學,讓孩子得到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從而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愛生命。
一、生活中學會觀察,感受生命的存在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蟲、魚、鳥、獸等都是有生命的??茖W課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有機會融入大自然,接觸到各種各樣鮮活的生命。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這一特點,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生命的無處不在,感受生命的可愛。我在教學三年級《植物新生命的開始》《校園里的植物》《校園里的小動物》課時,就牢牢抓住了這個生命教育的良好時機。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一課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狗是誰生下來的嗎?小雞又是怎么來的?校園里的小草、植物又是從哪來的呢?”學生回答后,我說:“同學們,植物跟我們人類一樣也是有生命的,它的一生也要經歷出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然后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同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最后歸納出共同之處:種子里面都有胚根胚芽,是植物幼小的生命體。課后讓學生種植一種植物,時時觀察它的生長變化,并做好記錄。
在教學《校園里的植物》《校園里的小動物》時,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公園,親近自然,從動物到植物,讓他們知道不僅公園里的動物是生命,草、木、魚、蟲也都是生命。
這樣,學生不僅在生活中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而且還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無處不在,生命如此可愛。
二、接觸中創造機會,領悟生命的成長
“珍愛生命”是科學課對學生進行的重要的情感教育??茖W課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現有知識,促進思維發展,還要創造性地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生命成長的意義??茖W課動手實踐的機會很多,學生可以親自接觸、感受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借此創造機會,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生命的出生、成長的過程,領悟生命成長的內涵。
教學《種蠶豆》一課,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一個花盆,組織學生在校園內統一種植,統一觀察。在此過程中,學生親眼看見一粒種子如何出土,發芽,生長,開花,結豆。他們親歷了植物生長的全部歷程。
教學《養蠶》一課,我從遙遠山區弄來幾只蠶蛾,然后和學生一起分工合作,共同飼養。學生有的上網查資料,有的請教養蠶人。經過四十多天合作,終于看到了“卵-蟻蠶-蠶寶寶-蠶繭-蠶蛾”變化的全^程。當學生看到從蠶卵里鉆出蟻蠶的那一刻,他們興奮不已,當蟻蠶長成胖胖的蠶寶寶時更是愛不釋手。在養蠶過程中,學生每天將蠶帶著,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充分體現了學生對蠶的喜愛,對生命的珍愛。
在養殖蠶豆,飼養蠶寶寶的過程中,孩子們親身經歷了動植物的出生、成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有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過程中,孩子通過“蠶豆黃了”“蠶寶寶病了”等活動感悟生命的成長歷程。動植物的一點點變化,都能得到學生極其強烈的關注。這種親密接觸,讓學生充分領悟了生命成長的意義。
三、情境中體驗艱辛,感悟生命的可貴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于人來說只有一次。然而現在的獨生子女都很任性,不少孩子在家里稍有不順,就拿生命開玩笑,不懂得體諒、感恩諒父母,對自己的生命更是漠視。
教學《我是怎樣出生的》一課,我從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胎兒發育的大致過程,并重點創設情境體驗活動,讓孩子進行一日負重,走路,上樓,下樓,做簡單家務,感受母親懷孕時的負重和行動的不便,進而體會到母親生兒育女和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孩子們在體驗后都發自內心地給自己的媽媽寫了一封感恩信。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孝敬父母從珍惜生命做起。
四、教材中提升意識,掌握生存技能
對于尚未成年的小學生來說,懂得保護自我,掌握一定的險境逃生技能,成為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結合實例,培養學生防范意識,在坐車走路,喝水吃飯,用電用水,防盜防騙,避災避險等方面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避險技能。
教學《我們吃什么》《我們的食品安全嗎?》《饅頭發霉了》等課時,我就結合生活中眾多的假冒偽劣食品,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教育。教學《火山與地震》的學習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實例錄像,讓學生直視一場由地球的運動引發的大地震造成的慘不忍睹的場景。通過觀看錄像,學生直面災難與死亡,知道災難與死亡是生命里的一部分,重點讓學生直面地震中自救與救助他人的場面。這樣,結合實例進行生命教育,學生既能看到生與死,感悟到生命的渺小與珍貴,更能高度重視避災避險的重要,自覺掌握一些避險逃生的技能。
五、教學中恰當引導,懂得尊重生命
《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要求學生既要觀察生物,研究生物,又要愛護關心生物,特別是對小動物要尤為善待,可見對生命的如此尊重。
教學《校園里的小動物》一課,我組織學生在校園觀察螞蟻。其中有一組學生奇思異想,想探究一下不同窩的螞蟻是否打架的問題。于是他們將螞蟻身上撒上不同的顏色。在涂顏色的時候,有的學生不小心把螞蟻腿撕掉一條,也有的不小心把螞蟻弄死的。我非常驚訝,面對這種不珍惜生命的現象,我停下了,請學生一起觀察沒有腿的螞蟻會怎樣,發現螞蟻一會兒就死掉了。抓住這一契機,我給學生講述了科學家因科研需要而向獻出生命的小動物致敬的故事,告訴學生人是有生命、有感覺的,動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覺。學生聽后都沉默了,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很是后悔。最后,我跟學生一同將死去的螞蟻埋在了樹下的土壤里,其余的螞蟻放歸自然。經過教師恰當的引導,學生懂得了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法指導; 教師; 學生; 策略
古人說:“授人與魚,不若授人與漁?!庇纱丝梢?,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教給學生學會學習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的要求。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終身受用不盡,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開拓型人才,才能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教是為了不教”,依據大綱和教材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學法指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把學習變成一種指向明確的自覺行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學法指導呢?筆者在學習同行先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有意義的學習目的,既具有遠大的前景目標,又具有切實的具體目標,這樣組織起來的學習目的才能有力地推進學習的動機。因此,從兒童入學時起,我們就應幫助兒童逐步認識學習語文的社會意義,把語文學習、自己的遠大抱負和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聯系起來,從而形成長遠的間接的學習動機。同時,又要著力引導他們確立與學習活動本身、學習直接結果相聯系的切實具體的近景性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引導,要讓兒童更多地通過活動與學習去接觸具體形象的事例,使他們受到啟發和感染。例如,為了使兒童認識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每個人都有扎實的語文功底,體會到祖國對自己的期望,教師就不宜光講大道理,而應通過電影、電視、參觀、社會調查、主題班會、故事演講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性認識中有所體驗。通過多層次的引導,多種形式的訓練,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習有了動機,自然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二、改進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
心理學研究和教學經驗反復證明:“同樣的教學內容,由于教學方法的不同,對學生的學習吸引力就不同?!蔽以诮淘姼琛儿Z》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運用了直觀演示的方法,創設詩歌的意境,使學生順利掌握了教學的內容。一開始,教師先揭示“白鵝戲水”的彩圖,然后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小朋友:古時候,有個叫駱賓王的小孩,在他7歲那年,來到一個池塘邊,看到池塘里的水碧綠碧綠的,水面上一只大白鵝正在開心地游來游去(白毛浮綠水),那白鵝紅紅的腳掌不時劃動著,水面上出現了一圈一圈綠色的波紋(紅掌撥清波),這只大白鵝還不時伸著雪白的長脖子對著天空歡叫(曲項向天歌)??吹竭@像圖畫一樣的美景,駱賓王隨口念出了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崩蠋煟辉傩枰鹁渲v解,只需讓小朋友模仿著做一些形象的動作,以加深理解詩的意思。最后,讓學生一邊想像老師講的故事情景,一邊嘗試背誦。通過這樣直觀形象的示范教學,學生自然掌握了按“看圖想像――讀句理解――情趣盎然”。一個經常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帶給學生歡樂,受到學生敬愛的老師,本身就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的教師。
三、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
1.預習的方法。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預習方法。低年級語文預習要學會查字典,解決音形義等問題。中高年級在新教材講讀之前,閱讀有關資料,將要講到的內容先自讀2-3遍,從中找出不懂的難點和不甚懂的疑點,帶著這些難點和疑點,在上課時予以解決。
2.聽課的方法。指導學生沿著教師教學思路,積極參與。聽課不僅聽教師,還要聽同學對問題的各種建議、看法,并敢于提問“為什么”。在活躍的語文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于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還給與適當的懲罰。這樣,學生便學會了傾聽,學習也主動了。
3.練習的方法。除普通的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外,應獨立思考,靈活運用新知識解答,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得出的結果,都應做到理解、掌握。
4.復習的方法。復習分課后復習,單元復習,學期、學年復習。各種復習都應以教材為重點,對照筆記,檢查作業,分析重點、難點,打破教材順序,運用對比方法找出知識異同。
四、傳授知識與學法指導相結合
低年級是小學階段識字量很大的階段,要教會查字(詞)典。中年級以句、段為指導重點,高年級以篇章結構、文章訓練為重點。如,在上《視死如歸》,這篇課文時,就有這樣一個詞語“山巒”,問怎樣解釋。學生提出字典有兩種意思:小而尖的山;連綿的山。不知道選用哪一個意思合適。如果這時候教師說:“是第二個答案,大家抄到筆記本上!”記住就行了,這樣的教法就是失敗的。教師會問:老師在教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時,要根據上下文來具體解釋。我們先來看看整個句子。于是學生找出整個句子:“望著周圍的山巒”。教師再問:“這個句子哪個詞語和‘山巒’有聯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山巒’的意思呢?”這是指導的第二步:指導“聯系”的方法。于是學生懂得把“周圍”和“山巒”聯系起來理解,自己得出結論。這還不夠,教師還想讓學生得到更多更深的方法訓練,就請學生把眼光再放寬一點,看看文章還有具體描寫“山巒”形象的句子沒有,學生“再找”,在第四自然段有一句:“抬頭望著北邊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巒疊嶂,連綿起伏,在夜色中顯得更加雄偉。”這一下結論就更加明顯了。
五、指導課外閱讀活動
1..利用圖書資源,廣泛開展閱讀。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每天開放,充分發揮其作用。班級設立圖書角,每學期初發動學生推薦自己最喜歡的5本書,登記編號,設專人保管,互相借閱,達到資源共享。每周定期開設兩節課外閱讀課,每天保證有30分鐘左右的自由閱讀時間,把語文課、閱讀課、讀報課等有機結合起來。
2.推薦課外讀物,做好書刊導讀。我經常給學生上讀物介紹課,讓學生廣泛地閱讀文學、數學、史地、理化、生物、科普等通俗少兒讀物,希望他們博覽群書,厚積而薄發。例如,結合教學《小壁虎借尾巴》、《落葉》、《動物過冬》、《我會變》、《晏子使楚》等課文,及時引導學生閱讀常識、自然等課文,閱讀《十萬個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使各科知識互為促進,有機融合于一體。
篇7
關鍵詞:小學生 安全意識 培養 保護 告知
小學生由于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強,往往受到來自多方面的事故傷害。近年來,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各種新情況、新變化、新矛盾不斷出現,影響小學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對學校的安全穩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小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受到交通、溺水、拐賣、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傷害的現象時有發生,給社會穩定和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學生人身財產安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確保學校和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是擺在我們班主任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切實做好學生的安全工作?根據我多年的從教經驗,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第一,在每一個新學期開始,我們就要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自我安全意識不強。自己的物品隨意放,等到東西不見了才著急找老師。課間活動不講文明,一活動起來就不管身邊的人,物,等到弄疼弄傷了,急著找老師等現象經常發生,我們應該把加強安全教育、預防地震、進行疏散演練等列入工作計劃,真抓實練,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會伴隨孩子一生,讓他們在新學期伊始就有這種意識,讓他們懂得:除了為正義不得已而獻身外,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珍愛生命!我們不是在杞人憂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希望我們的孩子們有一天能夠自豪地說:“災害不可怕,我們會自救!”
第二,通過營造氛圍感染
學校要通過張貼安全標語、設置安全櫥窗、出專題安全黑板報、布置安全科普畫廊等方式,使小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識,在處處重視安全的濃郁氛圍感染下培養重視安全的意識。
第三,通過創設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等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學生一遇到問題就去找老師,找家長,這是學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表現。針對這一點,班級里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提倡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時通過老師教,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包扎方法。創設一些情境,教給學生當遇上突發狀況該怎么處理,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比如有一次我們班的一位學生削鉛筆不小心弄破了手,她哭著跑來找我,我就就這件事教育學生遇到類似情況自己應首先進行怎樣的處理。又如某個冬天,個別調皮的學生在班里燒紙取暖,搞得教室里煙霧很濃,我就趨勢利用這個情境對學生進行了著火自救演練。同時要告訴學生,遭遇意處險情與傷害時,需要冷靜,要學會運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將其制服時,當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沒有能力將其制服時,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嚇法”等及時脫身。萬不得已,也要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比較,兩害相權取其輕,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這對學生沉著應對突發事故,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很有成效。
第四,通過安全告知制度,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老師的告知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把學?;虬嗉夁M行的各種活動中有關安全方面應注意的問題對學生告知。如實踐活動中的行走、乘車、具體的操作注意事項;體育運動中某些項目的危險性,練習設備、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內容都應在活動之前告知學生。二是把校園及其周邊的設施包括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告知學生。如校園內外維修改造,施工場所或臨時搭建的設施,校園內外處所、場地、水電設備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等都應及時告知學生。三是把學生的有關情況對家長告知。如學生生病、學生請假離校或缺課、學生間發生糾紛或矛盾、學生的不良習氣以及學生發生傷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時與家長聯系、溝通。四是把發現的班級內部、校園內部及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學校領導告知。老師履行告知義務,可積極有效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第五,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域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篇8
一、加強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隨著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教育不能單純地灌輸科學文化知識,應培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而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恰恰具有加速培養合格人才的作用。無論是從學校治理的角度還是從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都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穩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小學生安全教育恰好滿足了這一需要。
(二)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
由于我國經濟和社會正處于轉型期,校園社會化現象日益明顯,校內及校園周邊環境日趨復雜。突出表現在校園周邊網吧、游戲廳、歌舞廳等公共娛樂場所違法違規經營,無照攤販擺攤設點,治安秩序混亂,交通事故不斷,傷害青少年學生的惡性刑事治安案件不斷增加。大量事實說明,安全問題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在社會中、節假日要遇到的問題。所以學生在學校學知識的同時,學習、了解、掌握一些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不僅可以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還能知法、守法,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
(三)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需要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的安全意識普遍比較薄弱,自身安全意識不強。由于接觸社會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誘。還有的小學生不注意用電、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他們也意識不到打架斗毆、盜竊等違法行為給自身、他人、家庭、學校帶來的危害。因此,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小學生防范意識。
二、如何做好安全教育
(一)培養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作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護和安全自救知識。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我們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細節入手,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或看到的不安全的事兒,都是開展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于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我們曾在學生中開展調查問卷,讓學生列舉學校的安全隱患,結果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剖析了不少自己平時不安全的做法。再如,同學間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樓梯跑和跳,玩尖銳的硬器,隨意亂拋硬物等,同樣也是安全隱患。我們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讓學生認識到位,提高防范意識。只有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才能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安全,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引導學生遠離不安全場所,避免發生事故
學校是人群比較集中的公共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要在這里度過。小學生又是未成年人,缺乏自護能力,所以首要的是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教育學生課間不做不正當游戲,引導學生以安全的做法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不去游戲廳、網吧等青少年不宜去的場所。積極參加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教育學生不參與不安全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域活動等。
(三)實施應急演練,讓學生注重體驗。
體驗是學生能力成長、形成技能的最好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要從細節抓起,讓學生在細節中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如:學生流鼻血、腳踝扭傷或中暑了如何處置等,利用這些機遇讓學生學會自行簡單的處理,并在處理時互相幫助、相互協作,在體驗中形成技能。同時,我們還要創設各種情境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如:火災、地震演練,讓學生參觀一些事故現場,觀看安全教育影片,參觀一些安全教育圖片展等,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情境體驗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辦法,形成自護自救技能,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著應對突發事件,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
(四)多方配合,齊抓共管。
學校落實安全責任制,班主任是班級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校領導分樓層監管,建立家長學校,加強學校各部門、任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的聯系,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如任課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及情緒,發現學生有反常的情緒或異常行為要及時向同班主任反映,要求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對言行、情緒異常的要找學生了解情況并告之家長,共同“醫治” 。學校要經常組織開展思想道德、安全法規、安全知識教育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活動。
(五)關愛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學生需要在愛的沐浴中成長,每個教育者,對學生的關心都要真正做到從細處著手、從長遠著眼, 無微不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做學生的慈愛長輩。對學生的要求要寬嚴有度,跟學生的交往要民主平等,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也只有取得了學生對自己的信任和尊敬,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安全隱患,才能依
篇9
一、挫折教育的提出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比松L崎嶇,總會有坎坎坷坷。然而現在的獨子處于眾星棒月的地位,加之許多家長對孩子嬌慣、放縱,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俯首甘為孺子?!?。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聽奉承話,在家長打造的“一帆風順號”上做順心事,好話贊歌聽得進,批評逆語接受不了,經不起敲打,受不起挫折,容易失去平衡,給孩子造成一種“蛋殼心態”。
1.挫折教育是素質教育向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具備的精神品格是:高境界的理想信念與責任感,強烈的自立精神,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等。其中個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強弱關系到其將來的成就與發展,而一個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衰。而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只能從挫折中來,即在挫折和磨難中造就兒童堅強的意志、優異的品格、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2.挫折教育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時代要求。所謂挫折,是指人在通往目標道路上遇到障礙、干擾,使需要、動機削弱或停頓,簡言之就是失利或失敗。而兒童要探索創造,自然會遇到失敗??烧f兒童只有能應對各種挫折后,才能淡得上開發創造力,有所創新。
二、挫折教育的特點和影響
一般來說,兒童時期的挫折很多,但程度較弱。外因性挫折較少,而內因性挫折較多;持續性挫折較少,而暫時性挫折較多;實質性挫折較少,而想象性挫折較多。大多數是在不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方法論上產生的。
但巴洛斯說過:挫折未必都是壞的,關鍵在于人對待挫折的態度。正確的對待挫折既有利于實現自已的目標追求,又能正確認識自我,能有效保護自已免受傷害。而消極對待挫折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使其緊張、焦慮、壓抑、更加失意。常有以下表現:
1.攻擊。兒童面對挫折而未能克服,產生低落情緒或行為上有過激舉動。攻擊對象可能是造成挫折的人或物,也可能轉向其它形式,如出風頭,以強凌弱等,以此來尋求心理平衡。
2.逃避。不敢面對挫折,逃避造成挫折的人或物。有時表現出對挫折漠不關心,無動于衷或以大話了之等態度,以此掩蓋其難言的心靈痛楚。有時表現出膽怯、不敢說話做事、不敢交往等,生怕再次失敗,以此逃避現實,企圖逃避挫折。有時甚至逃學或離家出走。
三、組織和實施挫折教育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即然挫折是難免的,那么教師必須培養兒童如何應對挫折。
1.直面挫折,首先消除對挫折的恐懼心理。
俗話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讓兒童懂得挫折存在的客觀性,使之心理上做好準備,在讀書、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社會等活動中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如果不能滿足需要,達不到既定目標,失去個人所有……而兒童的道德認識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他律性,其判斷主要取決于成人對挫折的判斷和理解,因此,教師應首先消除對挫折的恐懼,敢于與兒童共同面對形形的挫折,并鼓勵兒童迎難而上。同時運用一定的心理疏導策略和方法,真誠友好相待受挫學生,并恪守心理疏導的保密性要求。
2.因勢利導,把握挫折情境的適度性。
挫折教育并非越難越好,越苦越鍛煉人。教師所創設的迎難而上,即挫折情景,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不同的難度和水平。每個兒童的挫折承受能力與遺傳素質和入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有關,參差不齊。挫折教育既要提高兒童積極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能超過兒童的心理承受度。在設置挫折程度和頻率時,應充分考慮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內在發展順序,循序漸進,以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不能讓挫折教育成為“折磨教育”。
3.身體力行,教給兒童戰勝挫折的方法。
面對失敗,兒童難免失落,產生消極心理。因此教師要教育兒童獨立解決問題,克服依賴性。因為兒童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關鍵還在兒童本身,誰也包辦代替不了。同時教師在挫折教育中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兒童喜歡模仿,而教師是最具說服力的榜樣。所以教師首先要成為生活的強者,并在兒童面對因難時及時給予語言和態度上的鼓勵、支持和指導,隨時發現每個兒童身上的閃光點,運用物質的精神的方式予以激勵,滿足他們合理的需要。使兒童逐漸形成對待挫折的積極態度和正確的行為方式。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如談話、討論、講故事、指導課外閱讀等向兒童傳授戰勝挫折的方法:
①自我調控法。當挫折擺在面前,既不可畏懼而驚惶失措更不能掉以輕心、盲目樂觀,要用堅強的意志使情感服從于理智,冷靜的尋找解決問題,擺脫因境的方法。
②自我鼓勵法。面對挫折,鼓勵兒童充滿信心戰勝挫折。如讓讓兒童說,挺起胸膛,我比誰都高。有時也可用自我批評的方法制止那些不良的表現。
③榜樣參照法。教師經常為兒童樹立榜樣、宣楊英雄、講述戰勝挫折的經典故事,運用移情提高兒童的心理承受力。
篇10
關鍵詞:法制教育;途徑;學科教學;滲透
近年來,中小學生違法案件有上升的趨勢,在違法案件中占有較大的比例。這些案件的發生,觸目驚心,讓人痛心。中小學生本該是活潑向上、如花的年齡,但是一些學生沒有人生理想,不思進取,為所欲為,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法制觀念,缺乏法制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加強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中小學生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說中小學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強調受教育對象的整體性,要保證所有中小學生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二是強調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正規途徑,容易在學生心中樹立法制觀念。三是強調法制教育的針對性,我們要結合中小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法制教育。讓青少年心中有法是最根本的目的,接受義務教育既是每個未成年人的權利,也是義務,如今法制教育也成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在所有中小學校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力爭把中小學生違法案件的數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違法案件對社會的危害。這是中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標。
另一方面,對于如何加強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我們不能憑空向學生談法律。教師要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教育部門也要加大對各級教師的法律培訓,讓廣大教師心中有法。
那么,對中小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有什么具體的途徑呢?《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將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作為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要求“中小學法制教育要以有機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為主”“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滲透到相關學科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的相關知識,且應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身邊的事談法律,做到在滲透過程中運用自如,不枯燥。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感到學到了新的知識,一舉兩得。